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福音的起頭
經文:馬太福音1:1-17
主講:林昌華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感謝和平教會接納玉山神學院的請安,在此代表神學院向各位兄姊表達感激。玉山神學院在1946年成立,經過幾次的遷移,最後定址在花蓮壽豐鄉鯉魚潭邊。學院從一開始只是少數幾位原住民學生,到現在除了大學和道學碩士班,也有神學碩士班(包含本地和國際生),以及牧範學博士班的課程。這一切發展如果不是上帝的帶領與各位兄姊的長時間的代禱幫助,就不可能達成。
玉山神學院存在的目的,除了為原住民與平地教會栽培傳道人以外,學院也必須和教會一起面對台灣社會和教會的挑戰。對玉山神學院來說,前面有三項艱難的挑戰,需要眾教會關心代禱。第一,學院要怎樣幫助教會在部落繼續為上帝作見證。現今原住民教會遭遇的最大挑戰,除了原住民社會所遭遇的經濟困境以外,另外一個更嚴厲的挑戰是原住民「文化復振團體」對教會的挑戰,將文化失落的責任歸咎是因為教會進入原住民部落的結果。部落間流傳的一句話是「多一個基督徒就少一個原住民,多一間教會就減一個部落」。玉山神學院學生在畢業進入教會了後,首先面對的就是這個嚴厲的挑戰。第二,神學院師資的需求。目前玉神的師資還算充足,但是部分教授接近退休的年紀。嚴格來說,師資不足問題會在5年了後會成為嚴重的挑戰。但就算有頭前二項的挑戰,但是神學院瞭解本身的使命,除了是教育服事上帝的工人的學校以外,神學院本身也應該是一間學術的研究機構。就以我個人所專業的台灣教會史研究來講,神學院的使命是讓台灣的基督徒知道,上帝過去四百年在台灣這個島嶼的恩典腳跡。
台灣教會的歷史是從17世紀荷蘭人在西拉雅的宣教開始的,台灣的第一本聖經就是西拉雅語的《馬太福音書》,最早的神學院是1658年在台南佳里(古早稱做蕭壟)所設立的「蕭壟神學院」。換句話來講,上帝透過原住民祖先將福音定根在本地,六年後,應該是教會慶祝福音來台400年的重要時刻。只不過從17世紀以來的台灣教會歷史不是只有慶祝而已,更重要的是400年前的台灣教會歷史內涵是什麼?400年來台灣教會又走過什麼樣的腳跡?這段歷史對現今的基督徒又有什麼意義?這些都是需要做嚴肅的研究,才會當瞭解,而且對現今的基督徒有所幫助。
除了這個主題以外,神學院從2015年開始,招收從印尼、緬甸、印度、馬來西亞的原住民學生來玉神研讀神學碩士班,學校也與這些地區(加上菲律賓)的神學院進行交換計畫(從上禮拜二開始,有9名來自印度、緬甸和馬來西亞的學生,與一名教授來到玉神,他們將要用三個禮拜的時間,與玉神學生一起上課生活和禮拜),這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學校提供就學機會給這些國際學生,將來也盼望透過這些學生建立與東南亞的學術連結,這是玉神將來要努力的方向,也是期盼教會關心代禱之處。
今日的講道題目是「福音的起頭」。福音的起頭是上帝主動將救贖的恩典賞賜給有罪的人類,然而上帝的恩典與人類的回應會在哪裡相遇呢?我們的信仰是建立在歷史的基礎上,舊約時代上帝親自帶領以色列人,從當奴隸的埃及離開,經過曠野進入迦南地。整本舊約聖經就是在說明這個拯救歷史的過程。在新約時代,上帝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進入人類的社會,透過祂的教導,甚至最後透過祂的受難,來承受人類所沒有辦法克服的罪惡,將改造和拯救人生命的福音賜給普天下的所有人。但是,我們要記得耶穌是無罪的人,但是耶穌的祖先不是。《馬太福音》一開始的耶穌族譜,就是在講這件事。今日所讀的經文,雖然看起來是一堆人名的累積,但是如果將這一堆的人名放回去他們的歷史背景,就會顯示出非常深刻的神學主題,這是今日要與大家一起來思考的地方。
在新約當中,有兩處記載耶穌的家譜,一個是《馬太福音》1章1-17節,另外一處在《路加福音》3章23-38節。如果比較這兩個家譜會發現,其中有一些讓我們感覺困擾的地方,最直接的差別是兩個家譜的形式與內容似乎不太一樣。家譜形式的差易比較容易理解,馬太福音是從亞伯拉罕開始一直到耶穌的父親約瑟結束,路加福音是從約瑟向前追溯直到亞當為止。形式的差異所代表的意義是表示兩種不同的神學思考,路加福音藉著將家譜追到亞當,來表達耶穌福音是對全人類開放,馬太福音是強調耶穌對亞伯拉罕子孫的重要性。
在馬太福音第一節提出耶穌的身份是彌賽亞、大衛的後代,以及亞伯拉罕的子孫三個身份。根據聖經學者的研究,也是大家接受的看法,就是馬太福音寫作的對象是猶太人。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受異邦羅馬帝國的統治,就算羅馬在當時是文明國家,但這個自稱「上帝選民」的猶太人被外邦人統治,是他們沒有辦法接受的事實。再加上先知曾預言,在上帝預定的時間,「彌賽亞」就會出現,拯救受到外邦統治壓迫的猶太人。這位彌賽亞有兩個記號,他是猶太人,而且必須是大衛王的後代。馬太福音的作者一開始就向猶太人表示,耶穌就是猶太人長時間等候的彌賽亞,因為他同時符合這兩個身份。
第2節,從亞伯拉罕開始,來說明耶穌家族的起頭。這裡有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我們知道,上帝是從現今伊拉克的吾珥城揀選亞伯拉罕,他被稱為猶太人的父親。另外,因為他在上帝給他的獻獨生子以撒做為祭品的考驗中沒有失敗,所以他也被稱作「信心之父」。馬太福音的作者並沒有進一步說明亞伯拉罕的父親或家族的歷史或故事,意思是猶太人的歷史是從亞伯拉罕受召離開故鄉之後才開始起算。接續就是對亞伯拉罕到猶大這四代人的名。
第3節有二層重要的意義,首先這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中,第一位與王權有關連的人。記載在創世記49章10節,雅各在遺囑中說:「猶大要始終掌握王權;他的後代要長久統治。萬國要向他進貢;萬民要向他跪拜。」我們要知道,這個時候離以色列出現王權政治還要很久的時間,但是雅各已經預言猶大支派將要長久統治的事實。另外一件重要的事件,就是猶大和塔瑪生子的故事,記載在創世記38章。猶大是塔瑪的公公,照現在的法律規範來講,這算是亂倫的敗德行為。但是在那個時代,流浪在曠野的游牧民族有一套他們的生存風俗,這套制度保護家族財產不會因為子孫過世而消失。另外也算是照顧娶入門的媳婦,在那個時代一個婦女的生存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丈夫和兒子。如果沒有的話,這個婦女的命運將會是非常悽慘,甚至無法生存下去。這種制度是這樣安排的,如果大兒子過世,第二個兒子必須娶而大兒子的妻子,也就是與他的大嫂結婚,所生的第一個孩子仍然歸大哥。創世記38章的故事提到,猶大有3個兒子,猶大替大兒子娶妻子,但是大兒子因為做惡,被上帝取去生命。第二個兒子依照曠野的生存法則,娶大嫂作妻子,但是在同房的時利用技巧,避免為大哥生兒子,所以上帝也拿走他的生命。依照台灣人的看法,這是塔瑪剋死丈夫,而猶大也有相同的想法。他懼怕第三個兒子與塔瑪結婚,會遭受兩個哥哥同樣的命運,所以叫迦南人塔瑪回去故鄉守寡,等候第三個兒子成年。但是猶大的目的,是希望利用媳婦不在的藉口,免除第三個兒子娶塔瑪的風俗規範。聰明的塔瑪知道公公猶大的意圖,所以利用婆婆過世後,公公的肉體需求,為猶大生兩個兒子: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就是耶穌的祖先之一。塔瑪的作為有兩層意義:首先違犯風俗習慣的是猶大不是塔瑪,因為他並沒有依照諾言安排第三個兒的婚禮。再來,就算中東那個時候有小弟繼承過世兄長妻子的風俗習慣,但是公公和媳婦生子,也已經超過社會能夠接受的程度,所以生孩子之後,猶大就不再與塔瑪同房。
法勒斯後又經過六代,第5節,提到撒門和喇合生波阿斯的事情。這個時代是以色列人已經出埃及,經過40年在曠野的流浪,準備進入迦南地的時候。聖經並無特別說明撒門的事蹟,他有可能是受約書亞差派進入耶利哥城的兩名探子之一。聖經用較多文字介紹喇合的故事,故事記載在《約書亞記》第二章全章。二位受派的探子進入耶利哥城,選擇進入妓女喇合的家過夜。為什麼選擇喇合家過夜?實在有他們的考慮。因為從過去一直到現在,妓女都是社會中受排斥的人,她們受社會的歧視與欺負,所以對自己生存的城鎮有較負面的看法,相對的就是比較容易接納外人。從聖經中,我們知道喇合有父母兄弟與姊妹住在耶利哥城裡面,照理講應該這是一個正常的家族,但是為什麼卻讓自己的女兒變成妓女?喇合可能已經結婚,但是丈夫過世,她也沒有生養子女,而且丈夫家族的人不願意繼續照顧媳婦,而喇合自己的父母也無願意接納她回去,所以她墮入煙花,成了妓女。但是,喇合的個性如何?我們從她和探子的對話可以知道,喇合是一位非常聰明卻是善良的女子,雖然她的親族放棄她,但是她並沒有怨恨自己的親人,反而為親人向兩位探子求情。不只是自己的兄弟姊妹,也為已經嫁娶的親人求情。喇合雖然是一位妓女,但是她深刻瞭解世局的變化。經文說:「我知道上主已經將這塊土地賜給你們;國內每一個人都怕你們。我們聽說過,你們離開埃及的時候,上主怎樣使你們前面的紅海乾涸;我們也聽說,你們怎樣殺了約旦和東岸的兩個亞摩利王─西宏和噩。我們一聽到這些事情就害怕起來,一想到你們就喪失勇氣,因為上主─你們的上帝是天上人間的上帝。」喇合從周圍國家所發生事件的背後,看到了主宰歷史發展進程的上帝,也因此她成為上帝拯救世人計畫一個重要的角色。
波阿斯與路得的故事記載在《路得記》中。路得原本是摩押國的女子,嫁給以色列以法他支派的以利米勒的兒子當太太,後來以利米勒與他的兩個兒子先後過世。原本快樂的家庭留下三個婦女成為寡婦。婆婆拿俄美在心灰意冷情況下,決定回去故鄉伯利恆,度過孤單寂寞的晚年,因此叫兩位媳婦回去自己的故鄉。大媳婦接受建議回去故鄉,但是路得不願意離開婆婆,她的回答最讓人感動的是:「妳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妳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為了這個緣故,拿俄美決定帶路得回去故鄉,並且為她找到家族內的親人波阿斯成為路得的丈夫,後來路得也成為大衛的祖母。
第6節,大衛與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短短一句話當中,表達了真深刻的批判。烏利亞的妻子是誰?是拔示巴。二人的故事記載在撒母耳記下11章中。烏利亞是赫人,也是大衛宮廷一位非常盡忠的將軍,長時間在外作戰。烏利亞在外作戰期間,大衛和拔示巴私通懷孕。為著掩飾這個罪惡,大衛用計謀害死烏利亞。為了這個罪惡,上帝差派先知拿單前往大衛宮殿,以一個財主搶貧窮人羊的比喻,來警告大衛。聽見上帝信息的大衛大驚,知道自己的罪惡都顯現在上帝的面前。所以趕緊對拿單說:「我得罪上帝了。」拿單回答:「上帝饒恕你,你不會因而死亡,但是因為你藐視上帝,你的孩子會死。」大衛淫亂所生的孩子出生不久之後染病死亡,拔示巴所生的第二個孩子羅門,才成為耶穌的祖先之一。
第7節到13節,是一連串國王的人名。這中間值得注意的是,從所羅門王開始,這些國王變成「世襲制度」,意思就是父親是國王,長子在父親死後繼承王位。這和掃羅或大衛由上帝揀選的制度已經有真大的改變,因此國家和上帝的關係漸漸疏遠。所以後來以色列和猶大國先後被異邦滅國。這就是12節所說:「被擄到巴比倫以後」所發生的事情。這個家族最後一位擔任領導職位的人是13節的所羅巴伯。他的事蹟記載在以斯拉記3章8節:「民眾返回耶路撒冷以後的那年的第2月,他們在上主聖殿的原址開始動工。所羅巴伯、約書亞,和其餘的同胞,祭司和利未人,事實上,所有從流亡返回耶路撒冷的人都參加這工作。」所羅巴伯之後,一直到約瑟為止,共有10代人都沒有辦法在聖經其他地方找到他們的事蹟,表示這個家族漸漸變成普通人的家庭。但是我們必須注意,16節最後的寫法已經與先前的寫法不同。耶穌並不是約瑟和馬利亞生的,聖經說:「那被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在此表明了馬利亞是透過聖靈懷孕生子,不是經過夫妻的同房所生。
最後在第17節中講:「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14代,從大衛到以色列被擄到巴比倫也是14代,從被擄的時候到基督的降生又是14代」,總共是42代。但是聖經不是這樣看,而是分做三個14代,這樣的表達有它隱藏的意思。其實,從臺灣人的觀點來看,10是完滿的數字稱為「十全」或「十全十美」;但是以色列人因認為「7」才是完滿的數字,也是上帝祝福的數字。所以聖經用7的倍數來表示完全,意思就是當上帝拯救的時間到了之時,就是耶穌基督誕生的時候到了。
各位兄弟姊妹,今日所讀的經節讓我思考幾件事。
耶穌的家譜看起來是非常的榮耀,所有以色列重要的人物都是耶穌的祖先,但是《馬太福音》的作者卻在表達相反的信息,他說,就算是以色列的領袖也仍然受到罪惡的綑綁,所以不斷有犯罪得罪上帝的事情發生,所以人需要上帝的救贖。
在《馬太福音》第5章的「登山寶訓」當中,耶穌教導的第一句話:「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這與耶穌的家譜有什麼關係?這點我要從信仰的態度來思考。我用「加法的信仰」與「減法的信仰」來分析。所謂「加法」是指在原來有的東西上再加上一些物件。如果這是信仰的態度,那信仰只是日常生活以外的美麗裝飾而已。「減法」的意思就是如果接受信仰,可能會讓你原本已經有的東西遭受損失。如果在這種狀況下仍然願意接受信仰,那麼就表示你認為信仰比生命其他的一切更重要。從教會歷史的發展來看,初代教會時期是「減法信仰」的時期,那個時期的基督教信仰是非常有力量,也是最有活力的時期。後來教會變成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教會變成「加法信仰」的時代,基督教信仰變成生活的裝飾,最後變成只剩下空空的軀殼。教會歷史的「修道主義」就是在這種狀況下出現。
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帶著原罪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從孩子到長大成人的人生歷練中,也常常在罪惡的試探中間跌倒。今天所讀的耶穌基督的家譜,意義特別深遠。透過信仰的知識我們知道,耶穌是無罪的人,但是耶穌的祖先不是。從猶大和塔瑪生子的故事、從大衛和拔示巴生子的故事,我們看到罪的綑綁和人性的軟弱如何控制耶穌的祖先。就算是以色列最偉大的王大衛,他也為了無法控制自己肉體的慾望,干犯了十誡當中不可姦淫、不可害死人的重罪。就是因為我們都是罪人,所以才需要福音的拯救。
我記得讀神學院時,曾經從教授那裡聽到一件故事。當時他是北部某間大教會的牧師,有一次做禮拜時,來了幾位年輕但是穿著和其他信徒不一樣的女性,到教會參加禮拜;這些婦女是來自林森北路Club。這幾位從事色情行業的婦女在禮拜結束後,對送行的牧師說,是因為聽到孫雅各牧師的佈道,覺得真有道理,所以來參加禮拜。隔一個禮拜,這幾位婦女帶更多的人來參加禮拜。到第三個禮拜,有幾位長老就找牧師溝通,對牧師說:「這裡禮拜有幾位妓女來參加禮拜,破壞聖殿的莊嚴。現在已經有很多會友在議論,且表達不滿,牧師你必須處理這個問題。請你考慮是要讓教會變成妓女的教會?還是要顧慮你的飯碗?如果這些妓女不走,就是你走。」你想,我那位老師會如何回答長老的問題?這牽涉到咱對罪和潔淨的看法是如何。
「沒有病的人不用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醫生」,這是耶穌在面對類似情景的時候,所講出的話。長老教會的神學重要的教導就是「人是有罪的人」,所以需要耶穌基督的拯救。從福音書當中,我們可以看見,不管耶穌走到哪裡,總是會有一群人跟在他們的旁邊,這些人有當時社會所定義的罪人、有受到醫治的痲瘋病患者、也有血漏十二年的婦女,甚至也有當時社會中所排斥的稅吏。他們為什麼跟隨耶穌?
除了病得到醫治以外,就是他們從耶穌的身上感受到上帝的慈悲和憐憫。期待我們隨時記得,罪惡隨時在身邊試探我們。所以我們需要透過上帝的話語來對付魔鬼的試探,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對受到罪惡綑綁的人有寬容和體諒的心。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透過上帝的恩惠,我們就有氣力,請一起來禱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