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9日 星期六

我們要與你們同去


講道內容
講題:我們要與你們同去
經文:以斯拉記 3:1、10-13
主講:潘叡儀傳道師
時間:二0一八年四月二十九日

一、引言
弟兄姐妹,平安!這個月初,我跟精兵協會到緬甸拜訪一些教會及機構,這次的拜訪比較特別,我們之前都是拜訪華人的單位,但這次拜訪了國際性的宣教機構,以及緬甸本地服事緬族及緬甸各民族的學生團契,因著這樣一個機會,我認識了一名在緬甸服事十年的日本籍宣教士,因為緬甸還不是一個可以公開宣教的國家,為了保護宣教士的安全,在宣教士本人的同意下,我將會使用代名來稱呼她,我們就暫且稱她為Tomoko。
在緬甸生活十年的Tomoko,說著流利的緬語,穿上緬甸傳統服飾—籠基的她,乍看之下就像是道地的緬甸人,因為緬甸還無法使用宣教士身分的簽證進入,所以曾在日本當過醫師的Tomoko,是以醫師的專業身分進到緬甸,她透過醫治人的疾病,與當地居民建立良好的關係,她也照顧因戰爭或是各種原因成為孤兒的少女們,Tomoko透過這些事工,與其中願意更多認識基督信仰的人一起讀聖經。當我們聽著她在緬甸所做的事情時,不免有些好奇地問她:「現在日本只有1%不到的基督徒,相較之下,緬甸還有6%的基督徒,為什麼妳要離開日本到緬甸宣教呢?」
    我們問了關乎「選擇」的問題。人的一生中充斥著大大小小的選擇,通常我們選擇A、不選擇B,是因為A分析起來比B還要好、還要合理,但是,似乎有些時候,我們的信仰會幫助我們選擇看起來比較不合理的選項。
二、波斯帝國中,一小群猶太人的選擇
    住在巴比倫的猶太人,也面臨一個選擇。從他們被抓到巴比倫算起,已過了六、七十年,在這歷經兩三個世代的被擄歲月,他們終於遇到了新的統治者—波斯。波斯戰勝了巴比倫,建立幅員廣大的波斯帝國,帝國的面積遠遠超過原來的巴比倫,這個東起印度河、西到地中海的廣大區域,包含了複雜的種族及宗教,波斯王居魯士的統治方式不同於巴比倫君王,他給這些被征服的國民一定程度的自治權,甚至允許他們返回家園。居魯士對猶太人說:「耶和華天上的上帝已將地上萬國賜給我,又委派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猶大的耶路撒冷去,重建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殿,他是在耶路撒冷的上帝;願上帝與這人同在。凡存留的人,無論寄居何處,那地的人要用金銀、財物、牲畜幫助他,還要為耶路撒冷上帝的殿甘心獻上禮物。」(拉1:2-4)
    光聽這段話,會以為居魯士是一個信靠耶和華上帝的人,但其實居魯士沒有歸信上帝,他並不獨厚以色列人,而是因為他尊重波斯境內所有的神明,他對各個民族都是如此,他歸還各民族原來被奪走的珍貴器具、神像,鼓勵不同信仰的民族重建神廟。居魯士這麼做,是希望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可以為他求長壽、為他的國求平安。
    採取寬容政策的居魯士,沒有強迫所有的人都要回到家鄉,所以猶太人的選擇來了!到底該不該回耶路撒冷重新建造聖殿呢?
    既然居魯士尊敬以色列的上帝,就如同他尊敬其他民族的神明一樣,那麼對居魯士來說,耶和華只是眾多神明的一個,剩餘的猶太人不過是波斯帝國中的一小群人而已,如果波斯帝國改朝換代,遇到不尊敬耶和華上帝的君王,那回到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不就處在不利的位置嗎?不用說改朝換代,猶太人離開耶路撒冷已經幾十年,耶路撒冷必定殘破不堪,猶太人在巴比倫已經有越來越穩定的生活,也積存了一些財產,有些人甚至變得相當富有,為什麼要長途跋涉回到猶大地受苦?還有,耶路撒冷經過這麼一段時間,必定已有一些人居住,這些人可能是撒瑪利亞人,也可能是外邦人,他們會不會對回去的猶太人產生敵意?
    不論怎麼分析,返回耶路撒冷建聖殿絕對不是最佳的選項,我們後來也從聖經知道,重建聖殿只是整個回歸工作的第一步,除了重建外在有形的「聖殿」及「聖城」,最重要的是,還要重建上帝「聖民」的內在生命、信仰生活,整個重建幾乎經過了一個世紀,所以這群猶太人面對的是一個無法很快看到成果的選擇。
    根據《以斯拉記》的記載,剩餘的猶太人,加上他們的僕人,有將近五萬人成為第一批回到耶路撒冷的人,五萬人只佔當時猶太人的一小部分,儘管這個選項看來不合理、不划算,但這群由所羅巴伯帶領的隊伍,依然勇敢地成為回歸重建的第一棒。
    當他們聚集在耶路撒冷,便上下齊心、如同一人地開始工作,祭司首先重修祭壇,早晚獻上燔祭、敬拜上帝,接著人們才開始立聖殿根基。他們仿造所羅門王當年的作法,從黎巴嫩運香柏樹,做為建聖殿的材料,他們還有嚴格的施工及監工標準;當工匠立好根基後,他們便照著大衛王所定的例,也如同所羅門聖殿完工時,祭司穿上禮服吹號、利未人敲鈸,以歌聲及樂器來讚美稱謝耶和華。當根基立定,他們開心地大聲歡呼,但也有許多見過舊殿的老年人,因著可以在有生之年親眼見到新的聖殿動工,就放聲大哭,雖然此時聖殿連雛形都還沒有、只是一個很小的開始,但他們的內心還是非常激動!上帝果然應驗先知的話,為以色列成就大事!激動與歡樂的情緒交織,人們甚至沒有辦法分辨是哭泣的聲音或是歡呼的聲音。
    哭泣似乎也預告了不幸的降臨,他們的聲音傳到遠處、吸引人的注意,果然不久之後就發生他們所擔心的事,耶路撒冷當地的居民用盡計謀反對、攔阻他們,除了面對敵人的仇視,他們也面對荒年、沒有好的收成,生活變得貧困,波斯宮廷的贊助也是有名無實,導致聖殿工程停頓,重建工作因此延後十五年。
三、不合理的決定關乎……
    聽到這裡,猶太人好像做了一個不是很理想的選擇,但是,偏偏上帝感動人去做的事,很多時候不是經過人合理的計算。當我們在緬甸問宣教士Tomoko為什麼要離開日本時,我們得到一個更無法理解的回答。Tomoko生長在一個牧師家庭,從小她就參加兒童主日學,在各方面也都表現得很乖巧,但是她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人,小小的Tomoko,已經知道自己會嫉妒同學、會想要忤逆父母,基督信仰對她來說,只是有好的行為讓人看見,不一致的內在感受與外在表現,讓她很苦惱。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到阿富汗宣教的宣教士回到日本,來教會跟他們分享在阿富汗的工作,宣教士說,阿富汗的人非常反對基督信仰,也因此很難帶領人認識基督,他在阿富汗這幾年,只有帶領三個人相信基督,但是,這三個人,有一人因為改變信仰,而被他的社群殺死,另外兩個人也因此開始逃亡的生活,雖然這位宣教士目前沒有任何一位信徒、他在那裡傳福音也會有生命危險,但是他還是會再回到阿富汗。小小的Tomoko聽到後,覺得很震驚:居然有人為了相信基督喪失生命、逃離家園,居然有人為了跟人分享基督,願意回到這麼危險的地方。Tomoko在心中禱告,她想要更認識耶穌基督,她希望信仰不只是她外在的表現,而是有一致的內在生命,她也希望成為跟人分享信仰的人。她在心中立志成為一名醫師,用醫師的專業,像這名宣教士一樣,進到不容易傳福音的地方。
    這些讓人做出不合理決定的選擇,往往關乎人生的召命,或是說「上帝賦予人的使命」,是因著上帝在人的心中動工、讓人行動,讓人願意走出自己的安樂窩、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做出難以理解的決定。
    在《以斯拉記》的第一章說到:「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著耶利米的口所說的話,就激發波斯王居魯士的心(拉1:1)」,居魯士送出財物、歸還聖殿的聖物,並且要四週圍的人協助猶太人歸回,週圍的鄰居不只要協助猶太人回鄉,居魯士更要他們甘心獻禮物給上帝的殿。雖然居魯士沒有歸信耶和華,但是君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隨著上帝的旨意流轉(箴21:1),在一百多年前,耶利米就說出了居魯士的行動,耶利米書說到:「耶和華如此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實現我的恩言,使你們歸回此地。(耶29:10)」上帝在歷史中掌權,上帝透過地上的君王,成就祂的旨意。上帝不只感動君王,祂也感動百姓:「凡是心被上帝感動的人都起來,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華的殿。(拉1:5)」如果不是上帝在人的心中動工,君王不會頒布這樣的命令,如果不是上帝在人的心中動工,將近五萬名猶太人,不會選擇走這困難的路。
    當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就守「住棚節」,住棚節是以色列人三個重要的節期之一,節期有一週的時間,要住在臨時湊合的帳棚中,這段時間的生活與富裕安穩的生活正好相反,這提醒以色列人要記得,他們是因上帝的拯救而活。這對歸回的猶太人特別有感觸,因為他們幾乎沒有時間建立所謂的正常生活,需要在不穩定中、在刻苦中信靠上帝。
    回歸的猶太人、立志到敵對福音之地做醫療宣教的Tomoko,以及那位到阿富汗的宣教士,其實有個共同點,就是他們不滿足於信仰的現狀,他們同樣渴望經驗上帝—經驗上帝真實的拯救、真實的福音!他們雖然是人群中的少數,但是是被分別出來,歸回上帝的人。
四、雖然不都順利……
    做上帝的工,不表示就會一帆風順,還是會遇到外在的攔阻,以及自己的退縮。
    反對建殿的人,從波斯王居魯士到大利烏登基的年間,不斷地賄賂人去破壞猶太人的計劃。但當大利烏王登基不久,猶太境內的兩位先知—哈該及撒迦利亞,認為停頓十五年的聖殿工程可以重新開始,於是起來勸勉猶太人。哈該斥責人們的懶惰與冷淡,哈該說:「這殿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嗎?」(該1:4)他要人們省察自己的行為,當上帝的聖殿還荒涼,不該只顧著自己的房屋,除了責備,他也鼓勵百姓說:「耶和華說:我與你們同在。」(該1:13) 於是,上帝再次感動領袖所羅巴伯、耶書亞,以及眾百姓存敬畏的心、起來同心建造聖殿。
    這時,反對的勢力還沒有消滅,河西總督以及他同黨的人,將猶太人建殿的事上報大利烏王,準備要重挫猶太人的士氣,但是因為上帝看顧猶太人,河西總督告狀的同時、沒有叫他們先停工,所以在等候大利烏王的回覆前,猶太人仍繼續重建聖殿。更奇妙的是,大利烏王在王宮中找到當年居魯士王頒布的書卷,上帝感動大利烏王降旨,要河西總督以及他的同黨,不可以攔阻工程,並且還要從王的財產中,由河西所繳納的貢銀,迅速撥款給建聖殿的工程,免得工程停頓,就連猶太人獻祭所需的一切,大利烏王也要河西總督按照祭司的要求供應。敵人的計謀不但沒有得逞,反而讓工程加速,君王開始重視聖殿工程、建造聖殿也更具有合法性。終於,在大利烏王的第六年,聖殿重建完成。
   《以斯拉記》強調的不是以斯拉這個人,雖然他是後來透過上帝的律法重建聖民信仰的重要人物,但他不是這卷書的主角,這卷書的主角也不是帶領第一批以色列人歸回的所羅巴伯或大祭司耶書亞,在讀這卷書時,我們似乎看到很多領袖,但卻沒有一個領袖特別突出,因為整個工作是由團體完成,這些領袖很自然地被吸納在團體中,我們看到一群人「如同一個人」一樣,重建工作是所有人回轉向上帝、同心敬畏上帝的結果!
    Tomoko也不是日本或是緬甸的英雄,她從日本被差派到緬甸,是她背後差派的教會對上帝順服的結果,她的教會也如同一人地參與在緬甸的醫療宣教中,Tomoko也希望,每次回日本分享都可以感動更多人投入。
    日本宣教士Tomoko在成為宣教士的路上,也曾經退縮、停滯,長大後的Tomoko的確完成了醫學院的訓練,也順利成為一名醫師,但成為醫師後,她卻漸漸忘記當時上帝給她的感動。因為從小家裡就不是很富裕,當牧師的爸爸相較許多行業也不是特別有地位,於是當她自己成為受人尊敬、收入也不錯的醫師,就習慣也安於當醫師的生活。直到有一天,Tomoko接觸到一名剛出生的小孩,這名小孩在出生的那一刻並沒有哭、沒有呼吸,過了一些時間,她才有氣息、開始哭泣,雖然小孩子存活了,但醫療團隊知道這名孩子可能也活不了太久,果然在二十四小時後,孩子就死了。Tomoko陪伴這個孩子從出生、到彷彿死亡、活過來、又死亡的歷程,心中感到很震撼,她意識到:「人的生命氣息都是上帝給予,人無法為自己多存留一口氣,今天活著、明天會怎麼樣都不知道,所以每一天都要為上帝而活,為上帝要你做的事情而活!」上帝感動她想起到福音難傳之地醫療宣教的使命,於是她毅然決然辭職,成為一名醫療宣教士。Tomoko不是不知道日本的基督徒很少,而是她相信,上帝使用她就如同使用當年那名到阿富汗的宣教士一樣,要喚起日本基督徒火熱愛主的心,她不是一個人到緬甸宣教,是上帝感動許多日本基督徒一同參與在這個宣教的行列中。
五、可以期待……
    我們看到,當上帝給我們一個感動、使命,不是一步就能完成,到達終點的那一步,需要有許多次的順服。但我們每經歷一次上帝,就有多一點的力量回應,當多回應一步,就可以再多經歷上帝一些,如同上帝指示所羅巴伯: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上帝的靈方能成事。(亞4:6)是上帝的靈帶著我們往前走。
    很多事無法單靠一個人完成,我們也看到當一群人同心敬畏上帝,「如同一人」的信仰行動,所帶出的力量!因著猶太人的重建工作,先知撒迦利亞預言,將來會有許多民族、國家、城鎮的人來尋求耶和華,懇求耶和華的恩,撒迦利亞說:「在那些日子,列國中說各種語言的人,必有十個人強拉住一個猶大人衣服的邊,說:『我們要與你們同去,因為我們聽見上帝與你們同在了。』」(亞8:23)
    上帝給你的人生召命、一生的使命是什麼?當以色列人進行著重建工作,撒迦利亞看見他們在創造未來,創造一個讓更多人渴慕上帝、搶著要來認識上帝的未來,如果你因著環境或是自己的因素,對上帝給你的使命停滯不前,願上帝在這個時刻再一次激勵你回應。
    我們一起來禱告:天父上帝,感謝祢是在我們的生命中動了善工,也應許會成就這工的上帝。
求祢不但復興祢所感動我們的使命,也復興我們的信仰生命,為我們造清潔的心,使我們重新有正直的靈,我們願意將自己獻上如同活祭給祢,求祢使用我們吸引萬人來敬拜祢。願我們的教會成為祢的聖殿,更願世界成為祢的聖殿。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門!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