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內容
講題:大元帥、小女子與以利沙
經文:列王紀下五章1-19節
主講:曾昭瑞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九月十四日
弟兄姊妹平安,我們先一起禱告。愛我們的父上帝,謝謝你讓我們來到你面前,一同敬拜,一起聽你話語。求你在我們生命中顯出恩典和榮耀,幫助我們在各樣處境中,見證榮耀你的名。在你面前感謝禱告,奉靠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一、為尊為大的元帥
我想如果遇到家裡有人生病,都會希望他得到醫治。而且當我們生病時,會希望我們得到的醫治是好的。通常在醫院裡,聽到家屬和醫生的談話,都是這樣說:「醫生,請你用最好的藥、最好的儀器醫治他,請你一定要救他!」很少會聽到家屬和醫生說:隨便啦,反正他活得已經那麼久了,你就用最便宜的藥、最簡單的器材,隨便醫醫就好了,能醫好,就好、不會好,就算了。」我想應該很少有這樣的家屬,每個人都會希望自己得到的醫療,是個很有水準、很好的醫療。今天所看的這段聖經告訴我們,亞蘭國的大將軍:乃縵,他是誰?他不是一個普通的人。聖經告訴我們,他是亞蘭國的元帥,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長、兼參謀總長。而且這個乃縵,常常跟以色列人打仗。上帝藉著他,使亞蘭人得勝。「亞蘭王的元帥乃縵在他主人面前為尊為大,因耶和華曾藉他使亞蘭人得勝;他又是大能的勇士。」(王下5:1)所以,他在王的面前,為尊為大,是個大能的勇士。我們可以想像,他是人生的勝利組,是上流社會的人,在人前很威風,非常有地位。
二、「只是」得了大痲瘋
聖經講完他的威風、英勇和權威之後,接下來寫了一個「只是」,這個「只是」讓他前面一切的地位、名聲、能力,都沒有用了。「只是長了大痲瘋」(王下5:1)。有時候人生就是這樣,當你什麼都很好,有學問、家庭、財產、名聲、地位,「只是」讓人生的完美,變得毫無意義。這位權傾一時的大將軍,不管他多有能力、地位,在王面前多麼尊大、過去戰功如何彪炳,當他得了大痲瘋,他沒有選擇,只能住進療養院,最多只是在療養院得到一間貴賓病房。所以,你覺得這位大將軍乃縵,他會不會甘心一生就這樣毀於大痲瘋?當然不會,他一定會想辦法,認真努力保住自己的權位。到各大醫院遍訪名醫,用最好的藥、最好的儀器,想辦法讓自己的病好起來。但是,這樣做有沒有用?沒有用。為什麼?因為聖經讓我們看見,他的病沒有好。
三、被擄的小女子
也許有人會問,聖經哪裡說他的病沒有好?不過,聖經說,有個俘虜,是一個小女孩,她是乃縵從前出去打仗時,從以色列人當中捉來的。這個俘虜是什麼身份?她是個戰敗國的人民,是個小女子,被人捉回來當奴隸的人,而她說了一些話。但是,什麼時候輪得到她說話?在那個時代,一個戰敗國的女奴隸,有什麼權利、什麼資格?她說的話,誰會聽?沒有人會聽。她為什麼要說話?這是否意味乃縵將軍已經完全沒有辦法了,對不對?如果將軍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試,如果還有醫師可以看,如果還有新藥沒有用過,什麼時候輪到這個小女子說話呢?不可能嘛!可見得就是因為什麼方法都試過了,卻都沒有效,這個戰敗國的女奴隸才有機會說話。再者,她怎麼說?她不是大搖大擺地去見國王,或是走到乃縵面前跟他說話;她是很識相,私底下小心翼翼地對她主人的妻子說:「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瑪利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你看,她說「巴不得啊!」這個小女子為什麼要說「巴不得」呢?因為她看到乃縵和他的妻子,為了這大痲瘋的事件,忙得焦頭爛額。「巴不得」,是因為看見對方試盡了所有方法,卻都沒有辦法解決;而我卻有這個解決問題的答案。但是我不能說出口啊!小女子忍了很久,終於開口了,她說「巴不得」,是因為她很有信心,她認為以色列人當中有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我們看見,這個小女子沒有一點點的懷疑。
四、無能為力的以色列王
於是乃縵去見亞蘭王,請求王的同意。經過王的同意之後,帶著王的信,去見以色列王。亞蘭王也寫了一封信,信上寫什麼?他說,「我打發臣僕乃縵去見你,你接到這信,就要治好他的大痲瘋」(王下5:6)。這信上寫什麼?就要治好他的大痲瘋。這不是國與國之間,那種很客氣的外交辭令,這裡面寫的是命令,是無理的要求,是上對下蠻橫的鴨霸。所以,我們看到以色列王接到亞蘭王的信的時候,他表現得甚為恐懼。他將身上的衣服撕裂,說亞蘭王寫這封信,無疑就是「尋隙攻擊我,我豈是上帝,能使人死使人活呢?」(王下5:7)他就是在挑釁我,我沒有這個辦法啊!以色列王說得沒有錯,他是一個王,有權勢、有能力、有地位的人!但他不是上帝,不能使人死、使人活。所以他撕裂衣服,深感大禍臨頭了。我們看見這樣一個有權勢的人,當他面對困難的時候,他是驚恐、害怕,這個王所表現出來的,遠遠不如那位被擄到亞蘭國的弱小女子。你看到了嗎?有信仰與沒有信仰的差別,不在於他們權位的高低;而是當他們面對困境的時候,他們抱持著怎樣的反應。
五、大元帥的處方籤
以利沙聽見王撕裂衣服,震驚失措,便知他沒有能力處理這樣的問題。所以就差遣人到國王那裏,叫乃縵將軍到他這裏來。為什麼?因為他想要讓乃縵知道,在以色列中有先知。我們要來思考的一件事情是,這個被擄的小女生,她對乃縵的建議是甚麼?她說,請你到以色列中去找先知。但是乃縵到以色列時去找誰?他去找以色列王,老實說乃縵根本找錯人了,他是把問題拿去找一個錯誤的人解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也像乃縵一樣,遇見困難挑戰時,我們需要去尋求上帝幫助,但是我們常常不是尋求上帝,而是找那些有權位、有能力、有地位的人。而這些有地位的人,有時候就像這以色列王一樣,毫無辦法、驚惶失措。當我們看見以利沙知道這消息時,就差遣人到國王那裏,請乃縵到他那接受治療。可以想像一個畫面,當乃縵開始要到以利沙那裡尋求醫治的時候,他應該不是一個人。為了顯出大元帥的身分,他應該帶了很多禮物、金錢,身旁可能有很多隨從、保鑣、特勤人員,而這些人就浩浩蕩蕩地來到以利沙那裏。途中乃縵心裡可能想甚麼呢?很可能他在想,以利沙會用神奇的方法、特殊的醫治、和珍貴的藥材,來治療他。結果聖經告訴我們,「乃縵帶著車馬到了以利沙的家,站在門前。」〈王下5:9〉通常有人來訪站在門口時,我們會請他進去家裡坐坐。但是以利沙非常地沒有禮貌,不請人家進來坐就算了,他根本不出來見乃縵的面。只打發一個使者給他一個建議說,「你去在約旦河中沐浴七回」〈王下5:10〉,沒有特殊的方法、沒有神奇的儀式、更沒有珍貴的藥材。
六、乃縵的歸信
這下子乃縵生氣了,他為什麼會生氣?他想,我是誰?我是乃縵耶!我是亞蘭國的大元帥啊!我在王面前為尊為大,常打敗你們以色列啊!你這戰敗國的小小先知,這麼大牌,敢不來接見我?太不給我面子了!他沒有得到心中想要的禮遇和尊重,他生氣了。還有,為什麼要去約旦河洗澡?洗澡要是有用,我幹嘛來這裡?我在我的家裡不能洗嗎?我就是用盡了一切方法,都沒有效,我才來這裡尋求先知的幫助啊!從乃縵的回應,代表一件事情,一個人在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時候,他仍然可能沒有學會謙卑倚靠上帝。乃縵的生氣,表明了人類心中的驕傲,即使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他仍然覺得,你要給我尊重。從乃縵身上也可以看見一件事,很多人認為得救的道理是愚拙的。因為他期待的是以利沙做什麼,進行什麼樣的儀式,才能讓自己的病好。如同一個有罪的人,常覺得如果要讓我得上帝拯救,那我一定要做些什麼好事情,天底下哪有白白得救的恩典?如果我什麼事都不能做,我就不能安心。同樣,乃縵心裡也認為:「如果以利沙不在我身上做什麼,我的病一定不會好起來。」但是,十字架的道理,在滅亡的人是愚拙,在得救的人身上,卻是上帝的大能。當以利沙要醫治乃縵的時候,不是以利沙要做什麼;同樣,當上帝要拯救我們的時候,不是我們要做什麼。原本乃縵打算掉頭就走,但在他僕人的勸說下,他僕人說:「如果先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去做嗎?他吩咐你到河裡去沐浴七回,這豈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王下5:13)沒錯,這太簡單了,當乃縵在亞蘭國,用一切辦法都沒治好的病,到了以色列國,竟變成只要去約旦河洗澡七次,這太神奇了!為什麼這麼厲害?是因為約旦河的河水比較厲害嗎?我想不是,重要的是因為有上帝的能力。重點不在於河水、地點,也不在於洗幾次。真正的重點在於,人是否相信上帝的大能,是不是真的有那樣的信心?當乃縵相信之後,他下到河水七次,就得了潔淨。聖經告訴我們,他下到河水的時候,就得了潔淨。乃縵由水中上來時,他的皮膚變得像小孩子一樣。這裡有個特別的地方,一個大將軍,在王面前為尊為大,上帝常藉著他得勝;又是個大能的勇士。但是他的皮膚卻像小孩子一樣。我們當中有許多媽媽,最喜歡捏小孩的臉蛋了,一邊摸一邊說:「好可愛喲!皮膚好光滑、柔嫩啊!」當隨從看見從河中來的乃縵時,一定覺得他的皮膚細滑白淨,,這符合乃縵的形象嗎?你會想到什麼?我們會想到,那位被乃縵抓去家裡當奴隸的的小女子。乃縵在某種形式上,變得跟這個小女子一樣,不單單只是皮膚上,而是這位大元帥,跟這位小女子一樣,在信仰上他們都有個共同相連結的新生。
生活中的反省
一、弱小女子的信仰
透過今天的故事,有幾點我們可以回應。這個故事,肇始於一位大將軍的困境,和一個小女子的交會。他們兩個人,是一個對照組:成功和失敗、權貴與奴隸、被人敬重和被人歧視。但是他們兩個最大的差別,是在於一個是不信上帝的人,另一個是相信上帝的人。這個被擄的奴隸小女子,這樣一個身份,表示這個人的處境不好。但是在這則信仰信息當中,我們看到的是,這個小女子在外在環境並不順利之時,她並沒有這樣抱怨,她也沒有因為這樣,失去對上帝的信心。她讓我們看見,即使是逆境,我們仍然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為上帝作見證。這是一件我們一生都可以學習的功課,即使在逆境當中,我們仍然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為上帝作見證。保羅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2-13)這就是我們的信仰,不論順境或逆境,我們都能夠為主見證。不論在怎樣的條件下,我們都沒有失去對上帝的信心。或許在那樣的條件之下,我們的身心面臨巨大的壓力,面對很大的困難,覺得痛苦不自在,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有信心地告訴別人,我知道有一個上帝,能夠解決你的問題,雖然我現在處於困難當中。這就是我們的信仰。我們的信仰不是當我們一切順利、飛黃騰達、凡事都非常好的時候,才表示我們信靠上帝,所以祂幫助我。不是。而是即使在困難當中,我們仍要作見證,我們信靠上帝,並且相信祂必看顧。當我們一切都很順利時,當然可以跟人說,上帝幫助我們。這很好的感恩,但是不僅僅是這樣而已,我們要學習在各樣的處境當中,都能向人見證我們的上帝。
二、儀式與靈驗
再者,很多時候我們的信仰像乃縵一樣,需要一個儀式。如果沒有那儀式,我們會覺得不太有效。事實上,從宗教心理學來看,儀式的確有它的功效,人們喜歡在儀式中,經驗、感覺上帝,儀式有它的象徵意義,而且它能讓人覺得安心。在這個事件中,乃縵認為醫治要發生,需要有特定的儀式,沒有特定的儀式,就沒有效能。但要,請大家注意,我們的信仰不是只有儀式,或是只在特定的某些場景當中,才能夠經驗上帝。我們的信仰是,你的生命必須真實地經驗到主、經驗到上帝。對很多人而言,信仰是一種感覺、一種需要被滿足。今天來做禮拜,牧師的講道有沒有滿足我?詩班的獻詩有沒有一定的水準?禮拜的感覺有沒有很莊嚴?這些確實很重要,牧師講道、詩班獻詩、禮拜程序當然不能隨便。但是我要強調的是,不論這些是牧師、詩班、負責程序的部門多用心的預備,它都不該是你建立信仰的根基。信仰不是當我感覺對了,這個信仰就是對的;信仰終究要真實地與上帝相遇,而非停留在氣氛、感覺與儀式當中。我常常挑戰年輕人,你來教會做禮拜,如果今天敬拜主領帶得不好,你能敬拜上帝嗎?在那種狀況下仍然能敬拜上帝?如果你信仰是成熟的,不管牧師講道如何?詩班唱得如何?敬拜團主領帶得如何?你都可以真實地敬拜上帝,經驗生命真實地與上帝交會。一個人在家裡一樣可以敬拜、讀經、靈修,真實地與上帝相會。一個信仰真實與上帝相會的人,他不需要外在的這些型式。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停留在感覺、儀式、氣氛之中。試問,如果主領帶得不好,我們就不將榮耀歸給上帝、讚美耶穌嗎?求上帝幫助,我們的信仰不是尋求滿足、氣氛,而是追求生命真實與上帝相遇,並且回應祂。滿足自己是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回應上帝是做上帝要我們做的事情。想想,亞伯拉罕獻以撒,難道是為了滿足自己?不是的,亞伯拉罕獻以撒,是為了要回應上帝。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是他自己歡喜願意的嗎?不是的,他一直在逃避,還一直說不要。信仰從來不是尋求滿足感覺,而是人去回應上帝的呼召。
三、臨門廟前的屈身
最後我要與大家分享乃縵的一句話,我覺得這句話對身處台灣的基督徒,有些特別的意義。很多時候我們認為信仰是不妥協、不退讓,不能放棄立場。許多第一代基督徒對家人的傳統文化,採取不妥協、不退讓,不放棄立場,很像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就是即或不然,很堅定、完全沒得商量。我沒有說這樣是錯,但是這樣的作法,也常引起家族的緊張。乃縵的信仰,看完今天聖經我們知道,不用懷疑乃縵的信仰,因為他說:「從今以後,僕人必不再將燔祭或平安祭獻與別神,只獻給耶和華。」(王下5:17)但在異教的環境、文化當中,他有自己的困境。「惟有一件事,願耶和華饒恕你僕人:我主人進臨門廟叩拜的時候,我用手攙他在臨門廟,我也屈身。我在臨門廟屈身的這事,願耶和華饒恕我。」(王下5:18)你或許會說,不要去就好了啊!不過,我相信,如果他不去,大概就不用作元帥了。你可以因此說:「這個人為了他元帥的地位,所以去臨門廟攙扶他的王。他追求權位比上帝還重要。」可是,接著看聖經,以利沙卻有著出人意外的回應。以利沙對他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這似乎意味乃縵有他的信仰堅持,也有他的軟弱。他不完全,但是上帝接納他的不完全。對很多第一代基督徒而言,很多場合是臨門廟:親人的告別式、傳統的重要節日、婚喪喜慶,都逃不了一隻腳要踏進臨門廟。不曉得我們當中的第一代基督徒,你會怎麼做?我們可以選擇像但以理一樣,絕對不妥協,完全堅持立場,這很好;另一種是完全的棄守,不再強調自己基督徒的身份,不講自己的原則、不敢提出自己的底線,我覺得這樣很可惜,我們的信仰絕對不是鼓勵我們這樣。我也是第一代基督徒,我聽過很多第一代基督徒,在他們親人告別式當中,所面對的困難。我常想一個第一代基督徒,或是家裡親人還沒信主的基督徒,在這樣的場合中能做什麼?我認為一個最重要的原則是,不要逃避。常看到很多基督徒,「我不拿香、我不拜,所以那種場合我絕不參加」,我不認為那是最好的選擇。我現在說的,我不認為是真理,但和大家分享:兩年前我父親過世時,台灣的風俗就是要做功德,每次的儀式我都到,而且是我們全家三人都到。兄弟姐妹中,我們是唯一全家都到的。那時我孩子還沒讀小學,我是牧師,家裡面人都知道,他們很尊重我的信仰,都沒有逼我。可是,雖然我們不拿香拜,我們全家選擇全程站在那,從開始到整個做完,我們全家就是陪伴在那裡。我讓家人知道,雖然我不會參與你們的宗教儀式,但我重視這段時間,我不會躲開迴避。我這樣的選擇,不敢說一定是對的,我知道很多教會對這種事,非常無法接受;但我想說,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在這種場合中,做出適合我們信仰的表現,又能被親族接受的事?我不是說你要拜,而是強調,你不要逃避,要去面對,跟你的家人見證你的信仰。
今天這段聖經,以利沙只跟乃縵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去吧!」聖經沒有說,你這樣是對的、或是錯的。為什麼要讓乃縵平平安安地去?我想上帝看重的,是乃縵那真實願意敬拜上帝的心。我想,對於我們也是這樣。今天即使不是第一代基督徒,是做了很久的,在公司裡也要面對各式的祭祀儀式,我們常面對這樣的事,當被迫必須站在臨門廟時,面對某種不可逃避的儀式,什麼是堅持?什麼是選擇?透過這段經文,我要分享的是,很多時候上帝知道我們在不同宗教文化中,常要面對一腳踏進臨門廟,那是我們無法選擇的。對於不同文化處境中的乃縵,上帝跟他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去吧!對我們當中,許多人在你的處境裡,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願上帝使我們有智慧地持守底線,堅守信仰,千萬不要不堅持就放棄。但是在那過程中,你不是選擇逃避,而是在那地方,能夠找到一個詮釋信仰的方法。
禱告
親愛的上帝,我們要在你面前懇求你幫助我們,當我們在處境當中遇見困難,就像這位被擄的小女子一樣,幫助我們仍然沒有失去對你的信心。讓我們能在適當的時機,為主作見證。也懇求主幫助我們的信仰,不是追求儀式的信仰,不是追求自我滿足、氣氛、感覺;乃是讓我們能在生命當中,與你真實地相遇。主!我們要為著我們當中許多弟兄姊妹禱告,在面對許多不同處境時,很多人真的要踏進臨門廟。主!當我們踏進臨門廟的時候,求主幫助我們,在那個處境當中,能選擇一個適合身份的恰當回應。求主讓我們有智慧,能靈巧像蛇、馴良如鴿。謝謝主耶穌,聽我們禱告,奉主耶穌基督之名求,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