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6.10.29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但以理書一章1~21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是社會青年主日,所以愛的系列暫停一次,今天我们要一起思想一個題目,就是‘勇氣’。一隻小貓要從一群獵犬的面前走過去,需要相當的勇氣,是不容易的,我們的社青在社會上,就好像一隻小貓走在一群獵狗當中一樣,需要很大的勇氣。我們的社青,禮拜天和大家一樣一起在教會敬拜上帝,可是週間在職場上,他們要面對很多的挑戰,他們要如何保持信仰,活出一個基督徒應有的生命呢?
今天司會幫我們讀的經文是但以理書第一章整章,但以理是當時一位有為的年青人,他遇到相當多的挑戰,但以理書共有十二章,裡面有很多我们可以學習的功課。我把它稍微整理一下,他是在約雅敬王第三年的時候,遭遇到很悽慘的國破家亡、被擄到異邦的光景,可是因為他長的俊美,又很聰明,他和三個好朋友被異邦的國王召進宮裡,好像進入凱達格蘭大道學校就讀,接受三年訓練,在那邊學習台語,還給他們最好喝的台灣啤酒,可是他們為了信仰的理由拒絕那些,他們不吃台灣美食、不喝台灣啤酒。連姓名也被改成外國名字,不能叫原來的名字,他們原來的名字都有「耶和華是上帝」的含意在裡面,後來改名成「巴比倫王是神」的意思。 改個名字看似簡單,但猶太人的名字通常有宗教的意涵在裡面,雖然他們的名字被改了,但是他們卻立定心志,不被外國的宗教信仰來影響和玷污。可貴的是他們在面對這件事情上,有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懂得與他人商量的態度,和體諒照顧其他的人,別人也有別人的困難,不是只考慮自己的困難,也考慮到上司的立場,因為上司負責管理他們,有他的考量及困難,但以理與他的上司商量說:「給我們吃十天試試看,讓我們吃我們要吃的東西,如果之後你看不行,那我們就照你的意思做。」在這裡顯出他有替對方考慮的聰明,神也賜他聰明智慧,會看異象及解夢,所以接續的王也就繼續使用他。他成為三朝元老,活到八十歲,服事三個不同的朝代,可見但以理不只在社會上學到智慧,也活出他的信仰來,還可以體諒別人的立場,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Ⅰ、引言:福音與肥皂
今天先跟大家講一個福音與肥皂的小故事。有一個牧師一直想要傳福音,有一天他來到一個賣肥皂的小姐店裡,希望跟她傳福音,當他講完話時,這位賣肥皂的小姐看到一旁報紙上報導一大堆殺人搶劫的壞消息,就跟牧師說:「牧師啊,你們福音傳了那麼久,社會還是那麼亂,我看這個福音不用傳了吧,沒有什麼用啦。」牧師一聽講不出話來,因為社會真的很糟糕。後來肥皂店跑來了一個小孩,滿臉髒兮兮,牧師逮到機會就向那個小姐說:「小姐,你們這個肥皂店開了幾百年,可是這個小孩的臉還是那麼的髒,我看你們也不要開了,因為肥皂沒有用啦,小孩子的臉還是很髒啊。」這位小姐也不是省油的燈,馬上回答說:「肥皂放在肥皂架上是沒有用的,肥皂要塗抹在臉上,用水洗一洗才會乾淨。」牧師說:「就是說嘛,如果你把信仰放在書架上,那也沒有用啊,對不對?因為不會改變嘛,你必須要把它放到生活裡面,你的生命才會改變呀。」。可是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把基督教的信仰放到生活的行動裡面,化作你的行為,這需要很大的勇氣,所以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是,什麼叫作勇氣。就像但以理和我們的社青一樣,要把信仰應用在職場上,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不是嗎?但以理在第一章裡,有哪些勇氣和榜樣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呢?
Ⅱ、歷史背景
1、 尼布甲尼撒:約雅敬三年或十二年 (597BC)
但以理書所記載的歷史背景上是有一些疑問,一直有人認為它不能放入正典當作聖經,到底這卷書是屬於先知文學(Ketuvim)還是智慧文學(Nebiim),學者們的意見也各不相同,如果仔細研究聖經的話,從過去到今天,但以理書一直是個爭議的問題,因為它的歷史記載和實際上的歷史記載有一些出入,神學家一直想要解決這些疑點,其中大概有三處需要跟大家解釋一下。第一個問題是,它的背景是巴比倫帝國(Babylonian Kingdom),它在全世界留下了一個空中花園,就是世界七大奇觀的那個國家――伊拉克(Iraq),這個國家在但以理書中提到的三位國王都有疑點。第一位國王是會作夢的國王,他叫作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他是新巴比倫帝國把耶路撒冷城攻破滅亡的國王,他在位的時間是605-562BC,我們再仔細看經文,他是在約雅敬王第三年的時候攻進耶城,然後把一些人抓走,「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但1:1)可是歷代志下寫的卻不是這樣,歷代志下寫的是約雅敬王作王十一年,在第十二年的時候,巴比倫王攻進耶城,把他抓走,也把很多人一同擄到巴比倫去,「約雅敬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行耶和華─他神眼中看為惡的事。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上來攻擊他,用銅鍊鎖著他,要將他帶到巴比倫去。」(代下36:5~6)那麼到底尼布甲尼撒是第三年的時候攻破呢?還是第十二年的時候攻破?這之間有九年的差距,這在學者們就有一些爭議,有一些聰明的學者就說:其實他是攻破城兩次(實際上是三次),第一次是約雅敬王三年的時候攻破,在尼布甲尼撒王和埃及打仗的回程中,因為約雅敬王服事他三年後起意背叛,於是他就把耶路撒冷城攻下,抓走一些人,只是留下了王,可是後來過了九年,約雅敬國王又不乖,第二次再攻城就連他也抓去了,這是為何會差距九年的一種解釋。如果是第十二年的時候(在歷史有記載),那是597BC;如果是第三年的話(在歷史沒有記載),就變成是606BC,到現在這個問題還在討論當中。
2、 伯沙撒:拿伯尼督是巴比倫末代皇帝
第二個問題的爭議比較大,就是這個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記載過,可是聖經卻記載了伯沙撒王。在但以理書第五章1節:「伯沙撒王為他的一千大臣設擺盛筵,與這一千人對面飲酒。」聖經中說,伯沙撒王把尼布甲尼撒從聖殿庫房中所拿去的聖器 (就是聖殿的金杯器皿),拿來請客喝酒,這個是大不敬啊,結果他們在飲酒作樂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隻手,寫了幾個怪字在牆壁上,把這個王嚇壞了,「彌尼,彌尼,提客勒,烏法珥新(Mene, Mene, Tekel, upharsin)。」意思就是說:日子算好了,日子算好了,你被秤起來不夠重,你的國分裂變成兩半。這麼幾個字,沒有人能夠解釋,只有但以理能解釋,但以理說:「上帝跟你說,你在上帝面前的所作所為讓上帝很不高興,所以你的日子已經被算好了,來日不多;你所作所為放在我的天平上,根本沒有重量,浮起來不及格,你的國家會變成兩半。」當天晚上他就被殺掉,「當夜,迦勒底王伯沙撒被殺。」(但5:30)他的國家就被波斯王給毀掉,「瑪代人大利烏年六十二歲,取了迦勒底國。」(31節)巴比倫王朝就在一個晚上毀於一旦。可是問題在這邊,這個伯沙撒王只有在但以理書有被記載,其它的地方都找不到,所有中東歷史考古的記載中,巴比倫的末代皇帝都不叫作伯沙撒王,都是叫作Nabonidus拿伯尼督王(556-539BC),這個Nabonidus是有一些記載,那這怎麼辦呢?Nabonidus跟伯沙撒王有什麼關係呢?很多不相信聖經的人就說:「歷史記載是Nabonidus,聖經講伯沙撒王是錯的,所以不要相信。」這個問題一直到最近,有一些考古學家在巴比倫的遺跡中挖掘到一個記錄,就是Nabonidus向他的神為他兒子禱告的紀錄,內容是說他在位三年以後(556-553BC),因為對宗教的狂熱,,於是跑到別的城市去考古、研究他們月神(Sin)的來源,因此他就把國位交給他的兒子叫作Belshazzar(伯沙撒王553-539BC),等於是兩位國王,一位是去旅行,讓副總統代位,後來他知道波斯王要來攻城的時候,這個爸爸趕快跑回來要救他兒子的命,可是已經來不及了,一個晚上就被攻打下來。所以最後的國王依照登記是他的名字,可是真的在那天被殺的是他的長子Belshazzar(伯沙撒王)。後來這個王的結局怎麼樣,歷史沒有交代清楚。所以這樣就可以解釋,亡國的時候,Nabonidus是正式的王,Belshazzar則是在位的王。
3、 大利烏:波斯王古列
第三個問題是,把巴比倫滅亡的是誰?因為所有的歷史都說,把巴比倫滅亡的叫作古列王,但是在但以理書記載的卻是大利烏王,「瑪代人大利烏年六十二歲,取了迦勒底國。大利烏隨心所願,立一百二十個總督,治理通國。」(但5:31~6:1)可是這個王是後來幾代才作波斯王的;大利烏王是有這個人,可是記載的年代不對,那時他還沒有做王,那時候的王是波斯王古列(Cyrus the Great),那這要怎麼回答呢?到底是古列王還是大利烏王呢?古列做王記載的是559-529BC,他是在539BC的時候滅亡巴比倫,而他的將軍叫作古巴錄(Gubaru),在539BC年的時候帶兵攻入巴比倫城,把它滅亡。一種解釋是說,這個古列王很感謝這個將軍幫他把巴比倫攻下,所以就封這個將軍作巴比倫附近的一個小王,所以這個王的名字就把它叫作大利烏(Darius the Mede),這是一個解釋。另一個解釋,有的人說大利烏王其實就是古列王,只是名字用的不一樣。這個古巴錄是大烏利王的解釋,在聖經裡得到一點點的支持,在但以理書第六章28節說:「當大利烏王在位的時候和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時候,大享亨通。」所以在這裡有兩個王同時在位,如果這個大利烏王就是古巴錄,那這樣的話,這個問題也可以有一點點的答案。
Ⅲ、但以理的危機
1、 流落異鄉 Emigration
今天我們的重點是要講,但以理面對時代危機時,所表現出來的勇氣,他遇到哪些危機呢?根據第一章所講的,他遇到很多的危機,第一個危機就是國破家亡、流落異鄉,「王吩咐太監長亞施毗拿,從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貴冑中帶進幾個人來…」(但1:3),我想這是我們社青兄姊遇到的第一個危機,就是說,以前如果是住在家裡,有爸爸媽媽管著,要做什麼壞事也不太容易,現在就算大學時代仍住家裡的話,一般到了社青以後,大部分會離開家裡,你知道一離開家裡就是一個危機,因為你自己要做很多的決定,外面有很多不同的信仰、不同理念的人要跟你互動。可是流落異鄉,從聖經來看,其實是危機也是轉機;當神要亞伯蘭進到一個新的信仰,「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12:1)所以如果你本來的信仰並不是跟上帝有關,比如說你家裡是拜拜的,今天你在社青,你有機會離開家裡,其實這是一個機會,你可以考慮要不要來了解基督教、接受基督教,所以離開家裡對你來說不一定是不好,它是一個改變的機會。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以後,神就警告他們,雖然我在埃及給你們這麼多恩典,但是你到了迦南地不要忘記,要小心,否則你會被當地的宗教同化,「你只要謹慎,殷勤保守你的心靈,免得忘記你親眼所看見的事,又免得你一生這事離開你的心;總要傳給你的子子孫孫。」(申4:9)很遺憾的,以色列人真的是這樣,他們到迦南地以後就忘掉了,而且沒有教導他們的子孫。所以信仰本身,在生活處境改變的時候,是一個改變的機會,如果你是改變成為知道來認識神,那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你本來是基督徒,因為離開家裡信仰的環境,來到一個新的地方,結果你把信仰忘掉了,那就是一個危機。
2、 恐怖威權 Authoritarian
第二個危機呢,就是與擄他的國王相處,他不友善,是很恐怖的,他是以自己的意志為絕對的意志,就像老闆要你去送紅包,不送的話,就炒你魷魚,絕對的生殺大權是握在他的手裡,「太監長對但以理說:我懼怕我主我王,他已經派定你們的飲食;倘若他見你們的面貌比你們同歲的少年人肌瘦,怎麼好呢?這樣,你們就使我的頭在王那裡難保。」(但1:10)國王請他們吃東西,訓練他們的目的,是要他們在宮裡好好的服事、要言聽計從。某一天有人提議把王的神明造成一座金像,所有的人都要拜它,「此各方、各國、各族的人民一聽見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樣樂器的聲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但3:7)可是但以理的三個朋友卻不拜,不拜的結果,王就把他們丟到火爐裡面,還好有一位叫作神子的,進來保護他們沒有被燒死,可見但以理是提著腦袋瓜在侍奉,因為國王隨時可以把他殺死,這也是但以理的朋友们所遇到的,那時但以理並沒有在其中,他的三個朋友被丟到火爐裡面,後來但以理是被丟到獅子穴裡。他們的信仰要堅持,都遇到面臨生死的危險,有時候在危險當中,信仰反而站得住。以色列人在埃及也是一樣,遇到法老王欺壓他們的時候(這裡是一個機會),他們向神哀哭,神也聽見了,「現在以色列人的哀聲達到我耳中,我也看見埃及人怎樣欺壓他們。」(出3:9)神就救他們,就好像神派人子來救但以理的三個朋友一樣。所以即使在這樣的危機下,體會你的信仰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你在那樣的困難下,你願意向神哀哭嗎?願意跟神說:「神啊,我怎麼辦?這個工作我需要,可是我的老闆要我做我覺得不該做的事情…」,這反而是你跟神接觸的一個很好的機會也說不定。
3、 文化染缸 Enculturation
最後一個危機就是文化染缸的危機,因為你正生活在他們當中,比如說禮拜五要去唱卡拉OK一類的事情,這些東西會慢慢的影響你。學習不是基督教的東西好嗎?這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認為很好,因為那些東西是我們需要的,「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徒7:22)摩西學他們,可是摩西的信仰沒有被同化,這是一個很矛盾的東西,在羅馬書第十二章2節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所以在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和要學習這個世界的兩者之間,我們每天都要作決定。我們在社會裡面,有一些東西必須是要從社會學習的,教會不能教你所有的東西,比如說你上班需要會用電腦,教會並沒有教你電腦,這並不是說社會的東西我們都不能學,基督徒只能唸聖經,有些人信到這種程度,我覺得這樣也不對,但是社會裡面有很多東西會影響你的信仰,且和你的信仰產生衝突,你怎麼去區分,哪一些你能學,哪一些你必須要排斥不能學,這是我們都要面臨的問題。
Ⅳ、但以理的勇氣
1、 立志不玷污 (Dare to differ)
但以理在這樣的危機中有他的勇氣,第一個勇氣是他敢立志,「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但1:8)被抓去的那些人,國王拿什麼他們就吃什麼(那些是拜過偶像的食物),你說拜過的東西你不能吃,問題是每個人都吃,你要跟大家一起吃?還是不吃?你敢跟人家不一樣嗎?這是很大的挑戰,可是但以理敢說:「我可以不吃嗎?我能夠跟他們不一樣嗎?」這是不容易的,這個我把它稱作Dare to differ,就是敢跟別人不同。一般來講我們都不敢這樣,因為跟人家不同會很麻煩、會被排擠、會有很多的不方便,不要說是社青,我們也有同工在社區作主任委員,到了中元節的時候,社區要不要拜拜?你要怎麼處理?用社區的錢買普渡的東西來拜拜,你覺得要跟人家和睦事情比較好辦,你可以說:「沒差,反正是公家的錢。」還是你堅持信仰說:「是不是要拜的人自己出錢,不要用公家的錢」呢?或是你會怎麼處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事情,你要怎麼面對呢?但以理他敢立志作正確的的決定。當你覺得這是你必須要堅持的時候,可能要付上代價,如果你敢堅持,這樣的話你才有機會站出來。聖經在雅各書第一章27節說:「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會看顧需要看顧的人,而且會保守自己不被一般人的作法所同化。
2、 信心的嘗試 (Dare to try)
再來一個是他敢去試試看。一個從來沒有吃過冰淇淋的人,當他要吃第一口時,他會考慮要不要吃,因為這個東西是什麼滋味他完全不知道,第一口是需要勇氣的,把它嚐下去才會知道:「唉呀,好香甜好冰涼。」什麼都沒有試過的你敢嘗試嗎?但以理敢。他敢對管理他們的太監長委辦說:「求你試試僕人們十天,給我們素菜吃,白水喝…」(但1:12),信仰常常是從嘗試開始的,我們當中有很多人說:「我還沒有信教、還沒有受洗,我怎麼知道信了上帝以後,真的會像你所說的那麼好?」我怎麼作決定?這就需要勇氣Dare to try,至少給自己機會試試看,「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詩34:8)試了如果好,那當然就得到了,這就是嘗試的勇氣,但以理有敢嘗試跟國王的管家太監長爭取的勇氣。
3、 好友的支持 (Dare to be weak)
最後一個勇氣是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找朋友们幫他禱告,在第二章的時候,尼布甲尼撒王作了一個無法解釋的夢(因為把夢忘了),王的參謀若沒有人能解答,結局是全部要被砍頭,當但以理要去解夢的時候,他也會害怕,怕自己解不出夢來,就向他的朋友们說:「你們幫我禱告,明天我要去跟國王解夢,萬一解不對的話,恐怕我的頭就不見了。」「但以理回到他的居所,將這事告訴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要他們祈求天上的神施憐憫,將這奧秘的事指明,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與巴比倫其餘的哲士一同滅亡。」(但2:17~18)所以他雖然很聰明、有勇氣,但是有時候也必須承認自己一個人沒有辦法,當一個人很有勇氣的時候,第三個勇氣是要能承認自己的不行Dare to be weak,當我軟弱的時候,我需要人家拉我一把。我們的社青兄姊也是一樣,希望我們的社青兄姊在教會裡面,能找到幾個信仰上的好朋友,有時候你自己遇到了困難,你就可以請弟兄姊妹们幫你禱告,陪你一起或是拉你一把,讓你能夠度過難關,箴言第二十七章17節說:「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原文是磨朋友的臉)也是如此。」
Ⅴ、但以理的榜樣
1、 挫敗中堅定對神的信賴
但以理除了勇氣以外,也留下三個好榜樣給我們。第一,當時但以理是處在國破家亡的背景下,如果你的信仰讓你遭遇到這樣悽慘的時候,你還能堅持你的信仰嗎?還是你會說:「算了,算了,信上帝也沒有保護我啊。」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你到教會後,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幸福,熱心愛主這沒有什麼好希罕的;如果你熱心愛主、熱心事奉,結果卻什麼都不順利,你的事業被炒魷魚,得了癌症,太太也離開了,在那個時候你的信仰對你來說是怎麼樣?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的信仰還是你的信仰嗎?但以理在那個時候還堅持他的信仰,這點很不容易,在那種很可憐的情況下,他還覺得他的信仰沒有錯,只是遇到艱難而已。詩篇四十二篇10節說:「我的敵人辱罵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如果你的神還在,你今天為什麼這麼倒楣?聖經說,我還是要仰望祂,「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他。他是我臉上的光榮(原文是幫助),是我的神。」(11節)在挫敗中信仰還是可以堅持,這是但以理讓我們看到的第一個榜樣。
2、 小事上活出對神的忠誠
第二個讓我們看到的榜樣,但以理所堅持的,其實是很小的事情,就是吃什麼喝什麼,在很小的事情上,若能堅持你的信仰,你就能在大事情上為神作見證。有一張圖,圖中有一隻狗,牠有耐力,可以忍受主人把食物放在牠的鼻子上卻不把它吃掉,這個不容易,很小的事情你可以堅持的話,那你就有所為,「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路16:10)
3、 互動時考慮對方的立場
第三個榜樣,就像是開車的人,會考量不會看紅綠燈的鴨子也有路權,所以他們必須要停下車來等待,等待鴨子群過完馬路,因為路是大家走的。我們在社會上也是一樣,在我們上班做事的時候,做事情有作事情的原則,一件事情的決定不是只有影響你,還有影響你的上司、影響你的同事,在大家都是相關連的情況下,你會考量到別人的立場嗎?那是一個很纖細的考量,有的人只堅持自己的想法,他們不考慮自己這樣做對別人有什麼影響,然而但以理會考慮、會商量,但以理說:「你給我十天試試看,如果不行的話,就照你的意思做。」所以他真的是有去考量對方的立場和困難,這是一個相當體貼別人的作法,不是只堅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見、自己的信仰,然後都不管別人怎麼樣,他還會顧慮到別人。有很多年輕的基督徒,因為堅持自己的信仰,不知道這樣的堅持也可能對跟他沒有相同信仰的同事帶來負面影響,這時候就需要格外的智慧,知道怎麼做才是好的處理方式。你是願意付代價沒錯,可是不應該傷害別人吧,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一個高難度的決定,「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4)因為社會上很複雜,在複雜的互動當中,如何堅持自己的信仰,如何考量到別人的立場,這兩者要如何取得平衡也是一項智慧。
Ⅵ、結論:大蒙眷愛的但以理,從主獲得平安勇氣。
但以理最後還是被人家丟到獅子坑裡,在那樣的環境下面,他遇到各樣的危機、各樣的問題,可是在但以理書第十章19節說:「大蒙眷愛的人哪,不要懼怕,願你平安!你總要堅強。祂一向我說話,我便覺得有力量…」,但以理跟神之間的關係親密到這樣的程度,所以在那麼大的困難裡面,他得到平安、勇氣和力量。有時候面對的是信仰上的問題,有時候是道德上的問題,有時候是人情上的問題,和那些要把他們吞吃的危機,這些都是我們及社青兄姊们所要面對的。但願我們每一個人特別為社青兄姊们禱告,讓他們在職場上每個人都能成為但以理,英文叫作Dare to be a Daniel(敢做一個但以理)。求上帝幫助我們,不是只有社青,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勇氣能將信仰帶入生活中,能夠為主作見證。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謝謝主讓很多年輕的社會青年在我們教會裡,在這裡大家一起聚集、一起崇拜、一起服事,一起交往,可是他們在禮拜天以外、在團契以外的社會生活、職場上,卻面臨種種的危機、種種的挑戰,就像古代的但以理一樣,求上帝幫助他們,在職場上敢做一個但以理,也幫助我们每一個人,學習但以理的榜樣將信仰帶入生活中,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門!」
2006年10月29日 星期日
勇氣 -- 蔡茂堂 牧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意見:
Dare to dream (Ge37:5; Lk1:37)
Dare to persevere (Ge32:26; Jas1:12)
Dare to fight (1Sa17:37; Eph6:12)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