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8.08.10
作 者:蔡茂堂 牧師
約翰福音13:34-35
短片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題是Oneanothering,就是one-another-ing(彼此),因為彼此的關係是基督徒之間很重要的黏合劑。上次我們提到重擔和擔子,重擔要彼此擔當,擔子則是需自己背起,於是我們就知道,在信仰當中,「彼此」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Ⅰ、引言:熱水筒的玻璃管
一只熱水筒裡有多少水,我們無法從外面看見,聰明的人就在外安裝了一條玻璃管,在玻璃管上我們就能看見裡面還有多少水,玻璃管裡的水有多少,熱水筒裡的水就有多少。我們信仰中最重要、最大的誡命就是盡己愛神和愛人如己,耶穌說還有一條新誡命是彼此相愛,一個是對神的愛,一個是對人的愛,而盡己愛神就像熱水筒,愛人如己和彼此相愛就像玻璃管,換句話說,你愛神有多少,人們看不到,但人們看得見你如何愛人。聖經這樣說:「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祂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約壹4:12),從來沒有人見過神,當然更沒有人看見你怎麼愛神,所以愛神是可以從愛人中看出的;當一個人愛神愛人時,我們能從他如何愛人來看出他如何愛神。
Ⅱ、教會的特徵(The cardinal sign of the church)
1. 主耶穌(Jesus Christ):彼此相愛如同主愛
2. 特土良(Tertullian):看哪他們何等相愛
3. 潘霍華(Bonhoeffer):彼此結連生命轉變
教會的主要特徵(Cardinal Sign)是什麼呢?如何認出一個教會?建立教會的人是耶穌基督,祂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好像我愛你們一樣」。在第二至三世紀,北非的古教父特土良(155-222AD)是羅馬帝國第一位用拉丁文寫基督教著作的神學家,有人稱他為「拉丁教父」,我們現在所說的「三一真神」的三一(Trinity)是由他首先提出的;那時有許多人在攻擊教會,而他寫了很多為教會辯護的書籍,提到當時在羅馬帝國的外邦人如何認出一個人是不是基督徒:「看哪,他們何等相愛(Look! How they love one another.)」,根據他們彼此相愛來認出是否為基督徒。到了二十世紀,德國的潘霍華(1906-1945)批判當時德國的教會,因為教會在希特勒的監管之下選擇了妥協、贊同納粹政權;他是教會的批判者,但他認為一個人如何被認出是基督徒呢?是在彼此相愛中彼此結連,生命產生轉變。所以不管是教會的創立者、捍衛者或批判者,他們對教會的認知是一樣的,你如何看出這群人是教會與否,就看他們有無彼此相愛,這也就是今天的經文:「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所以教會的主要特徵是彼此相愛的關係。
Ⅲ、教會的比喻(The parable of the church)
該怎麼看教會呢?有人將教會看成是一個公司企業(Business),有人看成是一個比賽團隊(Team),也有的人認為是一個上帝的家庭(Family)。如果看成是企業,那是用商業的模式(Commerce)來看教會;若看成是團隊,則是用競賽的模式(Competition)來看;若我們將教會看成是家庭,那是用合作的模式(Cooperation)來看教會的。如果是經商,當然就是唯利是圖,因為經商的目的就是賺錢營利(Profit making);如果是競爭,就是看它的成績如何(Performance),用它的表現來評估一個教會;如果是一個家庭,就是看大家參與的情形(Participation),不是賺錢、不是表現,父母子女參與的越多,就越像一個家庭。一種是賺越多越好(Earning),一種是贏越多越好(Winning),一種是彼此越親越好(Relating)。所以用不同的模式來看教會、評估一個教會時,你也會用不同的標準來評估它。若將教會看成公司企業,長執會就是董事會,牧師就是總經理,會友就是客戶消費者,公司服務的不好,會友就跑光了;如果看成是團隊,長執會就是經紀群,牧師就是總教練,會友就是參賽者,這就沒有消費者了,所有人都是參與者,但為了要贏,就是挑選最優秀的去比賽,其他人就被忽略;如果將教會看成一個家,長執會就是家裡的服侍團,牧師就是牧養者,會友就是一家人,不去管富強優秀,反倒是對於軟弱的要多加關顧。然而,在聖經中,是用家庭的比喻來看教會的。
1. 上帝的家:基督是長子,我們是兒女―彼此親暱
聖經說,教會是上帝的家,「…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提前3:15),這個家是永生神的教會(God’s Family)。如果是家,基督就是長子,「因為祂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祂兒子的模樣,使祂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8:29),而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我們也真是他的兒女」(約壹3:1),所以我們常常將上帝稱作天父,我們彼此稱作弟兄姊妹,這個來源就是我們視教會為一個大家庭。
2. 基督的身:基督是元首,我們是肢體―互相依存
在聖經另一處說,教會是基督的身體(Christ’s Body),「…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要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西1:24),從「家」變成「身體」。如果是身體,基督就是頭,「祂也是教會全體之首。祂是元始,是從死裡首先復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西1:18),我們就是手腳肢體,「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林前12:27)。
3. 聖靈的殿:基督是房角,我們是活石―同被建造
再一處說教會是聖靈的殿,「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林前3:16),那麼基督就是房角石,是聖殿最下面、最重要的那塊基石,「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2:20),我們是蓋這殿的每一塊小小的石頭,「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彼前2:5),大家一起慢慢地將聖殿蓋起來。
上帝的家,讓我們看見彼此是一個親密的關係;基督的身體,代表著我們互相依存、互相依靠,因為若沒有別的肢體就無法存活,是一個很緊密的關係;聖靈的殿,是讓大家一起被建造,這些石頭會蓋成一棟房子,需有水泥將石頭一塊塊黏合起來,水泥就是我們彼此的關係,就是彼此相愛的彼此(Oneanothering)。聖經給教會的圖像,就是上帝的家、基督的身體和聖靈的殿。
Ⅳ、教會的彼此(The Oneanothering in the church)
耶穌在最後的晚餐對祂的門徒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4-35),我們如何了解這個彼此相愛呢?在新約聖經中,用了很多的彼此來描寫何謂彼此相愛,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在準備這次講道時,我總共找到了七十個經文:
「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太24:10)
「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為大。」(可9:34)
「你們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可9:50)
「有幾萬人聚集,甚至彼此踐踏。」(路12:1)
「從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路23:12)
「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路24:14)
「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約13:34)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
「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約15:12)
「我這樣吩咐你們,是要叫你們彼此相愛。」
(約15:17)
「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2:42)
「吩咐他們從公會出去,就彼此商議」(徒4:15)
「你們二位是弟兄,為什麼彼此欺負呢?」
(徒7:26)
「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徒15:39)
「也有方伯可以彼此對告。」(徒19:38)
「我們都跪在岸上禱告,彼此辭別。」(徒21:5)
「他們彼此不合,就散了。」(徒28:25)
「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羅1:12)
「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羅1:24)
「得見你們,先與你們彼此交往。」(羅15:24)
「你們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羅16:16)
「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林前1:10)
「你們中間有彼此相爭的事」(林前6:1)
「你們彼此告狀。」(林前6:7)
「夫妻不可彼此虧負。」(林前7:5)
「你們聚會的時候彼此分門別類。」(林前11:18)
「你們聚會吃的時候,要彼此等待。」(林前11:33)
「總要肢體彼此相顧。」(林前12:25)
「你們要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林前16:20)
「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林後13:11)
「你們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林後13:12)
「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5:15)
「聖靈和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
(加5:17)
「彼此惹氣,互相嫉妒。」(加5:26)
「用和平彼此聯絡。」(弗4:3)
「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弗4:16)
「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弗4:32)
「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5:19)
「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弗5:21)
「不要彼此說謊。」(西3:9)
「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西3:13)
「彼此教導,互相勸戒。」(西3:16)
「願主叫你們彼此相愛的心。」(帖前3:12)
「蒙了神的教訓,叫你們彼此相愛。」(帖前4:9)
「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帖前4:18)
「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帖前5:11)
「你們也要彼此和睦。」(帖前5:13)
「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
(帖前5:15)
「你們眾人彼此相愛的心也都充足。」(帖後1:3)
「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多3:3)
「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多3:13)
「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來10:24)
「倒要彼此勸勉」(來10:25)
「你們不可彼此批評。」(雅4:11)
「你們不要彼此埋怨。」(雅5:9)
「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雅5:16)
「當從心裡彼此切實相愛。」(彼前1:22)
「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彼前3:8)
「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彼前4:8)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彼前4:10)
「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彼前5:5)
「你們要用愛心彼此親嘴問安。」(彼前5:14)
「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約壹1:7)
「我們應當彼此相愛。」(約壹3:11)
「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約壹3:23)
「我們應當彼此相愛。」(約壹4:7)
「我們也當彼此相愛。」(約壹4:11)
「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約壹4:12)
「我們大家要彼此相愛。」(約貳1:5)
約翰福音提及彼此相愛的次數最多,並且在約翰壹書中,作者又寫了許多彼此相愛,而其餘的經節,就是試著將是否為彼此相愛做個分別與闡明,而不是變成一個理論,是我們真的能夠去實踐出來的。
1. 彼此的態度(Attitude):接納、包容
我將以上的彼此相愛分成四種:第一種是彼此的態度。海中藍色的魚全都向右游,只有一隻紅色的魚向左游,這叫作接納(Acceptance),牠仍在那群魚當中,只是方向和顏色與眾不同。一隻貓讓一隻老鼠在牠頭上玩,這叫作包容(Forbearance)。彼此的態度要接納、要包容;接納是在彼此有差異時就需要接納,聖經說:「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羅15:7),包容是在彼此有冒犯(Trespass))時就需要包容,「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西3:13),這是第一種態度,彼此接納、彼此包容。
2. 彼此的服侍(Service):勉勵、扶助
在我們互相的服侍當中,要彼此勉勵(Encourage)、彼此扶助(Help)。當一個人可以跳卻不敢跳時,你要鼓勵他跳,但是當他不能跳也不能走時,你就要將他抱起來、幫他一把;當他灰心(Despondent)時需要你的勉勵,當他軟弱(Weak)時需要你的扶助,所以應區分他這時是灰心還是軟弱。若是將灰心當作軟弱,就是將他的擔子當作重擔,你幫他擔了不應替他擔的;他若是不能動,你當作不敢動而一直鼓勵他,這也不是愛他。「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帖前5:14)。
3. 彼此的關係(Relation):親熱、認罪
在彼此的關係裡,平常便應彼此相愛(Affection),萬一做錯事情,應當認錯(Confession)。一個是平時要培養好的關係,「愛弟兄,要彼此親熱…」(羅12:10),一個是當不小心讓對方受傷時,能勇於向對方說對不起,「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雅5:16)。
4. 彼此的禁忌(Taboo):論斷、吞咬
彼此的關係若有裂痕時,不要論斷(Judging),也不要吞咬(Biting)。論斷是在倫理上(Ethical)傷害對方,「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羅14:13),吞咬則是在物理上(Physical)攻擊對方,「…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5:15),這些都是互相傷害。以上是四種彼此的關係。
Ⅴ、結論:遵守主命 彼此相愛 常享主愛
因此,教會或是基督徒最重要的一個記號,就是彼此相愛,這當中包括有彼此的態度要接納包容、彼此的服侍要鼓勵扶助、彼此的關係要親熱認錯、彼此的禁忌是論斷吞咬。我們若能這樣整體來做,我們就常在主的愛裡,「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愛裡」(約15:10),因為主給我們的命令就是要我們彼此相愛,「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約15:12)。根據約翰福音第十五章來看,若我們「遵守主的命令」,我們就會「彼此相愛」;若我們「彼此相愛」,我們就會「常享受主的愛」;若我們「常享受主的愛」,我們就可以「遵守主的命令」,所以這是在愛裡的三個循環過程。我們對神的愛,及我們彼此相愛,這兩者是有關係的,就好像前面我所提到的,是一個熱水筒,筒裡的水有多少,外面的玻璃管應該就有多少,玻璃管是可以被看見的,熱水筒裡則是人們看不到的。但願我們在和平教會能夠學習這個功課,所以大家都應有參加小組的需要才是,因為若沒有參加小組,就難有機會認識彼此,更別提彼此有關係、能互相幫忙了。不知道你的信仰在彼此這關係上還有空間可以成長嗎?不曉得在你的生活當中、在教會裡,你有和哪些人真的有彼此的關係?或者,只是禮拜天來作禮拜,而沒能真的作一個基督徒,因為根本不認識神,信仰根本無法落實在生命當中?潘霍華寫一本小小的書叫作Life Together,那是他在被抓去坐牢以前,那六個月當中的體會,他說基督徒不可能單獨作基督徒,基督徒一定是在彼此的關係當中才可以成為基督徒。如果到目前為止,你與教會任何人都尚未有任何認識的關係,你可以向神禱告說:「讓我至少認識幾個人,可以真的有彼此的關係」,因為這是耶穌說的,「眾人因為你們彼此相愛才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只有作禮拜是不能作基督徒的。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祢在最後晚餐離開門徒之前,為門徒洗腳,祢對門徒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你們如果真的彼此相愛,眾人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這句話從那時到今日還是一樣。主,這是祢最後交代給我們一個最重要的命令,祢也說,若我們真的這樣做,我們就會常在祢的愛裡。但許多時候,我們把作基督徒演變成只是參加禮拜,求祢再一次提醒我們,讓我們將祢的命令,真的能夠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既然每個禮拜天到祢的教會一起來作禮拜,就讓我們所作的禮拜能幫助我們在其他時間當中、在生活裡,不論與我們的家人還是教會的弟兄姊妹,真的能學習如何彼此相愛。讓我們真的努力,在教會當中能找到幾位弟兄姊妹,可以發展彼此相愛的關係,將這樣的恩典賜給我們,在生活上彼此的態度是接納包容,在服侍上能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在彼此的關係裡能學習如何相愛親近,若有傷害也能認錯,也請幫助我們不要彼此論斷、彼此吞咬,好讓我們在生活中活出耶穌基督的樣式。我們這樣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