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所信的是什麼?!

講道內容
所信的是什麼
時間: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經文:彼得前書一章21節
主講:謝怡雯神學生

影片   所信的是什麼(華)

Ⅰ.引言:
彼得前書是為了迫害而散的信徒所寫

        彼得前書是彼得在殉道以前所寫的一本書。我們都知道在第一世紀初代教會剛剛建立的時候,當時的尼祿皇帝(如右圖)迫害基督徒,(他就是電影「暴君焚城錄」中的暴君),當時有許多基督徒逃亡,相繼被抓,被殺害,彼得前書就是在這個情境下所寫的。寫書的時候,彼得已經被身陷羅馬囹圄,他知道這個迫害不會只發生在羅馬,因此就寫信給亞細亞附近地區的人,為要堅固這些四散的基督徒,這也是我們今日一起探討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容,可以堅固這在患難中的兄姐。

Ⅱ.知其所信--生命困境的堅持
        上個月北京的地下教會-「守望教會」,他們買了一處新的會堂,準備用來聚會,有鑑於以往常常聚會就被趕,於是他們向政府提出准許證的申請,希望政府能夠尊重他們的生活權利,然而,政府拒絕發出准許證。教會就在4月4日開會報告,決定4月10日起,他們要到戶外聚會,並且當天教會準備了一張說明文,裡面羅列了12個問答,說明為什麼教會要出去外面敬拜的理由,以及可能遇到的突發狀況之解決辦法,譬如:戶外敬拜的時候,主理沒有辦法出現帶領聚會時該怎麼辦?解決的方法是,準備一份四月份的禮拜程序以及代禱事項。從那天牧師報告完後,教會的牧師、傳道,即被政府公安監視,讓他們沒有辦法出門,有些甚至軟禁了十多天,而禮拜天聚會當天,也有一百多人被捕,他們被抓到警察局,有的被打,有的被迫禁食多天,還被要求簽一份保證書,不少人因為基督徒的身分而租不到房子,或是被屋主要求搬家,我們很難想像或體會這樣子的處境。讓我們設身處地推想一下,在守望教會牧師報告完後,會眾的決定可能很不一樣:可能有些人很勇敢,決定下週要到戶外參加禮拜,置生死於度外;可能有些人覺得很害怕,決定在家禁食禱告;可能有些人覺得自己對基督教信仰認識不深,決定暫時放棄這個信仰;也可能有人心裡相信,但不敢公開承認自己是基督徒。相信今天大家來做禮拜的時候,沒有這樣的思考與決定,因為我們的環境完全不一樣。
1.彼得稱呼那位他所信的是公義的父
        彼得前書就是在類似這樣的情境下寫出來,使徒彼得在這樣的困境中,要跟主內弟兄姊妹分享信仰,他說:「你們既稱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為審判人的主為父,就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彼前1:17),可以想像,在很艱困被逼迫的時候,信徒們往往不知道或是不能做些什麼,只能向上帝禱告。於是,彼得要提醒這群信徒們:「你們禱告的對象是誰?」「你們怎樣跟這位聽人禱告的上帝講話?」「你怎麼稱呼他的名?」彼得稱這位聽人禱告的上帝是「父」,他是一位公義的審判者,他是不偏待人的,他是用同一個標準,不看人的外貌,是按著個人的行為,公平裁決的主,他有一天會施行審判。這個形象對當初受壓迫的弟兄姊妹是相當重要的,因為他們就是被不公平的對待;彼得繼續這樣說,如果你真的相信,你就要在上帝面前有一顆敬畏的心,來度過你們這段在世寄居的日子,「你們既稱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為審判人的主為父,就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彼前1:17)。
2.彼得說我們是寄居在世間的
        彼得用「在世寄居」來表明,我們的家並不在地上。不知道你是否有寄居在別人家裡面的經驗,我記得我的小妹曾因為家庭的因素,被送往我奶奶家住了一段時間。又如同來台灣工作的外籍幫傭、勞工,他們來台灣工作賺錢,但有一天他們還會回到他們的家裡。這種寄居的時間是很短暫的,所以彼得對著這群人說:「親愛的弟兄姐妹呀,我們這些信基督教的,是在世寄居的人;不要忘了我們的生命很短暫;如今我們是在百般的試煉中憂愁,是要叫我們的信心能經得起考驗,所以我們當存敬畏的心來生活,因為真正能夠認識上帝的人,就能夠真正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有限跟軟弱,我們便能用真實的心,在上帝的面前祈求夠用的恩典」。

III.順服所信--生命次序的重整
1.生命有限,你的選擇是什麼?身分為何?
        我記得在青少年團契的時候,曾經有一位輔導在聚會中問我們一個問題:「當你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你想要做什麼?想過什麼生活?想買什麼?」,他請我們列出十個想要做的事,接著要求我們從這十個當中,先去掉五個,再去掉兩個,最後只能剩下一個。這真的很不容易,如果是你,你會先刪掉什麼?留下什麼?
       在都市生活的我們,最大的特色就是「忙碌」,什麼時候我們能有一段時間,停下來想想到底自己在做什麼?有一句話我覺得描寫生活得很貼切:「活著時像不會死,死時像沒活過」,我們是否已變成這樣?我想這是我們時常省思並提醒自己。
2.我們都是被恩典救贖的罪人
        彼得在這樣特殊的時候,他只想要強調一件事,就是我們這些被上帝揀選的人,要知道我們的身分,我們從前是罪人,常常照自己的意念與意思,來工作行事,但是當我們知道我們的生命有限的時候,當我們知道主耶穌基督已經贖回了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要棄絕以前的事,因為耶穌已經為我們流出寶血,使我們能夠悔改,轉向他,成為一個新的人,進入一個新的生活,新的階段:「知道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1:18-19)。因著這樣的身分轉變,有一天,當有人來問我們說:「你所信的是什麼?」的時候,你會怎麼回答?也許我們所回答的,將會危及我們的生命,但不管怎麼樣,我們所相信的是什麼,就會決定我們的行為與作為。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信主的生命故事,也許你是第一代基督徒,也許你已經是好幾代的基督徒,不管我們是第幾代,一旦我們決定要信主,藉由受洗,我們就有了一個新的身分-基督徒。我們都將因著主耶穌已經為我們受死,而生命開始不一樣。就像換了一間公司工作,換了一個老闆,整個環境就會都不一樣。因著耶穌為我們所做的,我們的主人就換了,我們不再是自己的主人,也不再被別的主所管,而是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主。我們不再追求以前舊有的價值,因為我們已經知道我們的主是耶穌基督,他為我們受死在十字架上,並且給了我們新的生命。所以彼得提醒我們再次思考,自己的身分是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的角色-各行各業、各種職位,或為父母,或為兒女,這些都是我們的身分,而這些身分也伴隨著相對的工作、服事、課業、責任要完成。但是在這個充滿試煉又有限的生命裡,我們有一個永遠都不變的身分,就是我們已經被贖回,因著基督的寶血潔淨,脫離了以前所做虛妄的一切,成為領受主恩典滿滿的人。
        復活節剛過一個月,你相信耶穌基督已經為你我受死了嗎?並且他已經復活,完成了救贖全人類的計畫。彼得提醒我們已經信主的人,不要忘記,你所相信的這位耶穌基督是誰。當我們面對生死的時候,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所追求的東西,都變得不再重要。對我們來說,那要看重的最終價值與意義是什麼?

Ⅳ.傳揚所信--救贖之道的福音
1.彼得傳講基督
        第20節,彼得繼續告訴我們:「基督在創世以前是預先被上帝知道的,卻在這末世才為你們顯現。」(彼前1:20),這是告訴我們,我們所相信的這位,他不僅是在兩千年前降世為人,與門徒一起生活,他還是首先的,亦是末後的;他不僅是生在馬槽,在世上行神蹟奇事的;與大家分享上帝國信息的那位,他更是在創世以前就存在,一直到現在,都在我們當中,向我們顯現,同我們禮拜。
        彼得在五旬節有一次講道時分享:「以色列人哪,請聽我的話:神藉著拿撒勒人耶穌在你們中間施行異能、奇事神蹟,將他證明出來,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他既按著神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神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叫他復活,因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使2:22-24),原來上帝早在創世以前,就決定要透過基督來完成救贖的計畫,上帝的旨意與奧祕,是我們沒有辦法想像的,這計畫也不會因為歷史的長短而改變,耶穌就好像在等一個最好的時機,來到世上向我們顯現,而且要完成這個道成肉身的計畫,這是耶穌第一次來的時候。「…卻在這末世才為你們顯現。」(彼前1:20),末世指的是,自耶穌第一次來,至耶穌再來這期間,所以現今這段時間,亦屬末世(如右上圖)。經文告訴我們,基督在宇宙創造以前,就已經被上帝定意,他的受苦與犧牲是早就已經決定的,而且他雖然經歷這些痛苦,但是最後,他會勝過死亡,而且他現在已經復活,得著榮耀。彼得想要向我們分享,有一位上帝,他是這樣地愛我們,他從創世以前就愛我們,藉由耶穌基督來到世上,道成肉身,來顯明他的愛,並且勝過死亡,完成救贖。我們藉由耶穌基督,得著新的生命;因著耶穌基督,我們得以成為上帝的兒女;透過耶穌基督所做的,我們有信心站在上帝的面前,我們的盼望與信心都在於他,我們願意信靠他,跟隨他,效法他,成為他的門徒。
        但是這個新的身分,不能僅靠口頭宣告,更要成為我們新的生活標準,為要討上帝的喜悅;這份信,使我們有力量過敬虔、勇敢、有盼望的生活;我們能夠這樣,是因為我們從心裡面認識了上帝,也感謝他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他的愛給我們動力,使我們向前,他的愛,也給我們信心能夠仰望他,我們知道今天因為耶穌所做的,我們已經不一樣了。
2.基督是值得我們信賴的那一位,且在我們當中。
        我們不要忘了耶穌已經在我們中間,向我們顯現,「基督在創世以前是預先被上帝知道的,卻在這末世才為你們顯現。」(彼前1:20)像兩千年前,來到門徒的中間,跟他們生活一樣,今天他同樣在我們當中,伴我們一起禮拜,一起工作,一起去服事;他在我們的家庭裡面,在我們的職場上,陪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學習。

V.實踐所信--信徒在世的生活
1.因著主,我們信,使生命有盼望(v21-22)
        有一位宣教師帶著製造肥皂的商人到他的宣教禾場巡視,在這一段路上,這位肥皂製造商充滿了各樣的疑惑與問題,他在路上不斷地問宣教師:「教會有什麼好?講道有用嗎?聖經有什麼好?人活在世上,都是麻煩,有人偷竊,有人互相殘殺,有人彼此仇恨,教會到現在設立兩千多年了,講道讀聖經也這麼久了,卻沒有使一切更美好,人還是一樣,他們還是在爭奪,偷竊,殺害,仇恨。」,宣教師都默默地在旁邊聆聽,一句話都沒有說,繼續走,過了一陣子,當他們路過了一個地方,有很多的小朋友在泥沼中玩耍,這位宣教師就跟肥皂製造商說:「你說肥皂可以使人乾淨,我不相信。你看看這些小朋友,他們多髒呀,肥皂有什麼好?肥皂已經存在幾千年了,可是即使世界上到處都有肥皂,這些小朋友卻還是被泥漿給弄髒呀!」,這位肥皂製造商就說:「宣教師呀,除非人把肥皂拿來使用,否則他發揮不了功用!」,宣教師就說「完全正確,肥皂本身沒有辦法使人乾淨,除非人拿來使用。這個道理與耶穌的道理是相同的,耶穌的道理沒有辦法改變人,除非人們把他們的道理實行出來,」。只有當我們接受耶穌基督為我們的救主,我們的生命才有盼望。
2.彼此切實相愛成為我們基督徒的記號
        彼得前書一章22節說:「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就當從心裏彼此切實相愛。」(彼前1:22),這裡的「愛」,是命令語氣,表示從內心到外在是一致的,是真誠沒有虛假的;這種彼此相愛的方式,原文還有用一個形容詞,就是「在感情上熱切、殷勤、熱誠的」。就像肌肉需要具有耐力與伸展力,這個「愛」字在此,也是表示具有堅忍的特質,面對一切的困難堅持不放棄。這樣的愛不容易,需要具有韌性,不被惡劣的環境所動搖,但上帝鼓勵我們要行出這樣的「愛」,因為他也是這樣實踐他的愛。這樣彼此相愛的記號,正是我們蒙重生的記號。

VI.結論:
所信為何--主活潑常存的道
        當知道我們所信為何,且學習認識上帝;我們就能認識自己,且明白自己的限制。開始存敬畏的心,依靠上帝過聖潔的生活,愛弟兄沒有虛假,彼此切實相愛。因為上帝的話和真理是大有能力的,定能幫助我們成為新造的人。每一天與主親近,我們生命的源頭-上帝的話,會不斷地轉變我們,我們的生命就會被更新,使我們成為新造的人。上帝的話是不會朽壞的,上帝的話是生命的種子,這不像現在基因改造的種子-被去掉核,而是有生命力的種子。基因改造的種子,種子生長完之後,會結果子,但是那個果子沒有辦法產生第二代的生命。因此,農夫就必須不斷跟商人買種子。但是,我們所信的卻與基因種子不同。如彼得所說,我們相信的種子就是上帝的話,是生命的種子,這個種子不像這世間的物質,有一天都會毀壞,消失殆盡。這個種子是那永遠長存,出自上帝,活潑的道,「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神活潑長存的道。」(彼前1:23),這道會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在我們的家庭裡面,每一天來幫助我們成長,幫助我們活出顯出基督的樣式。
        親愛的弟兄姊妹,上帝活潑常存的道,有沒有成為我們生命的源頭?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天所思所想,是不是依靠這個真理來度過?也許我們現在的生活太舒適了,享受太多的資源,沒有辦法理解彼得所要跟我們分享的那種景況,畢竟這是一封寄給當時受迫害逃亡信徒們的信。然而,我認為它今天仍然對我們說話,叫我們知道,我們需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任。不管我們遇到什麼樣的景況,是逼迫、是困難、是極重的擔子、是逃避、還是我們願意勇敢面對,我們的主都知道,求主幫助我們,能夠在他的面前,知道我們現在生命的階段以及生命的景況。我們需要更認識自己,也需要更認識上帝,我們知道我們的信心與盼望都在於他,盼望我們每一位上帝所深愛的兒女,都能夠緊緊抓住這份信仰,使我們有力量,來面對我們的人際關係、家庭、事業以及共同的教會。我們需要彼此的提醒跟扶持,繼續向前,來完成上帝托付在我們身上的異象或是工作,也許有困難、有挑戰。但是因為我們所信的,我們就能夠堅持到底,因為將來有一天我們會站在那位按公義審判的上帝面前。

禱告:
        主啊,我們的信不足,求主你來增添,幫助我們。親愛的天父上帝,我們獻上感恩,謝謝你藉著忠心的使徒彼得來跟我們分享,讓我們能更認識你,與建立新的關係。主,謝謝你讓我們知道,從創世以前就愛我們,而且你定意要救贖我們,使我們能夠坦然無懼地在主你的面前。主啊!我們為在世界各地,以及北京的守望教會禱告,他們因著持守對你的信,而受到逼迫。求主你堅固他們的信,使他們的心裡有力量。主啊,我們也將自己再次交托在你手中,你知道我們每個人信仰的狀態,求你堅固我們。主,你也知道我們生命的階段,求主你來向我們說話,使我們在你裡面,能夠重新滿有信心與盼望。主,我們也求你成為我們的幫助,讓我們能夠真正地去愛我們周遭的人,謝謝你聽我們的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