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4日 星期日

建造系列(七):聖殿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7.06.2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以弗所書二章1922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從關係神學,講到我們與神的關係是最重要的,再講到與神的關係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係就是敬拜,  而我們敬拜的地方就是聖殿,到底聖殿是什麼意思?什麼叫作建造聖殿?什麼人可以建造聖殿?是我們建造聖殿?還是上帝建造聖殿?它主要要建造的是什麼?我們今天要一起來思想聖殿的意義。 

Ⅰ、引言:神聖 (Numinous: mysterium tremendum et fascinans Rudolf Otto, 1869-1937)  

德國有一位神學家,叫作Rudolf Otto,(1869-1937),Rudolf Otto是近一百年來深具影響力的神學家,他最主要是在掙扎處理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宗教信仰?」不只是基督教,而是人類各種宗教信仰的特質是什麼?  因為當時的社會學家想要把宗教現象轉成是社會現象的一部份,而腦神經科的醫生則想要把宗教轉成是大腦功能的一部份(認為只是腦部放電而已),有很多學者要把人的宗教轉成他們研究之下的一個小部分,轉成一種可以解釋的一個狀態,而Rudolf Otto認為應該不是這樣,應該有一部分是沒有辦法被解釋、被轉成其它部分的東西,如果有的話,那是什麼?他努力的在思考這個問題,掙扎了以後寫了一本書,這本書以德語寫成,書名是Das Heilige,1917年出版,翻譯成英文是The Idea of the Holy。他提到聖殿的「聖」,到底是什麼?他受到啟蒙主義康德的影響,認為理性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們把它翻譯成Idea,其實他的重點不是在說Idea,他要說的意思是The experience of Holy,詳細看他的書就知道,重要的不是那個意念,而是一個感覺、一個體驗,那是無法用理性來解釋的。如果真的有上帝,有一天你真的遇到上帝的時候,那時你的感覺是什麼?他說那個就叫作「聖」。可是這個「聖」的感受很難找到一個字,他就自己創造一個拉丁字叫作Numinous,他把拉丁字的Numin衍生出一個形容詞叫作Numinous (與神相遇的感受),勉強翻譯成中文是「聖Sacred」,那是什麼呢?他說人遇到上帝的時候有三種感覺,他試著用一個短短的片語來描述,他說那是mysterium tremendum et fascinans,簡單來講,這裡面有三個字,第一個字是mysterium(神秘反應),這是我們人類理性沒有辦法處理的部分,他的觀念認為「這是Non-rational,不是Irrational,不是不合理性,而是超越理性的那個部分,所以我們找不到話語可以形容,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它」。當遇到這樣的現象之後我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第二個反應是我們會戰兢(tremendum)、我們會害怕;第三個反應是我們會被吸引(et fascinans),這是兩種矛盾的感覺,如果用中文來講,戰兢叫作敬畏,吸引叫作敬愛,如果有神,如果有一天你遇見神的時候,你會有一種講不出來的體會。關於mysterium tremendum et fascinans,在今天週報的牧函裡面,我試著對這本書的內容做了大概的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閱讀。

Ⅱ、神聖的相會 (Hierophany: The Holy Encounter, Mircea Eliade, 1907-1986) 

這種跟神交會的體驗,之後有一位神學家就藉著Rudolf Otto的觀念進一步的延伸,上次我介紹過這個人,他就是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芝加哥大學的宗教歷史系教授,他提到這種跟上帝或是神聖相遇的體會,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叫作Hierophany(神顯),翻譯出來應該叫作The Holy Encounter(神聖的相會),當你碰到的時候,到底你會有什麼感覺?你會有什麼經驗? 

1、雅各的天梯 

我們從聖經裡可以看到三個這樣的故事,第一個是雅各。雅各的故事記載在創世紀第二十八章10~22節:「雅各出了別是巴,向哈蘭走去;到了一個地方,因為太陽落了,就在那裡住宿,便拾起那地方的一塊石頭枕在頭下,在那裡躺臥睡了,夢見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頭頂著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耶和華站在梯子以上(或作站在他旁邊),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那裡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雅各睡醒了,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雅各清早起來,把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面。他就給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就是神殿的意思);但那地方起先名叫路斯。雅各許願說:神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神。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神的殿,凡祢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祢。」在這裡記載著,雅各這個人因為他太狡猾、太聰明,欺騙了他哥哥、爸爸,後來被發現了,哥哥很氣想要殺他,他就開始逃難,離開他所住的故鄉別示巴,這是他爸爸住的地方,要逃到住在很遠的哈蘭,他舅舅那裡,走到半路沒有地方睡覺,只好露宿野外。在那裡,他第一次遇見上帝,是他爸爸所講的上帝,他從來沒有體會過,但是上帝主動在夢中向他顯現,在夢裡他看到一座樓梯,我們叫作雅各的天梯,很特別的是,天梯上面有很多的天使,有的上去有的下來,最上面看不到的亮光處,上帝就在那裡。他第一次遇見上帝,當然很害怕,上帝在那裡向他說話,上帝跟他說:「你不要怕,我知道你有問題、我知道你有困難,但是我會帶領你,因為我對你的阿公(祖父)有一個允諾,就是他和他的後裔要成為萬民的祝福,你必須承受這樣的一個使命,我會帶你離開家鄉,我會帶你回來,你要記得,我就是你的上帝。」雅各醒來以後,他第一個反應是:「糟糕,上帝在這裡,我居然不知道」,他做了一個動作,把他枕在頭下的石塊立起來,澆上油,立個記號,把那地方改名叫伯特利,意思就是神的殿,我們說聖殿,第一次出現就是在雅各的夢裡,其實那裡是荒郊野外,可是那裡是神向他顯現,他跟神相遇的地方,接下來他說:「這裡就是神的殿,如果我真的平安回來,我一定要在這邊敬拜我的神,所賺的錢,我要把十分之一拿來奉獻給祂。」十分之一的奉獻第一次提到的,不是摩西規定,不是上帝規定,是雅各對他所碰到的那位神產生的一個還願的意思。整個來看雅各:出別是巴前往哈蘭,逃難趕路夜宿野外,夢見天梯天使上下,上帝應允保護帶領,雅各懼怕神殿天門,立石澆油獻上什一。 

2、摩西的荊棘 

第二個遇見上帝的人就是摩西,他也在逃難,他年輕氣盛把一個埃及人打死,一拳就讓對方斃命。昨天看到報紙上說,有一個爸爸帶著孩子在美國地區的公園露營,結果出現一隻黑熊要傷害他的孩子,那個爸爸是海軍陸戰隊退伍的,他不曉得該怎麼辦,就拿了一塊炭火上的木頭,猛然一扔,那隻三百磅的黑熊就被打死了,報紙就刊登「一棒打死黑熊」。摩西就有這樣的神力,他一拳就把那個埃及人打死,當然埃及的警察就要找他,於是他逃到曠野裡。在他當臨時工牧羊的時候,咦?上帝找到他,上帝找他的方法是讓他看見一株荊棘樹上有火,在美國這個野火,特別是在秋天秋老虎的時候,有很多地方就自己燃燒起來了,那沒有什麼奇怪,奇怪的是,那株燒著的荊棘居然不會燒毀,應該燒幾分鐘荊棘就沒有了,火就熄掉了,「咦?怎麼繼續燒著」,好像下面有瓦斯,不會燒毀,摩西驚覺那不是普通的野火。我們長老教會則把這個燃燒的荊棘當作焚而不毀的精神標記。當他好奇想要靠近的時候,野火講話了,說:「摩西、摩西,你不要靠近,我是上帝」,摩西嚇了一跳,「摩西、摩西,鞋子脫下來,因為這裡是聖地」,這是「聖」的觀念,神在那裡跟摩西對話,神跟摩西說什麼?說:「以色列人在埃及當奴隸已經快要四百年了,他們被欺負、被欺壓,他們的哀哭,我都聽到了,我下來的目的是要拯救他們」,摩西說:「那很好啊」,祂說:「不是,我是要叫你去」,摩西說:「不對啊!祢有沒有搞錯?我連話都講不清楚」,上帝說:「你哥哥講話很清楚,你叫哥哥幫你,但是你要去」,這是摩西與上帝相遇的對話。「摩西牧養他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的羊群;一日領羊群往野外去,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裡火燄中向摩西顯現。摩西觀看,不料,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燬。摩西說:我要過去看這大異象,這荊棘為何沒有燒壞呢?耶和華神見他過去要看,就從荊棘裡呼叫說:摩西!摩西!他說:我在這裡。神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又說: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摩西蒙上臉,因為怕看神。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現在以色列人的哀聲達到我耳中,我也看見埃及人怎樣欺壓他們。故此,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摩西對神說:我是什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神說: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這就是我打發你去的證據。」(出3:1~12)。後來摩西接受上帝的差遣,出埃及記就是這樣開始。這是第二次有人在他逃難的時候,上帝對他顯現,他們共同的經驗是一樣的,摩西也是,又想看那個燃燒的荊棘是怎麼回事,又害怕,那個叫作mysterium tremendum et fascinans,在那裡上帝應許他說:「我差你去做這個事是很困難的,但是我會跟你同在」,而且摩西把以色列人帶出埃及以後,要帶到西乃山上事奉上帝。整個來看摩西:殺人逃命曠野牧羊,荊棘火燄焚而不毀,脫鞋距離這是聖地,埃及受欺神聽哀泣,差遣摩西領出埃及。 

3、以賽亞的聖殿 

第三個跟上帝相遇的是先知以賽亞,他跟上帝相遇的背景是他們的國王突然逝世,以賽亞跑到聖殿禱告,沒有想到在那時,他第一次看到上帝,而且不只看到上帝,也看到撒拉弗,就是有六個翅膀的天使,在那邊唱著「聖哉、聖哉、聖哉…」,上帝的榮耀充滿了聖殿,殿中明亮、煙雲繚繞,他嚇壞了,第一次發現說:「糟糕!我的嘴唇不乾淨,怎麼辦?現在碰到聖潔的上帝我死定了」,然後有天使飛到他跟前向他說:「不要怕,你認錯,我知道你嘴唇不乾淨,上帝會赦免你」,然後就用炭火沾以賽亞的嘴,潔淨赦免了他,上帝與他彼此對話:「我們怎麼辦呢?以色列人這麼壞,不只先知不潔淨,全以色列人都不潔淨,我們要怎麼處理呢?」以賽亞就說:「如果祢找不到人,不然就派我好了」,當他與神碰頭的時候,聽到神要處理以色列人的問題,這問題不像摩西時代,以色列人被外族人欺負,而是自己變壞的,以色列人變得很壞,上帝說:「我怎麼處理呢?」以賽亞說:「如果祢要就派我去,我願意去勸他們悔改」,但是上帝說:「這個工作不好做,比摩西還難,因為你講他們不聽,他們聽不進去,他們的心膏著油,他們的眼睛白內障,他們的耳朵發沈,沒有辦法」,以賽亞說:「那怎麼辦?那這樣我要做多久?」上帝說:「要做到他們面臨公義的審判」,可是上帝最後給他一句話說:「雖然有公義的審判,但是我會留一個餘種,樹雖然被砍掉,可是有樹丕子樹根留下來。」這是以賽亞在聖殿遇見上帝的時候,所有的對話。「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祂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祂的榮光充滿全地!因呼喊者的聲音,門檻的根基震動,殿充滿了煙雲。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裡拿著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將炭沾我的口,說: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祂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便得醫治。我就說:主啊,這到幾時為止呢﹖祂說:直到城邑荒涼,無人居住,房屋空閒無人,地土極其荒涼。並且耶和華將人遷到遠方,在這境內撇下的地土很多。境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這聖潔的種類在國中也是如此。」(賽6:1~13)在那時,他願意聽候主差遣,可是被差派的工作是一件很艱難的工作,但是上帝說:「沒關係,再怎麼樣,我會在公義裡面留下一些恩典」,這是以賽亞在聖殿遇見上帝的經驗。總言之是國王崩逝神仍掌權,天使侍立榮光滿殿,認罪悔改罪得赦免,敬拜順服聽主差遣,耳沉眼昏回轉得醫,公義審判餘民蒙恩。

Ⅲ、相會的意義 

從這三個人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見什麼叫作與神相會,什麼叫作聖殿裡面的體會,在雅各的天梯,摩西的荊棘,還有以賽亞的殿裡,他們三個人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可以讓我們對相會中的上帝有一些了解,對於這些被神遇見的人,也可以有一些的了解。 

1、上帝主動介入苦難世界 

第一,上帝是主動介入苦難世界的上帝。雅各是他個人的苦難,因為他自己太狡猾,欺騙了爸爸和哥哥,所以造成雅各的逃難;摩西是民族的苦難,整個以色列民族在埃及變成奴隸的苦難,上帝要來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以賽亞是整個國家的苦難,因為領導者突然過世,整個國家好像快要亂掉。在這三個很危急的狀況中,神顯現祂自己,聖經在這裡說:「他們在一切苦難中,祂也同受苦難;並且祂面前的使者拯救他們;祂以慈愛和憐憫救贖他們;在古時的日子常保抱他們,懷搋他們。」(賽63:9) 

2、上帝向人彰顯祂的榮耀 

第二是上帝主動向人顯現,人怎麼知道是上帝顯現呢?上帝用很特別的方式讓人感覺到祂真的在那裡,上帝用天梯的異夢,讓雅各感覺到那不是一個普通的野外地方,雅各很害怕,說:「神在這裡我居然不知道」。摩西呢,上帝是用一個焚燒不掉的荊棘來讓他感受到。以賽亞,上帝是讓他在聖殿裡看到天使們在那裡唱讚美詩,讓他看到神就在那裡,彰顯出祂的榮耀,讓人感受到神真實的同在,神同在、彰顯的目的是要處理苦難。所以神說:「我要與你同在保護你」,這是上帝給雅各的承諾;對摩西是說:「我要把以色列人從埃及拯救出來」;對以賽亞是說:「雖然他們都不聽,但是我會留一些人讓這個民族可以繼續下去」,所以神在這裡是要顯出祂的恩典。雅各是個人的苦難,摩西是民族受壓迫,以賽亞是整個國家變壞以後,神還是要施恩典把他們挽回過來。 

3、上帝向人施予祂的恩典 

耶穌基督在世上,有一次神顯現祂自己,當時是摩西、以利亞和耶穌三人小組會議,討論的是耶穌將要上十字架,拯救全人類的苦難。神顯現祂自己是為了要施行祂的恩典才顯現。「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兩個人同耶穌說話;他們在榮光裡顯現,談論耶穌去世的事,就是祂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路9:30~31) 

4、上帝與人進行親切對談 

雖然上帝跟我們之間有那麼大的不同,但是上帝與人接觸的時候,卻沒有用下命令的方式,三次好像都用商量的,這很特別,神願意聽人的意見,所以摩西跟上帝在那邊討價還價,說自己口才不好…,神並沒有直接說:「安靜,我叫你去就去」。對以賽亞,神說:「我可以差派誰去呢?」祂並不是說:「以賽亞我派你去」,神很尊重人的自由,神願意跟人談這些,祂要給人恩典。神沒有對雅各說:「咦?如果我保護你平安的回來,你要拿什麼東西給我」,沒有,是雅各自己說:「啊,如果我真有那樣的體會,我願意敬拜祢,我願意奉獻給祢」,在這裡我們看到神與人有很親切的對話(Dialogue),好像在出埃及記說:「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出33:11)這是神與人相會當中,我們對神可以有以上這四方面的了解。 

5、人被神顯吸引卻又懼怕 

那麼人呢?人對神的顯現產生的反應就如Rudolf Otto所描述的,人遇到神的時候是又害怕又好奇,想要進一步了解卻又害怕,因為知道自己渺小且不完全,遇到神的時候怎麼辦?真的是被吸引又戰兢,在詩篇第二篇11~12節提到說:「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又想靠近可是又害怕,這是人遇到神常有的反應。 

6、人將相會所在分別為聖 

遇到神以後,人會有一個衝動,就是想要把那個地方聖化,這個地方是神顯現的地方,是聖的。雅各稱那地方為伯特利,說:「這是聖地、這是聖殿」;摩西是上帝向他說:「這是聖地,你要把腳上的鞋子脫下來」;以賽亞是在聖殿裡禱告遇見上帝,人會把那個相遇的所在分別為聖。所羅門王也是一樣,他說:「我要為耶和華—我上帝的名建造殿宇,分別為聖,獻給祂。」(代下2:4) 

7、人在相會時接受神差遣 

人在與神相會中最主要的反應,除了害怕又好奇以外,他也會領受上帝的差遣。雅各領受神的差遣,說:「將來你的後裔要成為萬民的祝福。」(創28:14)摩西受差遣說:「你要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出3:10)以賽亞受差遣說:「你要做一件不可能的使命,要去勸他們悔改。」所以這三位遇到神以後,都領受了神的差遣。保羅自己曾經在大馬色城外看見耶穌向他顯現,在那裡,上帝差遣了他,說:「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26:18)這是保羅和復活的耶穌相會的時候,所領受的差遣。

8、人以感恩事奉回應上帝

而人在那樣的情況下,是以感恩事奉來回應上帝。雅各就說:「我願意敬拜祢,我願意奉獻給祢。」摩西就說:「雖然我拙口笨舌,但是如果祢要用我,我願意去帶領以色列人」,於是他就開始去帶一群六十萬不太聽話的以色列百姓,很辛苦的出了埃及待在曠野,進入那樣的事奉。以賽亞就說:「我在這裡,接受祢的差遣」,然後開始去傳講信息。以賽亞是經過三朝的元老,他傳道傳了很久,因此以賽亞書在先知書中最長,他一直做一件不可能的使命,就是不管當時的人聽不聽,他就是繼續忠心的傳講,神在人的叛逆中還存有恩典,他是這樣繼續的事奉,這是他們三個人。「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來12:28)

Ⅳ、舊約的聖所 

1、會幕:生活的中心與帶領 

後來上帝對摩西說:「我要跟你們相會,你要幫我設立一個地方,讓我可以在那邊跟你們相會,那個地方就叫作會幕。之前雅各是在野外,摩西是在曠野與神相會,以賽亞則是在聖殿。上帝要摩西設一個固定的地方,讓人可以在那兒與上帝相會,所以在舊約中,上帝花了很多的篇幅,交代摩西要怎樣製作那些敬拜的物件,聖殿到底是怎麼樣的結構、怎麼樣的擺設,讓我們真的可以在那邊跟上帝面對面相會,那地方就叫作會幕。關於會幕我今天只講兩點,會幕是放置在以色列人帳棚的中央,以色列人何時搭帳棚,何時拆帳棚,是由會幕來決定,怎麼決定呢?因為會幕之上,白天有雲柱,晚上有火柱,代表神的同在、神的榮耀(Shekinah בדי )。在那裡,以色列人很注意的看雲柱火柱,什麼時候雲柱火柱不見了,就拆帳棚;什麼時候出現了,就搭帳棚。他們要不要起行,就是讓上帝來帶領,這是會幕很重要的一個意義,會幕放置在所有的人的最中間,是生活的中心,是生活的帶領。上帝說:「我要在那裡與以色列人相會,會幕就要因我的榮耀(Shekinah בדי )成為聖。」(出29:43) 「以色列人要各歸自己的纛下,在本族的旗號那裡,對著會幕的四圍安營。」(民2:2)所以會幕是中心,白天是雲柱,晚上是火柱,「雲彩遮蓋帳幕,夜間形狀如火。雲彩幾時從帳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幾時起行;雲彩在那裡停住,以色列人就在那裡安營。」(民9:16~17)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是讓上帝來帶領,這是會幕的兩大意義。 

2、聖殿:真誠的認罪與感謝 

後來所羅門王建造了建聖殿,先前他父親大衛王想要建殿,但是上帝說:「不要,我要你兒子建,建不建殿?怎麼建?由我來主導,而不是你,你雖然是國王,你不能主導。」後來所羅門王建聖殿完工以後,他有一個很長很盛大的獻殿禱告,在他的禱告詞裡面,我們可以體會所羅門王對聖殿的了解,聖殿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認罪,另一個是感謝,在所羅門王他那段很長的獻殿禱告裡面,一直強調認罪與感謝,到聖殿裡面跟上帝說:「對不起,過去一個禮拜我做的事情真的是不討祢喜歡,請祢原諒。謝謝祢過去這一個禮拜帶領我、幫助我,我要感謝祢。」這是聖殿兩個很重要的目的―認罪和感謝。所羅門王的禱告我把它節錄一小段出來,他說:「祢的民以色列,或是眾人,或是一人,自覺有罪(原文作災),向這殿舉手,無論祈求什麼,禱告什麼,求祢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赦免。祢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們(惟有祢知道世人的心),使他們在祢賜給我們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祢。」(王上8:38~40) 「王和以色列眾民為耶和華的殿行奉獻之禮。」(63節)所以到教堂參加禮拜,跟神相會的主要目的,是過一個討神喜悅的生活,是一個會自我反省的生活,是會感謝、會認罪的生活,這是聖殿的主要功能;會幕的功能是祂成為我們生活的中心,帶領著我們的生活。所以聖殿、聖所、會幕都是跟生活有關的,而不是在生活當中有一小段時間我們坐在禮拜堂唱歌、敬拜上帝而已,是會帶到生活中的。

Ⅴ、新約的聖殿 

1、信徒的生活榮耀上帝 

由於有聖殿的關係,慢慢的我們把上帝關到聖殿裡面去了,到了新約,耶穌覺得這樣不對,祂就重新解釋什麼叫作聖殿,耶穌強調,聖殿就是我們,「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林前6:19)Mother Teresa(德蕾莎修女)就是一個很好的表彰,我們所看到她的圖像,常常是虔誠禱告的樣子,因為聖靈在她心裡面帶領著她,她活出一個讓大家尊敬、感動的生活,就是活出上帝的愛,她在生活上榮耀上帝。保羅說:「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林前3:16~17)聖殿不在和平東路一段183巷7號,聖殿就是今天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的身體就是聖殿,聖靈不是住在這個教堂,聖靈應該是常駐在我們的心裡面,不是一個禮拜一個小時來教堂充電,被聖靈電一下,然後回去又一樣,不是,聖靈是跟著我們進到生活中,讓我們在生活上面可以榮耀上帝。這是在新約中人跟神相會,或是對於聖殿的了解。「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10:31) 

2、信徒被建造成為靈宮 

第二個了解就更妙了,聖殿不只是在我們的心裡面,而是在我們的關係當中。這是今天司會幫我們讀的:「你們(我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前2:5)不是我這個人,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小單位,是我們一起被上帝建造成為聖殿、成為靈宮。這裡有兩個觀念,一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因為有聖靈內住在我們心裡面帶領,我們才能夠活出榮耀上帝的生活,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小小的聖殿。可是當我們聚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彼此的關係是另外一個聖殿,這個的聖殿也可以榮耀上帝,這個我覺得才是更重要的。從舊約到新約我們可以這樣來看,舊約這三次是「偶而一次突發的事件」,我們用焚燒的荊棘來作代表,到了新約來講,就是「持續一生的轉化過程」,聖靈不是偶而出現,而是一直在帶領著我們,而且是要改變我們,讓我們過著越來越榮耀上帝的生活;開始是「戰兢吸引的身外神顯」,這是Rudolf Otto研究的,就是說,神是在我們外面,祂用一個很奇特的現象讓你看了以後,感到害怕又好奇,這個經驗就是跟神相會,可是到了新約,神已經不是在外面,而是在我們裡面,你不必害怕也不必好奇,祂就在你裡面,是很親密,而且不斷更新你的心靈,是「親暱更新的心靈內駐」,聖靈常駐在我們的心裡面,而不是在我們的身體外面偶而顯現一下,這是一個改變,而且這個改變會帶來一個現象,是別人看得到的,這樣的人彼此產生一個合一互動相愛的關係,一方面我們是聖殿,另一方面我的生活是聖殿。「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林前3:16~17) 所以從舊約到新約,有這樣的一個轉變,是由「偶而一次突發的事件」到「持續一生的轉化過程」;是「戰兢吸引的身外神顯」到「親暱更新的心靈內駐,合一相愛的互動關係」。

Ⅵ、結論:我們同被建造 成為主的聖殿 

我們教會開始要蓋禮拜堂,我要用以弗所書來作結束,「各(或作:全)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2:21~22)當我們要一起全心投入建造教堂時,我們要祈求上帝在這個過程當中,以建造我們彼此的關係來建造教會,我們是聖殿,不是只有這個建築物是聖殿。我有一個禱告,當我們同心把這個新的禮拜堂蓋起來的過程當中,我們教會彼此的關係是更加的合一、更加的彼此相愛。記不記得我講過一句話,如果為了要蓋禮拜堂要獻一筆很大的金錢,萬一夫妻兩個人意見不一樣怎麼辦?我說,你們夫妻就獻最少的那筆金額,我不喜歡為了蓋禮拜堂,讓夫妻兩個人吵架,意見不一樣,我還是覺得,彼此和諧的關係才是最重要的。弟兄姊妹在蓋禮拜堂當中,彼此的關係越和諧越合一,那是耶穌所要建造的教會,我們要蓋教堂,可是耶穌是要蓋教會,耶穌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16:18),所以我多麼希望,我們重新建造教堂的時候,讓主的靈在我們當中來幫我們建造主的聖殿,我們是被建造,我們不是建造者,我們「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2:20),「…各(或作:全)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弗2:21)我們各個團契、各個肢體,我們彼此之間是靠祂聯絡的很好,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主的聖殿有兩個,一個是我們禮拜天來這裡,我們蓋起來一間新的教堂,另外一個是我們彼此各肢體的關係同被建造,「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2:22)其實我更喜歡的是後面這一句,教堂就算沒有蓋起來,也不是那麼重要,我們租地方、搬地方都可以,可是教會如果沒有蓋起來,我們彼此的關係如果沒有被建造,別人是沒有辦法看出來神是在我們當中的,讓我們同被神建造成為主的聖殿。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上帝,祢在上古的時候,看見人有苦難,祢就介入,彰顯祢自己,與他們相會、與他們對話,祢也揀選差派祢要使用的同工。當雅各、摩西、以賽亞,他們有這樣一個神聖相會的經歷,他們被吸引,可是又害怕,他們在那裡被神祢的相會所改變,接受祢的差遣,他們願意跟祢一起同工,完成祢的使命,主,這是祢彰顯的目的。到新約的時候祢告訴我們,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要成為祢的聖殿,不只是要我們在生活當中與祢有相會的經歷,祢也願意將聖靈常駐在我們的心裡,一直做改變的工作,讓我們活出一個榮耀祢的生命。特別是我們和平教會,要進入建堂的過程,我們更渴望和平教會弟兄姊妹同時被祢建造,成為更彼此相愛、更合一的一個關係,這樣我們教會也就被建造成為聖靈常駐的聖殿,求神住在我們心裡,求神住在我們中間。主耶穌,祢在六十年前,就在我們現在這個地方,彰顯祢自己,呼召莊丁昌牧師,祢也感動很多弟兄姊妹們,在這裡同心合意建了這間禮拜堂,他們也同被你建造成為和平教會,大家經歷過白色恐怖,大家經歷過好多好多的苦難,可是神祢的靈一直在這個當中,現在我們看見這間教堂舊了,我們大家起意,願意同心來建造這個殿堂,但是我們更渴望的是,神在這個過程當中,祢再一次讓我們跟祢相會,再一次讓我們體會到祢在我們和平教會心意,請再來建造我們,讓我們和平教會的每一位弟兄姊妹,在這次建堂的過程當中重新被祢所建造,成為聖靈住在我們當中合一相愛的一個團契,能夠見證主祢的榮耀,我們奉靠耶穌基督的名,向祢這樣禱告。阿們!」

2007年6月17日 星期日

建造聖殿 -- 曾昭瑞 牧師

寫作於2007.06.17
作  者: 曾昭瑞 牧師

   經: 【歷代志上十七章115節 、歷代志上二十九章1019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夠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上帝的話語,我們教會的教牧團隊每個禮拜三上午都會有一段牧師們一起禱告、交通、分享的時間,在那邊一起為了教會的事工和計畫彼此交換意見,  一起為教會來禱告,於是就開始談到一個問題:「我們建堂的事工已經開始在運作了,那是不是要開始鼓勵弟兄姊妹一起來奉獻?」我們討論的結果是,蔡牧師繼續講他的建造系列,他就暫時不講有關奉獻的事情,由我和李晶晶牧師來講,我們討論了很久之後說:「好吧,那我第一個來講」,  於是在準備講這個奉獻的時候,我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當我們要來建造上帝的聖殿談到奉獻的時候,發現聖經當中教導奉獻不是要我們奉獻非常多的金錢,乃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先去學習奉獻的態度,所以我們今天要一起來透過大衛怎麼樣為上帝建造聖殿的過程當中,神教導他有關於奉獻的態度。我們先一起來禱告。 

「親愛的父上帝,我們要在祢的面前來謝謝祢,因為祢揀選我們成為祢的子女,讓我們能夠奉祢兒子的名在這裡一同聚集,主,我們在這裡也一同享受祢的恩典,是的,父上帝,我們教會這個時候要開始建堂,求祢教導我們所當學習的功課,也在祢的話語當中我們更多的被祢建立,在祢的話語當中讓我們常常能夠警醒,願祢帶領、教導、幫助我們,堅固我們手裡所做一切的工,在祢面前這樣感謝禱告,奉我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一、 建殿的動機

1、 人以為美的對話和上帝的指示 (代上17:1~6) 

我們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它簡單的背景是當大衛打敗了非利士人、耶布斯人的時候,他將他的首都遷移到耶路撒冷,並且將約櫃也搬到耶路撒冷,在這當中也訓練了許多利未人來擔任會幕中獻祭的角色,這個時候大衛在耶路撒冷建造了他自己的宮殿。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要跟他的牧師就是先知拿單商量,兩個人在討論的時候,大衛突然跟拿單講了一句話,說:「看哪,我自己住在香柏木的宮殿中,可是耶和華的約櫃卻還在幔子裏。」  所以大衛有一種感覺,「我住得這麼好,我這麼享受,可是上帝卻在那裡風吹日曬」,於是他將心裡面這種不安的感覺告訴了先知拿單,我們可以感覺到大衛其實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不算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他沒有在他自己富有富足之後,就忘記了上帝怎麼樣對待他,所以他想說他要來為耶和華上帝造一座殿,讓上帝能夠在這當中過一個比較好的生活。  當拿單聽到大衛這樣講的時候,一位作牧師的人聽見有人要奉獻,要幫上帝蓋一座好一點的殿宇,我想大概不會反對吧,拿單就對大衛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上帝與你同在。」然後拿單晚上就回去了,可是當拿單晚上回去睡覺的時候,沒想到上帝卻跟他說:「當夜,神的話臨到拿單,說:你去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弟兄姊妹,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為什麼上帝不准大衛為祂建造殿宇呢?在這過程當中我們看見一件事情,就是上帝是上帝,上帝有上帝的時間,上帝有上帝的計畫,很多時候我們心裡面有一個感動、有一個火熱,我們想要為上帝做一些事情,我們希望做這些事情對我們而言,和對上帝而言,都是好的,而且都是有意義,也是值得做的,可是這些好的、有意義、值得做的事情,上帝卻不准,這讓我們覺得很傷感情。上帝在我們一顆很火熱的心當中潑下了一盆冷水,把一件大家認為是美好的事情阻止下來了。上帝告訴大衛說:「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乃從這會幕到那會幕,從這帳幕到那帳幕。凡我同以色列人所走的地方,我何曾向以色列的一個士師,就是我吩咐牧養我民的說:你為何不給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上帝從來沒有為了自己物質條件上的享受,來要求這些士師或這些君王為祂建造殿宇。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是一個很值我們來思想的一個問題,就是上帝常常不按照人的牌理出牌,當我們思索要為上帝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上帝卻有祂自己的做為,上帝讓我們看見祂才是上帝,主權在於祂,我們如果能做什麼,不是出於我們,乃是出於上帝。 

2、 人為上帝建殿或上帝為人建立 (代上17:7~10)

所以上帝告訴他的僕人大衛這樣說:「…我從羊圈中將你召來,叫你不再跟從羊群,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你無論往那裏去,我常與你同在,剪除你的一切仇敵;我必使你得大名…」(代上17:7~8),最後上帝還沒有忘記對大衛說:「…並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10節)這裡的「建立家室」並不是說大衛還沒有娶老婆,上帝要幫他娶老婆,不是。在這當中我們看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大衛想要為上帝建造聖殿,但上帝不許他做,並且提醒大衛說:「我怎樣揀選你,怎樣幫助你從一個至微小的景況中,成為以色列的君王。」弟兄姊妹,常常這種提醒是很重要的,很多時候我們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是要幫上帝做某些事,但是做這些事情的當中,我們可能有一點點小小的自滿,可能我們有一點小小的覺得「現在我有能力了,我可以做一些事情來回報上帝,我可以不再是單單領受上帝的祝福、單單領受上帝的恩典,我是可以給上帝的,或者我可以讓上帝得到什麼,讓祂過得更好一點。」當我們有一點點這樣想法的時候,即使是很微小,也是很危險的,很有可能在這當中把自己抬高、越看越大,這是很可怕的。上帝對大衛說:「不是你要為我蓋一間豪華的聖殿,乃是我要與你同在;不是你要幫助我做什麼,而是我要除去你一切的仇敵、高舉你,讓一切的凶惡不能侵擾你。」親愛的弟兄姊妹,上帝是上帝,當大衛想要為上帝建造聖殿的時候,上帝卻跟他說:「不,不是這樣的,不是你要為我建殿,乃是我要為你建立家室。」這是一段很有趣的聖經,當我們以為可以為上帝做什麼的時候,其實是我們還需要上帝更多的保守和看顧,當我們可以照著我們心裡所想的為上帝完成什麼的時候,神卻要幫助我們,讓我們在祂的恩典裡面,去經驗到祂的賜福、經驗到他的保守。弟兄姊妹,上帝很特別、很可愛,不是嗎?

二、 建殿的預備

所以我們看見上帝對大衛這樣的應許之後,上帝繼續接著對他說:「你壽數滿足歸你列祖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建造殿宇」,上帝沒有反對人為祂建造,上帝只是跟大衛說:「不是你,也不是這個時候,我要讓你的後裔為我建造殿宇」,弟兄姊妹,上帝為大衛所做的,並且告訴他說:「今天男主角不是你」。很多時候我們想為上帝做一些事情,這些事情不是壞事,這些事情是好的,可是神不一定讓我們去做,神有祂的時間,上帝有祂所要使用的人,所以上帝將建殿的事情交給大衛的兒子做,在這之前上帝應許大衛說,祂要讓他的國境平安,除去他一切的敵人,堅立他的國,當大衛聽見上帝對他有這樣心意的時候,當上帝藉著先知拿單告訴大衛這些話以後,大衛即刻在心態上有一個轉變,大衛知道上帝的心意,他就進到聖殿裡向上帝禱告說:「耶和華神啊,我是誰,我的家算甚麼,祢竟使我到這地步呢?神啊,這在你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祢僕人的家至於久遠。」(代上17:17)弟兄姊妹,當大衛在上帝面前這樣的一個禱告當中,他再一次的表現出他的謙卑,而且在這當中他學會去順服上帝所定下的旨意,獻上他的感恩,因為他知道上帝要賜福與他,雖然他不能為上帝建造聖殿,上帝卻將這樣的恩典留給他的兒子。如果我們仔細再繼續看聖經歷代志上第十八、十九章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聖經接下來所記載的是,上帝怎麼樣保守大衛,帶領大衛不斷的去征戰,不斷的除去他國境當中四圍的仇敵,使大衛得著大名,大衛就擊敗腓利士人、摩押人、亞捫人和亞蘭人,上帝賜福給大衛,他的國越來越強大,寶座也越來越穩固,雖然時候還沒有到,大衛不能為上帝建殿,可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大衛並沒有因此閒著,他開始著手去預備,他開始不斷的去預備各樣的建材、各樣的寶物、各樣的金錢,使得他的兒子能夠為上帝建殿。

1、 等候上帝的時間 (代上22:5~9)

當大衛預備到一個程度之後,大衛召了他兒子所羅門,並囑咐他說,他要為上帝建造殿宇,他跟他的兒子所羅門說:「我兒啊,我心裏本想為耶和華我神的名建造殿宇,只是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你流了多人的血,打了多次大仗,你不可為我的名建造殿宇,因為你在我眼前使多人的血流在地上。你要生一個兒子,他必作太平的人;我必使他安靜,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他的名要叫所羅門(就是太平的意思)。』」親愛的弟兄姊妹,神不讓大衛建造聖殿,祂有祂的時間,祂有祂的理由,上帝有祂看為好的事情,在這個過程當中,大衛也學習等候,並預備建造的時刻來到。同樣的,今天我們要開始來建造一座新的禮拜堂,不只是我們一起建造,我們要說的是,參與在這個建造的過程當中,不是今天在我們當中這五百、六百位的弟兄姊妹,乃是過去幾十年不停的在和平教會付出的這些弟兄姊妹,他們也曾經一同參與。在過往的十幾年中,我們看見因為我們信仰的前輩,包括莊牧師、商牧師,過去的長老執事,他們在這個教會的努力,我們教會已經一點一滴的開始在預備了。曾經有一群人奉獻他們的金錢,在我們教會的附近買了一些房舍,他們的目的是希望這些房舍在將來有一天教會要建堂的時候,能夠成為可動用的資金;我們看見在過往幾十年的爭取當中,他們曾經很想要在這塊土地上建造一座新的禮拜堂,可是因為土地不是我們的,經過很多年的爭取,國有財產局終於將這塊土地贈與給和平教會,因著他們過去的努力;我們看見和平教會留一些很好的信仰傳統,例如,關懷出外的青年,注重宣教的事工、看重全人的宗教教育,我們也看重有特色的音樂事工,注重一個很好的講台信息,與廣闊的國度觀念。弟兄姊妹,這都是我們今天要一同來建造上帝殿宇的時候,我們一起擁有的重要寶貴資產。在過往的幾十年中,許多的弟兄姊妹等候、預備、一起參與,雖然他們沒有親自動手來建造聖殿,但是上帝卻藉著這許多的信仰前輩預備了這個教會,建立了我們,所以我們今天能夠有這樣的恩典一起來回應上帝,我們也能夠透過我們奉獻,一同來參與建造新的禮拜堂。如同大衛雖然不能夠親手建造聖殿,可是他也參與在建殿的當中。


2、 樂意獻上的首領與歡喜的百姓 (代上29:3~9)


我們看見在歷代志上第二十九章3~9節,大衛鼓勵弟兄姊妹奉獻以前,他先將自己的財物奉獻出來,然後再呼召以色列百姓一同來建造聖殿,他自己說:「且因我心中愛慕我神的殿,就在預備建造聖殿的材料之外,又將我自己積蓄的金銀獻上,建造我神的殿」,然後他呼召參加的百姓說:「『今日有誰樂意將自己獻給耶和華呢?』於是,眾族長和以色列各支派的首領、千夫長、百夫長,並監管王工的官長,都樂意獻上。……因這些人誠心樂意獻給耶和華,百姓就歡喜,大衛王也大大歡喜。」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聖經,當我們在看這段聖經的時候,我們看到大衛的心中表達了他對上帝殿宇的渴慕,他不是說:「現在我們要建殿了,所以我們要徵更多的稅」,就下令設一個建殿稅,向老百姓徵收更多的稅,不是,而是在他要要求別人來為建造聖殿奉獻之前,大衛先拿出他自己的私房錢,他把自己的金銀拿出來奉獻在建殿當中,當大衛這樣做之後,他才開始邀請他的百姓、他的官長說:「今日有誰樂意將自己獻給耶和華呢?」弟兄姊妹,我們看見這是一項邀請,這不是一個命令,這乃是讓大家有機會參與在這個建殿當中。而最先回應大衛這個邀請的是以色列人當中的眾族長、支派的首領、千夫長、百夫長,並監管王工的官長,弟兄姊妹,聖經告訴我們一件很重要、也是有屬靈意義的事情,就是當我們要來建造、我們要一起來奉獻的時候,那些為首的、那些作牧師的,要第一個奉獻,牧師如果說:「唉呀,我的孩子還小,我還有父母要奉養,所以我沒有錢,我不願意在建造聖殿的這件事情上奉獻,你要去找那些有錢的人,找那些有積蓄的弟兄姊妹,讓他們去奉獻」,這樣是沒有人願意將他們的奉獻拿出來,聖經告訴我們說,那些為首的、那些在教會裡面擔任領袖的人,要起來做帶頭的作用,當這些人願意擺上的時候,我們就看見所帶來的結果是,百姓們就歡喜,我們就會看到每一個人都是甘心樂意的奉獻給耶和華,這是我們要學習的一項功課。

三、 奉獻者的禱告

1、「把從祢而得的獻給祢」(代上29:14、16)

在這樣的奉獻當中,大衛禱告說:「我算甚麼,我的民算甚麼,竟能如此樂意奉獻?因為萬物都從祢而來,我們把從祢而得的獻給祢。」16節大衛又說:「耶和華我們的神啊,我們預備這許多材料,要為祢的聖名建造殿宇,都是從祢而來,都是屬祢的。」弟兄姊妹,這是大衛的禱告,他說,當我在這裡預備了這一切,我獻上了這一切,我知道都是出於主,這樣的禱告其實是非常值得我們來思想的。一開始大衛想要為耶和華建造聖殿,上帝卻告訴大衛說,要替他建立家室,如果我們把這兩段經文放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會有一個很深的反省,不是因為我們有了很多;不是因為我們有了能力;不是因為我們現在可以為上帝做什麼了,所以我們要來為上帝建造祂的殿,所以要給上帝一點好處,乃是我們知道,這一切都是從上帝那裡而來,「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什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神。」(林後3:5)這是大衛在這幾年裡,預備要建殿的過程當中,他學習到的功課,他學習到不是人要為上帝做什麼,乃是我們在神面前領受神給我們各樣的恩典。

2、「長存的殿與影兒的人生」(代上29:15)

第二個,大衛在他的禱告當中,在他預備獻殿的過程當中,他又有一個新的領受,面對一項偉大的建設,大衛覺得他自己很渺小,他禱告說:「我們在祢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與我們列祖一樣。我們在世的日子如影兒,不能長存(或作沒有長存的指望)。」(代上29:15)當大衛要建造聖殿的時候,他知道一個人在世上的日子,可能是七十年或八十年,七十年或八十年過去之後,我們就不存在了,如同影兒一樣,人們再也找不到我們,但是大衛在這個預備、建造聖殿的過程當中,他有一個很深的感受,這個建築物會存留的比他還要久,大衛只是那個世代的一個人,他存在的只是一個世代,可是當他預備好要來建造上帝聖殿的時候,這個殿卻可能存在好幾個世代,大衛或許能夠影響跟他同世代的那群人,可是聖殿卻能夠影響一個世代又一個世代上帝的子民。弟兄姊妹,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在我們短短的這一生當中,我們能夠做的是什麼?我們能夠參與的是什麼?當我們看見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值得我們獻上我們自己,可以去參與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像大衛一樣有這樣的感受,我們的一生如同影兒,馬上就過去了,什麼東西是可以長存的、可以久留的?什麼東西是值得我們參與的呢?

3、 上帝悅納正直、樂意的奉獻 (代上29:17)

第三個,大衛在這樣的禱告當中,他說:「我的神啊,我知道祢察驗人心,喜悅正直;我以正直的心樂意獻上這一切物。現在我喜歡見祢的民在這裡都樂意奉獻與祢。」弟兄姊妹,大衛相信一件事情,當我們在奉獻的時候,上帝知道我們的心意,他知道我們每一個人奉獻的動機,當我們存著歡喜的心來參與,上帝喜愛正直誠實的奉獻,用這樣的態度來奉獻,神必悅納。弟兄姊妹,當聖經每一次提到建殿奉獻的時候,如果我們去看聖經,從摩西呼召在曠野流浪的百姓為神的會幕獻金銀,每一個人出來奉獻的時候都是甘心樂意的,聖經常常把奉獻和甘心樂意放在一起,不是出於甘心樂意的奉獻,其實是上帝所不喜歡的奉獻。弟兄姊妹,在我們教會奉獻的名單當中,如果你打開週報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的奉獻都是用代碼,從明年的和會手冊開始,連我們和會手冊上面也都是代碼,我們的奉獻不是要給人知道,不是要給人紀念,我們的奉獻乃是給神,上帝知道就夠了,所以我們不用去跟別人比較說:「某某人奉獻了多少錢,那我一定要奉獻多少錢」,我們的奉獻是出於我們向神的甘心樂意,沒有人給我們壓力,我們只會鼓勵大家,一同甘心樂意的來參與奉獻,回應上帝的恩典,而不會過於你所能奉獻的能力來參與,當我們是甘心樂意出於歡歡喜喜的時候,不是因為被別人要求,不是因為被別人勉強,這才是神所喜悅的奉獻。

4、 硬體的建設與信仰的傳承(代上29:18~19)

第四個我們看見大衛在這樣的禱告當中,他說:「耶和華―我們列祖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神啊,求祢使祢的民常存這樣的心思意念,堅定他們的心歸向祢,又求祢賜我兒子所羅門誠實的心,遵守祢的命令、法度、律例,成就這一切的事,用我所預備的建造殿宇。」(代上29:18~19)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見,雖然這是一個硬體的建設,可是大衛在他的禱告當中,想起他們的列祖,從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再看見他的子孫,弟兄姊妹,彷彿在這樣的硬體建設當中,大衛看到這是一個以色列百姓信仰的傳承,在這個聖殿當中,他們今天在這裡奉獻要一同來建造,為的不是別的,為的乃是要將這樣的一個信仰,一代又一代的傳給他們的子子孫孫,這也是我們今天在這裡要來建造教會的時候,大家要一同來學習的,我們不單單只是建造一座建築物,我們乃是希望在這當中,建造一個可以把我們的信仰一代又一代傳給我們的子女、傳給我們的兒孫的教會,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一同的宣告、我們要一起領受神的祝福,使我們的弟兄姊妹也得著祝福,使我們周遭的人也可以一同得著上帝的祝福。

四、結論:「因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萬物的就是神。」(希3:4)

最後我們要一同來思想的,是在聖經希伯來書第三章4節,它這樣說:「因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萬物的就是神。」弟兄姊妹,不論我們有什麼樣的才能,有什麼樣的成就,不論我們所建的殿是怎麼樣的美輪美奐,我們不要忘記一件事情,建造萬物的是神,不是我們能夠做什麼。關於建堂,我們所關心的不是只有一棟一幢建築物怎麼樣被建造起來;關於建堂,也不單單只是我們想要做什麼,我們想要蓋一間怎麼樣的建築物,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一起來尋求上帝的旨意,上帝的心意為何。有時候我們在想:「這是上帝的時間嗎?」有時候我們在想:「我們是只是要建造一座建築物嗎?」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學習去預備我們自己,我們學習去與上帝建立一個更美好的關係;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學習,不是照著我們的意念,而是上帝的旨意,謙卑的禱告,讓上帝來帶領,尋求我們能夠怎麼樣來參與,我們也這樣的問上帝說:「祢願意讓我們參與嗎?祢的心意是什麼?」弟兄姊妹,是上帝建造我們,不是我們建造上帝的殿,因為建造萬物的不是我們,乃是神。當建造的時刻到了,我們是否準備好我們的心,一同的來參與?如同大衛的邀請這樣說:「今日有誰樂意將自己獻給耶和華呢?」弟兄姊妹,我們是否願意擺上?這是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一起來禱告。

「親愛的主,透過祢救贖的恩典,我們成為上帝的兒女,有分於救恩當中,我們感謝祢透過過去的牧者、長執、同工,一起在和平教會留下很多很好的信仰傳統,今天我們在上帝的帶領下,要來建造新的禮拜堂,我們在祢面前要來學習一同來奉獻擺上,乃是照著主祢的感動,和出於我們的甘心樂意。主,我們知道建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更知道建堂不是一個我們可以隨意決定我們要為上帝做什麼,乃是上帝祢對我們的呼召、祢對我們的應許、祢對我們的賜福。主啊,讓我們在祢的面前謙卑的學習,讓我們在祢的面前看到大衛他所領受的,不是我們要為主祢來建造,乃是上帝祢將祢一切的恩典、一切的慈愛,豐豐富富的臨到我們。主,我們思想我們怎樣回應祢,我們思想我們怎樣在我們的一生當中,參與在主祢所要做的事工上面,我們也思想怎麼樣在這個地方建造一座聖殿,使我們的子子孫孫能夠領受這樣的信仰,使我們周遭社區的人領受上帝祢的祝福,求祢保守帶領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

受洗系列 (三) 建造系列(六):敬拜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7.06.1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約翰福音四章1924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講到關係神學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與神的關係,在我們與神的關係中,敬拜是我們可以再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到底什麼是敬拜?  最近幾次聖禮典我曾引用撒馬利亞婦人的故事,記得第一次證道我講到耶穌為什麼要到撒馬利亞,而上一次證道我講到「渴與喝」,今天我要從撒馬利亞婦人跟耶穌之間所談的敬拜一起來學習。幾千年前中國的偉人孟子,他講過這麼一句話,他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就是說,人到底跟動物不同之處在哪裡,孟子認為二者不同的地方很少,「幾希」就是指不多,但是差異是什麼?這同樣也是自古以來很多學者和人類學家一直探討的問題:「到底人類跟動物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第一個提出看法的就是法國的哲學家笛卡爾(Rene Descartes, 1596-1650),他講過一句很有名的話:「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他認為人與動物的不同在於人有思想、人有理性,動物沒有,這是他的想法。所以我們在分類學上,目前給「人類」命的學名叫作Homo sapiens(智慧人類),這個sapiens就是有智慧的、會思想的,就是有智慧的人類,這是我們「人類」的學名,人類與動物所不同的就是理性。  可是後來有兩位社會學家,一位是美國的Peter L. Berger (1929-),一位是德國的Thomas Luckmann (1927-),他們目前都還活著,年紀很大了,他們合著了一本書,書名是「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1966年出版,他們認為人類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人類會組成社會,而社會影響人性,人性也是在社會當中才能夠培養的,這是人與人特別的關係,這個關係當中與動物很大的區別在於,人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人類變成是Homo Socius(社會人類),人類是社會的動物,他跟動物不同的是,他會處理一種關係,我們叫作倫理,這是人類社會跟動物很大不同的地方。  

Ⅰ、引言:Homo Religiosus (Mircea Eliade, 1907-1986)

芝加哥大學有一位宗教歷史學教授,他的名字是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 1907-1986),他研究的是全世界的宗教現象,他寫了一本書,書名是「聖與俗(The sacred & The Profane)」,他發現人類與動物的不同在於人類都有宗教表現,人類都有信仰,差別是所拜的對象的不同,人都會有敬拜的行為,他把人稱為Homo religiosus(宗教人類),人是宗教的動物,信仰是人類與動物不同的地方。

Ⅱ、三種敬拜

1、 造物主:上帝 (God)

人類有信仰,但是所信仰的對象卻不一樣。我們可以把人類信仰的對象分為三種,第一種,他敬拜的是所有宇宙存在的來源者,他敬拜的對象是創造主(Creator),敬拜的對象是上帝(God),根據聖經啟示錄說:「應當敬畏神,將榮耀歸給祂!因祂施行審判的時候已經到了。應當敬拜那創造天地海和眾水泉源的。」(啟14:7)這是敬拜創造者上帝。

2、 被造物:偶像 (Idol)

但是創造者是看不見的,要拜祂不是那麼容易,所以有人就找自己看得到的、比較偉大的來拜,這是跟創造者相對的,就是敬拜被造者(Creature),是在被造者當中找一個來拜,所有把被造者當作創造者來敬拜的,聖經都把它稱作是拜偶像,從古代的人拜天上會發亮的月亮星星,到近代的人拜地上會發亮的鑽石黃金,其實都是一種偶像的敬拜,這當中所有上帝所創造的東西,都有人拿來敬拜,羅馬書說:「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羅1:23)飛禽、走獸、昆蟲都是被造之物,把它們變成偶像(Idol)。

3、 主形像:人類 (Humanism)

有一些人說,上帝所造的這一切東西當中,就屬人類是最棒的,人類是萬物之靈,上帝看不見,不知道怎麼拜,拜其它的被造物又太愚昧,應該要拜最好的,最好的當然是我們人類嘛,因為人類是萬物之靈,所以有些人認為,應該拜的是人類,而不是拜別的受造物。這在聖經第一個被記載的是巴別塔,因為在所有被造者當中,最像創造者的就是人類,因為他有神的形象(Imago Dei),因為人類也會創造,他是所有被造者當中最棒的,聖經並未否認這一點,所以有人就說:「既然要拜看不見的上帝不好拜,拜其它比自己差的又太愚笨,應該要拜最聰明的,那就拜自己最好」,所拜的對象就變成是拜人類。在巴別塔的時候他們講了一句話:「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創11:4)想要把自己捧上去,要建造一座城,要塔頂通天,在塔頂上立一個人像,把人自己捧到天上去,如果說天上有上帝的話,那麼人應該是在天上,人應該是上帝,但是我們又不好意思說是在拜人,所以我們就說,人有尊嚴、人很尊貴、人要尊重,這樣的崇拜,一般他們不把它稱作宗教,有一個特別的名詞叫作人文主義(Humanism),人文主義者所崇拜的就是人的理性、人的倫理、人的成就。強調此種說法,最有名的代表應該是德國的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他說:「上帝已死,人應該自己發展成為超人,人才是宇宙將來的盼望」。

Ⅲ、敬拜的意義

如果人一定要敬拜,要嘛你敬拜上帝,要嘛你敬拜其它的被造物,要嘛你敬拜人類,大概就是這三種當中你挑一種來敬拜,如果你是選擇敬拜上帝,那麼敬拜是什麼?到底敬拜的意義在哪裡?

1、 低頭俯伏 (שחה shachah) bow down and prostrate

從聖經裡有關敬拜的字,我們可以找到一點點它的意義,第一個字是希伯來文שחה (shachah),希伯來文和中文一樣是從右往左讀/寫,它的意思就像我們所看到的回教徒在拜阿拉的時候,他們敬拜的表現,就是五體投地,整個人俯伏在地的意思,以前希伯來人敬拜是這個樣子,用這樣的字來代表敬拜。聖經在尼希米記第八章6節提到,「以斯拉稱頌耶和華至大的神;眾民都舉手應聲說:阿們!阿們!就低頭,面伏於地,敬拜耶和華。」當以斯拉在講道的時候,眾民就「低頭面伏於地」,當時這樣的敬拜,今天在我們教會裡面都失傳了,大概只有回教徒他們還保留下來,他們敬拜時一定是俯伏在地(bow down and prostrate)來代表敬拜。

2、 盡力服侍 (עבר abad) labor and serve

第二個,敬拜上帝不是沒做事拜拜一下而已,而是要以行動來敬拜上帝,所以要敬拜上帝,就是要盡力的去服侍עבר(abad),「你要敬畏耶和華─你的神,事奉祂,指著祂的名起誓。」(申6:13)所以敬拜在舊約希伯來文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低頭俯伏,一個是盡力服侍。

3、 屈膝稱主 (γονυπετέ ω gonupeteo) kneeling down

在新約我們看到希臘文γονυπετέ ω (gonupeteo),γονυ(gonu)就是膝蓋,γονυπετέ ω就是跪下,所以前面שחה(abad)是頭叩地,這裡γονυπετέ ω是膝蓋要著地,保羅說:「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2:10~11)屈膝的意思就是跪下,也是代表一種尊敬的意思。

4、 敬拜事奉 (λατρεύ ω latreuo) serve and minister

另一個和希伯來文עבר(abad)一樣意思的希臘文是λατρεύ ω (latreuo),λατρεύ ω就是要為上帝做事情,就是跪下來要服侍,不只是跪在那邊,而且是要侍奉,這個λατρεύ ω就是服侍,要敬拜、侍奉、敬奉。所以不論舊約、新約,敬拜大概有這兩個意思。「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羅1:25)

5、 親吻崇敬 (προσκυνέ ω proskuneo) kiss in reverence

可是撒馬利亞婦人跟耶穌談到敬拜時,所用的字是另外一個字,那個字叫作προσκυνέ ω (proskuneo),προσκυνέ ω就是親吻,就好像狗對他所愛主人用舌頭去舔他一樣,代表一種尊敬親近的意思,這和前面的「低頭俯伏」就不太一樣,「低頭俯伏」是嚇得不敢看上帝,就是整個俯伏下來,「親吻崇敬」是很高興的想要貼近,兩個有一點不同,可是這兩個都是敬拜的意思。詩篇第二篇12節說:「當以嘴親子,恐怕祂發怒,你們便在道中滅亡,因為祂的怒氣快要發作。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親吻崇敬」的意思是要靠近,「低頭俯伏」是不敢靠近,因為害怕而伏在那邊。這樣我們看到兩種敬拜,一種是態度(Attitude),一個是動作(Action);在態度上我們有「屈膝稱主γονυπετέ ω (gonupeteo)」和「親吻崇敬προσκυνέ ω (proskuneo)」兩種不同的態度;「屈膝稱主」的態度是敬畏(Awe),「親吻崇敬」的態度是敬愛(Adore);敬愛(Adore),我們會想親近上帝,敬畏(Awe),我們會與上帝保持一個距離,因為我犯罪,不敢面對上帝的公義。所以敬拜實在是一個很複雜的感受、因敬畏或敬愛的服侍是不一樣的。盼望我們可以體會什麼叫作敬拜,就是一種以敬畏敬愛的態度,但是在行動上是願意去服侍的,在敬拜的時候要做很多事情,我願意去做、去侍奉。

Ⅳ、要如何敬拜

我們看到撒馬利亞婦人對耶穌提出的問題,婦人本來以為這只不過是一個猶太男子從耶路撒冷要回加利利,路過敘迦井旁,因口渴,向她要一口水喝,可是當耶穌跟她談到有兩種渴的時候,婦人突然發現在她面前的不是一個普通的猶太男子,他可能是一個先知,她趁機會要跟祂談到她心中有關敬拜上帝的問題,所以她馬上就說:「先生,我看你是先知。」也馬上提出問題:「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敬拜,你們倒說,應當敬拜的地方是在錫安山、在耶路撒冷城,那麼你說呢?到底敬拜應該在那裡才對呢?」在敘加的井旁遠遠的可以看到基利心山,這是他們敬拜神的地方,我上一次講過歷史背景,當時分裂為南國、北國,南國把聖殿建在錫安山,北國擔心百姓們都到錫安山敬拜神,所以他們也在北邊建殿,說:「我們在這邊敬拜就好」,所以才引起這樣的爭執。這個婦人要耶穌選擇,到底應該是在基利心山?還是錫安山?因為基利心山是摩西出埃及的時候,對以色列百姓宣告祝福的山,所以從歷史上來講,基利心山是比較早就開始敬拜的地方,可是就傳統上來講,約櫃卻被搬到南國去了,所以婦人要耶穌選擇,「你說,到底應該是在基利心山?還是在錫安山?」要耶穌作選擇題。

1、 聖日與聖所 兩分法與操控化 (Dichotomy and Manipulation)

接下來這個問題是怎麼敬拜的問題。如果我們知道敬拜要以敬拜、敬畏的態度,也知道敬拜要去服侍,可是我們要怎麼做呢?時間是用什麼時間?地點在哪裡?婦人問的是地點的問題,好,就算時間地點有了以後,那我在那裡要做什麼?上帝知道如果不教人類,人類也不知道要怎麼敬拜,所以上帝從創世記一開始的時候,祂就先把時間訂好了,祂在創造六天以後,祂就訂一天,祂訂那一天叫作聖日,「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20:11)所以時間已經訂好了,就是工作六天以後,第七天休息不做事,那天要做什麼?要敬拜。因為那是聖日,分別為聖,這是敬拜的日子。後來耶穌基督復活以後,我們就把安息日移到復活的那一天,所以目前我們是用禮拜天禮拜,不是禮拜六,這在教會歷史上是個轉變,但同樣的是,七天當中,有一天我們不做事情,我們是用來敬拜上帝,把這個時間分別出來,所謂「聖」就是分別。既然時間分出來了,那地點呢?在哪裡?上帝為了讓以色列人知道怎麼敬拜,所以特別交代摩西怎麼製造會幕,會幕是放在以色列人營地的最中央,然後在會幕當中有一個聖所,聖所裡面有一個至聖所,至聖所中放了約櫃,上帝說:「我在那裡,如果你們要敬拜,到我這裡來敬拜」,所以地點是這樣訂的,上帝指示摩西做一個約櫃,其實上帝是不被綁在那邊的,可是為了讓我們知道在哪裡敬拜,所以上帝說:「好,我設一個地方讓你們敬拜,你們要敬拜就知道要到哪裡來找我了」,我們今天所謂的禮拜堂,所謂的聖殿、所謂的聖所、所謂的聖會幕就是這樣來的,讓我們有一個地方,大家可以集合到那邊來參與敬拜,「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25:8)可是很遺憾的,這個聖日和聖所,卻被我們人類給扭曲了,「好,既然禮拜天是聖日,那麼禮拜一到禮拜六就是隨便日囉?」本來每一天都需要活在上帝面前的,現在上帝為了讓我們知道什麼時候敬拜,把禮拜天分別為聖的結果,我們就把其它日子隨便了,這個就是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的研究,他說「聖」一分出來,那其它的就變成「俗」,「俗」我們就比較隨意,這個叫作Dichotomy(二分法),這個聖俗(Sacred vs. Secular神聖vs.世俗)二分法是很不幸的,一個禮拜當中只有一天是恭恭敬敬的活在上帝面前,其它就隨隨便便,隨我高興怎麼樣就怎麼樣,這個是很不幸的,是人類把它變成這樣子。然後一旦有聖所,大家就搶約櫃,以為誰搶到這個約櫃,誰就比較高竿,你記得祭司以利的兩個孩子嗎?他們打仗輸了以後就說:「把約櫃抬出來,一定會贏」,好像上帝是被綁在那裡面,上帝被侷限在居所內。我們也是一樣,我們到禮拜堂就表現得很好,一出去外面就原形畢露,變成操控化,好像上帝可以被我們操控,綁在某一個地方似的。本來是為了幫助我們在敬拜的時候知道在什麼時間、到什麼地方來敬拜上帝,我們卻把它扭曲成聖俗兩分、操控化。

2、 聖職與聖禮 專業化與形式化 (Professionalism and Formalism)

當我們知道敬拜的時間以及到哪邊敬拜,然後怎麼做呢?上帝為了怕我們聽不懂,上帝特別指示選定利未人學習怎麼敬拜,這些人就是祭司,我們叫作聖職,當然聖職人員需要接受一些訓練,通常他們會穿特別的衣服,比如說襯衫領子要掛一塊白白的東西,還要弄一點膏油,做一點訓練,才可以幫助大家敬拜,「在弟兄中作大祭司、頭上倒了膏油、又承接聖職,穿了聖衣的,不可蓬頭散髮,也不可撕裂衣服。」(利21:10)然後他要做什麼?他要做很複雜的服事、要侍奉、要獻祭,關於獻祭,神交代很多,在聖經中我們會看到,講的很仔細,講到獻燔祭、平安祭、素祭--------等不一樣的祭。要怎麼決定,要怎麼獻,要怎麼樣做,講得很詳細,所以我們知道要到上帝面前服事、要獻祭,是需要找特別的人幫忙。可是這樣的結果我們就說:「那樣就交給他做好了,我們付他薪水」,本來是教導我們、幫助我們的,卻變成是替我們做。你有沒有遇到家裡面出了事情時,就說:「請牧師來禱告」,自己卻不禱告。牧師原是要教我們禱告,卻被要求替我們禱告,所以敬拜變成是花錢了事,我們奉獻,由他去做就是了,好像他幫我們敬拜,我們就可以不必做什麼事了,明顯的劃分為聖職和.平信徒(Clergy vs. Laity)。這也是個遺憾,就是把它專業化。關於儀式,我們學習好了,變成「好吧,牛殺來獻了、祭了」,可是心裡面那種在神面前悔改的心卻不見了,我們把它叫作形式化,這是很可惜的,外在的儀式保留了,可是內裡在神面前的態度卻不見了。聖日、聖地、聖職、聖禮,為了幫助我們敬拜的,我們人類都有能力、都有能耐把它做某種程度的扭曲,所以才造成撒馬利亞婦人在耶穌面前有這個問題,就是地方的問題,到底上帝在哪裡?在基利心山還是在錫安山?耶穌的回答就不被撒馬利亞婦人規定作選擇題,耶穌回答說:「以上皆非」,耶穌說:「重要的不是那些,那些不是不好,可是那些不是重點」,我們有一個地方敬拜是很好,可是那不是重點,重點是你的態度,你跟上帝的關係那才是敬拜,聖經說:「婦人,妳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不在這裡也不在那裡,倒是你要認識你所敬拜的神,你不要不知道在拜什麼。確定敬拜的地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拜的是上帝,上帝是誰?上帝不只是創造的上帝,祂更是把救恩從猶太人賜給我們的上帝,你認識祂嗎?如果你不認識祂,就算你選對地方,你還是不曉得在拜什麼。耶穌用很簡單的幾句話把重點講出來回答了婦人的問題。敬拜上帝要用心靈和誠實,你才有辦法認識你所敬拜的對象,你才能夠進入真實的敬拜。

Ⅴ、敬拜的真諦

1、 在坦誠相會中親近上帝

我們可以說,要敬拜就就要認識上帝,要認識上帝就要坦誠與上帝相會,我們從耶穌的答案裡面可以知道,敬拜的真諦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用你的心靈和誠實,這是人類態度上一個最難的心態,你怎麼樣坦誠相會來親近上帝呢?這就是Martin Buber講的 I & Thou encounter(我與祢相遇)。我,一個完整的我,一個赤裸裸的我,可以到上帝面前,面對祂,那是敬拜的真諦,「…就可以終身在祂面前,坦然無懼的用聖潔、公義事奉祂。」(路1:75)不要像亞當那樣需要遮掩、逃避,不管我的樣子是怎麼樣子,我敢進到上帝的面前,在坦誠相會中親近上帝。

2、 以感謝獻身來回應救恩

就像我剛才講的新約προσκυνέ ω (proskuneo)這個字,就是親吻上帝,就是照我本來的樣子,我願意親近上帝,這樣子的話,我會對上帝更多的認識,我才知道上帝不只是創造者,祂還是救贖主,祂是救贖我的,當你這樣親近上帝時,你就越體會到耶穌基督給我們救贖的恩典的可貴,你會用感謝到主的面前來回應,「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詩116:13)「我要以感謝為祭獻給祢,又要求告耶和華的名。」(17節)這樣的敬拜可以在聖日、在聖地,經由牧師的幫忙,讓我們能夠進到敬拜裡面,可是絕對不要停在那裡,應該從那裡能夠帶到週間,帶回家裡、帶回到你的職場,每一天跟神親近過一個討神喜悅的生活,我想那才是真正的敬拜、那才是上帝期待我們的敬拜。

Ⅵ、結論:全人獻上 蒙神悅納

保羅在羅馬書第十二章1節說:「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這一句話的翻譯有不同的翻法,「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This is your reasonable service.)」,其實另外一個翻譯更好,「這是你們心靈的敬拜」,心靈的敬拜就是過討神喜悅的生活,不是只有在禮拜天、在禮拜堂態度很好的參加敬拜。參加主日崇拜,不是不對,不是不好,那很好,可是不應該只有那樣,不應該只有外表看起來很恭敬的樣子,而是出於內心的,不是只有限制在禮拜堂的地方,或是禮拜天,而是要帶到生活上的,是過一個討神喜悅的生活。我們一起低頭來禱告。

「主耶穌,我們渴望我們的生命進到真正的敬拜,祢知道我們的需要,祢為我們設立教會,為我們設立主日,為我們在教會當中每一個禮拜有機會在這邊敬拜祢,主,祢不只創造我們,祢也救贖我們,祢還希望我們與祢有更新的關係,在與祢親近的中間,我們能夠更加的認識祢,不單單認識祢是造物主,也認識祢是為我們而死在十字架上救贖我們的主宰,幫助我們所感受的、所學習的,和對祢的認識、對救恩的認識。幫助我們敬拜祢,不是只有在禮拜天,還可以進入週間;幫助我們敬拜不只是在禮拜堂,也可以進入我們的家庭,進入我們的職場,讓我們真的是過一個討祢喜悅的生活,因為聖經說:『這就是心靈的敬拜』,這才是真正的敬拜,讓我們的這一生成為敬拜,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7年6月3日 星期日

建造系列(五):與神關係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7.06.0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詩篇二十三16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上個禮拜講到Martin Buber所提出 I & Thou的關係神學,就是與Eternal Thou(永恆的你)的關係,我們和上帝能夠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我們也說到從關係的角度看我們的信仰、看整本聖經,在所有的關係當中就屬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最重要,但是上帝看不見,我們怎麼跟祂建立關係呢?這是我們今天一起要來學習的,怎麼樣建造與上帝的關係?  

Ⅰ、引言:從伊甸園的呼喚到耶路撒冷的哀嘆 

聖經從一開始就講到,上帝期待與人重建關係,當亞當和夏娃偷吃了善惡果之後,人類害怕看見上帝,躲到樹叢裡面。從伊甸園中上帝對人的呼喚開始,一直到耶穌在耶路撒冷城外面的哀嘆,我們看到的是上帝一直在尋求跟人建立關係。  在伊甸園裡「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那裡?」(創3:9)那人就是亞當,所以很明白的,基督教認為不是人在尋找上帝(人是在逃避上帝),而是上帝在找人,神的心意是說:「人,你在哪裡?我想跟你恢復,你沒有犯罪以前那份美好的關係。」  耶穌到猶太國的時候,祂也一樣在找人,可是人不願意,耶穌在耶路撒冷城外面這樣說:「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太23:37)這句話聽起來有點遺憾,好像作父母的希望把那些已經離家的子女請回來,說:「我們全家再聚在一起好嗎?」可是子女各自有各自的打算,或是以前曾有一些傷害,所以大家不願意,父母只能很無奈的說:「那該怎麼辦呢?」。「只是你們不願意」,所以很明白的,這個建立關係不是上帝單方面要就可以的,當上帝創造人類,給人類自由以後,上帝就要面臨這樣的一個問題,上帝要跟人類發生好的關係,可是因為人不願意,那麼關係就不可能發生。

Ⅱ、舊約的榜樣

1、 亞伯拉罕得稱為神的朋友  

在舊約裡面我們可以找到幾個是真的願意與上帝發生很好關係的人,我們從他們的身上、從他們的故事當中,可以學習什麼叫作與上帝有很好的關係。有個人被稱作上帝的朋友,他名叫作亞伯拉罕,在雅各書這樣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雅2:23)在聖經被稱作上帝的朋友的不多,亞伯拉罕是其中的一位,那麼他怎麼跟上帝作朋友呢?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是說,他們是游牧民族住在沙漠地區,上帝交代他們,如果有出外人來的時候,要好好的款待他們,雖然是陌生人,還是要把他們當作朋友,因為在沙漠地方出外人很難找到可以飲食、住宿的地方,所以神要他們好好的款待他們。亞伯拉罕就照上帝所交代他的這樣做,有一天他看到三個陌生人前來,他就真的好好去接待他們,沒有想到那是上帝親自來,上帝接受完他的招待要離開的時候,祂講了一句話,說:「亞伯拉罕把我當作好朋友,我想做的事情難道可以不讓他知道嗎?」「…我所要做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創18:17)上帝要做什麼事情?上帝來其實是要決定該不該把所多瑪這座城毀滅,上帝其實很不願意,可是所多瑪實在是壞到不像話,所以上帝來就是要作這個決定,可是祂在作這個決定以前,祂覺得要跟祂這個好朋友講,說:「其實我這次來,目的是要考慮該不該把所多瑪城毀滅」,亞伯拉罕一聽,亞伯拉罕體會上帝想要滅城又不忍心滅城的心,於是亞伯拉罕跟上帝說:「上帝啊,這樣好嗎?如果裡面有五十個好人,難道祢都不考慮嗎?祢就整座城把它燒掉嗎?」「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23節)上帝說:「如果有五十個好人在裡面我就不滅掉那座城」,亞伯拉罕說:「不好意思,四十五個人好不好?」上帝說:「好吧,就四十五個」,他想了一想:「萬一沒有四十五個就很糟糕」,亞伯拉罕就跟上帝說:「四十個可以嗎?(現在打八折了)」,上帝說:「可以啊」,他又說:「抱歉抱歉,三十個(打六折)」, 上帝說OK,「那二十個怎麼樣?」如果你跟亞伯拉罕做生意會很難纏,「二十個(打四折)」,上帝說:「OK,二十個就二十個」,亞伯拉罕很不好意思的說最後一次,「十個可以嗎?(打到二折)」,上帝說:「可以」,結果亞伯拉罕不好意思再講下去了,「十個應該有吧?」哪裡知道,連十個也沒有。後來上帝就走了,第二天真的是整座城都被燒掉了,不過我要大家了解的是這個過程,一個跟上帝很好的人,是可以跟上帝討價還價的,他敢跟上帝說:「上帝啊,對不起,這樣好嗎?那樣好嗎?」這是跟上帝很好的人有這個恩惠,上帝很偉大、上帝很公義,可是亞伯拉罕向上帝要慈愛。照理說,如果這座城裡面有五十個好人,那很簡單嘛,派太空梭來把這五十個人帶走,剩下的把它燒掉就好了,亞伯拉罕要的其實不是公義,亞伯拉罕說:「為了這五十個人,祢可以饒恕那些壞人嗎?」其實這也是上帝的心,亞伯拉罕如果繼續講,講到剩一個人的時候,我看上帝也會說好,在上帝的心裡面全世界只有一個義人就是耶穌基督,上帝為了耶穌,就饒恕整個世界。只要你願意,記得耶穌講過說:「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太23:37),要或不要是我們要做的決定,可是上帝是希望聚集我們。亞伯拉罕跟上帝很要好,好到是上帝的朋友,他知道上帝的心,他敢跟上帝來討價還價,這是第一個例子。

2、 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  

第二個被上帝稱作朋友的是摩西,這個摩西呢,上帝交託他一件很難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六十萬很會抱怨的人從埃及地領出來,然後進入迦南地,如果直接進入迦南地也就還好,但他們卻是在曠野流浪四十年,當然這些人就滴哩咕嚕出了很多的狀況,摩西也只是人啊,他有一點受不了,可是上帝跟摩西很好,「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出33:11)這是第二個聖經記載上帝把他當作朋友一樣那麼好的關係來互動的人。這個故事的背景更有趣,是上帝叫摩西到山上去,說:「我給你兩塊石版,是非常重要的十誡,你要帶下去,叫以色列人要照這樣生活」,摩西說:「好」,上去四十天,想不到四十天後,山下就出了狀況,亞倫是他的哥哥,留下來看守以色列人的,可是他們看到摩西上山那麼久、那麼多天了,搞不好已經死在上面了,他們就叫亞倫幫他們造了一隻金牛犢,開始拜那隻金牛犢,摩西一下山看到嚇壞了,「怎麼會這樣子呢?我才離開一段時間,整個都搞壞了」,上帝也很生氣說:「我叫你把他們帶出來,怎麼會變成這樣呢?」在那樣的背景下面,上帝跟摩西說:「他們做錯事情他們要負責」,摩西說:「不好意思,是我帶的不好,這樣好了,你把我殺掉好了,我負責,這些人請祢就饒恕他們吧」,上帝說:「我不要,誰做錯誰負責,你們要去迦南地你們就去吧」,在那一刻摩西知道不對了,摩西跟上帝說:「上帝啊,如果祢是真的叫我這樣做,但祢又不跟我去,那這算什麼?祢不跟我去,我就不去」,他跟上帝這樣要求,說:「我們做了再大錯誤的事情,祢不能不跟我們去,祢不跟我們去,那我有什麼辦法,我們什麼辦法都沒有」,耶和華就跟摩西說:「我必親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14節),摩西說:「可是我從來沒有看見祢,祢說祢跟我去,那到底祢有沒有跟我去我怎麼知道,讓我看一看祢」「…求祢顯出祢的榮耀給我看。」(18節)上帝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如果你一定要看我,好吧,這點我也讓你有機會體會到我是真的,不是你所想像中的上帝,「這裡有一個石穴,你躲在裡面,我過去的時候,我會用我的手把這個石穴遮蓋一下,讓你不要被我的榮光殺掉,等到我過去的時候,你會看到我的榮耀。」(出33:12~23)上帝真的讓摩西看到祂的背影,沒有看到前面,這很有意思。這裡面我們看到,摩西他可以跟上帝說:「我要求祢,我帶的人雖然做錯事情,我有責任,但是我要求祢,不要離開我,祢一定要跟我同行,這樣我才會往前走」,這是摩西跟上帝之間面對面說話的故事。

3、 大衛祈求不要離開神的面  

第三個被稱為合上帝心意的人就是大衛王,大衛王他做錯了一件更糟糕的事情,不是他所帶領的人出問題,而是他自己做錯事,他把人家的老婆搶了,把人家的老公殺了,這麼嚴重的過錯,當然上帝不高興,上帝就派先知拿單去警告他,說:「你這樣做一定會受到處罰」,在那樣的情況下,大衛王這樣禱告說:「神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或譯:堅定)的靈。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祢的面…」(詩51:10~11)「…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祢的面…」,上帝和摩西是面對面講話,上帝和亞伯拉罕也是面對面,可是大衛要求不要離開上帝的面,就是要跟上帝保持親密的關係。「…不要從我收回祢的聖靈。求祢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11~12節)。我就想到該隱殺掉弟弟亞伯的時候,上帝也是處罰他,說:「你要離開我」,該隱跟上帝說:「我要求祢保護我,不要讓別人把我殺掉」,上帝說:「好,我答應你」,可是該隱只求保護,沒有跟上帝說:「不要趕我離開祢的面」,他沒有做這個要求,很遺憾的是,聖經說:「該隱就離開耶和華的面」,大衛和該隱不一樣的是,他也接受神的處罰,可是大衛緊抓著神(我們應該說他是死賴活賴吧),他知道跟上帝保持關係比什麼都重要,他說:「上帝祢要怎麼罰我沒關係,但是不要叫我離開祢的面」。我覺得這三個人當中,大衛可以給我們很大的鼓勵,因為我們也有可能在一生當中做錯事情,我們自己知道,就像亞當一樣做錯事情,我們知道上帝不喜歡這樣做,那個時候你要怎麼做呢?你要像亞當一樣就躲到樹叢裡面,讓上帝找不到你嗎?還是你要像大衛一樣,雖然犯錯了,可是還是回到上帝面前說:「怎麼處罰隨便祢,但是就是不要讓我離開祢的面,我認錯,但請祢不要跟我斷絕這個關係」。我講過,耶和華上帝是在找人,耶穌是在耶路撒冷城外面、在那邊期待人可以跟祂恢復關係,這是大衛王讓我們可以學習的一個很寶貴的功課。這幾節經文有人就把它寫成一首詩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唱:

「上帝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上帝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祢的面,不要從我收回祢的聖靈,求祢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我們要跟上帝親近有一個方法,就是要讓聖靈親近我們,這是你可以感受到的。各位弟兄姊妹,不管我們做了再大的錯誤,犯再大的罪,我們都可以跟大衛一樣向上帝說:「好,我做錯了,祢要處罰我,,我接受,但是不要使我離開祢的面,不要從我收回祢的聖靈。」

Ⅲ、耶穌的模範

1、 在愛的關係中成長  

耶穌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活出一個很寶貴的榜樣,祂怎麼樣跟上帝保持很好的關係呢?第一個,聖經描述祂是跟上帝、跟人在愛的關係當中成長的一個孩子,聖經說:「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作:年紀),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2)我希望在座的每個父母都能拿這個來替他們的子女禱告,就是說,「上帝啊,讓我的孩子是在愛裡面成長,讓我的孩子從小就知道上帝的愛,也知道爸爸媽媽的愛」,在這樣愛的關係中成長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孩子,這是我們能夠給孩子的一個最好的禮物。

2、 單單信靠事奉上帝  

耶穌基督要出來服事的時候,祂要面臨跟上帝的關係之間撒旦給祂的挑戰,撒旦帶祂到山上去四十晝夜,沒有吃東西,在那裡跟祂說:「如果祢是上帝的孩子,祢就把石頭變成麵包」,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如果祢真的是上帝的孩子,祢就到最高的地方跳下去,跟上帝說:『上帝啊,祢要保護我』」。第三個,「如果祢真的要影響這個世界,我告訴你,在我的手上有一切,只要祢對我鞠個躬,我就把這一切給祢,天下所有的名位榮華富貴都在我手裡,只要祢向我點個頭就好了。」耶穌知道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耶穌回答撒旦:「…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祂。」(太4:10)我的了解是這樣:「把石頭變成麵包」,就是要利用跟上帝的關係,上帝跟我很要好,上帝有辦法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我有困難的時候,我就跟上帝說:「上帝啊,祢就幫我解決我的困難」,把跟上帝的關係拿來當作解決自己問題的手段;「所有的榮華福貴」,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們跟上帝的關係,就可能會遇到妥協的問題,如果你不要那麼堅持照上帝的方法,只要你稍微…妥協一下,你就可以賺這麼多錢,你做不做?你跟上帝的關係,可以被這些利益來影響嗎?「從屋頂跳下去」,這是Manipulation(操縱)的問題,這個是你要掌控上帝,如果祢真的跟我很要好,我這樣做祢就要來保護我,這樣就表示祢真的對我好,所以他要上帝照他的條件,來表現出上帝愛他,這是三個我們跟上帝的關係中可能會產生的扭曲,耶穌三個試探都勝過了。

3、 清晨到曠野去禱告 

耶穌基督為了跟上帝保持好的關係,祂會做一件事情,馬可福音簡單的記下來:「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可1:35)昨天洗禮班有差不多二十幾個人來上課,我很高興,有那麼多弟兄姊妹考慮要受洗,我告訴他們,要跟上帝保持好的關係其實很簡單,每天早個十到十五分鐘起床,每天有一點時間靈修,親近上帝,這樣就可以,不是太難,可是我們當中作基督徒很久的都知道,講是簡單,真的要好好做也實在不是那麼容易,你要保持每一天有點時間真的安靜下來親近上帝,這樣你就可以跟上帝有好的關係。「清晨的時候」和「曠野」,你有你清晨的時候嗎?你一天當中有固定的時間願意跟上帝親近嗎?你的曠野在哪裡?曠野就是沒有手機的地方,手機打不到的地方就是曠野。我們現在的科技,真的是讓我們撥不出一個時間可以專注在神的面前,其實做的到,把它關機就好了,可是你願意嗎?以前我作禮拜,手機是改成震動的,可是一定放在腰間,這樣如果有人要找我,震動時我就可以知道,等禮拜完後趕快回電看是誰找,現在我決定,既然作禮拜,就算陳水扁總統找我也沒關係,就是不接收。難道我們沒有這樣的意願嗎?就是每天有一段是我曠野的時間,不受打擾,我要跟上帝親近,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操練。

4、 常作討神喜悅的事  

耶穌基督跟上帝有好的關係,好到一個程度,祂知道上帝喜歡什麼事,祂就去做上帝喜歡祂做的事情,如果你每天靈修親近神,慢慢你就會知道上帝希望你做什麼事情,你知道上帝喜悅什麼嗎?你有沒有去做祂喜悅的事?這樣的人就跟上帝保持很好的關係。「那差我來的是與我同在;祂沒有撇下我獨自在這裡,因為我常做祂所喜悅的事。」(約8:29)

5、 成全託付榮耀神名  

在祂一生都這樣做以後,祂要離開世界的時候,耶穌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上帝託付我什麼,我已經完成了,我已經榮耀上帝的名」,祂在最後的晚餐作了一個很長的禱告,當中的一句話是說:「我在地上已經榮耀祢,祢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約17:4)弟兄姊妹,你知道上帝託付你什麼嗎?如果你不知道,當然你就沒有辦法去完成,當然就沒有辦法榮耀上帝的名,我們每天跟上帝親近,就會知道上帝喜歡我們做什麼事情。上帝託給你的是什麼,你把它完成,這個就是跟上帝有很好的關係。

6、 克西馬尼掙扎順服

祂在客西馬尼園裡表現出一個很難得的決定,因為耶穌祂敢把自己裡面的想法跟上帝講,祂跟上帝說:「我不要這杯,這杯太苦了」,耶穌敢把自己內心的期待、掙扎講出來,可是最後說:「只是不要照我的意思,而是照祢的意思」「我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太26:39)這是一個真誠的對談,耶穌的第一句話表達了祂內心深處的渴望、掙扎,也看見祂與上帝之間關係的親密。如果因為覺得上帝太偉大了,你內心的想法不敢向上帝表達出來,你與上帝之間顯然不夠親密。有的人是講了,但講完之後卻不聽上帝說什麼,要什麼,這個也不是對話,這樣是跟上帝講說:「我要什麼,那祢就照我的」,經文這裡是說:「我要這個,但是上帝如果祢有別的,OK,那我可以把我要的擺下來」,這是一個很難得的順服,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給我們一個很寶貝的學習,跟上帝有好的關係是可以這樣子的。

7、 十字架上抗議離棄  

耶穌在十字架上大叫,祂跟上帝說:「Eloi, Eloi, Lama Sabachthani?」這是耶穌用祂的母語在跟上帝抗議說:「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意思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可15:34)所以對耶穌來講,最痛苦的是離開上帝的面,上帝離棄祂,因為在那一當下時刻,祂背負著世人所有的罪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上帝掩面不看祂,這是祂最難過的,在那樣的時刻,祂跟上帝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祂堅持的認為,就算上帝不看祂的時候,上帝還是祂的上帝,所以在這句話很簡單的話裡面,表示祂跟上帝之間那個關係是不可以被隔絕的,上帝就算掩面了,祢還是我的上帝。

8、 臨終斷氣完全交託

最後講完以後,耶穌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手裡。」(路23:46)弟兄姊妹,當有一天醫生跟你說你不能再活下去的時候,你有耶穌這樣的安心嗎?你這一生跟上帝有沒有親近到這樣的關係,讓你可以像耶穌一樣的說:「上帝啊,我把我的靈魂交在祢手裡,我不害怕死亡,我知道我離開這個世界,就是跟祢同在,因為我這一生一直都跟祢同行。」

Ⅳ、我們的操練

剛才我們啟應文唸到詩篇二十三篇,今天的經文也是詩篇二十三篇,現在我要從詩篇第二十三篇來看大衛王怎麼樣跟上帝保持好的關係?

1、 生活中為神供應感恩 

他第一句話是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生活上的需要,上帝供應了,你有這樣的感覺嗎?你生活的需要是上帝的供應,還是你的努力?還是上帝的供應加上你的努力?我覺得是後者。上帝不會就從天上丟東西給你吃,我們要努力,可是也需要上帝的供應,否則你努力也沒有用,你有為這一點向神感恩嗎?每天當有一碗飯端在你面前的時候,我們說我們要謝謝農夫,農夫辛苦的耕種;我們要謝謝上帝讓風調雨順,讓我們所耕種的可以長出來;我們謝謝父母辛苦的工作,讓我們有這碗飯吃;我們謝謝上帝給我們健康的身體,讓我們可以賺錢,給我們有工作的機會,上帝做好多事情,加上我們的努力,我們今天的生活才可以有供應。這是大衛王的詩裡第一句說的:「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祂是供應我的,所以我沒有缺乏。在使徒行傳保羅也說:「然而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徒14:17)耶和華上帝是這樣供應我們的需要,我們每一天有這樣感恩的心嗎?

2、 每天有安歇親近上帝 

每一天不是只有三餐吃飽就好,你要有一段時間跟上帝親近,「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你每一天有你的青草地、有你的溪水邊嗎?剛才講過,你有一段時間親近上帝嗎?還是為了生活讓你忙得昏頭轉向?連可以一點點安靜下來親近上帝的時間都沒有呢?雅各書第四章8節說:「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你們要找一段時間來親近上帝,上帝是要親近你們的。

3、 跟隨主腳蹤行在義路  

我們每一天領受上帝的供應,每一天找一段時間親近上帝以外,其它的時間我們就要跟隨耶穌的腳蹤,走該走的路,就是要走義路,不要做不應該做的事情,這是親近上帝的第三點,「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在日常生活上要請上帝帶領我們走義路,「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彼前2:21)

4、 死蔭幽谷中有神同在  

一個人如果在供應上感謝上帝,每一天會親近上帝,而且日常生活是走該走的路,他不一定就風平浪靜、一帆風順,他也會遇到挫折、遇到打擊,很有趣,詩篇講完三樣很棒的東西之後,開始講一些讓我們開始有一點害怕的情況,它說會經過死蔭的幽谷,「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有的神學家很注意「行過」(through) 這兩個字,就是說,是進入死蔭的幽谷,但不是像落入井裡就出不來,是進入山谷,有入有出,會有這樣的經歷,可是大衛跟神的關係到一個程度,就算是這樣子,他也知道神是跟他同在,他不會害怕,他跟神的親近已經可以經歷這樣的關係,所以在死蔭的幽谷當中,還是可以體會到神的同在,在詩篇說:「…我若在陰間下榻,祢也在那裡。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裡,祢的手必引導我;祢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詩139:8~10)

5、 仇敵攻擊中仰望上帝  

不只這樣子,你每天走義路,可是還是有人要跟你為敵、有人要對付你、有人要欺負你,你怎麼辦?「我的敵人辱罵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臉上的光榮(原文是幫助),是我的神。」(詩42:10~11)大衛王就算在那樣的情況下,他也說:「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祢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就算有敵人,上帝還是會為我擺設宴席,祂會讓我的福杯滿溢,所以在敵人的攻擊下面,你能感受到上帝還在你周圍祝福你嗎?你有這樣的體驗嗎?

6、 享恩惠慈愛敬拜讚美 

最後大衛王這樣說,不管是祢的供應,不管是每天跟祢親近,或是走該走的路,不管是遇到死蔭的幽谷,或是遇到敵人的攻擊,我知道上帝的恩惠慈愛一直隨著我,我願意在祢的殿中用敬拜讚美來過我的一生,「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耶和華─我的神啊,祢為至大!」(詩104:1)

詩篇二十三篇,雖然只有短短的六節,可是把一個人短短的一生當中,不管是如意的時候、不如意的時候,他都能夠跟上帝親近,他能夠體會到上帝跟他親近所帶來的恩典。

Ⅴ、 結論: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最後我們大家一起慢慢的再讀一遍詩篇二十三篇:「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祢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希望詩篇二十三篇成為我們的禱告,也成為我們的經歷。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上帝祢從伊甸園呼喚亞當,一直到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城外的哀嘆,讓我們知道神,祢是多麼的渴望跟我們保持很親密的關係。在舊約我們看到亞伯拉罕成為祢的朋友,為所多瑪城在祢的面前敢跟祢這樣勇敢的祈求;我們看見摩西,在帶領了百姓出了狀況之後,他敢在祢面前要求祢不要離開他;甚至我們看見大衛王,他自己犯了那麼大的錯誤,他大膽的跟祢說:『不要離開我,不要從我收回祢的聖靈』。主啊,幫助我們渴望在我們一生當中,能夠跟祢建立親密的關係,不管是在每一天的生活上,體會到祢供應的感恩,每一天有一段時間,可以安歇下來跟祢親近,或是甚至我們遇到死蔭的幽谷、遇到敵人環繞的時候,讓我們都能夠嘗到主祢跟我們親近帶來的恩典和祝福,讓我們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們仍可以感恩、我們仍會讚美。幫助我們在詩篇二十三篇裡體會,不論處境如何,不論我們所作所為是怎樣,主祢喜悅的乃是願意與我們親近,讓大衛王所寫的詩也成為我們的禱告,讓我們跟大衛王一樣可以體驗在祢的帶領中過我們的一生,一直到我們離開世界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跟耶穌基督一樣的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手裡。』聽我們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