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青壯主日話「三明治世代」
今天是教會所訂定的青壯主日,因此兄姊會覺得有一些與平常禮拜不一樣的地方。(見證、影片甚至第二堂禮拜的司會安排)
這些安排都是為了要凸顯青壯族群。所以不諱言,我們今天的會把焦點較多的放在青壯族群上。
三明治世代的定義
「三明治世代」指的是:上有父母,下有兒女的青壯年。若以較寬廣的角度來看,這個世代的族群包括現今35歲至60歲左右的人口。其特色為:「上有高堂老父母,下有嗷嗷待哺兒女」。
三明治夾心的痛苦
現在的年輕世代,大多晚婚,並以小家庭為主。這不僅表示年輕人將會更快面臨年長的父母,小家庭為主的社會,也意味著可以分擔責任的兄弟姊妹會更少,負擔更大。雪上加霜的是─受到疫情衝擊影響,國發會去年(2021年)統計發現,15歲到64歲的勞動人口數大量減少,只剩1654萬人。
勞動力短少,卻還是要面臨生育扶養壓力,總扶養比卻持續攀高,對於上有高堂下有幼兒的家庭,就算是雙薪族,一樣被壓得喘不過氣。所以,我們可以說「三明治世代」就是一群「犧牲自己照顧父母、子女。他們需要的支持,並不小於生病的老年人。」
在軟弱中一無掛慮?可以嗎?
「三明治世代」的青壯年人,除了必須面臨自己的工作壓力、生涯規劃,還得面對家庭、婚姻與社會期待等各種的生活壓力。進入婚姻、有了孩子之後,還要負擔照顧子女與長輩的責任。如此沉重的生活壓力,最直接的反應可能會表現在身體與心理上的變化---疲勞、恐慌、焦慮、憂鬱、情緒不穩...等等情況發生,這些生理或心理上的軟弱,嚴重時甚至會令人陷入負面的想像中久久無法走出。
保羅曾說過的這句話─「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攏毋通掛慮什麼。萬事著用感謝的心祈求及代禱,將恁所求的互上帝知。」(腓4:6)
但是,你或許會這麼想─就算腦袋知道意思,心靈卻是做不到啊!「應當一無掛慮」說來簡單,難度可是超高啊!
或許你也會說:「我沒甚麼好憂慮的啊!只是有時候想到一些事,會覺得有點擔心罷了。」其實,《直奔標竿》的作者華里克牧師就說了:「當你在心裡,不斷重覆地擔心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憂慮。」
當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生活在世上,有責任思考未來,不可像懶惰人,什麼事也不做,而是要及早作準備,甚至要「超前佈署」。但是在做這一切事之前,並不是懷著「憂心忡忡」的態度去做。進一步來講,「憂慮/掛慮」是把自己看作最重要,甚至把上帝排除在自己的生活之外,好像只想靠自己的能力來完成一切計畫。可惜,如此做之後,我們往往經驗到的是─「當我們倚靠自己的時候,只是更加體會到一波又一波的不如人意與沮喪。
從經文中看見上帝的激勵
■來看看今天的經文---來11:1-3;32-34
1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對未見之事有確據。2古人因着這信獲得了讚許。3因着信,我們知道這宇宙是藉上帝的話造成的。這樣,看得見的是從看不見的造出來的。
32我還要說甚麼呢?若要一一細說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撒母耳和眾先知的事,時間就不夠了。33他們藉着信,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住了獅子的口,滅了烈火的威力,在鋒利的刀劍下逃生,從軟弱變為剛強,爭戰中顯出勇猛,打退外邦的全軍。
希伯來書11章,作者一開始就先對「信心」下個非常重要的定義—信心,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對不能看見的事能肯定。這個「把握」的詞,在古代是專用於商業上甲、乙雙方簽訂契約,當雙方都在該契約書上簽名,表示確實有這一回事。作者將這個「把握」之詞用在這地方,為的就是要表明:信心,不是一種幻想,而是知道實實在在地「確實有」。
接續,第2節就更清楚讓我們知道:信心並不是談事物,而是談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進一步作者提醒:雖然沒有人知道整個宇宙到底是如何形成,但是在信心中,我們更應該以敬畏的心地看浩瀚宇宙的存在,去體會、明白那是出自上帝的創造。接續,作者引用舊約聖經中提到的信心人物: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都是記載在士師記的士師。
■基甸,帶領只有少少的三百個以色列人攻打米甸人而獲得大勝。
■巴拉,他以少數軍隊擊潰擁有鐵戰車部隊的迦南王耶賓的手下大將西西拉, 解除了以色列人民被迦南王統治長達二十年的枷鎖。
■參孫,在他最軟弱時,卻消滅了最多的敵人。他的事蹟都記載在士師記第 13至16章。
■耶弗他,他是基列人,母親是妓女,但他是個英勇的戰士,曾帶領以色列人民與亞捫人打仗。
作者提起這幾位士師之後,馬上就提到以色列人民最尊敬的國王─大衛和先知─撒母耳。有關他們的事蹟記載在撒母耳記上和撒母耳記下這兩卷經書中。
再回到希11:30至34節,可說是作者前面所提起的士師事蹟和上帝僕人、先知的信仰見證作個總結:
■33節的「堵住獅子的口」,參孫和先知但以理都有這樣的經驗。並且大衛在自
我介紹給掃羅王認識時,也提起自己曾打死獅子和熊的事蹟,因此,掃羅王
才同意他去接受巨人歌利亞的挑戰(參考撒母耳記上17:34—40)。
■34節的「撲滅了烈火」,可從但以理書第三章看到相關的故事;但以理和三個
朋友因為拒絕拜偶像而被陷害而綑綁著丟入火窯裡燒,但卻是毫髮無損。
這些人物列誌在在的告訴我們---真正的信心,並不是在看眼前可成就的事,而是對未來的應許有明確的期待。
■另外一處經文:約壹1:5-6
「上帝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又報給你們的信息。我們若說,我們與上帝有團契,卻仍在黑暗裏行走,就是說謊話,不實行真理了。」
約翰一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上帝是光」,並且說「這是從耶穌基督聽到的消息」。因此,有可能是作者曾聽過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這句話,並且確定耶穌基督就是來自上帝,「道成肉身」在人當中。這裡有一個重要的信息:在耶穌基督裏,就有生命的盼望。
接著約翰長老在第6節更是說明:信耶穌基督的人,就是和他同屬一個「團契」,意思就是「信者的生命是與耶穌基督交織在一起」的意思。因此「基督徒」就是一個和耶穌基督同行的人,也就是和上帝同行的人。
問題是:如果一個自稱是基督徒的人,總是對活在世上的日子感覺乏味,或是對復活的生命不再存著盼望;更糟糕的是,讓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感受不到生命的亮光...。作者說,這樣的人就是不誠實的人,沒有真正明白上帝救恩的人,也是行為不符合上帝的旨意或教訓了。這裡很清楚告訴我們,行為和對上帝的信仰必須相符合,否則就是虛偽、不實在,甚至也可說是欺騙自己一樣。
請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中,似乎就是有那麼多的不如意,既然軟弱無所不在,我們的出路在哪裡? 保羅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 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8:26)
在這一節經文中,保羅談到聖靈如何在我們的軟弱中幫助我們。這裡的「軟弱」是單數。你是否發現了?經文並沒有說「諸多軟弱」;但這個單數的「軟弱」卻是對全人類所面臨的狀況之全面描述。回到剛剛的問題,既然軟弱無所不在,那麼我們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一個在軟弱中剛強的人:不害怕在公眾面前表現軟弱的保羅
從聖經中,我們知道哥林多教會的一些人批評保羅直言不諱地談及自己的軟弱,即他身上的那根刺(參林前12:7-8)。在保羅的生命中,我們看見他祈求上帝拿走自己生命中一種非常痛苦的折磨,但是主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因此,保羅繼續說:他「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和合本)/ 我的恩典有夠通滿足你的需要;因為你軟弱的時,我的氣力才會當完全發揮。(台)」這便是保羅在面對各樣的艱難和軟弱時所展現的態度。
出路在於耶穌基督 (約8:12)
保羅所展現出的生命典範就是─「苦難的出路就在於耶穌基督」。這樣的精神也展現在許多跟隨基督的人身上,例如2012年去世的單國璽主教。這位令人欽佩的主教,在他晚年罹癌、身體殘弱時,不懼怕在公眾面前表現出他的軟弱,更在這樣的軟弱中體會到基督同在的堅強。
單國璽主教的做法對於當代人總是想要表達「我很強大」和「我可以做的到」的文化而言,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他的作為讓我們看清楚─在根本上我們就是軟弱的。但這種軟弱是一扇罕見的門戶,引導我們走入上帝藉著任何方式使我們剛強的道路之中。
結語:正確的面對軟弱、引出正確能力
在耶穌自己的生命與話語中,我們看見他對於在人前表現出軟弱的無所畏懼。例如:登山寶訓的八福中所提及的自卑、哀慟、飢渴慕義、為義受迫害...等等。八福讓我們看到一種正確面對軟弱的態度。
再例如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那一夜,他對門徒說:「我的心非常憂傷,幾乎要死...」,他對天父禱告時如此哀求:「我的父親哪,若是可以,求你不要讓我喝這苦杯!」確實,在這一段話中他的軟弱顯露無遺,但是接著耶穌又禱告:「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請看,耶穌將自己的軟弱交在父的憐憫和能力之下,他也因此得著剛強壯膽來面對背叛、遺棄、仇恨與死亡。
耶穌在大能復活之後,仍然同情、憐憫我們的軟弱與需要。他歡迎我們來到他恩典的寶座前,藉此得到艱難中所需要的憐憫和恩典。因此,我們可以大聲告白:「感謝主,在我的軟弱中,我可以因信靠你而經驗你的剛強,幫助我走過軟弱的時日。」
金句:「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原不知道該怎樣禱告;可是聖靈親自用言語所不能表達的歎息為我們向上帝祈求。」(羅8: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