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患難的日子


講道內容
講題:患難的日子
經文:那鴻書 1:7
主講:陳光勝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八月十九日

一、  前言
剛放暑假的七月中旬,我帶著金華國中的孩子到花蓮出服務隊。這是一個特別的事工,使我們可以跟金華國中的孩子有許多的接觸,也因為如此,這幾年我們的少年團契,有許多金華的孩子加入。這個暑假我帶著他們前往花蓮與兩個部落的學校合作做資訊教育,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因為前兩年我們都是跟教會合作,教會的孩子雖然活潑,不過教會的長輩們對這些孩子的照顧,使得我們在前兩年並沒有深刻地感受到部落的現況。今年則因為能夠直接進入校園,反而能夠十分深刻地感受到部落的缺乏與孩子們真實的需要。
我們是在禮拜五的晚上到達花蓮的,禮拜六一大早我們就看見了當地的孩子在校園裡面玩耍,一直到中午我們用餐的時間看到許多孩子在窗外看著我們,之後經過了解,知道他們都沒有午餐可以吃。後來再進一步的了解才明白,部落的孩子因為家長出去工作,許多孩子除了早上吃了早餐之後,就得一直到晚上才有東西吃。一整天的時間,孩子們不一定有東西吃,也沒有長輩陪伴。這些孩子成天在校園裡面遊走,與同伴一起找尋自己的樂趣。其中還有一些孩子,因為父母親長期酗酒,所以有時候晚上也沒得吃,對他們來說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實在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有一天我與這些孩子們聊天,其中一個孩子笑咪咪的跟我說,有時候肚子餓到都想拿紙來吃。他說真的有一次他拿紙來吃,配著水喝下去,當時覺得真是難吃啊。我因為家裡環境的原因,雖然沒有真的吃過紙,但是卻能深刻地了解這個孩子心裡的感受。因為真的沒有東西吃的時候,實在會很想拿可以塞進嘴巴的東西吃下去。當時看著這個孩子笑咪咪地說著這個宛如日常生活的情境,心中真是五味雜陳。這次服務的過程中許多金華國中的孩子,都清楚的看見了這個事實,他們忽然間覺得自己的幸福完全沒有辦法跟這些孩子作比較了。因為這是天壤之別的差別,這些當地的孩子,什麼都沒有,已經不是用「缺乏」二字可以形容。而他們許多人剛到當地,正因為沒有冷氣、環境不舒適、早餐只能吃吐司,以及午晚餐只有一個五十元的便當,而埋怨不已的時候,看到這些孩子的處境,本來抱怨不已的聲音頓時少了不少。
我當時就想,如果有教會能夠在當地做課輔的照顧,必定能夠吸引大量的小朋友有機會在教會受到培育,受照顧與造就。不過這當中有許多的困難,並不是那麼容易進行,如果對這部分有興趣的兄姊,我邀請大家能在9/14禮拜五晚上的感恩禱告會,一起來感恩與思考。
不過就今天的主題「患難的日子」,我們怎麼來看「患難」呢?原住民的孩子常常一天只吃一餐,最多兩餐,這是患難嗎?或者,當我們帶著金華的孩子到部落學校,只能睡地板,吃不好也睡不好是患難呢?又或者是我們的生命處境中,我們所遭遇的難處與困厄是患難呢?

二、本文
聖經中的歷史
今天的經文,出自〈那鴻書〉,作者那鴻是一個在以色列北國滅亡時,逃亡南國,宣揚上帝話語的先知。
被滅亡的北國
以色列國從耶羅波安二世的繁榮王朝接續到他兒子撒迦利雅之後,便開始了一連串的宮廷王位搶奪戰。一開始是撒迦利雅做以色列王六個月之後,被沙龍背叛,沙龍在百姓面前擊殺他,篡了他的王位。而沙龍才上任一個月,馬上就被米拿現殺了,並奪走了他的王位。不過面對亞述強敵,米拿現要坐穩這個王位並不容易,他需要經常跟有錢人索討金錢,貢獻給亞述王,以求短暫的和平。而在米拿現順利即位十年後,他的兒子比加轄繼位,才登基兩年,就被比加背叛,被斬殺。比加算是這末代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約有二十年之久,不過他的下場還是被背叛,何細亞殺了他,並奪取了他的王位。而這何細亞也是以色列的末代君主,他好不容易在搖晃中的以色列執政九年,最終以色列被亞述帝國所滅。
逃難的先知
以色列北國動盪不安的局勢使得許多人逃往南國,那鴻就是以色列亡國後逃難至南國的群眾裡的一份子。那鴻到南國的時候,正是希西家王當政,希西家王是一個願意遵行上帝話語的國君,他不學他父親的壞榜樣,乃是願意真實的在上帝面前敬虔。我們從〈列王紀下〉18章可以看見希西家王從二十五歲登基之後便大力的推行宗教改革政策,他把許多過去他的父執輩所做的惡事全部推翻,甚至打碎了摩西所造的銅蛇。因為這個銅蛇在當時已經成了偶像,使得許多人向它敬拜。
與諸國聯合而敗亡的南國
不過在面對亞述王的攻擊,希西家王依然學習他父親亞哈斯王的做法,試圖想要跟亞述帝國同盟。希西家王準備了許多的金銀,希望能夠討好亞述王。希西家王甚至從聖殿裡面搬出了許多金器、銀器,還把包裹聖殿柱子的金子都刮下來給亞述王,期待亞述王能夠繼續像他父親時代一樣,與猶大帝國和平相處。事實上從〈以賽亞書〉的紀錄看來,希西家王在尋求亞述王的同盟之前,他已經前往埃及尋求埃及的同盟,不過看起來埃及並沒有同意與猶大帝國同盟,使得希西家王只好回頭尋求與亞述帝國和平相處。
命在旦夕的希西家
不過此時的亞述帝國國勢強大,根本不需要與猶大帝國成為同盟,所以《聖經》在〈列王紀〉、〈歷代志〉與〈以賽亞書〉都記錄了這段亞述帝國的將軍嘲笑希西家王的故事。《聖經》這樣記錄:
〈列王紀‧下〉
18:19 拉伯沙基說:「你們去告訴希西家說,亞述大王如此說:『你所倚靠的有甚麼可仗賴的呢?
18:20 你說有打仗的計謀和能力,我看不過是虛話。你到底倚靠誰才背叛我呢?
18:21 看哪,你所倚靠的埃及是那壓傷的葦杖;人若靠這杖,就必刺透他的手。埃及王法老向一切倚靠他的人也是這樣。
18:22 你們若對我說:我們倚靠耶和華─我們的 神,希西家豈不是將 神的邱壇和祭壇廢去,且對猶大和耶路撒冷的人說:你們當在耶路撒冷這壇前敬拜嗎?
18:23 現在你把當頭給我主亞述王,我給你二千匹馬,看你這一面騎馬的人夠不夠。
18:24 若不然,怎能打敗我主臣僕中最小的軍長呢?你竟倚靠埃及的戰車馬兵嗎?
18:25 現在我上來攻擊毀滅這地,豈沒有耶和華的意思嗎?耶和華吩咐我說:你上去攻擊毀滅這地吧!』」
囂張跋扈的亞述
亞述帝國的殘忍是出了名的,他們常常會對戰敗國的軍民處以極刑,從歷史文獻記載可以看出,亞述帝國手段殘忍、面對敵人毫不留情,尤其在亞述帝國的國勢如日中天之時,亞述帝國四處找人挑釁,為的是要擴張自己的土地。從當時各國的眼光來看亞述帝國,就像是極為恐怖的魔鬼般巨大強悍的妖怪。若以這時猶大人的角度來看,簡直就是一個無法扳倒的大怪物:
18:27 拉伯沙基說:「我主差遣我來,豈是單對你和你的主說這些話嗎?不也是對這些坐在城上、要與你們一同吃自己糞、喝自己尿的人說嗎?」
18:28 於是拉伯沙基站著,用猶大言語大聲喊著說:「你們當聽亞述大王的話!
18:29 王如此說:『你們不要被希西家欺哄了;因他不能救你們脫離我的手。
18:30 也不要聽希西家使你們倚靠耶和華,說耶和華必要拯救我們,這城必不交在亞述王的手中。』
18:31 不要聽希西家的話!因亞述王如此說:『你們要與我和好,出來投降我,各人就可以吃自己葡萄樹和無花果樹的果子,喝自己井裡的水。
18:32 等我來領你們到一個地方與你們本地一樣,就是有五穀和新酒之地,有糧食和葡萄園之地,有橄欖樹和蜂蜜之地,好使你們存活,不至於死。希西家勸導你們,說耶和華必拯救我們;你們不要聽他的話。
18:33 列國的神有哪一個救他本國脫離亞述王的手呢?
18:34 哈馬、亞珥拔的神在哪裡呢?西法瓦音、希拿、以瓦的神在哪裡呢?他們曾救撒馬利亞脫離我的手嗎?
18:35 這些國的神有誰曾救自己的國脫離我的手呢?難道耶和華能救耶路撒冷脫離我的手嗎?』」
清楚帶來安慰的先知
拉伯沙基所說的話並沒有錯。對於其他列邦異族,他們的神明或他們的國家,拉伯沙基所說的話都是真實無誤的。沒有其他的國家能夠依靠他們的神明得到救贖。只是當他把同樣的話面對相信上帝的猶大人,這樣子的說法就顯得囂張了許多。事實上這個時期有許多先知帶來安慰的話,我們今天經文的主角那鴻在短短的三篇經文中,就看到了他對於亞述帝國的預言。那鴻明白地指出上帝不會繼續容許亞述帝國濫殺無辜。那鴻更清楚地說明,現在如日中天的亞述帝國必遭受上帝的摧毁甚至無人紀念。亞述帝國是猶大國的患難,亞述帝國帶來的是猶大國沒有辦法靠著自己面對下一步的恐懼。希西家王曾經尋求埃及的幫助,曾經試圖於亞述帝國示好,但是他都失敗了。不過面對這樣的窘境,先知那鴻帶來一個清楚的安慰:
那鴻書
1:12 耶和華如此說:尼尼微雖然勢力充足,人數繁多,也被剪除,歸於無有。猶大啊,我雖然使你受苦,卻不再使你受苦。
1:13 現在我必從你頸項上折斷他的軛,扭開他的繩索。
經歷救贖的猶大
因此,《聖經》指出,此時的希西家王只有更真誠的回到上帝面前,他才有得到安慰的可能:
〈列王紀‧下〉
19:1 希西家王聽見,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進了耶和華的殿;
19:2 使家宰以利亞敬和書記舍伯那,並祭司中的長老,都披上麻布,去見亞摩斯的兒子先知以賽亞,
19:3 對他說:「希西家如此說:『今日是急難、責罰、凌辱的日子,就如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沒有力量生產。
對於希西家來說,沒有奇蹟基本上是沒有盼望了,他以一個難產的婦人來比喻自己的現況。以當時的情況來說,一個婦人難產大概就準備沒命了。希西家清楚明白地指出,他雖然想要倚靠上帝,他雖然想要以上帝的權能來帶領以色列反抗亞述,他也沒有能力了,只有等死而已。不過先知卻清楚地帶來安慰:
19:32 「所以,耶和華論亞述王如此說:『他必不得來到這城,也不在這裡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築壘攻城。
19:33 他從哪條路來,必從那條路回去,必不得來到這城。這是耶和華說的。
19:34 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
聖經清楚地記載:
19:35 當夜,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
上帝必然掌權的盼望
〈那鴻書〉當中所述說的:
〈那鴻書〉
3:17 你的首領多如蝗蟲;你的軍長彷彿成群的螞蚱,天涼的時候齊落在籬笆上,日頭一出便都飛去,人不知道落在何處。
3:18 亞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覺;你的貴冑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間,無人招聚。
3:19 你的損傷無法醫治;你的傷痕極其重大。
   在這個時刻完全實踐了。有學者清楚的指出亞述帝國因為這一次的戰敗造成了國勢嚴重的損傷使得亞述帝國一蹶不振。一個看起來極大的患難,一個看起來將要被滅國的猶大,在上帝的帶領中經歷了神奇的平安,也見證了上帝權能的偉大
對上帝的信心與生命的實況
以色列人的患難,常常是由於離開上帝,行事準則受了外邦異文化的影響而生活敗壞,人們因此失去了盼望,也造成了國家的敗落,遭受外族的侵略。
明確的教導
        我們常常從《聖經》中看見上帝的應許,以及祂清楚明白的教導。無論是舊約或是新約,不論是先知或是使徒,他們再再地宣揚關於從上帝而來的應許與祝福,他們清楚明白的指出跟隨上帝的人必然得到的祝福,也指出離開上帝的人所須經歷的患難。上帝的旨意不難懂,上帝的應許與權能也並沒有離我們那麼遠。雖然牧師不是推廣這是個讓眾人大富大貴的信仰,但是跟隨上帝必經歷豐富的恩典卻是事實,上帝的話語也真是帶有應許和力量的。
不明確的生命處境
不過可能是實際的生活中挑戰實在太大,許多人都表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面對自己生命的處境,許多時候我們有許多的不能理解,不論是事業的狀況起伏、感情的問題,甚至親人的忽然離世,太多的問題使得我們沒有辦法確認我們在這個信仰裡面是否依然還有盼望。生命中大大小小的狀況太多,許多時候看起來真像是亞述帝國逼近的患難。我們面對亞述帝國的逼迫,真的很難想像還有任何的幫助,還有任何的可能性。就像是希西家王所說的,像是難產的婦人,想要努力,卻已經沒有力氣。信仰中許多帶有應許的經文,對處於生命困境的我們而言,只是令人振奮的標語,還是真有神力的咒語呢?或許喬治慕勒的事蹟可以給我們一些不一樣的提醒。
喬治慕勒的事蹟
   慕勒的家庭
   喬治慕勒出生在普魯士,他父親是國稅局的一個收稅人,家庭十分富裕。他的父親常常給他們一筆錢使用,本來希望他們能透過自由地使用學習如何管理與儲蓄,卻反而使得他的孩子們習慣揮霍浪費。他在十歲的時候就有辦法虛報收入、偽造支付以偷竊父親的錢,甚至在他十四歲時、母親臨終的那個晚上,他卻還在外面酩酊大醉,連母親的死都沒有辦法讓他良心發現,可知他當時放蕩的程度有多嚴重。
荒盪的青少年時期
喬治慕勒的父親希望他能夠學習正確的生活態度,所以將他送到教會學校就讀,可是這對他依然沒有任何幫助。直到有一天他把金錢虛擲殆盡,餓到去偷麵包,才使得他想要改過自新,不願再如此沉淪。所以他父親決定搬家換環境,且讓他去讀另外一個教會學校。父親認為或許這樣子對他有所幫助,因為這樣子就可以讓他離開過去的壞朋友與壞習慣。不過此時喬治慕勒心裡沒有上帝,這樣的改變對他並沒有太多的幫助。
   沒過多久,他就故態復萌,繼續揮霍欺騙,不思學業,直到耗盡所有。喬治慕勒後來想投奔叔父,被趕走後住進旅館,沒有錢付帳的喬治慕勒只好賴帳逃跑,結果被送進監獄,直到他父親匯款還帳才能夠回家。此時他想透過認真讀書來改變自己,也希望藉此能夠討得父親的歡心。有兩年的時間,他認真讀書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他認真的態度甚至讓學校的老師們都評為模範學生,還有機會到校長室接觸更多的書籍。
   不過這一切的努力並沒有改變他本來的生活態度,他在債台高築、金錢不敷使用時便故態復萌,施展騙術。他先用力敲斷自己的衣箱,也破壞了提琴鑰匙,然後到校長室,衣冠不整,神情恍惚的表達他遭到偷竊,用此方法引起所有人的同情,並捐款補償他的損失。沒有人知道這一切都是他為了籌募金錢所設計的騙局。
   蒙恩得救的時刻
   其實他不是不願意改變自己,只是他發現不管他做任何的努力,都無法阻止心中作惡的衝動。但是他很清楚的知道,如果再這樣繼續放蕩下去,他在任何的教會都找不到工作,所以他再次下定決心不再過這種生活。不過他很清楚自己性格的脆弱,所以他想找個朋友來陪伴、幫助他。他找了一個看起來還不錯的年輕人,他想或許藉著這個人的幫助,他可以離開這樣不好的錯誤循環,只是他所依靠的也是一個軟弱的人罷了。這個朋友名字叫培德,他不但沒有幫助慕勒擺脫惡行,兩個人甚至一起偽造家長證明信,把書本抵押獲得金錢,與另外兩個同學去做了一個43天的阿爾卑斯山之旅。
   不過培德因為良心不安,向自己的父親認罪,經基督徒的介紹,他認識了魏格納先生並且去他的家中聚會。有一天慕勒跟培德在一起,他表達也想要一起去參加這個聚會。培德雖然認為這不適合一個終日沉溺在酒醉與晃蕩的人參與,他也擔心慕勒沒有辦法穩定聚會甚至中途離席,但培德還是帶著慕勒一同去聚會。這一個週六的晚上實在是慕勒生命中的轉機,在這個晚上他感受到一個前所未有被接納的感動,他甚至驚奇的看見了這當中許多敬虔的人,且有一種很深的喜樂從心裡跑出來,他自己表示那種開心比過去所有的尋歡作樂都還要令人滿足。
   開設幼兒園的挫折
   在這之後慕勒整個生命有了極大的改變,他開始認真的研讀《聖經》、禱告、聚會認識上帝的話。他知道依靠自己,沒有能力改變過去,不過現在卻能因著上帝的話而讓他的生命慢慢不同。他甚至能夠因為對上帝話語的堅持,忍受別人的譏諷與羞辱。不過慕勒也並不是因此就一帆風順,有幾次他想要獻身做遠方的佈道工作,不過好像上帝要攔阻他一般都沒能成行。18322月,他讀到法蘭克的傳記,他看到了這個人於1696年創辦了當時最大的貧童照顧機構,並專心信靠上帝。這大大的激勵慕勒也想要做同樣的事情,他越想,心裡就越有負擔。
   他開始跟許多同工分享這樣的異象,並開始組織許多的資源與建立孤兒院,慢慢地有人願意與他同工,也願意與他一起來付出。甚至當中有一個貧窮的女裁縫,雖然工作辛苦、收入微薄,卻還是奉獻了一百英磅。不過就看著他好像什麼一切都準備好、開放讓人來申請的時候,卻沒有一個孤兒來到當中。慕勒非常驚訝,他整夜在上帝面前禱告,省察自己的動機,確認自己是不是遵行上帝的旨意。他對上帝說:「如果不是你的旨意,我甘心取消整個計劃」,終於慢慢地有孤兒進入院內接受了他靈性與肉體的雙重照顧。
   依靠信心的日子
   我們從慕勒的傳記裡面可以看到,他的一生好像是一個十分有信心的人。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是這樣子的,有一天孤兒院所有的食物都吃完了,慕勒就請伙房的弟兄和他一起跪下禱告。隔天早晨雖然沒有早餐,他仍吩咐人將所有的餐具擺好,孩子們都一一就坐,驚愕地看著院長,因為慕勒對著空空的杯和碟作了謝飯禱告。就在這時,門鈴響了,有一家麵包店由於某一工廠臨時大罷工,老闆不曉得如何處理這些已做好的麵包,就差人整車送了過來。不久,又有人按門鈴,有輛滿載鮮奶的車子,正巧在孤兒院附近拋錨,一直都修不好,老板決定將一車牛奶送給孤兒院,免得壞掉。神聽了禱告,謙卑信靠祂的必不致羞愧。
   不過我們往前回溯他成長的歷史,可以看到他的生命是從倚靠自己,慢慢地轉向倚靠上帝。我們剛剛說到慕勒是一個常常省察自己的動機,確認自己是不是清楚遵行上帝的旨意的人。他列出上帝會聽他禱告的原因有以下八點。

一、     我開始這項工作是專為神的榮耀,堅固信徒的信心,神是一位永活的神,樂意垂聽禱告的神。既是這樣,神必定歡喜賜下供給。
二、     神是「孤兒的父」(詩685),就必定供養他們。
三、     我既然為主耶穌的名接待這些孩子,就是接待主自己,因此神必定樂意眷顧。
四、     這個工作既然為著堅固神兒女的信心,神必定賜福。
五、     主若不幫助,那些信心軟弱之人就會繼續與世界結盟,照舊用不合《聖經》的方法來獲取捐款。
六、     神必定顧念我的同工們,他們都專心倚靠祂。
七、     神知道,若無供應,我只得遣散這些孩子們,使他們從《聖經》的教訓中退出,重返他們以往的生活中。
八、     神若扣住供應,我就無法向人見證祂聽禱告的事實。
   看起來再平凡不過的八條,卻是因為對上帝屬性有透徹的理解而做的歸納。也因為如此,他從過去想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人脈和方法,從而變成對上帝忠實,有憑有據的依靠。使得他總是能在許多別人眼裡看似患難的日子裡,經歷上帝的恩典。
一起來經歷上帝的帶領與恩典
        《聖經》裡面充滿上帝的應許,上帝對我們生命的帶領,上帝真實明白我們處境的提醒。不要讓《聖經》成為我們的咒語手冊,也不要讓《聖經》成為我們的施法神器。當我們遭遇患難困厄,心神不寧的時候,讀上帝的話,當然有平靜的效果,不過那並非上帝話語主要的使用方式。事實上,我們乃是真實地從上帝話語來認識祂的心意,祂的行事法則。
相信上帝的大能
   接著我們不要被這世界的語言所恐嚇、轄制和綑綁。我們要清楚的知道上帝的心意是要我們成為他的子女,我們經歷祂的美好,我們行在祂的恩典中,而我們的生命能成為眾人的祝福。我們不是無憑無據的相信,就像慕勒清楚知道上帝堅固他的工作,是因為上帝不讓祂自己的名蒙羞,上帝必自己來照顧這些孤兒,上帝不讓倚靠祂的人失去盼望。
   希西家王的禱告這樣說:
〈列王紀‧下〉
19:16 耶和華啊,求你側耳而聽!耶和華啊,求你睜眼而看!要聽西拿基立打發使者來辱罵永生 神的話。
19:17 耶和華啊,亞述諸王果然使列國和列國之地變為荒涼,
19:18 將列國的神像都扔在火裡;因為它本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頭石頭的,所以滅絕它。
19:19 耶和華—─我們的 神啊,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使天下萬國都知道惟獨你─—耶和華是 神!」
   先知那鴻也這樣說:
〈那鴻書〉
1:7 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他的人。
憑信心經驗上帝的保守
讓我們依靠上帝的應許過著信心的生活吧,面對亞述的威脅,面對生活的困苦患難。縱使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需要經歷這些苦難,但是我們知道,當我們願意倚靠上帝的話並向上帝宣告我們的信仰,祂必不輕看我們所流的眼淚和我們所受的痛苦。也不要害怕我們現在還無法完全依靠祂,只要願意開始,希西家王、喬治慕勒也都是從依靠自己,到願意學習一點一點交託開始的。
四、結論

許多時候,做什麼與不做什麼都在上帝的手裡。重點是回到上帝面前的尋求,而不是陷入生命困境的掙扎。如果靠著自己就能面對生命所有挑戰,那麼我們不需要上帝,因為我們自己就成為了上帝。事實上我們知道,軟弱如我們,不能離開上帝,並且真實地需要經歷上帝恩典,我們真實地知道,在患難的日子裡唯有倚靠耶和華,我們才得到真實的力量與安慰。在患難的日子中,讓我們單單仰望上帝吧。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