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

講道內容
講題: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
經文:馬可福音十章13-16節
主講:曾昭瑞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一月十九日



講道影片


 

引言
今天所讀的聖經告訴我們,「有人帶著小孩來見耶穌,希望耶穌摸他們。」在猶太人的傳統,孩子是指12歲以下的男、女。而他們這樣的舉動,事實上也是猶太人父母的一個傳統,當孩子生日的當天,他們會帶孩子到當時候有名望的拉比面前,尋求拉比的祝福。  所以,他們在孩子過生日時,不是買個蛋糕慶祝,而是請會堂中這些拉比,為孩子祝福。一方面希望孩子們能夠長久在上帝的救恩裡面,另一方面,是透過這樣,父母的心中能夠感到有平安。因此,有人希望耶穌能夠摸他的孩子,這其實是一件好的事情,可是這樣的舉動,卻帶來一個緊張的關係。 

一、好意的責備   

首先,門徒跳出來責備這些人!為什麼?因為在當時,耶穌已是一個有名望的人,許多人想要親近耶穌,聽他的教訓。但是,在當時的社會,孩子並不像現在的小孩,可以自由地參與在大人的活動當中。  對門徒而言,與耶穌互動、交談的事情,是屬於成年人、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來,只會帶來混亂、失序、吵鬧。  有時我們會認為,他們不過是個小孩子,他們真的理解嗎?他們真的會明白福音嗎?他們會真正的決志,然後持守下去嗎?所以,我們不自覺會認定,不如集中我們的力量、心思,把成人的信仰造就工作好好地做好,這樣我們的事工會更有果效。  或許,耶穌的門徒也是因為這種想法,所以他們認為,需要保護耶穌不受孩子們的打擾,他們設立了限制,讓孩子們無法到耶穌面前。當有人帶這些小孩子來到耶穌的面前時,門徒便責備他們。這是門徒出於好意的禁止、責備。

二、耶穌的惱怒
不過,事實上,耶穌總是將人們的需要擺在第一位。門徒的一番好意,在耶穌的眼中,成了不體諒耶穌心意的錯誤。聖經的作者描述「耶穌看見就惱怒」。這是非常強烈的字眼,馬可福音中常常把耶穌的情緒直接地呈現出來。他說耶穌看見門徒這樣作,非常生氣。這不是一般的不開心、不太高興,而是發自內心而出的一種憤怒,耶穌對門徒這種自以為是的舉動,感到非常地生氣、挫折,因為他的門徒雖然跟隨自己一段時間,可是總是會有分不清什麼是真正重要的時候。他們常常自以為是在幫耶穌,實際上是妨礙耶穌的工作。
三、耶穌的歡迎
所以,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這裡耶穌所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它原本的意思是,容許他們到我這裡來,這種允許是一種急迫的,而且強烈。但是這種急迫、強烈的需要,卻被一個負面的行動所攔阻。所以,耶穌必須出面表示,讓小孩子到他面前來的這件事情,是不可阻擋的。因為,耶穌接著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上帝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這對我們是一個很重要的啟示。耶穌提醒我們,如果要進到上帝的國,我們必須回轉像一個小孩子;如果我們沒有作到這一點,我們就跟上帝的國無份了。
耶穌的這番話,引起許多的討論。到底什麼才是耶穌所說的「回到小孩子的樣子」?是指孩子的天真無邪?或是純潔、無?事實上,我們要說的是,天真不是進入天國的要件;再者,從我們的信仰來看,我們大人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罪惡的世界,而孩子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我們的信仰也告訴我們,人是帶著罪出生的。可見,耶穌這番話,並不是要我們像小孩子無罪一樣。因為孩子與我們一樣,需要耶穌基督作為他們的救主。從我們基督信仰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謙卑地承認我們不能夠作什麼,好讓上帝喜悅我們。我們只能夠單純地相信、接受、邀請耶穌進入我們的生命當中,救恩是臨到那些歡迎、相信,並且單單信靠耶穌的人,我們的信仰不是強調我們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我們擁有什麼頭術、或者是名聲,而是強調我們的本質是什麼?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的本質就是一個憑著信心,單單相信耶穌的罪人。就某種意義來說,耶穌的這番話,是確認上帝國是建立在,我們如同孩子般,對上帝單純的信任和信心上面。就像嬰幼兒對父母單純的信任、完全的依靠。因此,我們想要進入上帝國的話,我們要回復到像孩子那樣的單純和信任。
若仔細看馬可福音這段聖經,會發現接在今天這段經文的後面,正是富有少年官的故事。富有的少年官來問耶穌說:「我怎樣才可以承受永生?」馬可福音的作者很巧妙地把這兩段經文放在一起,他讓我們看見,不是我們守全了律法,或是擁有的身分、地位,還是對信仰有一個熱切的追求,我們就可以得到永生。耶穌讓我們看見的是,我們不必擁有什麼,而是我們必須是什麼。我們是什麼?我們必須是像孩童一樣的樣式,我們必須是願意放下一切;必須是願意成為一個愛人的人,必須是願意跟隨主的人。這才是我們進入天國,得到永生的一個方式。
四、多陪伴一里路
另一方面,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也提醒我們一件事情。信仰,從來就不是,只屬於大人,與小孩子一點也不相干。耶穌來不單單只為大人,當大人聽耶穌教導的時候,不是將孩子放在一旁,不管他們。而是當大人聽耶穌教導的時,孩子們也能有份於這樣的恩典,一起領受從上帝國而來的祝福。甚至,因為他們的單純、內心的柔軟,會比大人還要容易領受上帝國的祝福。接著,聖經告訴我們說:「耶穌就把小孩子放在懷裡,為他們按手,給他們祝福。」原本父母的期望是耶穌為孩子按手,可是我們看見我們的主耶穌他做得更多。他乃是把他們抱在懷裡。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的上帝,我們的主耶穌常常不是用那種最簡單的方式,來打發人的需要。他總是願意將更多的時間、精神、力量,用在我們這些有需要的人身上,耶穌是那位願意多陪伴別人走一里路的人。他將孩子們抱在懷中,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這就是我們的主,愛我們的上帝,他非常願意為我們做更多一點,他願意做的,往往超過我們的要求,超過我們的需要。透過今天這段經文,上帝透過耶穌來表明,他是多麼愛我們的孩子。
五、孩子與婦女
如果更深入思想這段經文會發現,小孩子不會自己跑到耶穌的面前,說:「耶穌,請你為我祝福。」應該是大人帶他們來。因此,當耶穌講這句話「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的時候,其實,也隱含著有些大人會因為這樣的機會,可以親近耶穌、聽見福音。而什麼樣人會因著帶小孩子來,以致可以聽見福音?很多研究聖經的人認為,就是父母,特別是孩子的媽媽,在下圖中,我們看見當耶穌抱著小孩子時,周圍有很多的婦女。在耶穌那個年代,婦女的社會地位是非常低的,她們不被允許出現在重要的場合當中,不能進入聖殿裡面,只能在聖殿的外圍。所以,像耶穌這樣有名望的人,婦女是不被容許輕易地來到耶穌面前的。因此,當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時,得到益處的人不單只是孩子,有機會得到耶穌的祝福,婦女也得到機會來到耶穌的面前。她們可以聽見耶穌的教導,她們可以有份於上帝國。透過孩子,來到耶穌面前的這些婦女,這些家長,他們的生命也能得到祝福。耶穌讓我們看見,越是這個社會上弱勢的人,越是這個社會當中不被看重的人,常常是耶穌他所要接納,所要親近的。
思考與回應
一、雲彩般的見證
所以,親愛的弟兄姐妹,透過今天這段聖經,我們可以一起地來思考、回想什麼呢?
在我們教會林盛蕊長老的告別式上,我曾經用這段聖經。當我預備這段聖經的時候,我深深地覺得,林盛蕊長老的一生,正是這段聖經的釋義和見證。盛蕊長老早年從日本學習幼教,然後,她是台灣第一個引進德國的福祿貝爾恩物教學的幼教老師,她可說是這方面的始祖,甚至是這方面大師級的人物,在台灣有許多這方面的老師,都是她的學生。在不同的地方,當我向人提及我在和平教會牧會時,總有人會說:「你們教會有一位林盛蕊長老,我以前曾經讓她教過。我是她的學生,我讀過她的書。」像她這樣一個,可以說在幼教界很有名的一位大師級的人物,她大可以這樣說:「我教過了很多的學生,我幼教的學生桃李滿天下,所以呢!我應該叫我的學生來教我們的小朋友。我不需要自己教。」
可是呢!我所看到的她,是以八十幾歲高齡,每個星期天早上,認真地用福祿貝爾恩物,教著三歲、四歲的小朋友。弟兄姐妹,你是否能想像,一個八十幾歲的長輩,她還可以教三歲、四歲的小朋友。而且,她在教學的時候,是充滿了熱情、愛心,她非常認真地服侍這群小孩子。我想福祿貝爾恩物這個主日學的課程,可以說是和平教會主日學特有的課程,別的教會沒有。盛蕊長老在我們和平教會,教導這些孩子們,發揮了相當大的影響力。有一次家庭禮拜我,我與會友閒話家常時,他已入社會的孩子表示,自己現在的工作是室內美術設計,他說:「我之所以會從事這項工作,是因為小時候到教會上主日學,因為林盛蕊長老所教導福祿貝爾恩物,啟發了我對顏色、幾何、圖形、空間、美學的興趣。所以,後來我在讀書的時候,發現我對這方面有特別地恩賜,漸漸地就往這方面發展。」所以,當他在三、四歲來教會的時候,他所接觸到的第一個老師,就是影響他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人。盛蕊長老不只是影響這個學生,她也影響到了許多的家長、家庭。許多人他們本來不是和平教會的會友,甚至這些家長不是基督徒,卻為了帶小孩來上和平教會的福祿貝爾恩物,特別來到和平教會,進而成為和平教會的會友,甚到他們去學如何教別人福祿貝爾恩物,然後他們成為和平教會重要的同工,甚至成為長執。親愛的弟兄姐妹,我要說的是,從盛蕊長老在和平教會的服侍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到耶穌所說的這句話「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這句話不單單是小朋友來到耶穌的面前,他們的信仰得到造就,他們的生命得到改變。很多時候是連父母,帶著小孩來到耶穌的面前,來到教會,他們自己也有機會來認識耶穌基督,他們自己的生命也被改變,他們自己對起來服侍我們的神。親愛的弟兄姐妹,我要說的是,從盛蕊長老的見證,讓我們看到,當我們用心地在孩子的身上,當我們專注在孩子事工的時候,我們會給孩子和家長帶來很大的幫助和祝福。
二、孩子決定教會
第二個我們要一起思想的是,我們要說的是,現代人的孩子生得很少,很多家庭就生一個、二個,所以作家長的,他們都很希望集中他們的資源,集中他們的精力給孩子更好的。很多家長在選擇教會的時候,他們是選擇,問孩子:「你喜歡去哪間教會?」而不是大人喜歡去哪間教會?因為大人比小孩有更高的彈性,大人比小孩更能接受這個環境的變化,所以他們會選擇對小孩有興趣的。小孩子認為有興趣的,小孩認為這是他們喜歡去的教會,特別是那些因為工作搬遷而到一個新地區的家庭。父母其實很關心,我到那個教會去,我的子女能不能在信仰上得到好的照顧?當我在聽牧師講道的時候,我的孩子是不是在一個安全、親切、充滿愛心的環境當中?很多父母關心的是這一點。我記得我們剛去華神作禮拜時,第一禮拜去的時候,我就聽到有一些家長反應,華神的地下室好像有一股味道不太好,空氣不是很好,他們就不希望他們的小孩子在這個環境。所以,我們去華神時,我們的主日學以用四個字來形容「殘淡經營」,常常就是20個左右。因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家長覺得那個環境不太好,那個空氣不太好。然後有一些家長是因為他的小孩子下午要睡午覺,我們的教會又在下午禮拜,所以他們考量小孩子的作息比較重要,所以,他們就選擇先去別的教會參加聚會。親愛的弟兄姐妹,這是真的,我們的環境,我們的主日學會影響家長要不要來教會。我記得,前年當我們還在華神聚會的時候,在我們的宣道年會曾經邀請淡江教會的莊育銘牧師來跟我們分享他們教會的事工,他曾經講到一句話,「在家裡,我們把最好的給孩子。在教會裡,卻把最差的、不好的的給小孩。這樣教會怎麼能夠吸歉兒童,說我們重視兒童呢? 」我常看到教會事業有成的長老,他用的手機都沒有兒、女們用得好,雖然他們只是國、高中生。常常父母都是給小孩子最好的,但是在教會裡面,常常是相反的。有時候大人使用的空間是最好的,卻把最差的、不好的給小孩。莊牧師說,這樣的教會怎麼能夠吸引兒童呢?怎麼能說是重視兒童呢?親愛的弟兄姐妹,我想要說的是和平教會是一間還滿重視兒童事工的教會,因為我們去年禮拜堂剛蓋好的時候,其實我們教會還缺滿多錢的。後來我們看見了我們的兒童有這樣的需要,雖然已經不是很多錢,我們還是花了一大筆錢,把兒童的禮拜堂裝潢好,讓他們在那裡有最新、最完善的設備,給兒童最好的硬體,讓小孩子在教會裡面可以快樂的學習,安全地參加主日學。可是我要說的是,如果只是單單硬體的充足、完善,還是不夠的。
三、成為陪伴祝福
在台灣2011年曾經有一份台灣基督信仰的民意調查報告,在份調查報告當中發現,有55.6%的人是在1-19歲以前信主的。但是隨著年齡增加,信主就變得越來越困難。在這項調查報告中發現75.5%的人是在29歲以前信主。但是一旦超過50歲以後,信主的比例就是下降許多。40歲以後信主的人只佔12.9%。如果你有牧會,如果你認真看週報,你就會發現一件事情,根據牧會經驗,很多人都什麼時候要信主。如果他沒有在40歲以前信主,很多人都在什麼時候信主,在他快要臨終安息以前,這個比例會忽然升很高。我們教會常常作一件事情,就是有人在醫院了,他已經沒有辦法來教會了,我們邀請小會員一起去醫院為他洗禮。這種比例非常高,常常在每次洗禮的時候,我們的小會就要報告有誰在醫院受洗了。親愛的弟兄姐妹,這種在病床上信主的人,我們非常感謝上帝在他臨終之前可以認識主。可是他們可能在信主之後,從來沒有機會踏進教會。我要說的是,這份調查報告與國外的研究相當一致。就是決大多數的基督徒是在他兒童、青少年時候信主,年紀越大的人信主越困難。因為他們的想法、他們的價值已經固定了。這樣的結果也提醒我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教會要注意兒童與學生的事工,教會應該多關心兒童與學生的需要。在我們的活動、空間、財物、人力上面,應該給兒童與學生事工更多的資源,因為我們要把握機會,在他們的心還柔軟的時候,努力地把福音傳給他們,好讓耶穌基督得著他們。這樣,我們的事工才能事半功倍。
我要跟弟兄姐妹說的是,不要輕看年輕人小時候作的決定。馬偕牧師在十歲的時候,聽到賓威廉牧師在他們村子裡面演講,跟他們報告自己在中國廈門宣教的情形時,馬偕心裡面就深受感動。當他十歲的時候,就埋下了日後成為宣教士的種子。巴克禮牧師在他十六歲時,他就立志決心要獻身為主所用。所以,在我們的孩童,在我們的青少年的身上,有非常高的可塑性,只要我們給他們好的造就,他們就能結出美好的果子。我記得我的小孩子,當他四、五歲時,我開始跟他講聖經故事,當我第一次講到亞當與夏娃他們犯了罪,違背了上帝的命令的時候,我對他說:「他們兩個人被上帝趕出伊甸園。」我家孩子眼睛睜得大大地看著我說:「這樣,他們怎麼辦?」當他聽到該隱殺了亞伯的時候,我的孩子很震驚地說:「啊!弟弟就死掉了。」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的孩子們聽見聖經信息的時候,我們不要先假設他們不懂、不知道、不理解。事實上,這些聖經的故事,都會很深刻地烙印在他們的腦海當中。這些故事,很可能就在他們生命遇見困難,遇見挑戰的時候,成為他們的幫助。上個禮拜天,在週報有夾一張報名表,是我們的兒童主日學要徵培訓的師資。這個計畫,不單只是徵召的大家來教主日學,而是我們希望這些有負擔於主日學的弟兄姐妹,我們要給他們完整的培訓,幫助他們成為孩子們的老師,去教導孩子,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我要說的是,主日學不是在騙小孩。主日學是在造就我們的孩子,主日學是在幫助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在他們的心還很柔軟的時候,可以認識上帝。可是我們必須承認,真正教過主日學的人就知道。最難教的小孩就是主日學的小孩。為什麼?因為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可能要求得很嚴格,老師對學生可能有一些處罰的方式,可是在主日學裡面,老師都被要求要有愛心。小孩子知道你不會處罰他,所以小孩子就特別的皮。就如同自己家的小孩最難教。父母要教自己的孩子,他總是特別不聽話。因為他們知道我們愛他們,知道我們很關心他們,不會處罰他們,所以他們並不好教,每一個要作主日學的老師,我真的很希望你們可以來接受這樣的培訓,讓你能夠成為一個知道如何教導他們的主日學老師。我要說的是,這樣的呼召不單單只對我們的姐妹發出,也對我們的弟兄發出這樣的邀請。除了姐妹是非常好的老師及榜樣外,我們的孩子也需要弟兄來教導他們。這個學期我去新生國小一年級的班上去講故事,在我去之前,新生國小只有故事媽媽,去了之後,我是今年惟一的故事爸爸。然後,每次我們開會,就是一群的故事媽媽,加上我一個故事爸爸,他們以前都是說:「各位故事媽媽……」。現在他們講了之後,會發現還有我。我要說的是,當我去講故事的時候,我家小孩就對我說:「爸爸,我的同學說你講的故事好好笑喔!他們很喜歡你講故事。」我想,弟兄姐妹,姐妹有姐妹的特色,弟兄有弟兄的特質,我們的孩子可以從不同的特質上面,得到他們所需要的幫助。從不同的特質、不同的老師,當他們講故事、帶合班、帶分班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不同的需要。幫助他們得到不同的滿足。所以,我很希望的是,我們徵召這一群兒主助教老師時,不單單是姐妹很熱切的回應,甚至我們的弟兄也熱切的回應。同時,我也要請大家記住,如果盛蕊長老到了八十歲了,都還能教三、四歲的幼童上福祿貝爾的課程,我們又何需自我設限,認為四十歲以上的年紀無法教兒童主日學?我非常希望,當我們願意委身在這樣的一個服侍當中時,我們就會看見我們的孩子,因著我們願意擺上,他們就真實地經驗到上帝是愛他們的。因為上帝愛他們,所以感動我們願意出來服侍。因為上帝愛他們,所以我們看見有這麼多的弟兄姐妹願意委身,教養這群孩子。因為上帝愛他們,所以他們從主日學課程當中認識信仰,他們經驗到生命的改變,他們去學習到生命的價值觀。所以,親愛的弟兄姐妹,我相信因著我們的投入、委身,我們可以看見更多的孩子們在這個教會。主日學不是主日上午父母的托兒所,主日學是希望在他們還年輕,心還柔軟的時候,我們將福音的種子種在他們心中。我們將看見這個福音的種子在他們的生命中、生根、發芽、茁莊。我們要看見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
禱告
親愛的上帝,我們謝謝你,因為你將孩子抱在你的懷裡,你讓我們看見,你是多麼地愛他們。主,讓我們學習你的樣式,讓小孩子到我們這裡來。不只如此,也讓我們去到孩子當中。主,我們要為我們的弟兄姐妹禱告。求你感動有負擔的弟兄姐妹,願意採取這樣的行動,我們能夠真正地來關心我們的孩子。主,若我們不能,我們也求你將為他們禱告的心放在我們心裡,常常為我們主日學的老師禱告,為著我們的孩童禱告,好讓我們的孩子們在年輕的時候就有機會認識你。謝謝主耶穌,求你將這樣的話語放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的和平教會成為一個愛孩子的教會、歡迎孩子的教會、造就孩子的教會,我們這樣感謝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

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

你累了嗎?

講道內容
講題:你累了嗎?
經文:提摩太後書四章9-18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一月五日

講道影片
 

一. 前言 
自從嘉義東石回來,也就是去年的十一月份開始,我忽然覺得在服事上有一種非常忙碌的感受。除了每日例行的開會,關懷的工作,教會的服侍,很有可能因為正好接近年終,中會、總會對長老會屬下的傳道師有各式的練訓要求,而我們教會也因為期待今年能擁有更加幸福的造就與陪伴,因此透過事工組織上調整與轉型希望能達到目標。另外,南港科技園區的開拓也正在啟動,我們開始有園丁小組聚會,認識園區內的職埸團契,預備各種可以接觸福音朋友的管道等等。  不管是教會原有的事工或服侍,中會、總會的訓練,或是為教會今年度的主題目標陪伴而有的組織更新,還是南港科技園區的開拓事工,都是非常有意義,而且是很棒的開始。 

不過,也許因為從嘉義剛回到台北,步調突然變快,也許這些各種不同的事工挑戰在同時間一次到位,再加上本來我的體力就較有限,有時候雖然覺得這些服侍很棒,也很有價值,但是忙碌的節奏偶爾心裡頭會興起一個想法:「我能不能休息個幾天再出發呢?」去年十二月我們一家三口請假回到鄉下休息三天,原以為這個就是我可以好好休息日子,不過在路程上花了不少時間,而且在我回去時,我的父親非常有效地利用我偶爾回家的時間,交待工作幾個我要負責的工作。  大概這樣的情況讓身體開始反映出疲勞的狀態。身體上的疲累,有時還不是最大疲勞感來源的。最大的疲勞感通常來自於其他的原因。電視廣告或健康雜誌都知道忙碌、累是現代人的常態,因此我們有很多體力補品廣告、或活力飲料廣告,在網路上隨意一搜尋,就可以找到一堆關於疲累的因素說明與解決之道。 

二. 新時代的困擾
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有累的經驗,除了體力上的勞累因素外,同時亦來自幾個生活狀態。
1.忙碌、壓力、日復一日
忙碌不是疲勞真正原因,通常忙碌要伴隨著,過重壓力,以及日復一日而且看似沒有盡頭的工作。在職場上班的人,或是為了某一項事工而承擔責任在身上的人,特別容易有這種狀態帶來的疲勞感。為了達到公司的績效,並且讓產品在時間內完成,忙碌和壓力,加上不休息的工作,常常是電子產業的常態。過去我在軟體產業界工作,常常會在公司內看到類似的景況。我自己也曾經好幾個禮拜常態性的加班,有時候甚至一、兩點才離開辦公室。過去在日本在1980年間因為數名員工因為正值壯年卻沒有明顯疾病的情況下死亡,後來從日本把這種現象稱為過勞死(Karoshi)。現在我們對這個名詞熟悉,因為台灣也曾經發生實際的案例。
2.失焦、沒有意義的生活
另一種疲勞並不是來自於生理因素,也不是工作忙碌或壓力。嚴格說起來也不是疲勞的狀態。通常我們比較明確的描述是「提不起勁」,對著現在的事工、服侍或是工作沒有太大的動力,像是過著沒有意義,或失去焦點的生活。雖然這種無力感並不會顯著地影響身體的健康,但是卻是讓人感到生活暗淡,無能為力的感受。更進一步來說,沒有確切目標,以致於看起來像行屍走肉一樣。如果現在的工作職業,或是負責的服侍事工,對我們沒有實際的意義,或是偏離了生命的焦點,不管那是什麼,很快地就會感到厭煩或疲勞。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天上帝要一位傳道人去推一個很大的石頭,那石頭非常大,但是既然是上帝的命令,傳道人就順服去推了。他每天早上起來推,推了一週,推了一個月,推了一年。原來還以為石頭會被推動一點點,但事實上什麼都沒改變。傳道人就跟上帝抱怨,我每天這樣推有什麼意義,我好累,我不推了。上帝對他說:我要你推是為了試驗你的順服,同時也是鍛鍊你的肌肉。你看,你的靈魂與身體都比以前強壯。我們有時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提不起勁而且容易疲勞。
3.挫折、灰心、失志
挫折、灰心所帶來的沮喪感與疲累感可能是最嚴重的。如果你曾經很熱心投入一件事,或是在某個工作花上許多心力,但是直到最後結果卻不盡人意,甚至被澆了一盆冷水,那時所帶來的挫折感、灰心是非常嚴重的,原本很熱切做的事會變得完全不想再觸碰。你曾經遇見這樣的事嗎?
我們或多或少都遇過身、心、靈的疲累,無力、無趣、疲倦、提不起勁、厭煩、挫折、委屈、灰心的時候,我們要如何面對它?神到底怎麼看待這樣的事,祂會幫助我們嗎?

三. 無火的低潮期
1.事奉的高峰與底谷
在今天經文提到舊約聖經裡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我們最常稱呼他為烈火先知以利亞。他的工作是向以色列國王亞哈傳達上帝的警告,因為亞哈王犯罪,遠離上帝的命令。以利亞對亞哈王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水,也不會下雨。」(列上17:1)果然有三年的時間不下雨。後來上帝差以利亞向亞哈說:「你去,讓亞哈看見你,我要降雨在地面上。」於是,以利亞去向亞哈王說話,但是亞哈王一見到以利亞就指責他是造成乾旱的人。以利亞說:不是我,不然讓我們看看到底我們所服事的,哪一位是真正的上帝。於是以利亞召集以色列百姓,接著一人與四百位巴力的先知各別建造了祭壇,只要誰的神應允禱告降火點燃了祭物,那就是真的上帝。巴力先知從早到傍晚跳舞禱告,都祭壇和祭物都沒有變化。但是當以利亞開始禱告,上帝把火降下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所有在場看到的百姓立刻臉伏於地,承認耶和華是神!以利亞服事上帝,不僅因為上帝打贏了四百位巴力先知,他又禱告,叫三年的旱災解除。這個故事到列王記上18章為止,完全是一面倒的得勝的畫面,如果以利亞的故事就停在這裡,亞哈王與以色列百姓都回頭轉向上帝,那麼就太完美,完全是個人生勝利組的故事。
然而,事情發展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因為耶洗別王后立刻下令要殺以利亞:「明日約這個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願神明重重的懲罰我。」怎麼會有這麼視若無睹的人呢?以利亞禱告就令火降下,令雨降下,耶洗別竟然還這麼無知地想殺他。這個場景真是晴天霹靂,以利亞好像用盡一切力量只為證明耶和華是上帝,但是怎麼講、怎麼做這王后就是不改變。這是一件非常令人沮喪的事。在聖經裡面也有好些人物是很用心做事,但是怎麼講就是講不聽:挪亞花了一百年的時間傳道,沒有人要聽他;摩西四十年在曠野,行過各種神蹟,留下各種律法,百姓仍然是硬著頸項;耶穌在世上行神蹟、傳講真理行出愛,最後宗教領袖把他送上十字架。我覺得這種沮喪來到非常真實,好像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研究,寫了一個很棒的企劃案,可是當交到老板的手裡時,老板說這個怎麼這麼差勁,重做一次;或是在教會裡很用心服事,可是要不就是同工不接受,要不就是局外人就閒言閒語。那種沮喪就是以利亞的沮喪感。
2.拒絕安慰
以利亞說:「耶和華啊,現在夠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吧,因為我不比我的祖先。」(列下19:4b)然後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有一位天使來拍他,給他烤餅和水。以利亞走了一天的路程可能實在又累又睏,但也許同時心中的低潮和灰心,讓他不想真正面對現實,於是他倒頭又睡,因為睡了之後可以退縮逃避現在的情緒。可能我們有些人也經歷過這類場景,在非常沮喪的時候,不想和任何人說話,就算天使站在旁邊也一樣。
3.只有我的自憐處境
以利亞帶著灰心、沮喪的心情來到上帝的山,就是何烈山。找了一個山洞就住在裡面。晚上的時候上帝來找他說話。上帝說:「以利亞,你在這裡做甚麼?」,以利亞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 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這是以利亞的抱怨,他把自己講的很可憐,他不僅是個熱心愛上帝的人,而且所有的人都背叛了上帝,只有自己非常委屈。「上帝啊!我怎麼這麼可憐啊!」我覺得聖經所描述的畫面很真實啊。上帝啊!我那麼認真工作,那麼認真服事,但是你給我那麼爛的上司,我的同工沒有人要配合,他們還嫌棄我。
雖然外在的環境還是一樣險峻,耶洗別一樣要殺以利亞,然而上帝卻在以利亞身上做了更新、恢復的工作。
四. 上帝夠用的恩典
1.供應身體需要
上帝在我們的疲累感上做了哪些事呢?首先,上帝讓以利亞身體上得著最基本的滿足。雖然以利亞是上帝的先知,可是他仍然有身體上最基本的需求,而且上帝並沒有強迫他說:你是我的僕人,工作第一,其他都不重要。上帝讓他在羅騰樹下好好休息,又差派天使到他的那裡,帶著餅和水來供應他飲食上的需要。以利亞在羅騰樹下睡了,吃了,恢復最基本的身體需要,才開始進行下一段路程。
任何一種疲勞,最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身體好好休息。好好的睡一覺,好好的吃一頓,好好安靜的過一天,這是解除疲勞非常重要的一環。有時候我們搞錯次序了,而且也用錯方法。自以為疲勞的時候應該喝個雞湯,或是補充維他命B群,或是像我以前一樣打精力湯來喝,這樣就有精神而不疲倦。另外有些時候自己以為疲勞是可以透過個人的放鬆心情就可以解決,所以就看看電視,上上網,看看臉書或YouTube,結果最慘的是這些所謂的放鬆,不但沒休息到,反而增加身體上的負擔。其實最簡單,也最基本的步驟是關掉電腦和手機,早早的上床睡覺。然後好好的吃頓簡單、健康的一餐。這是我們在以利亞的事上,上帝所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供應身體的需要。
2.鼓勵提振精神
第二項上帝所做的就是簡單的鼓勵。上帝差派天使到以利亞身邊,在這個時間以利亞沮喪的不想講話,天使也不多嘴,就是很簡單的說:「起來吃吧!」然後第二次再說:「起來吃吧!該走了!」上帝很清楚以利亞現在需要的不是教導,或是長篇的神學道理,他只是要簡單的話鼓勵他走下去。我覺得其實這就是陪伴。
當我2007年在林口長庚接受電療和化療的時候,心情非常的差。那時候不僅身體不舒服,而且也因為原來的計劃被打亂,再上信心軟弱,因此情緒不好,而且很沮喪。有很多我們的好朋友來探望,他們非常關心我的情況,而且盼望能夠鼓勵我,給我一些幫助。但是從一個病人的角度,我又疲累又失落,雖然可以感受到大家的關懷,可是真正讓我感到有安全感的是我家人的陪伴。這個時間最不需要的就是教導了。有一次我太太對我說,你不應該那麼消沈,要好好振作。我聽了其實很生氣,我當然也知道不要消沈,要振作,我需要的不是教我應該做什麼,我需要的是有人能陪我走過生病治療辛苦的過程。
和平教會今年度的目標是陪伴,我想我們學習陪伴就要像上帝差派天使對以利亞一樣,沒有對以利亞曉以大義,而是很簡單地鼓勵,在他需要的時候出現在身邊。至於什麼時候說該說的話呢?這是上帝的時間。
3.神的同在顯明
當以利亞在山洞的時候,上帝說:「以利亞,你在這裡做甚麼?」,以利亞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 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這是我們剛剛看到的畫面,以利亞非常的委屈,非常的理直氣壯,他自認為自己非常的熱心,而且也非常的可憐。上帝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前面。」哇!上帝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風後有地震,地震後又有火焰。我想上帝第二次問以利亞:「以利亞,你在這裡做甚麼?」的時候,以利亞第二次的回答一定和第一次回答不太一樣:「我…為耶和華萬軍之 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大概這一次以利亞回答是愈來愈小聲。
上帝的顯現帶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導。當上帝令烈風大作,山崩石裂,但是上帝卻不在當中;風後有地震,但是上帝也不在當中,地震後有火,但是上帝也不在當中。在這一切震憾天地、氣勢磅礡的畫面之後,有一個非常輕微的聲音說話。雖然學者在這裡的聖經詮釋有幾個不同的看法,但我認為上帝要對以利亞教導一件事:你可以因我的緣故做許多轟轟烈烈的事,你禱告我就應允不下雨,你禱告我就降下火,這一切震憾的服事我都看到了,但是這些你花盡心力服事的豐功偉業我不在那裡,那又怎麼樣呢?你應當看重聆聽我這個好像是微不足道的聲音,勝過這一切。這也難怪以利亞第二次回答上帝時,從委屈可憐的理直氣壯轉變成小小聲的回應。他看重工作的成敗,更勝於上帝聲音,以致於耶洗別不悔改又追殺他時,那種沮喪、挫折就發生在他的心裡。
我們會因為沮喪而疲勞與此有相當大的關係,因為我們把目光放在一件不確定的事物上,把某些能力或資源當成我們最大的靠山,結果就是當事情不如我們想像,甚至完全相反時,整個內心都崩盤的了。而是就像以利亞一樣。所以疲勞要恢復不要靠外再的幫助,有些時候是我們要重新反省。感謝上帝,他不僅供應我們最基本的需要,他陪伴鼓勵我們,還願意教導我們回到正確的態度與焦點上。
4.超乎所求所想
上帝的恩典不只如此,還超乎所求所想。耶和華上帝在向他顯現之後,再次差派他出去,這次要膏哈薛作亞蘭王,膏耶戶作以色列王,膏以利沙為接續他的先知。上帝最後說:「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列上19:18)以利亞一直以為自己是孤單一人,以為再也沒有其他的幫助了,原來上帝還預留了許多忠心敬拜上帝的人,是以利亞眼睛未曾看到,也未曾想到的。
在難過沮喪,灰心疲倦的時候,我們以為大概不會再有其他幫助了,然而上帝預備的比我們所想的還要多。除非有信心的眼光,否則我們總是只看到眼前的困難,覺得不行了,只能這樣的,沒辦法了。我們應當對上帝更有信心一些,神的恩典是超過我們想像的。
五. 重新得力
1.再次確認神恩
親愛的朋友、弟兄姊妹,你在低潮的狀態下嗎?你身體的疲累和心裡的疲累讓你感到沉重嗎?快來上帝這裡得著幫助。對我來說,我也一直不停地在學習如何面對疲勞。當然身體的疲勞需要透過好的休息,我得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能夠一直滑手機和上網,我也需要調整服事的節奏與時間,量力而為。我知道在上帝裡面有非常豐富的恩典,他能夠成為我的鼓勵,我也應該常常專心聆聽神的聲音勝過其他服事的果效。我想以利亞所得著的恩典也能成為我們的每一位的祝福,如果我們在疲累的低潮期,上帝一定願意我們得著休息,並且在我們需要的時候鼓勵、陪伴與教導,而且他所要給我們的是超過所求所想的。
2.陪伴疲倦的人
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你不是在低潮中的人,今天的信息也許可以成為某一天的幫助,但這個時候我想要進一步的邀請你,成為一位陪伴疲勞者的人。教會裡面,你知道有一些服事是持續性且消耗性的嗎?我知道在鄉下教會裡,有些服事同工是長年不間斷的,例如司琴的人,每個禮拜都是他,或是教主日學的老師,每週都得要某某人來教。因為沒有其他的同工可以幫忙了,所以他就自己花時間、精力下去服事,一服事就是十年、二十年。鄉下教會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只好如此。我們的教會大約有六百人左右,但是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仍然數十年如一日的在某個服事裡面。像我們的幼主、兒主,這些老師以前教主日學,五年十年後依然是他們忠心委身。我覺得這些老師很有可能會非常的累,好像這麼久的時間以來都只有他在這個服事裡面,他這麼忠心、熱心的服事主,但是好像幼主、兒主就還是這樣。這些同工們就好像以利亞一樣,忠心的為主服事,可是很可能要自己面對服事的疲勞,內心的沮喪。我們這些不在低潮當中的人,有沒有可能成為上帝所預備的七千人之一,陪伴他們,成為他們的幫助,讓他們也發現,原來上帝真的是超乎所求所想。
六. 結論
親愛的朋友,盼望我們能夠找不再疲勞的方法。不管是我們自己不再疲勞,或是我們身邊的人不再疲勞,深願上帝成為我們的最大的幫助,讓我們真實經驗體會,他是供應的上帝,他是鼓勵的上帝,他是教導的上帝,他也是超乎所求所想的上帝。

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陪伴(Companion)

講道內容
講題:陪伴(Companion)
經文:提摩太後書四章9-18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一月五日

講道影片
 

I、引言:什麼是真實

今年的主題是陪伴,讓我們從聖經中來了解何謂陪伴。
1922年Margery Williams寫了一本書,名為The Velveteen Rabbit(絨毛兔),闡述一個玩具絨毛兔如何變成真正的兔子。這本書因為受到大眾的喜愛,甚至翻拍成電影。以下是絨毛兔問皮革馬的一段對話。 
「How Toys Become REAL」
‘What is REAL?’asked the Rabbit one day, ‘Does it mean having things that buzz inside you and a stick-out handle?’ ‘Real isn’t how you are made. ’ said the Skin Horse., ‘It’s thing that happens to you .When a child loves you for a long long time , not just to play with , But REALLY loves you , then you become Real.’ ‘Does it hurt?’ ‘Mm , Sometines .’ he was always truthful. ‘When you are Real you don’t mind being hurt.’ ‘Dose it happen all at once?like being wound up or bit by bit?’‘It doesn’t happen all at once , You becom . It takes a long time. That’s why it doesn’t happen often to people who break easily , or have sharp edges , or who have to be carefully kept .Generally, by the time you are Real , most of your hair has been loved off , and your eyes drop out , and you get loose in the joints and very shabby . But these things don’t matter at all , because once you are Real you can’t be ugly.’ ‘I suppose you are real?’And then he wished he had not said it , for he thought the Skin Horse might be sensitive . But the Skin Horse only smiled . ‘The Boy’s Uncle made me Real , That was a great many years ago;but once you are Real you can’t become unreal again . It lasts for always.’The Rabbit sighed . He thought it would be a long time before this magic called Real happened to him. He longed to become Real , to know what it felt like;and yet the idea of growing shabby , and losing his eyes and whiskers was rather sad . He wished that he could become it without these uncomfortable things happening to him.
「什麼是真實呢?」有一天兔子問道。「真實是不是你擁有體內會嗡嗡作響的東西,還有一根伸出來的把手?」「真實並非在於你的構造」皮革馬說,[ 真實是發生在你身上的經驗,當一個孩子愛你很長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不只是跟你玩玩而已,而是真的非常愛你,你就會變真實了。「變真實的過程會受傷嗎?」「嗯!有時候會受傷。」皮革馬總是很誠實。「當你變真實時,你會不在乎受傷的。「變真實是一瞬間就完成嗎?好像發條放轉緊,或是它是一點一點轉變的?」「真實是無法一步登天的,你是逐漸變成真實,變真實要花很長的時間。因此,變真實的經驗不常發生在那些易碎的人,或是陵角尖銳的人,或是那些需要被小心翼翼保護的人。一般來說,當你變成真實的時候,你的頭髮大部份都在被愛中掉光了,你的眼珠也掉出來了,你的關節也脫臼了,外表也變破舊了,但是這些都無關緊要,因為你一旦變成真實,你就不會顯得難看,除非是對那些不瞭解你的人。「我猜你是變成真實了,是嗎?」然後,他就後悔他說出這樣的話,他想皮革馬或許會很敏感。但是皮革馬只是微笑著,「這男孩的叔父使我變得真實,那是在很多年以前發生的事,你一旦變成真實,你就不會再變得不真實了。真實會存到永遠。兔子嘆了一口氣。他想一定要經過很長的時間,他才能夠遇到變成真實的神奇經驗。他甚盼望變成真實,能夠體驗那種變成真實的感覺。但是一想到會變成破舊,還會丟掉眼珠與嘴毛總是令人感到傷心,他盼望他能變為真實,而且不必遭遇這些不愉快的事情。
所以,想要活出真正的自己是會受傷的,而且要經過很長的時間, 在愛的關係中、在陪伴的過程中,才能活出自己。
II、那人獨居不好
當上帝創造亞當之後,上帝發現亞當的孤單,所以又造了夏娃,成為亞當的陪伴。耶和華 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2:18)所以,陪伴可說是上帝為人類所預備最好的禮物。
1.分享勞苦的果效
為什麼獨居不好?聖經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傳4:9)就是有福同享,你的成就有人可以和你一同快樂。
2.有人扶起的跌倒
為什麼獨居不好?因為當你跌倒的時候,有人可以把你扶起來。如果只有你自己一人,跌倒了,只好自己起來,沒有人幫你。所以,當我們軟弱的時候,陪伴你的人可以扶持你。「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傳4:10)
3.互相陪伴的溫暖
為什麼獨居不好?因為面對外面的寒冷時,兩個人還可以互相靠近取得溫暖。「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傳4:11)
4.共同面對的困難
為什麼獨居不好?因為當敵人來攻擊時,兩個人還可以互相保護,面對困難。「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傳4:12)
III、保羅的孤單
當保羅面對自己生命的盡頭時,也感到孤單,所以,他需要同伴的陪伴。可是現況卻是他周圍的人一個個的離開,於是他寫信給提摩太,請他趕緊過來。「你要趕緊地到我這裏來。」(提後4:9)
1.底馬對世界貪愛
保羅請提摩太趕緊來,是因為底馬離開他了。「底馬貪愛現世,離開我到帖撒羅尼迦去了。」(提後4:10a)底馬本來是保羅很好的同工,當保羅第一次被囚時,底馬陪在他身旁。「與我同工的馬可、亞里達古、底馬、路加也都問你安。」(門1:24)但是他卻貪愛現今世界的輝煌,勝過對來世的盼望,因而離開保羅,去追求現世的燦爛。所以,當一個人的價值觀改變,會使我們失去同伴。
2.提多前往撻馬太
保羅另外提到兩個人,他們是革勒士和提多,這兩人並不是貪愛世界,但是同樣離開保羅。「革勒士到加拉太去,提多到撻馬太去。」(提後4:10b)。他們是因為服侍,所以不能陪伴保羅。由此可知,服侍的繁忙,會使同工分散,以致我們因為事工而忽略了同工。
3.獨有路加還同在
還好有一個人留在保羅身邊,這人就是路加。「獨有路加在我這裏。」(提後4:11a)路加是在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時加入他們的服侍。在路加所寫的使徒行傳中,第一次出現「我們」這個用語,是在他們前往腓立比的路上。「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上帝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裡的人聽。」(徒16:10)從這開始,路加就一直跟在保羅的身邊,直到保羅被判死刑、行刑之前,路加仍在保羅的身邊。保羅稱他為親愛的醫生路加,「所親愛的醫生路加和底馬問你們安。」(西4:14)。他們因為長期同工,而培養出親密關係,是最寶貴的陪伴。有長期的親密關係才能產生好的陪伴。
4.請你把馬可帶來
可是保羅覺得,只有路加一個人還不夠。他還需要一個人來幫他的忙。所以保羅說:「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或譯:服事我)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後4:11c)馬可這個人是被保羅開除的,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時,帶著馬可同行。但是他因為無法承受在外頭顛簸之苦而離開,以致保羅後來不願意與他同工,他是一個半途的失敗者。「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徒15:38)之後,因有巴拿巴不離不棄的陪伴指導,使他得到造就、成長。於是保羅重新接納馬可,並且發現他的恩賜和優點,他是保羅有需要時,真的可以幫助他的人。甚至保羅第一次坐監時,馬可與他在一起,馬可重新得到保羅的肯定。當保羅派遣馬可去教會時,特別請教會要款待馬可。「與我一同坐監的亞里達古問你們安。巴拿巴的表弟馬可也問你們安。(說到這馬可,你們已經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們那裏,你們就接待他。)」(西4:10)在此,保羅與馬可為我們留下很好的榜樣,雖然相處上曾有失敗的經驗,但是仍然願意嘗試互相的原諒,互相的接納,以致後來成為彼此很好的陪伴。這就是接納和寬恕,帶來重新和好及產生一個美好陪伴的盼望。換句話說,並不是兩個好的陪伴在一起就不會產生問題,當有問題發生時,如果彼此可以處理好,仍舊可以成為好的陪伴。
5.推基古受差離開
另外有一個人離開,是因為保羅請他離開,這個人是推基古。「我已經打發推基古往以弗所去。」(提後4:12)他是保羅認為親愛的、忠心事奉的、會安慰人的好同工。「今有所親愛、忠心事奉主的兄弟推基古,他要把我的事情,並我的景況如何全告訴你們,叫你們知道。我特意打發他到你們那裏去,好叫你們知道我們的光景,又叫他安慰你們的心。」(弗6:21-22)因此,保羅可以放心的將事情交代他。可見得,我們需要陪伴,但是為了完成事工,我們必須讓陪伴我們的人離開我們,去完成上帝要他完成的事工,因為他是忠心事奉的人。
有一次保羅要提多趕來和他會合,便差派推基古去替代提多在革哩底教會的牧會工作。「我打發亞提馬或是推基古到你那裏去的時候,你要趕緊往尼哥坡里去見我,因為我已經定意在那裏過冬。」(多3:12)所以,在事工發展過程中,同工職務需要調度時,一個能頂替別人事工的同工,就是一個好的陪伴者。因為他不只忠心,也願意接受差派。
6.外衣書皮卷拿來
保羅不只需要人的陪伴,也需要上帝的陪伴。「你來的時候,要把我在特羅亞時留在加布家裏那一件外衣帶來;同時要把那些書,尤其是那幾本羊皮書卷也一起帶來。」(提後4:13)保羅交代提摩太,記得將他的書和皮卷帶來。這個皮卷是指當時的聖經,這顯現當保羅感到孤單時,他需要書的陪伴,需要上帝話語的陪伴。
「終夜赤身無衣,天氣寒冷毫無遮蓋」(伯24:7)天氣寒冷的時候,我們需要暖衣的陪伴,但是面臨死亡的時候,我們需要上帝的話語成為我們的陪伴,才不會孤單。因此,當保羅接近死亡的時候,他表示,除了人的陪伴,他也需要上帝話語的陪伴。不管身體或心靈,都需要一點點的溫暖。「他們彼此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路24:32)
7.亞力山大的迫害
有時也會有不好的陪伴者,有一位亞力山大,常找保羅的麻煩。「銅匠亞歷山大害我不淺;主會照他所做的報應他。」(提後4:14)所以,有時候我們的陪伴者,是讓我們受苦的。「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譯: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12:19)所以,保羅自己受的冤屈,他不報冤,而是把這一切交給上帝。但是他仍舊提醒提摩太,要小心亞力山大這個人。「你自己也得提防他,因為他極力反對我們所傳的信息。」(提後4:15)「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已經先知道這些事,就該防備,免得被那些壞人用荒謬的言論把你們引入歧途,使你們離開穩固的立場。」(彼後3:17)所以保羅教導我們,面對讓我們受傷的陪伴者,不報復但要防備。
8.初申訴沒人理睬
保羅第一次在法院為自己辯護的時候,身邊竟然沒有人陪伴。但保羅仍說願這罪不歸與他們。「我第一次為自己辯護的時候,沒有人在我身邊,大家都離棄了我。願上帝不加罪於他們!」(提後4:16)這是被人離棄的孤單。
當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抓時,門徒都逃光了,只剩下他自己一個人。「所有的門徒都離棄他,逃跑了。」(可14:50)那是最大的孤單。
當司提反獨自一人面對群眾,他們要用石頭打死他時,他仍禱告,不要將罪歸於他們。「又跪下大聲喊著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說了這話,就睡了。掃羅也喜悅他被害。」(徒7:60)
9.惟有主與我同在
雖然在需要陪伴時,沒有其他人的幫助,但保羅仍然願意學習饒恕。並且保羅還說:「雖然沒有人陪我,但是耶穌在那裡陪我,我就不孤單了。」而且耶穌不只陪伴,還讓保羅在被砍頭之前可以傳福音,所以保羅感到很滿足。「惟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使福音被我盡都傳明,叫外邦人都聽見;我也從獅子口裏被救出來。」(提後4:17)就像司提反要被打死以前,他看見耶穌站起來陪伴在他身邊。「但司提反被聖靈充滿,定睛望天,看見上帝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神的右邊」(徒7:55)福音在苦難中被傳開了。「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腓1:18)
IV、耶穌的陪伴
耶穌在世上,面對將要被釘十字架之前,他也尋求陪伴。
1.伯大尼家庭的溫暖
耶穌在世上最後一個星期,白天在耶路撒冷服侍,面對想除掉他的人;晚上則回到耶路撒冷旁的伯大尼休息,那裡有一個家庭願意接納他,一對姐妹及弟弟,成了耶穌最後且最難過時的陪伴。「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裏。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路10:38-39)
這個家庭裡的三個人,個性都不一樣。姐姐馬大擅長料理家事,她殷勤款待,張羅照顧耶穌身體上的需要。馬利亞很貼心,他知道耶穌的心情一定很難過,所以他是靠近耶穌親近靜聽,體貼耶穌的心腸。聖經中未提到弟弟做什麼事,但是當弟弟死的時候,耶穌流下傷心的眼淚,可見他與耶穌之間有非常親密的關係。所以這三個人,在耶穌服侍的過程當中,是非常重要的陪伴。
2.摩西以利亞的共商
耶穌曾經到山上去,顯出他的榮耀,但耶穌知道,他必須經過十字架的苦難才能彰顯出這樣的榮耀。因此,上帝派遣兩個人來陪伴他,一個是摩西,一個是以利亞。他們來跟耶穌討論,耶穌將為我們上十字架的事情。「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兩個人同耶穌說話;他們在榮光裏顯現,談論耶穌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路9:30-31)
摩西也曾為了拯救以色列人,四十天在西乃山上,孤單一人,尋求上帝的陪伴。而以利亞為了以色列人的墮落,三年半在基利溪畔,也是孤單一人,等待上帝的救恩。這兩個人都曾遇見很大的困難,因為要拯救百姓,他們都必須孤單的去面對。因此他們可以了解耶穌將被所有的人離棄時的孤單,他們一起來鼓勵耶穌,一起和耶穌討論這件事情。
3.客西馬尼園的陪伴
當時間到了的時候,耶穌需要禱告,他需要上帝的話語來鼓勵他。但是也需要人的陪伴,所以耶穌找他最要好的三個朋友──彼得,雅各和約翰,一起到客西馬尼園,耶穌不需要他們三個做什麼,只需要他們的陪伴,這是耶穌最後的陪伴。但是他們三個人都因為太累而睡著了。『於是帶著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同去,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便對他們說:「我心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裏等候,和我一同警醒。」』(太26:37-38)
雖然如此,,至少他們是睡在耶穌的身旁。這也是一種陪伴。
4.十架上臨終的呼喊
最後耶穌不希望自己是孤孤單單的死亡,他希望上帝做他的陪伴,所以他在十字架上,叫出了一句話。「申初的時候,耶穌大聲喊著說:「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翻出來就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可15:34)
V、結論:沙灘上的腳印
耶穌知道,我們做人就需要人的陪伴,我們需要學習去陪伴人。所以有人將耶穌給我們的陪伴寫成了一首詩「Footprints in the sand」,翻譯為沙灘上的腳印。
One night I dreamed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beach with the Lord . Many scenes from my life flashed across the sky. In each scene I noticed footprints in the sand. Sometimes there were two sets of footprints, other times there were one set of footprints. This bothered me because I noticed that during the low periods of my life, when I was suffering from anguish, sorrow or defeat, I could see only one set of footprints. So I said to the Lord “You promised me Lord, that if I followed you, you would walk with me always. But I have noticed that during the most trying periods of my life there have only been one set of footprints in the sand. Why, when I needed you most, you have not been there for me?”The Lord replied: “The times when you have seen only one set of  footprints in the sand, is when I carried you.”
有一晚我夢見我行走,在海灘上與主同行,我人生中許多場景很快閃過天際,每一場景我都看到沙灘上的腳印,有時候是兩雙腳印,其他時候是一雙腳印,這讓我感到困惑,因為我注意到在我人生的低潮時刻,當我正在忍受痛苦、憂愁或挫敗,我只看到一雙腳印,因此我對主說:「主啊!你曾經應許我,我如果跟隨你,你將永遠伴我同行。但是我注意到當我處於我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我卻只看見沙灘上的一雙腳印。為什麼呢?當我最需要你的時刻,你卻棄我而去呢?」主回答我說:「當那些時刻你看見沙灘上只有一雙腳印,是我抱著你走過。」
1940年代,這首詩很多人喜歡,有一位英國的歌手Leona Lewis,在2008年根據這首詩寫了一首歌─Footprints in the Sand
You walked with me 你伴我行
Footprints in the Sand 沙灘上的腳印
And helped me understand 你幫助我看明
Where I’m going 何往前進
You walked with me 你伴我行
When I was all alone 當我踽踽獨行
With so much unknown 許多我看不清
Along the way 沿途光景
Then I heard you say 我聽你聲音
I promise you  向你應允
I’m always there 永伴同行
When your heart is filled with sorrow and despair 當你的心充滿憂傷與灰心
I’ll carry you 將你抱起
When you need a friend 當你需要友誼
You’ll find my footprints in the sand 你發現我沙灘腳印
I see my life 回顧從前
Flash across the sky 閃電畫天邊
So many times have I been so afraid 許多次我內心害怕無限
And just when I 當每一次
I thought I’d lost my way 我想我已迷路
You gave me strength to carry on 你賜力量使我堅持
That’s when I heard you say 我聽見你聲音
I promise you  向你應允
I’m always there 永伴同行
When your heart is filled with sorrow and despair 當你的心充滿憂傷與灰心
I’ll carry you 將你抱起
When you need a friend 當你需要友誼
You’ll find my footprints in the sand 你發現我沙灘腳印
When I’m weary 當我疲憊
Well I know you’ll be there 我知道你作陪
And I can feel you 對你有感受
When you say 當你說
I promise you  向你應允
Oh , I’m always there 喔 永伴同行
When your heart is filled with sorrow and despair 當你的心充滿憂傷與灰心
I’ll carry you 將你抱起
When you need a friend 當你需要友誼
You’ll find my footprints in the sand
你發現我沙灘腳印
When your heart is filled with sorrow and despair 當你的心充滿憂傷與灰心
I’ll carry you 將你抱起
When you need a friend 當你需要友誼
You’ll find my footprints in the sand 你發現我沙灘腳印
主在心門外等待,快將你心門打開
耶穌基督在聖經啟示錄這樣說: 「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3:20)
耶穌渴望成為我們的陪伴,他站在我們心門外等待,希望我們將心門打開。他應許要陪伴你我,在海角在天涯。
如果你願意讓上帝成為你的陪伴,只要將心門打開,讓上帝進入你心,讓他來陪伴你。並且透過上帝的愛,學習作個陪伴者,去陪伴那些傷心、悲哀、需要的人。
在禱告之前,我要給大家一點時間思考,今年我們要學習陪伴。耶穌也一直站在我們的心門外等候我們,等候我們讓他進來成為我們的陪伴。你們渴望這樣的陪伴嗎?不管你有沒有受洗,如果你願意讓耶穌進到你的心門成為你一生的陪伴,請舉起手,跟耶穌說:我希望你來陪伴我。
主,你看見我們舉起的手,表明願意接受你的陪伴,也願意去陪伴人。當你創造亞當的時候,你說:「那人孤單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陪伴他。」你不只給我們,人的陪伴;你自己也願意成為我們的陪伴。雖然陪伴是一件辛苦又會受傷的事,卻是非常值得的。經過愛的陪伴,我們每一個人將可以活出真實的自己。主呀!我們希望我們今年可以先學習,讓主進到我們的心裡,成為我們寶貴的陪伴,好讓主的愛幫助我們去學習陪伴那些受傷的人。在你面前,同心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握緊生命方向盤

講道內容
講題:握緊生命方向盤
經文:馬太福音二章13-23節
主講:李俊佑傳道師
時間:二0一三年十二月廿九日


講道影片 



一. 前言:平安夜之後   

我們教會在上個禮拜剛剛結束聖誕節的活動,這原是為了紀念與慶祝耶穌基督的降生。包含12/8聖誕樂詠的音樂會,12/21「回家」聖誕晚會,12/22的聖誕聯合禮拜,以及12/24晚上青田社區報佳音等。在教會曆的傳統裡面,我們稱聖誕節前的四個禮拜為等候主耶穌的降生的待降節期(Advent Season)。而在12/25直到1/6主顯節(Epiphany)這12天期間,在教會曆裡我們稱為聖誕節期(Christmas Season),紀念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界。 

聖經節是全世界眾教會歡歡喜喜慶祝人類的盼望耶穌基督來臨的日子,每一間教會都非用心預備聖誕節當中各種不同的活動,雖然預備的過程很辛苦,但是我相信我們每一個服事的人、參加的人都有經歷到一個很棒的聖誕節。我想對二千年前的真正經驗小耶穌降生的人來說,聽見和看見的更是相當地震憾:那位期待已久,真正世界的君王誕生了。聖經上記載,當牧羊人在夜間看守羊群的時候,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的身旁,帶來大喜的訊息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接著一大隊的天兵與天使在曠野中的同聲的讚美:「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牧羊人去看了,果然看見了小耶穌,並且所看見的告訴約瑟和馬利亞。另外,從東邊來的幾個博學之士按著他們的研究與知識來到伯利恆,並且找到馬利亞和約瑟,歡歡喜喜、恭恭敬敬地把黃金、乳香與沒藥,作為禮物獻給小耶穌。聖經所寫的兩個歷史事件,都是如此歡喜地、有盼望地經歷聖誕節。我們今天會試著以約瑟父親的角度看今天的這段經文。我在網路上找到一首短短的詩歌,它試著用約瑟父親的心情看耶穌降生。   
 
耶穌的降生充滿了溫暖、安祥、盼望、喜樂。不過,平安夜之後呢? 

二. 約瑟,耶穌的父親
1.大衛子孫的約瑟
讓我們多一點認識約瑟。約瑟是以色列古代君王大衛的子孫,雖然他的血統顯赫,但是他終生只是一個小小的木匠。他是一個敬虔傳統的以色列人,當耶穌出生第八天,他就讓小耶穌按著猶太的律法行割禮。然後按照摩西的律法滿了潔淨的日子,他和馬利亞就帶著小孩到耶路撒冷去,按頭生的男子必歸主為聖的規矩進行獻給上帝的儀式。不只如此,約瑟每年都按猶太人的規矩到耶路撒冷城過節。簡單地來說,約瑟雖然有大衛的血脈,但卻是一個很平凡,而且守規矩的傳統猶太男人。 

2.公義仁慈的約瑟
約瑟不僅是傳統的猶太男人,還是一位好男人。聖經說他是個義人,也就是說他做事完全是按照規定來的。當他要娶馬利亞進門時,竟發現她有身孕了,這對約瑟來說是非常掙扎的。如果約瑟是一位律法主義者,恪遵律法為至上權威的人,他可以按照律法規定,與馬利亞公開解除婚約,因為馬利亞在婚約外犯了姦淫,有了別人的小孩,應該被用石頭打死。但是約瑟不僅是個義人,而且是個仁慈的人,在考慮律法與人道的平衡,他選擇私下解除婚約。還好主的使者在他考慮的時候就告訴他馬利亞的懷孕是從聖靈上帝來的,並且耶穌將人從罪惡中救贖出來,又與人同在的神。從這些聖經經文少少的描述中,我們大概可以窺見耶穌在世上的父親是一位公義仁慈的人。
3.聽從主聲的約瑟
約瑟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聖經裡描寫他總共有三次異夢。第一次是指示他要把馬利亞娶過來,因為上帝的兒子要透過她降生在世上;第二次是指示他要帶著妻小逃往埃及,因為希律王要搜尋並殺害嬰孩耶穌;第三次是指示他該回到以色列,因為要殺害小耶穌的希律王死了。這三次的異夢都有很清楚從上帝使者來的指示,而且我覺得更特別的是,約瑟很快地就按著夢境中的指示採取行動。他的執行力與順服心志讓我印象深刻。
聖經裡面同樣稱為約瑟的有12位,其中一位舊約的埃及宰相約瑟與耶穌的父親約瑟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我覺得很有趣,就把他們兩位拿來比較。舊約約瑟作了兩個異夢,新約耶穌父親的約瑟作了三個異夢;舊約約瑟把以色列家帶進埃及,新約約瑟把自己全家帶進埃及;舊約約瑟是個義人,新約約瑟亦是個義人。舊約約瑟敬畏上帝,新約約瑟亦是敬畏上帝。上帝透過舊約的約瑟拯救了他的家人,上帝也透過舊約的約瑟拯救了他的家人。舊約約瑟以下半生服侍埃及國王,新約約瑟以下半生服侍將來的世界君王。舊約約瑟成為基督教、猶太教信仰中家喻戶曉的人物,但新約約瑟則默默無名。約瑟在早期的基督教歷史一直不被重視,直到十九世紀後期才天主教被列入聖人的行列,其實在基督新教裡也很少談及約瑟。
三. 身在險境的事實
讓我們回到平安夜的現場。
雖然約瑟和馬利亞也慶祝了聖誕節,他們看見這位在馬糟出生上帝的孩子,聽見牧羊人帶來的祝福,接受博士獻上的禮物,就好像聖誕活動的最高峰,我想他們心裡頭一定是充滿歡喜。然而聖經經文這樣寫,當活動結束,牧羊人與博士都離開後,『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太2:13)原來耶穌降生是充滿平安的,原來他是帶來希望的,但緊接著而來的,並不是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相反地,是逃難的日子。我以一位當父親的心情想像當時的情境。
1.失去安穩的生活
那天夜晚,約瑟夢中驚醒,主的使者的聲音還嗡嗡迴響在耳邊,夢裡夢外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約瑟一下子尚未清醒過來,一時間不知道剛剛的畫面到底是一場單純的夢,還是真正從神而來的吩咐。這個剛作父親的約瑟轉身看看熟睡中的馬利亞,又看看睡著的小耶穌,心裡還是感到無比的歡喜和幸福。他心裡想:「這是真的嗎?希律要殺害這個才出生不久的小孩?這是真的嗎?我要帶著耶穌和馬利亞逃到埃及地去?埃及這麼遠的地方,文化不同,民情不同,而且舉目無親,我可以投靠誰?我應該要怎麼生活?」我想約瑟聽到從上帝來的指示,一定感到十分困惑:難道這就是上帝的兒子,他一出生就要逃難?耶穌的降生應該是帶來平安的,但是這夢如果是真的,耶穌自己,連同耶穌的家人都沒有平安。約瑟在床上漸漸的清醒,主使者的聲音也漸漸地在心裡明確。是的,主指示他們逃往埃及。這是刻不容緩的事,而且不能被任何人發現,因為若希律透過任何蛛絲馬跡發現他們躲到埃及,一定會派出追兵或殺手。於是約瑟立刻把馬利亞叫了起來,收拾一切的東西,連夜帶著小耶穌出發前往埃及。
約瑟做為耶穌的父親,為了愛耶穌,他失去原來安穩的生活。
2.面對環境的壓迫
果然,希律不懷好意,原來想要從博士們身上打聽耶穌出生的地方,好讓他找個理由殺了這位將來的君王。博士後來得主的指示就直接回去自己的家鄉,並沒有告訴希律耶穌在哪裡。這個殘暴的土國王發現自己被放鴿子,惱羞成怒,立刻差人把伯利恆城裡和附近的兩歲以下嬰孩都殺害了。他寧可錯殺一萬,也不放過一人。這麼可怕的政治環境,我想是伯利恆城內全城父母的哀痛,他們一定不只是痛恨希律的暴政,如果知道約瑟逃走了,也一定痛恨約瑟、馬利亞及小耶穌。這是人性的醜惡面,內心的傷痛無法向有權勢的人抗議,很容易就轉向無辜的關係者發洩。約瑟如果知道事情變成這樣,一定非常的痛苦,雖然他和耶穌不是造成嬰孩屠殺的主因,但是內心必然是充滿煎熬。
約瑟做為耶穌的父親,為了愛耶穌,他必須面對從希律而來的壓迫,甚至可能要面臨內心的痛苦。
3.回家路途的坎坷
約瑟在埃及住了一段時間,小耶穌也漸漸長大,會爬、會走、會講話,也許就這麼住在埃及也不錯。有一天夜裡,忽然主的使者又來到約瑟的夢中顯現:「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太2:20)我不知道在座當父親的人或聽見神的吩咐像約瑟聽見的一樣,你會有什麼反應。若是我,就會對著上帝生氣。「我已經在這裡安頓下來了,孩子也漸漸長大,我們也過得還可以。為什麼我又要回到以色列呢?就算我回去,亞基老也不是什麼好王,他和他父親一樣殘暴,我怎麼能夠回去大衛的城伯利恆,或是經過他管轄的地方呢?」約瑟要回以色列的路途不是平平安安地,而是帶著擔心、害怕的情境回到以色列。他必須要小心,因為不知道會不會仍然有人記得幾年前的事,會不會某個人或某個兵丁向這個新王亞基老報告當天逃走的人現在跑回來了。
約瑟做為耶穌的父親,為了愛耶穌,本來回家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回家是一個充滿擔心的旅程。
假如我們把約瑟這一段生命旅程看作你人生整體經驗的高低起伏,不曉得各位是不是常常和我有相同的經驗:在你人生旅程中若不是想要努力地往上爬,或想要安安穩穩地過一生,可是事情總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好像人生有一些事情是難以控制的,人生一路順遂總是某些人的傳記故事,而且很難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我還記得當我考上研究所,以優秀的成績拿學校獎學金,然後與盈臻結婚,一切幸福美滿,好像人生已經走在一條順遂的道路上了,可是沒想到婚後不到一年的時間,發現了鼻咽癌。這真的是把一切原有的計劃完全的打亂,我不得不在家休養,也不得不重新思考接下來的人生要怎麼辦。這真的是有一種從天上掉到深淵裡的感受。那段時間,我常常會問上帝說:上帝啊,為什麼?如果我們中間有人正陷在生命的苦難中,或是有風暴正襲擊你的生活圈,或是你的工作、家庭環境給你無情的壓迫。我想你就像約瑟一樣,他只是一個平凡的小人物,開始擁有平凡的小家庭,這對平凡的人來說就是最美最棒的幸福了。沒想到一夕之間全變了樣,他不能掌控環境,也不能改變現實。那他到底能夠怎麼做。也許我們可以從約瑟一起來學習如何面對生命困境。
四. 面對生命的現實困境
約瑟在面對這些現實的困境時必須緊緊地抓住三件事。
1.打開心耳聽聲音
約瑟必須要是個聆聽的人,並且是願意聆聽神聲音的人。當他夜間在夢中聽見主的使者所說的話,一次、兩次、三次然後每一次他都聽進去了。我們知道約瑟是一個很忠厚老實的人,他守規矩而且也對人很寬厚,他也一定一個願意聽別人意見的人。因為不聽別人意見的人也不太容易聽上帝的意見。如果他本來就不願意聽別人的建議,那麼夢中的聲音他也必定不聽。這是對所有人,不管你是不是基督徒都有幫助的提醒。如果我們面臨生命的困境,不是硬著頭皮撐著,讓人覺得好像你是不會跌倒,不需要幫助的人。而是願意謙卑下來,向別人請教,聆聽他人給你的意見。往往身份地位愈高,或是愈年長的人愈不容易打開心耳聆聽。
另一個聆聽是對基督徒有幫助的。我想約瑟應該是常常學習聽主的聲音,不然很難分辨那夢中的異象到底是真,還是假;是出自上帝,還是自己的想像。換一句現代基督徒的話來說,約瑟一定是常常靈修,與神親近禱告的人。網路上有一個小故事,他說大小魔鬼有一天在開會,想說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讓那些基督徒不禱告。有一個小魔鬼說:「我要讓他們生病,然後痛苦而死,這樣他們就不會認真信耶穌。」另外一個小魔鬼說:「這招我試過了,沒有用的。每次我叫他們生病,本來不禱告的立刻開始禱告起來。」還有一個說:「那不然我把他們的聖經燒掉,讓他們沒上帝的話可以讀,也就不會禱告了。」一個從獨裁國家來的魔鬼說:「我也是這樣想,但是他們反而把聖經都背起來了,還可用經文禱告。」正當大家都想不出辦法的時候,有一個從台灣教會臥底的魔鬼說:「我想到一個好方法,就是叫他們認真的服事。」「這是什麼好方法?」「我要叫他們有一大堆服事,而且他們會很認真,花很多時間投入在那些神聖的事工,然後又服事的很成功,他們就會很滿足的一直投入,甚至沒時間禱告上帝。」這個小故事也許不一定要用服事的忙碌說明我們常常失去與神親近的時間,有時候其他事情的忙碌也是如此。我們沒有時間親近神,以致於上帝對我們說話時,我們要不是聽不見,就是分辨不清楚。
我們應該要像約瑟一樣,打開心耳聆聽聲音,常常與神親近而能明白主的聲音。
2.順從主話憑信心
聖經描寫約瑟聽了上帝透過使者的指示後,就遵照主的吩咐行。這些指示都是很重要的事件。第一個指示是要約瑟把馬利亞娶過來。這對約瑟來說是人生大事,更何況這是一個懷孕的女人,上帝竟然這樣吩咐他。我想約瑟一定很掙扎,他也許會說:「難道就是這樣?我會不會聽錯?或是上帝會不會搞錯?」我們一般人的婚姻大事應該很少遇見上帝這樣的指示,如果有我不知道你是很高興,還是很難過?你會憑著對上帝的信心順服嗎?
另一個對約瑟的指示是立即性的,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約瑟立刻順服,然後就連夜逃離伯利恆。這類立即性的命令真的很難接受,你不能多加思考,也沒有什麼機會再詢問其他人的意見,你要不就接受,要不就拉倒。在神學生的時候我曾經參與教會裡的營會活動,但由於我實在搞不清楚整個營會的狀況,也不是那麼想投入,於是雖然營會當中可以感覺所有的同工都很疲累,大家不過只是按計劃表在做事,而且也沒什麼動力。在整個營會籌備的最後,我被安排負責最後晚上的獻心會,我預備了然後在台上就分享營會的守則,要有什麼態度,怎麼樣面對小孩等等。沒想到講到一半,突然有個聲音對我說:「你要跟大家道歉。」我很驚訝,我要道歉什麼?「你要為沒有投入向大家道歉。」我邊講邊想:沒錯,因為我沒有用心,同工特別的辛苦,而且沒有動力,我應該道歉。我跟上帝說:我可以要結束的時候再講嗎?現在分享當中突然道歉很奇怪。後來我在最後的時候就很勇敢地跟在場同工道歉,奇妙的事就發生了。原本我以為是我的問題,沒想到其實大家都有各自的狀況。原來撐著的表情,開始有了變化,壓力很大的人就哭了出來,心情很差的人就把苦悶說出來。整個營會開始不太一樣,上帝的工作就臨到,改變了營會的氣氛,只是因為我簡單地順從上帝的指示。立即性的指示不容易順服,可是因為約瑟的順服,讓小耶穌躲過被殺害的危險。所以我也想問問大家,如果上帝透過今天的講道要你向某個人道歉,你會願意勇敢地順服神嗎?
3.忍耐等候繼續行
我覺得最後一個功課是最不容易的,這個功課叫忍耐等候。因為時間很容易會消磨一個人的心志,也會改變一個人的方向。當約瑟到埃及地之後,他怎麼知道希律什麼時候才會死?也許要過十年、二十年或更久的時間,這段時間他要如何堅持?上帝也沒告訴他要忍耐等候多久才可以回到以色列,這種沒有期限的受苦是最難捱的。如果我們知道某件事是正確的,那麼堅持做下去就會是成功最重要的要素。幾個月前我有機會在鄉下的教會服事和學習,對鄉下教會來說最辛苦的部分往往是長時間的忍耐和等待。上帝如果呼召你到鄉下去服事,你也很確定這是上帝的帶領,那麼需要像約瑟一樣能忍耐等候,因為也許你努力了好幾年也不會有什麼改變。基督徒在忍耐等候學習上比一般人更好的地方,是知道上帝應許了,就絕不會改變。
五. 結論:握緊生命方向盤
聖誕節是報告耶穌基督降世的好消息,聖誕節過後的今天我依然要向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耶穌不僅成為我們的祝福,他也要與我們永遠的同在,而且也要成為我們生命的方向盤。我們看見約瑟,他只是一個平凡而且默默無名的木匠,他失去原先安穩的生活,他的生活環境壓迫他,甚至他連回家都感到擔心害怕,可是這些都沒有打倒他,反而因此成就一件人類史上最重要的大事。其實約瑟只有做一件簡單的事,就是緊緊地抓住上帝的話,上帝的話就是他生命的方向盤。親愛的朋友,弟兄姊妹,你緊握的生命方向盤是什麼呢?是某個信念,是某個普世價值,還是某個人生哲學呢?盼望上帝的話能成為你生命的方向盤,帶領你走人生的路,因為聖經清楚的說:「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有能力」,並且神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同在的應許(Promise of Presence)





講道內容
講題:同在的應許
經文:以賽亞書七章14節
馬太福音一章22-23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十二月廿二日


影片: 同在的應許
MP3:  [雙語]

Ⅰ、引言:這我應許你

今天詩班清唱劇的主題是「應許的旅程」。旅程指的是一生的旅程,應許指同在的應許。「應許」如同孩子勾手指頭互相約定,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是婚禮,詩經、邶風、擊鼓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結婚時,新人相互許諾:「我一生應許你,要陪伴你」。這是一次性的承諾,卻是一生的同在與陪伴。有一位愛爾蘭歌手兼作曲家Ronan Keating,在2006年寫了一首「婚禮之歌」(The wedding song),歌名是This I Promise You:
My love, here I stand before you,  我愛,我站在你面前,
I am yours now,  我全屬你,
From this moment on. 從現在開始。
Take my hand,  握我手,
Only you can stop me shaking,  只你使我不再顫抖,
We’ll share forever,  我們永相聚,
This I promise you.  這我應許你。
And when I look into your eyes,  當我注視你雙眼,
All of my life is before me,  我的一生都在眼前,
And I’m not running anymore,  我的腳步不再跑遠,
Cause I already know I’m home.  我已歸回我的家園。
With every beat of my heart,  我一生每一心跳,
I give you my love completely,  我將我愛全獻給你,
My daring, this I promise you.  親愛的,這我應許你。
My love, I can feel your heartbeat,  我愛,我感到你心跳,
As we dance now,  我們跳舞,
Closer than before.  比前更親近。
Don’t let go, don’t let go,  勿離我,勿離我,
Cause I can almost cry now,  我快忍不住哭泣,
This is forever,  這裡是永恆,
I make this vow to you.  我對你許誓言。
And when I look into your eyes,  當我注視你雙眼,
All of my life is before me,  我的一生都在眼前,
And I’m not running anymore,  我的腳步不再跑遠,
Cause I already know I’m home.  我已歸回我的家園。
With every beat of my heart,  我一生每一心跳,
I give you my love completely,  我將我愛全獻給你,
My daring, this I promise you,  親愛的,這我應許你,
My daring, this I promise you.  親愛的,這我應許你。
This I promise you,  這我應許你,
Oh I promise you,  喔,我應許你,
Promise you,  應許你,
This I promise you.  這我應許你。
I have a surprise for you.  我有一個驚喜要給你。
Yeah? Yeah!  是嗎?是的!
It’s a bracelet that represents the promise I want to make you.  一個手環代表著我要給你的應許。
I don’t know what tomorrow will bring,  我不知道明天會如何,
But I hope it would involve us traveling the world together.  但我盼望我們倆可以同遊世界,
Like we’ve always wanted to,  那是我們一直想要做的事,
And that if we have kids, that we will be huddling them every chance we get.
有了孩子之後,我們將他們擁抱在胸前,只要有機會。
And when we grow old,  當我們年老時,
We never stop dancing.  我們不會停止跳舞。
I promise you, no matter what happens,  我應許你,無論發生何事,
I will always be there for you.  我將永伴你身旁。
The Promise.  應許。
Ⅱ、同在的應許
最好的應許,就是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都一直陪伴你。(no matter what happens . I will always be there with you)。而這也是聖誕節最寶貴的意義,上帝應許要成為以馬內利,應許永遠與人同在,陪伴我們。
1.在我面前做完全人
亞伯拉罕是這個同在應許的起頭,當他九十九歲時,上帝告訴他:「我是全能的上帝。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創17:1)。當我們在某個人的面前,便表示與他同在。而人要如何才能完全呢?在上帝要求亞伯拉罕作完全人之前,上帝先說:「我是全能的上帝」(17:1)。這便是說,人只要常在上帝的面前,就能變得完全。「全能上帝」的英文,直接音譯自希伯來文的El Shaddai。所以我們要依靠全能上帝的同在,我們的生命就能逐漸完全。
2.賜福給你堅定誓言
上帝的同在不等於生命中不會遭遇困難。就如同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有一次遭逢飢荒,上帝向他顯現,告訴他:「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但是因為他是外地人,所以受到當地住民排擠。辛苦挖掘的井,引來當地住民的爭奪,第一次以撒謙和的退讓,第二次再挖掘的井,仍然被奪走。當他感到無奈之時,上帝對他說:「你寄居在這地,我必與你同在,賜福給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創26:3)。當以撒遭遇困難時,上帝讓他體驗到祂的應許是真實的。上帝說:「雖然你現在落難,但我與你同在。我與你父親的約定,我會堅固,並賞賜你的後裔,將這塊地賜於你。」
3.保佑供應帶領關係
慈愛的上帝也與犯錯的人同在。以撒的兒子雅各,十分在意上帝的應許,擔心次子的自己,得不著上帝的應許,於是想盡辦法,最後用騙的方式得到長子的祝福。哥哥以掃因而憤怒,想要殺他。在雅各逃難時,上帝向他顯現,應許他同在、保護、供應和平安返回。「耶和華站在梯子以上,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上帝,也是以撒的上帝;……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裏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創28:13-15)雅各夢醒後,向上帝許諾,如果上帝成就了祂的應許,就以耶和華為上帝。「雅各許願說:『上帝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上帝。』」(創28:20-21)上帝的同在,讓人與上帝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即使是一個犯錯、逃難的人,也可以體驗到上帝的同在,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
4.童女生子以馬內利
在耶穌降生的七百年前,當時的猶太國面臨強敵壓境,人心惶惶。上帝透過先知以賽亞,曉喻猶大王亞哈斯,並承諾他可以向上帝求一個預兆。雖然亞哈斯王假意信靠上帝,不求預兆。但是上帝仍應許會有一個兆頭顯現。「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的意思)。」上帝應許將有童女懷孕生子,並將孩子取名為「以馬內利」。這個應許,神學家普遍認為有兩次的應驗,第一次是亞哈斯王的年代,當時國家的危機得到解除。第二次是耶穌基督降生時。上帝說,有一嬰孩為人降生,要永遠與人同在,他的名字叫作「以馬內利」,這便是日後基督信徒慶祝聖誕節的由來。
III、同在的應驗
1.童女馬利亞生耶穌
基督降生後,「以馬內利」這個同在的應許又應驗了數次。第一次是天使啟示約瑟時。當時未婚的童女馬利亞竟然懷孕,使得未婚夫約瑟想要與她解除婚約,但上帝派天使阻止約瑟,告訴他馬利亞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而腹中的孩子要取名為耶穌。「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太1:21-23)因此,到了馬利亞的時候,她是一個未婚童貞女,她懷孕生了一個孩子,透過這孩子實現了上帝與人同在的應許。
2.真理聖靈內住訓慰
基督受難前的最後一晚,告訴門徒們「我會離開你們,但『上帝與人同在』的應許會繼續,我會差遣聖靈住在你們的心裡,永遠與你們同在」。「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裏面。」(約14:16-17)基督在最後晚餐時,如此應許門徒們。
3.萬民門徒教訓遵守
當基督要離世升天以前,再次應許門徒,如果他們到普天下去傳福音,讓萬民作主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人施洗,基督就會與他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4.新天新地帳幕人間
這個應許,到將來耶穌基督再來時,將再次被肯定。聖經記載,有聲音從寶座中發出,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上帝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因此,從基督降生開始,一直到祂再來,這是上帝給人的應許,也是最寶貴的應許。「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啟21:3)
IV、屬靈的功課
像這樣渴慕上帝的同在,在聖經中有一些人物,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摩西堅持要上帝同在
當以色列人在曠野崇拜金牛犢,得罪上帝之後,上帝不願意再與他們同往迦南地,但是承諾差派天使,保護、帶領以色列人,進入他們的應許地。這時,摩西堅持懇求上帝的同在。因為摩西知道,使以色列人與眾不同的,不是有人保護、有人帶領、有人供應,而是有上帝的同在。特別是在以色列人犯罪之後,更需要有上帝的同在。因為上帝的同在,會帶來提醒與懲戒,讓人不會一再犯錯。摩西非常聰明,因此他對上帝說:「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呢?豈不是因你與我們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與地上的萬民有分別嗎?」(出33:16)於是上帝答應他。所以,以色列人雖然犯罪,上帝卻沒有離開他們,仍與他們同在。
2.雅比斯求告上帝同在
另一位學習的對象是雅比斯。他的故事,是記載在歷代志中,一連串族譜裡的一段小篇幅。雅比斯出生時,母親為他受了許多的痛苦,後來,他禱告上帝,「『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上帝就應允他」(代上4:10)。他被聖經稱作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的人」。其中提到「保佑我不遭患難」,它的原意是「保佑我不落入罪惡的當中」(protect me from evil)。不是指不要遇到惡人,而是自己不成為惡人,因為若成為惡人,就會使人受苦。而「不受艱苦」是指不使人受苦。雅比斯的母親為了他,曾遭受許多苦楚。因此,他不只向上帝禱告,求上帝祝福他、擴張他的胸懷眼界、與他同在。更祈求讓他不陷入罪惡之中,使人不會因他而受苦。我想,我們每個人都當效法雅比斯這個禱告,求上帝與我們同在,並保守我們不落入罪惡中,不使周圍愛我們的人,因我們受苦。上帝必定喜悅這樣的禱告,應許如此的禱告。
3.大衛認罪求上帝同在
另一位舊約人物大衛王,他曾犯了非常嚴重的錯,上帝藉著先知拿單指出他的過犯。於是,痛悔的大衛王向上帝禱告:「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詩51:11)大衛王不在意上帝如何懲罰他,但是非常在意上帝是否收回祂的同在,因此懇求上帝繼續與他同在。上帝答應了大衛,大衛成為合上帝心意的人。
4.耶穌求上帝與人同在
在耶穌要進入客西馬尼園之前,曾向上帝做一個很長的禱告,求上帝與每一個人永遠同在。耶穌如此說:「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17:23)耶穌為我們向上帝祈求同在,如此便能讓世人看到,有上帝的愛在我們之間;使世人心生羨慕,進而成為基督徒。所以,「上帝同在」讓我們的生命進到上帝的愛裡面,讓我們的生命改變。
V、結論:見主榮光,變主形狀
摩西在西乃山上,與上帝同在四十天後,臉上反映出上帝的榮光。這是因為他與上帝同在,他的生命發生變化,顯現出上帝的榮耀。這樣的變化,不只顯在摩西身上,若有人願意常常與上帝同在,這人的生命也會發出上帝愛的光芒。保羅在哥林多後書說道:「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3:18)盼望我們不只是聖誕節祈求與主同在,而是日日都學習與主同在,使我們常常見到主的榮光,生命轉變漸漸有主的樣式。

禱告
感謝耶穌,為人類降生,成為以馬內利的上帝,與人同在。不論是摩西,或是大衛王,許多聖經的屬靈前輩都渴慕你的同在。儘管是犯錯了,或是得罪你,他們還是對你說:「主啊!求你不要遺棄我,與我同在。」我們也是,雖然已經信主,在人生的旅程中,仍然會有意無意地得罪你,或是傷害了身邊的人。我們向你禱告,求上帝再次應許我們,當耶穌降生時,主的愛也再次降臨在我們每個人的家裡、心裡。求主永遠與我們同在,好讓我們能日日親近你,得見你的榮光,我們的生命也逐漸被你改變,成為你榮耀的模樣。同心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