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長輩的信仰之路


講道內容
講題:長輩的信仰之路
經文:詩篇71:17-18
      詩篇92:13-14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九年十月十三日

一、前言
成為同來敬拜的屬靈夥伴,是教會目標,在教牧團隊要透過十月及十一月份的講道,分別從長輩、婦女、青壯、兒童等不同年齡層的生命景況,和大家一起來檢視在教會生活中,我們如何成為彼此信仰的陪伴者,同走天路。每個群體因著不同特性,各有不同的信仰挑戰和盼望。另一方面,教會是一個「混齡」的信仰群體,如何成為彼此的祝福,非常重要。
大約年齡
德性
社會心理危機
顯著關係
存在問題
0-2
希望
信任對不信任
母親
我能不能信任這個世界?
2-4
意志
自主獨立對羞怯懷疑
雙親
我可不可以成為我自己?
4-5
目的
主動對內疚
家庭
為我自己而做、移動和行動是可以的嗎?
5-12
能力
勤奮對自卑
鄰居、學校
我能不能在全世界的人與事物做什麼事?
13-19
忠誠
身份對角色混亂
同儕、模範
我是誰?我能成為什麼?
20-39
親密對孤獨
朋友、伴侶
我能不能去愛?
40-64
關懷
愛心關懷對頹廢遲滯
家庭成員、工作夥伴
如何完成我所認為的人生?
65-死亡
智慧
完美無缺對悲觀沮喪
人類、我的同類
對於成為我自己的過程是否滿意?

 














今天,我們要先從長輩這個群體開始,由長輩需要教會、教會需要長者,以及從跨世代共居的屬靈家庭等三大綱要,來看我們如何果要落實成為同來敬拜的屬靈夥伴,以及我們應該能如何回應。

二、長輩需要教會
1.長輩有靈性成長的需要和空間。
為什麼「長輩需要教會」?因為長輩有靈性成長的需要和空間,而教會正可以提供這樣的一個空間。年老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年老似乎讓許多事情逐漸改變,但年老同時也是人一生中一個重要的階段。還記得我在神學院上過一門基督教教育的課程時,老師引用艾瑞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他把人的一生分為八個階段(如下表)















人在社會化的發展中,需要接受每個生命階段的挑戰,不同年齡階段有各自的挑戰,艾瑞克森在每個生命階段用一組互相對立的觀念,來回答該生命階段的重要問題,例如剛出生0-2歲,存在問題是「我能不能信任這個世界?」顯著的關係是嬰孩和母親的關係,面對社會心理危機的一組觀念,是信任對應不信任。艾瑞克森用這樣的方式說明,人在不同階段的危機和挑戰。
最特別的地方是他認為每個階段的目標,不是只是正向學習,同時還有負向學習。換句話說,他認為只有每個階段挑戰中的兩個對立觀念,都要「能夠理解且接受」,才能夠完善並在這個階段中產生效能。例如學習信任,有信任的經驗,同時也要理解什麼是不信任。因此,「信任」與「不信任」兩者必須都能理解且接受,才算是完成任務。他對於人生分段的最後一段,是65歲以後,要面對的存在問題是「對於成為我自己的過程是否滿意?」他指出「完美無缺」與「悲觀沮喪」兩者必須都能理解且接受,才能在人生最後一個階段,得到「智慧」的有效解決。
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個理論,那時大約40歲,對於人生前面六個階段,透過個人的生命經驗來應證和理解。也對自己已處於最後兩個階段,想像著再來會是怎樣的生活和目標。特別聽老師描述最後的階段,將是如何去面對完美無缺,同時並接納自己有時也會有的悲觀、沮喪,以至於當回顧自己一生時,能夠坦然地接納自己的「所有」和「所是」,並接納自己的「所沒有」和「所不是」,並能用更寬廣和包容的眼光來欣賞這世界中和我們不同的人。對我來說,那次聽課的印象很深,好像得到生命歷程的地圖和秘訣,雖然還沒有走到,但大概知道這方向,也盼望能圓滿地完成。
在信仰當中,我們更可從心理學的社會發展階段,進一步擴展到靈性的成長。長輩在這個生命階段有靈性成長的需要和空間,需要去面對疾病、失落,以及有更多自由運用的時間,他們不僅僅探究個人在人類群體中的意義和價值,更需要在靈性的層面上,去探究人與造物主之間的關係,而這樣的探索,就是靈性層面的需要。教會需要去想的,是如何去塑造並提供一個適合探索靈性的空間,讓長輩們能在這當中成長。
2.教會是提供全人照顧的信仰團體
長輩需要教會的第二個理由,是教會可以提供全人照顧的信仰團體。這當中可以將長輩再分為三大類:
a.教會關懷基督徒長輩
教會—這個信仰團體,因著我們領受上帝恩典,繼續塑造我們的生命。透過每個禮拜天的主日崇拜,及各個團契小組,來關懷教會中老年的信徒,在每次的主日崇拜、交誼泡茶喝咖啡、愛餐時間的問候關懷,都是一個個讓我們能關懷教會長輩的機會。
b.教會關懷會友家中長輩
我們也關懷會友家中的長輩,這些長輩們,可能還未認識耶穌,或是以前曾經是基督徒,卻已經很久沒有教會生活了,在長輩的靈性需求中,這階段也會讓他們有機會,可以重新探索靈性,滿足靈性的需要。我曾讀過一個見證,有位姐妹長期為他的父親禱告,因為父親已經離開上帝和教會快30年然而,姐妹有一次邀請父親參加教會活動,,父親不但願意參加,並在活動中表明信仰,對這位姐妹而言,實在是莫大的鼓勵,但故事還沒有結束,接著有天後來姐妹邀請父親來家裡吃飯,父親說了一件心中擔心的事,並希望姐妹和女婿可以為他禱告。那天晚上大家就一起為父親禱告。這位姊妹很感動地寫著,在這之前,我從不記得曾經和父親一起禱告過,我等不及想要看,上帝再來還要做些什麼奇蹟。要如何關心教會會友長輩呢中,我們可以預備好,順從聖靈和祂一起同工,讓會友家中的長輩,有機會領受基督的愛和福音。
c.社區中的長輩
除了教會中的長輩、教會會友家庭的長輩們,我們更可以成為社區中長輩的好厝邊。在這幾年,我們的社區長者事工有很大的發展,博文牧師、秀玲師母和成人部的長老執事們,以及所組成的志工團隊,讓和平教會朝著成為社區祝福的異象邁進,這當中也讓我們深深體會到,長輩真的需要教會,雖然一開始他們可能不甚知道他們更深切的需要,但教會真的可以成為一個全人關懷的地方,特別是靈性的關懷,很多機會我們可以開啟這樣的對話,提供全人關懷中,更容易帶出靈性的關懷。當然,我們還有可以繼續擴大的空間,也是我們還沒有做到的,包括對因為身體關係無法常來教會的長輩們,給予居家關懷或電話問候,也包括陪伴因為疾病受苦或親人去世而哀傷失落的長輩。當然,教會志工們也是人,也有限制和不完全的地方,我們付出愛的關懷,更需要從愛的源頭來支取力量,帶領他們有機會認識創造他們、愛他們的主。

三、教會需要長輩
前一段提到,長輩需要教會,對不同信仰狀況的長輩,教會都可以成為一個關注於靈性成長的團體,對教會內、會友家庭,以及社區的長輩都能有所貢獻。最近教會統計經常參與聚會的弟兄姊妹人數,並製作依年齡的人口分布圖,發現我們教會九百多位弟兄姊妹中,65歲以上的人口大約占四分之一,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高過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我們和平教會的老年人口比例高於社會平均。然而,與其他長老教會相較比,我們應該還算不是那麼老化。
在講道的第二部分,要說的是「教會需要長輩」,為什麼教會需要長輩呢?我們當中這群約占四分之一的長輩們,你們在健康教會的生命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因為教會中如果有健康的長輩成為榜樣,在信仰、家庭、人際關係、服侍態度、奉獻、工作經驗中有好的模範,可以透過你們成熟的屬靈生命、智慧和謙卑的態度來幫助年輕人。
今天我們所讀的兩段經文,第一段經文出自詩篇71篇,被加上的標題為「老人的祈禱」,牧師鼓勵大家去讀整篇共24節,我們彷彿可以看見一位人生閱歷豐富的長者,謙卑又有信心的尋求上帝,而17-18節則是這位長者對上帝的祈求,盼望能夠將他對上帝的認識,指示給下一代,讓後代也能一同經歷。這樣的話語,在詩篇90篇,相傳是摩西年老的時候所寫的詩篇,也提到「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得著智慧的心」(詩篇90:12),我深深相信長者對上帝的好信仰,會成為全教會的祝福。因此,牧師鼓勵我們當中的長輩們,在現階段的信仰道路上,你們可以透過以下具體的三件事情來祝福教會。
1.整理個人的生命見證
整理自己生命的見證,以書面的方式寫下來,或用口述的方式,請別人協助整理。回顧自己生命中,在面對難處和挑戰的過程中,上帝如何帶領你做決定。可以有長的版本,也要預備簡短三、五分鐘可以講完的,當然短的比較難,我知道人的一生這麼精采,三、五分鐘怎能講得完呢?但簡短有重點的分享會是很有力量的見證。另外,也要請你們要找機會傳講給家族中的子孫們聽,更要把握機會與教會中的其他年輕人分享。試想,讓我們生命中曾經領受上帝恩典的記號,透過見證與人分享聽,不但是具體數算上帝的恩典的方式,也是對上帝恩典的感激,並懇求上帝使用我們的見證,能讓聽到見證的人者得到啟發、信心增加的幫助。那種幫助是見證上帝,而非誇耀自己。是讓聽的和講的人信心均增長,並榮耀主的名。第三堂禮拜中也將能安排你們作見證,將上帝在你們生命作為與會友人分享,並歸榮耀給上帝。
2.成為忠心服侍的好榜樣
年長者的服侍,是何等美好的模範。每當在教會看見成人詩班獻詩,看見他們的用心練習和呈現。看見婦女團契參與愛餐的服侍,彼此分工合作,我看見他們在服侍中是何等喜樂,一方面要他們不要太辛苦,但也真是從心中發出感謝的稱讚。另外在招待、新朋友關懷、社區長輩事工忠心擺上的同工們,我看見的不僅僅是透過時間和體力的擺上,更看見那個愛主耶穌和愛教會的心,這些都值得我們在看見他們服侍時,對他們說用幾句感謝和鼓勵的話,甚至也願意一起參與和分擔,和他們一起服侍,會是何等美好的事。
3.以禱告為教會守望—主日禱告室、公禱事項
我更看見教會中有年長的兄姊,持續以禱告來為教會守望。他們好像夜間守望的人,為著每週週報上的公禱事項禱告,在教會但以裡禱告網上,為每一個提出代禱需求的兄姊來禱告,再加上為著教牧團隊、為主日禮拜守望,參加在主日禱告室等等,因著這些禱告,讓教會持續走在上帝的心意中,這實在需要更多祈禱的勇士和女勇士。我記得曾看過一本叫做「改變生命的教學」中,作者提到他認識一位八十多歲的阿嬤,他對兒童主日學的服侍有負擔和熱情,因此他特意去認識主日學的每個兒童,拍下他們的照片,記住他們的名字、認識他們,週間看著照片一一為他們提名禱告,禮拜天主日學上下課時,不但能逐一叫出這些小孩的名字,並關心他們。結果是,小朋友們超愛這位阿嬤,阿嬤也成為這群小朋友的祝福。我在想,要是我們當中有幾位,願意關心認識主日學幼幼班、幼主班、兒童主日學、少年主日學的兒童和青少年們,每週願意一一提名為著他們來禱告,並為著小孩和他的父母親的親子關係和教養方式來禱告,用一個個的禱告來守望每一個兒童的家庭和信仰,五年十年之後,和平教會將會如何的不同。
四、跨世代共居的屬靈家庭—對和平教會生活的期待
當我在預備這篇講章,同時也在思想如何表達教會中不同年齡層的弟兄姊妹一起敬拜與相處的團體生活情境。上網找到一個有趣的例子,聯合報系的「願景工程」採訪團隊,報導近年來在德國各地推動跨世代、族群的「多代共居宅」Cohouse,將原有舊建築改建,住宅的一樓是幼兒園,樓上住有老人和單親家庭,不分老少成為麻吉鄰居,長者在這裡找到歸屬感,在都市中心過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空間設計上有設立開放客廳、會議室等,讓住戶可以互相交流,舉辦活動,樓上還有小型兒童遊戲區。住戶們也自動付出,有人是社區攝影師,也有長輩是修理達人,還有退休的老師主動成為兒童課輔的志工,小孩有老爺爺這樣的朋友,在單親家庭上班時,可以幫忙照顧小孩,長輩生病則有鄰居們去探視,我在想,這大概不是我們平常經驗中的都市鄰里生活,但卻是一種打從心裡會讓人羨慕的生活方式,不是嗎?

五、結論—看見教會生活的價值,從你我有的來開始
各位弟兄姐妹,德國的「多世代共融空間」生活,不正是我們每個主日在教會中所經歷的生活嗎?在我們每個人都往變老的路途中,讓我們和平教會成為一個跨世代的信仰團體,也成為一個跨世代靈性培育和相互陪伴的信仰團體。各位,你是否看見,這樣一個跨世代的信仰團體,本身就是一個極其美好的見證,一個會被這個社區、這個世代的人所羨慕的群體呢?而要往這個方向走,是要你我一起看見這樣教會生活的價值,並願意更多敞開來分享。就像那位參與在耶穌五餅二魚神蹟中的小孩,憑著信心,願意先將自己有的五餅二魚拿出來,而在主耶穌手中成就一件奇妙的美事。如果更進一步去想,年齡實在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心態,和平教會的弟兄姊妹們,要是我們當中的長輩、年輕人、婦女、兒童們,都願意將自己的五餅二魚、三餅四魚,甚至是僅有的一個餅或一條魚拿出來分享,你是否相信,這樣一個樂意分享的跨世代信仰團體,本身就是一個極其美好的見證,將成為一個被這個社區、這個世代的人所羨慕的群體。我們可以怎麼做呢?今天的默想和行動有兩項:

【默想和行動】
1.你認為教會需要長輩嗎?講道中提到長輩可以做哪三件事情?你願意怎樣回應這邀請呢?
2.對你來說,在和平這個屬靈的大家庭中,什麼是你有的五餅二魚?你可願將這交給耶穌,讓這些成為許多人的祝福嗎?

各位,在上帝的恩典中,讓我們一起成為同來敬拜的屬靈夥伴,因著我們彼此相愛的見證,要讓教會內有相愛相包容的氛圍,在這進入2019年第四季之中,在歲末感恩和聖誕節期中,你是否渴望讓自己以及和平教會,成為更多人的祝福,你願意有分在這當中嗎?我們一起來禱告。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