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系列(十二):行動Locomotion
經文:使徒行傳第十七章28節
時間:二00九年六月七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短片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要講的主題是「動作」。動作在聖經裡提到的很少,使徒行傳第十七章28節說:「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其實我們每個人不管站著、坐著、伸手、縮臂,每個動作都是很複雜的,希望大家今天有新的學習。我們是動物,所以會動,我們過去所講的系統,包括皮膚、免疫,都是環境對我們的影響,我們須保護自己不被它們傷害,我們要從環境拿到氧氣、食物及所需要的東西。唯一我們能對環境產生影響的系統就是行動。
Ⅰ、引言:我們如何行動
(How do we move?)我們怎麼能夠行動呢?有一則短片:「我們能夠站立、坐下與行動,都是靠肌骨系統。206塊骨頭,600條肌肉,一千兩百多個關節。肌肉運動需要神經系統與肌骨系統的合作,當一組肌細胞收縮時就產生動作,來自神經系統的電子化學衝動刺激肌節縮短,收縮會持續到該衝動停止之後肌肉才會放鬆。當肌肉收縮時,它所附著的骨頭就會被牽動,關節是骨頭間的潤滑器官,能使動作較平順。感謝肌肉、骨頭與關節之團隊使我們能夠行動。」
讓我們行動的要件有三:肌肉、骨骼與關節,其中骨骼和關節的構造運作原理都還算簡單,可是肌肉就不簡單了,因為肌肉能使我們產生動作。骨骼是提供槓桿的支架,讓我們的動作可以由小變大;關節是提供支點,讓骨骼彼此連接起來,固定在一個地方,全身才可以完成一個動作。可是肌肉怎麼會動呢?下圖是一個肌細胞,叫作肌纖維細胞(Muscle Fiber Cell),它很細,像是一條線,其實它是一個細胞,裡面有很多一條條細小的肌原纖維(Myofibrils),肌原纖維裡面還有許多更纖細的肌絲,最細的叫作細肌絲(Thin Filament),粗一點的叫作粗肌絲(Thick Filament),粗肌絲和細肌絲會互相拉動,是這些肌絲滑動造成肌肉可以收縮。讓肌絲可以滑動是因為它的旁邊包裹著一張肌漿網(Sarcoplasmic Reticulum),肌漿網裡面有很多鈣離子,鈣離子跑到肌絲裡面才開始這樣的運動。
Ⅱ、肌肉如何收縮
(How does muscle contract?)肌肉如何收縮?我們再詳細看一下肌絲裡面的粗、細肌絲。
細肌絲好像我們吃的麻花餅,肌肉在顯微鏡下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一條基線(Z線),兩條基線(Z線)之間就是一個單位,這個單位叫作肌節(Sarcomere),基線旁邊就是捲曲的細肌絲,肌節的中間部位是粗肌絲,細肌絲連結粗肌絲,粗肌絲會拉動細肌絲,把兩旁的細肌絲拉攏靠近。細肌絲裡面最主要是肌動蛋白(Actin),肌動蛋白放大後可以看見裡面還有兩條小小細線般旋繞在它的外圍,叫作旋轉肌球素(Tropomyosin),旋轉肌球素上面還有球狀的旋轉素(Troponin),它會影響旋轉肌球素的位置。
粗肌絲裡面有七條一束像高爾夫球桿般的東西,它是肌凝蛋白(Myosin),所以我們的肌肉基本上是肌動蛋白(Actin)和肌凝蛋白(Myosin),這兩種蛋白的相互作用。肌凝蛋白有一個很有趣的頭部,叫作橫橋(Corss Bridge),它的頭部會去拉細肌絲。當鈣離子(Calcium)打到旋轉素,旋轉素就把旋轉肌球素推離而被旋轉拉開,原先被旋轉肌球素蓋住的結合點就曝露出來,橫橋才碰觸得到結合點,將其扣住拉動產生收縮(此處是橫橋要去接觸的地方),拉的時候需要能量ATP,一個ATP可以拉動一次,用的方式叫作強移(Power Stroke)。
以下的短片可以更完整的說明:「當肌原纖維附近的鈣提高時,肌動蛋白上面的肌凝蛋白結合點就被曝露出來,容許肌凝蛋白上之橫橋與肌動蛋白互動,讓肌凝蛋白上之橫橋從肌動蛋白釋放,需要靠ATP的結合,當ATP結合之後,它會被分解為ADP與無機磷酸鹽,這個反應所得的能量,用來使橫橋翹起預備進行強移,強移是由與肌動蛋白結合的肌凝蛋白橫橋所引發,當另一個ATP與肌凝蛋白結合時,這個循環又會再度開始。休息時,大多數橫橋保持在翹起的狀態,預備好隨時可以和肌動蛋白互動,當『旋轉肌球素旋轉素複合體』被鈣離子推離,肌動蛋白上面的肌凝蛋白結合點就暴露出來,橫橋再將肌動蛋白拉動。」
看來動作不是如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不是我們想動就可以動,而是裡面有很複雜的構造運作原理,包括鈣離子和ATP和ADP等許多分子也都涉及在內。肌肉真是上帝所造,一個很精巧的構造。
Ⅲ、行動的鐵三角(The Locomotion Triad)
我們要運動必須要有肌肉、骨骼與關節之鐵三角,如果我們要舉起一個啞鈴的話,需要我們的肱二頭肌(Biceps),這是最主要力量的來源,它收縮造成動力(momentum),可是還需要兩根骨頭―橈骨和尺骨(radio-ulnar)作槓桿(lever)才能夠拉動它,還需要肘關節(elbow)作固定點,手臂才能夠動作,它是一個樞軸(pivot),這種槓桿我們稱作第三類槓桿(3rd class lever),槓桿有三種,這種最多,我們的運動最主要是靠第三類槓桿。所謂第三類槓桿是施力點(effort)在中間,支點(fulcrum)和阻力點(load)在兩端,這種槓桿不省力,而是要造成放大作用,因為支點到施力點的距離短於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所以比較吃力,可是施力點動一點點,阻力點就動很大,它要用六倍的力量才舉得起另一端的重量,我們的手腳最主要就是靠第三類槓桿。
1.肌肉(Muscle):
引起行動、保持姿勢、控制出入、產生體溫
其實肌肉還有很多的功能,除了以拉動來引起行動外;它也可以讓我們保持一種固定靜態的姿勢;不只這樣,也讓我們的膀胱不會隨便尿失禁,直到累積一定程度才會想上廁所,我們的大小便就是靠肌肉的括約肌來控制;另外我們之所以不會冷死也是靠肌肉,天冷時會發抖,發抖就是肌肉收縮,體溫是靠肌肉收縮時所放出能量來保持體溫,肌肉是我們體溫的主要來源之一。
2.骨骼(Bone):
支持保護、行動槓桿、貯存鈣磷、血液免疫
骨骼也有很多的功能,不只是作槓桿而已。首先,我們頭部的骨骼,會支持和保護我們的頭部。頭部以下的脊椎是做行動的槓桿。另外在骨骼中還有鈣磷的貯存,當我們身體裡面的鈣質比較多時,甲狀腺就會分泌降血鈣素(calcitonin),讓製造骨頭的骨母細胞開始製造,把鈣質吸收進來;當我們的鈣質不夠時,副甲狀線就分泌,讓蝕骨細胞開始作用,把骨中的鈣質釋放出去,所以骨骼是我們鈣磷的庫房,血液裡面的鈣磷是靠骨骼來調整保持平衡。另外血液是靠骨骼裡面的骨髓來產生的,我們全身的免疫系統都是靠骨頭裡面的細胞來維持,所以骨頭很重要。
3.關節(Joint):
緊密聯結、穩定彈性、緩衝襯墊、潤滑行動
我們的關節最主要是提供穩定(stability),可是又要提供活動(mobility),這兩者是矛盾的,穩定就不能動,動就不穩定,可是我們的關節既要動又要穩定,所以我們身體有三種不同的關節。最不需要動、最需要穩定的就是我們的頭部,因為要保護腦部,所以顱骨(skull)的關節根本不會動。也許我們會好奇,嬰兒的頭比母親的產道大很多,嬰兒是怎麼生出來的?因為嬰兒出生時頭顱的六片骨頭是會滑動的,生出來以後,醫生都會檢查嬰兒其頭部前後的顱骨,那裡就是會滑動的部位,因為嬰孩的骨頭那時還沒長好,可是沒多久就長密了,之後就不會再動,因為要保護大腦,顱骨關節目的是緊密連結、不能移動,所以它是用纖維(fibrous)來作為關節。
頭部以下的脊椎(vertebra),既要支撐頭部不亂動,又要讓身體可稍微動,為了要維持穩定,可是又要有一點彈性,它是用軟骨(cartilaginous)來作為關節。除了用軟骨來連接脊椎,它的中央還有一個像是彈簧軟軟的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椎間盤可以吸收衝擊力,好像車子避震器的緩衝作用來當作襯墊。除了這兩種骨頭以外,我們其他身體的肢骨(limb)要能夠越動越好,目的就是要動,所以我們所有的肢體關節都是會動,手和膝蓋只有一個方向,可是肩膀和大腿就可以有很多的方向,可以左右裡外都旋轉,這是動的最厲害的,所以也最容易跑掉,因為會動就不安定,安定就不會動,所以肩膀和大腿的關節最辛苦,因為它動的方向最多,最厲害。為了讓它能夠動,就不用軟骨來連接,也不用纖維,而是用一個滑液囊(synovial bursa),裡面又黏又滑,滑液囊很重要,一發炎就變成關節炎,動起來會很痛。滑液囊可以避免骨頭之間摩擦,方便又不會有摩擦力,目的是為了讓其潤滑又能好好的行動。下圖是骨頭的關節。
Ⅳ、肌骨系統的屬靈功課(Musculoskeletal System)
1.拮抗作用(Antagonist):互相抗衡
在肌骨系統裡面有一些我們可以學習的屬靈功課。第一,我們的肌肉只有一個動作就是拉,它不會推,只能拉,不能推,那肌肉要怎麼推回呢?是靠另外一邊把它拉回去。因此我們全身的肌肉一定是成雙成對,而且這樣的成雙成對是互相對抗的,我們叫作拮抗作用,是一個拉去,一個拉回。當一邊肌肉拉去後,就由另外一邊的肌肉拉動,兩邊對拉。最明顯的就是我們的手臂,一邊是肱二頭肌,一邊是肱三頭肌,就靠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互相對拉平衡。當手要抬高一點時,肱二頭肌就多拉一點,肱三頭肌就拉少一點,肱三頭肌不可以完全不拉,如果肱三頭肌不拉,當你舉起杯子要喝水,手上的杯子就整個往後潑撒,當你要與人握手就反而給人一擊,根本沒有辦法控制停止的程度,因為一拉動就是全部,那就可以想像動作會有多可笑,所以動作能夠維持穩度是靠肌肉的對抗作用。這點蠻有意思的,想一想,教會裡面是不是有很多事情大家的看法不同,好像互相抵抗,其實我們需要這樣的對抗,否則我們會一頭栽進去,任何事情都一樣。現在要建堂有很多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一致最好,其實意見不一樣是好的,只要不是關乎真理,大家可以互相平衡,因為每個人有不一樣的看法和向度,大家考量的不同,就會互相拉扯,做起事情來就不會衝動、不易失控,保羅在羅馬書說:「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羅14:5)這就是意見不一樣,但不屬於真理的部份。比如說聯合禮拜,我們是要去華神還是別的地方?在華神的禮拜要改兩堂還是三堂?不同的人會提出不同的看法,到最後我們要有一個決定,可是過程是一個拮抗的過程。這讓我們能夠考量更多不同的因素來做事情,或是我們對聖經的看法不同,或是做事情的方式不同,我們如果用這樣的角度來看它,就不會有哪一邊是對或錯,我們兩者都需要。可是就我們的信仰來講,上帝有時會給一些我們覺得不好的東西,其實也是為了平衡我們,保羅說:「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林後12:7)因為恩賜很多,別人會對你鼓掌叫好,如果沒有一點點在後面拉扯你後腿的話,你就飛上天,陷入驕傲的危險,上帝給我們制衡的作用,讓大家對事情的看法不同,每個人身上有優點,上也有缺點,讓我們不會驕傲。這是我們從肌肉可以學到的。
2.微調作用(Micro-adjust):穩定平順肌肉除了互相拉以外,其實每一條肌肉裡面,上帝給它一個很細的微調功能,就是Alpha和Gamma系統。在我們運動的大肌肉裡面有一條梭內的小肌肉,梭內的小肌肉是用來知覺的(Sensory),其上下兩段是肌肉,中間段則包裹著神經傳導線,目的是要知道這條肌肉現在被拉的長度和速度,是由肌梭纖維感覺末端神經來告訴大腦肌肉被拉的程度,我們才知道身體的每一條肌肉到底有沒有危險,到底目前的情況如何,計算並調整肌肉被拉縮的程度。問題就在這裡,當梭外大肌肉一收縮時,梭內肌梭纖維就告知大腦「很短了,不要再收縮了」,那你要收縮的目的就達不到,所以上帝給我們兩組神經,一組叫作Alpha神經,Alpha神經是管理梭外的大肌肉;另一組叫作Gamma神經,Gamma神經是管理梭內纖維兩端的小肌肉,請注意,這條梭內的小肌肉是拉兩邊,所以當大肌肉在收縮時,小肌肉也同時收縮,所以中間段的長度就不會改變,因為如果外面收縮,裡面跟著收縮變短時,它就會告知「太短了,不能再縮了」,可是你其實是需要再縮短,為了讓身體肌肉可以繼續的收縮,大小肌肉都同時收縮,梭內小肌肉的收縮其實是把梭內纖維拉長,梭外大肌肉縮短的程度,與梭內小肌肉把梭內纖維拉長的程度要成比例,所以我們的身體就會讓我們的肌肉繼續收縮,這是一個很複雜微調的東西,讓你的收縮不會太過分,或是收縮到一半就停止,這是上帝給我們特別預備的Gamma系統,是來拉我們梭內的小肌肉,我把它稱作微調。我想到最近經濟不景氣,教會設立了五百萬的愛心基金,這就是一種微調的作用,當外面的環境產生大變化時,有些兄姐失業,這對他們是很大衝擊,教會的愛心基金就像是Gamma系統,可以讓那個衝擊稍微減小做調整,大家一同吸收分擔這樣的衝擊,保羅說:「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林後8:14)我覺得這是微調作用(Micro-adjust)。一位好的領導者,他會注意所帶領的人,有沒有比較跟不上的,他因因被帶領的人的需要而做調整,這也是一種微調,「他必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賽40:11)
3.修正作用(Remodeling):更新形塑
有人以為骨頭那麼硬,應該是不會改變,其實骨頭是我們身體變動很大的地方,小孩的骨頭一年全身都換過一遍,大人差不多一年換百分之十。我們的骨頭很忙,一直在挖路補路,這就是為甚麼我們的骨頭斷了可以再長起來,而且可以長得很好,最主要是它有這樣的功能,所以骨頭不是死硬梆梆的。它有兩組細胞工程隊,一組把不好的地方挖掉,後面一組跟著來補好。剛斷掉長好的骨頭是不能用的,它凌亂又粗糙,靠這個工程隊慢慢地修補,修補到最後就很好用,又漂亮又密直,這也是骨頭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它是不斷可以更新形塑修正的(remodeling)。比如說你的骨頭有小裂痕時,我們的蝕骨細胞就把它全部挖掉,好像補馬路的裂縫或凹洞一般,它自己會先把小裂傷吃掉,吃到差不多的時候,單核細胞(monocyte)就來把它磨平,磨平完成後,就讓骨母細胞來填補,補好以後就恢復了,這個動作一生不斷在進行。台語有句話說「打斷骨頭反倒勇」,就是這個道理。一般來講,我們吃掉的骨頭和補上的骨頭是剛好平衡的,但姊妹們在更年期以後,被吃的骨就比補的多一點點,所以就造成骨質疏鬆,骨頭就越來越脆弱。保羅對加拉太教會說:「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加4:19)這常需要很長久的過程,慢慢地磨合才會成型,一個教會不是一開始就是一百分,都有一些問題,需要大家願意在主裡慢慢地修補。主耶穌也說:「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約15:2)我常說耶穌有兩把剪刀,不結果子的就用大剪刀剪掉,結果子的就用小剪刀剪淨,因為不修剪,結不出好果子,或是結出不能吃的酸果子。修剪就是remodeling,我們的屬靈生命也需要,常常接受主的修剪。
1.承重作用(Weight-bearing): 促進成長
若是我們的骨頭斷裂,除了骨頭本身會修補以外,我們也要給它壓力,它才會長得好。骨頭如果斷掉,你因為怕痛而不敢動,它就長不好,它是在有壓力處就長得好,這點很有意思,當我們用石膏把它固定以後,醫生都會鼓勵病人,越快練習走路,骨頭會長得越好,因為壓力會促進骨頭的修補,我把它稱作承重作用(Weight-bearing)。我們屬靈的生命也是一樣,當遇艱難的情況下,我們的人格就會成長,「主雖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賽30:20)耶利米說:「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哀3:27)溫室的花朵禁不起外面環境的變化,我們的骨頭也告訴我們,如果承受壓力,它會長得比沒有承受過壓力的骨頭更好。
2.潤滑作用(Synovia):降低摩擦
關節也有一些屬靈的功課我們可以學習。動的很大的關節需要有潤滑液,骨頭與骨頭之間才不會摩擦。教會也是一樣,需要有人當潤滑液的角色,因為大家的意見不一樣,需要有一些講話比較柔和的人來溝通協調,這點很重要,聖經說:「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15:1)講話的內容都一樣,但是講話的態度或方法不同,有的會引起很大的摩擦衝突,有的就容易被接受,「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後2:25)溫柔的態度,對方可能會悔改,如果態度粗暴,即使你給對方的建議是好的、對的,對方可能因為你的粗暴就不接受,所以我們之間也需要有這樣潤滑的作用。 3.緩衝作用(Cushion):吸收衝擊我們整個脊椎骨受到的壓力就靠滑液的部份來承受衝擊。一般來講,做領袖的人比較常常要接受這樣的挑戰,耶穌基督他自己說:「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羅15:3)「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賽53:4)教會發生事情時,會有一些弟兄姊妹願意先出來承受這樣的重擔,不必整個教會來承受,我常常跟小會員說,我們就是要扮演脊柱椎間盤的角色,因為教會面對重大事件時,小會員必需要做決定,如果這個決定有怎麼樣的抱怨就要承擔,必須要接受抱怨,這就是緩衝的作用。
Ⅴ、聖經中的肌骨
1.婚姻乃骨肉之親
聖經中有關肌骨有一些描述,第一個講到的肌骨是表示我們的親近。當亞當和夏娃見面時,他講的第一句話是「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這是夫妻最親近的關係,聖經是用肌肉和骨頭來表示的,「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他到那人跟前。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他為女人,因為他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2:22-24)
2.聖靈使枯骨成軍
以西結看到的異象裡面,發現已經枯乾了的骨頭,如果上帝的靈進入,他還是有機會再長肉復活的,是可以變成一支很大的軍隊,「於是我遵命說預言,氣息就進入骸骨,骸骨便活了,並且站起來,成為極大的軍隊。」(結37:10)
3.百節聯絡得合式
保羅在以弗所書說,我們整個教會就好像全身的骨頭一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大家連結的好才有用,只要一個聯絡不好的話,骨頭就沒有辦法發揮功能,所以在主內大家應該聯合起來。
4.生活動作全靠神
我們之所以能夠動作,是因為上帝給我們那麼多複雜的構造,我們才可以做得出動作來,全是靠他,「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們作詩的,有人說:我們也是他所生的。」(徒17:28)
5.好行為榮耀天父為甚麼上帝讓我們有這樣的動作能力呢?因為我們這一生所有的都是從外面來的,只有動作是我們對外表現的,所以上帝很在意我們的動作,我們一生的所作所為,會決定你是否榮耀上帝,將來在上帝面前被審判,也是因為你的動作受審判,不是思想,而是動作,所以我們的動作非常的重要,上帝很在意我們的行動,希望我們每一天的行動可以像光,照在人的面前,榮耀天父。「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
6.照行為接受審判
到最後審判時,是照你的行為來受審,「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啟20:12)
Ⅵ、結論:行事為人對得起主
凡事得蒙主的喜悅
一切善事多結果子
漸漸的多認識上帝
從知道到做到,知道是頭腦的事情,做到就是你的行動。歌羅西書1:9-10「…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的多知道神。」你有沒有注意到,開始時是知道上帝的旨意,後來是認識上帝。這裡有兩種知道,前面只有腦的知道,後面的知道是已經知道到行事為人,是行為的知道,所以只有知道還不夠,還要做到,這樣的知道是真知道,不是只知道上帝的旨意,而是知道上帝的自己。但願我們滿心知道上帝的旨意,能夠做到上帝的旨意就凡事得蒙主的喜悅,最後我們就能夠漸漸的多認識上帝。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我們感謝你,你給我們這個身體,大部分的系統都是怎麼樣防止環境對我們的影響,只有運動系統,是我們對環境的影響。主,你在意,你希望我們所有對環境的影響是正面的、是能夠榮耀你的。你也在最後審判時,根據我們的行為來審判我們。謝謝主給我們一個很複雜的肌肉及簡單的骨骼關節系統,讓我們可以有行為能力。幫助我們,讓我們對你的認識,不要停留在頭腦的知識,讓我們這些認識,可以轉化成行為上的行動,好讓我們能夠榮耀你,好讓我們能夠真正的認識你。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