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6日 星期日

思想是改變的動力 -- 蔡幸昇 牧師

寫作於2006.02.26
作  者: 蔡幸昇 牧師
   經: 【羅馬書十二2節、箴言四章20~23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人很容易被思想所控制,重點是你被什麼樣的思想左右呢?有兩股勢力在我們的心思意念上碰頭、拔河,你必須瞭解你的心思意念不是中立的領空,可以允許任何想法進入,好的思想進來,使你親近上帝,然後又有壞的念頭也進來,使你遠離上帝。  其實心就是你人生的戰場,這場心思意念的爭奪戰,它的規模比你我所瞭解和想像的要大得多。你的思想如何,決定你的態度和抉擇,也深深影響你一生的前途和命運。很多人以為喝酒喝到醉或戴上MP3耳機,把音量轉到最大,這樣就能忘掉一切,就可以逃避不用思想了,但這是無濟於事的。在上帝眼中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很重要的,但你的思想更重要!到底你的思想如何影響你呢?  

一、思想形成你的環境 

思想是一種很大的力量,思想可以創造出環境,思想會使夢想變成真實,你會成為今日的樣子,是因為你思想的總合將你帶到現在這個樣子,那些你賦予最優先關切的思想,花最多時間、精神去思想的東西,使你成為今日的你。不要將你目前的狀況歸因於偶然、或環境的境遇所造成,相反的,你會成為今日的你,是你思想的產物。 

外在的環境只是映照你的內在的一面鏡子,你內心緊緊懷抱的思想,會自然而然將它們表現出來,人終將成為他真心所想的那種人。你在心中想像一大片肥沃的田園,想像你是擁有這片田園的農夫。如果你播下好的種子、按時澆灌、栽培、用心去照顧,一定會結實纍纍,使你得到豐收。  但你若疏忽照顧,各種雜草叢生,毫無疑問的你的田園將形成荒蕪,沒有任何收成。加拉太書六章7節保羅說:「你們不要自欺,也不要欺騙上帝。一個人種甚麼,就收甚麼。」因此,若你想擁有好的收成,你必須小心謹慎,只種植和照顧那些良好的種子,就讓它連根拔起,隨風飄走吧!馬太福音七章18節主耶穌說:「好樹不結壞果子;壞樹也不結好果子。」意思是「好的念頭不會從邪惡的心靈產生;壞的念頭,不會發生在高貴的心靈。」你的心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地,今日的你是以前播種的結果;同樣的,以後的你,就看你今日開始如何播種了。 

二、思想決定你的未來

箴言四章23節記載:「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現代中文譯本翻譯作:「所思所想要謹慎,因為生命是由思想定型的。」意思就是我們必須小心,謹慎自己所思所想。在壞的思想種子尚未生根發芽之前,你就必須將它們拔除,只允許好的種子活在你的心田,如果這樣,你的未來,必獲得豐豐富富的收成作為回饋。

我從一開始到現在其實只講到一個重點:「我們必須為自己及環境負完全的責任。」當你接受這個責任並停止抱怨和責怪別人時,你會開始去找出造成今日你背後所隱藏的思想是什麼?一旦你這樣做,你已經開始提昇了。你必須清除、解決潛藏在你生命中許多似是而非的思想,這樣就可以改變已經發生在你生命中的結果。

三、改變須從思想開始

這個發現可以終止你找藉口或推卸責任的習慣傾向,來到這一步,你將變得更有智慧,將精神、力量投注於正面的思想和有原則的思想,並且能對你目前的環境加以利用,讓它成為你達到個人成長和獲致成功的助力。因此,藉著更新與改變,你的思想將提升到一個較高的層面,則鏡中的影像將會轉變成更清晰、較美好的景象。你要採取的行動就是朝正確的方向來改變自己的思想,羅馬書十二章2節保羅勉勵說:「不要被這世界同化,要讓上帝改造你們,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好明察甚麼是祂的旨意,知道什麼是良善、完全,可蒙悅納的。」我們如何改變自己的思想呢?

首先,你有自由可以選擇自己要什麼樣的思想。腓立比書四章8節保羅說:「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聖經教導我們要思想那些美好的、正面的、積極的、高尚的、美德的事物,最重要的是要思想上帝的話。除非我們能選擇,否則聖經為何要我們專注思想那些美善的事物呢?上帝是公平的,祂賦予每個人自由意志,你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因為現在的你,正是你從過去到現在之思想的副產品;而未來的你,則是你從此刻起之思想的副產品。既然我有自由可以選擇,那你應當選擇怎樣的思想對自己才是最好的呢?

也就是你要容許聖靈改變你固有的觀念、態度及願望。簡單來說:你的思想要改變成上帝的思想就對了!你要用上帝的思想想自己,用上帝的眼光看前途、看未來,用上帝的態度來對待人,用上帝的願望來當作自己的願望,這就對了!以弗所書四章23至24節保羅說:「你們的心思意念要更新,要穿上「新我」;這新我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表現在真理所產生的正義和聖潔上。」這裡換新、更新,與羅馬書十二章2節提到要讓上帝改造我們,或說變化我們,這個字的原文 與耶穌在登山變像中所用的字是同一希臘字,這段經文不僅要教會堅守信仰,和世俗有所分別,不要同流合污;但積極的意義是要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努力,確認自己是照上帝的形像所造的,你要容許聖靈改變你固有的觀念、態度及願望,你的思想一旦被上帝更新改變,你將不再一樣!

一旦我們的思想被上帝改變,就會喜愛祂的真理與話語,日夜思想默誦也不厭倦,自然而然你能在思想中描繪上帝的旨意,用信心孕育它,話語見證它,在生活中經歷它。我常提醒我自己及弟兄姊妹要先想像未來要發生的事,我們要學習在任何事情尚未發生或成就之前,預先看見它,因為行動總是根據思想而來,有時單單思想還不夠,需要用話語講出來,我們常常在講話中整理自己的思想,釐清自己的思想,舊約聖經常吩咐以色列百姓無論在家或出外,工作或休息,都要思想、談論上帝的話語。你我也都要被主興起,但我們的思想要先改變!

結論

思想一直更新,加上行動,就是改變的關鍵,上帝不斷做新事,祂不做複製品,祂在每一個時代都做新事,真理與原則上帝永不改變,但祂是行新事、成就大事的上帝。以弗所書三章20節保羅說:「上帝能以運行在我們當中的大能成就一切,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上帝不斷更新我們的心思意念,你若願意改變自己的思想,你將會改變這個世界以及你的人生!

2006年2月19日 星期日

管家系列(十六):貧富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2.19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路加福音十六章19~31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Ⅰ、引言:引言:農婦與乞丐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上一回我們講到金錢,金錢這個東西本身是中性的,但是當金錢從以物易物開始慢慢演變成攜帶越來越方便以後,財富的流通就變成集中到很少數的人手上,本來大家相差不多的,現在卻差距越來越大,這樣的情況造成很大的問題。最近幾年來,全世界最有錢的八個國家G8,每次開會就有一大群人去示威抗議,以及世界貿易協會開會的時候,也有一群人去抗議,到底這是什麼現象呢?從我們信仰的角度來看,這些與我們的信仰有關係嗎?我們今天要一起來思想這個問題。如果你認為你是屬於貧窮的,那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其實台灣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富翁,沒有貧窮人。  我在準備這篇講道時,看到一則小小的故事,我們就從這個故事開始。有一個乞丐,右手臂斷了,很可憐,大家都會給他錢,有一天他到一個農戶家裡來討錢,女主人就叫他把門前的一堆磚頭搬到後面去,乞丐聽了很生氣,就對這個女主人說:「你明明看到我只有一隻手,卻要我搬磚頭,你是故意要捉弄我吧。」那裡知道女主人自己蹲下來,故意用一隻手搬起了磚頭,來回走了一趟,然後對乞丐說:「我一隻手能搬,你一隻手為什麼不能搬呢?」乞丐無言以對,硬著頭皮,用僅有的一隻手慢慢的搬,用了兩個小時才搬完,累的滿頭大汗,農婦遞給他一條白毛巾,乞丐擦了脖子跟臉之後,白毛巾變成黑毛巾,農婦給了他20塊錢,乞丐接過錢,連連的道謝,農婦說:「你不必謝我,這是你用自己的汗水賺來的錢。」乞丐說:「我永遠不會忘記你,請你把這條毛巾留給我作紀念。」  過了許多年以後,這個乞丐穿了一身筆挺的西裝,再次的來到這家農戶,見到年邁的女主人,動情的說:「我從前是個乞丐,現在是一間公司的董事長,是你幫助我找回失去的尊嚴,重建生活的信心,如果沒有你,我現在可能還在到處流浪。」農婦說:「這成就是你自己努力得來的」,這個獨臂的董事長提出要送一棟樓房給這個農婦,農婦婉言謝絕,董事長對此不解,農婦笑著說:「因為我的全家人都有一雙手。」這是一則短短的故事,在這裡面傳達了一些信息,與有錢沒錢的人都有關係,這也是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有關貧富的功課。在我們的信仰上要怎麼來看? 

Ⅱ、經濟制度

一、資本主義

有關貧富的問題曾引起很多的爭議,許多人一直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一個提出理論的是Adam Smith(亞當史密斯),他在1776年寫了一本書,叫作「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這本書影響很大,簡單來講,他認為要使一個國家經濟能夠發展,就是順著每一個人想要更好的心理,然後讓大家去競爭,這樣一定會發展。這個理論就成為資本主義(Capitalism)的開始,資本主義的重點是,所有的資本(包括土地資產)是個人擁有,經濟要怎麼運作呢?就是用市場來交易,所以不要有國家,不要有法律,只要大家在市場上公平競爭就可以,怎麼分配呢?就是你厲害你就賺得多,你不行就關門,就這樣簡單,這是一個自由競爭環境的分配原則。至於資本主義所產生的問題就是貧富不均,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二、共產主義

大約在十八世紀1776年以後,由於工業革命,慢慢的這樣的問題更加嚴重,所以第二個的人就出現了,他認為:「這樣下去不行啊,將來問題會很大,必須要把這樣的運作模式完全的改變。」他就是馬克斯(Karl Marx),他在1848年發表了一本書,共產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之後就產生了共產主義,也影響了大半個世界,他認為問題就在於土地資產歸私有,有的就越有,沒有的就越沒有,所以把這點拿掉,問題就解決了。因此他主張土地資產國家公有,經濟運作不能讓市場來控制,必須要由國家來計畫,國家來控制,這樣才能夠好好的發展,分配的原則不是你厲害你就多拿,而是你需要就多拿,你不需要就少拿,是按需要的原則來分配,不是按你的能力來分配,所以是公平的。產生的問題是,有錢的錢被充公了,沒錢的也沒有變得比較有錢,大家都窮了,共產主義是解決了資本主義帶來的貧富差距,可是並沒有把貧窮的問題解決,因為大家都窮經濟衰退。所以像蘇聯,以及大部分的所有共產國家,幾乎都瀕臨破產。 

三、社區主義

接下來,這個人我們可能不太認識,亞當史密斯和馬克斯大家多少知道一些,因為他們對世界的影響很大。資本主義目前還是以美國為代表,全世界是以資本主義在運作,可是資本主義造成的貧富問題很嚴重,那要怎麼辦?於是另外一個人提出一個辦法,這個人叫作貝洛克(Hilarire Belloc),他在1912年發表一本書,書名叫作「奴役國The Servile State」。他認為資本主義運作的結果,絕大多數的人會變成有錢人的奴隸,他認為這樣下去不行,貝洛克強調,不應該是資本集中,應該資本分散,這個被稱作Distributism(分配)。他提出的作法是,不是國有,也不是私有,而是分散擁有,想辦法讓大家都有一點點的財產,有一點點的土地,經濟的運作是大家都參與,大家一起來管理,分配的原則,現在有一些公司採用這個方法,就是「員工就是股東」,不是股東是股東,員工是員工,員工就是拿薪水,然後老闆決定要怎麼樣就怎麼樣,而是員工就是老闆,這樣子來做就比較不會有問題。但是最大的問題是,這麼好的方法,從1912年到現在,居然沒有看到被任何國家接受,這點就不知道是為什麼?到現在仍只有理論尚未實行,因此也沒有取代資本主義。 

Ⅲ、舊約的教導

耶穌講過一句話,他說:「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太26:11)不曉得耶穌所說的常有是什麼意思?到底我們的聖經對「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有什麼教導嗎?在舊約,摩西很清楚的對以色列人有這樣的教導,申命記第十五章7~11節有這樣的一段話:「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無論那一座城裡,你弟兄中若有一個窮人,你不可忍著心、揝著手不幫補你窮乏的弟兄。總要向他鬆開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給他,補他的不足。你要謹慎,不可心裡起惡念,說:第七年的豁免年快到了,你便惡眼看你窮乏的弟兄,什麼都不給他,以致他因你求告耶和華,罪便歸於你了。你總要給他,給他的時候心裡不可愁煩;因耶和華─你的神必在你這一切所行的,並你手裡所辦的事上,賜福與你。原來那地上的窮人永不斷絕;所以我吩咐你說:總要向你地上困苦窮乏的弟兄鬆開手。」我今天要從這裡面講到幾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忍著心,第二個是揝著手,再來是借給他(不是〝不借〞,也不是〝給〞,而是〝借給〞),借給他之後是可以豁免,第七年就免了,這個是一個很奇怪的系統,要給就乾脆給他,既然他沒有為何還要借給他?

一、勿硬心

第一個是忍著心,英文是Hard hearted(硬心)。在什麼情況下,你看到一個窮人會硬心?就是不給他;什麼情況下你會軟心?會想要給他。你可以想一想,什麼樣的情形會讓你覺得不想要幫助他?常常我們認為這樣的人是罪有應得,你會不會這樣想?就是說他不去賺錢,或是給他錢就亂花,我們就會產生「活該,誰叫你不好,不去工作」的念頭,很奇怪,這是讓我們硬心的原因之一。英文有一句話叫作Deserved poverty,就是活該。但如果是那種遭遇意外的可憐人,一般人都會軟心,因此當一個人沒飯吃快要餓死的時候,要不要去考慮造成他貧窮的原因?這是許多有錢的國家在討論窮國問題的時候,常常拿這樣的理論出來:「是因為他們自己不努力,他們自己不發明,所以活該。」其實是整個系統有問題,造成貧窮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給的人,很容易以「你會窮是因為你有問題」的理由而不願給,覺得不應該給,常常讓對方必須為他的貧窮負責的時候,我們的硬心就覺得很坦然。約翰壹書第三章17節說:「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在這段經文裡面,沒有提到他為什麼變窮,聖經只有提到,如果你有一個弟兄變窮了,並不去考慮他的原因,只要是他沒飯吃沒衣服穿的時候,你就不要硬著心,不要去論斷他,他有問題沒有錯,但是你要先幫他把這個貧窮的問題解決了再說,聖經的解決方法是用〝借給〞的方式。

二、勿縮手

再來是是揝著手,就是指頭緊緊捏住的手,也就是縮著手,台語叫作〝戧〞,英文是Tight Fisted,兩隻手抓得緊緊的,就是放不開手,與鬆開手是相對的,在怎麼樣的情況下,你會抓得很緊?手不願意放開呢?心硬是認為對方有問題,而抓得緊很有可能是認為:「這些錢是我辛苦賺來的」。我們的手常常有兩個姿勢,一個姿勢是手心向上,一個姿勢是手心向下,也就是領受或是抓來的,聖經說:「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如果你認為自己今天會有這麼多錢,不是上帝賜給我的,不是上帝給我父母教導我,讓我有機會受教育,給我住的地方很平安,沒有遇到什麼災禍,所以我今天才有這麼多錢,如果你這樣認為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這一分一毛都是我努力賺來的,於是你就會抓得很緊:「是我賺來的當然要給自己用啊」,如果相信這些你錢不完全是你賺來的,其中有領受的,當你這樣看的時候,你要給出去就會比較容易,這雙手是緊抓還是領受,是保留持有或是分享給予,這都有關係。Tight Fisted,就是拳頭抓的很緊。「有終日貪得無饜的;義人施捨而不吝惜。」(箴21:26)抓緊就會吝於施於別人。

三、 要借貸

但是,「好吧,既然不要硬心,不要縮著手,不要手抓的緊緊的,那何不就給他,為什麼不是給他?而是借他?」借和給有什麼不同嗎?借要還。借是先解決問題,但是借到錢之後要努力賺錢,這樣才可以還錢,不是借了就把它花掉,有借要還。剛才那個短短的故事裡,沒有提到借還,但是提到:「你要努力,雖然你只有一隻手。」有人認為,給是比較快的方法,比較容易、輕省的方法,但是對貧窮的人來講,還是沒有完全解決他的問題,要如何解決他的問題。「他為什麼變成貧窮」,那個可以處理的原因,要讓他有機會去處理。我如果借錢給一個人,我就跟對方有了關係,因為我借給他錢,我跟對方訂定多久要還給我,在還完錢以前,我與對方有一個借貸的關係,如果你借錢給一個人,你真的要幫助他,你應該不會只借給他錢,還會問他:「你拿這個錢要怎麼去賺錢,你要怎麼去做…」,因為你希望他能還錢。所以說,給錢常常是一個很快的方法,把錢給了,我跟他就沒有關係了,他是他,他怎麼樣也不關我的事了,反正我好心給了錢,但不必建立彼此的關係。但是貧窮的人,他需要的不只是錢,還需要有人關心他,能和他有關係,能夠幫他從貧窮中走出來那樣的關係。另外一點,借,代表我今天拿到了錢,是因為人家相信我才會借我,如果我根本不相信你會還錢,我為什麼要借你,這是給對方一個很基本的信心和自尊心,農婦告訴那個獨臂的乞丐說:「你一隻手也可以搬磚頭」,你不要以為不能做事,一隻手還是能夠搬磚頭的,乞丐也說:「你給了我自尊心,給我尊嚴給我信心」。所以借給一個人錢,你告訴他的就是說:「你有能力,只要你努力。」因為借,就會有關係,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因為借,就變成一項責任,這個錢借給我,不是完全隨便我花用,而是人家託給我的,我要好好的運用不能浪費,要好好的運用才可以還錢。所以借錢包含了責任、自尊及彼此的關係。聖經在這裡提到是用借的。「施恩與人、借貸與人的,這人事情順利。」(詩112:5)

四、要免債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還是還不起的話怎麼辦呢?要不要告他或是怎麼樣?聖經則提到要豁免,也就是說,債務可以取消。聖經有兩套系統,一套是七年短期貸款就可以免了,另一套是五十年長期貸款也可以免了。「第五十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這年必為你們的禧年,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利25:10)這些是用土地抵押,甚至把人賣去抵押,很可憐的情況,聖經說到了五十年的時候就可以豁免,這點很特別。這裡有一個英文字,叫作Jubilee(禧年),如果你注意的話,大概2000年左右吧,全世界有共同開一次會議,當中就有這個Jubilee的名詞被提出來。就是撒哈拉沙漠以南赤貧的國家欠最有錢的國家債務,他們過去還的錢已經超過他們所欠的幾倍,可是欠的還是更多,所以就有人提出來討論,認為不可以繼續這樣下去,這樣下去的話,將來這個世界會有大問題,所以就提到Jubilee,就是免債,有錢的和沒有錢的大家坐下來談,什麼情況下我可以把這個債務免除,其實所回收的已經超過了。由此你可以想像高利貸的可怕,不曉得你有沒有遇到沒錢的時候去地下錢莊借錢,那是還不起的,利息會一直滾一直滾出來,你再怎麼拼也沒有辦法,就有點這樣的意思,利息的問題成為很大很大的困難。所以舊約有這麼一套系統,就是到了一段時間以後,應該讓他們自由,因為你回收的已經夠了,不應該無止盡的收下去,才不會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是舊約的教導。

Ⅳ、耶穌的教導

一、財主的奢華宴樂

在新約中,耶穌的教導就更妙了,舊約講到你們應該這樣做,並沒有提到為什麼。耶穌講到一個故事,就是有一個很可憐的窮人,骨瘦如材氣游若絲,患有皮膚病渾身長瘡,並且有野狗來舔他的瘡,他都沒有力氣把野狗趕走,這故事裡面還有一個財主,在家裡吃得很好穿得很好,後來兩個人都死掉,結果彼此遭遇就反轉過來了。那個很有錢的財主在陰間裡,很熱很苦,那裡沒有冷氣,而那個窮人就在一處有冷氣吹的地方,很舒服很受安慰,它裡面就有一些對話,這是耶穌所講的拉撒路和財主的故事。其中提到這個財主是奢華宴樂,換句話講,他的錢多到可以花用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面,在聖經啟示錄第十八章7節提到:巴比倫的其中一個代表意思就是今天世界上有錢人的寫照,他要花什麼都可以,根本不是生活的必要,他高興怎麼花用都隨他的意,上帝說將來這件事情祂會處理,「他怎樣榮耀自己,怎樣奢華,也當叫他照樣痛苦悲哀,如果你有興趣你可以去看啟示錄,當中描述他們怎麼樣的奢華宴樂。

二、拉撒路生瘡饑餓

可憐的是這個拉撒路,這個窮人,他的貧窮帶來兩個問題,一個是生病不能看醫生,一個是沒飯吃,也當然沒有乾淨的飲水,沒有辦法讀書,這些都是問題,現在發現貧窮不只有沒有飯吃,還有很多相關的問題。約伯記也提到窮人沒有飯吃,只好到外面想辦法去幫兒子找找看有什麼可以吃的,「這些貧窮人如同野驢出到曠野,殷勤尋找食物;他們靠著野地給兒女糊口。」(伯24:5)

三、 死後陰間的公義

這個故事比較奇怪的是,它把死後的情形跟生前作了對比,Reversal(逆轉),陰間不是地獄,陰間是死後與將來審判之間的一個暫時的狀況,在那裡亞伯拉罕(好像耶穌)說:「兒阿,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裡得安慰,你倒受痛苦。」(路16:25)有這種命運逆轉的樣子。故事裡沒有提到拉撒路是不是基督徒,也沒有提到財主有做過什麼壞事,它只提到一點就是,你享福他受苦,現在你受苦他享福,像是有一點「這不是很公道合理嗎」的意思,所以貧富的差距,將來上帝會把它作公道的處理。那個財主就說:「唉呀,我認了,但是我還有五個兄弟,拜託你跟他們講,把這樣的差距拉小一點,將來死後他們就不會像我一樣在這裡受苦。」但是對不起,這裡有一個深淵限制,不是不幫你,而是沒有辦法。那麼能幫你的是什麼?就是在沒有去世以前,你可以幫你自己,可以把這個距離拉小。財主又說:「不是的,若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到他們那裡去的,他們必要悔改。」亞伯拉罕回答:「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路16:31)因為這樣的教導已經有了,在舊約摩西的教導,新約也有這樣的教導,但是人不一定會聽。

四、生前可聽從悔改

但是有一個人聽了,這個人叫作撒該,這個稅吏撒該邀請耶穌到他家以後,聽到耶穌的說法,他就決定要改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19:8)所以在這裡我們看到兩種窮,有一種窮是自己變窮的,另一種窮是被人家弄窮的。我們資本主義所謂的公平交易,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在這個世界沒有所謂公平交易,所有有錢的國家,都會想辦法保護自己國家裡面較貧窮的人,但是沒有錢的國家沒有能力保護,完全被剝削,這是沒有所謂公平交易的,那是亞當史密斯的說法,所以有訛詐的情形在其中。「賜華冠與錫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使他們稱為公義樹,是耶和華所栽的,叫他得榮耀。」(賽61:3),以行公義代替訛詐,這是撒該悔改之後所行的事。

Ⅴ、真正的幫助

怎樣幫助窮人呢?怎麼樣才是真正的幫助他呢?只是給他錢不是辦法,給他錢有時候會製造更多的問題,我不是說不能給他錢,而是不能只給他錢,給或是用借的,怎麼樣幫助他從貧窮裡面爬出來?首先我們要想辦法讓他不要變成貧窮,真的是公平是沒有詐欺。上一次我提到那張照片,那個可憐的記者Kevin自殺前所拍的,照片中這位非洲蘇丹的小女孩,她要走去領聯合國所分配的食物時,走到一半走不動,因為餓的沒有力量,就蹲在那邊,後面就有一隻禿鷹飛下來在等著要吃她,這張照片引起很大的震撼,讓世界各國對這樣的情形有一些檢討。給大家一些資料,在聯合國的定義中,什麼叫作極貧 (Extreme Poverty),就是一天不到一塊錢美金的生活(一元美金約30元台幣),代表一個月不到一千元台幣在生活,你知道這樣的人在全世界有多少嗎?有11億。佔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一個月不到一千元在生活,這是在2001年的統計。那麼被聯合國定義為貧窮的,不是極貧的,一天差不多三塊錢美金(一天大約100元台幣),一個月不到三千塊錢台幣在生活的,全世界有一半,你相信嗎?這個世界有30億的人口,有一半的人是過著這樣的生活,你可以比較一下現在我們台灣最低工資是多少,我們實在太有錢了,常常聽到有人說:「我好窮啊」,但是你要看看,所謂窮,以今天聯合國的定義來講,就是一天不到三塊錢美金的,極窮的人還有11億的人是過著這樣的生活。貧窮不只是沒有錢,沒有東西吃,沒有衣服穿,沒有地方住,沒有乾淨的水,生病了沒有辦法有疫苗可以施打。現在他們還面臨愛滋病、(瘧疾(Malaria)、以及肺結核三大疾病,是全世界要一起來幫他們解決的。以及缺乏醫藥、教育及資訊。將來把財富跟貧窮劃分的更厲害的科技,就是資訊。Bill Gates(比爾蓋茲)因為研發了Microsoft這方面的能力,他努力想辦法把這樣的差距縮小。所以貧窮不只是沒有飯吃,也包括以上這些的缺乏,像資訊、教育、科技的差距,會讓窮的越窮,這是惡性循環會越來越嚴重。

一、掉剝削與詐欺

真的要解決貧窮的問題,第一個要把剝削與詐欺除掉,因為這是造成貧窮的主要原因。

二、供應生活的所需

不管是何原因造成的貧窮,但如果他極貧,幾乎活不下去時,我們應該供應他的生活所需,讓他可以活下去。當他真的窮到這樣子的時候,你應該讓他可以活下去,應該供應他的生活所需。

三、建立負責的關係

但是不應該只有這樣,要建立一個負責的關係,就是我剛才提到貸款的原則,幫助他可以站起來,這點很重要。

四、培養生產的能力

不是只有讓他吃,還要讓他自己能夠生產,有一句話說:「給他魚不如給他釣魚竿」,讓他可以自立更生,現在不是救濟,現在叫作發展,所有講到解決貧窮問題的方法都不提救濟,因為救濟沒有解決問題,應該是發展,讓他變成有生產能力。

五、形成互助的團契

最好是形成一個互助的團契,因為你現在有錢,他沒有錢,但不知道那天也許換成你沒有錢了,大家變成一個互相幫助的關係,才是真正的幫助。

Ⅵ、結論: 窮人的福音

耶穌基督講過這麼一句話:「我來了…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路7:22)為什麼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呢?因為耶穌基督來了,他希望把上帝的愛,帶到他的門徒當中,透過他的門徒可以把這個貧窮的問題解決。

有一張圖片,是一隻山羊和綿羊在聊天,綿羊說:「我不知道為什麼,只是有人說你是山羊你要到另外一邊去。」這是耶穌講的另外一個警告,耶穌說將來:「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太25:32)主耶穌分開山羊、綿羊的條件很簡單,「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25:35~36)那些人就回答,沒有啊,我們沒有遇到你,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就是做在這些沒得吃沒得穿沒得看病的人身上,就是做在主身上。保羅瞭解這句話的重要,所以他說:「原來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6)這不是我剛才講陰間裡面享福受苦公道處理的情況,這是指最後的審判,這是關係進入永恆的事。而且這個審判對象不是指不信耶穌的人,而是指信耶穌的人的審判,因為這些不是豺狼而是羊,這些都是在耶穌面前說「主啊主啊」的人,這些都是認為自己已經信了耶穌,已經得救的人,將來神還是要在我們當中做這樣的處理。當你知道有人沒得吃沒得穿的時候,你的手是緊抓的,還是你是放的開的,你的心是硬的還是軟的,這也是跟永恆的生命有關,讓我們學習在貧富之間做個好管家。

其實我們可以向神說,在新的一年,我有哪些地方是可減少花用的嗎?可以不必花的嗎?不必動用到生活必要的,但是可以不必要的部分,求神讓我們看到,把那部分拿出來,給需要的人,就夠了。還有我們要為全世界的和平禱告,研究的結果發現,只要美國把它每年300 Billions(三千億)的軍費,拿出19 Billions(一百九十億)的話,全世界的貧窮就解決了,我們今天的貧窮,是因為很有錢的國家,把很多的資源放在軍備上面。所以世界的和平跟貧窮的解決也是有關係的,我們為這樣的和平禱告,不需要那麼多的國家把那麼多的錢,放在買子彈,我們可以買麵包,我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全世界是有這樣的錢和這樣的能力,只是這些執政掌權者,這些有錢的人,他們是想辦法用安全系統,用各種方法保護自己,卻不是拿來幫助這些貧窮人。我們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你跟你的門徒說:『常有窮人與你們同在。』主,有時候我們眼睛閉起來,我們看不到,我們沒有感覺,你所造的這個世界有11億的人真的是在飢餓的邊緣,沒得吃沒得穿,我們常常不覺得那是你給我們的託付,你給我們的挑戰。求你打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世界上有那麼多的人活在飢餓的邊緣,打開我們的心胸,主啊,讓我們不是硬著心,縮著手,幫助我們,在我們的奢華上面能夠減少一點,好讓我們真的可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也為世界的和平禱告,主啊,讓這些為了戰爭所需要累積,所需要使用到的這些財富,可以用在幫助那些活在飢餓邊緣的人,這樣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

2006年2月5日 星期日

管家系列(十五):金錢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2.05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馬太福音六章19~24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新年恭喜。新年時我們喜歡說:「恭喜發財」,今天我們也要談如何成為金錢的管家,說到恭喜「發財」,為什麼耶穌會警告我們要小心呢?其實發財不是問題,只是當「財」變成「神」的時候就有問題。如果我們最近看電視,差不多所播放的都是有關財神爺這類型的節目,作神還不夠,還要作爺,從財變成神再變成爺,這個對我們來講有什麼樣的問題呢?  

Ⅰ、引言:三次皈依 (馬丁路德)  

改革宗教的馬丁路德先生,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一個人要信耶穌,有三次的皈依。」第一次的皈依,他把它稱作頭腦的皈依。也就是說,你從來不認識上帝,有一天人家告訴你,你聽懂了,有一位上帝,有一位耶穌,你相信這件事情不是亂講的,真的有一位獨一的真神叫作上帝,有一位耶穌基督降生為要拯救我們,這叫作頭腦的皈依。可是從你頭腦知道,再進到你心裡面,開始覺得耶穌為我上十字架,真的愛我到那種程度的時候,於是你的感情受到了影響,覺得非常感動,你決心要信靠祂,你就進入了第二次皈依。  第一個皈依比較容易,大部分的人看懂了之後(除非你認為這是胡扯),就會說,我相信有一位上帝,第二次皈依是進入到這位神和我有關係,當關係建立的時候,感情就會產生出來。之後馬丁路德說第三個皈依是錢包的皈依,他叫它「支票(Check Book)的皈依」。你信神,有信到影響你和錢的關係嗎?很奇怪,馬丁路德說,這三個皈依很遺憾的是,很少人是同時發生,它們發生的時間不同,有很多人頭腦信了耶穌,感情建立信靠耶穌也有了,卻到死的時候,連錢包的皈依都還沒有,所以他有皈依嗎?他真的是基督徒嗎?基督徒和錢有那麼重大的關係嗎?這是馬丁路德講的,他說我們一生中有三次的皈依。 

Ⅱ、金錢的歷史

1、 以物易物

到底錢是怎麼來的?其實錢是人發明的。最早期的時候,比如說,有人養雞,有的人捕魚養魚,養雞的人不想一天到晚吃雞肉,他想吃魚肉怎麼辦?下午的時間到了,他就抓幾隻雞到菜市場去,而捕魚養魚的人他想吃雞肉,但是他只有魚,所以他就抓幾條魚,然後到市場去,和別人談一隻雞換幾條魚,這種系統,我們就叫作以物易物(Batering),這是最早期,不管全世界哪個地方都是一樣的。 

2、貝殼交易

然而用東西換東西就很辛苦,如果你是養牛的話,你要拉那頭牛到菜市場就不是那麼容易;如果你的東西是很笨重的,搬來搬去又要搬回家就很辛苦。還有一個壞處就是,有一些東西拿到菜市場去,再拿回家時就腐壞了,這也是一個問題,搬運也是問題。於是大家就開始想:「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這樣做起來很累人…」後來有人很聰明,就想到一個取代的方法,這類的東西大概可以換另一類多少的東西,首先想到的取代方法是用貝殼,因為早期貝殼不容易得到,光是貝殼還不能當作錢,還要磨,磨得很漂亮,磨出一個樣子,那種貝殼才能夠當作錢。所以這個情況已經用取代的方式解決了,就是用比較容易攜帶,而且比較不會腐壞的東西來代表那些物品。當然事先要計算好,一隻雞可以換幾個貝殼,一隻魚可以換幾個貝殼,這樣大家就可以在換東西時,先計算自己的荷包,這個叫作貝殼的交易。 

3、 黃金硬幣

當東西越來越多,貝殼不夠用,而且要帶一大堆貝殼也不方便,所以就找最貴的東西來代替貝殼,當時世界最貴的東西是金子,所以開始把貝殼轉換成黃金,差不多你在全世界比較進步的文明裡,都可以找到古代或近代的金幣。到金幣的時代,物質的價值跟它所代表的價格是相稱的,就是黃金越大的,它的價格越多,越小的就代表越少價值,國庫有多少黃金,就發行多少金幣。

4、 流通紙鈔

可是黃金這個東西也沒有那麼多,所以慢慢就有人發明使用印的紙鈔,這就開始不一樣了,為什麼不一樣呢?因為這張紙其實沒有值那麼多錢1000元,紙鈔之所以值錢,是因為政府說:這代表1000元。政治已經介入經濟體系了,這張紙再怎麼裝飾,再怎麼印製,一張紙是不可能值1000元,所以從金幣換成紙鈔,金錢的觀念就開始象徵化了。這點很重要,從實質化轉到象徵化,同樣一張紙,你把它印成1000元,它就是1000元;印成100元就是100元,背後是政府保證,政府保證的後面是要有黃金庫存的。在1976年,美國決定停止美元與黃金固定兌換比例,之後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用多少黃金庫存來維持跟它市面上流通的紙鈔等值。現在已經沒有了,以前都要有,我要發行多少紙鈔,我的國庫裡就要有多少黃金,是為了以防萬一,當要兌換的時候,黃金可以拿出來兌換,那樣的觀念當時還有,但是現在已經不見了,現在是算Billions(十億)的,你沒有那麼多黃金可以用,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已經變成象徵化、數目化了,這樣的作法是幫助流通,因為攜帶金幣還是很不方便。

5、 塑膠信用

為了方便,就演變的越厲害,紙鈔還是麻煩,因為小偷會偷,後來有人聰明的把它換成塑膠卡片,如果你要用很多錢,紙鈔還是要帶一疊在身上,而一張卡片就可以代表很多很多錢,所以塑膠卡片出來了。

6、電子網路

到最近更厲害,連卡片也不必了,就只剩電腦上面的一行數目,一個Byte(位元組)。不曉得你現在有沒有在玩E-Bank(網路銀行),應該有人吧。銀行有存款的話,可以上網,不只可以上網查看你有多少錢,還可以在網路上把錢匯到哪裡,買什麼東西做什麼事,這樣連卡片都不必了,所以我們的錢已經進步到只剩下電腦網路上的一個電子符號,符號代表錢,錢這樣子的改變,影響我們很大,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Ⅲ、金錢的影響

1、 物資流通化(Commercialization)

錢最起初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物資能夠流通,這也是商業的開始,叫作Commercialization。因為物資要流通,沒有錢不方便,有了錢以後比較方便,大家的東西可以換來換去,生活上也比較容易一點,這是金錢帶來給我們一個正面的貢獻。

2、 價值價格化

可是慢慢改變了,這個物資的流通,慢慢變成不是屬於物資的,也流通起來了,我們把它稱作「價值價格化」。 你知道這張圖是誰畫的嗎?是畢卡索(Pablo Picasso),他在一張小小的紙片上,用筆畫了不曉得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的畫,畫的題目叫作The Artist,在最近的一場拍賣會上,這張不是太有名,只是一張小小的畫,但由於是畢卡索畫的,所以拍賣成交的價格是多少你知道嗎?125,300美元。就這麼一張,可是這張畫可以值這麼多錢嗎?問題在這裡。「美」可以用錢來衡量嗎?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已經到了所有文化上的價值,不管是什麼東西,都有辦法把它價格化,所以一旦Value變成Price,很多東西它的價值就不再是價值了,已經變成值多少錢了。現在很多人收買藝術品,不是因為他懂,不是因為他喜歡畫作,是因為他拿藝術品來儲蓄,或是拿藝術品來逃稅,拿這個來交易,它代表的是金錢,而不是它本身多漂亮,所以說:這是真品還是譍品?是誰畫的?他在意的已經和價值脫離了,人類文化中,很多所謂很棒很美的藝術都已經被價格化。

3、 理想物質化(Materialism)

人的理想被物質化,錢開始可以累積以後,到底人一生的目標是什麼?人最高的理想是什麼?開始變成物質能夠擁有越多(當然金錢是代表物質的擁有),有大房子大庭院大車子,來代表這個人就是有地位,這個人就是被尊重,所以現在人本身的價值,所謂人的理想和人格,也被金錢化、被物質化,以物質的擁有來代表人的價值。

4、 關係功利化(Utilitarianism)

人與人的關係也是這樣子,你訂婚的時候,你結婚的時候,你丈夫給你幾克拉的戒子?克拉越大,代表你們的婚姻越高貴,所以人與人的關係,從單純的愛,開始也變的功利化。我們說,女孩子為什麼結婚要嫁個鐵飯碗,婚姻剩下這樣子嗎?是這樣子來衡量你的婚姻嗎?人與人的關係,老闆與顧工員工的關係,是怎樣的關係呢?完全是你能夠幫我賺多少錢,所以我才用你嗎?我記得長庚醫院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很不能接受長庚的作法,它把所有的醫生所有的護士都算得很清楚,「你用我的Office診所,面積有多少?這間醫院有多少坪?在台北是值多少?你一個月才賺多少錢,所以我請你是虧本。請這個護士小姐,做多少事情是賺錢的?多少事是跟錢沒有關係的?」某方面來講,它是要把它營收提高,同樣的來講,作醫生護士的,本身跟老闆的關係,已經完全被金錢衡量了,完全是看你能夠幫我賺多少錢,其它的都不考慮,這也是我們現在的醫療體系、醫療倫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5、 休閒消費化(Consumerism)

在不工作休閒時的玩樂,也被廣告弄得消費化,所有好玩的地方都被圍起來開闢成遊樂場,放一些電動方面的遊樂設備。什麼叫作「你新年去哪裡玩呢?」就看你花多少錢?到哪裡去?到迪士尼樂園等。難道休閒一定是這樣子嗎?金錢進入到我們的生活,進入到很多方面,人際關係,甚至休閒,都被金錢化,我稱他為休閒消費化。

6、 財主財奴化

有錢的人一天到晚就在想錢,沒錢的人也是一天到晚想錢,所以人變得不是擁有錢,而是被錢所擁有,人本身就活在一個苦難當中。把這個表現最好的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他寫了一部文學名著,叫作A Christmas Carol(聖誕頌歌改編為小氣財神)。裡面有一個人,名字叫作Scrooge,他很有錢,一天到晚就是想怎麼樣賺更多的錢。聖誕節到了,他也沒有心情過聖誕節,每天都在想錢。聖誕夜他作了一個夢,夢見他以前一個很有錢,但已經死了的朋友來找他,那個人就是Jacob Marley,他看到Marley全身上下都是鐵鍊,愁苦的對Scrooge說:「你要小心啊,你一天到晚只看錢,其它什麼都不看,你就會像我這樣子,你多賺一點錢,就多一條鐵鍊,你看我現在全身都是鐵鍊。」然後Scrooge就被嚇醒了,後來他就覺得聖誕節不是這樣的過法,耶穌到世上來,就是要我們分享給人家,而不是一直要賺錢,所以Scrooge就改變了,這是一部很有趣很有名的戲劇,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自己看,已經演了好幾百年,到現在還有人在演它,它講的基本上就是:財主可能會變成財奴。

7、金錢偶像化(Mammon)

我們也把錢變成神,台灣最多的廟應該是土地廟,為什麼呢?因為它是供奉財神,金錢變成偶像,這正是今天司會幫我們唸的:「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太六:24),錢會變成神嗎?我們中文就講的很清楚,我們把它叫作財「神」,甚至稱為財神爺。

Ⅳ、耶穌的教導

1、 金錢的取得:不可偷竊

耶穌在金錢上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教導呢?這張圖片叫作“扒手第三隻手”。錢要拿到手,不能用第三隻手,不要偷不要盜,這是很明白的,在十誡中的第八誡提到,耶穌也這樣講說:「不可偷盜」(太19:18),問題是你有嗎?你要回答以前先想一想,什麼叫作偷?不該拿的拿了就是偷,那該給的不給是不是偷?聖經雅各書第五章4節提到:「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這工錢有聲音呼叫,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這是不是老闆偷雇工的錢嗎?你拿了薪水不工作,卻在那邊摸魚的人,你有沒有偷老闆的錢?我自己以前有一個壞習慣(現在沒有上班大概沒有機會),就是醫院的一些原子筆之類的小東西,常常就放在口袋帶回家,於是就自己用,也不會覺得那樣的行為會怎麼樣,可是筆的上面明明印著台大醫院四個字,這是讓你在看病人的時候寫處方簽用的,不是讓你回家寫情書用的。可是我們常常覺得那算是偷嗎?那不過是順手……牽羊罷了,只是不小心。該繳的稅我們就想辦法弄掉不繳了,只要不被國稅局查到,這算是偷嗎?如果我們把偷這樣子來看的時候,當我們回應說「我才不偷呢」這句話以前,可能我們要慢一點講,聖經說:「取得的財要小心,不當取的不要取,當給的要給。」否則的話,金錢和你的關係,一開始就出問題了,因為你偷,耶穌說:「不可偷盜」。

2、 金錢的欲望:不要貪心

再來是金錢的慾望,不可貪心。這張圖片很有趣,圖片中的這個小姐,眼睛不像眼睛,她的眼睛裡有兩個銅板。我剛才向幹事借了兩個銅板,這是我們台灣的銅板,這是我的老師鄭聰明教授教我的,他說:「你(指牧師)要小心啊,將來你當了醫生會賺錢,可是你知道?這兩個銅板跟你眼睛的關係,會決定你看到的是什麼樣的世界,你知道嗎?如果我把錢遠遠的拿在手上的話,我看到的是一群弟兄姊妹在聽我講道,還有手中的兩個銅板。當這個銅板放到眼前的時候,有一些人我開始看不到了,我看到是兩個大大的錢,只剩下銅板旁邊還可以看到少數的人。可是當錢和圖片上的這個小姐一樣,貼在我的眼睛上面的時候,我的世界當中已經沒有人,只剩下錢。你知道什麼叫作貪嗎?貪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金錢和你的關係,跟你眼睛的關係和距離,來決定你有多貪。你在看事情的時候,你看到的只是錢嗎?還是錢以外還看到別的東西?看到別人的需要,在錢以外還有值得你去重視的,所以你有沒有貪?那就要看你沒有睡覺的時候,你心裡面所想的,多少百分比是跟錢有關係?你跟人家有任何來往的時候,你想到的錢佔多少百分比?聖經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12:15)這個不容易啊,不是有錢的人才貪,有些沒錢的人貪的更厲害,因為他沒錢,所以他一天到晚就想:我要怎麼有錢?所以貪不是擁有的問題,貪是你跟錢的關係,還有距離態度的問題,你看到的世界,金錢佔百分之多少呢?

3、 金錢的需要:不必憂慮

我們活著一定要靠物質維持,而金錢是代表物質,所以我們除了有慾望,我們還有需要,我們的需要神會供應嗎?我們說自己是基督徒,你相信上帝,你真的相信上帝嗎?還是你相信的是財神爺?你相信上帝會供應你的需要嗎?聖經說:「不要憂慮」,在你有的時候不要貪,在你沒有的時候不要憂,這兩個都不是太容易學習的功課,耶穌說:「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太6:31)這些是生存所必須的,吃喝穿,都是為了要活下去Survival(倖存)一定要有的,聖經說:「神會照顧」你相信嗎?

4、 金錢的累積:不要短視

當神給你賺錢的機會,跟你的需要中間有落差的時候,你開始可以累積金錢,如果你一個月賺兩萬塊,你的生活大概需要一萬二,你可以累積八千塊;當你賺得都不夠用,當然就沒有辦法累積,可能你還要去借錢,所以神給你的恩典超過你需要的時候,開始就有累積的可能,神並不反對我們累積,但問題是你存在哪間銀行?累積不是罪,問題是累積在哪裡?像以前台灣的合作社,你放在那邊利息比較高,但是不久它倒掉了,你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們要擔心的是,你存的銀行會不會倒?會不會有一天都虧空了,所以神不是不要我們存錢,但是你要有智慧啊,你要找一家最保險的銀行是不會虧空倒閉的,所以聖經說不要短視,不要跑短利,你要看的遠,「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12:20)不要積財在地,要積財在天,那我們就要問:什麼叫作積財在天?天上銀行的戶頭在哪裡開?怎麼存呢?如果你有多餘的錢,怎麼存在那裡呢?今天的聖經說到:「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太6:19~20)說到地上的銀行再怎麼樣都有Risk(風險),所以在美國,所有銀行都必須要有聯邦保險局的保險,為什麼需要保險?因為有倒閉的危險,你想保險就沒有危險嗎?如果很多銀行也倒閉,那樣連保險局也會倒掉,沒有絕對的保險,只是讓保險多一點點安全感,我們很辛苦賺的錢,我們不希望一下子就被盜走了。那什麼叫作積財寶在天上呢?耶穌也有講,當別人有需要的時候,你幫助他,上帝就紀念你,這個就是積財寶在天上。這個邏輯很簡單,因為上帝給你的恩典比別人多,所以你才會有剩餘,他今天之所以不夠用,就是因為他倒楣或是遭遇什麼困難,所以上帝在這裡要我們學習,因為愛的緣故可以互相幫助的關係。

5、 金錢的分享:不要吝嗇

而積財寶在天上,就談到分享這樣的觀念。當人真的很需要的時候,特別是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類很基本的需要有缺乏時,你拿的出來嗎?我在準備這篇講道的時候,看到一張照片,那張照片的拍攝者,名字叫作Kevin,他得到1994年美國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就是一個蘇丹的小女孩,她要走去領聯合國所分配的食物時,因為她瘦得很厲害,餓的沒有辦法走,就蹲在那邊,快要死掉的樣子,後面就有一隻禿鷹飛下來在等著要吃她,拍相片的年輕人是一位南非的年輕人Kevin,他剛好拍到這個鏡頭,把她照起來,那張照片被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發佈以後,震驚全世界,真的有這樣的情形嗎?有人到了沒有東西吃,到了鳥要吃他,這張照片就擺在大家面前,他就獲選為普立茲特寫新聞攝影獎。可是誰知道,他獲選去領獎之後,開始有很多人罵他:「你看到這樣的情形,你沒有去幫這個小孩子,你還有心情照相。」這個年輕人,一個月後就自殺了。看到這張照片真的很令我震撼,這是我們活的世界,我們人類發明了金錢的結果,造成這種貧富不均的情形可以到這種程度。所以耶穌很清楚的說:你們要分享,要把你們的錢財積在天上。接下來這一句話是很Radical(極端激進)的說法,有一次,耶穌看見一個年輕人表現很好,就愛他,聖經講到耶穌愛的人不多,這個年輕人是其中一個,耶穌看著他,就愛他,但是卻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可10:21)耶穌愛一個人,會愛到要一個人變賣所有的?這句話我們拿回去再想一想,如果耶穌今天愛你,跟你講這樣的一個建議,你的反應是什麼?聖經裡描述那個年輕人的反應是:「他就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可10:22)所以他沒有辦法做到,你不要笑他,如果今天是你是我,容易嗎?不是太容易,所以我說這句話很偏激,是耶穌講的一個很極端的邀請,因為耶穌愛他,才跟他這樣講。這跟奉獻有關,這點我們下次再詳細講。

6、金錢的奉獻:不要算計

奉獻跟分享不一樣,分享是給人所需要的,奉獻是為了神的國度。上一次美玲傳道講這個故事,就是有一個女人,把一瓶三十兩銀子極貴重的香膏打破,抹在耶穌的腳下,結果就被批評,耶穌的學生就批評說:「何用這樣的枉費呢!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賙濟窮人。」(太26:8~9)「真是浪費」,可是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記念。」(太26:13)普天之下,傳講福音時,都要講述這個女人所做的。在這裡就提到一點,在奉獻上面,你有沒有在算說:這樣划不划得來,英文叫作Calculating(慎重計算的),值不值得?要奉獻這麼多嗎?常常遇到一些弟兄姊妹跑來問說:「牧師啊,我們是在新約時代,還要十一奉獻嗎?那十一是含稅還是不含稅?是純利潤還是拿到的薪水的十分之一?」我知道,至少他開始在考慮要不要十一奉獻了,這比很多人連問都不問的進步很多,可是他如果再繼續問就可以知道,他跟這個女人的奉獻觀還有落差,這個女人已經到了不必計算,她說:我們的 主就要死了,沒有人有機會再為他抹香膏。她根本就不理會這些,她就是擺上,這樣的奉獻也是不容易學的功課。

Ⅴ、結論:要事奉上帝,勿事奉瑪門

耶穌給我們一個建議:「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6:24)你要事奉上帝,不要事奉瑪門。我們要問我們自己,金錢跟我們的關係是怎麼樣?因為這點與救恩有關係,馬丁路德說有三次的皈依,一次是頭腦的,一次是感情關係的,最後一次是支票的皈依,到底我們如何看待神給我們的金錢以及成為金錢的好管家呢?有一句英文這樣說“Not serve God and Mammon, But serve God with Mammon,讓我們學習正確的看待金錢,也成為金錢的好管家”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我們謝謝你,因為你讓人類有智慧,可以發明金錢,所以我們在生活上,我們在物質的運用上,才能夠方便。可是我們也發現,這個發明不只是幫助物資的流通,慢慢演變成金錢本身不再是工具,而是目的,金錢慢慢侵入我們很多生活的層面,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消費、我們的休閒、我們與人的關係,原本所有我們覺得很美的東西,漸漸都被金錢物質化、金錢化,甚至我們的心靈,也變成金錢的奴隸。 主耶穌,你為了要救我們脫離被金錢所奴役的狀況,你給我們一些建議,一些挑戰。求 主你幫助我們,在我們今天面臨與金錢複雜的關係時,我們能夠學會,怎麼樣以愛心來分享,以信心來倚靠,怎麼樣願意不計算的奉獻在你的國度上,求 主聽我們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