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7日 星期六

開啟錯誤之門的蝴蝶效應 -- 曾昭瑞

寫作於2008.12.24
作者:曾昭瑞 牧師

短片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我們一起來禱告:「親愛的主耶穌,我們要謝謝你,在這個寒冷的早晨,你聚集我們弟兄姊妹一起要來領受你的話語,求主你教導我們所當學習的功課,也讓我們在你裡面聽見主對我們說話。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昨天晚上我在準備睡覺時,牧師娘問我說:「昭瑞,你這個禮拜的講道要講什麼?」我說:「我要講大衛準備要跟以色列人打仗。」她聽了之後說:「你是說大衛要跟非利士人打仗嗎?」「不是,不是。我是要講大衛和以色列人打仗。」她想了一會兒,才想到是大衛在逃難投奔敵人時,要跟以色列人打仗。聽到大衛要跟以色列人打仗,如果對以色列歷史稍微有多點了解的人不會覺得意外,了解一點點的人就覺得很意外,「大衛要跟以色列人打仗?大衛就是以色列人啊!他為什麼要跟自己人打仗呢?」 

一、進退兩難的狼狽 

我們看到大衛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狼狽處境裡面,他現在擔心害怕的時刻來到了。他當初去投靠亞吉王,然後現在非利士人要跟以色列人打仗,亞吉王就跟他說:「那時,非利士人聚集軍旅,要與以色列人打仗。亞吉對大衛說,你當知道,你和跟隨你的人都要隨我出戰。」(28:1)就是跟隨大衛的人都要去打仗,亞吉王之所以會跟大衛這樣說是因為很信任他;因為大衛很會說謊,他每次講的謊話又合情又合理還有證據,當亞吉王準備打仗時,很自然邀請大衛和他一起去上戰場。特別是要集結部隊打仗之前,很多計畫是不能夠隨便跟別人講的,因為怕祕密被洩露出去,可是亞吉王卻很高興的去和大衛講,他事先把這個消息透露給大衛知道,表示亞吉王對他很信任,他很期待大衛和他一樣同仇敵愾一起去殺敵,好立下戰功。當大衛面對亞吉王這樣的一個要求,大衛知道自己沒有拒絕的權利,他應該要效忠亞吉王,因為他是接受亞吉王保護的。所以他就和亞吉王說:「僕人所能做的事,王必知道。」(28:2a) 

這就很有趣了,大衛講這句話能信嗎?這句話能夠當真嗎?亞吉王很熱情的把大衛當成他的“麻吉”(Match相配之友),然後開開心心的邀請他一起去打仗,可是當大衛聽到這句話時,他的內心應該是很訝異的,因為是一個進退兩難的處境,他不曉得該怎麼辦。如果他真的上陣去跟以色列人打仗,那他就真的作了叛國賊,公然的與以色列人為敵,在戰場上幫助外人殺自己的同胞,這樣的人無論如何不能夠受到以色列人的原諒;  可是另外一方面,如果大衛抗拒亞吉王的邀請,跟他說:「對不起,我不能夠跟你一起上戰場打仗。」那他將很困難去解釋一件事情,就是他以前一直編故事告訴亞吉王說:「我今天去哪裡,去搶奪了以色列人村莊,殺了他們,把他們的財產搶來送給亞吉王。」他怎麼樣去跟亞吉王解釋說,為什麼今天要上戰場打仗時,他的態度變化的這麼大。大衛怎麼辦?他很狼狽啊!大衛回答亞吉王的這句話其實很有意思,這句話說:「僕人所能做的事,王必知道。」表面上聽起來是「沒有問題,我挺你,我們一起上戰場殺敵」,可是實際上這句話是說:「我能夠做的事情,到時候你就知道。」那到時候我能夠做什麼,我們不知道?到底真的大衛上戰場時,他會做什麼事情?可是亞吉王對這句話有他自己的解釋,他認為大衛是對他效忠的、是要跟他一起上戰場的。所以我們可以想像那個畫面,亞吉王很感動的拍著大衛的肩膀說:「……這樣,我立你永遠作我的護衛長」(28:2b),他覺得大衛跟他交心、他覺得大衛效忠他,可是大衛到底會怎麼做呢? 

二、答案在那裡?

答案在哪裡?我想很多人想要知道答案,可是很特別的是,聖經的作者很奇怪,起了一個開頭,跟我們說大衛要跟以色列人打仗了,然後就跑去講掃羅去找交鬼的婦人問撒母耳的事情。「那時撒母耳已經死了,以色列眾人為他哀哭,葬他在拉瑪,就是在他本城裡。掃羅曾在國內不容有交鬼的和行巫術的人。」(撒上28:3)聖經裡面常常這樣,講了一半的故事就把事情丟下,跑去講別件事情,通常這就是聖經不想直接告訴我們答案,他希望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稍微想一下。我們就要預期大衛接下來會怎麼做,大衛該怎麼辦?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辦?你會效忠亞吉王呢?為了要保命,所以只好上陣去殺以色列人,或者是你就跟亞吉王翻臉,很可能你就當場被抓下來,被亞吉王抓去祭旗。

聖經沒有告訴我們從此兩個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種童話故事,聖經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會讓我們覺得很困惑、會讓我們覺得怎麼會這樣的故事,大衛怎麼會去做這件事情呢?其實我們常常期待聖經告訴我們一個很明確的答案,這樣我們就不用再去想,我們只要照辦就好了。可是聖經常常不替我們基督徒作這麼多解答,它告訴我們的是,在這個狀況下,你應該做什麼選擇,刺激我們去思想,讓我們自己去考慮,得到一個自己的答案。但是一個很大的重點是,當我們在思想這些問題的答案時,我們不是自己憑空亂想,不是我自己想要怎麼想就怎麼想,我們乃是在神的話語基礎裡面,仔細的去想,我們應該怎麼辦,大衛應該怎麼辦,這是聖經要我們找的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訴我們。

三、沒有完美的英雄

同樣的,聖經也沒有告訴我們大衛是一個很偉大的英雄,讓我們成為大衛的崇拜者。事實上不論我們是不是基督徒,一般人和基督徒一樣,我們都有崇拜英雄的習慣,所以好萊塢的電影常常拍很多英雄故事,有悲劇的英雄、有很成功的英雄,因為我們喜歡看英雄。我們的軟弱當中,其中一項就是我們很期待在信仰裡面能夠找到很多了不起的人物、了不起的英雄,然後看他怎麼做、學他怎麼做,再跟隨他怎麼做,認為這樣我們的信仰就比較容易成功。可是事實上聖經常常讓我們看見的是,每一個信仰的前輩,我們看起來信仰很不錯的人,在他們的生活當中,常常遇見困難,常常有他們的軟弱和他們的失敗,甚至在今天的教會裡面,教會的領袖,包括很多的牧師、很多有名的佈道家,他們也都有他們的軟弱、有他們的缺點。可是我們常常把他們當成是我們的偶像,以致於當我們看見他們失敗、跌倒時,我們會有一種感覺「教會都是在騙人的」。事實上聖經並沒有要我們相信教會裡面那些領袖,或者是完全的去跟隨他們,聖經告訴我們一句話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17:9)可是基督徒常常把這句話稍微修正一下,認為「人心」是指非基督徒,所以非基督徒比萬物都詭詐,而基督徒不會,其實聖經並沒有告訴我們說這個「人心」是否是指非基督徒,而是指所有的人。很多人說:「你的老闆要是信主就沒問題了……」,好像他信主以後就不會做壞事,我們常常有這種想法,好像信主的人就不會做壞事。但是實上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都有軟弱的時候,包括我們認為那些信仰最好、最偉大的人。

聖經裡面其實並不給我們所謂的英雄,也不給我們所謂偉大的信仰人物,聖經也沒有說哪一個人做事情從來都不失敗,如果我們真的很願意去看聖經時,就會發現聖經裡面的人物有很多的瑕疵,無論他們是好或不好,他們跟我們都是一樣的人。雅各書5:17這樣說:「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就是說他跟我們有一樣的個性,一樣有時會高興、有時會生氣、有時會軟弱、有時會失敗;如果我們來看聖經時會發現,像亞伯拉罕那樣一個願意將自己的孩子獻上為祭,這麼有信心的人,他曾經也有害怕的時候,他跟他的妻子說:「拜託,妳跟他們說妳是我妹妹。」因為他不想引來殺身之禍,他為了要活下來,他要他的老婆犧牲;如果我們注意去看聖經時會發現,以色列人他們信仰的前輩──以撒不是個好爸爸,他偏心不太公平;雅各不是一個安好心眼的人,他會想要設計他的哥哥,他會想要得到他自己的利益。當我們認真去看聖經很多的人物時就會發現,其實在聖經裡面沒有所謂完美的丈夫、妻子,所以妳也不要抱怨你的丈夫、妻子不完美,聖經裡面沒有一個很完全的父親,也沒有一個完美的妻子,大家都是有缺點的。所以我們就是活在一個有缺點的世界裡,聖經告訴我們差不多只有兩種人,一種是願意悔改的罪人,一種是不願意悔改的罪人。弟兄姊妹,上帝沒有要我們去崇拜這些人,上帝要我們單單地敬拜他。

可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一起來思想的是,聖經告訴我們大衛的故事是要做什麼?我們要一起來看大衛失敗的路,當聖經的作者跟我們講這個故事時,其實很重要的是,它乃是要告訴當時聖經的讀者,關於以色列王國裡面最偉大的領袖他在洗革拉的那些日子,發生了什麼事情。聖經希望透過這個故事提醒當時以色列的那些讀者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大衛去投靠亞吉王的時候,他是跟外邦人結盟,跟外邦人結盟是一件非常非常危險的事情。如果你仔細看聖經,在聖經裡面所有跟外邦人結盟最後所帶來的結果,都是非常危險的,聖經的作者在告訴那些讀者說,你們不要倚靠其他的勢力,你們不要倚靠其他的人,你們所要單單倚靠的乃是耶和華上帝,這樣會讓我們免去很多不必要的災難。對我們今天而言,當然不是去倚靠其他人的勢力,對今天我們基督徒而言,我們可以從這當中學習到什麼樣的功課呢?是不是好幾千年以前大衛所犯的錯誤,今天我們仍然在犯呢?我們一起來看大衛他所面對的失敗是什麼?

四、大衛失敗的路

1. 孤獨症候群

第一個,大衛掉入一個孤獨的症候群裡。雖然大衛這個人從來都不孤獨,他身旁常常有一些人在幫忙他,甚至有一大群人跟隨著他,可是大衛卻掉入一個孤獨的症候群裡面。當大衛還很年輕時,撒母耳就選定了大衛成為以色列的下一任的王,因此撒母耳膏抹大衛。當大衛遇到困難時,他知道要去找撒母耳,撒母耳常常會給他很多很好的建議,幫助他、勉勵他,甚至讓他能夠逃離掃羅的追殺。大衛除了有撒母耳以外,還有約拿單幫忙他,約拿單是他很重要的朋友,約拿單為了要救他,不惜去得罪他的父親掃羅,並且把他的戰袍武器跟大衛一起分享,約拿單很愛大衛。在這個過程中,大衛有很要好的朋友,他並不孤單。然後當大衛逃亡面對絕境時,沒有食物吃,沒有安全感時,祭司亞希米勒給他食物、給他武器,幫助大衛逃亡。之後還有雅比該,當雅比該的丈夫惹惱大衛、大衛甚是生氣時,她鼓勵大衛要倚靠上帝,不是依靠自己去報仇,讓大衛活出一個像王的樣子。所以我們說,大衛其實在他的生活當中並不孤單,有很多人幫助他,可是大衛卻讓他自己的心靈進入一種孤單的狀態,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其實在他的身旁有很多人陪伴他,可是大衛卻讓他自己進入孤單。我們看大衛在決定要去投靠亞吉王時,他講了一句話:「大衛心裡說:必有一日我死在掃羅手裡,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撒上27:1a),他跟他自己心裡面對話,他不是找別人商量,他不是找別人討論,而是跟他自己心裡說,所以大衛在做這個決定時,他不是問上帝,他不是問其他的好朋友,他是自己心裡面說,他心裡面掉入一種孤單裡。

這好像我們在聖經裡面讀到另外一個先知以利亞,以利亞當他遇到困難時,他自己跑到一個洞穴裡面,跟上帝說:「上帝啊,他們殺了你的先知啊,只剩下我一個人,然後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在那個過程當中以利亞覺得自己很孤單,同樣的,大衛在這個過程中也覺得自己很孤單。但事實上大衛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孤單,聖經這樣說:「……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希13:5-6)其實即使在大衛最孤單、最困難時,上帝仍然與他同在,上帝仍然安排一群人在他身旁幫助他,但是大衛想到的是自己的孤單。弟兄姊妹,如果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很孤單,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很可憐,你很無助,沒有人能夠幫助你,沒有人能夠聽你講話,在那種過程中,我們就很容易掉入一種靈性低落的狀態。大衛在那種狀態下,他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遊民,沒有人可以講話、沒有人可以商量、沒有人可以勸告,也沒有辦法尋求上帝的旨意,所以他只好一個人在那裡自言自語。

2. 遺忘基本的事

第二個,大衛在這個困難當中,他忘記了最基本的事情。什麼是基本的事情?大衛忘記他原本知道曉得的那些事情,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就好像以色列人常常忘記上帝怎麼樣信實的引導他們,供應他們的需要。在申命記中,摩西不斷反覆的要求以色列百姓說:「你們要記住,記住上帝信實的作為,不可以忘記。」不過我們看見在大衛逃亡的過程中,最後他似乎選擇性的忘記上帝的作為,我們看見大衛一次又一次的逃離掃羅的追殺,我們要說的是,這個不是偶然,這過程當中其實是有上帝的幫助,上帝透過一些人、透過一些事情,一次又一次的讓他逃離掃羅的追殺。可是大衛為了要逃離掃羅的追殺,最後他選擇了投靠非利士人,他忘記先知迦得曾經跟他講過一句話:「你不要住在山寨,要往猶大地去……」(撒上22:5),可是大衛在他逃亡的過程中,他一直住在山寨,而不是選擇往猶大地去,他選擇往非利士地去。甚至當他第二次放過掃羅,他原本有機會下手殺掃羅,可是他不願意殺耶和華的受膏者,那時他曾經對掃羅講過一句話:「我今日重看你的性命,願耶和華也重看我的性命,並且拯救我脫離一切患難。」(撒上26:24)當他說這句話的時候,他是有信心的,他是依靠上帝的,可是當他講完後,他馬上忘記,他馬上決定投奔非利士的王。所以對我們而言,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災難,當我們遺忘了上帝的命令、上帝的應許和上帝的信實時,常常是開始走上一個面對嚴重錯誤的起點,當大衛忘記的時候,他就走入犯錯的開始。

3. 輕忽錯誤的蝴蝶效應

第三個,大衛在這個過程當中,他輕忽了錯誤的蝴蝶效應。大衛好像沒有考慮到他這樣行動之後,所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和牽連。我們人常常有一個感覺,就是做了一個錯誤,自己會認為這個錯誤會自動的降低到最小,這個錯誤所帶來的結果,一定會如我們想像中的越來越小。大衛一開始只是想說:「我要躲起來,讓掃羅王抓不到我。」為要逃命,於是他就去找一個保護,找到了亞吉王。可是當他找到亞吉王時,他就必須對亞吉王效忠。如何表示對他效忠呢?就是必須為他上戰場。當必須為亞吉王打仗時就發生一件事情,他必須去對抗以色列人,一開始只是一種逃避追殺的想法,讓大衛做出一個錯誤的決定,為了這個錯誤的決定,他就必須不斷的去說謊,不斷的說謊就必須不斷的圓謊,不斷的圓謊,這個錯誤就慢慢地擴大再擴大。大衛在這種狀況底下,每況愈下,他找不到一個機會來退場,於是我們看見大衛必須去面對掃羅,大衛必須在戰場上面對約拿單,大衛必須在戰場上去面對以色列的百姓。我們要說,當大衛陷入這樣的一個循環裡面時,他已經變成另外一個人,他變成是一個哥利亞,因為哥利亞是一個巨大的力量,是一個對抗以色列人的力量。大衛很會打仗,我們想像大衛突然變成了哥利亞,他要給掃羅、以色列人和他自己重重的一擊。

聖經告訴我們說:「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4:27)當我們在我們的困難、絕望、生氣過程當中,我們是不是一個不小心給魔鬼留了一個地步?也許開始只是小小的一步,可是那小小的一步卻引來越來越大、終至不可收拾的災難。

4. 被疲憊感所擊倒

第四個,我們要說,大衛被自己的疲憊感所擊倒。他做出一個錯誤的決定,並不是因為他遇到一個重大的打擊,以致於他沒有辦法抵擋誘惑、他沒有辦法面對這個人生的危機,他很挫敗,所以他只好去投靠亞吉王,不是,其實如果大衛真的是這樣我們可能會感覺好一點,但是當大衛決定要去投靠亞吉王時,是接續在他的成功之後,是當他第二次放過掃羅王之後,他原諒掃羅王的追殺,然後大衛馬上開啟了他想要去投靠亞吉王的那扇門。撒母耳上二十六章結尾是他放走掃羅王,二十七章第一句話就是說他要去投靠非利士人,這好像是以利亞,當他在迦密山取得一個重大的勝利之後,他的靈命馬上陷入一個極大的挫敗和低潮一樣,我們要如何看大衛這樣的失敗呢?事實上我們常常遇到一個很大的失敗、一個很大的敵人,就是在長久的堅持之後,我們覺得疲憊了。關於疲憊,我們看聖經如何勸告我們:「弟兄們,你們行善不可喪志。」(帖後3:13)我們可能堅持的很好、做得很好,可是做了很久以後,我們覺得自己軟弱了,我們覺得自己沒有力氣了,聖經也告訴我們說:「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6:9)可是我們常常行百里路半九十,到了那個最後的時候,我們卻放棄了,希伯來書也這樣說:「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指耶穌),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12:3)我們要常常思想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怎麼樣領受罪人的頂撞,免得我們灰心疲倦,我們常常在我們的堅持、認真、努力過程中,後來我們覺得很挫折。大衛他已經疲倦了,在他逃亡的期間,掃羅在他頭上安設一個標價,他不知道什麼時候他的族人會背叛他,甚至不知道在他身旁的這些人,有沒有人會能把他出賣,他必須背負祭司亞希米勒全家人被殺這樣的責任,他必須背負著六百個家庭妻小的責任,這些重擔對他而言是一種折磨。這些重擔讓他在逃亡的過程當中,慢慢地失去熱情,他很輕易的放棄他原本千辛萬苦的堅持,放棄他對上帝的依靠、放棄上帝會拯救他的信心,所以他想說:「我找一個人來做我的保護吧!」弟兄姊妹,這樣的模式常常是我們的模式,我們常常是在一個長期的堅持當中,最後我們放棄了。

結論:重新得力的秘訣

我們要怎麼樣在這樣的疲憊堅持當中重新得著力量?其實我要講的答案很簡單,但是不容易做,我們要的僅僅是知道我們的力量是從上帝而來,上帝是在我們的軟弱當中顯得完全。以賽亞書四十章:28-31這樣說:「你豈不曾知道嗎?你豈不曾聽見嗎﹖永在的神耶和華,創造地極的主,並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無法測度。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在我們的軟弱疲乏當中,其實我們所要倚靠的是等候耶和華上帝。馬太福音11:28-30這樣告訴我們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當我們覺得很孤單、覺得很疲憊時,不要忘記,上帝一直在等待我們,他的手一直是為著我們張開的。我最喜歡的是哥林多後書12:9-10:「他(上帝)對我(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弟兄姊妹,這是一種何等的依靠、何等的喜樂,「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在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像大衛這樣,我們的計畫是我們想要一輩子效法耶穌基督的樣式,我們希望把我們自己委身在上帝裡面,在我們的婚姻、在我們的家庭、在我們的工作、在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想要委身在主的命令裡面,所以有很多的年輕人在神的面前說我要守貞、我要拒絕引誘、我要逃避少年人的慾望、我在婚前不要有性行為;有的人他捍衛他的婚姻,忠於他自己在上帝和眾人面前婚姻的誓約,遠離誘惑、遠離外遇;有些人在他們的工作當中認真的盡忠職守,他們拒絕一切不法的利益,甚至在那個過程當中,面對同事諸多的壓力;有些人他們在沒有公義的地方,認真的想要伸張公理正義。我相信做這些事情都必須付出我們的時間、精神、力氣,去持守我們心中所相信的,持守我們對上帝的委身,可是很多時候,在那個認真堅持裡面,我們覺得很辛苦,在那個過程當中有一天覺得疲倦、覺得不再有力氣,想要放棄、放棄我那個曾經信守的承諾,可能不是一瞬間馬上就崩潰了,而是一點點的妥協、一點點小小地讓步,而開啟了那道錯誤的門,當那扇門被開啟時,一個錯誤接著一個錯誤,一個謊言接著一個謊言,而導致一個災難性的連鎖反應。弟兄姊妹,我們從大衛身上學到的是,上帝是信實的,他沒有放棄我們。我們有一個好消息,就是聖經在提摩太後書2:13這樣說:「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雖然我們可能在我們的軟弱疲乏當中失去對上帝的信靠,可是上帝他沒有失信。大衛在這樣的一個困難當中,他讓自己陷入絕境,可是上帝沒有忘記他,上帝仍然拯救他。弟兄姊妹,讓我們一起來到上帝的面前,承認我們自己的軟弱,並且依靠他的力量,求他來幫助我們。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我們在你的面前要說,我們常常希望活像一個基督徒,我們希望我們能夠活出耶穌基督的樣式,我們在生命當中很努力、很堅持、很努力的想要打拼,可是有時候我們軟弱、我們跌倒,我們有時候在那個過程當中,我們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主耶穌,我們求你真的是幫助我們,讓我們知道其實我們並不孤單,讓我們常常想起主你在聖經當中對我們的應許,也讓我們知道,主其實你就在我們身旁,你要幫助我們。主耶穌,堅固我們每位弟兄姊妹,特別是當我們在試探當中、當我們在疲憊當中,主你與我們同在,堅固我們不要放棄,也幫助我們,當我們軟弱、當我們欠缺、當我們跌倒時,讓我們能被你的愛來挽回,求你聽我們的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小組系列(二十八):咬吞Bite & Devour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12.07
作者:蔡茂堂 牧師

 經文:加拉太書5:15

短片 小組系列(二十八)—咬吞(Bite & Devour) (國語)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上一次我們談「不要論斷」,今天的主題是「不要互相傷害」―「咬吞」。聖經中所描述的「不要相咬相吞」,都是指嘴巴所造成的傷害。如果我們被蛇咬一口,一定很不舒服,可有時這就像對方的一句話對你所照成的傷害。有些蛇的嘴巴可以把整個人都吞進去,因為蛇的下巴是鬆的,蛇皮可以撐很大,就算沒有被蛇吞進去,被咬一口也會很難過,而且擔心會不會中毒或死去等等。為什麼保羅會這樣講呢?會說我們不要用嘴巴來互咬互吞呢?因為會彼此消滅!

Ⅰ、引言:Double Ouroboros(雙咬尾蛇)

講到咬吞,古代埃及有一個神話,叫作Ouroboros,古埃及人認為有一種蛇會咬自己的尾巴,牠不斷地咬,後面就不斷地長出新的身體,所以會一直繞圈圈吃著、轉著。古埃及人認為這就是永恆的象徵,吃掉舊的身體,新的再長出來。這種神話、想法從埃及傳到腓尼基再傳到希臘,希臘人給它一個名字叫作Ouroboros,翻譯成中文就是「咬尾蛇」,咬尾蛇是一個圓圈的圖像,蛇的嘴咬著自己的尾巴,代表的是生生不息的循環,是永恆生命的象徵。

這樣的神話,曾經幫助一位科學家發現一個化學結構,有一天他在研究化學物,怎麼樣都想不出來C6H6的化學結構到底怎麼畫?晚上睡覺時,這位化學家August Kekule,作了一個夢,夢到一條咬尾蛇,結果苯(Benzene)的化學式就被他畫出來了。苯是一種常用的溶劑,有六個碳、六個氫,有單鍵和雙鍵,以前沒有人能畫得出它的化學式。這是Ouroboros幫August Kekule,發現苯化學結構的故事。

保羅所講的是這樣的生生不息嗎?不是!他講的是另外一種蛇,咬尾蛇是咬自己的尾巴,保羅說的是兩條蛇互相咬對方的尾巴,保羅講的是不要相咬相吞,不是自咬自吞,簡單講就是Double Ouroboros(雙咬尾蛇),這樣就不能生生不息了,而是我把你吃掉,你把我吃掉,這也就是聖經所講,同歸於盡的咬吞,是相咬相吞,最後彼此消滅。

Ⅱ、咬吞的意義 Christian Cannibalism(基督教食人族)

1. da,knw(dakno)bite 撕咬入口 唇槍舌劍

2. katesqi,w(katesthio)devour 吞噬下喉 狼吞虎嚥

3. avnali,skw(analisko)consume 消化進腹 遺恨萬年

咬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的經文很短:「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這裡有「咬、吞、滅」三個動作,是越來越厲害的傷害,都跟我們的消化系統有關。

從嘴巴開始,「咬」的希臘文就是da,knw(dakno),英文是bite(撕咬入口);「吞」就是katesqi,w(katesthio),英文是devour(吞噬下喉),本來只是入口,現在是吞下喉,存活的希望越來越小,什麼叫作「滅」呢?「滅」就是avnali,skw(analisko),英文是consume(消化進腹),就是把他消化了,不再是咬在嘴巴,也不只是吞下喉嚨,是根本進到胃裡面把他化解掉了,活不過來、死定了。

當食物由嘴巴進入喉嚨直到胃內,就完全滅亡了,所以保羅說不要相咬相吞,因為結局是互相毀滅。有人認為,不會真有人這樣做吧?我看過很生氣的小嬰孩咬媽媽的手,大人則比較罕見;我們不是用牙齒去咬別人的身體,而是用講出來的話去傷害對方。我們的嘴巴很厲害,上帝的原意是讓我們可以享用食物、讓我們彼此說安慰鼓勵的話,可是我們卻用它來彼此傷害。

「咬」就是唇槍舌劍,「惡人設謀害義人,又向他咬牙。」(詩37:12)這個「咬牙」並不是真要吃他的肉,而是想讓他受害。司提反被害時也是這樣,「眾人聽見這話就極其惱怒,向司提反咬牙切齒。」(徒7:54)

「吞」就是狼吞虎嚥,要把他吞下去,箴言說:「有一宗人,牙如劍,齒如刀,要吞滅地上的困苦人和世間的窮乏人。」(箴30:14)耶穌的比喻也提到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又來吃盡了。」(路8:5)「吃盡」就是katesqi,w(katesthio),他絕對不只是在嘴裡咀嚼,而是要吞下去。

「滅」就是消化,那個生命不見了,死了、消滅了!「但人死亡而消滅;他氣絕,竟在何處呢?」(伯14:10)雅各和約翰(雷子)脾氣不太好,耶穌帶他們去撒馬利亞,撒馬利亞人因為跟他們不同族,所以不太客氣,也不招待他們;於是這兩個學生就不高興了,「他的門徒雅各、約翰看見了,就說:主啊,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做的(有古卷無「像以利亞所做的」數字)嗎?」(路9:54)耶穌說:「不要這樣子,人家只是不請你吃飯,你就氣成這個樣子?」「燒滅」是avnali,skw(analisko),就是用火把對方整個除滅。

所以「咬、吞、滅」都是要讓對方受苦、受傷、受害,或甚至死亡的意思!

Ⅲ、口舌的傷害

我們的嘴巴是怎麼傷害人的呢?首先我必須澄清,以下所講的並不是我對姊妹們有偏見,而是單純講述聖經中的教導及引用科學的發現。上帝所創造的男人和女人,原本就有很大的不同,醫學上發現,女性控制嘴巴附近小肌肉的神經系統比男性發達很多。嘴巴附近小肌肉發達不一定都要用來傷害別人,也可以拿此特點來造就人。

1. 嘮叨 Henpeck

弟兄最怕下雨的時候房子還漏水,意思是娶到一個「會漏水」的老婆,當她在一旁滔滔不絕講話,丈夫無計可施,只好把眼睛、耳朵關起來,這個就叫作嘮叨(Henpeck)。

母雞煩公雞的時候,公雞可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台語叫作「碎碎唸」,她也不是很大聲,只是小聲的講,可怕的是停不下來,就好像晚上睡覺時,水龍頭不停地滴水,讓人受不了。「碎碎唸」這招很厲害,不管是孩子、丈夫或父親都會發瘋,「妻子的爭吵如雨連連滴漏」(箴19:13),所以枕邊細語真的會穿石鑿壁。

有一個太太就這樣把他的老公毀掉了,那個老公名叫參孫,力大無窮,他老婆很會講話,每天晚上講,最後參孫只好投降。這個老婆叫作大利拉,她的舌頭很厲害,一直講一直講……,參孫煩死了,後來真的被他老婆毀掉了,「大利拉天天用話催逼他,甚至他心裡煩悶要死。」(士16:16)這是聖經中的一個例子。

2. 找碴 Nitpick

第二種是做偵探、雞蛋裡挑骨頭,英文叫作Nitpick(找碴),本來沒事就一定要找出事情來,雞蛋裡本來就沒有骨頭,可是他就一定要找出骨頭來,也就是想辦法找碴、找麻煩、讓人受苦,「他們圍繞我,說怨恨的話,又無故地攻打我。」(詩109:3)

耶穌就遇到一些找碴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他們甚至還裝作很有禮貌的樣子,其實目的是想辦法找出耶穌話語中的把柄,為要將其定罪,「於是窺探耶穌,打發奸細裝作好人,要在他的話上得把柄,好將他交在巡撫的政權之下。」(路20:20)如果你遇到有人這樣專門找你的麻煩,那的確防不勝防,因為每個人的話語中總難免有語病。

3. 侮蔑 Derogate

其實每一個丈夫心裡都很希望妻子讚賞他,可是很多姊妹卻懶得這樣做,反而說「你好差,跟你同學比起來根本不能比」,不管先生如何努力,她總是拿更優秀的人來比較,她先生本來還不錯,後來就被比下去了,這就是用言語侮蔑人,「少年人必侮慢老年人;卑賤人必侮慢尊貴人。」(賽3:5)我知道很多太太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先生,導致先生自暴自棄,雖然老公也有他待改進的部分,應該提醒,但也不至於一無是處,所以不要只看他的缺點、一副看不起他的樣子,既然妳決定要嫁給他,就支持、扶助他,不要洩他的氣。

聖經裡有一個老婆很會洩老公的氣,還好這老公沒有因此受影響,他就是大衛王,老婆叫作米甲。起因是,大衛王運送約櫃時發生了一些事情,途中有人誤觸約櫃被上帝擊殺,大衛王本來要把約櫃運至耶路撒冷城,又怕事情再度發生,因此將約櫃先送到迦特人俄別以東家,結果俄別以東家大蒙祝福,大衛王知道後,就想把約櫃搬到自己的城裡。

迎接約櫃時,大衛王在上帝面前跳舞,跳到王袍掉了也不在意,只剩下一條內褲,被米甲看到了,米甲找到機會數落大衛王,看她怎麼數落,「大衛回家要給眷屬祝福;掃羅的女兒米甲出來迎接他,說:以色列王今日在臣僕的婢女眼前露體,如同一個輕賤人無恥露體一樣,有好大的榮耀啊!」(撒下6:20)這句話講的真是尖酸刻薄,結果因為這句話,她得了不孕症,從此不能懷孕了,因為她侮蔑她的先生。抱歉,找到的聖經都是姊妹的例子,請原諒,我只是引用聖經,不是刻意詆毀姐妹。

4. 惡毒 Malice

「你的舌頭邪惡詭詐,好像剃頭刀,快利傷人。」(詩52:2)不開口則已,一開口別人就受傷。掃羅王生氣大衛到一個程度,只要有人幫大衛講話,他就要傷害他,包括自己的孩子約拿單,甚至要拿槍殺他,「掃羅向約拿單發怒,對他說:你這頑梗背逆之婦人所生的,我豈不知道你喜悅耶西的兒子,自取羞辱,以致你母親露體蒙羞嗎?」(撒上20:30)「你這頑梗背逆之婦人所生的」這句話裡同時罵了兩個人。你講過這種話嗎?生氣的時候說:「你這個孩子,就像你爸爸,跟你爸爸完全一樣」,一句話殺兩個人;更厲害的是「你跟你家的人完全一樣」,這話將全家都殺光了,你看那個劍多厲害?你只是對某一個人不高興,為何要連他家人、祖宗八代都罵進去呢?不需要這樣嘛!掃羅王真的很糟糕,不高興開罵時,居然這樣子侮辱、謾罵自己的太太和孩子。

5. 嘲諷 Sarcasm

Sarcasm(嘲諷)的希臘字根就是把肉撕裂,用話語讓對方好像流血般的痛,「連小孩子也藐視我;我若起來,他們都嘲笑我。」(伯19:18)我們叫作冷嘲熱諷。耶穌基督被掛在十字架上時,那些把他送上十字架的人就是這樣對付他,耶穌已經很痛了,還要讓他更痛,「祭司長和文士也是這樣戲弄他,彼此說: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以色列的王基督,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叫我們看見,就信了。那和他同釘的人也是譏誚他。」(可15:31-32)表面上看來好像在奉承他,其實是嘲笑他,這叫作冷嘲熱諷,連掛在他旁邊的犯人也一樣跟著譏刺耶穌。

6. 中傷 Backbite

這個更可怕,笑裡藏刀,在背後中傷人,英文叫作Backbite(咬你的背部),在你面前表現的還好,其實都在你背後說壞話。我們很容易犯這個錯誤,不是嗎?我們批評別人的時候,很少當面說,都是在對方聽不到的時候才講,這是很厲害的。保羅在羅馬書裡說了許多上帝會審判的罪,其中一種,就是背後說人的。「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上帝的(或作:被上帝所憎惡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羅1:30)

大衛王有一個兒子押沙龍就做過這種事,站在他爸爸的城外,凡有人要進城時,他就說:「咦?你要去法院啊,什麼事?」對方娓娓道來,押沙龍就說:「唉呀,好遺憾啊,我爸爸就是不讓我做法官,不然這件事情一定是判你贏。」「押沙龍對他說:你的事有情有理,無奈王沒有委人聽你伸訴。」(撒下15:3)他這樣的做法,就是要把民心都贏到他那裡去,背後的意思其實是在數落他爸爸,後來押沙龍叛變,導致最後自己被殺。這就是用陰險的方法在背後傷害對方的例子。

7. 流言 Gossip

最後一種就是傳話、流言(Gossip),「往來傳舌的,洩漏密事;大張嘴的,不可與他結交。」(箴20:19)我們一直跟小組成員強調,小組要做得好,大家要把心裡的話講出來,互相代禱才會禱告到重點,可是當你把內心的事提出來,就會冒一個風險,如果有人把那些話傳出去,所造成的傷害就很難處理。

教會鼓勵大家要彼此相愛,有一個前提就是,關於小組成員的事,只能對上帝說,連家裡面的人都不能講,這是最起碼的修養,如果你沒有這樣的修養,那請你不要參加小組,因為你會害己害人。

在小組裡,如果大家都只談天氣,看氣象報導就好啦!可是真要講到內心的痛,難免會涉及到隱私,這個部分我們一定要記得「不傳話」!包括好話也不傳,傳的不一定都是壞話喔!但有些東西傳開了就不好,一傳出去就不容易控制,這是一個我們都要學習的基本功課。

有一個波斯國王,他的老婆很漂亮,在一次宴客中,他想展示自己漂亮的老婆,結果當天老婆心情不好,拒絕被展示,於是開始有人傳話,「這樣還得了,要是這個消息傳到民間以後,所有的太太都會開始叛逆他的老公,這一下國家就會大亂。」為了這樣的流言,這個老婆被廢除,後來才讓以斯帖有機會登上王后的位置,「因為王后這事必傳到眾婦人的耳中,說:亞哈隨魯王吩咐王后瓦實提到王面前,她卻不來,他們就藐視自己的丈夫。」(帖1:17)這是傳話所造成的嚴重影響。

Ⅳ、新約的勸告

1. 閒話要被審判

新約給了我們一些勸告,剛才提到在背後講話或傳話,你可能覺得沒什麼,反正無聊就隨便講講,你知道上帝都用MP3二十四小時錄音,而且在最後審判時,還會播放出來給大家聽?如果真是這樣,我們要反省自己,很多話其實是不需要講出來的,或許你認為沒什麼,可是上帝在意!耶穌說:「我又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太12:36)所以我們一定要管好自己的舌頭。

2. 言語帶著和氣

還有,講話要帶著和氣,這樣的對話就很舒服,「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西4:6)鹽能夠讓一盤菜變得美味、好吃,如果一盤菜,讓你吃出鹹味,那就太鹹了;鹽要放得恰到好處,叫人吃不到鹽的味道,而是吃出食物的美味。換句話講,如果我是鹽,我到一個地方,能讓別人的美善發出來,那我就是很棒的鹽;如果只是讓大家感覺我很棒,那就是太鹹!所以鹽是很妙的,不是要誇耀自己,而是要讓別人嘗到美善的滋味,這樣的言語,會把人心中原有的美善引發出來。

3. 說話能造就人

話語能夠造就人,不只是讓大家氣氛很好,而是讓別人得到鼓勵、讓別人得到一股願意向上的力量,我們應該多講這樣的話,「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4:29)

4. 勿說淫詞妄語

還有,不要說亂七八糟的話,從前有小孩喜歡講這類的話,嘴巴會被塞一塊肥皂。聖經說:「淫詞、妄語,和戲笑的話都不相宜;總要說感謝的話。」(弗5:4)這是弟兄最常犯的,講髒話、講與性有關的黃色笑話都屬於這一類,我們需要學習這個功課,練習不要講這樣的話,因為沒有什麼好處、一點也不造就人。

5. 要用舌頭頌讚

最後,不要禮拜天讚美上帝,禮拜一就咒罵人,咒罵那按上帝的形象所造的人,這叫做不一致。「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上帝形像被造的人。」(雅3:9)雅各說這樣不對!怎麼可以一舌兩話呢?我們禮拜天都到禮拜堂來,用我們的嘴巴、舌頭稱頌上帝,禮拜一到六就不要用同樣的嘴巴,去咒詛那些按上帝形象所造的人,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會一致,也比較討上帝的歡喜。

Ⅴ、結論:吃進基督生命,話語造就別人

耶穌說,你們來吃我的肉,喝我的血,「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約6:55)這是耶穌設立聖餐的時候講的:「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路22:19),基督徒難道可以吃別人的肉、喝別人的血、可以吞咬別人嗎?可以的,但只能吞咬一個人,那就是主耶穌基督!當我們用感恩的心,把耶穌基督的生命吃到裡面的時候,我們的口所講出來的話,就會充滿主的愛,就能造就彼此,所以讓我們願意吃進基督慈愛的生命,說出讚美造就的話語。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感謝上帝,在你創造萬物時,把你的形象-就是靈性賜給我們,你給我們一個特殊的恩典,就是我們能講話。這個話語的能力可以把我們內心的世界表達出來,在話語的互動當中,讓我們享受到彼此的愛。很可惜的,是我們濫用這樣的恩典,我們用這樣的恩典來相咬相吞、互相傷害;主!我們不得不向你承認,我們用話語所傷害的,常是最愛我們的家人;主!求你饒恕我們,也求你幫助我們在話語上面,能夠造就別人,能夠帶來和氣的話語。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孕育宣教的教會 -- 莊孝盛

寫作於2008.11.30
作者:莊孝盛 牧師
 (林前1:22-23)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非常高興貴教會給我這個機會來到你們當中分享和見證。宣教如同一個將要死亡、快要被唾棄的教會重新更新,。多年來我從許多的教會得到激勵,深深受感動的教會,大都多數都和宣教有關係,宣教是教會的責任,然而宣教也是我們經歷上帝奇妙的所在。聖經說,上帝是在曠野開道路,、沙漠開江河的上帝,一間個願意為上帝走十架道路的人,他首先要得到上帝的奇妙和恩典。宣教是教會無可推託的一個天職,身為長老教會的牧者,我深深的以為,長老教會的興起對台灣這塊土地,有非常重大的一個影響和責任,從南到北、從山區到偏遠的海邊,一千兩百多間的教會如果能注重神所給我們的宣教的使命,我們必能夠興起神他的大能和祝福在這塊土地上,改寫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和命運。各位弟兄姊妹,貴教會已經投入許多宣教的工作,是不是能夠通過今天的這個禮拜,我們更新自己,重新讓我們的教會因著我們的獻上為的活祭,讓貴教會能夠在靈裡合一,為神興起宣教的大使命。我要跟和大家分享聖經的話語,因為今天聖經的這兩節經文,都是我這一生最喜愛的,也是在聖經當中非常重要的兩個禱告,一個是大衛,一個是保羅,這兩個人在整個教會的歷史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是一個信仰的前輩,一個說「我要高舉神救恩的杯」,一個說「我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本來這就是基督徒從心裡面應該有的一個態度。當我們守聖餐時,長執小會員將這個杯送到我們面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將生命的杯送到我們的周遭親友人群裡。願我們的教會在建造上帝的聖殿時,我們在神的面前獻上我們的心,參與在教會的事工,不論大小事,願我們所付出的金錢、精神和才華,能夠在上帝面前讓他祂的聖名被高舉。讓我們在神的面前再一次同心來禱告:

「天父,當我們要領受你祢的話語之前,我們要靜靜地打開我們的心,在你祢施恩的寶座前許多年,我們自問,到底我們對你祢的福音認識有多少,不然為什麼何有時我們感到傳福音是那麼的困難,求上帝用你祢權能的杯餵養我們,讓我們來為你祢大發熱心,也讓我們的生命大大地得到喜樂,當我們得到你祢的餵養而興起時,願主你祢讓你祢的聖會成為你祢救恩的記號。我們在你祢的面前擺上自己,也獻上祢你的教會,祢你的教會是萬民景仰蒙祢你祝福的一個地方,不只是基督徒聚會的聚會所在,而是萬民來親近祢你、敬拜祢你的地方。我們深深地為我們的教會來禱告,神通過這個教會,讓萬民因此得祝福,也除去我們心中許多的障礙和阻礙,讓我們的心中不再有貧乏、不再有虧欠,讓心中以許多的攔阻不再成為我們的藉口,讓我們的教會能夠為主祢你來興起,天父上帝,求祢你恩膏這個教會。在建堂的工作,我們更深深地相信,外在的建築物比較容易建造,但使徒的生命是更是重要,求主祢你透過今天的經文興起祢你的大能,讓這個教會大大的進步,讓我們在祢你的裡面得到助益,。我們如此禱告,奉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引言:宣教的真諦與理念(願為神去觸摸世界)

我曾經看過許多心中有感動的教會,不論大或小,理由不在他們教會的規模,而在於他們所展現生命的亮麗,他們透過許多宣教的工作,來展現耶穌基督給他們的使命。各位弟兄姊妹,當我們的教會在談到宣教年會的時候,宣教到底是代表什麼意思?我們如何在自己的教會裡面去贏營造一個宣教的教會?宣教又代表什麼?宣教有許多的意思、有許多的教導,但是我最喜歡的是一個南非的宣教師他所講的,他說宣教最重要是帶給別人盼望,不論在經濟上、不論在心靈上、不論在政治上、不論在自己的前途,以及在許多的無奈和黑暗當中,宣教就是在人的需要當中帶來神的應許和盼望;David Bosch(大衛伯席)就是這個南非的宣教師,他引用了許多教會的歷史,也談到許多聖經的記載,他寫的書都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成為教科書,他在宣教的定義上說了一句話,那段話是結論:「宣教就是傳盼望,把盼望帶到絕望的人當中。」各位弟兄姊妹今天所讀的這兩段經文,是我們在聖經裡面的兩個人物,除了他們以外,還有在耶穌基督的教導裡面,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經文,都是教導我們如何投入成為孕育宣教教會的一個使命。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你們當到普天下傳福音,使萬民成為我的門徒」(太28:19-20),這就是一個大使命的記載,也代表教會有一個使命,應該去呼召、邀請、傳遞,讓更多的人來認識耶穌基督。耶穌又說:「你們當敬畏耶和華,而且盡心、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可12:30; ;路10:27),在傳統上教會稱這段經文叫作大誡命,大誡命如果是右手,大使命就是左手,這兩隻手就是孕育宣教非常重要的兩隻手,一個是使命,一個是誡命,誡命就是愛人如己,教會不是空傳神話語的地方,教會是用生命來感動人、用生命來包容人,讓人在耶穌基督的愛裡,讓教會成為一個愛的記號和出口。所以有許多時候當教會在談宣教的定義,我們不能不從內在生命的更新,讓神的愛能夠滿溢,從這個教會直到這個社區、直到在每個曾經在黑暗角落哭泣的人。除了這個以外,耶穌又說:「我來是為了讓人得更豐盛的生命」(約10:10),所以宣教有許多聖經的教導,但是最主要的是宣教是行動,宣教不是停留在這個地方,宣教是停留在我們的手和腳。各位弟兄姊妹有許多我們的故事,我們能夠從許多的教會彼此的探訪,我們能夠更深深地去激勵我們自己,我曾經看過許多的教會,他們願意成為耶穌基督的手,他們願意成為耶穌基督的腳,他們願意用耶穌基督那種僕人的形象,去為別人做服侍的工作,他們的服侍勝過牧者的講道,他們的服侍強過於牧師的教導,他們用實際的活動讓人得到感動。

很多基督徒不敢跟向人家傳福音,或者沒有足夠的熱心去傳福音,可能有幾種原因,其中一種原因,是我們對福音的本質和領受不夠完全。我看到初代教會的信徒在跟和人家分享他們的新生命時,是充滿著興奮、期待和熱情,但是我也有一種沮喪和掛慮,就是有時候待在教會越長久的弟兄姊妹越有規矩,但是而那份熱情越消退,當我們要跟向人家傳福音時,卻很難開口,所以到底是福音沒有滋味,還是我們還沒有尚未得到福音的滋味?今天的經文中若我們往前看,大衛在他的祈禱中這樣說:「我要在耶和華面前行活人之路。」(詩116:9)意思要在主的裡面得到一個活潑的人生,因為這個信仰,我的人生充滿希望,一個在人生中未曾被充滿的基督徒,他當然很難去跟和人家別人分享這種生命的祝福,願我們今天對主說:「主,我要向祢你大大開口,在今天的禮拜中領受從祢你而來的幫助。」我們要思考我們的教會要成為怎樣宣教的一個教會,我們要如何用主所給我們的恩典與人一同分享。如果你的孩子問你說:「媽媽,為什麼我們要信耶穌?」如果你的孫子問你說:「阿公,為什麼你要信耶穌?」請問你要怎麼回答他?可有我們家庭家族中的故事?不是每個家庭家族都有信主的故事嗎?我是第四代基督徒,我的內外祖父母都在第四代前信主,我的家庭家族都有這種信主的故事。我的外祖父是在彰鹿很貧窮的勞工,有一日在大埕有一個陌生人,一個老先生擔著擔子要去賣東西,半路在大埕休息,用頭上的斗笠在搧涼,在休息的當中他開始唱起歌來,我的外祖父覺得奇怪,那個歌曲聽起來不是台灣調,也未曾聽過,所以就問他說:「阿伯,你在唱什麼歌?」阿伯回答外祖父:「我在唱聖詩,是我們基督徒在敬拜的詩歌。」「很好聽耶。」「你要是想要聽,就去台南太平街有一間太平境教會,你去就可以學到這些詩歌。」很有福氣的是,我的外祖父沒有這樣聽過就算了,他真的隔週禮拜天從彰鹿走到台南,彰鹿到台南大概二三十公里,他去作禮拜,因此我們全家族得救,為什麼?因為我的外祖父在那裡就打開心門,雖然不知道那天牧師說了什麼,但是外祖父回家後把家中所有的偶像全部清理掉,外祖父的爸爸嚇一跳,「這是大不敬,我兒子瘋了」,趕快去磕頭向神明賠罪,外祖父對他爸爸說:「爸爸,我們要信,就要信真的。」從那時起,上帝的救恩臨到我們家族。外祖父有七個女兒,他遺憾自己沒有兒子(獻給上帝作牧師),雖然他很窮,但他知道智慧、真理和教育的重要,七個女兒全部讀到高中以上,我的阿媽也是這樣認為,再窮也要讓子女受教育,不論男女,結果被鄰居譏笑:「女兒嫁出去就是人家的,你卻窮的骨瘦如材,還花這樣的錢去給女兒讀書」,但是她知道在上帝的眼中,男生女生都是後代。後來他看到鄰居中有一個養牛的孩子很乖巧,所以就幫助他、栽培他,果然這個孩子去讀神學院成為牧師,我的外祖父也把大女兒嫁給這個養牛的孩子。

宣教是什麼?宣教就是經歷到上帝,將那份熱情向我們周圍的人講,教會就是講耶穌的故事,教會就是分享耶穌基督的愛,我們要如何代替主去幫助、照顧、鼓勵,甚至擁抱那些需要擁抱的人,教會的設立絕對不是為了我們這些基督徒而已,因為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他祂不是說:「我為十二使徒釘十字架」,而是為了信和不信的人、為了願意和不願意的人,他祂是無條件的用他自己的生命成為一個活活的屬靈宴席讓眾人因此得到益處,所以從他祂的學生到保羅,這些人無怨無悔,一生用十字架作他們生命的重點。保羅說:「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林前1:22-23)

在保羅的眼中來看,耶穌基督十字架的生命,高過神蹟奇事;在保羅的眼中來看,上帝的救恩大大的超越希臘人追求的身體、智慧和真理。弟兄姊妹,我們對福音的認識是什麼?我們要如何成為一個遞杯的人?願我們在主內對由主所興起的許多教會得到激勵,。在我服侍的這二十幾年來,主用很多教會感動我。昨天在分享時,有同工問我說:「牧師,在你這麼多年的服侍中,你如何與長執同工兄姐作分享?讓我們的教會長執能夠明白宣教真正的意思?」有時候我知道牧師的講道非常有限,你想要邀請一個人作一個誠實的基督徒,有可能在講台上講一百篇道,在有意無意間,或很婉轉的勸勉,才可能稍微有些回應,你真要讓一個人改變,若不是聖靈做的工,就沒那麼容易,但是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帶他們去看。我們教會有一個很好的行動,就是我們常常去觀摩其他教會,二十年來上帝讓我們看到一些感動人的教會,那些故事都成為我們祈禱的開始。

從普世教會得激勵

1. Mother Teresa的故事

昨天我有跟向大家提到Mother Teresa的故事,或許我們當中有很多人從那個故事得到激勵和感動,其中Mother Teresa曾經照顧過廟裡面的一個負責人,那個廟的負責人是長期反對德蕾莎修女在他們印度人當中做這種宣教的工作,無論她做的多好,這個人因為他自己的種族意識和信仰的理念,長期反對德蕾莎修女所做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他自己生病,無力軟弱,沒有人照顧他的時候,他的朋友把他抬到德蕾莎修女照顧老人的一個地方,他非常的羞愧,但是他沒有能力推辭,因為他躺在床上沒有辦法照顧自己,他問德蕾莎修女說:「你為什麼肯照顧我?我是你的敵人,我敵對你,我羞辱你,但是為什麼你願意照顧我?」當修女在服侍他的時候,她的十字架就在胸前,他問那些修女說:「你的耶穌犯了什麼罪?為什麼他被釘在十字架上?」外人不曉得耶穌被定十字架不是因著他祂的羞辱和罪,而是因著他祂的愛,。當一個人服侍他的敵人時,他不需要千言萬語,因為他的生命已經打開人心中的房間。德蕾莎修女還說,她無法照顧那些貧窮人一輩子,但是最起碼,在他們臨終的最後一個時刻,我能夠幫助他們帶著平靜的心,去渡永恆的人生。她把將死的老人抱到身邊,幫他洗澡,因為印度人在他們最後要面對永恆時,他們覺得帶著清潔的身體很重要,德蕾莎修女說她無法照顧他們一輩子,但是在這個最後神聖的時刻,我至少可以為他們做一件神聖的工作。各位弟兄姊妹,讓我們在神的面前為眾教會來禱告,我們求神讓我們在他祂的面前,真的能夠營造一間感動人的教會。

2. 泰北快樂人的教會

泰北有一間Parchakittisuk(即Happy people的意思)教會,叫作「快樂人的教會」,它是由一個獨居未婚的泰國牧師所設立,這位牧師因為土身生土長在泰北,她從小就經歷過許多生命的無常,因為她看到她同學經常在童年的時期消失,後來她聽到她的女同學為什麼離開泰北的原因,因為他她們的父母因著貧窮就將孩子賣到都市裡面當妓女,。這位牧師從小就在心中就有很深的無奈和痛苦,她立志說:「將來如果有一天我能夠賺大錢,我要把我的同學買回來,或者再把我的同學找回來。」這位牧師一生當中服侍跟隨神,後來當她受了神學的教育,她開始慢慢地覺得,不只是能夠救她的同學,也應該救她的同學的鄰居和孩子,後來她就用他她爸爸的房子去當作禮拜堂,她用她的庭院當作一個孤兒院,專門照顧在泰北金三角那些因為毒品得而感染到愛滋病感染的父母,以及、他們所留下來沒有人照顧的孩子。兩年前我去參觀這個地方的時候,她讓這些孩子為我們唱歡迎的歌,讓我沒有辦法靜下來聆聽他們的歌曲,因為他們一邊在唱的時候那個旋律有點淒涼,她跟向我們解釋說那首歌的意思,那條歌曲我還記得大概意思是這麼說的如此:「她說有一天在學校的作文課,老師給我們一個題目,那個題目是「『我的媽媽」』,每一個同學都在寫自己的媽媽與他的故事,但是我不知道怎麼寫,因為我沒有媽媽,我沒有媽媽擁抱我,我沒有媽媽陪我去散步,我沒有媽媽擦去我的眼淚。」大概歌曲就是這個意思,在那當中我一直有很深的感觸,我感謝上帝讓我看到一個願意為耶穌基督當媽媽而不只是當牧師的教會。各位弟兄姊妹,感動人的教會不是用言語去呼召人,而是用我們實際的行動,去營造感動人的教會。

3. 紐約人行道主日學

昨天我也跟和大家談到Bill Wilson(比爾威爾森)這位牧師,他生長在紐約,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被單親母親遺棄的一個孩子,十四歲沒有父母,。他在人生痛苦中,得到一個基督徒的家庭的收養、受教育,後來他讀了神學院。當他在教會侍奉時,有一次看到報紙上報導有一個四歲的孩子死在紐約的街頭,因為在紐約的貧民區有毒品、槍枝、人口販賣的問題,他看見紐約的街頭有許多沒有人照顧的孩子,他毅然決然的地就投入一個街頭流浪孩子的福音工作,離開原有的教會去到紐約,作一個沒教堂的牧師,。如此,竟然他竟然就推動了一個世界性真愛的事工「人行道主日學」,突破傳統。他的車成為福音車,去載所有在布魯克林貧民區的孩子,一次兩次,不論黑人白人,將這些沒有地方可去的孩子載到他的家―一間倉庫裡面,他的家就成為一間教室,讓他們在倉庫裡成立一個主日學,給他們漢堡、給他們午餐,帶給這些孩子許多生命的希望和教導,一年、兩年到乃至二十年,許多的孩子因著這樣子如此,他們的態度有了更新和改變。這間教會在紐約的街頭將近二十台的大巴士,像是改裝過的可口可樂罐,開到街頭打開後就變成一個舞台,叫作「街頭主日學」。有很多事情是我們沒想到過的,但是當你有願意的心時,上帝要將那個智慧和可能性,放在我們當中。各位弟兄姊妹,如果可以的話,我相信你們的牧師有講不完的故事,如果可以的話,我可以從早上一直講我所看見過,將自己擺在神手上、被神所高舉的教會。各位弟兄姊妹,我們為這個教會作禱告,今天所讀的經文,必須成為每一個人心中的禱告,不要說禮拜一結束,你們就忘記大衛和保羅的禱告,盼望你們將這個禱告經文寫在你們的心中,經常將教會的建堂擺在心中,教會的建築和禮拜堂是容易建造的,我不是說誇口的話語,但是建造一個十全十美、願意完全無怨無悔擺上的教會,是困難的。早在兩百多年前,一位牧師叫作John Wesley(約翰衛斯理),他的禱告就彰顯出建造教會的困難,他說:「求神給我一百個同工,是什麼都不要、是什麼都不怕,只要上帝、只敬畏上帝的同工,我要將整個英格蘭翻轉過來。」他相信如果有一百個同心協力的同工,他能夠將整個英國的社會重新歸回到神的旨意和教導上。各位弟兄姊妹,當我們在談教會建堂時,有許多的攔阻和困難在我們心中,但是最大的困難其實是信徒的營造和宣教的熱情,盼望我們在今天的禮拜當中,我們能夠重新跟向神來作決志。

4. 韓國漢城恩典教會

在韓國漢城的這位牧師姓鄭,因著他看到一群自閉症的孩子,他心中沒有辦法在原來安逸的教會擔任主任牧師,。這間教會非常的富有,有兩千多個信徒,所以這個教會有相當的能力,但是這個牧師覺得他階段性的任務已經夠了,他能夠將教會牧養的責任交給年輕的傳道,所以就提早退休,將他原來牧養的工作交給年輕的同工,他就走到街頭,用他僅有的退休金作為基金,呼召許多基督徒的同工,他們在漢城建立一間「恩典教會」,另外一個名稱叫作「麥子學校」,禮拜一到禮拜六,這間教會是一間全然的學校,從幼稚園到高中,照顧一百個自閉症的家庭,這些孩子原來在父母的心中是一個痛,因為他們的父母帶著這些自閉症的孩子,他們不曉得這些孩子的將來是什麼,但是當這群孩子來到這個教會時,他們的生命改變,他們在那個地方有新的盼望、有新的尊榮,他們不再以孩子為羞愧,甚至最後連這個社區都以這個學校和這個教會為社區的榮耀,他們要將最好的給這群孩子。我參觀這個教會和這個學校時,我看到他們的音樂廳,是一個全世界非常了不起的廳,因為音樂廳裡面的建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是一個景德鎮的教授,他親手用燒出來的每一塊都不一樣形狀的陶土,都是不一樣的形狀,嵌刻在整個音樂廳禮堂裡面,成為一個個消音塊,成為一個非常特別的音樂廳。這個音樂廳除了他它的建築以外,它的精神是最特別的,因為自閉症的孩子很難去到國家音樂廳,因為他們的規矩和行動的異常,所以他們很難進到全然安靜的高等藝術的殿堂,但是這個學校規定,世界一流的音樂家來到此表演,他不能拒絕這些孩子有任何異常的動作,哪怕孩子在前面跑來跑去,他們要很安靜的、很喜樂的表演,好像在演奏給天使和上帝聽。這個學校有很多特別的神學和其教會的精神,一個教會的偉大是來自於他們對聖經的理解,一個教會的偉大是來自於他們對聖經的回應,一個教會的偉大是他們願意不打折、百分之百的地、虔誠的地過十字架的生命。弟兄姊妹,我們的教會是不是能夠為人而活的教會?成為因我而祝福別人的一個教會?讓我們在神的面前,不論是像前面方才提到的「快樂人的教會」,或者這個「恩典教會」,我們能成為獨一無二的「和平教會」,每一個教會有他們的故事,我們的教會也應該有我們自己的故事,願神將他祂的榮耀尊貴放在我們當中。

一、主耶穌的教會是「宣教的教會」

1.宣教的教會:被耶穌的愛所激勵的教會 多元宣教的教會 365天的教會

我自己的教會,因著剛剛的「恩典教會」,我們有了新了的祝福,因為當我坐在那個新的音樂廳時,我跟向神作了一個禱告,我們的弟兄姊妹去參觀時,我們就在那個沒有人的台上唱一條我們所熟悉的詩歌,那首詩歌叫作「耶和華祝福滿滿」,我們在那裡用禱告的心求上帝,讓我們的教會能夠成為白鷺鷥,我們能在這個天地當中唱出祝福禱告的詩歌。我坐在那裡跟向神求說:「神,讓我們在鄉下的教會,也能夠成為三百六十五天7-11的教會,從白天到晚上、從天亮到黑暗、從年初到年終,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沒有停息的教會。」,神真的讓我們有這個榮幸,神給我們許多的故事,神將那些流浪的中輟生帶到我們的教會裡面,我們未曾計劃過這個工作,這個事工也不在我們的生涯規劃當中,但是神說要有就有,因為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1:3)神的創造通過他祂的言語,和他祂的心意。各位弟兄姊妹,神說「我的教會必成為萬民的祝福」,但願我們在神的面前為自己的教會祈求尋求。我們今天坐在這裡禮拜,我們希望有自己的禮拜堂,我們也不知道我們的禮拜堂建造起來可以做什麼,但當我們分別為聖獻給上帝時,上帝就有他祂的作為。六年前我們的教會蓋了一間教育館,蓋教育館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訓練、靈修和社區活動的需要,因為我們要在七十週年時獻給上帝作一個禮物,其實我們沒有很多錢,當我們要蓋教育館時,我們銀行的存款只剩一百萬,預計需要一千到一千五百萬,但是我們決定要蓋,因為我們不能等到錢存夠了才來蓋,為什麼?因為若等我們存足夠時,孩子都長大了,所以我們就決定用借錢的方式來蓋,牧師和長執禱告後作了一個決定,三年內我們不對外募款,因為如果一個基督徒本身不先背起十字架,他沒資格說他是在背十字架,當你在上帝面前說「主啊,我要獻上自己。」但是你卻像乞丐向別人討錢,討來獻給上帝,我們要做主人,不做埃及的奴隸,我們已經是一個被釋放,有能力自主背十字架的基督徒,所以我們教會就做了這樣的決定,重點不是要講這個,上帝會將你獻上的五餅二魚改變。在那個獻堂的感恩禮拜中我們的誓約是這樣說的:「我們同心來祈禱,讓我們的教會成為竹東竹塘人的祝福,到了一百週年慶典的時候,竹東竹塘人要跟向我們說:『有竹東竹塘教會真好,他們成為我們的祝福。』」很奇妙,原本的計劃完全改變,因為在那當中上帝給我們一個呼召。我們當時的縣長是是王翁金珠女士,她是基督徒,曾做過老師,在她的任內做很多沒有投資報酬率的工作,就是沒有選票的工作,但是她看到很多家庭的中輟生,就問說:「可有教會能和教育局合作,來幫助這些中輟生?」因為縣長的邀請,我們接受這樣的呼召,我自己的教會,白天是一個中輟生的學校(向日葵學園),晚上是一個課後安親班(向日葵成長營),讓弱勢家庭的孩子,有一個像回到家的感覺的一個教會,這是我們教會的一個事工。為什麼?每一個教會它的故事最主要它的動機就像就像保羅所說的,因著愛,因著耶穌基督的愛,我大發熱情和顛狂,保羅說:「我們若果顛狂,是為神;若果謹守,是為你們。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林後5:13-14),一個基督徒願意為陌生人,一個基督徒願意為那些跟和他沒有任何血緣生命關係的人全然的地付出,只有一個很單純的理由,因為耶穌基督先愛我,我全然白白得著,我願意白白的地付出,唯有耶穌基督十架的生命,能讓人以自己為中心的人生觀,轉化成為以神為中心、以他人為中心的人生觀。

2. 聖靈更新的教會:足以肩負宣教的使命 宣教的真諦:願神的國度降臨

各位弟兄姊妹,讓我們的教會是為別人而活的教會,讓我們關心周遭許多那些許多需要我們伸出手的人,讓我們為神去觸摸這個世界,讓我們跟向神說「我願意」,我願意走到天涯海角,我不一定要當宣教師,像連加恩,他在生命當中短暫的一段時間,神差遣他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在那一段短短地的時間裡,他不浪費他自己的生命,。神差遣我們在不同的領域,為要讓我們在黑暗的世代、彎曲悖謬的世代,將生命的道展現出來。基督徒的使命是以生命換取生命、是以生命來傳揚神的福音,讓我們在神的面前跟向神說:「神啊,我能夠為你祢做什麼?我的教會能夠為你祢做什麼?」大衛說:「我要高舉神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詩 116:13)這有兩層意義,第一,當我在神面前用禱告的心情,端起我生命的杯,第一個祝福是我能夠品嚐到救恩的滋味,我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我的生命得著豐盛;我因著耶穌基督的生命,我的生命從卑賤自私轉化成為神的榮耀和尊貴,每一個願意在十字架面前為自己將來的前程的作禱告的人,他的生命會因著那個禱告而全然不同,你們相信嗎?你願意鼓勵你的孩子,虔誠在十字架面前,全然的地委身和跟隨,讓他的一生得到神的祝福嗎,?與神同行的生命,他的生命是耶和華以勒的人生,讓我們能夠高舉神的杯,能夠頌揚耶和華的名。我們在神的面前來營造一個讓人能夠得到祝福的一個教會,讓神的國度能夠降臨在我們當中,當我們在禱告說:「願你祢的國度降臨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你曾否想過,台灣的將來何去何從?今天的台灣需要什麼樣的教會?今天的台灣不是需要一個象徵性跟他們到處講說:「耶穌愛你」的教會,尼姑也會講「耶穌愛你」啊,有一次一個尼姑來會友的家中化緣,這個會友跟對尼姑說:「師父,對不起,我們家是信耶穌的,所以我們不方便奉獻給你。」這個尼姑要離開時回頭跟對會友說:「耶穌愛你」,那個會友嚇一跳,這個尼姑沒有說「佛祖愛你」,而是跟他說「耶穌愛你」。宣教是開闊的,真理不需要辯論辯解的,自古以來真理就存在,我們的上帝要不是活的上帝,講得的再口沫橫飛,人也不會想得著,我們的上帝要是活的上帝,我們不用傳,人來到我們的面前,他就會問你說,我要如何得著。我有一個的鄰居有一個在廟裡做管理委員的,他長期禁止他的孩子進到教會,因為他看到鄰居的孩子如果來到教會沒有一個孩子不受洗,所以孩子去教會是自投羅網,他有一個危機意識,但是後來因為教會做社區事工,大家成為很好的朋友。去年他看到有國外牧師的特會,他就問說那是什麼,我就跟他解釋那是醫治特會,他抓抓頭對我說:「牧師,我去找一群人,你來幫他們禱告,要是越有功效,紅包越大包。」我就回他說:「我幫他們禱告,但是不用紅包。」這就是馬其頓的呼召,我們不知道人家需要福音,我們想說,魚是魚、蝦歸蝦,他們是拿香的,我們是信耶穌的,所以是我們覺得不需要積極的去給他們宗教壓迫,因為我們去跟他們講耶穌時,好像是要誘拐他似的,這是以福音為恥,不敢熱情的跟對人家講我們在真理中所得到的。其實傳福音不是很嚴肅的地說聖經的話語,傳福音就是說你家族的歷史、說你信主的歷史,說你生命的經歷。我們不是修道院的基督徒,我們是在這塊土地上土身生土長的、共榮共聚的,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血緣,但是有共同的心願,是對台灣的將來有所盼望。

3. 宣教的教會:宣講神的話語的教會

宣教的真諦: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

各位弟兄姊妹,教會是不是否能夠成為上帝國度的一個禱告者,求神的公義、求神的信實、求神他的聖潔和真實,能夠讓這個社會不再以虛假穿上國王的新衣,講一些神話來欺瞞許多周遭的人,讓我們在神的面前求他祂的國度,以他祂福音真理的種子,埋下生命的樹,不只是在大安公園,也在每一個人的生命的當中。如果你是一個主日學的老師,你如何在孩子的身上中撒落真理的種子?讓一個孩子敢說真心話,讓一個孩子能夠在許多人都說虛假的時候,他獨然全然的敢說:「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太5:37; 雅5:12)宣教是嚴肅的,真理是不能妥協的,但是人必然會因為他的抉擇,品嚐不同生命的果實。各位,和平教會是一個有特色的教會,但是能不能學保羅說:「我遇到什麼樣的人,就轉化成什麼樣的人」?這個就是道成肉身,約翰福音說:「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創1:3)道就是神的話語、道就是神的精神、道就是神本身。當神來到這個世界上,成為教會,當這個教會建築在黑暗的世代,他祂便成真理,這個真理成為一個種子,進到人的身上,在失去、失望、恐懼的世代,讓人重新堅持,耶和華是歷史的主宰。各位弟兄姊妹,讓我們在神的面前為宣教付出努力,讓我們在神的面前跟向神說:「神,我願意。」我願意跟和牧師同心協力、我願意跟和長執同心協力、我願意在教會裡面扮演我的工作、我願意成為一塊小小的磚塊,在建造你的聖堂裡面,不能缺少這塊磚,雖然這塊磚塊的價錢不高,但是它的價值不毀;價錢不高,但是它的價值不毀,各位弟兄姊妹,神以價值看生命,不是以價錢論斷人,世界是以價錢,但神是以價值,讓我們在宣教時所建造的教會,是一個耶穌基督的教會,耶穌基督的教會就是宣教的教會,耶穌說「你們當到普天下去」,我們去了沒有?耶穌說「你們當愛人如己」,我們心中是否有那種白白捨去的愛?各位弟兄姊妹,讓我們在神面前營造一個宣教的教會,不用大道理,讓你成為耶穌基督的手。當你的公寓旁邊有一個最近為了婚姻哭泣的姊妹,你是不是能夠去敲門?敲她的心門、陪伴她,帶她到神的面前領受安慰;你的公寓裡面有一個獨居的老人,他剛剛失去他的太太,他是不知道該怎麼辦的老人。有一些男性真的是很差勁,為什麼?因為一生當中得到一個幸福的太太,連穿衣服今天要配哪一件褲子都不知道,都要太太幫他配好,要戴手帕要帶東西都是太太預備好,突然有一天他的太太早他一步離開世上,他的人生完全變了色,不曉得他能夠怎麼活下去。各位弟兄姊妹,我們的周遭進入二十一世紀,有太多這種宣教的機會,不是不能,而是不為;不是不願,是我們心中不願,願我們在神的面前跟向神說:「我願意成為祝福人的教會,我願意在神的面前讓我們的教會,成為與人分享的教會。」各位弟兄姊妹,你們願意嗎?讓你們的教會全然的地、讓你們的長執牧者全然的地主張,我們願意一無保留的為人來奉獻我們自己。

二、孕育深具宣教生命的教會

教會必須要去孕育,生命也不是自然就會健康的,孩子也不是自然而然有寬闊的胸襟,。有寬廣胸襟的教會才有寬廣胸襟的下一代,有寬廣眼界的父母才有寬廣眼界的孩子,為什麼?因為孩子是坐在父母的肩膀上看著世界,教會就是孩子的肩膀,孩子是在教會的圍牆上看外面的世界,讓我們在神的面前跟向神求說:「神啊,我們的教會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但是我們願意每一個在這裡長大的孩子,他們都有一份生命的理想,不論他們做的職業是什麼,職業沒有貴賤,讓孩子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讓每一個自我放棄的孩子,因為在教會、在耶穌的面前,重新找到自己,成為神手上的計劃。」各位弟兄姊妹,讓我們在神的面前,真的擺上我們自己。我們自問,我身為和平教會的一份子,教會在興起宣教的運動,我能夠做什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時間出時間,有能力有恩賜,不是等到有空,你要若是要等到有空,你會很閒,因為神所用的人都是很忙錄的,「有的還要加給他」,為什麼?因為他可以做更多的事工。宣教需要願意的心,不是錢的問題。我們教會在做「生命教育」時,我們呼召姊妹一個禮拜獻兩小時,有時請假兩小時也沒關係,一小時在教會受訓、一小時在學校講故事,如果真的有困難,你獻兩千元(一班四十本教材,總會所印的出版,一本五十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誰說宣教要有多的財力。兩千年來,耶穌基督宣教的教會,都像是乞丐般的宣教,第一個乞丐就是彼得,他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徒3:16)如果你願意,可以去讀教會歷史,你會得到很大的感動,自古以來成就上帝宣教的人都不是大財團、也不是大教派,有時是單打獨鬥,走到天涯海角,就是這麼奇妙,耶和華以勒不是一個傳說,也不是一個口號,手拿上帝國鑰匙的彼得,他的信是這樣的:「因為耶和華本為善。他祂的慈愛存到永遠;他祂的信實直到萬代。」(詩100:5)照著他所信的,耶穌基督這樣成就了。耶穌的教會不在耶路撒冷,耶穌的教會在加利利、在那些貧窮人當中,不是教會在哪裡的問題,耶穌用他祂的生命在跟對我們說教會的本質是什麼―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9:23)

1. 美國加州豐收基督徒團契 主任牧師Grey Laurie,─30人的查經班變15000人

2. 初代教會增長的四個原則:WELL

· Worship 敬拜神的教會
· Evangelization 傳福音的教會
· Learning: 不斷學習、造就門徒
· Love 充滿愛的教會

有一個很特別的教會,在美國加州的豐盛豐收教會,這個牧師談到他們教會牧養的一個理由,他用四個字母WELL作說明,當然許多教會的更新增長有許多不一樣的策略,我相信我們的教會也有我們的策略。這個牧師用WELL這四個字母談到,一個教會必須要有能夠激勵人的禮拜;一個教會,必須要注重傳道的事工;一個教會必須,要注重教導,;一個教會必須且要注重營造愛的氣氛的一個教會。時間的緣故,我沒有辦無法很深入的跟向大家作解釋。但是我們必須要安靜在神的面前聆聽,神你在這個教會的教導是什麼,各位弟兄姊妹,神給我們這本具體的話語,當教會任何一個人站在講台上宣講神的話語,你願不願意讓這個講者,自由的地、不受干擾的地、百分之百的地、不打折的地宣講神的教導?長老教會是以神的話語為中心的教會,長老教會的牧者被設立是一個教育的長老,所以我們願不願意在教會裡面從聖經來學習?

三、為宣教培育屬靈同工:

宣教成敗的重要因素?

1. 約翰衛斯理(1703-1791英國福音派大復興的三個關鍵人物之一)

最後我要鼓勵弟兄姊妹,要認真的學習,不要做不冷不熱的基督徒,也不要做二十年永遠是一歲長不大的基督徒。有一次一個教會大更新以後,一個信徒來到牧師的面前作一個決志的禱告,他說:「牧師,我在教會已經二十年,但是在二十年當中我都是當一歲的小嬰孩,二十年當中的基督徒生涯,我毅然的沒有任何的成長,。我不要再作一個二十歲的身心障礙者,就是在那些安養院、育幼院裡面,一些二十歲但仍然卻是沒有辦無法長大行走的基督徒。」各位弟兄姊妹,讓我們在神的面前能夠真心的彼此學習。教會最困難的不是蓋禮拜堂,最困難的是建造那些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怕、只怕上帝、只要上帝的人,這個就是英國大復興中的一位重要的牧師約翰衛斯理牧師所講說的:「求主賜給我一百個全心全意愛神的人,除了罪以外什麼都不怕的人,我們就可以移動全世界。」他不是主流教會的牧師,而是非主流教會的牧師,但是他以非主流帶動主流教會的更新,有人問不要問我這個禱告有沒有震撼英國,我的結論是,這個禱告有震撼英國,隨後而來的英國大復興,或許不是他所帶出來的,但是當有人未曾跪拜巴力,在神的面前呼喊上帝,神必在黑暗的世代興起他祂的大能。最後我要邀請大家為我們的教會能來受訓練來禱告,其實宣教需要訓練,有很多的才能、有很多的事工、有很多的裝備,我們都需要訓練,才知道如何做宣教的事工。願我們在上帝面前作一個認真學習的基督徒,上帝的時間要是到了,上帝的號角要是吹響了,我們才有能力起來爭戰,在那之前我們需要受裝備。我們一起來禱告。

「主耶穌基督,我們再一次將你祢的教會交在你祢的手上,你祢是教會的頭、你是我們所敬拜的神、你是我們生命的主宰。主耶穌,我們的教會不能取代祢你,懇求祢你再一次用祢你復活的生命,來喚起我們的生命;用祢你上帝國的信息,來更新我們對人生的堅持。主耶穌,我們恭敬的將我們心中所愛的教會仰望祢你,當我們在建造聖殿的時候,求祢你堅固我們心靈的聖殿,讓每一個基督徒分別為聖,讓我們的心中有彼得的聖潔,讓我們的心中有彼得和保羅的信心,好讓我們為主來建造祢你生命的肢體,從此過一個敬畏、謙卑的人生。我們如此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小組系列(二十七):論斷Judgment -- 蔡茂堂

寫作於2008.11.23
作者:蔡茂堂 牧師

 經文:羅馬書14:13

短片

「論斷」是一個負面的詞語,其定義也頗具爭議。有的人把「不要論斷」解釋成什麼都不要講、什麼都好,然而耶穌或保羅所講的不要論斷是指不要判斷嗎?讓我們來深入討論「論斷」的學習。

Ⅰ、引言:
Before you criticize a man, walk a mile in his shoes. (Steve Martin)
開始批評人之前,先穿其鞋走一哩。

Steve Martin是一個喜劇演員,他講過這麼一句話:「Before you criticize a man, walk a mile in his shoes.」(開始批評人之前,先穿其鞋走一哩。)為什麼要批評人以前要先穿他的鞋子走一哩路?Steve Martin的理由很特別,至少你離他已經一哩的安全距離了;而且他的鞋子被你穿著,免得他拿鞋子丟你。其實他的意思是,批評人家很危險,你要預備好,要講別人時,對方可能會不高興而追打你。所以你要離一哩以外再開始講,而且要讓對方聽得到卻追不到,再則,至少你賺了一雙鞋子在你的腳上。這是一個笑話,但也可以讓我們認真的思考,為什麼不要批評別人?是真的不要批評還是不是如此?


Ⅱ、論斷的意義
kri,nw(krino)separate 區分

羅馬書14:13說到︰「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這節經文裡面,希臘文共提到兩次的論斷,可是中文卻把同一個字翻成不同的意思,一個是「論斷」,一個是「定意」。代表保羅認為我們在判斷一件事情時有兩種判斷的方法。有一種是不要做的,有一種是要做的,這就很有趣了。「論斷」和「定意」是同一個中性的希臘字kri,nw(krino),可是做的方法不同,就會帶來不同的結果。kri,nw(krino)的英文是separate(區分),本來「論斷」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把好壞對錯分開區隔,將同類事物歸在一起,就是區分。區分就是分別分辨,不要讓他們混在一起,做出分辨的工作。而保羅說「…寧可定意…」,寧可定意就是你一定要做分辨,這是該做的區分Commanded krino(應該做的論斷、判斷、辨別)」。也有一種是不該做的區分,經文是「不可……論斷」,不可論斷是怎麼做的問題,而非要不要做的問題,這種叫作禁做的區分Condemned krino(不要做這個,但你要做那個。)。同一件事情,同一節經文裡卻有一個要做、一個不做的不同。

我找一些與kri,nw(krino)有關的字來讓大家了解它背後的意思是什麼,像這樣的字你必須要從它的前後文來揣摩,到底它是屬於哪一類的區分。換句話講,區分有兩種,有一種是該做的,有一種是不該做的。

A. 該做的區分 ( commanded krino )

1. avnakrivnw(anakrino)discern 考查
2. diakri,nw(diakrino)decide 分辨
3. kritiko,j(kritikos)discerner 辨明

該做的有一種字叫作avnakrivnw(anakrino),英文的意思就是discern(考查),就是要把紅的綠的看清楚,要先認出有兩個顏色的不同。若是色盲就沒辦法區分顏色;因此你要先分辨、先把它分清楚、看清楚這件事情是不是我們該做的。聖經的根據是在使徒行傳17:11「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就是要去看清楚,不能夠都好。並不是不管他,也不批評;而是要弄清楚,這樣的kri,nw(krino)是應該要做的。考查之後你就要做決定了,這叫作diakri,nw(diakrino),英文的意思就是decide(分辨),當你詳細的分析你目前所看到的現象,你就要做一個決定,比如說紅綠之間要做取捨、好惡之間做選擇,這是你的決定。所以在avnakrivnw(anakrino)之後你要做diakri,nw(diakrino)。耶穌跟法利賽人說:「早晨天發紅,又發黑,你們就說:今日必有風雨。你們知道分辨天上的氣色,倒不能分辨這時候的神蹟。」(太16:3)氣象局的人觀察天氣後要做分辨和決定,到底要如何報導,所以要分析(discern)和決定(decide)。

做分析和決定的人叫作kritiko,j(kritikos),英文的意思就是discerner(辨明者),中文就沒有把這個意思翻譯出來,上帝的話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聖經它不會模擬兩可、對錯不明,而是黑白分明。所以聖經本身會幫我們做這樣的工作,「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4:12)它會區分骨頭和骨髓、魂與靈、對與錯,不是都一樣;所以聖經是一個分辨者(discerner),我們的想法聖經能夠對幫我們做分辨,應不應該、對不對。以上三個工作(考查、分辨、辨明)是我們應該做的,上帝給我們理性、給我們良心,要我們在所看到的事情上做分析、做判斷、做選擇,這些是該做的事情,可是上帝不要我們做一件事情,就是把它拿來當作最後的決定。

B. 禁做的區分 ( condemned krino )

1. kri,sij(krisis)trial 審判
2. krith,j(krites)arbiter 判官
3. u`pokrith,j(hupokrites)hypocrite 偽善

那不該做的是什麼呢?就是kri,sij(krisis)。kri,sij(krisis)就是英文的危機(crisis),其實它本來的意思是審判(trial),審判就是決定、定案了。到目前為止,陳水扁的案子還在審理的過程,所以仍有不確定性,檢察官一直在想辦法,可是一旦開了審判庭,法官要是宣判有罪,那案子就這樣定了。可是我們怕初審法官可能會判斷錯誤,所以檢察官和被告都還有上訴的機會,二審被告也可能認為還有錯判意見,還可以再上訴,但是當最高法院的判決決定之後,就成定局了,kri,sij(krisis)代表的就是三審的法官,當最高法官的議事槌一敲,這個案子就結了。所以這段經文講的意思是,你不要去做審判的角色,你應該去分析、應該去決定。不能把自己當作最高法官,「我講的就算」,聖經說人類沒有這樣的能力,你不應該做這樣的事情。

但這不代表人類不應該去區分、不應該去決定,不應該去訂對與錯。但是當你要說的時候,應該要抱持謙卑的態度,就是要知道這是上帝給你的能力,這是人要努力去做的。但是這個角色有它的困難度,所以我覺得世界上最難做的工作就是法官,因為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做一件人類做不到的事情。要絕對的對,要找到所有的資料、進行所有的評估,而且要做沒有偏差的判定,這在人類來講有它的困難度。然而社會需要有法官的角色,所以我們說司法要絕對的公正意思就在這裡,但,實際上有它的難度。

如果說一般人的工作不是法官,你就不要在日常生活中想要扮演法官審判的角色,這是論斷的意思。耶穌說:「我又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太12:36)扮演這個角色的人叫作krith,j(krites),英文的意思是arbiter(判官),所以我們應該不要作作一個終審者krith,j(krites),而應該作一個辨明者kritiko,j(kritikos)。「有名錄在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有審判眾人的神和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來12:23)。

在家裡最會扮演這個角色的常是父親。總以為我是父親「我說了就算!」並不容許家人有其他意見。當我們是終審者時,要注意我們的動機,因為上帝知道一切。上帝不會偏心,他能夠明察秋毫,心裡面是絕對公平,絕對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但是人類在明察秋毫與公平上卻可能有問題。

所以聖經說,你要判定但是不要論斷。並不是說什麼都不管的意思。有人就試著想要做kri,sij(krisis)、他想要扮演krith,j(krites)的角色,聖經把這種人稱作u`pokrith,j(hupokrites),英文的意思就是hypocrite(偽善),就是他沒有那個能力卻又要扮演那個樣子。台語說「乞丐拿仙拂」,因為我們和所指責的對象也可能是犯同樣的錯誤,由於對方被抓到,你還沒有被抓到,只是一個曝光、一個沒有曝光,就在那邊大小聲的指責;可是私底下你做的和對方一樣,這就是u`pokrith,j(hupokrites)偽善,這是聖經最討厭的人。

所以,不要論斷指的是不要做這樣的角色,因為真的能扮演這樣的角色是上帝。有時不得已,有的人當法官或是當父親的,家中事總不能一直討論下去、總要做決定,但是在態度上可能要有點謙卑、保留一點空間,不要把它絕對化。這也是耶穌說的不要論斷,「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5)其實它的意思是不要做假冒為善者那樣的論斷;而不是說你什麼都不要判斷、什麼都好。

根據前面所談到的要做查考、分析,辨明的人,我自己給它的解釋是,上帝要我們做判斷,是要我們好好地查考聖經,好好地分析事情的是非,而且我們要肯定這只是我們要辨明的一個過程,重點是這個過程。不管我們找到什麼,我們都要做決定,可是那個決定要輕輕地抓著,萬一有新的事證出來時,我們就要重新調整我們原先的決定。因為我們人類沒有辦法知道所有的事情,所以我們只能說:「根據到目前為止,我所知道的一切相關資料。」或是「根據我自己過去的經驗,我的判定是這樣。」 如果你做了那麼多的qualification,做了那麼多的 disqualifier以後,那麼你還是可以判斷。若以「根據目前為止我所知道的」態度,我還保持一個可能性,因為可能有新的東西出現,我可能要重新考慮。

很多以前被判死刑的案子,還沒有被處決的人,到最近有DNA的鑑定,才發現跟他根本沒有關係,他馬上就被釋放了。這也就是為何有人反對死刑的理由,因為沒有一個法官有辦法百分之百確定,他所判的案子一定是這樣,中間有一些被掩蓋或資料缺少的,但是你只能就所知道的做判斷,若是你把他關起來,萬一有一天發現你判錯了,還有機會把他釋放出來,或是作賠償。但如果處決了,就不曉得怎麼彌補了,這也是不贊成死刑者的其中一個理由。也就是說我們是一直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應該要做類似醫學上的 tentative diagnosis(目前的診斷),就是到目前為止我所能做到最好的決定,是經過我好好地分析,可是這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過程,能夠說結束的是上帝。容許事情有繼續討論的空間,上帝不要我們做的,就是做一個終極的審判、做一個絕對正確終極的審判。因為這是上帝才能扮演的角色,所謂不要彼此論斷,我覺得是不指要作這個角色,並不是不要做判斷、什麼都好,這個若沒有講清楚,我們很容易就陷入另外一邊的極端,就是什麼都不要講、都不能講。

Ⅲ、耶穌的教導

容許我詳細的來介紹耶穌所講的,耶穌也這樣講過,這句話是被濫用的最嚴重的經文,包括不受洗、不信教的人,這句話都會背,而且會講、很常講,在後現代的時代這句話是金科玉律,就是「Don’t judge, lest you will be judged.」(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這是耶穌講的,很多人很喜歡用這句話來把人家封口,耶穌講的是什麼意思?耶穌是說不要像假冒為善的人這樣論斷,有嗎?它這裡有講清楚,並不是說不能討論、不能批判。接下來我們仔細來了解一下這段經文:「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1-5)

1. 最常被濫用

第一種濫用叫作「The conundrum of judging the judger.(論斷論斷者之難題)」,當你在跟一個人說「不要論斷人,因為這樣你會被論斷」,這句話本身就已經在論斷他了(You are judging the judger).,你已經有一個論斷在背後,這是無法避免第一個我們會陷入的難題。

第二個是反過來,如果說你聽到別人批評你、你不想被批評而制止別人時,你就要逃避別人給你善意的建議,而成為逃避的藉口。所以這有雙重的逃避,The excuse to avoid constructive criticism.(逃避建設性批判之藉口)。講白了就是我不聽,你講什麼都與我無關,因為耶穌說不要論斷,所以你講的我根本不聽,這就變成人與人之間無法互相規勸、互相討論,抹煞掉一起學習向善的機會。所以被濫用有兩個角度:一個是對對方的論斷,一個是對自己逃避的藉口。這兩個都不好,用這兩個角度來解釋耶穌說的話是不對的。那麼我們怎麼正確的來解釋這句話呢?

因為耶穌還有講下文,因此不能斷章取義。「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如果你一定要做這件事情的話,要記得,上帝會用你衡量別人的方法來衡量你自己。我覺得這是公平的,你應該是要用對的方法來衡量人,不應該用不對的方法。保羅說:「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恥。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智慧人能審斷弟兄們的事嗎?」(林前6:5)教會發生事情應該有人敢出來做判斷,這個就是法官的角色,教會也要有這樣的角色,弟兄姊妹有爭議時,誰敢出來說話,不能大家都不管,就讓大夥去亂,不能這樣子。

2. 衡量的標準

你怎麼量給別人,上帝就怎麼量給你,所以你在論斷別人時用的標準,將來上帝就用你的標準來處理你。所以當你真的要論斷時,你就要留意用什麼語詞來衡量別人。馬太福音裡耶穌說:「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18:35)上帝會照你對待別人的標準來待你。

3. 要反求諸己

再者,你看見對方有問題,但是你要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也有問題。「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假冒為善的人就是只有看到對方有問題,沒有看到自己也有問題,才會變成假冒為善。只要是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台語說:「生眼睛都在看別人」,你知道螃蟹的眼睛可以伸出調轉看自己嗎?我們沒有辦法,所以我們的眼睛只看到別人,這是人會假冒偽善的一個缺點,同樣的問題自己也有,但是自己看不到,這叫作盲點。

在這裡耶穌就警告,如果你要看別人有錯的話,要記得一點,先看看自己,第一個你的標準要先想好,這個標準就是上帝將來會用這個標準來看你。第二個,看別人時不要忘記回頭看自己,這叫作反求諸己。如果要論斷時怎麼論斷,當論斷沒有辦法不做時,做的時候要小心,第一個你用什麼標準,第二個你不要只看別人,不要只量別人,要用同樣的方法來量量自己。所以看見弟兄眼中有刺就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問題呢?加拉太書說:「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6:4)不是不能察驗別人,而是不要只察驗別人,要記得看看自己。

4. 願接受指正

再來就更難了,你因為要看別人,那麼你自己的眼睛要先處理好,否則你會把別人沒有的東西看成有,這在心理學叫作「外射作用」;就是把我們自己有的問題,結果看成是別人有。如果你戴的眼鏡是有色鏡片,你看的世界都是有色的,其實問題不在世界而在你的眼鏡;如果你的眼睛是亂視,你看的世界是扭扭曲曲的,那不是世界的問題,是你的眼睛有亂視,你必須要把你的眼睛弄好,否則你的判定就不會正確。所以這裡有一個問題是,你要幫助別人,你要說別人不對,你要先弄好自己,你怎麼弄好?經文說:「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就算台大醫院眼科醫生也沒有辦法做這件事情,眼科醫生怎麼對自己的眼睛開刀?這是做不到的事情,所以耶穌這樣講很聰明,意思是說,你要請別人看看你有沒有問題,還要請別人幫你把這個問題處理好,然後你才可以看清楚別人的問題,如果你真的那麼好意要幫他的話,你至少要先願意接受別人幫助你、把你弄好。

我們精神科在幫就診者做精神分析前,一定要自己先被分析,理由也是一樣,因為你自己的盲點會成為治療別人的要害,會變成一個問題。所以不只要反求諸己,還要願意接受指正,這很重要,一個人願意接受指正以後,他就可以去指正別人,那就變成是互相的關係了,因為你不是有意要幫助別人指出他的不對、希望幫他改善嗎?我們假設這個論斷是好意的,是要他改善的,不是要故意欺負他或是讓他難看的,就算是這樣子,你自己也要先願意接受對方的指正。這是大衛最可愛的地方,他可以接受拿單的指正,「拿單對大衛說:你就是那人……大衛對拿單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撒下12:7, 13),大衛是國王耶,國王還有這個態度,所以大衛為什麼蒙神悅納,不是他沒有犯錯,而是他肯認錯,他可以接受。

5. 要溫柔挽回

最後,耶穌說:「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這很重要,所以到這裡是要論斷,不是不要論斷,但是你要先把你的問題處理完後,先看清楚才能下診斷。然後你不能光指出對方的問題,還要幫他做處理。簡單來講,耶穌要的比我們想的還多,只有論斷沒有用,你還要幫他改善、還要把他的問題處理好,這個要求就更多了,不是告訴對方的眼中有刺就離開了,那樣對他沒有幫助。如果你眼睛曾經跑進沙子就知道,任何一個醫生要幫你把眼裡的沙子拿走,一定要很小心,英文叫作delicate,就是你的動作要很細微,輕輕地把沙子弄走,不然會很痛。每一個人被對方指出錯時,都是很痛的,特別要幫你改過時。所以要幫人家論斷、要幫別人改過時,要很溫柔的,才真的有辦法把沙子去除,而不會把眼睛弄瞎弄傷,所以我覺得是要溫柔的挽回,「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6:1)所以耶穌整個的教導,不是很簡單的說不要論斷,然後就各做各的、各走各的,不是,耶穌花了這麼長的篇幅就是要解釋說,如果你覺得一定要這麼做的話,有一些原則你要注意,不要作u`pokrith,j(hupokrites)、終極的審判者,你要作一個kritiko,j(kritikos)小心分辨者,要容易被分辨、被幫忙,然後再溫柔的幫對方把問題改善,這才是一個論斷真正的目的,你做這個,目的是要幫助他解決他的問題,所以要用溫柔把他挽回。

Ⅳ、如何作建設性批評

Nolite judicare, sine scientia, amore, necessitate.(Johann Albrecht Bengel, 1687-1752)

No judgment, without knowledge, love, necessity.
沒有瞭解、愛心、必要,不要論斷

一個十七世紀末德國路得會的神學家,叫作Johann Albrecht Bengel。他用拉丁文寫聖經的註釋,就是註釋馬太福音第七章1節「不要論斷」,他的解釋不是說都不能講,而是說你要注意怎麼講,我想他的解釋是對的,就跟前面我的解釋一樣。不要論斷的這個字希臘文是Μh krinhth,拉丁文就是Nolite judicare,英文就是No judgment,可是下面有他的註釋,他的註釋用四個拉丁文:「Nolite judicare, sine scientia, amore, necessitate」,翻譯成英文就是「No judgment, without knowledge, love, necessity.」,把它翻譯成中文是「沒有瞭解、愛心、必要時,不要論斷。」他是反過來講「沒有…..就不要」,耶穌講的是你「要怎樣」;你要注意你的標準、你要注意自己、你要願意被指正,然後再小心的幫對方指錯。耶穌是用要要要,他是用三個沒有就不。

首先他說到「瞭解(sine scientia)」。當你要說別人時,要問自己有了解嗎?「我有足夠的知識嗎?我對這個事情本身了解多少?」不夠了解不要講話,因為有可能你是亂講話,或是表面的了解。我想陳水扁的案子拖那麼久,就是檢察官一直想要了解真相,我們的要求也是這樣。你沒有了解全部你就做判斷,那樣判斷對的機會很少,判有罪沒罪都會有問題,所以你要先了解,儘量的去了解,照你所能做的儘量去了解,不要隨便一兩句就斷定,不要未審先判就是這個理由。首先就是要去了解、要去收集資料。

第二個是關於你的動機。amore的英文是love,中文是「愛心」。如果你不是為了對方的好處就不要講,因為傷害會很大;如果你一定要講,就要穿他的鞋子走一哩路;如果你跟對方的關係好,真的是為了對方的好處,你做起來的表現會不一樣。

最後一個字是「沒有必要,不要論斷」。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斷是非,所以你要分辨這件事情,是否要拿到道德的秤上去秤,有些事情是與無關道德,若你把它道德化是很可怕的,我們的生命就變得太嚴肅,不應該這樣,所以他說:「沒有知識、沒有愛心、沒有必要,不要論斷。」所以你要問自己:「我對這件事情的了解夠嗎?我對對方的了解夠嗎?我對對方的愛心夠嗎?這件事情是屬於必須批判的事情?是屬於是非善惡的事情?還是不是?是嗜好的事情?還是是非的事情?」你自己要先做這個分辨,然後才確定要不要做論斷。

1. 勿草率妄斷

第一個,不要草率妄斷。耶穌說:「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約7:24)按外貌就是不了解裡面,就憑表面來斷,耶穌說不要這樣,這樣不公平,因為你沒有了解全貌,你的判斷就不公正,公正就是要了解全部。檢察官一定想辦法要找出對你不利的,可是我們有另外一邊的辯護律師,要想辦法找對你有利的,法官就要讓辯護律師和檢察官把他們能夠找出有利和不利的證據全部拿出來,根據那些做判斷,那個判斷正確的機會比較大。法官要是只有聽檢察官的,這個判斷本身就犯了程序錯誤的問題,因為對被告有利的他不聽或不採納,這樣也是不對,那就是按表面,就是已經先入為主要判你有罪,不利的都一直接受,有利的根本不看,這樣本身就不公義。

所以耶穌說不要這樣,你要按公平,就是對他有利、不利的,你都同時要了解,才能做對的判斷、正確的判斷,這是知識。再來,要給對方有機會回答,你既然要論斷對方,你就要聽對方,也許他有難言的苦衷,他有一些背景是你不知道的,若他都還沒有開始講話,你就說對方有錯,這個叫作愚昧和羞辱,「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箴18:13)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所犯的錯就在這裡,孩子的話才講一半,父母就說︰「別講了,我知道你就是喜歡強辯。」這樣讓孩子覺得很委屈,因為他的話還沒講完,才講一半,這個就不公義。你要給對方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把他想表達的表達完後,你把它都聽進去再做判斷,這樣比較正確。所以要了解全貌,而且要了解對方內心想要表達的,給他機會完全的表達,這樣才不會草率妄斷。

2. 勿存心不良

第二個是你的動機。你的動機是真的出於慈愛嗎?還是你要報仇?還是你要顯出你怎麼樣?還是你要藉此彰顯什麼?這只有自己知道,你的動機在哪裡。舊約聖經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是亞捫人的首領哈嫩的父親生了重病,大衛王就派人拿一些禮物去探病,你知道下面的百官怎麼跟哈嫩建議的嗎?「你以為他是來尊敬問候你父親嗎?他根本就是要來窺探、準備要來攻打你的。」「但亞捫人的首領對他們的主哈嫩說:大衛差人來安慰你,你想他是尊敬你父親嗎?他差臣僕來不是詳察窺探、要傾覆這城嗎?」(撒下10:3)結果引起兩國大戰。當中只是去揣測對方的動機,而且是用不好的意思去揣測,所以對方做什麼表現你就已經有論斷在裡面,而且那個論斷是論斷對方的動機,而動機是最難去肯定的,你一開始就認為對方心存惡意,所以他所做的都被你解讀成有蹊蹺問題詭詐,所以這是一個有問題的論斷。再來,當你在講對方的時候,沒有慈悲的心,沒有這樣考量對方,上帝將來就會用這樣來審判你,「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雅2:13)所以所有的判定都要包含一些慈悲在裡面,要公義,可是要對犯錯的人有一點點慈悲在裡面,這個amore很重要,一定要有愛在裡面,不是說愛就什麼都不講,而是用愛的態度來講,這樣才對。

3. 勿無限上綱

第三個,就是不要無限上綱。「任何事情我都要判斷」,但有一些事是跟判斷無關。這句話很有趣,是保羅在羅馬書講不要論斷的事情,就是肉可不可以吃,「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14:3)論斷最主要就是輕看,我比較對、你比較不對,「……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這個「他」代表不吃也代表吃的人,就是說,上帝說吃也好、不吃也好,可是吃的人卻在罵不吃的,不吃的卻在罵吃的,這個叫作胡說八道。上帝都覺得可以了,為什麼你一定要說不可以呢?很多時候教會所犯的錯就是在這裡,聖經只有講這樣,我們就添加很多,像清教徒認為基督徒不應跳舞、不應看電影等等,這些都跟聖經沒有關係,可是我們就一直添加上去。上帝沒有說的,就不要說;聖經沒有說的就不要說,這一點要記得,就是不要無限上綱。只要跟我不一樣就不對,這叫作行義過份,「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傳7:16)所以不要說我什麼都主持公義就一定對,不一定,因為有一些是與公義無關的、是個人選項的,你就不要把它放到是非善惡中,這個叫作行義過份。

Ⅴ、結論:

in necessariis unitas, in dubiis libertas, in omnibus caritas.(Peter Meiderlin, 1626)

Unity in necessary things; liberty in doubtful things; love in all things.基要之事求合一,爭議之事可自由,一切之事要慈悲。

一位十七世紀德國的神學家Peter Meiderlin,他只留下一本小冊子,但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話語,大家都會引用。他說:「in necessariis unitas, in dubiis libertas, in omnibus caritas.」,翻譯成英文是「unity in necessary things; liberty in doubtful things; love in all things.」,翻譯成中文是「基要之事求合一,模擬(良可)之事可自由,一切之事要慈悲。」這個神學家很聰明,他說有一些重要的事情一定大家要尋求合一,有一些是不確定的事情應該要容許自由。不管是確定一定要的,或是不確定的事情,大家要追尋的是一個愛的關係。最後的問題是,什麼東西是確定的、什麼東西是不確定的,這我們就要討論。模擬之事就不是基要之事,不要大家在那裡辯論的臉紅耳赤,不管是基要或模擬之事,大家要記得,要帶有愛心。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我們感謝你,今天我們可以藉著聖經的話,雖然是短短地不要論斷,可是我們知道背後有許多我們需要考量的,幫助我們可以小心的,用我們的理性和良心來做很多事情的討論、分析和決定,也幫助我們,不要自己企圖去扮演一個終極審判、絕對正確的角色。主啊,當我們一定要做這樣事情時,讓我們會分辨什麼是基要的、什麼是模擬的,讓我們不管在分辨,或是在論斷的時候,我們謙卑願意接受別人的指正,而且我們有愛心知道怎麼判斷人,將來在人面前我們要接受你最終的判斷,讓我們這一生真的是在分辨的事情上有好的學習。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