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內容
安息日之「即刻救援」
經文:馬可福音二章23-三章6節
主講:曾昭瑞牧師
時間:二0一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講道影片
一、法利賽人的質疑
「看哪他們在安息日為什麼做不可做的事呢?」
記得以前在母會青年團契時,弟兄姊妹常常在青年團契聚會完,一群人相約吃宵夜,因為教會不是在很熱鬧的地方,宵夜沒有太多可選擇,夏天就很常去吃冰。每一次吃宵夜會碰到一個問題,吃什麼東西要禱告?吃大餐或正餐時都知道要禱告,可是當宵夜去吃一碗豆花時,就會有人問這個要禱告嗎?大家的意見很不一樣,有人提出一個判斷,吃會冒煙的食物時要禱告。舉例來說吃小籠包就要禱告,日式料理的生魚片因為不會冒煙就不用禱告,可是像是吃冰品,因為也會冒煙,所以也要禱告。
年輕時候覺得這種爭論很無聊,像是開玩笑才會提到的事情。後來看到猶太人他們有關安息日律法的規定,才發現真的有這條規定,安息日不可以冒煙,因為猶太人的律法規定安息日不可以點火,不可以有煎煮炒炸這些烹飪的行為。所以安息日當天所有吃的食物都不可以冒煙,如果有冒煙就表示有點火、有動工,因為上帝在創造天地之初,先說:要有光。光就是火,點了火就表示做工。
為什麼猶太人對於安息日的規定這麼多呢?因為在主前八百五十六年時,巴比倫帝國攻破耶路撒冷,猶太人被抓到巴比倫去做奴隸,面對這種情況,以色列人很難理解,為什麼上帝讓我們遇到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上帝沒有看顧我們,為什麼今天會淪落在這裡做奴隸,要回答這些問題的人是先知,先知在教訓當中回答說:「上帝之所以不看顧他的選民是因為這些選民沒有遵照上帝的律法,沒有守上帝的約。因為老百姓不守上帝的約在先,所以上帝就掩面不看顧他的百姓,讓他們流離失所,使他們受盡痛苦。」
先知教導他們受擄是一種懲罰,透過這種苦難,上帝要教導他們的百姓預備自己除去罪惡、成為潔淨的民族,謹守上帝的律法。當猶太人被抓到巴比倫後,他們開始變得非常強調律法,為了跟外幫人不一樣,他們特別看重兩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守安息日,一件事情是受割禮,當一個猶太人非常謹守安息日的時候,就是他對上帝忠實的記號,但是現在碰到一個問題,律法上規定是當守安息日,守為聖日,不可做一切的工。這個工聖經沒有解釋清楚,需要有很多對於律法的解釋來讓人明白什麼叫做謹守安息日。
耶穌是當時新興的宗教領袖,他不假言色地指責法利賽人,於是有越來越多的人跟隨他,這對當時法利賽人形成一種很大的壓力,如果大家都去跟隨耶穌,那就表示法利賽人很失敗。法利賽人開始渴望,想要找到一些方法,來對抗耶穌,像是找到他的錯誤或把柄。
二、耶穌的反問
「大衛和跟從他的人缺乏飢餓之時所做的事」
聖經上說,有一天耶穌的門徒在安息日經過麥田,用手掐了麥穗,放在口中來吃,這件事情被法利賽人知道了,他們就如獲至寶的來問耶穌:「你的門徒為什麼在安息日做不可做的事情呢?」(可2:24)這裡不是要指責耶穌的門徒像小偷一樣拿了人家的麥穗,而是他們做了在安息日不可做的事情。因為當時為了要照顧出外人,當你從田旁邊經過,如果肚子餓,可以去拿一些麥穗來吃,這是照顧出外人的一種精神,所以法利賽人不是指耶穌的學生是小偷,因為猶太人的律法本身就要照顧出外人。所以搓一點麥穗來吃是可以的,但是法利賽人的規定在安息日不可以收割莊稼,他們認為耶穌的門徒在安息日搓麥穗來吃是收割莊稼,就質問耶穌為什麼門徒們要這樣做。
但是耶穌看待安息日的方式和法利賽人不一樣,耶穌就問這個法利賽人說:「大衛和跟從他的人缺乏飢餓之時所做的事」(可2:25)你們沒有讀過嗎?耶穌提到舊約當中很明顯違反律法的事,大衛進了聖所跟祭司要了陳設餅來吃,陳設餅律法規定要給亞倫和子孫們吃的,而且只能在聖所裡面吃,這是永遠的定例。簡單來說,除了祭司以外,任何人都不可以吃陳設餅,就算是祭司要吃也只能在聖所裡面吃。大衛不是祭司,但是他不但吃了,還打包帶走,很明顯的違反律法,但是上帝什麼都沒有說,也沒有懲罰大衛,後來大衛還成為以色列的王。
三、安息日的精神
「安息日是為了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從律法的角度來看,大衛無疑犯了獻給耶和華至聖的祭物,但是耶穌給這事情一個新的詮釋,他說:「安息日是為了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2:27)同樣的,這個精神擴大來說,律法是為了人設立的,人不是為了律法設立的,一切的律法是幫助我們知道怎樣去敬拜上帝,是讓我們知道怎麼活出上帝的樣式,是幫助我們人跟人之間可以建立一個和諧、相愛的關係。這是律法的精神,如果我們搞錯方向,就會成為律法的奴隸,我們會在律法底下活得很辛苦,所以當耶穌在安息日提出這樣新的見解的時候,他強調人不是在安息日底下成為一個安息奴,而是要能夠享受在安息日底下所帶來的幫助。耶穌這樣說,和當時宗教領袖的見解不同,自然就得罪了他們,而且耶穌還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這在法利賽人眼中是非常大逆不道的事情。
四、法利賽人的試探
「在安息日醫治不醫治」
法利賽人更積極想要找到控告耶穌的把柄,於是我們在經文中看到,在安息日剛好有一個手枯乾的人,法利賽人想要藉此試探耶穌,看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不醫治,目的是為了要控告耶穌。(可3:2)可以看出法利賽人非常重視守律法的形式,但是卻不太重視律法實質的精神,就好像來教會做禮拜是為了找出牧師講道當中錯誤的話,那即使聽講道聽得很認真,這樣的認真沒有任何價值。法利賽人去到會堂,他們的目標不是敬拜上帝,而是找耶穌的錯誤,找他的把柄來控告他,把焦點錯放在其他地方而沒有對準上帝,這樣的敬拜是沒有價值的。
對法利賽人而言,不會馬上死去的病,安息日是不能救的,他們認為律法裡面規定只有快要死的病人才可以在安息日急救,安息日不會死的都不能救。所以枯乾了一隻手的人,不會馬上死亡,安息日不必救,法利賽人認為明天再來救也來得及。耶穌很特別,他明白法利賽人心中在想什麼,所以為了要讓大家知道真理和律法的精神,沒有刻意避開這個衝突,反而叫枯乾手的人起來,站在當中,這時所有人的目光就集中在這人身上,法利賽人很高興,覺得耶穌中了圈套。耶穌這時問了大家一句:「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那樣是可以的呢?」法利賽人沒有回答問題。
五、耶穌的怒目與憂愁。可3:5
聖經說:「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親愛的弟兄姐妹,這句話,就表現出上帝對我們的愛,上帝一方面對於我們所做的錯誤、罪惡感到心裡生氣,怒目的看著我們,另一方面也因著我們的心剛硬而憂愁難過,因為我們的主不是要所有人都滅亡,他乃是希望罪人能夠悔改。在我們生活當中,有些事情是我們很堅持繼續犯錯的,可能是脾氣、壞習慣、或是知道不可以做卻偏要去做的事情,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應當想到,主可能正在為我們怒目和憂愁。耶穌知道這些人心裡面所想的,但是他沒有逃避這件事情。愛我們的上帝不是要我們犯罪就不去接近他,也不是要我們不知道悔改的時候就不去領受他赦罪的恩典。但最怕的是,當我們得罪上帝時會想逃離上帝,但是主耶穌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當我們越發覺得自己是罪人的時候,不要忘記要來親近上帝。就好像當我們是病人時,病得越嚴重越要去看醫生,當我們犯罪時,更應當去接近耶穌,求耶穌來赦免我們的罪。
那手枯乾的人站立起來,把手一伸,手就復原了,耶穌用這個行動證明了上帝在安息日仍然做工,如果上帝不做工,那這個人在安息日不會得到醫治。所以耶穌不是等到安息日過去才醫治,而是在安息日在人親近敬拜的時候醫治,讓人去經歷上帝的大能,因為上帝是在安息日做工的上帝。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的上帝在安息日、禮拜天是不做工是休息的,那麼禮拜天其實可以不必到教會來做禮拜,因為沒有實際功用,很難去經歷到上帝的大能與作為,因為上帝不做工。就好像醫生掛今日休診的話,病人就不會去醫院,因為醫生今天休息。
耶穌讓我們看見,上帝在安息日仍然做工,我們在這一天去敬拜、讚美他的時候,生命是可以被改變、困難可以被解決,而不單單是我們的上帝今天休假中。
六、那樣是可以的呢?可3:4
聖經告訴我們法利賽人憤怒離開去找希律黨人,希律黨人是與羅馬政府合在一起的,是幫助外來政權統治以色列人,在當時被法利賽人視為叛徒,但是現在法利賽人跑去找希律黨人討論怎樣可以藉由羅馬人的力量除滅耶穌。耶穌問他們說:「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那樣是可以的呢?」(可3:4)法利賽人沒有回答,可是卻在安息日這一天,跑去找希律黨人討論怎樣可以除滅耶穌,法利賽人用行動回答了問題,他們認為行善救命是不可以的,卻用行動說明行惡害命是可以的,因為他們在討論如何除滅耶穌。
法利賽人是持守律法的人,但是當太過於堅持某種形式,卻忘記背後所代表的精神時,我們可能就會跟這些法利賽人一樣犯了太荒謬的事情。
七、思想與回應
1.道德性與合法性
耶穌沒有在安息日做傷天害理的事情,而是救了一個人。我們看到法利賽人將保護律法看為他們的義,甚至看成是一種道德,這是錯誤的。今天的法律也是一樣,合法的事情不一定有道德,有道德的事情不一定合法。有人去法國讀書,在臉書上留言說:「路上逛到一家店,裡頭賣的是各種『有機大麻產品』,讓人感覺很健康。」大麻對人身體不好,即使他是合法的,不代表他是道德的,就好像就算哪天賭博合法化,仍然不代表他是道德的。
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一位手枯乾的人,這件事情沒有什麼不道德,但卻不合於律法,合法和道德是不一樣的,法利賽人看不到這點,他們腦中充滿對錯誤原則的選擇和判斷。今天在法律裡面,我們可能很守法,但就靈性而言,我們仍然是一個罪人,我們可能做了很多好事,沒有去傷害別人,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在道德上有優越性,這兩件事情需要分開來看。
求上帝幫助我們,不單單只是希望自己守了律法最低的要求,而是應該更積極的去回應上帝對我們要求是什麼,讓我們願意用行動去愛人。
2.從律法看見上帝
我們要學習從律法當中看見上帝,法利賽人把對律法的解釋,看成是至高無上的權威,任何一個人不可以挑戰這個權威,如果有人違反對律法的解釋,那麼這個人就罪該萬死,因為法利賽人有扭曲的上帝觀,他們認為如果自己是敬虔的,就必須要去學習上帝的樣式,但他們心中的上帝是嚴厲的,所以不可以違反任何一條律法,免得上帝生氣,因此作一個法利賽人,很少享受作一個法利賽人的快樂,他們必須戰戰兢兢,擔心自己違反任何一條律法,不但害怕自己犯錯,也虎視眈眈地看著別人有沒有犯錯,就好像如果有人很專心做禮拜的同時,也很認真的抓誰在打瞌睡。
一個人心目中的上帝,會影響到一個人對於律法的解釋,就好像一個家中作父親的為他的子女定了很嚴格的管理政策,不但政策很嚴格,且對於政策沒有任何的彈性和通融,大概很難覺得這個父親是親切和藹或有愛心的父親。法利賽人的上帝是嚴厲的、沒有恩慈的,所以法利賽人的律法就是嚴酷且沒有任何轉圜的空間,耶穌在法利賽人的心中就是太體貼、太寬容、對罪人太好了。從我們所堅持的事情上可以看出我們心目中的上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上帝。
3.原則的曲解
上帝賜給我們很多美好的禮物,但這美好的禮物很快就被人扭曲成錯誤的事情,因為撒旦從一開始就試圖去破壞上帝給我們這些的祝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這些祝福成為一種咒詛。當上帝跟亞當說園中樹上的果子你們都可以吃,只有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你們不可吃,其實這是一種祝福,是一種保護,就像是說老鼠藥不能吃,我們不會去吃老鼠藥,但是撒旦迅速的讓這種保護與祝福,成為一種咒詛。
保羅也說律法原本是好的,可是因為罪進入人的心中,律法就成為轄制人的。安息日也是這樣,原本是要讓人休息,給人釋放與自由,不管是人、動物或奴隸,在那一天都可以卸下他們的重擔。但是當他的原則被扭曲的時候,就成了人們新的重擔,所以法利賽人在安息日的時候,他們所關切的不是這個人得到醫治的好處,而他們所關切的事情上,沒有憐憫、缺乏同情心,不准任何人作幫助別人的事情,法利賽人的錯誤就是讓人覺得上帝是一個無情、苛刻沒有愛的上帝,因為他們自己覺得上帝的律法很苛刻,所以敬拜他的人也變得冷酷而無情。
4.安息日的精神是「愛」、「釋放」、「自由」
耶穌要改變這種看法,並不是故意破壞安息日的律法,他乃要恢復安息日的精神,讓我們看見什麼是安息日的原則。在耶穌身上可以看見上帝是一個充滿愛、溫暖,對需要的人主動的回應,這種回應遠超過律法的限制,這就是福音,讓我們看見上帝對我們的愛是不受限制的,超越限制的臨到我們,所以每一個跟隨耶穌基督的人,相信上帝的人,常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打破限制,打破那些覺得不可能、不可以、不應該的事情,讓那些不認識上帝的人可以經歷福音所帶來的好處,這就是福音的目的。
讓我們當一個打破限制、讓人感受到上帝慈愛的基督徒,而不是處處受到限制,讓人感受到上帝嚴厲的法利賽人。
有時候我們的生命也反映出這種形象,很多人對上帝的印象是來自於他的父親,當他父親是一個非常嚴厲且苛刻的父親,小時候對上帝的印象就會是嚴厲苛刻的,同樣的,如果小時候覺得父親是一個無作為、缺席的父親,就會覺得上帝是一個無作為、缺席的上帝,如果他父親是一個慈愛的父親和願意傾聽、了解孩子的父親,那對於上帝就會是一個願意傾聽與了解的上帝。有時我們的作為和行動會影響到另一個人對於上帝的認識,求上帝幫助我們不只是行動改變,也幫助我們在心目中對於上帝的形象也要改變。我們常常說我們的上帝是慈愛、有恩典、有憐憫的,希望我們的生命中也可以流露出對於別人的慈愛、恩典和憐憫,讓我們所相信和我們所活得是一樣的。
如果想要邀請自己的福音朋友在今年十二月二十一號來參加聖誕晚會,想要讓他來認識和他分享這個愛我們的上帝、要帶我們回家的上帝,可能要先去了解上帝在這人心中的形象是什麼,他可能覺得我的父親是一個愛打人、愛喝酒不回家的人,那可能很難讓他去相信這是一個會帶我們回家的上帝,這個人可能對於上帝的形象是扭曲的,他需要心目中對於上帝的形象作改變。
另外是我們自己有沒有活出上帝慈愛的樣子,福音朋友在我們身上就可以經歷到上帝是一個怎麼樣的上帝,每一位敬拜上帝的人,都應當活出上帝的形象,讓周圍的朋友們看見,我們是有恩慈、憐憫、溫暖的人,別人就會在我們身上看見原來上帝就是這樣的上帝。
求上帝幫助我們,讓我們可以識別出人們心目中對於上帝的形象,也能夠讓人們在我們身上經歷到上帝的愛與接納。
禱告
愛我們的父上帝,我們在祢面前謝謝祢,因祢接納我們,赦免我們,祢打破種族的限制、打破語言的限制、打破地理的限制,差派各樣的宣教士到我們當中,讓我們今天在台灣有機會聽見福音,主我們原本是不配的,原本不是祢的選民,但主祢揀選我們,祢讓我們看見祢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主是的,祢沒有等待安息日的過去,在當下就醫治了那位手枯乾的病人,我們相信祢對我們的愛是沒有等待,是超越各種律法與限制的,主幫助我們每一個相信祢的人,我們的生命也要如此,對待我們的家人、朋友與弟兄姊妹也要如此,求祢在我們的心中動工,讓我們有這樣的看見,有這樣的改變,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