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8.01.06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 羅馬書一章14~17節 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新的一年開始,我們教會也開始推動小組的事工,我在想應該從哪裡作為我們的起點、作我們推動事工的中心︰我想應該是福音。對基督徒來講,福音可能是耳熟能詳的一件事情,可是當我重新再回到讓馬丁路德受到感動的這幾節經文來看的時候,神讓我有新的學習。不知道當我們講到福音的時候,或是講到傳福音的時候,你會不會馬上想到:「對,我們要向還沒有信主的人,告訴他要信耶穌」,福音是這樣嗎?是的。我的問題是:「福音只是這樣嗎?」不是。福音應該比這個還多,因為當保羅說:「我寧可到羅馬也傳福音給你們」的時候,你要知道,聽他、信他的對象都是基督徒,是信德已經傳遍天下的基督徒,保羅說:「我還要向你們傳福音」,他要傳什麼?到底福音是什麼?這是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今天的經文不長,只有四節:「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希利尼人」就是有文明的人,「化外人」就是野蠻人,保羅用對比的方式來說明所有的人都需要福音,不一定要大學畢業,不一定要有修養的人才需要福音,那些都沒有唸過書的人也需要福音,可是保羅又說:「我都欠他們的債」,這是第一個重點。「…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這是指在羅馬教會的弟兄姊妹。「…先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這裡提到猶太人或非猶太人順序的問題。「…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他不是說神的愛,他是說神的義,我們有時候強調神的愛到一個程度,我們忽略福音的重點所顯明的不是神的愛,而是神的義,這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要講的是粗體字的部分。第一個重點,前面這幾節經文是保羅對福音的「態度」,他有三個態度,等一下我會說明;第二個重點是,福音彰顯的是「神的公義」;第三個重點是,福音完成的是「上帝的大能」。
保羅對傳福音的三個「態度」是:「欠債的態度」、「情願的態度」和「無羞愧(不以為恥)的態度」。「上帝的公義」(在這裡就沒有多說,我必須要引用其它的經文來讓大家了解):有審判性的公義,在羅馬書第一章18節就提到「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另外還有恩賜性的公義和代贖性的公義,等一下我們會再說明。「神的大能」包括聖父、聖子、聖靈彰顯出來的大能,讓福音和神的公義得以彰顯。所以今天我們要從這三方面再一次來學習「什麼是福音」。
Ⅰ、引言:領袖是負債者
(Max De Pree:Leadership is an art)
介紹一個人給大家認識,這個人叫作Max De Pree 他是Herman Miller的CEO (執行長),Herman Miller是一間全世界很大的名貴傢俱公司,家具品質很好,他也是一個相當好的CEO,不只這樣子,他還是福樂神學院董事會的董事(Fuller Seminary, Board),而且當了四十年的董事,今年年初剛退休,他的女兒就接續在福樂神學院當董事。他讓我很喜歡的是他所寫的一本小書,書名是Leadership is an art(中譯︰「領導的藝術」,陳淑媛譯,洪健全文化基金會出版),雖然不大本,但是很有內容,我就要引用他書中的一句話:「The first responsibility of a leader is to define reality. The last is to say thank you. In between the two, the leader must become a servant and a debtor.(一位領袖的第一項責任,是要界定事實。最後一項,則是要說「謝謝你」。在這兩項之間,領袖必須成為一個僕人、以及一個欠債者)」。為什麼找到他呢?因為我問自己說:「為什麼保羅要用欠債者的態度來講到傳福音呢?」結果從網路上一找,就找到這個人,這個人是以欠債者的態度來描寫一個領導者。昨天在創世紀查經班的時候有稍微花時間解釋過這個意思,今天因為時間有限的關係可能沒有時間詳細地講,所以我大概的講一下。首先領導者的起步是以眼光作為開始,他必須要對他帶領的前面有一個很清楚的看見―─要帶人家到哪裡去。當這個領導者結束領導的時候,是以感恩的心作結束,蠻有意思的,用眼光作開始,用感恩作結束,在這兩者之間,領導者扮演兩個角色,對人是服侍者,對事情是一個負責任的人,a servant and a debtor,是一個僕人,也是一個負債的人。從這裡開始講到,當我們傳福音、帶領人信耶穌的時候,為什麼是一個負債者呢?
Ⅱ、保羅傳福音的態度
1、負債者(debtor):蒙神恩典、責任託付
保羅傳福音的第一個態度,是以一個欠債者(debtor)的態度,因為他知道自己蒙了神的恩典,得到福音的好處。當你蒙了恩典你就是欠了人家恩情債,我們說父母養育我們的恩情,一生都還不完,我們變成一個欠債者;向神來講,是一個蒙神恩典的感恩圖報,會覺得要盡我所能的報答這個恩典,這是保羅對上帝欠下的恩典債,「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羅3:24)。可是上帝不要保羅還,上帝什麼都有;「你不必還我」,上帝說:「我拜託你一件事情」,這個叫作信託債Trustee(受託人)。當我把一百萬給你,跟你說:「你把這個錢拿去給某人」,你已經是欠某人的債,因為我把這筆錢交給你,如果你沒有給他,你就是欠他,我是要把這筆錢給某人的,你跟某人本來都沒有關係,但是因為我把這個寶貝的東西交給你,跟你交代,我要把這個東西交給某人時,你所欠的債不是欠我,而是欠某人了,因為我的意思是要你拿給某人,這個叫作信託債。保羅跟神說「好,我欠你恩典的債,我要還你」,上帝說:「不要,我把這個交給你,你把這個消息去傳給別人」,這個是傳福音的起源。為什麼你是欠那些沒有信主的人的債呢?那是上帝的信託,就是責任已經託付給你了,對所託的,你要有忠心;對所領受的,你有感恩的心。所以這裡有兩點讓我們變成欠債者,一個是grace(恩典),一個是trust(信託);上帝讓我們領受福音的恩典,我們欠上帝這個感恩的債,上帝把這個責任交託給我們,我們欠所有還沒有聽過福音的人一個信託的債。保羅說:「我都欠他們的債」,「我都欠他們」是Trustee(受託人),他是福音的受託者。「我若甘心作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9:17)
2、情願者(eager):
得不得時、常作準備
那麼如果是欠債,你就還嘛,這個叫作責任,沒有什麼好誇口的。可是保羅不只是一個欠債者的心態,他還是一個起跑者的心態,這是保羅的第二個態度。這個心態,中文叫作情願,英文叫作eager(我想eager比情願還情願吧)。這個心態應該叫作蓄勢待發,就像跑百米賽的人擺出姿勢準備好了,只等槍響馬上往前衝,所以是很希望可以達到目標、馬上就要去動作的一個態度,這是一個eager,或是willing(甘心自願)的心態。eager是比情願更急著想去傳福音,而不只是欠債者的心態,欠債的心態有時候是無可奈何的,「好吧,欠債就還吧」,欠債是責任的問題,而eager是主動情願想要的問題,不是被動需要的問題。保羅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提後4:2),這個得時不得時要傳福音的方法就是生活的見證,好像明光照耀,人家要聽福音也好,不聽福音也好,你都可以傳福音,怎麼傳福音?用你的生活傳福音,用你活出來的表現來影響周圍的人,這是得時不得時都可以做的。可是當你要打開嘴巴的時候,你就要得時才打開嘴巴,不得時就不要打開嘴巴,當別人被你的生活見證感動,開始有興趣了解,為什麼你是這樣的一個人的時候,這就得時了。你已經預備好了嗎?你可以用你的話把福音講清楚嗎?所以情願有兩個情願、有兩個急著要做的事情,第一個是要在生活上能夠活出吸引人的生命,另一個是當別人跟你請教的時候,你用溫柔的心來回答對方,「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你有預備好來回答嗎?有一位我們常常紀念的St. Francis of Assisi(聖法蘭西斯)的禱告,他講了一句話蠻有意思的,他說:「Preach the Gospel at all times. If necessary, use words.(隨時可以傳福音,必要時才開口。)」了解他的意思嗎?不必要時不開口,不必要時開口只是讓人家誤會、討厭,很多基督徒就是生活見證不做,但是拼命開口,人家會覺得你只是假仙,只是嘴巴會講,我們隨時都可以傳福音,是在生活上為主作見證,生活見證是無人能擋得住你的,口傳是要等待機會,必要時才開口。
3、無羞者(unashamed):
為主受辱、輕看羞辱
請問你不敢傳福音嗎?一提到福音你會不會覺得害羞?你為什麼害羞?還是你從來不會為福音害羞?福音會讓你被羞辱嗎?會的。你會害羞嗎?不會。這是怎麼回事?英文的unashamed,我想了好久把它翻譯成無羞者,台語叫作昧歹勢(不覺羞恥),雖然人家會覺得這樣是不好、是笨、是不聰明,可是我不會覺得,人家笑我沒關係,就是這種不在乎受羞恥的態度。因為你要傳福音就有可能受到羞辱,在這邪惡的世代,人對福音不都是歡迎的,所以為主受辱難免,耶穌也講過,在天上會有賞賜,可是因為你確定將來在上帝的面前會有賞賜,你就不會覺得害羞,耶穌基督因為「…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12:2)。無羞者就是輕看羞辱,不以福音為恥,這是因為往前來講有盼望。有一句話說:「Shamed, but unashamed (受羞辱,但坦然無愧)」,在傳福音的時候,不是每一個人都把你捧上天,你為了福音開始犧牲的時候,人家就會笑你傻,會被看不起,但是你害怕嗎?你害怕被人家講嗎?還是你不害怕呢?所以保羅在傳福音上面他有三個態度,第一個,這是我該做的,因為我蒙受恩典,受了託付;第二個,這是我想做的,我已經預備好了,什麼時候我都可以見證主,如果當人家有興趣時,我已經預備好可以告訴對方,可是我一告訴他,他可能並不接受,他可能會羞辱我的時候,我也不在乎,因為我知道我所相信的主有一天會證明我所信的是對的。所以第一個在恩典上有領受,第二個在態度上有預備,第三個對將來有盼望,所以他不會覺得害羞。「你們若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神榮耀的靈常住在你們身上。」(彼前4:14)
Ⅲ、福音顯明神的公義
1、神對罪惡的忿怒
再來我們講到福音和公義的關係。福音不是顯明神的愛,而是顯明神的義(根據我們剛才所讀的經文)。福音顯明神的愛嗎?是的。可是如果只有講福音顯明神的愛,這樣是不夠的,那只有講到一部份。福音顯明三點:顯明神的公義、神的慈愛還有神的智慧。第一個,為什麼人需要福音?這裡問題就來了,「祢做祢的上帝,我做我的人,河水不犯井水,為什麼我需要祢呢?」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我需要福音?我沒有問題啊!」問題在於你要講福音就要先講禍音,你說有好消息,有什麼好消息,因為有一個壞消息在前面,那個壞消息就是上帝對罪是不能忍受的,這是福音的需要。為什麼我需要福音呢?因為上帝對罪惡是要審判的,這是上帝公義的第一項,審判性的公義(Judicial Righteousness),這是福音的前提,沒有這個禍音,我們不需要拯救、不需要福音,也不需要十字架。所以審判性的公義,這是福音的基礎,公義是為主要的,所以保羅說:「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祂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羅2:5)。這個是福音的需要,為什麼需要福音?因為神是公義的神,神對罪惡是憤怒的──這是壞消息。
2、神對罪人的慈愛
好消息是,神對罪人是慈愛的,你聽過這句話嗎?「God hate sin, but love sinner.(上帝恨惡罪惡,但疼愛罪人)」,這就把上帝自己陷入一個矛盾的地步,神對罪人的慈愛,表現在祂想把這樣的義給人,這個叫作恩賜性公義(Imputed Righteousness),就是祂把義當作禮物給我們,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這是神的目標,「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林後5:21)。但是問題在這裡有一個矛盾,神如果不在意就給我們,那麼祂原來審判性的公義就有了問題,如果照祂審判性的公義來處理,那祂的愛就沒有辦法彰顯,這就把神put on dilemma (置於困境),慈愛和公義就變得難以兩全︰你做錯就要付代價,這是公義,可是如果你做錯,我不忍心讓你付代價,我要幫你付代價的話,這個叫作慈愛,可是我一幫你付代價,那個公義就有了問題,所以這個公義和慈愛怎麼樣能夠達成兩全呢?
3、憑耶穌血藉人信
最後的答案就是十字架。為什麼基督教一直講說,福音的重點在十字架,因為這是上帝在歷史上讓祂的孩子耶穌基督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流血,願意相信的人就可以拿到這個恩典的義,所以福音的整個重點是神的義,是在十字架上彰顯的,這是上帝的智慧。祂要把審判性的公義和恩賜性的公義藉著十字架代贖性的公義(Vicarious Righteousness)拉在一起,所以上帝不是白白的給我們,祂是付了很大的代價給我們。耶穌在十字架上處理的是審判性的公義;當人用信心來接受耶穌的犧牲時,神就把這樣的義給我們,這個叫作恩賜性公義;讓審判性的公義和恩賜性的公義拉在一起的就是十字架代贖性的公義。所以說,福音是把神的義彰顯出來,其中神的愛是在耶穌替我們死,神的公義是在審判耶穌上面,神的智慧就在把這兩者拉在一起的十字架上。羅馬書第三章25節這樣說:「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我想這一句話很簡單的就把我們想要表達的說的很清楚,為什麼用神的義來作重點,而不是用神的愛,因為神的愛只有講到其中的三分之一吧。
Ⅳ、福音乃是上帝大能
1、上帝預定施行救恩
這樣的一個救恩怎麼樣能夠彰顯呢?神必須要投入很大的能量,才可以有辦法把這個救贖計畫完成,所以福音是神的大能。我以整個宇宙來看,福音怎麼樣能夠慢慢的involve(參與其中)可以產生它的效果呢?第一個就是我們長老會或是加爾文主義最強調的,就是預定論(Predestination),就是神必須要決定要拯救罪人,否則整個故事都沒有了,就是天父不是要我們預定受刑罰,是預定要我們藉著耶穌來得救,神必須要先有這個決定,代表這是神的主權,祂決定要施行救恩,「因為神不是預定我們受刑,乃是預定我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得救」(帖前5:9)。
2、十架流血成就和平
再來,這個決定必須要有人來完成,就是有人願意為我們罪人付上最高的代價,這是聖子耶穌基督祂在十字架上流血所成就的和平,滿足神審判性的公義,讓所有世界的人跟祂和好,「既然藉著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祂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西1:20),這是犧牲(sacrifice)、這是恩典(grace)。
3、聖靈感動為罪自責
可是這個歷史上的事實怎麼樣成為我們每一個人主觀上的經歷呢?這就需要聖靈的工作,聖靈要感動我們,讓我們對我們的罪產生一個敏感,否則的話,我既然不覺得自己有罪那我就不需要福音,對不對?我講過,福音是因為人有罪,神要審判罪,所以才需要福音,所以人必須要有這個感覺,你才會覺得自己需要福音,如此耶穌基督的犧牲才能夠應用在自覺有罪的人身上,所以約翰福音第十六章8節說:「祂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這個就最清楚了,我們有罪,而神有義,神要審判,但是神又有恩賜性的義要讓我們逃離將來的審判,所以給我們這個機會,你願意抓住這個機會嗎?這個是conviction(說服力),聖靈做一種感化(influence)的工作,讓我們確信自己是需要神的恩典的。這是聖靈的能力。
4、心信口認稱義得救
當有人被聖靈感動以後,他就希望來接受這個福音,這樣的決定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心,另一個是口,當你的內心決定要接受耶穌這樣代贖性的公義、要領受上帝恩賜性的公義時,神就給你一個機會把你內心的需要公開的表達出來,所以稱義得救有兩個部分,心信是private(私下的),口認是public(公開的)的一個表達,我們的受洗典禮是口認的部分。羅馬書第十章10節說:「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內心願意承認自己是罪人,願意接受耶穌的救恩,而也有機會使其願意公開的把這個決定表達出來,在上帝那邊就把這樣的人稱為義justification(稱義)。
5、學習基督除舊佈新
大部分我們都把福音講到這裡就停了,上帝預定了救恩,耶穌在歷史上已經為我們釘十字架了,聖靈感動我,我要信主,我受洗了,好像福音到這裡就結束了,這是很遺憾的;這個就是說,對非基督徒的福音就到這裡,可是對基督徒而言這個福音才剛開始。我常常跟受洗的弟兄姊妹說:「受洗是入學,不是畢業」,福音才要正式在你身上產生它的作用,那就是受洗以後我們不是只有領受基督的恩典,我們還要學習基督的榜樣,這是一生的功課,不是一次見效的,要把你的老我(舊脾氣、老習慣)慢慢的剝掉,改換成新的,也就是學習真理,讓你成為一個傳福音的人;是因為學習基督而讓你被人羨慕說:「唉呀,如果信耶穌是這樣,那我也要」,因這個人以前是那樣子,現在變成是這樣子,生命的轉變是福音的重點,「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祂的道,領了祂的教,學了祂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0-24)。學了基督,脫去舊人,穿上新人,是越來越有神的真理仁義和聖潔,這是福音的目的。這樣的福音我們必須要一直地傳,傳給弟兄姊妹,不能只有傳「耶穌為你死,你信了祂就可以因信稱義」,這樣不夠──這樣是對,但是只有一半,後面這一半也必須要了解,這是成聖(聖化sanctification)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不會走的那麼好,我們有時候會軟弱、會跌倒、會往後跑,可是神就堅持要幫助我們走完這條成聖的道路,所以這是彰顯出神的信實(faithfulness)。
6、基督再臨得著榮耀
最後當我們離開世界,基督再來的時候,所有接受祂恩典的人,就會得到榮耀,福音最後是以Glorification(頌讚)和Glory(榮耀)來結束,這些都是神的大能。「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7)。
Ⅴ、結論:別無可誇 只誇十架
所以保羅說:「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6:14)。福音是我的全部,我沒有別的可以誇口,如果一定要誇,就誇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感謝主,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新的年度,在一年開始的時候,讓我們再一次在福音上面有所學習,讓福音成為我們的生命,讓福音不是只是一個工具,不是一個帶慕道友到教會的方法而已;讓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願意常常聽、信、講、做,關於這個福音所帶給我們的恩典;讓我們的生命不斷的被福音來改變,讓我們越來越有耶穌基督的形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個性、人格上面,求主聽我們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8年1月6日 星期日
小組系列(一):福音(1) -- 蔡茂堂 牧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