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路加福音九章廿三節 哥林多前書一章10-18節
日期:二○○一年 六月 廿四日
主講:董 倫 賢 牧師
前言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說:【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吩咐他來死。】他寫了一本書,書名叫【作門徒的代價The Cost of Discipleship】,有人把它繹成【追隨基督】,換言之,我們信基督,就是要一生跟隨基督,祂死,我們也死,你不跟隨祂死,也是要死,問題是我們如何死,是貪生怕死或為主而死?死之前活得是豐盛還是空虛無聊?潘霍華曾經為了自己信仰的良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公開反對德國納粹的邪惡政權,在卅九歲英年時殉道,這是為了追隨基督所付出作門徒的代價。他已經過世五十六年了,至今讀他的傳記仍然很感人,他的神學至今繼續啟發許多人。
耶穌基督為死而生(Born to die),祂為我們的罪而來到世間,道成肉身,為要拯救世上的人,因此,信靠祂的人,都是重價買來的,所以是昂貴的恩典,而不是廉價的恩典。因此要作基督的門徒也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同時,這也是蒙福的道路,也是得豐盛生命的秘訣。
本文
(一)捨己,被背起十字架的人才能追隨基督
能捨己的人就是能放下主觀來認識事情的人,人的通病是以主觀的成見來看世界,在我們飛往澳洲的飛機上,看了讀者文摘一篇浮世繪:「有一個人去看醫生,對醫生説:『最近我的太太聽力越來越壞。』醫生說:『你還沒帶你太太來看我之前,先在家裡試試看她的聽力有多壞。』於是他回去之後就在三公尺外對在做菜的太太說:『今晚吃甚麼菜?』他聽不見回答,就走到二公尺內問她,仍然聽不見回答,最後走到一公尺內問他太太,才聽到太太說:『我已經講第三次了,今天晚上吃雞!』」你也許覺得好笑,其實這種事很常見,我們常太主觀地以為別人有問題,其實是自己有問題!捨己就是放下主見和成見來看別人,這也是耶穌所說:「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能脫下有色眼鏡來看世界,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來看清真相,這叫同理心的認識。不懂得捨己會使自己變得更糊塗。
捨己也是能把自己的面子放下,反而能看清自己是誰,俗語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此肯捨己的人是頭腦清楚的人,他認識自己的軟弱和罪性,自然較會謙卑自己,並有雅量接納異己,樂意照主的意思,而不是照自己的意思來行事為人,並能以謙卑的心與主同行。有不少人信主多年得不到安息,是因為不肯捨己的緣故。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肯捨己的人是樂意讓神的話修剪乾淨的人,也就是聽了神的道而悔改,心意被主更新的人,他必結果子眾多,禱告也蒙神垂聽。至於不肯捨己的人,神的話聽不進去,反而專門為別人讀聖經,為別人聽道,這樣就不能結果子,禱告也失去力量和功效,因禱告要先從悔改開始
肯捨己的人自然會在金錢、才幹和時間的奉獻,不與神計較。在澳洲我有一學生在五十歲時即提早從一家大醫院的院長職位退休,謙卑來聖經學院學習,準備當傳道人。他的捨己的確感動許多人來跟隨主。
天天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的意思,就是天天與主同死,把自己看做死人,這樣就不會在乎別人的閒話和論斷。十字架代表完全的委身,至死忠心地跟隨主。為了忠於基督,天天準備不計代價,忍受艱難。天天背起十字架跟隨主,可以幫助我們順服神的旨意並堅持到底,不至於遇到一點艱難就打退堂鼓 。主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約 十二:廿四-廿六】可惜,許多基督徒還在十字路口徘徊,而不知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
保羅說:「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 神的大能。」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滅了冤仇,除去世人的罪債,勝過撒旦,幫助我們勝過情慾的誘惑,使信靠基督的罪人與神和好。有一位年輕的醫生,曾經陷入安非他命毒癮的絕境,醫生不能醫自己,只得來找主,我有機會以十字架的信息幫助他,他信了並得主醫治。的確,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二)、追隨基督的教會是合一的教會
分析許多教會不合一的原因:是有人要代替基督。有人認為他出最多錢,自認是大股東,因此教會要聽他的。有人認為他讀很多神學,有人認為自己的聲音比較大,沒有人敢反駁,有人認為教會是他開拓的開國元老等等,因此教會的人要接受他的意見。反而把教會攪得一團糟。
哥林多在當時的時代是商業大城,就像台北一樣,是繁榮富裕的城市,因此哥林多教會人才濟濟,許多人很有恩賜,問題是哥林多教會是結黨分爭,吵吵鬧鬧的教會,海外華人教會若是在大城市也多半人才濟濟,也常會發生哥林多教會的現象。哥林多教會有四大派系:一、保羅派,是非猶太人的外邦人派系;二、亞波羅派,是散居海外的猶太人派系;三、彼得派,是正宗土產的猶太人本土派;四、基督派。其實教會應該只有一派,就是基督派,大家都只追隨基督,不追隨基督的僕人,可是現在的教會也患了哥林多教會的毛病,只追隨看得見的名講員和名嘴,結果忘記我們要追隨的是看不見的基督。如果神有一天使用您,不要把人帶到您面前,而是要帶到主面前。
教會如果有派系就會有紛爭,教會如果只跟隨基督就不會分裂,因為基督不是分開的,基督是教會的主,祂若看到祂重價買回來的教會是不合的,一定會很傷心。所以,主在離世以前一再強調門徒要合一,要彼此相愛。我們來自不同的背景,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來自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價值觀和看法,本來就很難合一和相愛。很奇妙的,我們都被主基督的愛所吸引,奉基督的名受洗。我們的主能接納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卻沒法接受跟我們的好惡不同的人,我們要跟隨主,就必須彼此相愛,藉著跟隨基督的捨己,天天背起十字架,就能做到,那時耶穌基督才能在我們身上以及我們的教會得到完全的勝利,榮耀神上帝的名。
(三)、合一的教會是蒙福的教會
我在海內外所看見的教會不論大小,凡是蒙福的教會都是合一的教會。教會合一則教會就有喜樂,教會不合一,教會就失去平安。這在一個家庭也是同樣的道理,有時教會出了事情,是因為有人家庭出了問題,而把他家裡問題轉移到教會來,因此,我們首先要好好營造自己的家。當全家歸主,全家都跟隨基督,家庭一定幸福,一定合一,巴不得我們都能在家因跟隨基督而合一,在教會也因跟隨基督而合一。
合一自然會有愛心,就充滿溫馨,每個人都被接納,每個人來教會,不會覺得被人看不起,如果我們當中有人自以為高人一等,看不起主所看得起的肢體,我今天在主裡勸你悔改,避免使自己成為別人的絆腳石,破壞教會的合一。不過,教會接納每一個人,並不表示就無大無小,我們仍然要學習尊重長輩,長輩要學習愛護並成全晚輩。
家庭或教會若合一,上帝必要垂聽我們的禱告,在家庭或教會的禱告就有能力,如主所應許:【凡你們在天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天父必要成全所祈求的(太十八:十五│廿)。】
家庭或教會若合一,神必與我們同在,有神的同在,我們就能多結果子,教會一定會成長。很可惜,現在很多教會因為有派系的問題,因此,浪費很多精力和資源攪內耗。我們要悔改,跟隨主基督,認清我們的敵人不是在裡面,而是在外面,就是那些天界的邪靈,就是這黑暗世代的執政者、掌權者,和宇宙間邪惡的勢力作戰。因此,我們若不合一,就讓魔鬼得地步。
結論:
聖經裡作主門徒的特徵:
我們若願意追隨基督,就願意作主的門徒。主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三:卅四-卅五」】因此,追隨主第一個特徵就是彼此相愛。【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卅一-卅二」】因此。我們不單是聽道,還要常常行道,有真正的實踐才算是追隨主。因為【聽了就忘了,見了就稍記得,作了就明白】 ,所以,我們追隨基督不僅要聽道,也要行道,這樣就能知道,並且使我們得真正的自由。
2001年6月17日 星期日
讓我們隨聖靈而行吧!
經文:約翰福音廿章19-23 節
日期:二○○一年六月十七 日
主講: 薛 伯 讚 牧師
本段經文(約翰福音二十章十九-廿三節)在述說耶穌向門徒顯現的情形。它的特色是將主的受難與復活連在一起來說明。它雖然只有五節,其意義在教會歷史中的詮釋卻相當具份量。十九節談到因主的被釘,門徒“害怕”猶太人,接著二十節記載,耶穌向門徒顯現的第一句話就是祝福他們“平安”,門徒更因看見了復活的主而變得“喜樂”。隨後,在廿一節耶穌直接給予門徒傳福音的使命(差遣),接著在廿二節,他向門徒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這句話類似“我必常常與你同在”之意,因為在聖經中,上帝選召人之後常隨後加上“我必與你同在”的應許。而廿三節中的“赦罪”更是中世紀羅馬天主教七大聖禮中“懺悔禮”的聖經根據(另參馬太福音十六章十九節)。今早的信息則集中在廿二節“受聖靈”之現代含意。
在教會宣教上或在信仰與生活中,聖靈都佔重大的角色。從聖經或者從教會史來看,無論對內或對外,教會其實都常處在動亂不安的處境中。難怪耶穌從死裡復活後,出現給使徒看的第一句話就說「願你們平安」(約翰二十章廿節)。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骨指給他們看,隨後又說了第二次「願你們平安」。然後繼續說,「父怎樣差遣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意思是,作為耶穌的學生,一生就是「受差遣」的人。宣教(mission)的基本涵義也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受差遣」的工作是從上帝而來的,若無三位一體的宣教,則無所謂教會的宣教工作,因為歷代以來上帝曾差遣亞伯拉罕、摩西、先知,甚至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來顯明祂的救恩,而且父與子也差聖靈與我們同在,繼續這個使命。今天,從我們這些沒有親眼看見耶穌,或是曾經和上帝相遇經驗的人而言,聖靈同在的經驗,可說是三位一體上帝中我們所經驗到最親近的。信仰生命能否不斷提昇或越來越沉淪,實端乎我們是否願意隨時親近聖靈,讓祂帶領我們前行,從而展現上帝的大能在我們當中。
耶穌差派學生之後,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約翰廿章:廿二節)。有古抄本只記「受聖靈」,能理解的解釋是:聖靈不是專給某一些個人的,而是集體的,就是與主相連結的人。
受差遣的工作與領受聖靈為什麼要相連結,為什麼那麼重要?『受聖靈』按照路加在使徒行傳所記載,是主昇天後的第十日,約翰卻說是主復活的那日夜晚;有的學者說兩處『受聖靈』在功能上是不同的,路加所指的『受聖靈』是傳福音的恩賜,約翰只記載受聖靈。我個人同意聖經中保羅的說法,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林前十二章四節)。
我們知道『靈』無論是希臘文的pneuma,或是希伯來文的ruach都是指『氣』或『風』,感覺上這氣或風像一聲的「嘆息」(見羅馬書八章廿六節)。但是,荷蘭的神學家Hendrikus Berkhof 說,我們對聖靈的理解其實不能太依賴語源學的了解。按照創世紀二章七節,耶和華上帝將生氣吹在那人鼻孔裏,那人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其實那口氣也是很大的風、力量很大的靈,創世紀一章二節說那口氣足以使混亂(chaos)的宇宙變成有秩序,然後有活物,那是多麼大的力量啊!隨聖靈而行的力量是多麼奇妙啊!祂使混亂變成秩序、毫無生趣變成活物。
從使徒行傳一、二章,我們得知,聖靈降臨的時候人必得著能力,並能在各地為主作見證。聖靈降臨時有響聲像一陣大風,有舌頭像火焰,眾人都被聖靈充滿,且說起別國的語言。彼得在講道中證實,被聖靈充滿正如先知約珥所說的,從年輕到老,凡被聖靈澆灌者將要說預言、見異象、作異夢。許多人在聽了彼得有力的講道後,信主的人一天之中就增加了三千名,眾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禱告。」就是如此,「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想想看,在教會裏是否有這樣的『氣』或『風』?若我們能隨這聖靈的風而行,就能看見上帝的大能,減少人的歎氣。
聖靈除了是有能力的『氣』或『風』之意外,祂也是真理的神。按加爾文的說法,上帝的「靈」與上帝的「話」是一起工作的;上帝的靈讓人明白祂的話語,而上帝的話卻能辨認諸靈的真確性。就如約翰壹書四章一節所說:「親愛的弟兄啊,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上帝的不是。」(另參帖前五章十九-廿一節)。在這樣的理解下,我們才能真確了解「真理(上帝的話)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八章卅二節),以及「主的靈在那裡,那裡就得自由」(林前三章十六節)的真意。聖靈與話語兩者作工的效果下,聖經才能真的好比金子可羨慕,比蜜甘甜。(參詩篇十九章七-十節)
簡言之,真理的神能讓我們明白聖經的話,按照聖經的話來行。那才是真正的自由。那不願隨聖靈而行的人,我敢保證,這種人不可能對聖經有真正的認識。他們讀的聖經是「第五福音書」,是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思來讀聖經,甚至誤導上帝的話。嚴重而且更直接的說,這種人就像魔鬼,它們也時常引用聖經、誤導上帝的話。
最後,一方面對內而言,聖靈是潔淨或是聖化(sanctification)的神;另一方面對外來說,祂也是行動或服事(service)的神,人能聖潔並具宣教的動力,都是從祂開始。
基於如此的理解,聖靈像火,亦像風,風火相乘所產生的力量真是無法想像啊。可是,我們當小心,絕不能將聖化與服事分開,原因是,沒有聖化就沒有真正含有意義的服侍。當然,若無服事也無法顯示出聖化的價值。我同意神學家F.W.Dillistone 的說法。歷代以來,教會常有將聖靈(Holy Spirit)相分離的危機。聖Holy,是令人敬畏、分別為聖潔的意思;靈Spirit,是能力、擴展、為緊急的事來宣揚的意義;二字相連結,才能看出聖經中聖靈完整的意義。若我們只強調「聖」,它會如嗎啡或鴉片只會使人癡迷;若只強調「靈」,則有可能會造成分裂,每個人誇耀自己的恩賜卻瞧不起別人。
當廣大的社會正大談「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之際,我們基督徒有何感想?在這充滿認同危機,心靈飄浮,價值觀倒置的世代中,讓我們隨聖靈而行吧!當教會正面臨各種聖靈的流風衝擊之際,我們又有何感想?在這充滿傳統與流行交戰、世俗化的怪獸正要吞噬我們的世代中,讓我們隨聖靈而行吧!
日期:二○○一年六月十七 日
主講: 薛 伯 讚 牧師
本段經文(約翰福音二十章十九-廿三節)在述說耶穌向門徒顯現的情形。它的特色是將主的受難與復活連在一起來說明。它雖然只有五節,其意義在教會歷史中的詮釋卻相當具份量。十九節談到因主的被釘,門徒“害怕”猶太人,接著二十節記載,耶穌向門徒顯現的第一句話就是祝福他們“平安”,門徒更因看見了復活的主而變得“喜樂”。隨後,在廿一節耶穌直接給予門徒傳福音的使命(差遣),接著在廿二節,他向門徒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這句話類似“我必常常與你同在”之意,因為在聖經中,上帝選召人之後常隨後加上“我必與你同在”的應許。而廿三節中的“赦罪”更是中世紀羅馬天主教七大聖禮中“懺悔禮”的聖經根據(另參馬太福音十六章十九節)。今早的信息則集中在廿二節“受聖靈”之現代含意。
在教會宣教上或在信仰與生活中,聖靈都佔重大的角色。從聖經或者從教會史來看,無論對內或對外,教會其實都常處在動亂不安的處境中。難怪耶穌從死裡復活後,出現給使徒看的第一句話就說「願你們平安」(約翰二十章廿節)。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骨指給他們看,隨後又說了第二次「願你們平安」。然後繼續說,「父怎樣差遣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意思是,作為耶穌的學生,一生就是「受差遣」的人。宣教(mission)的基本涵義也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受差遣」的工作是從上帝而來的,若無三位一體的宣教,則無所謂教會的宣教工作,因為歷代以來上帝曾差遣亞伯拉罕、摩西、先知,甚至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來顯明祂的救恩,而且父與子也差聖靈與我們同在,繼續這個使命。今天,從我們這些沒有親眼看見耶穌,或是曾經和上帝相遇經驗的人而言,聖靈同在的經驗,可說是三位一體上帝中我們所經驗到最親近的。信仰生命能否不斷提昇或越來越沉淪,實端乎我們是否願意隨時親近聖靈,讓祂帶領我們前行,從而展現上帝的大能在我們當中。
耶穌差派學生之後,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約翰廿章:廿二節)。有古抄本只記「受聖靈」,能理解的解釋是:聖靈不是專給某一些個人的,而是集體的,就是與主相連結的人。
受差遣的工作與領受聖靈為什麼要相連結,為什麼那麼重要?『受聖靈』按照路加在使徒行傳所記載,是主昇天後的第十日,約翰卻說是主復活的那日夜晚;有的學者說兩處『受聖靈』在功能上是不同的,路加所指的『受聖靈』是傳福音的恩賜,約翰只記載受聖靈。我個人同意聖經中保羅的說法,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林前十二章四節)。
我們知道『靈』無論是希臘文的pneuma,或是希伯來文的ruach都是指『氣』或『風』,感覺上這氣或風像一聲的「嘆息」(見羅馬書八章廿六節)。但是,荷蘭的神學家Hendrikus Berkhof 說,我們對聖靈的理解其實不能太依賴語源學的了解。按照創世紀二章七節,耶和華上帝將生氣吹在那人鼻孔裏,那人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其實那口氣也是很大的風、力量很大的靈,創世紀一章二節說那口氣足以使混亂(chaos)的宇宙變成有秩序,然後有活物,那是多麼大的力量啊!隨聖靈而行的力量是多麼奇妙啊!祂使混亂變成秩序、毫無生趣變成活物。
從使徒行傳一、二章,我們得知,聖靈降臨的時候人必得著能力,並能在各地為主作見證。聖靈降臨時有響聲像一陣大風,有舌頭像火焰,眾人都被聖靈充滿,且說起別國的語言。彼得在講道中證實,被聖靈充滿正如先知約珥所說的,從年輕到老,凡被聖靈澆灌者將要說預言、見異象、作異夢。許多人在聽了彼得有力的講道後,信主的人一天之中就增加了三千名,眾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禱告。」就是如此,「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想想看,在教會裏是否有這樣的『氣』或『風』?若我們能隨這聖靈的風而行,就能看見上帝的大能,減少人的歎氣。
聖靈除了是有能力的『氣』或『風』之意外,祂也是真理的神。按加爾文的說法,上帝的「靈」與上帝的「話」是一起工作的;上帝的靈讓人明白祂的話語,而上帝的話卻能辨認諸靈的真確性。就如約翰壹書四章一節所說:「親愛的弟兄啊,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上帝的不是。」(另參帖前五章十九-廿一節)。在這樣的理解下,我們才能真確了解「真理(上帝的話)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八章卅二節),以及「主的靈在那裡,那裡就得自由」(林前三章十六節)的真意。聖靈與話語兩者作工的效果下,聖經才能真的好比金子可羨慕,比蜜甘甜。(參詩篇十九章七-十節)
簡言之,真理的神能讓我們明白聖經的話,按照聖經的話來行。那才是真正的自由。那不願隨聖靈而行的人,我敢保證,這種人不可能對聖經有真正的認識。他們讀的聖經是「第五福音書」,是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思來讀聖經,甚至誤導上帝的話。嚴重而且更直接的說,這種人就像魔鬼,它們也時常引用聖經、誤導上帝的話。
最後,一方面對內而言,聖靈是潔淨或是聖化(sanctification)的神;另一方面對外來說,祂也是行動或服事(service)的神,人能聖潔並具宣教的動力,都是從祂開始。
基於如此的理解,聖靈像火,亦像風,風火相乘所產生的力量真是無法想像啊。可是,我們當小心,絕不能將聖化與服事分開,原因是,沒有聖化就沒有真正含有意義的服侍。當然,若無服事也無法顯示出聖化的價值。我同意神學家F.W.Dillistone 的說法。歷代以來,教會常有將聖靈(Holy Spirit)相分離的危機。聖Holy,是令人敬畏、分別為聖潔的意思;靈Spirit,是能力、擴展、為緊急的事來宣揚的意義;二字相連結,才能看出聖經中聖靈完整的意義。若我們只強調「聖」,它會如嗎啡或鴉片只會使人癡迷;若只強調「靈」,則有可能會造成分裂,每個人誇耀自己的恩賜卻瞧不起別人。
當廣大的社會正大談「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之際,我們基督徒有何感想?在這充滿認同危機,心靈飄浮,價值觀倒置的世代中,讓我們隨聖靈而行吧!當教會正面臨各種聖靈的流風衝擊之際,我們又有何感想?在這充滿傳統與流行交戰、世俗化的怪獸正要吞噬我們的世代中,讓我們隨聖靈而行吧!
2001年6月3日 星期日
風和愛
經文:約翰福音三章1-15節
日期:二○○一年 六月 三日
主講:鄭國展牧師
世界上有許多的東西是我們看不到,確是存在的。例如大自然中的空氣、風或是一些看不到的氣體,這是一類。除了這些以外,人的情感中愛、恨也是看不到,卻存在的。這些經過人的感覺而體驗到他們的存在,造物者透過這些讓人感受到人的有限與神的無限。但是人卻常常不知道要感受,常常因為太多,所以就不覺得稀奇。人也常常喜歡去注意那些稀奇的東西,卻不會去注意到那些平常的事,在這個聖靈降臨節時,我們一起思考「風和愛」。
有一首詩歌名就叫「風和愛」,從歌詞中讓我們看到,上帝透過在地上我們所能體會母親的愛,以及我們所看不到的風,讓我們親自體驗到上帝存在你、我之間。今天是全世界教會的生日—聖靈降臨節。在聖靈降臨節我們一起來思考「風和愛」。
上帝創造父母、親人、朋友這些看得見的愛,讓我們無論在那裡都能體會到上帝的愛在我們中間,如同成語所說「如沐春風」。已論及上帝與永生,我們不能要求看得見,乃是是親身體驗;有了親身體驗,我們就不會問:上帝在哪?永生是真的嗎?
今天,我們看見了一位有錢、有地位的貴族見到耶穌,可見得,見耶穌並不是要等到商場失敗、政壇失意、人生灰暗時。當我們有錢、有地位、榮華富貴時,我們更需要耶穌。看得見的事情永遠在變化,一個基督徒也有可能遇到失意的時候。然而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不受到這些困擾,因為我們是受分別的人,雖然在這裡是屬於少數的人。這些人分別出來,為是要遵守「愛人、愛神如己」。
尼哥底母雖然也是受到分別出來的人,擁有學識與尊榮,然而生命中也有許多解不開的謎,所以他來到了耶穌的面前。和一般人一樣,奇怪的事情總是特別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因此他們從神蹟開始談起。然而耶穌卻說:神蹟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內心的改變,不是只有新的生活,而是要重生。從這裡開始了他們的談話。然而耶穌所說的「重生」他並不瞭解,因為他要靠著眼所見的,並不靠著他的體驗。這裡耶穌所說的重生包含三個意義:一、根本的重頭開始;二、再一次;三、要從上帝來。
在教會中我們不注重聖靈外在的改變,而是內在的改變。尼哥底母只想知道耶穌行神蹟的能力,但耶穌要他知道神蹟是內在生命全然的改變。很多人很會見證,然而很多的見證都只是用講的。聖經中要我們去「作」見證,而不是「講」見證,是生命的改變。我們在強調的聖靈的改變,講方言、唱靈歌、醫病、趕鬼,這些是我們又用眼睛去看的,然而我們不要陷在這種信仰的迷思之中。
耶穌要人知道,神蹟是生命的改變,所以耶穌在這裡用「風」說明上帝的能力。希臘文中,「聖靈」就是「風」的意思。人看人是外表的,然而透過講話交流,我們可以體會到、經驗到,一個人是否有誠意、一個人是否有愛心。
耶穌與尼哥底母的對話,尼哥底母只有照著字面去瞭解,可見他在追求的過程中,他的內心還是有許多的不滿足、需要,用自己的經驗而言,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耶穌要他瞭解,他所要面對的,是一個「永生」的問題。所以耶穌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聖靈降臨在人心裡的目的,就是要人有所改變,這個改變不是你的意願,是必須的,就如同我們需要風、需要愛一樣。人接受了上帝的愛之後,要有上帝的靈所帶來的改變。
今日台灣的社會,有人失去盼望,有人充滿怨恨,各種殺人的事件充斥社會。一個基督徒是被分別出來的,我們是否讓聖靈的改變?或是我們只有在享受「愛」?在這個教會的生日,要大聲呼籲,聖靈阿!聖靈!吹入我們的生命中,讓枯骨受到聖靈的風吹,讓我們長出新的根、新的肉,讓我們能夠重新連結在一起。神蹟就發生在你、我的身上,聖靈的改變是要我們內心的更新,不只是更新,更是要用聖經話語,更新我們自己的心。
聖靈即風,風就是空氣的流動。今日的教會若沒有上帝的氣息流動,便會死氣沈沈。今日的教會,需要上帝的靈更新,若是沒有聖靈在這裡流動,我們會感覺到,教會是悶熱的,不舒服的。這裡若是沒有愛的行為,我們會覺得這個地方可愛嗎?
愛是我們生命中善的本性受到活化,表現在外在。所以,愛人是用「心」不是表面。盼望在聖靈降臨的今日,你、我都因為上帝的靈在生命中流動,讓我們的生命產生了風與愛,讓風和愛來改變、更新。
今日教會的不復興,都是出自於我們太過於注重人的風與有限的愛,若我們不願意接受聖靈的改變,上帝的風、愛就不會在我們裡面。我們要從我們的心裡呼求,求神的風進入我們的裡面,改變我們,喚起我們好的本性,表現出好的行為將這些榮神益人。
日期:二○○一年 六月 三日
主講:鄭國展牧師
世界上有許多的東西是我們看不到,確是存在的。例如大自然中的空氣、風或是一些看不到的氣體,這是一類。除了這些以外,人的情感中愛、恨也是看不到,卻存在的。這些經過人的感覺而體驗到他們的存在,造物者透過這些讓人感受到人的有限與神的無限。但是人卻常常不知道要感受,常常因為太多,所以就不覺得稀奇。人也常常喜歡去注意那些稀奇的東西,卻不會去注意到那些平常的事,在這個聖靈降臨節時,我們一起思考「風和愛」。
有一首詩歌名就叫「風和愛」,從歌詞中讓我們看到,上帝透過在地上我們所能體會母親的愛,以及我們所看不到的風,讓我們親自體驗到上帝存在你、我之間。今天是全世界教會的生日—聖靈降臨節。在聖靈降臨節我們一起來思考「風和愛」。
上帝創造父母、親人、朋友這些看得見的愛,讓我們無論在那裡都能體會到上帝的愛在我們中間,如同成語所說「如沐春風」。已論及上帝與永生,我們不能要求看得見,乃是是親身體驗;有了親身體驗,我們就不會問:上帝在哪?永生是真的嗎?
今天,我們看見了一位有錢、有地位的貴族見到耶穌,可見得,見耶穌並不是要等到商場失敗、政壇失意、人生灰暗時。當我們有錢、有地位、榮華富貴時,我們更需要耶穌。看得見的事情永遠在變化,一個基督徒也有可能遇到失意的時候。然而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不受到這些困擾,因為我們是受分別的人,雖然在這裡是屬於少數的人。這些人分別出來,為是要遵守「愛人、愛神如己」。
尼哥底母雖然也是受到分別出來的人,擁有學識與尊榮,然而生命中也有許多解不開的謎,所以他來到了耶穌的面前。和一般人一樣,奇怪的事情總是特別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因此他們從神蹟開始談起。然而耶穌卻說:神蹟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內心的改變,不是只有新的生活,而是要重生。從這裡開始了他們的談話。然而耶穌所說的「重生」他並不瞭解,因為他要靠著眼所見的,並不靠著他的體驗。這裡耶穌所說的重生包含三個意義:一、根本的重頭開始;二、再一次;三、要從上帝來。
在教會中我們不注重聖靈外在的改變,而是內在的改變。尼哥底母只想知道耶穌行神蹟的能力,但耶穌要他知道神蹟是內在生命全然的改變。很多人很會見證,然而很多的見證都只是用講的。聖經中要我們去「作」見證,而不是「講」見證,是生命的改變。我們在強調的聖靈的改變,講方言、唱靈歌、醫病、趕鬼,這些是我們又用眼睛去看的,然而我們不要陷在這種信仰的迷思之中。
耶穌要人知道,神蹟是生命的改變,所以耶穌在這裡用「風」說明上帝的能力。希臘文中,「聖靈」就是「風」的意思。人看人是外表的,然而透過講話交流,我們可以體會到、經驗到,一個人是否有誠意、一個人是否有愛心。
耶穌與尼哥底母的對話,尼哥底母只有照著字面去瞭解,可見他在追求的過程中,他的內心還是有許多的不滿足、需要,用自己的經驗而言,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耶穌要他瞭解,他所要面對的,是一個「永生」的問題。所以耶穌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聖靈降臨在人心裡的目的,就是要人有所改變,這個改變不是你的意願,是必須的,就如同我們需要風、需要愛一樣。人接受了上帝的愛之後,要有上帝的靈所帶來的改變。
今日台灣的社會,有人失去盼望,有人充滿怨恨,各種殺人的事件充斥社會。一個基督徒是被分別出來的,我們是否讓聖靈的改變?或是我們只有在享受「愛」?在這個教會的生日,要大聲呼籲,聖靈阿!聖靈!吹入我們的生命中,讓枯骨受到聖靈的風吹,讓我們長出新的根、新的肉,讓我們能夠重新連結在一起。神蹟就發生在你、我的身上,聖靈的改變是要我們內心的更新,不只是更新,更是要用聖經話語,更新我們自己的心。
聖靈即風,風就是空氣的流動。今日的教會若沒有上帝的氣息流動,便會死氣沈沈。今日的教會,需要上帝的靈更新,若是沒有聖靈在這裡流動,我們會感覺到,教會是悶熱的,不舒服的。這裡若是沒有愛的行為,我們會覺得這個地方可愛嗎?
愛是我們生命中善的本性受到活化,表現在外在。所以,愛人是用「心」不是表面。盼望在聖靈降臨的今日,你、我都因為上帝的靈在生命中流動,讓我們的生命產生了風與愛,讓風和愛來改變、更新。
今日教會的不復興,都是出自於我們太過於注重人的風與有限的愛,若我們不願意接受聖靈的改變,上帝的風、愛就不會在我們裡面。我們要從我們的心裡呼求,求神的風進入我們的裡面,改變我們,喚起我們好的本性,表現出好的行為將這些榮神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