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系列(二)成長 Growth
經文:哥林多前書第三章5~9節
時間:二00九年一月十一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短片 : 教會系列(二)-成長(Growth) (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上一次我們證道的主題是盼望,是我們在艱困中、是在無可指望不孕中,上帝帶給我們盼望;這次要學習教會的成長。教會是一個生命,生命體應該是會成長的。
Ⅰ、引言:馬蓋文的教會成長論
(Church Growth Theory of Donald McGarvran)
這個成長的觀念是美國福樂神學院的教授Donald McGarvran(1897-1990)提出來的,他在1905年代開始注意這個問題。1985年我到美國讀福樂神學院時,他是在那裡擔任老師,當時每一間教會都在談論有關這方面的事。他是印度的宣道師的兒子,他自己長大後,1930年代又回到印度當宣道師,但是他在那邊一段長時間之後發現,教會怎麼都不會成長,大部分的教會都是奄奄一息,或是長不大,他就覺得很奇怪,那時有一些教會增長得很快,引起他研究的興趣。其中有一個宣道師研究People mass movement(群眾運動),受這位宣道師影響,他開始去了解,為什麼有的教會會成長,有的教會不會成長,到底問題出在哪呢?之後他把研究的結果,在1955年寫成了一本書,書名是The Bridges of God(上帝的橋樑),這座橋要是蓋得好,應該可以把人帶到上帝面前,雖然書不大本,但是對於教會增長與否的研究有所助益。他以當時所用的社會科學比較的方式,到處去訪問、了解、比較、分析,雖然當時的方法,只能算是初步的科學研究,至少他期望是從聖經以及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為什麼教會不會成長,教會要如何才能成長。
從1950到1990年代,很多牧師都受他影響,並照他研究的方式去做,結果教會真的增長起來,不止增長,而且還變成超大型的教會(Megachurch)。上禮拜我曾介紹美國最大的教會Lakewood Church(2008年又增長為47000人)都是受他的影響。他提出一些教會成長的方法,這些方法,是他透過研究一些成長的教會的成果。第二大教會是在伊利諾州芝加哥的Willow Creek(柳樹溪教會23500人),第三大是休士頓的2nd Baptist(第二浸信會教會23200人),第四大是加州的Saddleback(馬鞍峰教會22000人)。後來有人開始質疑,這樣的超大型教會好嗎?因為有些周邊教會,因著人們被吸引到超大型教會,就因此垮掉了。
後來有一位很年輕的德國的學者Christian Schwarz(1957-)就提出另外一個觀念,他在研究教會的成長中發現,教會只有追求人數的增加來當作成長的指標是有問題的,教會不應該只有人數的成長,事實上一個健康的生命一定會長大,你不必勉強他成長,他自己就會成長,孩子沒有疾病就會長大,你要注意的是他有沒有生病,而非一天到晚在看他有沒有長大,這樣會出問題。所以他強調的重點是教會健康與否,人數多不代表就是健康,就像巨人症是一種疾病,他開始改變一些觀念。現在全世界的教會,已不再講教會增長,包括長老會。教會目標是建造健康的教會,所謂健康是各方面都平衡的成長,這個觀念是從教會成長來的,因為發現一直強調人數多、奉獻多不一定健康,就像我們知道人身體的細胞成長最快速的是癌細胞一樣,單單教會大不代表是正確的,所以他在1996年寫了一本書叫作Natural Church Development(NCD),現在變成一個運動,全世界的教會都在談論,教會能夠成長是因為健康,不會成長是因為生病。以後我會陸續講什麼叫作健康的教會,什麼叫作生病的教會,大家一起來學習。
Ⅱ、不成長的原因―撒種的比喻
耶穌基督說教會要成長,但是教會都沒成長,他就講了一個比喻,教會像是「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又來吃盡了。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來就枯乾了,因為得不著滋潤。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一同生長,把他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裡的,生長起來,結實百倍。耶穌說了這些話,就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門徒問耶穌說:這比喻是什麼意思呢?他說: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至於別人,就用比喻,叫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這比喻乃是這樣:種子就是神的道。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隨後魔鬼來,從他們心裡把道奪去,恐怕他們信了得救。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聽道,歡喜領受,但心中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及至遇見試煉就退後了。那落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以後,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那落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路8:5-15)
1.人踏鳥啄
所以照耶穌的分析,不成長是有原因的。第一種是落在路旁被人踐踏或被飛鳥吃盡的。這次在準備時,我想到,什麼是被人踐踏?有誰會踩踏那條路?就是撒種的人。那條路一般人不會走,只有撒種的人會走,只有撒種的人會把那條路走成堅硬的路。這就讓我有很深的感觸,讓教會不會成長的,就是那些一邊在撒種傳福音,一邊腳在踩踏的人,雖然種子撒了,但是無法留在土裡,因為地被踩踏成硬土,不是嗎?我們嘴巴告訴人家要來教會,但是我們所作所為,讓人家不敢來教會,「教會沒有比人家好,甚至還害人,出各式各樣的事情,我怎麼敢去呢?我沒信教都比你們還好。」這條路是被撒種的人踩踏的,那不是很諷刺嗎?把路踩踏讓種子無法入土,當然種子也就無從生長,所以我們要先反省自己是不是踩踏的人。一般在撒種時要把土鋤鬆,種子才能入土,也不會被飛鳥啄吃,種子就有機會生根發芽,所以有時候不能說是魔鬼的作為,可能是我們自己把路踩硬的,所以你怎麼撒神的道,也不會入人的心,種子也就無從生長了,或是人把它踩踏,讓魔鬼有機會擄去他的心。
2.磐石日曬
第二種是落在石頭地的,他是聽了道,也生了根,但是因為遇到日曬,根扎的不深,遇到艱難忍受不住就枯乾了,因為地上有石頭的磨難。上禮拜講我完道之後,有一些回應,有人問:「Joel Osteen牧師教導人要帶有盼望,相信明天會更好,這有什麼問題,為什麼牧師說他是亨通福音?」我想,我可能需要花一兩次的時間詳細來談「亨通福音」是什麼,只大略提到,可能有些人會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一點今天可以講一下。「亨通福音」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辦法讓聽到福音的人了解整全的福音,福音不是只帶來平安和發達。信耶穌以後一切順利平安,美滿富足,那是亨通福音所強調的。亨通福音說的沒有錯,但是不完整,因為信耶穌也會遇到苦難和試煉,但由於很少談這方面,所以大家信了以後就期待平安祝福都會臨到,一旦遇到試煉苦難時就會灰心失望了。所以亨通福音的問題不在於沒有撒種、不在於沒有鋤土,而是在於沒有說天上有日曬,地上有石頭和荊棘。正確的教導應該告訴你要有預備心遇到這些情況,不然遇到日曬石擋時,可能就會離開信仰。
3.荊棘壓擠
第三種是在荊棘裡的。他有成長,長的也不錯,也有預備心可能會遇到艱難,但是有一個問題是現實生活的問題,會讓信仰生命無法長得很好,錢太多太少都是問題,太少生活有困難,太多不曉得要如何處理,所以窮的只剩下錢也是問題,窮的找不到錢也是問題。我們的信仰和金錢一定有關,耶穌特別拿錢來比喻教會不會成長,因為弟兄姊妹在金錢上面不知道如何處理,聖經說:「……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太6:24),當金錢成為你主要的考量時,你的信仰就會發生問題,不論多少都是問題,你要學會如何賺錢、花錢,幫助有需要的人,這樣的功課我們要是學不好,我們的信仰無法結實。你可以作基督徒,你不會枯乾,苦難你也可以接受,但是你無法活出豐盛的生命,這是經文中提到的第三種困難。
第四種是在好土裡的,如果你讓種子有好的環境成長,時間一到,他就會發芽、生長、開花、結實。這樣的話,我們如何使得種子長至收成呢?
Ⅲ、我們的使命
首先,我們要撒種前一定要鋤土,已經被踩踏的硬土要使它鬆軟,若是有石頭就要撿起來,這樣所撒的種子就能夠成長。第二,當你把土地預備好以後就要撒種,這樣將來才可以有收穫。第三,撒種之後要澆水。第四,澆水後才發現,不是只有種子會長大,旁邊的雜草植物也會跟著長起來,所以你就要注意那些會妨礙種子生長的雜草植物,將它們清除,清理時不小心也會造成受傷,有它的難度。第五,就是什麼都不能做,因為長大需要時間,只能忍耐等候他長大,什麼都不做也是一門功課。你帶領一個人信主,對方可能很久都沒有進步,你該做的都做了,能做的只有等待,因為他有他的時間,不能揠苗助長。第六,之後它漸漸長大至成熟,你要懂得看時間,才知道何時適合收割,最後才能有好的收穫。這個過程有六個動作要做,這樣我們所撒的種子才會長大,教會才會成長。
1.鬆土去石:福音預工
鬆土去石,我們稱作福音預工,因為你還沒有撒種,上帝的道還沒有講以前,你要先處理對方對基督教負面的印象,我們本身要先有好的見證,這樣將來所撒的種子,對方才有可能接受,所以要先有預備的時間,「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
2.殷勤撒種:散播福音
然後就要把福音傳出去,讓他們決定要不要聽這個福音,「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萬民:原文是凡受造的)聽。」(可16:15)
3.細心澆灌:養育栽培
他們若是聽了以後,你就要慢慢地、忍耐的栽培他,「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帖前2:7)如同母親幫嬰孩換尿布、餵奶,慢慢地栽培、養育他。
4.除刺去棘:提醒勸戒
當他遇到一些個人的疑惑、挑戰、苦難等問題時,你要處理他的問題,我們的信仰一定與我們的生活有關,所以當信仰與生活有出入時,你就要教導、勉勵、協助他,當他所表現的行為有很大落差時,你也要懂得提醒、勸誡他。所以保羅在以弗所教會,用三年的時間流眼淚、勸誡、教導他們,「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徒20:31)使那些妨礙種子成長的雜草、植物、石塊漸漸的予以清理乾淨。
5.忍耐等候:上帝時間
再來就是要等候時間讓他成長,保羅說:「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加4:19)等待,也是一門困難的功夫。
6.歡呼收割:結果榮神
等到上帝給他的時間到了,他就會開始結果子,所結出的果子就會讓上帝得到榮耀,結實纍纍,帶很多人信主。「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15:8)你撒的是稻種,收的就是稻子,稻子就又成為將來的稻種,這就成為循環;基督徒就會帶出更多的基督徒,因為他已經受到好的栽培,也成熟長大,教會就能真正的成長。
Ⅳ、初代教會的成長
接下來我們來看所謂的成長到底是什麼。初代教會的成長,記載在使徒行傳第二章:「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2:42, 46-47)從經文中我們看到人數的增加,然而他們的成長不只是人數的增多如此而已,他們還有其他方面的成長,至少有四種成長,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1.恆心遵守使徒教訓 Grow Down
第一種成長就是他們對信仰的內涵很在意,他們對使徒的教訓很注意聽,不只是聽,還留意該如何去遵行,我把它叫作Grow Down(往下扎根)。信仰的實質定根在他們心裡面,「……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猶1:20)。
2.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Grow In
第二種成長是他們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有所成長,在家裡彼此互相聯絡感情,這是Grow In(往內的凝聚),是彼此相愛的成長,「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12:10)
3.在主殿裡敬拜讚美 Grow Up
第三,他們在敬拜上面有成長,對上帝的敬拜和讚美越來越好,大家享受一起同在的敬拜,這是Grow Up(往上讚美)。「我要向你的聖殿下拜,為你的慈愛和誠實稱讚你的名;因你使你的話顯為大,過於你所應許的(或譯:超乎你的名聲)。」(詩138:2)
4.眾民喜愛得救日增 Grow Out
最後,當前面三種都有所成長時,眾人就願意到教會來,人數就越發增添,這是Grow Out(往外拓展)。我想那時的教會,若依Donald McGarvran所說教會的成長理論,是不容易統計和計算的。就像讀經的成果、彼此相愛的程度和敬拜的領受都是有關質的問題,只有禮拜的人數可以統計,所以我們知道初代教會的成長,不是只有量的成長,他們還有質的成長,就是健康的成長,不是只有重視強調一部份而已,「……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12:17-18)
Ⅴ、哥林多教會的成長
最後,我們來看一段經文,教會要成長,須要有上帝的僕人努力的栽培信徒,讓大家在各方面都能夠進步。哥林多教會雖有成長,但是一成長就出了問題,開始彼此爭論功勞歸誰,所以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亞波羅算什麼?保羅算什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林前3:5-9)栽種的和澆灌的目的都是一樣,都是希望大家成長,不是希望大家吵架,所以誰努力誰沒努力上帝都知道,將來上帝會照我們個人所付出的努力來個別賞賜,這點是有分別,目標是沒有分別。
1.上帝是田園之主
教會一旦成長,會面臨一些問題,比如「那間教會會增長,就是因為裡面的某某牧師很會關懷、很會講道、很會教導主日學……」,這就變成是偶像崇拜,這也是哥林多教會的問題。教會需要有很多的功能,不是只有講道、關懷或基督徒教育,而是必須要各方面,都有人願意努力投入時,這個教會才會慢慢地成長。不然一旦教會真的開始增長時,就會歸功于牧師,這就是哥林多教會的問題,把服侍奉獻的人高舉。然而不是這樣,保羅說,這些人是上帝給他恩賜,他如果盡忠的做,就是他們應該做的,然而使教會成長的不是這些人,你撒的種若死了,你怎麼撒也不會發芽,你怎麼努力澆水也不會長大。信徒的生命不是服侍的人做的,生命會成長是上帝的作為與恩典,我們能做的只是幫助信徒的成長,所有的成長主要是來自於上帝。但是上帝樂意使用保羅、亞波羅來幫助種子成長,整個教會的成長,不管牧師有再多的才幹,都不是教會成長的主要原因,而是上帝的恩典,上帝給他們才幹、機會,讓他們可以合作,讓所傳的道可以進到人心裡面,可以長出一個好的見證。所以整個來講,上帝才是主人,所有的教會都屬於上帝,上帝才是莊稼的主、是田園之主,不是牧師、長老、執事。「……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路10:2)
2.上帝使生命成長
上帝也使教會成長,靠人沒有辦法。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15:5)只有上帝能使人的生命成長,如果沒有主,我們誰也沒辦法結出果子。
3.上帝揀選人同工
上帝其實不需要我們就可以讓教會成長,但上帝卻樂意揀選一些不完全的人與他同工,這是上帝奇妙的計畫。「打發我們的兄弟在基督福音上作神執事的(有古卷作:與神同工的)提摩太前去,堅固你們,並在你們所信的道上勸慰你們。」(帖前3:2)
4.各人恩賜不相同
為了能夠做工,上帝給每個人不同的恩賜。所以保羅說:「我願意眾人像我一樣;只是各人領受神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林前7:7)大家用不同的恩賜來服侍,使教會成長,你只要按照你所得的恩賜來服侍就好了。
5.同工同心同目標
大家的恩賜不同,負責的工作也不相同,可是目標都一樣是為了讓教會能夠健康的成長,「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腓1:5)
6.各人工夫得獎賞
但大家在同工時,每個人的付出不同,有的比較努力,有的比較隨便,上帝都知道,上帝會照個人所擺上的付出來賞賜個人,「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4)
Ⅵ、結論:這人撒種那人收割-撒種收割一同歡樂
在撒種的比喻當中,有一個功課我們必須要學習,如果上帝派你去撒種,卻派別人去收割,或派你去除草、澆水,但不給你機會去收割,你會覺得如何?你會不會覺得「怎麼這樣?我一直撒,別人一直收。」有人撒種、有人收割,真的是這樣。我剛去美國芝加哥的時候,就有一對夫婦從底特律遷居到我們那裡,他們一到教會就說要受洗,原來他們是在底特律上查經班,已經有人陪伴他們兩年之久。我並不認識他們,就問他們為什麼要受洗。他們說:「我們已經準備要信耶穌了,可是因新找到的工作在芝加哥,他們就幫忙我們找到你們教會。」我什麼都沒有做,而且他們受洗以後在教會很認真的服侍,這就是上帝讓我收割。可是不要自以為是,認為是我的緣故,他們才來受洗。其實背後是,有人兩年在那裡為他們流淚撒種、播種澆水,我今天才可以有收成的快樂,可是上帝就是這樣安排。在和平也有一次我們受洗的聖禮典,有一對靈糧堂的老夫婦來觀禮,那是他們在靈糧堂帶領很久的慕道友,因著某些原因轉到和平禮拜,之後就決定要受洗。靈糧堂的兄姐高高興興的陪他們一起來,還送禮物來祝賀他們,沒有因為陪伴他們四五年而要他一定要在靈糧堂受洗。這是具有國度的觀念,教會都是上帝的,上帝若有機會讓你撒種,你就好好撒種;有機會澆水,你就好好澆水。收割當然會很高興,可是收割時,應該是澆水的、除草的、撿石頭的一起快樂才是,不要認為是自己的羊群被搶去,我們如果學習耶穌所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撒種的和收割的是一同快樂的。「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俗語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約4:36-37)重要的是,我們若把土地準備好、把石頭撿走、把雜草拔掉,上帝會用他的方法和時間讓種子長起來。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你為我們誕生在世上,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你把這樣的使命交託給那十一個使徒,就是希望把這樣的愛傳到普天下去,我們今天才有和平教會。台北市政府已批准通過我們的建造執照,我們人數多到坐不下,我們需要拆掉蓋一間比較大的禮拜堂。主啊,今天讓我們再一次反省,我們是不是只在意人多,卻忽略我們在這裡禮拜的弟兄姊妹,他們對聖經真理的認識有沒有成長,我們教會弟兄姊妹的相愛有沒有成長,我們對社區的關懷有沒有成長,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教會成為一個健康成長的教會。主,有時候我們反省自己,你一直要我們傳福音給朋友,好讓他們可以得到耶穌基督的愛,可是我們一面講,一面把腳將人的心越踏越硬,讓別人無法接受,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也願意做鬆土的工作,讓我們嘴巴所說的、手腳所做的是一致的,是可以讓你得榮耀,讓人羨慕到你的國度裡面,來接受你愛的恩典。或許我們是負責拔草的,或許我們是澆水的,不管是什麼,你給我們什麼恩賜、給我們什麼機會,我們大家就一起配搭、一起努力,但願有一天當收割的時候,我們不管是撒種的、澆水的、拔草的、等候的,我們都會和收割的一起來歡呼,感謝主的恩典。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