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成為聖潔的子民(二)祭司


講道內容
講題:成為聖潔的子民(二)祭司
經文:利未記9:22-10:3;希4:14-16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五年六月二十一日

一、前言
祭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何定義祭司的角色,和他要做的事情?現在的祭司又會是什麼模樣?

兄姊平安。盼望兄姐們週末獲得充分休息,今日恭敬來敬拜上帝。上週講道篇章的主題是“獻祭”,從獻祭角度,瞭解利未記記載的五種獻祭。本篇將分享關於“祭司”,利未記第八章到第十章,到上帝面前來獻祭的特別族群。他們是怎樣的人、如何定義角色,做什麼事等。透過舊約到新約,祭司角色的轉變,應用在現代基督徒的身上。  我曾讀過一篇文章:〈穿愛迪達慢跑鞋的神父〉,講述某位弟兄到修道院,請求神父與他陪談。這位弟兄想像來人,應該是一個白髮蒼蒼、稍有鬍鬚、著神父袍的人;但來人竟穿著愛迪達慢跑鞋、頂微禿、肚略凸,與他想像差之千里。到底現代祭司擁有怎樣形象?在本篇章中,我們一起來思考。

二、祭司在舊約中的角色

我在預備講章時發現,前主任牧師茂堂牧師也曾以四篇篇幅,分享關於祭司。我也從中學習、做些整理。

1.祭司的穿著—七件式服裝

舊約規定了祭司服侍時的穿著。祭司獻祭時,頭上需戴著鑲有金色牌子,上刻「歸耶和華為聖」的頭冠;胸口配戴胸牌,上有十二顆寶石,代表以色列的十二支派;身穿以弗得背心,上下兩件,兩肩有紅寶石,分別刻著以色列支派的名字;腰束腰帶以便有力工作。外面罩著及膝的藍色外袍,下擺裝飾著石榴和鈴鐺,好在大祭司走路時發出聲音。裡面有一件白色內袍,最後是褲子在裡面。這是祭司的七件衣服。

2.祭司的穿著—象徵的意義

祭司穿著之所以如此,其實有其象徵意義。褲子象徵節制肉體,並且在上帝面前恭敬。白色內袍代表毫無瑕疵。外袍下擺的鈴鐺,走動時發出的聲音,提醒人正在服事上帝。石榴飽含種子,代表引領多人到上帝面前。束腰帶像僕人一樣,服事上帝、服侍眾人。以弗得背心兩肩的寶石,代表肩負、承擔以色列十二支派的重量。刻著十二支派名字的胸牌裡有烏明和土陵,代表呼喚十二支派,一一紀念他們,為他們禱告。最後,頭上的冠冕,代表祭司歸榮耀給上帝。

3.祭司的資格—血統、家族

舊約規定,只有亞倫一族,才能擔任祭司。出埃及記8章21節說,上帝要摩西吩咐亞倫和其四子,承擔祭司身份。而利未支派則協助亞倫家族,處理獻祭過程中產生的其他事宜。

3.最初設立祭司的過程

第八章記載,因為原本沒有祭司角色,上帝如何透過摩西,以一場儀式,設立亞倫一族為祭司。七日節期中,摩西暫代祭司,招聚以色列百姓觀禮,看他為亞倫穿上祭司袍服,用油膏抹會幕的每樣器具,使它們分別為聖。然後,再將油抹在亞倫頭上。根據詩篇記載,膏油從頭流到鬍鬚、再流到腳,流過亞倫的全身。亞倫的兒子們穿著白袍,束腰、戴頭巾,摩西為他們五人獻祭,設立他們成為祭司。

4.最初祭司亞倫獻祭和祝福——蒙上帝悅納

八日後,亞倫再按照摩西的流程,先為自己獻贖罪祭、燔祭、平安祭和素祭,然後出來見百姓,為他們祝福。透過這些儀式、過程,摩西將祭司的職分,傳承給亞倫。
聖經記載,儀式末了,有火從會幕中出來,燒盡祭壇上一切祭品,百姓們就高聲歡呼,又戒慎恐懼。他們真實經歷了上帝悅納他們的獻祭,知道上帝就在他們的當中。這是最初的獻祭,開始有祭司的職分。

5.祭司在會幕的工作—七件事情

祭司在會幕的工作,主要有七項。首先,在祭壇上獻上五種祭物。第二,用洗滌盆自我潔淨,代表人要常在上帝面前潔淨自己。第三是早晚點亮會幕裡的金燈台,並時時清理灰燼,表達在上帝面前禱告。在那裡,早晚要在香爐裡,點燃香。每週更換陳設餅,代表在上帝面前的心意,並吃掉舊餅。最後是大祭司一年一次、進入會幕裡的至聖所,在約櫃施恩座前,恭敬地為百姓認罪、禱告。這是祭司在會幕當中所做的,從日常生活一件件,到每週、到一年一度。當然,祭司的工作不只這些,從利未記後面來看,他還要去診斷、判斷百姓是聖潔、不聖潔,有人若犯了大痲瘋,是否潔淨了,要到祭司面前,讓他做判定。可是,這七件事情是在會幕當中,祭司最重要要做的。

6.給祭司的警戒

根據利未記記載,獻祭制度建立後,第十章立即發生犯罪情事:亞倫兩位兒子——拿達和亞比戶,用凡火、就是非祭壇引來的火,到上帝面前獻祭。立刻,有火從天而降,他們被上帝擊殺、倒斃。之後,上帝曉喻摩西,服事時不可飲酒,清酒、濃酒都不能喝。有學者認為,或許是亞倫這兩位兒子,當時喝醉了酒,以致於鑄下大錯。這件事成為祭司們的警戒,提醒人上帝視祭司制度為聖,人在上帝他面前要潔淨、預備自己。

7.小結

這就是舊約記載的,設立祭司的過程。沒有祭司,人不能到上帝面前。因此上帝設立了獻祭制度,呼召揀選一群人,成為祭司侍奉他。
牧師常覺得,現代教會服事,人們擺上時間、金錢、和恩賜才幹,但服事的心態,往往不夠慎重。有些人遭遇挫折,很輕易地就放棄了,或者承接服事,是根據與人的情誼等。我曾聽過一位牧師的信息分享說,上帝呼召人侍奉他,是何等大的榮耀!人就是爬,也要爬去啊!如果重視上帝的尊貴,知道自己的渺小卑微,服事中是否也該帶著如此的信心和心志,甘心樂意地投入?服事上帝也是傳福音,因為福音不只拯救人,同時也邀請人,與上帝同工。我也要鼓勵我們弟兄姊妹,一起來珍惜這樣的機會。

三、祭司在新約中的角色

1.希伯來書的貢獻—基督是我們的大祭司

希伯來書啟示說,基督是我們的大祭司。基督是大衛的子孫,不屬於亞倫家族;若根據舊約的傳統,耶穌如何成為大祭司?希伯來書作者論述,早在上帝透過摩西設立祭司制度前,在亞伯拉罕時,就已經有了祭司的職責。有次亞伯拉罕外出爭戰,凱旋而歸,撒冷王麥基洗德為他祝福,而亞伯拉罕將獻祭的十分之一,歸給麥基洗德。希伯來書作者認為,基督就好像麥基洗德,在那裡成為祭司。

2.耶穌作為大祭司的超越性—受呼召成為祭司,卻超越血緣和宗族

所以,基督雖不屬於亞倫家族,卻不像亞倫家族,需要代代承接,他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成為永遠的大祭司。希伯來書作者強調耶穌的超越性,超越了天使、摩西、和祭司制度。
耶穌也是聖潔的祭物,一次獻上,永遠獻上。因此,他是完美的大祭司,同時也是完美的祭物。他是獨無僅有、唯一的一位。

3.會不會有種疑惑?

我們是否會有種疑惑,就是新約希伯來書,把舊約制度完全啟示在耶穌這完美的大祭司身上;可是這超越性,會不會讓我們覺得,離這大祭司好遠好遠?因為他是這麼完美、超越,將一切所能做的,上帝透過他都做了。

4.感謝神,「祭司的軟弱」

希伯來書作者從上帝啟示裡面,一方面講到耶穌基督的超越性,一項接著一項;可是在這當中,有一個祭司的軟弱,「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4:14)他知道我們的需要、挑戰。所以祭司的角色,成為大祭司的超越性,以致於他能夠做這些事情。可是另一方面,卻因為他道成肉身、認同我們,他可以在上帝和人的當中,站的那個位置。也因此,作者說,我們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來4:16)。在大祭司面前,他知道我們所遇到的一切,能夠求他,在那裡「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

5.祭司的心

要理解基督的大祭司角色,需要理解他神性的超越、和對人性的認同。因為他的認同,讓人可以靠近他,好像耶穌彎下腰來,用人的高度,在人的當中。新約描繪基督,一方面有著大祭司的聖潔、超越和完全;同時也有大祭司的心,能夠幫助體諒人,因他深知人的軟弱和需要。

試想,祭司若少了祭司的心,將會如何?或許表面穿著禮服,行禮如儀,卻因為缺少對軟弱的理解,只看見自己的完全與聖潔,很可能心中不經意地,就自以為義,看自己與來到上帝面前的人不同。在大祭司耶穌身上,人不僅看見他的聖潔完美,也看見他樂意以人的高度,和人一同認識上帝。基督有顆祭司的心。

6.新約中另一段關於祭司的重要經文

新約裡關於祭司的另一段重要經文,在段彼得前書2章9節提到:「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這是少數新約經文裡,提到人成為聖潔子民、屬上帝兒女之外,又提到成為祭司的角色。但基督既是大祭司,承擔了人類的所有罪債,使人與上帝和好,人為何還需擁有祭司的身份?

7.有了大祭司耶穌,還需要我們做什麼?

其實,上帝原本的心意,是要人人成為祭司。上帝透過摩西,告訴以色列百姓,「『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出19:6)這是上帝最初的計畫,屬他的人都要作祭司。但因以色列人犯罪,祭司制度漸漸從國家民族,變成只屬於某個家族。「又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上帝的祭司」(啟1:6)。上帝要人單單透過基督,來到他面前,擁有祭司身份,侍奉他。

8. 我們被揀選,受呼召成為祭司

祭司擁有尊貴的身份,站在人與上帝之間,盡力活出聖潔。他同時知道自己的軟弱,也因此而保持一顆憐憫的心腸,可以與軟弱人同在,引導他們來到上帝面前。這就是上帝要的祭司。

四、再思我是誰?

1.祭司在現代會是什麼模樣?

成為祭司,一定是穿著禮服,在禮拜中主持聖餐的神職人員嗎?網路上看過一位老師的故事。他從小在原生家庭中,遭到許多的暴力虐待。十六歲時進入幫派,鎮日帶著兩百五十位兄弟們,四處「主持公道」。某日被捕,銬著手銬走在路上。他覺得,那是他最受羞辱的一天,但也因此他立定志向,要讓人看得起。從那時起到二十九歲,他改變自己,努力奮發,最後成為教師,藉此證明自己。無奈二十九歲時,交往許久的女友無預警離開,他的人生陷入了另一個低谷,甚至想自殺。就在此時,他認識了耶穌基督,人生又一次地經歷了轉折。因為他是體育老師,他開始在教學中,挑戰年輕人,也發掘他們的熱情。因為體力好,他也成立了志工團體,專門帶領人去征服高山,或協助偏鄉地區建立學校。

2.小謀老師名言錄

他說,呼召是什麼?如果生命中有某件事,就算身心靈俱疲,還是願意往那目標走,那就是呼召。他挑戰人思想自己生命中的熱情,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並且說,如果能在世界需要之處,看見上帝給的熱情和呼召,你就可以做一些不一樣的事。

他的故事,好像和祭司、聖潔的國度,有些不太一樣;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上帝呼召人,不也要人知道,自己屬上帝,是聖潔的國度、君尊的祭司,看見上帝給的呼召與熱情,也看見世界的需要?

這位老師也提到關於「軟弱」。他外表強壯,卻被診斷出心臟需要裝支架。他帶著罹患癌症的學生,爬非洲五千多公尺的高山,要嚮導幫他背著背包,而自己則背著氧氣筒、藥劑等,擔心心跳超過一百四十下,會有生命危險。但就在他的軟弱中,學生忽然對他說:「老師,你生病後比較像人!以前都覺得你像上帝,我們怎麼都無法超越你;現在我們可以幫你,大家一起走!」這對他是很大的震撼,原來自己的軟弱,也能成為別人的祝福,讓平凡的生命,成就別人不平凡的色彩。

或許我們都想,如何成為聖潔的祭司。申命記、利未記的經文,是否讓人害怕,自己離得好遙遠,有許多軟弱;而一個軟弱的人,要如何顯示上帝的恩典,是否該隱藏軟弱,只把最好的呈現人前?感謝上帝,我們雖被呼召成為聖潔,但他也知人的軟弱。當我們不再隱藏,知道自己雖有軟弱,仍可謙卑在上帝面前,因著軟弱而更貼近他人,進而擁有一顆祭司的心。這個世界需要這樣的人。

五、結論

基督的超越,幫助人與永恆相連結,人可以確信,倚靠上帝的恩典,人可以被提昇,過聖潔的生活。但人也透過耶穌基督,看見他的認同,讓人在軟弱中,與他人相連結。這就是上帝呼召人成為的祭司。

親愛的兄姊,我們已蒙邀請,成為聖潔的子民、君尊的祭司。上帝呼召人,有祭司的心,能站在上帝與人之間,體認自己有軟弱,但又渴望活出聖潔。在那個位置上,人體驗倚靠上帝,經歷豐盛的恩典;也預備好,邀請人透過自己,來認識這位愛人的造物主。

無論我們現在是什麼職業、扮演著哪種角色,我們都可以思想,什麼是蒙召成為聖潔?自己是否是一位屬上帝的祭司?人一生要尋求的是,回應上帝的呼召命定,並且窮盡畢生的熱情來投入。或許沒穿祭司禮服,而是穿著普通的衣物,但當人從你身上看見「軟弱時就能做」,因此獲得祝福,那你就是位祭司。求上帝保守,願上帝透過本篇信息,使我們思想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同心禱告。

禱告:
親愛的天父上帝,早在你呼召、拯救我們時,就預備好你的美好旨意。主你等待我們,點點滴滴地認識自己,以及在你國度、眼光中,你要我們成為怎樣的人。主你要我們成為君尊聖潔的祭司,但你也知道我們的軟弱,並且因著我們軟弱,使用我們,更貼近那些心中有需要的人。父神求你讓我們站在你要我們站的位置,讓我們成為這樣的祭司,將人帶到上帝面前。也求主讓我們認識信仰,知道信仰不只是我們和你的關係,因為祭司要站在人和上帝之間。求主使我們思想,並回應你對我們的呼召命定。禱告奉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成為聖潔的子民(一)獻祭



講道內容
講題:成為聖潔的子民(一)獻祭
經文:利未記一:1-9;十一:45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五年六月十四日

一、前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們將領受聖餐,聖餐是耶穌基督所設立的,藉由每一次的聖餐,使我們再次紀念主耶穌為我們所擺上的一切。在今天司會所讀的利未記中,有許多的獻祭規範。究竟那些對現在的基督徒有何意義?  它與聖餐又是什麼關係?讓我們一起來思考。

1.利未記是一本怎麼樣的書--摩西五經之三、贖罪之書、祭司手冊、以色列生活守則
想當年我年輕時讀經,在出埃及記之後,讀到利未記,便陷入膠著戰。因為利未記中耶和華啟示摩西如何建造會幕,當中有非常繁複的規定。  可是對現代的基督徒而言,我們已經沒有獻祭的活動。如此說來,讀利未記對我們而言意義何在?上帝要透過這卷書對我們說什麼?
2.讀利未記對現代基督徒的挑戰,理解和應用

對以色列人而言,利未記是他們生活及信仰當中最重要的準則;可是它對經過三千年之後的我們而言,會不會像是讀著我們已經用不到的使用說明書一樣,看不太懂。大約二十年前,大哥大剛開始流行時,接電話還需要拉出一條線才聽得到。而現在我們幾乎都是用智慧型手機滑來滑去,這時候如果有人還在讀大哥大的使用說明書,一定很令人驚訝,除非他是想多了解當初這個大哥大是怎麼操作的。利未記在某個程度上面,也像這大哥大的使用說明書一樣,它跟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呢?研讀利未記,對我們現代基督徒而言是一個挑戰,我們需要在理解跟應用上跨越時空的限制。

3.聖經中漸進式啟示,當中還是有好些原則和價值,值得我們去學習

聖經的啟示是一步一步的,從利未記所提供的背景裡頭,我們可以知道,在新約當中耶穌基督成為獻祭的羔羊,具有什麼樣的意義。所以當我們一起讀利未記時,需要思想上帝當初設立利未記的內容,有哪些原則和價值,依然能夠對現在的我們來說話。

4.看見真實的需求重要關鍵字「聖潔」,讓以色列百姓從埃及奴隸成為屬神的聖潔的子民
利未記當中最常看見的字詞就是「聖潔」。在整卷利未記中,「聖潔」出現了八十七次。為什麼是聖潔最常出現呢?在出埃及記中,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出來。接著,像用水洗禮般地帶他們過紅海,進入曠野。而四十年曠野的生活,上帝磨練他們、培育他們,希望他們成為一群上帝喜悅的聖潔子民。想想看,這群以色列人有四百年的時間在埃及當奴隸,在這期間他們所體驗、所接觸的,都是埃及人的神明和文化。所以上帝必須透過利未記來教導他們,如何獻祭、當祭司,以及生活中各樣可做不可做的事,以致成為上帝心中聖潔的子民。而對應現代的我們,何嘗不也在洗禮之後、領受聖餐中,以及每次的主日禮拜裡,學習如何成為屬上帝,並合上帝心意的子民。

5.上帝想要成就的從如何作(how)的陳述中,去問為什麼(why)的問題
在利未記中有許多該如何如何做的記載,當我們讀過去時,或許可以從這些問how(如何)的問題當中,再去探詢一個更上層的問題,就是why(為什麼)。在這些上帝要以色列百姓該如何獻祭的規定,以及獻祭的過程當中,有沒有什麼原則是此刻依然有價值呢?可以引領現在的我們成為聖潔的子民?

二、認識利未記中的五種獻祭

首先,在利未記當中有五種獻祭,我們可以試著將奉獻與獻祭做一些連結。

1.燔祭、素祭
第一個是燔祭,這是一切獻祭的基礎,燔祭所獻的是一頭公牛或是綿羊、山羊,鳥類,所獻的祭牲必須全部燒掉,以表達完全奉獻的心。
第二個是素祭,素祭是穀物,它是添加一些油和一些鹽然後做成餅來燒掉,其他的部分留給祭司,成為他們的需要。這有點類似現在的十一奉獻,怎麼說呢?這些以色列百姓將初熟的果實、穀物,帶到上帝面前獻上感謝,期待透過這樣的獻祭,感謝上帝的賜福,同時祈求上帝保守他們日後的收穫。而我們的十一奉獻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以此感謝上帝供應我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時也祈求上帝繼續保守我們,這就是素祭的意義。

2.平安祭
第三個是平安祭,所獻的祭牲須是牛或羊,獻祭時須將動物的油脂全部燒盡。對當時的人而言,這些油脂、內臟是非常珍貴的,所以將這些燒盡獻給上帝,是代表著對上帝的重視。至於祭牲油脂、內臟以外的部份,則是一部分給祭司食用,一部分招聚親朋好友一起享用。這是因為有些人會在大病初癒之後,獻平安祭向上帝表達感謝。他們藉著獻平安祭、一起享用時,再次數算上帝在他生命當中的恩典,所以平安祭有點像我們的感恩奉獻。而感恩奉獻當中,又有另外一種意義,是還願的意味。有時,人向上帝許了一些願望,「上帝阿,如果我這樣的心意你看為美好,求你應允。」而當上帝真的照著這樣應允時,許願的人便滿心感謝,招聚弟兄姊妹,帶著祭牲到祭司那裡,在會幕的前面獻上平安祭,與眾人一起高興歡喜,見證上帝的恩典。以上所述的燔祭、素祭、平安祭,都是發自內心、甘心樂意來進行的獻祭。

3.贖罪祭、贖愆祭
第四、第五種的獻祭是上帝特別提的,第四種是贖罪祭,與前述一樣,須將動物跟油脂燒掉,可是留下的東西處置就不大一樣。如果是大祭司或是全以色列百姓犯罪,所獻的祭燒掉油脂之後,所剩的肉和皮要拿到營外另外燒。但如果是個人犯罪的話,獻完贖罪祭後,所留下的就歸給祭司。贖罪祭在獻祭當中,它代表代替受罰、贖回跟上帝的關係,是上帝跟人之間的關係。
而第五種贖愆祭又是什麼呢?與贖罪祭不同,它是提利未記後面所記載的那些,無意間碰觸到不潔淨的東西;或是做了一些事情,自己卻不知道,而當當事人發現的時候;或是他得罪人,當他知道有一些事情對不起某些人而需要賠償的時候,便獻上贖愆祭。聖經中記載他要額外另外賠償損失的20%,而在賠償之後,他來到上帝的面前,來獻上贖愆祭,求上帝來赦免。

所以,在利未記中詳細記載猶太人的這五種獻祭,對我們基督徒而言,當我們獻上燔祭時,正表達對上帝完全奉獻的心,就好像我們禮拜中所唱的全能奉獻心的那首詩歌,也是同樣的意味。而素祭、平安祭就如同十一奉獻、感恩奉獻一樣。再者,雖然我們現在並沒有贖罪祭、贖愆祭的設立,可是我們依然能在上帝面前表達我們贖罪的心。

三、獻祭

1.為什麼需要獻祭?

當我們從問如何(how),來到問為什麼(why)的時候,我們要問「為什麼要獻祭?」獻祭到底是什麼?

2.約、聖潔和獻祭
獻祭跟約、聖潔有一種關聯。約是上帝跟人、跟以色列百姓之間的關係,是他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建立的關係。那個約不是對等的,而是上跟下的關係。在這當中獻祭代表什麼意義呢?獻祭代表尊崇上帝,藉禮物表達對上帝的感謝。但這跟聖潔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為上帝是聖潔的,而他知道自己是與一群不聖潔、在罪孽中的人建立約的關係,所以需要有一個代替的拯救就是獻祭。獻祭的過程當中,透過動物的死承擔人的罪,以便恢復聖潔以及那立約的關係。所以在利未記當中提到了約與獻祭的連結。

3. 獻祭是補償性的,為了修補回原來的關係
獻祭是補償性的,用神學的詞彙叫做「補贖」,補償救贖來修補恢復人原本與上帝的關係。所以,獻祭的另一個意義是彌補關係的破裂,人跟上帝的約遇到破裂的時候,上帝設立獻祭的機制和制度,讓人可以透過獻祭,恢復與上帝立約的關係。所以在上帝跟人立約的關係當中,他設立並且看重獻祭的制度,期待人能透過獻祭,恢復與上帝之間的關係。

4.獻祭的心態
在利未記當中,當我們讀到獻祭內容時,應該持著什麼樣的心態呢?第一,我們看到的是發自內心的,獻祭的物從公牛到羊羔到鴿子到穀物,有許多可獻的東西,可是重點不在獻的多寡,而是在是否甘心樂意的心。奉獻若是心不甘、情不願地獻上,就不是上帝所以喜悅的。再者,獻祭中提到,是把那最好的擺上,要獻的牛、羊是沒有瑕疵,這是一種心態的表達。因為上帝聖潔的,所以他要我們用聖潔的心來獻上。小時候主日學老師教導我們要去奉獻的時候,要找一個比較亮的銅板奉獻,不要挑缺的角、髒污的銅板奉獻,儘管那一樣是可用的銅板。感謝上帝透過主日學老師來提醒我們,在獻祭的時候,要如同利未記中所講的,把最好的獻給上帝。我們是不是也把最好的擺在上帝的面前,求上帝來使用呢?而能被上帝所使用的,不管是我們的時間還是恩賜,都要把我們最好的獻給祂。還是我們是將用剩的、不是最好的時間、才能及精神獻給祂呢?每個禮拜天的早上,是否就是你生命中特別的一段時間,預備好要來上帝的面前,敬拜祂呢?也許因為這樣的緣故,我們需要在星期六的晚上做一些調整,來預備自己禮拜天早上有好精神,到上帝面前與祂親近。這是我們從利未記當中所學到奉獻的心態。

5.幾項特別之處:鹽、酵和蜜,按手在所獻祭牲的頭上
其中還有幾項特別之處在利未記當中提到,那就是鹽、酵素和蜂蜜。在神聖的獻祭當中,奉獻的東西不能加酵也不能加上蜜,不是因為這些東西不好,而是因為些微的酵素,能使一坨麵團產生巨大的改變,因此上帝藉著酵,曉諭以色列百姓體認罪的影響力,所以無酵餅裡面沒有酵也沒有蜂蜜。

而鹽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呢?鹽是能夠維持東西新鮮不腐敗,在古代的中東地區,他們以鹽為彼此立約的記號,因為鹽能夠保持長長久久不會腐敗。

另外我們在利未記中,還會看見「牽著公牛、羊來到祭司會幕面前,要把手伸到牠的頭上按手」,這不是在為牠禱告,也不是在對牠說「你要甘願」,而是透過這麼一個按手的動作來做一種連結,把我們心中所懷著的罪孽跟祭物做連結。

讓我們想像自己身處在利未記獻祭的時空下,有許多的人在獻祭、獻上各式各樣的動物,在按手的時候那環境是多麼吵雜,包括動物的哀吟聲、祭司的談話聲、祭牲處理的剁刀聲,有人清洗獻祭的動物、有熊熊的烈火、有祭壇的灰……在許多事情同時進行的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人看著那個代替自己的祭物慢慢地死去、被清洗、在壇上被燒淨,因而感受到,透過祭物的獻上,表明我們全然的奉獻、數算上帝的恩典、感恩,以及罪被代贖。最後,祭司對我們說:「你們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你們的罪得赦免了。」人與上帝之間的連結重新被建立。這就是在利未記當中所要呈現的關係。

四、成為聖潔的子民

1.這對你而言是指什麼?

成為聖潔的子民對你而言有什麼意義?是指該做些什麼,不該做些什麼……?除了這些之外,我們需要進到更上層的思維,就是這位聖潔的上帝,已經如同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般地把我們拯救出來,祂渴望我們成為聖潔的子民,渴望我們在祂裡面學習如何過聖潔的生活。所以,是上帝先用祂的愛拯救、幫助我們,使我們可以成為聖潔的子民,而這是在我們還沒有做任何事的時候,祂已先這樣做了。

2.省察自我內在的狀況,並存感恩的心過生活

除了體會是上帝先拯救我們成為聖潔的子民之外,我們又該做什麼事回應呢?從利未記獻祭的記載,我們看見兩件該做的事,一個是省察我們生命內在的景況,就像贖罪祭、贖愆祭一樣,在每一次的敬拜裡,讓我們在上帝的面前省察自己,有沒有一些隱而未現的罪惡。
另一個是存感恩的心來生活。生活中,有感謝的事情、有上帝賜平安的時候,我們就心懷感激來到上帝面前獻上感謝。我想整個利未記當中,所要表達就是上帝聖潔的子民,如何透過獻祭這件事,再一次回到自己的內心,去思想上帝要我們成為怎麼樣聖潔的子民。

3.禱告如馨香的獻祭在上帝面前

在新約裡我們沒有獻祭,而是用禱告;新約中常說禱告是獻在上帝面前馨香之祭。我們可以利用禱告上帝,將自己的心意,或是感激、悔恨帶到上帝面前,就像啟示錄裡面所提的這段,「另有一位天使拿著金香爐來,站在祭壇旁邊,有許多香賜給他,要和眾聖徒的祈禱一同獻在寶座前的金壇上。那香的煙和眾聖徒的祈禱從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上帝面前。」(啟8:3-4)
在舊約中,先知曾責備以色列人千千萬萬牛羊的獻祭,因為他們沒有一顆真正悔恨的心,沒有發自內心的感謝,所以再多的祭物也是徒然。上帝喜悅的是那禱告的心,好像馨香之祭來到祂面前,那才是上帝所悅納的,也是上帝最渴慕我們這群屬上帝的子民能夠獻給祂的東西。

五、獻祭和聖餐的關聯和異同

藉著今天的聖餐,我們一起思想,獻祭跟聖餐的關聯是什麼?在教會很長的一段歷史當中,進行聖餐儀式的時候,神父或牧師會站在台前,像獻祭一般剝開無酵餅進行聖餐儀式,聖餐是獻祭嗎?

1.上帝為我們預備的祭物,一次獻上完全獻上
在新約,上帝為我們預備祭牲,就是耶穌基督自己,他謙卑順服地將自己獻上,是一次獻上,也是完全獻上、永遠獻上的。也因著這樣,我們不再需要遵行舊約的獻祭制度,不斷地獻祭,因為耶穌基督已經獻上完全的祭了。

2.聖餐是「紀念」耶穌基督為我們罪受苦的儀式
可是聖餐卻不是獻祭,因為耶穌基督已經為了我們獻上,一次擺上、永遠擺上,所以每次進行聖餐的時候,不需要再次把耶穌的身體獻上,反倒是如聖經中所寫的,「你們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我們紀念耶穌基督為我們一次的擺上、永遠的擺上,所以對基督徒而言,聖餐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為我們受苦的儀式,獻祭的概念則越來越減弱。

3.聖餐中加入新的元素和啟示
而聖餐當中,耶穌另外加入新的意義。聖餐除了表明耶穌為了我們死,同時,祂也代表神人之間的復合,耶穌邀請我們不只是從奴隸變成上帝的子民,祂還邀請我們成為祂的朋友,與祂同桌坐席,享受上帝所賜的美好。所以在聖餐禮拜的時候,我們要記得,耶穌稱我們為朋友,祂渴望與我們有更親密的關係,這是在舊約獻祭的禮儀制度裡,所看不到的。

六、結論

耶和華上帝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11:45)祂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在埃及為奴的身分,祂渴望成為他們的上帝。因此,求主保守,讓我們今天透過利未記、透過聖餐禮拜,經歷與上帝再度地連結,並持續在約的關係裡。我們要提醒自己已經是屬上帝聖潔的子民,雖然大部分的時間我們覺得自己還不夠資格。可是在約的當中,信實的上帝已經與我們立了這樣的約定,並且讓我們從舊約獻祭中思想,以及在新約聖餐中追念,透過儀式省察自己的內心狀況,存感恩的心跟主耶穌一同坐席。你可願意讓聖潔又慈愛上帝來幫助你嗎?如果是我們同心來禱告。
親愛的父神,我們真的懇求你,因為你是那聖潔公義的神,又是那大大滿有慈愛的上帝,求你帶領我們經歷你的奧秘,幫助我們成為合你心意聖潔的子民,並透過聖餐跟你一同坐席。親愛的父神,求你特別為著我們當中經歷痛苦、軟弱面對試探的弟兄姊妹,張開你大能的膀臂,重新得到力量,也經歷那份在你聖潔的當中,愛的自由跟釋放,謝謝主,求你保守帶領,這是我們的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通通都給你


講道內容
講題:通通都給你
經文:約翰福音15:1-8
主講:陳光勝傳道師
時間:二0一五年六月七日

一、序言
親愛的天父,求你保守看顧,使我們真明白你話語,讓聽和說者皆得益處。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若讀我的牧函,會發現我常藉故事闡述想法。有時會因此收到兄姐回應,與我分享建議看法,我很感謝。故事不是真理,卻經由對話,產生生命,彰顯真理。今天我也將以故事開始:有一位小男孩,喜歡動手做事,某日心血來潮想烤蛋糕。他想,蛋糕一定有蛋,就向父親要了蛋。  接著,蛋糕要有麵粉,於是又要了麵粉。他混合這些材料,放進烤箱,結果烤出一塊黑炭。小男孩不死心,又要了材料,將蛋打在和好的麵糰上,調整溫度和時間。時間一到,一團奇怪的麵糰出現,上面還有顆奇怪的蛋。小男孩想,蛋糕像饅頭,應該放發酵粉,於是又再要些材料來進行實驗。這次終於有點像蛋糕了,但口感卻太紮實。小男孩雖有研究精神,但經過了多次的失敗,終於得到結論,原來蛋糕是神蹟!只有會魔法的人才做得出來。

本篇經文十分激勵人,充滿了上帝豐富的應許。有兩則有趣的廣告,其一內容是,父親想像中了彩券,對兒子說:「想要什麼?爸爸都買給你!」另一則是父親想像,女兒因為人生歷練不夠豐富,長大易受騙於男性,於是帶著女兒上山下海地遊玩。本篇主題是「通通都給你」,經文說,「凡你們所願意的,只要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經文清楚描繪,葡萄樹長出許多葡萄,但有些只長葉子、不結葡萄。根據經文,這些不結果子的樹枝會遭到剪除;而能長葡萄的,也必經過適度修剪。所以,活在基督裡的人哪!要多結果子,否則會被清理、甚至剪除,扔在火裡。

1.不結果子必遭剪除

但什麼是果子,是傳福音人數,亦或生命品格,無論哪項,我們發現自己都不一定做得好。糟了,還沒得到上帝的「通通都給你」,就必須先面對「被上帝剪除」。第六節最恐怖,地獄有不滅的火,不結果子會被丟進火裡。結果子、或結得不夠好,會被整理;看來看去,只有更認真些,否則好事沒得到前,懲罰一點也不留情地就來了。基督信仰是否真如此可怕,其實,這比喻是耶穌在逾越節晚餐時,對門徒所做十分扎心的最後教導。看上文會發現,耶穌在幫門徒打強心針,使他們將來面對突然的變故,不致於無法反應。耶穌用了許多方式,表達上帝國的真意。約翰福音十四章1節寫著,耶穌說這些話,是要門徒心裡不要憂愁,要有平安,表明上帝真實心意,因此我們必須更認真看待:耶穌不是要傳達毀滅,而是有更深層的意涵——連結於他。耶穌說,「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這才是全貌,原來屬耶穌的人,也會因不結果子而被剪除。親愛的兄姐,耶穌會處理不好的枝子;但本篇重點不是警誡。讓我們從頭檢視這幾節經文。上帝的葡萄樹
耶穌說,我是真葡萄樹,是生命的源頭。天父是栽培者,讓樹長大。耶穌也曾說過,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天父會將其剪除;會結果子的,天父還會修剪乾淨,讓枝子結果子更多。

2.我們是枝子嗎?

所以,是天父讓枝子結果、葡萄樹壯大。枝子如何能不結果子,除非枝子不知道自己連結於葡萄樹,或不清楚自己是枝子,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因而失去了作用。

3.進入主裡面

第四節指出,枝子若不常在耶穌裡,等於不常在葡萄樹上。這樣,靠自己無法結出果子。枝子屬耶穌,是他用寶血贖回,只是枝子不瞭解自己連於基督,也就離了基督而不自知。

4.看見真實的需求

第七節很重要,當人常在耶穌裡,耶穌的話也就常在人裡面。留意前面逐條解經時,跳過了第三節;這裡清楚指出,耶穌所講的道,讓人得潔淨、連於他,能真實地在基督裡。少了耶穌的話,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麼。而連於基督,就一定能明白他的話。經文的重點之一是,當生命真實因耶穌寶血得著救贖,與耶穌成為一體;人就必把握基督的話,真實明白他話語。若不認識基督,對真理不明不白,其實是離了葡萄樹、沒有連結於他,結局就是枯乾、甚至被丟到火裡。
如此,天父照顧葡萄樹,而人因為耶穌的救贖,連於基督。當我們明白耶穌的話,並因此被修剪乾淨時,必然開花結果。反之,若不認識、或輕忽耶穌的話,不常在基督裡,自然會枯萎,甚至被丟棄,最後被火燒。所以,重點不是如何結果子,而是真實認識耶穌的話,並時刻將之刻於心版上。而所結的果子,彰顯了對耶穌話語的認識程度。這一切,讓上帝的名被榮耀,使眾人因此更認識上帝、明白創造天地的上帝的心意,所帶出的果子,是讓眾人都連於基督。

5.上帝想要成就的

天父是葡萄樹的栽種者,耶穌是葡萄樹,而人是枝子。只要連結於基督,人就能結實纍纍。第七節後半段經文令人嚮往,說道:「凡所願意的,祈求就成就。」這是多麼吸引人的一句話!

6.我們需要的

解釋經文前、先思考問題:若上帝要給人應許,我最想祈求什麼?人到底都在追尋什麼?是生活安樂?平安?婚姻?子女平順、幸福?抑或是最常聽見的「世界和平」?人到底期望上帝為自己成就什麼?

7.我們與上帝共同成全的

當人活在基督裡,被耶穌的話語充滿,就會有從上帝而來的夢想。而當人願意盡一生最大的力氣,回應上帝的夢想時,就會因著回應,所祈求的,就豐豐富富地蒙應允。

8.實踐最大夢想

分享一個真實故事,來自英國醫療宣教士—海倫的著書<Living Faith>,講述關於在非洲的宣教經歷。書中寫道,某次幫一位婦人接生,婦人產子後過世,留下這早產兒,和兩歲大的女兒。在非洲貧乏的醫療設備環境下,早產兒是十分難以存活。夜晚的赤道,因為氣流的緣故,甚是寒冷;海倫請同工預備箱子、布料和熱水瓶,為孩子保暖。但偏偏此時,院內唯一的熱水瓶裂開了。海倫很難過,聚集院內的孤兒們,告訴他們這件事。當中一位十歲的小女孩,聽完後非常地勇敢、認真,她禱告道:「上帝啊,請你今天下午,就一定要把熱水瓶寄到,因為如果你明天才寄來的話,小嬰兒就死了。」小女孩還不放過上帝,又說:「等一下,上帝,你寄保溫瓶來的時候,還要寄一個洋娃娃來,安慰他兩歲的小姐姐。」海倫不太能相信,這個禱告能蒙應允。即便上帝聽到禱告,投遞物資到非洲,需要五個月的時間,並且院裡已經四年沒收過補給物。到了下午,忽然送來一個大箱子,海倫心裡想,怎麼可能?就帶著院童們,一起拆箱,摸到一只長盒子,打開一看,竟然就是保溫瓶!簡直不可思議!禱告的小女生衝過來翻找,一看,也有洋娃娃!這件事非常地震撼海倫。孩子的信心很單純,知道和上帝要,就對了。孩子的信心,是生發的真葡萄樹果子,他們真實認識了上帝的話,且將上帝的話,放在心裡。

故事裡的早產兒,幾年後死於一九六一年一場流感。讀者是否覺得,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要救他?這樣,這孩子會少受些痛苦;現實生活果然往往沒有美好的結局。但請不要忘記,小女孩在這過程中,真實生發了信心的果子。

二、結論

本篇經文清楚告訴人,枝子要連於真葡萄樹上,其餘的、上帝會負責。或許,人無法全然認識,全能上帝的完整作為;但這曾經生發的美好信心果子,是如此地耀眼,讓人無法忽視。
前陣子發生了網路霸凌事件,一個年輕的生命消失了。我想到,聖經說要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只有在是非上站得住腳,明白自己的立場、動機與信念,才能抵擋那些可畏的人言。當面對惡劣的處境,屬上帝的人會發現,生命竟生發出忍耐、信實、溫柔、和平的果子,是靠著自己所無法擁有的。上帝的話語是美好的果子,「通通都給你」,上帝願意把最好的一切都給你。他樂意人生發出美好的果實,也樂意人因著明白上帝話語的呼召,面對生命中任何處境時,祈求、就為人成全。
親愛的兄姊,你是否擔心上帝的恩賜不夠;甚至引用雅各書的經文,說,求也得不著,因為妄求,要浪費在宴樂中,而害怕該求什麼?記得本篇的引言故事,小男孩得到向父親所要的一切材料,卻無法做成真正的蛋糕;不僅如此,他還得出一個奇怪的結論。其實,是小男孩沒有請問父親,清楚學習明白蛋糕的作法。他想靠著自己摸索,做出蛋糕來,結果是四不像。讓我們建立自己,真實明白上帝的話語;你將會發現,真理會產生力量,連結於真葡萄樹的枝子,必定會結實纍纍。請記得,當回應上帝對生命的帶領,祈求、上帝就成全。一起禱告。

禱告:
親愛的阿爸天父,保守看顧軟弱的我們。因為生活忙碌,我們常忽略了認識你的話語。我們被世界壓榨,真的累了。求你幫助,使你的話語,真實成為我們生命的力量。求你幫助我們,使你的話,成為我們面對這世界,最好的武功秘笈。求你幫助我們,因你的話而得到豐富的祝福,讓我們的生命,透過你的愛,成為眾人的祝福。願你的榮耀,從我們的生命,成為眾人光明的照耀,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拯救誰?


講道內容 
講題:拯救誰? 
經文:羅馬書三章21-26節 
            歌羅西書一章20節 
主講:石素英牧師 
時間:二0一五年五月三一日 

弟兄姊妹平安!今天要與大家分享兩處經文,分別是羅馬書三章21-26節、及歌羅西書1章20節,讓我們來探討這兩段保羅書信經文的關連,及對現今世代的啟示。

首先與大家分享一個朋友的見證。  這位朋友是第一代基督徒,剛開始來到教會時,感受到教會充滿了上帝的愛,教會弟兄姊妹之間彼此關心扶持,也讓他感到被愛,於是他便參加受洗班,並受洗成為基督徒,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以後,他才真正瞭解人需要認罪悔改,並且透過耶穌的救贖罪得赦免,也發現原來自己剛成為基督徒時,對於信仰的認識並不完整。  這個見證提醒我們,上帝給每一個人不同的恩賜與特質,所以每個人認識上帝的角度與著重的特質也不一樣,有的人在耶穌身上看見公義、有的人在耶穌身上看見愛、有的人在耶穌身上看見憐憫,也因為不同的恩賜與特質,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所領受到的感動也不一樣,每個人依著自己的恩賜與特質選擇跟隨耶穌的道路,在上帝的帶領中成長茁壯。

十六世紀時,馬丁路德身為神職人員,對於教會與社會體系普遍的腐敗情況感到憂心,他根據羅馬書第三章21-26節,也就是所謂的因信稱義的經文,主張人不是因著行善、作功德,或是購買贖罪卷等,被上帝稱為義人,而是因為信耶穌而得救,得以恢復跟上帝合宜的關係,也就是與上帝和好。馬丁路德重新詮釋了這段經文,並且重新詮釋基督徒應該如何在上帝的面前活出聖經的教導,指引基督徒信心追尋的道路。 

所謂「恢復與上帝合宜的關係」,我們從創世記的記載中知道,亞當與夏娃受蛇引誘,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犯罪),從此破壞了人與上帝美好的關係,之後藉著耶穌基督十字架上的救贖,我們得以跟上帝和好,恢復合宜的關係。從羅馬書第五章的教導裡面,也可以看到與創世記經文相呼應的內容:「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 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羅5:18-19)」。神學家用第一亞當與第二亞當來說明其中的關係,第一亞當也就是伊甸園裡不順服上帝的亞當,破壞了上帝與人的關係;而第二亞當也就是耶穌基督,面對十字架的道路順服到底乃至於死,又從死裡復活,完成上帝的救贖。

二十世紀神學家潘霍華對於人在伊甸園所犯的罪有了更深刻的解讀,他認為這段經文的意義,不僅僅是人與上帝關係的破壞,而是整體的崩壞,包括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動物的關係,以及人與環境的關係。當上帝質問亞當是否吃了善惡樹的果子時,亞當責任推給「上帝賜給他的伴侶夏娃」,夏娃又將責任推給引誘她的蛇,於是上帝咒詛蛇,使女人與蛇彼此仇視;又增加女人懷胎苦楚;大地也因亞當犯罪的緣故受咒詛,亞當需要終身勞苦,才能得到收穫。同時,上帝也將亞當與夏娃逐出伊甸園(創3:11-24)。所以人是活在一個關係的情況當中,我們活在我們跟上帝的關係中、活在人跟人的關係中、也活在人跟自然的關係中。過去我們在看這段經文時,大多著眼於犯罪層面,潘霍華則認為這不單只是個人犯罪的議題而已,同時也是一個關係上的疏遠、疏離,或者是沒有被接納的關係性的議題。

「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立。他也是教會全體之首。他是元始,是從死裏首先復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因為父喜歡叫一切的豐盛在他裏面居住。(歌1:16-19)」、「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約1:3)」在二十一世紀個人主義盛行的世界當中,我們面對生態危機、面對人與社會關係疏離危機,這兩段經文提供我們新的思考與啟示,耶穌基督是萬有的主,萬有是靠著他造的,萬物都與耶穌基督緊密關連,十字架的救贖不單只有人得救,不單只有人與上帝和好,而是包含了所有受造萬物,人與萬物都透過耶穌基督與上帝恢復合宜的關係。

當代生態神學家提出深切檢討,提醒人類不應過度自我中心,只在乎個人得救,忘記耶穌基督也是萬有的主宰。 「上帝曉諭挪亞和他的兒子說:『我與你們和你們的後裔立約,並與你們這裏的一切活物-就是飛鳥、牲畜、走獸,凡從方舟裏出來的活物-立約。我與你們立約,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滅絕,也不再有洪水毀壞地了。』上帝說:『我與你們並你們這裏的各樣活物所立的永約是有記號的。 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創9:8-13)」上帝不只跟人立約,也跟一切活物立約,上帝關心他所創造的一切,不只有人、也包括動物與大地。上帝在律法中也提到生態的公義,「六年你要耕種田地,收藏土產,只是第七年要叫地歇息,不耕不種」(出23:10-11),不可以過度的使用、奴役上帝所創造的自然。

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H. Rolston)認為,當基督徒面對人與上帝、人與自然、及人與社會的關係時,是與上帝的律法不可分開的。大地的生產與公平分配決定了我們是否可以達到生態公義的形態。「以色列啊,你要聽,要謹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與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數極其增多,正如耶和華-你列祖的上帝所應許你的(申6:3)。」這段經文重點之一,就是人要遵行上帝的律法,當人好好遵行上帝的律法,人與大地便會有好的關係,人跟自然生態會有好的關係,大地永續生存,人便可以在流奶與蜜之地享福。

我們應該重新思考,人類是否過於自我中心,自以為是宇宙的中心,忘記上帝的創造裡並不是只有人,而是把人放在生態裡,放在世界裡,我們跟這個世界都屬於上帝的創造,走出自我中心,我們會看到上帝創造的浩瀚宇宙,我們可以認識微小的原子世界,也可以探索無邊際的外太空,但要注意的是,這些知識無法教導我們如何與大自然相處、如何與生態相處,我們要回歸聖經的教導,因為聖經說「這是天父的世界」,我們要走向人與上帝、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自然有一個和好的關係。

基督徒應該如何參與落實關係和好重建工程?誠如前述,上帝給我們每個人的恩賜與特質不同,在現今高度專業與精緻化的世界中,我們可以善用自己的恩賜與特質,參與不同層面的工程,大至整個社會的環保課題、人文關懷課題、社會經濟課題;中至教會當中各個部門如裝備部、宣道部、關懷部等事工;小至家中落實垃圾分類、節能減碳。即便我們無法親自參與執行,也能代禱支援的方式參與其中。

今天的經文再次提醒我們,傳福音不僅是追求個人的得救,也是在耶穌基督裡,讓自然生態、社會與宇宙都跟上帝和好。上帝邀請我們一起參與在上帝偉大和好的計畫裡,參與這十字架所成就的和平路程。

我們一起來禱告。

上帝我們謝謝你,謝謝你是萬有的主,謝謝你藉著耶穌基督創造萬有,讓我們知道人在這個世界上應該要更謙卑與上帝同行,按照你的律法與我們所生存的社會、大地、自然生態、宇宙共存,藉著你的恩典我們瞭解到,主你在那當中掌權,直到我們完成你對我們的呼召,謝謝你這樣帶領跟幫助我們,也謝謝你透過經文這樣教導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