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8.04.2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 馬太福音四章17~25節
短片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上次我們證道的主題是第二里路。還記得什麼是第一里路嗎?是從「是見證」到「作見證」。什麼是第二里路?是從「是信徒」到「作門徒」。在第一里路中,我們所要做的事情是成為一個見證人,如此便有機會在我們欲帶領的人面前為耶穌作見證。第二里路,則是我們所帶領的人在聽了、看了我們的見證後,進而決定要相信耶穌、跟從耶穌;然而不僅如此,他還要在每天的生活當中學習耶穌的樣式,這就是從「是信徒」到「作門徒(Disciplee)」。門徒的英文是Disciple,而我加上一個e,代表作門徒:先學會作門徒,而後才曉得如何帶領別人(Discipler);這也是耶穌到世上來所做的,祂開始傳福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呼召人來作門徒,當祂最後要離開世界時,祂叫這些作門徒的人去到普天下、帶人作門徒。今天的經文中就可以看出這前後的階段:「來跟我Come and fellow me」(作門徒),之後要帶門徒「去教他Go teach him」;這是耶穌基督要拯救全世界的計畫,讓每個人在聽見耶穌基督的呼召以後,願意到祂面前來作門徒,而過了一段時間,進一步願意到周圍的地方去帶別人也來作門徒。
Ⅰ、引言:Ichthus
當你看到這個記號會想到什麼?想到魚。這是全世界通用的記號,它不只代表魚,還代表基督徒。這個由來可能與耶穌為何找漁夫作祂第一批門徒有關。這個魚的記號由五個希臘文字母組成:Ι(Iota)、Χ(Chi)、Θ(Theta)、Υ(Upsilon)、Σ(Sigma),而這五個字母就是希臘文的魚ίχθύς (fish),同時也是另外五個希臘文字的第一個字母之組合:第一個字是Ιησουῦῡ ς,英文就是Jesus;第二個字是Χριστό ς (Christ);第三個字是Θεό ς (God);第四個字是Υἱό ς (Son);最後一個字是Σωτή ρ (Savior),將這五個字合起來就是「耶穌基督上帝兒子救主」。這是基督教在剛開始傳道時的一個救命記號,因為當時羅馬帝國迫害基督徒,所以基督徒在聚會場所外、或家門口畫一個這樣的圖案作為暗號;如今在羅馬仍可看到地下墓穴有許多這種魚的記號。
可是日子久了,羅馬士兵也看穿這是基督徒的記號,所以後來門徒們就將它變化成一個輪子:
在粗體的部分就是Ι、Χ、Θ、Υ、Σ這五個希臘字首,它們濃縮結合成一個輪子的記號。因此,早期做為基督徒象徵的記號有兩個:一個是魚的圖案,一個是輪子的圖案。今天我們就來看,耶穌找四個抓魚的人作為祂第一批的門徒:
「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從那裡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
耶穌傳道的內容很簡單,可以說就是「天國近了,應當悔改」這八個字。然後,祂去找了兩個人,就是在海裡撒網,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的兄弟安得烈;又再找兩個人,就是在船上補網,西庇太的兩個兒子雅各和他的兄弟約翰。這兩對兄弟正在工作中,耶穌是在這樣的時候到他們的工作場所去找他們,而後只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魚」;他們作了一個令我們無法理解的反應,就是他們將船、漁網都丟下,向父親告別,然後跟從耶穌。為何他們與耶穌第一次見面、且耶穌對他們才說了幾句話,他們就跟從了耶穌?在此之外的同時,耶穌也幫助了很多人,包括醫治疾病,所以「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祂」。我們從此處可看見,跟隨耶穌的人有兩種,一種是被祂呼召,他們就放下原本自己的工作、家庭,來跟從祂;一種是看見耶穌那裡有好處,就跑來跟著祂。前者是作門徒,後者是來得耶穌的服侍與好處。
Ⅱ、耶穌呼召門徒
1. 天國近了應當悔改 (God’s reign vs. our repent)
當我們只看馬太福音時,會以為耶穌基督只呼召這幾個門徒,但若再看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我們就會發現其實不然。這也是為何我們有四個耶穌傳記的版本,也是為何我們讀經要看整本聖經。從四福音書來看當時整體的情形,我們發現原來耶穌與門徒的關係不是一言可蔽之的:這段經文中的四個門徒之間,是彼此在工作上有合作,如同現在的工會,並且,這兩家之間有親戚關係;他們一對是在船上補網,一對是在船上撒網,雖然做的工作不同,但撒網和補網彼此切切互助,需先將網補好才能再撒網。耶穌講的信息很簡單:「天國近了,應當悔改」,國度就是主權的問題,從現在開始,神要到我們的生命裡來掌權,耶穌說的就是這事已臨到,我們要悔改、並因此而改變。你的生命願意讓神來掌權嗎?耶穌所講的是一個重要的挑戰,是主權要轉換,而這個轉換就是一個悔改、一個改變。
2. 海邊行走本是打魚 (God’s risk vs. our security)
耶穌要將這個道理傳到全世界,祂怎麼做?祂到海邊去,因為祂要找的第一批人是打魚的,祂就到他們的工作場所去找他們。為何耶穌不找拉比的學生、法利賽人、對聖經很熟悉的人?當時打魚的人被視為社會邊緣人,他們的工作是被瞧不起的,但耶穌去找這些人。如同耶穌降生的地方竟是外邊的馬槽裡,這是告訴我們,耶穌到世上來就是找這些邊緣的人。西賽羅(Cicero古羅馬政治法哲學家)在他的一篇文章裡說:「四種最不好的工作,排在最後的就是漁夫」,然而耶穌找他們。
3. 海裡撒網船上補網 (net casting vs. net mending)
打魚就是在海裡撒網,收起來以後就要在船上補網,這是這第一批門徒原本在做的事情。
4. 來跟從我得人如魚 (imitation vs. mission)
耶穌對他們說的是:「來跟從我,我讓你得人如得魚」,什麼叫作「得人如得魚」?有人解釋:「從現在開始,你們就不要再抓魚了,你們跟我一起去抓人」,也有另一種解釋:「從現在開始,用你們抓魚的精神去抓人」,前者是職業的轉換,後者是職業的更新──以前我每天抓魚是為了生計、照顧家庭,即使這工作被人輕視,但它可以供我賺錢養家,但從現在開始,我抓魚不只是為了這些,而是有個更高的目標,就是當我抓魚時,我將耶穌基督「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的消息傳出去,將我的工作場所變成一個傳福音的機會。前者較不多見,就是將原來的工作完全放下,作全時間的傳道人,而後者就是指,所有的人都可以得人如得魚,用原本工作的精神,去為耶穌基督多得一些人,讓他們也可以進到天國裡。
5. 捨船別父跟從耶穌 (leaving vs. following)
對這四位門徒來說,他們屬於前者的解釋,將工作放下、跟從耶穌。「海邊行走本是打魚」,現在為了要跟從耶穌,必須要做某種割捨,而這種割捨是有代價的,這是一個挑戰。耶穌說:「如果你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家人的話,不能作我的門徒」,意思不是要你背棄家庭,而是你最高忠誠的對象改變成為主耶穌基督。「海裡撒網船上補網」,要撒網,但同時也要記得補網。「來跟從我得人如魚」,用得魚的方法來得人,用這樣的精神來傳福音,並跟從主、學主的樣式,也就是學習耶穌做事背後的原則和精神,活出一個讓人也想跟隨耶穌的生命。「別父捨船跟從耶穌」,離開最親、最安全的環境,可能是你的工作、你的家庭,來與耶穌建立一個更親密的關係,這是作門徒的一個挑戰。
Ⅲ、彼得蒙主呼召
1. 西門改名磯法:新的身份
我們來看彼得的經歷。馬太所寫的這段,可能是耶穌第二次遇到彼得,這也就讓我們了解為何耶穌一找他,他就跟著走。前面第一次的接觸很特別,記載在約翰福音第一章,彼得的弟弟安得烈跟著施洗約翰,在施洗約翰為耶穌施洗時,看見有聖靈降下,就將彼得的弟弟介紹給耶穌,「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約1:40),施洗約翰說的是:「看啊,這是神的羔羊(Lamb of God)」,就是為我們犧牲、給我們盼望的的彌賽亞。安得烈隨後想到哥哥,就對哥哥只說一句話,然後將哥哥帶到耶穌面前:「我們遇見彌賽亞了」(約1:41),彼得因此來到耶穌面前:「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著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約1:42),這是耶穌要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原本叫作西門,現在改名叫作磯法(Cephas),這是亞蘭文,翻譯成當時的官方語言希臘文就是彼得。磯法(Cephas)的意思就是石頭,耶穌改他的名字就是給他一個新的身份:他要成為將來建立教會的石頭、基礎,而後來彼得真的如此,在初代教會門徒中是第一個建立教會的。
2. 捨網跟從耶穌:新的使命
今天的經文則是耶穌和他的第二次接觸。與第一次不同,因為第一次只是改名,第二次卻是給予他新的使命,「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太4:19-20),不過,根據學者考據,彼得可能是一面繼續工作,一面學習如何和耶穌一樣的傳福音──原本得魚是他的專業,而這專業蒙了耶穌呼召後,就變成志業(Profession into Vocation)。容許我多說一些:我到恆春當醫生時就有這樣的感觸,以前我在台大就是當一個好的醫生,盡責將病人的病照看好,且以此賺取薪水,但到了恆春基督教醫院,我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藉著看病時的機會,將耶穌基督的愛傳講給恆春人,這就是為何我不留在台大而去恆春的最主要目的,用我這一生,將我的醫學技術成為一個把福音傳給別人的機會。這就是我們蒙召作門徒最重要的使命,用我們的專業來幫助人聽見福音。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的功課。
3. 主啊我是罪人:新的生命
第三次的接觸很特別,彼得又在抓魚,而耶穌在海邊傳講信息,由於聽者人數眾多,耶穌就借用彼得的船,駛離岸邊,讓大部分的人可以圍在岸邊聽道。祂傳完道以後就對彼得說:「不好意思,剛才浪費你的時間,使你沒有抓到魚,我們現在再去抓魚」,彼得雖想,自己才是專業的,但仍遵行耶穌所說,將船開到水深處。耶穌說的是網魚,而非以誘餌吸引對方的釣魚,被網住就是被網住了,並且在海裡網魚後是要進行挑揀的,耶穌說天國就是像這樣。彼得照著將網放下後,竟發現重到拉不上來,就找了伙伴們來,兩艘船一起將一網的魚全抓上來。彼得就發現,耶穌不同於一般人,「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5:8)耶穌對他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路5:10)人難免有錯,但認錯就好,我還是要用你,不用怕,你就要得人如得魚了。彼得就再一次將工作放下、跟從耶穌,不過耶穌受死後,彼得又去抓魚,所以也許在這三年中,彼得一直有繼續在抓魚,只是他一面抓魚,一面也跟從耶穌。我們大多數的人,也可以是這樣,並且,應該如此做。
4. 愛我餵我小羊:新的關係
最後一次的接觸,耶穌基督已經復活,但彼得還沒看見。彼得又去抓魚,但什麼也沒抓到,這時耶穌來了,說:「往船的右邊撒網」,然後真的就抓到許多,彼得才想起以前的經驗,認出耶穌來,就顧不得離岸還有一段距離,跳下水到耶穌那裡。這一次,耶穌為他們準備吃的,「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約21:15)耶穌問了三次,彼得回答三次的我愛你,只是用的「愛」字不同,耶穌就說,「你用你能做到的愛來愛我。如何表現對我的愛?幫我餵這些羊,帶領他們,讓他們在你的照顧下可以長大成熟」,這就是帶門徒。耶穌先讓彼得吃飽,然後給他託付。所以,從作門徒到帶門徒,最後的重點在於「愛」,愛主、並接受主託付(Loving and Feeding),去愛人、帶門徒。
Ⅳ、從漁夫到漁人
再來我們想一想,抓人和抓魚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為什麼說得人如得魚?我們從剛才第三個故事裡可以學到一些抓魚的原則,「耶穌站在革尼撒勒湖邊,眾人擁擠他,要聽神的道。他見有兩隻船灣在湖邊;打魚的人卻離開船洗網去了。有一隻船是西門的,耶穌就上去,請他把船撐開,稍微離岸,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眾人。講完了,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路5:1-7)。
首先,除了撒網、補網之外,還要洗網,再來是要整夜勞力,並且要將船開到水深之處,而如果漁網拉不起來,就要招呼同伴來幫助。「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裡,聚攏各樣水族,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裡,將不好的丟棄了。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太13:47-49),下網是要直接全部撈,最後抓到岸上才進行分別挑選。我們要做的是補網、洗網、撒網,並且不必去分別哪條魚有價值、或者不是魚的就不要,而是整個撈起來,最後神會做祂分別的工作。
台灣神學院有一段時間有一個漁人團契,與這個故事有關。漁夫變成漁人,意思是,英文Fisherman變成Fishers of Man,本來是抓魚的,現在是拿抓魚的技術來網人。我們可以從抓魚學到如何帶人嗎?我想至少有幾點可以學:
1. 開到水深之處
第一,「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路5:4),開到水深之處,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就是既要抓魚,那就要知道魚在哪裡。弟兄姊妹,如果你要找沒有信主的人,是否就應該到沒有基督徒的地方,若我們待在教會久了,活動場所都是沒有魚的地方,就慢慢地和魚隔絕了。開到水深之處,要知道魚喜歡在哪裡,要和他們在一起,就近他們去,這就是「道成肉身」的原則。
2. 我們整夜勞力
第二點,釣魚相對來說比較輕鬆,只是等魚上鉤,但抓魚卻很費力。漁網本身很重,撒下以後,加上水、加上魚就變得更重,所以需要好幾個人一起用力的拉,還可能常常拉回來是什麼都沒有,或是只撈到一些雜物。傳福音是否也像這樣?我們傳福音要願意付代價、願意使盡力量,即使我們知曉就算盡心盡力或許只撈到一些魚。「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路5:5)。
3. 招呼同伴幫助
一個人拉不起來,要請別人幫忙。我們需要團隊的侍奉,「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路5:7)。
4. 洗網補網撒網
「他見有兩隻船灣在湖邊;打魚的人卻離開船洗網去了。」(路5:2)要洗網,洗完以後,看見有破的地方,要補網,補好了才撒網。這有三個動作,都不可略過。若沒有洗網,魚本身的黏液會讓網黏在一起,撒網時就會整個結成一團沈下去,所以網要洗乾淨。一個教會如果是一張網,網裡若黏來黏去,就抓不到魚,因為打不開網。網打開,發現有破洞,教會若有洞、有破口,是否有人就願意去補,站在破口當中為其守望。我們願意洗網嗎?若有破洞的地方,願意將它補起來嗎?然後我們才有辦法將網撒出去,把魚撈起,「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路5:6)。
5. 網滿上岸分別
記得在撒網時,不要去分別魚類,而是整個撈上來。分別是上帝的工作。「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裡,聚攏各樣水族,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裡,將不好的丟棄了。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太13:47-49)。
Ⅴ、結論:你是如何跟隨主
有人跟從耶穌,是因為有得吃,病可得醫治,可看見神蹟作為,或是可得到地位。有的人跟從耶穌,是想聽聽祂的教導、學習如何悔改、如何讓神在我們的生命中作主;有的人是想學習耶穌溫柔謙卑的榜樣,有的人跟隨耶穌,且願意為主付代價;有的人跟耶穌,並願意被差遣,去使人作門徒。這些跟從耶穌的動機當中,前面四種不是不好,然而我將其稱為福音的消費者(Gospel Consumer),是來享受的;後面四種叫作耶穌的跟隨者(Jesus Follower),是要來參與收割禾場的工作。我們每一個人到教會來,我們一定都是福音的消費者,但我希望我們不只作福音的消費者,我們也是一個耶穌的跟隨者。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祢開始傳道的時候,祢就到海邊去呼召四個漁夫,跟他們說要讓他們得人如得魚。主,我們每一個人可能有我們的專業,可是我們信祢以後到現在,我們是門徒嗎?還是我們只是信徒?主,我們可以用我們的專業來為主得人嗎?求祢幫助我們,讓我們也能夠真正的作祢的門徒,讓我們好好的跟從祢,不要成為福音的消費者而已,也願意成為耶穌的跟隨者,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