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哀傷與成長

哀傷與成長
經文:撒母耳記下第一章1~16節
時間:二00九年五月二十四日
主講:曾昭瑞 牧師

短片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我們一起來禱告:「慈悲愛我們的父神,我們在你面前要求你幫助我們,讓我們在你的話語中得著造就與激勵,讓你的慈愛和恩典與我們同在,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我們台灣人很不喜歡講死亡這件事情,凡是跟死亡有關的我們都儘量避諱,所以像醫院樓層裡沒有四樓,因為我們很忌諱「四(死)」,所以四樓就直接跳過去。記得我以前在買車子時,協助我去監理站作車子的登記或領排的人打電話來說:「曾先生,你要不要選一個車牌?」我說:「為甚麼要選車牌?」「因為輪到你時車牌上有一個四,如果不花錢買一個車牌號碼,你的車牌號碼上就有個四」。我們覺得有四不吉利,所以通常會花錢另外選,我就跟他說:「沒關係,有四不會怎麼樣」。我們覺得與死相關的都是不好的,死帶來哀傷、隔離,讓我們經歷到痛苦,所以我們不喜歡談死亡。但是死卻是一個沒有辦法避免的事情,聖經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希9:27),每一個人都要經歷這件事情,無法避免。所以,與其我們忌諱它,不去談它,不如我們透過大衛的生命,來學習他如何面對死亡。

掃羅在位領導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打了很多次仗,每次都贏。而在今天的這段經文中(撒下1:1~16)我們讀到的是,以色列人打輸,掃羅不但把之前贏的土地和許多東西全部都吐回去,而且他與三個兒子也一起陣亡。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見,有一個亞瑪力人跑來跟大衛說掃羅已經死了,不但如此,約拿單也死了,並且這個亞瑪力人在大衛面前撒了一個謊,他說「我親手把掃羅殺死」,如果我們仔細來看撒母耳記上第三十一章3-5,聖經告訴我們說:「……掃羅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當掃羅要死之前,他有叫他的隨從拿刀殺他,可是他的隨從不敢,因為他不敢殺王,可是掃羅又不願意被未受割禮的人殺,所以掃羅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他是聖經裡面少數幾個講到有關自殺的人。可是這個亞瑪力人來向大衛報消息時,卻說:「我準知他仆倒必不能活,就去將他殺死…」,他是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事實上講了百分之五的謊話,這是一個成功謊言的標準作法,很多講謊話的人都是這樣說的。不過這個報消息的亞瑪力人他為甚麼要說謊呢?把自殺的掃羅說成是被他殺的呢?因為在古代交通、通訊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現在早上王建民在洋基球場上投的好與壞,不用五分鐘我們就知道了,因為有電視實況轉播,還有網路,消息非常的迅速。可是在古代沒有這些科技,一旦發生戰爭,要了解戰況如何,都需要有人傳遞消息,台灣話叫作報馬仔。這人專門往來於戰場和後方之間報消息,而這個傳遞消息的人假若提供一個很重要的消息時,就能得到獎賞。所以,這個亞瑪力人從遠遠的戰場上跑來找大衛報這個消息,就是希望得到獎賞。他心裡可能覺得:「掃羅追殺大衛,所以掃羅是大衛的仇人,如果大衛聽到掃羅死了,那麼他一定會很開心、很高興。而且,這個殺死掃羅的人不是別人而是我的話,大衛一定對我感到喜悅,所以就會給我很多獎賞。」於是他在戰場上撿拾了掃羅的冠冕和鐲子來到大衛面前,並且撒了一個謊,希望能夠得到大衛的獎賞。

一、讓上帝超越人手所做的弟兄姊妹,這個亞瑪力人會這樣想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掃羅與約拿單這兩個名字,是大衛他許多痛苦的來源。掃羅王一心一意要置大衛於死地,為了追殺大衛,使得大衛與他最好的朋友約拿單必須分離。從人的眼光來看,掃羅痛很大衛,甚至欺騙大衛、追殺大衛,使得大衛在曠野裡面過著漂流的日子,所以他的痛苦機乎都是掃羅造成的。如今掃羅死了,從人的眼光來看,這對大衛真的是一個好消息。從前有一個人常常跟你作對,迫害你,今天他終於不能夠再害你了我們當然會覺得很開心。可是在大衛的眼中有一件事情更重要,就是掃羅再壞,他仍然是上帝所膏立的王。也許大衛並不喜歡掃羅,但是他作一個選擇,他願意降伏在上帝的權能之下,他看重的是上帝對掃羅這個人的恩典,而不是掃羅對他的憎恨。大衛的確因著掃羅吃了很多的苦,可是這樣受苦受難並沒有毀掉大衛。相反地,如果大衛認為掃羅用這種方式來對待自己,他也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時,那麼大衛的生命才是真正被毀掉。不願意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大衛,如真的不幸死在掃羅的手中,那麼他仍然是一個英雄。但是如果大衛被復仇的思想所捆綁,那麼大衛就成了復仇的傀儡。大衛有千萬個理由來仇恨掃羅,可是他沒有,他願意用饒恕來代替仇恨,饒恕就是不讓仇恨控制我們的生命。但是,在掃羅與大衛的生命當中,饒恕本身並沒有改變掃羅,掃羅從來也沒有因為大衛三番兩次的饒恕,而改變他的生命。可是饒恕本身卻改變了大衛的生命,我們看見大衛在一次又一次的饒恕掃羅之後,他不斷地被提升。大衛被追殺的那段日子是很痛苦的經歷,他拋家棄子,裝瘋賣傻,甚至要說謊欺騙才能夠活下來,大衛真的是被掃羅逼到絕境裡了。他可以生氣、憤怒、沮喪,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選擇透過禱告,把他自己的困境交給上帝。他看上帝是他的主,所以掃羅對他的追殺、憤恨,並沒有讓大衛生活在仇恨之中,反而在曠野的靈性生活塑造了大衛,這點是來報告好消息的亞瑪力人所不知道的。他只從人的眼光來看大衛和掃羅的關係,可是大衛卻是用上帝的眼光來看自己與掃羅的關係。所以那個亞瑪力人編造了這樣的謊言,他想要獲得大衛的獎賞,卻為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二、一個情境、一個禱告而大衛如何面對掃羅死亡的這件事情?仔細看大衛的生命會發現,大衛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因著一個情境,寫下一個禱告,如果你去看詩篇,常常在發生一件特別的情境時,大衛就會做一首詩,因為大衛是一個很喜歡寫詩的人。我們看見在撒母耳記下第一章19:27中,大衛因為掃羅和約拿單的死就大大地哀傷,他讓我們看見一個如何面對死亡的健康態度,他是以禱告的心情來面對內心沈重的打擊,以及隨之而來的情緒。死亡,為什麼會讓我們覺得哀傷?最近因為H1N1,很多地方有人死亡,新聞報導時給的只是一個統計數字,也許,死很多人會讓我們覺得恐怖,死很多人讓我們覺得捨不得,但是並不會讓我們覺得很痛苦、很難過,為什麼?因為那些死掉的人與我們沒有親近關係。也許死很多人我們會覺得難過,我們會覺得這個世界怎麼那麼悲慘,甚至我們會問上帝說「為什麼要讓這種事情發生在這個世界」,但僅止於如此。可是,如果今天死掉的是我們的親人或小孩,那我們的感受就不止於此,我們就會哭泣哀傷,為什麼?因為當死亡與我們所愛的人有關時,我們就覺得非常非常的痛苦。大衛在面對掃羅和約拿單的死亡時,透過一首哀歌來表達心中的哀傷。所以,如果我們要活出對上帝敏感的心思、活出我們對生命豐富恩典的一種感受時,我們必須要承認,死亡和哀傷常常是免不了的。黃武東牧師,他就讀高中的孩子從學校回家途中,在穿越平交道時被火車撞到,當場死與非命,他去看了以後回來講了一句台灣話:「死父死母心頭酸,死子死妻斷心腸。」深刻地表達出,當人面對父母死亡時,內心會覺得深沉地心酸不捨,而面對妻子、孩子死亡時,又是種痛苦如肝腸寸斷一般。弟兄姊妹,當我們面對一種哀傷的時候,我們內心的痛苦和難受是非常深刻的。當我們要學會珍惜生命的功課時,常常是透過死亡才學到,因為死亡讓我們覺得和親人在一起的日子不是長長久久的,死亡讓我們覺得無法永遠與最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所以我們要懂得珍惜可以在一起的機會,把握當下。

我們看見大衛是一個活得很真切的人,當他在哀傷中他也充滿感情,經文告訴我們大衛就禁食一整天,大大地在那裡哭泣,因為他很在乎掃羅和約拿單的生命,從他的哀哭中我們看見他情感地流露。大衛每次面對生命中的挫折、損失、絕望、打擊時,他不是逃避、否定或是漠視。反而是在每一個困境、狀況中,他就用詩歌、禱告來回應。也就是因著這些他對真實情境的禱告、詩歌,現在我們在哀傷、痛苦與失落的情境中,讀這些詩篇時就能與大衛產生深刻地認同感。所以,詩人不是只用這些詩來發洩情緒、安慰自己。有時寫詩是用來表達情感、安慰自己的情緒、抒發內心的想法。但是在這裡詩人是用這些詩來禱告,用這些詩來告白信仰,這些詩的背後有一個重要的信念,就是他們相信還有一位上帝。如果你注意去看這些詩會發現,詩人在詩裡面他自己不是主角,那些讓他受苦受難的事件也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那位聽見我們苦難、聽見我們感情的上帝,所以我們要來到上帝面前依靠祂。用「依靠」一詞好像不夠明確,我喜歡一句台語叫作「哭賴上帝」,就是一邊在上帝面前哭泣,一邊賴著祂。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當他遇見困難、挫折或哀傷時,他知道可以到上帝的面前來「哭賴」祂,向祂承認我們的不足,尋求祂的幫助。牧師常常遇到一些狀況,例如有弟兄姊妹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難以擔當的災禍、疾病、困難時,牧師就會為他禱告,也會建議他說:「你可以為自己禱告」,可是弟兄姊妹會說:「我不知道怎樣禱告?」牧師就會跟他說:「如果你不知道怎麼禱告的話,就用詩篇禱告,把大衛的詩拿出來禱告,因為那不是一首詩歌而已,那是一個禱告。你就會聽到他跟上帝呼求『我的神、我的神!你為什麼離棄我;我的神,我為什麼遇見這樣的困難啊!』」當我們來到上帝面前「哭賴」祂的時候就會發現,詩篇的作者面對他們生命當中不同的挫折和狀況時,他們提出了不同的禱告,這些禱告不一定是問題的解答,但是在這些禱告中,卻幫助我們去面對生命中的困難,使我們的生命能夠成長,變得更豐富,信心更加堅定。

三、在生命中間點哀傷的大衛接著我們來看這個哀傷在大衛生命當中的一個意義。當我們讀這首哀歌時,大多不會覺得大衛很愛哭、很懦弱,其實我們會感受到他的真情是超越他自我的中心,大衛沒有因為這樣的哀傷而被貶低,在這首哀歌中大衛有三次的重複,他說「大英雄何竟死亡!」(撒下1:19)「英雄何竟在陣上仆倒!」(撒下1:25)「英雄何竟仆倒!」(撒下1:27)這在他原本的字句裡面都是一樣的,大衛透過這些話,一次又一次地呼喊,他在大聲的呼喊說:「為甚麼!為甚麼我的英雄在戰場上居然死亡!這英勇的戰士為何倒下呢?」這是他的痛苦,當他說第一次的時候對象是指掃羅,掃羅為甚麼在這當中死亡;第二次再提到時是指約拿單,是他一個內心更深更深的傷痛,是他最要好的朋友;第三次大衛在呼喊時,他回憶起過去的情境、過去的那些細節。大衛透過這樣的一首詩歌,回想那些逝去的人跟他之間的互動,帶著珍惜和懷念,在這當中可能有歡笑有淚水,有愛有恨,可是在這些過程中,大衛都是選擇面對它、去經歷、去轉換。台灣有一位佛教的高僧曾經講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他說當你面對困難時你要「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不過基督徒在面對困難挫折時,卻可以有另外一種不同的作法,就是「面對它、處理它、交託祂」。我們不是把這件事情放下就結束了,而是有另一種選擇,把它交託給上帝,這是我們跟其他宗教很不一樣的地方,有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成為我們的幫助來處理它。大衛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去面對他的哀傷,他在那裡哀悼,然後把這件事情交託給上帝,這首哀歌是大衛生命當中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這首哀歌也剛好劃分了撒母耳記上下,大衛生命的故事第一階段已經結束了,經過這個哀傷之後進入他生命的第二個階段。哀傷是我們生命中一個很重要的橋樑,沒有哀傷我們對生命會缺少一個深刻的體驗。如果我們認為這種很難過的事情不重要,讀聖經時故意把它跳過去,為了把聖經讀的更快一點,就很可能就會錯失掉我們對大衛生命中一片很重要的拼圖。生命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我們沒有辦法跳過那個我們不喜歡的故事,甚至我們無法任意去更改故事的佈局和情節。我為甚麼要一直談大衛呢?因為我覺得如果只在講台上講大衛好的部份、成功的部份,我們對大衛的認識就是僅只是一個英雄。但是,大衛也有不好的部份、哀傷、痛苦的部份,如果沒有談到,最後我們對大衛的認識就不完整,我們不應該省去有困難的部份、取消痛苦的部份,反而當我們去看這些事情的時候,會得到一些新的提醒。我們要記住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個說故事的人是上帝,不是我們,所以我們不要隨意去更改上帝給我們的故事。

生活回應
一、因為愛,所以哀傷面對死亡
透過大衛今天的這段經文來思想。第一個,因為有愛,所以我們對死亡敏感。很多時候面對死亡、我們會哀傷,是因為我們有愛。先前說到,那些天災人禍在我們心中可能只是一個統計數字,可是當我們的親人面對死亡時,我們就會覺得有很深刻的哀傷。其實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隔離,許多時候我們面對死亡之所以覺得痛苦哀傷,是因為我們認為死亡讓我們和自己所愛的親人永遠的隔離,我們擔心因為死亡而分開,永遠沒有辦法在一起。可是如果我們能夠理解,死亡不是隔離,死亡是一種永遠的團聚,那麼死亡就不僅是一件哀傷的事情,而應該是一件有盼望的事情。聖經告訴我們,面對死亡時,只是帶來在地上短暫的隔離,在天上卻是永遠的相聚。所以死亡固然因為隔離帶來哀傷和難過,但是死亡有另外一個層面,就是永遠相聚的盼望。這樣說並不是要大家輕視死亡,或者甚至去追求死亡,而是我們要去認識死亡的真相。在我們的信仰裡面,死亡不是隔離,聖經告訴我們說,將來我們要在永遠的天家相聚,然而我們要問的是,我們有沒有這樣的盼望?當我們有這樣的盼望時,我們看待死亡就可以有另外一個不同的眼光。甚至可以說,將來有一天,會發現在天上所認識的人比自己在地上所認識的人還多,我們好幾代的曾祖父、曾曾祖父等等許多人都在那裡,想到我們將來可以在天上相聚,我們所看見的死亡是有盼望的。聖經中對死亡的觀念,也讓我們對親人的愛得以完全,你對你所愛的人,不管你再怎麼樣愛她,一旦死亡之後,你可能只剩下對他的思念而已,你不能夠對他再做什麼。台灣有一句諺語說:「生前一粒豆,卡贏死後拜豬頭。」你生前給父母一顆豆子吃,比他死後你用豬頭給他拜都還來得有用,為甚麼?死亡一旦隔離之後,你要對那個人表達對他的愛,你要對他表達實際的行動是不可能的。但是,因著永生的盼望,在天上,愛可以沒有止息,在天上你對一個人的愛可以一直不斷持續下去。

二、哀傷不是因為只有情緒哀傷不是只是一個情緒,哀傷是好的,不應該禁止別人哀傷。我當教會的關懷牧師,曾去參加基督教牧會的臨床關顧訓練。我以前安慰別人時,常常跟遺族說:「請節哀順變,你不要哭,人死不能復生,你要向前看不要向後看。」當時我覺得這樣的安慰是很好。後來才發現這種安慰不是很適切。我們安慰別人,叫別人不要難過、不要哭泣,但是如果換成是我的小孩子死了,我會不會哀傷?當然會啊。所以當別人的小孩死的時候,我們卻要人家節哀順變,這是件很不公平的事情。不要禁止別人哀傷,哀傷不是一種懦弱的表現,透過哀傷我們才能過程中使內心得到醫治,讓心理得到重建,也會讓我們變得更堅強。在我們的文化裡,把哀傷看成是一種弱者的表現,流眼淚就是不夠堅強,一個很堅強的人是不會流眼淚、不會表現出哀傷的。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裡是傳統民間宗教,祖父過世時要做頭七,大家都要在外面拜,拜完之後女兒、婦女、媳婦都要圍著棺木哭,而男生拜完之後就離開。我那時候很小不懂事,就跟著女生走,走到棺木前,全部都是女生圍在那裡哭,只有我一個人是男生,結果就被人家提走。因為我們的文化認為,只有女生可以哭,男生不能哭,但不應該是這樣。我們來看約翰福音第十一章33:36,經文說,當拉撒路死的時候,耶穌就去看他,耶穌看到馬利亞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那裡?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耶穌哭了。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如果我們對聖經有一點點熟悉,這段記載用我們傳統的眼光來看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經文說耶穌哭了,但是故事告訴我們耶穌使拉撒路復活了,所以耶穌應該不是因為拉撒路死而哭。那麼他為甚麼哭?這是一段很有啟發性的經文,耶穌哭是因為他看到人與人之間那種愛的關係,人與人之間因為死亡所帶來的那種痛苦難過,耶穌體會到我們對所愛的人死亡的那種感情,因此他為了我們所受的那些痛苦而哭。所以耶穌看見那些人哭他就心裡悲痛,又甚憂愁,是因為看見我們的感情而哭的。我們的上帝不是高高在上不能體會我們感受的上帝,祂是看見我們痛苦、難過時,會陪著我們一起流淚的上帝。弟兄姊妹,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當我們看見一個人在哀傷難過時,我們要去體會他的感覺,我們要能夠像耶穌一樣跟他們一起哀哭。聖經這樣告訴我們說:「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12:15)我們的憂傷是對那些人最大的安慰。

三、讓哀傷來幫助我們成長最後,我們要學習的是,讓哀傷來幫助我們成長。詩篇119:71「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但是,在我講這段經文時,有一個前提要強調,就是哀傷本身不會讓人成長,我昨天聽何牧師分享她面對母親突然離世的事情時,有人對她說:「上帝就是為了要讓你長大,所以把你母親接走」,何牧師沒有因為這句話得到安慰,反而覺得「那這樣我覺得上帝好殘忍」。哀傷本身不會讓我們成長,但是我們如何正確去面對處理哀傷,會幫助我們成長,有機會可以請何牧師來分享她後來怎麼樣去面對這樣的哀傷,這樣的哀傷對她的生命有什麼意義,當她面對了所遭遇到的哀傷後,她的生命就轉變了。當我們很正確去面對處理哀傷時,我們的生命才能夠得到成長。人類最大的哀傷莫過於面對所愛的親人死亡,這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面對人生的愛恨情仇所帶來的痛苦,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我們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我們的生命就不會被摧毀,反而會變得更有深度,並且我們會很深刻的發現到,原來上帝就在其中,而且你會發現這件事情是美麗的事情。可是當我們沒有辦法正確的去面對處理我們的哀傷時,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是一個不公平且很殘忍,沒有上帝的世界,所以這是一件我們要學習的重要功課。大衛在他的生命當中因為被人憎恨而痛苦,他面對生命中很困難的一個部份,因為他與所愛的人分離,他在那個過程當中面對,我們發現他的生命在那裡有一個轉換,從那一天起,大衛離開了非利士人所控制的世界,進到希伯崙,開始去面對他一個受膏者的身份,從那裡他變成以色列人的王。我們要如何學習處理哀傷很明顯的是,我們不能夠隨便的把這個哀傷看成沒有,或降低它的重要性,因為聖經也沒有這樣教導我們,而且這樣實在說來是違反人性的,我們不能夠否認哀傷也不能夠轉移我們的視線,許多人他們會用藥物酒精來麻醉自己,讓自己心裡面麻醉,好使自己對痛苦的感覺減少一點點。

我常常遇到以前母會的青年,他們有人以前有一個奇怪的傳統,就是失戀了就要去喝酒,用喝酒麻醉自己就不會痛苦,但是事實上喝酒並不會使痛苦減少,只是暫時的忘記而已。如果當你痛苦時,就藉著某種東西來麻醉自己,讓你不要去面對,那是不對的。有些人對損失、失敗、死亡、失望透頂過度的輕忽,「我不想去管它,反正我就是努力的工作,把我的事情做好,讓自己很忙碌,沒有時間去面對,然後就麻木了。」其實這只是把傷口蓋起來,並沒有好好的把它醫治,傷口就在裡面化膿、腐爛,最後,它會來影響我們的生命。弟兄姊妹,當一個世代越來越多的逃避,選擇用壓抑,或用拒絕面對痛苦,或是摒棄我們所遇見的困難時,我們常常遇到的是,我們會覺得迷惑,我們會覺得在的生活當中,這些沒有處理的問題它並不是就消失不見了,而隱藏在那裡,總有一天我們還是要面對。如果我們未曾真實的去面對生命當中的困境,我們就沒有辦法了解大衛為甚麼在他的經歷當中,就是他面對掃羅的恨和對約拿單的愛,他會有這種反應。當我們真的去了解大衛他生命當中真實的經歷,就會發現他有兩個身份,一個是上帝所膏立的王,一個是真實活在世上的人,他必須把自己活在世上會有的憎恨、喜樂、哀怒和他身為一個王的責任,做一個正確的面對和調整。而且,上帝所膏立的不單單只是大衛,上帝所膏立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當我們說萬民皆祭司時,表示我們相信上帝在我的生命當中有一個重要的計畫和旨意,祂要藉著我的生命來完成祂的旨意。如果我們沒有很認真的去學習面對我們生命中的哀傷、死亡、痛苦,而是選擇把它壓抑下來,很可能我們就失去一種對上帝給我們提醒的深刻敏銳度,我們若選擇逃避痛苦、逃避難過,以至於逃避上帝要我們在那些痛苦難過中所要面對學習成長的功課,那麼我們就拒絕一次成長的機會,最後我們慢慢地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敗當中,我們的生命會變得很平庸、很貧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的生命變得很空洞,只剩下一個空殼,最後我們可能只剩下某些很簡單的東西,如果你注意去看有些人他的生命是很簡單的,他可能是很成功,但在很多痛苦當中他選擇了逃避,他不再跟任何人有什麼接觸,變得自我封閉保護自己,最後他的生命就會變成是只剩下一個空殼,也許外表看起來很好,可能只是一個短暫的笑容吧。其實我們可以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成為一個能夠感受別人痛苦的人,甚至能夠在經驗痛苦之後,去安慰別人。這是因為我們真實的去面對經歷那些困難,而且我們承認那些痛苦對我們生命的那些存在。
我曾經遇過一個真實的案例,有一個人他的小孩子過世了,過了很多年之後他終於走出來了,然後他去安慰另外一個人,他不是這樣跟他這樣說:「你的小孩過世你一定很難過,我以前小孩過世也是一樣,一樣還是可以走出來。」而是當他去安慰人時,他深刻的體會到說「我那時候是多麼難過啊,我在那個時候是多麼痛苦啊,就是因為那麼難過和痛苦,所以我內心有很深刻的感受。」他去安慰那個死掉孩子的母親時,他不是跟她說:「事情過了就會好了,你要節哀順變。」而是跟她說:「我知道你真的很痛苦,我知道你真的很難過,那種感覺像是心被撕開一樣,在那樣的難過當中,巴不得去代替孩子的死。」當我們可以講出我們當初那些痛苦難受和面對它的感受時,我們才能夠真正成為別人的安慰。所以當我們看這段經文時,要明白上帝讓我遇到這樣的困難是為了讓我學習去成為別人安慰。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我們的痛苦、我們自己的哀傷。如果我們是選擇逃避、忽視或忽略,那麼我們去安慰別人時,只會帶給別人更大的傷害,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弟兄姊妹,我們要去學習面對我們的哀傷,學習大衛的這首哀歌,我們承認我們自己不過是人,我們和我們周圍的人一樣有一天我們都要面對死亡,但是在死亡之前我們先學習到一件很重要的功課,就是死亡對我們的意義,死亡對我們親人的意義,因為我們學習到這一點時,我們就可以更勇敢、更真實的去處理我們生命當中的每一個喜怒哀樂,這樣復活對我們就顯出它真正的價值。我們一起來禱告。

「慈悲愛我們的父神,我們在你面前要求你幫助我們,當我們看到大衛面對他所愛所恨的人死亡時,我們看見他難過哭泣,他在你的面前禁食安靜。主,我們求你幫助我們,真實的去面對我們的痛苦和哀傷,讓我們學習最後把它交託給主,也讓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生命都能夠不斷的成長、超越,超越我們原本的限制,超越我們原本的極限,求你教導我們這樣的功課,好讓我們學習更多的有愛心,更多的能夠體諒我們身旁的人。在你面前這樣感謝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