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1.從讚美詩篇中學習讚美的眼光
最近這個月教會樂活讀經在讀詩篇,透過詩篇的作者帶領我們來親近上帝。詩篇所呈現的,往往是透過具象的事物,幫助我們表達內心對上帝的情感,屬於信仰中較感性的部分,也是我們所需要的。
在今天,我們要透過詩篇104篇,這首讚美上帝是創造主的詩篇,來學習如何在大自然中經歷神。詩人從一開始破題就寫道「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耶和華─我的神啊,你為至大!你以尊榮威嚴為衣服。」
2.要問大家,你有在大自然中經歷神的經驗嗎?
你曾跟別人分享過你在大自然中經歷神的體會嗎﹖讓我們在今天透過這首詩篇,跟詩人一起來學習讚美創造主。
二、進入經文
當我們進入詩篇104篇,發現這首詩共有36節,在禮拜中一般讀經也不會讀這麼長,但詩人寫成這樣的長度和內容是有其目的。在這篇不算短的詩篇中,有聖經學者指出,詩人是運用創世紀第1章的架構和字彙,寫成這首歌頌創造主的詩篇。有興趣的兄姊,回去可以將這詩篇和創世記第1章互相對照,在此用摘要的方式作一整理。
第2節「披上亮光」:對應創世記第一天的創造,展示上帝的光明和榮耀。
第2-3節「分開穹蒼在水之間」:對應第二天的創造,顯示上帝的秩序和安排。
第5-9節「分開地面和水的疆界」:對應第三天的創造,展示上帝的智慧和權能。
第14節「你為了牲畜使青草滋生」:進一步強調上帝的供應和慈愛,給動物也給我們人類。
第19節「月亮和太陽」:對應第四天的創造,顯示上帝掌管時間和季節的變化。
第25節「海裡有無數的活物」:對應第五天的創造,展示上帝的豐富和多樣性。
第30節「你的靈」:對應第六天的創造,顯示上帝賜予生命的能力。
詩人在當中特別描寫少壯獅子出來覓食(20-21節),和海中的海怪力威亞探(26-29節)悠游其中,讓我們看到連這兩個陸上和海中的霸主,都是上帝在供給和看顧,也訂准它們的生命年歲。
透過這樣的架構,我們更多理解詩人要表達的,他觀看大自然的各個面向,欣賞上帝的創造,讚嘆上帝創造的奇妙和看顧。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也呼應這樣的看見,他寫下這段:
「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然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了解看見,叫人無可推諉。」(和合本2010)
「對創世以來,上帝永遠的大能力及神聖,雖然肉眼看𣍐著,毋拘通過受造的物會當清楚看見,所以𪜶攏𣍐當推責任。」(現代台語漢字版2021)
不知大家是否也透過詩人的眼光有這樣的體會呢﹖透過大自然去感受到上帝創造的奇妙,竟而心中產生敬畏之心。
三、什麼時候可以有這樣的
眼光來體認上帝是創造主
1.分享這次旅行中的體會
也跟大家分享我最近一次的體會,上禮拜參加中會牧家旅遊,我和博文牧師夫婦以及其他牧長家庭前往北越下龍灣,那裡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透過事先做了些功課,知道那裏的自然景觀,是經過2000萬年才被塑造出來的。詩篇的作者是透過文字描寫,我則是透過拍照的影像補充,來跟大家作些分享。
(1)海上的島嶼
峰林塔岩是下龍灣大部分地區存在的類型,是石灰岩景觀發展的最極端形式,稱為喀斯特地形,在全世界僅次於中國陽朔,然而下龍灣因被海水入侵,使下龍灣與眾不同,被稱為海上的桂林。我們在那裏兩天一夜,住在船上也僅參觀了其中一小部分。
(2)鐘乳石洞(驚訝洞)
用60萬年的時間來形成,是下龍灣最大的鐘乳石洞,為什麼稱為驚訝洞,是因為在裡面走的時候,常常驚訝連連的「哇!哇!」。
(3)滿月和日出
晚上睡在船上那天,正好是中秋節,吃晚飯前在船艙房間的陽台看見月亮,趕快跟博文牧師的兒子沐恩一起去拍,可惜一直有雲層擋住,沒有看到整顆中秋節的滿月,但在月光、鄰近的遊艇,遠方的海上峰林,度過一個在國外的中秋夜晚。
因為沒有拍到滿月,就設定鬧鐘一早起來看出日,早上5:15起來,看見窗外天空已經從黑轉為橘藍色,趕快在陽台上架起腳架,這時看見天空的顏色逐漸轉變,雲彩也映照著日出前的光輝,在鄰近遊艇的燈光還亮著,日出前拍下這照片。接著日出在雲彩中,趁著前方運貨的小漁船經過拍下。
2.只能在旅行中嗎?還是只要停下來就能欣賞?
看著這些照片,我在想難道只能在旅遊行程中才能欣賞大自然的美,進而讚嘆上帝的創造嗎﹖那些要搭飛機、搭船、搭車,甚至是爬山好幾個小時,才能見到的壯闊景觀。前往旅遊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預備,把我們的心預備好,才會更珍惜這些經歷。
但我想大家也同意,欣賞大自然中的美,不僅是在遠方,也在你我的周圍,只要我們願意,重要的是要停下來,我們才有機會欣賞到。
回來後整理這些在欣賞日出大約三、四十分鐘內所拍的照片,我突然意識到其實每個地方,每天都有日出,每場日出都像是一場盛大的光影演出,只等我們去欣賞。心中生出一種感謝和敬畏的心,讚美上帝把日出創造的這麼美。
在大自然中經歷神,也是回應上帝創造時設立安息日的用意,第七天當上帝完成所有的工作,停下來欣賞所創造的一切,一切都甚好。我們需要這樣的生命時刻,特別是當大家都越來越忙碌,活在越來越被手機和訊息掩蓋的世界中,需要停下來欣賞和體會創造主的奇妙。
最後再分享這兩張旅人蕉,在大安森林公園中拍的,每次去公園內走路運動時,都喜歡走到中央草地的那一區,往上仰看,聽聽風吹過時枝葉的聲音,好像在欣賞一群巨大的藝術品。
3. 除了在個人、家庭、職場、教會經歷神之外,絕不能少掉這部分。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這系列經歷神的主日信息中,讓我們從個人、家庭、職場、教會,去體會和經歷神的同在,而最後這一講,也讓我們保持對上帝創造的大自然敏銳和感恩之心,結合詩篇中的文句,當我們在凝視星空中感受一種平靜和敬畏,想起詩篇19篇1節:「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當我們在山上俯瞰山谷,被壯麗景色所震撼,想起詩篇104篇24節:「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
又當在海邊聽海浪拍打聲音,看著廣闊無邊的海平面,想起詩篇104篇5節:「你將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動搖。」感受上帝的穩固和信實,並能從身邊的一草一木中,體會上帝創造之美。
四、最後兩項補充
1.關於33-34節:讚美和默想
「我要一生向耶和華唱詩;我還活的時候,要向我神歌頌。願他喜歡我的詩歌,因為我的喜樂從他而來。」(現代中文譯本2019)
「我欲一世人對上主吟詩;我猶活啲的時欲對我的上帝唱歌謳咾。願伊歡喜接納我的默想。我欲因為上主歡喜快樂。」(現代台語漢字版2021)
不同聖經版本中的翻譯–詩歌(作品) 或默想,作者要表達的,是透過觀賞體會,整理成為詩的呈現,他希望這樣的【再創造】能蒙主悅納。
各位,這其實也是所謂的「大自然靈修」,透過觀察、默想和再創造,一方面經歷神,一方面這歷程也成為創作。
我們所領受的,透過紀錄和與人分享,更能加深我們對這些體會的印象,不僅造就自己也能幫助別人。
在現代除了文字還包括影像。你我來試著整理對大自然中的經歷,並且試試看,在這禮拜找適當的機會跟人分享吧,更能體會其中的喜樂。
2.關於第35節:罪人和惡人
詩人在詩句的最後提到「願罪人從地上消滅,願惡人歸於無有。」似乎是在讚美創造主的同時,也隱約意識到面對人類的罪惡。我剛開始讀到時感覺有點唐突,但如果詩人是在創世記的背景下創作,就比較能理解。
那是創世記第三章始祖犯罪的記載,詩人似乎另外預留了一個頭。從神學的角度,那是從「創造主」到「救贖主」這兩個重要神學主題間的連結。
我們從大自然中經歷神,這被稱為「一般啟示」。另一種啟示稱為「特殊啟示」,就是上帝透過聖經中記載,面對人的罪惡,從舊約到新約,救贖主展開拯救計畫,這在神學上被稱為特殊啟示。
我們在大自然一般啟示之下,需在再加上認識特殊啟示,就是上帝在歷史中,透過聖經記載耶穌的救贖,我們才能對上帝有更清楚的認識,詩人在此稍微點到,我們以後另外來談這重要的主題。
五、結論
綜合今天我們透過詩篇104篇,展示了上帝的創造之美、供應之豐富和智慧之深奧,並帶領我們以讚美和感恩來回應,邀請我們加入讚美的行列。
最後第36節「我的心啊,你要讚美上主,哈利路亞」,再次回到和第一節相呼應,如同一個讚美的循環,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展開。
親愛的弟兄姊妹,也讓我們加入在對創造主的讚美的隊伍中,在大自然中經歷神,阿們嗎﹖讓我們齊聲說
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同心來禱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