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成功國王;失敗父親

講道內容

成功國王;失敗父親
時間: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經文:撒母耳記下十三章37-39節
主講:曾昭瑞牧師

 影片

Ⅰ.引言
        不少人認為大衛是以色列王當中最偉大的君王,聖經也稱他為合神心意的人,所以在這樣的認識之下,人們傾向將大衛與正面印象連結,因此,也可能產生這樣的假設:「大衛應該是位好父親」。但若詳讀聖經,就不得不承認:「大衛真的不算是一個好爸爸」,他在處理與子女的關係上,犯下很多的錯誤,甚至是不應該犯的錯誤,而使得這個家族,不斷地經歷關係上的破裂,進而反目成仇,骨肉相殘。

Ⅱ.父子恩仇錄
        大衛曾經犯下一項眾所皆知的大罪,就是他與烏利亞的妻子發生不正當的關係,這個不正常的關係,讓他付上一項很大的代價。先知拿單對他說:「『…你既藐視我,娶了赫人烏利亞的妻為妻,所以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耶和華如此說:『我必從你家中興起禍患攻擊你;我必在你眼前把你的妃嬪賜給別人,他在日光之下就與她們同寢。你在暗中行這事,我卻要在以色列眾人面前,日光之下,報應你。』」(撒下12:9-12)這是耶和華藉拿單對大衛所做的一個宣告,這個宣告牽連地非常廣。雖然我們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屬靈原則來了解此宣告,就是上帝已經如此說了,大衛必然會遇到這些事情,因此,他若遇到這些事情,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上帝已經說明了,但這樣的看法就將人本身的角色和責任給推卸掩蓋了;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大衛之所以會經歷這麼多的不幸,他的個性,做人處世的態度,處理事情的方法,是否都妥當?他有沒有責任?如果說因為上帝都預定好了,而認定大衛沒有責任,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們每次在讀聖經的時候,常常認為這是上帝預定好的,與我無關(那就有人會問,那上帝到底預定了誰?),如果上帝都預定好了,那為什麼我還要負責任?事實上,這是上帝的宣告沒錯,但當我們留意大衛本身的態度、個性,和他在整件事情上所採取的方法,我們就會發現,大衛不是沒有責任。如果我們將大衛看做是有責任的,我們才能避免將聖經對真理的教導看成硬梆梆的宗教教條,而是我們真實地可以在其中反省,可以在其中學到功課。
1.背景-拿單的宣佈
        我們來看大衛的成功,一個最好的解釋是大衛之所以這麼有成就,很可能只是因為上帝選了他,但是當大衛藐視耶和華的命令,行他眼中看為惡的事時,這件事情卻是上帝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上帝將他額外的恩典拿走。大衛雖然沒有因為犯下大罪而被處以死刑,但是他必須承受犯罪之後所需承擔的代價。先知拿單所說的話,是一種很可怕的預言,這個預言逐一地應驗。第一個應驗是大衛與拔示巴所生的小孩生了重病而死,「耶和華擊打烏利亞妻給大衛所生的孩子,使他得重病」(撒下12:15),第二個是他的女兒被同父異母的哥哥給強暴,「但暗嫩不肯聽她的話,因比她力大,就玷辱她,與她同寢」(撒下13:14),再來就是暗嫩被押沙龍給設計殺死,「押沙龍吩咐僕人說:『你們注意,看暗嫩飲酒暢快的時候,我對你們說殺暗嫩,你們便殺他,不要懼怕』」(撒下13:28),這些都在上帝所宣告的內容中,但是我們要問的是,大衛、押沙龍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呢?
2.國王的兒子-押沙龍
        對押沙龍而言,大衛是一個非常不公平的父親,他在處理子女之間的問題時,表現地非常失敗。大衛知道誰強暴了她瑪,甚至聖經告訴我們,大衛為此大大地生氣,「大衛王聽見這事,就甚發怒」(撒下13:21),但是他卻什麼動作都沒有做。這是一種隱忍、一種對錯誤放任不處理的態度,如同華人「息事寧人」、「醜事不外傳」的文化,這樣的態度,為這個家族帶來更大的災難:押沙龍心裡的苦毒,隨著父親的放任不處理而更加惡化,因而一步步走向反派角色。
        聖經形容押沙龍是一個聰明、俊美,深有領袖魅力的人,「以色列全地之中,無人像押沙龍那樣俊美,得人的稱讚,從腳底到頭頂毫無瑕疵。他的頭髮甚重,每到年底剪髮一次;所剪下來的,按王的平稱一稱,重二百舍客勒。押沙龍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名叫她瑪,是個容貌俊美的女子」(撒下14:25-27),而且非常照顧他的妹妹,他以妹妹的名字來為女兒命名。他很聰明、俊美,且有領袖魅力,做事計畫週詳,從他計畫要殺暗嫩以及如何反叛大衛這些事上,就可以看出他的計畫周詳、城府很深,並且能夠等候適當的時機才出手。雖然押沙龍痛恨暗嫩,卻耐心等待兩年,仔細地策畫一切,直等到時機成熟,他才將暗嫩給殺了。
        當押沙龍殺死暗嫩之後,大衛聽到暗嫩死了,他第一個反應是放聲大哭,非常地傷心,而且持續一段時間,聖經告訴我們說,「大衛天天為他兒子悲哀」,「話才說完,王的眾子都到了,放聲大哭。王和臣僕也都哭得甚慟。押沙龍逃到基述王亞米忽的兒子達買那裏去了。大衛天天為他兒子悲哀」(撒下13:36-37)。大衛不是第一次失去兒子,這是他的第二次,第一次是他跟拔示巴生的兒子死掉,那個孩子還沒死的時候,大衛很認真地哭,希望上帝能看在他可憐的份上,保留小孩的命,結果小孩死後,大衛即停止哭泣。可是這一回不一樣,對於暗嫩的死亡,大衛天天哀哭,很明顯地這樣的傷心不同於第一次失去兒子的那種傷心。
        台語有句話說;「死父死母,心頭酸;死兒死女,斷心腸」,形容失去自己的孩子是種巨大的傷痛。因為我們做父母的人,總對子女有一些希望、期盼與夢想。所以孩子的死亡,意味著父母所有的期待、夢想與希望,不管好的壞的,通通幻滅,與孩子的共同回憶,變為無盡的想念,這樣的死亡對父母而言,是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打擊。更悲慘的是,大衛失去孩子的原因竟是「骨肉相殘」,於是,大衛不但失去了死去的暗嫩,也失去了活著的押沙龍。
        聖經告訴我們,當押沙龍殺了哥哥之後,他就逃跑了,「押沙龍逃到基述王亞米忽的兒子達買那裏去了」(撒下13:37),基述王達買是他的外祖父,他在那裡住了三年,「押沙龍逃到基述,在那裏住了三年」(撒下13:38)。同時聖經告訴我們說:「暗嫩死了以後,大衛得了安慰,心裏切切想念押沙龍」(撒下13:39),這是一個弔詭的情境:大衛想念那個殺了他孩子的孩子。這代表,不管這個孩子做錯了什麼事,他終究是大衛的孩子。然而,儘管大衛很想念押沙龍,但押沙龍卻是位殺人的兇手,大衛能夠赦免他嗎?大衛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他迴避了這個問題。
 3.兒子的父親-大衛
        此時,聖經描述了一則精心設計的故事。大衛的外甥,也就是大衛的元帥--約押,他知道大衛的心中想念著押沙龍,於是就請一個提哥亞的婦人來與大衛進行了一段對話。婦人告訴大衛她有兩個兒子,有一天他們吵架,一個被殺,一個成了殺人兇手。其他的人憤怒地捉住殺人的兇手,要殺他報仇,這個婦人難過地跟大衛說,她已經失去了一個兒子,現在又即將失去那位殺了人的兒子。這個故事很巧妙地對應了大衛的經歷,於是,大衛就心裡動了慈心,說:「我起誓,任何人都不能殺你的小孩」,他赦免了那位殺人兇手。接著婦人便很有技巧地問:「為什麼你可以赦免我的兒子,卻不赦免你自己的兒子,讓他回來呢?」「婦人說:『王為何也起意要害 神的民呢?王不使那逃亡的人回來,王的這話就是自證己錯了!我們都是必死的,如同水潑在地上,不能收回。 神並不奪取人的性命,乃設法使逃亡的人不致成為趕出、回不來的…』」(撒下14:13-14),同樣的律法,對犯同樣過錯的人應有同樣的對待--如果別人的孩子殺死了人,你可以赦免他,卻不赦免犯了同樣錯誤的親生兒子,那這就是你的錯,於是,大衛被說服,同意讓押沙龍回來。
        經過了三年的流亡,押沙龍獲准回來,然而,大衛卻拒絕見他的面,他說:「使他回自己家裡去,不要見我的面」(撒下14:24),這是大衛的矛盾,他聽了婦人的那番話,想到自己的確思念孩子,既然赦免了別人的小孩,那也就該赦免自己的小孩,儘管如此想,他的內心卻還是選擇不原諒押沙龍--大衛選擇了關係隔離。兩年過去,押沙龍見不到大衛,那種等待被父親接納的態度由期望、失望、轉為憤怒。以色列國不大,大衛王國的面積其實跟台灣差不多大,而耶路撒冷在當時,只是個幾萬人口的小城市,在那麼小的城市內要特意地不見到某個人是不容易的,大衛要特意精心安排才能避免見到面。大衛的態度讓押沙龍知道,父親躲著他,拒絕他,不想再見到他。這一點讓押沙龍感到非常的憤怒。所以他設法託人去找約押安排,因為是約押想辦法讓他回來的,結果這一次約押也故意避不見面,押沙龍為了達到目的,而採取激烈的手段,故意放火燒了約押的田地,迫使約押出面。在律法的規定裡面,如果你放火燒人家的田,你就要出面賠償三倍。因此,約押就很生氣地派人去找押沙龍,問他為何放火燒田?他對約押說:「我為何從基述回來呢?不如仍在那裡。現在要許我見王的面,我若有罪,任憑王殺我就是了」(撒下14:32),這句話充滿了憤怒-「你為什麼讓我回來?我回來又見不到父親,你為什麼要讓我回來?如果我有什麼罪的話,就叫父親殺我!」在此,押沙龍的態度是錯誤的,因為他不認為殺兄有錯,但是他已經豁出去,定意要見父親的面,即使被殺也無所謂,由此可見,他的個性偏激,於是大衛迫於無奈,最後還是見了押沙龍。在這過程當中,儘管押沙龍有錯,他仍然渴望被父親接納,這種渴望被接納、認同的感覺,長期地被大衛拒絕,造成了押沙龍內心極度的憤怒,促使他發動政變,反叛他的父親,追殺大衛,不幸的是,最後仍政變失敗,被約押殺死。當約押殺了押沙龍之後,大衛是什麼反應?大衛曾親口下令說「不准殺押沙龍」,但約押不管三七二十一,還是將押沙龍給殺死了,當大衛聽到押沙龍被殺死,他大聲呼喊:「我的兒子呀!」並且拒絕進食,約押便跳出來對大衛說:「你以為我們這些人是為什麼跟隨你?今日他們把反賊殺死,你卻為反賊哭成這樣,那將來誰要為你打仗?」聖經真實地描寫人物,約押似乎很殘忍,殺了押沙龍還不讓大衛哭,但其實大衛在此之前,早就已經失去了押沙龍。
III.生活應用
1.罪滋養罪-帶來關係破裂
        關於這段聖經,我們要說的是什麼?就是「罪滋養罪」,罪滋養罪就會帶來關係的破裂。我要在此強調,押沙龍的死亡、失敗,是由於自己的罪,自己的野心和自己的選擇,他不能將自己的責任推給別人,說:「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暗嫩、因為大衛的錯,是他們害我的」。押沙龍的死亡很明顯地,是因為自己的罪。
        但是在這悲劇當中,大衛就沒有責任嗎?就可以將所有的錯誤都推給拿單的預言嗎?事實上,大衛與押沙龍的故事充滿了矛盾、壓抑與父子之間不適當的情感處理,這些造成了最後的悲劇。聖經告訴我們:「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26),意即:不要將怒氣放在心裡面。
        表面上看來大衛雖然准許押沙龍回來,不再追究押沙龍所犯下的過錯,但是他的內心卻沒有真正赦免他,他讓押沙龍回到自己的城,讓他有一個安身之處,但是大衛卻冷漠刻意地避開他。表面上來看,事情好像過去了,大衛不再生氣了。但是,事實上,大衛心中的苦毒沒有消失,他深深地記得,押沙龍殺死了自己的一個兒子。大衛只能維持表面的和諧,但是要真情的擁抱則不可能,即便他們是骨肉至親。對於大衛的冷淡,押沙龍當然感覺得到,他覺得被父親無情地拒絕。因此,大衛的不原諒與內心的苦毒,讓他與押沙龍的關係無法重新建立,父子之情蕩然無存。
        她瑪被暗嫩強暴是不對的,大衛選擇不處置暗嫩是不對的,生氣的押沙龍殺了暗嫩是不對的,大衛生氣不肯接納押沙龍是不對的。這些過錯一件接著一件彼此關連,最後導致押沙龍發動政變,失敗死亡。這些大衛的家務事,表面上和我們沒有直接關係,卻真切地告訴我們一件可怕的事實:罪滋養罪,正如人類的歷史,一個過錯,引起一個過錯,罪與罪之間,過犯與過犯之間是相互連鎖反應。當他人傷害了我們,使我們感到憤怒、哀慟、不滿,我們本能地反擊,想辦法也使他人受傷,令其痛苦、難過。這種模式問交往中的男女最清楚,若對方讓自己生氣,就故意不理他,激他,我們常常是這樣的,讓彼此陷入相互報復中,造成更多的彼此傷害與關係的破裂。這種彼此間的傷害,小到人與人,團體內的彼此不合,大到國與國,回教徒與基督教徒的戰爭、甚至恐怖攻擊,這就是罪,罪的苦果,造就了世間的苦難,而我們深陷其中。
 2.罪的苦果-鑄造世界苦難
 很多人在看聖經的時候,都會認為大衛與拔示巴的通姦是他一生所犯許多大錯中最嚴重、最不可原諒的錯誤,但事實上,我認為大衛一生中犯下最嚴重的過錯,是「不肯原諒自己的兒子」,而他也為此付上最多的代價。細數大衛的過犯,他曾經說謊欺騙挪伯的祭司亞希米勒說自己是國王派來要食物的,所以祭司就將祭祀用的餅給了大衛,這個錯誤害亞希米勒八十幾個祭司被殺死,那是他在山窮水盡的狀況下所想出的辦法,並非存心害死祭司;他為了苟延殘喘活下去,也曾經變節投靠非利士人的王亞吉,並且依靠高明的騙術游走於非利士人與猶大支派之間,這也是發生在他山窮水盡之時;大衛與拔示巴的通姦是一時的激情,害死烏利亞是遮掩罪行,狗急跳牆的自然反應。這些事都不是經過長久的計畫,而是在一時之間,情急之下或為情勢所逼而造成的過錯,這些事,上帝後來都赦免了他。但是只有一件事情不一樣,就是大衛拒絕押沙龍這件事,這是一件處心積慮長久的計畫,並非一時的生氣,而是長期的決心,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三年加上兩年,共五年的時間,大衛下了非常堅定的決心去拒絕他的孩子,他記恨了五年。如果你是押沙龍,你會有什麼樣的心情?你會開心嗎?你會覺得這個爸爸愛你嗎?我想,你不會。我們可以想像,因為這樣的不原諒,長期冷漠、不理不睬,對押沙龍的內心造成多麼深遠的影響。大衛選擇不肯原諒押沙龍,他未將自己從上帝那裡得來的豐盛慈愛與自己的兒子分享。久而久之,長期的拒絕使得愛人的心漸漸硬化了。在這當中大衛失去了人性,因為他失去了愛自己兒子的能力,他冷漠對待自己所該愛的人,這是大衛一生最大的罪。
        聖經中,耶穌曾經說了一個比喻:有一個人,他欠了國王很多的錢,國王叫他還錢,他說還不出來,但將來一定還,於是國王就發了憐憫的心,放他出去。他出去之後,在路上遇到熟人,這人欠他一點錢,但卻因為還不出來而被他抓起來關到監獄中,國王聽到了,就很生氣:「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應當憐憫你的同伴,像我憐憫你嗎?』」(太18:32-33)同樣的道理,大衛犯了那麼多的錯,上帝都赦免了他,當他的孩子犯了錯,他卻選擇不原諒。雖然這個時候大衛仍然是以色列人的王,他每天起來仍然禱告,去到約櫃前敬拜上帝,但是大衛的心其實已經與上帝相隔離了,因為他讓自己持續地活在怨恨、苦毒、不肯原諒的愁苦當中。試想,一個不能愛自己兒子的人,怎麼能來敬拜愛我們的上帝呢?一個在自己苦毒的罪惡中的人,他怎能擁有敬拜上帝的樣式?耶穌要我們敬拜上帝前,需先同我們的弟兄和好,這樣獻祭才會蒙悅納,如果大衛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能接納、原諒,他如何能用心靈與誠實來敬拜上帝呢?他能赦免那婦人的小孩,卻無法原諒自己的小孩,這樣不是很矛盾嗎?
        押沙龍是人,在長期的被忽略下他深深地被大衛傷害,漸漸地從絕望中產生恨意。他本來希望得到父親的接納,但是後來他放棄了與父親恢復關係,甚至進一步地計畫以惡報惡:如果父親是那麼地恨我,不重視我的存在,那我也如此行,除掉他吧!於是他處心積慮地設法報仇,經過了四年的計畫,押沙龍暗中地收買人心,反對大衛,當他知道民心是歸向自己的時候,他發動政變,自稱為王,佔領了耶路撒冷與王宮,並且派人去追殺他父親。
        從大衛的故事中,告訴我們:苦難是其來有自的。當我們認識苦難,我們就會發現,生命中所遭遇的苦難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突發的事件;苦難是人在罪惡與恩典交織中,一個複雜而又難以學習面對的功課。將苦難判定為那人的處罰與報應,這很簡單。但,苦難不是命運的安排,也不是一種死板的道德罰,或簡單的因果關係,而是很多人的罪影響了我們,我們的罪影響了別人,我們糾纏在一個罪惡的世界裡,他人與自己的罪,引發我們的苦難與犯罪,我們犯罪又引發了別人的犯罪,因而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苦難的世界裡。
3.愛的接納-苦果轉為甘甜
        我們要學習愛的接納,讓苦果轉為甘甜。聖經告訴我們,雖然押沙龍死於政變,但是事實上,在押沙龍被殺之前,大衛早就已經失去了這個兒子。雖然大衛很愛這個孩子,但是大衛似乎不知道如何表達對子女的愛。你是否想過這其中的原因?聖經沒有給我們答案,但我的推論是:大衛有一個很不好的童年經驗,小時候,他是被父親冷落的小孩,當撒母耳來到伯利恆舉行祭典時,撒母耳指名耶西要帶著他們家的小孩一起來參加這個祭典,但是耶西將家中七個孩子叫過來一起參加祭典,獨獨漏掉這個在照顧羊群的小孩,當七個兒子在撒母耳面前被確認不是上帝所揀選的那位,撒母耳問耶西是否還有別的兒子,耶西這才說,還有一個小的,因此,大衛是不起眼的,是被忽視的。以這角度來說,大衛從小被父親忽視,認為是不重要的,這對他也是一種傷害。或許大衛沒有從他父親的身上學到怎樣做一個好爸爸,所以他面對自己所愛的孩子時,也不懂得如何做一個好父親。
        作父親的人常常有一個困難,就是如何去接納那個沒有達到我們期望的兒女。為人父親總懷抱著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態度,他雖然深愛自己的孩子,有時卻因為孩子們沒有辦法達到自己的目標、理想,或是孩子們做錯了什麼事,父親便決定用生氣、冷漠、隔離、咒罵的方法,來表達他的愛、在乎,想要藉此改變孩子,但這個方式往往帶來更大的傷害。大衛的故事告訴我們,他就是用這種方式,與兒子互動,這使他成為一個非常失敗的父親。
        我們要知道,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影響著孩子。我們的家庭影響我們的童年,我們的童年深深影響現在的我們。我是結婚很多年才生小孩的人,當時很多人問我,你怎麼不趕快生小孩,事實上我面對一個擔心:如何做一個好的爸爸?我的父親是一個表現不及格的父親,在我童年成長的過程中,我面對許多家庭帶來的傷害,甚至曾經在上數學課時,想像台上的老師是自己的父親。我成長的過程當中,沒有楷模讓我建立角色認同,並學習如何當個男人,因此在婚姻中,我就有一個壓力:我會不會變得和我父親一樣,不是一個好爸爸?這當中包含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儘管我知道,也相信耶穌改變了我的生命,醫治了我童年的許多傷害,但是,當我真的準備要當爸爸的時候,這仍是一個壓力,仍是一個我要去面對的問題,我知道上帝的恩典能幫助我面對自己的過去,但即使我們信了耶穌,不代表我們生命中所有的問題在信耶穌的當下,立即全部獲得解決;我們相信,信了耶穌生命會改變,傷害會被醫治,儘管這些都發生了,但並非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信耶穌能夠幫助你面對生命中很多的困難,解決生命中很多的難題,但這不是一夕之間就全部完成,你仍需要每天領受上帝的恩典與話語,讓上帝在你的生命當中,不斷地形塑你,來幫助你,來改變你,所以我們說成聖是一個過程,是基督徒在一生當中,必須不斷去追求、經歷並領受上帝的恩典才能夠達成的。我們要怎樣經歷到上帝的幫助呢?我自己在這過程當中,是直到參加一個訓練宣教師的營會,我的害怕才找到出口。一般人的痛苦指數若到達兩百就會崩潰,而宣教師要常常承受兩百以上的壓力--跨文化的適應,隻身在外,面對反對,與看不見的工作成果,所以宣教師常常需要有超人的性格,要面對相當大的壓力與挑戰。帶領者在營會裡帶了一首歌,歌詞是:上帝愛我,即使我做錯了,上帝對我的愛沒有少一丁點;如果我做的很好,上帝對我的愛不會多一點點,上帝就是用一個不變的愛來愛我。當我們學這首歌學得非常開心的時候,帶領者問我們:「你們相不相信這首歌?」我從小在教會裡長大,這些話都聽很多遍了,我當然相信上帝愛我,他卻說:「不,你們不相信,你們只是嘴巴上說說而已!實際上,你們根本不相信這件事情,你們相信的是,如果你做錯了,上帝會少愛一點,做對了,上帝會多愛一點。」為什麼?因為你的父母就是這樣對待你,所以很自然地,我們就認為愛就是這樣,然而,上帝並非如此,那是人的愛,人的愛是有條件的愛,是有限制的愛,當在發怒當中我們會記恨而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上帝不是,上帝用那無條件的愛來愛你,上帝用不改變的愛來愛你,只有上帝做得到,我們人做不到,即使是對我們的小孩,我們都做不到。他說:「除非你真的知道,上帝用無條件的愛來愛你,你也願意在上帝面前承認你就是那軟弱不堪的人,不配被愛的人,但上帝仍然愛你,如此,當你成為宣教師時,你才能夠忍受那個挫折、壓力、失敗與孤單,不然你很容易崩潰。」我學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的價值,不在於你表現的多好,不在於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在於那位說你有價值的上帝,當祂說你是有價值的時候,你的價值就被確認了,因為上帝是最後一切評斷的標準,不論別人如何評斷你,都不重要,因為他們不是最後評斷你的人,而是上帝。我很感謝上帝讓我去參加那個營會,在那營會之後,我比較有信心和勇氣娶妻生子。
Ⅳ.結論
        除非我們很真實地去接納上帝眼中的我們:「我們在上帝的眼中是不完全的,是敗壞的,是一個罪人,可是上帝就是用祂那無條件的愛來愛我們」,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因著領受上帝的恩典,去愛那些在我們身旁的人,包括子女、父母、親朋好友,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將最內心的傷害,轉成甘甜的祝福。求上帝幫助我們,不在罪中彼此傷害,乃是有更多的包容、恩典與憐憫來分享給人,這是我們從大衛身上所學到的功課,一個值得警惕的功課。


禱告
        主,我們求祢幫助我們,因為我們知道我們都是罪人,我們都是不完全的人,但是祢卻用那無條件的愛完全地接納我們,不是因為我們比別人好,比別人順服,比別人有信心,乃是祢是一個愛的上帝,祢接納我們,所以我們在這裡要感謝主祢愛的恩典。主,我求祢幫助我們每一位弟兄姊妹,讓我們經歷到這樣的愛,讓我們的生命不是活在有條件的愛裡面,而是活在上帝祢豐豐富富的愛裡面,好叫我們學會,如何去愛那不完全的人,愛那得罪我們,有過犯的人,讓我們每次讀聖經讀到「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能很深刻地體會到,祢就是用這無條件的愛來愛我們,所以我們才能真實地學到如何去愛別人。謝謝主,祢讓我們有這樣的經歷,祢讓我們從大衛的身上看到我們自己的軟弱,求祢來改變我們。這樣感謝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