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感恩節的再思


講道內容
講題:感恩節的再思
經文:哥林多後書910~15
哈巴谷書317~18
主講:商正宗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十一月十八日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下週就是感恩節了,關於感恩節的由來,一般人直覺會想到「美國」與「五月花號」,其實是緣起於一批信仰虔誠的英國基清教徒,他們受宗教改革的影響,接受加爾文教義,以耶穌基督為教會的元首、以聖經為信仰的最 高準則,不肯承認英國國王在宗教上的最高權力地位(根據英國的法律,英王是英國國教在宗教上的最高領導者),也反對一些不合聖經的種種人為之規條儀式,因此受到英國國教的迫害而逃往荷蘭。但在荷蘭住了十二年之後,因感到生 活之不易,且為了子女的教育,為了保有純粹的信仰,持守宗教改革內涵中最重要信仰原則,他們決定進一步遠渡重洋,前往美洲新大陸發展。於是他們搭乘五月花號遠渡大西洋,經歷66天辛苦的航行,終於抵達北美洲。宗教改革領導人不論是加爾文、約翰諾克斯(John Knox)、馬丁路德等都強調三項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內容,第一就是「因信稱義」,因為上的的恩典,我們憑信心接受耶穌基督的救贖。人得救是因為信,而不是如當時的天主教或英國國教所宣稱「人的行為會幫助自己得救」。第二就是「一切榮耀歸於上帝」,這是加爾文特別強調的一點,我們長老會承襲加爾文主張,因此除了少數有特別紀念意義的教會外,很少以人名作為教會的名稱,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是要歸榮耀於上帝,不是歸於人,聖經教導我們,基督徒為主所作的工是應該做的,作為上帝的僕人,上帝要求我們的就是盡忠,上帝稱讚我們做得好,我們也不能誇口,這是僕人的本分。宗教改革第三個信仰內容就是「回歸聖經」,信仰的基礎不是在於傳統、不是在於牧師所傳講的內容、不是在於任何人的主張,而是在於聖經,照聖經所言而言、照聖經的教導而行,就是傳福音做見證。所以保羅說我們傳福音做見證不是依自己的聰明才智,而是依照聖經的教導。當時的天主教會已經背離聖經的真道,所以宗教改革強調要回歸聖經,聖經沒有記載沒有規範的,教會不可自行發揮更不應要求信徒遵守,但英國國教在這點上卻沒有做到,仍然延續天主教會的惡習。

這群清教徒共102人,搭著五月花號風雨飄搖到了美國,五月花號僅是一艘普通的客船,搭載一百多人已相當擁擠,航程風吹日曬並不輕鬆,途中還遇到颱風等天災,終於在北美洲登陸時,隨即由威廉布勒福特(William Bradford)帶領大家跪下向上帝獻上感恩的禱告,這就是感恩節的初始。美國建國也就是以這些清教徒的信仰精神做為基礎,所以當時美國獨立宣言有很多牧師共同簽署,以信仰作為建國根基,不過今日美國已漸漸失落這信仰根基。美國錢幣銅板上都有句話「we trust in god」我們信靠上帝,用錢的人要信靠上帝、賺錢的人也要信靠上帝,因為這是上帝賞賜的,這是他們立國基礎與精神,所以他們用的錢幣也是這樣表現他們的信仰生活與內容。登陸新大陸的第一年,是最難過的一年。適逢冬季,剛登陸的清教徒們不論食衣住行都尚未備便,嚴苛的生活條件使得近半數人喪生,只剩下 58 人。這個打擊實在太大, 使他們面臨極大的考驗,但他們仍全心依靠上帝,無論怎樣的境遇,仍然向上帝獻上感恩,仰望上帝的帶領。他們的信仰基礎是出於感恩,感恩的背景若沒有信仰,無法感恩,若沒有信仰,就無法愛自己、愛鄰人、愛世人,所以感恩節時我們不單只是感謝上帝照顧我們,如詩篇103篇所說治好我們的病、赦免我們的罪,感謝的背後正在見證我們的信仰內涵與生活內容,就是愛、信心、與感謝,這是感恩節最根本的信仰背景,也是後來美國立國的基本精神。今天再次省思感恩節的信仰背景,我們由衷景仰先人所留給我們美好的信仰遺產,並再次來思考如何過感恩的生活。所以感恩節的歷史,是表達這群基督徒的信仰奮鬥史,他們為了保存純粹的信仰所做的爭戰與爭取的歷史,這背後也是這些基督徒留給我們美好的信仰見證與典範,感恩節前夕,我們就來學習這些前輩所留下美好的信仰遺產。

首先,他們教給我們的就是堅定的信心,他們從英國到荷蘭,再從荷蘭到美國,經歷了種種風雨危難與死傷,在這麼困難的環境中他們仍然堅持信仰,所以希伯來書第十一章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11:1)。信就是讓我們仰望信的根源直到耶穌基督,當我們有堅定信仰時,就與上帝同行,上帝必帶領我們勝過人生的艱難困苦。保羅也有這樣的經歷,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四章與第十一章所說,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林後4:8~9...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林後11:23)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林後11:26~28)。保羅經歷這麼多身心苦難仍堅持信仰,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相信上帝是他的上帝,他相信上帝的帶領,相信上帝的旨意,堅信上帝的看顧保守時時與他同在。聖經說,信心不是在我們順境時,信心是在我們逆境時,不論怎樣的境遇,我們要學會仰望上帝,作為信仰的源頭與終結。這樣的信心就成為了力量,馬太福音說,讓我們可以移山倒海。耶穌說:「是因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 」(太17:20)。任何不可能的事情,上帝都讓我們成為可能,不是我們可能,而是上帝與我們同在,讓我們所做的事能成為可能的事。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50多年的教會史中史初代教會與初代信徒就是在這樣的逆境與困難中生存成長、為主作見證。當時許多教會常被人縱火或拆毀、許多基督徒被人陷害或傷害甚至喪生,許多國外來的宣教師也受到各種不堪的攻擊,例如巴克禮牧師在二林被人潑糞,沒想到他竟能微笑對攻擊他的人說,水肥應該用來養菜,拿來潑人真是浪費了,這真是很不容易的胸襟。巴克禮牧師學養俱優,大可過著優渥的生活,但他16歲便決志獻身上帝,一生必為上帝所用,並且每年都重新簽署獻身文,結婚後更與牧師娘共同簽署,直到離世。他在台灣為主作工60年,最終死於台灣,葬在台南基督教公墓。他為什麼甘願如此做,就是因為他相信耶穌基督,相信上帝的救恩要臨在台灣,他愛台灣,所以願意放棄一切來到台灣,即使受到種種侮辱與攻擊,甚至差點犧牲生命,仍然堅持信仰。
台灣初代教會的信徒,也像外國宣教師一般,即使遭受迫害苦難,仍然堅持信仰,堅持傳福音。花蓮太魯閣山上有一間小小的姬望紀念教會,便是紀念後人稱為太魯閣信仰之母的姬望姐妹。姬望身材瘦小,出生於太魯閣原住民頭目家庭,歷經多次婚姻不順遂的打擊而心灰意冷之時,受到教會傳道人的關懷與鼓勵,開始研讀聖經進而受洗歸主,後經孫雅各牧師帶她北上到淡水聖經學校受神學訓練二年,畢業後便返鄉,開始向族人傳福音。當時是日治時代,嚴格禁止傳福音,因此姬望的行動受到日本警察嚴密監控,目的是要阻擋她的傳福音工作。但姬望傳福音的意志堅決,甚至做好殉道心理準備與決心,許多受他感召的族人也相繼接力提供掩護與幫助。我聽說有次日本警察打算在火車站攔截她,使他無法前去目的地傳福音,攔截未果,便上車查搜,她曾經因日本警察知道他要去傳福音,因此在車站等候攔截,卻沒攔到人,後來上了火車查緝,遍尋不著,原來車上許多原住民協助身材瘦小的姬望躲藏在大布袋裡,偽裝成貨物塞在椅子下方。姬望不畏強權逼迫仍繼續傳福音,除了太魯閣地區,也到了排灣族傳福音,直到70多歲過世,深受緬懷。當時的教會、當時的基督徒就是如此傳福音、如此信、如此背負著十字架行信仰之路。如耶穌所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16:24),當年搭乘五月花號的這些清教徒,他們就是這樣背負十字架跟隨耶穌,他們堅定的信心讓他們得以在北美洲立足,從而幫助美國建國,區區58人卻是影響了整個美國。今天長老會信徒約有二、三十萬人,我們難道不能影響社會嗎?今天基督徒若能像麥子落地、像芥菜種,耶穌說你就會能移山倒海,我們的禱告就會發出力量來改變社會、國家、民族,如當時那些清教徒,改變、建立了美國,成為國家的基礎。

不論怎樣的境遇,都要有堅定的信仰與感恩的心,我們今天也是如此,基督徒也會遇到許多困境、遇到疾病、遇到憂傷,聖經說「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巴谷3:17~18)」。我們基督徒在這樣的信仰裡,儘管受到壓迫與困苦,仍要歡喜快樂。我擔任總會議長時,有機會到日本參加國際會議,會議結束後一位日本牧師邀請我到他在富士山腳下的小教會拜訪,牧師提到他剛受派負責建立這間教會時,連租用房子當作聚會場所都十分困難,傳統日本神道教社會,沒有人願意房子當作基督教會使用。牧師迫切祈禱,終於租到地方,但卻沒有其他會友,主日崇拜只有牧師、牧師娘、及他們的小孩參與。後來牧師想到日本人非常注重孩童教育,便辦兒童主日學,由於主日學中所教的內容對建立小孩優良品格有幫助,父母便願意讓小孩來參加主日學,也覺得小孩上教會不會對原本的信仰產生影響。沒想聖靈親自動工,感動了一位小孩,回家邀請母親一同來教會,接著又有更多父母應小孩邀請來到教會,聚會人數就這樣漸漸增加。第一位受感動的小孩後來更像母親提出受洗意願也邀請母親一起受洗,守寡的母親非常猶豫,深怕夫家有錢有權的公公會因此斷絕生活上的援助。領洗前一晚,這位母親向公公報告將接受洗禮的決定,公公不意外的暴跳如雷,揚言斷絕關係。母子二人徹夜流淚禱告後,領受上帝要他們勇敢受洗、主必看顧的感動,便收拾行囊拜謝公公,前去教會參加主日禮拜受洗。沒想到母子兩人領洗時竟看到公公坐在教會最後一排觀禮。原來公公掛念自己唯一的孫子,也想知道是怎樣的信仰可以給孤兒寡母如此力量,寧願放棄上億財產也要受洗。聖靈繼續做工,這位公公後來也成為基督徒。這間教會就這樣,從一個小孩的信仰感動家人信主開始建立,會友人數漸漸增加,也就是我們基督徒只要堅定我們的信仰為主盡忠,上帝的聖靈會親自動工成事。所以教會要奮興,首先我們每一個基督徒要反省我們的信仰如五月花號上的清教徒、如台灣初代教會宣教師與信徒那般堅定。因為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神兒子的嗎?(約壹五:4~5),讓我們勝過世間的是上帝給我們的信心,在人生路途中有各種境遇,不論好壞,只要我們有信心就能勝過世界的苦難與試探,因為我們的主已經勝過世間。
其次,五月花號上的清教徒信仰前輩們留給我們的美好信仰模範,就是他們凡事感恩的態度。這些基督徒不論是在英國受壓迫時、在荷蘭生活不順時、或是到美洲匱乏死傷時,仍然堅定信仰毫無氣餒,仍然感謝上帝,儘管生活遭遇欠缺、飢餓、病痛、死傷,仍然向上帝獻上感恩。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我們感恩是上帝耶穌基督給我們定的旨意(帖前五:18),基督徒不知感恩就是違背上帝的旨意,就試違背上帝給我們定的旨意,所以初代教會這些宣教師與信徒,在逆境中仍然感謝上帝,這才是真正的信仰,有信心的人才能凡事感謝、才能在逆境中仍然感恩、才能在任何境遇中讚美上帝,這是上帝所教導我們,也是我們從許多信仰前輩的行為中所看到的見證。

在我們信仰生活中,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他感謝父上帝(歌羅西三:17)。 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位探險家帶著助手到非洲探險,這位助手是基督徒,行程中不論遇到什麼情況都會說「感謝主」。某日探險家削椰子時不慎弄傷手血流如注,助手仍然說感謝主,探險家非常生氣,認為助手幸災樂禍,便負氣獨自離去。後來探險家迷了路,闖入仍維持活人獻祭傳統的部落被捉,就在即將被當作祭品獻祭時,部落族人發現他手上的傷,認為有傷即是瑕疵品不能獻祭,便放了他。探險家趕忙回去找助手,此時助手仍說感謝主,若不是被探險家拋下,那被獻祭的就是自己了。基督徒的人生不論怎樣的境遇,都要感謝主,這是我們信仰的表現,是上帝在我們身上所定的旨意。上帝的旨意我們不能違背,當我們順服上帝旨意時,我們所遇到的困難會成為我們的祝福,所背負的十字架會成為榮耀的冠冕。我讀神學院時,筆記本上有一句話「NO CROSS NO CROWN」,若無十字架就無冠冕。初代教會的宣教師與基督徒,他們為主背十字架,日後成為他們的冠冕。保羅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四:7~8)。我們的十字架不是重擔,因為耶穌跟我們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上帝會與我們一起承擔,所以在我們的人生中、在我們的信仰生活中,我們要凡事謝恩。

我在22年前曾接受心臟手術,置換了一個鈦金的心臟,感謝上帝保守,手術至今除了需要按時吃抗凝血藥劑以外,我的身體仍然健康良好,沒有其他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症。總會退休傳道人年度聯誼活動中,都會有一段追思懷念過去一年中蒙主恩召的牧師或師母們。今年的追思對象人數多達43人,最年輕的得年40歲、最年長的享年105歲。其中一位是我神學院同期的同學,我們都笑說上帝可能特別喜歡我們這一期的同學,這些年陸續召了許多人回去,僅剩的6人相約敘舊時常常開玩笑說下一個輪到某某,該要預備心了。這位同學雖有糖尿病,但平日生活仍相當健朗,某次爬山活動後感到特別疲累,當日就在睡夢中蒙召了。每天早上醒來,我都再次感謝上帝讓我的心臟仍繼續跳動;感謝上帝的恩典,保守我們日子、我們前面的路。
1930年代因經濟恐慌與蕭條,有人提議不要舉行感恩節,但大部份的人仍然強調在困難之時,更當感謝祈求主,使我們有信心渡過難關。某次我在電視節目中,看到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 )的音樂會,他的歌聲真是優美動人。他是個盲人,譜都是用聽的、用背的,再發自內心的唱出來;他也是個基督徒,那場音樂會最後,他唱了奇異恩典這首詩,深深感動人心。他說,唱這首詩時,我感謝上帝,雖然我眼盲,但上帝賞賜我一對心靈的眼睛,看得更深更多更透徹,讓我的世界更寬廣,生活更快樂,我感謝上帝。這位盲人音樂家,他沒有怨天尤人,他在困境中善用上帝的恩賜,努力成為世界出名的男高音,在我們人生中無論好壞,都要感謝上帝,這是上帝為我們訂定的旨意。

信仰前輩們留給我們的第三個信仰典範是常存愛心,人處在困苦死傷與病痛中時不免心生埋怨,為麼是自己遇到苦難,但聖經說,我們要凡事謝恩,要彼此相愛,彼此照顧,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拉太六:2),當我們有愛就可以撫平痛苦,當我們彼此相愛時我們就住在主裡,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裏面(約壹四:12),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約壹四:7)我們是住在他裏面,他也住在我們裏面,我們既然住在他裡面,就沒有懼怕(約壹四:13),這樣,愛在我們裏面得以完全,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約壹四:17)。苦難也是上帝的祝福,我們唯有用愛來撫平所有的痛苦。我非常喜愛一首日本詩歌,歌詞大意是說「我雖然生於一個貧窮的家庭,但我充滿喜樂,因為有愛的光照亮我的家;有愛的地方就是天堂、有愛的地方就是樂園、有愛的地方就有溫暖,有愛的地方就有上帝同在,上帝祝福」。這愛不是世上任何物質可以提供的,這愛是從上帝來。我曾經有機會受邀參與政府召開的淨化人心座談會,政府廣邀各界代表,在會議上提出各種淨化人心的策略與方法,當主持人希望我以牧師的立場發表意見時,我說,要淨化人心只有一樣,就是上帝的愛。人的心若有上帝的愛,就能淨化人心、環境、家庭、社會、民族、國家;若沒有愛,家庭不會溫暖,若沒有愛,社會不會和平,若沒有愛,國家不會安定,若沒有愛,世界將充滿戰亂。只有愛可以建立上帝國,在我們的生活中建立在地上如同在天上的樂園。在我們的家庭中也是如此,家中若沒有愛,再多的錢財與物質都無法帶來快樂,只有愛才能有上帝的溫暖與愛在我們的生活中。

猶太人有個關於耶路撒冷聖殿所在地的傳說,聖殿所在之處原是一座兩兄弟共有的曬穀場,穀物收成時,弟弟體貼已結婚生子的哥哥經濟負擔較重,因此在夜裡偷偷將自己的稻穀運到哥哥的穀倉;沒想到哥哥也設想弟弟需要積攢未來成家所需的花費,也在夜裡偷偷將自己的稻穀運到弟弟的穀倉。直到某天兩人在夜間運稻穀的路上遇到彼此,才發現原來彼此一直互相為對方添稻穀。所以後來要蓋聖殿時,選了這個以愛為基礎的地方作為聖殿的基地。教會建堂最重要的是以上帝的愛為根基,不是在於建築物本身。基督徒的愛在教會裡,才能建立上帝的殿,建立上帝所祝福的教會,所以我們在感恩節時,要再次數算上帝的恩典,感謝上帝無盡的恩典,如保羅說:「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林後9:15)」,在我們當中,盼望我們以信仰、以感恩、以愛來回應上帝給我們的愛,彼此相愛互相幫助,共同建立美好信仰的家庭與教會。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某此指揮樂團演奏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樂曲進行到最後的合唱曲時,托斯卡尼尼叫了暫停,問獨唱者是否了解歌詞的意義?為何唱著「歡喜」的歌詞,雖然音準節奏都精準,卻無法讓人感受到貝多芬所要表達的歡喜快樂彼此相愛的感覺?這提醒了我們,唱聖詩時不應只注意曲調,應該發自內心唱出歌詞中的意義。我們的人生就如一首詩,聖經是譜,指揮是聖靈,照著譜與指揮來唱,人生就不會走調,因為我們照聖經的教導,跟著聖靈的引導來過著真正感恩的生活。盼望我們在這感恩節期,再次從先人留給我們的信仰模範,來為了感恩節預備心。
親愛的主我們感謝祢,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祢為我們死,開拯救的門贖回我們,你犧牲自己救贖我們。我們成為你的子女後,你的愛與恩典、慈悲仁愛與公義都和我們同在,引領我們每日的路。無論境遇如何,你都與我們同在,我們用信心仰望倚靠你,我們日日以感恩過日,奉獻給你。願你祝福我們今日所領受,祝福我們的家庭,社會,國家,世界充滿你的愛和平與喜樂,使我們可以建立地上的樂園,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你的旨意得成。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