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

福音的起頭

講道內容
講題:福音的起頭
經文:馬太福音1:1-17
主講:林昌華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感謝和平教會接納玉山神學院的請安,在此代表神學院向各位兄姊表達感激。玉山神學院在1946年成立,經過幾次的遷移,最後定址在花蓮壽豐鄉鯉魚潭邊。學院從一開始只是少數幾位原住民學生,到現在除了大學和道學碩士班,也有神學碩士班(包含本地和國際生),以及牧範學博士班的課程。這一切發展如果不是上帝的帶領與各位兄姊的長時間的代禱幫助,就不可能達成。
玉山神學院存在的目的,除了為原住民與平地教會栽培傳道人以外,學院也必須和教會一起面對台灣社會和教會的挑戰。對玉山神學院來說,前面有三項艱難的挑戰,需要眾教會關心代禱。第一,學院要怎樣幫助教會在部落繼續為上帝作見證。現今原住民教會遭遇的最大挑戰,除了原住民社會所遭遇的經濟困境以外,另外一個更嚴厲的挑戰是原住民「文化復振團體」對教會的挑戰,將文化失落的責任歸咎是因為教會進入原住民部落的結果。部落間流傳的一句話是「多一個基督徒就少一個原住民,多一間教會就減一個部落」。玉山神學院學生在畢業進入教會了後,首先面對的就是這個嚴厲的挑戰。第二,神學院師資的需求。目前玉神的師資還算充足,但是部分教授接近退休的年紀。嚴格來說,師資不足問題會在5年了後會成為嚴重的挑戰。但就算有頭前二項的挑戰,但是神學院瞭解本身的使命,除了是教育服事上帝的工人的學校以外,神學院本身也應該是一間學術的研究機構。就以我個人所專業的台灣教會史研究來講,神學院的使命是讓台灣的基督徒知道,上帝過去四百年在台灣這個島嶼的恩典腳跡。
台灣教會的歷史是從17世紀荷蘭人在西拉雅的宣教開始的,台灣的第一本聖經就是西拉雅語的《馬太福音書》,最早的神學院是1658年在台南佳里(古早稱做蕭壟)所設立的「蕭壟神學院」。換句話來講,上帝透過原住民祖先將福音定根在本地,六年後,應該是教會慶祝福音來台400年的重要時刻。只不過從17世紀以來的台灣教會歷史不是只有慶祝而已,更重要的是400年前的台灣教會歷史內涵是什麼?400年來台灣教會又走過什麼樣的腳跡?這段歷史對現今的基督徒又有什麼意義?這些都是需要做嚴肅的研究,才會當瞭解,而且對現今的基督徒有所幫助。
除了這個主題以外,神學院從2015年開始,招收從印尼、緬甸、印度、馬來西亞的原住民學生來玉神研讀神學碩士班,學校也與這些地區(加上菲律賓)的神學院進行交換計畫(從上禮拜二開始,有9名來自印度、緬甸和馬來西亞的學生,與一名教授來到玉神,他們將要用三個禮拜的時間,與玉神學生一起上課生活和禮拜),這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學校提供就學機會給這些國際學生,將來也盼望透過這些學生建立與東南亞的學術連結,這是玉神將來要努力的方向,也是期盼教會關心代禱之處。
今日的講道題目是「福音的起頭」。福音的起頭是上帝主動將救贖的恩典賞賜給有罪的人類,然而上帝的恩典與人類的回應會在哪裡相遇呢?我們的信仰是建立在歷史的基礎上,舊約時代上帝親自帶領以色列人,從當奴隸的埃及離開,經過曠野進入迦南地。整本舊約聖經就是在說明這個拯救歷史的過程。在新約時代,上帝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進入人類的社會,透過祂的教導,甚至最後透過祂的受難,來承受人類所沒有辦法克服的罪惡,將改造和拯救人生命的福音賜給普天下的所有人。但是,我們要記得耶穌是無罪的人,但是耶穌的祖先不是。《馬太福音》一開始的耶穌族譜,就是在講這件事。今日所讀的經文,雖然看起來是一堆人名的累積,但是如果將這一堆的人名放回去他們的歷史背景,就會顯示出非常深刻的神學主題,這是今日要與大家一起來思考的地方。
在新約當中,有兩處記載耶穌的家譜,一個是《馬太福音》1章1-17節,另外一處在《路加福音》3章23-38節。如果比較這兩個家譜會發現,其中有一些讓我們感覺困擾的地方,最直接的差別是兩個家譜的形式與內容似乎不太一樣。家譜形式的差易比較容易理解,馬太福音是從亞伯拉罕開始一直到耶穌的父親約瑟結束,路加福音是從約瑟向前追溯直到亞當為止。形式的差異所代表的意義是表示兩種不同的神學思考,路加福音藉著將家譜追到亞當,來表達耶穌福音是對全人類開放,馬太福音是強調耶穌對亞伯拉罕子孫的重要性。
在馬太福音第一節提出耶穌的身份是彌賽亞、大衛的後代,以及亞伯拉罕的子孫三個身份。根據聖經學者的研究,也是大家接受的看法,就是馬太福音寫作的對象是猶太人。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受異邦羅馬帝國的統治,就算羅馬在當時是文明國家,但這個自稱「上帝選民」的猶太人被外邦人統治,是他們沒有辦法接受的事實。再加上先知曾預言,在上帝預定的時間,「彌賽亞」就會出現,拯救受到外邦統治壓迫的猶太人。這位彌賽亞有兩個記號,他是猶太人,而且必須是大衛王的後代。馬太福音的作者一開始就向猶太人表示,耶穌就是猶太人長時間等候的彌賽亞,因為他同時符合這兩個身份。
第2節,從亞伯拉罕開始,來說明耶穌家族的起頭。這裡有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我們知道,上帝是從現今伊拉克的吾珥城揀選亞伯拉罕,他被稱為猶太人的父親。另外,因為他在上帝給他的獻獨生子以撒做為祭品的考驗中沒有失敗,所以他也被稱作「信心之父」。馬太福音的作者並沒有進一步說明亞伯拉罕的父親或家族的歷史或故事,意思是猶太人的歷史是從亞伯拉罕受召離開故鄉之後才開始起算。接續就是對亞伯拉罕到猶大這四代人的名。
第3節有二層重要的意義,首先這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中,第一位與王權有關連的人。記載在創世記49章10節,雅各在遺囑中說:「猶大要始終掌握王權;他的後代要長久統治。萬國要向他進貢;萬民要向他跪拜。」我們要知道,這個時候離以色列出現王權政治還要很久的時間,但是雅各已經預言猶大支派將要長久統治的事實。另外一件重要的事件,就是猶大和塔瑪生子的故事,記載在創世記38章。猶大是塔瑪的公公,照現在的法律規範來講,這算是亂倫的敗德行為。但是在那個時代,流浪在曠野的游牧民族有一套他們的生存風俗,這套制度保護家族財產不會因為子孫過世而消失。另外也算是照顧娶入門的媳婦,在那個時代一個婦女的生存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丈夫和兒子。如果沒有的話,這個婦女的命運將會是非常悽慘,甚至無法生存下去。這種制度是這樣安排的,如果大兒子過世,第二個兒子必須娶而大兒子的妻子,也就是與他的大嫂結婚,所生的第一個孩子仍然歸大哥。創世記38章的故事提到,猶大有3個兒子,猶大替大兒子娶妻子,但是大兒子因為做惡,被上帝取去生命。第二個兒子依照曠野的生存法則,娶大嫂作妻子,但是在同房的時利用技巧,避免為大哥生兒子,所以上帝也拿走他的生命。依照台灣人的看法,這是塔瑪剋死丈夫,而猶大也有相同的想法。他懼怕第三個兒子與塔瑪結婚,會遭受兩個哥哥同樣的命運,所以叫迦南人塔瑪回去故鄉守寡,等候第三個兒子成年。但是猶大的目的,是希望利用媳婦不在的藉口,免除第三個兒子娶塔瑪的風俗規範。聰明的塔瑪知道公公猶大的意圖,所以利用婆婆過世後,公公的肉體需求,為猶大生兩個兒子: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就是耶穌的祖先之一。塔瑪的作為有兩層意義:首先違犯風俗習慣的是猶大不是塔瑪,因為他並沒有依照諾言安排第三個兒的婚禮。再來,就算中東那個時候有小弟繼承過世兄長妻子的風俗習慣,但是公公和媳婦生子,也已經超過社會能夠接受的程度,所以生孩子之後,猶大就不再與塔瑪同房。
法勒斯後又經過六代,第5節,提到撒門和喇合生波阿斯的事情。這個時代是以色列人已經出埃及,經過40年在曠野的流浪,準備進入迦南地的時候。聖經並無特別說明撒門的事蹟,他有可能是受約書亞差派進入耶利哥城的兩名探子之一。聖經用較多文字介紹喇合的故事,故事記載在《約書亞記》第二章全章。二位受派的探子進入耶利哥城,選擇進入妓女喇合的家過夜。為什麼選擇喇合家過夜?實在有他們的考慮。因為從過去一直到現在,妓女都是社會中受排斥的人,她們受社會的歧視與欺負,所以對自己生存的城鎮有較負面的看法,相對的就是比較容易接納外人。從聖經中,我們知道喇合有父母兄弟與姊妹住在耶利哥城裡面,照理講應該這是一個正常的家族,但是為什麼卻讓自己的女兒變成妓女?喇合可能已經結婚,但是丈夫過世,她也沒有生養子女,而且丈夫家族的人不願意繼續照顧媳婦,而喇合自己的父母也無願意接納她回去,所以她墮入煙花,成了妓女。但是,喇合的個性如何?我們從她和探子的對話可以知道,喇合是一位非常聰明卻是善良的女子,雖然她的親族放棄她,但是她並沒有怨恨自己的親人,反而為親人向兩位探子求情。不只是自己的兄弟姊妹,也為已經嫁娶的親人求情。喇合雖然是一位妓女,但是她深刻瞭解世局的變化。經文說:「我知道上主已經將這塊土地賜給你們;國內每一個人都怕你們。我們聽說過,你們離開埃及的時候,上主怎樣使你們前面的紅海乾涸;我們也聽說,你們怎樣殺了約旦和東岸的兩個亞摩利王─西宏和噩。我們一聽到這些事情就害怕起來,一想到你們就喪失勇氣,因為上主─你們的上帝是天上人間的上帝。」喇合從周圍國家所發生事件的背後,看到了主宰歷史發展進程的上帝,也因此她成為上帝拯救世人計畫一個重要的角色。
波阿斯與路得的故事記載在《路得記》中。路得原本是摩押國的女子,嫁給以色列以法他支派的以利米勒的兒子當太太,後來以利米勒與他的兩個兒子先後過世。原本快樂的家庭留下三個婦女成為寡婦。婆婆拿俄美在心灰意冷情況下,決定回去故鄉伯利恆,度過孤單寂寞的晚年,因此叫兩位媳婦回去自己的故鄉。大媳婦接受建議回去故鄉,但是路得不願意離開婆婆,她的回答最讓人感動的是:「妳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妳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為了這個緣故,拿俄美決定帶路得回去故鄉,並且為她找到家族內的親人波阿斯成為路得的丈夫,後來路得也成為大衛的祖母。
第6節,大衛與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短短一句話當中,表達了真深刻的批判。烏利亞的妻子是誰?是拔示巴。二人的故事記載在撒母耳記下11章中。烏利亞是赫人,也是大衛宮廷一位非常盡忠的將軍,長時間在外作戰。烏利亞在外作戰期間,大衛和拔示巴私通懷孕。為著掩飾這個罪惡,大衛用計謀害死烏利亞。為了這個罪惡,上帝差派先知拿單前往大衛宮殿,以一個財主搶貧窮人羊的比喻,來警告大衛。聽見上帝信息的大衛大驚,知道自己的罪惡都顯現在上帝的面前。所以趕緊對拿單說:「我得罪上帝了。」拿單回答:「上帝饒恕你,你不會因而死亡,但是因為你藐視上帝,你的孩子會死。」大衛淫亂所生的孩子出生不久之後染病死亡,拔示巴所生的第二個孩子羅門,才成為耶穌的祖先之一。
第7節到13節,是一連串國王的人名。這中間值得注意的是,從所羅門王開始,這些國王變成「世襲制度」,意思就是父親是國王,長子在父親死後繼承王位。這和掃羅或大衛由上帝揀選的制度已經有真大的改變,因此國家和上帝的關係漸漸疏遠。所以後來以色列和猶大國先後被異邦滅國。這就是12節所說:「被擄到巴比倫以後」所發生的事情。這個家族最後一位擔任領導職位的人是13節的所羅巴伯。他的事蹟記載在以斯拉記3章8節:「民眾返回耶路撒冷以後的那年的第2月,他們在上主聖殿的原址開始動工。所羅巴伯、約書亞,和其餘的同胞,祭司和利未人,事實上,所有從流亡返回耶路撒冷的人都參加這工作。」所羅巴伯之後,一直到約瑟為止,共有10代人都沒有辦法在聖經其他地方找到他們的事蹟,表示這個家族漸漸變成普通人的家庭。但是我們必須注意,16節最後的寫法已經與先前的寫法不同。耶穌並不是約瑟和馬利亞生的,聖經說:「那被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在此表明了馬利亞是透過聖靈懷孕生子,不是經過夫妻的同房所生。
最後在第17節中講:「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14代,從大衛到以色列被擄到巴比倫也是14代,從被擄的時候到基督的降生又是14代」,總共是42代。但是聖經不是這樣看,而是分做三個14代,這樣的表達有它隱藏的意思。其實,從臺灣人的觀點來看,10是完滿的數字稱為「十全」或「十全十美」;但是以色列人因認為「7」才是完滿的數字,也是上帝祝福的數字。所以聖經用7的倍數來表示完全,意思就是當上帝拯救的時間到了之時,就是耶穌基督誕生的時候到了。
各位兄弟姊妹,今日所讀的經節讓我思考幾件事。
耶穌的家譜看起來是非常的榮耀,所有以色列重要的人物都是耶穌的祖先,但是《馬太福音》的作者卻在表達相反的信息,他說,就算是以色列的領袖也仍然受到罪惡的綑綁,所以不斷有犯罪得罪上帝的事情發生,所以人需要上帝的救贖。
在《馬太福音》第5章的「登山寶訓」當中,耶穌教導的第一句話:「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這與耶穌的家譜有什麼關係?這點我要從信仰的態度來思考。我用「加法的信仰」與「減法的信仰」來分析。所謂「加法」是指在原來有的東西上再加上一些物件。如果這是信仰的態度,那信仰只是日常生活以外的美麗裝飾而已。「減法」的意思就是如果接受信仰,可能會讓你原本已經有的東西遭受損失。如果在這種狀況下仍然願意接受信仰,那麼就表示你認為信仰比生命其他的一切更重要。從教會歷史的發展來看,初代教會時期是「減法信仰」的時期,那個時期的基督教信仰是非常有力量,也是最有活力的時期。後來教會變成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教會變成「加法信仰」的時代,基督教信仰變成生活的裝飾,最後變成只剩下空空的軀殼。教會歷史的「修道主義」就是在這種狀況下出現。
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帶著原罪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從孩子到長大成人的人生歷練中,也常常在罪惡的試探中間跌倒。今天所讀的耶穌基督的家譜,意義特別深遠。透過信仰的知識我們知道,耶穌是無罪的人,但是耶穌的祖先不是。從猶大和塔瑪生子的故事、從大衛和拔示巴生子的故事,我們看到罪的綑綁和人性的軟弱如何控制耶穌的祖先。就算是以色列最偉大的王大衛,他也為了無法控制自己肉體的慾望,干犯了十誡當中不可姦淫、不可害死人的重罪。就是因為我們都是罪人,所以才需要福音的拯救。
我記得讀神學院時,曾經從教授那裡聽到一件故事。當時他是北部某間大教會的牧師,有一次做禮拜時,來了幾位年輕但是穿著和其他信徒不一樣的女性,到教會參加禮拜;這些婦女是來自林森北路Club。這幾位從事色情行業的婦女在禮拜結束後,對送行的牧師說,是因為聽到孫雅各牧師的佈道,覺得真有道理,所以來參加禮拜。隔一個禮拜,這幾位婦女帶更多的人來參加禮拜。到第三個禮拜,有幾位長老就找牧師溝通,對牧師說:「這裡禮拜有幾位妓女來參加禮拜,破壞聖殿的莊嚴。現在已經有很多會友在議論,且表達不滿,牧師你必須處理這個問題。請你考慮是要讓教會變成妓女的教會?還是要顧慮你的飯碗?如果這些妓女不走,就是你走。」你想,我那位老師會如何回答長老的問題?這牽涉到咱對罪和潔淨的看法是如何。
「沒有病的人不用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醫生」,這是耶穌在面對類似情景的時候,所講出的話。長老教會的神學重要的教導就是「人是有罪的人」,所以需要耶穌基督的拯救。從福音書當中,我們可以看見,不管耶穌走到哪裡,總是會有一群人跟在他們的旁邊,這些人有當時社會所定義的罪人、有受到醫治的痲瘋病患者、也有血漏十二年的婦女,甚至也有當時社會中所排斥的稅吏。他們為什麼跟隨耶穌? 
除了病得到醫治以外,就是他們從耶穌的身上感受到上帝的慈悲和憐憫。期待我們隨時記得,罪惡隨時在身邊試探我們。所以我們需要透過上帝的話語來對付魔鬼的試探,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對受到罪惡綑綁的人有寬容和體諒的心。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透過上帝的恩惠,我們就有氣力,請一起來禱告。

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何西阿的生命經歷

講道內容
講題:何西阿的生命經歷
經文:何西阿書1:1-3;3:1-5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七月一日

一、前言

配合樂活讀經進度,本季(7-9月)透過12次主日講道,認識12小先知書。要認識先知書,首先需要了解先知的其背景,才能更清楚先知所要傳講的,但我們不僅要認識他們,也要在這當中聽聽上帝怎麼對我們說話。今天同時也是教會第一次開放五樓禮拜堂做安靜禱告空間,邀請兄姊們上樓禱告,牧師長老在禮拜結束後的禱告,也會改到五樓進行,將試行一段時間,再作合適的調整。

二、先知家庭事件簿

1.西元前八世紀的北國先知—何西阿、阿摩司。
有關舊約當中的4位大先知及12位小先知如以所處時間來看,可以分為被擄前、被擄後,以及被擄歸回三個時期。如再加上地點,又可區分為在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還有先知對亞述、以東來傳講的,以及被擄後先知在被擄地,還是在耶路撒冷所傳講的。因此,從這當中被擄前在北國以色列的先知有兩位,何西阿和阿摩司,也被稱為西元前八世紀先知,有這樣的名詞,是特指北國以色列正面對亞述帝國南下,後來在主前721年亡國前後的時代背景。耶羅波安二世做王共41年,開始軍事上的勝利、商業繁華,卻也造成貧富差距擴大。之後連續有6個王,在20年之間發生4次王被謀殺的叛變,直到北國首都撒瑪利亞被攻陷。在何西阿開始當先知時,正是處在由強盛漸漸轉為衰敗的時刻,同時期還有先知阿摩司,我們以後還講到他。

2.回溯何西阿書1-3章

全書中沒有提到他如何被神呼召的過程,一開始就講到先知何西阿家裡發生的事情,我先簡單來說這故事,再來看如何理解其中的意義。從前從前在以色列國內有一位先知,上帝要他去娶淫婦為老婆,後來生了3個小孩,他被稱為先知是因為他能聽見上帝對他說話,並要他傳信息給當時的百姓聽。但這個先知卻有一個問題的家庭,讓大家跌破眼鏡。從目前留下來的資料來看,有一說法是,他的老婆婚前就不忠,是個妓女。另一說法是他的老婆也沒那麼特別,就是照著迦南地當時習俗,為求多生產,在結婚前當過廟妓。也有的說他老婆是結婚後才不忠的,事後回想才把他說是淫婦,但不管如何,就是一個不忠於婚姻的女性,她後來生了三個小孩,先知把大兒子取名耶斯列,意思是神聖的審判。第二是女兒,取名羅路哈瑪,是不蒙憐憫的意思。第三是兒子,取名做羅阿米,意思是非我民。名字都好怪又讓人不舒服,但先知說是上帝要他取的名字,成為上帝要他對當時百姓傳講的信息。之後,他的老婆真的離開他跟別的男人跑走,最後那男人也不理他,更淪為妓女。
在何西阿書第三章,上帝的話再次臨到他,要他再去愛這個淫婦,用15舍克勒銀子,大麥一賀梅珥半,將她買贖回來,要她獨居潔淨自己,再被重新接納。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現在,應是會登上地方社會新聞版面,或成為街頭巷尾八卦的消息,這就像是一個神職人員的家庭、一個長老的家庭發生的家庭悲劇,最後還有一個跟社會新聞不大相同的結局。我們要怎樣來理解這件事的意義呢?

三、理解這事件的角度和意義

我們分幾個面向來探討這事件,首先是:

1.當上帝要何西阿先知如此做,他心裡怎麼想?

聖經中並沒有描寫先知的內心感受,他是被上帝勉強去做他所不願意做的事嗎?只因為是從上帝所領受到的命令,所以就順服去做,期間有沒有和上帝討價還價,問上帝「為什麼是我?」或是說、「為什麼要我娶這樣的女人?」,以及後來「主阿,為什麼還要我去再愛這樣一個女人,再接納他呢?」,何西阿會不會對主說「主阿,愛人好難喔!愛人真的好難」。我在想,如果先知不是僅僅像個機械人那樣,單純接受順從上帝的命令,過程必有經歷痛苦和掙扎,最後再選擇去照著上帝的命令去做。在他的內心,除了上帝的命令之外,我相信他心中還是愛他的太太,即使太太跟人跑了,即使這個太太讓他戴綠帽子。因為要是先知內心已經完全沒有愛妻子的心,又怎麼可能去做這件事呢?在愛的當中,都必需面對可能因為愛的付出而受傷,每一次愛人的行動,都存在著可能會受傷的結果,但因為這樣就不再去愛了嗎?愛,從來就很難能夠掛著牌子說「請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愛,從來都不是這樣的。

前幾天我收到一位年輕女宣教師的代禱信,他剛去非洲做跨文化長宣,分享一個跟頭髮有關的信仰反省。他是這樣寫的:「我是長宣當中的超級菜鳥,以前在兒童主日學唱的詩歌『耶穌愛我,我也愛你,就是這麼簡單』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身為一個髮型沒什麼變化的亞洲人,非洲造型的創意多變讓我目不暇給。因為他們髮質粗硬,不需要任何定型液就可以固定,加上有很多編髮工具和彩珠飾品,搭配著各種顏色和髮型的外加髮束,有著千百種可能性。編髮同時也是女生的社交活動,彼此聚集數小時,互相幫忙洗頭和編髮,那是八卦集散處,也是掏心掏肺的精心時刻。看他們俐落的手怎麼把頭髮分區,一段一段耐心又快速的編織著頭髮和情誼,即使待在非洲快兩年了,我仍然驚訝於這常民的藝術。  我從來不曾嘗試,實在是不想獻醜,畢竟這裡連幼兒園小朋友綁的馬尾都有花邊。有一天,我服事的學生喊著我的名字,看他在拆解外加髮束,他問我能不能幫忙,我沒有多想就答應了。另外一位已經在幫忙的同工知道我沒經驗,趕緊給我打預防針:『這需要花很多時間,要一條條打開。非洲髮質不能常常洗頭,加上她這次編的造型,應該有好幾周沒清理了,所以會有很多油垢。』話沒講完,我馬上感覺到厚厚的油垢,我能看見卡在我的指甲,不用靠近我就可以聞到,而我的手已經和腦子抗議有多不舒適了。坦白說,我一碰到頭髮就後悔了,但為時已晚,我的手已深陷其中,我只好笨拙地繼續和那些油垢奮鬥。如果我事前想清楚,我猜不會答應幫忙,我有一點小潔癖,而那油垢程度已經遠遠超乎一般亞洲人的接受程度。不喜歡頭髮油垢感覺沒什麼大不了的,在我心深處,其實我仍不想和服事對象同在一處,我可以當他們朋友、為他們禱告,但我不願意牽起手和他們一同往前,這並不是愛的態度和表現……」。代禱信的最後他寫說「求神憐憫我的軟弱,給我更多力量去愛。我的愛實在太有限了,我需要神幫助我戰勝恐懼,唯有靠著上帝的恩典,我才可能去愛、去服事我身邊的人。……必須天天提醒自己,愛是我來到這的目的,跟隨耶穌必須捨己,而我必須願意冒險,不怕弄髒,伸手觸摸每一個祂所託付我的靈魂。」這是這位年輕女宣教士對於愛人的體驗。

在婚姻關係中,更是兩個人一起共同生活,彼此的連結遠超過其他的關係,需要願意冒險去愛,不怕弄髒。當我們看見先知的婚姻遭遇這樣的傷害,當他決定要再繼續走這婚姻道路時,這當中上帝的呼召和他的愛彼此糾結在一起,實在需要上帝來教他、幫助他怎麼繼續愛下去。

2.與上帝和以色列百姓間的愛做類比(弗5:22-32)。

何西阿書整卷書的特色,正是在此。上帝要先知在婚姻關係中,去經歷如同上帝因以色列百姓背叛而傷心難過的心,上帝要何西阿在婚姻關係中,和祂站在相樣的位置,有聖經學者說何西阿是舊約第一位將上帝的愛和丈夫妻子的愛相連結的人。在新約以弗所書第5章,使徒保羅教導夫妻的關係「你們做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你們做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在這段新約的經文中,是正面表述丈夫和妻子應該如何互相對待,如同基督和教會間的正向關係。但何西阿書,是在已經弄髒的婚姻中,透過先知和一位不忠的妻子,類比並見證當時以色列百姓,在巴力和各樣偶像敬拜中,怎樣不忠於耶和華上帝。在國際政治局勢中,寧願去選擇投靠埃及或亞述,而不願意依靠耶和華上帝。整卷何西阿書中,上帝讓何西阿的家庭,成為一篇如同上帝面對以色列百姓背逆的真實傷心經歷。何西阿書1-3章的家庭事件,成為後面4-13章先知傳講信息的前言和主要概念,何西阿所傳講上帝的傷心,正像他對太太的傷心那樣。

3.愛和管教(何4-13章)

在第3章之後,何西阿書4-13章的內容,是先知指責百姓所做的錯,並包含將要到來的審判和管教。這是第八世紀先知所領受到的信息,而這部分往往是我們不喜歡聽的,時常是跳過去不讀的。我們需要花時間來了解其中的意義,在這裡上帝的管教不是報復,而是救贖,因為管教往往是當上帝再無法用其他方式來改變他的時候,最後的選擇。在那時上帝施行審判和管教,然後上帝才能重建與建造。各位弟兄姊妹,那是上帝所不願做的,但如果真的僅能如此,也將這樣做,這是愛和管教的關係,也值得讓我們省思自己,如果上帝透過各種的提醒和勸說都無效,是否非逼著祂用更強烈的管教,我們才會回轉歸向祂?當然,人生中遭遇各種苦難,原因有很多,不都是因為是違背上帝而被上帝管教的結果,但在苦難中,確實有些是因著上帝要人回轉的管教,在管教後重新被建造。讓我們在安靜中省察自己,並放在心中去反覆察驗。

4.愛的尋回(何3、14章)

整卷書的最後,和前言的第三章相對應,先知領受上帝的話語,要他去找回出軌不忠的妻子,並再去愛他、將他尋找回來,先知深深體悟上帝要悖逆的以色列百姓回轉也是如此,看見上帝竟然這麼愛這些悖逆祂的以色列百姓,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悖逆和被尋回的歷程。當先知說「主阿,愛人好難喔,真的好難!」我們好像可以聽見上帝說,「我知道,我為他而受傷,但我仍愛他」。在上帝和以色列百姓的關係中,上帝一次次因以色列百姓的悖逆而受傷,卻依然愛他們。當我在默想這段經文中,體會到先知何西阿,除了內心還存有對妻子的愛之外,更是因為上帝對祂子民的愛,以至於他也願意如此去愛他的妻子。而這位受傷的戀人,正了解到上帝也是因愛而受傷,以至於他再去愛不是出於勉強,而是上帝給了他榜樣和能力。

四、主啊,愛人好難喔

1.上帝愛我們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何11:4、14:4-8)

在讀何西阿書中,我感受到讓我們貼近去思想上帝對我們的愛,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雖然我們會說在上帝眼中,我們是唯一、我們是特別的。如同那首「你是唯一」的兒童詩歌所寫,這是沒有錯的。但這樣特別和唯一又如何?如果我們用我們的唯一和特別去犯罪和走自己的路,唯一和特別本身並不會增加我們的價值感,你我只成為唯一的壞和特別的壞而已,不是嗎?

親愛的弟兄姊妹,是上帝的愛,是祂那種不願放棄的愛和揀選,是祂看我們的唯一和特別為寶貴,即使在愛我們的過程中被我們的悖逆所傷,但上帝說,即便如此,我仍然選擇愛他們。各位弟兄姊妹,上帝深切的愛,是上帝救贖我們人類的原因和動力,我們雖能透過人在生命中所體會的親情和愛情,來理解上帝對我們的愛極為有限。上帝透過先知何西阿的生命經歷和書中所呈現的,讓我們看見上帝好痛,愛到很痛卻依然堅持繼續愛下去的愛是什麼樣子。因此,在這卷書中也有記載好多句上帝恩典的記號:

何西阿書11:4  我用慈繩愛索牽引他們。我抱起他們,像抱嬰孩偎貼在面頰上;我俯下身子,餵養他們。

何西阿書14:4-8上主說:我要醫治我子民的創傷,專心一意地愛他們;我不再向他們發怒。我是以色列乾旱之地的甘霖。他們要像百合花開放,像黎巴嫩的大樹深深扎根。他們要長出新芽,像橄欖樹一樣美麗;他們要發出芬芳,像黎巴嫩的香柏樹。他們要再次得到我的保護。他們要像花木繁茂的花園,像多產的葡萄園。他們要像黎巴嫩的美酒。以色列人要跟偶像絕緣;我要垂聽他們的禱告,照顧他們。我要像長青樹蔭庇他們;我是他們一切福氣的源頭。
上帝對人的愛,如同慈繩愛索將人一步步牽引,祂要醫治人們背道的病,甘心愛他們,並應許他們要得醫治,上帝渴慕我們,要我們專一地回應祂的愛。

2.最終讓我們能繼續去愛的原因。
透過何西阿的信息,我想我們生命中也曾經歷有些時刻,當我們說「主阿,愛人好難喔!」當我在愛中受傷的時候,上帝將對我們說,我知道你的感受,我也曾因愛受傷過,但我依然愛他。因為上帝說我愛他,會讓我們有力量願意再去愛看看。當我進一步去默想的時候,那最終讓我們能繼續去愛,願意去愛的原因,不只是上帝願意愛那些曾經讓祂傷心過的人,而是上帝竟然也對我說,「我依然愛你,即使你如此傷了我的心」。原來這個不配的我,竟然蒙受上帝的愛,這會成為我繼續能去愛人的原因,並且打從心底有一份深切的敬虔和感激,被上帝的愛所到觸動(電到)。各位,這是何西阿書中在愛的管教和愛的尋回中,最深切的意義。

五、結論—默想和回應行動

1.體會何西阿書上帝濃郁的愛,以及因愛而來的管教過程和警戒。

2.你我有多認識這位上帝?那位用如此濃密的愛,不怕受傷地來愛和你的上帝,你是這樣認識這位上帝的嗎?

3.今天的信息,有什麼是特別對你說的呢?你我又要怎樣回應這愛的尋回?在新約中的耶穌,更是將這份上帝濃郁的愛,更多顯明在他所面對的每一位身上,讓我們能夠更去體會上帝何等深廣的愛。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蒙福的人生

弟兄姊妹大家早,很高興回到和平教會跟大家一起敬拜神。「幸福」一詞是最近臺灣教會界最夯的名詞,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從經文來瞭解「幸福」的意義,及「蒙福的人生」的意涵。
詩篇第一篇說蒙福的人生像一棵樹:「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1:1-3)。經文中將惡人與義人做對比,一邊是蒙福的義人,一邊是被咒詛的惡人,並說有福的人就像一棵樹「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為什麼是樹?一棵樹有甚麼福?為什麼不是像天使或其他更有象徵性的物體?有一個澳洲樂團,團名為「可拉的後裔(Sons of Korah)」,這個樂團專注於以歌唱方式唱出聖經詩篇經文。大家若對聖經有些瞭解,就知道可拉是個背叛摩西的惡人,神最終使可拉及其黨人或被大地吞滅、或被從神而來的大火燒死(民16:1-35)。既然全遭滅絕,怎麼還會有可拉的後裔?原來,神在審判當中仍留有一絲恩典,可拉的眾子並沒有死亡(民26:11)。這些存活的可拉後代對神的恩典充滿了感恩,且具備獨特的音樂才能,所以當大衛王建造聖殿需要詩班時,便請可拉的後裔來帶領詩班。這裡帶出一個重要的訊息:聖經一再強調,人會犯錯,但是神有恩典!這是福音的本質,如果上帝只揀選義人,那在座的你我都沒有機會受揀選。我覺得這個樂團在信仰上有一番領受,因此以可拉的後裔作為團名,且團員及使用的樂器也都來自不同種族,隱含全世界的人都是罪人,都是可拉的後代,大家一起用各樣的樂器來讚美神。

基利心山與以巴路山
除了今日經文,聖經中還有另一處將義人與惡人做了對比。摩西帶以色列人出埃及,交代他們一進入迦南就必須在示劍城(Shechem)的兩邊,將以色列民族分成六族各站一邊,一邊是以巴路山(Mt. Ebal),另一邊是基利心山(Mt. Gerizim),吩咐他們要在那邊宣告,哪樣的人是蒙福的人,哪樣的人是被咒詛的人。實際從地理關係來看,示劍城正好處在兩座山的山凹位置,北邊是以巴路山,南邊是基利心山;摩西交代以色列人要在以巴路山宣告:若是不喜愛遵行耶和華者,將來會受咒詛與審判;在基利心山則要宣告:遵行喜愛耶和華律法者,將會蒙福。「及至耶和華─你的神領你進入要去得為業的那地,你就要將祝福的話陳明在基利心山上,將咒詛的話陳明在以巴路山上(申11:29)」。摩西為什麼選擇這個地點?因為召亞伯拉罕受耶和華呼召,離開原居地哈蘭進入迦南應許地的第一站,就是示劍城。當一個蒙召的人進到耶和華應許地之後,必須做一個抉擇,從今開始我是蒙召的人,我要順服耶和華?要喜悅耶和華?還是我要悖逆耶和華?就像亞當夏娃在伊甸園也是面臨這樣的抉擇。所以,亞伯拉罕進到迦南地的第一個城,所建的第一座壇就是在示劍。「亞伯蘭經過那地,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裡。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創12:6-7)」。約書亞征服迦南之後,再一次帶以色列人在那裡跟神盟誓,同樣地要他們確定:自己到底是要順服耶和華?還是要悖逆耶和華?所以經文提到,祝福的話陳明在基利心山、咒詛的話陳明在以巴路山「及至耶和華-你的神領你進入要去得為業的那地,你就要將祝福的話陳明在基利心山上、將咒詛的話陳明在以巴路山上。(申11:29)」。

聖經除了這兩個事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件:耶穌基督從耶路撒冷前往加利利時,特別繞過這個城,在城外的雅各井邊與一位撒馬利亞婦人對談。這裡我們看到,不論前面提到的舊約、到新約這則撒馬利亞婦人的經文,神一直在意的是我們究竟選擇順從或是悖逆上帝的話語呢?當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談了水的問題後,婦人問一個關於敬拜地點的重要問題:「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約4:20)」,耶穌回答說,重點不在敬拜的地點,而在敬拜者的心態是不是心靈誠實?「…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4:24)」。換句話說,我們成為基督徒,不在乎你在哪裡禮拜神,而是在乎你每天的生活上是否用心靈誠實來愛耶和華的律法、來遵行他的話。從示劍的衛星照片上可以看到,基利心山與以巴路山分列在示劍城的兩邊,基利心山這邊的景觀秀麗翠綠,物產豐饒,以巴路山這邊的景觀則是像沙漠曠野般的貧瘠荒蕪。對照先前的經文,基利心山代表祝福、以巴路山則代表咒詛。值得注意的是,南邊的基利心山高度為2849呎(ft),北邊的以巴路山則是2950呎,略高於基利心山。代表咒詛的山竟比代表祝福的山還高,似乎象徵惡人比義人多。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太7:13)」。義人雖然比較少,但我們仍應謹守義人的路,不可如牆頭草般倒向人多勢眾的一邊,因為高一百零一呎、人比較多不一定是好,神最終仍會判定到底誰是對誰是不對。我認為這段經文中,藉由基利心山代表蒙福豐盛的生命,以巴路山則是遭咒詛荒涼死亡,示劍城則象徵我們每一個人就是要做一個選擇,決定自己要靠向哪一邊。

惡人遭受咒詛
一言以蔽之,這三節經文重點就是惡人遭受咒詛、義人蒙福,而蒙福的人像一棵樹。我們就從這三個重點來探討。惡人怎麼會遭受咒詛呢?

聽從惡人計謀:首先他「聽從惡人的計謀」。羅馬書12章2節「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聽從的「從」就是跟著走,所以惡人效法這個世界,隨波逐流。我們要接受聖靈的轉化,心意更新變化,才能順從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生活。

踏上罪人道路:其次,他踏上罪人的道路,停止前進。當我們還在繼續行走前進時,還有機會可以轉向,一旦停止前進甚至坐下,就很難再改變方向。就像開車一樣,車子在行進間很容易操控方向盤來變換方向,當停等時要轉動方向盤變得有些費力,一旦停車熄火則幾乎無法再調整方向。耶穌勸告我們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太7:13) 我們不要因為罪人道路寬大,上面來往人多,就踏上罪人道路。

坐下褻慢座位:站累了乾脆坐下,於是就坐在褻慢人的座位。從「聽從」到「踏上」到「坐下」是一個每況愈下的進程,「褻慢」就是驕傲,「心驕氣傲的人名叫褻慢;他行事狂妄,都出於驕傲。(箴21:24)」。聽從行走是行動,踏上站立表示養成習性,而坐下則表示已經成為品格的一部分,一旦惡行成為品格的一部分,要改回正途絕非易事。經文中用簡單的文字告訴我們,如果選擇走到惡的那一邊,便會愈來愈沈淪。

糠粃被風吹散:詩篇第一篇第四節「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粃被風吹散」,糠粃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果子,但其實裡面是空心的。會結果子的樹是蒙福的,而不結果子的樹就如同糠粃一樣,會被篩除。經文中用農人分離麥子與糠粃的方法,比喻神將惡人與義人完全的分離。「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太3:12)」,農人用簸箕或叉子翻動揚起收成的麥子,藉著風,將空心的糠粃吹走,結實飽滿的麥子則因為重量,落下後仍在原處。之後,麥子儲存在穀倉裡,沒有用的糠粃則用火燒了。可別以為惡人都是面貌可憎,正如麥子與糠粃外表相似,惡人與義人外在表現看起來沒有分別,但只有神知道,每個人內在到底是結實的麥子,或是空心的糠粃,日子到了,神就會像農人揚簸一般,分離惡人與義人。所以惡人是在教會裡,而不是在教會外,很多人混到教會來,但只有外表敬虔,內心一點也不誠實。神只是暫時不處置你,希望有一天惡人可以轉化成為義人。如果你仍然認為自己外表看起來很有基督徒的樣子,而且也受洗了,自我感覺良好不知反省,到了審判那天,風吹來的時候,只能像糠粃一樣被風吹開。一個是有實質的生命的麥子,一個是空有外表的糠粃,你是糠還是麥,你自己心裡有數,神也很清楚。不過神不急著將兩者分離,但到最後,他一定會將惡人與義人完全分離。

義人蒙神祝福
那麼,義人會有怎樣的遭遇呢?聖經說,義人像一棵樹。

喜愛專注神話語:詩篇一篇2a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他專注喜愛神的話語「都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詩(19:10)」義人看神的話語極為寶貴,像精金一樣珍貴;喜歡享受神的話語,如同享受蜂房下滴的蜜一樣甘甜。

晝夜思想神話語:義人羨慕神的話語,不只羨慕,並且「晝夜思想。詩(1:2b)」,渴望瞭解,就像馬利亞一樣,反覆的思想(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路2:19)。僅是羨慕與思想就是義人了嗎?當你一直羨慕神的話語,這樣的心態一定會進而影響腦中的思想,並更進一步轉化成為行動。

順服遵行神話語:雖然經文中沒有明示,但詩篇第一篇6節「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道路指的不單只是心裡渴慕或腦中反覆思想,而是要用腳去行走的實際行動。從「心裡羨慕」到「腦中反覆思想」、再到「實際行動」是一個成聖的進程,我們要謹守遵行「以色列啊,你要聽,要謹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與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數極其增多,正如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應許你的。(申6:3)」。也就是說,除了心裡喜愛、頭腦思想,最終還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中才有用。就跟先前惡人的進程一樣,你每一天生活的行為,正表現出你的喜愛與思想。走久了就變成習慣,習慣再繼續累積就變成品格,最後決定你的命運。換句話說,惡人與義人最初只是在一個抉擇點做了不一樣的決定,可是經過時間的累積,這個抉擇導向了截然不同的結果與命運。

所做的盡都順利:經文說,義人的生活「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1:3d)」,看起來很不錯,大家都希望自己做什麼事都順利成功。「耶和華與他同在,他就百事順利。(創39:2)」這段經文說的是約瑟。然而約瑟有百事順利嗎?他年經時有一段辛苦的經歷,先是被兄長賣為奴隸,又遭色誘他不成的主母陷害入獄,直到有機會為法老王解夢才終於平反,並獲得重用。我覺得,約瑟年輕時的遭遇並不能稱做順利,但因為耶和華與他同在,所以不管處在怎樣的境遇,他都是敬畏耶和華,沒有胡作非為。也就是說,所謂的「百事順利」,並不是風平浪靜、一帆風順,而是無論怎樣的處境,義人在神面前都是誠心敬畏,倚靠耶和華;「盡都順利」指的是討神喜悅的順服,並不是風平浪靜的順利。

像一棵樹蒙福
蒙福的人像一棵樹,那麼這一棵樹如何蒙福?

栽在溪水旁:首先,這樹不是栽在沙漠,而是「栽在溪水旁。詩(1:3a)」,有活水供應滋養「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約7:38-39)」。

葉子不枯乾:詩篇一篇3c:「葉子也不枯乾」。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你的生命有源源不絕的活水-也就是聖靈的滋養,就像溪水供應溪邊的樹一般。並且這樹也可以抵抗惡劣的環境,因此他的葉子不枯乾。中國有一句話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也就是說,環境會改變,但你的生命夠強悍的話,就具有抵抗惡劣環境的能力。當環境條件變差時,仍然能屹立不搖,這就是活力。「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耶17:8)」。

按時結果子:不只能抵抗惡劣的環境,時候到的,更會結出果子。結果子是什麼意思呢?沒有一棵樹吃自己的果子,樹結果子是給動物或人吃的,意指義人的生命是一個對他人供應與服侍的生命。義人並不是只管自己與神建立親密關係,經過一定時間的累積,就會產生服侍,成為一個結果子的生命,不像糠粃徒有外表,裡面卻結不出東西。所以義人的生命像栽在溪邊的樹一樣,蒙上帝祝福,得到聖靈的供應,生命充滿可以抵抗環境的活力,他的生命是為周遭帶來神祝福的生命。經文說「按時候」,也就是說,義人的生命必須經過一段成長成熟的過程,才能夠結出美好的果子。「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5:7)」

神知其道路:「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詩1:6a)」,神是無所不知的,惡人的道路神知道、善人的道路神也知道。這裡講的「知道」不是指神的知識,而是神喜悅他的道路,那個「知道」是很親密的知道,就如聖經中說「亞當跟夏娃同房」,「同房」的意思就是「知道」。亞當知道夏娃,是身心靈結合的知道,所以耶和華跟義人是完全合一的「知道」,「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詩139:3)」,我把這稱做親暱的同在,好像耶穌說,你就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那樣,兩個個體之間完全親暱的知道。

屬靈的功課
我們從詩篇一篇1-3節能學到哪些屬靈的功課呢?

移植到溪水旁:我的一個學生以今天的經文準備講章時做了背景查考,發現「栽在溪水旁」的「栽」字,並不是栽種而是移植,移植就是你願意離開原來的地方,讓神帶領到另外一個地方;從聖經的角度來說,「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西1:13)」,就是讓耶穌的愛將你從黑暗的權勢中,遷到一個光明的國度。所以一棵蒙福的樹,第一個需要願意被神改變,需要把你生活的情境整個改變, Transplantation for Transformation,移植的目的,是讓你的生命可以轉化,才能成為一個蒙福的生命。

生命親近連結:耶穌教導學生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裡。約15:5,7,10)」移植後的生命要能結果,必需要跟樹根緊密相連,否則仍是無法結出果子;願意被移植之後,還要跟生命的源頭有密切的連結,時刻不能離開,Continuously Connected with Christ,持續連結基督,這樣才能結出果子。

經歷懲戒管教:「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更多。約15:2)」,一個生命願意被神根本地轉變,然後願意跟基督永遠地連結,那你還要接受神的修剪,才會結果子,而且結得更多。經文中提到兩種修剪方式,一種是剪淨(Pruning Clean),另一種是剪去(Cutting Off)。我原先以為若是被「剪去」,一切就結束了,後來羅馬書十一章一段經文讓我覺得即使被「剪去」,仍然有盼望。經文中說,以色列人因為不信就被剪去,而外邦人(野橄欖)因為信就被接上去,「而且他們若不是長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為神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羅11:23)」。從這裡我領悟到,只要還會呼吸,我們再怎麼壞都還有機會,就像可拉的後代,即使罪大惡極,只要及時回轉,不繼續執迷不悟,只要你願意再被移植再被接回去的話,你的生命都還有希望。除非到最後要分別的時候,那時候恐怕就沒有機會。所以剪淨是懲戒Discipline,剪去是審判Judgement,但我認為,就算是審判還是有恩典,所以不要太快放棄自己。

結論:聖靈的果子與福音的果子
結果子是結甚麼果子呢?約翰福音十五章16節說,門徒會結出常存的果子,「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他就賜給你們。約15:8,16)」。我們之所以能夠結出長存的果子,是基督先揀選我們Chosen by Christ。我們多結長存果子的目的是要榮耀歸給上帝Glorifying God。有兩種果子是可以長存到永遠的:第一種就是聖靈在我們身上結出的「聖靈的果子」,也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23)」;當我們的生命長出聖靈的果子,別人看見就羨慕,進而就願意跟你一起來追尋這樣的生命,你就結出「福音的果子」。「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雅1:18) 」聖靈的果子與福音的果子是可以常存的!

禱告
感謝耶穌,你為我們降世、為我們捨命,把聖靈像活水一樣賞賜給我們,你也告訴我們,我們要常常跟你連結,才能夠結出常存的果子。我們當中,或許在和平教會出入已久,但是我們或許是那自我感覺良好的糠粃,只有敬虔的外貌,我們跟你也沒有建立親密的連結。我們不知道其實神你在忍耐,你在等我們悔改,你多麼盼望,你最後要來做總清理的時候,我們在座每一個和平的兄弟姊妹都是結實飽滿的麥子,而不是空有表象的糠粃,求你把這樣的恩典賜給我們,禱告奉耶穌的名,阿們。

2018年7月7日 星期六

禱告—聽神怎麼說

講道內容

講題:禱告—聽神怎麼說

經文:詩篇110篇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六月十七日


一、前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最近過得好嗎?這句話是牧師在遇到會友時常問的一句話,「你最近過得好嗎?」想要在見面的時刻中,詢問或開啟一些對話,最近忙不忙?你在忙些什麼?開始一段的傾聽和代禱。其實也不只是個人,這禮拜世界關注的事情也真不少,新加坡的川金會,美國和北韓領導人會談,朝向世界和平而努力,有一個好的開始,後續要走的路還很遠。還有四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開打,大概好些人要熬夜看球賽。也有香蕉產量過剩的事情,再加上年底選舉前的各樣消息。有時也會想,我們的心要關注在哪裡,面對各樣的事件,基督徒能做的第一件事情做什麼?禱告。我想會是我們最常想到的答案,但怎麼禱告?在禱告中,我們內心在想些什麼?今天要藉由查考詩篇110篇,省思在禱告中「聽神怎麼說」的意義,以及這將如何幫助我們過每天的生活。


詩篇110是一篇特殊的詩篇。早期教會用詩篇110篇禱告,在新約聖經中是最多被引用到的詩篇,學者統計共被引用7次,另有15次被提到。美國當代的畢德生牧師,也曾書中提過這一篇,是「帶領我們離開自我中心,直達聽神怎麼說,讓我們將禱告的重心放在上帝的所做所是,而非我們自己」的詩篇。如何離開自我中心,直達聽神說了什麼,就讓我們來看這一詩篇的信息。從詩篇的類型來說,詩篇110被歸於君王就職加冕詩中的一篇,是用於新王登基的典禮中,但又不全然是。這也是一篇預言彌賽亞來到的詩,這部分我們會一起來查考,但除了彌賽亞的主題之外,今天的重點還要放在跟我們靈修生活有何提醒和關聯。


二、進入經文


1.初步理解經文—釐清其中的代名詞


第一步先理解經文在寫什麼?雖是短短七節,卻有很多代名詞,要從作者大衛所寫的角度,來看這首彌賽亞詩篇。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經文,是耶穌從引用其中一段的內容來看,記載在馬太福音22章41-46節:「法利賽人聚集的時候,耶穌問他們說:『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他是誰的子孫呢?』他們回答說:『是大衛的子孫。』耶穌說:『這樣,大衛被聖靈感動,怎麼還稱他為主,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把你仇敵放在你的腳下。』大衛既稱他為主,他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回答一言。從那日以後,也沒有人敢再問他甚麼。」


這段耶穌和法利賽人的對話,顯示當時大家對於彌賽亞的認識,受當時一種觀念的影響,就是上一代祖先比後代子孫偉大,大衛比所有子孫偉大,但大衛怎麼會稱呼他的子孫為「我主」呢?他們無法回答,是因為彌賽亞不僅是大衛的子孫,他更是神的兒子,因此也是大衛的主。


我們再回到這篇詩篇中,重新將代名詞再看過一次,以確定有了解:


1 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


2 耶和華必使你從錫安伸出能力的杖來;你要在你仇敵中掌權。


3 當你掌權的日子,你的民要以聖潔的妝飾為衣,甘心犧牲自己;你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


4 耶和華起了誓,決不後悔,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


5 在你右邊的主,當他發怒的日子,必打傷列王。


6 他要在列邦中刑罰惡人,屍首就遍滿各處;他要在許多國中打破仇敵的頭。


7 他要喝路旁的河水,因此必抬起頭來。


在和合本譯本中,耶和華上帝說話,對象是「我主」,2-4節用「你」,指的是彌賽亞—耶穌。大衛是在場聽見,領受並記錄下來的人,大衛稱彌賽亞為「我主」。第5節之後是另外一段落,對象有些改變,轉為「你」和「他」,是耶和華轉而對大衛說,在「你」右邊的主「他」如何如何,這個「他」指的是彌賽亞—耶穌。經文中提到的「坐在右邊」、「在你右邊」,一般而言,右手是較有力的手,右邊是尊重、被看重的象徵。使徒信經中也說,耶穌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大旁)。透過這些代名詞的說明,先確定大家都清楚了。


2.短短七節經文中,最重要的兩句話


短短七節經文中,最重要的兩句話,分別是第一節「耶和華對我主說」和第四節「耶和華起了誓」,是耶和華上帝主動說,主動起誓,而要我們去聽上帝怎麼說。想想我們在生活上,其實更多時間是常常要聽專家怎麼說,還要聽聽專家的聲音都在網路中,會去聽聽google 怎麼說,再加上聽聽我的朋友怎麼說,這些都甚於聽上帝怎麼說。或許有人心裡會想,牧師我也會看聖經,看看聖經裡怎麼說,但即使是想要看聖經,聽聖經怎麼說,有時我們也還帶著一種自我中心的眼光在看聖經,想要找尋聖經中那些祝福的好句子(金句),而沒有看到聖經中其他關於救贖、悔改、公義和憐憫人的經文。換言之,如果我們從聖經中只想聽到我們想聽的,看聖經也將只讀到我們想聽到的祝福。也就是因為這樣,照進度讀經的可貴就在此,透過樂活讀經,讓我們每天照進度讀經,能讓上帝直接對我們說話,雖然不是每天都會有非常深刻的領受,但這卻是一個適當的方式聽上帝對我們說話。


當然,也有人問說,牧師你說的簡單,聽神怎麼說,我怎麼知道神怎麼說?怎樣才能確定不是我自己心裡想,投射給自己的假傳聖旨,說領受到上帝怎麼說。聽見上帝怎麼說,不是直接聽見上帝的聲音,而是讓自己的心有安靜下來的時間,特別在混亂的時刻更是需要,在讀經時看見一再出現的主題或字眼,在讀經和禱告中會逐漸有一種內在的平安和篤定的意念。牧師也要承認,有些時候很困難,到底如何才能明白上帝說的意思。但要讓自己在讀經禱告中,常保持著一種要去聽見、看見上帝說話的期待,否則要是你沒有期待,即使上帝要告訴你,你也好像沒有聽見和看見。


3.經文核心的主題—聽上帝說,上帝又說了什麼?


同時,還有一個觀念很重要,就是要相信,當上帝說話,事情就發生。我問大家,在這一篇詩篇中,上帝說了什麼?上帝說,將來會有一位君王,從大衛的後裔中有一位主,將帶來統治和公義。這位也同時是祭司,是君王又是祭司雙重的身分,這並不符合以色列民族中關於祭司的資格,不照亞倫的祭司血統,而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是舊約中唯一再提到麥基洗德,那位在亞伯拉罕時代,還沒有摩西領受律法之前,在耶路撒冷坐王又是祭司的那一位。當亞伯拉罕打敗基大老瑪為首的四王回來路上(上次全教會培靈會中另一位蔡牧師正好講這信息),就是他出來迎接亞伯拉罕,並為他祝福的祭司。祭司的身分,代表站在上帝和人當中,去恢復上帝和人之間的關係。這也是舊約中,除了創世記記載麥基洗德這位君王兼祭司的故事之外,唯一一處再提到他的經文。而在新約希伯來書5-7章提到耶穌的祭司角色,多次用這來解釋耶穌祭司的身分。


4.對早期教會的信徒來說,詩篇中指向彌賽亞啟示的意義是什麼?


對早期基督徒用詩篇110篇,把自己放在上帝話語中間,他們深知世界處在一片混亂中,他們也需要為這世界做點事情,他們深信上帝掌權,也必然成就。禱告,就是去聽上帝怎麼說。對初代教會信徒,當他們看見這指向耶穌彌賽亞的啟示,透過大衛從上帝所領受的詩篇,已經應驗在耶穌身上,這樣的意義是,上帝在人類救恩上照著舊約的啟示應驗,上帝話語都帶著能力,上帝話語不會落空。這首詩篇將讀者帶到上帝的話語和作為中,使他們對上帝有信心,而非將禱告僅僅注目在於自身的處境和需要上。你有因上帝的話語而有信心,相信祂掌權嗎?


三、經文引發的問題探討


1.大衛在何種情境下聽見上帝的啟示?(撒下7:1-29)


從這段經文,也會讓我們想去探究,為何大衛王能夠聽見上帝所說的啟示。我們可以讀撒母耳記下第七章,記載當他要為上帝蓋聖殿時,先知拿單轉達上帝喜悅大衛的心,並要和大衛家另外立約,將來他的後裔要永遠作王,稱為大衛之約。而大衛也在禱告感謝上帝,願上帝照著對他家族的應許實現。大衛從自己受膏立,到正式成為君王,經歷許多的困苦,他深知這一切都是神掌權,上帝的話語大有能力。很多學者都認為,他就是在聽見大衛之約的情境下,上帝特別讓他領受關於彌賽亞的啟示。


君王是關乎外在,在人和人的治理,祭司是面對人內在的屬靈生命,上帝應許彌賽亞(耶穌)會兼具這兩種身分,將這兩者連結在一起,這是上帝的作為。讓彌賽亞治理,彌賽亞也救贖,兩件事,對內對外他都做,這是何等寶貴的盼望。因上帝知道我們人活在不同的處境中,也活在內在不同認知的眼光中。如同寓言故事中,曾有一個國王,有一隻金手指能點石成金,是一個somebody才具有的大能力。但故事中,他卻驚覺自己所掌握的權力和能力,大於自己所能駕馭,一不小心就會失控,甚至傷害了他最喜愛人。而這樣的人,需要聽神怎麼說。同時,在寓言故事裡的吹笛人,當他一吹笛子的時候,村子裡的小孩子們就會不由自主地跟著走,那些小孩就好像是nobody,他們無法停步下來,無法自我控制。同樣,這樣的人,也需要聽神怎麼說。不管是外在或是內在,都需要禱告,聽神怎麼說,不管你看自己是somebody 或是 nobody,聽神怎麼說,這是面對各樣生活紛擾和內在混亂的解藥。


2.關於第三節「清晨的甘露」的意義和默想


「當你掌權的日子,你的民要以聖潔的妝飾為衣,甘心犧牲自己;你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當彌賽亞來臨的時候,會吸引一群人跟隨,這群子民以聖潔作裝飾,警醒敬虔,如清晨的甘露。什麼是如同清晨朝露?有聖經學者從原文直接翻譯為「從清晨的子宮,生出的甘露」。我們好像看見露珠在草上的模樣,就像一個個肚子變大的露珠,而其數量在清晨的原野上眾多,每一天又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有新的跟隨者出現。對古代人來說,這是他們觀察到大自然中一件神奇的事,如同清晨的甘露而生出,類比為彌賽亞的追隨者。弟兄姊妹,在這樣的圖像中,你可願讓我們自己成為其中一份子,成為樂意投身其中的上帝子民,要跟隨著主而行?在靈修中升起我們的渴望─主耶穌,我願意屬於其中的一個,每一天都被你更新,每一天都要跟隨你。上帝在每個世代,都要呼召一群人,先認真於聽上帝怎麼說,用禱告讀經來尋求,看上帝要我們怎麼做,而這群人將成為萬民的祝福。但唯有先連結於神,領受祝福,才能夠真實的連結於人,成為祝福。或像查爾斯・謝爾頓Charles Monroe Sheldon)在1897年所寫的「跟隨他的腳蹤行」,在不同時代呼召一代代的人去思想WWJD(What would Jesus do?耶穌會怎麼做 ),參與在關懷社會弱勢和看重社會公義的運動中。


3.關於第七節「王要喝路旁的河水」


最後一句「他要喝路旁的河水,因此必抬起頭來」,這個「他」是指彌賽亞王,王要喝路旁的河水?抬頭向上?和全篇的關聯十分模糊,既然是啟示的語言和表達,有學者認為是指彌賽亞耶穌成為人的形象,就像在爭戰中需要停下來,稍微恢復精神,再繼續爭戰。也有學者連結到士師記中第7章,基甸從號召來要跟隨他去爭戰的人當中,從兩萬兩千人降到一萬人,再從一萬人中觀察他們在水邊喝水的方式,最後只選出舀水喝的300位勇士,這些都是很機警地用手捧著喝水的人;抬頭向上也表示仰望上帝。那個王和所跟隨的勇士們,都在爭戰期間,養蓄精神好繼續進行。


4.關於詩篇110篇和111-118篇哈利路亞詩篇的關聯。


再往後看詩篇111-118這八篇,被稱為哈利路亞詩歌,就是第一句和最後一句都是「哈利路亞」,是一種讚美。有如在爭戰中能稍作休息調整,在此篇的最後有一個這樣的休息,再來就將樣進入凱旋的讚美詩歌中,實在是好特別的位置。


四、結論


1.你的靈修生活如何?


透過今天對詩篇110篇的解釋和應用,牧師要大家最後來思想,目前你的靈修生活如何?禱告和讀經有沒有成為你每天生活能力的幫助?你有安靜的時間停下來聆聽神怎麼說嗎?上週日,牧師在台上報告,七月份開始要將五樓禮拜堂開放作為主日禱告,透過票選名稱來鼓勵大家參加。先將目前寫出的幾個名稱讓大家先看一下,下週進行正式票選。在這些名稱中,大家有沒有聞到一種的渴望,就像在咖啡館旁會聞到咖啡香一樣,藉些這些名稱也讓我們聞到,一種渴慕安靜聽神說話的時光。如果你看了這些,還有覺得更好的,歡迎共同來參與,一人最多寫兩個。也透過這樣的活動時間,更重要的,是鼓勵我們在教會找到一處安靜親近神的地方。


你現在的靈修生活如何?我再給大家看一兩個圖表,你說這是什麼?兩週前有人推薦我一個網路App,可以檢視睡眠的狀況。我想說有這麼神奇,試了一個多禮拜。這個App記錄你每天睡著和睡醒的時間,睡覺時有睡醒、睡眠、深度睡眠的曲線,還有打鼾的時間統計,以及總結這一晚的睡眠品質。我好奇的試試看,覺得有趣,也注意自己睡得如何。但我在準備這篇講道時,心中被提醒,除了留意睡覺時的品質和狀態,或是想聽聽自己打鼾的聲音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醒著的時候的生命品質,不是嗎?當那我醒著的時候,是否有哪一些時段是我深層和神連結,與神同在?有哪些時段是我與人有合宜的關係的時段?或是還有哪些時段,是我偏離了神和人的時候,如同睡得不好、翻來覆去的時候?當我好奇關注打鼾的聲音,到底大聲小聲,好不好聽,是否更該用心來關注我醒著的時候,當我醒著,有意識時所說的話語,究竟是造就人的話,還是說出一些會讓人跌倒的話語呢?


2.願上帝每天更新我們的靈,讓我們甦醒,在禱告中聽見上帝怎麼說。


在這端午節假期中,我們當中有些人,下午出發去新竹聖經書院,與和平傳道人家人會面,我們可以渴望上帝要你聽見什麼?去看見上帝什麼作為?去聽聽上帝怎麼說。或我們也有好些人,正在想著難得從忙碌工作中,給自己多一天安靜的時間,你打算如何善用這樣的機會,檢視自己目前的生命,同樣去聽聽上帝怎麼說。願我們在每一天,求上帝更新我們的靈,讓我們甦醒,在禱告中聽見上帝怎麼說,並去體會上帝話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