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信仰有一個重要特質,是我們的主是「自我啟示」的主,因此我們的教會不需要爭取認同,因為耶穌會把自己啟示出來。
被稱為共觀福音書的馬太、馬可、路加三本福音書都有記載耶穌受試探。這邊馬可福音寫得最簡略,但是放在最前面,清楚表明「耶穌也會受試探」。馬太和路加福音才把耶穌所受的三個魔鬼的試探講出來,馬可福音只有提到撒旦、曠野、四十天,也提到事後有天使來服侍他。這讓我們看到,生命本身就是試探沒有結束,是持續不斷的,不是夜盡天明就結束了。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門徒如何知道耶穌有受試探?當然是耶穌自己講的。問題是,為什麼耶穌要跟門徒說這個發生在他出來傳道前的事件?畢竟這是發生在內心的事件,別人看不到的。耶穌講出他自己所面對的試探,是幫助我們也可以誠實面對自己也會面對試探的事實,但也知道這一切都是在聖靈的帶領之下,我們可以安心面對,就像耶穌被聖靈引導到曠野禁食四十天後接受試探一樣,也像耶穌禁食禱告四十天、被推到極限一樣。
我自己報考神學院的時候,接受院長口試,他是幫我堅信禮的牧師,居然問我「念神學院有趣嗎?」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只好說「看起來很有趣」。回首前塵,我的結論確實覺得當牧師很有趣,雖然過程充滿淚水。婚姻也是這樣,我幫維倫牧師證婚時,心裡的OS是,不怕死的再邁入婚姻!在教堂舉辦婚禮看起來很夢幻,但每天柴米油鹽的婚姻現實是很骨感的。那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當基督徒、傳福音只有幸福美滿,沒有「忍耐到底,終必得救」?
但如果我們只是滿足人們的需求,那跟「把石頭變成餅(麵包)」有甚麼差別?難怪馬克思會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可是,耶穌卻說「不要以為我來世上是要帶來和平」,但是我們似乎都忽略了,連牧師講道也都不敢講這段經文。
我們在聖靈的帶領之下,一切都會很好,所以耶穌才跟門徒分享他所受的試探,要門徒跟隨他的腳步向前行,面對隨時會來的試探。舉例來說,彼得面對的試探不只是三次不認主,因為他上一刻才宣認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下一刻就阻止耶穌去耶路撒冷,被罵是「撒旦、退我後邊去吧!」連啟示錄的七個教會,復活的基督都警告他們「我要將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表示試探時時存在。
我今天來的時候,本來想穿牛仔褲,但師母覺得「去台北市的教會應該穿正式一點」,所以就穿西裝褲,結果來了才發現大家也沒有穿得那麼正式、不少人穿得很休閒。我們穿得體面可能就自以為自己是somebody,可是我們還是隨時會面對試探,要倚靠聖靈。畢竟連耶穌聽到施洗約翰被希律砍頭的時候,也是馬上徹夜禱告,因為耶穌是施洗約翰的表弟,也接受他的洗禮,聽到消息也是天人交戰。
我們全家曾經有一次在路上被指南客運的公車撞到,車子全毀、但全家人都沒事。事後有會友說,還好是牧師所以大難不死、感謝主。但我事後回想,到底是全家大難不死該感謝主,還是「但求同月同日死」該感謝主?也許我們都太輕易說「感謝主」,甚至把病痛當作信心不夠、信仰有問題的結果,但這似乎需要更深入思考,仔細察驗上帝的旨意,避免失落了起初的愛心、原來的目標。
當耶穌徹夜禱告以後,天亮好多人聚集,耶穌看見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樣,就「動了慈心」,開口教導他們,最後行了五餅二魚的神蹟。而且,當門徒要求耶穌遣散群眾的時候,耶穌卻回答「你們給他們吃吧!」這些在在都是實踐耶穌在試探中回答魔鬼的「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耶穌拒絕魔鬼要求敬拜牠的要求,但其實如果耶穌答應了,也沒有人會發現。同樣的,撒旦時時都在試探我們,要我們站在不對的位置上、放錯地方,或者是有不對的動機,「反正沒有人會發現」。即使我們事事順利,這也不應該就簡化為上帝的祝福,因為也可能是魔鬼的試探、要吸引我們站到不對的位置上。
我過去轉換工場似乎都沒有甚麼特別的規劃,就是看上帝的帶領。我要離開大溪教會的時候,曾經為了要去雙連教會還是淡水教會而禁食禱告,結果禱告完反而沒有聲音,不知道上帝的旨意是甚麼。本來是雙連教會先說的、而且說如果你離開大溪教會一定要來雙連,但後來淡水教會也邀請我。結果是雙連教會的彭德貴牧師說,如果去淡水教會也很好,讓你自己選。所以後來淡水教會直接跟中會申請監選,我就去淡水教會了。
二戰期間每天晚上對全英國廣播講道的聖公會大主教威廉‧坦普(William Temple)說,自己每天都要回到上帝面前悔改,來避免失真失焦。耶穌也在馬可福音的開頭表明自己也會受試探,即使是上十字架前,祂還是面對了最後的試探,想求父讓杯離開。可是正如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所說,我們面對試探也要「把自己交在父手裡」,求主聖靈憐憫保守。
相對的,我們很容易邀請名人來做見證,但不是每個人的見證都是出於信仰的反省,只是他們覺得自己的成功或病得醫治是上帝的祝福而已。但正如劉俠女士沒有做病得醫治的見證,終身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苦,我們也可能隨時被試探,但也在其中經歷聖靈的帶領。
明天我會在第二堂台語禮拜和第三堂華語禮拜繼續講「耶穌呼召門徒」和「耶穌醫病趕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