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遠離保護的生命


講道內容
講題:遠離保護的生命
經文:民數記25:1-3
主講:陳光勝牧師
時間:二0一九年十月二十日

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百姓與摩押女子行起淫亂。因為這女子叫百姓來,一同給她們的神獻祭,百姓就吃她們的祭物,跪拜她們的神。以色列人與巴力‧毘珥連合,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
焦點:遠離上帝的生活,將失去上帝恩典的保護。

一、前言
最近在各大新聞媒體中,讓大家十分關注的新聞裡面,香港議題應該是許多人時時談論的話題。事實上在看香港所發生的事情,我相信弟兄姊妹因為不同的政治立場、不同的生活背景,接觸不同的媒體訊息,也一定有不同的看法。在網路上,不同的意見也都各自表述,有十分多的討論。我相信每一個討論其實都有很深的脈絡,其中不同的家庭背景與成長背景必然是影響最深的部分。
許多時候,常常會聽到教會講台上不該談政治,其實大家想要表達的也是在於政治反省跟信仰反省有許多理解上的落差。畢竟我們要怎麼論述,才能更精準的表達,關於從上帝來對這些我們面臨生命實況挑戰的回應,這真是不容易的。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當我們在用我們自己的思想討論政治話題的時候,這樣的想法其實已經融合了我們的成長背景,與我們對信仰、個人的反省。事實上,我們最近可以看到幾個比較明顯的論述。有一部分是專注於討論香港各樣事件中的人權問題。有一部份,人們談的是民族文化與國家認同的問題。又有一部分人談的是國家暴力所帶來的各種現象。不過我相信不論大家所談的是什麼,當大家願意關心不論是香港或者是國際上所發生的事情都是好的。而大家在不斷談論的過程中,我們便會發現,我們所討論的、思考的,也將大大的影響著我們的孩子,或是我們所在眾人群體中,大家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有時候,可以看到在國小或國中,有一些孩子大聲的呼喊要支持某一些候選人,這個時候,我就會想這個孩子真的清楚明白知道,這些候選人對他生命所帶來的影響嗎?還是他家裡的父母親因為常常在討論,使得他耳濡目染的感受到了這樣的氛圍呢?
當然還有一類的人,他們基本上不談不看也不關心,他們會認為這些是政治議題,我們只要把生活過好就好了,這些人認為政治跟我們的生活沒有必然的關係,政治讓政治人物去關心就好了,我們只要關心自己的生活,我們只要關心我們能不能好好的度過此日就夠了。我相信,這樣的思維模式,自然也引領了自己的孩子可能擁有同樣的價值觀,也用這樣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生命的處境。
   一個家庭的生活模式與價值觀,往往成為影響下一代的重要模式。很高比例可以看到,擁有甚麼言論立場的家庭,或者在乎甚麼的家庭,下一代的行動模式,將相似於上一代。不過這個時代有一個很大的變數,那就是教育與媒體有可能大大的改變了過去我們對於家庭價值觀傳承的認知。尤其是家裡沒有太多親子互動,總是讓孩子盯著電視與網路資訊的孩子,孩子從學校或網路上所理解的世界,與上一代的認知落差,將會越來越大。

二、巴蘭的故事
在進入今天的經文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一段聖經中記錄的事件。這段經文談到巴蘭這個人,我相信許多的兄姊,你有跟著樂活讀經的進度,或是你有穩定讀經習慣的人,一定不陌生。這個人,在聖經中明顯的紀錄中,是一個在上帝面前,不敢越矩行事,依照上帝心意祝福或咒詛的人。民數記221~3節提到:「以色列人起行,在摩押平原、約旦河東,對著耶利哥安營。以色列人向亞摩利人所行的一切事,西撥的兒子巴勒都看見了。摩押人因以色列民甚多,就大大懼怕,心內憂急。」因為他們聽見以色列人在各地所行的事情,還有以色列人這龐大數量的移動人口,他們很害怕這些人到了他們那裏,把他們都滅亡了。所以摩押王巴勒差遣使者去邀請了巴蘭來,為他們咒詛以色列人。從聖經的記載看來,巴蘭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人,當他祝福誰,誰就蒙受祝福,而他要咒詛誰,誰就得到咒詛。所以摩押人的長老帶了許多的禮物來找巴蘭,希望巴蘭能夠幫助他們來驅逐以色列人。不過聖經清楚的記載著,上帝阻止巴蘭這樣說這樣做。巴蘭因為十分害怕上帝的責罰,所以清楚明白的回覆這些摩押的使者說,我可以跟你們一起去,但是我所說的話,除了上帝跟我說的,我無法多說出上帝不要我說的話。當然一開始,摩押人還不太了解這句話的意思,所以他們依然邀請巴蘭前往,希望巴蘭能夠對以色列人發出咒詛的言語。
接著聖經記載著,巴蘭第一次開始要來咒詛以色列的時候,他便說:「巴勒引我出亞蘭,摩押王引我出東山,說:來啊,為我咒詛雅各;來啊,怒罵以色列。神沒有咒詛的,我焉能咒詛?耶和華沒有怒罵的,我焉能怒罵?我從高峰看他,從小山望他;這是獨居的民,不列在萬民中。誰能數點雅各的塵土?誰能計算以色列的四分之一?我願如義人之死而死;我願如義人之終而終。」(23:7~10)摩押王巴勒聽完,自然是十分的生氣。他說,我需要你來咒詛他們,怎麼你為他們祝福呢?巴蘭只能小心的說,耶和華傳給我的話,我能不謹慎傳說嗎?接著巴勒就問他說,不然我們換一個地方看看,你能不能因為看見他們全部的樣子,就為我咒詛他們呢。
    我們看見巴蘭到了另一個地方,依然是這麼說著。「巴勒,你起來聽;西撥的兒子,你聽我言。神非人,必不致說謊,也非人子,必不致後悔。他說話豈不照著行呢?他發言豈不要成就呢?我奉命祝福; 神也曾賜福,此事我不能翻轉。他未見雅各中有罪孽,也未見以色列中有奸惡。耶和華─他的 神和他同在;有歡呼王的聲音在他們中間。神領他們出埃及;他們似乎有野牛之力。 斷沒有法術可以害雅各,也沒有占卜可以害以色列。現在必有人論及雅各,就是論及以色列說: 神為他行了何等的大事!這民起來,彷彿母獅,挺身,好像公獅,未曾吃野食,未曾喝被傷者之血,決不躺臥。」(23:19~24)整段經文,巴蘭依然大大的讚美了以色列這個地方,也提到了以色列人如果他們沒有做錯事,上帝必然保護帶領著他們。巴勒聽完之後,雖然十分生氣但是也莫可奈何,所以他就再問一次巴蘭說,不然你看看走到什麼地方,上帝才會想要咒詛這些人,你就到那裡來咒詛他們好了。巴蘭看見上帝對以色列人如此的喜悅,巴蘭就直接的開始,大大的讚美起以色列人來,我們可以看到在民數記2324章,不論巴勒希望巴蘭怎麼樣的來咒詛以色列人,巴蘭都只能讚美以色列人,並傳達從上帝而來的祝福。本來要對以色列的咒詛,卻屢屢成了對以色列人的祝福。當然這也使得巴蘭本來被邀請來咒詛以色列了這件工作一直無法完成。

三、一個實況的生命故事
前面這段敘事,是今天要分享的經文251~3節很重要的事件背景。不過要繼續巴蘭的故事之前,我先來來分享一段一個孩子的生命經歷。
我在高中的時候就開始到兒童主日學擔任老師,我帶了一年以後,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帶兒童主日學高年級的學生。原因是這群學生,他們很愛思辨,也很活潑,很有動能,最重要的是當他們認同聖經教導的時候,他們也是最有行動力的一群人。後來當我服完兵役退伍之後,我最喜歡帶的除了這群高年級的學生,還有少年團契的孩子。我發現,當我同時帶領著高年級的學生與少年團契的孩子,教會裏從小學升級到少契的孩子流失率就少了許多。不過,也慢慢的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許多孩子到了國三或高三的時候,依然會因為需要考試而暫停教會生活,就這一部分,我觀察到了一個很令人難過的現象。許多孩子在國三開始因為讀書而不來教會,之後到了高一,縱使到了還不錯的學校,也不太可能再回到教會,或許有些孩子,因為經過了長期的陪伴與邀請,又或者同年齡同伴的邀約願意回到教會,但是如果高三,又因為拚大學考試而離開教會了之後,幾乎之後再也回不來教會了。
事實上,當我們發現孩子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陪伴他們,對他們來說,信仰將會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或者說,信仰對他們來說是一個不需要的東西。在我陪伴這些青少年孩子的生命過程中,我發現當我們在團契裡面,有了很多信仰的討論,這些孩子慢慢的也會對自己生活有許多的反省。可是面對出席率不穩定的孩子,甚至於在面對考試需要在家裡讀書的孩子,他們對於一些信仰的討論,比較容易淪於口語上的對話,甚至是知識上的追尋,卻沒有辦法反省在生活上。而信仰的價值與意義,也因為成為教會社交生活的素材,而無關乎生命真實的樣貌,
當他們長大了之後,他們所思考的人生價值與意義,他們在思考的與人互動、生活與方式都與信仰沒有太大的關係。明白地說,他們可以好好的過生活,但是他們已經不需要一個跟他們生活毫無關聯的基督信仰。

四、上帝的憤怒
事實上,巴蘭厲害的地方就在這裡。他發現自己不能使用咒詛的方式來完成他的工作,他便使用社會氛圍與環境,來引導以色列人離開上帝。今天的經文清楚的記錄了在以色列所發生的事情。「以色列人住在什亭,百姓與摩押女子行起淫亂。因為這女子叫百姓來,一同給她們的神獻祭,百姓就吃她們的祭物,跪拜她們的神。以色列人與巴力‧毘珥連合,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民數記 25:1~3)這段經文明白的指出,本來以色列人是一個信奉上帝的民族,卻在於因為與美貌的摩押女子交往之後,價值觀上面受到影響,使得許多人都在這件事情上墮落了。當以色列人在這件事情上墮落,不只是與外邦女子行不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們祭拜起外邦的神明,遠離上帝,而上帝的憤怒與調整就在這個地方發動。我們看到了這個群體被上帝更新,我們也看到了這個群體經歷了極大的苦難。從25章,我們好像看不見巴蘭在這事情上的角色,但是當我們繼續看到「這些婦女因巴蘭的計謀,叫以色列人在毘珥的事上得罪耶和華,以致耶和華的會眾遭遇瘟疫」(31:16),就可以知道,巴蘭無法直接咒詛以色列人,但是他明白人心的軟弱,製造了一個機會,讓以色列人遠離上帝,甚至因此行上帝不喜悅的事情。
   許多人都會問,上帝為何會因為這些人在無知中離開他,而停止他的保護?上帝不該是大有慈愛,不求回報的嗎?明明上帝應許必帶領以色列人,為什麼還容許以色列人經歷如此的困境呢?事實是,上帝正因為他的應許,所以他藉由降災的管教,使得以色列人在還沒有離開到不可挽回的時候,讓他們快快地返回。不過這裡的降災我們必須理解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從上帝而來的管教,這很痛苦,甚至必有損失,但是當我們整個信仰群體願意回應的時候,我們還不至於離上帝太遠。但是另一個層面則是,上帝並未出手管教,而是讓我們就此離開祂的保護。想想看,在馬路上一個不管父母牽手的孩童跑到路上的景況,這已經不是父母不願意照顧孩子的問題,而是大馬路的危險,在一個不願意接受父母保護的孩子身上,必然需要面對的。

五、只談恩典嗎?
或者我們可以更明白的思考這件事情,我們在認識上帝的這條道路上,我們只談上帝的恩典嗎?
我們回來看巴蘭的故事,我們可以看見巴蘭厲害的地方就在這裡。事實上,當我們認為上帝是一個有求必應的上帝,我們必須要認清有求必應的神明是上帝嗎?上帝是對於我們生命的需要,萬物供給的神明?還是帶領我們前面道路的創造主呢?許多人都在生命走到絕境的時候,想到要依靠上帝。我常常分享說,有些孩子在他們人生遇到最大的困境的時候,譬如學業被二一退學重考,譬如在面臨人生重大情傷事件的時候,他們會決定選擇回到上帝面前來尋找上帝。但是當他們的生命開始越來越趨穩定、豐富的時候,他們卻也會因為生活的忙碌而離開上帝。許多時候,我們要想的是,當我們一群人來到教會團契中,我們需要的是基督信仰社群中給我們的安慰與鼓勵,還是對上帝真實的追求與認識呢?當我們看到了,以色列人本來是在上帝的保護中不受傷害,巴蘭不論想要怎麼樣來咒詛以色列人都沒有辦法實踐,可是當巴蘭使用了一個方式讓以色列人遠離上帝,以色列人同時也離開了這樣的保護。或者我們可以更深入一點的來思考,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我們離開上帝的保護呢?

六、成長的養分
會不會是因為上帝的話語與帶領本來就是我們成長的養分,當我們離開了上帝的話語,我們就離開了上帝的價值觀。我們離開了上帝的法則,也便離開了上帝的保護。事實上,當我們沒有認真的去明白上帝對我們生命的帶領,我們就失去了生命的方向。如此一來,我們只會覺得我們的人生跟這個世界大家的方向是一樣的,大部分人的方向除了賺錢,重要的就是活下去。因此生命是為了擁有更多的財富,擁有更多的享受而存在。也因此,這樣的生活態度,我們會發現,許多人常常只顧得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滿足與自己的生命,而沒有能力去關心在乎其他人發生了什麼事情,更沒有想過自己所擁有的能夠如何成為別人的祝福。
當我們在面對「我需要上帝」這樣的需求越清楚與強烈的時候,我們會花很多的力氣來理解上帝的話,並上帝的話如何在我們生命當中成為那積極的力量與幫助。反之當我們覺得我們自己就可以把我們的生命過好,我們其實對上帝的需要與追求就會降低。而當我們面對上帝的需求降低,我們面對世界的挑戰就會變大,因為面對我們自己的生命,或許有些人可能很聰明知道怎麼做在這個世界尋求生活的價值。不過更多的人是面對世界的挑戰,有更多的無奈與困境,可是當我們離開了上帝的法則,離開對上帝的認識,我們面對世界這樣的挑戰,我們所面對的困境,甚至失去上帝保護的現況,本來就沒有辦法阻止。
簡單的說就像是我們使用一個電器產品,當我們完全不閱讀使用說明書的時候,許多時候我們根本無法正確的操作這個產品。甚至有些時候,我們會把這個產品弄壞。我印象十分深刻,有一次有一個少年人拿著只能在一百一十伏電壓使用的電磁爐,插在兩百二十伏的插頭上,電磁爐馬上就壞掉了。這裏很清楚的看見,當我們沒有使用正確的方法來做事,我們很快的就得承受這樣的惡果。
在教會裡面,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當我們的孩子願意在兒童主日學穩定的出席學習,在少年團契少年主日學讓哥哥姐姐的來陪伴,甚至在青年團契學習如何服事,如何成為弟弟妹妹的幫助,我們可以看見他們的生命將越來越茁壯。

七、生命的陪伴
一個人走的路沒有辦法走太遠,一個人面對孤苦孤單需要的時候,並沒有辦法得到足夠的供應與支援,這時候面對這個世界的挑戰只會越來越痛苦。尤其在面對了許多生命的實況,要選擇世界的價值觀,還是選擇上帝的帶領,這將成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一路走來,只能面對自己,沒有人陪伴、沒有人引導,人很容易只會越走越偏離上帝的心意。不過當他願意來到我們當中,不論是穩定的參加兒童主日學、少年、青年團契或教會各個團契,甚至是成人主日學的課堂中,我們可以在當中看見了從上到下的陪伴。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生命成長的過程中,成為弟弟妹妹的幫助,一代陪伴一代。雖然每一代所面對的困境不盡相同,但是陪伴者總是那在生命經歷上比他更豐富的教會兄姊。
各位兄姊,如果我們能夠達到你陪我,我陪他信仰群體共同代代傳承,在一代一代陪伴與尋求中,我們將會發現,在生命陪伴中建立的信仰連結,我們的青年、我們的孩子不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挑戰,乃是真實的擁有了一群信仰的夥伴,信仰的群體讓他在信仰的認識上更加穩固,在面對這世界的挑戰也有更大的信心。

八、結語
其實我們知道,真正的宗教教育應該是從家庭教育做起。不過這個時代大家過度的忙碌,卻總是壓縮了我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更別說穩定的家庭禮拜與家庭信仰分享的時間。不過我們也得面對一個實況,那就是我們花許多的時間工作,面對生活的挑戰,我們看起來越是依靠自己,就越顯現出我們看似不需要上帝的生命情境。我們的生命如果從來不需要上帝介入,我們的下一代,當然也不需要。而我們因為得到上帝恩典的祝福,我們的下一代又因為透過我們所得的祝福,他們需要我們,卻不需要上帝。不過當他們不需要看不見的上帝,關於生命的方向是為了活下去;生活的態度是只要我活得下去,怎麼樣都是好的;而上帝是生活中最不需要的東西。他們有朋友,有樂衷的興趣與生活的方式,那麼上帝將是一個毫不重要的話題。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上帝,那麼這樣子想,或許沒有錯,也只能這樣想。不過事實是,這個世界真有上帝,而且也有從那惡者來的攻擊。其中有世界的謊言,有生活的挑戰,更有莫名其妙看我們不順眼的反對。離開了上帝,就失去了保護。這不是恩典的問題,這是我們所作的選擇。如果我們遠離上帝,我們不願認識他的行事法則,如果我們只為了肚腹而活,關於上帝對我們的心意,我們毫不在乎。遠離了上帝,我們就像是聖經中紀錄的以色列人一般,眼目盡是情慾,跪拜的竟是世界的神明。
    我們的下一代是跟隨上帝的帶領,還是受到這個世界的媒體,教育影響而離開上帝?我們所擁有的時間,是全部給了工作,還是願意花一部分時間來陪伴我們下一代的青年。願我們在巴蘭的攻擊中,得到上帝的祝福,而不至於偏離上帝美好的保守。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