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耶利米-列國的先知

 

一、 前言:上帝通過先知傳達上帝的心意

上帝在不同的世代,興起不同的先知,傳達上帝教導、警告、安慰以及勸勉的信息。先知可說是上帝的代言人,上帝藉著先知傳達「上帝的啟示」,目的是要上帝的百姓更加認識祂,明白「上帝的心意」以及順服「上帝的旨意」。

上帝最大的期待是—屬祂的百姓都能從犯罪的迷途中回轉歸向祂;從搖擺不定的信仰生活中專心仰賴祂;可以信心堅定地盼望應許的到來。

 

 

二、 本文:列國的先知-耶利米

先知耶利米的一生,忠心事奉上帝。他事奉上帝的時間長達47年。歷經南國最後五個國王,一直到南國猶大被擄到巴比倫,耶利米仍繼續傳講上帝的話語。

耶利米親眼看見南國猶大的滅亡、他的內心極其難過。他雖然知道猶大的結局是滅亡,但仍苦口婆心地勸誡國王、祭司以及以色列百姓要悔改、認罪、歸向上帝,上帝就會施恩、憐憫他們。

耶利米在未出母胎就已經被上帝分別為聖,受上帝差派作列國的先知。上帝呼召耶利米不只是向猶大傳講盼望的信息,同時也對週邊的列國宣告審判的信息。因為耶和華是全地的主宰,祂是列國的上帝,是萬國萬民的上帝。 

 

()耶利米先知時代的背景與列國政局

南國猶大位於歐洲、亞洲、非洲三大洲、交通要道的巴勒斯坦地區。

在耶利米擔任先知的時代,南國的猶大非常的衰弱、沒有能力抵抗外來勢力的攻擊,當受到亞述、埃及、巴比倫等國的威脅與侵略時,南國猶大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這時列國的先知—耶利米堅定地宣告上帝審判與安慰的信息:無論列國如何變換,上帝不只是以色列的上帝,上帝是掌管歷史與列國的上帝。

耶利米書第4651章是上帝對南國猶大四周圍的列國發出審判的信息。上帝通過耶利米書25:11宣告「這些國家要服事巴比倫王七十年。」之後巴比倫也將受到審判。

上帝也通過耶利米書46:27-28鼓勵安慰猶大的百姓說:「我的僕人雅各啊,不要懼怕...我與你同在,因我要從遠方拯救你。」猶大百姓終必得到上主的眷顧,這是審判中的盼望,苦難中的應許。

因上主是慈愛的上帝,祂雖然用嚴厲的方法罰祂的子民,但祂沒有放棄他們。上主要「從遠方拯救你」那些被擄的人回到故鄉重建家園。

雖然他們仍需為所犯的罪受到懲罰,但上主不會將他們都滅絕,他們的餘民必得存活。七十年過後,被擄的人要歸回,那時他們要回到耶路撒冷城敬拜上帝。

因上帝的憐憫、上帝要使用未認識上帝的君王波斯國王-古列,讓所有被擄的猶太人回到家鄉重建聖殿,重建家園,實踐耶利米先知的預言。

 

()聖經中的波斯是上帝手中執行救贖的工具

當時波斯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更曾消滅了三個古老的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

波斯帝國在聖經中被描繪為上帝用來成就祂旨意的國家,雖然波斯帝國是由不認識以色列上帝的人所統治,但卻是執行上帝旨意的國家。

一個敬拜偶像的君王怎能成為耶和華上帝的器皿呢?一個異教的帝國怎能成為聖約子民的守護者呢?因我們所相信的這一位上帝是不受疆界、信仰或血統限制的上帝。

 

 

      

三、 思考:上帝掌管全世界

()上帝使用未信者完成祂救贖的計劃

我們回顧南國猶大被巴比倫滅亡、那時的情景—所羅門聖殿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鐵蹄下、化為灰燼。以色列的百姓被鐵鍊綁住,抓到外邦,這段歷史被稱為巴比倫之囚。

不僅僅是猶太民族的災難,更是他們屬靈生命的低谷。他們失去了聖殿,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國家,覺得上帝離開他們、上帝不再與他們同在。

然而,正當以色列百姓認為一切都變成絕望的時候,上帝的手卻在幕後悄悄地開始另一場更大的安排。

先知耶利米曾在耶路撒冷淪陷前預言:「這地必荒涼七十年」。這七十年並不是被遺忘的七十年,而是等待救贖的七十年。就在被擄之地的東方,一個新興的帝國開始崛起。波斯,一個在當時尚不為世人重視的國家,竟然成為上帝手中執行救贖的工具。

早在先知耶利米預言耶路撒冷要荒廢七十年以前,上帝通過以賽亞先知預言,祂要波斯國王-古列所做的事。在以賽亞的時代,別說波斯,巴比倫都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部落,那時北國以色列剛被亞述所滅,南國猶大岌岌可危,誰曉得古列是什麼人呢?可是上帝早就認識古列,並指派他任務。

上帝在古列 (居魯士大帝)誕生150多年前,以賽亞書44:28就提到了他的名字,「論居魯士(古列)說:『他是我的牧人,他要成就我所喜悅的,下令建造耶路撒冷,發命令立穩聖殿的根基。』」上帝稱古列為自己的牧人,將要完成上帝的旨意。

耶和華上帝在以賽亞書45:1更宣告:「耶和華對所膏的居魯士如此說,他的右手我曾攙扶,使列國降服在他面前。」這裡使用「所膏的」是與膏立以色列的祭司、先知和君王的希伯來用詞是相同的,意思是:古列是上帝分別出來、賦予能力而且是上帝所要重用的人,但這一次的膏立,不是膏立大衛的子孫,而是膏立波斯帝國的古列王。

波斯王古列在上帝的旨意中成為「受膏者」背後蘊藏著上帝的主權,上帝他有能力使用任何人,即使是那些不在他盟約中的人,來成就他的計劃。

他可以使用一個異教的國王,一個不敬畏他的統治者,成就自己對百姓的應許。以賽亞先知預言150年後,在主前639年,一場不流血的軍事行動中,波斯王古列征服了巴比倫,成為當時世界的霸主。

在當時世界的舞臺上,波斯是強盛的帝國,以色列只是要從廢墟中慢慢爬起來的民族。

以斯拉記第一章,詳細記載歷史性的時刻,「波斯王居魯士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的口所說的話,就激發波斯王居魯士的心,使他下詔書通告全國,說:「波斯王居魯士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上帝已將地上萬國賜給我,又委派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居魯士王也把耶和華殿的器皿拿出來,這些器皿是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掠取,放在自己神明廟中的。」猶太人可以歸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不是靠自己軍事的力量,而是在整個民族最絕望的時刻,看見上帝親自為他們開路。

上帝的大手一揮,如同詩篇126:1-2所形容當耶和華使錫安被擄的人歸回的時候,我們好像做夢的人。那時,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那時,列國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

頒佈重建耶和華聖殿法令的不是先知,不是祭司,而是一位波斯的君王。當七十年日子滿了,上帝呼召一個不認識上帝的人,來恢復祂聖城的名。

聖殿重建的經費不是用大衛子孫的金子,而是波斯帝國的銀子,聖殿的重建是上帝透過波斯這個與上帝盟約無關的外邦國家、成為上帝拯救選民的工具。祂用外邦的國王來實現祂的計劃。那位曾經藉波斯之手成就聖殿復興的上帝,今天仍坐在寶座上為王!

 

()上帝的心裡有藍圖-日期滿了-上帝就要實踐祂的計劃

上帝在歷史中預備最佳時機,當日期滿了祂的旨意,計劃就必成就: 

1.  上帝預備初代教會宣教的契機

當初代教會福音開始要廣傳時,上帝早先就在當時羅馬帝國的境內預備兩個非常關鍵的因素,讓保羅與基督耶穌的門徒能迅速將福音傳遍小亞細亞與歐洲。這兩個關鍵因素是:

當時羅馬帝國境內道路的建設是四通八達,可說是條條道路通羅馬,成為福音快速擴張的平台。

當時羅馬帝國境內共通語言是希臘語,共同使用的文字是希臘文,傳揚福音不管是用說的、用文字,都沒有障礙。上帝為福音的傳揚早就鋪好平坦的大道。

 

2.  上帝預備宗教改革時宣教的契機—

宗教改革階段,印刷術及聖經的翻譯對福音的推廣有深遠影響。十五世紀古騰堡印刷術的發明,使聖經與宗教改革文獻可以很快傳播出去。

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者將聖經翻譯成德文,使平信徒能自己讀聖經、明白上帝的話語,不再依賴神父的詮釋。讓福音迅速傳播到歐洲各地。聖經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後,基督教真理跨越地域與文化,被廣泛接受,成為福音推廣的重要里程碑。

 

 

四、 結論:在亂世中應堅信上帝仍在掌權

從聖經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上帝不只使用信徒完成祂的旨意,也使用未信者成就祂的計劃如古列王、尼布甲尼撒、甚至波斯宮中的以斯帖,都是歷史舞台上被上帝使用的關鍵人物。

 

耶利米書提供我們極具盼望的答案:在列國權力更迭的背後,是那位掌管歷史的上帝。在世界局勢劇烈動盪中不變的真理:那就是「上帝仍然掌權」,祂是列國的主,是歷史的主,也是我們生命的主。

面對當前國際局勢複雜多變。俄烏戰爭尚未止息、中東衝突屢屢升溫、美中關係緊張、台海情勢牽動全球目光。

台灣位於地緣政治的交界點,面對強權壓力、經濟與外交的困境,社會充滿許多的焦慮(避難包的預備)我們當從歷史中學習信心的眼光,在世界動盪中學習信靠上帝的功課!世界動盪中學習信靠上帝的功課!

上帝不是歷史的旁觀者,而是主動掌權的創造主。無論我們眼前看見的是軍演、衝突、對立或焦慮,「耶和華仍舊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詩篇29:10)就像耶利米在國破家亡之際,仍堅信上帝掌權。以上帝眼光觀看列國的局勢;在不確定中信靠那位主宰歷史的上主。

上帝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上帝也是掌管世界的上帝,我們應當在歷史洪流中看見上帝的手一直仍在作工。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