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宣道系列(一)上帝愛的故事

講道內容
宣道系列(一)上帝愛的故事
經文:約翰福音三章16節、
約翰福音廿章21節、
詩篇六十七篇1-2節

時間:二0一一年一月十六日
主講:李晶晶牧師

1.戲劇「阿華與黑鬚番」
        在1872年馬偕博士來到台灣宣教,當時他心裡有一個願景,希望看到當地人自己進行宣教工作。於是馬偕不斷禱告,懇求上帝讓他所帶領的第一個信主者,是一個既聰明又有活力的人,並蒙召他來參與這神聖的職份。
        嚴清華,小名叫「阿華」,淡水人,是馬偕在北台灣宣教中,最早信主的年輕人,他此後常常跟隨馬偕,是馬偕的第一位門生。有一次,馬偕覺得阿華除了協助他,和他一起禮拜、唱詩外,應該要開始裝備造就他的才能。所以在一次晚上聚會後,馬偕邀請阿華禱告,於是阿華緊張地說出了生平第一個禱告:「主啊!我知道你是真神,幾個月前,我並不認識你,求你幫助我越來越認識你。現在,我已經知道,我們百姓所拜的神明並不能救人的靈魂,我打從心底感謝你,使馬偕牧師來到我們這裡。感謝主,求聖靈幫助我,使我能夠帶領我的母親、親戚和鄰居們能夠認識你。雖然我知道的不多,但是,上帝呀,懇求你幫助我,幫助我們,這是我的心願。」這是阿華頭一次開口禱告,雖然緊張到連人帶椅子都移位了,但卻是他真誠熱切的祈禱。
        不久後,馬偕帶阿華到雞籠(基隆),來到最大的廟宇前唱詩歌,聽到很多人在討論這座寺廟有多靈驗,很多人對於他們這對師徒所唱的歌,所傳的道,抱持懷疑的態度,也有好些阿華的親友對於阿華與外國人親近的關係不能諒解而議論紛紛。這時,馬偕問阿華:「你有沒有什麼話要對這些人說呢?」阿華一時之間還有些退怯和猶豫。馬偕見狀唸了一首詩歌的第一節歌詞『我認救主無驚見羞,好膽干證道理,稱呼耶穌恩典奧妙,歡喜趁祂教示』(今:台語聖詩第254首),接著邀請阿華一起跟著唱,吟詩後,阿華抬起頭面對指責怒罵的群眾,勇氣十足的見證說,各位鄉親,我跟你們說,我是一個基督徒,我敬拜這位真神──耶穌基督,我不能再去拜這些會被老鼠咬壞的偶像,我不再畏懼徬徨,我愛耶穌,因為他是我的救主和朋友。」
        這是阿華第一次公開的見證,也是北台灣的本地基督徒,第一次向那世代的同胞所作的信仰告白,言簡意賅、勇敢又真誠。
每一年的第三個主日是基督教長老教會所訂定的國內外宣道主日,今天我用一齣短劇「阿華和黑鬚番」,讓我們一同紀念宣教士來到台灣,把上帝的愛帶給我們,也再一次提醒鼓勵我們要參與在上帝的宣道事工中。台灣基督教長老會宣教事工,從1865年馬雅各醫師到台灣南部宣道,以及1872年馬偕牧師至北部宣道,至今已有145年的歷史。因此總會訂定宣教主日,透過紀念主日幫助、鼓勵我們,同時獻上感恩和敬拜。過去這幾年,台灣長老教會也有很多國內外的宣道事工,期待我們將來能參與這樣的事工。
2.兩個愛的故事
        今天所看的短劇是加拿大宣教師馬偕和他第一位門生嚴清華的小故事。黑鬍番就是指馬偕牧師,他是第一位在北部傳教的宣教士;阿華,嚴清華,是馬偕的第一個信徒和門生,也是我們台灣本地第一位傳道人。在馬偕還沒有來到台灣的時候,他曾向神禱告,希望他的宣道工作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藉由上帝的幫助,讓他得到第一位當地信徒是一位年輕人、願意被神呼召,能夠委身參與本土宣教的人。結果,馬偕真的找到了,就是這位嚴清華,是位年輕人一路跟著馬偕在台灣做了許多非常美好的事工。
        其實,在這個短劇中,我們看到兩個「愛的故事」。第一個是一個黑鬚番愛台灣人的故事:十九世紀,一個加拿大28歲年輕的宣教師,離開故鄉和親人來到台灣,學習白話字漢字、講台灣話,適應台灣文化、接觸熟識台灣的動植物,甚至台灣的礦石,他將福音傳給台灣人,並娶台灣女子為妻,成為台灣的女婿,並且他的子女不是送出國發展,而是一起在台灣生活、學習和侍奉,成為台灣人的祝福,這是何等的不容易。即使在馬偕初到台灣傳福音時曾被潑糞、被丟石頭和箭射的危險,但這些挫折危難都沒有澆熄在他生命中向神委身的熱忱,他定意要愛台灣人;他一步一腳印走遍北台灣,傳講上帝愛與恩典,共建立了六十間的教會,開展台灣北部的教會宣道歷史。
        另外一個愛的故事,是一個台灣仔信主後勇敢見證的故事—嚴清華,他成為台灣本地第一位傳道人,在當時民風保守、傳統民間祭祖拜偶像的環境中,曾遭受許多鄉里親友的誤解、嘲笑排斥和攻擊,但他仍緊緊抓住信仰,從馬偕的各項教導學習,在真理中認識上帝,跟隨馬偕服事,突破種種困難限制,勇敢跟隨主,將福音傳給自己的親人同胞,成做台灣頭一個本地宣道的牧者。
        這兩個愛的故事裡,我們看到,一個是跨文化的宣道,從海外來到台灣宣道,愛台灣人;一個是本土宣道,突破自己本地的文化與困境,愛自己的同胞。在這兩個故事背後,其實有一個更偉大的愛情故事,就是上帝的愛,是上帝在找人的「愛情故事」。
        是上帝的愛先臨到了加拿大,在那裡感動了當時只有十歲的馬偕,馬偕聽到一個宣教士返國述職分享在廈門的福音事工,十歲的馬偕,被上帝的愛摸著了,他非常感動,他希望長大以後也能做同樣的事情,也要去愛那些與自己說不同語言的人。18年後,上帝把他帶到台灣來,馬偕在台灣找到了嚴清華,嚴清華在自己的故鄉找到了許多人,帶領他們認識神,認識這個愛與恩典。所以,我們說,這是一個上帝找人的愛情故事。
二、聖經:上帝的愛情故事
1.梅鑒霧「上帝的兒子不見了」
        在台灣的宣教史初期,除了北部的馬偕博士,南部的馬雅各醫師之外,在中部還有一位宣教師—梅鑒霧(Rev. Campbell Moody,1865~1940),人稱他做「敲鑼吹喇叭的街頭佈道家」。他在1895年搭船來到台灣,1896年與蘭大衛醫師在彰化定居,開始傳福音與醫療工作。
        在彰化這個民間信仰鼎盛的區域要傳福音實在很不容易,他遇到很多困難與艱辛,沒有人要聽他說話。但是梅牧師是一位個性很外向的人,他發現當地人都很喜歡敲鑼打鼓、吹喇叭,然後大聲喊叫或叫賣。因此他就依樣畫葫蘆,開始在那地方伴隨著鑼鼓大聲喊叫:「上帝的兒子不見了!」(甚至因為講「上帝」沒人聽得懂,只好說「天公的兒子不見了!」以此貼近民情的方式與台灣人接觸)。這方法果真奏效,當村民們好奇圍觀,想要看看到底怎麼回事時,他就把握機會,開始傳講福音、真理給村民聽。他用這樣的特別的佈道方式,在街頭、廟口佈道,足跡遍佈當時的台中州,就是現在的台中縣市、南投縣、彰化縣等地,約有1100個村落,為了傳福音,他一村又一村走過了900多個村莊。他所設立或贊助的教會超過二十間。
        他用「上帝丟了兒子」做他的宣道事工的開始,當他說:「上帝的兒子不見了!」其實是在說:「上帝在找人。」當他說「上帝在找你」、「上帝在找兒子」的時候,表明了上帝是一個主動愛人的神,他跟我們的關係是「父與子」的關係,是一個所屬的關係。他在「找」,何謂「找」?「找」就是原本是我的,但他不見了,走失了,因此我才需要將他找回來。這代表著上帝愛人,並且與人的關係是有主權的。他成為我們的父親,我們要做他的兒子;同時也告訴我們,找人的上帝,就是我們宣教的源頭。亦即宣教傳福音的源頭,是從神自己來的。神親自主動愛人,要摸著人,要呼召人,要找人,找到了人後,要將愛與救恩賜給人。
        卡爾巴特(Karl Barth),一位瑞士神學家,是二十世紀非常著名、最具影響力的神學家,也是一位新約的神學家,他在1932年布蘭登堡宣教會議一份報告中,首次提出一個具突破性的宣教概念:「宣道是上帝自己發起的一項活動」。自此宣教的概念至此展開了突破性的發展。這種宣教理念的影響在1952年威林根的國際宣教協會時達到最高點,明顯呈現出「上帝的宣教」(Missio Dei)這項理念。宣教被認為是直接由神的本性而來,因此是用三位一體的角度來看宣教,而不是從教會論或是救贖論的觀點來了解宣教。於是發展出一套「上帝的宣教」的「運動」:正如約翰福音20章21節說:「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20:21),聖父怎樣差遣聖子,聖父和聖子也怎樣差遣聖靈,聖父、聖子、聖靈也照樣差遣教會進到世界。如此把三位一體的上帝串連起來,可以說是構成了一套非常新穎的宣教理念。上帝國的宣教至此有了一個較完整的發展。此後,宣教被認為是從上帝的本性而來,是上帝向世界的一項運動,而不是從教會發出的;上帝才是宣教的啟動者,教會是受差遣者,受派到世界參與上帝向世人的愛和拯救的行動之中。
最後在這個會議中,提出兩個重要的觀念:第一,宣道不僅在教會中,也不是教會的特殊產物,而是關乎全人類的,是在全人類的歷史當中,而且是上帝自己要做這樣的事情。第二,上帝運作這「找人」的事情,是要在「所有的人類」之中,並且我們每一個人與教會都要參與。這個概念很重要,當我們每次聽到「傳福音」或「宣教」,想起來都覺得很難:「不是我吧?」「不會吧?」可是當我們發現,宣教是上帝自己主動的,而上帝是「邀請」我們,我們是「參與」在上帝的裡面,「跟著」上帝來做,如此我們不需要只靠自己死命使勁來做,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因為這是上帝自己要做的事情,他邀請我們參與在祂的運動之中。
2.上帝找人
       我們說「神找人」,梅牧師說「上帝的兒子不見了」,上帝找人並不是在19、20世紀才被提出來,而是從創世記一開始就提到了。在創世紀第三章中當上帝行走在美麗的伊甸園中尋找藏身的亞當夏娃時,他呼喚著:「你在哪裡?」(創3:9),上帝在找祂原本創造看為是好的,並且與祂親近、住在一起享受伊甸園美好的人,可是這人墮落了,將自己隱藏起來了,於是上帝動身開始找人:「你在哪裡?」。在新約路加福音15章,耶穌說了兩個比喻,用來表達上帝在找人的主動性與本性:一則是「找羊」的比喻(路15:1-10),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路15:4)耶穌說,羊不見了,不僅要找,而且一定要找到,直到找到為止。第二則比喻是「找錢」的比喻,羊不見了,是羊自己走失了,但是,錢不見了,是被遺失了、丟掉了、被遺忘了、被忽略了。耶穌說:「或是一個婦人有十塊錢,若失落一塊,豈不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地找,直到找著嗎?」(路15:8)錢不見了,不會自己跑回主人的口袋裡,用喊叫也沒有用,它不會自己跳出來,而是要動手彎腰去找,不僅要點燈找,還要翻天覆地找,並且一定要找著。
        從舊約創世記到新約故事,都在告訴我們,上帝是一個找人的上帝,而且是鍥而不捨地尋找至尋見。今天我們坐在這裡,有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走進教會,感覺上似乎是我們在尋找什麼;可是實際上,是上帝在找你我,透過不同的方法,把你我找來、坐在這裡。有很多人,很早就被上帝找來了,而且不斷地被上帝找。上帝在找人,上帝是在找你,在什麼地方找?在人藏起來的地方,從以前到現在,所有正統的神學家都一致認為這是人的光景,人的處境就是人會墮落、犯罪。人一旦墮落,就習慣性的逃避閃躲,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形?遇到事情,不想面對,充滿恐懼害怕,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裡、不知如何自處,於是就躲起來,不要看、不要聽、不要想,或是如迷途羔羊,沒有辦法回到羊圈,不知道返家的正途。不論是人的躲藏,或是羊走失或是錢不見,他們都沒有辦法自己回到原本的位置或正途上,選擇了躲藏,根本不想要面對。所以,人沒有辦法自救,沒有辦法說:「啊!我出來了!我找到了!」我們沒有辦法自己回到原點,好像跟上帝的關係疏遠了,在那個景況裡關係破裂了。因此,聖經所讓我們知道的一個恩典、一則寶貴的信息是:不是我們自己去找路,是上帝找我們,上帝要把我們找回來,在我們藏起來的地方,把我們呼喚出來;當我們迷路的時候,上帝是牧羊人,在懸崖邊,把我們找回,抱回去;錢掉了,價值感不見了,失去了生命的意義,上帝在那個地方把我們找回來。上帝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耶穌來是要來找我們,並且要來拯救我們,同時上帝對我們說,他愛我們,並且自己為我們預備了一條路,找人的路,就是賜下耶穌基督,使我們得著永生,上帝來不是要定我們的罪,而是對我們說「來,勇敢地面對」、「來,回到原本的地方」、「來,你是我的兒子」。為了要使我們得救、回到原本的地方、回到原本與上帝的關係、回到羊圈的裡面、回到價值的裡面。這是上帝在找人,也是整個宣教的源頭。「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3.上帝找人去找人
        可是宣教源頭並不是只有上帝主動找人而已,還要有「被上帝找著的人」,那是一個福音、一個宣道事工的開始。新約裡的彼得,有兩次很重要的經歷,而他的經驗也可能是我們的經歷。第一個經歷是當他還是漁夫、還在灑網、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候,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太4:19-20)耶穌看到了他,找著了他,並且呼召他來,然後我們看到,彼得被耶穌找到了,被那份愛吸引了,被摸著了,就跟隨上帝,並且開始跟上帝建立起不一樣的關係。過去他是一個漁夫,現在他跟耶穌建立了新的關係。不久後,在耶穌被辱罵、釘十字架前的那個夜晚,彼得三次不認主,他退怯了、軟弱、跌倒了,這恐怕也是我們的光景。我們認識了上帝,第一次被找著了,頭一次的愛,多麼甘甜、多麼興奮,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在景況裡、在關係裡,我們軟弱跌倒、失去信心與價值,像彼得一樣,回到了原點,他又回去打魚了,他不知道要怎麼回去原本的地方,他懊惱不知該怎麼辦,於是他就躲回原本的船上,沒有走回原本的宣道之路,失去一個門徒的價值。
        可是上帝並沒有放棄他。人可以躲起來、可以走失,可是上帝是找人的神,來到海邊找到他,這是上帝第二次找到他,跟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約21:15)經文16節又說:「你牧養我的羊。」17節再說:「你餵養我的羊。」接連三次說同樣的話,代表上帝不僅找著了他,並且重新接納他。而且在此之前,上帝並沒有責備他,而是問他:「你愛我嗎?」上帝問的是「關係」──你跟我的關係。我是一個找人的上帝,我找到你了,你愛我嗎?這是第二次彼得經歷到被接納並且重新被差派,過去他是「跟著」耶穌,這次耶穌對他說:「你牧養我的羊。」上帝要他去找羊。換句話說,上帝提高了他的價值,第二次被找著,他的生命改變了,他不再只是一個「跟隨者」,或只是一個被找著的人,同時他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提高了:被找回羊圈當中、被放回主人的口袋中,他成為一個去找上帝要找的人,去找上帝的羊,上帝調整了彼得的生命。
4.「被上帝找到的人」去找「上帝要找的人」
        我想我們有很多人跟彼得的經驗一樣,從「未信的人」,被上帝找到,被愛摸著,但我們還不認識上帝,那是我們第一次被上帝找著。可是我們還需要經歷第二次,在我們軟弱、挫敗、沮喪時,上帝要第二次找著我們,從一個「父與子」的關係,成為「夥伴」的關係,上帝邀請彼得和我們參與在這個「找人」的極美運動之中。從未信的人、一個被上帝找到的人,到第二次被上帝再次找著,成為一個尋找「上帝要尋找的人」。
其實找上帝要找的人並不難,因為上帝會自己找人把人擺回那個位置,所以傳福音對我們來說,沒有那麼困難,僅是一個邀請,一通電話,我相信在座有很多人,是被一通電話,或是身旁的親朋好友邀請來到和平教會,在這個時間坐在這個地方,邀請人的人,你也不用擔心今天的講員講得好不好,這個詩歌他習不習慣,他到底有沒有聽懂,因為動工的不是你,是上帝。上帝主動的愛會摸著這個人的心,上帝知道這個人的狀況,不論是躲藏起來,或是失去價值感。然而,上帝要我們參與在這裡面,我們的一個邀請,讓上帝與人相遇,求上帝幫助我們,使我們成為一個被上帝找著的人,同時也去尋找上帝要尋找的人,這就是宣道的意義。
三、世界:各處找人的故事
        我們到底要去哪裡找人?換句話說,傳福音的向度與類型到底有多少?美國的富樂神學院的世界宣教研究所將宣道事工分為三大類型:


第一個叫做M1同文化,第二叫做M2近文化,第三個叫做M3跨文化。同文化就是華人對華人,非洲人對非洲人,這就是同文化;近文化,就是華人對日本、韓國人;跨文化是華人對非華人的世界,譬如非洲人,我們去分享福音。但是也有人用四種類型來分,即在同文化當中,加入M0同文化,這個與耶穌升天前和門徒開的會有關,耶穌在會議中告訴門徒宣道的方法。耶穌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上帝要差遣聖靈來做找人的工作,以作見證的方法來宣道。
而經文中所述的四個區域,即為後來的「同心圓見證」(2006年主日,第一次和平宣道主日蔡牧師即提過):從M0到M3代表文化距離由近到遠,到哪裡找人?向誰作見證?
1.第一個是耶路撒冷(M0):
        也就是國內同地區同文化,即在家裡、社區、工作等場域分享福音。
2.第二個是猶太全地(M1):
        在國內,但不同地區,譬如使用華語為溝通工具,向原住民傳福音,過去和平曾經到花蓮、橋頭、好茶、苗栗等地。
3.第三個是撒瑪利亞(M2):猶太人與撒瑪利亞在幾百年前是同一族的人,可是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後,他們就分開了,他們開始講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文化,譬如大陸、澳門、香港,有著相近的文化,但為不同的國家。
4.最後是直到地極(M3):
        這是指去到國外,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語言,甚至是對不同信仰的人傳福音。然而,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有時候不用出國就會碰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譬如在台灣時常看到菲律賓人、印尼人、中國人等不同國家的人來這裡當外勞或成為新住民,這也是一種跨文化,我們也可以在國內對這些人傳福音。
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去找人的地方,去分享見證的領域,過去在和平教會中,比較多M0到M1,期待將來我們也能在近文化、跨文化甚至是國內的跨文化等領域作福音的事工。
四、我們的宣教故事
        圖是我們最後一次在原址作完禮拜後的照片,在不久之後我們會在原址看到我們新的禮拜堂,但是在60幾年前,不是這個樣貌。
1.「這錢有夠買米嘸?」
~~~和平教會的開始
        60幾年前,第一位來這裡開拓教會的牧師是莊丁昌牧師,他做的是M0本地同文化宣道,幾週前他過世了。但我們有機會訪問到他的兒子,將近70多歲的莊文生牧師,他談到在60幾年前,艋舺教會邀請莊老牧師到青田街開拓教會,莊文生牧師當時心想:「那我也去看看好了。」所以當時只有7、8歲的莊文生牧師就跟著父母去看了地點,當時他所看到的是一片稻田、一間日本宿舍、一棵後來被移植的菩提樹以及一個很大的水池,看完了之後,莊老牧師就愣在那裡:「喔,我要從這裡開始。」他不知怎麼做決定,因為那時同時有人邀請他到成功高中教書,他在那裡思考的時候,莊丁昌牧師的母親就問他說:「教會給你的謝禮夠買米嗎?」莊牧師算了算回答:「買米應該夠,可是不能只有吃米呀!」他母親說:「喔,有米就好了,我可以養雞養鴨,還可以種菜。可以開始了,你可以從這裡開始宣道事工。」
2.和平宣關團契:鼓勵獻身關懷傳道人
        和平教會從本地同文化開始發展,但是和平教會沒有停留在這裡。上帝給了和平教會很大的恩典,給了和平非常多的大專生。早年和平教會有非常多的大專生,他們在畢業之後,被上帝找著了,放棄自己的專業,開始進行全職的傳福音工作,到台灣各個角落,甚至是海外,最遠到立陶宛。當時候很多人很感動,有些人雖然沒有受感動去國外宣教,但他們就想:「那我可以做什麼?」於是他們就在1985年9月成立社青差傳禱告小組,成為那些傳道人的後盾,以禱告和奉獻支持他們。到了1996年,這個小組改為宣教關懷團契,要把這個宣道的異象,分享出去。一直到那時,宣教事工都還只是屬於團契的,是社青這些年輕人的一項自發性的行動。直到2006年,教會長執會正式成立宣道部,從那時起,宣道成為全教會的事工,大家一起來關心,大家一起來做,這也是我們現在正在努力的,也希望大家為宣道部禱告。
3.M1到M4 的預備:宣道使命與異象
        當我們想到宣道是上帝發動的、是上帝自己的本性、是上帝自己要做的,那我們就仰望上帝、跟著上帝,當上帝邀請我們,我們就跟著上帝來做。另外,和平教會除了進行本地關懷之外,在1984年長執會就通過培育傳道人教育基金,我們不只在意把人差派出去,我們也期待要進行傳道人的培育,送他們去唸神學院。當時成立時,希望每一年都能至少支持一位傳道人出去,目前宣道部手上有的名單(從和平出去的傳道人),大概將近50位。而目前這個基金支持3位從和平出身的神學生。另外還有宣道基金,是專門支持已經在禾場上進行宣道的,不論是在國內、海外,不管是網路事工、神學教育、原住民宣教,我們都支持,目前總計支持了約20個個人或是福音機構。去年的宣道年會,昭瑞牧師很用心地把我們所支持的個人或單位宣教士邀請回來,他們的分享讓我們很受感動與激勵。他們說,和平教會能夠這樣長期透過宣教基金支持他們,是他們很大的鼓勵與支持。
上帝有時候找人,是直接到現場;有時候找人,是透過我們的禱告。像剛才我們所進行的差派禮,牧師邀請我們站起來,為那些要到泰雅族部落傳福音的人禱告,這也是一種參與宣教事工的方式。這是上帝發起的,上帝發起了,上帝自己找人到禾場,同時也呼召人在這個地方守望禱告。我們要成為萬民的祝福,盼望我們除了從我們自己的家裡、社區,台灣有一天也可以到世界各地,或是對在台灣辛苦工作的外勞、新住民進行福音的事工。
五、結語
        事實上,宣道是一連串上帝找人、愛人的故事,而我們要接續上帝這個愛人的故事,讓我們成為一個讓上帝尋找到的人,這是「to be」。過去認識到上帝並不是偶然,上帝找著了我們,如果你還在猶豫,別懷疑,沒有錯,上帝已經找到了你。讓我們成為願意被上帝找著的人,上帝知道我們什麼部分隱藏了起來,在哪裡迷路了,哪一部分彷彿失去價值了,上帝知道,他要把我們擺回伊甸園與他美好的關係,帶我們回到羊圈,找回我們的定位,讓我們進入上帝的恩典之中,知道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同時,上帝要賦予我們更高的價值,當我們與他有親密良好的關係時,上帝要呼召我們離開原地,成為去尋找神要尋找的人,這是「to do」。
         而「to be」與「to do」之間,是一個雙向關係。彼得雖然被找著了,但仍有軟弱的時候,當人可以去服侍的時候,是我們一再一再地被重新找著,重新跟神建立關係,重新勇敢面對原本所逃避的事情,在迷失的地方重新回轉被上帝引導,在不知道自己生命價值定位與意義的時候,被上帝找著,重新經歷被上帝所愛的親密關係。
        上帝邀請我們去尋找神要找的人,上帝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耶穌對彼得說:「來,跟隨我。」上帝說他來是要找我們,讓我們跟隨他,與他建立親密的關係,建立愛與恩典,並且這關係並非停留在原地,而是持續不斷地在上帝的話語裡面,透過靈修與主親密,繼續體驗上帝與我們的同在。並且,上帝說:「去。」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20:21)上帝也要差遣我們,與人分享見證,去找人、邀請人,讓人也有機會遇見上帝,但是我們需要裝備自己。教會自今年開始有小組裝備課程(1/18晚上開始,每個月的第三個週二晚上,在台北靈糧宣教大樓9F)。我們開始不僅只是做被上帝尋找到的人,我們也試試看,去找上帝所要尋找的人,我們開始來裝備自己。另外也有關懷培訓課程,透過關懷,去找人、把人找回。最後,我們還有宣道教育課程,幫助我們,不僅在M0與M1的領域中,也讓我們有機會到M2與M3的地區,使我們成為萬民的祝福。幫助我們的生命,在這往返之間,在被尋找以及尋找上帝之間,讓我們的生命不斷地被上帝擴張,讓我們可以像詩人一樣說:「願上帝憐憫我們,賜福與我們,用臉光照我們,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詩67:1-2)
讓我們一起禱告:
        「親愛的主,謝謝你,用你的愛、你的恩典、你的救恩,把我們找來,讓我們走進你的羊圈裡、走進你的樂園裡、走進你生命的價值的意義裡。在我們當中,有人還在尋找,主你幫助他們,知道你已經找著他們,主我們當中有人是已經被你找著的人,主你幫助我們,使我們可以與你建立更密切的關係,好叫我勇敢如阿華一樣,也願意做見證,願意去找上帝你所要尋找的人。主給我們這樣的恩典,主幫助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不是照我們所想

講道內容
不是照我們所想的
經文:馬太福音第二章13-23節
時間:二0一一年一月九日
主講:謝怡雯神學生



Ⅰ、引言:新生命的開始是如何?
大家平安!聖誕節期剛過,耶穌已經降生了!一月六日是主顯節,也就是上主顯現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教會曆進入一般平常的日子。不過,我們都知道有個嬰孩降生了,這對全家人來說不僅是相當熱鬧與歡喜的時刻,同時也開始一段既辛苦又甜密的日子,媽媽懷孕的大肚子消下去了,而先生成了孩子的爸,新的生命階段就此展開,這是新的學習,有新的生活作息和新的一切。我們的生命也是這樣,時間一直在過,沒有一刻停歇。大家的聖誕節在熱鬧與歡喜中度過,教會也舉辦了各種慶祝活動,甚至邀請朋友來分享福音,這些都是為了要慶祝耶穌降生的好消息。不過,這樣的聖誕節氣氛沒有維持很久,因為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當耶穌出生之後,他們全家很快地就進入一條坎坷的路:他們要逃到埃及去,因為希律王要殺所有的嬰孩。

Ⅱ、聖經釋義:不是按照我們所想
1.馬利亞未婚懷孕 (太1:20)
馬利亞在約瑟還沒有娶她時就有了身孕,原本約瑟是準備要暗地裡把她休了,不想明明地羞辱她。(太1:19)但正當約瑟思念這事時,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太1:20-21)所以約瑟就照上帝的話將馬利亞娶來照顧。現在馬利亞大腹便便,又正好遇到天下人民頭一次的報名上冊(人口普查),因此約瑟就帶著馬利亞回家鄉。(路2:1-3)

2.約瑟一家逃亡到埃及 (太2:13)
而當博士們找著耶穌又敬拜他後,博士因在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太2:12)這時希律王在耶路撒冷的皇宮中等待博士的消息,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約瑟就起來,夜間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去,住在那裡,直到希律死了。(太2:13-15)有可能耶穌這時還只是個小嬰孩,約瑟和馬利亞一定很累,好幾個禮拜甚至幾個月沒有辦法好好地睡一覺,還要半夜起來趕路,這是一段很長的路程,而且照顧小孩不容易,這一路走來真的很坎坷,而且這一次走得很急,又不知前面會遇到什麼事情。

3.希律王展開大屠殺 (太2:16)
當希律王一直等不到博士的消息而發現被博士們愚弄了,就大大地發怒,所以恐怖的事發生了,他差人將伯利恆城裡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裡的,都殺盡了。(太2:16)這使得整個猶太地的人民都傷心哭泣,父母、親戚和鄰舍們都傷心難過。我相信當時一定有人不贊成這個命令,不管是政府官員或是人民,但是他們都無法抵抗這個指令,甚至有人可能因此喪失生命,或是被抓去關,能逃的就逃走了。約瑟在這時已經得到天使的指示帶著馬利亞和耶穌去到了埃及,這使得他們能躲避這場恐怖的事,生命得到保全。希律當時不知作王多久,他許多殘暴的惡行與強權的統治,一定讓人民感受到到害怕,若是照我們人的眼光來看,哪個生小孩的父母不考慮這事呢?

4.約瑟一家歸鄉路茫茫 (太2:21-22)
這時約瑟全家已經在埃及生活,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這位自私自利的統治者希律王死去。約瑟有可能會想:「上帝是不是把我們給忘記了呢?」有一天,就在希律死後,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太2:19-20)約瑟就告訴馬利亞,照天使所指示整理行囊準備回故鄉去。原來上帝並沒有忘記在異鄉的這一家人,上帝甚至特別安排一個安全的住所給他們。現在時間到了,約瑟就把小孩和他母親帶回以色列地去;不過,約瑟的心裡或許還是有這樣的躊躇與遲疑:「這條回去的路真的安全嗎?未來又會發生什麼樣的事呢?」所以在往以色列的路上,約瑟遇到人就問「現在猶太地是如何呢?是誰在掌管啊?」當他聽到是希律王的兒子亞基老作王時,他也會想說:「這真的安全嗎?這樣做對嗎?我有沒有聽不清楚天使的吩咐呢?」親愛的弟兄姐妹,換作是你,會不會感到遲疑與害怕呢?

5.耶穌降生時期之歷史背景:「兩約之間」
原來,在耶穌出生前的時代已經相當的混亂。以色列百姓一直不願意聽上帝的話,這使得以色列國分成裂成兩國:北國是以色列,南國是猶大,但是人還是沒有悔改的心,上帝就興起更大的國家來毀滅這些國家,如此經歷了幾百年的動亂,一直到新約與舊約的「兩約之間」的時期,有四百年的時間上帝沒有跟他的百姓以色列說話。在這段時期裡,在政治上,有位安提阿古四世禁止猶太人獻祭、行割禮和讀律法書,而且還把希臘的神像放在聖殿裡,甚至在祭壇上面獻猶太人認為不潔淨的豬當祭物。猶太人真的無法忍受,就興起了獨立運動,也就是我們曾經聽過的「馬加比革命」。在社會上,以色列民被擄時,在地的以色列民已經和當地人通婚與同化,而被擄歸回的以色列民回來後就和在地的以色列民產生種族與民族意識的紛亂。因此,人民們真的期待有一位彌賽亞能帶來世界的盼望,而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混亂又不安的時代降生了。

Ⅲ、神學闡釋:上帝做法超過我們的想像
1.道成肉身帶來救恩的計畫(太1:21)
耶穌已經來了!一個小嬰孩已經為我們降生了!馬太福音第一章記載著他的家譜,也告訴我們他的身份:他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大衛的子孫。照這樣來看,耶穌有猶太人君王的血統。他是君王,但卻生在馬槽;而且君王降生的這種大好消息,竟然只報給看星象占卜的博士和牧羊人們知道,難怪當博士來找尋這位王時會很自然地跑去耶路撒冷的皇宮詢問,這使得希律王很緊張,耶路撒冷全城的人也都感受到不安與議論訜訜。
這位王耶穌已經誕生了,但卻不是按照我們所想所期待,也可能與約瑟及馬利亞所想的不一樣。一個君王的降生,為什麼要經歷這麼多的辛苦呢?馬利亞要背負未婚懷孕的責罵,在當時可是要被大家用石頭打死的;而約瑟要擔起保護和照顧全家性命的重擔逃往異鄉,這些都不是按照我們所想的。但因著約瑟和馬利亞願意順服上帝的旨意,使他們全家的性命能得到保存,也因此上帝救恩的計畫才能繼續地執行。

2.彌賽亞的應許:以馬內利 (徒6:3-4)
上帝將他的獨生愛子耶穌差遣來世上,可是一個小嬰孩真的沒辦法做什麼事情,他真的是王嗎?馬太將耶穌的族譜放在最前面,就是要表明耶穌有以色列人的血統,這個血統與身份是要傳承以色列祖先的傳統,而耶穌真的就是要來的彌賽亞救主。但是一個救主,為什麼要先成為一位需要人幫忙照顧甚至扶養長大的小嬰孩,再等待他日後能成為一位拯救人的人呢?這是很奇怪的事。一個拯救人的,首先要先成為一個被人拯救的,這就是上帝派耶穌來世上的目的,「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就是上帝的計畫。透過一個人,真正的了解和體會人類所有的經歷,這也不是按照我們所想。耶穌來,他來世上行一切受苦的路,他要體會所有人生命的一切,他不是來成為我們所想像的君王來統治我們,他是用愛的行動來陪伴我們,而且他還要來醫治和釋放所有人類的罪惡和軟弱,他的名要稱為「以馬內利」,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

3.應驗論:耶穌就是基督 (太1:22-23、2:15、2:17-18、2:23)
馬太福音裡面有許多話語應驗舊約的話,這樣的話語共出現九次,因為這卷書主要是要讓當時的猶太人知道「耶穌就是他們所期待和所盼望的彌賽亞」。而這九次在今天的經文中就出現了三次,強調「透過舊約先知的預言來宣告耶穌就是大家所盼望的彌賽亞救主」,他要成為歷史的主宰,同時也將成為歷史的中心。上帝「奇妙的愛」計畫是透過耶穌的降生開始一個新的時代,這不是按照當時的猶太人所想,也不是按照我們所想的。上帝是用愛來統治與拯救世界上的萬國萬民,這樣的信息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現代還是有很多人無法明白,為什麼耶穌一定要成為人的形像還要被人棄絕?原來這就是彌賽亞真正的含意與記號,他要成為一位受苦的主,因為愛,上帝藉著耶穌基督,要來洗清我們一切世人的罪,藉過耶穌基督,使我們能與天上的父建立和好的關係。

Ⅳ、經文運用:上帝是依然行事的神
1.宣教士透過殖民者的船來台灣宣道
各位親愛的兄弟姐妹,其實台灣也經歷了許多我們想不到的事。十七世紀(1624-61)殖民者荷蘭人與西班牙人統治台灣時,當時宣教士們透過東印度公司的商船來台宣教傳福音,在此播下福音的種子,但是由於台灣一直不斷換人統治,甚至鄭成功來台時還趕走了許多宣教士,使得基督教信仰寂靜了好一段時間。經過兩百年,到了十九世紀初,歐洲興起宣教運動,有很多宣教士被差派到亞洲,此時英國長老教會在中國建立了宣教中心,也差派人來台灣調查,發現閔南語也可以通用,就擴展台灣成為他們另一個宣教區,差派馬雅各(1865)醫生來台灣南部,開始醫療與傳道配合的宣教工作;後來馬偕(1872)也成做台灣北部宣教的開創者。這一路走來其實相當坎坷,台灣的宣教史並不順利,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宣教士們經歷許多困難,像馬雅各醫生館曾被人丟石頭搞破壞,馬偕博士也被人潑屎在身上……等,然而,因著他們所帶來的恩典及他們所表現的愛與勇氣,台灣的福音種子就此發芽長大。
感謝上帝對台灣的拯救與恩典,若不是這些宣教士對台灣的付出與愛,實在沒有台灣現在的現代化與民主化。這些都是宣教士們的貢獻,不僅是他們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研究,還有他們對台灣人的感情,更有他們對人尊重的看法與愛的行動,這些都是台灣進步與成長茁壯的起頭。

2.今日仍有極權的國存在,讓我們學會感恩與代禱
去年我有機會兩次到緬甸宣教,發現這個國家受到軍政府極權的統治,回來後也因我的朋友仍在緬甸宣教而讓我特別注意緬甸的新聞,好為她祈禱。去年十一月初是緬甸二十年來第一次的總統大選,在選舉前,軍政府設了許多參選的限制條例,以致於政治良心犯或在野黨沒辦法參選,少數民族甚至沒辦法參加投票,因此選舉結果當然就是按照軍政府所預設的結果結束。這樣的政府國旗說換就換,面對與政府敵對的反抗軍與偏遠民族,軍政府竟然派直昇機到邊境掃射,使得兩萬多民緬甸人逃到泰國成為難民。大選之後,政府才準備釋放一直致力於非暴力推動緬甸民主化卻被軟禁的翁山蘇姬,那天的網路新聞報導一位年輕的黨員廷溫(Htein Win)說:他相信民主領袖翁山蘇姬終究會獲釋,但依照軍政府政權無法預測的習性,他沒有十足把握。還有許多人在翁山蘇姬住的地方守候,一位40歲民眾梢梢(Zaw Zaw)說:「大家不敢大聲抗議,因為軍隊會毆打我們,向我們開槍。」
現在,我們知道翁山蘇姬已經得到暫時的自由,但是她的一舉一動都要特別小心,因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人民只能害怕地小心行事,甚至自顧不暇,這是真正的自由嗎?看著他們的新聞,我發現一個自私自利又不講公義的政權,帶給人民的傷害實在很大。原來在現在二十一世紀,也有像希律王一樣的政權存在,我不知道上帝對緬甸這個國家的心意如何?但是這也教導我,每一個現代的國家都是經歷過許多的困難與考驗,這些事情都不是按照我們所想。現在台灣這個美麗的寶島擁有民主的制度和全民健保的醫療體系,還有對人的尊重,我們甚至可以表達各種不同的想法,享受許多生活的權利與品質,我們真的要感謝上帝,也要感謝那些曾為我們這地付出的人們。我們所享受的一切,是他們用血淚與行動努力得來的,也是他們一點一點的愛累積而成的。這些歷史的過程,真的都是不是按照我們所想。

3.效法基督,通過愛與受苦成為盼望的記號
人的本性就是優先爭取自己的利益,也想要保護自己,若是與我有關係的,我一定據理力爭,人很自然希望所有的事情都發展地很平順,也習慣先看自己的需要。就像希律王,他馬上想到要保護自己的地位,因此就先下手為強。全世界,我們所看到的國家都想要和平與安全有保障,但作法卻是發展出更多具有威脅性的核子武器,美其名說是要保護自己,其實我想應該是想要置對方於死地吧!這些都是現代許多先進國家的作法。這也好像是我們人類的本性,因為歷世歷代的故事不斷地告訴我們這樣的事一直在重複發生。我不知上帝怎樣看待我們世人,若是要我來看,我想他應該會覺得很失敗吧!畢竟我們是受他所造,人總是想要管理和掌管一切,甚至給人管理也不錯,所以在舊約中,我們看到上帝為了以色列百姓揀選祭司,興起士師,後來也為人民設立君王來統治,但是人心還是剛硬,走在黑暗的道路上。
不過,上帝卻超越我們的想像,他用真正的行動,來表達他對我們的愛。他與我們所想的不同,他差派獨生愛子耶穌來到世上,他用愛與受苦來治理萬國萬邦,是這樣付出代價的愛,使我們碰觸到上帝與耶穌對我們的無私與犧牲的愛。耶穌來到世上的行為與一切所行,讓我們看見上帝的心意,他是如此地愛世上人,這些都不是按照我們所想。

4.教會建堂的狀況不是按照我們所想
這學期蔡牧師來台神為我們研三的同學上課,有一次他分享和平教會很早就開始在思考建堂的事,但是那時還沒有很明白上帝的旨意,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禱告與尋求,也等候上帝的時間。最後經過與小會的討論與決議,決定在會員和會時進行投票,並將贊成建堂的門檻提高到四分之三才算通過,而結果當天的和會竟然有八成以上的人贊成建堂。當然教會就開始走向建堂之路,但是當教堂開始拆建而聚會的時間和地點有所改變時,也造成了將近四成的人離開和平聚會,許多的事情真的不是按照我們所想。
當我來到和平實習並參與聚會,我才發現原來因著建堂,教會也遇到許多的困難是我們先前沒有想到的事。教會因為要遷移在教會內的幾顆樹,一開始也和教會的社區發生一些緊張的關係,但是經過更多的了解與溝通後,社區的人也漸漸發現,教會是有計畫地在做事,並不是準備要將樹都砍斷。例如:為菩提樹找到新的生長環境,還有幾顆樹只是暫時先搬離開等待建堂後會再移回來。教會的菩提樹要搬遷,要先等待一年做「斷根」處理,到搬樹當天,兩地同時動工,從一大早一直忙到半夜三點,才將這顆菩提樹置放好。也因著這顆樹的事,讓教會與能與社區有更多的機會互動,雖然曾有緊張的關係,但是當教會願意付出真正的愛與行動時,社區的人也都看在眼裏。現在這顆菩提樹已成了新生國小的校樹,也是因為它有好好的適應與成長,開始茂盛地生長,雖然不是很快的時間,但就像耶穌一樣,耶穌來到世上他要完成上帝給他的使命,也是經過了好長一段時間的成長,直等到時間滿了,就出來傳揚上帝國的福音。

5.耶西的根是生命的新芽,是新階段的開始
我相信在座的弟兄姐妹們的生命都比我更豐富,也一定都經歷過許多不是按照我們所想的事情,就像耶穌要逃到埃及去,別忘了早期的以色列人是在埃及被奴役的奴隸,但是上帝竟然叫約瑟全家到埃及去生活,這時埃及竟成為一個安全的避風之地,而目的就是要耶穌基督再一次成為舊約出埃及拯救的故事,因為耶穌這一次的拯救,是為了全人類,他要來統治全世界,但不是按照們所想的掌權與控制,他是用愛,準備一步一腳印地來完成上帝交代給他的使命。每一件好事都要經歷許多的考驗與代價,而且一定要付出真實的行動。這位拿撒勒人耶穌,他稱為拿撒勒,是有「耶西的根」的意思,一是他是大衛王的後裔,二是他要像一個初生的新芽,耶穌就是那位彌賽亞救主,他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就像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一樣,都是上帝所看美麗的記號與生命印記。

Ⅴ、結論:耶西的根(象徵生命)
上帝來成為我們的王,不是按照我們所想,他是用他的方法來行事,雖然小耶穌沒有能力照顧自己,但是因為他的生命在照顧中得到成長,就使他的生命能執行與完成上帝的旨意和計畫。生命的力量是大的,就像我們看見春天的新葉發芽,生命在我們想不到的時候就開花、成長與結果。不要說是花草植物,我們人更是有生命的,有可能因為你一點的愛與關心,就成為別人的幫助。每個禮拜我們在這裏能夠很舒服地來禮拜,都是有很多人在背後努力,這是因為大家的愛,才能建立這間教會。新的一年,也是我們在華神的最後一年,就像約瑟離開故鄉,等候時間到了要再回去一般,我們是不是準備好了要一起造我們的教會?
耶穌出生後,這個拯救的故事才剛要開始。雖然我們不知道前面的路會如何,可能會有點坎坷,可能會遇到一些挑戰與困難,就像每一個生命都要經過一段過程成長。新的一年已經開始,盼望我們的生命與每一天的生活也像今天的經文,進入一個新的生命階段,精彩的故事正要開始。但願我們領受耶穌的愛,相信他會一路帶領和保守我們前面的路,只要我們在他的面前,信靠他,倚靠他,跟隨他,也學習藉著愛與受苦,成為盼望的記號,走他要我們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