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舉蛇(Lifting Serpent)

講道內容
舉蛇(Lifting Serpent)
經文:約翰福音三章14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二月十日    


講道影片 : 舉蛇

Ⅰ、引言:蛇的傳人?    

恭喜蛇年!主恩滿溢!中國人覺得「蛇」不若「龍」吉祥,為了順耳,將蛇稱為小龍,所以今年是「小龍」年。然而,「蛇」是真實存在,而「龍」的存在與否,並無人知曉。 

華 人喜歡龍遠勝於蛇,華夏民族更自喻為「龍的傳人」。但是,到底先人自喻的是「龍」,還是「蛇」?經資料查考,有一位中國的考古學家——黃文弼,在1928 年於新疆的吐魯番挖到一些古文物,其中發現許多的古墓群,叫作「阿斯塔那古墓群」。因當地的氣候乾燥,物品不易腐敗之故,考古學家發現,古墓裡的許多棺木 旁,都留有繪圖,特別是這一幅「絹麻畫」(如左圖),幾乎所有的墳墓上或棺木旁都會擺放。「絹麻畫」畫著一男一女,左邊是「伏羲」,右方是「女媧」。伏 羲、女媧是中國上古時期,「三皇」裡的其中兩皇,女媧拿著「圓規」,伏羲拿著「方矩」,告誡人們處事要有「規矩」。而他們模樣呈現著「人首蛇身」;根據考 據這兩人的下半身,居然是蛇狀而非人型。   

中國古代也有類似「挪亞方舟」的故事。人類在一場大洪水中全數罹 難,僅存一對兄妹,躲在葫蘆裡沒有被淹死。哥哥叫「伏羲」,妹妹名「女媧」。因人類都死了,於是上天對他們說,「你們結為夫妻,讓人類可以延續。」於是兄 妹結為夫妻,傳下「華夏民族」。所以,中國人應該是「蛇的傳人」,不是「龍的傳人」,因為根據考據,伏羲、女媧的下半身是蛇,不是龍,不過,這些也都只是 傳說罷了。 

Ⅱ、聖經中的蛇   

1.狡蛇引誘人類墮落    

華 人說,蛇是人類的祖先;可是聖經說,蛇害得人類墮落。「蛇」在聖經裡的形象並不好。伊甸園裡,蛇先引誘夏娃,夏娃再影響她的丈夫——亞當。如此看來,婚姻 裡太太影響先生的力量,遠超過先生對太太的影響。亞當、夏娃吃了禁果後,上帝知道便問夏娃:「妳做了什麼?」夏娃回,「沒有啊,那條蛇引誘我,我便吃 了。」上帝問蛇,「那你做了什麼?」蛇無話可說,因為沒有別人可以推卸了。上帝說,「好,蛇要失去腳,改用肚子行走。因為用肚子行走,所以只能吃土。」這 是蛇所受的咒詛。但上帝又說,「我要叫你與女人的後裔為仇,蛇會咬人的腳跟,人會踩蛇的頭。」(創3:13-15)人看到蛇,因為害怕被牠咬死,通常會打 蛇的頭。蛇咬人,一定是咬腳不咬頭,因為蛇在地上爬,人比牠高太多了。這其中含有寓意,女人的後裔指的是「耶穌」:人都是男人與女人的後裔,只有耶穌是女 人的後裔(馬利亞從聖靈懷了孕)。將來會被蛇咬腳跟,預表耶穌會死。 

人若被毒蛇咬到,沒有送醫急救,即便只 咬到腳跟,也會毒發身亡。蛇頭若被人踩扁,雖可掙扎段時間,最後還是會失去性命。這代表,要解決人類罪的問題,必須有一位「女人的後裔」,犧牲生命,把蛇 頭踩爛,人類才能獲救贖。關於蛇,聖經描繪了這樣的一幅圖畫。另外在出埃及記裡也描繪了一幅圖畫。 

2.火蛇懲罰埋怨謗褻讟      

以 色列人在出埃及、走到曠野時,曾面臨沒食物、缺水狀況,上帝因而賜給了他們所需。以色列人雖然領受了恩典,可是久了,覺得食物無味、難吃,忘了恩典!他們 便開始嫌東嫌西,抱怨連連說:「我們要吃蔥、蒜,這食物無味呀!」在曠野的沙漠中有許多的毒蛇,上帝為了保護以色列人,便不讓毒蛇靠近他們。但面對抱怨、 忘恩的以色列人,上帝說:「好吧,那我休息去!不管了!」這時,曠野裡的毒蛇便靠近,咬死了許多人。以色列人說:「糟糕,我們太愛抱怨了,結果變成這 樣。」就去跟摩西說,「不好意思,是我們嘴巴太壞了,其實心地沒那麼壞。拜託你幫我們禱告好嗎?讓蛇離開。」摩西回:「好吧,反正你們怎樣就是不聽話。」 便為他們禱告。這時,上帝給了以色列人一條「銅蛇」,而不是讓毒蛇離開。 

3.銅蛇仰望獲得醫治    

上 帝對摩西說,只有一個方法能拯救這場災難:造一條銅蛇,形狀與咬人的毒蛇一模一樣,用竹竿抬高。所有被咬到的人,只要願意抬眼望一望銅蛇,就不會死,可以 活下來。「百姓到摩西那�,說:『我們怨讟耶和華和你,有罪了。求你禱告耶和華,叫這些蛇離開我們。』於是摩西為百姓禱告。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製造一條 火蛇,掛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得活。』摩西便製造一條銅蛇,掛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民21:7-9)這個故事很特 別,以色列人在曠野中不高興,罵上帝,結果被蛇咬了。摩西禱告後,耶和華指示摩西,用竹竿撐起一條銅蛇,樣子與毒蛇一模一樣,所有願意看銅蛇的人,便會得 著醫治。所以,被蛇咬的人只需做一件事,就是眼睛往上看,看那掛在竹竿上的銅蛇,這樣就不會死。這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一段插曲,後來耶穌以這個故事,比 喻自己。

創世記記載,女人的後裔要與蛇對立。出埃及記裡也提到蛇,有兩條,一是「火蛇」,人被咬了會死;一是「銅蛇」,人看了會活。雖然都是蛇,但牠們對人類生命的影響卻是相反、對比的。

4.銅蛇演變成為偶像   

這 條銅蛇很厲害,被毒蛇咬到的人只要看它就得痊癒,所以,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捨不得丟棄,繼續緊抱。但是,後來以色列人就不敬拜上帝了,轉而去拜那條 蛇,對著它燒香。原本用來救以色列民的銅蛇,變成了他們的偶像。這些人忘了醫治他們的不是這條蛇,而是上帝施恩,還要人願意用眼睛仰望蛇才得醫治與倖存。 以色列人只抓住銅蛇,卻忘了上帝。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可能被偶像化,例如喜歡的電影明星稱為「青春偶像」;最愛的孩子變成「生命的偶像」,父 母為他哭、為他笑。人傾向把愛的事物給偶像化。以色列人很寶貝那條銅蛇,便忘記上帝轉身去敬拜牠。所以,後來才有希西家王的故事,他覺得「這不行啊,我們 應該敬拜上帝,不是敬拜銅蛇啊!『蛇』只是一個象徵、一個記號。」便把銅蛇打碎了,稱它為「銅塊」。「他廢去邱壇,毀壞柱像,砍下木偶,打碎摩西所造的銅 蛇,因為到那時以色列人仍向銅蛇燒香。希西家叫銅蛇為銅塊。」(王下18:4)希西家王是蓄意將銅蛇「去偶像化」。

5.毒蛇之種殺害先知

耶 穌在世時,社會上許多人的表面是道貌岸然,滿口仁義道德,但卻行邪僻的事。耶穌稱他們是毒蛇的種類。因為法利賽殺了所有上帝派來的僕人。「你們這些蛇類、 毒蛇之種啊,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並文士到你們這�來,有的你們要殺害,要釘十字架;有的你們要在會堂�鞭打,從這城追逼到那 城,叫世上所流義人的血都歸到你們身上,從義人亞伯的血起,直到你們在殿和壇中間所殺的巴拉加的兒子撒迦利亞的血為止。」(太23:33-35)

6.似蛇靈巧如鴿馴良

蛇 不是一無是處,還是有優點的。耶穌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人不要學蛇的狡猾,但要學牠的 聰明。很多基督徒學鴿、學蛇,但是有點弄錯了,學到「愚笨如鴿」、「狡猾像蛇」。耶穌要人靈巧似蛇,馴良如鴿,意思是要人聰明,遇到有人意圖加害,不要傻 傻地,要懂得自我保護;但心地卻是善良的,不會拿聰明來害人。要聰明,但不要用錯聰明,這是耶穌的教導。所以,蛇還是有可以讓人學習之處。

7.銅蛇預表耶穌基督

耶 穌基督竟以銅蛇來比喻自己,約翰福音記載:「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4-16)「舉銅蛇」,乃說,人子必須被舉起,如同銅蛇般被舉起來。這很重要,人得救僅需做一個動作,就 是眼睛往上望。當人被蛇咬、快死了,什麼都無法做時,上帝給了人一條高舉的銅蛇,只要願意抬眼向上望,就能得醫治。上帝要人做的,似乎其很簡單,但人是否 願意憑信心、定睛向上望呢?有人覺得被蛇咬了,應該去醫院就醫,這才是「負責任」,怎可隨便望一下,便得救了?哪有這麼簡單、便宜的事?但耶穌說,「我就 是要如蛇一樣被舉起,叫一切『信』我的都得永生」,所謂的「信」,就是用信心的雙眼,仰望那被掛在木頭上的耶穌。上帝問人:「你願意抬頭向上看嗎?你若願 意,便能得醫治。」

摩西在曠野舉銅蛇,猶太人用十字架把耶穌舉起。耶穌說,人子要像蛇一樣地被高舉,人們只需做 一件事便能得救,就是抬起眼睛來仰望。說來不難,但並非每個人都願意。耶穌說,「銅蛇預表的是我」。他為何不用別的動物,或其它故事,而要用這個出埃及的 故事呢?這其中有一些道理,一起來學習。

8.毒蛇手拿也不受害   

在 「馬可福音」的結尾有個小故事。耶穌說,「將來如果你們相信我的話,你們會有很多神蹟,包括『抓到毒蛇不會被咬死』,『吃到毒物不會死』」。「信的人必有 神蹟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甚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可16:17-18)有人認為,這句話 是上帝答應信他的人,將來碰到這類事情不會死。於是有教會延伸這句話:「為了證明信耶穌,禮拜時抓著毒蛇給大家看。沒被咬死的才是真的」,意思是用來辨明 正牌的,不是裝的。這個被稱為「毒蛇教」的,他們信耶穌,但是做禮拜時,一定要抓著毒蛇,蛇沒有毒不算,蛇要越毒越好。若被咬了沒死,就代表是真正的基督 徒。我們認為,耶穌說:「我要像銅蛇一樣被舉起來」是個比喻,但這個教派卻要人抓真正的蛇。

9.古蛇大龍魔鬼撒旦

創 世記裡引誘人類墮落的那條蛇,後來在啟示錄被稱作「龍」,所以聖經中,「龍」和「蛇」是一樣的,並且這條蛇有七顆頭,叫「七頭龍」或「七頭蛇」。聖經說牠 是古蛇、是大龍,也就是撒旦魔鬼。「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牠被摔在地上,牠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啟12:9)根據 經文,這條引誘人類、害人墮落、迷惑普天下的古蛇,上帝最後會把牠丟到「無底坑」裡,解決人類「罪」的問題。從創世記到啟示錄,「蛇」在聖經裡的形象都不 是太好,那為何耶穌要用這個不好的象徵,來比喻自己呢?

III、耶穌如銅蛇

耶穌說:「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約3:14-16)摩西舉銅蛇,被舉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也像銅蛇一樣,人仰望便可得救。

1.忘恩負義遭受審判

首 先,為什麼需要銅蛇?因為以色列人抱怨上帝,後來被毒蛇咬。「他們從何珥山起行,往紅海那條路走,要繞過以東地。百姓因這路難行,心中甚是煩躁,就怨讟上 帝和摩西說:『你們為甚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死在曠野呢?這�沒有糧,沒有水,我們的心厭惡這淡薄的食物。』於是耶和華使火蛇進入百姓中間,蛇就 咬他們。以色列人中死了許多。」(民21:4-6)一個人如果忘恩負義,耶和華是會審判的,希望大家今天學到這項功課。
平安「沒生病」本身 即是一份恩典。2012年結束了,大家今日可以平平安安地坐在這裡,全家大小也都平安,這便是很大的恩典。平安看似普通,但人如果懂得感恩,便不會抱怨不 滿,而是會說,「上帝,你讓我全家平安,這便是最大的恩典了」。那麼,一旦碰到問題就胡亂抱怨者,他們該怎麼辦呢?

2.認罪悔改祈求赦免

上 帝給人一條路:「願意認錯就好」。其實在家中也是這樣,事無大小、人無對象、性別之分,只要錯的一方願意說「對不起」,事情便能結束,也能挽回。所以,當 以色列人對摩西說,對不起,是我們謗讟了耶和華,我們有罪了,請你禱告吧!「百姓到摩西那�,說:『我們怨讟耶和華和你,有罪了。求你禱告耶和華,叫這些 蛇離開我們。』於是摩西為百姓禱告。」(民21:7)上帝便願意原諒他們。

3.上帝施恩仰望得救

上帝說,好,既然願意認錯,我就賜下一條活路,但會是用一條銅蛇。你們看牠,就能解救你們的災難。「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製造一條火蛇,掛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得活。』摩西便製造一條銅蛇,掛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民21:8-9)

耶穌如銅蛇的故事有三個階段,首先是「抱怨、不感恩」,結果是被處罰;再來是「願意認錯、悔改」,結果是得到救恩;而這份救恩只要「抬頭仰望,就能解決問題」。

IV、屬靈的功課

1.求主保守免陷入試探

從 「蛇的故事」我們可以學一些屬靈的功課。第一是,亞當與夏娃的故事:人必定會遇到試探,但如何逃避呢?主禱文的中文翻譯:「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 兇惡」(太6:13),英文為Lead us not to temptation。若查考希臘原文,應該譯成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To前面應該多一個In意思就大不相同。

第一句說Lead us not TO temptation,意思是「讓我一生中都沒有碰到試探」,不會遇見(encounter),讓我一生都很好。但我們曉得這是不可能的,人在世上必會遇 到試探,主耶穌並不是要我們求,不要遇見試探,這是翻譯上的錯誤。按照希臘原文,那個字應該譯作Into。所以,我把它修正為「不要叫我『陷入』試探」。 人會遇到試探,但不一定要陷入啊!抵擋不住者才會陷入,所以問題是「陷入」,而不是「遇見」。

有一個比喻:人無法防止鳥在 天空飛翔時,突然排便在人頭上,雖被碰到的人也是無可奈何的;但人可以不讓鳥在自己頭上築巢,這個總做得到的吧?糞便突然滴落,無法預測,擦一擦也就算 了;但若是鳥在頭上,用樹枝、葉子築巢,人尚且允許,這就不是意外,而是讓自己陷入進去。所以我認為,重要的是求上帝保守我們不陷入試探,而非不遇見試 探。

有試探,就有「試探者」。聖經說,這條蛇很狡猾聰明,很會偽裝與裝傻。一開始蛇裝無辜跟夏娃說:「上帝有說什麼嗎?」蛇看似是在請教夏娃,其實是在裝傻。然後蛇根據夏娃的回應,抓住她的把柄,再慢慢誤導她。蛇用裝傻、搭訕的方式來試探人,相信所有騙子一開始都貌似無辜。

最 近聽到一個故事,海外某公司請在台灣的一家公司幫忙「菲律賓前總統——馬可仕」,把他的錢轉到美國去,事成之後會致贈百分之十的酬庸。這家台灣的公司心想 就是開個戶頭罷了,沒啥損失,便答應了。待要給酬庸時,對方跟這家公司的老闆說,金額太大了,怕會出問題,請他到太平洋某座小島去,好當面給錢。這位老闆 開開心心地飛過去,接著便被劫持、綁架了。整件事開頭看來很棒!但小心,因為貪小便宜,令人容易陷入試探的。很多被詐欺、被誘陷的案子,通常作案者在開始 時都會給些甜頭。

在伊甸園的故事裡,蛇給夏娃看的是一粒既好看、又好吃的蘋果,蛇說,「吃了會變聰明,好處多多啊!」上帝 說,「不要吃,吃了會死!」蛇說,「真的嗎?」蛇很聰明,牠沒有說「你不會死」,牠說「『不一定』會死」,就冒險試試看吧!結果亞當、夏娃真的吃了沒死, 但發現自己赤身露體。所有的誘惑都有甜頭,一開始會有些好處,人喜歡那甜頭,便忘記「這不可以做」。夏娃為什麼會陷進去呢?因為她「心動」了,覺得吃了會 有好處。夏娃心動的第一個階段是「動眼」,她的眼睛看著那蘋果,覺得真好看。再來是「動手」,她的手就真去摸蘋果,發現很好摸後,最後就「動口」。既然摸 了,就咬一口看看,哇,果真很好吃,然後上帝來了,說,「妳吃了,妳會死」。

看出來了嗎?人會陷入試探,其實是有過程的: 感官先受到刺激,然後運動系統開始回應,最後整個人就陷進去了。所以我們需要禱告上帝,求他保護我們不要陷入試探(並非求不碰到試探)。到口咬蘋果的時 刻,生命已經陷進去了。哥林多前書記載,「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 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我們一生不可能不遇到試探,但我們可以向上帝禱告,叫我們可以不陷入試探。

2.感恩知足勿褻慢輕視

第 二,有食物就應當感謝,不要像不愛吃青菜的小孩那樣,滿臉痛苦狀。所有孩子在學吃蔬菜時,好像都有這段過程,輕視而不懂得知足感恩。許多人對基督的救恩也 是如此的輕視。這些人或許不壞,對耶穌也沒有不敬,但他們說,「那算什麼?眼睛看一下就能得救,這太沒價值了。」聖靈給人感動時,千萬不要褻瀆,否則會失 去得救的機會。「何況人踐踏上帝的兒子,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褻慢施恩的聖靈,你們想,他要受的刑罰該怎樣加重呢!」(來10:29)「我實 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乃要擔當永遠的罪。這話是因為他們說:『他是被污鬼附著的。』」(可 3:28-30)

3.十架基督是唯一救贖

今 日講道的重點為「十字架的基督是唯一的救贖」。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有許多比「蛇」更好的象徵,例如,逾越節時以色列人吃羔羊,可以用純潔的「羔羊」作象徵 不是比較好嗎?或者以耶和華指示摩西製造的「約櫃」來作記號,讓以色列人可以看到約櫃便可得醫治。為什麼一定要用銅蛇,而不用更好的事物來比喻,讓以色列 人得救呢?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去。』」(約14:6)上帝使用被掛在十架 上的基督救贖人類,人卻問,「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若一個人生了重病,醫生告知目前醫學只能用某種方法治療。這個重症者應該一直問醫師,為什麼不用別的 方法?或是應該選擇相信醫生,接受專家建議的治療方式?耶和華說,「我用像銅蛇一樣的方法拯救世人,你們願意接受嗎?」或者大家覺得太簡單了?在使徒行傳 記載著:「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4.信靠順服就得蒙醫治

很 簡單,人若仰望耶穌便能得救。仰望,這裡稱為「信」,「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只要 相信並承認,便能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羅10:10)雖然簡單,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5.罪身形狀卻聖潔無罪

為 什麼要用銅蛇,而不是以約櫃或羔羊作象徵呢?因為,銅蛇的外表看來是毒蛇,但裡面卻沒有毒,它是用銅做的,裡面都是銅。銅蛇的外表像是有毒,但裡面完全無 毒。耶穌基督犧牲自己,把人類所有的罪揹在身上,以罪人的外表掛在十架上,但他其實是無罪的;銅蛇是不好的代表,而基督成為罪身,是為了讓人得拯救。所 以,唯有以銅蛇才能預表耶穌基督。羅馬書說,「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上帝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 案。」(羅8:3)基督原本無罪,代替人類成為有罪。「上帝使那無罪(無罪:原文是不知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面成為上帝的義。」(林後 5:21)

6.十架受死後被神高舉

「高 舉」有兩個意思,一是耶穌被釘上十架,高舉起來,死在十架上。但是基督徒們知道,耶穌並沒有一直掛在十架上;他被取下來,放在墳墓,第三天從死裡復活,被 上帝高舉升天。大家願意用信心的眼睛,仰望這位耶穌嗎?他為了人類被釘死在十架上,之後被上帝高舉,升到天上,所以耶穌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 引萬人來歸我。」(約12:32)基督信仰不僅只是耶穌死在十架上而已,如果是這樣,那麼耶穌就僅僅是一位悲劇英雄;耶穌從死裡復活,被上帝高舉到至高之 名。腓立比書第二章說到耶穌被高舉:「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上帝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 的名。」(腓2:8-9)這一節聖經說,耶穌兩次被舉起來。第一次被人舉在十字架上,這是「死亡」;第二次被上帝舉到天上,這為「復活」。所以基督徒所相 信,用信心眼光所仰望的,不僅只是被掛在十架上的耶穌,還是從死裡復活,被上帝升到天上的基督。

被人高舉代表耶穌背負人的 罪孽,在十架上受死,而且過程中被羞辱、咒詛。但是當耶穌基督被上帝高舉,死裡復活後,他坐在天上的寶座,並且統管萬有。這是基督信仰所相信的基督,因此 基督教往往強調十字架,而且是空的十架。常見到姊妹們,脖子上掛著漂亮的十字架項鍊,這並沒有問題。但若有天,姊妹們相信,對著十字架禱告有果效,我擔心 十架項鍊就成了「偶像」,好像是那條銅蛇一樣。它們都只是一個象徵、符號,代表上帝用他的方法,幫助人類解決罪的問題。所以人需要的,不是在身上掛十字 架,而是用信心的眼睛,仰望那被高舉在十架上,之後被高舉到天上的——耶穌基督。

V、結論:只傳釘十字架的基督

耶 穌基督被釘十架,救贖人類,三日後從死裡復活,為要成為人生命的主。基督徒需要見證救主、傳揚基督,就像保羅所說: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林前 1:23)。我們來唱一首回應詩歌,名叫「古舊十架」(The Old Rugged Cross),這首歌詞的內容也就是今日的信息。今年是蛇年,聖經故事告訴人們,耶穌好比銅蛇,被高舉時便帶給人們得救的盼望,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抬頭仰 望救贖我們的耶穌基督。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禱告

感謝上帝,在蛇年開始的時候,我們從聖經學習到,其實耶穌基督自己成為銅蛇的樣子,為的是給我們救恩,幫助我們在蛇年開始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願意用單純的信心,仰望被高舉的耶穌基督。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
由 Blogger 於 2/23/2013 06:39:00 下午 張貼在 和平教會 主日講道集

獻殿(Temple Dedication)

講道內容
獻殿(Temple Dedication)
經文:以弗所書二章22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二月三日


講道影片 :
Ⅰ、引言:
由入厝到獻殿
我們教會剛完成建堂的工程與獻堂的感恩禮拜,今天講道就以「獻殿」作為主題。在聖經中並無「獻堂」兩個字,但是所羅門王在完成建造聖殿後有獻殿的儀式,所以用獻殿,而兩者的意思是相同。
通常新房屋完工時,會依造建築的用途給予不同的名詞舉行慶賀儀式。例如自己的住家蓋好、完工後,不會用獻堂或獻殿,台語稱為「入厝」因為人要進去住,且會用菜頭或鳳梨代表好彩頭的意思;如果是公司就不會叫入厝而是「開幕」(或開張),因為建造時,需要把工地圍起來,完成時就打開,希望客人趕快進來,就像表演時把幕打開一樣,要正式開張、營業,所以叫做開幕;若是設施而非公司,便稱為「啟用」,因為是要大家來使用。在教會用的既不是入厝,也不是開幕、啟用或落成,我們叫作「獻殿」。
Ⅱ、聖殿演變
1.雅各的石柱
在聖經中,提到聖殿最早的記載是一顆石頭。最早與聖殿有關的人物是雅各,他在走投無路、被哥哥追殺、逃亡途中夜宿荒郊野外時,耶和華向他顯現,告訴雅各他雖然不好又欺騙父親,可是上帝還是會祝福、帶領他,如願回父家。雅各醒來就很驚訝,原來這地方是上帝所在之處,於是將那地點取名「伯特利」,意思就是「上帝的殿」,他把當晚睡覺所枕的石頭立起來,澆一點油,作為儀式來敬拜耶和華,若是上帝實現他的承諾,雅各可以回得來,這裡就是當作上帝的殿,且要奉獻十分之一給耶和華。「雅各睡醒了,說:『耶和華真在這裏,我竟不知道!』 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上帝的殿,也是天的門。』雅各清早起來,把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面。 他就給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就是上帝殿的意思);但那地方起先名叫路斯。雅各許願說:『上帝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上帝。 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上帝的殿﹔凡你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你。』」(創28:16-22)
所以,依據聖經的記載,第一次的「獻殿」應該是出現在雅各離家返鄉後,耶和華提醒他先前與之立的約,雅各就帶全家到伯特利,築一座壇開始敬拜上帝,要把上帝向他啟示的地方分別出來向上帝敬拜。其實當時什麼都沒有。他用那顆石頭,澆一點油獻上為殿。他說:「上帝在此,我竟不知,神殿天門,何等可畏,立石為柱,澆油儀式,禱告許願,然後願意十一奉獻。」這是雅各當時的獻殿。
2. 摩西的會幕
到了摩西時代,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流浪時,上帝說:「我是跟你們同在但是你們看不到我,所以你們要建一個帳棚在你們當中,我會讓你們在那裡看見我的榮耀,這樣我就可以跟你們同在,可以帶領你們。」這帳篷被稱為「會幕」,用「布」簡單地搭起,裡面分有聖所、至聖所,摩西把這個帳棚搭好後,舉行了一個奉獻的典禮,耶和華榮光降臨,大家都很高興,這就是會幕。
耶和華說:「我要使會幕和壇成聖。」這時聖殿的「聖」就開始出現了,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帳棚,但上帝說:「我要讓他成聖,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是他們的上帝,是把他們從埃及領出來的,要住在他們中間,所以「殿」的目的是上帝可以在這裡跟人同在。
每個主日我們來做禮拜,目的不是在教會可以碰到牧師,而是可以感受到上帝就在我們中間教導、祝福我們,這才是我們所期待的。如同耶和華跟摩西說,上帝會使會幕跟壇成聖,讓人可以在這邊對上帝能夠有更深的認識,記念上帝救贖的恩典,將以色列人是從埃及地領出來,有上帝同住其間。「我要使會幕和壇成聖,也要使亞倫和他的兒子成聖,給我供祭司的職分。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作他們的上帝。 他們必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上帝,是將他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為要住在他們中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上帝。」(出29:44-46)
3. 所羅門聖殿
到所羅門時期,聖殿與現代教會類似,有建築物,所羅門還請外國的工程師幫他建造一個最富麗堂皇的聖殿,當時還用了大量的金、銀作裝飾。「建殿」通常是指所羅門所蓋的正殿,他在獻殿典禮的時候,聖經上形容說,有雲充滿耶和華的殿,「祭司從聖所出來的時候,有雲充滿耶和華的殿; 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 那時所羅門說:耶和華曾說,他必住在幽暗之處。 我已經建造殿宇作你的居所,為你永遠的住處。」(王上8:10-13)
英文temple這字,希伯來原文的意思是「住家」,是上帝住在這裡的意思。這像是說我們到任何人的住家,對那個家的主人應該有點尊重,因為到人家家裡時不會以自己為主人。所以我們到聖殿裡,知道這是上帝的家,他住在我們當中,我們希望跟上帝在這裡可以見面,就像去拜訪別人的家,期待可以跟對方認識、交往、談話。
我們到聖殿來,就像所羅門說的,看到上帝的榮光充滿,祭司甚至不能站立,聖殿本來是人看不到的,因為他是幽暗之處,可是上帝特別選一個地方,讓我們可以體會到他的同在。上帝不是禮拜天才住在教會,是所有時間,如果只有禮拜天那就叫做別墅,就是所謂休假別墅。我會擔心,如今我們把禮拜堂蓋好了,一週當中大部分的人只有一天來教會,其它時間住家裡,就會以為上帝是關在教堂裡,因為我們已經幫他蓋了一個好房子,希望上帝乖乖的不要亂跑,若是這樣,我們在家裡耶和華就沒有同在了。
因此,在這裡要提醒大家,殿是耶和華同在的地方,他不只住在教會、還要住在家裡,這樣我們才能夠得到上帝的祝福,所以在獻殿的時候要記得,上帝不只在這一棟房屋,他還要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裡,每一個人的心裏。這樣,上帝如果跟我們同在,不管我們在哪裡,那裡就是聖殿,這才是最好的獻殿。
4. 耶穌的身體
   到耶穌的時代,猶太人已將聖殿變成如同經商營利的地方,使得原本給外國人禱告的區域,成為賣祭祀上帝的牲品與換錢之地,祭司也可以順便抽一點利潤,賺一點服務費的情況,使得來朝拜聖殿的外國人沒有地方可禱告。當時,耶穌在潔淨聖殿時,很生氣的說:「你們在做什麼阿!聖殿是讓大家都可以來親近上帝的,現在你們居然為了個人利益。」因此,他就把這些人趕出去,以潔淨聖殿。那時,猶太人當中最不高興的就是祭司,因為可以賺錢的生意被耶穌攪局、破壞了,這些人就想要把耶穌殺掉。
耶穌說:「你們拆毀這個殿,我三天可以把他蓋起來。」當時他們聽不懂,因為這個聖殿是花四十六年才蓋起來的,他要如何三天就把殿蓋起來?等到耶穌復活的時候,門徒才想起來,其實真的聖殿不是建築物而是「人」,聖殿主要不是建築物,我們應該知道上帝希望跟我們同在,我們可以在一個地方建造聖殿,可是最重要的是我們「人」自己。耶穌把石頭所蓋的房屋變成我們的身體,所以耶穌才說他的身體就是聖殿,聖靈住在他的身上,人把他殺死,上帝會讓他復活。「耶穌回答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 猶太人便說:『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內就再建立起來嗎?』 但耶穌這話是以他的身體為殿。所以到他從死裏復活以後,門徒就想起他說過這話,便信了聖經和耶穌所說的。」(約2:19-22)
猶太人不相信耶穌的話,等到事情發生以後,耶穌的學生才回想起來,原來老師講的「聖殿」是指他的「身體」。因此保羅說,耶穌的肉身有四個意義,一個是「道成肉身住咱中間」,他是住在我們中間;「聖靈帶領遵行神旨」,有上帝同在的就是聖殿,耶穌就是上帝的靈住在我們中間的聖殿;「謙卑順服以致於死」,耶穌一生接受上帝的帶領遵行天父的旨意,謙卑甚至死在十字架;「三日復活建立神國」,耶穌在死後三天復活建立上帝的國度,這些是耶穌成為聖殿的意義。
5. 保羅的教會
保羅說:「其實不只是耶穌的身體,我們的教會也是耶穌的身體。」這是一個很大的盼望,把教會這個殿獻給耶和華以後,每一個人也當將自己作為聖殿獻給上帝,當主住在我們每一個人心裡、在我們教會當中,讓我們可以活出上帝同在的見證,如同今天的經節,使徒保羅用「漸漸」來形容成為主的聖殿的過程,「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或譯:全)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上帝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2:20-22)
耶路撒冷的聖殿是經由四十六年所建成,這是第三個蓋起來的聖殿,和平教會這個聖殿則是花三年多建立完工,但是如果要把我們一個人蓋成一個聖殿,需要的是一輩子的時間,因為即使上帝與我們一生同行,我們的生命若要活得像耶穌一般,是不可能的,所以獻殿應該是一生的事情。
我們要跟上帝禱告,在奉獻與建築完成後,還要讓上帝繼續施工在我們身上,因為有很多地方都還不合宜,即使是牧師、長老、同工都還有很多不合適的地方,需要被上帝持續地建造,也就是「同被建造」。
「漸漸」就是需要時間,希望哪天別人來看我們教會不是說我們教會很漂亮、人很可愛,而是讓別人看見我們生命活得討上帝喜悅,如同可以看到上帝在我們當中一樣,那時就應該很感謝主,我們不只有教會這個聖殿,還有一個軟體的聖殿,是所有的人集合起來的聖殿──以弗所書提到 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2:20),我們除了需要耶穌為房角石之外,我們還需要「聖經」做根基,因為使徒是指新約,先知是指舊約。若我們以「耶穌基督」做我們信仰的核心,「上帝的話語」為根基,教會被上帝建造,當別人看見我們時,會覺得上帝就在我們教會當中,就住在此處。這是「漸漸」的,現在沒有蓋好沒有關係,但期待未來上帝會悅納,並認為和平教會是他願意永遠居住的地方。
III、奉獻聖殿
現在和平教會已完成硬體建築物,但若弟兄姊妹沒有讓自身也成為聖潔的聖殿,有一天這個地方會變成博物館,現在在美國或歐洲,很多教堂都變成博物館,因為裡面的人沒有變成聖殿,只有外面的建築物。我們在這邊禮拜的弟兄姊妹,如何能成為聖殿呢?
1.分別為聖
首先,「聖潔」為第一要務。若生活中還有污穢的話,上帝便不會住在我們當中,所以,耶穌到聖殿第一件事情是「潔淨聖殿」。
上週舉行獻殿禮拜,有很多來賓一起來見證上帝的恩典。前一天,有一百六十多位弟兄姊妹拿著拖把、掃把、水桶來教會打掃乾淨。因為建築的過程有很多的灰塵、相關物品還在,從地下三層到七層半,總共有十四個樓層,規模不小,但不管是長輩還是小孩子,在清樓梯時都是跪著、蹲著慢慢地擦。多麼希望我們要把自己獻給上帝的時候,求上帝光照我們的生命,哪裡有骯髒、哪裡有灰塵,我們都願意跪下來請上帝幫我們擦乾淨,因為若不擦乾淨、上帝就不願意住,連我們自己都不會喜歡住在骯髒的地方。所以奉獻聖殿,第一需把聖殿清乾淨。上帝說,我要把這殿分別為聖,分別為聖就是使之聖潔、乾淨,上帝就會永遠住在當中,「你向我所禱告祈求的,我都應允了。我已將你所建的這殿分別為聖,使我的名永遠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裡。」(王上9:3)
2.禱告親近
上帝最喜歡人的禱告。耶和華讓摩西建造會幕,跟他說上帝要在那裡與他對話。就好像夫妻之間或是戀愛的人都喜歡聽對方講話,所以在愛裡面的人會喜歡講話、也會喜歡聽話。這很重要,上帝與我們建立的是「愛的關係」,既然這是上帝的家,他希望我們常常跟他講話,講話就是「禱告」。
教會為了鼓勵大家禱告,特別預備了個人禱告室,那是隨時可以來禱告的地方,除了禮拜四的禱告會,還希望弟兄姊妹可以來這裡跟上帝禱告。所羅門奉獻聖殿的時候沒有講什麼,因為這裡不是講道或辦音樂會的地方,殿是禱告的地方。
耶穌潔淨聖殿的時候說:「這是萬民禱告的殿。」我們建堂期間,因為空間的因素只能在可容納約四十多人的小公寓一樓舉行禱告會。當時不敢跟上帝祈求更多的弟兄姐妹一起來參與,但目前在新堂六樓的禱告會,可以容納約七八十人情況下,禱告會的人數卻只有下二、三十人,這真是令人遺憾!鼓勵大家禮拜四晚上,時間允許下請一起來教會禱告,不一定要週週來,偶爾來一次都沒有關係,來試著把心胸和屬靈的眼睛打開,不光想著自己,禱告會的時候我們可以看見很多地方與人需要代禱,我們可以在禱告裡來親近上帝,希望弟兄姊妹們願意用安靜的心,在上帝的面前跟他說話。
鼓勵大家多多禱告,因為禱告是聖殿存在的主要的目的之一,不要結束奉獻聖殿後就停止禱告,這樣彷彿人結婚之後,就不跟先生或妻子說話,這樣夫妻關係不增反減。其實,耶和華在這裡也是在等我們跟他講話,可是我們似乎很忙,沒有時間來親近他。「惟求耶和華我的上帝垂顧僕人的禱告祈求,俯聽僕人今日在你面前的祈禱呼籲。 願你晝夜看顧這殿,就是你應許立為你名的居所;求你垂聽僕人向此處禱告的話。你僕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處祈禱的時候,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垂聽而赦免。」(王上8:28-30)
3.敬拜恭敬
 希望我們禮拜天可以真誠、恭敬地敬拜上帝,不是來教會聽聽講道而已。我原本打算等聖殿完成就要開始規劃退休的計畫,很多長老就很緊張地說:「你不在,誰會來這裡禮拜」。這句話顯出大問題,來拜上帝不是來拜牧師,敬拜當然要聽講道,沒有講道也是可以敬拜,敬拜是「奉獻」,敬拜是「讚美」,大家期待來教會可以聽到很好的聖經教導,這個沒有什麼錯!可是如果說不是某人講道就不來禮拜,這樣就是犯罪了,有點像是在造神。記得,敬拜是敬拜上帝,不管誰講道,禮拜天到了,我們就應該要到聖殿敬拜上帝,希望大家可以往這個方向努力。「我要向你的聖殿下拜,為你的慈愛和誠實稱讚你的名;因你使你的話顯為大,過於你所應許的。」(詩138:2)
4.真理長進
我們不只是敬拜,也希望更明白上帝的真理,更深入的學習,所以培育委員會在我們回新堂後,開始提供靈命造就的課程,因為每個禮拜天講道是無法滿足每個人的需要。
就好像「一種米養百樣人」這句話,牧師講道只是講一篇,可是我們聚會中有慕道友、或是信主很久的基督徒,每個人的需要不同,所以需根據個人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教導,這是「主日學」或「成人教育」的目的。第一堂禮拜結束後,有適合學習的課程就可以報名,繼續留下來,目的就是要學習,因為禮拜最重要的是敬拜,教導應該是在其它課堂提供,這樣就可以顧及個人的需要。
希望大家趕快選課、報名,這樣才可以作教室的安排,以後禮拜的同時,每個教室也都有人在上課,因為聖殿是讓我們可以學習真理的地方,詩篇說:「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詩27:4)就是在他的殿裡「求問」,中文叫「學問」。到教會來不是只有享受音樂,敬拜很好、禱告很好,但我也希望大家對上帝的話語可以有多一點的認識與應用,所以我們要求問。教會邀請很棒的講師,但也需要認真的學生,鼓勵大家既然聖殿已經有了,我們要在這邊好好學習真理,信仰上得造就。
5.相愛相親
早上我們做禮拜、上主日學,下午就是要分享、聊天,一個禮拜大家都沒有見面,希望弟兄姊妹可以互相問安,關心對方家中的狀況。因為教會人很多,彼此間可能都不甚熟悉,無法了解、關懷對方的狀況。因此,鼓勵大家十幾個人成為一個小組,這樣「門徒彼此相愛」才不會成為一個虛有口號。因為我不能照顧每一個人,但至少我認識小組中的十幾個人,可以在小組當中分享家中的事情,不一定整個教會的人都知道,但至少小組內的人可以曉得,大家互相分享、禱告,不再是自己一人獨自承受、解決事情。
希望我們教會小組的事工,可以大大的發展,以前缺乏場地,現在新堂建好了,我們已有很多空間可以使用。弟兄姐妹若能彼此相聚、熟識、關懷,教會就不是只有禮拜的地方,也是分享園地,希望關懷的事工可以推展的更好。「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12:10)
6.分享福音
希望教會可以分享福音。目前只有在第三堂禮拜有兄姊妹分享見證,希望以後會邀請更多有興趣的慕道友朋友來到這裡,有機會跟他分享我們的信仰,歡迎來跟我們一起敬拜上帝「使人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在耶路撒冷傳揚讚美他的話。」(羅12:10)
7.敦親睦鄰
許多鄰居並不開心,我們在這個社區蓋禮拜堂,因為我們所在的「青田社區」被視為日式風貌保留區。三年多前,台北市政府已經頒佈不能再蓋高樓,且不得高過三層樓,蓋的房子也要與日本宿舍相像。加上教會土地問題,與政府申請了幾十年,好不容易這個土地從非法佔用變成合法擁有,這其中還得到當年兩個日本會友及牧師後代子孫,特別見證這段故事才得到政府的認可贈予。
建殿是一段很曲折的歷史,感謝上帝恩待我們,讓這個新建築得以建造完畢,然而,我們的鄰居亦有強烈的「社區意識」。譬如,青田社區發展委員會,便希望社區房子不要改建為高樓大廈,以保持日本時代青田街的風貌,因此,並不樂見我們重建教堂,甚至有人想盡辦法要申請原本的建築為古蹟。一旦古蹟成立,我們就不能蓋了,感謝上帝雖然我們原本的教會是六十幾年的建築,但颱風曾吹壞我們的屋頂,那時因沒有錢,所以只用鐵片來當屋頂。後來經過經過古蹟委員會的鑑定,判定屋頂並不合古蹟的規定。感謝主,我們也因此逃過一難,得以重建。
我們還有一棵菩提老樹,這部分青田居民就成功了,因為樹齡被鑑定出已超過一百歲,但是那棵樹若不處理,我們就無法蓋房屋,這片土地也就只能做公園了。還好法律規定,老樹不能砍、但是可以移。感謝主,我們申請通過「移植」,也找到社區內的新生國小操場,但過程中,仍有附近居民說要綁白布條抗議,因他們原本早上起床就可以聽到樹上小鳥的歌聲,移走後,就聽不到了。
坦白說我們造成鄰居的干擾很多,包括施工時的噪音;蓋好後,冷氣機抽風的運轉;我們唱歌敬拜得很高興,鄰居有人覺得吵雜。希望我們在這邊不會成為鄰居的眼中釘,這是我們要努力的。感謝主,我們的建築師很有智慧,教會使用山牆的設計,顏色的平淡,能與社區的日式風貌相襯。
我們為了跟社區主動表示友好,買了最先進的心臟病發作可以急救的工具(AED)。若社區居民臨時需要時,可以向教會免費借用,雖然花費很貴、可是這是我們覺得應該為社區提供服務的方向。我們也發起捐血活動,鄰居也跑來參與捐血,感謝蕭長老及外展委員會的努力。我們在這裡建立教會,希望鄰居願意也喜歡踏入教會,能與社區居民建立好的關係,若被認為是惡鄰居,就會前功盡棄,更談不上可以傳福音給他們了。我們要繼續禱告、想辦法讓鄰居可以進來教會,例如開放一樓大空間,如同古早的廟口,不只拜拜,小孩子在那邊玩得很開心,老人在那邊下棋、聊天,希望教會一樓將來成為「和平廟口。,想要喝咖啡、泡茶、聊天就是來和平教會;大安健康中心已邀請我們在此辦活動。感謝主,讓人覺得聖殿是一個大家喜歡的地方,這是我們還要繼續努力的方向。因為社區事工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愛主也要愛鄰居,「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10:27)讓青田社區的人覺得和平教會蓋在這邊給社區帶來很多的好處,很喜歡這個教會,因為這個教會的人很有禮貌,不會吵他們,也尊重他們。
8.宣道中心
新堂建好,鄰居前來後,我們或許會忘記有很多人因距離太遠,不方便到和平教會。所以,在建堂期間,去年教會小會通過,也向總會申請一位傳道人,希望他在和平受栽培之後,可以帶領和平有植堂負擔的兄姐一起到沒有教會的地方拓植教會。今年已進入第二年,開始尋找植堂地點,目前選的是離市中心一個半小時車程的「都邊」地區,就是在台北市郊區,人口集中的新興社區。
希望和平會友心胸寬廣,願意將上帝給我們的資源,去幫助需要的地方建造聖殿,這樣他們就可以就近參加禮拜,也可以在當地傳福音,帶領人到教會。希望不只是這樣,也許以後我們還可以到泰國,到世界各地去,讓他們也有機會領受上帝的同在。期待和平可以成為這樣一個中心,這是我們的差傳與拓植事工。
蓋殿只是我們往前走的一步而已,這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開始,我們很多事奉像是禱告、崇拜、教導、培育事工、社區事工、植堂事工、關顧事工若都能一起被建立,讓很多國的民因為我們,願意到上帝的面前來,上帝便會喜歡住在我們當中,因為這樣滿足了上帝的心意。
我們若有這樣的心志,就如同聖經上說:「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上帝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賽2:3)這是耶路撒冷上帝對他們的期待,也是今日上帝對我們的期待。
IV、屬靈功課
1.隨時禱告親近上主
我們要培養禱告的習慣,要恆切地禱告!如果不方便到教會沒有關係,但是不要連在家裡也不禱告。上帝愛我們、希望聽到我們的聲音,要隨時跟他禱告,因為越親近上帝,上帝就越親近我們。
2.懇求聖靈內心常住
希望上帝的靈願意住在我們心中,他就會帶領我們,我們就會過一個屬靈的生活。就像羅馬書所說;「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羅8:9)
3.追求聖潔討神喜悅
希望我們是聖潔的,成為活祭,過討上帝喜悅的生活。
4.謙卑順服遵行神旨
希望我們的敬拜,不是只有動嘴巴,而是實踐於生活,不是只有禮拜天,而是禮拜一到禮拜六,每一日都要存敬拜耶和華的心。
耶和華跟掃羅王說:「你要去攻打亞瑪力人,毀滅他們所有的一切,不要留下一樣東西。」結果掃羅王打勝仗後,看到他們上好的牛、羊、牛犢、羊羔,並一切美物,就不肯滅絕,留為己用!因為他覺得,打了一個勝戰應該要有點酬勞,撒母耳知道之後就很不高興,問掃羅說,上帝已經跟你說全部不要留,你卻還留下一些東西。這時,掃羅還狡辯說:沒有,已經全部殺光光。但是因為羊會叫,所以謊言被拆穿,這時掃羅才說自己留下了一些,這是要獻祭給耶和華的。這時撒母耳說了一句名言:「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所以這句話很重要,「耶和華喜愛你聽話,勝過你獻祭。」上帝要我們最重要的敬拜,乃是天天順從上帝的旨意來生活,切莫以為禮拜一到禮拜六可以隨己意行事,只要禮拜天來教會拜一下,上帝就會喜悅你。要切記不要只做週日聖徒,而是要天天過聖潔的生活。
5.領受恩賜忠心服侍
聖潔是維持清潔,我們教會要保持這樣的乾淨,不是只有在獻堂前一次一百六十多個人的大掃除,以後每個禮拜也都需要有人來協助作環境的維護。當然,這樣可能十個人就可以完成!因為一週中總會有一些需要清理的地方,我們期待,每個禮拜六都有幾位弟兄姊妹願意來服事,讓我們有很乾淨的地方做禮拜,使人在主日可以很高興來敬拜。
不只是教會弄乾淨,兒童主日學需要有人當老師,需要有同工負責影音,需要禮拜天在這邊帶我們敬拜的敬拜團,我們有好多弟兄姊妹願意事奉,上帝就祝福我們,我們的敬拜就變得更美好。「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
6.求主建立家庭祭壇
我們也應當把聖殿帶回家,教牧團隊,希望有堂新以後,每個家庭也可以成為一個個聖殿。今年我們從節慶開始,因為一家人常常都在不同的地方居住,可是至少過年會回家團圓。讓全家人在一起的時候,能夠有點時間作小小的分享與禮拜。為了避免弟兄姊妹不知道應該怎麼做,便幫大家準備了材料,內容很簡單,是用「小組聚會」的方式,玩個小小的遊戲,唱幾首輕鬆的歌。因為今年是蛇年,用一節跟蛇有關的經文,這是不管小孩子還是長輩都可以談的東西,透過聖經有關於蛇的故事,從中獲得一些教導,家人也可以一起禱告。鼓勵大家從今年開始,在節慶全家團圓的時候舉行家庭禮拜。今年七次節慶當中,例如中秋、端午、復活節、聖誕節等等,教會將提供資料協助會友進行家庭禮拜,一年以後再詢問大家的意見,如果果效很好就會考慮未來每個禮拜都發行資料。當然,頻率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讓家人有機會一起在信仰上有互相代禱、分享的時間,希望大家願意開始進行,這樣牧師們的努力就不會白費、並會得到鼓勵。
雅各流浪回家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伯特利跟家人說,把外邦的神都除去,要自潔,要在這邊一起來敬拜上帝,因為這是耶和華曾經帶領、保佑自己的地方,所以雅各帶他的家人來敬拜耶和華,這叫做「家庭祭壇」。「上帝對雅各說:『起來!上伯特利去,住在那裡;要在那裡築一座壇給神,就是你逃避你哥哥以掃的時候向你顯現的那位。』雅各就對他家中的人並一切與他同在的人說:『你們要除掉你們中間的外邦神,也要自潔,更換衣裳。我們要起來,上伯特利去,在那裏我要築一座壇給上帝,就是在我遭難的日子應允我的禱告、在我行的路上保佑我的那位。』」(創35:1-3)
希望我們從今年開始建立家庭祭壇。也許有些人家裡已有實行,但期待更多人可以有家庭禮拜,在家中分享信仰。
V、結論-同被建造 成為聖殿
耶穌基督到世界上來,死在十字架上,希望人會被他感動,願意到他面前成為基督徒,讓聖靈住在我們的心中,基督成為我們人生的主,這個稱做「心殿」;當一個人這樣以後,慢慢開始影響家人,全家的人一起來教會敬拜上帝,全家人一起來這個稱做「家殿」;當很多家聚在一起,大家一起來敬拜上帝的時候,基督成為教會之主,這個就叫做「聖殿」。
禱告
感謝主,在和平建堂的三年半中,雖然我們在外面流浪,但蒙耶和華保守一切,現在我們的聖殿完成了,昨天也已經獻殿,可是主阿,你知道,你要的不是只有和平教會,在一百八十三巷的這棟建築物成為聖殿,你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成為你喜悅、居住的地方,求主祝福給我們,讓我們不要一個禮拜只有一個小時到聖殿,而是讓我們的家,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聖靈居住的地方,求你保守我們過聖潔、相愛的生活,我們這樣跟你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拓植系列(三):獻上自己

講道內容
拓植系列(三):獻上自己
經文:希伯來書九章11-15節
羅馬書十二章1節
主講:李俊佑傳道師
時間:二0一三年一月廿七日

講道影片 :

一、引言

再過六天,就是新堂的獻堂禮拜,也是和平教會設教六十六週年的紀念。好不容易經過三年多的時間,透過弟兄姊妹的努力,終於,我們回到和平教會原址,可以開始邁向全新的夢想,開始一段新的和平故事。感謝上帝豐盛的恩典。昨天弟兄姊妹透過全教會大掃除,一起學習在和平這個大家庭裡頭盡一份心力。掃地或擦拭桌椅也許是一個小小的付出,但是所代表的不僅止於服務而已,同時也表達了一份對教會的肯定和委身。感謝上帝給我們這個機會學習讓家更美好而付出行動,也學習耶穌教我們的彼此相愛的功課:「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4-35)在家的裡面我們學習彼此相愛,我們也學習在社區內付出關懷。今天,和平教會在巷口有獻堂感恩捐血行動,你參加了嗎?這是我們回來後第二個與社區有關的宣道活動。耶穌過去在十字架上流下寶血而死,使我們靈魂得救,今天我們流下一些些的血,不到死的地步,但是也許可以救到幫助某個急需輸血的人的性命。這是很有意義的。不管我們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只要我們願意付出自己擁有的一點點,就有機會幫助別人一點點;只要我們願意奉獻自己的一點點,就能向身旁的人見證一點點耶穌的愛。

二. 奉獻新堂為主用

1.上帝成就應許

聖經上有記載幾個重要的獻堂禮拜,我們最熟悉的是所羅門王獻殿故事。當所羅門的老爸大衛在世的時候,上帝使他在以色列國中享受太平,沒有四圍仇敵的擾亂。大衛因為自己住在皇宮,但是上帝的約櫃卻只能住在帳幕裡,為這個原故,大衛想為上帝興建聖殿。不過上帝不要大衛建殿,因為上帝對大衛說:「你不可為我的名建造殿宇,因為你在我眼前使多人的血流在地上。」(代上22:8b)上帝又說:「看哪,你要生一個兒子……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代上22:9-10a)果然所羅門接續大衛的位子,而後建了聖殿。所羅門所建的聖殿用最好的建材,請皇室御用的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然後徵召十五萬三千六百人蓋聖殿。在用一切最好的材料、工匠、技術來建造聖殿,完工之後,所羅門王用二萬二千頭牛,十二萬隻羊向上帝獻祭,並且向上帝禱告。禱告完後,聖經寫說:「就有火降下,燒盡燔祭和祭物,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代下7:1)

這是一個非常盛大的獻堂禮拜,與我們教會有相似的地方:盡可能採用最好的材料、爭取最大的空間、想辦法提高使用效益。這一切都是希望獻給上帝最好的。不過我認為所羅門獻堂最重要的並不是顯出場面浩大或建築華美,而是彰顯上帝的信實。上帝應許大衛的兒子能夠建造聖殿,那個時候是大衛剛登基回到耶路撒冷不久。大衛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三年,也就是說當上帝從應許到所羅門建殿完成,中間過了三十幾年或是更久的時間,其間有大衛犯罪、押沙龍背叛、亞多尼雅自立為王等大事發生,但上帝的應許毫不改變。

2.上帝滿有能力

另一個獻堂禮拜規模比較小,以色列人滅國成為俘虜,上帝很奇妙地在七十年後讓以色列剩餘的人回到耶路撒冷。那時是所羅巴伯和他的同工一起重建聖殿。這次聖殿重建非常的辛苦,有當地的敵人用政治的權力阻撓,但是在上帝的激勵下,仍然奇妙地完成聖殿重建,甚至是動用到公權力的介入。這一次獻堂禮拜使用一百頭公牛,六百隻綿羊,十二隻公羊向上帝獻祭,不豪華,也不豐盛,但是聖經說他們歡歡喜喜的,因為上帝堅固他們的手。這一次的獻堂彰顯了上帝滿有能力,超過國家權柄和力量,因為上帝是統管萬邦的主宰。

3.上帝榮光同在

聖經上我喜歡的獻堂禮拜發生在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建造會幕的時候。摩西領受上帝所賜的律法與誡命後,上帝吩咐摩西說:「你告訴以色列人當為我送禮物來;凡甘心樂意的,你們就可以收下歸我。」(出25:2)「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25:8)接下來以色列會眾奉獻自己原本擁有的各種器物,做為會幕建造的材料。如果我們看聖經描述的故事會覺得很有意思。第一,上帝的吩咐是凡「甘心樂意」的,也就是說上帝在建造會幕的事情上並不強迫以色列人奉獻;你願意就奉獻,你有其他的考慮也沒關係。而以色列人聽見摩西的話後,就開始奉獻各式各樣的禮物,一直到這些禮物多到不須要再收集,甚至摩西必須要在以色列人當中傳達「不必再獻禮物」為止。第二,以色列百姓奉獻自己收藏的金器、銀器、項鏈、指戒,自己紡織的布匹、山羊毛,官長奉獻擁有的瑪瑙和寶石,這些物品都是以色列人自己已經有的財物。上帝並不要以色列人另外去採用最珍貴的材料,或是集資向某個地方購買物料,而是使用他們身上本來就有的資產。第三,會幕的材料或建造都是以色列百姓全體共同參與的,是不分男女、不分貴賤的,包括平民、官長、首領,大家都能夠與會幕建造有份,不是像所羅門王一樣只有他有能力做,每一個人只要願意都可以參與。
會幕的建造過程很美,獻堂禮拜也很樸素,他們將帳幕立起來,然後擺設、點燈、獻祭、洗濯,「都是照上帝所吩咐摩西的」,聖經說:「當時,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出40:34)上帝在這個獻堂禮拜中彰顯祂的榮光,表達祂與以色列百姓真實的同在。

我們從這三個不同時期的獻堂禮拜可以發現一個共通點:獻堂感恩禮拜是以色列會眾全心歸向上帝的時候;奉獻禮拜堂不僅僅是一個紀念建築物完成的儀式,也不僅僅是把美麗的成果獻給神使用的典禮,更重要的,這是表達以色列百姓渴慕上帝的同在。

三. 奉獻財物為主用

1.聽從主:什一奉獻

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6:26)可見財物對我們的吸引力非常大,很容易就成為我們生命的軸心。上帝對以色列百姓訂定了很明確的奉獻制度,應該要將收穫的十分之一奉獻給上帝,「地上所有的,無論是地上的種子是樹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華的,是歸給耶和華為聖的」(利27:30),這也是教會內常說的什一奉獻(Tithe)。上帝不是富有的嗎?這十分之一的奉獻對上帝有什麼好處呢?其實不是對上帝有好處,而是對我們有好處。「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3:10)這十分之一是拿來做什麼用呢?其實就是支持上帝的家能夠正常的運作,因此這是一個家規,讓信主的人透過什一奉獻共同參與上帝的家。

我們小會和長執會之前有討論教會禮拜的奉獻是用奉獻袋或是奉獻箱。使用奉獻袋有他的優點和缺點,使用奉獻箱也有要考量的地方,但是不論用什麼方式都不應該影響信主的人遵守什一奉獻的心志,遵守什一奉獻不只是信徒的責任,傳道人或牧師也應當什一奉獻。還沒有受洗進入教會的人就沒有什一奉獻的責任,因為還沒有正式成為這個家庭的一份子,但是你若覺得信耶穌很好,也期待能夠成為這個家的一份子,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支持上帝的家。

2.交託主:五餅二魚

新約聖經裡面有介紹耶穌生平的四卷福音書,因為作者取材的關係,每一卷的內容都有一些出入,但是有一個神蹟故事是四卷福音書都有記載的:耶穌餵飽五千人。當耶穌在加利利海的時候,有一大群人想要跟隨他,就在山丘路上找耶穌。耶穌看到這麼一大群人,好像羊沒有牧人一樣,就憐憫他們,在山丘分享信息。信息講著講著,天黑了,沒有地方可以吃飯怎麼辦?五千人要吃飯的場面很可怕的,而且這五千人還不包括婦女和小孩。耶穌問:「有什麼吃的?」門徒答:「我們這裡只有一個孩子帶著的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耶穌說:「好!就用這五餅二魚。」於是耶穌謝飯禱告之後,就把食物分下去,沒想到竟然全部的人都吃飽了,而且還剩下十二個籃子。有時會覺得我們的奉獻很小,甚至感覺是沒有用的,但是你願意把這看起來沒有用的奉獻交託給主嗎?上帝能夠化腐朽為神奇,讓你的奉獻非常的有用。

3.信靠主:兩個小錢

有一次耶穌在聖殿看到一位窮寡婦奉獻兩個小錢,就對門徒說:「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可12:43-44)一個小錢是羅馬錢幣當中最小的單位,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可能就是幾十塊的新台幣,卻是這個窮婦人生活的一切費用。這位窮婦人把她一切所有的財產都奉獻給上帝,那她的生活該如何是好呢?我們會為將來的事思考,我想窮寡婦也一樣,但是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窮寡婦必須要用信心過生活。她必須相信上帝會支應她一切生活所需,才有辦法有勇氣獻出她所擁有的這兩個小錢。

四. 奉獻才華為主用

1.恩賜能力服侍主

摩西在建造會幕的時候使用兩個主要的人才,第一個人是烏利的兒子比撒列,上帝的靈充滿他,他就有智慧、聰明和技術知識。所以比撒列能夠做各樣的工,能設計各種圖案,能雕刻各種寶石、木頭。第二個人是亞肴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他能夠教導人。這兩個人才實在太好了,一個非常有技術但可能不知道怎麼教別人,另一個也許技術不怎麼樣,但是很會講解說明、教導人。於是他們兩個不只自己服侍,還可以帶領其他的甘心樂意服侍的人一起完成會幕的建造。「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雅1:17a)這兩個人雖然有上帝所賜的恩賜,但是若不拿出來服侍主就會失去恩賜的價值。另外,這兩個恩賜需要彼此合一才會發揮最大作用,因為這是上帝召他們來同工的:「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我已經題他的名召他……我分派但支派中、亞希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與他同工。」(出31:2-6)願意使用上帝的恩賜服侍,並且與人同工,這樣的奉獻恩賜就能夠發揮果效。大的教會裡面服事主通常並不缺少恩賜或能力,而是缺少同工的能力。因為我們大多很有專業,有專業的人常常意見比較強,如果太過於強的時候就不容易和別人同工。我們願意奉獻恩賜能力來服侍主是非常美好的事,但上帝還會希望我們能夠與他人一起同工,這樣的奉獻更是美好。

2.位份時機見證主

有時候能奉獻給上帝的並不一定是能力恩賜,而是我們的身份角色。通常我們的身份可以是與生俱來的,例如你是家裡父親或母親,或是你是家中的孩子。有時我們的身份是上帝賜與的。你的身份可以奉獻給主使用嗎?我相信是可以的,王后以斯帖就是一個實際的例子。當以色列人受波斯王亞哈隨魯統治的時候,以色列女子以斯帖因為容貌非常的美麗,而成為波斯王后。在王朝當中有個叫哈曼的大官想要殺掉所有的猶太人。以斯帖本來可以直言向王進諫,但是因為王若不恩准她擅入見王,就會被砍頭,因此以斯帖非常的猶豫。以斯帖的堂兄就告訴她說:「你莫想在王宮裡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斯4:13b-14)以斯帖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或恩賜可以奉獻給上帝,但是她有王后這個身份可以見證主。於是他勇敢地用她的身份對國王進諫。

3.盡職忠心榮耀主

另一種可以奉獻給主的,是我們的忠心。耶穌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16:10a)忠心的人不論他是在大事情或小事情,是個資深職員或是小職員,是在台上受眾人矚目或是台下默默地工作,他都會盡力將自己的工作做好。有一個木匠想要退休,他將想法告訴主人,並且表示不再蓋房子了。這位主人看見他的好工人就要離職,非常的想要挽留他,但是木匠相當的堅持。主人就對他說:「既然你這麼堅持,我也不強留你,但是能不能替我蓋最後一間房子呢?」這位木匠答應了,於是他就開始作工。一開始的時候他還是很用心地做,可是做了不久便想:反正我都要退休了,我也不在乎蓋這房子的工錢,為什麼不加快速度進行?所以為了快速,許多原先可以好好建造的部分,便被這個木匠減少到最低的要求,只要房子不會倒,堪用就好。當房子完工後,主人把他叫來,對他說:「以前你手藝很好,蓋的房子也非常堅固美善,我相信這一次也是,所以,我要把這間房子送給你,當成我給你退休的禮物。」忠心的人若能夠貫徹始終,就能夠榮耀主的名,不知道你同意這句話嗎?我們若能在自己現有的職位上忠心,不論是在教會內的職務,或是在工作場域的職務,也許它是很光彩的工作,也許它是讓人感受不到存在的工作。只要盡心到底,旁邊的人會看見這個人生命中有個不一樣的東西,他所忠心的對象不是自己、他人或利益,他是對主忠心。

五. 奉獻自己為主用

1.耶穌基督以自己為祭

我們願意甘心將自己的財物和才華奉獻給上帝,這是上帝所悅納的。但是不管是財物或是才華都不是上帝最想要的,因為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祂所造,上帝說:「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該2:8)才華和恩賜也是源自於上帝,因為「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12:11)其實上帝最盼望的,是我們這個人,可以回轉到上帝面前,這才是上帝最喜愛的奉獻。彌迦書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 神同行。」(彌6:8)可惜的是,我們常常不行公義,不憐憫別人,驕傲地自以為是,也不渴望回轉到上帝面前。所以我們是一個常常得罪上帝的人,因此在舊約必須要透過獻祭贖罪,表達我們做錯了,希望可以得到上帝的原諒。但是舊約獻祭之後又犯錯了怎麼辦,你就只好再獻祭;犯罪,獻祭,就一直掉在這種循環裡面。怎麼辦呢?我這麼的糟糕,上帝還願意原諒我嗎?上帝說:「好!我知道你達不到我的要求,但是你很希望可以從惡性循環的景況中逃脫出來,那我差我的兒子耶穌成為祭物,所以你只要靠著他犠牲在十字架上的獻祭,就可以得到潔淨。你就可以離開惡性循環,與我恢復正常的關係。」這就是我們今天讀的經文:「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 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 神嗎?」(來9:14)耶穌奉獻自己成為馨香的祭品,為的是能夠讓我們能夠討上帝喜悅;耶穌奉獻了自己,讓別人得到好處。

2.當將自己獻上為活祭

耶穌所獻的祭是舊約獻祭用代贖的死祭,是要用死亡來獻給上帝的,當我們靠著耶穌永遠的獻祭之後,就不再需要奉獻死祭,而是變成獻上活祭。保羅說:「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耶穌所獻的祭是贖罪用的,我們信耶穌的人罪已經在耶穌裡面清算完了,現在我們要獻的是活祭,也就是說我們要怎麼活來奉獻給上帝呢?這可以很簡單地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針對我們自己:我們可以活出一個與上帝恩典相稱的生活,以這樣的生活奉獻成為活祭給上帝。「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保羅因為被誤解、被陷害在監獄受苦的時候,還勸以弗所教會的信徒要活的與蒙召的恩典相稱;不要從那麼寶貴的恩典救贖之後,還過著那麼亂七八糟的生活;活出美善的生活,要讓看見的人覺得你們信的耶穌真是了不起,你以前那麼隨便、驕傲,現在你竟然開始變得不一樣,用心認真,願意分享,願意聽別人的意見、想法。剛剛所談的財物和才華的奉獻:聽從主、交託主、信主、服侍主、見證主和榮耀主,我們也許可以從這幾個小項目開始學習獻上自己。

第二個部分是針對關懷他人:我們可以學習耶穌的榜樣成為別人的祝福。剛剛說到耶穌奉獻了自己,讓別人得到好處。耶穌並不需要為自己獻上什麼好讓上帝喜悅,因為祂本來就是上帝的愛子,是上帝所喜悅的。但是耶穌把自己獻上,為的是讓我們可以得到上帝的喜悅。所以我們應知道,我們會得到上帝的喜悅不是因為我們很棒、很優秀、很善良,而是因為耶穌使我們得上帝的喜悅。再進一步說,那我們這些領受恩典的人,可不可能也為了讓別人得到祝福,而把自己獻上呢?我們不需要獻上很多就可以使別人得到祝福,例如我們如果身體許可,就可以捐一點血,就能夠幫助有輸血需要的人。如果你願意獻上自己更多,就能夠讓別人得到更多祝福。

六. 結論

拓植教會是一件把「自己獻上,成為活祭」的服侍。如果沒有人獻上自己去建立教會,當地就不會有福音。台灣當初如果沒有宣教師願意來建立教會,我們現在在台灣就不會有人聽見耶穌,也不會有人因為耶穌的愛設立醫院、療養院、各種慈惠機構。中部台灣過去有一位宣教師和蘭大衛醫生齊名,他名叫梅監務。梅監務宣教師並不是醫生,因此他也不會醫療佈道,他能夠做的,用走的和喊叫的街頭佈道。梅監霧宣教師走遍中部台灣的各鄉鎮,在街上敲鑼打鼓大喊:「天公的兒子不見了」以此向當時的台灣人民宣福音。在當時他又被人稱作「英國乞丐」,因為他的生活非常節儉,甚至像當地最貧窮的人一樣。可是當要開拓教會,或是教會設立需要錢的時候,他總是把他小心存下來的的積蓄都奉獻出來使用。被他建立或資助的教會超過二十間以上。這位梅監務宣教師一直都是默默無名的服侍,我們熟知馬偕、馬雅各這些宣教師,但是梅宣教師卻好像被人遺忘一樣。但這個不重要,他知道把自己獻上,當作活祭,這是討上帝喜悅,能夠成為他人的祝福。

當和平教會開始要拓植教會的時候,而且也用心耕耘的時候,你會不會想到,這是能夠成為那地方祝福的機會?會不會有一些人,甚至是很多人,能夠因為我們學習耶穌基督的獻上自己,能因著我們把自己獻上,而能夠像我們一樣得到上帝的恩典呢?

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一個漁夫的覺醒

講道內容 :  一個漁夫的覺醒

經文:路加福音五章1-11節
主講:曾昭瑞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一月二十日

 講道影片 :

引言:

我們在讀聖經馬太福音、馬可福音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個印象:耶穌在收們徒的時候常常好像是「一見鍾情」。根據馬太福音四章18-19節的記載,耶穌原本在海邊行走,看到一群打漁的人就跟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然後這些人就毫不考慮的決定自己要跟隨主!從經文上看來,似乎是這些人才第一次跟耶穌見面,就做了決定。然而,從一些其他的經文記載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實際上的狀況似乎不是這樣。依照約翰福音一章40-42節記載說,在耶穌受洗之後的第二天,聽見約翰的話而跟從了耶穌的有兩個人:西門彼得與他的兄弟安德烈。經文說安德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於是安德烈領西門去見耶穌。耶穌看著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這是耶穌跟彼得的第一次見面。這段記載告訴我們,彼得其實在更早之前就認識耶穌了!另外在路加福音四:38-39也這樣記載說:「耶穌出了會堂,進了西門的家。西門的岳母害熱病甚重,有人為她求耶穌。 耶穌站在她旁邊,斥責那熱病,熱就退了。她立刻起來服事他們。」這段經文也暗示我們:在彼得正式放下他一切所有跟從耶穌之前,他就已經跟耶穌有深刻的關係。所以當我們在看今天的經文路加福音第五章的時候,我們要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彼得跟耶穌其實以前就認識了。    

一、革尼撒勒湖的場景   

這一天耶穌在革尼撒勒湖邊,眾人擁擠他,要聽神的道。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在那時候,耶穌已經出來傳道一陣子並且聲名遠播,很多人都喜歡聽耶穌講道。由於跟隨他的群眾太多,耶穌需要保持一點空間才方便講道。這時候耶穌看見有兩隻船灣在湖邊,船上的人已經離開船去洗魚網了。路加福音記載著這兩艘船中有一艘是西門的,耶穌就上去西門的船。讀者是否在這裡產生一個疑問呢?耶穌上去西門的船究竟是個巧合,還是故意要選擇這艘船,會不會是因為他知道彼得在那艘船上工作,甚至早就知道今天彼得在經過一整夜的勞碌工作後仍一無所獲?耶穌在上了彼得的船之後,請他將船稍微撐開遠離岸邊,然後坐下從船上教訓眾人。講完道之後耶穌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路5:4)弟兄姊妹我們想像一下,彼得在這時候已經洗完了他的魚網,正準備收工回家,但耶穌卻叫他們再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請注意,耶穌在這裡給的並不是一個建議,也不是一個請求,而是一道命令!這種狀況就好像一個上班族晚上加班加到九點準備要回家的時候,接到老闆的電話說:「因為明天董事長要來開會,所以今天晚上一定要把報告寫出來!」我想每個上班族碰到這種狀況的時候心理一定都很鬱悶,很生氣老闆怎麼早不說晚不說偏偏在我要回家的時候才說?所以當耶穌在這個時候對彼得下這個命令請他再次下網的時候,你認為彼得會有什麼感覺?我想彼得心裡一定會一下子湧出很多的情緒吧。彼得向耶穌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路5:5)彼得在這句話當中表現了幾個特殊的情緒:第一,他暗示耶穌,他們白忙了一整晚,而且魚網也洗完了,實在很勞累。第二,他認為這道命令有點強人所難。在正確的捕魚時間,一群經驗豐富的漁夫徒勞了一整夜之後,耶穌卻還要他們在天亮魚群藏匿的時間再次到水深之處下網捕魚?耶穌大概不太懂怎麼捕魚吧。第三,彼得的這段話反映出了一點受刺激的感覺。他對耶穌說:「因著你的話,我就下網。」彼得家世世代代都是漁夫,而耶穌呢?耶穌是個木匠啊!如果要來做教會的裝潢,耶穌肯定比我們大多數的人專業。可是論到捕魚,應該要找彼得才對啊,難道耶穌比彼得懂更多捕魚的事情嘛?在這裡彼得有一種專業受到別人輕視的感覺。彼得的意思是說:在我們整夜勞力後都沒有半點收獲的情況下,我並不期望這次下網會有什麼改變。彼得的話裡好像表現出一種:這是你要我做的,所以我做,但至於結果會如何,不用做我就知道了的感覺。   

二、意外的收穫 

彼得他們下了網,結果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路5:6-7)這樣的結果有點令人難以置信,這一網的收穫是如此的大。本來彼得心裡可能只是覺得在應付耶穌,結果竟然需要急忙招呼兩艘船過來幫忙,甚至兩艘船都幾乎無法承受這樣的收穫。很顯然的,這一網魚超乎了彼得的經驗法則,給了彼得很大的震撼。我要說的是,彼得不但捕捉到了很多的魚,重要的是彼得的心也被某些事給捕捉了。耶穌不會隨便地顯神蹟,每一個神蹟都有它的目的和意義,這一次也不例外。與其說這是一個捕魚的神蹟,不如說這是一個補人的神蹟!

三、門徒的反應 

1.彼得承認自己是個罪人  

「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的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5:8)彼得這是一個謙卑和敬拜的舉動。在彼得的專業中,他發現他遇見了耶穌。在此之前,他稱呼耶穌是「夫子」(路5:8),但此刻彼得對耶穌的稱呼改變了,他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5:8)親愛的弟兄姊妹,這個稱呼的轉變,呈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光景,是彼得對耶穌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們很好奇的是,為何彼得會突然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呢?有可能比得一開始認為他是專家,他用一種消極不抵抗的態度來面對耶穌的命令,也有可能他懷疑耶穌的這個命令不會有果效,只會讓他做白工。所以彼得為他心裡面的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是有罪的。但是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彼得認識耶穌有一陣子了。在此之前他也聽過耶穌的教訓,甚至還讓耶穌去過他家醫治他的岳母。然而在那樣的一個狀況下彼得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一個罪人。是什麼樣的事情觸動了彼得,讓他在這個時刻深刻的感受到自己是個罪人?從彼得說的這句話: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不曉得你會聯想到什麼?這句話讓我想到的是,當每一次以色列的百姓真實的遇見主的時候,他們表現出「我是一個罪人」的反應。以賽亞書第六章第5節這樣說:「禍哉!我滅亡了!」士師記第十三章22節參孫的父親這樣說:「我們必要死,因為看見了神。」這是一個以色列人遇見他們主的時候一個真實的反應。彼得在此之前並沒有意識到耶穌就是那位主,直到耶穌在他的專業當中讓他真實的經歷、看見上帝的能力的時候,他才突然驚覺到這位在船上的耶穌不是一般的夫子,而是那位主。正因為彼得意識到耶穌是主,所以他心裡面那種自己是不完全、有罪的人的自覺被挑醒。彼得感受到自己是個罪人,不配站在耶穌的面前,他俯伏在耶穌的腳前請求耶穌離開他。

2.彼得與同伴都覺得訝異  

另外從這段經文裡面我們看到,彼得和他的同伴為著這艘船所捕獲的魚都覺得訝異。耶穌所做的事情遠超過這群漁夫的經驗。很顯然的對於能抓到那麼一大群魚,在這些漁夫的判斷下是一個超自然的經驗。但是在這裡我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在整夜勞力當中,這群經驗豐富漁夫的一無所獲也是一件超自然的經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一晚彼得他們遇見的挫折與失敗其實可能也是耶穌為了在這天乎招這群們徒所做的一個布局。當這群漁夫遇見耶穌的時候,他們發現這個經驗超乎了過去他們曾經有的法則與想像。出乎彼得意料的,我們看見「耶穌對彼得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路5:10)

3.他們撇下一切所有,跟隨主耶穌  

在彼得跟耶穌請求說:主啊!離開我!之後,耶穌卻對彼得說:不要怕!耶穌並沒有直接回應彼得的請求,而是跟他說: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弟兄姊妹,這是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雖然彼得他們補到一大群的魚,但這不代表他們從今以後的生活便會無憂無慮。耶穌不是跟彼得說:從今以後你可以補到很多很多的魚,而是告訴他說:你要得人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耶穌這句話的意思是要彼得離開他原本捕魚的工作。這句話說起來可能很簡單,但是從實際的生活面來看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彼得他有自己的家庭,用今天的話來講他可能每個月要付水電瓦斯費、信用卡帳單,可能還有房貸、醫療保險、汽車保養費要支付。面對每個月固有的開銷,他捕魚的工作並不是那麼容易說放下就可以放下的。特別是在彼得的那個時代,職業往往是世傳的,隔行如隔山,轉換職業是一種冒險、是很大的困難。但是耶穌在這裡跟彼得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耶穌對彼得提出邀請與應許說:將來你得人會像這一次得魚一樣,將會是非常成功的得人漁夫。當彼得要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必須冒險,必須下很大的決心來回應耶穌對他的乎召。當彼得決定要來跟隨耶穌的時候,他就必須離開他原本所賴以為生的職業,這是一個不小的決定!或許我們可以說彼得這時候面對的是失業和中年危機的結合。不曉得我們當中有沒有弟兄姊妹經歷過中年和事業上的危機?人生在那個時刻中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彼得剛經歷了一個徒勞的夜晚,在這個時刻耶穌乎召他。當彼得做這個決定的時候,耶穌的傳道生涯中有了一個改變:他將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生命傾注在這些們徒身上,更親密地與們徒結合在一起。透過培養這一群門徒,耶穌在世上的工作得以推展。在這裡有一件事情要提醒弟兄姊妹:這段經文並不是教導我們,每一個真心想要委身於基督的人都必須離開他在這個世上的職業。有些人心理可能會有一種想法:覺得自己是一個次等的基督徒,因為自己不是全時間的工作者,真正的好基督徒應該是那些全時間出來服侍上帝的人。事實上,決定我們是否是一個認真跟隨基督的人,不在於我們是否全時間的服侍,而是在於我們是否從內心裡真實地去順服跟隨基督。在使徒行傳中,保羅提供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一個認真跟隨主的人不一定要離開他世上所有的工作。雖然保羅是一位使徒,但同時他也是一個以編織帳篷為業的人。他用他的雙手工作,供給自己和同人的需要。(徒20:34)

回應與思考  

一、跟隨耶穌常與挫折的經驗有關  

透過我們今天的這段經文,我們有一些思想與回應。第一,跟隨耶穌常常與我們的挫折有關。我們前面說到,彼得的專長是捕魚。在耶穌來到的前一天晚上,彼得與他的專業團隊用最好的技能、最大的努力捕魚,卻什麼都沒有補著。對他們而言這是一件非常令人沮喪的事情,然而這個專業團隊的失敗並非偶然,而是耶穌為要凸顯當他們願意順服主耶穌命令之時,他們所能得到預料外的豐收。在許多跟隨耶穌的人當中,我們也常常在傷命中經歷很多失敗與挫折。或許是我們的家庭,是我們的工作,但是我在這裡要強調的是:挫折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挫折讓我們更有機會面對耶穌。有人說失敗是跟隨耶穌的第一步。那些跟隨耶穌的人常常發現,是失敗帶領他們轉向上帝,是那些失敗在他們無路可走的時候提醒他們:不是倚靠自己,而要倚靠上帝。覺得自己什麼都好,什麼都足夠的人往往不會覺得自己需要倚靠神。親愛的弟兄姊妹,不要看輕我們的失敗與挫折,因為在這當中往往有上帝要教導我們應當學習的功課。上帝或許正透過某些失敗、挫折與沮喪來幫助我們更認識祂。

二. 跟隨耶穌必須放棄某些東西  

第二,在這段經文當中我們看見的是:跟隨耶穌必須放棄某些東西。在這段經文當中彼得、雅各、約翰和安德烈他們離開日常生活當中賴以為生的漁船以及打魚的工具來跟隨耶穌,這需要某種信心!他們必須要在這樣的回應行動當中去發現跟隨耶穌的意義和安全感。那些跟隨耶穌基督的人,他們常常有一種深刻的感覺,他們感受到耶穌就是救主,祂值得我放下一切的來跟隨他。當我們信靠祂的時候,我們會覺得主就是我們的保障,是我們的安全。聖經當中有提到一個例子:有一個少年的財主來尋求耶穌,結果因為放不下他許多的產業,就憂憂愁愁的走了。當這個少年官走了以後,彼得對耶穌說了一句話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了。」(可10:28)對那個少年財主來說,他的安全感來自那些財產,然而對彼得而言,他的安全感不再是來自他那作漁夫的專業技能。對於在加利利海上捕魚的這件事情,彼得是個專家,但是一旦離開革尼撒勒湖,離開了加利利海,離開了捕魚這件事情,彼得便什麼都不是了。當彼得決定來跟隨耶穌的時候,他是需要一些信心的。這裡告訴我們的是:跟隨耶穌最重要的是倚靠神而不是倚靠自己!如果今天上帝乎召我們,我們也必須要放下一些東西。我們不一定是要放棄自己的工作、家庭或是專業,但是我們必須放棄倚靠自己,學習倚靠耶穌。我們要放棄那些我們自己覺得很有把握很厲害高明的事情。有時候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常常會被誤導認為作一個基督徒就必須要放棄我們從前所學的學問,必須放棄在成長過程中所受的專業訓練。其實一個真正跟隨耶穌的人,不是一定要把這些東西放棄,而是要學習不再倚靠這些東西。上帝會使用我們的專長,使用我們過去所學習到的經驗、知識與才能。上帝使用這些我們擁有的,但是上帝要我們學習不倚靠它們,我們真正需要放棄的是對這些事情的倚靠。

三. 傳福音是門徒跟隨耶穌的主要目的  

第三,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傳福音是門徒跟隨耶穌的主要目的。耶穌對彼得這樣說:「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捕魚是滿足彼得生活的需要,但是得人卻是為了滿足耶穌對彼得呼召的目的。耶穌呼召彼得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讓他過更美好的生活,也不是為了讓他成為一個偉大知名的人物,而是要完成上帝揀選他的目的。簡單的來說就是要彼得為主來得人。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要認真的思考:為什麼上帝要揀選我們來認識這個信仰?是為了要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嘛?是為了要讓我們考上好的學校、找到好的工作、找到適合的伴侶嘛?如果我們認真的來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會發現,給我們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美好的家庭都不是上帝讓我們認識祂最重要的主要目的,因為這些事情都只是上帝讓我們認識祂的方法。耶穌雖然幫助彼得下網捕獲一大群魚,卻沒有呼召彼得去抓魚。耶穌可以讓彼得抓很多魚過很好的生活,可是這不是上帝呼召彼得的目的。讓彼得抓到很多魚只是一個幫助彼得認識耶穌的方法,如果彼得只停留在請求耶穌幫助他捕魚,賺很多的錢,那麼他不會真正成為耶穌的門徒。如同我們今天在教會敬拜,領受上帝的恩典與幫助,這些事都是好的,都是神給我們的祝福,但我們要認真的思想:這是不是就是上帝要在我身上所作的呢?上帝在我們身上所作的是不是就只停留在給我很多東西?還是上帝其實要我們更深的來回應他?我們有沒有認真的去思想除了這些事情以外上帝還要在我的生命當中來完成什麼?耶穌在升天的時候他給了他的門徒大使命,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已經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28:18-20)親愛的弟兄姊妹,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常常思想耶穌除了給我們生活上的祝福外,他還希望我們去回應他的大使命嘛?

四、你的覺醒是什麼?  

最後,我要問弟兄姊妹的是:你的覺醒是什麼呢?當彼得經驗到耶穌的能力後,他對耶穌的稱呼從「夫子」變成「主」,他覺醒到他自己是一個有罪的人,在今天的講道當中我們一直強調彼得並不是第一天認識主就放下一切跟隨主。這也不是一瞬間發生的事情,耶穌並沒有期待彼得馬上做出決定來跟隨他,而是給了他一段時間去認識、經驗、與耶穌建立關係,直到時機成熟了耶穌才讓彼得在他生命當中來做這個重大決定。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也是如此,可能我們已經來教會一段時間了,聽了牧師的講道,參加教會小組的聚會、團契的服侍,然而這些事情有沒有幫助你更多的認識與經驗耶穌?我們不是一直停留在這些事上,不是一直停留在一個我還沒有決定好,我還需要考慮一下的狀態。隨著時間過去,我們的上帝會預備一件事情讓我們去經驗,決定是否要更深刻的回應耶穌,回應他的乎召、計畫以及揀選。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很認真的去思考這段經文的涵意是什麼。我們是耶穌基督的門徒,我們是不是有真實的去思想,覺醒到我是一個罪人?耶穌對我而言不再是一個老師、偉人、先知或道德高尚的人。我們是不是有那樣的覺醒,願意放棄依靠自己,學習依靠耶穌基督的恩典。求上帝幫助我們,使我們對祂有信心,讓我們能夠全心全意的跟隨他。我也要在這裡提醒教會的弟兄姊妹,我們的教會即將要獻堂,如果我們把我們的教會想像成是彼得,那麼上帝賜給我們和平教會這樣美麗的禮拜堂、這樣一群人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我們滿足我們生活的需要,滿足我們在這裡敬拜、讚美、彼此相交相愛、得到很好的造就與學習嘛?弟兄姊妹,這些事情都是好的,可是我們是不是應該想到,上帝不單只是要讓和平教會得到很多魚,而是要為祂得到很多人?當我們說和平教會的異象是能成為萬民的祝福的時候,我們要向主說,我們不單單是希望我們得到很多的魚,我們更希望能夠為主祢得到許多的人。我要再次的提醒,當我們要為主得到很多人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放棄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可能是我們過去習慣的方法,可能是我們自覺的安全感、便利。當我們要為主耶穌基督得到更多人的時候,我們要學習在主耶穌的面前更多的順服主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