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新的心 新的靈


講道內容
講題:新的心 新的靈
經文:以西結書36:24-28
主講:楊博文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二月三日

一、前言:待降節第一週的省思
在教會曆中,「待降節期」是從聖誕節前四個主日開始,一直到聖誕節那一天。「待降」(Advent)原文是拉丁文,意思是「來臨」,就是等待耶穌基督的降臨。在待降節期,我們一方面要紀念主耶穌基督祂曾「道成肉身、降世為人」,成為我們的拯救與盼望的記號,另一方面、我們更應等待主耶穌基督,祂將第二次的降臨。 當我們回顧主耶穌基督降世之前,以色列百姓他們是生活在痛苦、絕望之中,他們殷切期盼從上帝而來的拯救。愛我們的天父上帝並未忘記這些生活在困苦中的子民,當日子滿了,上帝就差派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降生,成為世人的拯救,帶給人類盼望的記號!上帝如此豐盛的恩典、我們當以歡喜、快樂的心來迎接、來紀念耶穌基督的降生。
特別是在現今的世代仍然是一個充滿罪惡的世代,處處有爭戰、飢餓、逼迫以及患難,上帝的主權仍然未完全在世上掌權以及落實,我們每一位基督徒更應該要像當時候的以色列百姓一樣,抱著切慕、渴望的心,期盼從上帝而來的救恩與拯救,儆醒等候榮耀的主再次的降臨,因為「祂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翰一:9)主必要再次降臨,驅除幽暗,帶來拯救,到那日,「不再有黑夜;他們也不用燈光、日光,因為主上帝要光照他們。」(啟二十二:5)
二、本文:先知以西結的時代背景
今天我們所看的以西結書是記載上帝的選民──以色列百姓被擄、亡國那一段的歷史。當時南國──猶大國全國的菁英都被擄到巴比倫,他們面臨了生命之中極大的苦難,內心深處非常的絕望,因為他們的國家被滅亡了、他們的家庭破碎了!不知你的內心是否會浮現出一幅當時以色列百姓被擄至巴比倫時的畫面?當時上帝的選民──以色列百姓,他們面無表情,呆滯、空洞的眼神、手腳被鐵鍊捆住拖著蹣跚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向巴比倫!牧師相信在他們的腦海中仍然在盤旋著,許多無法得到解答的疑惑,我們不是大有能力的神──上帝的選民嗎?我們為何會被擄到外邦呢?萬軍的耶和華上帝,為什麼會讓我們遭遇如此大的苦難呢?我們為什麼會受到如此不平等,奴隸般的對待呢?我們的上帝在那裡呢?
詩人透過詩篇第137篇,將當時被擄者的心聲描寫得非常的生動。以色列百姓他們歷經亡國、被擄到巴比倫,那內心所受到的煎熬與無助,我們可以透過詩篇137篇,深刻體會到他們的內心是如何地難受,以及殷切期盼救恩的來到!
原本在祭司家庭中長大接受許多年訓練,要在聖殿中擔任祭司職務的以西結,也跟眾以色列百姓一樣被擄到巴比倫。以西結他雖然擁有祭司的身分,卻因聖殿被毀、百姓被擄至外邦,而無法在耶路撒冷城的聖殿中執行祭司的職務,但上帝卻給以西結另外一個使命及任務,上帝要以西結成為向以色列百姓宣告上帝審判、管教、拯救、盼望、安慰等信息的先知。
以西結書有三處重要的經節 都提到新的心和新的靈,結十一19,結十八31,結卅六26。
以西結書十一章18-19節記載:「他們必到那裏,也必從其中除掉一切可厭可憎的物。我要使他們有合一的心,也要將新靈、放在他們裏面;又從他們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他們肉心」。上帝透過以西結先知宣告:若以色列百姓願意除掉「外在一切可憎的物」後,上帝就要除掉他們的「石心」,賜給他們一個「新的心」,更要將「新的靈」放在他們裏面。
以西結書十八章31節記載:「你們要將所行的一切過犯,從你們身上盡行拋棄,使自己得一個新心和新靈」。上帝通過以西結先知宣告:若以色列百姓願意除盡「外在所行一切的過犯」,「回轉向上帝」,就能使自己得一個「新的心」和「新的靈」。
以西結書卅六章26-28節:「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 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 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你們必住在我所賜給你們列祖之地。 你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你們的上帝。」上帝透過以西結先知宣告:上帝將要為他所疼愛的百姓作屬靈的換心手術,要將我們那堅硬如石頭的石心除去,置換一個柔軟、願意順服上主的肉心,並且要恢復以色列百姓與上帝之間原有合宜之關係:「你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你們的上帝」。
雖然當時以色列百姓他們是生活在黑暗、痛苦、無盼望的生命處境中,但疼愛我們的耶和華上帝通過先知以西結,用上帝的話語來安慰祂的百姓,只要他們願意悔改歸向上帝,日子滿了,他們必要從萬民中被招聚回到上帝應許之地。這是何等大奇妙的恩典!只要以色列百姓願意回轉歸向祂,愛我們的上主仍然要伸出祂那大能的臂膀,大大的擁抱以及接納以色列百姓,重新回到祂那溫暖的懷抱中!上帝仍然要實踐他那不變的應許:你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你們的上帝,恢復舊有合宜的關係!
三、思考:通過今天我們所讀的聖經節牧師邀請我們一同來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一)思考一:你是否願意接受上帝為你所作「屬靈的換心手術」呢?
「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裏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結卅六:26)在醫學上,人的身體會有肝硬化以及血管硬化的疾病,但是我們較少聽過有「心硬化」這個疾病。這段經文所提到「心硬化」不是身體方面的,而是屬靈方面的疾病。上帝要如何來為我們動「心硬化」的手術呢?上帝不是要為我們動一般外科的換心手術,拿一個柔軟的肉心來置換我們如石頭般堅硬的石心,上帝要為我們所作的是一項內心「屬靈的換心手術」。
在以西結書第卅六章24-26節,上帝說明屬靈換心手術三階段的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上帝要主動招聚願意歸向祂的百姓。24節說:「我必從各國收取你們、從列邦聚集你們、引導你們歸回本地。」雖然當時以色列百姓他們是被擄到外邦,分散到不同的地方,但是上帝應許他們,當日子滿了之後,上帝要主動帶領以色列百姓歸回本地!可以回到上帝應許之地,是以色列百姓他們內心最深切的盼望!
在經文中所提到的「各國」以及「列邦」不僅僅只是代表實際的距離和外在的環境而已,上帝更要通過以西結先知告訴我們,此距離與環境更是代表著我們目前與愛我們上主的關係,以及我們目前所處生命的實況。不管我們目前離上帝有多遠,不管我們已經離開上帝有多久,不管我們目前生命的處境是如何,不管我們是否曾經對上帝灰心失望過,只要我們願意,上帝祂都要再次主動將願意誠心歸向他的人引領回到祂的面前。
第二個的步驟是:「潔淨」。以西結書36章25節:「我必用清水灑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潔淨了。我要潔淨你們、使你們脫離一切的污穢、棄掉一切的偶像。」
「用清水灑在身上」是一個「潔淨」的象徵動作,如同「洗禮」時,將水點在我們的頭上一樣,象徵從此我們通過主耶穌基督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一樣。「水」除去我們身體上的汗臭以及汙穢,這樣作不僅僅使我們外在的身體得以潔淨,更讓我們的內心能感到舒暢與愉快。用水能讓我們得到潔淨,更是要提醒我們,我們要遠離那些會敗壞我們生命的事物,讓那些不能為我們生命帶來祝福的事、遠離我們。
第三個改變的步驟是:石心恢復成肉心。
在經文中所提到的「石心」是指:硬著頸項的心(來三:8)、迷迷糊糊的心(來三:10),以及那不信從神的心(來三:19)。而「肉心」是指:柔軟順服的心、堅定信仰的心,以及相信順服的心。
上帝「屬靈換心的手術」不是移植,也不是代替,而是恢復。沒有一個人的心一出生就是石心,在我們身體裡面原本就應該是「肉心」,而不是石頭心。我們的內心原本都是單純、很柔軟的,但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內心經歷了許多痛苦、挫折之後,慢慢的就變得不再柔軟。因為我們的內心早已被一層、一層「憂傷、難過、挫敗的生命經驗」包覆住。這樣一顆被層層遮蓋住的內心需要被恢復、需要被改變,而只有那創造我們上主的愛能將我們內心那「挫敗生命經驗」的外殼除去,叫我們得以恢復單純和柔軟的內心,重新與上帝建立合宜的關係。
經過上帝「屬靈的換心手術」後,我們會擁有兩個不一樣生命的特質:
第一、我們會得著「新的心」和「新的靈」生命的特質:
上帝要用祂的愛將我們原本堅硬的外殼慢慢一層、一層剝開,讓我們原本被許多的汙穢和痛苦所包覆的內心,漸漸有機會可以喘息,慢慢恢復它原本柔軟的本質。愛我們的天父上帝要從我們的裡面來改變我們,讓我們內在的生命可以漸漸地改變,並且要賞賜給我們有力量去順從、去遵行上帝的旨意。這樣內在生命的改變也要讓我們有能力成為一個新造的人、一個自由的人、一個有力量行善的人!這何等大的恩典啊!
第二、我們會得著「與上帝有合宜關係」生命的特質:
擁有新的心、新的靈之人,內心就容易被主的靈感動,活出新生命的樣式,以及擁有充滿平安、喜樂、盼望的新生命。箴言4章23節更提醒我們:「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願我們都有一顆對上帝柔軟的心,擁有新的生命更能得著上主新的恩典,從而成為他人生命的祝福。
(二)思考二:我們要學習用心體會「我的心」
在詩篇中有許多的作者都是用【我的心哪】做開始:例如:
詩篇16章2節: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
詩篇42章5節: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
詩篇62章5節: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心等候神,因為我的盼望是從他而來。
詩篇104章1節: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
詩篇116章7節: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因為耶和華用厚恩待你。
詩篇146章1節:我的心哪!你要讚美耶和華!
詩篇103章1節: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裏面的也要稱頌他的聖名!
詩人都是用「呼喊的聲」在提醒我們!詩人們想要用大聲呼喊的聲音,要叫醒我們那麻痺、堅硬如石頭的心,要叫醒我們「仍在沉睡的心」,要叫醒我們那「沉睡許久的心靈」。整本聖經提到有關「心」這個字、至少有上千次以上,可以看見聖經的作者對於我們人「內心」的看重。在聖經中所指的「心」,不只是指我們人「心理以及精神部份的層次而已」,聖經的作者所指的「心」是指我們人內心最深處,也是人的意志、情感、思想所在。在現代中文譯本時常將「心」翻譯作「靈」是指我們「人的心靈」。
「我們的心」或者是「我們的心靈」,我們自己是否能了解呢?我們自己是否能夠測透呢?我們自己的內心實在是不容易了解,別人的內心、更是困難了解以及摸得清楚的,難怪有流行歌會唱說「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對於我們人「內心的了解」,或者是我們人「心靈部份」的理解,實在是上帝要我們花一生的光陰用心來學習的功課,當我們對人的內心有更加深刻了解的時候,我們才有辦法如同約翰福音第三章24節所說的:「敬拜上帝是用「我們的心靈」以及誠實來敬拜耶和華上帝!」
各位弟兄姊妹,「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心靈」是不是時時都可以保持柔軟以及鬆軟呢?我們是不是時時都可以經驗到上帝透過不同的管道在感動我們的內心呢?只有當「我們的內心」是柔軟的,只有當「我們的心靈」是容易受感動的,外在的環境以及事物才有機會來感動我們的內心,我們也才有可能因著深刻經驗到上帝對我們的愛,是如此的長、闊、高、深,我們才有可能願意投入我們的全人,全心、全意為疼愛我們的上帝來付出以及來服事祂!
四、結論:「石心」因聖靈感動變成「肉心」
各位弟兄姊妹!上一次我們的內心曾經深深受到感動,距離今天是多久之前的事呢?
每天社會上都會發生許多的事,那一件事是會讓你感動落淚的呢?
每天我們都和許多的人說話,那一次和別人的分享,是會讓你的內心充滿彭湃、激動的呢?
我們曾聽過或唱過許多的歌,曾經有那一首歌的歌詞、是會觸動你心弦的呢?
我們曾看過好多次的聖經,曾經有那一段的聖經節、是會扎到你心的呢?
每個禮拜我們都會聽牧師的講道,曾經有那一次的講道會讓你有新的決志呢?
徳雷莎修女因為在要往修道院的車上,看到一位口渴的乞丐向他要水喝,這個清楚而且無法抹去的影像一直存在她的腦海中,所以她毅然決然決定要改變她未來服事的方向,到印度最亂、最下層的貧民區,成立【垂死之家】,去服事即將要死亡的人!
馬偕牧師在他小的時候,因為曾經聽一位到外國宣教的宣教師,回國分享他到外國宣教的故事,激發小小的馬偕,要到國外宣教的異象,才有今天的你和我!
各位弟兄姊妹,若我們的心靈仍然是在沉睡的,若我們的內心仍然像硬土一般,若我們的內心仍然是讓許多的污穢和罪惡所遮蓋,上帝就是行許多的神蹟、奇事在你的身上,你仍然是無法經驗到上帝祂那奇妙改變的大能力,是如何將你認為不可能的事將他變成可能的事實!
明年我們教會的主題是「靈修年」,期待我們大家都可以再一次安靜我們的心,喚醒我們的心靈,讓上帝只是用一句話、用一段的聖經節、用一首歌的歌詞、用牧師講道時的一句話,讓我們的內心深深地受到感動,讓我們有新的決志和行動,讓上帝來改變我們的人生觀及價值觀,讓我們都願意照上帝的旨意去行,並且能時時抱著感恩的心面對不同的人、事、物,讓我們可以時常在我們平常的日子裡,向耶和華上帝唱出歡喜、快樂的歌聲,讓我們可以從我們內心的深處向耶和華上帝說:「耶和華上帝啊!我願一生一世都服事你!」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我必不被你們求問


講道內容
講題:我必不被你們求問
經文:以西結書20:3
主講:陳光勝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前言
週一我參加了七星中會的牧傳退修會,獲得很好的學習,也有機會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最令我開心的行程,就是晚上休息的時候,到旅館的游泳池游泳。事實上,這幾年因為忙碌的生活與工作,加上許多的理由,讓自己沒有好的運動習慣,更別說是游泳,真是好幾年沒游泳了。這次有機會游泳,心裡真的十分愉快。果然是太久沒有游泳了,很多身體的感覺都找不到,不但游泳的姿勢很難看,只游二十公尺,就覺得很不順。然後,才來回游三圈,手舉不起來,竟然有一點划不動的感覺。在和平三年多的時間,體重就上升了七八公斤,很感謝弟兄姊妹的照顧,自己卻知道,想要為主在服事的道路走得長久,健康的身體很重要。好的運動習慣,正常的作息,都是不可或缺的。相信許多目前正在為事業打拼的兄姊也有同樣的問題。希望我們都要好好的一起面對這個重要的議題。工作,生活,家庭需要兼顧,身體更是不可忽視的。
一個故事
首先讓我以一個我自己的故事來開始今天的信息吧。
我曾經在自動控制界工作一段時間,這期間,做了許多大電力的監控,也有了一點經驗與心得。大概工作兩年後,公司開始要培養新人,便找了幾個人與我一起做電力監控的系統。自動控制的系統,是很有趣的東西,這當中,除了電腦的操作介面,每個客戶使用的不盡相同,連現場的控制器也是五花八門。有些設備可以直接做連線處理,有些設備需要透過轉換設備,才能做使用。而設備與設備之間,需透過普通的電線,通訊線,網路線,甚至光纖或者是無線通訊。也有使用有線電視訊號線的,各種不同的介面,十分有趣。
不過,對於初學的人來說,這麼複雜的搭配,可就一點也不有趣了。因為遇到不同的案子,頭腦必須做不一樣的切換。有些東西,需要先做整體規劃,才能透過轉接設備使用,有些東西,只要直接設定連線便能使用。而廠房與廠房之間,又因為建築結構的不同,成本的考量,甚麼時候需要甚麼材料,該做甚麼變化,都深有學問。
其中有一個同事,每次我在講解一個系統的規劃時,都沒有太多問題。不過當現場規劃的時候,卻總是讓我看到大大驚奇的事情。首先是電腦畫面中的設備,他將同一個設備放在不同的頁面中,未經過重新的規劃,便覺得可以使用。想想看,如果我們在一個房子裡有好幾台電視,但是所有的電視都是播放相同的內容,那麼我們還需要那麼多電視嗎?當我發現,現場不論是A機器,或是B機器動作,最後呈現的結果,都是A機器的內容,我實在無法理解,這當中發生了甚麼事情。
後來經過多次說明,這個同事,終於明白,每個設備都應該有相對應的畫面。不過卻又產生了另一個令人驚奇的事情。那就是,電腦與電腦之間,雖然是經由網路通訊。但是一般的網路線,超過75公尺,訊號就會變得不穩定。這不像是家庭使用,隨便拉個一條線,接起來就可以用。而這個工程師卻將兩棟建築物的系統,想要單純的以一條網路線連接在一起。這樣的規劃,如果真的做起來,想必是夢靨一場。
之後當然又發生了許多事情,不過在某一次對系統的意見討論中,這個同事很不愉快地對我說「你是不是處處針對我,為什麼我做的每個規劃,你都有意見。」使得我忽然之間,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到底是放著這些錯誤不管,最終造成公司的損失,還是要依照專業的見解給予建議。我忽然不知道該怎麼做了。不知道各位兄姊,你們是否也有相同的遭遇?我最後決定,讓這個同事照著自己的意思去犯錯,然後再回頭解救他的處理方式。不過我想在職場中,若大家遇到這樣的處境,心中應該也是五味雜陳吧。
經文分析
U 以西結的時代背景
我這個例子想要表達甚麼呢?我們先來看今天的經文,今天經文的作者以西結,我們都知道他是與以色列人一起被擄到外邦異地的先知。這群人,雖然經歷了家破人亡的痛苦,還是有許多人,想像著能有奇蹟發生,上帝權能的突然臨到,或許擊殺他們的敵人,或許一如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般的,讓大家能快快的回到家園。不過耶利米許久前就已經提醒眾人,這是從上主而來的懲罰,不要再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乃是要真實地藉由這段時間,回到上主面前,學習他的法則,遵行他的旨意。七十年後,上主必會帶領他們回歸本土。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群人,應該是聽不下去的。他們知道在他們以前的先祖,的確是得罪上主了。但是他們無法改變他們的生活型態,他們更無法改變他們對於上主恩典的期盼。他們可能依然隨本心生活,重點是,他們依然沒有好好的去認識上帝的話。他們必然知道要作禮拜,要分別時間親近主,不過面對生命實況中,他們應該沒有時間學習上主的教導,也沒在生活與生命的現狀中有真實的改變。
經文結構
雖然司會念的經文只有一節,然而,今天我們要談的經文是以西結書20:1~44節。這一段十分完整,卻也十分清楚的說明,上帝必不被人求問的緣由。
首先1~3節,我們看到以色列的長老們到以西結的面前,想求問從上帝而來平安的信息。不過第三節以西結很清楚的表達了上帝的立場。「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必不被你們求問」。,上帝清楚的指出,為什麼他會如此回應的原因,接著便是三大段。第一段是四到九節。上帝明白的指出以色列人縱使經歷了衪帶領出埃及事件這極大恩典,但是依然愚頑的不願相信上帝的作為,使得自己陷入困境當中。第九節是非常重要的轉折語,也因著這個轉折語,我們可以知道,上帝分三個段落來述說以色列人的悖逆。這當中更清晰的讓我們看見,上帝不只是給予以色列人一次機會,乃是給予以色列好幾次的機會。
第八節提到了眾人「他們卻悖逆我,不肯聽從我,不拋棄他們眼所喜愛那可憎之物,不離棄埃及的偶像」,說明本來眾人罪無可赦的緣由,讓上帝本該因為憤怒而滅了這些人。不過,第九節接著提到「我卻為我名的緣故沒有這樣行,免得我名在他們所住的列國人眼前被褻瀆;我領他們出埃及地,在這列國人的眼前將自己向他們顯現。」使得眾人依然得蒙拯救,並且上帝還將「律例賜給他們,將我的典章指示他們;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著」。不過人們有了上帝所賜的行動法則,卻不願意真實的認識,並以行動來回應。
第二個段落是10~17節,從13節可以看到「以色列家卻在曠野悖逆我,不順從我的律例,厭棄我的典章,大大干犯我的安息日。」人們不以上帝所賜下的行動準則為生活的依據,乃是自以為是的,追求自己生活的方式。本來上帝是該懲罰滅絕這群人的,卻因著他自己的恩典,他說「我卻為我名的緣故,沒有這樣行,免得我的名在我領他們出埃及的列國人眼前被褻瀆。」然後上帝將回轉的希望,放在這群人的子女身上。可是這些人並沒有因此而悔改,反倒與自己的先祖一樣,離棄上帝的法則。
我們可以明瞭,第三個段落是18~26節。在第21節把這些人的惡行清楚的表彰出來「只是他們的兒女悖逆我,不順從我的律例,也不謹守遵行我的典章,干犯我的安息日」。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悖逆中,上帝是該將他的忿怒傾倒於其間的。在22節指出「雖然如此,我卻為我名的緣故縮手沒有這樣行,免得我的名在我領他們出埃及的列國人眼前被褻瀆。」
然後上帝決定放手,讓人們因為自己的選擇,而流離失所,失去依靠。27~31節明確的指出,人們憑著自己的想像,不遵照上帝的吩咐,不論是敬拜異邦神明,或是以異邦神明的祭拜方式來敬拜上帝,其得到的結果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上帝根本不願意回應他們的任何祈求。而32~39節明白指出讓人們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受難,這便是出於上帝的管教。上帝讓願意的人回到他的面前,對於不願意遵行他的教導的人,上帝要這些人,連他的名也不要再提了。
最後40~44節帶來極大的應許,上帝清楚的說明「以色列家啊,我為我名的緣故,不照著你們的惡行和你們的壞事待你們;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所以若是這裡做個總結,我們看到,從人們的詢問,上帝表達不願意回應之後,結構如下
主段為:上帝表達
1. 我救你們脫離惡者,但是你們卻背離我,不過我依然愛你們,並給你們一套生命的法則。
2. 你們不遵行我所賞賜的行事原則,陷入罪惡中,但是我依然愛你們,期待你們的兒女,不至於流離失所。
3. 你們的兒女也不願意遵行我的法則,偏離我的道路,我卻依然愛你們,只是得讓你們面對自己錯誤選擇所帶來的後果。
4. 這段論述的小結中,上帝清楚的說明,我不再聽你們不遵行我旨意的祈求。直到你們知道自己所依循的,是錯誤的,並願意回到我的面前。
而此段的結論,上帝明白的指示,只要人們真實願意回到他的面前,他必重新悅納,並將被打散的眾人重新召聚。
經文訊息
經文中,強烈的表達,上帝執意人們經歷他的恩典,但是人們不願意,甚至偏行己路而行。這當中,不只是自己,也連帶著自己的兒女都偏離了上帝的道路。當人們因為偏離上帝的心意而行,自然得嘗自己錯誤決定的苦果。
我想如果大家有跟著樂活讀經,在以西結書14章,以色列的長老們來詢問以西結上帝心意的時候,上帝便清楚明白的說出「主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家的人中,凡將他的假神接到心裡,把陷於罪的絆腳石放在面前,又就了先知來的,我─耶和華在他所求的事上,必按他眾多的假神回答他」。這裡說,不只是人們偏行己路,甚至在這個時候,上帝不但不回應人們的祈求禱告,上帝還會按照人們心中假神的意念,透過他話語的傳達者,回答眾人。
若要簡化這一切的說法。我們以經文中上帝說「我卻為我名的緣故」可以看見,上帝要人們在凡事尊祂的名為聖,尊祂的名為指導原則。凡是以自己、自己的私慾、自己的生命、世界的偶像神明替代上帝的,上帝會讓這些人隨己意而行,甚至從一些先知、傳道人的口中得到證明的話語。不過一切,卻只是讓人們流離失所,偏離上帝而已。
禱告為什麼不靈驗?
U 方向錯誤
聽起來十分可怕,不是嗎?許多時候兄姊總在不同的場合問我「牧師,怎麼禱告,才能確定上帝聆聽」「牧師,我怎麼確定,這是上帝的聲音?」以我剛剛提到工作的例子看來,如果這個同事來問我「系統要怎麼做」我想除了一開始我會很完整的回答,之後,我大概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了,不是嗎?因為當我說明整個過程之後,聽的人會因為過程繁複,而想要找尋自己認為的「好方法」,而當「好方法」失效的時候,再來問我,怎麼會這樣,我實在很難再依照這錯誤的邏輯,給予正確的指導。
事實上,若我們尋求上帝的方向錯誤,我們的確很難明白,怎麼才能聆聽上帝的話,又人能怎麼確認上帝的聲音。許多人,是心裡想好答案,期待上帝為自己背書才來求問上帝的。當我們期待上帝依照我們的想法來回應我們的時候,我們很難得到從上帝而來的答案的。因為我們並未在上帝的指導中過生活,我們更無法從中得著上帝所賞賜的豐富。這個時候我們問,上帝在想甚麼,還不如重新確認自己的問題,確認自己是不是想問「自己想要上帝為自己做甚麼」。不是不能祈求,但是當我們一開始方向錯誤了,就很難有正確的答案,這是明明可知的。
U 方法錯誤
當然,方向正確了,方法錯誤了,還是無法達到應該有的果效。耶利米書11:4「你們要聽從我的話,照我一切所吩咐的去行。這樣,你們就作我的子民,我也作你們的神;」;耶穌在馬太福音7:24節說「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我們知道要尋求上帝而來的道路,我們便要明白上帝在聖經中的教導。而當我們明白了聖經中的教導,我們就要試著身體力行,在這個過程中,才能真的經驗上帝的帶領。沒有人能夠代替上帝告訴我們,路要怎麼走。唯有自己與上帝,透過上帝的話所建立的關係,我們才有機會明白,上帝對我們的帶領是甚麼。
U 認知錯誤
剛剛我提到,在工作中,我們面對了兩台電腦需要連線的問題。而我的同事選擇拉一條長長的網路線來面對這個問題。這在信仰中,也是容易犯的錯誤。有時候我們看聖經在一處的應許,我們不去思考前後脈絡,我們不去明白在不同處境中,上帝的帶領不同,我們很容易犯下了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提醒,林後3:6「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聖靈;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聖靈是叫人活。」像是許多人抓著耶穌的應許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孰不知,這句話,所強調的,正是以西結書所說的,就是當我們在上帝的真道上尋求,我們就得以尋見;在上帝的真道上叩門,祂就為我們開啟真理的大門。
怎麼聽,怎麼看,怎麼明白
我們都知道,要看聖經,不過我們的生活都很忙碌,每天可以用的時間十分有限,實在無法再撥出時間來看聖經。事實上,聖經的內容這麼多,我們也很難抓到重點啊。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當有人睡不著的時候,鼓勵他去看聖經,應該有不錯的效果,如果直接跳到民數記,還有加強的特效。我認為聖經應該不是這樣使用的。當然也有人把聖經當成名言佳句來閱讀,這個時候越讀就會發現人生越沒有盼望。或者把聖經當成法律條文來看,我們很難擁有盼望,只有無盡的控訴罷了。實際上,我們若要明白上帝的帶領,有三個部分可以幫助我們。
U 聖經中的記載
第一部分,當然就是看聖經。聖經中,從創造天地以來,人們經歷了像亞伯拉罕的被呼召,像雅各的掙扎與順服,像出埃及事件的蒙救贖,像曠野時期的撞牆期,像士師時期的看似有信仰,卻是荒唐渡日,像王國時期的自己想當生命的王,像滅亡時期的生命被破碎,像回歸時期的重新抓住上帝。進入新約,看見耶穌的救贖,保羅和眾使徒分享的福音。這些才是真實的上帝在人群中真實的作為,也是幫助我們看認識上帝作為的讀經方式。這種讀經方式,不會讓我們卡在一兩個難懂的字句,反而讓我們一如讀小說,看電影一般,每每讀經,便再一次經歷上帝豐富恩典的帶領。
U 他人生命歷程的見證
第二部分,如果我們還有機會閱讀或聽見別人的生命經歷,我們便可以更清楚,上帝對每個人的心意都不同。但是透過每個人所經歷上帝不同的帶領,我們會發現,這些帶領充滿著上帝信實的軌跡,也讓我們不至於在自己的生活中失去方向,而茫茫終日。
戴德生是一個很真實的例子,他雖然是一個從小在基督化家庭長大的人,但是在他年輕的時候,依然有一個追尋信仰的歷程。有一段文字這樣記載戴德生 (James Hudson Taylor)在1832年5月出生於英國小鎮班士利的一個基督教家庭,自少便從父親那裡接觸很多聖經故事及與中國有關的事,促使戴德生生出要往中國宣教的熱情。然而當他十五歲進入一間銀行任職初級文員後,同事挑戰他信仰的說話和世界引誘的聲音令他開始懷疑一直信仰的真實,他開始對讀經及崇拜產生厭倦。後來卻因為患了眼疾,他被迫辭去銀行工作,在家中讀書及休養,期間他無意中翻開了一本福音小冊,看到一個患上嚴重肺病煤礦工人死前信主的見證,那個煤礦工人因耶穌在十字架說「成了」這句話,而相信了耶穌。戴德生深深思想「成了」這句話的意思,那一刻聖靈開啟他心中的眼睛,讓他看見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完全的代贖世人的罪惡,所以說「成了!」他明白到自己不能做甚麼,只能從心底裏接受基督為他的罪受死,並且永遠讚美和侍奉神。
一個經歷上帝恩典的信仰見證,幫助我們從不同的可能性中看見上帝恩典的帶領,也讓我們有機會更真實的經歷上帝的愛。
U 自己真實經驗體會
第三部分,我想若自己有真實經歷上帝帶領的例子,更是我們願意回應上帝最真實的感動。像我自己,就是在年輕時候,有一次在怨天尤人的時候,上帝讓我想到,我除了抱怨,真的都沒有可以感謝的事情嗎?這讓我的生命有了極大的翻轉。也因為這個經驗,我深深的發現,只是期待別人為自己做甚麼,永遠也看不見從上帝而來的豐富。只有讓自己的眼睛經歷每個值得感謝的當下,我的生命才有盼望,也才能真實感受到上帝帶領的美好。
以西結書中,上帝說「我必不被你們求問」是因為許多人,不願意明白,看見上帝的帶領,把上帝當成一般神明,只想祈福,只希望使用上帝的力量。上帝當然不願意回應。上帝要我們明白他的話,跟隨他的腳蹤,如此,我們也才能在他的帶領中,一步步的經歷生命的美好。
U 學習的例子(游泳)
剛剛我提到,我最近有機會游泳,我覺得很開心。事實上,我也是六七年前,才學會游泳的。在這之前,我雖然羨慕別人會游泳,但是看著學游泳需要時間,還有被水嗆到的痛苦記憶,我實在沒有勇氣學習。直到六七年前,彩鳳鼓勵我,要有穩定的運動習慣,我們討論了好一回,決定試著一起挑戰這個對身體有最全面影響,傷害又相對較小的運動。
剛開始,我只能在水裡胡亂游動,別說換氣,連讓自己的口鼻浮出水面,都做不到。接著在教練的帶領中,我學會漂浮,翻身,打水與換氣。這個過程中,還包含了自己不斷的練習,以及其他一起練習的夥伴的鼓勵。最後我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建立了游泳的運動習慣。然而進了神學院,到了教會服事,才不小心中斷了。
建立一個習慣不容易,學習一種能力不容易,認識上帝的道路,與明白上帝恩典的帶領,就像是我學習游泳的過程。我不可能只是每堂課出席就學得會,我也不可能沒有持之以恆的練習,能游得多好。記得當時最高紀錄,25公尺的泳道我能來回三十趟。而這個週一我卻只能游個七八趟,手就舉不太起來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認識上帝話語的帶領,需要認識上帝的話,不但要學習,也要持之以恆的緊緊跟隨。
結論
許多人都提醒我,牧師要注意體重喔,牧師要運動喲。我想,我不應該只是聽到這些聲音,然後認為大家的提醒都很好,而繼續找藉口不願意回應。事實上,許多時候,不是上帝不願意回應我們,而是我們離他越來越遠。許多時候,不是上帝不願意對我們說話,而是我們總喜歡摀住耳朵,跑得遠遠的。我們可以找許多的理由,譬如我不運動,我就說事工、生活把我的時間都塞滿了,我無法運動。直到哪一天,我身體若是真的出了狀況,我根本不敢問上帝說「上帝啊,為什麼是我」。而各位兄姊,若我們還因為各種理由,不論是我們自己,或是我們的孩子,無法穩定的在上帝的真理上接受造就,在跟隨上帝的道路上持之以恆。那麼當以西結傳達上帝的話說「我必不被你們求問」。我們真的就要無言以對了。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不能忘,常思量


講道內容
講題:不能忘,常思量
經文:申命記8:7-18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一、 前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接下來的這禮拜四是美國的感恩節,我們雖然不一定要照著國外的習俗,但在教會中,即將要進入聖誕節期前四個禮拜的待降節之前,藉由這主日,一起和大家來思想,關於信仰當中的感恩,你是一個會感恩的人嗎?
感恩是什麼?有人整理寫下他認為的感恩是什麼,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思想這主題哪一個感恩的定義,你認為比較貼切呢?
感恩是認識事物的本質,並且表達對它的欣賞
感恩是感謝生命的本質,感恩是感謝自己遭遇的一切
感恩是一種接納的態度
感恩是一種意識狀態,一種處於喜樂狀態的生命體驗
感恩就是活下去,沒有死亡的恐懼
感恩就是連接你的本質與壯麗生命之間的電流
感恩就像一塊磁鐵,會引來更多的感激
 (摘自依雅娜‧范贊特,有一天,我的心就這麼打開了。
天下,1999,p.338-341)
二、 進入經文
透過「5W1H」來理解這段經文,這也是查經的一種方式,藉著整理、觀察和問問題來進行。
Who(誰)—這段是誰在說話,說給誰聽?申命記一開始,提到是摩西對以色列百姓說的,這些是曠野中成長的第二代。
When(什麼時候)—出埃及第40年11月1日(申1:3),即將要往西渡過約旦河,也是摩西逝世前向百姓的最後教導(申34:1-5)。
Where(哪裡)—約旦河東岸的曠野。
What(講什麼)—7-10節,描寫上帝應許的迦南地,有各樣食物和礦產,一無所缺,值得期待。但接續11-18節,提醒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神,恐怕認為是靠自己力量得的。
How(如何講)—描寫前景美好,回溯過去曠野的經歷,提醒要警醒,並加上嚴重的警告(若忘記,會滅亡),是長輩上對下,是摩西末了要交代和傳承的話(申8:20)。
Why(為什麼)—為什麼要講?因為上帝真認識人,太容易驕傲、太不容易感謝神。
關鍵字:讀經當中觀察一再重複出現的字,這段經文中是「忘記耶和華你的神」,(11、14、19),什麼是忘記耶和華你的神,用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對神忘恩負義。
回顧以色列民族的歷史,過去這四十年在曠野中,也是因為出埃及的第一代百姓,在一開始的時候抱怨神,以至於上帝讓他們在曠野受試驗。再往前看以色列進入迦南地後的歷史,不管是士師記中400年和當地百姓征戰,也常常在「忘記神」和「記得神」的循環中。在掃羅、大衛王的王國時期,也是好王壞王輪替,最後北國被亞述,南國被巴比倫滅亡,這些都跟他們一再「忘記耶和華你的神」有關。我們會想問「為什麼?」為什麼以色列百姓這麼容易忘記耶和華是他們的神呢?他們難道沒有從這歷史過程中學到經驗嗎?或是從以色列百姓轉為一般性的問題,人為什麼會不常感恩,緣由有哪些呢?你是否整理過,人不常常感恩的原因有哪些呢?
三、 探究人不常感恩的原因
1.沒有留意上帝已為我們做的--
我們比較常向上帝禱告,祈求各樣的生活需要,但當上帝回應我們禱告時,我們卻常常沒有留意上帝已經為我們做的。我們在禱告中,祈求的多,感恩的少。
有一個作家就曾這樣寫:
每一天,我們行走在豐富多彩的路上,但是我們卻沒有留心注意!
每一天,我們環繞在各樣的笑聲、腳步聲、蟲鳴鳥叫聲或哭泣聲中,但是我們卻沒有留心注意!
每一天,上帝慷慨地賞賜禮物充滿我們,並要與我們連結,
但是我們卻沒有留心注意! 
來聽上帝已為我們做的--即使我們不留心注意,上帝仍然繼續將祂的禮物揮霍似地傾倒給我們、充滿我們,要與我們連結,祂的恩典如甘霖般降下澆灌在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來留心聽上帝已為我們做的!當我自己安靜下來想,也真的常常沒有留意上帝已經為我們所預備、所做的這些。
2.認為這是我應該得的—原來是神虧待我
即使我們省察自己,對上帝的感恩不夠多,但大概很少人會願意承認自己是「不知感恩的人」,因為遇上只會要求、只會抱怨而不知感恩的人,常讓人覺得很討厭。自己心裡或許會想,我才不會像他那樣。
新約聖經中有一個關於耶穌醫治十個痲瘋病人的故事,記載在路加福音17:11-19。「11耶穌在往耶路撒冷去的旅途中,經過撒馬利亞和加利利中間的地區。12 他進了一個村莊的時候,有十個痲瘋病人迎著他走過來。他們遠遠地站著,13高聲喊說:『耶穌,老師啊,可憐我們吧!』14耶穌看見了,對他們說:『你們去,讓祭司檢查你們吧!』他們去的時候已經潔淨了。15其中有一個人看見自己已經好了,連忙轉回來,大聲頌讚上帝,16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個人是撒馬利亞人。17耶穌說:『得到醫治的有十個人,其他的九個在哪裏呢?18為甚麼只有這個外族人回來感謝上帝呢?』19於是耶穌對他說:『起來,去吧!你的信心治好你了。』」
聖經路加福音十七11~19描述世人忘恩的故事。故事中所記載之痲瘋病患,在當時社會的處境下身心靈都嚴重受苦。他們來到耶穌面前哭喊,期待耶穌醫治他們,耶穌果然滿足他們,但是卻只有一人回來感恩,另外九人則不知去向。福音書的作者忠實地記載這個事件,也讓我們想想這幾個問題。問題思考:大家想像,如果你是那被耶穌醫治的痲瘋病患之一,得醫治後你會有什麼行動?你認為那些沒有回來感謝耶穌的九個人,有哪些可能的因素阻礙他們回來對耶穌表達感謝?
或許他們是這麼高興得到醫治,熱切期盼趕回家去,離開原本這種因痲瘋病被隔絕的生活,回去看親人;又或許,他們對於原本無緣無故得到這樣的疾病,一開始就認為是老天爺不公平,現在病好的,只不過是上天還給我一個公道,原本受到虧待,現在彌補回來,這是我本該得的,哪裡需要感謝上帝呢?這是我該得的,早就該給我的、輪到我了。如果存著這樣的心態,大概就不會有什麼感恩的心。
3.將別人的協助視為理所當然
我在準備講道的過程,看到一本「情緒之書」,探討人類156種人類情感的本質、歷史、演化和表現方式。裡面有一項是「感激」,書上記載早期心理學家探究,發覺感激的情緒類似憐憫,當中常帶有明顯的權力關係,感激會產生了「負面的自我感覺」,或稱為「低度自尊」,就是感激別人會讓自己有負面的自我感覺,就像接受幫助、受憐憫後會看輕自己。但是,近代心理學對此的討論,不再著重在那種不適應,反而將感恩定義為:將心懷感謝者的良好感覺最大化。數算恩典能提升正面的心情,幫助我們從任何情況中得到快樂,避免我們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因為一旦我們逐漸習慣於生活中的美好,將這些都視為理所當然時,那美好生活的事物能帶給我們的快樂就越來越少。就像兒女每週帶我們去吃美食大餐,開始時很新奇很感謝,但每週都去之後,漸漸快樂感就越來越小,甚至有時會挑剔「今晚的螃蟹好像沒有上次的大喔?」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故事情節也是屢見不鮮,有時聽了還真的感覺很淒涼。1860年,在美國有一艘船Lady Elgin號載了393名旅客 經過密西根湖時沉沒,114人幸運生還。一位西北大學學生愛德華斯本賽在船難發生時努力救起17人,但是他因過度勞累昏迷不醒,當他醒過來時已經癱瘓且需依靠輪椅代步。幾年之後,在他的生日慶祝會上,有記者訪問他這一生最難忘的事,他說:「我曾經賣命救了十幾個人,身體因而付出終身癱瘓的代價,但是沒有一個人來醫院探望我!一個也沒有!」
    為什麼人會忘了感恩?無非是以為成就完全是自己努力的結果,是自己好運,是將別人的協助視為理所當然,還是只去注意那些自己還未得著的東西?我們是否也常常將上帝賜給我們的各樣事物,漸漸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4.受到互相比較心態的影響
一個猶太人流傳的故事,也說明另外一種造成人不感恩的原因,我個人蠻喜歡這個故事。故事一開始說,有一對貧窮的猶太人,無依無靠,而且因為膝下無子,心裡沒有寄託,因此日夜哀聲嘆息,經常禱告求神憐憫。有一個晚上,神垂聽了他的禱告,派了天使在他夢中顯現,對他說:「神的恩典臨到你了,祂過去祝福你祖先亞伯拉罕,今天也樂意祝福你。你可以求三件事情,神必應允。唯一的條件是你所求的,神要雙倍賜予你的鄰居。」 
天使離開後,他也醒了。搖醒太太,倆人雖是半信半疑,但還是決定試一試。經過討論,想想該先解決生活的問題。算算,要是有一千隻羊,下半輩子的生活應該就不用愁了。他們決定要祈求的第一件事是一千隻羊,夫婦倆於是一齊禱告求神賜給他們一千隻羊。
次日早上起床,打開窗戶,看到一千隻活潑漂亮的羊,有坐著,有躺著,有站著,徜徉在房子四周。夫婦倆真是喜出望外,急忙跪下來,感謝讚美神。當天一直到晚上,兩人都沐浴在喜樂中,感謝神真的應允了他們的祈求。
第二天,這猶太人想到應該要圍籬笆,保護剛獲得的財富。於是愉快地一路唱歌到屋後的山坡上,勘查牧場地形。這時聽到另一邊山坡下也有羊叫聲,仔細一看,是一群羊在另一半的山坡下,算算大概有兩千隻,看樣子是他的鄰居剛獲得的兩千隻羊。看到他鄰居臉上洋溢著一片喜樂,好像正忙著圍籬笆呢。笑容突然從猶太人的臉上消失了,嫉妒的念頭佔據他的心。「憑什麼鄰居該享有兩千隻羊呢?為什麼還比我多一千隻?」越想心裡越不是滋味,回家後甚至氣得晚飯都吃不下,覺也睡不好!
雖然心有不甘,但他想起天使說他可以祈求三件事情,心裡總算又開心了一些。他想起他一直最渴望的就是孩子,於是他重新感謝神賜給他一千隻羊,也禱告祈求神賜給他們孩子。
他明白上帝的應許必能實現,因此,當他知道太太果然懷孕時,並沒有太詫異。但是接下來的幾個月,兩個人非常興奮,心裡充滿著將要為人父母的喜悅。現在他們的生活富裕,兩人也全心準備迎接孩子出生。到了臨盆那一天,猶太人可真是興奮到了極點。生產後的第二天是安息日,猶太人一早到會堂,在會眾禱告過後,站起來把他的好消息分享給大家。只是他還沒有坐下來,就看到鄰居也站起來說:「神的恩典真是臨到我們這村莊了,感謝神,昨天晚上讓我們得了一對雙胞胎。」猶太人一下愣住了,喜樂的心,一下就被憤怒和怨恨取代了。到了晚上,他的心情仍是憤憤不平。直到夜深人靜,猶太人於是做了第三個要求,你想他第三個願意要許什麼?
他說:「神啊!求你挖掉我一隻眼睛!」這時天使出現了,問說:「亞伯拉罕的子孫啊,為什麼會有這麼可怕的要求呢?」  猶太人憤怒地回答說:「我不能忍受看到我的鄰居比我富足。我寧可犧牲一半視力,來讓我的鄰居永遠看不到他所擁有的,我才會心滿意足。」
經過一陣可怕的沉默,猶太人抬起頭來,看到的是哀傷的天使滿眼淚水,說道:「亞伯拉罕的子孫啊,為什麼要把祝福變成傷害呢?神是不會答應你的要求的。不是神不守信,而是神的祝福是要彰顯祂的恩典。愚蠢的人啊,你把悲哀帶給你自己,還傷神的心呢。」
看完這個故事,你心裡有何感觸呢?你是否也有一個鄰居、一個朋友、一個同學、一個同事、一個親戚、一個兄弟姊妹,讓你總是覺得他實在不堪得到的比你還多呢?你有這樣的名單嗎?名單上有幾位呢?如果有這些,你大概就很難感恩了。
5.小結
探究人不常感恩的原因,雖然有上面說的那麼多種類型,但仍可歸於「忘記耶和華是你的神」,從申命記這段記載以色列人剛要進入迦南地,摩西對他們的勸勉,到我們最近讀到先知以西結書中,亡國後的經歷,實在讓人難過。本週讀到好幾個比喻,都指出他們忘記耶和華是他們的神,都沒有存著感恩的心,好像經歷那信仰中極深的黑暗和困難。
先透露一下,再來這禮拜的樂活讀經,先知依然透過不同的比喻在傳講上帝信實的審判,幾乎是以西結書中最最黑暗的幾個章節,但卻也正好在感恩節的節期中,更能讓我們透過這樣的反差,省察我們每一位,是否也同屬「忘記耶和華是我的神」這樣的人?
感恩是什麼,是感恩是承認我們所享受一切的美善,都是上帝或他人在我們身上付出的結果。要有感恩的心,因為生命是無價的禮物。聖經中也充滿許多感恩的經文,「你們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哥林多前書四7)最近,你曾向誰表達真心的感謝呢?
四、 結論和行動
今日的信息,沒有什麼神學上高深難懂的道理,但困難和挑戰在於:如何真正活出一個感恩的生命,以下讓我們用幾個行動的提案來實踐。
1.寫下我的感恩是…
寫下你最近值得感恩的事項,從中再去想我為什麼要感恩?
剛開始有點難,才知道許多事情需要有停下來,安靜想想的時間。我們容易得到「暫時感恩失憶症」,這禮拜安排一個晚上的安靜,寫下今年你所領受要感恩的事,要是你覺得有好幾項不是感恩的事,也將這些帶到禱告中,看上帝怎麼說?在面對苦難的事情中,是不是也有值得感恩的呢?
2.對家人表達感恩
人說家庭是我們生活中最穩固、最安全的地方。但是我們有時也會看見,家庭出現裂痕或者產生風暴,究其原因,有一部份是有人覺得自己被犧牲了,或是不被感激!在家庭裡面,當大家都不會感恩的時候,一切的付出可能都化為一肚子的委屈,家庭氣氛就可能愈冷淡、愈緊張。相反的,如果常常意識到對方的辛苦,為對方的付出表達感恩,不但氣氛溫暖、溫馨,對方會覺得再辛苦也甘之如飴。
你如何對親密的家人表達感恩呢?可試試以下的建議,若你曾經那樣做過,可以跟大家分享—
(一)向父母感恩:
1.為父母所做的努力,當下表達感謝。
2.在眾人面前訴說父母對自己所做的一切。
3.將別人對自己的讚美,歸功於父母。
4.珍惜雙親所教導的,感謝父母的指正。
5.慶祝雙親特別的日子。
6.給父母一個感激的笑容。
(二)向家人感恩:
1.為家人做些家裡的公共服務,一起承擔家務。
2.對辛苦做飯(做家事、為家庭付出心力……)的人說「謝謝你!」
3.記住各人的生日,並安排慶祝活動,趁機讚揚對方平時的付出。
4.做些對方認為重要的事來表示重視他。
在這個感恩的季節中,你有預備好感恩了嗎?就會發覺越感恩,恩典越多,快樂也越多,好不好我們一起來學習感謝上帝、感謝人的功課,我們同心來禱告。

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

唯獨信心


講道內容
講題:唯獨信心
經文:羅馬書3:21-22
主講:林鴻信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主內親愛的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是台灣神學院的奉獻紀念主日,我代表學校師生向大家請安,感謝和平教會兄姊一直以來對神學院的支持與奉獻。
我在台灣神學院教書與服事了27年,再過3年即將退休,這段生涯中我最深的體驗就是「神學院與教會是一體的」。神學院的畢業生大多會受差派到各教會作教會的工人,教會中如果能夠有好的年輕人來神學院受接造就,不只祝福神學院,同時是祝福未來的教會。在27年當中,我真實的感受到台灣神學院有領受上帝的祝福與眾教會的支持。學校已在去年完成教育部立案,是長老教會所屬神學院中最早立案躋身體制內之高等學校者;更重要的是學生素質逐年提升,教師團也陸續加入年輕的生力軍。目前學校的狀況相較於過去,是處於非常良好健康的時期。我一方面感謝主,另一方面也有擔憂,由於完成教育部立案後所有的經費都被要求比照大學規格再提升,學校原本經常費大約是每年6千萬左右,現在已經增加了百分之15,約7千萬。再加上校園的禁建法規在學校立案後也即將解禁,為了整建與整修超過60年沒有建設過的校舍,每年最少要預備1000萬的建築基金,總預算約需8000萬,這麼龐大的金額是我前所未見的。我呼籲大家繼續在禱告與奉獻當中關心台灣神學院,除了金錢上的支持,更期待大家在禱告裡祈求上帝持續帶領與看顧。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信息是「唯獨信心」。羅馬書第三章21節到22節「但如今,上帝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上帝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經文清楚提到人藉著信領受上帝的義,這個義要加給一切相信耶穌基督的人,並沒有分別。今年是宗教改革500週年,對於宗教改革大家可能會注意到幾個口號,也就是宗教改格的目標:「唯獨信心、唯獨恩典、唯獨基督、唯獨聖經、唯獨上帝的榮耀」。這幾個「唯獨」事實上是緊密的連結在一起,人是通過信心來領受上帝的恩典,而基督帶來上帝的恩典。聖經讓我們明白上帝啟示的中心就是基督,上帝就是上帝,一切榮耀歸給上帝。宗教改革就是因堅持這幾個「唯獨」而生,最初起源與梵諦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有關。聖彼得大教堂是一棟非常龐大的建築,雖然很有藝術與傳統的價值,但所需的建築經費非常龐大,以致於中世紀當時的教會難以承擔,尋求財源的過程中跟一個不恰當的神學解釋產生連結。當時的教會認為罪有兩種,一是死罪也就是必死之罪,可以經由接受洗禮得到赦免。但人在接受洗禮之後還是會犯很多小罪,也稱為微罪,中世紀教會認為這些微罪必須在煉獄裡面煉淨,也就是必須燒乾淨才能去朝見上帝;同時教會也相信教堂裡積存了許多聖人的功德,可以施行大赦以減少人在煉獄裡面被燒的痛苦。於是教會主張信徒可藉由購買贖罪券(大赦證明書)來減少在煉獄受苦的時間,除了可以為自己買,也可以為家人為朋友甚至為去世的親友買,贖罪券上的文字清楚記載某人的奉獻金額與可減免在煉獄裡面燒煉的時間。販賣贖罪券背後強烈的經濟動機其實是為了籌款建教堂,於是大量販售甚至推銷贖罪券。馬丁路德當時是一位大學教授同時也是修道士,他嚴正反對贖罪券,因為贖罪券造成信仰上的偏差,讓人們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得到拯救,也就是用錢來換取赦免,混亂了基督教信仰最核心的真理:唯有上帝,而且唯獨上帝,才是人得以被拯救的終極原因。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列出「九十五條論綱」貼在威登堡教堂門口,徵求學者公開辯論,強調人應當真心悔改跟隨基督,而不是用購買贖罪券的方式來得赦罪。由於古騰堡印刷術盛行,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在兩週內便傳遍全德國。古騰堡印刷術同時對宗教改革的一大貢獻就是使聖經普及化,而大家閱讀聖經便會明白贖罪券是沒有聖經根據的。教皇委託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出面制止馬丁路德,1521年神聖羅馬帝國召開帝國會議,教皇委託皇帝要求馬丁路德撤回他的九十五條。皇帝在諸侯與貴族面前公開要求馬丁路德收回他的立場,馬丁路德拒絕了,大部分人都知道馬丁路德當時的回答:「Here I Stand」(這就是我的立場)。但很多人忽略他接續說的兩句話,一句是說「除非你們有人能夠用聖經證明我是錯的」,又說「除非你們有人用理性根據聖經說服我說我是錯的,如果不能,這就是我的立場。」他拒絕收回。會議中有一位被稱做智者腓利的諸侯擔心馬丁路德的安危,籌劃劫持馬丁路德使他躲藏於小鎮瓦特堡,對外則聲稱馬丁路德被綁架失蹤。馬丁路德在瓦特堡其間,不到十個月就完成新約經德文譯本。直到今日,德文聖經版本仍是以馬丁路德當年翻譯的版本為基礎。
我要與大家一起來思考「因信稱義」的意義。所謂稱義,到底是誰稱誰為義?簡單的說,稱義是指上帝稱人為義,人處在被動的一方,人被上帝稱義。那麼因信稱義的信又是什麼意思呢?信是指信靠、交託,人藉著信靠、交託上帝而領受上帝稱人為義。英文說「Justification by Faith」可能有誤導,我們並不是被「信」稱義,是被「上帝」稱義。信是領受被上帝稱義的一個管道,嚴格來說應是「Being justified through faith by God」。人藉著信來領受上帝稱人為義的恩典,這個道理非常寶貴。有時候我們會有偏差,不自覺的以為人是因聚會稱義、因服事稱義,因奉獻、因在社會上有美好的成就、因為有好行為或好品行而稱義,這些都是錯的,聖經讓我們看到所有的人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我們只有一條路,就是藉著信靠上帝而得以被稱為義。
「義」這個中文字本身並不完全等同聖經原來使用的希伯來文原意,希伯來文的「義」是指上帝的性情,藉由律法我們得以認識上帝的性情,那是一方面帶有公正的意涵,另一方面帶有慈愛的意涵,中文的「義」表達了公正,卻沒有表達出慈愛。上帝的「義」是公正裡有慈愛,慈愛裡有公正。「稱義」就是被宣告合乎上帝的性情,合乎義,罪人被上帝的慈愛接納算作合乎祂的公正,基督已經為罪人死,罪人藉著信領受這上帝的恩典被稱為義人。馬丁路德說,一個人藉由信靠上帝領受這樣的恩典後,雖然在人的眼中看來仍不完全,仍是罪人,卻在上帝的眼中被當作義人,是上帝的兒女。他說,我們就好像生病的人遇到一位大有能力的醫生,這醫生看診後覺得沒什麼問題,宣告我們將得健康。我們是在這醫生治療當中慢慢恢復健康的病人,既不是完全的病人,也還不是完全健康的人,而是同為病人與健康人。這是我們基督徒目前的處境:我們雖然是罪人,卻是蒙恩的罪人;在人眼中,我們仍不完全,但在上帝眼中祂看我們為兒女,是義人,人藉著相信領受上帝稱罪人為義人的恩典。在因信稱義的過程當中,人被動而上帝主動,人領受而上帝給予。「稱義」這個詞很容易聯想為人是主動的一方,嚴格來說「稱義」應當翻譯成「被稱義」。我們在宗教改革以後體認到,人對自己的得救無能為力,完全倚靠上帝恩典,如馬丁路德說,只有當人對自己全然失望時,才能夠真正接受基督的恩典。弟兄姊妹,「信」很簡單,就是一個字。但馬丁路德說,如果有人真的以為「信」很簡單,這人一定是個外行。所謂簡單,是因為「信」只是一個看來很簡單的動作,問題是「信」的放手交託這動作違反人類的天性,我們總是喜歡抓取而不喜歡放手。人若要學到「信」就是要學習放手,而人在什麼時候會放手呢?馬丁路德說人通常只有在苦難的時候會放手,在苦難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抓在手上的東西都不重要,在痛苦中我們才學會把手放掉,不倚靠自己的能力與影響力,就好像樹葉隨風而行,單純倚靠上帝的帶領。
馬丁路德進一步地說明,一個因信稱義的人與上帝建立了倚靠的關係,於是這人被改變,於是行為也被改變。有如耶穌所描述,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太7.17-18)。一個因信稱義、信靠上帝的人,整個人被上帝改變了,他的行為也隨之改變。從改變人到改變行為這程序是單向的,不能反向進行,如加拉太書五章6節說:「原來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唯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割禮這種表面的禮儀對人不會發生功效,發生功效的是信,而且,真正的信是會產生愛的,「faith working in love」,凡信靠上帝的人被改變後就會有愛的行為,因為他成為好樹而結出愛人的果子。因信稱義主張,藉著信人被改變,好行為隨之而來,不能倒過來。因此,因信稱義的基督徒體驗到一種極大的自由,因為人改變了,很多事情變得發自內心,比如很想參與服事、很想聚會、很想奉獻,那是出於自由,不是出於任何勉強,也不是為了要表現給人看或給上帝看,是生命的自然流露。我們能夠想像嗎?有那麼一天當教會復興時,我們不再覺得主日早上要準時到教會好困難、不需要苦口婆心邀請人來參加詩班或查經班、神學院不需要辛苦地募款,因為大家都出於自由搶著參與服事與奉獻。今天我們還缺少這些的原因是,我們對上帝的信靠還不夠深入,還不夠徹底。
信上帝的人一定會愛人,換言之如果我們不愛人的話,往往意味著我們跟上帝的關係出了問題。當有人在提醒我們說:「你最近怎麼越來越沒有愛心!」這並非單單改變聲音、態度,或擺出笑臉道平安就可以,修改表面行為沒有辦法真正改變自己,只會變成偽善的法利賽人,真正的問題在於自己與上帝的關係出了問題,只有信靠上帝能讓一個人真正改變。當訓練一個廚師或運動員時,比教導技巧更重要的,是全面性地培養人本身;我們希望培育一個好同工,不能只是教導各種服事技巧而忽略整個人的全面提升。如果我們只是一直強調技巧,最終培養出來的不過是一個具有表面技巧的工匠,而非全心信靠上帝、被上帝改變的人。有一位路德宗的神學家說,馬丁路德帶來了一個上下顛倒的大改變:我們需要上帝是因為我們是罪人,而不是因為我們是聖人。很多人都以為基督徒都是比較有好行為、比較有愛心的人。錯了!如果比較有好行為、比較有愛心的話,就不需要作基督徒了!就是做不到,因此才需要信靠上帝。我們不要給人一種錯覺,以為基督徒都是天使,其實基督徒是找不到其他出路的罪人,唯獨需要上帝恩典。
另一位宗教改革者加爾文提醒我們,「信」是一種容器,好像是裝寶貝的瓦器。我曾問學生:「如果信是一個裝寶貝的器皿,你們覺得這個容器應該愈怎麼樣愈好?」學生馬上回答:「愈大愈好。」其實光是容器「大」有用嗎?假若容器很大而裡面是滿的,還能裝東西嗎?除了大以外,還要愈「空」愈好。人要把自己的容器空出來其實是最困難的,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放手,必須全然倚靠上帝,容器才會是空的。往往我們的人生唯有在苦難中才學會把自己裡面的一切倒空。保羅為了身上的刺向上帝禱告,他三次求主拿掉肉體的刺,得到的回應是: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加爾文詮釋這段經文的時候寫了一首詩(台語):
雨水沃落於低低的山谷使伊肥軟,總是高高尖尖的山頂卻乾乾無水,人那是愛要得著上帝的恩典—天頂的雨水,伊必須先成做山谷。(加爾文新約註釋,林後12.9)
雨水代表的是上帝的恩典,總是落在最低的山谷處,山谷代表人生的逆境或苦難,唯有人生的山谷能夠累積上帝的恩典,領受雨水的土地必定肥軟豐饒而具有生產力。人生處在順境的人就好像那又高又尖的山頂,是乾旱枯竭的,沒有辦法容納任何雨水,人若想要得著上帝的恩典、領受天上的雨水,必須有預備心成為山谷。接受上帝恩典最大困難往往在於人們不肯承認自己是罪人,我們總是指責別人的罪,卻很難接受自己就是罪人,因為我們裡面有一個很強大的自我而不肯放下,我們的容器常常是滿的,如何能夠裝上帝的恩典呢?人最難說出口的一句話就是「我錯了」,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人無法領受上帝恩典。
C.S.Lewis提醒我們,在耶穌基督的時代,那些看來明顯的罪人,不論是有罪的女人或者稅吏,比較沒有那種驕傲而無法歸向上帝的危險;反而那些表面上看來很高尚、熟讀聖經的人,包括神職人員,卻是遠離上帝的。我們很容易不自覺地自以為義,如果我們從內心深處終於省悟,每次遇到上帝時都再一次明白我們是錯的,其實那一剎那我們就要開始經歷上帝恩典了。馬丁路德最後遺言說:「我們都是乞丐,這是真的。」我們只是如乞丐般地倚靠上帝恩典,當我們領受了這恩典,自然會歡喜地去報給其他乞丐這個好消息,一個領受上帝恩典的人一定是傳福音的人,沒有任何猶豫,體驗到大的好消息就去告訴其他人!

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

以西結的異象


講道內容
講題:以西結的異象
經文:以西結書1:1-14,26-28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一月五日
一、 前言
提到以西結書,我就想起自己在國高中的時候,曾經讀過今天的這段經文,但不是解釋聖經的書、也不是牧師的講道篇,而是一兩本關於世界上不可思議現象的書,包括埃及金字塔、百慕達三角洲、鐵達尼號沈船、還有外太空不明飛行物,書中提到以西結書第一章、第十章曾記載一架飛碟,有四面轉動的輪子、會發出隆隆的聲音,以及人與外星人的第三類接觸,就寫在聖經中。當時的我沒聽過以西結書,還真的把聖經翻開好好對照一下,看聖經中是不是真的這樣寫,看完後心中多了一個問號,這到底是一段怎樣的記載,外星人和上帝,兩者好像都很神秘、都看不見,兩者有什麼關係呢?這個問號擱在我這個國高中學生的心中,好一段時間。今天,不管你是否第一次讀到這段經文,牧師要和大家分享我走過的這段歷程,帶領大家認識以西結這個人、並試著拉近以西結、以西結書和我們生活間的距離。
二、認識以西結和他的時代
不管以西結看到的是什麼,老實說,我們和他經歷的人生,存在著很大的距離。這位出生在主前622年,耶路撒冷城內某個祭司家族中的男嬰,當時北國以色列已經滅亡,南國猶大則是夾在南邊的埃及和北邊日益強大的巴比倫之間,當他二十五歲時(主前597年),他被迫離開耶路撒冷,屬於第二波被擄到巴比倫的青年菁英之一,雖然他從小被培育和期待能成為一位祭司,但這時人生卻有了極大的轉變,成為一個被擄到異鄉的人,過去的一切訓練和養成,頓時失去意義。隨著被擄的隊伍,經過漫長的旅程,落腳在巴比倫的迦巴魯運河邊。以西結這個名字,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願神堅固他」,這代表他爸爸媽媽對他的期望,願神堅固他,成為一個領袖,成為一個祭司,但現在呢?上帝要堅固他什麼呢?當他每一次被叫以西結的時候,或許都引起他心中小小的嘆息和失落。
當我們打開以西結書,一開始即為「當三十年四月初五日…」,這三十年指的是他三十歲的年紀,從被擄後已轉眼過了五年,根據猶太律法規定,三十歲是祭司開始在聖殿任職的年紀。如果那一年正是以西結滿三十歲的日子,他會記得這個特別的日子,如果他還在耶路撒冷聖殿中,那這一年會如何不一樣呢?那應該是他封牧就任的日子啊。這一天,當他獨自站在迦巴魯的運河邊想著好多好多事情,突然他看見天開了,看見異象一步步的逼近,神的靈降在他身上,而以西結這樣的生命經歷,真的和我們一般人距離好遠好遠。
三、如何理解異象—解釋異象的參考架構(觀點)
我們要近一點看這段記載,究竟以西結看見什麼,又該怎麼理解呢?因著現代網路的發達,我雖找不到以前看過的那幾本書,用google可以查到類似的文章,當我輸入「以西結 外星人」,網路上出現如下的描述,「我觀看,見狂風從北方刮來,隨著一朵包括閃爍火的大雲(指發強光的飛碟),周圍有光輝,從其中顯出四個活物的形象來(在火焰周圍伸下四根著陸用支架),它們的形狀是這樣的:有人的形象,各有四個臉面,四個翅膀(四根具有螺旋槳扇翼的直升翼),他們的腿是直的(腳架直的),腳掌好像牛犢之蹄,都燦爛如光亮的銅(接觸地面的金屬製圓盤物),在四面翅膀下有人的手 (旋翼下邊有機械手)……」,並對這個外星人飛碟的著陸,作了詳盡而精確的描述,在沙漠上揚起一朵巨大的煙雲。當飛碟著陸後,有起落架,輪軸多向轉動,飛碟上布滿燈光或眩窗、儀器等物,書中都描述得栩栩如生。文章中說只可惜以西結當時沒有今天現代人的語言和儀器設備,也沒有飛碟方面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些十分通俗的形象化詞句描述。我想我們當中的兄姊,如果沒有讀過這樣的文章,很難將外星人飛碟和聖經異象聯想在一起。但如果讀過一樣的文章,又會怎樣影響我們日後讀這段經文的理解呢?
同時,這段聖經如果從聖經學者的理解,又是什麼呢?如果從以西結當時代的巴比倫帝國文化來看,這個異象中出現神的戰車,由四活物、四臉面、四翅膀、四輪,上有芎蒼、人形像坐在寶座所組成,四面臉(人、獅、鷹、牛)和展翅的活物,對任何一個美索不達米亞的居民來說都毫不陌生,因為各處廟宇門口都有類似的護衛神獸像(好像台灣廟宇的門神一樣),但以西結所見的異象中,他們卻被加添輪子、手、眼睛,支撐著上面的寶座,象徵以色列的神勝過巴比倫各種被敬拜的神明,並且這個戰車是可以來去自如,四面轉動的,其中也包含聖殿中約櫃兩旁的基路伯天使形象。在這異象中,耶和華上帝要以西結看見神的榮耀,並且意外地出現在這被擄的巴比倫境內,耶和華的榮耀竟然顯現在此,這位他以為已經離開的上帝,竟然在此向他顯現,出現在他的困境中,牧師問大家,你讀到的是什麼?是因為理解架構的不同,就讀到不同,然後呢?你會怎麼看?當我們在信仰中面對類似的疑問時,或當你小孩、孫子提出這樣疑問時,你要怎麼回應?
我先說自己後來怎樣理解,有好一段時間我把這飛碟當成「有此一說」,就是,有人是這樣看,也對經文存著一些疑問。後來有兩件事情影響我的看法,一件是後來讀到C.S.魯益師寫的小說,這位英國的基督徒作家,他曾寫過以基督信仰為基礎的科幻小說,基督徒作家寫信仰的科幻小說,很特別吧!小說中出現的外星人也是受造物,而不是創造者。同時小說裡提到外星人談論他們的歷史,也曾出現類似耶穌救贖的拯救降臨,而地球人類--亞當的子孫,有著特別尊貴的身分。透過這樣去看宇宙造物者的創造,還有造物者面對罪惡的救贖計畫,即使外星人存在,也不必然成為否定上帝的論證,外星人不等於是上帝。意思是說,信仰的內容需要有機會和其他領域做對話和搭接,有些疑問就不那麼卡住。
另外一個對我更大的幫助是,國三開始的每年寒暑假,參加各個福音營、門徒營,透過講員和輔導帶領,我經歷信仰的真實,使那放在心中的疑問,漸漸地就不再成為問題。回溯這段過程,牧師要說的是,每個人的信仰都會經歷一些探究和疑問,特別是年輕時各樣的問題,如果以壓抑或防堵是沒有辦法解決的,但透過和輔導、屬靈長輩的對話,及書籍的閱讀、還有在信仰團體中的體會,隨著生命成長,有些問題就不再是問題。當然,不同年齡也可能面臨不同信仰的挑戰和疑問,不管是畢業後的前途、工作的轉換、婚姻、健康、人際關係等,都可能是下一個生活和信仰的挑戰,但我們是否有信心等候,願意讓這些問題被放在適當的位置,有些或許終身都沒有得到完全滿意的解答,但信仰卻依然堅定。反過來說,要是你我的信仰已經好久不再有疑問,不再探究,或許是我們缺少動力停滯向前。
弟兄姊妹,當我們在恩典中,用信心等候時,將會有不同的認識。這次隨著樂活讀經的進度,再次讀以西結書,我發覺如果從經文前後來看,第一章以西結看見異象之後,第二到第三章,記載他蒙召的歷程,接著上帝要他吃書卷,奉差遣往以色列家傳講信息,但上帝也先告訴以西結,百姓將悖逆不聽從。但上帝仍要他成為守望者,從整卷以西結書來看,上帝透過異象讓他領受呼召,之後差派他在被擄百姓中傳講悔改的信息,在耶路撒冷被毀後,也傳講上帝的安慰將再度臨到。整卷以西結書的信息是緊密連結在一起,如果將描述以西結看到異象的兩段經文,解讀為外星人與人的接觸,顯然無法和整卷其他經文,及上帝要他傳講的信息之間做連結,將呈現前後無法連結的現象。牧師並不是要說服大家只能有一種看聖經的方式,但從整卷書整體邏輯的查考,也會成為我們讀經的幫助,避免斷章取義,或只看到我們想看到的。
四、經文與信仰生命的關連
文與我們信仰生命作聯結,因為今天的信息不僅在對經文的理解而已。我們看見這位原本要成為聖殿祭司的以西結,因著異象和神的呼召,成為被擄百姓中的先知,成為上帝榮耀的守望者。影響他三十歲之後的生涯轉變和自我認識。以西結在看見異象和領受呼召之前,應該是處於生命中的低谷,他被迫離鄉背井、沒有機會成為原本要成為的祭司,活在失業又失意的生活中。但這個奇特的異象,卻翻轉他後來的生命。異象,是一幅圖畫,讓人用熱情去生活。你我雖然跟以西結的生命處境,實在差距好遠,但牧師試著問大家類似的問題,對你來說,你可曾因為看見異象而改變生命的路徑嗎?我們應該沒有以西結那麼特別的異象,老實說,聖經中也沒有幾個人有過像他這樣的經歷,但牧師要我們每個人去回想,生命中幾個大的轉彎或重大的決定,是不是也曾有影響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做決定的事件發生。我們生命中是否經歷一些神聖的引領、神聖的介入,有時是經歷神蹟般的醫治、或是感受到奇妙的巧合,或突然領略神的榮耀臨在,特別是在一些以為不可能出現的場合,竟然經歷上帝特別的同在與安慰。在這過程當中,不只看見神的榮耀,也突然明白,上帝祢要我再來做什麼?親愛的弟兄姊妹,當牧師這樣講的時候,你有沒有想到自己的一些經歷呢?
對每位牧師來說,決定成為全時間傳道人,一定都有起初的感動和受呼召歷程,才決定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牧師也需要時常回想最初的感動和歷程,成為繼續往前走的力量。但我要說的是,這樣的體認不僅是要當牧師才會有,當我想著過往,一路走來曾經歷的、家庭中的重大事件、信仰的轉折點、還有日常生活中突然閃見的靈光(可能就在和朋友對話中、在大自然景象中、或是突然讀到讓自己感動流淚的文章或影片),其實不見得跟成為全時間傳道人有直接關係。我要說的是,當一個人在聖靈的引領下,繼續保有著彈性去聆聽和去觀看「上帝正要如何帶領我一生」的心態,就好像在收集及領受個人「生命中的異象拼圖」,對我來說,我就發覺自己曾領受過關於:關懷弱勢、鄉村宣教、為中國福音禱告、關注專業和信仰、攝影和信仰、團隊服事、為聽到救護車上的病患家屬禱告等好些主題的拼圖,這些並沒有一個像以西結所看見的異像那麼大或那麼特別,也不必然和成為牧師的角色直接相關。
當我們將這些領受放在心中,隨著年紀增長,就好像一個在繼續拼圖的歷程,這個拼圖和一般拼圖不一樣的地方,是沒有參考的底圖可對照,但只要願意繼續,邊拼邊理解整體的圖像,就會逐漸清楚。而這樣開放的心,也不是只有年輕人才能有,當我看著大家,我看見有開放的心的長輩在我們中間,有需要照顧小孩的媽媽,有單身的姊妹和弟兄,還有剛走進教會的慕道友,都正存著開放的心領受神的拼圖,我也要特別對我們當中已經習慣穩定工作的上班族,在處於中年看似穩定階段的弟兄姊妹們,上帝也要將新的感動和異象的拼圖放入你的生活中,那是跟年紀、性別、以及在教會多久沒有關係的,就看我們有沒有預備自己,去留意上帝的靈在你身上動工。
昨天晚上在教會舉行的宣道講座「化為和平鴿的青鳥」,聽見三位年輕人的分享,上帝如何引領那異象和熱情,帶領他們在花蓮關心大專青年、在南港開拓教會、在創啟地區的偏鄉宣教,還有這主日在我們教會一樓大廳,有第二次宣道關懷機構的擺攤和影片放映,這些都是機會,當我們看見上帝如何帶領人的同時,有可能上帝正要透過他們對我們說話,如同以西結看見異象那樣,上帝要將那些豐富、激發你生命價值的事情、可能離你現在生活有段距離的事物,突然帶到你面前,邀請你有份在上帝榮耀的拼圖中,而每一次,都值得我們好好珍惜。而今天這一次,我們也真要好好把握。
五、末了的話
最後再分享一點,就要結束今天的信息,這次我重讀以西結書的時候,注意到全書共出現約90次「人子」這個詞,這和以賽亞書或但以理書中提到的人子不同,也不是新約福音書中耶穌自稱人子,表達他隱藏的彌賽亞身分,以西結書中的人子,可以換作稱為「人啊、人類啊」,是強調以西結人性的脆弱和渺小,以這人子對比上帝榮耀顯現,兩者之間的強烈對比。我們人是誰,人竟然可以有份在上帝榮耀的計畫中,當我們將眼光放寬闊,思想那位創造整個宇宙的造物主和我們人類間的距離,我們是誰,竟能蒙此恩典救贖,有分在【上帝的榮耀拼圖】中。願我們能在以西結讀經靈修中,讓這位被稱為上帝榮耀的守望者,陪著我們領略上帝榮耀,以及點燃我們每一位生命的異象和熱情,讓我們同心來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