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日 星期六

從何而來的希望





經文 申命記13:1-3                              講道日期:2019/12/1


你們中間若有先知或是做夢的起來,向你顯個神蹟奇事,對你說:『我們去隨從你素來所不認識的別神,事奉它吧。』他所顯的神蹟奇事雖有應驗,你也不可聽那先知或是那做夢之人的話;因為這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試驗你們,要知道你們是盡心盡性愛耶和華─你們的 神不是。
--申命記13:1-3

焦點:只有建立在上帝話語的認識,
      才有真實的希望。

一、前言
最近看了一則故事覺得很有趣,故事中提到:
在某個村落,下了一場大雨,洪水淹沒全村,一位神職人員正在教堂裏祈禱,眼看洪水已經淹到膝蓋了。一個救生員駕著舢板前來,跟神職人員說:“神職人員,趕快上來吧!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職人員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好了。”
不久,洪水淹過神職人員的胸口,神職人員勉強站在祭壇上。這時,又一個員警開著快艇過來,跟神職人員說:“神職人員,快上來,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神職人員說:“不,我要守住教堂,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
又過了一會兒,洪水已經把整個教堂淹沒了,神職人員只好緊緊抓住教堂頂端的十字架。直升飛機緩緩飛過來,飛行員丟下了繩梯之後大叫:“神職人員,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我們不願意見到你被淹死!!”神職人員還是意志堅定的說:“不,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上帝會與我共在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
最後,洪水滾滾而來,神職人員被淹死了……他上了天堂,見到上帝後很生氣的質問:“主啊,我終生奉獻自己,誠心誠意的侍奉您,為什麼你不肯救我!”上帝說:“我哪裡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去救你,你拒絕了;第二次,我又派一隻快艇去,你還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國賓的禮儀待你,派一架直升飛機來救你,結果你還是不願意。我以為你急著想要回到我身邊來。”

這讓我想到亞伯拉罕蒙應許得子嗣的事件。聖經中記載著,上帝決定要賞賜豐富的恩典給亞伯拉罕,特別是應允了亞伯拉罕有後代的心願。不過因為時間拖得有點長,亞伯拉罕夫妻實在無法理解上帝甚麼時候才會實踐承諾。這個時候撒萊出了一個主意,就是要亞伯拉罕從她的使女夏甲得孩子。對當時的人來說,奴僕只是主人的財產,而奴僕所生的孩子,也是奴僕。不過也可以理解為,奴僕所生的子女,算是主人的資產。我想撒萊應該是因為這樣子,認為自己可以使用自己的聰明來理解上帝的話,藉由年輕的夏甲來完成她自己無法生育卻還是能有子嗣的這個重大工作。結果雖然夏甲順利的得到了一個孩子以實瑪利,卻造就了後來各樣的紛亂,甚至以色列民族的壓迫。

我們都想要更認識上帝,並且遵行上帝旨意而行,但是這真的不容易,上面的例子讓我們發現,我們很容易以為上帝會怎麼施展祂的工作,而堅持自己的想法,導致縱使上帝的作為已經展開,我們依然沒有知覺。抑或者,上帝的旨意雖然清楚,但是因為我們對於時間的焦慮,或是對於上帝為何不此時彰顯祂的大能的無法掌握,而自以為是地做了一些回應,而導致後來許多複雜的狀況,讓自己更顯得困窘。或許今天的經文,可以幫助我們做更多的思考。

二、經文的世界所帶來的提醒
脫離奴役之地
今天的這段經文是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的奴役之後,摩西再次告訴這群人上帝心意的提醒。事實上這群申命記裡面摩西說話的對象,他們不再是真實受到埃及奴役的一群人。他們的長輩,因為對於上帝的不認識、失去信心,而使得他們在曠野漂流了四十年。我們可以想像這群人他們的長輩,或者是他們幼年的時候,曾經在埃及之地被奴役。他們所感受到的生命就是聽話、順命,而得到利益。

建立信仰模式
而聽話、順命得到利益的信仰模式,卻不是上帝想與人建立的模式。我們可以從這裡看見。摩西透過這樣一段經文,試著想要告訴這群以色列人民,我們需要真實的來到上帝的面前。我們要仰望的是上帝,而不是這些攸關生命常態的祝福或是行動。上帝之所以為上帝,是因為這一切都是祂所造的,而我們之所以要來到祂的面前,是因為祂正是創造我們,並期待與我們同工,繼續讓這個美好世界運行的那位。

斷絕錯誤的利益模式
(真實信心模型的建塑)
所以今天的經文特別提到「他所顯的神蹟奇事雖有應驗,你也不可聽那先知或是那做夢之人的話」明白的告訴我們,人們的信仰不能建立在對物慾期待的滿足中,而是要建立在對上帝真實的認識中。我們來到教會這個信仰群體,我們需要的是以真實的心來認識上帝,愛祂,回應祂對我們生命的呼召。正如「太6: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清楚的指出,甚麼才是我們生命優先順序的第一位。這不是教會的口號,而是關於上帝透過摩西,清楚的對我們眾人的提醒。

三、改革宗的信仰傳統
或許透過改革宗信仰的傳統,我們試著來理解,我們可以怎麼來認識上帝。對於改革宗的傳統,也就是我們的信仰傳統,其中有一個說法,稱為「五個唯獨」,這或許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認識信仰的準則方向。
這五個唯獨提到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基督、唯獨上帝。所謂的「唯獨聖經」,就是對於我們在信仰上的所有討論與對信仰的認知,絕對的權威只有聖經,或許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與詮釋,但是我們都使用同一個文本--「聖經」。若有人要以其他的經典或是認知來挑戰聖經的內容,我們依然以聖經所表述的內容,作為我們對信仰認知的依據。
而「唯獨恩典」提醒我們,我們無法依靠個人的任何努力來到上帝的面前,因為蒙恩得救完全是上帝的恩典,其中上帝並未採納我們任何的努力與作為來決定我們的價值,或者我們是否蒙恩。祂願意將恩典賞賜給我們,並揀選我們成為蒙恩的一群人,完全是來自於祂無條件的恩典。也因為如此,憑著信心來接受,便是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回應,這也就是「唯獨信心」的緣由。也就是說,唯獨上帝的恩典,唯獨我們憑信心的接受。
至於「唯獨基督」,這是串聯前三者重要的核心。「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一39-10)明白的讓我們了解,基督是上帝讓我們同歸於祂的重點。事實上這一切,都為了回應最後一點「唯獨上帝的榮耀」。詩篇的作者這樣呼喊著「詩117:1萬國啊,你們都當讚美耶和華!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是的!我們生命的主要目的就是榮耀上帝,永遠以祂為樂。
既然知道我們生命的目的是榮耀上帝,而透過耶穌基督,我們因信得以接受上帝的恩典,接著自然就是透過對於聖經—上帝的話語的瞭解,才能更認識上帝。

四、聽命勝於獻祭?
事實上,「撒上15:22b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這樣的提醒,更是幫助我們,不以為因為自己的服事,穩定的聚會,或是任何形式上的行動,能夠得蒙上帝的恩典。乃是我們因為蒙恩,我們願意更明白上帝的話語,而用行動來回應祂的愛。那就像是一個孩子,因為真心感受到父母的愛,他會願意更多的來到父母親面前與父母親說話。他會將他所經歷的一切都告訴他的父母,他也會願意體貼父母,而遵行父母的教導來成長一般。在馬大與瑪利亞的事件中(路加福音)
10:40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
10:41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
10:42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我們知道,耶穌不是指責馬大的服事,耶穌只是提醒馬大,在信仰的追求上,花時間認識上帝的話,比更多的服事來得重要。

五、擺上時間,才能明白
    心意
舉個例子吧,許多人結婚許久,卻也失去了彼此談心與對話的時間,這當中夫妻盡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認真的工作,照顧家庭,卻少了說話的時間。一個婚姻沒有足夠的時間對話與溝通,夫妻很容易就產生誤會與嫌隙。我們說我們相信上帝,願意遵行上帝的旨意行事,卻很少花時間在祂的話語上,我們自然就永遠搞不懂上帝的心意是甚麼?有時候當一個議題發生,許多人談起來對上帝理解的不同,願意花時間的人會知道,這群愛上帝的兄姊,雖然有限,總是認真在自己的有限中,多一點的來理解關於上帝的心意。但是當我們沒有花時間來到上帝的面前,我們期待教會的牧者用簡單的三言兩語來解釋關於上帝對我們生命的帶領,或者面對社會公義,上帝期待我們所該扮演的腳色,是不是太過簡化了呢?當我們越來越沒時間來到上帝面前,我們就越無法理解上帝的心意,這自然是很容易理解的。

六、歷史脈絡中,連結於上帝
    的歷史
不過也有兄姊會問,我們常常花時間看聖經,也願意真實的來理解上帝的心意,但是聖經的話就像是高言大智的言論,實在很難連結在我們的生命處境中,難道每個人都得讀神學院,每個人都得把聖經當一門專業科目來研讀,才有機會真實明白上帝的話語嗎?保羅說「林前2:1~2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 神的奧祕。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保羅所說的只傳耶穌的十字架,更清楚的說明,或許可以說,只傳耶穌基督在我們身上彰顯的作為。而更進一步的我們可以理解為,我們只傳揚上帝透過耶穌恩典的救贖做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有人說聖經就是「His story」大寫的H代表著上帝,也就是說聖經傳講的正是上帝的與人交織的歷史。如果今天我們不是傳揚一套道德法則,一個信仰禮儀規矩,我們所傳頌的是上帝如何愛人的歷史,我們一再閱讀的是清楚的看見,上帝從創造天地的愛,因著人的軟弱與上帝不離不棄的帶領,所交織出來的生命故事,我們是否會覺得,原來上帝離我並不遠。祂就在這裡,過去、今日、明日,我們都在一起,並且透過聖經中信仰軌跡的紀錄,歷史中信仰前輩的傳承,今日我們將繼續與上帝攜手創造明日的歷史。

七、歷史中的見證者
我們來看看幾個例子吧。
奧古斯丁(挽回的禱告)
「腓立比書4:6~7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這句話常常令人很難理解。有太多事情困擾著我們,生命有太多看似無法改變的現況,我們怎麼還能因為靠著禱告,而經歷上帝恩典的帶領呢?
有名的信仰前輩奧古斯丁,年輕的時候,是一個生活荒盪,雖然聰明,卻是行事不拘的人。她的母親莫尼卡(Monica)為著這個偏離上帝的孩子屢屢擺上禱告,甚至幾次追到奧古斯丁生活的地方,想要勸回奧古斯丁,總是徒勞無功。紀錄中可知莫尼卡為兒子禁食禱告,甚至哀求聖職人員來勸告他的孩子。主教對她說:「婦人,去吧!母親為他流這麼多眼淚的兒子,絕不會滅亡。」直到奧古斯丁三十二歲的時候,幡然醒悟,決定回到上帝面前,莫妮卡的心才得了安慰。我們當中必然有許多為著孩子離開上帝而流淚禱告的兄姊,我自己也有一個長長的名單,這當中都是我的至親好友,雖然他們現在還不認識主,透過腓立比書的應許,奧古斯丁的故事,總讓我們的禱告雖然長久,依然充滿盼望。

約翰衛斯理(追求真理的生命)
「馬太福音5:6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這句話,對許多人來說,實在是一句很奇怪,無法理解的一句話。因為我們追求很多東西,但是飢渴慕義,到底甚麼呢?
約翰衛斯理牧師小的時候,是在一個敬虔的家庭出身的。他到了廿一歲時,已經成為一個學者。不過,這時他的宗教生活卻是處於很低的衰落期。雖然他有讀經、禱告,以及其他靈修書的研究等等,但他並沒有在信仰與生活的實踐上,看見甚麼關聯的價值。直到有一次學校裏的門房與他的對話中,衛斯理發現在這看守門房之人的心中,充滿著感謝上帝的恩慈。衛斯理覺得奇怪問他,門房回答說:「我感謝上帝,因為祂賜給我生命,並且賜了我一顆愛祂的心,和願意為他服務的志願。」衛斯理此後才開始感覺到,有一些宗教的經驗是他所沒有體會到的。
不過這個經歷只是在他生命中的一點信仰萌芽。接著他成為一個很認真的牧師,教會遵循聖經中規定的方法立身行事。陪伴年輕人、救濟貧民、幫助學校、關心監獄的人。事實上他是一個很認真的牧師,但是他一直覺得有一種枯竭,是一種說不出來,缺少生命活力的狀態。
衛斯理兄弟於1735年父親去世後,便離開了牛津,去美國喬治亞(Georgia)宣教。宣教期雖頗短暫,對兄弟倆的屬靈生命倒有重要的影響。令他們改變的有兩項因素,一是當他們的船在大西洋時,遇上了暴風,約翰對於同船的莫拉維亞弟兄會信徒,在惡劣的環境中仍能唱詩讚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是當時新興的活動,就是以小組形式,給予完全奉獻的男女信徒屬靈訓導。
1738年的五月二十四日,衛斯理參加了莫拉維亞弟兄會的聚會,覺得心裡「異樣溫暖」,皆因有人在會中宣讀了馬丁路德寫的羅馬書註釋之序言。他由這經驗而生出的熱心,又聯合了他弟弟查理斯和其他會員,便形成了一股復興的火焰。一個真心追求上帝真理的人,只要願意,必能在上帝恩典中得到飽足的。

恩典夠用的眾多見證
「哥林多後書12:9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我想大家或許聽過開設孤兒院的喬治慕勒,他在孤兒院經濟最差斷炊的時候,依然仰望上帝,上帝豐富賞賜夠用的食物與資源給他們。馬偕博士雖然經歷許多次死亡的威脅,依然經歷上帝恩典的搭救。之前蔡牧師分享過的司百福,他在經歷了芝加哥大火,使得在密西根湖畔投資的大批房產成了灰燼;四歲的兒子死于猩紅熱;四個女兒死於船難之後,他依然依靠上帝,而繼續成為眾人的祝福。

事實上有更多更多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不只是這些信仰前輩與上帝話語的摔跤,我們當中更多的信仰長輩,我相信你們的生命故事,更是能成為眾人的祝福。

八、兒主教案,少主教案
改革宗傳統向來積極支持教會信徒的教育。加爾文堅持對教會青少年進行要理問答的訓練,並建立了今天的日內瓦大學。我們教會也是如此,透過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兒童主日學與少年主日學這幾年一直試著希望建立孩子對上帝作為的認識。
兒童主日學從幼幼班、幼主開始,便以聖經故事來建造孩子的生命。到了小學初小級,更是有系統的兩年內把聖經的故事脈絡,從上帝創造天地一直講到使徒傳揚福音。而到了中小級,我們希望孩子能有自己述說故事的能力,以此建立更深的印象與認知。而到了高年級,重點就不是聖經故事的傳頌,而是學習如何理解,思辨聖經中各處經文所帶來的價值與意義。有兄姊以為每兩年把聖經讀過一遍,或許自己的孩子來兒主六年,能把聖經讀過三遍,但是事實上,如果沒有家長的配合,每周回家與孩子一起完成兒童主日學的讀經日誌,甚至孩子每周能穩定的出席,效果實在是有限的。
另外孩子到了少年,我們少年主日學會以聖經的價值為主,透過認識歷世歷代基督徒生命的更迭,讓我們的孩子看見,原來這些在聖經中的話,是真實可以落實在生命當中的。其中課程除了順著基督徒這幾千年的歷史脈絡來理解,更在其中思考關於靈修、教義與生活的連結。
我們的孩子需要時間學習,成長,甚至生命被建造,而這些都需要時間,也需要真實的心力。願我們的孩子不是相信一個信仰,乃是因為真實認識過去上帝豐富的作為,今日自己決心來跟隨主。

九、用生命經歷上帝真實的豐富
常常有機會聽見兄姊分享自己生命中,如何經歷上帝恩典的帶領。也看見許多兄姊,繼續讓自己的生命成為上帝恩典的出口,而感動不已。當我們因為越瞭解上帝的信實與豐富,我們願意越多的認識與跟隨,我們便不會陷入生命的困境中,而是能經歷一次又一次令人興喜的帶領。而我們的孩子或是下一代也才能看見,聖經不只是空洞的古代文字,它是上帝又真又活的見證,從過去一直延續到今日。聖經的話不是甚麼神聖的咒語,每天反覆唸誦就會有神奇的魔力。乃是聖經是述說上帝的豐富與恩典,並且讓我們看見,直到今日,上帝愛的工作依然沒有停止。

十、結語
因為不認識上帝,而在跟隨上帝的道路上失去希望,對我們來說是再平凡不過的生命狀態了。畢竟當我們以為我們已經「做很多」,而上帝並沒有因為我們的行動而讓我們的生命一帆風順的時候,我們的確很容易心生怨懟,而懷疑信仰到底有甚麼用。不過當我們透過聖經與對信仰前輩行動的認識,我們可以看見「來12:1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我們便可以知道,我們為什麼有如此的盼望,而我們的信更不是對空氣打拳,是連結於那個又真又活的上帝。既是又真又活的上帝,那麼我們不但可以依靠祂,更可以因為對祂行動的認識,而一步一步穩健踏實的面對生命的每一個腳步。那不一定是平順容易的道路,但是那一定是充滿盼望,每一步都充滿恩典的道路。「詩篇121:1~2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今天是待降節期的第一週,我們也透過點燭的行動,來再一次挑旺我們仰望上帝的信吧。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