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牧者系列(三)牧者尋回迷羊(Bring Back Lost Sheep)

講道內容
講題:牧者系列(三)牧者尋回迷羊(Bring Back Lost Sheep)
經文:路加福音十五章1-7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四年三月廿三日

Ⅰ、引言:迷羊比喻
耶穌說過一個關於好牧者尋回走迷羊隻的比喻。先看短片。
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
「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
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 
找著了,就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裡,就請朋友鄰舍來,
對他們說,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 
我告訴你們,與這情形一樣,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
較比為九十九個義人歡喜更大,他們是不用悔改的。」 
在比喻中說,牧者有一百頭羊,其群中一隻走失了,牧者外出尋找,找到尋獲後歡喜快樂地帶回家。但是對於牧者尋找的過程中,到底經歷過哪些事情,卻隻字未提。沒有很多著墨,因此有漫畫家將這段經文以卡通的方式呈現,描繪走失的羊所遇到的事情,以及牧人了尋羊的過程,讓人瞭解牧人外出尋羊所,其實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非常生動。  

Ⅱ、迷羊的比喻
1.眾稅吏與罪人親近耶穌
耶穌教導這個比喻的背景是,有群罪人與稅吏親近耶穌,要聽耶穌講道。「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路15:1)他們親近耶穌並非圖謀不軌,只乃是想要聽耶穌的教導,但是他們的背景不好,都是稅吏和有罪的人。「耶穌經過的時候,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耶穌在利未家裏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與耶穌並門徒一同坐席;因為這樣的人多,他們也跟隨耶穌。」(可2:14-15)

2.法利賽與文士批判耶穌
這群人的接近耶穌,引起發了法利賽人與文士的不滿。他們認為,耶穌基督行徑如同是拉比,就應當潔身自愛,不可與罪人同處一室。因此他們嚴厲批判耶穌說,你不只止接見他們,還與他們同桌進食!「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路15:2)所以,他們批判指責耶穌好酒貪食。「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太11:19)可是其實,耶穌不只愛這群罪人,也愛那這些批判他的人。所以,聽到他們的批判後,耶穌基督於是轉過身來,對他們講了這個比喻,希望他們能聽懂。(路15:3)

3.耶穌使用比喻教導他們
「耶穌就用比喻說。」(路15:3)耶穌基督用比喻來教導人,是為了讓眾人照著自己所能領受的來聽。「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沒有人的時候,就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可4:33-34)所以,願意受教的人會領受聽得深;不願樂意的人所就只會聽到的,就只是表面的故事而已。耶穌利用比喻,讓每個人按著自己能領受的程度來瞭解。

4.一百隻羊走失了一隻羊
擁有一百頭羊,走丟一頭的損失是百分之一,其實不算嚴重。「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路15:4a),但是耶穌問眾人,如果遭遇類似光景,會不會撇下曠野的九十九頭羊,去尋找那走迷的一頭羊,眾人回答「不會」。(路15:4a)若擁有一百頭羊,走丟一頭的損失是百分之一,其實不算嚴重。因為,將而羊群留在在曠野的處境危險,也可能遭遇危險,而造成若稍有閃失,損失更才是慘重。所以,比喻裡的牧羊人似乎竟不懂得權衡得失,竟撇下曠野中的九十九頭羊,去尋找那走迷的一頭羊。

5.把九十九隻羊撇在曠野
「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路15:4b)那隻羊走丟是因為自己離了羊群,為什麼要撇下這九十九隻呢?。(路15:4b)為什麼但牧人不考慮損失、代價和危險更大?,不合理地去尋找羊。「你們若退後不跟從他,他還要把以色列人撇在曠野,便是你們使這眾民滅亡。」(民32:15)

6.尋找迷失的羊直到找著
不只如此,牧者不考慮自己的安全嗎?竟然冒生命危險,也要救這隻調皮搗蛋、自己迷失的羊。就此放棄牠,不行嗎?比喻中的牧人卻是沒有因為過程危險,便放棄迷羊。他拋下曠野中的九十九頭羊,冒險尋找那隻羊。「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路15:4cd)由此可見,牧者深愛這隻迷羊,所以一直要尋找,直到尋見。以西結書,「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結34:16)。這正是牧羊人深愛這隻羊的程度。

7.找著迷羊歡喜扛肩回家
「找著了,就歡歡喜喜的扛在肩上,回到家裡。」(路15:5)當找著了這隻疲憊受傷的羊,牧人沒有懲罰責罵牠,僅僅將牠扛在肩膀上,帶回家中。「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詩68:19)(路15:5)有趣的是,牧者尚且還有九十九頭羊在曠野裡,;找到這隻迷失的羊,卻不是將牠帶回曠野,與九十九隻聚集;而是帶著回家。,找到這隻迷失的羊,似乎使得牧者失去理性,完全忘了在曠野還有留下了其餘的九十九隻羊頭。牧羊人似乎越發失去理智了!

8.邀請朋友鄰舍一同歡慶
帶回家後,牧人邀請鄰居一同慶祝,為失而復得的羊歡樂。「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羅12:15)、(路15:6)比喻在此結束。這個讓我們聽來奇怪的比喻,卻是這代表牧者甚愛那頭迷失的羊。

9.一個罪人悔改天上歡慶
耶穌說:,「我告訴你們,地上若有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高興,甚至較比為那九十九個不用需悔改的義罪人歡喜更大還要高興。」(路15:7)末世時,九十九隻羊會再度出現。(彼前1:12)

III、迷羊的詩歌
之前提過,比喻中沒有提到牧人尋羊的過程。Elizabeth Clephane(1830-1869)便查閱聖經,根據將經文中有關牧者找羊的記載寫成詩,描述牧人尋羊的過程補上這段空白,歌名為是「羊九十九」。
被這首詩歌感動的人,會到加拿大看一個墳墓,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Fergus小城有座墳墓,墓碑上刻著:九十九(The ninety and nine),他主人是Elizabeth Clephane作者的兄長George Clephane(1819-1851)。這人年輕時交到壞朋友,生活放蕩,很是令家人煩憂。因此父親將他送到加拿大,希望他遠離損友,重新生活。,但他仍不改酗酒惡習,全家幾乎要放棄他,。只有他的妹妹不願意放棄,始終認為哥哥是那隻牧羊人最愛的迷羊,一直為哥哥禱告。終於,在哥哥在離在即將人世之前不久悔改歸主。Elizabeth作者於是在過世前一年(1968),將深藏心中的感動寫成這首詩。剛發表時並沒有引起太大注意,直到六年後Moody慕迪佈道團的樂師發現了它。在一八七四年的某日,音樂家Ira Sankey隨慕迪至愛丁堡市佈道,旅途中無意間發現了這首刊載在當地小報上的詩,推薦給慕迪卻未果,誰知慕迪當晚的佈道講題竟然就是關於迷途的羊。慕迪佈道完,要求樂師唱一首相關的獨唱曲,樂師靈機一動,便拿出詩文開始彈唱起來,眾人大受感動。慕迪問樂師靈感何來,樂師回道,那就是他當天早上沒有多加留意的詩,現場即興譜曲演奏的。後來,詩歌持續地感動了許多人悔改信主。來聽詩歌的前兩節,出自一八九八年音樂師錄製的版本。

There were ninety and nine that safely lay,
一百隻羊有九十九,
In the shelter of the fold.
在主圈中悠悠。
But one was out of the hills far away,
但有一隻離群遠遊,
Far off from the gates of gold.
荒山空谷逗留。
Away on the mountains wildfar and bare,
隱聞豺狼四圍怒吼,
Away from the tender Shepherd’s care.
遠離良牧性命堪憂。
Lord, Thou hast here thy ninety and nine,
問主你已有九十九,
Are they not enough for thee?
難道還嫌不夠?
But the Shepherd made answer: This is Mine,
主說迷羊也是屬我,
Has wandered away from me.
如今離我漂泊。
And although the road be rough and steep,
路途雖然艱險難走,
I go to the desert to find my sheep.
曠野雖闊尋得方休。

1.迷羊失去牧者的照顧
歌裡描述道,羊離開了牧者,等同離開了保護、照顧,不曉得該如何是好。離開牧者的羊無法得到安歇,敵人會將牠吞滅。,「我的百姓作了迷失的羊,牧人使他們走差路,使他們轉到山上。他們從大山走到小山,竟忘了安歇之處。凡遇見他們的,就把他們吞滅。敵人說:『我們沒有罪;因他們得罪那作公義居所的耶和華,就是他們列祖所仰望的耶和華。』」(耶50:6-7)牠處在困難、流離、危險的光景下。(太9:36)

2.牧者翻山越嶺尋迷羊
發現少了一隻羊以後,牧者翻山越嶺,親自去尋回牠。「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必親自尋找我的羊,將牠們尋見。」(結34:11)耶和華說,我要親自把我的羊找回來,因為在曠野有野獸吼叫,我要保護他,不讓他受傷害。「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申32:10)

3.涉深水過黑夜救亡羊
為了找回迷羊,牧者必須涉過深惡水、走過黑暗夜,從危險中把這隻性命垂危的羊救回。「牧人在羊群四散的日子怎樣尋找他的羊,我必照樣尋找我的羊。這些羊在密雲黑暗的日子散到各處,我必從那裏救回牠們來。」(結34:12)無論如何地黑暗、危險,(結34:12)牧者都甘之如飴,因為他要拯救這隻迷失的羊。「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

4.牧者受刺傷流下鮮血
在曠野中有許多荊棘,刺傷牧者的手腳。為了找回迷羊,牧者被刺得全身傷痕累累。就如同為了救我們的,主也是如此。他的身體被鞭打、被槍刺,頭被滿佈荊棘的冠冕刺傷。因此經上說,「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5),「用荊棘編做冠冕,戴在他頭上」(太27:29)。然而,辛苦受傷的牧者並沒有責怪羊,反而他把找回的羊扛在肩上,歡喜領回家。

5.尋回迷羊歡呼響天庭
之後這時,在天上舉行也開啟了盛大的慶祝會,因為了尋回失落的羊,眾人歡喜快樂。「我必因耶路撒冷歡喜,因我的百姓快樂;其中必不再聽見哭泣的聲音和哀號的聲音。」(賽65:19)「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啟19:7)、(賽65:19)

IV、屬靈的功課
1.牧者深愛每一迷羊
從這簡短的比喻中,我們可以學習什麼屬靈功課呢?。首先,這是個缺乏理性的故事。為什麼牧者要冒著九十九頭羊失落的風險,去尋找一隻羊,有人說這是「無理性的愛」(Irrational Love),也有人說是「非理性的愛」(Arational Love),我認為這甚或是「超理性的愛」(Suprarational Love)。這樣的愛不會算計得失,是「超越算計的愛」(Love beyond calculation),是「不計代價的愛」(love at all cost)。「主並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遲遲不實現他的應許。相反地,他寬容你們;因為他不願意有一個人沉淪,卻要人人悔改。」(彼後3:9)基督為了拯救世人,將自己的命捨去,他的性命比那九十九頭羊還貴重。聖經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 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耶穌以九十九比一的比喻,來形容牧者對那隻羊的愛何其大,願意付出極大的代價。上帝為了救世人,寧願犧牲愛子,這個代價,比九十九比一更大。

2.牧者就近迷羊處境
羊迷了路,不可能自己動回到羊群裡。為了拯救羊,牧者必須親自去羊所在之處,即使那地方可能有危險,牧者也必須以身犯險。耶穌為了拯救世人,離開天上,來到世人當中,甚至與罪人同席,為此遭受指責非議,這是「道成肉身的愛」(Incarnation Love)。「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1:14)他在我們當中,知道人的軟弱,體恤人的困難,「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4:15)這是「完全認同的愛」(Identification Love)。

3.牧者堅持直到找著
無論牧羊人遭遇多大困難都不放棄,直到找到羊為止,沒找到他不停止、不休息。(路15:4d)這是「堅忍的愛」、不屈不撓的愛(Persevering Love),不丟下、不撇棄,不屈不撓地尋找。「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13:5)經上記載,耶穌將被賣的那晚,「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13:1)。這是「堅持愛到底的愛」(love to the end)。

4.牧者背負迷羊重擔
當牧人找到了羊之後,就他將羊扛在肩上,(路15:5ab)讓這隻受傷、害怕、飢餓的羊,將將全身的重量枕沈放在牧人的肩膀。也就是可以說,牧人背負著羊的軟弱和痛苦,「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賽53:4)這是「寬容忍受的愛」(Forbearing Love)。甚至基督為人犧牲生命,被掛在木頭上,擔當人的罪。,「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2:24)這是「代償救贖的愛」(Redeeming Love)。

5.牧者帶領迷羊回家
最後,牧者把羊帶回家裡,讓羊回歸天父懷中,與大家團聚。「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哪裏,叫你們也在那裏。」(路15:5c、約14:2-3)能與家人團聚,這是「回家團圓的愛」(Home-coming Love)。羊與牧者之間不再沒有距離,「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約17:22-23)這是「完全合一的愛」(Love of Unity)。(約17:22-23)因此,比喻雖簡短,上帝愛每個迷失的人的心意卻清晰可見。

6.耶穌的反諷式教導
不過這個比喻耶穌是故意說給那自以為義的人聽,是一種「反諷式教導」(Ironic Teaching),非常是一種奇特殊的教導方法,耶穌要說給那自以為義的人聽。當法利賽人指責:「那些罪人有罪,他們不像我們……。」時,耶穌附和地回應說:「沒錯,你們,法利賽人是那不需回轉的九十九頭羊!」。表面聽來是同意指他們的說法,實際上卻是諷刺他們自以為義。我們現代信徒沒有不曾身歷其境,親眼未曾見證見耶穌的眼神、口氣,會以為耶穌同意法利賽人是義人,其實不然。耶穌用法利賽人所說的話,回應他們,但表達的卻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就是「反諷」。其實,法利賽人批評論斷他人,也不是義人。

耶穌的結論是,在天上,為一人悔改的歡喜,遠甚於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之人的歡喜。「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15:7)耶穌彷彿同意法利賽人,但事實上,沒有人是不需悔改的。
在另一個故事裡,文士和法利賽人見耶穌加入罪人的聚餐,指責耶穌這樣的行為。耶穌回應說,康健的人不需要醫師,生病的人才需要。「法利賽人中的文士看見耶穌和罪人並稅吏一同吃飯,就對他門徒說:『他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嗎?』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可2:16-17)只有當人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有不適,才會尋求醫療幫助,因此感覺健康的人,並不會尋求醫師的診治。但是然而,一個人是真的健康,抑或自己覺得身體其實健康有狀況,這是兩回事。「病識感」(insight)是指對自身身體不適識的意識力,缺乏病識感的人,往往令醫療人員感到困擾。基督的「反諷式教學」點出,缺乏病識感的人,自以為健康,不會去尋求治療。(可2:16-17)。另一個比喻說道,一位法利賽人和一位稅吏同時在聖殿禱告。法利賽人禱告感謝上帝,自己不像他人一般,為非作歹。而稅吏則只是不斷地請求上帝的赦免。耶穌說,這兩個人禱告以後,認罪的人便蒙上帝赦免;自以為義的那位,當然也有罪,但因為他不尋求赦免,所以也就未蒙赦免。「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 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18:11、13)自我感覺良好的人,眼裡只見他人的錯處,卻沒發現自己的問題。耶穌比喻這樣的人說,他能指出別人眼裡的刺,卻沒發現自己眼中的大木頭。當我們指出他人之謬誤時,往往卻看不到自己的問題,「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太7:3)這是缺乏自知之明。

基督說,「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15:7)耶穌愛罪人,也愛那自以為義人的罪人,所以,他特別為他們講了這個比喻的故事。

V、結論:耶和華喜悅罪人回歸

耶穌看見那些自以為義的罪人,他流留下淚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結33:11),我們的主含著淚水,迫切等待你歸回。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禱告

謝謝主耶穌,你不在乎人的過犯和污穢,願意與人同在。你您不只愛罪人,也愛那自以為義的人。你為這樣的人,講了這個簡短的比喻。求主幫助,讓我們不要只看見別人的問題,而是到你的面前讓聖靈光照,以致於能看見自己的問題。也讓我們願意面對自己的問題,悔改歸向你,成為你愛的兒女,再次得到你的牧養和照顧。奉靠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