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在世界裡活著



講道內容
講題:在世界裡活著
經文:路加福音10:25-37
主講:陳光勝傳道師
時間:二0一七年二月十二日
前言
各位兄姊平安,昨天是元宵節,不知道多少人吃了元宵。每次冬至與元宵,湯圓與元宵,總是讓人分不清楚吃的是甚麼。聽說是作法不同,總之吃到肚子裏,熱量都是很高的。還有,過了元宵,舊曆年也算是過完了,新的一年算是正式展開,明天也許多學校開學,大家都得動了起來。新的一年,我們從新曆年開始,就一直在談未來教會的藍圖目標,今天與各位分享的,是關於「福音朋友的部分」。
一個故事
首先先跟各位分享一個故事。有一間公司,一個工程師忽然接到了一個消息,公司的客戶,因為自身的失誤,造成了原來運作中的系統當機,客戶十分緊張,要求工程師立即到現場協助。這個工程師手上正進行其他的專案,一來實在分身乏術,二來客戶的態度又非常的不友善,於是他拿起電話撥給了部門經理,請求經理的支援。不過經理正在忙著跟老闆開會,無暇處理,要他設法處置。這個工程師又撥了電話給該專案的專案經理,想著專案經理對專案比較清楚,應該能夠及時協助,沒想到,專案經理忙著處理其他專案,也無暇顧及,要他好好地回覆客戶。這個工程師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忽然接到了另一個部門的工程師來電,表達願意出面處理這件事情。才使得這個工程師心裡的大石頭,終於放了下來。雖然兩個部門平時為了完成專案,對於公司的資源分配一直有所不睦,但是當這通支援的電話撥來,工程師還是感激萬分。事實上,我們的生活當中,不論自己所處的場域不同,是否都有類似的經驗?那就是或許在我們的需要上伸出援手的人,與我們並不親密,甚至或有不愉快,但是當一起面對一個難處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彼此好像正是站在同一陣線一般。一種特別的親密感,不在於本來的關係或距離,乃在於面對真正需要的供應。
聖經中的故事
今天的經文,紀錄了一個律法師與耶穌的談話。經文中提到「試探」,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探探耶穌的能力,故意提出一個思想上的論述來與耶穌做討論。其中可能包含了對於耶穌學習背景的挑戰,更包含了對於耶穌時常公開講論的身分做一個確認。簡單的說,這是一個熟讀聖經的人,對於一個教師的挑戰。一開始,兩方的論述在於對聖經基本的定義做一個釐清。也就是說,律法師一開始算是自問自答,因為耶穌讓律法師自己回答。接著律法師循著這樣的內容,問到了核心,那就是怎麼來定義這裏文字中所表達的意義。
鄰舍的意義
律法師問「誰是我的鄰舍呢?」這個問題一開始聽起來一定很奇怪,但是當我們知道他們是對聖經的定義作出澄清的時候,我們就能明白。這個律法師想問的是,「用全部的愛來愛上帝我們都沒有異議,但是愛鄰舍是甚麼呢?」把律法師的問題重頭來看,律法師表達,怎麼樣的愛鄰舍,才是進入永生的道路呢?而行動本身不是問題,對象才是問題的核心。因為只有確認付出的對象,才知道要怎麼做。而對於這個對象的討論,必定是當時的學術圈常常被討論的問題。我們很快的從結論可以看見「憐憫人的成為受害者的鄰舍。」也就是「受害者是憐憫人的鄰舍」。只因為他們為了這個憐憫的行動,生命就產生了關聯了。
誰是我們的鄰舍
不過耶穌也不是馬上說出這個答案來,他用了一個比喻,裡面除了出現的祭司與利未人。更重要的是伸出援手的人被設定為一個撒瑪利亞人。大家如果記得一個在井邊與耶穌談道的撒瑪利亞人,就知道撒馬利亞人與以色列人向來不合。這個歷史要從所羅門的後代羅波安講起,不過我們簡單的說,當以色列人分為南北國後,北國以色列的所在地就是「撒瑪利亞」。而帶領以色列建立北國系統的耶羅波安,為了擔心眾人因為信仰原因需回到耶路撒冷,而在「撒瑪利亞」建立了新的信仰中心。最後北國被滅了,亞述帝國遷移了一群異邦外族進駐「撒瑪利亞」,在這些異邦外族與尚留在此地的猶太人通婚之後,就產生了這群,有著特殊上帝信仰,卻血統並不純正的撒瑪利亞人。
這群血統不正,信仰不純的人,與以色列人長期不合。除了以色列人不承認其猶太人的血統,更是因為長期信仰傳統的分裂,兩方人士衝突不斷。這種頗有張力的存在,成為耶穌故事的主角,律法師當然聽得出耶穌的弦外之音。不過在耶穌拋出「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的時候,律法師也不得不說「是憐憫他的。」
甚麼是鄰舍關係?正是憐憫人與被憐憫人的關係。
耶穌設故事的意義
耶穌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因為耶穌趁著這個機會,重新挑戰了以色列人自認為「選民」的迷思,也挑戰了「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這樣的思維。不過請不要誤會,耶穌當然不是說,親近我們的人不是我們的鄰舍,耶穌挑戰的是,縱使那看似與我們為敵的人,也有可能是我們的鄰舍。
我們的鄰舍
耶穌在故事中,提到了祭司與利未人,許多人總想著,這兩個身分,是否有耶穌想要提醒與挑戰的意義。不過如果我們這樣想,很容易就陷入了「只要我不是祭司或利未人」就沒事了的錯覺。事實上我們可以簡單的看成,縱使我們以為我們可以依靠的,有能力的人是我們的鄰舍,不過真正的鄰舍,其實是在生活處境中與我們有真實關聯的那個人。不在於他本來的能力與立場,乃在於他與我,我與他是否因為生命際遇而產生的關係。許多基督徒都想著,這個世代邪惡,希望上帝趕快來,滅了這個世界。我想,若是這樣想,真的很難看見,在這個世界上誰是他的鄰舍。事實上,正因為我們在這活生生的世界上活著,我們必要看見自己在這片土地上必要與人產生關聯。而這些人就是我們的鄰舍。
我們的福音朋友
不知道兄姊有沒有發現,這些所謂的鄰舍,不一定是我們的弟兄姊妹,不一定認識上帝,更甚者,他的信仰與文化都與我們不同,那麼我們如何來理解鄰舍這個概念,或許就讓我以「福音朋友」這樣的概念來與兄姊們分享。接著我們試著來看看,就福音朋友來說,我們將會面對那些人?首先讓我先分成兩個部分。
相近之人
第一部分就是離我們比較相近的人
1.好友
第一種,我們一定很容易理解。那就是我們旁邊不認識耶穌基督的好朋友。因為是我們的好朋友,自然與我們的生命有許多的關聯。我們也期待著他們有朝一日能夠認識上帝,經歷生命有主耶穌真好的喜樂。
2.職場的夥伴
第二種人是我們工作,或生活領域一起做事情的人。這些人常常就在我們的生活旁邊,很容易見到,有時候也能好好的聊上一些話。當聖誕節,活是教會有一些福音聚會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想到他們。因為當我們因為經歷上帝恩典的帶領,我們也會期待這些在我們生命旁邊出現的人,有機會經歷我們所經歷的。
3.生活的親人
第三種人是我們的親人,譬如傳道娘的媽媽,我們一起為了她有機會認識上帝禱告了十幾年,她從一點也不想跟我們談與信仰有關的事情,到現在願意讓我們為她禱告。雖然路可能還很長,但是這些不認識上帝的親人,常常是我們最掛念的一群人。我們真心的期待,這些至親,也能與我們一起經歷在上的樂園的美好。
4.自己的孩子
第四種人則是我們的孩子。事實上,我們有了這個信仰,卻無法期待我們的孩子,能因為我們自己生命的經歷而真實的認識上帝。當我們在喜樂或困厄之時深深看見上帝的同在,我們卻無法讓我們的孩子,有與我們一樣深刻的感受。他們或許知道,我們所相信的上帝與其他的神明不同,不過,他們不一定能夠理解,生命中有我們的陪伴,還需要上帝做甚麼?我們一路走來,不論是擇偶、工作、生活與經歷種種際遇都因為上帝而充滿感恩,我們必然會期待,這樣的恩典,不只是給我們,也能祝福我們的孩子。
5.討厭之人
第五種人則是最難的。這些人正是我們生命當中最令我們難受痛苦的人。這些人有可能只是觀點跟我們不同,也有些是會傷害我們權益的人,更甚者有些人是逼迫我們的人。在馬太福音中五章43,44節,耶穌說「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別看耶穌的比喻用了撒瑪利亞人,他們與以色列人的嫌隙,嚴重的,甚至會彼此傷害。這種情況下,你還願意為這種人禱告,祈求上帝保守這種人,讓他有機會認識上帝嗎?這種人,你還看他是你的鄰舍,願意他得到生命的好處,真實的認識上帝嗎?
較遠之人
第二部分的人,看起來離我們比較遠,我們彼此的生活好像沒有關係,不過事實上,我們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時時的影響著彼此
1.偏鄉需要之處(偏鄉,特殊身分之兒童家庭)
第一種就是偏鄉需要之處的人。在台灣各地有許多資源不平均的問題,有些地方,資源多到用不完,有些地方則是為了能爭取到一點經費四處碰壁而不可得。另外因為社會精神壓力的高升,家庭問題越來越多,也造成高關懷的孩子越來越多。學校或社會中受到霸凌、歧視的問題層出不窮。許多時候,對我們來說,我們自己的生活都忙不過來,怎麼有時間來照顧這些人。不過當這些人的問題我們不願一起來面對的時候,這一切就必然造成更嚴重的社會損害,而影響到我們。消極的想法是我們因為害怕受到損害而必須要面對,積極的事實,卻是我們因為經歷上帝的愛,而願意眾人都得到上帝的祝福。我們怎麼看,或許會影響我們的行動。不過事實上,這群人也是我們的鄰舍,我們的福音朋友。
2.宣教地
教會去年因為與精兵協會的合作,出了好幾梯次國外的短宣隊,讓許多人看見除了這片土地之外,正有許多缺乏的人。這正如一百五十年前宣教士來到台灣看見台灣的需要一樣。沒有這些宣教士的付出,沒有今日我們的信仰。而他們因為感受到上帝的愛與恩典的豐富,願意把我們當成他們的鄰舍,帶祝福來到我們當中。今天當我們有點能力,是否我們也可以將祝福帶往那些福音最難進入的地方呢。
3.結構性公義
第三種是許多人難以理解,卻總是影響我們生活的部分。這稱為結構性的公義,也就是說,在一個社會的系統中出現了問題,使得有些人的好處建立在其他人的犧牲上面。大家最常聽說的例子是,當我們喝了一杯從壓榨非洲童工所採收咖啡豆的咖啡時,我們正扮演著這壓榨人力的幫兇。事實上這是一個很難的議題,並非三言兩語就能講的完。不過如果我們知道,我們現在所做的每件事情,正影響另一個人,甚至損害著另一群人,我們是否會有不同的行動呢?我們的鄰舍不只是住在我們身旁的人,那個因為我們的一舉一動而受到影響的人,他們也是我們的鄰舍,我們的福音朋友。
我相信除了我分享的這些,各位兄姊也一定想到了許多,或許我還沒想到,也或許我根本尚未接觸到的族群。但是不論是甚麼樣,經由甚麼樣的途徑接觸的人。只要我們在這個世界裡活著,我們與他們的生活產生了關聯,我們就是鄰舍,而他們就是我們的福音朋友。主耶穌要我們傳福音到地極,不正是讓我們的眼睛看到這個世界各個地方的需要嗎?
傳福音的幾種態度
或許說起福音朋友,就得談談傳福音。許多人說,我不向某某某那麼能言善道,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說話,傳福音對我來說,真的太難了。事實上,如果我們這樣想,那真的是對傳福音的一種誤解。耶穌比喻中的好撒瑪利亞人並不是跟這個受難的人確認了信仰價值,才開始幫助他的,事實上,他的行動本身就是福音傳楊最直接也最真實的實踐。以下我們就來談談,傳福音的幾種態度。以下我們分成幾個面向來談。
1.性格 積極、溫和、內向(做好份內事彰顯基督芬芳)
首先,我們先以從性格方面來談談吧。有些人態度積極,我曾聽說有傳道人,一上計程車看到司機滿車的神像,便開始跟他談起信仰。他一上車就問司機「你很沒有平安喔」,沒想到話才說完,司機就哭了,然後他很順利的最後邀請司機一起做決志的禱告。這等人,對於開口講傳耶穌一點也不覺得害羞。走在路上,看見人就傳。雖然有些人,不小心會讓人很有壓力,但是這等人積極用心的將耶穌介紹給不認識耶穌的人,真的十分勇敢。
不過有些人,態度比較謙和。一般來說,他不會主動跟人談起耶穌,但是在發現有需要的人生命有所軟弱時,會主動邀請,或是為人禱告,或是用心協助。總是讓人心中充滿溫暖,不至於害怕被強拉進信仰團體,但是又會接受這些人在信仰上面的堅持與用心。
 當然,也有一些人,實在不容易與人談起信仰。除了在人前清楚表達自己是基督徒的立場外,平常並不會主動與人談及信仰。但是他們在自己的工作職分上盡心,在生活上喜樂。總讓人羨慕起他們的生活。甚至吸引人想了解,這樣的生活是如何才能得的。我們都知道,那是因為這些人,雖然性格比較內向,不過因為真實活出基督生命的樣式,那樣的香氣,總能吸引人來到上帝的面前。或許他們不善於傳講,但是用生命傳揚的福音,依然是如此的美好。
不論是積極或是內向,不同性格的人,總能在傳福音的事情上,帶出美好的果效。
2.方向 談基督、談生命、談生活
接著是傳福音的方向。人生在世,常常得面對的就是活著的意義。許多人,心中沒有上帝,無法明白自己的價值,總以為有錢,能活著就是人生的一切。不過心中卻必然有一股不甘願,一股想尋求生命意義的念頭跑出來。讓自己不只是活著,更希望活得精彩一些。神學家多瑪斯·阿奎那在他的著作中就提到,上帝是終極的大光,而人們的心中都有一股追求光的慾望,在不認識大光的時候,總會追求小光,但是這些小光的最後,都將引進大光裡面。談福音許多時候,我們跟人談生命,談生活,甚至變談起了基督。這是因為我們的生命中,沒有基督便活不下去。還記得有一次,跟一群愛主的基督徒在佈道會的服事中分享,我們很難想像沒有基督的日子,因為沒有基督,我們不知道如何活,如何做事。沒了基督,連呼吸都覺得是多餘的。是的,在談性格的時候,我們提到了不同方式傳揚福音,但是當我們談起與人分享福音的時候,談基督,談生命,談生活,都能真實的讓福音進入我們鄰舍的生命當中,成為他的祝福。
3.方式 直接談、辦活動、用生命
最後是關於傳福音的方式,其實這個各位兄姊的經驗必然比我豐富。因為各位兄姊總能在傳福音的工作上為主擺上自己,不論是直接與人談福音;或是經由各種活動讓人經歷基督信仰的美好;甚至只是活出基督的芬芳。總之只要願意,讓人透過自己的生命看見基督,福音就傳開了。
馨香之氣才能吸引人
有時候會聽見有些人說我太年輕,我說的話沒人願意聽,我可能不適合傳福音;有些人說我太老了,與這個世代的人有代溝了,我可能不適合傳福音。又或者說,我太忙,我拙口笨舌等等。我想那是因為我們以為傳福音只能用言語傳罷了。事實上,傳福音不論性格,年齡,方法。當我們願意的時候,我們只要用我們可以的方法,福音總能傳開的。
以前有人曾經因為包油條的紙上面的經文而認識上帝,有人因為聽見好聽的詩歌而認識上帝,有人因為走在路上被傳福音的人所說的話吸引而認識上帝,甚至有人因為一個麵包,有人因為生命中的一個陪伴。福音真的被傳開,不必然是一個準備完全的道理,許多時候福音被傳開,需要的是一個活出基督香氣的生命。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那就是禱告。甚麼都不能做的時候要知道,我們的禱告是很重要的。當我們願意每天擺上,為我們心中掛慮的福音朋友禱告,我相信上帝聖靈的工作,必會成就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美好。另外每年聖誕節前我都會發起一個小活動,就是邀請兄姊把自己想邀請的福音朋友寫下來,天天為他禱告。試著邀請這些人在聖誕節的時候與我們一起歡慶這美好的時日。這也是一種方法,一個機會,更因為當我們一起在歡慶這美好日子的同時,我們讓人們有機會看見我們生命所散發的味道。

另一個故事
結束前我再講一個小故事。二三十年教會界在與人分享信仰美好的時候,總是會講一個小比喻「這個信仰是如此的美好,就好像桌上有一條好吃的魚,不論我再怎麼介紹,怎麼推銷魚的美味,不願意拿起筷子的人,總是無法真的感受到。但是若願意拿起筷子來夾一口,當嘴巴真實吃到的時候,人們便會被這個美味所深深吸引。」我想應該許多人都聽過這個比喻,不過這個比喻有進階版,那就是當遇到害怕吃魚的人來說,這個比喻根本就一點都不吸引人,甚至令人聞風喪膽。甚麼?基督信仰就跟吃魚肉一樣?那我不敢要了。其實這個進階版想要提醒人,傳福音的方式不只一種,面對這個世代不同的人,甚麼方式能夠讓基督的芬芳真實的傳開來,就是好方法。
結論
最後我想,要問「誰是我們的鄰舍」之前,是否先得問問我們自己「我是否在世界活著」。正因為我們真實活在上帝所創造的是世界裡,我們在乎著每一個在我們生命當中上帝所創造的人,我們才會開始想要傳福音。或者更精確地說,我們才會希望所愛之人經歷福音的大能。

是的,沒有「愛」,我們根本不在乎任何人發生了任何事情。有了「愛」,縱使離我們很遠的人,我們也希望看見他的生命經歷上帝的美好。我很喜歡問年輕人一個問題【福音是甚麼?】是的,福音就是關乎我們生命的好消息,那個我們自己經歷了的美好,我們也希望別人得到。那絕對不只是為了跟上帝交差,好像業務員拉生意,直銷做推廣,乃是我愛你,所以我希望你也跟我一樣幸福的期待。
願我們都成為我們周遭人的好鄰舍,也願我們生命中每個福音朋友,有機會一個又一個的得到跟我們一樣美好的祝福。那就真的是福音了。
詩歌
今天的詩歌,雖然題目是【今佇青年時代】【今值青少年期】,好像是鼓勵青年人的詩歌。不過詩歌後面提到的在這個世界上用心的過生活,盡心竭力的讓人看見基督,是我想要與大家一起學習來回應上帝的內容。也就是說,不論兄姊我們現在幾歲,在恩典上帝的眼裏,我們都是正值青年的時期,願我們以這首詩歌,一起來回應我們的上主,乃願意我們一生,真實活出基督的香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