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禱告系列(四十五)新約禱告(五)(NT PRAYER.5)巴底買(Bartimeus)


禱告系列(四十五)

新約禱告(五)(NT PRAYER.5)  巴底買(Bartimeus)
時間:二0一一年八月十四日
經文:馬可福音十章46-52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講道影片 : 禱告系列(四十五):新約禱告(五) (NT Prayer.5) 巴底買( Bartimeus)



Ⅰ.引言:Blind Bartimeus 

瞎子巴底買(Bartimeus)的故事被後人拍成電影,其中經典的對話如下:
瞎子:施捨我吧!施捨我吧!……咦~那裡發生了什麼事?
路人:拿撒勒人耶穌將經過這裡。
瞎子:耶穌,耶穌,大衛的子孫,請憐憫我。
耶穌:你要我為你做什麼事?
瞎子:我要能再看見。
耶穌:看見吧!你的信讓你完全復原。
瞎子:我看得見了!

        此故事出自馬可福音第十章,描寫瞎子巴底買得醫治重見光明的過程。事件發生於耶利哥城,巴底買聽見耶穌來到,就大聲叫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耶穌停下來醫治了他的眼睛。舊約也有一個因著禱告,讓原本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成真的故事。約書亞記第十章記載約書亞在基遍與亞摩利的五國聯軍打仗,眼看太陽快要下山,戰爭卻還未結束,他便對上帝禱告:「日頭啊!你停在基遍。」結果日頭停住約一日之久,使他們把敵人殲滅,得到勝利。我們可以學兩句英文:Joshua prays to stop the sun.與Bartimeus prays to stop the son. 這兩個人的禱告,一個是為了戰勝敵人,一個是為自己的眼疾。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用心的禱告,不管碰到外在或內心的困難,上帝都會垂聽、幫助我們。並且,這兩個都是神蹟奇事,太陽怎麼會停住?瞎子怎麼能看見?是因上帝聽禱告,以大能成就了人能力所不及的事。

Ⅱ.共觀福音(Synoptic Gospels)
        解析故事之前,必須先解決「共觀福音」的問題。共觀福音意指馬太、馬可、路加三卷福音書,三卷的內容與所描述的事件相似度很高。根據研究,這三卷書並非互相抄襲而來,但相同之處占四分之三。因此在研究耶穌的生平上,透過研讀共觀福音可以建構出一個立體的概念。雖然三卷書大同小異,但其中相異之處特別引起學者許多的討論:
1.幾個瞎眼乞丐
        關於巴底買的故事,學者討論的是:「到底有幾個瞎子?」我們知道,馬太福音是寫給猶太人看的,馬可福音是寫給羅馬人,路加福音是寫給外邦人,因讀者群不一樣,所以作者採取的重點與寫法就有相異處。面對「到底有幾個瞎子」的問題,馬太福音:「有兩個瞎子坐在路旁」(太20:30a),馬可福音:「有一個討飯的瞎子,是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可10:46c)路加福音未提起名字:「有一個瞎子坐在路旁討飯。」(路18:35b)於是有人認為聖經內容互相矛盾、不足採信。可是若仔細閱讀,馬可福音、路加福音雖說「一個」,卻沒說「只有」一個。因此三卷書相輔相成:馬太強調路邊有兩個瞎子,馬可告訴我們其中有一個叫巴底買的得到醫治;路加記載了一個無名氏。但是,路加與馬可兩卷書並沒有否認馬太福音的「兩個瞎子說」。
2.出入耶利哥城
        令人較困擾的問題則是得到醫治的地點:究竟是「進」耶利哥城,還是「出」耶利哥城。馬太說:「他們出耶利哥的時候,有極多的人跟隨他。」(太20:29)馬可說:「耶穌同門徒並許多人出耶利哥的時候。」(可10:46b)馬太與馬可說法一致,但路加卻說:「耶穌將近耶利哥的時候。」(路18:35a)故有人認為,耶穌醫治了四個人:出城醫了兩個,入城醫兩個。但事實上,現今考古學的挖掘發現有三個耶利哥城,這就有得推敲了。耶利哥城靠近死海,因低於海平面,所以地勢低窪,天氣酷熱。而耶路撒冷則是在山上,較為涼爽,彼此相距約17英哩,但高度落差約3600英呎,故從耶利哥到耶路撒冷需要爬山。右圖中所看到的三個黑點,就是考古學家挖到的三座耶利哥城。最北邊我標名為OT意指舊約中約書亞繞了七次最為古老的耶利哥城;中間那一座(NT)是新約希律王建別宮之處;現今開放觀光的則是東南方那座城(TD--today),三者彼此相近,差距約1英哩,而前兩座已成廢墟。一個城市的發展會因時間消逝而變化移動,在耶穌的時代,TD尚未建造,所以有人說,他們是在出舊城(OT)要進新城(NT)的路上遇到了巴底買。另外一種解釋:因為耶利哥城中住了一位稅吏──撒該。撒該想看耶穌,但人們不讓他看,他就爬到樹上。耶穌是在出耶利哥城時,看到撒該在樹上就叫他下來,說要入住他家一晚。所以,撒該跟耶穌又返回耶利哥城,第二天耶穌才出耶利哥城。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耶穌共進出耶利哥城兩次,在這時間差之中,耶穌碰到了巴底買。因此,福音書可能由於描寫的角度不同而相異:或從第一次耶穌出耶利哥城,或從耶穌第二次進城的兩個不同時刻。然而,不論從考古學的空間上來解釋,或是從撒該事件的時間差上來解釋,都可以幫我們了解為什麼三卷書會有不同的寫法。
III.巴底買的禱告(Bartimeus’ Prayer)
1.聽見拿撒勒人耶穌
        巴底買看不見,可是他聽到很多人來往於他面前的腳步聲,就問發生了什麼事,於是有好心人告訴他是「拿撒勒人耶穌」路過。聖經中,把耶穌稱作拿撒勒人耶穌的不只一位。第一位是記載在馬可福音中一個被鬼附的人,他對耶穌說:「拿撒勒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來滅我們嗎?我知道你是誰,乃是神的聖者。」(可1:24)換句話說,「鬼眼識英雄」,普通人看耶穌只是拿撒勒的耶穌,但這個鬼知道耶穌雖出生在拿撒勒,但他還另有一個身分,就是神的聖者(The holy one of God)。
2.喊叫大衛子孫耶穌
        對看熱鬧的人來說,耶穌只是「拿撒勒人耶穌」,可是對巴底買而言,他卻呼叫「大衛的子孫耶穌……」(可10:47b)。這兩個名詞意義有很大的差別,因為son of David,對猶太人而言就是彌賽亞。猶太民族亡國已久,他們一直在等彌賽亞,因為上帝曾經應許他們將來會有一位大衛的子孫起來,拯救以色列人,建立獨立國家。這個瞎子雖然眼睛看不到,心裡卻知道他不只是拿撒勒人耶穌,更是大衛的子孫耶穌。聖經中另外有兩個在加利利的瞎子,也是稱呼耶穌為大衛的子孫,「耶穌從那裏往前走,有兩個瞎子跟著他,喊叫說:『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太9:27)「眼盲心不盲」,盲眼人有時看事情比明眼人更精確。因為眼睛看不到的人,他的知覺敏銳度有時更勝於明眼人。
3.祈求耶穌給予憐憫
        因為他是瞎眼討飯的,什麼也沒有,如果耶穌對他提條件,他什麼也拿不出來,他只能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可10:47c)他向耶穌要的只是憐憫(mercy)。耶穌曾講一個故事,在聖殿中,有位法利賽人對上帝吹噓自己有多棒,認為上帝應該為擁有他這樣一個僕人感到欣慰;另一邊有個稅吏,「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 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18:13)這稅吏,就像瞎子知道自己的可憐,所以祈求的是憐憫。
4.被人禁音越發大聲
        當巴底買這樣喊叫時,旁邊人卻禁止其發聲。下圖有三個人要瞎子安靜,而瞎子卻張嘴大叫,耶穌則轉頭尋找聲音的來源,這是很傳神的一張圖。瞎子有他的困難而向耶穌求憐憫,可是他周圍的人一心想要聽耶穌說話,卻被這位瞎子乞丐的聲音打擾,因而制止他發聲。我們可看到這些人對瞎子的困境沒有愛心,只將之視為噪音來源,是一個搗蛋的人,認為耶穌不會理睬他,沒想到耶穌居然為此停下。瞎子知道如果這次不把握機會,下次不知何時會再遇到,更何況他也沒辦法自己去找耶穌,好不容易耶穌走到他這裡來,他就要抓住這唯一的機會大叫。今天唱的詩歌提到「耶穌來了,耶穌到了,耶穌走過了。」你是否抓著耶穌來了的這個機會大叫?
        「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吧!』」(可10:48)第一代基督徒往往在想要親近耶穌、接受洗禮時,遭到家人的反對或禁止,因為家中歷代皆遵從民間信仰,如今改信耶穌只是給家裡找麻煩。所以當一個人想要親近耶穌時他周遭的人並不一定支持、或是接受,可能會像巴底買一樣,碰到周圍的人批判、潑冷水,甚至禁止。然而,這個瞎子卻無懼於環境帶給他的阻撓。撒該也是一樣,他想要靠近耶穌,別人卻不允許,因為他賺錢是透過多收別人稅金而來,很不受歡迎。聖經說:「他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就跑到前頭,爬上桑樹,要看耶穌,因為耶穌必從那裏經過。」(路19:3-4)他想見耶穌有兩個難題:第一是人多,第二是身高的限制,但他想辦法克服,爬樹看耶穌。撒該與巴底買一樣,雖然環境有困難,但他們想辦法克服困難。凡是想要親近耶穌的人,常常需要這樣的勇氣。
5.主耶穌站住叫他來
        他的叫喊停住了耶穌(stop the son)。「耶穌就站住,說:『叫過他來。』他們就叫那瞎子,對他說:『放心,起來!他叫你啦!』」(可10:49)約書亞在攻打基遍的時後,也曾向上帝禱告,使太陽停住:「當耶和華將亞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約書亞就禱告耶和華,在以色列人眼前說:『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崙谷。』於是日頭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國民向敵人報仇。這事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嗎?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書10:12-14)換句話說,我們的困難不論多大,只要跟上帝呼求,有時候上帝甚至會改變整個大環境來解決我們的困難。
6.丟下衣服跳近耶穌
        這位瞎子有一件外套,晚上當棉被蓋,白天跪在上面乞討用,這是他唯一的家當。當耶穌停住並叫瞎子前來時,他知道有機會得到恩典與慈悲,所以就把這件阻礙他儘快到耶穌面前的衣服丟棄。「瞎子就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穌那裡。」(可10:50)這衣服我們稱作「纏絆」,希伯來書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或譯:仰望那將真道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12:1-2)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些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和重擔,若不脫去、放下,很難往前奔跑。
7.主問要我為你做啥
        瞎子走到耶穌面前,耶穌就問他:「你要我為你做什麼?」(可10:51a)這個問題很有趣,試想,一般人看到瞎子在討飯,無非為錢求溫飽,況且,他的眼疾並非常人所能解決,所以多數人都以施捨金錢來幫助瞎子。當這位瞎子乞丐向耶穌祈求憐憫(mercy)時,耶穌要確認這位瞎子對他的信心到什麼程度,想從他那裡得到的是什麼?是食物、金錢還是醫治?因為後者是除了上帝之外,無人能做到的。即使今日,眼科醫師也無法使全盲者重見光明。曾經有一個瘸腿的在稱為畢士大的池邊躺了很久,耶穌碰到他,也是問他說:「你要痊癒嗎?」(約5:6)你想要走路嗎?還是只想要一點錢?這兩人都選擇了惟上帝能做到的「醫治」,他們要耶穌幫忙的是最根本的問題。
        其實我們人生中會碰到很多問題、困難,而生命中沒有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會衍生出這些外圍的問題、困難,但人們往往到處找人幫忙解決外圍困難,可是那底層根本的問題卻不曾觸碰。舉例而言,很多人婚姻不如意就離婚,之後又決定再找一個人結婚。在婚姻諮商中,我們常說如果在這一次的失敗當中,人沒有找到自己的問題,他的再婚可能只是另外一個失敗的開始。換句話說,我們碰到的困難,背後可能有一個更深層的問題,若放任這底層問題,沒有求上帝來處理的話,往往只是徒勞,僅處理外在問題,對生命沒有幫助。譬如說,乞丐若向耶穌討錢,他拿了錢,滿足了這一頓,那麼下一餐在哪?因為腳不能行走,眼不能看見,這些就是根本的問題。瞎子與瘸腿的這兩個人都知道自己的根本問題是什麼,所以向耶穌求救。
8.拉波尼我要能看見
        因此他說:「拉波尼(就是夫子),我要能看見。」(可10:51cde)這個「看見」的問題很有意思。耶穌在聖殿中醫治一位瞎子,他說:「『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同他在那裡的法利賽人聽見這話,就說:『難道我們也瞎了眼嗎?』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約9:39-41)這個看見與沒有看見,是一個很弔詭的事情。譬如你的鑰匙丟在桌上,出門時,到處尋找它,只因為你從來沒有把它放在那裡過,所以即使眼睛掃視過桌子,卻「看不見」鑰匙,因為你的「心裡」沒有看見、沒有相信、沒有想像鑰匙會被放在桌上,就「視而不見」。「湊巧」與「上帝的帶領」要如何分辨,也是一個很有趣的議題。對於一個不相信的人來說,即使看見了奇蹟,還是會把它合理化,大部分的人都會將之解釋為「巧合」、或「騙術」,當心中已經有「不相信」做為前提的時候,即使神蹟行在眼前,人們依舊不信。所以耶穌在殿中跟這群「明眼人」談一個很有趣的哲學問題,他們問:「難道我們眼瞎了嗎?」耶穌說:「你們若是瞎了眼,就沒有罪,但你們說能看見,所以你們罪還在。」意思就是,因為你們心裡不相信,所以現在神蹟行在你們面前,反而讓你們將來被上帝審判,這就是seeing跟blinding,是很弔詭的議題。
9.主耶穌慈愛的觸摸
        馬可福音沒有提到耶穌怎麼讓瞎子看見,但是馬太福音提了兩個要素:其一為「耶穌動了慈心」,其二為「耶穌用手摸他」。「耶穌就動了慈心,把他們的眼睛一摸,他們立刻看見。」(太20:34abc)不論護士或醫生,一位要幫助別人解決身心痛苦的人,都需具備兩條件:一個是要有慈悲的心腸,看見別人痛苦,會感同身受,想要幫其解決,這叫做compassion,動了慈心;其二是touch,人與人之間的皮膚接觸。很多護士小姐(醫生跟病人接觸的不多),幫病人翻身、洗澡,跟他們有很多的接觸。研究發現,若用愛心去觸摸病人,會帶來很強的醫治效果,這就是愛的接觸。馬太福音提到耶穌動了慈心,把他眼睛一摸,他就得到醫治。觸摸瞎子還好,但觸摸痲瘋病人在當時卻是一大禁忌,因為痲瘋是一種傳染病,所以一般人不會去觸摸病患的。曾經有一個痲瘋病人,他跑來找耶穌,「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可1:41)耶穌摸他使自己反而變不潔淨,因為有被感染的可能。冒著危險去接觸大家不敢接觸的人,這種愛的觸摸是很讓人感動的。
        我在恆春當醫生的時候,恆春仍有痲瘋病,極具傳染力,患者鼻子會被細菌吃掉、手腳會爛掉,一般門診病人看到這種病人都會被嚇跑,所以不能在門診時間讓痲瘋病人來看診。但他們的傷口還是需要換藥,當時有一位名為賈貝麗的挪威籍女宣教士(護士),就常常在禮拜六下午門診休診時,穿著白衣服、跪在地上,用一盆水幫病人清洗惡臭的傷口,把腐肉挖掉,上藥包紮。身為一個醫生,站在那裡看著一位外國小姐照顧我們台灣鄉下的痲瘋病人,沒有用手套,因為戴手套處理那個傷口很不方便,這讓我很感動。一般人不會想去觸碰傷口,只會想要逃離。但人與人之間的愛心,有時候可以跨越這種顧慮,耶穌就是如此這樣愛人,我們稱之為compassionate touch。
10.跟隨耶穌榮耀上帝
        馬太與馬可沒有提到這位得著醫治的瞎子後來行蹤如何,但路加說:「瞎子立刻看見了,就跟隨耶穌,一路歸榮耀與神。」(路10:43)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回應。耶穌曾經邀請一位年輕人來跟隨他,可是這年輕人卻離開了,因為他的錢太多。「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可10:21-22)耶穌對這個瞎子說:「你得到醫治,回家去吧。」可是這個瞎子卻選擇跟隨耶穌;耶穌對這年輕人說:「你來跟我。」可是他卻選擇不跟隨。所以有時候上帝給我們很多恩典,這些恩典反而變成我們不能跟隨他的纏累。反觀瞎子,他孑然一身,所以了無牽掛地跟隨耶穌,因此,follow跟glorify是兩個對上帝恩典很重要的回應。
Ⅳ.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這個小故事可以讓我們學習一些屬靈功課:
1.進耶路撒冷前最後神蹟
        這個瞎子得醫治是耶穌進耶路撒冷前最後一個神蹟,之後,耶穌就騎驢進城,接著就被出賣、侮辱、審判,處死刑。他在臨死之前最後幫助的是一位被人輕視的乞丐,這給我們很深的感觸。「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是稱頌的話)!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可11:9-10)在這些稱頌讚美之後不久,耶穌就被判死刑,但上帝憐憫的心腸卻照亮了坐在黑暗中的這位瞎子。「因我們 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裏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路1:78-79)
2.只聽見沒看見的大信心
        耶穌說:「你的信救了你。」這個信是因為他眼睛雖看不見,只因聽到人家說這是「拿撒勒人耶穌」,他就相信耶穌是大衛的子孫,這是何等寶貴;相較之下,耶穌有一個學生說:「如果我沒有摸到、沒有親眼看到,我就不相信。」他要的是證據。所以耶穌對這學生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9)這個瞎子正是沒有看見就信的。其實今天每一個要受洗的人都是屬於這一類,因耶穌不在我們這裡,耶穌是兩千多年前在巴勒斯坦的一個人,他被釘後復活升天,我們今天看不到其實體,所以只能照著巴底買的例子,覺得可以信,就相信。信心就是要超越眼見,這個瞎子給我們看見的就是這樣的信心。
3.對彌賽亞能醫治的確信
        舊約很清楚地說,彌賽亞來的時候,會讓四種人得著醫治:瞎眼的、聾子、瘸腿還有啞巴,他會照顧這些身體有不足、在社會上沒有辦法生存的人。這是耶穌降世七百年前的預言,其特質不只具政治性,還包括醫療性。耶穌問瞎子:「要我為你做什麼?」瞎子說:「我要能看見。」瞎子很確定在他面前的這位就是會讓瞎子看見的彌賽亞,所以他說「我要看見」,這句話是一種宣告,表明他的信。先知預言:「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賽35:5)彌賽亞就是要來解決這些人的困難。
4.敢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
        當環境攔阻你的時候,你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才能來到耶穌面前得到幫助。「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吧!』」(可10:48)類似的例子:有一位瘸腿的人,自己無法動彈,他的朋友們因為進不了耶穌所在的房屋,就把他抬到屋頂上,拆了屋頂,把他垂降到耶穌面前,耶穌看見這些人的信心,就將他醫好。「因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頂,既拆通了,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可2:4-5)如果你是這四位朋友,拆了別人的屋頂之後必定需要賠償,但他們為了幫助朋友接近耶穌,這些人不計代價、不畏困難,讓朋友能到耶穌面前,或許我們做不到醫治,但是拆屋頂我們做得到。所以一個人要信耶穌之前,身旁常有基督徒為其禱告,付上代價,幫助他,直到他決志信耶穌。
5.願脫去所有纏絆的決心
        瞎子要把自己的衣服丟掉,才走到耶穌那裏(可1:50)。我們信耶穌之後,常因為一些顧慮而沒有辦法幫助別人,耶穌說有很多人聽了福音之後,因有思慮、錢財、宴樂,纏累著而結不出成熟的子粒:「那落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以後,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路8:14)
6.當機立斷抓主恩的抉擇
        另一個是timing的問題。耶穌動身前往耶路撒冷,即將面臨審判,對這位瞎子來說,這是他一生唯一的機會,如果他沒有把握,他將瞎眼一生,沒有康復的機會,所以抓住機會對他而言很重要。耶穌曾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裏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約12:35-36)這次受洗的人在見證中談到,過去上帝給他們很多機會接觸基督教,可是他們沒有抓到那個機會。有時候上帝很憐憫,會給人一次、兩次、三次機會,讓人考慮要不要來親近耶穌。然而最後人總要做一個決定,要不要趁這個機會來相信,這是每一個人一生自己要做的決定。
7.我們用信心蒙主的憐憫
        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好,所以耶穌來幫助,正是因為什麼都沒有,只能用信心來抓住耶穌的憐憫。「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耶穌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可10:47, 52)巴底買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相信耶穌有慈悲的心,相信耶穌有醫治他的能力,所以高聲呼喊。曾經有十個長痲瘋的,也是相信、也是大喊,得著醫治後,有九個人就回家去,但只有一個撒瑪利亞人回來跟耶穌說謝謝。耶穌很傷心,因為這個人是外國人,其餘九個本國人連句謝謝都沒說就離開了。耶穌說:「我不是醫治了十個嗎?其餘九個呢?」最後耶穌對這個外國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巴底買不只謝謝耶穌,還進一步選擇跟隨。所以肉體的眼睛看得見,固然歡天喜地,可是如果心裡也看見這個把自己醫好的,不是普通的眼科醫生,而是主耶穌,他要帶你的生命往前走,你就會願意回來跟他說聲謝謝,願意跟隨他。十個人的病都得醫治,可是不是十個都跟了耶穌,所以病好只得到一部分恩典,後面耶穌有更多的恩典要給,可惜更重要的他們就沒有拿到。
        當我們來找耶穌的時候,大多是因為有困難,譬如生病、事業的困境、婚姻等外在的困難。不管是什麼困難,可能有一些根本的生命問題你沒有想到,例如人生的價值、與上帝的關係等。所以重要的是當上帝幫你解決外在問題後,你認為這個上帝是真神,就應該跟隨他、讓他帶領這一生、讓他一生做你的上帝,而不是只有靠他解決你一次的困難。有人說:「給他魚吃,不如給他魚竿。」如果這位醫治我的上帝成為帶領我一生的主,我想我得到的不只是一次的幫助,乃是一生的幫助。
8.蒙恩一生跟隨主榮耀神
        最後就是當你願意來跟隨主,要把這些生命的經歷歸榮耀與上帝。不論基於何種理由或是上帝給你什麼機緣,使你決定要受洗,希望你能像這位瞎子所說:「我要跟隨,我要榮耀主。」用生命的改變來見證主的恩典。耶穌說:「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裏。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裏,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裏。」(約15:8-10)今天受洗的每一位,希望你不是只做「信徒」,還要來跟隨主,成為「門徒」,讓主不斷地改變你的生命,這樣你才真的得到上帝所要給你全部的禮物。
V.結論:主啊,我要能看見。
        路加福音描寫巴底買說:「主啊,我要能看見!」(路18:41)他要看見什麼?他看見了基督的能力、基督的慈悲、環境的阻攔、珍貴的機會、自己的盲點、自己的纏絆、自己的不配、主恩的寶貴、門徒的跟隨,他也看見了上帝的榮耀!

禱告
        主耶穌,我們在瞎子巴底買的身上學到很多寶貴的功課。或許每個人一生的旅途中,會碰到大大小小的困難或是挫折,請讓我們願意來親近你、呼求你的幫助。但是親愛的主,幫助我們不要只獲得這樣的幫助就轉身離開。請醫治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你不只是來幫助我們解決困難的救主耶穌,你是要成為我們生命的主宰,要帶領我們一生的道路。今天有一些兄姐要受洗,我們為他們向你禱告,願他們的這個決定,不只是因為他們目前人生的困難得到你的幫助,而是他們這一生願意讓你來做他們的救主與生命的主宰,求主帶領他們,讓他們跟隨你成為門徒,並結出許多果實,歸榮耀與你。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