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帶來好消息的婦女

帶來好消息的婦女
經文:使徒行傳12:13
時間:二00九年三月八日
主講:林輝彥 神學生


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這是為了紀念1909年美國芝加哥紡織業、成衣業女工為爭取提高工資、實施八小時工時制和婦女選舉權而進行罷工,並引發世界各地婦女群起抗爭的國際性勞動婦女運動。每年均訂定婦女節主題的聯合國,今年的主題是「Women and men united to end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girls(男女齊心終止對女人及女孩暴力)」。在婦女節的主日崇拜中,我們要從聖經中看一個婦女的故事。

羅大的自述
我叫做羅大,我今天來此要跟你們分享一個大有能力的禱告見證。在我還沒有講見證之前,我先自我介紹。我是早期的基督徒,我們的王是希律亞基帕,他是希律家族的第三代。他的祖父大希律王在許多年前因為要殺死嬰兒耶穌,所以下令殺死伯利恒所有的男嬰。他的父親是殺死施洗約翰和審判耶穌的希律安提帕。當希律亞基帕當王時,我們基督徒生活很艱苦,常常受到壓迫,被人迫害。在日常生活中要安全無掛慮活著,是件困難的事。我們這些忠實跟隨耶穌的信徒,必須要躲藏起來,只可以秘密聚會,因為希律王處心積慮要抓我們。

後來,他抓了約翰的哥哥-雅各,並且用刀殺了他。雅各的死亡,對在耶路撒冷的我們來說,是多麼震驚,我們感覺非常悲傷、害怕。在那個時代,有多多人因為信仰,和耶穌、雅各一樣,被人處死。希律王因為殺死雅各之後,猶太人歡喜他這樣做,就去逮捕彼得。這不是彼得第一次被捕。希律王希望能夠趕快將彼得處死,但是因為逾越節的節期已經開始,所以希律王不能在這個神聖的節期中殺人,完成他的計劃,於是將彼得關進監獄。用最高標準的安全配制:用兩條鐵鍊捆綁他的手和腳;派十六個人看守,連彼得在睡覺時,也有兩個人睡在他的兩邊。彼得是沒有辦法離開監獄的。我們害怕希律王一個接著一個地將我們逮捕,處死。我們從來不曾如此害怕過,害怕到不敢出家門。

當彼得被抓的消息傳開後,所有跟隨耶穌的,都聚集在我和馬利亞的家中。事實上,約翰馬可的母親,馬利亞是這個房子的擁有者。我只是一個女僕。不過耶穌曾教導我們不再有僕人、主之分,因為在上帝新的家庭中,我們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和馬利亞都稱這個家是我們的,我們分享一切東西。我們開放我們的家讓信徒們禮拜。因此,在彼得被關的這幾天,所有的兄弟姊妹都馬上跑來我們家敲門,要求我們開門讓他們進來,並要我們一起為彼得禱告。太多想法從我們的心中跑出來,有時希望上帝保護彼得;有時希望上帝給予彼得有足夠的力量忍耐牢中的痛苦;有時希望上帝能夠釋放彼得;甚至有時認為彼得逃不了,所以希望上帝讓彼得快點死去,不要活著受苦。最後,我們只希望彼得不要受太多苦。畢竟他不是第一個殉道的人。司提反被石頭打死。雅各被殺。我們當中有太多人在各地遭受迫害。這是一個可怕的時代。我們的禱告有用嗎? 上帝似乎沒有垂聽。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一點消息都沒有。但我們也不能做什麼,唯一能做的,還是禱告。我們日夜為了受難的親朋好友而哀傷,一起禱告,懇求上帝給我們力量。我們盼望這苦痛的日子快快過去,盼望主再來那美好的日子來臨。這樣的聚集,讓我們得到依靠、支持,讓我們感覺到安全,而不是孤單一個人。

我們仍然忠實在信仰上。我們當中有許多人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復活的基督,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經驗了他的傷口。所以我們知道,任何事對上帝來說都是可能的。因此,我們還是為彼得的脫逃而祈禱,即使在我們的心中已做好最壞的打算。

我相信你們也知道這種祈禱。

當醫生說沒有希望,然而,我們仍禱告得醫治癒合。

當互相的關係瓦解時,然而,我們仍祈禱和解。

有人說,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等期限過去,轟炸又將開始。然而,我們仍為和平祈禱。

我們是基督徒,是應該祈禱的。但我們知道,當醫院的電話,或當我們打開晚報,或當我們聽到敲門,會發生什麼事情。

整個逾越節期快過完了,彼得的死期也快到了。再過一夜,明天希律王處死彼得之後,就可以再次得到猶太人的好感。他下令要加強看守。

深夜中,在我們家的禱告會仍繼續在進行。我們一起為了彼得而迫切禱告。〝扣扣扣〞,我隱約聽到了什麼聲音,就問說:「那是什麼聲音?」但是沒有其他人聽到,馬利亞對我說:「羅大,請坐下,如果妳必須講話,靜不下來,那麼就跟上帝講話吧。和我們一起為彼得禱告。」〝扣扣扣〞,這一次的聲音更大了,每個人都聽到了敲門聲。因為馬利亞在帶領禱告,所以我去應門。我離開了眾人禱告的大房間,小心也將門關上,穿過庭院到大門口。我邊走心裡邊想,這麼晚了,還會有誰要來參加聚會的呢?是馬大嗎?她常常因為要做家事而晚到。不是,馬大已經在這裡,她在馬可的旁邊。這時,我開始緊張了,會不會是希律王的軍隊已經找到這裡了呢?「扣扣扣,讓我進去。」在黑暗中,我看不清是誰。但是卻認得這個聲音。我心裡說:「感謝上帝,你憐憫我擔心的靈。告訴我,我不是在作夢。彼得,是你嗎?」

真的是彼得,那個我們一直為他迫切禱告的那個人,我無法相信彼得能夠逃出那嚴密的看守,還來不及等他回應,就急忙地跑回去傳播消息。而忘了先幫彼得開門。「他來了!他在這裡!」我一邊跑一邊說。
一個人問我說:「誰在那裡?」
我回答:「他在那裡。」
「是誰在那裡?」
我高興到忘了說名字:「我的意思是彼得在門口。」
那個人回我說:「不可能,彼得是被關在希律王的監牢中,還有鐵鍊串著旁邊兩位士兵。」
另一個人回應說:「是用兩條鐵鍊。」
我說:「真的是彼得。」
那個人又回應說:「傻姑娘,他怎麼可能在這裡呢。」
我很堅決地說:「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彼得在這裡。」「」
他們對我說:「妳瘋了嗎?」
「我敢打賭是他的守護天使。主差遣一位天使到監牢去鼓勵彼得,在他死前安慰、保護他。現在這位天使來敲門告訴我們這個消息。」

他們激烈地討論著,但是門外的彼得一直在敲門。最後,有幾個人走到大門口,猶疑了一會兒,終於打開大門,彼得馬上走了進來。你們看,我說的沒錯吧,真的是彼得。他們很驚奇,而且想不通彼得為什麼可以逃出,但是他們不再理我,都擠到彼得那裡聽上帝如何差派天使帶他離開監獄。

聖經中類似的經驗
羅大和彼得的故事是一則精采的傑作,充滿了喜劇與懸疑效果。羅大因看到彼得而樂昏了頭,跑進去宣佈這個好消息,卻忘了請彼得進來,頗具喜劇效果。但令人緊張、擔心的是,當羅大進去通報時,在外等候的彼得,是否會被發現而再次遭到逮捕?

眾人對羅大傳報喜訊的反應,你們的腦中是不是也浮現類似的場景呢? 沒錯,讓人想起路加福音24章,就發生在彼得被抓的不久前。那天是耶穌死後的第三天,一些跟隨耶穌的婦有帶著預備好的香料要去抹耶穌身體。到了墓穴中,發現耶穌的身體不見了。墓穴中有兩個人跟她們說,耶穌已經復活了。這些婦人想起耶穌的話,就回去將這一切向使徒及其他人報告。在這兩個故事中,婦女都有重要的消息要對外宣揚,是關於上帝的大能已勝過看似不可能克服的阻礙;可是在這兩個故事中,婦女的話卻不被當作一回事。當代的猶太人相當鄙視婦女,甚至不太接受她們在庭上作證。婦女報告空墓一事,被十一使徒拒斥為「胡說八道」。羅大宣稱彼得就站在門口,先是被眾人當作心理不正常,繼而被認為是她的幻覺。在其中,婦女都沒有使人信服她們的信息的權威。在路加24裡,婦女大膽地將消息帶給位居核心的十一使徒。在使徒行傳12裡,羅大因其使女的社會地位,說話更無份量。婦女宣揚福音的努力,會因為聽眾的抗拒而遭遇橫阻,使得效果大打折扣。但在四本福音書中,卻特別記載婦女首先知道耶穌復活的人,這對福音的可靠性有影響嗎?還是上帝的作為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呢?

現代經驗或許有人會覺得說,那是古早以前的事了,現代的社會是性別平等、彼此尊重的社會,真的是這樣嗎?
「我有種不被信任的感覺。」這是一個廣告的用語,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這個廣告。

社會
以前在大學團契,有位學姊分享她們家的例子,她們家有四個孩子,前三個是女生,最後一個男生。只有大姐的名字最正常。二姐的名字是「佳韻」,因為祖母認為,要加一些運氣媽媽下一胎才能生男生。她的名字是「瑞婷」翻成台語你就知道是馬上停止的意思。最後弟弟取名為「光明」。哇!一切光明了。

在職場上,男女受到的對待也不同。在勞委會公布的「2008年女性僱用及婦女就業概況」調查中,比起2002年剛實施性別平等法時,性別平等的狀況改善很多,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生理假」、「家庭照顧假」的給予;「哺乳室」的設置。甚至有許多單位在工作分配、薪資給付、升遷等等都會有性別的考量。

在公共事務的參與上,婦女第一次有選舉權是在1893年的紐西蘭。1906年芬蘭的婦女可以有被選舉權。芬蘭也是第一個同時有女總統和女總理的國家。而號稱非常民主的美國,在2007年才有第一位女性的眾議院議長。在台灣,雖然在1998年台北市議會就有第一位女議長,但在其他地方(嘉義、基隆),也是最近這一兩年才有。什麼時候會出現第一位立法院女院長呢?

教會
大概在一、兩年前,教會界很流行一個話題:教會陰柔化。有研究報告認為在台灣和香港的教會過於陰柔化,許多活動都是靜態的,分享性的,只能吸引女性參與。應該要多一些競爭性的活動,這樣才會吸引男性進教會。這讓我想起一部電影《亞馬遜悲歌》(End of the Spear),當中在Waodani族第一位相信基督教的男性,也被同族的其他男性笑說他已經變成了女性了。這讓我去回想,聖經中基督的屬性亦包含那些被認為是女性的陰柔特質:慈愛、孕育生命、滋養等,卻鮮少呈現所謂的陽剛特質。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性別議題上啟蒙甚早,一九二六年,第12屆台灣大會通過設立女長老,同年六月,台南東門教會便設立龔瑞珠、潘蘇秀兩名為女長老。一九五○年,設立李幫助、曾秀鳳為女牧師。然而,由於種種因素,在長老教會代議制度的決策圈中,女性始終是少數。根據2002年總會研發中心所發表的【2000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勢統計】,教會的女性信徒佔53.21﹪,女性長老佔27.75﹪,現任的1229名傳道人當中,有211名是女性,佔17﹪。

雖然女性普遍參與基層服事,但進入中會、總會決策圈的比例仍是鳳毛麟角。二○○二年,第48屆總會通過「女性參與總會性決策應至少有五分之一」保障條款,然而2003年第48屆總會銓衡名單,總委會女性比例為1%,女性參與總會決策(總委會、各事工委員會、各事業及教育機構之董理事會)之比例為 13.42%,落實情形有待觀察。52屆的總會銓衡名單,總委會女性比例為10%,但還未到五分之一。 在今年,我們有很大的進步,今年七星中會和屏東中會的議長都是由女同工擔任。我們能夠期待那一天會有女總幹事和女的總會議長的出現嗎?

家庭
家庭是性別意識生成最早的地方。它會是性別刻板複製的場所?還是推動性別平等的基石?傳統的家庭角色:男人是經濟支柱,女人是家庭照顧者。這樣的性別意識和家庭價值透過家庭的教養,會世世代代傳承,更形鞏固。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的人,需要有助於性別覺醒的情境與支持系統,才能突破性別的刻板藩籬。兩性間生活的互動就屬家庭事務分工最為頻繁、密切。行政院主計處在2002年有做「社會趨勢的調查」,其中針對兩性家事分工概況的比例為:

家庭主婦的工作類似於薛西弗斯。薛西弗斯是希臘神話裡的悲劇人物,他被罰將一塊石頭推到山頂上去,但石頭快到山頂上時就又滑了下來,他每天重覆著同樣單調而辛苦的工作。當人們為薛西弗斯的辛勞、毅力與悲劇性而動容時,很少人想到,每個人家裡頭就有個「薛西弗斯」─那就是他的妻子或母親。家庭主婦每天重覆著同樣單調而辛苦的工作,早上掃的乾乾淨淨的地,擦的明亮的桌椅,第二天又髒了;昨天煮了一大鍋的飯,現在又空空如也。每一件家事就像是「薛西弗斯」的石頭,推了再推卻永遠推不完,而推的也永遠是那塊或那幾塊「石頭」。如此每天辛勞的工作,卻沒有任何升遷機會、考績加給,家庭主婦在家中永遠都覺得自己「沒有用」,於是在面臨家庭重大事項裁決時,她往往只有噤口的份。
做家務是女性與生俱來的絕對生物才能嗎?「新好男人」是以幫忙、分擔為理由來做家務嗎?
結論
人類歷史上,婦女的地位一直處在相當卑微的環境中,甚至還有很多地區的婦女社會地位之低,我們無法想像。但我們卻看到福音書告訴我們,福音就是從這些婦女傳揚開來的,是她們去告訴所有的門徒耶穌復活的消息。同樣的,在今天所看使女羅大的故事,上帝常常利用我們想像不到的人來擔任祂重要的同工。
我們要承認,婦女就是在每個社會中經常被疏忽的對象,但她們往往是最有活力、耐力和愛心的。我們就看到基督教之所以有今天,其實婦女的貢獻是無法抹滅的。例如路加福音第八章1至3節記載的,有好幾位婦女就是耶穌和他的門徒在傳福的事工上,提供了他們傳福音時所需要的財力和物品的人。在看使徒保羅在傳福音的事工中,對使徒保羅幫助最大的,就是腓立比教會。而這間教會就是從一位以販賣紫色布匹的婦女「呂底亞」開始的。使徒保羅非常感謝這間教會,如果我們看腓立比書,就會看到使徒保羅稱讚這間教會,在他最困頓的時候,只有腓立比教會支持他;而當他需要幫忙的時候,腓立比教會毫不遲疑的全力支助他。可能是因為婦女對福音事工的真實愛心,耶穌復活之後,不是給他揀選的門徒第一個看到,而是最先給支持他和門徒傳福音的婦女看。
但今天很多機構、福音事工單位、教會,對婦女所扮演的角色給疏忽了,這實在是非常可惜的地方。我們似乎老是安排婦女在教會服事的工作上做些廚房或打掃清潔的工作,而忽略了應該將她們安排在最前線的地方,使她們因為細心、愛心,使福音有更美好的果實見證出來。
約珥書2:28-29說:「以後,我要把我的靈傾注給每一個人:你們的兒女將宣告我的信息;你們的老年人作奇異的夢;你們的年輕人看見異象。那時,我甚至要把我的靈傾注給奴僕和使女。」神藉先知約珥的預言宣告「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約珥書二章28至29節意指,上帝呼召男人與女人一同領受聖靈澆灌、一起同心建立教會,成為夥伴關係的好管家共同承擔大使命。
加拉太書3:26-28說:「你們大家都藉著『信』跟基督耶穌合而為一,成為上帝的兒女。你們受洗跟基督合而為一,正像穿上基督,有他的生命。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在基督耶穌的生命裏,你們都成為一體了。」
當我們在領受聖餐時,我們經歷了彼此合一,成為一體。你認為耶穌最後的晚餐是跟誰一起吃的呢?願我們在實踐信仰的同時,也能堅持實踐性別平等,兩性成為夥伴的理想。

1 意見:

匿名 提到...

This message touched my heart. May we are like Rhoda (Acts 12:14) who brought good news (Isa 52:7-8; Lk 1:37)to those who felt hopeless (La 3:21; Jn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