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7.06.1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約翰福音四章19~24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講到關係神學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與神的關係,在我們與神的關係中,敬拜是我們可以再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到底什麼是敬拜? 最近幾次聖禮典我曾引用撒馬利亞婦人的故事,記得第一次證道我講到耶穌為什麼要到撒馬利亞,而上一次證道我講到「渴與喝」,今天我要從撒馬利亞婦人跟耶穌之間所談的敬拜一起來學習。幾千年前中國的偉人孟子,他講過這麼一句話,他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就是說,人到底跟動物不同之處在哪裡,孟子認為二者不同的地方很少,「幾希」就是指不多,但是差異是什麼?這同樣也是自古以來很多學者和人類學家一直探討的問題:「到底人類跟動物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第一個提出看法的就是法國的哲學家笛卡爾(Rene Descartes, 1596-1650),他講過一句很有名的話:「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他認為人與動物的不同在於人有思想、人有理性,動物沒有,這是他的想法。所以我們在分類學上,目前給「人類」命的學名叫作Homo sapiens(智慧人類),這個sapiens就是有智慧的、會思想的,就是有智慧的人類,這是我們「人類」的學名,人類與動物所不同的就是理性。 可是後來有兩位社會學家,一位是美國的Peter L. Berger (1929-),一位是德國的Thomas Luckmann (1927-),他們目前都還活著,年紀很大了,他們合著了一本書,書名是「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1966年出版,他們認為人類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人類會組成社會,而社會影響人性,人性也是在社會當中才能夠培養的,這是人與人特別的關係,這個關係當中與動物很大的區別在於,人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人類變成是Homo Socius(社會人類),人類是社會的動物,他跟動物不同的是,他會處理一種關係,我們叫作倫理,這是人類社會跟動物很大不同的地方。
Ⅰ、引言:Homo Religiosus (Mircea Eliade, 1907-1986)
芝加哥大學有一位宗教歷史學教授,他的名字是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 1907-1986),他研究的是全世界的宗教現象,他寫了一本書,書名是「聖與俗(The sacred & The Profane)」,他發現人類與動物的不同在於人類都有宗教表現,人類都有信仰,差別是所拜的對象的不同,人都會有敬拜的行為,他把人稱為Homo religiosus(宗教人類),人是宗教的動物,信仰是人類與動物不同的地方。
Ⅱ、三種敬拜
1、 造物主:上帝 (God)
人類有信仰,但是所信仰的對象卻不一樣。我們可以把人類信仰的對象分為三種,第一種,他敬拜的是所有宇宙存在的來源者,他敬拜的對象是創造主(Creator),敬拜的對象是上帝(God),根據聖經啟示錄說:「應當敬畏神,將榮耀歸給祂!因祂施行審判的時候已經到了。應當敬拜那創造天地海和眾水泉源的。」(啟14:7)這是敬拜創造者上帝。
2、 被造物:偶像 (Idol)
但是創造者是看不見的,要拜祂不是那麼容易,所以有人就找自己看得到的、比較偉大的來拜,這是跟創造者相對的,就是敬拜被造者(Creature),是在被造者當中找一個來拜,所有把被造者當作創造者來敬拜的,聖經都把它稱作是拜偶像,從古代的人拜天上會發亮的月亮星星,到近代的人拜地上會發亮的鑽石黃金,其實都是一種偶像的敬拜,這當中所有上帝所創造的東西,都有人拿來敬拜,羅馬書說:「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羅1:23)飛禽、走獸、昆蟲都是被造之物,把它們變成偶像(Idol)。
3、 主形像:人類 (Humanism)
有一些人說,上帝所造的這一切東西當中,就屬人類是最棒的,人類是萬物之靈,上帝看不見,不知道怎麼拜,拜其它的被造物又太愚昧,應該要拜最好的,最好的當然是我們人類嘛,因為人類是萬物之靈,所以有些人認為,應該拜的是人類,而不是拜別的受造物。這在聖經第一個被記載的是巴別塔,因為在所有被造者當中,最像創造者的就是人類,因為他有神的形象(Imago Dei),因為人類也會創造,他是所有被造者當中最棒的,聖經並未否認這一點,所以有人就說:「既然要拜看不見的上帝不好拜,拜其它比自己差的又太愚笨,應該要拜最聰明的,那就拜自己最好」,所拜的對象就變成是拜人類。在巴別塔的時候他們講了一句話:「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創11:4)想要把自己捧上去,要建造一座城,要塔頂通天,在塔頂上立一個人像,把人自己捧到天上去,如果說天上有上帝的話,那麼人應該是在天上,人應該是上帝,但是我們又不好意思說是在拜人,所以我們就說,人有尊嚴、人很尊貴、人要尊重,這樣的崇拜,一般他們不把它稱作宗教,有一個特別的名詞叫作人文主義(Humanism),人文主義者所崇拜的就是人的理性、人的倫理、人的成就。強調此種說法,最有名的代表應該是德國的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他說:「上帝已死,人應該自己發展成為超人,人才是宇宙將來的盼望」。
Ⅲ、敬拜的意義
如果人一定要敬拜,要嘛你敬拜上帝,要嘛你敬拜其它的被造物,要嘛你敬拜人類,大概就是這三種當中你挑一種來敬拜,如果你是選擇敬拜上帝,那麼敬拜是什麼?到底敬拜的意義在哪裡?
1、 低頭俯伏 (שחה shachah) bow down and prostrate
從聖經裡有關敬拜的字,我們可以找到一點點它的意義,第一個字是希伯來文שחה (shachah),希伯來文和中文一樣是從右往左讀/寫,它的意思就像我們所看到的回教徒在拜阿拉的時候,他們敬拜的表現,就是五體投地,整個人俯伏在地的意思,以前希伯來人敬拜是這個樣子,用這樣的字來代表敬拜。聖經在尼希米記第八章6節提到,「以斯拉稱頌耶和華至大的神;眾民都舉手應聲說:阿們!阿們!就低頭,面伏於地,敬拜耶和華。」當以斯拉在講道的時候,眾民就「低頭面伏於地」,當時這樣的敬拜,今天在我們教會裡面都失傳了,大概只有回教徒他們還保留下來,他們敬拜時一定是俯伏在地(bow down and prostrate)來代表敬拜。
2、 盡力服侍 (עבר abad) labor and serve
第二個,敬拜上帝不是沒做事拜拜一下而已,而是要以行動來敬拜上帝,所以要敬拜上帝,就是要盡力的去服侍עבר(abad),「你要敬畏耶和華─你的神,事奉祂,指著祂的名起誓。」(申6:13)所以敬拜在舊約希伯來文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低頭俯伏,一個是盡力服侍。
3、 屈膝稱主 (γονυπετέ ω gonupeteo) kneeling down
在新約我們看到希臘文γονυπετέ ω (gonupeteo),γονυ(gonu)就是膝蓋,γονυπετέ ω就是跪下,所以前面שחה(abad)是頭叩地,這裡γονυπετέ ω是膝蓋要著地,保羅說:「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2:10~11)屈膝的意思就是跪下,也是代表一種尊敬的意思。
4、 敬拜事奉 (λατρεύ ω latreuo) serve and minister
另一個和希伯來文עבר(abad)一樣意思的希臘文是λατρεύ ω (latreuo),λατρεύ ω就是要為上帝做事情,就是跪下來要服侍,不只是跪在那邊,而且是要侍奉,這個λατρεύ ω就是服侍,要敬拜、侍奉、敬奉。所以不論舊約、新約,敬拜大概有這兩個意思。「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羅1:25)
5、 親吻崇敬 (προσκυνέ ω proskuneo) kiss in reverence
可是撒馬利亞婦人跟耶穌談到敬拜時,所用的字是另外一個字,那個字叫作προσκυνέ ω (proskuneo),προσκυνέ ω就是親吻,就好像狗對他所愛主人用舌頭去舔他一樣,代表一種尊敬親近的意思,這和前面的「低頭俯伏」就不太一樣,「低頭俯伏」是嚇得不敢看上帝,就是整個俯伏下來,「親吻崇敬」是很高興的想要貼近,兩個有一點不同,可是這兩個都是敬拜的意思。詩篇第二篇12節說:「當以嘴親子,恐怕祂發怒,你們便在道中滅亡,因為祂的怒氣快要發作。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親吻崇敬」的意思是要靠近,「低頭俯伏」是不敢靠近,因為害怕而伏在那邊。這樣我們看到兩種敬拜,一種是態度(Attitude),一個是動作(Action);在態度上我們有「屈膝稱主γονυπετέ ω (gonupeteo)」和「親吻崇敬προσκυνέ ω (proskuneo)」兩種不同的態度;「屈膝稱主」的態度是敬畏(Awe),「親吻崇敬」的態度是敬愛(Adore);敬愛(Adore),我們會想親近上帝,敬畏(Awe),我們會與上帝保持一個距離,因為我犯罪,不敢面對上帝的公義。所以敬拜實在是一個很複雜的感受、因敬畏或敬愛的服侍是不一樣的。盼望我們可以體會什麼叫作敬拜,就是一種以敬畏敬愛的態度,但是在行動上是願意去服侍的,在敬拜的時候要做很多事情,我願意去做、去侍奉。
Ⅳ、要如何敬拜
我們看到撒馬利亞婦人對耶穌提出的問題,婦人本來以為這只不過是一個猶太男子從耶路撒冷要回加利利,路過敘迦井旁,因口渴,向她要一口水喝,可是當耶穌跟她談到有兩種渴的時候,婦人突然發現在她面前的不是一個普通的猶太男子,他可能是一個先知,她趁機會要跟祂談到她心中有關敬拜上帝的問題,所以她馬上就說:「先生,我看你是先知。」也馬上提出問題:「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敬拜,你們倒說,應當敬拜的地方是在錫安山、在耶路撒冷城,那麼你說呢?到底敬拜應該在那裡才對呢?」在敘加的井旁遠遠的可以看到基利心山,這是他們敬拜神的地方,我上一次講過歷史背景,當時分裂為南國、北國,南國把聖殿建在錫安山,北國擔心百姓們都到錫安山敬拜神,所以他們也在北邊建殿,說:「我們在這邊敬拜就好」,所以才引起這樣的爭執。這個婦人要耶穌選擇,到底應該是在基利心山?還是錫安山?因為基利心山是摩西出埃及的時候,對以色列百姓宣告祝福的山,所以從歷史上來講,基利心山是比較早就開始敬拜的地方,可是就傳統上來講,約櫃卻被搬到南國去了,所以婦人要耶穌選擇,「你說,到底應該是在基利心山?還是在錫安山?」要耶穌作選擇題。
1、 聖日與聖所 兩分法與操控化 (Dichotomy and Manipulation)
接下來這個問題是怎麼敬拜的問題。如果我們知道敬拜要以敬拜、敬畏的態度,也知道敬拜要去服侍,可是我們要怎麼做呢?時間是用什麼時間?地點在哪裡?婦人問的是地點的問題,好,就算時間地點有了以後,那我在那裡要做什麼?上帝知道如果不教人類,人類也不知道要怎麼敬拜,所以上帝從創世記一開始的時候,祂就先把時間訂好了,祂在創造六天以後,祂就訂一天,祂訂那一天叫作聖日,「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20:11)所以時間已經訂好了,就是工作六天以後,第七天休息不做事,那天要做什麼?要敬拜。因為那是聖日,分別為聖,這是敬拜的日子。後來耶穌基督復活以後,我們就把安息日移到復活的那一天,所以目前我們是用禮拜天禮拜,不是禮拜六,這在教會歷史上是個轉變,但同樣的是,七天當中,有一天我們不做事情,我們是用來敬拜上帝,把這個時間分別出來,所謂「聖」就是分別。既然時間分出來了,那地點呢?在哪裡?上帝為了讓以色列人知道怎麼敬拜,所以特別交代摩西怎麼製造會幕,會幕是放在以色列人營地的最中央,然後在會幕當中有一個聖所,聖所裡面有一個至聖所,至聖所中放了約櫃,上帝說:「我在那裡,如果你們要敬拜,到我這裡來敬拜」,所以地點是這樣訂的,上帝指示摩西做一個約櫃,其實上帝是不被綁在那邊的,可是為了讓我們知道在哪裡敬拜,所以上帝說:「好,我設一個地方讓你們敬拜,你們要敬拜就知道要到哪裡來找我了」,我們今天所謂的禮拜堂,所謂的聖殿、所謂的聖所、所謂的聖會幕就是這樣來的,讓我們有一個地方,大家可以集合到那邊來參與敬拜,「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25:8)可是很遺憾的,這個聖日和聖所,卻被我們人類給扭曲了,「好,既然禮拜天是聖日,那麼禮拜一到禮拜六就是隨便日囉?」本來每一天都需要活在上帝面前的,現在上帝為了讓我們知道什麼時候敬拜,把禮拜天分別為聖的結果,我們就把其它日子隨便了,這個就是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的研究,他說「聖」一分出來,那其它的就變成「俗」,「俗」我們就比較隨意,這個叫作Dichotomy(二分法),這個聖俗(Sacred vs. Secular神聖vs.世俗)二分法是很不幸的,一個禮拜當中只有一天是恭恭敬敬的活在上帝面前,其它就隨隨便便,隨我高興怎麼樣就怎麼樣,這個是很不幸的,是人類把它變成這樣子。然後一旦有聖所,大家就搶約櫃,以為誰搶到這個約櫃,誰就比較高竿,你記得祭司以利的兩個孩子嗎?他們打仗輸了以後就說:「把約櫃抬出來,一定會贏」,好像上帝是被綁在那裡面,上帝被侷限在居所內。我們也是一樣,我們到禮拜堂就表現得很好,一出去外面就原形畢露,變成操控化,好像上帝可以被我們操控,綁在某一個地方似的。本來是為了幫助我們在敬拜的時候知道在什麼時間、到什麼地方來敬拜上帝,我們卻把它扭曲成聖俗兩分、操控化。
2、 聖職與聖禮 專業化與形式化 (Professionalism and Formalism)
當我們知道敬拜的時間以及到哪邊敬拜,然後怎麼做呢?上帝為了怕我們聽不懂,上帝特別指示選定利未人學習怎麼敬拜,這些人就是祭司,我們叫作聖職,當然聖職人員需要接受一些訓練,通常他們會穿特別的衣服,比如說襯衫領子要掛一塊白白的東西,還要弄一點膏油,做一點訓練,才可以幫助大家敬拜,「在弟兄中作大祭司、頭上倒了膏油、又承接聖職,穿了聖衣的,不可蓬頭散髮,也不可撕裂衣服。」(利21:10)然後他要做什麼?他要做很複雜的服事、要侍奉、要獻祭,關於獻祭,神交代很多,在聖經中我們會看到,講的很仔細,講到獻燔祭、平安祭、素祭--------等不一樣的祭。要怎麼決定,要怎麼獻,要怎麼樣做,講得很詳細,所以我們知道要到上帝面前服事、要獻祭,是需要找特別的人幫忙。可是這樣的結果我們就說:「那樣就交給他做好了,我們付他薪水」,本來是教導我們、幫助我們的,卻變成是替我們做。你有沒有遇到家裡面出了事情時,就說:「請牧師來禱告」,自己卻不禱告。牧師原是要教我們禱告,卻被要求替我們禱告,所以敬拜變成是花錢了事,我們奉獻,由他去做就是了,好像他幫我們敬拜,我們就可以不必做什麼事了,明顯的劃分為聖職和.平信徒(Clergy vs. Laity)。這也是個遺憾,就是把它專業化。關於儀式,我們學習好了,變成「好吧,牛殺來獻了、祭了」,可是心裡面那種在神面前悔改的心卻不見了,我們把它叫作形式化,這是很可惜的,外在的儀式保留了,可是內裡在神面前的態度卻不見了。聖日、聖地、聖職、聖禮,為了幫助我們敬拜的,我們人類都有能力、都有能耐把它做某種程度的扭曲,所以才造成撒馬利亞婦人在耶穌面前有這個問題,就是地方的問題,到底上帝在哪裡?在基利心山還是在錫安山?耶穌的回答就不被撒馬利亞婦人規定作選擇題,耶穌回答說:「以上皆非」,耶穌說:「重要的不是那些,那些不是不好,可是那些不是重點」,我們有一個地方敬拜是很好,可是那不是重點,重點是你的態度,你跟上帝的關係那才是敬拜,聖經說:「婦人,妳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不在這裡也不在那裡,倒是你要認識你所敬拜的神,你不要不知道在拜什麼。確定敬拜的地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拜的是上帝,上帝是誰?上帝不只是創造的上帝,祂更是把救恩從猶太人賜給我們的上帝,你認識祂嗎?如果你不認識祂,就算你選對地方,你還是不曉得在拜什麼。耶穌用很簡單的幾句話把重點講出來回答了婦人的問題。敬拜上帝要用心靈和誠實,你才有辦法認識你所敬拜的對象,你才能夠進入真實的敬拜。
Ⅴ、敬拜的真諦
1、 在坦誠相會中親近上帝
我們可以說,要敬拜就就要認識上帝,要認識上帝就要坦誠與上帝相會,我們從耶穌的答案裡面可以知道,敬拜的真諦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用你的心靈和誠實,這是人類態度上一個最難的心態,你怎麼樣坦誠相會來親近上帝呢?這就是Martin Buber講的 I & Thou encounter(我與祢相遇)。我,一個完整的我,一個赤裸裸的我,可以到上帝面前,面對祂,那是敬拜的真諦,「…就可以終身在祂面前,坦然無懼的用聖潔、公義事奉祂。」(路1:75)不要像亞當那樣需要遮掩、逃避,不管我的樣子是怎麼樣子,我敢進到上帝的面前,在坦誠相會中親近上帝。
2、 以感謝獻身來回應救恩
就像我剛才講的新約προσκυνέ ω (proskuneo)這個字,就是親吻上帝,就是照我本來的樣子,我願意親近上帝,這樣子的話,我會對上帝更多的認識,我才知道上帝不只是創造者,祂還是救贖主,祂是救贖我的,當你這樣親近上帝時,你就越體會到耶穌基督給我們救贖的恩典的可貴,你會用感謝到主的面前來回應,「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詩116:13)「我要以感謝為祭獻給祢,又要求告耶和華的名。」(17節)這樣的敬拜可以在聖日、在聖地,經由牧師的幫忙,讓我們能夠進到敬拜裡面,可是絕對不要停在那裡,應該從那裡能夠帶到週間,帶回家裡、帶回到你的職場,每一天跟神親近過一個討神喜悅的生活,我想那才是真正的敬拜、那才是上帝期待我們的敬拜。
Ⅵ、結論:全人獻上 蒙神悅納
保羅在羅馬書第十二章1節說:「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這一句話的翻譯有不同的翻法,「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This is your reasonable service.)」,其實另外一個翻譯更好,「這是你們心靈的敬拜」,心靈的敬拜就是過討神喜悅的生活,不是只有在禮拜天、在禮拜堂態度很好的參加敬拜。參加主日崇拜,不是不對,不是不好,那很好,可是不應該只有那樣,不應該只有外表看起來很恭敬的樣子,而是出於內心的,不是只有限制在禮拜堂的地方,或是禮拜天,而是要帶到生活上的,是過一個討神喜悅的生活。我們一起低頭來禱告。
「主耶穌,我們渴望我們的生命進到真正的敬拜,祢知道我們的需要,祢為我們設立教會,為我們設立主日,為我們在教會當中每一個禮拜有機會在這邊敬拜祢,主,祢不只創造我們,祢也救贖我們,祢還希望我們與祢有更新的關係,在與祢親近的中間,我們能夠更加的認識祢,不單單認識祢是造物主,也認識祢是為我們而死在十字架上救贖我們的主宰,幫助我們所感受的、所學習的,和對祢的認識、對救恩的認識。幫助我們敬拜祢,不是只有在禮拜天,還可以進入週間;幫助我們敬拜不只是在禮拜堂,也可以進入我們的家庭,進入我們的職場,讓我們真的是過一個討祢喜悅的生活,因為聖經說:『這就是心靈的敬拜』,這才是真正的敬拜,讓我們的這一生成為敬拜,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
受洗系列 (三) 建造系列(六):敬拜 -- 蔡茂堂 牧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