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22日 星期四

讓上帝藉我們說話 -- 曾昭瑞 傳道

寫作於2004.01.22
作  者: 曾昭瑞 傳道
 經文: 詩篇八十一篇1-16節】線上收聽

詩篇八十一篇,是一篇節期的詩篇,也是猶太人所謂農曆年節期的慶祝詩,所以咱一開始就會看見,詩人是用邀請的口氣來向百姓講話。--「恁著向上帝,咱的力量大聲歡喜,向雅各的上帝出歡喜的聲。」詩人,不但將這個過年的節期看做一人可享受,人自己得到滿足的日子,更加重要的是詩人認為這是一個向上帝表達歡喜的日子。  

重要的節期,絕對不是只有人自己慶祝就好,就是給咱機會再一遍有機會來感謝上帝。  

過年對基督徒來講,除了團圓,大家聚集以外。剩下來的時間,就是看電視、打牌、開講。對咱基督徒來講,咱可以學習以前的以色列人的款式,在新年的中間來感謝上帝,向上帝發出讚美,發出咱的歡喜。所以咱真正需要在全家人團圓的時,共同舉行家庭禮拜,吟詩讚美上帝,表達出咱的歡喜,這是合於咱信仰的表現,以色列人過去攏是安呢做。所以明年咱過年的時,真希望咱和平教會的兄姊,每一戶、每一家攏會在自己的厝內舉行家庭禮拜,作伙吟詩、讀聖經,每一個人來講感恩、感謝的話,讓咱的節期,不是人的享受也有信仰的反省。   

在今天的這段經文,是在「住棚節」中間所寫的聖詩,為什麼以色列人佇住棚節中來慶祝: 

【一】(1)為收成而慶祝

這是以色列人收割的最後一個節期,差不多是在九月,這個時準是收葡萄的節期,也是百姓一年來忙碌的最後一個收成。當這個時期過了,百姓就停止一年的工作。
當一切的收成攏進行完了,百姓自然聚集一夥,為著一年來的工作辛苦、努力付出打拼來聚集大家慶祝。總是無忘記,這是因為上帝的保守,所以才有這種的收成。這給咱一個學習,雖然在年頭到年尾,時間、四季自然的運轉,一切看起來是真自然,總是咱相信,一切攏有上帝佇掌權,一切攏有上帝在保守,使咱所努力的、種作的會通得到好的收成。所以百姓聚集來慶祝,並且來感謝上帝。 

(2)為感恩而慶祝  

第二百姓聚集,是為著感恩。在第六節,咱會通看到,這時的以色列人雖然在慶祝美好的收成,總是姻無忘記過去的歷史中間,上帝怎樣保守帶領姻,來離開埃及,從為奴受苦之地,追求自由的生活,作伙來建立自己的家園。為著紀念這件代誌,所以以色列百姓每一年來守「住棚節」。這個節期,就是欲提醒以色列的百姓,不通忘記過去姻所遇到的困難,通過每一年的住棚節,百姓再一遍被提醒,咱是受贖的百姓,是上帝用祂大能的手所建立的。所以就來到上帝的面前,獻上咱的感恩,向祂講:阮感謝上帝,雖然今那日,阮有田園、有住厝、有自己所建立的多多財產,總是阮無忘記,是上帝在帶領阮,讓阮得到這種的自由,所以阮欲向上帝獻上阮的感恩。這不但是一種的節期,也是一種教育,通過這種方法,國家、民族的歷史記憶,一代傳過一代,少年的這一代因為在這節期中間,來建立姻對上帝的認識,並且來承擔,將這種信仰傳講給下一代認識。   

真多人在過去的苦難中去經驗到上帝,總是姻一世人無忘記,姻不是在順境中間來享受,而是不斷的來想起上帝的的帶領。   

(3)為新開始而慶祝

以色列人佇在這所在過年有一項重要的意義要欲迎接新的開始。這個開始是用百姓種作來開計算的。就是經過一個炎熱的夏天,天氣已經進入秋天,在每一年秋天來到的時,就是一年的開始。因為秋天會下秋雨,這是一年中重要的雨季,每一年只要落下夠額的秋雨,第二年的種作就會非常的好。所以百姓非常重視這個秋雨,如果時間那到,雨水還沒落下來,百姓就會開始祈禱,甚至禁食祈禱,全心全意求上帝來施恩賜福。

法利賽人,曾來問耶穌,為怎樣你與你的學生無禁食祈禱?耶穌回答新郎與伴郎同在的時,伴郎的人的人甘會通禁食。所講的就是指這個時準。猶太人真正重視這個節期,因為雨水決定明年的生活。所以每一個人在這個節期也求上帝來保守,在明年的開始才能得到耶和華的祝福滿滿。這個祝福滿滿就是看到雨水從天降落在土地,使姻明年的種作無有欠缺。

今那日,咱社會上大多數的人,不是種作的,所以咱也不去感受到雨水對咱的重要性,總是咱猶原需要上帝的恩典親像雨水降臨在咱的中間。咱猶原需要依靠上帝,讓上帝來祝福咱。在住棚節的前後,耶穌曾講過一句話記佇約翰福音七章37節「節期的路尾,就是最大的日,耶穌站著大聲講:『人若嘴乾,可到我這來渴』」耶穌提醒當時的人講,恁是求天降下雨水來使土地得到滋潤,使收成得到豐盛,總是更加重要的是恁心內的旱乾需要得到解決,人若嘴乾,可來就近我,耶穌是生命的水泉。耶穌欲將上帝的聖靈降臨佇每一個祂的百姓的身上。所以在這個節期中間,咱應該求上帝降下祂的聖靈,來掌管咱的生命,讓咱的生活會通活出上帝的榮光。

在百姓聚集的節期中間,有一項真重要的事,就是慶祝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眾人的事。所以咱看見詩人不斷用:「大聲歡呼、發聲歡喜、唱歌打鼓彈琴。」這攏是一種的邀請,對眾人的邀請,對以色列的百姓來講,咱不是來到慶祝的會場中間,來看別人怎樣慶祝、感謝上帝,咱來參與,咱是祝慶活動的參與者,不是觀眾,是加入佇這中間的,不是站佇旁邊看的人。

幾年前,去到花蓮光復,有人帶我們去看阿美族馬太鞍的豐年祭,看原住民跳舞,實在不錯,但是,只是看,實在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總是當我在神學院作伙與同學用原住民的舞蹈來感謝上帝,就會發現,親身去參與,變成其中的一份子,這種的行動,會帶給人更真實的感受,也會真正體會慶祝意義的所在,參與的慶祝,與一旁看的感覺是完全的無同。所以詩人邀請大家來敬拜、來參與。在咱的禮拜中間,也應該是安呢,咱不是觀眾,咱是演員,作伙讓上帝來看咱怎樣敬拜祂。

【二】經驗而顯為真實的信仰

為何要住棚,就是要人們再次的體會出埃及的經驗,人往往緊緊忘記自己所經歷的人,現在很感動,但是明天就忘記了。詩人不斷提起出埃及中所發生的事件,就是為著在這個節期中間,讓百姓去重新經驗,也欲讓百姓知道,不是來參與這個節期就好了,重要的是這個節期中,你有去經驗到歷史中所發生的代誌嗎?如果若沒經驗到歷史中所發生的代誌,沒從這中間去感受,這個節期對咱信仰的意義,安呢,作伙守節,就變成一種無意義的的節目,是排咱的行事曆頂面,總是對咱已經失去那個真正使人改變、重新回應上帝,思考信仰的意義。

詩人講「你要大大開嘴,我就充滿你。」上帝在這個所在提出一個邀請、也是一個應允,這不是指形式上的開嘴,而是指咱的心有向耶和華上帝來打開無?咱的打開心內的門,就欲得到上帝大大的充滿。這是一個上帝的邀請,也是一個應允。常常人來到上帝的面前,只是形式上的,咱並沒期待被上帝改變,咱只是欲保持現況,總是上帝,要咱開放心門,讓祂來充滿咱,讓咱的生命會通得到改變。

【三】讓上帝藉由我們說話

在詩人講出上帝的邀請之後,整篇詩卻馬上有一個氣氛的改變,就是上帝講起祂的百姓竟然不理上帝的聲,上帝對姻所講的,百姓當作無要無緊。這是上帝對咱硬心的反應,上帝無強迫人,人的心的剛硬,上帝就隨便人去行自己愛行的事。有時準咱在青少年時期,那個時準,正是個性上最無要聽父母的話,那時,真多人真期待,父母不管咱,咱愛做什麼就做什麼,父母那給自由,這通講是一件最好的代誌。總是上帝那隨便人去做,這是極大的懲罰,表示無夠關心這個人,這個人已經離開上帝遠遠。得不到上帝的眷顧。上帝隨便人去做,這是違反上帝自己的本性,上帝是慈愛的上帝,也是關心人將來的上帝,上帝怎樣的隨便人去做呢?就親像一個原本愛子女的父母,怎樣受到子女的受氣,致到講我不理你,隨便人去做,這是違反這種愛的天性。當上帝安呢做的時,心中是甘苦的、是無歡喜。所以雖然上帝講祂隨便人去做,但是又馬上講,「我實在意愛百姓遵趁我的聲音,以色列肯行我的道路。」當百姓照上帝的心意去行的時,上帝就欲除去姻一切的困難、災寫、欲開姻頭前的道路到開闊,夠欲給姻得到真正的飽足。詩人在這個所在對百姓提出要求,提出兩種不同的選擇,一種是照自己的路去行,上帝就隨便人去做,上帝讓咱隨趁自己的道路。另外一種是聽主的聲,上帝開咱的道路。詩人將這兩選擇提出來給咱,在這個慶祝的日子,不是只有快樂,而是在這中間,咱需要做出屬靈的選擇,咱也需要再一遍在上帝的面前立志,咱欲選擇什麼款的生活?

2004年1月18日 星期日

從『臉帶愁容』到『心裡火熱』 -- 薛伯讚 牧師

寫作於2004.01.18
作  者: 薛伯讚 牧師
 經文: 路加福音廿四章13-17節】線上收聽

路加福音二十四章:13-35節記載耶穌自復活到升天前所發生的事蹟。有兩個不知名的門徒在前往以馬忤斯的途中,因聽到婦女報告耶穌復活的奇事而大惑不解。適時,耶穌並非突然像魂(如不見型體的鬼)出現,而是像旅客在行路中就近他們。對耶穌復活的確認與意義,若用科學來表達只能說那是「奇異」的事,然而路加強調,人一旦與主相遇,失落、擔心、迷惘將被消除,反之,信仰生命必再度火熱起來。  

【生命中的失落感】  

故事中兩個門徒,路加描述他們當時的心情是「臉上帶著愁容」(17節),何以如此?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主要原因就是一種強烈的「失落感」所致。試想這兩個門徒,自從二、三年前遇見耶穌這位「貴人」之後,他們的生命改變了。在參與了「耶穌運動」之後,他們在這團體中體驗到,生活不再只是為吃、喝享受或擁有多大的權勢;且寬恕、醫治和友愛也不再只是空談,而是真實生活中的核心表現。可是,如今這位生命的導師卻慘死在十字架上,隨後,多數的跟隨者要不是落荒而逃,就是四處躲藏起來了。此種因失望或絕望的失落感料必相當強烈地馬上襲擊在多數門徒的心裡。「面帶愁容」其實已明確表達了該二門徒當時的心境。  

其實,失落感在我們生活的處境是常有的,任何基督徒一樣不能免除。人在一生中是一連串的失落與重拾的過程。出生時,我們失去了母親子宮裡的安穩;上了小學,我們失去了父母全天的呵護;進入職場,我們不再擁有常被寬容鼓勵的學生角色;結婚生子之後,則失落單身時的豪放、自由;一但進入老年,青春氣息、美貌、名聲、以及朋友也漸離去;直到我們老弱傷殘及至死亡,身體的自主能力喪失,死亡也帶走了一切。當然這失落感尚包括種種不幸事件,如重大疾病,家庭暴力,友誼與愛情的背信及傷害,或社會、政治、經濟大環境的快速變遷,以及戰爭造成的悲慘等結果。  

這些失落感,或許有些我們可以克服,有些則需付上相當的代價,勇敢的去面對它。然而,誠如盧雲(Henri Nouwen,1932-1996)所說,在這一切之外,尚有一件失落感可能是最為嚴重的,而且很難具體述說的,那就是信仰(宗教及意識形態)的失落。那是一種攸關生命根基及價值觀連根拔起的決斷性失落。這當中包括我們所信的(如耶穌是救主)是真的嗎?我們的信仰團體尚保有耶穌運動時的精神(如為愛與真理而受苦、犧牲)嗎?或者我們的社會擁有真實的人權保障及自由、民主、公義的體制嗎?  

【在失落中與耶穌相遇】  

失落感是那麼的自然、真實,伴隨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中,可是旅途中的「貴人」你可曾遇過,或者真認識他?就如那兩個不知名的門徒,我們生命中的貴人同樣是耶穌基督。就在極端難熬的失落感中,或許我們的眼睛「迷糊」了(16節),然而耶穌與門徒同在(顯現),同樣也與我們同在,耶穌並未離棄我們。在我們信仰團體中的各項聚會,聖餐禮可以說最能展現耶穌與我們同在的具體意義。聖餐禮其實就是一種吃的行動,從吃的過程—「一起坐席」「拿起餅,祝謝」,「擘開,遞給他們」(30節),說明生命的意義就在分享,分享最能表達愛的真諦。上帝愛世人且差遣祂的兒子來到世上,為世人的罪而死,身體被打破,三日後復活,且差遣聖靈與我們同在,上帝就是以如此的分享來表達祂的愛。為此,耶穌要我們「如此行來紀念祂」,保羅也同樣嚴正的吩咐我們當如此行來紀念耶穌。

當然,聖餐禮是一種奧秘(mystery),並不容易在短短數語中盡道其深意。若從聖餐禮(Eucharist)字面的意義來看,聖餐禮即「感恩」禮(eu+charis:進入恩典中)。這表示,每次我們遵行聖餐禮時乃是再重溫上帝的恩典,再體驗主的臨在,從而讓我們再生信心與盼望,並繼續愛的實踐。當年二位門徒因此而「眼睛明亮」並「認出」耶穌,每次我們與耶穌坐席時,豈非同樣如此。

改革宗的傳統信念,將聖餐禮(及洗禮)視為「恩典契約的神聖記號與印證」(見「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1643-1646訂定,第二十九章第一節)是相當正確及有力的表達。它是一種恩典,也是一種契約,世上的一切容或有種種的不幸「失落」,然而永遠存在的則是上帝的恩典。每次的聖餐禮,其實即邀請我們每一位「失落」的人,在與主相遇中,重新肯定我們是擁有上帝的愛及恩典的人。

【重拾火熱的心】

當這二位門徒與主同坐席並回想在路上,耶穌和他們說話,並講解聖經的時候,他們彼此回應道:當時「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32節)是的,每次在失落中與主相遇所得的結果就是再生火熱的心(burning heart),將傷殘的心再度燃起,恢復新的生機。然而,我們如何展望這火熱的心,並讓他繼續燃燒直到有生之年的結束?在此,我樂意藉羅慧夫醫師的生平與大家一起分享與鼓勵。

羅慧夫醫師曾在馬階及長庚醫院服務40年,它是美籍宣教師,出生於1927年愛荷華州。40年在台灣的醫療歷史中,它創建許多的「第一」,如加護病房、燙傷中心、自殺防治中心、第一台山地巡迴醫療車、唇顎裂中心、及顱顏中心等。他在「第二次觸摸」(台灣教會公報2003年8月4-10日/2684期,第12-13頁)乙文中曾說:
「44年前我剛到台灣的時候常看到痲瘋病人。他們因著痲瘋病使得周圍神經死去,失去觸覺,手指、腳趾潰爛脫落。……〔可是〕基督徒也可能變成靈性上的痲瘋病人。因為工作壓力、忙碌生活、緊急事件以及經濟重擔等,讓我們逐漸失去對上帝的觸覺:感受不到祂的存在,也不能體會有它的歡喜。……因著第一次觸摸,我們成了基督徒,但許多時候我們就像痲瘋病人一樣,在屬靈上失去感覺,需要耶穌『第二次觸摸』〔參馬可福音八章22-26節〕才看得清楚。你的生命需要『第二次觸摸』嗎?」

「第二次觸摸」就羅慧夫醫師來說,就是他每天早上與上帝同在的「安靜時間」,他被觸摸了,也回應了主的呼召來到台灣,終生從事醫療傳道的工作。他說,他另外的「第二次觸摸」是得自路加福音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經過了第二次觸摸,門徒的眼睛明亮了,認出耶穌,心中也才火熱起來。他呼籲讀者,要得到「第二次觸摸」就是要每天讀聖經,「聖經就是上帝給人類的情書」。羅醫師不僅個人重視讀經,禱告的生活,也重視小組聚會彼此的分享與代禱。

這幾年台灣神學院相當重視神學人的靈性養成教育,這個方向是相當正確的。除了每天的師生禮拜外,每週有一小時全校性的靈性形成小組聚會,每天早上更有學生自發性的查經禱告會,近四年來每天有二、三十名同學自動參加,同學受益甚大,我個人認為這真是神學教育中的「第二次觸摸」。我也期待我們教會的每一個人同樣都得到第二次觸摸。

【結語】
我們的新生命是「重價」而來的,因為它全然是上帝的恩典。可是在恩典中的生活裡,我們仍無法免除於實際生活所遭遇的失落感。我們的失落有時在不注意的當中,常會由幻滅轉變成各樣的失望、消沉、麻木,甚至轉變成憤怒、怨恨等。在這當而,願我們能彼此提醒,重拾那顆火熱的心,好帶出我們每一個人的使命,重現生命的新機。那就是,無論我們的職域是什麼,我們都願如這二位門徒「立即起身,回到耶路撒冷去」(33節),將所經驗的生命改變的事實,傳報給所認識的人知道,這其實就是最簡單、有力的見證。

2004年1月11日 星期日

在凡俗的職場中成聖 -- 莊信德 傳道

寫作於2004.01.11
作  者: 莊信德 傳道
 經文: 撒母耳記上十六章14-23節】線上收聽

有一次太太接到教會的同工打電話來討論事工,沒想到他的車不小心被計程車擦撞到,這位教會的同工一下車,就是一陣三字經國罵開場,讓我太太在電話這端完全愣住。而且這位同工對於這類的語言聽起來顯然相當熟悉,以順口的程度可以表達出日常已經習慣這樣的談話方式。其實,這只不過是反映出我們真實生活中,一種聖俗二分的狀態罷了。這樣聖俗二分,會讓我們無法將上帝所賜的整合性的世界融合在一起理解,而將世界分裂成殘缺不全的片段。因此無法從每一天真實的職場生活中,看見上帝奇妙的心意。今天早上我們要藉著掃羅和大衛這兩位重要的以色列開國君主,他們對工作的不同態度,與大家一起思想究竟如何在我們看似凡俗的職場生活中,操練成聖的生活?  

(一)掃羅的工作與墮落:掃羅 

以色列的第一個王掃羅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是在尋找他父親遺失的驢子。在聖經撒母耳記九3~5經過2省3個地區,都找不著他父親所遺失的驢。在此,所展現出來的形象是對工作非常執著的態度。上帝相當欣賞這位年輕人,藉著先知撒母耳大大地祝福了掃羅。  

一開始掃羅也是相當爭氣,表現出開闊的生命氣度,不僅帶領以色列百姓打了幾場勝仗,也包容了一開始與他作對的匪類、流氓。在我們還依稀記得撒母耳對眾民說:「你們看見耶和華所揀選的人沒有?在眾人中沒有一個可與他相比」。(撒上十24)掃羅卻接二連三地發生了多次讓上帝憤怒,撒母耳傷心的事。因耶和華後悔立他為以色列的王。(撒上十五35)原因是因為這位年輕人站穩人生的舞台以後,已經漸漸失去對他工作的尊重,失去對這個工作是從上帝領受的尊重。在撒母耳記上十三章受非利士人圍攻的危機時刻,掃羅面對他從上帝所領受的工作所面對的危機,掃羅失去了對上帝的等候,也失去了對這個工作的尊重。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掃羅兩次違抗上帝的命令,會赫然發現都與敬拜(獻祭)有關。第一次是要聚集百姓,害怕百姓分散,第二次是為了讓百姓歡喜。百姓在掃羅的心中愈來愈重要,甚至比上帝還重要。表面上看起來,掃羅是想將工作作好,他也認為將上帝帶入他的工作是好的工作方法。但是實際上,掃羅「將上帝帶入工作」的目的與表面上恰好相反,他只是在利用上帝,把上帝當作是手段,是一種得到祝福的資源而已。他不知道上帝是不可以被利用的。換言之,表面上是要獻祭給上帝,實際上卻是出於他的私心。在掃羅的私心當中,我們看見掃羅在上帝託付給他的工作上越權(僭權),超越了上帝所命定的範圍。

本來掃羅被膏立為王,是要彰顯上帝的主權,但現在實行主權,竟然變成掃羅自己的責任。政治式的王權取代先知式的王權。明顯地,對他來說,敬拜與工作成了兩件事,可以互相利用。為了工作更加順利,來利用敬拜的結果是非常悲慘。上帝原預備我們追求的是:敬拜與工作結合的境界,而非聖俗二分的世界;這是在俗世中作聖徒的開始。

如果掃羅是失敗的,那麼到底上帝眼中的工作又是什麼樣呢?祂老人家遠在天邊能夠體會到我們每一個凡夫俗子們,為了三餐奮鬥而不得不向環境低頭的心聲嗎?祂整天都在天上聆聽天使優美的歌聲就好了,哪裡明白工作的辛苦呢?

(二)上帝的工作與託付:耶穌

其實,上帝實在是一位工作的上帝。我們打開創世記第一章就可以清楚看見一位工作的上帝。上帝一連六天創造世界,並且規範了七天的運作發展,祂實在是一位認真工作的上帝,也是將工作作得恰到好處的上帝。上帝不僅自己工作,祂還將工作的神聖責任託付給祂所創造出來的人類。上帝要求亞當夏娃管理祂所創造出來的伊甸園,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位工作的上帝,當差遣耶穌來到世上為我們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時,祂也是預備耶穌經歷世上工作的艱辛與難處的。我們都知道耶穌在世上足足待到30歲才出來全職服事上帝,之前耶穌一直身兼父業,努力扮演稱職的木匠兄長。在工作的上帝與工作的耶穌身上,我們實在看見工作做為成聖的必要性。因為耶穌藉著祂在世上的工作,參與了上帝的工作。而我們工作上班的時候,才是真正屬靈生活的開始。

在和平的服事中,上帝為我預備一個禱告的屬靈同伴,每一個禮拜日晚上,我們都一起禱告,將整個禮拜交在上帝的手中,求上帝來幫助我們勝過整個禮拜的試探。在許多次的分享中,我們都談到許多實際的困難,比如要怎樣才能將聖經的真理帶入充滿了競爭的辦公室文化裡面,在會議中明明有立場的對立,角色的對立,要怎樣開口邀請他來教會參加佈道會?說實在,這真的是非常困難。有很多人因為想不到出路,就甘脆放棄!過著兩套價值觀的生活,公司是一種,教會又是另外一種!其實,這個看似艱難的過程就是使我們彼此扶持,逐漸成聖的最好歷程。

(三)大衛的工作與成聖:大衛

當上帝藉著先知撒母耳揀選大衛成為君王之後,上帝並沒有讓大衛直接擔任以色列的國王,像是掃羅一樣,上帝乃是安排君王大衛服事君王掃羅。上帝要大衛建立起一種「王者的工作」品格。用這個名詞的意思是要我們注意工作的尊嚴,也是強調我們的工作與上帝的工作是有密切的關係。

工作是上帝主權繼續的彰顯,上帝是以一個工作者的身份來表現出祂的主權。什麼是上帝主權彰顯的工作表現?我們在創世記第一章當中,看得相當清楚,就是在混亂中帶來秩序。上帝在混沌黑暗的狀態中創造了世界,所以上帝也將大衛安排在一個混沌黑暗的以色列狀態中,讓大衛展現出「秩序化」的工作智慧!

換言之,在掃羅失敗的工作表現以後,上帝另外揀選了一位在工作中間非常忠心的僕人,就是少年人大衛,大衛是一位在工作中忠誠的人,他在父親牧羊的託付上,忠心職守沒有閃失。充分彰顯出「君王樣式的工作」態度。這個合上帝心意的工作態度,就是「忠誠的工作」,沒有破壞與欺騙,表達工作的尊嚴。

大衛被膏立為王,足足有廿年之久的時間,沒有人認可他是王;大衛是個最不像王的王。大衛被指派去做掃羅做壞了的工作。但是我們卻在大衛的工作中,看見一個極為寶貴的工作信念:服侍本身也是統治、奴隸同時也是君王。我們所敬拜的王主耶穌,大半生都在做木匠的工作。就是向我們展現出這樣的真理!

上帝將我們放在我們的工作的中間,不只是有為了得著一份穩定的收入,還是追求更加高社會地位的肯定,也不是滿足工作中間控制人的權力,這些都不是上帝要我們工作的目的。上帝乃是要我們在工作的中間,漸漸培養出「君王的樣式」!建立君王的品格。上帝要我們服在公司主權的下面,學習耶穌的樣式,服事這個世代的人!

大衛的膏立後的第一份工作是用音樂平靜掃羅混亂的思緒──混亂中建立秩序──是「王者的工作」的基要重點。

【結論】

有一份好的工作並不保證我們會做得好、做得對。有一個對的角色也不一定保證我們做一個正直的人。掃羅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樣一份工作,掃羅搞砸了,大衛成功了。沒有所謂找到對的工作或職業,關鍵是:不論我們在什麼情況下,都要活出「君王的樣式」。

2004年1月4日 星期日

信仰的真諦 -- 董倫賢 牧師

寫作於2004.01.04
作  者: 董倫賢 牧師
 經文: 使徒行傳十七章10-12節】線上收聽

合和本:『17:10 弟兄們隨即在夜間打發保羅和西拉往庇哩亞去。二人到了,就進入猶太人的會堂。17:11 這地方的人賢於(noble character)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with great eagerness),天天考查聖經(examined),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to see if what Paul said was true)。17:12 所以他們中間(Many of the Jews)多有相信的,又有希臘尊貴(prominent)的婦女,男子(Greek men)也不少。』  

台漢本:『17:10 對按呢兄弟隨時差保羅、西拉透暝去庇哩亞。二人已經到地,就入猶太人的會堂。17:11 許個人比帖撒羅尼迦人卡文明(noble character),因為注意受道理(with great eagerness),逐日查考聖經(examined),看諸個事果然有按呢抑無(to see if what Paul said was true)。17:12 所以其中有多多人(Many of the Jews)信,閣有希利尼尊貴(prominent)的婦仁人,及查甫人無少(Greek men)。』  

前言

工業毒性學的開創者愛莉絲‧哈彌爾頓醫生(Dr. Alice Hamilton, 1869-1970)說:「什麼是基督徒?基督徒是值得被信任、被尊敬,知道人性的醜陋,對人沒有敵意。知道世界的危機,卻在世界活出一個真正的人。我相信這是上帝留我在世界上的使命。」  

受到宗教改革影養的國家,如北美、北歐、西歐、紐澳等國,科學較發達,他們所建立的政治及社會制度比較合人性,是許多華人爭相去移民的地區。這是因為這些國家受到宗教改革的影響:回歸聖經,減少人為的宗教成份與迷信。馬丁路德:「一個國家的興盛,不在於國庫的殷實、城堡的堅固或是公共設施的華麗,而在於公民的文明素養,也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   

他們受到加爾文的鼓吹:『加爾文強調神的創造是井然有序的,從物理界和人體的構造來證明神的智慧和性情,他又鼓勵人們以科學方法研究大自然,使人們能藉著科學的發現來證明神的智慧和存在。同時,他宣稱聖經主要是幫助人認識耶穌基督的書。因此,有關世界和神的描述,不能完全靠字面來理解。因為,聖經不是一本天文學、地理學或生物學的教科書,但自然科學的發現能有效地彌補神學的局限。因而,受到復原教傳統影響的地區,產生自然科學家的人數遠超過天主教傳統影響的地區。這也是復原教國家的科技較發達的原因。所以,神學與科學不是互相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   

基督教與現代科學的發展

十七世紀的英國是現代科學發展的溫床。英國為什麼能在短短的一、二百年內,科學突飛猛進,遠遠超前於其他國家呢?現在多數研究者認為,基督教信仰是促進英國現代科學發展的最重要原因。基督教堅持一神的世界觀,相信神創造了宇宙萬物,人是按神的形象造的,人可以憑借神所賦予的理性去認識萬物,進而認識神。也就是說,人可以從觀察大自然開始(經驗),藉著歸納和演繹(理性)提出假設,然後再用實驗來證實、修正或推翻這種假設,這就是理性經驗主義。科學需要邏輯思想作歸納或演繹,當今實驗科學所採用的方法正是源於基督教倡導的理性經驗主義。

基督徒相信,因神給予的理性,人有能力接受神的啟示去認識宇宙,進而認識神;同時,神要人治理環境、管理各種魚類、飛禽、走獸(見創世記第一章)。只要對所要管理的對象有深入的瞭解,才能當好神的管家。為了認識神、榮耀神,加爾文的名言:「榮耀神 (Sola Deo Gloria)。」為了不負神的重托,一大批虔誠的基督徒以極大的熱忱獻身於自然科學,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各現代學科的奠基人。現代科學發展初期,英國社會的基督徒約占總人口的20%,而在英國早期皇家學會中,基督徒的比例卻高達90%!

【1】信基督不是信宗教

信宗教是教人信得越糊塗越好,可以不必明白聖經,不鼓勵宗教徒讀聖經,任憑神職人員憑己意亂解聖經,信宗教是教人信得越迷信越好。比如在中古世紀的人,他們受到教皇和僧侶的欺騙,以為購買贖罪卷就可以得救,生活如何糜爛都無所謂,或者,信宗教可以幫人升官發財,如果達不到目的,就砍殺並燒毀偶像洩恨,或是平時作奸犯科,以作功德來賄賂神明,再去作奸犯科。信基督卻不是這樣,而是要常常靠著聖經的光照,以及聖靈的引導認罪悔改,作一個行公義、好憐憫的義人。並開始經歷真神。

因為,宗教已經變成一個專有名詞,而不涉及與一位真實、全能之神的關係。宗教不再是一種信仰,一種與神的關係,或一個服事的呼召,而是一種風尚而已。因此人的生命毫無改變,更談不上能心意更新變化

【2】真心領受基督救恩

真心渴慕救恩,真心渴慕上帝話語的人,才能得到生命之道。耶穌宣稱說:「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5:6)「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6:35)耶穌是純淨的糧,能永遠滿足人類的心靈。祂的話語帶有大能,祂的所作所為令人驚異。耶穌也宣稱祂所賜給人的活水,要在人的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4:10,14)

【3】常查考並驗證聖經

路加描述庇哩亞教會的弟兄姊妹賢於(noble character卡文明) 帖撒羅尼迦的人,是因為他們天天查考聖經,藉著遵行聖經變化他們的氣質。他們查考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to see if what Paul said was true看諸個事果然有按呢抑無),讀聖經要「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同時要去作實驗,照聖經的話去遵行,這樣就能證實聖經是神的話,是真理,真理經得起時間考驗(stood the test of time ),真理對普世的每個人都有功效,聖經都能對台灣或世界不同族群和意識型態的人帶來改變。所以聖經不怕被檢驗,賓漢的作者原來不信聖經,他專心去查聖經,結果在這過程與上帝相遇,成為基督徒。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他是忠心為主作見證的醫生,醫生是醫學的practitioner,他也是以practitioner的態度來作基督徒,所以他寫的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比較有次序、比較客觀,比較有說服力,而且有歷史性。比如他在路加1:1-4「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次序寫給你、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

【4】結智慧及生命果子

天天查考聖經,天天遵行聖經,天天反省自己,這是一種思考訓練,使我們更精明、更有智慧、更能認識自己,認識別人,同時也認識上帝。使我們能分辨是非、分辨真假、分辨善惡。使我們有好的判斷good judgment以及分辨力discernment。為什麼在教會界還會受到一些騙子的迷惑而上當吃虧,因為許多弟兄姊妹沒有好的判斷及分辨力。他們的影響變成一種醜聞,阻擋許多人認識真神。

如果常常查考聖經,以遵行聖經來驗證聖經,不僅能使人有智慧,也能變化我們的氣質,我們的人性、我們的罪性、我們的動物性,天天在台灣的媒體上演,但是「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他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希4:12-13」

讓聖經來光照我們,並且心意更新而變化,這樣,我們就會漸漸具有高尚的品格(noble character),而且能超越自我,去關心別人,超越族群,去擁抱世界,上帝就可以藉著我們的改變而贏得許多人的心,樂意來跟隨主。

【結論】

信仰基督不是一種形式或是

儀式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是讓基督作我們生命的主,首先就是要離開罪惡,歸向正道,上帝必然樂意和我們同在,同時讓上帝的話來光照我們,藉著聖靈的幫助來超越人性的劣根性。因此,

1.信仰基督是挑戰人性(上帝的話向人挑戰)

2.信仰基督是常常反省(反省使人頭腦清楚)

3.信仰基督是變化氣質(改變自我使人超越)

4.信仰基督是活在當下(以榮耀上帝為動機)

5.信仰基督是贏得人心(新生命得人如得魚)

從曠野進入迦南 -- 董倫賢 牧師

寫作於2004.01.04
作  者: 董倫賢 牧師
 經文: 約書亞記三章14-17節】線上收聽

台灣在這十幾年來因著本土化與民主化的趨勢,政局變動激烈,導致政權的轉移,以前拿著藍旗的人,現在都要在綠色旗幟下工作和生活。  同時兩岸關係也產生弔詭的互動,中國對台灣同時使用棒子和胡蘿蔔,對台灣既呼喊團結又暗中鬥爭,搞得台灣人心惶惶,有很多人紛紛移民海外,為的是去尋找他們心中的平安國。然而也有些人挺身而出,以摩西或約書亞自居,想要帶領台灣人出埃及,維持台灣的長治久安和國家的尊嚴。    

現在讓我們藉機來回顧猶太人三千年的歷史,看看能否從中獲得一些教訓。猶太人從入迦南地建國後,經歷內戰,分裂成南北兩國。北國以色列被亞述所滅,南國猶大人民則被擄至巴比倫,七十年後,在波斯王的允許下,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後來這個地區又經過好幾個外來政權的統治以及短暫的自治,最後在主後七十年,因對羅馬政權產生叛變,猶太人被羅馬政府趕出迦南地,四散在世界各地。  羅馬政府甚至變更地名,把猶大地改稱為巴勒斯坦。直到1947年以色列復國,猶太人才回到他們夢中的迦南故土。然而,從1947年到現在,巴勒斯坦地區一直有戰事發生。耶路撒冷的原意是「平安的城」,但若你有機會到那裡去,你會發現在路口到處都是手持機關槍的士兵,近來更是爆炸案頻傳,「平安之城」事實上卻沒有平安。直到今日,猶太人仍舊盼望著一位彌賽亞來拯救他們。    

我不厭其詳的講述這段故事,是想向各位說明,聖經中「拯救」的歷史對我們現代人的意義是什麼。我想,在聖經拯救的歷史中「屬靈的拯救」意義大過「政治上的拯救」。屬靈的拯救不是一種空談,屬靈的拯救可以幫助現代的人過得更健康,更有意義,也能扶持人度過人生中的苦難。  

我把人生屬靈的歷程分成四個階段,和以色列人從出埃及到進迦南地的過程作一個對應。第一個階段,是從在埃及為奴時期到出埃及,第二個階段是從出埃及到在曠野中漂流四十年,第三個階段是在曠野的盡頭橫渡約旦河,最後的階段則是進入迦南美地。有些人以為自己出入教會很久,對聖經很熟悉,也擔任重要的職務。但這四個屬靈階段,和我們在教會的年資不一定成正比。主耶穌也曾說過,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  

我們先來看人生中第一個屬靈的階段。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像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的時期,不同的是我們不是做人的奴僕,而是作罪的奴隸。我最近有機會向台灣人分享福音的信息,我問他們如果向台灣人說人是有罪的,台灣人會不會接受,很多人都說不會。因此我便引用璩美鳳的例子向他們說明。雖然每個人都有光明面與陰暗面,但人往往只願看好的那面,相信自己是個正人君子。不過因為科技的進步,產生偷拍這樣的事情,使人在私底下不為人知的黑暗面都被暴露出來。在此事件中,偷拍的人也是有罪的,他是璩美鳳的靈性導師和最信任的人,卻出賣了她。我們從這整個事件中可以明顯地看到人心裡隱而未現,見不得人的罪惡。  

人容易受到罪惡的轄制,去拜那些屬乎肉體的偶像,特別是「財、色、權」這三位一體的偶像。還有許多人活在仇恨、嫉妒與見不得人好的罪惡裡,甚至是幸災樂禍。九二一大地震的新聞裡,時常出現許多搬運屍袋的畫面,但我在美國911恐怖事件的報導中,卻很少看到關於屍塊、屍袋等較為血腥的畫面,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台灣人比較幸災樂禍?這些人活在苦毒當中。

有些人如果不靠毒品、菸酒或搖頭丸就無法過正常的生活,他們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就像當初在法老手下的以色列人一樣,成了罪的奴隸。這些人當中,有的選擇去拜偶像、打禪七、拜宋七力或寄望清海禪師,希望能得到解脫。但聖經已經告訴我們:「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四章十二節)我這次回到澳洲有很大的感觸,因為我看到有些人在教會待了十幾二十年,卻無法相信耶穌基督是他唯一的拯救,聖經反倒成了他的絆腳石。

耶穌說,我就是真理,人們可以靠著真理得自由。耶穌他的名字,便意味著要將人從罪惡中拯救出來。只要藉著悔改,信靠耶穌,我們就能夠走出埃及。福音書裡頭記載著耶穌在婚宴上變水為酒等等的神蹟,現代人往往不相信這事在今日仍在發生。然而,我聽過有人信耶穌之後,擺脫了酗酒的生活,勤儉存錢,後來竟然買了一棟樓房!將酒變為樓房,這何嘗不也是個神蹟呢?當人靠著耶穌出埃及,他就不再掉入陷阱,能饒恕人,見得人好,也能同情別人的苦難,更無須再靠毒品等麻醉劑來過日子。不曉得各位弟兄姊妹,是否還停留在埃及裡作罪的奴僕呢?

人生屬靈歷程的第二個階段,是出埃及之後在曠野漂流的時期。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的時候,受到上帝的保護,白天有雲柱,夜間有火柱,上帝且以食物和泉水來養育他們。以色列人雖然經歷到上帝的恩典,一遇到困難仍舊向摩西抱怨,寧願回到埃及作奴僕,因為在那裡不愁吃穿。

我們信主之後,同樣會受到一些試煉,導致我們走在信心的曠野裡。許多以色列人在漂流的過程中死在曠野裡頭,我發現很多人信主之後也有相同的情形。有人在年輕時信了主,對信仰很熱心,但大學畢了業就不見蹤影。信靠耶穌的人在曠野漂流時,能經歷上帝的同在,也就是經歷「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的神,而有上帝同在的地方就是天國。不論是信主之後,被人譏笑或遭到家人的反對,或者是為了堅持自己的信仰而丟掉工作或無法升等的人,他們在曠野中學習艱辛地倚靠主,也就得到神許多的祝福與恩典。但也有些人因為事業或感情不順,或在事奉中與人起爭執,與家人的關係上發生困難等等,像是在曠野裡漂流而失去了信心,信仰也隨之瓦解。

曠野是人生的困境,在曠野中我們必須學習對神的信靠,以使我們的信心更堅定。不知道弟兄姊妹們是否仍在信仰的曠野裡漂流?對於上帝的認識是否仍曖昧模糊,無法確信?願你能早日走出來,並且進入屬靈的迦南美地。
人生靈程的最後階段是進入迦南地。當我們進入迦南地,我們的生命必定是豐盛的,我們生命的品質必定是高超的,福杯是滿溢的,並且我們也能以基督的心為心,行事為人都倚靠他。然而,當我們的信心在曠野被磨練與塑造之後,在進入迦南地之前,還必須先橫渡約旦河。

經文中告訴我們,以色列人要進迦南地時正好是收割的時節。收割的時節河川的水位特別高,約旦河的河水,水深流急,而上帝卻要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勇敢橫渡約旦河。約旦河是一大挑戰,很多人不敢過去,但唯有渡過約旦河才能進入迦南美地。當祭司抬著約櫃來到約旦河邊,河水高漲,但他們憑著信心將腳踏入約旦河中,腳一入水,河水便斷流,在極遠的地方停住了!

當我們用信心來經歷神,我們的屬靈生命也能夠發生類似的神蹟。

把腳踏入水中,用福佬話來講,就是「撩落去」。你若要經歷神的恩典,要進入迦南地,你就要「撩落去」!過去在台灣,有很多人為政治「撩落去」,這在白色恐怖的時期需要很大的勇氣,要有犧牲自己的身家性命的心理預備。今天台灣人民在政治上獲得的自由,正是因為當初他們有這種「撩落去」的勇氣。
我們如果要經歷在基督裡的豐盛,得著真正的安息和喜樂(這是主給我們的應許),就必須憑信心「撩落去」!我們得不到神所應許的豐盛,就是因為我們不敢「撩落去」。不要怕上帝會害你,祂所指示約書亞的話,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勉勵,在約書亞記一章九節,上帝說:「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在路加福音中記載著,西門整夜勞力,卻打不到魚,耶穌便要他把船開到水深之處。水深之處是比較危險的地方,但卻比較有機會可以撈到大魚。有許多宣教士到危險的地方去宣教,那些地方亦可視為是水深之處。

然而要怎麼過這條河呢?主在聖經上很清楚的告訴我們,該怎麼走向他的應許之地。他要我們去愛人,去為他作見證。有很多人覺得愛人很難,傳福音很困難,但我在這裡要勸勉弟兄姊妹,要「撩落去」!不要怕麻煩,不要怕譏笑,你會經歷到神的同在,他每天都會賜給你新鮮的經歷。

有許多人覺得自己的信仰平淡無奇,枯燥無味,每個禮拜來聽講道,聽到打瞌睡。然而,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到華人教會的滕近輝牧師,他終其一生只有牧養一個教會。他剛去的時候只有五六十人,大半是老弱殘兵,但他認真的「撩落去」,認真的事奉神,到現在他已經退修了,而教會卻已經增長至三千多人。他說在他牧會的日子裡,每天都經歷上帝的同在與帶領,日日都有新鮮的事情發生。我想我們如果在信仰上能夠「撩落去」,你就會經歷到上帝是又真又活的神。不僅在地上就能經歷到屬天的事,也會幫助我們對永生有更多的盼望,對上帝有更深刻的信心,對人有更多的愛。

耶穌具有摩西和約書亞的雙重身份: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耶穌帶領我們離開罪的綑綁;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而我們是靠著耶穌基督,進入上帝的祝福。摩西跟約書亞都是有限的人,但耶穌是神,卻化身為人進入世界,為要拯救像你我這樣的世人。我們在教會聽了這麼多道,究竟有沒有得著神的拯救呢?你目前在信仰的靈程中,是已經進入迦南地了呢?或者仍在埃及,在曠野,還是正在約旦河邊裹足不前呢?

求神幫助我們,讓我們在神的面前,省察我們自己,免得我們的信仰還是糊里糊塗。求主幫助我們的信仰有根有據,且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