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8日 星期日

諸(豬)事順利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7.02.18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詩篇第一篇】線上收聽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新年恭喜。今年是豬年,當進入新的一年時,我們都會期待討個吉利、討個好兆頭,豬有什麼好兆頭,除了肥胖、會吃以外,還有沒有其它什麼好的,今天我將用諸(豬)事順利,這個主題來思想。經文的部分我會用詩篇第一篇,雖然不久之前曾牧師曾用同樣的經文勉勵過大家,今天我要集中在「盡都順利 (諸事順利)」這句話。想到順利的豬仔,通常我們會繪出一隻吃錢吃的肥嘟嘟的金豬,因為我們覺得順利和錢是息息相關的,順利就要有錢,沒錢怎算是順利,不順就沒錢。   

今天我們的金句是詩篇第一篇3節:「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如果「像一棵樹」沒什麼意思,因為不能移動,「栽在溪水旁」,若遇到淹大水就麻煩了,「按時候結果子」,果子常是被人摘去吃,自己並沒得什麼好處,「葉子不枯乾」,那也沒什麼,最後一句最好,「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無論做什麼都順利,不只「順」,還有「利」,有利就有錢可以賺。  

我今天要就這四句話再重新講一遍,「樹栽在溪水旁」,再來是「按時候結果子」,結實纍纍,但請再想一下,樹結果子的目的是要做什麼用的?不是要給人吃的,吃果子是我們人類的想法,對樹來講,它是為了要繁殖下一代,果子好吃是為了引誘你吃,等你排泄後種子可以落在別的地方,從人的角度想「結果子是為了讓人享用」,從樹的角度來想,結果子的目的是為了傳宗接代。  再來是「葉子不枯乾」,那也就表示有時「葉子會枯乾」,對不對?什麼時候葉子會枯乾?就是出大太陽的時候,日頭炙熱曝曬時,很多樹葉會枯乾,特別是沒雨缺水的時候。若是這棵樹栽在溪邊,它可以因為向外延展而勝過惡劣的際遇,意思是說,逆境沒有辦法讓它枯乾,我想這是「葉子不枯乾」的意思。最後這句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盡都順利」是什麼意思?什麼叫作「盡都順利」?「樹栽在溪水旁」的意思就是水源親近充足供應,「按時候結果子」就是它能夠忍耐等候它成熟,以便傳承後代,「葉子不枯乾」就是它的生命豐盛能夠勝過苦境,不管順境逆境它都勝過,不會被境遇打倒,我想這是「葉子不枯乾」的意思。「盡都順利(諸事順利)」,是不是不遇阻力?無往不利?這個不遇阻力就是順,利就是無往不利,你到哪裡都賺錢,左右逢源賺錢,又順又利不是很好嗎?是這個意思嗎?還是不是?     

Ⅰ、引言:人開致富路;豬拱發財門   

香港人為了準備過豬年,有一間百貨公司花了很多錢買了一隻大金豬來慶祝豬年,這隻金豬的肚子挖空成了一扇門,旁邊寫著一幅對聯:「人開致富路;豬拱發財門。」他們希望財源滾滾來。大陸人不一樣,大陸人是說今年是六十年才遇到一次很稀有的金豬年,他們算甲子算風水,所以去年很多女孩子趕著出嫁,出嫁要作什麼?金豬年生金豬仔。這是大陸的情況,他們認為生了金豬仔,以後就大富大貴,孩子大富大貴,當然當長輩的我們就跟著好命。他們還認為今年不要嫁人,因為今年叫作寡婦年,如果有女性要嫁人的話要考慮一下,今年生小孩可以,嫁人不可以,要嫁去年就要嫁,所以很多電影明星趕著在去年底嫁人,不是為了別的,是為了金豬年生金豬仔。我們不是香港人,也不是大陸人,我們台灣人並沒有想到要添丁,也沒有想到發財,我們求的是諸事順利平安的過就好,看來所求不多,是不是這樣呢?諸事順利是什麼意思?   

Ⅱ、諸事順利

1、 風平浪靜

諸事順利是指風平浪靜嗎?今年真的都不會遇到逆境嗎?不可能嘛。從小到現在我們知道,人生不可能都是順境,問題是順境的時候,大家都順利,逆境的時候你的信仰對你有幫助嗎?能夠讓你在逆境中得到順嗎?有這個可能性嗎?這是第一種我們想到的順,就是出航不要遇到颱風,唱著「快樂的出航人」,出海能夠風平浪靜一帆風順,我們不求什麼,只求不要刮颱風就好,這個叫作「風和日麗 (Serenity)」,我們只求過一個平靜的生活,今年不要有什麼大風大浪,讓我們平平安安的過日子就謝天謝地感謝上帝了,求這個也沒有什麼不對,因為保羅也跟提摩太說過:「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提前2:1~2)就是要特別為阿扁總統、立法委員----等在上位的禱告,這樣我們才不會出事情,銀行要監管好,旅行社不要到了過年就倒閉開天窗,這個跑那個倒,捲款又潛逃,這樣我們就遇麻煩、過的不順利了,為執政掌權者代禱是好的,至少要跟上帝這樣祈求,今年不要讓我遇到這樣的逆境,不要遇到這些不如意的事情,讓我「平安無事的度日」,這是最起碼的順利的一個禱告,而且保羅也跟提摩太說可以這樣禱告。今年我們要特別為執政掌權的禱告,為了2008年總統大選,各政黨已開始為了拼選舉摩拳擦掌預備,我們要禱告,讓過程能夠較平和,不要拼的流鼻血或是子彈跑到鮪魚肚,不再有這種事情發生,不只我們緊張,大陸也會緊張咧,要是一不小心插槍走火我們就歹命了。也要為立法院禱告,讓他們能夠好好的作立法委員,不要只顧自己黨的利益,關係百姓利益的法案能儘速的處理,他們不是沒有智慧,可是為了黨的利益有時候就卡在那邊,搞的老百姓很痛苦,我們要禱告,求上帝保守他們有良心,既然敢作立法委員,就是敢擔當,我們為這些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禱告,可以有制衡的功效,讓他們能夠好好的來治理這個國家,讓我們能夠平安。

2. 平步青雲

只有這樣的平安是不夠的,不只要風平浪靜,當然進一步的,我們希望還能夠「平步青雲(Achievement)」。希望今年有一點成就,順利不只是沒事,順利就是心想事成,有點成就。很多大公司大老闆過年都要拜拜,為什麼?就是希望今年是事業起飛的一年,這個沒有什麼不對,求平安、求有成就。我們可以祈求這樣的順利,約翰在約翰參書第一章2節說:「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不只有平安,還要興盛,不只是快樂出航而已,事業還要能夠平步青雲。

3.勝過逆境

第三點我覺得是我們今天要祈求的,萬一平安失去了,萬一事業失敗了,是不是就不順了?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們的信仰還帶給我們順利嗎?門徒和耶穌一起搭船,可是沒有風平浪靜,暴風雨來了,他們的船快要沈了,他們看到耶穌居然睡覺了,於是把耶穌叫醒說:「主啊,我們的船要沈了!」主就起來幫他們解決這個困難,幫他們度過難關,我想當我們遇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跟神要,要這樣的順境,我把它稱作「勝過逆境(Perseverance)」。困境的時候,我們的信仰能夠讓我們勝過,門徒對耶穌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你還睡覺嗎?」耶穌就起來幫他們度過這個困難,這是今天的重點,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Ⅲ、勝過逆境

1、 約瑟的順利

在困境、逆境、苦境的時候,我們可以勝過嗎?勝過逆境的順利,第一個我們要講的是舊約中的約瑟,我們知道約瑟年輕的時候很歹命,被他的哥哥們賣去作奴隸,雖說是當奴隸,可是他很努力,以至於主人很信任他,什麼都交代給他管理,除了一樣沒有交給他,就是他的老婆。但是他老婆自動的要把自己交給約瑟,哇,這個好不好?這個叫作桃花運,可是約瑟不敢,約瑟說:「我怎麼可以做這種事」,當你覺得有天外飛來的好運時,你要自問,這個事情是神所喜悅的?還是不是?約瑟的順利聖經這樣說:「約瑟住在他主人埃及人的家中,耶和華與他同在,他就百事順利。」(創39:2)主人叫波提乏,波提乏可能是很有名氣、很會做生意,經常出差,他老婆很孤單,看到約瑟英俊、強健,想說:「不如找他來作伴」,她把約瑟的衣襟都扯掉了,約瑟趁機趕快逃跑,不敢做惡事,結果他的衣服被他的主母當作誣告的證據,後來他被抓去坐監,很可憐,做奴隸已經夠慘了還被下到監裡當犯人,在監牢裡,約瑟說了一句話:「…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神呢?」(9節)不知道你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你們的感覺怎麼樣:「約瑟住在他主人埃及人的家中,耶和華與他同在,他就百事順利。」這句話你怎麼解讀?當耶和華上帝跟一個人同在的時候,他就不敢做惡事(你有跟這點連起來嗎?)還是你覺得說,耶和華上帝同在的時候就不遇到引誘、不碰到困難?不是。我們會做惡事是因為我們忘記上帝的同在,這樣講對嗎?不管什麼惡事唷,如果你看到上帝就在你旁邊,我想你就算要做也會等到上帝去休息的時候你才做吧,對不對?你不會白目愚蠢到這個程度吧,上帝是隨時與我們同在的,只是我們常把祂當作不同在的,這是很糟糕的事情,我們會不順利是因為我們做了惡事,壞事就會追趕你,我們就要承擔自己做惡事的後果。如果我們今年跟神說:「神,祢不只與我同在,讓我時時知道,祢與我同在,並且保守我,不做惡事。」這樣的話你就不會因為自己做惡帶來的倒楣,帶來的糟糕和遭殃,敬畏耶和華,我想這是約瑟的順利,約瑟的順利就是他知道上帝的同在,他會敬畏上帝不敢做惡事。我們都會遇到環境的引誘,引誘我们:「這個很不錯,去 做吧!」你要先考慮,如果神在這裡我會不會做這件事情。神就在這裡,不要做惡,這是第一個順利。約瑟的順利就是在遇到引誘的時候,他知道上帝與他同在,他不敢做惡事。

2、 雅比斯的順利

第二個順利,我把它稱作「雅比斯的順利」。有本書 雅比斯的禱告(The Prayer of Jabez)你們知道吧!其實這本書是取自歷代志上第四章9~10節短短的二節經文,有一位牧師DR. Bruce Wilkinson很厲害,他把這二節聖經寫成一本小書,結果變成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版第一名,而且持續了很久,現在全世界不知道印了多少種語言,我今天沒有時間詳細講,不過我只要講其中的一項。作者的解釋,有些牧者不同意,我也不是完全同意,我把我的解釋跟你們分享,布魯斯威金森的所寫的這本小書,叫作雅比斯的禱告,這個禱告其實很簡單,並不長,「雅比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他母親給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說:我生他甚是痛苦。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說:甚願祢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神就應允他所求的。」(代上4:9~10)就是這樣一句話,簡單來講就是一個禱告,這個禱告有點內容, Bruce Wilkinson把這個內容予以發揮,加上他的解讀,這個解讀有些人有意見,不過我今天講最後這兩個「不遭患難、不受艱苦」(有人把它們當作一句)。「賜福與我、擴張境界、與我同在、不遭患難、不受艱苦」是雅比斯向神祈求的五樣東西。「賜福與我」,就是我們要上帝祝福;「擴張境界」,是求神讓我們的心胸、眼界,影響力(Sphere Influence)擴大一些,但問題是你帶給別人的是什麼樣的影響;「常與我同在」就是祢的手與我同在(Your hands to be with me),就是給我力量,請祢幫助我,當我力量不夠的時候,我要倚靠祢。然後最後有問題的是這兩句:「不遭患難、不受艱苦」,你仔細看英文卻不是這樣喔,有兩種不同的翻譯,大部份的版本跟中文的翻譯一樣,可是我喜歡New King James Version(新欽訂本)這句的翻譯,「不遭患難」它翻譯為Keep me from evil,我們可以想一想,Keep me from evil和不遭患難的不同嗎? evil翻譯成患難,那就是說,evil不是我,evil是外面,保護我不要遇到兇惡、不要遇到倒楣、不要遇到惡。但是你記得耶穌教我們的禱告是什麼嗎?主禱文說:「…救我脫離兇惡,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所以那個evil不是外面給你的evil,是外面引誘你變成evil,你知道這個的不同嗎?你記得約瑟的故事嗎?約瑟在上帝的面前,上帝保護他不掉入惡裡面,不是不遇到別人加給你的惡事,而是你不變成惡,保護我,讓我不成為惡,我覺得這個禱告更好,這和不遭患難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不遭患難就是讓我不遭患難平步青雲,可以是這樣翻譯,但若只是這樣翻譯的話,深度不夠,神給我们的恩典不只這樣,祂要保守我们自己不變成惡。特別當神應允你前面的禱告,賜福給你,擴張你的境界,又給你力量時,人就有可能去做惡。當前面三個禱告神都承諾你,都完成你的心願的時候,你要小心,你可能會驕傲起來,俗語說:飽暖思淫欲,正是如此。當祝福臨到的時候,自己把自己變成歹命,像約瑟在主人家中做事凡事順利的時候,機會來了,一不小心自己就可能陷入罪中,這是第一個雅比斯的順利。

第二個雅比斯的順利,這是今天我要講的最大的重點――「不受艱苦」。New King James Version(新欽訂本)的翻譯我覺得最好,它說I may not cause pain.,這下意思就完全相反了,如果是「不受艱苦」是不要讓人折磨、不要讓人苦待;如果是「I may not cause pain.」是不要折磨別人、不要苦待別人,咦?到底是「不受艱苦」還是「不使艱苦」?我覺得兩種都可以,不要被人欺負,也不要欺負人,大家不要互相欺負,這樣今年大家都快樂,所以兩種都可以,可是就雅比斯的整個禱告來講,我比較喜歡I may not cause pain.(不使艱苦),這是雅比斯的一個痛苦的禱告。為什麼他痛苦哀哭,因為他一出生就歹命,他是使人受苦的,他是使人受折磨的,你注意到他禱告內容的一開始嗎?他的母親把叫作雅比斯,「意思是:我生他甚是痛苦」,他從小就是很難養、難管教、難安靜,是不是難生產我們不知道,他讓媽媽苦到一個程度,為他取名阿苦,所以雅比斯不是好名字,不是阿福,而是阿苦,生下他就苦。不知道你有沒有生過像這樣難養的孩子,到後來父母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流著眼淚跟上帝說:「怎麼辦?這孩子餵也不吃,哄也不睡,不知道該怎麼辦?不然把他取名叫阿苦好了。」這是雅比斯,所以他禱告說:「教我不再使別人痛苦」。你知道我的感覺嗎?這樣的話整個禱告就變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因為他知道他從小就是讓媽媽受苦的,所以他跟上帝禱告說:「上帝啊,不要讓我一直成為媽媽的痛苦,祢幫我,改變我,讓我不再繼續使別人受苦。」這個禱告好不好?好。會不會順?會。上帝會不會聽?一定會聽。基督教的福音就是要改變人的生命,改變成如何?本來你是使人家受折磨、受苦待的,現在上帝改變你,讓你開始不會折磨人、苦待人,這個是順,這是逆境中的順,因為媽媽生他真是痛苦,所以他被叫作雅比斯,Jabez是使人家受苦的,他有一個禱告,這個禱告使他成為順利,神就應允他所求的,因為他求的是「改變我、改變自己」的禱告。

3、 伊瑪奇蕾的順利

最後我要向你們介紹一本書,這本書快要出版了,是張老師出版社翻譯的。一兩個禮拜前我收到一封E-mail,信裡說:「牧師,可否幫我們為這本書寫序文,我們覺得這本書很棒,我們要把它翻譯成中文。」我起初因為忙,打算把它推掉,後來我請對方寄來簡介讓我看一下,看了之後我很感動,後來我請他們將整本書傳給我,我一個晚上就把它看完,邊哭邊看,不是很厚的書,是一個盧安達的女孩子寫的書,她名叫伊瑪奇蕾Immacul’ee llibagiza,她22歲時,盧安達發生種族大屠殺,當佔百分之八十五的Hutu(胡圖族)掌權之後,開始殺百分之十四的Tutsis(圖西族),不幸她是Tutsis,她的爸爸、媽媽、哥哥、弟弟、親人全部被殺死,她也被追殺,她是天主教徒,一個胡圖人的基督教牧師冒險把她和其他六個女孩子,藏在他們家一間小小的浴室裡,大家擠在一起,六個人沒有辦法同時坐,只好輪流坐,因為不能一直站著,所以你坐別人就要站,等到腿站酸了,再換人坐下,又不能出聲音,又沒有東西吃,門關起來,度過多少日子你們知道嗎?九十一天。牧師不敢煮食物給她們吃,因為胡圖族的人一直在找看有誰多煮食物的,那就一定藏了人,所以牧師只能把他家裡面吃剩的,在三更半夜裡沒人注意的時候,才塞東西給她們吃,這樣度過九十一天,她們是這樣子活了下來的。她們常常聽到外面有人到牧師家來搜查,因為有人懷疑他藏匿女孩子,好可憐,連講話都不行,什麼都不行做,在那樣痛苦的時候,她沒有辦法,只有禱告,說:「神啊,讓我活下來。」然後又問說:「我活下來要做什麼?」她間接聽到消息說她爸爸媽媽死掉了,連屍體都找不到。當時一百天以內殺了一百萬的人,可怕不可怕?屍體是成堆的。沒辦法,後來法國派軍隊去維和、去幫助,那個牧師知道人家快要找上她們了,就在半夜裡把她們帶到法國部隊去,後來圖西人逃到外地的,就組武裝部隊打回來,把胡圖人的政府打垮了,她們就被圖西人救出去,後來她到聯合國上班。其中的故事很感人,她原本是不會英文的,她在那九十一天裡,請牧師給她一本英文字典,不曉得怎麼會有這個感動,她就在浴室蹲坐的時候,暗暗的自己把英文練起來,然後當聯合國進去處理難民問題的時候,需要會翻譯的人,只有她會英文,她自己在浴室裡面三個月苦練的那個破破的英文,讓她找到了工作。最讓我感動的是,在她心裡面一直覺得上帝跟她說:「你要原諒那些殺你父母的人」,她說:「這…怎麼可能」,她很傷痛,在裡面,神讓她看到她的哥哥已經在天上,讓她看到一些異象,然後最後她才向神說:「如果我都不原諒他們,我怎麼可以要求祢原諒我。」她出來以後就回到他的國家,去救那些被殺的人的孤兒,那些孤兒的心裡都是充滿著很深的仇恨,全家都被殺掉了,她要把這個福音帶去給那些孤兒,到全世界各地傳講這樣的信息,我覺得這是超越逆境讓我最感動的一個故事,書名叫作Left to tell,不曉得中文會用什麼書名,烽火餘生錄?不曉得。這是1994年盧安達種族屠殺留下來的一個女孩的故事,她說神讓我活下來,就是要我把這個消息、這個故事傳開,那個故事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講的:「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這句話我們讀的時候就是讀過去,可是這個女孩子是以生命活到這句話裡面,難就難在這裡。當你自己遇到這麼大的災難時,你是垮掉嗎?還是一生被仇恨所綑綁?還是你可以從裡面得到釋放?

Ⅳ、我們回應

1、 敬畏上帝遠離惡事

我們今天有三個回應可以做。第一個,我們要學習約瑟敬畏上帝遠離惡事,因為他覺得上帝一直和他同在,他怎麼敢做這種壞事,這是第一個我們可以回應的。聖經約伯記第一章1節說:「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這句經文盼望成為我們今年整年能夠記住的一點,就是要敬畏上帝,上帝永遠與我同在,所以我不要做惡事,因為做惡事會使自己帶來厄運。當上帝給約伯很多祝福的時候,他仍然敬畏上帝遠離惡事;當撒旦看不過去向他攻擊,讓他長瘡,讓他很可憐的時候,他也是敬畏上帝遠離惡事;當他老婆氣不過罵他、刺激他的時候,他也是敬畏上帝遠離惡事;當他的朋友誤會他,一直以為他有錯要他認錯時,他還是敬畏上帝遠離惡事。約伯最讓我佩服的就是,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家人支持也好、反對也好,他堅持不犯罪,我想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回應。

2、 祈求上帝轉化生命

第二個回應是生命的改變。在遇到不幸的時候,跟神說:「這裡面有我可以改變的嗎?請祢改變我,不要讓我這一生因為這些災難、這些不幸,成為一個全身長刺的黑色毛蟲,請祢改變我,讓我成為一隻美麗的彩色蝴蝶。」我想這是雅比斯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學習。就是說,「神今年祢改變我(Transform),改變我的生命,讓我不要被過去的失敗,過去的痛所綑綁。」雅比斯是使人受苦的,他說神祢改變我,神就會答應他的禱告,「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察驗什麼是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來更新變化,就會由毛毛蟲變成彩色的蝴蝶。我們跟神說,我的個性當中有哪一部份是使人受苦的,請祢改變我,讓我更新變化,這是第二個回應,像雅比斯的順利一樣,祈求上帝轉化我的生命。

3、 效法上帝赦免仇敵

第三個回應,就是伊瑪奇蕾Immacul’ee帶給我們可以學習的,也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這是效法耶穌、饒恕仇敵的改變,聖經這樣說:「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西3:13)所以至少今天我們得到三個可以學習的功課:第一個是敬畏上帝遠離惡事,第二個是祈求上帝改變自己,第三個是效法耶穌饒恕仇敵。我想這三個功課都不是很好學,但是值得學,值得我們來向神要。在逆境的時候不要讓我們陷到惡裡面去,讓我們不要只看別人、只看環境,看看有什麼是我自己可以改變的,如果真的別人有對不起我,求神讓我學會饒恕對方,這是三個讓我們可以順利的祝福。

Ⅴ、結論:樹栽溪旁 按時結果 葉不枯乾 諸事順利

記得今天的經節嗎?「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詩1:3)「樹栽溪旁」,就是水源親近充足供應,對我們來講就是每天與上帝親近,你有嗎?教會那本紫色的每日靈程日誌,你還繼續在寫嗎?這禮拜應該就會寫完了,你要是不知道我在講什麼,今年我還是要繼續給你們挑戰與鼓勵,等一下禮拜結束的時候你去拿一本,不管目前你有沒有在寫,鼓勵你就從今天起每天靈修,每天寫靈程日誌,這本靈程日誌,只是要培養一個讓我可以栽在溪水旁,讓我每天可以從神得到供應,跟神親近的習慣。這是一個工具,你不一定要用我們那本靈程日誌,你不一定要用我的方式,你可以用任何方法,只是這是一個工具,幫助你提醒自己,每一天花點時間親近上帝,這很重要,你要諸事順利嗎?就來親近上帝吧,讓祂每天能夠供應你。

「按時結果」,就是忍耐等候傳承後代,這個後代不單是指我們的孩子,而是指我們台灣的下一代,有很多人的孩子都已經長大了,甚至有孫子了,你樂意把你信仰的生命傳給後代嗎?上帝已經在我們社區給我們兩間學校(龍安、新生國小),讓我們有機會講故事給那些孩童聽,你願意參與嗎?還是你覺得那跟我沒有關係,希望你能慎重考慮這件事情,你真的是按時候結果子嗎?我們的李晶晶牧師很辛苦,得到那邊校長、老師的同意和支持,可是我們的人在哪裡?我們願意去分享、願意去結果子的弟兄姊妹在哪裡?要求你的不多,只是講故事而已。你會說我不會講,沒關係只要你肯學,他們可以教你,生命教育協會已經成為台灣一個很大的組織,已經有很棒的教材了,你只要去講故事給那些孩子聽就可以,學校的老師沒空做這樣的事情,樂意把這個機會開放給我們,我們難道還不願意參與嗎?一個禮拜幾十分鐘難道拿不出來?你們考慮一下,我真的排不出時間嗎?就在我們教會附近,走路沒幾分鐘的距離,每個禮拜用一段時間去講故事給小朋友聽,我們爭取到幾班,如果做的好,恐怕班數會越來越多。你有沒有想到這可能是你一生要影響一個人將來幸福的那個撒種的機會?你有沒有從這個角度去想過?結果子的時間到了,以前你要進入學校沒有機會,更別提要傳福音了,現在政府開放了,而我們卻沒有動作,不是很奇怪嗎?你不要以為小朋友不懂事,可能一個故事就把一個意念放進去他們的心田裡,什麼時候要發芽我們不知道,我们只要做個快樂的撒種人就好。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希望大家能夠把握。如果我們跟神很親近,每天從祂得到供應,我們也願意分享給別人的話,我們的生命就會越來越豐盛,不管什麼苦境、順境都不必怕,因為我們的葉子不會枯乾,我們會從神那裡得到力量,我們幫助別人長大的時候,我們的生命也會成熟,這是生命成熟的表現,所以「栽在溪水旁、按時結果子」是幫助我們的生命更豐盛。
諸事順利,不是不遇阻力、無往不利,順境當然很好,可是逆境的時候就不順嗎?不是。今年我們期待諸事順利,但是我們要謹守神的教導,第一要「敬畏上帝遠離惡事」;第二要「祈求上帝改變自己」;第三要「效法耶穌饒恕仇敵」,這樣就會諸(豬)事順利。讓我們一起來禱告。

「主耶穌,我們希望風平浪靜一帆風順,主若可以請給我們一個平安的環境、一個順利的生活,我們也盼望平步青雲,我們希望今年所做的能夠成功,我們希望能夠平順和成就。主,不管今年我們遇到的是順境、逆境、困境或是苦境,幫助我們學習三個功課,主,讓我們可以敬畏祢遠離惡事,祈求祢來改變我自己,也讓我效法耶穌饒恕仇敵,雖然這三樣功課都不好學,但是我們願意學,求上帝幫助我們,讓我們今年真的是諸(豬)事順利,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7年2月11日 星期日

受洗系列 (二) 撒馬利亞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7.02.1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約翰福音四章39節】線上收聽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感謝主,我們教會最近有很多嬰兒出生,今天我們也有三個屬靈的嬰兒,要受洗、堅信禮及加入教會,今天詩班所獻唱的詩歌有兩層的意義,每一位在主裡重生的人,就是一個屬靈的嬰孩,我們要用這首詩歌來向他們道賀,這首歌也是一個禱告,走信仰這條路有快樂,也有痛苦、掙扎,誠如歌詞所說,我們是用虔誠的禱告把他們交在主的手裡(In the Hands of the Lord)。  上一次我們聯合禮拜的時候,我也用了今天這段經文,其實同樣的經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是否有人還記得上一次我所講的題目是什麼嗎?看來似乎大家都忘了。上一次我證道的題目是「渴與喝」,我從渴與喝的角度來看這段聖經。  今天我要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段經文,經文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有它的背景,我們將從它的背景裡來學習,耶穌和撒馬利亞婦人他們相遇的地點是在一座古井旁,這座井是在敘加城的旁邊,而敘加是在一個比較大的區域裡面,那個區域叫作撒馬利亞,撒馬利亞和猶太有很特殊的關係,這樣的一個背景我們可以在當中學習什麼呢?撒馬利亞這個故事有什麼意義嗎?我們再來看一下,耶穌基督和那位婦人在古井旁的一些對話,這裡我會稍微帶大家了解一下背景資料,經文裡提到猶太地、加利利、撒馬利亞、雅各、約瑟,這些都有其歷史和地理的背景,如果你不了解,可能你會閱讀過去,而不知道它的含意,只會覺得奇怪,為什麼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彼此沒有來往。 

我記得小時候,在主日學有白話字比賽,聽到一個小朋友唸:「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沒有『往來』(台語:鳳梨)」,但是因為他的發音不準,所以我就以為猶太和撒馬利亞那裡沒有出產鳳梨,這曾讓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現在讓我们來看一下巴勒斯坦的地圖,地圖的下方是猶太地,耶穌離開猶太地要往北到加利利,而中間會經過的區域就是撒馬利亞,  撒馬利亞是介於猶太和加利利之間,耶穌的故鄉是拿撒勒(就在加利利地區),祂開始出來傳道服事的地方,包括了耶路撒冷的附近、約旦河邊,還有猶太地。猶太人是怎麼走這段路的,照常理我們會走經過撒馬利亞的方式,但是實際上猶太人卻不願走進撒馬利亞,因為他們彼此沒有往來,通常他們走的路不同,所以經文中的必須就值得我们深思了。地圖左邊的大海叫地中海,它的東北邊是加利利海,南邊是死海(鹽海),所以有三個海把巴勒斯坦包圍起來,在加利利海和死海之間的這條河叫作約旦河,約旦河從黑門山往下南流,經過加利利海再一直往南,最後流到死海,死海是全世界海平面最低的海,而且含有極高濃度的鹽分。所以我們知道有三個海,有三個地區,有約旦河把整個巴勒斯坦貫穿起來。 

這個故事發生在撒馬利亞,是在猶太地和加利利之間,只是耶路撒冷的人要往北走到加利利,他們會怎麼走呢?他們會下山走到耶利哥城;耶穌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提到有一個人離開耶路撒冷走到耶利哥,途中遇到強盜被打的半死,就是在說這個地方,那個救人的就是撒馬利亞人。從耶利哥城他們會走過約旦河,然後沿著約旦河東側比較好走的路往北走,走到伯太巴喇(此處在我們的聖經裡沒有記載可能我們不太熟悉),再過到約旦河西才可以走到拿撒勒,這是猶太人他們所走的路線。這有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是因雙方沒有往來,所以就不走你們的路,寧可繞道。比如說你和一個朋友本來很好,後來翻臉了,本來你可以走他們家門口的路比較方便,但是你會故意繞路,因為彼此關係不好,就不想和對方碰面。猶太人不走撒馬利亞這條路,這是文化上的理由,這個敵意存在到現今,他們根本不走撒馬利亞的區域。第二個理由是,撒馬利亞都是山區居多,所以這條撒馬利亞的路不好走,不小心可能會掉落山谷,為了安全起見,他們寧可走約但河那條路,因為那條路有平原比較平坦,所以不管是地理的理由,還是文化的理由,他們不會走撒馬利亞的路。所以耶穌這個必須是大有問題的,他並沒有理由必須的。祂的必須是另有理由的,耶穌是為了愛,所以祂才選擇走這條必須走的路,因著這個必須,耶穌要從耶路撒冷走山路,一直走走走,走到敘加,故事就發生在敘加城,從敘加祂還要再走山路,才能夠走到祂的故鄉拿撒勒。今天我們這個故事是發生在敘加的地方,在城外有一座古井,叫作雅各井,這是他們的祖宗雅各留給約瑟的地業,是一座很寶貴的井,所以他們會說:「這是我們祖宗雅各留下來的古井…」(12節),耶穌行路走到那裡口渴,於是在井旁向婦人要水喝,也和那婦人談論起口渴的事情,而在井的附近有一座山,那座山叫作基利心山(Gerizim),在經文說到:「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20節),因為那座山離雅各井沒有多遠,所以耶穌和那個婦人抬起頭就可以看見那座山,他們還提到說:「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我們在這裡禮拜就好,為何你們說要到耶路撒冷禮拜,在這裡講到他們信仰的問題,基利心山和耶路撒冷的錫安山是他們討論的重心,宗教有不同。耶路撒冷和基利心山,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中間有歷史所留下的冤仇,所以他們沒有往來。在我們所處的世界中這樣的冤仇常常有,比較有名的是,德國的柏林圍牆。

Ⅰ、引言:戈巴契夫先生,拆毀此牆吧!(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不知道這座門你們聽過嗎?這座門是世界有名的,如果你們到德國應該去那裡看看,它叫作Brandenburg Gate,美國連續有好幾位總統在Brandenburg Gate演講過,其中一位比較被注意的是Ronald Reagan(雷根),1987年6月12日他在那裡演講,他向蘇聯的總理戈巴契夫發出一個挑戰:「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那時候柏林圍牆把德國拆成兩個國家,二次大戰所留下來的冤仇讓他們無法互相往來,有很多人想要從東德逃到西德,往往在柏林圍牆的地方就被守衛開槍打死了,所以雷根向戈巴契夫說,這句話成為非常有名的一句話:「tear down this wall!」。今天耶穌基督在這座古井旁所做的事情就是要拆毀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之間冤仇的牆,我想這對初信主的人或是我們都有特別的意義,所以讓我們一起來思想。

Ⅱ、撒馬利亞

1、分裂的傷痕 (羅波安/耶羅波安)

為什麼撒馬利亞人和猶太人有冤仇呢?為什麼有這個隔離的牆?這與他們的歷史淵源有關。讓大家學一下歷史,兩邊的分開是因為所羅門王把事情搞砸了,所羅門王的父親大衛王好不容易把整個以色列全國聯合起來變成一個大王國,上帝很祝福,所羅門也很好,但是他晚節不保,很可惜,在他年老的時候,老婆越娶越多,神明越拜越多,於是開始不專一敬拜耶和華上帝,開始背後拜很多神明,所以耶和華上帝很失望說:「好,我不要再讓你享受統治這麼大的國家了,我把它拆成兩國,但是因為你父親大衛的緣故,我不讓你滅族,讓你留下兩支派,其它的十支派要歸別人。」這是悲慘的開始,所羅門的兒子就不高興,「本來我父親統治整個以色列國,現在怎麼被人家拆成兩半。」於是兩國開始爭吵,吵了很久漸漸結下了冤仇。所羅門的將軍臣僕耶羅波安,他在耶路撒冷走路的時候,先知亞希雅看到他,就把自己身上穿的全新的衣服撕破,撕成十二片,對耶羅波安說:「你可以拿十片,耶和華上帝跟我說,有十族要歸你,兩族留給所羅門的兒子,因為他沒有專一的敬拜我。」「一日,耶羅波安出了耶路撒冷,示羅人先知亞希雅在路上遇見他;亞希雅身上穿著一件新衣。他們二人在田野,以外並無別人。亞希雅將自己穿的那件新衣撕成十二片,對耶羅波安說:你可以拿十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必將國從所羅門手裡奪回,將十個支派賜給你。」(王上11:29~31)後來耶羅波安就逃跑到埃及避難,因為所羅門王要殺他,到了所羅門死後他才回來,經過一個過程之後,這個國家分裂成兩國,這是第一個傷痕,一國拆成兩國。北國叫作以色列(十族),南國叫作猶大(便雅憫和猶太兩族),北國以色列是耶羅波安統治,南國留給所羅門的孩子羅波安統治,這個羅波安是莽撞的孩子,自小享樂慣了,所以當老百姓向他反應稅收太重了,他的回答是:「那有什麼,我還要加更的稅重給你們。」所以北國十族的老百姓說:「那不要給他管了,我們與大衛有什麼分兒呢?」(王上12:16)就是這樣,從歷史的記載來看,是羅波安沒有好好的考慮到老百姓的負擔,結果引起國家分裂,可是從神學上來講,是上帝差派先知亞希雅跟耶羅波安說:「因為所羅門離開我,所以我不再祝福他。」

2、仇恨的加深 (尼希米/參巴拉)

很不幸的,北國也好、南國也好,後來都不好,他們都離開了上帝,後來的結局是上帝都讓他們亡國,一亡就亡很久,一直亡到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們好不容易才在1948年復國,猶太人受的苦難是很大的。主前721年北國先亡於亞述,582年南國相繼被巴比倫所滅,亡國之後,他們成為亡國奴很多年,後來波斯興起,把巴比倫滅掉,波斯王古列很大方,准許讓猶太人回到故鄉重建家園,所以他們有機會回去重建,但是很可惜的,那時候的領導者沒有抓住機會來彼此和好(因為兩邊都亡國了要重新開始),結果那個傷痕變得更深,這是耶利米那個時代發生的事情。BC537年,波斯王讓他們歸回重建,那時候的領導者是尼希米,當時有一些撒馬利亞人想要參與,可是被尼希米拒絕了,聖經是沒有描寫得太明白,只是你仔細看可以看到尼希米說了一句話很有趣。當時有一個撒馬利亞人叫作參巴拉,參巴拉就是被尼希米拒絕而忿忿不已 (參巴拉是撒馬利亞人,他住的城是在和倫,和倫現在還是撒馬利亞人住的地方),還有阿拉伯人和其他族的人,他們想要參與重建,但是尼希米跟他們說:「但和倫人參巴拉,並為奴的亞捫人多比雅和亞拉伯人基善聽見就嗤笑我們,藐視我們,說:你們作什麼呢?要背叛王嗎?我回答他們說:天上的神必使我們亨通。我們作他僕人的,要起來建造;你們卻在耶路撒冷無分、無權、無記念。」(尼2:19~20)「你們卻在耶路撒冷無分、無權、無記念。」這句話是拒絕的意思,有人說:「是不是參巴拉先對尼希米不好,所以尼希米拒絕了他們。」這很難講,聖經是這樣記載,我查了歷史資料,發現當時兩邊已經相處不好了,因為撒馬利亞人一直說他們是猶太人,可是以色列人到如今都不承認他們是猶太人。撒馬利亞人不是巴勒斯坦人,撒馬利亞人就是撒馬利亞人,現在剩下的人數稀少,因為他們很保守,他們堅持摩西五經,他們的信仰跟猶太人都一樣,只有先知書他們不相信而已,他們堅持聖地是在基利心山,猶太哈斯摩尼王朝的約翰許爾堪(John Hyrcanus)王為了不要讓他們在那邊敬拜,就把他們的聖殿搗毀盡淨,所以那個冤仇結的非常深,越結越深互相拒絕,雙方都把自己的看法絕對化,拒絕承認對方也是祖宗留下來的子孫。撒馬利亞被亞述統治的時候,比猶大時代還慘,他們的人都被抓光,把異族的人都抓來這裡住,所以他們就開始有和異族通婚的問題,他們的信仰也變得有些混雜,因此猶太人說:「你們是雜種,你們沒有資格作猶太人。」今天這個問題仍然存在,大家還在辯論這個問題,到底撒馬利亞人是不是猶太人?從他們男性的Y染色體DNA查驗出來的結果確實是有猶太人的血統,所以證實他們是猶太人的後裔,只是他們有被混血,猶太人也有混血的,只是你若說撒馬利亞人有混血,他們也不會承認,所以這個冤仇到今日仍然存留。

3、神學的紛爭 (基利心/耶路撒冷)

到後來則演變成神學上的爭論。基利心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迦南地第一個上帝說要在那裡宣告祝福的山,「及至耶和華─你的神領你進入要去得為業的那地,你就要將祝福的話陳明在基利心山上,將咒詛的話陳明在以巴路山上。」(申11:29)上帝說:「設立兩座山,一座叫作基利心山,一座叫作以巴路山,六個族要站在基利心山說祝福的話,六個族要站在以巴路山說咒詛的話」(申27:13)所以基利心山是很特別的,對猶太人來說,一開始在歷史上很重要,只是後來大衛王把聖地遷到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但是撒馬利亞人很保守,他們說:「沒有啊,摩西的時代,聖地就是在這裡。」,他們是有歷史背景的根據,但是猶太人覺得不是,聖地是在耶路撒冷。所以在哪裡禮拜的問題,變成一個很大的爭議,為什麼婦人跟耶穌對話時這個問題會被提出來,現在我們就可以了解這個是有其歷史背景的,最後變成是神學的紛爭,所以婦人會跟耶穌說:「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約4:20)這句話是一個很爭議問題。他們的聖經也有不同,撒馬利亞人只相信摩西五經,認為摩西五經是上帝直接傳給摩西的,後面的那些經卷都是人講的不算數,那些沒有權威。但猶太人相信摩西五經,也相信先知書,也相信智慧文學和詩歌,他們整本舊約都接受,所以在這裡對聖經的解釋也有所不同。

Ⅲ、敘加井旁

1、愛的催逼 (Driven Love)

耶穌基督要如何拆毀中間隔斷的牆?要如何把上帝的愛帶給這個撒馬利亞可憐的婦人(她一輩子嫁了五個丈夫最後還是沒了丈夫)呢?耶穌基督為了愛的緣故要把上帝的愛帶到這個城、帶給這個婦人,耶穌祂怎麼做呢?我前面說過,耶穌會走那裡,不是因為那條路比較好走,不是因為那條路祂愛走,是因為祂疼愛敘加那個婦人,祂要把上帝的愛帶到那裡。耶穌不只去敘加是因為愛的原因,祂來到世間也是一樣,祂沒有理由一定要到世上來,祂是為了要拯救我們,所以祂降生成為世人,來到我們中間。我們現在要一起來唱一首詩歌,叫作「為了愛」:

「為了愛,祂來到世界上,離開尊貴天,變成人的樣。為了愛,猶太為故鄉,漁夫是朋友,父親是木匠。為了愛,耶穌來到這地方,給我新生命,自由和理想。為了愛,祂被釘十字架,祂的愛,使我心有盼望。」

我想這首詩歌把耶穌基督去敘加的動機描寫的很好、描寫得很貼切,我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有這樣的動機,那個必須,不是因為你的需要,而是因為關心對方的需要。有很多父母做了很多必須的工作不是他們喜歡做的,不是因為那些事情很好玩,而是因為疼愛他們的孩子,有哪一個媽媽必須要換尿布,有哪個媽媽必須要半夜不睡覺爬起來餵奶,誰喜歡做這種事情,為什麼說必須?是為了愛。因為愛,讓我們去做很多我們不喜歡去做的事情,我想耶穌基督去敘加也是一樣的,愛的動機會改變人,那個動機也會使我們去做很多事情,期待我們也是這樣,一生做很多的事情是被基督的愛所催逼,最能表達的就是「激勵」兩個字,「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林後5:14),希望這是我們傳福音的動機,也是我們幫助人的動機。

2、認同體恤 (Incarnational Compassion)

耶穌基督不僅疼愛這個撒馬利亞婦人,祂也和這個婦人一起體會乾喝的困苦;耶穌要出來開始傳道的時候,祂在曠野體會什麼叫作飢餓;祂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體會什麼叫作口渴。飢和渴,是我們做人一種很難受的痛苦,可是耶穌基督親自來嘗那個味道,在這個故事裡說到,「耶穌基督在井旁就渴了」,因此祂跟那個婦人說:「可以給我一點水喝嗎?」你有過極其乾渴的經驗嗎?那是受苦。所以耶穌基督不只是道成肉身成為人而已,祂還體諒人的苦楚。最近我們教會開了一個班,叫作「同理心訓練」(Empathy training),所要訓練的就是這樣的態度和心意,我願意去體會對方的痛苦是什麼樣的痛苦,你要是能夠體諒,你就能和受苦的對方有好的對話、你就能夠幫忙,我想這是耶穌要拆毀這道牆所做的第二個動作,聖經說:「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4:15)這是耶穌所做的第二個動作。

3、打破藩籬 (Tearing down the wall)

第三個動作,就是祂就和那個婦人對話。當那個婦人說「我們祖先如何…你們祖先如何」時,耶穌沒有跟他辯白,沒有說「你們錯我們才對」,耶穌對他們說:「最重要的是誠心誠意敬拜上帝」,祂把她帶到另外一個更高的層次,沒有進到爭辯裡,「我的解釋才對,你的解釋不對。」祂勇敢的拆掉兩邊敵對的牆。這讓我想到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個故事,那時英國和德國互相把對方的一座城市炸毀,兩個小鎮都有大教堂被炸毀,後來兩個小鎮裡的年輕人他們覺得,不應該讓怨恨繼續留下來,所以德國有一群年輕人就募款,到英國幫忙重建教堂,英國的女皇很感動,就募捐到德國幫忙重建東德的城市。那兩個被炸毀後又重建的教堂,就成為世界歷史上一個很有名的復和 (Reconciliation) 故事。在德國是Dresden小鎮裡的路得會教堂 (Frauenkirche),那間教堂全毀,所以在原址重蓋一間全新的教堂。在英國是Coventry 小鎮中的天主教大教堂 (Cathedral),這個教堂的鐘樓還有牆璧還被保留做戰爭的遺蹟,就在緊鄰地上另蓋一座新的教堂。那座教堂就被稱為復和的教堂。那個被炸毀的中古世紀大教堂屋頂所用的五爪釘散落在地上,有一位神父就把它們拿起來,用那些釘子做成一座座的十字架,叫作Cross of Nails。因為那裡釘子很多,都是很粗的釘子,所以那個神父就用這些鐵釘作了很多鐵釘十字架。他們送了一座鐵釘十字架到德國Dresden的教堂作為彼此復和的記號,希望耶穌饒恕的愛,可以讓我們拆掉那個歷史留下來的傷痛和仇恨的高牆,聽說也送了一個這種鐵釘十字架到被原子彈炸過的日本廣島 (Hiroshima)。世界哪裡有仇恨,他們就送一個鐵釘十字架去哪邊,希望耶穌的愛可以帶來重建,可以把那片恨的牆拆掉,。我想拆毀仇恨的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當我們知道這樣的故事時內心會覺得非常感動。英國Coventry小鎮那所新蓋的教堂前面有一座雕像,叫作Statue of Reconciliation(復合的雕像)。耶穌是被釘子釘在十字架上,但是祂也在十字架上饒恕那些釘他上十字架的仇敵,並且為他們禱告,祈求上帝赦免他們。代表的意義就是說,我們應該努力來做這種復合的工作,不管過去的傷害、過去的創傷是怎麼樣,歷史的痛有多痛,希望神的愛可以幫助我們拆掉這面牆,聖經說:「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3:28)這是我們要努力的一個目標。

4、接受幫助 (Receiving of Help)

最後耶穌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動作,耶穌要傳福音給那個婦人,只是祂跟她講的第一句話卻是說:「請你幫忙我」。福音傳來台灣不是這樣,宣教士來台灣是說:「我可以幫忙你們,你們沒有衣服我給你們衣服穿,你們沒有飯吃我給你們麵粉。」所以早期台灣基督教被稱為麵粉教。不是說那樣不對,可是耶穌用一個逆向操作的方法,祂講的第一句話是請祂要幫忙的人先幫忙祂,這是很特別的,祂叫祂的學生去傳教的時候,說:「無論你們進到哪一座城,如果有哪個好人接待你們,你們就接受他們的款待。」我們想一想,如果我傳福音,我很有錢很有資源,然後我就跟對方說:「咦?你這個沒有,我給你,然後說:『你來信耶穌好嗎?』」對方會覺得怎麼樣?我們說拿人的手短,人家已經給你好處了,所以只好說:「不好意思,你都這樣說了,我就來。」我們有時候傳福音是用這種人情的壓力,因為我幫助你,你來聽福音。耶穌完全把這個壓力拿走,在未幫助那個婦人之前,祂先請那個婦人幫忙,這個婦人成為幫助人的人,然後才跟她談話,進而帶她看到心靈的渴,最後耶穌才幫助她,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微妙的愛的表現,就是先建立對方的自尊心,「我是可以幫助你的,我是有的,不是什麼都沒有,完全要接受的。」我想耶穌用這個方法很容易就把這道牆拆毀掉,耶穌跟祂的學生說:「無論進那一城,人若接待你們,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路10:8)接受幫助,很特別,傳福音是從接受幫助開始,這樣你就可以了解那個背景和撒馬利亞帶給我們學習的功課是什麼。

Ⅳ、我們回應

1、避免自我絕對化

第一點,不要把自己的神學絕對化,這個婦人和耶穌爭辯的是「我們的祖宗雅各在這裡挖了這座井,祢比他還大嗎?」「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約4:20)到底是要在哪裡敬拜呢?談的是神學的問題,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阻隔,就是把自己的信仰、把自己的神學絕對化,絕對化就會帶來問題。這個把自己的絕對化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尼布甲尼撒王,他認為自己最行,然後就為自己立了一座神像,要大家膜拜他,因為他認為自己是神,結果上帝說:「好,你既然那麼行,我就讓你不會說話,被趕出離開世人,與野地的獸同居,吃草如牛。」(但4:25)結果他就變成像牛一樣,十四年不會講話,不曉得精神科怎麼解釋,他一下子變成不像人,十四年後他謙卑下來,他說:「其實我沒有那麼厲害」,然後神再讓他恢復王位,這是一個很有名的歷史公案,這是把自己絕對化的結果。保羅說:「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林前13:9)這也包括牧師都是有限的,知道自己有限就不會絕對化,這樣的話就不會造成隔牆。彼此之間的隔牆就是因為不接受對方的看法,把自己的了解絕對化。

2、脫離施捨者迷思

第二點,我們要脫離施捨者的迷思。往往當我們傳福音時,我们只想給,卻絕對不接受別人的幫忙,有時候我們應該願意謙卑的接受別人的幫忙,這對對方來講是好的、是建立他自尊心的一個方法,保羅說:「…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5)這也是小時候在主日學在比賽的時候學到的,說:「『唬』人的比拿人的有福氣」(台語發音不準),其實是「給人的比拿人的有福氣」,基督徒常想要做比較有福氣的人,於是就只給不拿,如果大家都不願意拿,到最後誰要拿呢?你知道這中間的一個互動嗎?所以我更喜歡說,「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林後8:14)有一天如果他們有的時候,你也願意接受他的幫助,沒有一個人什麼都有,沒有一個人什麼都沒有,你要去找到對方有的,你願意跟對方說:「唉呀,你這方面比我強,你可以幫我嗎?」我覺得如果有這樣的態度,就不會造成「我什麼都比你高明,我什麼都比你強。」絕對化的態度就不會有,也可以免去施捨者迷思。

3、欣賞接納與學習

最後耶穌接納這個婦人,耶穌沒有跟她爭辯,耶穌把她帶到更高的一個層次。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彼此相讓,所以我們遇到不同信仰的人,我們不是帶他到耶穌的面前,而是和他辯論到臉紅脖子粗,大家不歡而散,這個婦人挑戰耶穌,這個婦人跟耶穌說:「你是猶太男人,我是撒馬利亞女人,你為什麼跟我要水喝呢?」耶穌完全沒有回答她的問題,祂沒有說:「你侮辱我,我好心要把上帝的愛傳給你,你怎麼拒人於千里之外。」耶穌沒有這樣說,耶穌直接跟她談口渴的事情,然後再跟她說敬拜的事情,耶穌接納這個婦人,然後隔斷的牆才可以拆毀,「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羅15:7)欣賞接納與學習,我想這是我們受洗其中一個重要的意義,

Ⅴ、結論:拆毀中間隔斷的牆

經過雷根說那句話兩年半之後,柏林圍牆拆毀了(Berlin Wall Fall)。感謝主,在1989年11月11日柏林圍牆倒了,那你的牆呢?你有牆嗎?你跟周圍的人、跟父母、跟你的兄弟姊妹、跟你的同學同事老師,有沒有什麼過去的傷害,讓你現在和對方沒有話講,講到對方,脾氣就大起來,其實耶穌來,祂到撒馬利亞的敘加,就是要幫這個婦人拆掉她的牆,「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作:因他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2:14)今天我們有聖禮典,有三位弟兄要加入這個愛的團契,我想我們也是渴望撒馬利亞的牆不要成為我們個人的牆,希望我們在主的愛裡面,不只是渴可以得到喝,我們牆也可以拆下來。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祢為了愛來到世間,為了愛來到敘加城外、雅各井旁,祢跟那個不幸的婦人有過一段短短的對話,祢把神的愛帶到她的心裡,所帶出的轉變,把整個撒馬利亞城的人都帶到主祢的面前。主,我們今天有三位弟兄歡喜到祢的面前來接受祢的愛,如同我們詩班唱的詩歌一樣(In the Hands of the Lord),他們是一個屬靈的嬰孩,他們的生命才剛開始,主啊,不只是他們內心的渴可以從祢那裡得到活水、得到供應,我們也希望他們跟所有人之間如果有什麼牆,盼望他們持續活在主的愛裡面,被主的愛來融化,讓那堵高牆倒下。主,我們不止為他們禱告,我們也為我們自己禱告,或許我們基督徒當了許久,可是想一想,有一些人我們還是無法跟他們講話,或許是我們的驕傲,讓我們跟人之間築起了這道牆,或許是我們受過傷害、誤會、痛苦,我們不願意讓它過去,而讓這面牆高舉,不管是什麼原因,主祢在撒馬利亞的敘加井旁,祢渴望伸出友誼的手,化解那個婦人心中的牆,主,我們渴望今天祢也在我們當中,幫助我們,讓我們不再驕傲,讓我們可以互相學習接受愛的幫助,讓我們願意拆掉這樣的牆,讓我們可以再一次體驗到,Dresden Frauenkirche和Coventry Cathedral他們兩個地方那種復合的快樂,把這樣的恩典賜給我們,祈求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門!」

2007年2月4日 星期日

愛的系列(二十一):愛與相信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7.02.0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7b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保羅為什麼告訴我們要凡事相信?凡事相信是愛?還是愚笨?我想是愚笨。有沒有那一位父親或母親會對孩子說:「以後你去外面,不管誰跟你講什麼,你都要相信,這樣你就是愛他們…」那是愚笨的爸爸媽媽。你是不是這樣被教導:「陌生人不要隨便相信,要小心喔,人家可能會害你。」奇怪?那為什麼保羅這樣講呢?那是什麼意思?那是說,如果這個世界的人都像媽媽一樣看顧他的小孩時,我們就可以凡事相信,因為媽媽不可能害小孩,就算她犧牲自己也會保護他的小孩,在這樣完全的愛下面,我們才凡事相信,可是我們所活的世界不都是這樣,所以這句經文怎麼解釋呢?我們怎麼來了解愛是凡事相信呢? 

Ⅰ、引言:囚犯之兩難  (Prisoner’s Dilemma)  

美蘇在二次大戰以後進入冷戰時期,美國總統知道,雙方的科技均有能力製造原子彈,他就很害怕,因為當時是美蘇兩大陣營對峙,美國總統審慎的計算說,如果先被對方攻打,就死定了,因為原子彈的破壞力太大,可是你怎麼知道對方不會出賣你?雙方雖然是講好不打的,但是能夠相信對方嗎?共產黨可以相信嗎?如果不信的話怎麼辦?你要先打對方嗎?在什麼情況下要先打?這個決定影響很大,於是他請了一些很優秀的數學家,幫他計算一下這個得失機會有多少,最後有兩個人計算出來了,他們是Merrill Flood和Melvin Dresher,這兩個人所計算出來的名稱就叫作「囚犯的兩難(Prisoner’s Dilemma)」,他們兩位是數學家,可是他們用的是數學語言,一般人聽不懂,講了一大堆,總統還是不明白他們在講什麼,後來有一個人Albert W. Tucker,他把那兩位數學家所計算出來很複雜的結果,被出賣的機會的多少,以故事的方式來說明,這個故事就把那兩位數學家的想法用淺顯的方式講出來,這個故事是什麼?  這個故事叫作囚犯的兩難,他說:有兩個人要去破壞顛覆一個國家,可是被那個國家的警察抓到了,但是證據不足,兩個人就被隔開關到牢裡,怎麼辦呢?檢察官想要逼他們招供,所以就給他們好處,你聽過所謂的污點證人(就是幫檢察官作證人,檢察官可以就放你沒罪,或是減刑。)嗎?提出的條件如下:如果你保護你的同伴,絕不洩漏,而你的同伴講了出來,出賣的人就沒事,因為他協助檢察官破案,而你會被判十年的刑期;如果對方不講,你講了,結果是檢察官會判對方十年刑期,而你無罪開釋;若兩個人都不講,檢察官因為罪證不足,不能夠判太重,所以兩個人都判刑六個月;如果兩個人都講,又因檢察官握有證據,兩個人都有罪,可是兩個人又都幫助檢察官,那就可以減刑,所以就各關兩年。給你們兩分鐘稍微想一下,如果你是其中之一,你會怎麼決定?你要計算一下,因為我們都不知道對方會不會講,你就要把所有的可能性都算看看,到底怎麼樣最划算?A可以守密不講,也可以把對方出賣,B也是一樣可以守密不講,或是把對方出賣掉,看來有四種的可能性:(如下圖)

好,到底我要講還是不要講?通常我們會算怎麼作對我自己最有利?似乎是我告密而不管對方講或不講,對自己較為有利,但其實最划算的是兩人都不告密,問題在於我有把握對方也不會講嗎?這就是相信與不相信別人的兩難,因為兩個親密的人,也有可能我出賣你、你出賣我,這時候我要怎麼拿捏呢?所以凡事相信不容易,常理來看應該是凡事懷疑才對吧,我們的聖經怎麼說呢?聖經保羅說:「凡事相信」,哇,看來保羅似乎不夠聰明,是這樣嗎?現代中文修訂版翻譯為:「對一切有信心」,跟和合本的「凡事相信」差不了多少,英文的翻家就有所不同,因為原文「相信」這個字不只是單一的意思,它有不同的意思,英文的版本,包括新欽訂本(NKJ)、現代美國標準版(NAS)、新修訂標準版(NRS)都翻譯成believes all things,跟中文「凡事相信」差不多一樣,只有現代國際版聖經(NIV),它把翻譯為always trusts,believes改成trusts,看到這兩個字的不同嗎?這兩個字是同義詞?believe和trust不一樣,believe對我们的影響範圍比較小,trust對我们的影響範圍比較大。

Ⅱ、凡事相信 

1、 希臘文:相信πιστεύ ω (pisteuo)

凡事相信的希臘文是πιστεύ ω(pisteuo)用英文把它打出來是pisteuo,這個希臘文πιστεύ ω(pisteuo)在中文我們翻譯作相信。這個字出現在約翰福音第五章46~47節「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你們若不信他的書,怎能信我的話呢?」

2、 英 文:
believes all things (NKJ) (NAS) (NRS) always trusts (NIV)

在英文的翻譯裡「相信」有兩個不同的用字,一個把它翻譯成believe,另一個把它翻譯成trust,不同在哪裡呢?在聖經裡面有一個例子,「他(約翰)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兩個(約翰的)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約1:36~37)約翰的門徒相信約翰的話,就跟從了耶穌。這兩個門徒,對約翰相信,對耶穌也相信,可是這兩個相信是不同的,對約翰的相信是相信他講的話是對的,對耶穌的相信是覺得這個人是可以相信的,因為老師推薦,所以他們就跟從了耶穌,所以對約翰的相信是believe,對耶穌的相信是trust,有不同嗎?有啊。不同很大,如果你就跟著他走,他可能把你誤導了,帶你往壞的方向去了。如果只是相信他一句話,那就相信吧,頂多是相信錯了,沒有什麼損失,在這句經文裡面就把believe和trust的差別同時說明出來,一個是聽見,一個是跟從,這個有沒有差別?有的。前者我稱它為「信服」,後者稱它為「信靠」。你們相不相信愛因斯坦?當然相信嘛,因為他是科學家,他比你聰明,他講了一句話,說:E=MC²,你相信他嗎?我相信他。可是我不一定就因此把自己交給他,我是相信他講的這句話是對的,為什麼?因為他是物理學家,他很聰明,他講的應該是對的,這樣的相信叫作信服,只是信服他講的這句話的內容,這個我們叫作「命題真確性的相信 (Propositional truth)」,因為它是correct or incorrect(對或錯),萬一愛因斯坦講錯了,有另外一個人講說:「不對,應該是E=MC³」,那我們損失也不大嘛,你有什麼損失嗎?頂多我們相信E=MC³就沒事了,所以這樣的相信比較容易,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困難。可是如果這句話不是愛因斯坦講的,而是你結婚當天,你身旁的伴侶講的:「我永遠愛你…」,唉呀,這個信或不信可就嚴重了囉,這兩句話的不同在哪邊?愛因斯坦講的只是Proposition(主張論點),而「我永遠愛你…」是一個Promise(承諾應許),你相信對方的真誠(Sincere),不是這句話說的對錯與否,而是對方的真心話:「他真的從今天開始就要永遠愛我,不會打我罵我出賣我,就是單單要疼我嗎?」如果你是真的相信,你才敢說:「好,我嫁給你。」這個一旦決定了,你的生命就交在對方的手裡,所以trust影響很大,對不對?believe沒什麼,錯了就錯了,改一改就沒事了,trust可能這一生就受影響,到底哥林多前書講的是believe還是trust?這兩者有關係,一個人講的話都不可信,那這個人當然不可信啦,可是一個人講的話都對,不一定那個人就可以信靠,對不對?他可能講的話都對,可是他的心裡面可能不老實,他是存心騙你,所以都跟你講對的話,等到你上鉤了以後,就變了,有沒有這種人?有啊。我們叫作老千,不是老實。保羅講的我覺得是trust,凡事包容看來很危險,為什麼保羅敢這樣講呢?那是什麼意思呢?

3、中 文:凡事相信 (和合本)
對一切有信心 (現中修)

中文剛才我們講過,和合本的「凡事相信」跟現代中文修訂本的「對一切有信心」,兩個版本的差異不大。

Ⅲ、相信的本質

1、 不全知的冒險 (Risk of unknow)

信是什麼?信就是冒險。你玩過這個遊戲嗎?把你的眼睛綁蒙來,讓你的朋友站在你後面,要你往後倒然後接住你,在你往後倒下去,到他還沒有把你接住的中間幾秒裡,你的心裡會如何想?「萬一他跑掉怎麼辦?如果他突然走了,那我就會摔個腦震盪。」這叫作相信,我們對一個人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的知道,所以不得不冒險,新娘跟新郎交往了五年十年,對他有一些知道,所以她才敢相信他,可是沒有一個新娘對新郎都百分之百的知道,同意嗎?相信就是冒險,我稱之為「不全知的冒險(Risk of unknow)」。有一種人是「全不知」的冒險,那叫作愚蠢,不叫作相信,你在路上遇到一個男人,你一點都不了解對方就嫁給他,那裡有這種人?不會吧?「全不知」叫作愚蠢,我知道,知道的越多,就是對對方知道的越多,相信的冒險就越少,所以這是個掙扎。如果我要全部知道,那是不可能,也做不到的,而且你到七十歲還嫁不到一個人,因為你還在等說:「下一個人會不會騙我?」所以我們常常都在冒險。第一個,相信就是冒險,冒什麼險?就是他給你開天窗,出紕漏或是出賣,這是最可怕的,信靠最怕的是被對方出賣,你把錢給他,他把錢吃了;你把你的幸福給他,他把你賣了,去跟別人要好,你會整個人都垮掉,這個是很大的冒險,英文叫作Risk of unkown,unknow這個字用的不好,我一直要找一個更合適的字,不是unknow,而是no total know,就是不全知。就是因為不全知,所以需要冒險,每天我們都活在信心的生活中,我們每天早上起來吃早餐的時候,你相信那個賣早餐的人不會下毒嗎?你坐公車相信司機不會亂開,載你去撞牆嗎?你還是要搭車啊,因為人如果沒有這種基本的信心就活不下去,可是這樣也就把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也就有被出賣的可能性,特別是越親密的人傷害越大,因為你付出很多,這是冒險,聖經說:「信…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b)。

2、 肯定性的盼望 (Hope of affirmation)

對被信任的人來講,如果有某個小姐很相信你,你會不會心裡覺得很高興?「人家信任我,我應該做的像樣一點吧,我應該不要讓人家傷心。」被相信的人會有一種被尊重、被相信的激勵作用,所以就願意「我應該努力一點,不要讓對方失望。」所以相信會帶來鼓勵的作用,就像一位爸爸在教他的女兒學騎腳踏車的時候,當然會有跌倒的情況發生,所以為了怕她跌倒,爸爸的手會抓著那台腳踏車,女兒一面騎,爸爸一面跑,但是總不能就這樣一直跟在她後面跑吧,她會越騎越快啊,怎麼辦?總有一天,這位爸爸要決定放手,在放手以前,這位爸爸會先跟這個女兒講:「你不會跌倒的,你不會跌倒的,你好好騎不要怕。」這就叫作相信,你一放手可能她就跌倒了,但是你不會說:「你會跌倒,你會跌倒。」然後把她放掉,沒有一位爸爸會這樣講的,那算什麼爸爸,「我還沒有騎,你就說我會跌倒?」所以你相信一個人,會讓對方更可信,這是對於被相信的人來講,有一個正面肯定的盼望,我們稱為「肯定性的盼望(Hope of affirmation)」。對被相信的人有鼓舞的作用,也是希伯來書講的:「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來11:1a),是一個正面的作用(Positive),是正面的、積極的、肯定的,對對方有鼓勵的作用。

3、 從信服到信靠 (From belief to trust)

從相信對方說的話是對的,到相信他的人是真誠的,這有一個過程,From belief to trust(從信服到信靠)。有一個故事也許你們聽過,有一個人會走高空鋼索,為了怕掉下來,他就拿著平衡桿來保持平穩,走來走去沒有掉下來,下面圍了一大群人給他熱烈的掌聲,「好棒,好棒,你真的很厲害。」後來他說:「好,你們再看一次,這次沒有拿平衡桿。」他也沒有掉下來,「哇,不得了,平衡感很好。」第三次他把眼睛蒙起來,還是走過去,沒有掉下來。你相信他不會掉下來嗎?他已經走三次了,拿桿子、沒拿桿子、眼睛打開、眼睛蒙起來,都沒有掉下來,他下來接受群眾的喝采,「我們相信你,相信你一定不會掉下來。」之後他說:「各位先生女士,我現在要邀請一個人,自願讓我背著他走一趟,我就知道你們相信我。」如果你是在場的觀眾,你會不會說:「不要看我,不要找我。」你會不會?大家拍手你也拍手,他說:「先生,可以邀請你嗎?只要走一趟就好。我走了五六趟都沒有掉下來,應該沒有問題啦,你真的不相信我嗎?我已經走那麼多次給你看哩。」這時你就知道believe和trust的差別了。因為萬一掉下來就慘了,這個代價太大,沒有人敢上去。後來一個小孩跑出來自願,說:「我、我、我自願。」這個小傻瓜,爸爸媽媽沒有看好,他怎麼跑出來的,他說:「很好,小朋友也可以。」就把他背起來,走過去,沒有掉下來,大家給那個小孩熱烈的拍手,有一個老人家問小朋友:「你怎麼那麼笨?萬一摔下來怎麼辦?你為什麼敢?」小朋友說:「因為他是我爸爸」。這就是信靠,信靠需要付出代價,你敢把自己終身的幸福交給對方嗎?信靠就有可能被出賣、被傷害。在希伯來書第十一章6節就講這個事情,你們相信上帝嗎?你們基督徒說我相信上帝,是believe 還是trust?這有很大的不同,萬一人家說有上帝是假的,你的損失大不大?認為損失不大的人,他可能只是believe,就像你相信愛因斯坦說的E=MC²,知道我的意思嗎?很多人說:「我相信,上帝我相信啊。」可是在你的生活上跟上帝沒有什麼一起冒險的地方,如果你真的把你這一生擺上去,哇,上帝是真的或假的影響就很大,這叫作信靠,你信靠上帝嗎?聖經說:「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11:6)「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這個信是believe,「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這個信是trust,這樣的相信已經進到生活裡面了,你有困難你會向祂禱告,你得到幫助你會感謝祂,這就是玩真的,你敢,這個叫作trust,可是就要冒險。像我本來好好的醫生不做,萬一哪一天發現上帝是假的,那我不是很悽慘、很不聰明,對不對?如果當醫生就好,你還是相信上帝,每個禮拜還是到教堂作禮拜,你也是很好的基督徒,可是你沒有trust,你只有believe,對不對?你擺下去的賭注比較少,就像「我同意,我同意宇宙有上帝。」可是你敢把這個信仰放到你的經歷裡面去嗎?這是很難的,是要凡事相信,如果不小心被出賣了,那怎麼辦?

Ⅳ、愛與相信

1、 被愛產生相信 (Erik Erikson)

愛和相信有很複雜的互動,很多心理學家想要了解,到底是先愛才相信?還是先相信才愛?這個關係是什麼?保羅說:「愛是凡事相信」,這兩者的關係是什麼?Erik Erikson是一位Social psychologist(社會心理學家),他研究的結果發現,小孩子一出生一定要先被愛,然後慢慢的才會相信,這是Erik Erikson的理論,他認為對嬰孩來講,每一個人一出生第一個先產生的就是對環境的相信,因為有一位很愛他的媽媽,永遠的把他保抱起來,因此他相信外面的世界對他是良善的,他才活的下去,這個基本的信靠(Basic trust)。這是零歲到一歲的小孩必須要建立的,如果沒有的話,他這一生就會活的很辛苦,並且在現代的社會幾乎活不下去的。因為他對誰都不敢相信。

2.相信產生愛情 (Barbara B. Smith)

可是另外一個學者說:「不是,要先相信才可能去愛。」因為這個嬰孩在媽媽的保護下凡事都很相信,可是長大後一定會有被騙的機會,後來就怕了,媽媽也告訴他不要隨便相信人,可是長大以後他又覺得自己一個人很孤單,需要找一個人來愛,那麼他要找誰呢?當然要找一個他相信的人來愛他,對不對?你會不會找一個根本你會害怕他可能會殺你的人去愛他?不會的,你跑都來不及了。有一位美國的女黑人作家Barbara B. Smith,她講這麼一句話:「Trust is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more can be built. Where trust is, love can flourish.」,她說:「有信的地方,才有可能在上面建築愛。」至少你要相信他不會捅你一刀吧,至少他不會趁機會欺負你。所以說,信是愛的基礎,可是對小小孩來講,愛是信的基礎,所以這是一個互動的關係,在這個互動的關係裡面,由於周遭每一個人不都有媽媽的愛,所以被傷害的機會有沒有?有的。你傷害別人的機會有沒有?有的。大小傷害都有,比如人家拜託你,你卻忘得一乾二淨,不是故意的,可是對方卻受害了,他以為你會去完成,結果你沒有去做。或是夫妻之間的外遇-------,這些事常在我們自己或周遭發生,我們的信靠受到傷害,這時候怎麼辦?傷害可以恢復嗎?

2、 愛心重建相信

有沒有一種愛,可以讓受傷的信心再恢復?耶穌的故事裡面就讓我們看到一個轉機。我們常以為只有猶大出賣了耶穌,其實是有兩個門徒出賣祂,猶大是以三十兩銀子出賣了主,另一個出賣祂的學生是彼得,彼得為了保命,三次否認主耶穌,可是耶穌卻跟彼得說:「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2)這句話我很感動,耶穌知道彼得會出賣祂,祂還是相信他,彼得出賣耶穌以後,祂還鼓勵他,所以讓彼得有臉敢再回頭。教會是因彼得而建立的,這個出賣耶穌三次的彼得,耶穌給他回頭的機會,這個愛,可以讓相信再重建,那樣的愛真的不簡單。我們一般吃過一次虧,就沒有第二次了,又不是傻瓜,可是要繼續信任,那真是不容易,你怎麼信呢?需要這樣信嗎?還是被賣一次以後就切斷關係?「算了,不要了。」有時候我們被出賣,有時候我們出賣人,都會發生,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Ⅴ、凡事相信

1、 上帝疼愛所有的人

你相信上帝有辦法幫你解決這個困難嗎?「凡事相信」我覺得應該這樣解釋:上帝疼愛所有的人,包括那個出賣你的人,上帝也愛他。如果你曾經欺騙過或出賣過愛你的人,你相信上帝還愛你嗎?還是「上帝就不要你了,你這個混蛋,臭小子,你怎麼可以欺負人家,我不要你了。」是這樣子嗎?因為聖經說:「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上帝愛世上的人,把祂的獨生愛子為所有的人捨了,包括一切出賣人、傷害人的人,上帝也愛他,你相信嗎?

2、 上帝救贖所有的人

如果只是愛他,並沒有什麼用,上帝可以改變他嗎?讓他不再出賣我、傷害我,神有這個能力嗎?耶穌的學生說:「這個…看起來很難耶,幾乎不可能。」耶穌回答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可10:27)你相信神有能力改變對方或是改變你自己,不再做這種出賣人、破壞信靠的這一類的傷害行為嗎?你真的這樣相信嗎?

3、 上帝更新所有處境

你相信這一次的災害不管帶來的是多嚴重的傷害,上帝都有可能使你痊癒復原,讓你重新來過嗎?還是這個傷害這一生就不會恢復了呢?上帝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啟21:5)這一切,包括傷痕都會被醫治,你相信神這樣的應許嗎?

4、 流淚撒種歡呼收割

你相信在這樣悽慘的情況下,你可以重新再開始灑下相愛、相信的種子,讓它在你們當中再一次的長出來嗎?「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126:5)將來你們可以收割,很快樂的活在愛的關係裡,你真的這麼相信嗎?相信出賣你的人,要再重頭來過,真的很難,一定是經歷許多的眼淚,可是只要你願意繼續這樣做,神會讓你們有一個重新的開始以致於末後可以歡呼收割。

5、 信靠救主不致羞愧

你相信你用這樣的信心到耶穌面前來,這一次你就不會再受羞辱了嗎?這一次神真的會讓你成功嗎?聖經說:「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信靠祂的人必不至於羞愧。」(彼前2:6)這個很難耶,如果沒有被傷害過的人,覺得沒什麼,被傷害過的人就知道,實在是很難,那個人不可信,因為已經傷害了我,我再信他我是愚蠢,可是神是可信的,如果神介入來幫助我們的關係,我們的情況可以改變、可以再回轉。

Ⅵ、結論: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

聖經記載,有一天耶穌帶三個學生去山上開退修會,剩下九個在山下,可是這九個以前上課的時候不好好上課,有些東西沒學好,有人臨時帶了一個急診病患來看病,醫了半天並沒有醫好,耶穌下山看到這個場面,病患的爸爸跑來跟耶穌說:「先生拜託啊,可以的話救救我的孩子吧,祢那九個學生實在沒有用,怎麼醫都醫不好。」那個孩子的爸爸講一句話:「祢若能作什麼,求祢憐憫我們,幫助我們。」(可9:22)「耶穌啊,你若能…」因為耶穌的能力已經被懷疑了,耶穌的答案很簡單,祂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23節)你若能信我就幫忙。如果是你會怎麼回答?那個孩子的爸爸說:「祢若能,請幫忙。」耶穌說:「你能信我嗎?如果能信我,我就一定能,我的能不能是看你信不信。」這個爸爸馬上講了一句最棒的話:「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24節)我是信,但是我也不信,怎麼辦?如果我不信我還跑來找祢幹嘛,如果我信,但是祢那九個學生讓我怎麼信祢嘛,教成這個樣子,這個老師難道能嗎?中文翻譯的很客氣,「我信!但我信不足…」,其實原文意思是:「我信,但我也不信…」,你知道那個感覺、那個掙扎嗎?他說:「耶穌啊,乾脆好人做到底,連這個祢也幫我好了。」請祢連我的不信也幫助我,這個人真是聰明。因為在你的親密關係當中,曾經有意無意受到傷害以後,要再恢復是困難的,被騙一次是倒楣,被騙兩次是愚蠢。被騙一次就會想與對方斷絕,可是彼此認識那麼久,若與對方斷絕會很遺憾,但要在一起又很害怕,怎麼辦?可以到神的面前來,向神說:「神啊,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要信有困難,不信又可惜,該怎麼辦?請祢幫忙。」也許你是那個出賣別人的,但願你可以到神的面前向神說:「神啊,請祢幫助我,讓我不要再做這種事情,不要再傷害對方。」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學習冒險、互相相信,可是這個功課不好學,有時候我們相信別人,自己被出賣被傷害;有時候別人相信我們,被我們有意無意的傷害和出賣,我們活在這樣的情況裡面,我們常常是兩難。可是主,祢在聖經裡面這樣應許我們,祢愛所有的人,包括出賣人的、包括受傷的,主,祢都愛,祢不只愛我們,祢還要救贖我們、改變我們,主啊,祢說如果我們肯在這樣的情況下,憑著信心來信靠祢的話,祢會讓我們不至於羞愧,雖然我們流淚撒種,有一天祢卻要讓我們歡呼收割。我們多麼渴望在我們彼此當中,有這樣因相信卻反而受到傷害的人,可以因為信靠祢而得到醫治,讓我們能夠重頭來過。我們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