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啟示錄系列(二十九) 陸中獸(Land Beast)

講道內容
講題:陸中獸(Land Beast)
經文:啟示錄十三章11-18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十一月 三日




講道影片
MP3: [][]


I.引言:陸中獸 (Land Beast) 

先前我們提到海中獸,是一頭從海裡出來的怪獸,有七個頭十個角,代表政治的力量;今天要談的是另一頭陸上的怪獸,比較可愛一點,像羊羔一樣,可是牠不能開嘴,因為一開口我們就看出也是很可怕,牠究竟代表著什麼意義呢? 

有一段影片,字幕如下:
我又看見另有一頭獸從地上來,有兩角如同羊羔,說話好像龍。施行所有權柄,在頭一個獸面前,並且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頭一個獸,就是那死傷醫好的獸。又行大奇事,叫火從天而降,在人面前降在地上。  他迷惑住在地上的人,藉著這些奇事,因賜給他的權柄在獸面前所能行的;告訴住在地上的人說,他們應該為那獸作個像,就是曾經被劍所傷,卻仍舊活著的獸,又有權柄賜給牠,叫獸像有生氣、叫獸像會說話,並且叫所有不願意敬拜的人,就是不敗獸像的人都被殺死。  他又叫眾人,不論是大是小,是貧是富,是自主或為奴,在他們右手受一個印記,或是在額頭上。無人能夠進行買賣,除非他們擁有那獸的印記,或是獸的名號,或是獸名的數目。在這裡有智慧,凡有聰明的人,可以計算獸的數目,因為這是人的數目,他的數目是六百六十六。
因此從那時候開始到今天,很多人研究什麼是六百六十六?對我們來說是什麼意思呢?

II.陸中獸(Land Beast)
1.另一獸從陸中上來
「我又看見另有一個獸從地中上來。」(啟13:11a)從海裡出來一頭獸,從陸上也出來一頭獸,在約伯記中也有同樣的情形。約伯記中陸上的獸英文叫做Behemoth,是一隻怪獸,不是一般的動物,但是中文聖經譯成河馬。而海裡的獸在英文是Leviathan,中文卻翻譯成鱷魚,其實都不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河馬及鱷魚。約伯記裡面提到陸上的獸是「在神所造的物中為首;創造他的給他刀劍。」(伯40:19);提到海中的獸:「凡高大的,他無不藐視;他在驕傲的水族上作王。」(伯41:34) 到啟示錄提到,海中的獸就是將來一個政治上的力量,陸中的獸是一個宗教的力量,都是要來對抗神的。

2.兩角如羊說話似龍
「有兩角如同羊羔,說話好像龍。」(啟13:11bc)陸上的獸的外型可愛,像隻有角的羊羔,但是開口卻說出龍的話,也就是撒旦的話,因為他的本質便是撒但。雖然他外表和善,內在卻是很兇惡的。耶穌說:「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太7:15) 因此我們要小心,這隻陸中獸的影響是宗教性的,也就是假先知。所以保羅也提醒我們:「這也不足為怪,因為連撒旦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後11:14),讓人疏於防備,誘使人犯罪。
3.海獸面前行其權柄
「牠在頭一個獸面前,施行頭一個獸所有的權柄,」(啟13:12ab)這隻陸上的獸在海獸面前行使海獸的一切權柄,意思是這個宗教領袖是從政治人物中得到權柄。先前提到神有兩個見證人,「他們就是那兩棵橄欖樹,兩個燈臺,立在世界之主面前的。」(啟11:4)他們立在主的面前,行使主的權柄。「他們使用神所賜的權柄,來作他們的服侍。「這二人有權柄,在他們傳道的日子叫天閉塞不下雨;又有權柄叫水變為血,並且能隨時隨意用各樣的災殃攻擊世界。」(啟11:6)而這裡的海獸和陸獸也是模仿這個形式,海獸站在紅龍的面前,陸獸又站在海獸的面前,各自從代表身後的那一位,向世人行使他們的權柄。他們三者協力要抵擋三一真神,也就是天父上帝、聖子耶穌基督、和聖靈的工作。
4.叫世人拜傷醫好獸
「並且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死傷醫好的頭一個獸。」(啟13:12c)陸上的獸要人膜拜受傷醫好的海獸,這點是模仿耶穌基督死後復活。陸上的獸不要人們拜自己,反而是要他們拜那頭海裡的獸。這意味著要我們去拜別的,而不是拜耶和華。申命記裡說:「你們中間若有先知或是做夢的起來,向你顯個神蹟奇事,對你說:『我們去隨從你素來所不認識的別神,事奉它吧。』」(申13:1-2)正是提醒人:會有先知或作夢的向人顯神蹟奇事,要引誘人去侍奉別的神。而這兩隻獸要一直到基督再來時,才會被抓起來丟進硫磺火湖裡。「那獸被擒拿;那在獸面前曾行奇事、迷惑受獸印記和拜獸像之人的假先知,也與獸同被擒拿。他們兩個就活活地被扔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裏。」(啟19:20) 所以,到那時候之前,政治的力量與宗教的力量會結合起來,迫害神的選民,直到基督再來的時候。
5.行大奇事火從天降
而這隻像羊羔的陸中獸,牠會顯神蹟,叫火從天上下來。「又行大奇事,甚至在人面前,叫火從天降在地上。」(啟13:13)就如同以利亞一樣,以利亞是舊約裡面,可以讓火從天上下來,顯出他是神的僕人,「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裏的水。」(王上18:38) 神的兩個見證人也有讓火從嘴巴出來的力量,這代表他們是神的僕人,有行神蹟的力量。「若有人想要害他們,就有火從他們口中出來,燒滅仇敵。凡想要害他們的都必這樣被殺。」(啟11:5)  舊約結束的時候說以利亞是行在彌賽亞的前面;同樣的,這個陸上的獸也是要在海中獸、敵基督的前面。這個陸中獸雖然也可以顯出這樣的力量,可是他不是神的僕人,牠是撒但的僕人。
6.世人為刀傷獸做像
「牠因賜給牠權柄在獸面前能行奇事,就迷惑住在地上的人,說:『要給那受刀傷還活著的獸作個像。』」(啟13:14)陸上的獸要世人為海獸做一個雕像。人不敬拜上帝時,就自己造一個上帝來拜。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摩西一個人上西乃山。不久,百姓將金飾交給亞倫,他便鑄成一隻金牛犢讓百姓來拜。「百姓就都摘下他們耳上的金環,拿來給亞倫。亞倫從他們手裏接過來,鑄了一隻牛犢,用雕刻的器具做成。他們就說:『以色列啊,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出32:3-4) 之後,以色列分為南北兩國時,北國國王耶羅波安擔心百姓到南國的聖殿去敬拜耶和華,便投靠南國,自己的勢力就沒有保障了;便鑄了兩個金牛犢,想用宗教的力量來穩固權力,「這民若上耶路撒冷去,在耶和華的殿裏獻祭,他們的心必歸向他們的主─猶大王羅波安,就把我殺了,仍歸猶大王羅波安。耶羅波安王就籌劃定妥,鑄造了兩個金牛犢,對眾民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王上12:27-28)但這卻是使百姓敬拜人手所造的偶像,而非創造萬物的神。
7.賜權使獸像有活氣
「又有權柄賜給牠,叫獸像有生氣。」(啟13:15ab)然後他有特別的力量,能讓這個像活起來。創世記的時候,上帝用泥土造人,且讓他有上帝的形像。「耶和華 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2:7)啟示錄第11章的兩個見證人被殺掉以後,也是因神的氣息進到他們裡面,使他們又活起來。「過了這三天半,有生氣從 神那裏進入他們裏面,他們就站起來;看見他們的人甚是害怕。」(啟11:11) 這代表陸中獸有很強的力量,類似上帝的能力,能讓被造的像活起來。
8.獸像開口殺拒拜者
「並且能說話,又叫所有不拜獸像的人都被殺害。」(啟13:15cd)如果有人不拜這個像,他便處死他們。在舊約尼布甲尼撒王的時候曾下令,「你們一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的聲音,就當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窯中。」(但3:5-6)但以理的三個朋友因為不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就被丟在火坑裡面,詩篇提到:「外邦的偶像是金的,銀的,是人手所造的有口卻不能言,有眼卻不能看,有耳卻不能聽,口中也沒有氣息。」(詩135:15-17),他們不拜這樣的金像,就被丟進火坑,但神卻保護他們沒有被火燒死。在此,海獸也作同樣的事情,不拜他的,就會被殺。
9.眾人右手額上印記
「牠又叫眾人,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額上受一個印記。」(啟13:16)不只如此,還要在人的右手、額頭上蓋他的記號。在舊約裡面,以色列人要在手上、額上掛一個記號,代表他們是聽從耶和華的話的,「你們要將我這話存在心內,留在意中,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申11:18)到現在的猶太人也會掛這個東西,就是要把神的話繫在手上、戴在額上。在以西結書中「耶和華對他說:你去走遍耶路撒冷全城,那些因城中所行可憎之事歎息哀哭的人,畫記號在額上。」(結9:4) 蓋上神的記號,代表是屬神的。現在陸中獸也照樣,把海中獸的名號掛在世人的手上和額頭上,如此標記這些人是屬獸的。
10.獸名數目才可買賣
「除了那受印記、有了獸名或有獸名數目的,都不得做買賣。」(啟13:17)沒有這個記號的人,他們就沒辦法與他人進行買賣,這代表著經濟的控制,讓沒有記號的人,生存變得非常困難。因為無法買食物而餓死,「主─我的王啊,這些人向先知耶利米一味地行惡,將他下在牢獄中;他在那裏必因飢餓而死,因為城中再沒有糧食。」 (耶38:9)因為沒有獸的記號,也會面臨保羅所說的情境,「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8:35)在生存上,面對種種的壓迫。
11.人的數六百六十六
「在這裏有智慧:凡有聰明的,可以算計獸的數目;因為這是人的數目,它的數目是六百六十六。」(啟13:18)六百六十六是人的數,關於這點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其中我最認同的說法是,因為人是在第六日被造的,「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創1:27,31)第七日是完美的,是屬神的聖日,所以七代表神,六代表人。六比完全的七少一,這叫作不完全。那為什麼是三個六?在以賽亞書六章3節裡「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三次連呼,代表最高級的至聖;六如果是人的數目,666那就是「人,人,人」,如果人是不完全的,三次連呼,稱為完全的不完全(Surperlative Imperfection)。獸的數目666就是絕對的不完全。另外一種說法是,將古代希伯來文的文字配上數目,數字的加總正好就是六百六十六。
III六六六詮釋
1.希伯來文字母代碼 (Gematria)
自古以來有許多人試著要解開這個數字的謎,而聖經說要有智慧的人才能了解。很多人就從這個數字開始分析,因為在希伯來文中的確有這個方法,叫作希伯來文字母代碼Gematria,或稱字母數目學。每一個字母配上對應的數字,然後將一些單字的字母數字加總,來代表這個單字,這就是古代希伯來人的文字遊戲。因此用這個法則計算,有些人就被認為是這個海中獸。傳統上被教會接受的,就是火燒羅馬城的尼祿皇帝;英文名字是Nero Caesar,在希伯來字母是NRON QSR,用Gematria加總就是666。這是第一世紀人對啟示錄的解讀,因為尼祿皇帝試圖用政治力量摧毀基督教。

但另一些人說這樣不對,666代表的是整個羅馬帝國,因為羅馬帝國是逼迫基督教的政治勢力。而開國者Romulus的名字,替換成希伯來字母ROMIITH,加總是666;然後羅馬帝國所使用的拉丁文Latin,在希臘文字母是LATEINOS,加總起來也是666;再來是羅馬人的數字符號,I代表1,V是5,X是10,L是50,C是100,D是500,全部這六個符號加起來剛好是666。所以從開國者、官方文字、使用的數字,怎麼算都是666,因此666代表的是羅馬帝國。
第三種說法來自改革宗,他們說666代表的是教皇,這也是他們用來攻擊天主教的理由之一。他們說教皇的冠冕上有一個名稱,Vicar of Son of God - 神之子的代理人,拉丁文字母的寫法是VICARIUS FILII DEI,數目加總就是666,所以教皇就是那頭怪獸。
另外,不喜歡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人,把他的名字William J Clinton轉換成希伯來字母WLLM Y KLNTN,或是用希臘文字母WILLIM I KLINTON,加總都是666,便說海中獸是指柯林頓,這個說法也曾經流行過一陣子。
又另外有一些人覺得這樣字母轉換的方式太麻煩,只要名字的字母數是三個六的就是了。比如說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
同一個規則也可以套用到其他的歷史人物,例如二戰時期屠殺猶太人的德國元首希特勒Furher Adolph Hitler,但是元首(Furher)並不是他名字的一部分,但為了湊成三個字六個字母666的數,就在他的名字前加上的。同樣也有人說666指的是蘇聯總書記史達林,因為他進行社會主義運動的時候也謀害了很多基督徒;但是他的名字Joseph Stalin只有兩個六,所以就加上一個蘇聯Soviet變成Soviet Joseph Stalin湊成666。

2.使徒約翰數目象徵
我看到這些說法,雖然有趣但是我認為並不正確。在使徒約翰的時代,的確希伯來文是有這樣的規則和文字遊戲,但是約翰在書寫中並沒有這樣使用。他用的是數目的象徵意義(Symbolism),也就是以數字作為一種記號。整個啟示錄裡面用到最多的數字是七,例如七燈台、七星、七靈、七印、七天使、七號角、七雷、七碗,七代表的是屬神的完全。先前提過,人是第六天被造,六是人的數字、代表人的不完全,因此如同聖哉、聖哉、聖哉的三次連呼來代表神的絕對完全,六、六、六的三次重複則是代表著絕對的不完全。因此,並不是指哪個特定的人物,而是表示這個宗教系統或是力量是完全出於人的,因為獸的像是出於人手所造,雖然他也能顯出大神蹟、大奇事,但是他仍然是不完全的。
IV.屬靈的功課
1.神聖三一與邪惡三一
我們所信的上帝是神聖的三一,啟示錄出現的是邪惡的三一。我們所信的天父是創造宇宙萬物值得我們敬拜的,「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4:11)。天父是從虛無中創造生命。但是這隻大紅龍卻相反,他帶來的是戰爭,將有生命的毀壞成無生命的,還要人拜他。「又拜那龍……誰能與牠交戰呢?(啟13:4) 戰爭是要取走生命不是創造生命,紅龍是要與聖父對抗。
三一真神的第二位是聖子耶穌基督,他再來的時候他要統治這個世界,他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寫著說:『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啟19:16)而海中獸也是要來統治這個世界,他要與基督對抗,所以我們稱牠為敵基督。他與聖徒爭戰得勝、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又任憑牠與聖徒爭戰,並且得勝;也把權柄賜給牠,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啟13:7) 所以他是以政治上統治者的姿態來到世上。

第三位是聖靈,他的特點是引導人敬拜耶穌基督。「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榮耀我,因為他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約16:14)同樣,這隻陸中獸看起來像羔羊的假先知,在海中獸的面前,得到權柄。「牠在頭一個獸面前,施行頭一個獸所有的權柄,並且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死傷醫好的頭一個獸。」(啟13:12),陸中獸模仿聖靈的角色,他起來不是要人拜他,而是要人拜那隻海中獸這個敵基督。
從這邊可以看出來撒但是在各方面模仿上帝,上帝是三一真神,撒但是三一邪惡。所以這是神聖三一與邪惡三一的對抗。
2.拜造物主勿拜受造物
接著我們談到敬拜的問題。人被上帝創造會敬拜,人的敬拜只有兩種選擇,第一是敬拜創造宇宙萬物的那一位,我們稱為造物主。如果不是敬拜造物主,那你只能選擇萬物中的其中一個受造物來拜。所以,你敬拜的是造物主Creator,或是受造物Creature?所以如果你敬拜的對象不是上帝,就一定是被上帝所創造的,那個就叫作偶像,偶像就是敬拜對象的錯誤。以賽亞書二章8節說:「他們的地滿了偶像,他們跪拜自己手所造的,就是自己指頭所做的。」換句話說,人是在拜自己。甚至包括科學,相信科學萬能也是在拜偶像。敬拜創造我們的神,才是在敬拜上帝。羅馬書告訴我們,當我們拒絕敬拜創造我們的上帝時,就是「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所以,神任憑他們逞著心裡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以致彼此玷污自己的身體;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羅1:23-25) 換句話說,當我們敬拜的對象錯誤的時候,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也會出問題。

3.神蹟奇事非必來自神
如果你發現神奇的現象,不一定都是來自於神。因為撒但也有這個力量。可以顯出大神蹟、大奇事。剛才提到的申命記就提醒我們要小心。(申13:1-3) 耶穌也說:「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如果我們不小心,連我們都會被迷惑。
4.暴力殺害或經濟迫害
壓迫我們有兩種力量,一種是政治軍事的力量,這是強制的暴力。另一種是經濟的力量,看起來比較溫和,但是也很可怕,讓你活不下去。面對經濟的迫害,基督徒怎麼活下去,有兩個方法,一是靠著有愛心的人來幫助你度過難關,就是耶穌說到在最後審判的時候,當最小的弟兄說他沒有東西吃沒有水喝的時候,有人照顧他。「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裏,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37-40) 大龍紅要吃那個婦人的時候,上帝讓她跑到曠野,預備一個地方讓她住、供應她吃喝。「婦人就逃到曠野,在那裏有 神給她預備的地方,使她被養活一千二百六十天。」(啟12:6) 在末世遇到困難的時候,神會藉著人的愛心,或是神自己介入來幫助基督徒,勝過那段艱難的時間。
5.印記歸屬親愛與權柄
最後就是,你要在你的手上、額上做記號。在奴隸的時代,或是現代我們在對待牲口的時候,會用烙印來標明這個是屬於我的。人類在自己身上做記號最多的是刺青。很多人選擇將所愛的人的名字刺在自己身上,以此表明自己的愛。「如果你愛我,就把我放在你的心中,好像印記。把我刻在你的臂膀,好像戳記。」(歌8:6)或是刺上團體的符號標誌來顯示自己的忠誠。所以刺青代表著一種歸屬;我心愛的對象是誰;我歸屬於哪個權柄這三種意義。啟示錄七章3節說:「地與海並樹木,你們不可傷害,等我們印了我們神眾僕人的額。」代表神的僕人是屬於神的,就用印印他。 國王為了表示他有權統治,在他的公文書信上都印上他的印記。現在教會選舉的時候也是,我們把教會的印蓋在每張選票上,代表這些選票是歸屬在教會權柄下的。記不記得在哈曼的時代,王給了他一個印記,蓋上印記的,誰都不能廢除。「現在你們可以隨意奉王的名寫諭旨給猶大人,用王的戒指蓋印;因為奉王名所寫、用王戒指蓋印的諭旨,人都不能廢除。」(斯8:8) 印記代表愛、歸屬和權柄。
V.結論:
該撒的物歸該撒 上帝的物歸上帝
最後我們用耶穌回答法利賽人的話來做結束。法利賽人問,我們納稅給該撒可不可以?耶穌說,把錢拿來給我看。看了之後問他們說,這錢上是誰的像?他們回說是該撒的像。耶穌回答他們,那這樣很簡單,你們的經濟制度是在該撒的權柄下面進行,你既然用他的錢代表你要順服他的權柄;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人有神的形象,代表人靠上帝生活,就當把自己獻給神。所以耶穌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路20:24-25) 該撒代表的是政治,上帝代表的是宗教。所以從教會早期以來就一直在這個議題上有爭議,到底宗教的力量和政治的力量要保持什麼關係?美國在建國的時候,開國元老們便在憲法中規定,讓政治和宗教分離。早期教會沒有這樣的智慧,所以當君士坦丁大帝成為基督徒之後,政治與宗教結合,帶來的是為期千年的黑暗時期。我個人認同政治和宗教的力量不能放在一起。因此,我既然是牧師,就不應該在講台上進行政治的勸說。因為這樣,便是我用身為牧師的地位去影響弟兄姐妹的政治傾向,這是不對的。所以我們要小心,讓該撒的物歸該撒,上帝的物歸上帝。我們低頭來禱告。

禱告
主耶穌,你讓我們看見,在世界末日的時候,政治的力量和經濟的力量將結合在一起。將會讓敬拜你的子民生活困難。或許政治的力量會把我們抓去關、甚至殺害。或是經濟的力量讓我們生活很艱困。但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依靠你,你會給我們一條出路。主幫助我們,在我們生活當中,因為我們的信仰,無論面對怎樣的逼迫,我們能夠靠主堅強。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流浪者之歌-他們為何不回家?

講道內容
講題:流浪者之歌-
他們為何不回家?
經文:路加福音十五章11-16節
主講:莊信德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十月 二十日


一位作家赫曼‧赫塞的小說,這個小說家是一個德國人,1946年拿到諾貝爾文學獎,小說有很強大個人自我追尋的特色,這是他在創作力非常出色的中期所寫的一部作品,相當能夠代表赫曼對於信仰追尋的旅程。這個年輕人跟我一樣年紀輕輕硬是被塞進神學院讀書,讀到一個階段精神崩潰,試圖自殺,最後自殺未遂。他其實心中真正想要做的是寫詩,但沒辦法,在神學院裡頭得要讀希臘文、希伯來文,雖然很辛苦但他很努力,最後從神學院裡頭中輟,離開神學院。開始到書店裡打工,開始寫作,寫自己的詩集,這是赫曼‧赫塞在年輕的時候曾經走過信仰的旅程。

他在1930年有一部非常出名的作品《知識與愛情》,這部作品裡頭談到了兩個人物,第一個人物是那齊士,原文的意思是水仙花,描述一個自戀者的形象;另外一個人物是戈特孟,這個人物基本上和那齊士是相反的。

在赫塞的作品中總是會有兩個主角,是他寫作的一個特色,簡單來說就是赫塞試圖將文學立體化,透過這兩個人物把他心中兩個我開展出來。那齊士是一個很理性的人,從小住在修道院當中,是一個自律且非常嚴謹的修道院修士,在神學院裡頭是一個助教,即將要被升為教授的人;而戈特孟是一個熱情奔放的修士,進到修道院裡頭,晚上常常會出去找尋女性伴侶,這樣的修士他發現他自己想要忠實於自己的特質,於是偷偷離開修道院。整本書有一半的時間在形容戈特孟怎麼離開修道院,去追尋他的美,這是一個嘗試用藝術雕刻的美學,來進行人生與信仰對話的角色。

在戈特孟的旅程裡頭,其實在談一個藝術奔放的心靈怎麼樣返回真理的道路,在探詢一個藝術奔放的心跟真理之間如何擦出火花。一間教會裡頭或是在一個修道院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脾氣、想法,大家集中在這裡,我們不可能長的一樣,但我們的差異如何被這位天父所接納。在這本小說裡頭,他嘗試要去回答這些問題,在小說當中戈特孟不斷的在問一個問題:「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藝術的力量?」他很想要像是那齊士一樣,想要像他一樣敬虔、熱心、愛主、降服於秩序真理。一個有藝術特質的德國人注定是痛苦的,在德國的文化氛圍是非常嚴謹的,赫塞在寫這些作品時,不僅是自己跟自己對話,也在跟自己所身處的文化對話。

今天我們談論回家,有很多還沒回來的人,他們的流浪,恐怕跟我們想像為什麼不信耶穌會有一點距離,他們的流浪帶著很堅定的主體意識,帶著很堅定的自我探詢。耶穌說:「有一個人有兩個兒子。」(路15:11)這兩個兒子是兩個人物,也是兩段回家的旅程,他們都在回家的過程當中。在我小學的時候,爸爸媽媽出去探訪,探訪前都跟我們說不可以隨便看電視,我跟弟弟都會偷看,並在爸媽回來時用冰帶將電視降溫,這樣他們才不會發現。有一次出包,冰帶放太久,電視變成冰的,因此被發現,他們就乾脆說:「你們剛剛看電視裡面是好人還是壞人的節目?」在電視裡面,我們可能很容易分辨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但是在現實社會裡、在我們真實的人生當中,往往我們很難區分誰是真正的好人、誰是真正的壞人。
聖經故事裡面,到底誰是浪子?在聖經文學的脈絡中,耶穌向著法利賽人說話,所以照理來說,大兒子或那群法利賽人是故事的主人翁。但弔詭的是,每一個角色都是那樣的立體,那麼有力量。雖然我們接下來要談小兒子,但是離不開,小兒子裡頭有大兒子的靈魂。兩個兒子兩段回家的旅程,小兒子跟爸爸說道:「把我應該得到的家業分給我。」(路15:12)對小兒子來說,他非常在意一件事情,他應該得到一些東西,有一些人在人生當中很努力在思想他應該得到一些東西,應該得到一些努力而得的財貨,這個想法似乎也沒有什麼對跟錯,小兒子說出來的就像是老祖宗雅各的心聲,說出了整個以色列族群的心聲,是一個穿越時空的對話。可是他放在這個脈絡裡頭就顯得格外的突兀。

一、受苦的自由

這個小兒子有自由意志,他在啟蒙後跟父親說他要他應得的。他的確可以得到他應得的,但接下來的故事我們都明白,他開始因為他所擁有的而受苦。我們的自由意志常常為我們帶來夢想追尋必然的燃料,因為我們有自由意志才可以做自己,這種自我實現的價值感同時是一個極大的誘惑,在知識與愛情這部小說當中,戈特孟的靈魂格外的顯明出來。「自由意志」的運用幾乎等於「所有權」的代名詞。自由意志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其實沒有什麼錯,但如果一個人夠誠實就會發現,人永遠無法排除不定的「變數」。

兩年前我在教會牧會的時候,教會財務上有一些挑戰,我們導入一個財務管理機制,請一個很厲害的會計師事務所幫我們做詳細的報表,這個會計師曾經幫助很多上市公司也作他們的生意,同時也常常提供諮詢或是報告給國外的公司,有一次他跟我們的財物團隊上課,最後一堂課他說:「我偷偷報給你們一個名牌,我最近才幫美國一個很大的銀行寫最近台灣未來一年股市的展望,我先偷偷告訴你們台灣未來股市的展望。」他用很多數據來說未來幾年內台灣的股市一定會倒,建議大家出清手上所有的股票,一年後再進場,但是所賺的錢要十分之一貢獻給教會。大家聽了之後就點頭,覺得他的建議好像不錯。但是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股票沒有跌,他也沒有再來做禮拜,雖然當初他自信滿滿的這樣說,可是好像有一些變數是他所不能夠控制的。在物質世界裡頭,不論我們用多少的分析或材料,總有一些變數是我們所無法控制的。

想要繼續擁有我們所擁有的沒什麼不對,小兒子他很努力,沒什麼不對,但是後來聖經告訴我們他就窮苦起來,有些人可能不服氣,誰說運用自由意志的結果就一定窮苦呢?但其實這個受苦的自由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小兒子放棄的是穩定的獲利,在他父親的家中可以不用與豬搶食,但是他不願意放棄因為人生就這麼一回,覺得自己人不輕狂枉少年。那些總是輕狂的人,腦中所想的和想法穩定的人是差很遠的,不會去思考對肝不好、對身體不好等等。赫塞在他的小說裡頭,透過戈特孟說出來幾段話,這些話是戈特孟離開修道院,開始介入很多不正常的愛情,最後決定穩定下來要在一個雕刻師的麾下學習雕刻,這是他那天跟雕刻師說話的內容:「我奇怪人各有形態、各具殊勝,譬如額角與膝部配合,肩膀與臀部配合,即使個人的人格與氣質一致,內心深處相同,但每個人仍都各有不同的膝、肩與額,那豈不是很奇怪嗎?」這句話有一個奇怪的重點,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膝、肩與額,那豈不是很奇怪嗎?這句話在我們看起來才奇怪,每個人有不同的膝、肩與額明明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你也覺得很正常,那就比較像是大兒子,不會像小兒子一樣,在一些不需要大驚小怪的事情上大驚小怪,對戈特孟來說,他就是會對一些理所當然的事情感覺到有美感,感覺到有差異性,他開始在一些很平凡的事情上想要費一份心去想一般人覺得很無聊的事情。

二、放蕩的魔魅

戈特孟在追尋一個藝術、美感與心靈的結合,進入了一段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過程,這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過程,如果我們用神學的語言的話可以用demonic,就是「魔魅」的意思。有一個德國的神學家叫做田力克,他很認真的研究這件事情,他跟赫塞一樣都是牧師的孩子,也曾經有過精神崩潰的經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他是一個隨軍牧師,但親手主持了非常多同袍的葬禮,最後當他主持完最好的朋友的葬禮之後,他在軍中崩潰了,在軍中他大量閱讀尼采的作品,那時候每個德國士兵背包中都有兩本書,一本是新約聖經、一本是尼采的作品「論超人」。田力克在那段時間也大量讀德國近代藝術作品,他對於魔魅有一個很深的體會,他覺得魔魅其實不是等於誘惑,或是一種惡劣、負面的東西,其實他只是一種創造性的錯置跟誤用,在人的生命裡頭,重點不在於有好有壞,重點在於他們都是在一起的。只是當我們沒有辦法把那個極深的衝動用在對的事情上,那麼他就會被錯誤的運用,那是一種存在必然所展現的力量,這不是一個人性本惡的惡,那個是作為人存在必然有的衝動,當你把這個衝動放在文學創作裡頭,就會變成經典,但如果放在另外一些非道德或負面的事情上,可能就不好了。

經文告訴我們,這個浪子在運用他的自由意志,心中有一個想把自己活出來的心,但可能用錯了方法,或是投資錯誤,在我們的世界裡頭,這些事情是很正常的,但好巧不巧,在這個故事裡面他似乎只有一次投資的機會,大家只會記得他的失敗。對我們來說這種起伏會發生在我們生命裡頭很多次,經文告訴我們這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年輕人,即便他的醒悟過來也帶著極強大的活力。在知識與愛情的小說當中,戈特孟他繼續進行有趣的發現,這個有趣的發現透過他跟雕刻家的談話:「還有更使我奇怪的,是我在某一個夜裡,幫助一個臨盆待產的女人,看到他臉上的表情,為什麼每一個人在痛苦與快樂達到頂點時的表情,都是一樣的呢?」戈特孟有一個細膩的觀察,他用痛苦跟快樂這個概念分析了馬利亞的畫像,那個痛苦與那個快樂是一種創造性的生命感悟,嘗試用更細膩的角度克服單一的解釋,我們對於狀態常有一種單一解釋的慣性,但是我們對於那個狀態背後複雜的部分我們又如何看待呢?

另外還有一段話:「師傅,我知道,這正是我從師傅的聖母像所發覺出來的,這對我是何等喜悅與驚愕,我就是因此而來的,在那美麗高尚的聖母像臉上真不知含有多少痛苦,同時所有的痛苦又變成多少真正的幸福與微笑了!」在這段簡單的談話當中,他嘗試在分析、觀察,一個我們常常視而不見的容貌,聖母像在歐洲到處都是,在東台灣也很多,多到像是土地公一樣,但我們應該很少停下來看看那個很像是觀音的聖母像,因為雕刻師有很多是刻觀音的。

戈特孟花了一點時間闡述他所觀察到的,而我們又花了多少時間描述我們心中一個陌生的小兒子?又或者是對這個城市裡頭,有許多還沒有回家的小兒子,是否有多一份的思想?和平教會青年牧區跟靈糧堂的人數差很遠,這不是年齡的差異,是特質和對於什麼是信仰的長相的差異。不需要陷入類型化的對立,但我們要思考的是,還有好多的豐富,是在上帝的國中我們的想像所力有未逮的,還有好多的差異,是天父的心早就包容,卻對我們來說是有點奇怪,不知道怎麼將他們讀進自己心中的。

小說有他想要做的事情,在小說家的思考裡頭,有想要用小說來嘗試為自己說話的部分。接下來的一些對話,是赫塞自己在表達自己生命旅程當中,所運用的一種模式,小說描述戈特孟在他雕刻的旅程當中,最後他在刻一個畫像,刻那齊士的像,在雕刻那個像的旅程中,他越雕刻越發現他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家的天賦,不知不覺竟然慢慢的越了軌,常常接觸色情、舞會、酗酒、賭博、爭吵,很多天都沒有去到雕刻的現場,晚上還沈迷與各樣的事情。你能夠接受這樣雕刻家的雕像放在聖壇當中嗎?我有一次在一個聚會裡頭服事,結束之後有一位資深的同工姊妹,帶著一個年輕人,一個高高帥帥的弟兄,來到台前請我為他禱告,他支支吾吾的一直沒有完整說出他的困境,這位姊妹就幫他說,說他很挫折請我為他禱告,他上個禮拜去嫖妓,剛好警察臨檢,發現對方式未成年少女。那次的服事在我的心中有一個很深的震撼,他跟我一樣都是從小在教會長大的,長的高高帥帥的,很有魅力。很多事情不在我們的想像範圍之內,很多事情不在我們的生命經驗,但好多事情卻是那麼真實的發生或存在著。你不當他存在他卻會依然發生在這荒謬的世界裡頭,但當這些事情一一的呈現出來,我們又如何閱讀他們呢?

小兒子的故事其實沒有什麼光怪陸離的,他的故事就是一個失落的故事,是很多人真實存在的狀態,我其實不太同意這部小說最後發展的方向,對他來說藝術是一種昇華可以取代宗教的道路,這跟早年用美學代替宗教的是一樣的思考路徑,有些東西可能在這個地方要停下來,因為藝術再往前走,他會成為另外一個被膜拜的焦點,但我們要說這個創造性場域的轉向,會是作為一個基督徒在思想小兒子的旅程中,我們需要進一步努力的地方。原來放蕩作為追求的旅程,不僅是一種墮落;原來放蕩對我們陌生的靈魂而言,那是一種回家的過程,那是一個居間的狀態,其實小兒子會蠻想離開放蕩的。當我們在接觸這些看起來應該是要下地獄的人,有些時候在職場裡頭,會忽然間有約拿的心,怎樣都不要把福音傳給那樣的人,因為這樣的人看起來就是跟耶穌八字不合,離福音很遠,怎麼看都覺得他不可愛,不可能會信耶穌得永生。但這個不可能,我們卻在小兒子的生命裡頭看到了極大的反差,回教徒跟猶太教徒對於豬適合等大的忌諱,在這個故事發展到一個的地步,豬這個字還從耶穌的嘴巴當中說了出來,說小兒子與豬搶食,那是一個對猶太人來說墮落到連靈魂都可以出賣的地步,去觸碰整個民族都最厭惡的禁忌。

三、共在的醒悟

就在最髒最糟的狀況當中,小兒子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路15:17)然後開始有了很大的轉向,他之前是請父親把他應得的給他,想的是自己應該有的福利。但當他一無所有的時候,他忽然想到的是這份關係,他之前已經是大逆不道,在他父親活著的時候想要跟他分家業,這是詛咒父親去死的動作,基本上已經沒有資格叫父親兩個字。但是耶穌就是這樣說,當那個人醒悟過來時就說了:「我父親。」但其實不管這個小兒子再怎麼叛逆、再怎麼大逆不道,天父始終是他們的天父,小兒子在他一無所有的時候,忽然明白了擁有的邏輯,他剩下的、僅存的是那個關係的邏輯。

這些不認識耶穌的人,我們知道原來他們也應該要像是小兒子一樣。不要覺得那些從教會離開的人才叫做小兒子,約翰福音裡頭說:「他在世界,世界也世界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約1:10-13)對耶穌來說不接待他的人是自己人,原來這個地方是耶穌自己的地方,是裡頭的人不願意接待他,所以不管耶穌在哪一個宗教的脈絡裡頭,對耶穌來說都是自己人,十字架都是為他們死的。不管你接不接受我,我都為你死,這就是福音。原來那些還沒有進到教會裡頭的人,對耶穌來說是自己人,那些人對我們來說可能是教外人士,但對耶穌來說是自己人,在天父的眼中是一樣的。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是大兒子,但是這對天父來說都是一樣的,他到我們當中,接納與不接納,接受與不接受,是神信實工作的一個結果,也是羅馬書的一個主題。

「回家」始終不是一個選擇,因為關係始終與流浪者「共在」,不論這些小兒子,不論在外面沒有進到禮拜堂的人,他待會要去哪裡,或是昨天去了哪裡,天父始終是他們的天父,在他們還沒有醒悟過來跟天父禱告,天父始終是他們的天父,爸爸始終是他的爸爸,小兒子不是注定要下地獄的。如果仔細研究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之後的十七、十八節,神沒有預定他們被咒詛,那是他們的選擇,那個選擇的背後讓我們看清一個前提,是所有人對天父而言都是他的自己人,他始終與流浪者共在,神沒有略施小惠給他們,事實上我們只是讓非基督徒醒悟過來,原來他跟我們一樣,有一位愛我的天父,原來跟我們一樣,在教會外頭的這群朋友,原來跟我們一樣。

我們都知道神的手是一雙有恩典、有真理的手,在這個回家的故事裡頭,我們會看見真理與恩典的工作,一雙像是男性又女性的手,一左一右擁抱著這個浪子,不用花太多時間去分析浪子的荒謬,因為他跟天父之間關係並不在於分析,關係始終在接納,回家的旅程端賴我們了不了解我們與天父的關係,始終是父子的關係,他們與耶穌基督拯救的關係,始終在那裡,只是有些人還沒有醒悟過來。

求天父幫助我們這群已經知道的弟兄姊妹,我們更多寬容,也更多在意。但還有一件事情,是我們心中的浪子,我們要如何安放這個常常會不安、常常會想要超過一些規範的靈魂。當我們越多將這個浪子帶到天父的面前,你會發現這趟旅程始終是充滿接納的恩典,始終是,也一直都是。

願天父幫助我們,在這個故事裡頭,我們看見或聽見,這些靈魂在還沒有醒悟之前,他始終在天父上帝的關係裡,他是他所愛的孩子,他們始終都可以跟天父說:「我的爸爸。」願我們參與在天父上帝回應的工作裡頭。

回應詩歌「勇敢走出去」,這首詩歌夠誠實,他講到了一個人他曾經向耶穌提問的回應,耶穌有很多的學生,其中有一個人常常被我們污名化,叫做沒有信心的傢伙,曾經要求耶穌出示他的身份證,那個人是多馬,他曾經在耶穌預言他要去的地方是門徒所不能到的時候,其他學生不懂裝懂,只有多馬問他要去哪裡,耶穌就回答:「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如果沒有藉著我,人不能到父那裡去。有一些人會問一些奇怪的問題,但他的心中不一定住著一個小兒子的靈魂,他的心中可能住著一個不喜歡虛假很想要求真實的靈魂,多馬是這樣、戈特孟是這樣,我們的心裡頭有些部分也是這樣,很希望真實。這首詩歌第一句話就很真實,「我並不完美也並不特別,但感謝主是為我捨棄生命的主,我時常軟弱有時會迷惑,但你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希望這首詩歌可以成為我們的回應。

勇敢走出去詩歌歌詞:

我並不完美,也並不特別,
而祢卻是為我捨棄生命的主;
我時常軟弱,有時會迷惑,
但祢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主祢要往哪裡走,我就跟祢走,
領我走到世界盡頭,一生不再回頭;
讓世界聽到我們敬拜,我們的禱告,
讓復興從我們開始,將主愛帶到人群中。縱然有許多的問題,我也不放棄,
祢大能賜給我勇氣,我會勇敢走出去。
回想我們的同事、同學、朋友,有一些奔放、熱情、無俚頭的特質,使我們跟他們有一些距離,這些有距離的朋友,不太有機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圈,因為特質實在差很多,但正是在這些差異中,天父是他們的天父,我們的主是他們的主,那些跟我們南轅北轍的朋友,當我們想起他們,就將他們帶到天父的面前。

禱告

主阿,原來你的家裡頭,應該有哪一些成員,不是我們自己能決定的,是你在永恆中已經命定,超過我們的想像,超過我們的經驗,超過我們的舒適圈,親愛的天父,我們就為那些朋友,為那些特質,為那些說話的方式跟我們南轅北轍的人、我們的鄰居,我們交託仰望在你的手中,原來主,他們是你的自己人,原來這些流浪的,他們是那麼認真的在追尋真正的存在,親愛的主求你給我們有你的眼光,來認識他們的掙扎,來貼近他們的存在,即便我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這樣想,但主他們與你的關係,始終是爸爸和孩子的關係,親愛的主阿,願你將天父的心放在我們眾人的心中,讓我們更多貼近他們,也讓我們更多誠實面對自己出走的靈魂,那一個不容易規範的,我們要將他們帶到天父的面前,領受你自己寬恕的、提升的愛,我們要將今天所領受的,仰望在你的面前,甚願天父你繼續的向我們吹氣,吹那個真理的氣息,使我們能明白你的心,我們這樣同心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踏上回家的旅程

講道內容
講題:踏上回家的旅程
經文:路加福音十五章11-24節
主講:黃顯光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十月 二十日        


 講道影片 :  踏上回家的旅程(台)

兄弟姊妹平安,我們一同來禱告:主,我們打從心底感謝讚美你,謝謝你邀請你寶貝的兒女來到教會,我們用感謝、用祈禱、用詩歌來榮耀你。主,我們相信,因為你疼惜我們,我們今天早上的敬拜、讚美、跟祈禱都得到你的悅納。主,我們相信你看重我們每一個人的需要,所以求你要用你的話語來幫助我們。                                                                                                            

主,我們現在要聽你的話了,求你讓我們的心能夠因為你而完全的打開,主我奉你的名命令那些要攪擾我們聽你話的惡勢力從我們的中間完全離開,讓我們每一個兄弟姊妹透過你的教導來領受恩典。讓求上帝與我們同在,讓今天早上不論講的人聽的人都能通過上帝得到幫助。

主我們感謝讚美你,感謝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今天要講的是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的第11~24節,我們很熟悉的經文-浪子回頭的故事,來思想今天的講道題目:踏上回家的旅程。

在講道開始之前,我想先問兄弟姊妹,你們知道有一種魚叫「鮭魚」嗎?鮭魚很特別,他本來是淡水魚,過了一段時間長大後,他們要游到海裡,之後再從海水裡游回原本出生的淡水地。有記錄鮭魚從海水裡游回淡水出生地的影片,這過程非常艱辛,很多人看了這樣的影片都會受到很大的鼓舞及感動。

一條魚為了要回到自己的家,就算是冒著生命的危險,仍要游回自己的家。真讓很多的兄弟姊妹受到感動和鼓勵。連魚都會奮力要游回自己的家,何況是我們人呢,怎麼能夠不回家呢?

我在看這樣的影片時,也受到很大的鼓勵。魚為了要回到自己的家,不惜性命也沒關係,就是要回到自己的家。我相信每一個人對家,都有很大的情感,都想要回到自己的家。就像長年在外的人,會找機會要回家;在外地求學的學子,會利用寒暑假回家;在醫院治病的老年人,即使病情嚴重,也寧願回到自己的家。家有一種很特別的吸引力,在家能得到上帝的恩典,得到上帝的祝福。

各位弟兄姊妹,基督教是一個很重視家庭的宗教。耶穌要離開世界時,對他的學生說過「在我父親家裏有許多住的地方,我去是為你們預備地方;若不是這樣,我就不說這話。我去為你們預備地方以後,要再回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為要使你們跟我同在一個地方。」(約14:2-3)相信耶穌的人,得到了一個應許,就是得到一個家。應許我們離開人間後,在天上有一個家。我們得到應許,除了那個我們目前看不到的家,上帝為我們預備了一個看得到的家叫「教會」。今日我們可以在這個家、這個教會領受上帝的恩典。

兄弟姊妹,回家很重要,有家的人都想要回家,有教會生活的人都想要回到自己的教會。兄弟姊妹,回家不是一個動作,不是一個方向,不是一個位置的改變,而是一個旅程,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旅程。每一個人都會離開家,絕對沒有人不會離開家,不過離開家之後一定會想家,然後回到家。所以回家不單單只是一個動作,不是位置的改變,不是只是看到一個方向,回家是一輩子持續不斷的旅程,要常保持在一個回家旅程的行動中。

耶穌對當時的人說了一個回家的故事。當我們在看這段經文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專注在浪子的身上,或有些人會專注於這父親,或是浪子回到家的溫馨畫面。

今天我要用這篇經文和大家分享回家的重要性。這段經文記載,浪子從離家、想家、回家,讓我們來了解人生重要的功課。每個人都要回到家,家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讓我們透過經文來了解回家的重要性,看這個浪子經由離家、想家、回家,經歷生命的三溫暖。今早我們要透過這個經文來思考,為何要回到有父親的家,回到有父親的家是否有特別的含義。
回到有父親的家有三個重要的意義:

一、由百般羞辱進到完全得榮耀之旅程

回家是指一個人從受盡侮辱的世界回到盡享上帝榮耀的世界。聖經裡提到,這個浪子,本來在家裡能夠享受山珍海味,住很好的房子,穿很好的衣服,享受他父親給他的榮耀和福氣。但這個浪子拿到他父親一半的財產後,就離開了家。他將所有的東西都帶走了,離開到很遠的地方。聖經裡沒有記載他去了哪裡,但是他去的地方一定是沒有父親的地方,所以一定不是家。聖經雖然沒有紀載他離開家多久,但他離開了家,離開了父,他就是進到危險之中。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父親的保護,這孩子一定會遭遇很大的困難。就像一個小孩子,如果沒有父母的照顧,這孩子是非常可憐。而有父母親的照顧,孩子才可以從那兒得到恩典。

聖經中記載這個人離開家,雖然帶著很多很多錢,但是錢還是花光了。他就投靠當地的一個人,那個人不是給他錢,也沒有供應住的地方,而是派他到山上去餵養豬。對猶太人而言,餵養豬是一種很低等的工作,他們不摸豬,也不吃豬肉。為何這個浪子要遭遇這樣的侮辱,因為他離開了他的家。但是當這個浪子回到他自己的家中時,這樣的屈辱和侮辱就完全地不見了。

當一個人受盡了屈辱,當他一回到家時,這些屈辱就完全消失,而得到的是父親榮耀的祝福。以色列人是上帝的孩子,上帝是以色列人的父親。所以,以色列人應該是領受上帝的恩典和榮耀。但根據聖經的記載,以色列人常受外邦人的迫害與凌辱,是因為他們切斷了跟上帝父親的關係,而遭受到世人的侮辱和屈辱,無法得到由天父上帝而來的榮耀與祝福。
這個浪子離開家後遭遇了羞辱,甚至要從事猶太人非常厭惡、鄙視的餵養豬工作。但當這個浪子決定離開養豬的地方,回到家後,他的父親馬上差人送來最好的衣服、最好的戒指和最好的鞋子。這浪子一回到家,父親的榮耀馬上臨在到他的身上,馬上享受父親給予的恩典、榮耀和祝福。

聖經上很多地方都有記載,當一個人離開上帝後,再回到上帝那裡時,還是可以得到上帝的祝福。就像撒該,他雖然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對猶太人而言,他不應該得到祝福與恩典,但是當撒該遇到耶穌時,耶穌就給撒該鼓勵和祝福。耶穌並跟旁邊的人說,他也是天父的孩子,他也能得到祝福。

本來是不能得到祝福的人,當他接受耶穌並來到天父上帝的面前,就能得到上帝的祝福。另一位捧油的婦人,她本來是沒有資格得到上帝的恩典,但是她來到耶穌的面前,表示她踏上了回家的旅程。所以耶穌就對旁邊的人說,傳福音時若提到這婦人,都要紀念和讚美她。這個婦人本來是不能被紀念、被讚美的,但是她來到耶穌的面前,所以她得到了耶穌的紀念,得到了耶穌的讚美。

回家很重要,表示你要離開那侮辱、戲弄和糟蹋人的地方,回到天父的榮耀裡。小組是一個屬靈的家庭,這個家庭也指教會,這個家庭也指團契,所以小組就是一個家庭。當我和對小組的小組長分享和溝通時,我都會說小組不僅是小組,小組就是一個家庭。當有新的成員來到小組,小組長一定要給他鼓勵,因為小組是一個家。這個小組不是要給他侮辱,小組的組員和同工們要給予新組員最大的尊榮、愛戴與鼓勵。

教會也是一樣,我們來到教會,不是互相批評和指點,教會就是一個家,我們來到教會同享天父給予的恩典,同享上帝給我們的榮耀。

什麼叫做回家,回家就是一個旅程,就是從羞辱進到上帝榮耀的一個旅程。

二、由滿足自我進到滿足天父心意之旅程

回家是另一種旅程,從自我中心回到能夠滿足天父上帝心意的生命旅程。一個自我中心的人回來,表示他不再自我中心了,他要滿足父親的心,讓父親的心得到真正的滿足,這是回家非常重要的屬靈意義。

這個浪子,是自我主義的人。這浪子對自己的父親說「把我應得的財產給我」,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這位父親身體很健康,仍然經營自己的事業。即使是年邁的父親,也應該是大兒子來處理財產的事,怎麼是小兒子跟父親要求分財產呢?兒子跟父親說這樣的話,表示這孩子非常以自我為中心,表示父親的財產是他應得的。

但是拿到財產且花光之後,這個浪子就改變了,這個浪子在養豬時醒悟了,他決定要回到自己的家。這浪子回家時,他對他的父親說:「他得罪了天,也得罪了父親,從今開始,我沒有資格當你的兒子,我要當你的長工。」

一個人的改變,就是觀念的改變。他回到家,從自我中心回到滿足天父上帝的心。回到家就表示上帝就是我的上帝,我要讓上帝得到滿足。

這個浪子回到家中,得到滿足與高興,不是這個浪子,而是這個父親。聖經記載,這個浪子醒悟之後,就想回家,且馬上行動。我們來想像這個情景︰這父親並不知道兒子在什麼地方,也不知道這個孩子何時會回來。當孩子從遠方回到家中,父親卻是第一個看到孩子回來。

這個孩子從遠方回來,不知道從哪一個方向回來,不知道何時會回來,所以照理說,應該是孩子先看到父親,而父親是比孩子晚一些看到父親才對。因為是孩子決定回家,所以應該是孩子先看到父親。但是聖經上的記載卻是,父親先看到回來的兒子,就往兒子回來的方向跑去,這表示,孩子回來就能滿足父親的心,父親就是希望孩子能回來,回家是讓父親的心得到滿足。

浪子回家,表示浪子不再以自己為中心,而要滿足父親的心。回家表示要讓父親的心得到真正的滿足。滿足父親的心,是每一個基督徒要面對的信仰功課。

今天,你和我都應該在這方面努力,來回應上帝對我們的呼召。耶穌是如此偉大的人,但耶穌仍然在做這樣的事,就是滿足天父上帝的心意。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時候,他知道他將被釘在十字架上,非常的痛苦。所以在客西馬尼園的時候,他就禱告︰「父親哪,若是你願意,就把這苦杯移去;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而是要成全你的旨意。」(路22:42)滿足上帝的心意和旨意就是每一個基督徒要努力的地方。

我們如何在回家的旅程,讓天父上帝得到滿足,就是每一個兄弟姊妹-你、我,要回到家裡。不是只有你和我,上帝期望每一個人都可以來到主的面前。耶穌曾說過,「他不願意有一個人沉淪,卻要人人悔改。」(彼後3:9)他不是希望有五百多人在和平教會得到拯救,他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得到拯救,讓所有的人都可以來到上帝的面前,回到有父親的家,這就是天父上帝的旨意和心願。

「我還有其他的羊不在這羊圈裏,我也必須把他們領來;他們會聽我的聲音。他們兩者要合成一群,同屬於一個牧人。」(約10:16)回到上帝的面前,回到父親的家,就是上帝和耶穌的期盼。每一個相信耶穌的人,每一個天父的孩子,也都應該來滿足天父上帝的心意。我們回來就是讓天父上帝得到滿足,我們也期望可以讓更多的人回到上帝的面前,讓人可以來到教會,讓上帝得到滿足。人們回家的時候,父親的心是不一樣的。上帝不希望我們迷失,上帝希望我們可以常常回到有父親的家。回到教會,回到上帝的家,上帝的心就得到真正的滿足。

今日我們仍然要學習,常常回到教會的家,回到上帝的面前,讓天父上帝得到滿足。

三、由關係分裂進到關係恢復合一之旅程
我們回家表示我們跟父親的關係,由分裂轉變成合一。雖然他們是父子,但是當浪子離開了家,父親就再也沒有他的消息。當浪子回到了家,他們的關係就恢復了。

浪子回家後對他父親說,「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再也不配作你的兒子;請把我當作你的雇工吧」(路加15:18-19)浪子不求和父親恢復關係,只希望有一個地方可以住。但是父親卻用榮耀的心和歡喜的心,接待浪子的回來。
當人回到父親的家,不只是回到一個可以安穩的地方,而是表示他再次與天上的父親恢復關係。每一次回到教會,你和上帝的關係就建立了,也許你我沒感覺,但是那親密的關係在瞬間就恢復。我們回到教會就表示我們和天父的關係在瞬間就恢復。本來很疏遠、很陌生的關係,在每一次回到教會,來到上帝的面前,關係在瞬間就恢復了。
耶穌希望人可以和天父恢復關係。耶穌為了讓人可以和天父恢復那種親密的關係,不惜從天上來到世間,從神道成肉身,受盡凌辱和苦楚,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的目的,就是希望人可以和上帝恢復親密的關係。因為關係建立了,恩典就來了,關係如果建立起來,榮耀就來臨了。人不可能離開上帝又能得到上帝的祝福,除非能夠回到上帝的面前。人只要能夠回轉回應上帝,上帝一定給予祝福。就如舊約聖經中記載的尼尼微城,這是一個很糟糕的城鎮,上帝打算消除這個讓他難過的城鎮。「約拿進城,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宣告:『再過四十天,尼尼微城要被毀滅了!』尼尼微城的人相信上帝的話。所以他們決定要禁食;城裏所有的人,無論大小,都披上麻布表示痛悔。…人和牲畜都要披上麻布。每一個人都必須懇切地向上帝祈禱,並且停止邪惡的行為,不做強暴的事。上帝看到他們所做的一切,看到他們放棄了邪惡的行為,於是改變心意,沒有把他原先宣佈的災難降給他們。」(約拿書3:4,5,10)
尼尼微城因為聽了先知約拿的話,從王、人民到牲畜都認罪悔改,重新回到上帝的面前。上帝原本是要消滅這城鎮的,因著城鎮人民的悔改,而重新得到上帝的保守與祝福。離開上帝的人,若能看到這段經文,就能看到盼望,就能看到回轉的信心。這原本要被消滅的城鎮,因著回轉到上帝的面前,而重新被上帝使用。一旦回轉歸向上帝,上帝就會伸手接納。
你有跟自己的孩子或孫子起衝突過嗎?當我們跟自己的晚輩或長輩起衝突時,當這晚輩跟我們道歉時,我們仍會原諒他,仍會照顧他。
我們的上帝,和你和我一樣,當我們回到主的面前,回到有父親的家的時候,上帝會讓關係瞬間得到恢復,你我都可以在上帝的家中得到榮耀和恩典。   
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知道,上帝看重的是我們有沒有回轉。人都會離開家,人都會喪志跌倒,上帝看的不是這個人有幾次的失敗和喪志,上帝看重的是這個人有沒有回來。這個人只要回來就可以滿足上帝的心,這個人只要回來就可以得到上帝的祝福。
今天是一個回家的旅程,回家不是回來這個教會,回家是回到主的面前,回來領受上帝給我們榮耀的祝福,讓上帝的心得到滿足。透過回家的旅程重新建立和上帝的親密關係,上帝幫助和平教會及每一位兄弟姊妹,透過經文,再次領受上帝對我們回家的期盼和恩典。
我們來禱告︰
耶穌,我們打從心底感謝讚美你。耶穌,我們知道,你為了讓我們可以回到天父上帝的面前,你不惜犧牲生命。上帝,我們也感謝你,感謝你設立教會,透過教會可以讓我們和你保持親密的關係。親愛的上帝,請你幫助我們,讓我們今天早上透過這段經文,再次感受你的心意和回應你的期待。讓我們可以常常用回家來回應耶穌。上帝,我們知道,我們何時回家,就何時得到上帝的福氣。

主,我們感謝讚美你。奉耶穌的名宣告,讓那要攪擾我們回家的惡勢力從我們的中間離開。幫助我們和平教會的兄弟姊妹,用回家來回應耶穌、回應上帝。我們感謝讚美你,我們感恩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僕人領袖

講題:僕人領袖
經文:馬可福音十章44-45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十月十三日




講道影片
MP3: [] [華.1][]

I.引言:東方之旅

不久前,我以「幸福的麵包」為講道主題,因為大家急迫認同,要讓我們教會裡的弟兄姐妹,無論是生活上遇到什麼樣的事情,都有人可陪伴。可是,目前在教會聚會的弟兄姐妹,參加團契或小組的人約為55%;僅參與主日禮拜的人,則為45%。因此,沒有參加團契小組的這群人,若生活中發生事情時,必須自己去面對與承受,因為教會裡無人知曉,也無從給予協助與陪伴。所以,我們希望每個人在教會中,有固定的小組生活、彼此關懷。因而我們需要培育更多願意成為陪伴者的同工。那要如何成為一個好的陪伴者呢?其特點是,願意學習耶穌的榜樣   「僕人的角色」。

這個觀念,是由德國Hermann Hesse(1877-1962)提出來的。他因為不贊同希特勒的作法,而逃到瑞士,且轉籍成當地人。他是位詩人、小說家、畫家;並在1946年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他於1932年出版一本德文小說,名為「東方之旅」(The Journey to the East)。深入了解此書後,發現應該翻成「東方朝聖之旅」(Pilgrimage to the Orient)較為貼切。East只是東西南北的東方,Orient有古老的東方之意,包涵「智慧」的意思。而Journey只是旅行的意思,Pilgrimage則有朝聖之意。而故事正是描述一群各式各樣的人往東方去旅行,他們要尋找的是 --終極的真理。小說裡提到的人物,例如柏拉圖、莫札特,這些歷史中偉大的哲學家、音樂家,還有唐吉訶德這個小說中的人物。這些頂級的人,跟我們的主角,叫H,H,組成一個團隊,到東方去尋找智慧。因為旅程需要,就找了一個僕人,幫他們處理路上的雜事,這個僕人叫Leo。但是,Leo陪他們走到一個城市,叫Morbio Inferiore之後,就莫名地離開了。當Leo在時,旅程都很順利,所有的問題,他都能處理得很好。不料,Leo離開以後,這一群人無法再繼續往前走,因為他們都很優秀,凡事各有主見,誰也不願意聽誰的。最後沒辦法,這個團隊只好解散。H,H非常難過,心想為什麼會這樣呢?最後,他獨自一人,很辛苦地找到了真智慧以後,上主對他說:「其實,你們的領袖是Leo。」他非常吃驚,回說:「Leo不學無術,什麼都沒有,他只是我們的僕人。」上主說:「我就是要讓你們學到一個功課,真正的領袖,就是願意服侍的僕人。」

II.僕人式領袖

這個觀念後來影響了Robert K. Greenleaf(1904-1990)。當時正是全世界都在討論,關於團體領導的方式,有各式各樣的理論。例如:X 理論、Y理論,都是這個時期的學說。當Greenleaf看完Hermann Hesse這本小說時,他認為一個真正好的領導者,不應該是如何去利用人、管控人,而是如何去服侍他人,就如Hermann Hesse 所說的。所以,他將這個觀念發展成為一本書,這本書後來成為管理學,或是領袖學一本很有影響力的書,在1970年出版,叫作「僕人領袖」(The Servant as Leader)。多年之後,他的學生James Sipe和 Don Frick (2009)兩人將僕人領袖應該有的特點整理出來,寫成一本書   Seven Pillars of Servant Leadership,內容說明,要成為僕人領袖,需具有七大特點,他們稱為七大支柱。

1.高尚品格

首先,要有「高尚品格」的特點。在提多書中寫到「要樂意接待外人,好善,克己,正直,聖潔節制。」(多1:8)所以,要成為領袖的人,必須樂意接待人,且好善、正直、聖潔。

2.他人優先

在遇到問題、困難時,不是優先考慮自己,而是先考慮到別人。要存心謙卑,看別人的需要比自己更強,就如聖經上說:「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2:3)從原文研究,會發現字意是「各人看別人的需要,比自己的需要重要」。而有這特點的人,就是屬於僕人領袖型者。

3.擅長溝通

再者,他必須願意且擅長與別人溝通。耶穌說:「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15:15)亦即,不是把想法憋在肚子裡,而是願意與所帶領的人好好溝通。

4.熱忱合作

除了會看到他人的需要、使人尊敬、願意溝通之外。當他處理事情時,還要願意與別人合作,不是自己獨攬。願意與大家同一個心志,齊心努力,把事情完成。「知道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腓1:27)以今年教會聖誕節「回家」的活動為例。我們不希望只是年青人把這戲劇製作得很好,我們希望是全教會有恩賜的人一起來參與。就像他們製作的短片,當中有成契、有夫婦團契、有社青、有青契、有兒主,大家一起把劇完成。

5.高瞻遠矚

另外,領袖必須要有「前瞻」的能力,不是只有看到近處,這叫「先見之明」(Foresight)的眼光,如同現在常說的永續發展的精神。處理事情需要長遠考量,這決定對十年、廿年後會有怎樣的影響?舉例,曾經有一段時間,政府非常鼓勵大家使用免洗餐具-保麗龍,目的為要解決肝炎傳染的問題。等到用了幾年才發現,保麗龍是無法分解的垃圾,現在政府又改變政策,推廣民眾不要使用。可見早期當我們處理肝炎傳染問題,採用這個方法時,並無思考到這決定,將對台灣長遠的影響會造成何種困境!保羅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7)所以,當面對一件事情時,不是只看到現在的痛苦,而是會想到將來永遠的榮耀,這人便是具有領袖特質的人。

6.顧全大局

除了看得遠,還要看得廣。領袖不能只看單一事情,必須看到對整體的影響是什麼?他必須是一個具有「系統思考」的人。所以一個領袖不是只看到問題就立即處理,也需要有整全的思想,不然可能因為未加思索地處理,而影響整個大局。即使是一點點的麵酵,也要考慮到它可能對全體的影響。所以,保羅說:「你們這自誇是不好的。豈不知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林前5:6)

7.道德權柄

最後,別人聽從、順服他,是因為他在道德上的表現,而不是機構所給他的權力。聖經說,要成為無可指摘、誠實無偽,作無瑕疵的兒女,這樣才能夠明光照耀。「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以上是他們提到七大僕人領袖的特點。

III.耶穌的榜樣

從耶穌身上,我們也看到這樣的榜樣。耶穌基督到世上來,說:「我不是要受人的服侍,我是要服侍人。」這是我們今天的主題,學習耶穌,成為一個「僕人式的領袖」。

1.揀選親愛賜靈使命

這個僕人是怎麼產生的?他是被神揀選的,不是自己自願說:「我要當僕人。」在小說中,是上主呼召Leo出來當他們的僕人,以僕人的樣式帶領這一群很聰明的人,到東方尋找智慧。聖經說:「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裏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太12:18)所以,當有人願意出來選長執時,他們心中會有一個感覺,是神揀他、呼召他。並不是有一群人支持他出來當公僕,而是神揀選他出來當神僕,他願意當「神的僕人」,服侍神的群羊。所以,神是喜愛他,把靈賜給他,他也領受使命,要把福音傳給萬邦。這就是Chosen& Beloved。

2.道成肉身認同體恤

要完成被揀選所負的使命,他必須願意到所帶領的人當中,特別是最軟弱、最弱勢的人,跟這群人在一起,亦即,「道成肉身」(Incarnation & Identification)。他願意成為我們的樣子,並且能夠體諒我們的痛苦,這樣他才能帶領我們。「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2:14;來4:15)

3.走遍城鄉宣講醫治

不只在人當中,他還願意到各地方去。無論是城市、鄉村…,只要有需要,他都無所謂、都願意去,作各樣的服侍、教導、傳揚福音,還有醫治病症。他願意工作,也願意分享(Work & Word)。「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太9:35)當我們提到南港拓植事工時,需要學習對主說:「親愛的主,你讓我留在和平,我就留在和平。你讓我去南港,我就去南港,我不會堅持一定要在哪裡?請你告訴我,我應該在哪裡?我就願意去。」不是只有用嘴巴講,而是手、腳也願意服侍。這是耶穌基督留給我們的榜樣。

4.洗門徒腳留好榜樣

只有僕人才會幫人洗腳,耶穌在最後的晚餐時,幫他的門徒洗腳,留下僕人的榜樣,這是一個僕人領袖的榜樣   謙卑的服侍(Humble Service)。所以,他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約13:14-15)

5.成全託付榮耀上主

主耶穌必須要成全上帝給他的託付,然後把榮耀歸給上帝。在最後的晚餐結束之後,耶穌基督帶門徒到客西馬尼園,他作了一個禱告說:「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約17:4)換言之,我們參與教會服侍,當明白神所託付的是什麼?當我們盡忠成全,完成使命之後,要把榮耀歸給神。盼望這次長老執事選舉出來的人,也會對神說:「請讓我知道你所託付我的是什麼事?我願意盡忠地把它成全。好把榮耀歸給你。」所以,要努力達成他的使命(Fulifilling Goal),且將榮耀歸給上帝(Glorifying God)

6.虛己奴僕順服至死

最後,這個僕人在必要時,甚至願意把自己擺上犧牲性命。如今天的啟應文,「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7-8)耶穌基督怎麼成為一位領袖?就是願意先成為僕人,甚至為了完成使命,死在十字架上,以致成為大家由衷願意聽從、順服的好領袖。這就是系統神學上所稱的  「倒空自己」(Kenotic Servant Kenotic)。當一個人願意將自己的地位、一切都倒空,然後服侍別人,使別人從心裡願意佩服他,遵從他,聽從他的話。且如同耶穌基督順服到死,便成為一個「倒空自己的僕人」(Obedient Unto Death)。

IV.屬靈的功課

1.求主親自揀選

首先,我們要為這次42位執事候選人,與9位長老候選人禱告,希望神親自向他們說話,呼召他們。當猶大自殺以後,門徒們要進行補選時,「眾人就禱告說:『主啊,你知道萬人的心,求你從這兩個人中,指明你所揀選的是誰,叫他得這使徒的位分。這位分猶大已經丟棄,往自己的地方去了。』」(徒1:24)他們求主指明他自己所揀選的為何者,門徒再隨著聖靈的感動選之。所以,希望我們也先禱告。禱告完,讓神呼召他們。並且也求神感動我們,使我們選出來的人,是神所感動的。

2.認同俯就卑微

希望被選出來的人,不會想高高在上當長老、執事。而是願意跟教會裡面比較弱勢、比較沒有被注意的人同在,願意親近他們,陪伴他們。正是保羅提醒的,不要志氣高大,要俯就卑微的人。「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羅12:16)

3.跟隨基督腳蹤

再來,所選出來的長老、執事,要願意跟隨耶穌基督的腳蹤,願意受苦的心志。「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彼前2:21)

4.虛己謙卑服侍

不只要願意跟隨耶穌基督的腳蹤,願意受苦的心,也要願意謙卑自己,來服侍弟兄姐妹。「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5:5)

V.結論:從老闆到領袖

有人用上圖來區分商業管理的模式,誰屬老闆型,誰為領袖型?坐在後方上面,要前面一群人往前拉,成為大家重擔的是老闆。願意在前面,帶領大家,把重擔一起往前拉的,是領袖。希望我們選出來的長老、執事們,不是要作教會的老闆,是作我們的領袖。
有人更進一步分析,老闆與領袖的差別。(如下圖)老闆是驅使別人,領袖是鼓舞別人。老闆是要求尊重,領袖是贏得尊重。老闆是只講自己,領袖是常說我們。老闆是讓人害怕恐懼,領袖是讓人產生熱心積極。老闆是會推諉卸責,領袖是勇於負責。老闆是利用別人,領袖是栽培別人。老闆是獨佔功績,領袖分享功績。老闆是下令前進,領袖是陪伴同行。老闆是發號施令,領袖是請教建議。老闆是要求給解答,領袖是我們一起來尋求解答。耶穌基督對門徒說:「我在你們中間,是如同服事人的。」(路22:27)希望我們能夠跟隨耶穌腳蹤,在服侍中、成為僕人領袖。

禱告:

主耶穌,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或多或少會有影響周圍人的機會與能力。求主幫助我們,當有這樣能力與機會時,我們心中願意來學習你的榜樣,成為一個僕人的領袖,作為一個領袖的僕人。感謝垂聽我們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