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5.04.17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詩篇一百零四篇34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已經講過兩種〝敬虔〞的操練,第一種操練是禱告,另一種操練是讀經,我們今天要講第三個操練─默想。默想和讀經禱告都有關係,是一個很特別的操練。 我們的教會在歷史演變當中,操練默想的基督徒後來是跑到沙漠去了,叫作沙漠教父,他們到沙漠開修道院,在那裡操練默想,而這些入世的教會(進到社會成為主流的教會),有太多事情要處理、太忙了,教會的事情,社會的事情…,所以忙到最後沒有時間默想,慢慢默想的傳統在一般的教會就漸漸流失,一直到印度的Guru(師傅),從印度把這一套印度教跟佛教的默想的操練渡洋到了美國,由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Dr. Benson,對Guru(師傅)的默想操練做了一些檢測,將測驗後驚人的結果發表在醫學雜誌上,因此影響到很多全球排名前500名的公司,這些公司開始對他們的CEO(總裁)發出了一個命令,要他們和Guru學習,在上班的某一段時間默想,讓血壓降低、調養身體才不會過勞死,這種靜坐方式叫作 TM (Transcendent Meditation超覺靜坐),他們以默想甚至在冰天雪地裡面,可以不需要穿衣服不會冷。但是因為在教會,這一套默想流失了,也沒有人教導,現在從印度教傳過來之後,就以為默想是印度教的東西,結果有一些基督徒覺得不錯,有一些基督徒開始反對,結果教會就為此分歧,產生了兩種看法,一種認為「只要是好的都是上帝的恩典,為什麼不可以用?弟兄姊妹中有很多高血壓的,其實不用吃藥,默想就可以解決其問題。」 另一種認為「默想是印度教的東西,我們是基督徒不可以接觸。」今天我們要從聖經當中來看,到底默想真的是印度教佛教的東西嗎?難道基督徒不能默想嗎?如果我們要默想的話應該怎麼做?跟敬虔有何關係?除了身體的好處之外,這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思想的。
有一句話說:「哀莫大於心死」,心死是指失戀嗎?你把「心」和「死」兩個字湊在一起是什麼字?「忙」。哀莫大於太「忙」,一「忙」心就死了,忙是我們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忙到沒有時間。我想起馬丁路德講過一句話:「今天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會很忙碌,所以我一定要先禱告。」如果換成我們大概會說:「今天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上帝對不起了,我今天要向你請假,今天沒有時間禱告。」有一句話說:「Life is fragile. (生命很脆弱)Handle with player. (要用禱告來經營)」我們的生命很容易被打碎,所以我們需要常常到神面前,學習怎樣處理易碎的生命,如果一直忙(busy),忙到後來就迷失了,眼睛就看不清楚,茫茫然而失去方向,生命就變成「茫(blur)」。若是眼睛看不清楚,還算勉強可以看,要是再忙下去,不久連看也看不到了,就變成最糟糕的「盲(blind)」了。我們的生命之所以會有問題,就是我們在很忙碌的當中,會慢慢的看不清楚方向,慢慢的什麼都看不到,我們就在我們很忙的黑暗中摸索著前進,好像拿著一支柺杖,試試右邊,碰碰左邊,不曉得應該往左或往右都搞不清楚,怎樣處理這樣的情形呢?當然要對付的就是這個「忙」。
「忙」有兩種,第一種是外面的事情很多,第二種是裡面的想法很多。比較麻煩的是第二種的「忙(心很亂)」。如果你們曾經操練過安靜默想,最大的困難就是心靜不下來,可是一靜下來比平常更忙,因為心裡面奇奇怪怪的思想一直跑出來,不能控制。所以很多的文化,包括華人的道教、猶太教、基督教……,所有的宗教,所有的文化都告訴我們一個方法,要怎麼把你的心安靜下來呢?把心安靜下來的操練就叫作「靜默」。大部分的人是用坐的,所以有的就稱作「靜坐」「打坐」,所以「靜默」是所有文化、宗教要幫助對付這個容易使我們生命從「忙」到「盲」的解決方法。英文叫作Meditation,就是靜坐默想,其實默想應該是「默」而不「想」,若是「默想」還是在「想」,這就是我們中文不好翻譯的地方,「默」不只是嘴巴不說話,是連「心」都不講話,有時候我們中文叫作「定於一」,把心定下來、靜下來,才有機會發現自己內心的真相,你才有機會與神交通。操練的方法有很多種,有禪宗、超覺靜坐……,有很多的方法,研究分析的結果,不外三種把心定下來的方法:
第一種,是你最常見到的,差不多你看所有佛教的佛陀,他們的姿勢就是這個樣子(盤腿而坐),你的腳放在哪邊來決定你是蓮花座,還是半蓮座,還是什麼座,是看你的腳能盤腿到何種程度,基本上這個是坐的姿勢,重點是兩個眼睛要閉起來,因為打開眼睛就會亂飄亂看,就沒有辦法安靜,眼睛閉起來表示我現在什麼都不看不想、要安靜。一般來講也不容易,所以最後就用一個方法,就是此時你心裡只能想一個東西,那個就是你的呼吸,所以他們就說是「調息」,再沒有辦法時,師父就會給你一個東西,叫作Mantra(一種聲音),那就是問題所在,若是印度教,他會給你印度教一種你不懂的聲音,你就只能想那個聲音,這種的靜坐就叫作「專注式靜坐(Concentrative Meditation)」,專注就是把什麼都排開,讓心空掉,有的人就怕,當你把心空掉,魔鬼撒旦會跑進來攪擾,有些基督徒就不敢用這種方法去操練。
第二種,這種方法剛好跟第一種相反,他們認為眼睛打開沒有什麼不可,眼睛耳朵都打開,外面所有的聲音影像都讓它進來,但是你的心要練習超然,不被它綁住,全部開放,完全不壓抑它,因為愈壓愈跑出來,根本不去管它,但是就是不要被它抓去,你練到這樣的程度,根本也可以進到靜坐狀態,不需眼睛閉起來,這種叫作「開放式靜坐(Mindful Meditation)」。
第三種,我把它稱作是「聖經式靜坐(Biblical Meditation)」。我們基督徒也需要把心安靜下來,但不是什麼都丟掉,也不是什麼都進來,而是什麼都出去,讓聖經(神的話)進來。這樣我們還是可以靜坐,只是把心靜下來的手段不同,有的是用排除法,有的是用接納法,我們是到神面前靜坐,這個是最好的方法。
聖經中的默想:
1.以撒的榜樣
聖經裡面有提到幾個靜坐默想的案例,你們知道我們的靜坐默想大師是誰呢?聖經中靜坐默想的鼻祖是以撒,他在黃昏的時候到田野間默想,聖經裡面記載他的事蹟不多,但是他留下一件很寶貴的東西,是我們常常忽略的,在創世紀二十四章63節說:「天將晚,以撒出來在田間默想…」聖經沒有說以撒默想什麼,但是他留下一個很好的榜樣,聖經紀錄他用的時間,天將晚他用的地方田間和他的行為默想,所以以後你願意安靜默想時,你就可以說我做的不是印度教佛教的默想,我做的是基督教正宗傳統的默想,就是「以撒的默想」。這是第一個聖經中所提到的默想。
2.以利亞的經歷
第二個在安靜的當中被神再次更新的經驗,這個人叫作以利亞。以利亞有一個很奇特的經歷,列王記上十九章11~12節:「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他先是轟轟烈烈,後是悽悽慘慘,這是以利亞的經驗。他為了耶和華大發熱心,對方有四百五十個先知,他一個人單刀赴會,然後跟他們拼,最後拼贏了,把對方的假先知都殺掉,可是國王的老婆不高興,因為那四百五十個是她養的先知,所以皇后耶洗別就派人去警告他說:「明天我要殺你」,以利亞這下子垮了,四百五十個人他不怕,一個女人…有時候一個女人比四百五十個男人還厲害。以利亞嚇到了,他就逃命,逃到後來他覺得皇后的勢力太大,自己逃不掉,心想反正一定要死,就向神求死,神說:「你太累了,忙的太累,不要這樣,給你吃些東西,睡覺休息。」然後他再跑到一個山洞裡面,神在那裡給他東西吃,給他水喝,讓他睡覺,等到他休息夠了之後,神讓他有一個很特別的經歷,就是有颱風,地震和大火,在山崩地裂的時候,他什麼也沒有聽到,這一切都過去了,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以利亞在很安靜的當中聽見聲音(請留意),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外面的聲音完全不見的時候,他聽到一個聲音,中文不知道如何翻譯,就把它翻譯成「微小的聲音」,其實原文翻成英文最好的意思是「沒有聲音的聲音」,我想這是描寫默想最貼切的意思―Voice of silence,什麼聲音都停止之後,你會聽見很小很小的聲音在你心裡面,那是聖靈的聲音。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查列王記上,在那個聲音裡面,神對付以利亞的驕傲,對付以利亞的絕望,神讓以利亞再次重新得力,讓他有往前服事的力量。你在生命服事當中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形,好像碰到瓶頸不曉得怎麼辦的時候,你要記得以利亞是在安靜的當中,在什麼聲音都沒有的時候,再一次被神更新。
3.以賽亞呼籲
有另外一位先知,他叫作以賽亞。以賽亞教導以色列人,說:「你們不要亂跑,愈跑愈累,你們要記得一件事情,要安靜,要默想。」可是以色列人回答:「不行,敵人太多了,我們不跑不行。」以賽亞很傷心,就向以色列人說:「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賽三十:15)歸回安息、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這是不是目前的情況呢?我這次講道準備好了,特別請牧師娘幫我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錯誤,結果牧師娘檢查完後說:「你寫得不錯,也希望你是講給你自己聽的。」我學到一個功課,講道不能只講給會友聽,也要講給自己聽,我想這五個字也是要敲我一棒,「你竟自不肯」,怪不得我們常那麼累,常找不到方向,甚至是看不清楚,在黑暗中摸索,這是以賽亞對我們的呼籲。
4.大衛的禱告
還有一個人,這個人應該稱作默想王,他是大衛王,他在詩篇裡面提到很多次的默想,今天的經文,詩篇104篇34節「願他以我的默念為甘甜,我要因耶和華歡喜。」他不只默想,他還知道神會喜歡他的默想,在默想的當中什麼都沒有,只有跟神親近,單獨與神親近,這是大衛一個很深處的禱告,「願祂以我的默念(Meditation)為甘甜」,喔!你能想像嗎?神視為甘甜的是―我們的默想,神喜歡,神享受的是我們每一天願意花一點時間與祂親近,什麼事都不做,就是單單親近神,多麼美好,我要因耶和華歡喜。所以我歡喜的對象,不是因耶和華的作為,不是因耶和華的恩典,而是因耶和華祂自己。若是你將這句話翻譯成夫妻的關係也是很美的,我喜歡我的妻子,不是因為她為我燒飯,我是單單喜歡和她在一起;我喜歡我丈夫,不是因為他很會賺錢,我只是喜歡有一段時間,靜靜的和他在一起,享受完全的同在。為甘甜、為歡喜,我多麼希望有這樣的默想,這是大衛王的禱告。
默想的祝福
1.與神親近
默想可以帶來什麼祝福嗎?你在默想的時候可以跟神親近,跟神親近的祝福,雅各書四章8節:「你們要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昨天我到馬偕醫院參加「醫學倫理研討會」。當中談到安寧死,談到安樂死的議題,很有意思,我學了很多,其中有一位我們台大的學妹,後來她在成功大學醫學院當護理系的教授,叫作趙可仕。我想她對台灣的醫學倫理界相當有貢獻,他講到Viktor Frank及德國哲學家Karl Jaspers,他提到人在將近死亡的時候,要怎樣照顧他最好,怎樣陪他走最後一段路最好,提到一個觀念:就是「什麼叫作人的靈性?」講到最後其實就是兩個字―關係與關連。當人要離開世界以前,能夠把他跟上帝的關係,他跟所有愛的人的關係,他跟周圍東西的關係,他跟自己的關係,能夠弄得很和平,那樣的人叫作「好死」。死得很平安,沒有遺憾。與人之間有關係,並且在衝突、懷恨的關係中,能夠做適當的處理。當人跟神之間,人跟人之間能夠建立親密的關係,我想那是最重要的恩典和祝福,那也是默想能夠帶給我們的,在默想的時候可以去體會,是「體會」,不是只有瞭解,是去「體會」什麼叫作跟神親近的恩典。英文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叫作Practice the presence of God(操練神的同在)。一個人能夠給別人最大的禮物就是自己,就是My presence(我的同在),My total presence(我完全的同在),不是人在心不在。你能夠給孩子最大的禮物,就是你下班之後有一段時間陪他玩,跟他完全在一起,頭腦不再想別的事情,就是注意力在他的身上,跟他在一起,這樣的同在,是最大的恩典,最大的懷念,這是默想第一個恩典,讓我們去操練,跟神親近所帶來的甜美。
2.傾聽神音
在什麼都安靜,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你的耳朵就開通了,當沒有聲音的聲音(Voice of silence)要跟你講話的時候,你聽的清楚,你聽的到,這個叫作「聆聽神的聲音」。這是默想的好處,聖經中主耶穌反覆講過很多次,在啟示錄對七間教會都講過這句話:「有耳朵可聽的,就當聽。」「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當聽」這表示有很多人應當聽,卻沒有聽,或是聽了,但馬耳東風,兩個耳朵右耳進左耳出,也就是說,在你的腦海當中留不下半絲的回憶,沒有聽「進」去,而是聽「過」去。聽要能「進」去的話,需要做一個動作,就是默想。當你聽到時,就把它放在心裡面,做一點默想,不是聽「過」去而已,是要能聽「進」去。傾聽,是禱告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份,各位還記得「禱告的手」嗎?有讚美、感謝、認罪、代求、祈求…,而手掌呢?手掌的部分就是傾聽,那是默想要給的操練,所以在默想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在神面前完全的安靜,什麼都不想,我們要聽神的聲音。
3.存記心裡
馬利亞給我們留下一個很寶貴的榜樣,當她遇到一些事情,她不懂時,她有一個絕招,就是把事情背起來,「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路二:19)默想的時候,我們要把我們所聽的道,我們每一天靈修得到的東西,把它放在心裡面沈澱下來,馬利亞她不懂,就把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這是Meditation,集中在那不懂的部分,花一點時間想,不去分析,就是單單反覆的思想。
4.從新得力
最後以賽亞講到:「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賽三十:15)在我們很累的時候,在我們已經耗盡(Burn out)的時候,只有在默想中,我們才能從新得力,「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四十:31)安靜等候是默想,是讓我們到神的面前從新得力,一個很重要的方法。
所以默想有幾個好處,跟神親近,聆聽神的聲音,把我們從神聆聽到的聲音,存到心裡,反覆思想,從中我們就能夠從新得力,再出發。有一個例子,你知道嗎?植物能長大,是因為光合作用,如果你讀過光合作用就知道,一株植物如果一直在太陽下面曬,它的光合作用是沒有辦法完成的,它會死掉,所以白天接受陽光以後,它必須有一段夜晚的時間,來做光合作用的另外一半,叫作「合成」(Synthesis),把從陽光得到的能源,合成它,成為它裡面的養分,這部分是在黑暗中運作的。光合作用有兩個化學反應式,一個是在光亮中的反應,是吸收光的能源,到了晚上就開始行光合作用,製造所需要的養分。牛隻白天放出去吃草,晚上回家躺下來做什麼?將白天所吃的再吐出來,在好好整理一下,咬一咬,然後才可以吸收消化,這個叫作「反芻」(Rumination)。所以神造的大自然裡面,都需要一段時間是反覆、安靜、處理(Process),你可以操練一件事,每次主日崇拜完,你聽到牧師講的道有一些感動,回去不急著做什麼,花個五到十分鐘,把它吐出來,再反芻一番,看有沒有學習到什麼,成為你的幫助,試試看這樣默想的操練,是把神的話拿來做功夫,不操練的話,你還是不懂。
等一下我會讀一段聖經,你可以選擇眼睛閉起來,或是打開,重點是使你能夠安靜下來默想,在默想之前,請你們先做三個禱告,這樣的操練叫作Lectio Divina。有一段時間聚會所很用心的推行,叫作「禱讀」。用的是神給我們的右大腦Intuitional,右大腦是直覺的學習,「禱讀」是右大腦的工作。左大腦是分析的學習,左大腦Analytical的部份,「研讀」是左大腦的工作(週四的查經就是研讀,包括聖經分析,原文探討等)。這一個讀聖經的方法不是要研讀,而是「禱讀」,是用禱告的心來讀一段經文,不讓神學博士老師告訴你,是讓聖靈自己告訴你,所以你心裡只有神的話,沒有任何學理的解釋,也不要試著去分析它,只將該經文在你心中盪漾,看你默想到什麼?神給了你什麼?之後你就向神說:「主,你今天給我這句話,是要對我講什麼?」就用你的直覺和感動,這個是「禱讀」。
在禱讀以前,我們先作三個禱告:
1.求你開我的眼睛或耳朵,能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預備心聆聽神)
2.請賜給我一句話。(覺得經文中某一句話特別突顯,就單單去默想它)
3.主!我當作什麼呢?神給我這句話是要提醒我什麼嗎?)
現在牧師讀一段聖經(詩篇23篇),請大家練習「默想」。在默想之前,請先做三個禱告,之後再開始聆聽默想。默想之後,與鄰座的兄姊有一簡短的分享。
最後我們要以約伯記42章5節做結束,約伯在這句中提到〝從前風聞有祢,如今親眼見祢〞但願我們可以從知道關於神(Know about God),到認識經驗神(Know God),藉著默想的操練,讓我們像約伯一樣,能夠〝從前風聞神,如今眼見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