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7.06.2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以弗所書二章19~22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從關係神學,講到我們與神的關係是最重要的,再講到與神的關係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係就是敬拜, 而我們敬拜的地方就是聖殿,到底聖殿是什麼意思?什麼叫作建造聖殿?什麼人可以建造聖殿?是我們建造聖殿?還是上帝建造聖殿?它主要要建造的是什麼?我們今天要一起來思想聖殿的意義。
Ⅰ、引言:神聖 (Numinous: mysterium tremendum et fascinans Rudolf Otto, 1869-1937)
德國有一位神學家,叫作Rudolf Otto,(1869-1937),Rudolf Otto是近一百年來深具影響力的神學家,他最主要是在掙扎處理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宗教信仰?」不只是基督教,而是人類各種宗教信仰的特質是什麼? 因為當時的社會學家想要把宗教現象轉成是社會現象的一部份,而腦神經科的醫生則想要把宗教轉成是大腦功能的一部份(認為只是腦部放電而已),有很多學者要把人的宗教轉成他們研究之下的一個小部分,轉成一種可以解釋的一個狀態,而Rudolf Otto認為應該不是這樣,應該有一部分是沒有辦法被解釋、被轉成其它部分的東西,如果有的話,那是什麼?他努力的在思考這個問題,掙扎了以後寫了一本書,這本書以德語寫成,書名是Das Heilige,1917年出版,翻譯成英文是The Idea of the Holy。他提到聖殿的「聖」,到底是什麼?他受到啟蒙主義康德的影響,認為理性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們把它翻譯成Idea,其實他的重點不是在說Idea,他要說的意思是The experience of Holy,詳細看他的書就知道,重要的不是那個意念,而是一個感覺、一個體驗,那是無法用理性來解釋的。如果真的有上帝,有一天你真的遇到上帝的時候,那時你的感覺是什麼?他說那個就叫作「聖」。可是這個「聖」的感受很難找到一個字,他就自己創造一個拉丁字叫作Numinous,他把拉丁字的Numin衍生出一個形容詞叫作Numinous (與神相遇的感受),勉強翻譯成中文是「聖Sacred」,那是什麼呢?他說人遇到上帝的時候有三種感覺,他試著用一個短短的片語來描述,他說那是mysterium tremendum et fascinans,簡單來講,這裡面有三個字,第一個字是mysterium(神秘反應),這是我們人類理性沒有辦法處理的部分,他的觀念認為「這是Non-rational,不是Irrational,不是不合理性,而是超越理性的那個部分,所以我們找不到話語可以形容,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它」。當遇到這樣的現象之後我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第二個反應是我們會戰兢(tremendum)、我們會害怕;第三個反應是我們會被吸引(et fascinans),這是兩種矛盾的感覺,如果用中文來講,戰兢叫作敬畏,吸引叫作敬愛,如果有神,如果有一天你遇見神的時候,你會有一種講不出來的體會。關於mysterium tremendum et fascinans,在今天週報的牧函裡面,我試著對這本書的內容做了大概的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閱讀。
Ⅱ、神聖的相會 (Hierophany: The Holy Encounter, Mircea Eliade, 1907-1986)
這種跟神交會的體驗,之後有一位神學家就藉著Rudolf Otto的觀念進一步的延伸,上次我介紹過這個人,他就是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芝加哥大學的宗教歷史系教授,他提到這種跟上帝或是神聖相遇的體會,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叫作Hierophany(神顯),翻譯出來應該叫作The Holy Encounter(神聖的相會),當你碰到的時候,到底你會有什麼感覺?你會有什麼經驗?
1、雅各的天梯
我們從聖經裡可以看到三個這樣的故事,第一個是雅各。雅各的故事記載在創世紀第二十八章10~22節:「雅各出了別是巴,向哈蘭走去;到了一個地方,因為太陽落了,就在那裡住宿,便拾起那地方的一塊石頭枕在頭下,在那裡躺臥睡了,夢見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頭頂著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耶和華站在梯子以上(或作站在他旁邊),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那裡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雅各睡醒了,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雅各清早起來,把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面。他就給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就是神殿的意思);但那地方起先名叫路斯。雅各許願說:神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神。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神的殿,凡祢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祢。」在這裡記載著,雅各這個人因為他太狡猾、太聰明,欺騙了他哥哥、爸爸,後來被發現了,哥哥很氣想要殺他,他就開始逃難,離開他所住的故鄉別示巴,這是他爸爸住的地方,要逃到住在很遠的哈蘭,他舅舅那裡,走到半路沒有地方睡覺,只好露宿野外。在那裡,他第一次遇見上帝,是他爸爸所講的上帝,他從來沒有體會過,但是上帝主動在夢中向他顯現,在夢裡他看到一座樓梯,我們叫作雅各的天梯,很特別的是,天梯上面有很多的天使,有的上去有的下來,最上面看不到的亮光處,上帝就在那裡。他第一次遇見上帝,當然很害怕,上帝在那裡向他說話,上帝跟他說:「你不要怕,我知道你有問題、我知道你有困難,但是我會帶領你,因為我對你的阿公(祖父)有一個允諾,就是他和他的後裔要成為萬民的祝福,你必須承受這樣的一個使命,我會帶你離開家鄉,我會帶你回來,你要記得,我就是你的上帝。」雅各醒來以後,他第一個反應是:「糟糕,上帝在這裡,我居然不知道」,他做了一個動作,把他枕在頭下的石塊立起來,澆上油,立個記號,把那地方改名叫伯特利,意思就是神的殿,我們說聖殿,第一次出現就是在雅各的夢裡,其實那裡是荒郊野外,可是那裡是神向他顯現,他跟神相遇的地方,接下來他說:「這裡就是神的殿,如果我真的平安回來,我一定要在這邊敬拜我的神,所賺的錢,我要把十分之一拿來奉獻給祂。」十分之一的奉獻第一次提到的,不是摩西規定,不是上帝規定,是雅各對他所碰到的那位神產生的一個還願的意思。整個來看雅各:出別是巴前往哈蘭,逃難趕路夜宿野外,夢見天梯天使上下,上帝應允保護帶領,雅各懼怕神殿天門,立石澆油獻上什一。
2、摩西的荊棘
第二個遇見上帝的人就是摩西,他也在逃難,他年輕氣盛把一個埃及人打死,一拳就讓對方斃命。昨天看到報紙上說,有一個爸爸帶著孩子在美國地區的公園露營,結果出現一隻黑熊要傷害他的孩子,那個爸爸是海軍陸戰隊退伍的,他不曉得該怎麼辦,就拿了一塊炭火上的木頭,猛然一扔,那隻三百磅的黑熊就被打死了,報紙就刊登「一棒打死黑熊」。摩西就有這樣的神力,他一拳就把那個埃及人打死,當然埃及的警察就要找他,於是他逃到曠野裡。在他當臨時工牧羊的時候,咦?上帝找到他,上帝找他的方法是讓他看見一株荊棘樹上有火,在美國這個野火,特別是在秋天秋老虎的時候,有很多地方就自己燃燒起來了,那沒有什麼奇怪,奇怪的是,那株燒著的荊棘居然不會燒毀,應該燒幾分鐘荊棘就沒有了,火就熄掉了,「咦?怎麼繼續燒著」,好像下面有瓦斯,不會燒毀,摩西驚覺那不是普通的野火。我們長老教會則把這個燃燒的荊棘當作焚而不毀的精神標記。當他好奇想要靠近的時候,野火講話了,說:「摩西、摩西,你不要靠近,我是上帝」,摩西嚇了一跳,「摩西、摩西,鞋子脫下來,因為這裡是聖地」,這是「聖」的觀念,神在那裡跟摩西對話,神跟摩西說什麼?說:「以色列人在埃及當奴隸已經快要四百年了,他們被欺負、被欺壓,他們的哀哭,我都聽到了,我下來的目的是要拯救他們」,摩西說:「那很好啊」,祂說:「不是,我是要叫你去」,摩西說:「不對啊!祢有沒有搞錯?我連話都講不清楚」,上帝說:「你哥哥講話很清楚,你叫哥哥幫你,但是你要去」,這是摩西與上帝相遇的對話。「摩西牧養他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的羊群;一日領羊群往野外去,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裡火燄中向摩西顯現。摩西觀看,不料,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燬。摩西說:我要過去看這大異象,這荊棘為何沒有燒壞呢?耶和華神見他過去要看,就從荊棘裡呼叫說:摩西!摩西!他說:我在這裡。神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又說: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摩西蒙上臉,因為怕看神。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現在以色列人的哀聲達到我耳中,我也看見埃及人怎樣欺壓他們。故此,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摩西對神說:我是什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神說: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這就是我打發你去的證據。」(出3:1~12)。後來摩西接受上帝的差遣,出埃及記就是這樣開始。這是第二次有人在他逃難的時候,上帝對他顯現,他們共同的經驗是一樣的,摩西也是,又想看那個燃燒的荊棘是怎麼回事,又害怕,那個叫作mysterium tremendum et fascinans,在那裡上帝應許他說:「我差你去做這個事是很困難的,但是我會跟你同在」,而且摩西把以色列人帶出埃及以後,要帶到西乃山上事奉上帝。整個來看摩西:殺人逃命曠野牧羊,荊棘火燄焚而不毀,脫鞋距離這是聖地,埃及受欺神聽哀泣,差遣摩西領出埃及。
3、以賽亞的聖殿
第三個跟上帝相遇的是先知以賽亞,他跟上帝相遇的背景是他們的國王突然逝世,以賽亞跑到聖殿禱告,沒有想到在那時,他第一次看到上帝,而且不只看到上帝,也看到撒拉弗,就是有六個翅膀的天使,在那邊唱著「聖哉、聖哉、聖哉…」,上帝的榮耀充滿了聖殿,殿中明亮、煙雲繚繞,他嚇壞了,第一次發現說:「糟糕!我的嘴唇不乾淨,怎麼辦?現在碰到聖潔的上帝我死定了」,然後有天使飛到他跟前向他說:「不要怕,你認錯,我知道你嘴唇不乾淨,上帝會赦免你」,然後就用炭火沾以賽亞的嘴,潔淨赦免了他,上帝與他彼此對話:「我們怎麼辦呢?以色列人這麼壞,不只先知不潔淨,全以色列人都不潔淨,我們要怎麼處理呢?」以賽亞就說:「如果祢找不到人,不然就派我好了」,當他與神碰頭的時候,聽到神要處理以色列人的問題,這問題不像摩西時代,以色列人被外族人欺負,而是自己變壞的,以色列人變得很壞,上帝說:「我怎麼處理呢?」以賽亞說:「如果祢要就派我去,我願意去勸他們悔改」,但是上帝說:「這個工作不好做,比摩西還難,因為你講他們不聽,他們聽不進去,他們的心膏著油,他們的眼睛白內障,他們的耳朵發沈,沒有辦法」,以賽亞說:「那怎麼辦?那這樣我要做多久?」上帝說:「要做到他們面臨公義的審判」,可是上帝最後給他一句話說:「雖然有公義的審判,但是我會留一個餘種,樹雖然被砍掉,可是有樹丕子樹根留下來。」這是以賽亞在聖殿遇見上帝的時候,所有的對話。「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祂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祂的榮光充滿全地!因呼喊者的聲音,門檻的根基震動,殿充滿了煙雲。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裡拿著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將炭沾我的口,說: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祂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便得醫治。我就說:主啊,這到幾時為止呢﹖祂說:直到城邑荒涼,無人居住,房屋空閒無人,地土極其荒涼。並且耶和華將人遷到遠方,在這境內撇下的地土很多。境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這聖潔的種類在國中也是如此。」(賽6:1~13)在那時,他願意聽候主差遣,可是被差派的工作是一件很艱難的工作,但是上帝說:「沒關係,再怎麼樣,我會在公義裡面留下一些恩典」,這是以賽亞在聖殿遇見上帝的經驗。總言之是國王崩逝神仍掌權,天使侍立榮光滿殿,認罪悔改罪得赦免,敬拜順服聽主差遣,耳沉眼昏回轉得醫,公義審判餘民蒙恩。
Ⅲ、相會的意義
從這三個人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見什麼叫作與神相會,什麼叫作聖殿裡面的體會,在雅各的天梯,摩西的荊棘,還有以賽亞的殿裡,他們三個人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可以讓我們對相會中的上帝有一些了解,對於這些被神遇見的人,也可以有一些的了解。
1、上帝主動介入苦難世界
第一,上帝是主動介入苦難世界的上帝。雅各是他個人的苦難,因為他自己太狡猾,欺騙了爸爸和哥哥,所以造成雅各的逃難;摩西是民族的苦難,整個以色列民族在埃及變成奴隸的苦難,上帝要來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以賽亞是整個國家的苦難,因為領導者突然過世,整個國家好像快要亂掉。在這三個很危急的狀況中,神顯現祂自己,聖經在這裡說:「他們在一切苦難中,祂也同受苦難;並且祂面前的使者拯救他們;祂以慈愛和憐憫救贖他們;在古時的日子常保抱他們,懷搋他們。」(賽63:9)
2、上帝向人彰顯祂的榮耀
第二是上帝主動向人顯現,人怎麼知道是上帝顯現呢?上帝用很特別的方式讓人感覺到祂真的在那裡,上帝用天梯的異夢,讓雅各感覺到那不是一個普通的野外地方,雅各很害怕,說:「神在這裡我居然不知道」。摩西呢,上帝是用一個焚燒不掉的荊棘來讓他感受到。以賽亞,上帝是讓他在聖殿裡看到天使們在那裡唱讚美詩,讓他看到神就在那裡,彰顯出祂的榮耀,讓人感受到神真實的同在,神同在、彰顯的目的是要處理苦難。所以神說:「我要與你同在保護你」,這是上帝給雅各的承諾;對摩西是說:「我要把以色列人從埃及拯救出來」;對以賽亞是說:「雖然他們都不聽,但是我會留一些人讓這個民族可以繼續下去」,所以神在這裡是要顯出祂的恩典。雅各是個人的苦難,摩西是民族受壓迫,以賽亞是整個國家變壞以後,神還是要施恩典把他們挽回過來。
3、上帝向人施予祂的恩典
耶穌基督在世上,有一次神顯現祂自己,當時是摩西、以利亞和耶穌三人小組會議,討論的是耶穌將要上十字架,拯救全人類的苦難。神顯現祂自己是為了要施行祂的恩典才顯現。「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兩個人同耶穌說話;他們在榮光裡顯現,談論耶穌去世的事,就是祂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路9:30~31)
4、上帝與人進行親切對談
雖然上帝跟我們之間有那麼大的不同,但是上帝與人接觸的時候,卻沒有用下命令的方式,三次好像都用商量的,這很特別,神願意聽人的意見,所以摩西跟上帝在那邊討價還價,說自己口才不好…,神並沒有直接說:「安靜,我叫你去就去」。對以賽亞,神說:「我可以差派誰去呢?」祂並不是說:「以賽亞我派你去」,神很尊重人的自由,神願意跟人談這些,祂要給人恩典。神沒有對雅各說:「咦?如果我保護你平安的回來,你要拿什麼東西給我」,沒有,是雅各自己說:「啊,如果我真有那樣的體會,我願意敬拜祢,我願意奉獻給祢」,在這裡我們看到神與人有很親切的對話(Dialogue),好像在出埃及記說:「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出33:11)這是神與人相會當中,我們對神可以有以上這四方面的了解。
5、人被神顯吸引卻又懼怕
那麼人呢?人對神的顯現產生的反應就如Rudolf Otto所描述的,人遇到神的時候是又害怕又好奇,想要進一步了解卻又害怕,因為知道自己渺小且不完全,遇到神的時候怎麼辦?真的是被吸引又戰兢,在詩篇第二篇11~12節提到說:「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又想靠近可是又害怕,這是人遇到神常有的反應。
6、人將相會所在分別為聖
遇到神以後,人會有一個衝動,就是想要把那個地方聖化,這個地方是神顯現的地方,是聖的。雅各稱那地方為伯特利,說:「這是聖地、這是聖殿」;摩西是上帝向他說:「這是聖地,你要把腳上的鞋子脫下來」;以賽亞是在聖殿裡禱告遇見上帝,人會把那個相遇的所在分別為聖。所羅門王也是一樣,他說:「我要為耶和華—我上帝的名建造殿宇,分別為聖,獻給祂。」(代下2:4)
7、人在相會時接受神差遣
人在與神相會中最主要的反應,除了害怕又好奇以外,他也會領受上帝的差遣。雅各領受神的差遣,說:「將來你的後裔要成為萬民的祝福。」(創28:14)摩西受差遣說:「你要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出3:10)以賽亞受差遣說:「你要做一件不可能的使命,要去勸他們悔改。」所以這三位遇到神以後,都領受了神的差遣。保羅自己曾經在大馬色城外看見耶穌向他顯現,在那裡,上帝差遣了他,說:「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26:18)這是保羅和復活的耶穌相會的時候,所領受的差遣。
8、人以感恩事奉回應上帝
而人在那樣的情況下,是以感恩事奉來回應上帝。雅各就說:「我願意敬拜祢,我願意奉獻給祢。」摩西就說:「雖然我拙口笨舌,但是如果祢要用我,我願意去帶領以色列人」,於是他就開始去帶一群六十萬不太聽話的以色列百姓,很辛苦的出了埃及待在曠野,進入那樣的事奉。以賽亞就說:「我在這裡,接受祢的差遣」,然後開始去傳講信息。以賽亞是經過三朝的元老,他傳道傳了很久,因此以賽亞書在先知書中最長,他一直做一件不可能的使命,就是不管當時的人聽不聽,他就是繼續忠心的傳講,神在人的叛逆中還存有恩典,他是這樣繼續的事奉,這是他們三個人。「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來12:28)
Ⅳ、舊約的聖所
1、會幕:生活的中心與帶領
後來上帝對摩西說:「我要跟你們相會,你要幫我設立一個地方,讓我可以在那邊跟你們相會,那個地方就叫作會幕。之前雅各是在野外,摩西是在曠野與神相會,以賽亞則是在聖殿。上帝要摩西設一個固定的地方,讓人可以在那兒與上帝相會,所以在舊約中,上帝花了很多的篇幅,交代摩西要怎樣製作那些敬拜的物件,聖殿到底是怎麼樣的結構、怎麼樣的擺設,讓我們真的可以在那邊跟上帝面對面相會,那地方就叫作會幕。關於會幕我今天只講兩點,會幕是放置在以色列人帳棚的中央,以色列人何時搭帳棚,何時拆帳棚,是由會幕來決定,怎麼決定呢?因為會幕之上,白天有雲柱,晚上有火柱,代表神的同在、神的榮耀(Shekinah בדי )。在那裡,以色列人很注意的看雲柱火柱,什麼時候雲柱火柱不見了,就拆帳棚;什麼時候出現了,就搭帳棚。他們要不要起行,就是讓上帝來帶領,這是會幕很重要的一個意義,會幕放置在所有的人的最中間,是生活的中心,是生活的帶領。上帝說:「我要在那裡與以色列人相會,會幕就要因我的榮耀(Shekinah בדי )成為聖。」(出29:43) 「以色列人要各歸自己的纛下,在本族的旗號那裡,對著會幕的四圍安營。」(民2:2)所以會幕是中心,白天是雲柱,晚上是火柱,「雲彩遮蓋帳幕,夜間形狀如火。雲彩幾時從帳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幾時起行;雲彩在那裡停住,以色列人就在那裡安營。」(民9:16~17)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是讓上帝來帶領,這是會幕的兩大意義。
2、聖殿:真誠的認罪與感謝
後來所羅門王建造了建聖殿,先前他父親大衛王想要建殿,但是上帝說:「不要,我要你兒子建,建不建殿?怎麼建?由我來主導,而不是你,你雖然是國王,你不能主導。」後來所羅門王建聖殿完工以後,他有一個很長很盛大的獻殿禱告,在他的禱告詞裡面,我們可以體會所羅門王對聖殿的了解,聖殿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認罪,另一個是感謝,在所羅門王他那段很長的獻殿禱告裡面,一直強調認罪與感謝,到聖殿裡面跟上帝說:「對不起,過去一個禮拜我做的事情真的是不討祢喜歡,請祢原諒。謝謝祢過去這一個禮拜帶領我、幫助我,我要感謝祢。」這是聖殿兩個很重要的目的―認罪和感謝。所羅門王的禱告我把它節錄一小段出來,他說:「祢的民以色列,或是眾人,或是一人,自覺有罪(原文作災),向這殿舉手,無論祈求什麼,禱告什麼,求祢在天上你的居所垂聽赦免。祢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們(惟有祢知道世人的心),使他們在祢賜給我們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祢。」(王上8:38~40) 「王和以色列眾民為耶和華的殿行奉獻之禮。」(63節)所以到教堂參加禮拜,跟神相會的主要目的,是過一個討神喜悅的生活,是一個會自我反省的生活,是會感謝、會認罪的生活,這是聖殿的主要功能;會幕的功能是祂成為我們生活的中心,帶領著我們的生活。所以聖殿、聖所、會幕都是跟生活有關的,而不是在生活當中有一小段時間我們坐在禮拜堂唱歌、敬拜上帝而已,是會帶到生活中的。
Ⅴ、新約的聖殿
1、信徒的生活榮耀上帝
由於有聖殿的關係,慢慢的我們把上帝關到聖殿裡面去了,到了新約,耶穌覺得這樣不對,祂就重新解釋什麼叫作聖殿,耶穌強調,聖殿就是我們,「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林前6:19)Mother Teresa(德蕾莎修女)就是一個很好的表彰,我們所看到她的圖像,常常是虔誠禱告的樣子,因為聖靈在她心裡面帶領著她,她活出一個讓大家尊敬、感動的生活,就是活出上帝的愛,她在生活上榮耀上帝。保羅說:「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林前3:16~17)聖殿不在和平東路一段183巷7號,聖殿就是今天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的身體就是聖殿,聖靈不是住在這個教堂,聖靈應該是常駐在我們的心裡面,不是一個禮拜一個小時來教堂充電,被聖靈電一下,然後回去又一樣,不是,聖靈是跟著我們進到生活中,讓我們在生活上面可以榮耀上帝。這是在新約中人跟神相會,或是對於聖殿的了解。「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10:31)
2、信徒被建造成為靈宮
第二個了解就更妙了,聖殿不只是在我們的心裡面,而是在我們的關係當中。這是今天司會幫我們讀的:「你們(我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前2:5)不是我這個人,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小單位,是我們一起被上帝建造成為聖殿、成為靈宮。這裡有兩個觀念,一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因為有聖靈內住在我們心裡面帶領,我們才能夠活出榮耀上帝的生活,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是小小的聖殿。可是當我們聚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彼此的關係是另外一個聖殿,這個的聖殿也可以榮耀上帝,這個我覺得才是更重要的。從舊約到新約我們可以這樣來看,舊約這三次是「偶而一次突發的事件」,我們用焚燒的荊棘來作代表,到了新約來講,就是「持續一生的轉化過程」,聖靈不是偶而出現,而是一直在帶領著我們,而且是要改變我們,讓我們過著越來越榮耀上帝的生活;開始是「戰兢吸引的身外神顯」,這是Rudolf Otto研究的,就是說,神是在我們外面,祂用一個很奇特的現象讓你看了以後,感到害怕又好奇,這個經驗就是跟神相會,可是到了新約,神已經不是在外面,而是在我們裡面,你不必害怕也不必好奇,祂就在你裡面,是很親密,而且不斷更新你的心靈,是「親暱更新的心靈內駐」,聖靈常駐在我們的心裡面,而不是在我們的身體外面偶而顯現一下,這是一個改變,而且這個改變會帶來一個現象,是別人看得到的,這樣的人彼此產生一個合一互動相愛的關係,一方面我們是聖殿,另一方面我的生活是聖殿。「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林前3:16~17) 所以從舊約到新約,有這樣的一個轉變,是由「偶而一次突發的事件」到「持續一生的轉化過程」;是「戰兢吸引的身外神顯」到「親暱更新的心靈內駐,合一相愛的互動關係」。
Ⅵ、結論:我們同被建造 成為主的聖殿
我們教會開始要蓋禮拜堂,我要用以弗所書來作結束,「各(或作:全)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2:21~22)當我們要一起全心投入建造教堂時,我們要祈求上帝在這個過程當中,以建造我們彼此的關係來建造教會,我們是聖殿,不是只有這個建築物是聖殿。我有一個禱告,當我們同心把這個新的禮拜堂蓋起來的過程當中,我們教會彼此的關係是更加的合一、更加的彼此相愛。記不記得我講過一句話,如果為了要蓋禮拜堂要獻一筆很大的金錢,萬一夫妻兩個人意見不一樣怎麼辦?我說,你們夫妻就獻最少的那筆金額,我不喜歡為了蓋禮拜堂,讓夫妻兩個人吵架,意見不一樣,我還是覺得,彼此和諧的關係才是最重要的。弟兄姊妹在蓋禮拜堂當中,彼此的關係越和諧越合一,那是耶穌所要建造的教會,我們要蓋教堂,可是耶穌是要蓋教會,耶穌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16:18),所以我多麼希望,我們重新建造教堂的時候,讓主的靈在我們當中來幫我們建造主的聖殿,我們是被建造,我們不是建造者,我們「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2:20),「…各(或作:全)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弗2:21)我們各個團契、各個肢體,我們彼此之間是靠祂聯絡的很好,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主的聖殿有兩個,一個是我們禮拜天來這裡,我們蓋起來一間新的教堂,另外一個是我們彼此各肢體的關係同被建造,「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2:22)其實我更喜歡的是後面這一句,教堂就算沒有蓋起來,也不是那麼重要,我們租地方、搬地方都可以,可是教會如果沒有蓋起來,我們彼此的關係如果沒有被建造,別人是沒有辦法看出來神是在我們當中的,讓我們同被神建造成為主的聖殿。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上帝,祢在上古的時候,看見人有苦難,祢就介入,彰顯祢自己,與他們相會、與他們對話,祢也揀選差派祢要使用的同工。當雅各、摩西、以賽亞,他們有這樣一個神聖相會的經歷,他們被吸引,可是又害怕,他們在那裡被神祢的相會所改變,接受祢的差遣,他們願意跟祢一起同工,完成祢的使命,主,這是祢彰顯的目的。到新約的時候祢告訴我們,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要成為祢的聖殿,不只是要我們在生活當中與祢有相會的經歷,祢也願意將聖靈常駐在我們的心裡,一直做改變的工作,讓我們活出一個榮耀祢的生命。特別是我們和平教會,要進入建堂的過程,我們更渴望和平教會弟兄姊妹同時被祢建造,成為更彼此相愛、更合一的一個關係,這樣我們教會也就被建造成為聖靈常駐的聖殿,求神住在我們心裡,求神住在我們中間。主耶穌,祢在六十年前,就在我們現在這個地方,彰顯祢自己,呼召莊丁昌牧師,祢也感動很多弟兄姊妹們,在這裡同心合意建了這間禮拜堂,他們也同被你建造成為和平教會,大家經歷過白色恐怖,大家經歷過好多好多的苦難,可是神祢的靈一直在這個當中,現在我們看見這間教堂舊了,我們大家起意,願意同心來建造這個殿堂,但是我們更渴望的是,神在這個過程當中,祢再一次讓我們跟祢相會,再一次讓我們體會到祢在我們和平教會心意,請再來建造我們,讓我們和平教會的每一位弟兄姊妹,在這次建堂的過程當中重新被祢所建造,成為聖靈住在我們當中合一相愛的一個團契,能夠見證主祢的榮耀,我們奉靠耶穌基督的名,向祢這樣禱告。阿們!」
2007年6月24日 星期日
建造系列(七):聖殿 -- 蔡茂堂 牧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