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從聖經看長執

 引言

今年1026日,我們教會要舉行長老、執事選舉。教牧團隊會花一些時間在講道中邀請大家預備心,思想長執的緣起、職責與資格。

雖然這些從小在長老教會長大的會友們來說,這是已經熟悉的教會制度,然我們當中也有些加入教會不久的兄姊對這些尚在學習當中。

因此藉著聖經的記載,我們一起來瞭解聖經中如何看待長老、執事,並其發生的背景為何。

 

 

從聖經看見設立長老、執事的藍圖

長老 (出埃及記316;民數記11:16-17;提摩太前書31-4)

「你去召集以色列的長老,對他們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上帝…向我顯現了。』」(316)

背景:

摩西因殺埃及人逃到米甸成為牧羊人。在何烈山,上帝藉着燃燒卻不焚毀的荊棘向摩西顯現,呼召他成為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領袖(出 3:1–12)。

上帝自我啟示其聖潔(「我是自有永有的」出 3:14)。強調祂是「列祖的神」,顯示祂的信實不變,並要摩西召聚長老,向他們宣告神的應許,好讓百姓有共同的信心基礎。

這讓我們知道「神的計畫」是要透過群體的回應來實現,而非摩西一人單打獨鬥。

「耶和華對摩西說:…召集七十位以色列的長老…我要將降在你身上的靈分賜給他們,使他們同你擔當管理百姓的重任。」(11:16-17

背景:

以色列百姓在曠野對「嗎哪」感到厭倦,開始抱怨沒有肉吃,懷念埃及的飲食(11:46)。面對百姓的爭鬧和怨言,摩西感到極度壓力,他向上帝說:「你這樣待僕人不好…我獨自擔當這百姓的責任,實在太重了。」(11:1114)甚至摩西還求上帝乾脆取他的性命,可見他服事的重擔到了極限。

但是上帝沒有責怪摩西,反而給他實際的幫助:要他選立七十位長老,分擔帶領的責任。

「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羨慕善工。這話是可信的。作監督的,必須無可指責,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有節制、自守、端正、樂意接待遠人,善於教導;不因酒滋事,不打人,只要溫和,不爭競,不貪財;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提前 3:1-4)

背景:

保羅寫給年輕傳道人提摩太,提供教會治理與領袖選立的指導。目的是建立健康教會,使信徒在真理中成長,避免假教師與紛爭影響教會。這讓我們知道---教會領袖(長老)的首要資格是品格與家庭管理能力。一位能在家庭中示範順服與端正的人,也能在教會中帶領百姓蒙福。

 

執事 (使徒行傳22-6;提摩太前書38-13)

「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說:『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就揀選了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使徒禱告了,就按手在他們頭上。」 (6:2-6)

背景:

耶路撒冷教會剛成立不久,信徒快速增加(徒 2:414:4)。不久之後,希臘化的猶太寡婦抱怨,在每日分食中受到忽略。(徒6:1)使徒認識到他們的主要職責是祈禱與傳道(牧養靈魂),不能完全承擔日常分配工作。因此,使徒們提議選立專門負責「執事」職分的人,分擔事務性工作。

同樣,執事也必須莊重,不一口兩舌,不好酒,不貪不義之財;9 要存清白的良心固守信仰的奧祕。這些人也要先受考驗,若沒有可責之處,才讓他們作執事。

同樣,女執事 ( [ 3.11] 「女執事」或譯「他們的妻子」。)也必須莊重,不說閒話,有節制,凡事忠心。執事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要好好管兒女和自己的家。

因為善於作執事的,為自己得到美好的地位,並且無懼地堅信在基督耶穌裏的信仰。(提前3:8-13)

背景:

保羅在這封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繼續提到教會選立執事的標準與原則,強調品格、信心與家庭管理的重要性。執事不僅要負責事務性服事,更要以敬虔、端正的生命為榜樣,使教會運作與屬靈生命同時健康成長。

從這些經文,我們統整出長執的服侍核心和特質要求如下表:

不同

職分

聖經

出處

核心

重點

特質

要求

長老

3:16、民11:16-17

提前3:1-4

屬靈

領導、牧養

治理、教導

真道

無可

指責、忠於

婚姻、節制

自守、善於

教導、善管

家庭

 

執事

6:2-6

提前3:8-13

實際

服事、管理

事務、支持

屬靈

事工

誠實

端莊、不貪財、

堅守

信仰、

經過

試驗、善管

家庭

 

從這些經文,我們可以看出:長老以「屬靈權柄與牧養」為主,執事以「實際服事與支援」為主,若是這兩種職分的同工,能夠同一心志在教會服侍並彼此互相幫補,必能讓教會在真理的建造與都能健全。

 

 

長執選舉與我何干?

曾經遇過有些兄姊將選舉長執視為「例行公事」,反正四年一次,所以不是重要大事。我們在剛剛所讀的聖經中看見其中很慎重的提醒擔任「監督(長老)、執事」是需要敬虔、忠心的(提摩太前書3章、使徒行傳6章)。甚至,我們會發現「長執選舉」其實是關乎整個教會的屬靈健康。

事實上,長執的選立不只是「行政活動」,更是全教會在上帝面前尋求祂心意的屬靈行動。

要知道長執選舉其實和每一位信徒息息相關,在林前 12:12, 26-27中,保羅提到「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肢體就一同受苦。」

正因為教會是「身體」,長執也是「肢體」的一部分,長老與執事的健康(屬靈生命、見證、領導力)絕對會直接影響全體教會。因此選出合神心意的人,就等於為整個肢體的健康把關。

所以,我們需要知道長執選舉對教會的重要,至少有三個原因:

 1.長執選舉影響教會方向與屬靈健康

很多人以為長執選舉只是制度性的活動,但事實上,它攸關整個教會的方向與屬靈健康。長老與執事所作的決定,不僅影響行政運作,更會塑造教會的文化與見證。

如果教會長執敬畏上帝,全體教會就會在真理中成長;若忽略上帝的心意,整個信仰群體也會因此受虧損。 

  2.投票與提名是責任

因此,投票與提名不只是一種形式,更是屬靈的責任。初代教會在使徒行傳第六章中,就是全體信徒共同選立七位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的人。這提醒我們,每一次的投票都不只是「表達意見」,而是對教會未來方向的認同與承擔。 

  3.禱告與支持很重要 

正因為選舉不只是挑選「對的人」,更是呼求神的帶領,求祂興起合祂心意的僕人。即使我們不是候選人,每一位信徒都能透過禱告與實際支持,成為教會領袖的同工。

因此,在面對長執選舉時,教會兄姊一定要有屬靈的預備,以下面這張圖而言,便是十分實際的屬靈預備的提醒:

 

 它充分的提醒我們─面對長執選舉時先提醒自己─選舉長執不只是一個程序,更是屬靈的操練。

這包含了禱告的預備、心態的預備,更知道長執選舉關乎教會信仰群體的建造。

所以,請不要只當個旁觀者,而是積極參與。因為教會不只是一個組織罷了,更是是基督的身體。每一個投票、每一次代禱,都是我們一同守護教會、榮耀基督的行動。

 

 

結語: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我們每一位都是其中的肢體。身體健康與否,不是單靠某一個器官,而是全身同心協力。

長老與執事的選舉,不只是制度的安排,而是我們共同守護基督身體的行動。當我們積極參與,慎重提名、禱告、投票,就是在為教會的屬靈方向負責。

同時,參與選舉不只是「選別人」,更提醒我們自己也蒙召成為服事者。有人帶領,有人服事,彼此配搭,正是教會榮耀基督的見證。

因此,請讓我們記得:教會是基督的身體,積極參與長執選舉與服事,就是見證基督的榮耀。 願我們都成為主所喜悅的同工,一起建造合祂心意的教會。

 

 




Blogger Tricks

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你還在補水池嗎?

 

一、驚奇的情境-我怎麼了?

你我曾這樣自問「我怎麼了?」怎覺得忙碌又虛空呢?

耶利米的時代,是一個屬靈荒涼的時代。南國猶大的人民,雖然還有聖殿、有獻祭、有禮儀,但早已失去與上主之間活潑的連結。他們敬拜偶像,想依靠鄰國埃及或亞述的力量,卻忘記上帝曾如何帶領他們出埃及、渡過曠野、進入應許之地。

神呼召年輕的耶利米成為先知,他起初並不願意接下這個差事,因為他知道這將帶來誤解、痛苦,甚至敵對,但他仍然忠心傳達神的話語。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是一段極具畫面感的控訴—上帝說:我的百姓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反而自己去鑿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

讓我們想像一下,一個人放著一條清澈甘甜的山泉不要,卻執意去挖一個泥濘、裂開的坑,想用它來儲水。這不是愚昧嗎?上帝說:這就是祂百姓的行為。而我們現代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二、分析問題-面對這處境你會怎麼做?

為什麼我們寧可補池子,也不願轉身接泉水呢?讓我們問個直白的問題:我們補了多少次的池子?當我們覺得沒安全感,就拼命賺錢、買保險、買房子、投資,以為擁有的越多就越穩妥,但心裡卻仍感覺空虛。

當我們在人際關係上受傷,就把自己關起來,花時間刷社群媒體、追劇、旅遊放空,以為能療癒自己,結果卻只是分心逃避。當我們靈裡枯乾,卻懶得禱告、不想聚會,反而想投入興趣、學習新技能,以為可以「自我提升」,卻感覺越來越疲憊。

我們每一個人,或許都曾有過類似的「破池子」:起初看起來似乎還可以,我們也很努力修補,但它就是存不住水。我們一邊累積成功、經驗、人脈,一邊卻無法止住靈裡的飢渴與不安。為什麼?因我們離棄那了真正源頭。

上帝透過耶利米指出兩個根本問題:

1.離棄活水的泉源─不再倚靠神。

2.鑿出破裂的池子─靠自己造替代品,卻根本無法滿足生命的需要。

 

請注意,這並不是兩個錯誤,而是一種「組合式的悲劇」:把真正能供應你生命泉源的主放一邊,然後用盡力氣在生命中補一些無效的東西。那麼,現代人在修補什麼樣的池子呢?

 

職場人:「工作成就=價值感」的破池子

許多職場人把工作變成自己價值最主要的標準和來源。加班、升遷、拚績效是為了證明「我不比別人差」。但當失業來臨、被取代、身體撐不住,就像破池子一樣,再怎麼努力存水,還是會流光。我們也常聽到,在職場上風光多年的主管,突然被裁員,頓時失去了方向,不只經濟困難,連「我是誰」的認知都崩塌了。他過去其實在補的是「成功等於生命意義」的破池子。

 

家庭主婦:「完美母親=好媽媽」的破池子

有的母親努力經營家庭,照顧孩子、做三餐、打掃家裡,希望成為大家口中的「模範媽媽」。但內心卻經常空虛、孤單,甚至感覺不被看見。這樣的付出是愛,沒錯;但當這一切變成想「證明自己有價值」的方式,就可能變成破池子。她愛孩子,但也不小心讓母職取代了她與上帝的關係。

 

退休人士:「過去的榮耀」或「填滿日子」的破池子

退休後突然失去了以前習慣的角色與目標,有人靠旅行、運動、追劇來填補時間;也有人活在過去的記憶裡,不斷重提「想當年…」。但這些過去、這些活動並不能提供真正的盼望與方向。其實他內心知道,那些「娛樂」是自己補的破池子,但水根本存不住。

 

學生:「成績、外貌、人氣」的破池子

對學生而言,成績好不好、穿得潮不潮、社群平台的點讚數,都像是一個個池子─努力補、努力裝水,希望自己可以「被喜歡、有人氣」,但這些都會流逝。

小結: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某個時刻,開始修補一個個的破池子,雖然這些池子可能短暫有效,但它們都會漏水—我們的心靈、關係、價值,依然枯乾。

 

 

 

三、神的驚喜-奇妙反轉的時刻

人驚訝的是:這段話雖然是神的控訴,卻也隱含著祂對我們的呼喚。你知道嗎?就在我們補池子補到快要崩潰的時候,神說:「孩子,停下來吧!我不是叫你拼命去修那個你永遠也修不好的東西;我是你真正的活水泉源啊!」各位,這就是我們心裡突然「哦!」的時刻,一個「被點醒」的時刻。

不是我們終於修好了人生的漏洞,而是我們終於發現,原來從頭到尾,上帝都在等我們轉身,看見祂就在那裡,帶著恩典的泉水!這也讓我們想到在新約時代,約翰福音第4章曾記載,耶穌在井邊對撒馬利亞婦人所說的那段話:「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4:14

這婦人可說就是一個補池子的專家—五段婚姻、無數關係的經營,卻沒有一段使她滿足。以至於當她選擇中午獨自來井邊打水,以免遇到其他的村民,卻在遇見耶穌後整個人都改變了--她丟下水罐,成為村子的福音使者,耶穌成為她活水的泉源。

 

而今天主耶穌也要在我們身邊坐下,祂不要求我們先修好池子,或是先洗乾淨你自己,祂只呼召我們:「轉身,來喝我為你所預備的水」。我們可以試想:

當職場人士放下自我證明的焦慮,開始在忙碌中有意識地倚靠神—也許是午休時的禱告,也許是上下班車程中的詩歌敬拜—他會發現:「哦,這才是真正的力量來源!」

當家庭主婦不再靠拼命計劃完美行程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是願意在主面前停留,聆聽主說的這一句:「妳已是我所愛的孩子。」她的心會驚呼:「哦,原來我早就被接納了!」

當退休人士不再補那個「我好像不像以前那樣有貢獻」的水池,而轉向問神:「主啊,我還可以祝福誰?」就會驚喜地發現,「哦,我還能成為一股活水,滋潤後輩。」

當學生不再只追分數、比排名、比IG上被關注數,而在課業壓力中選擇將焦點轉向那位創造他、愛他的主,就會驚嘆:「哦!我不是只有成績,我是有呼召的人!」

這是福音的大轉彎:我們的問題不是沒修好,而是沒轉身。只是要有這樣的體認,我們要經歷多久時間、經歷多少困難後,這時間才會來到。但是,當我們一轉身,就會發現原來恩典早就在那裡,活水一直都在!

 

 

四、釋放的好消息-是邀請更是行動

各位,這信息是邀請,更是行動,就在於我們每個人轉身的時刻!我把這稱為「活泉的行動」,讓我們看看這些活泉的行動會對我們的處境帶來怎樣的改變?

 

對於在職場奔波的你:

轉向活泉,可能意味著你每天早上提早10分鐘醒來,打開聖經,對上帝說:「主啊,我今天不是為了業績而活,我是為了祢而活。」轉向活泉,也許是中午關掉手機幾分鐘,讓心沉澱,記得:你是上帝所愛的,而非只是公司的一顆螺絲釘。

 

對於照顧家庭的你:

轉向活泉,也許是你在孩子午睡的那段時間,播一首敬拜詩歌,打開一本靈修書,對神說:「我需要祢成為我裡面的泉源,否則我會乾枯。」或者是邀請另一位母親一起禱告、讀經,不只是交流育兒經,更是彼此提醒:我們不是獨自戰鬥。

 

對於剛退休的你:

轉向活泉,或許是參加教會長者關懷課程,在當中關懷社區長輩,你會發現自己還是年輕的,你還有很多可以做的--或用你的經驗,陪伴年輕的父母或學生。你的人生還在發光,過去的經驗是為了永恆的國度。

 

對於正追尋方向的學生:

轉向活泉,可以從一個選擇開始:選擇參加團契、選擇讓上帝的話語來引導你的決定,選擇活出與人不同的價值觀。你的選擇不是投降世界的標準,而是走在活水的道路上。

各位,這些都是活泉的行動—不是大刀闊斧的宗教革命,而是每天在一點一滴中轉身、喝水、滋潤、更新、重生。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個釋放。你不必再強撐自己的信仰,不必靠努力來證明自己夠資格蒙愛。你不必假裝快樂,也不必對每一個空虛感都找個東西來填補。你可以來到耶穌面前,承認你已精疲力盡,然後說:「主啊,我需要祢的活水。」當你這樣做時,活水就會開始湧流。這不是一次性的救恩,而是持續不斷的泉源,在你心中活著,供應你每一天的需要。

 

難道我就不用再努力去完成嗎?

講到這裡,也許有人心裡會問:「牧師,那我是不是就不需要努力?不需要盡責完成該做的事?難道工作、讀書、照顧家庭這些都只是補破池子嗎?」

這是一個重要的提問,聖經從來沒有要我們放棄努力。上帝造我們,賜給我們能力與責任,要我們忠心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力。保羅也說過:「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西3:23)真正的差別不在於「要不要努力」,而在於「你努力的動力與源頭是什麼」。若我們的努力是想用成績、表現、成功來證明「我有價值」,那就是在補破池子,因為這樣的努力會讓我們更累、更空虛。

但若我們的努力是因為「我已經被神所愛、被神所接納」,那麼我們的工作、讀書、服事,都是活水流出來的果子。我們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才去努力,而是因為我們在神裡面已經得滿足,才有力量去忠心、去付出。所以,信仰不是要我們逃避責任,而是把責任放在對的位置上:先讓神成為我們的泉源,依靠祂去行動。這樣,我們的努力就不會成為壓垮自己的池子,而是成為活水流出的見證。

 

 

五、轉身的回應-試問,你也在其中嗎?

回到這篇信息的開頭,我們提到:「別再補池子了,轉身就有泉源。」這不是一種宗教性的逃避或情緒性的催眠,而是一個關乎生命出路的邀請,而這位呼喚他們回轉的神,今天也向我們說話。

 

(1)從職場到家庭:每個角色的「轉身」呼召

我們當中,這些在職場上奮鬥的兄姊們,主要對你說:「來我這裡喝吧,我有活水。」

 

我們當中,那些為家庭辛勞的主婦或父親,主要對你說「來,讓你的心,先被我所澆灌的愛充滿,再流入家人心中。」

我們當中,那些退休的兄姊們,神要回應你們的心說:「你的生命從未被我忘記。我是你年輕時的泉源,也是你白髮時仍澆灌的活水。」

我們當中,正處於最渴望了解生命意義階段的同學們,主也要對你說:「來,我的話語能為你指出方向,我的愛能讓你知道,你是被揀選的。」

 

(2)以「喜樂」回應「轉身」的呼召

各位,這個「轉身」不是難堪的撤退,如同我在當兵時學到的術語,稱撤退為「轉進」,不是的,這個轉身是充滿喜樂和盼望的方向轉換。
從自我中心,轉向倚靠恩典。
從自我解決,轉向接受上帝的供應。
從隱藏破碎,轉向讓神修補與重塑。
 

最後,邀請弟兄姊妹們,讓我們一同輕聲說出這句話作為回應和宣告:「主啊,我不再補破池子,我要來到祢面前,喝祢賜下的活水。」
讓我們在每天早晨,轉向神的話語;
在人際關係裡,轉向憐憫與饒恕;
在壓力中,轉向禱告與安息;
在決定中,轉向聖靈的引導。

阿們嗎? 我們一起來禱告。

 

禱告:

主耶穌,我們來到祢面前,承認我們時常補著自己生命的破池子,以為靠自己能裝得住幸福和平安,但事實是,我們一直都乾渴。主啊,我們不想再補了,我們要轉身,轉向祢這活水的泉源,願這成為我們每天生活中的行動與禱告。因為,當我們這麼做時,我們的生命就會像一條清澈的溪流,在曠野中流出恩典的活水。求祢澆灌我們、更新我們,讓我們的生命再次湧流出屬於祢的清泉。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