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5.03.27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彼得前書二章21~25節】線上收聽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很高興我們今天可以在這裡一起敬拜上帝。今天我們要思想一個題目叫作「十字架」。十字架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意義呢?十字架是上帝最不公義的義,英文是說The most unjust righteousness of God(神最不公義的義)為什麼這麼說呢?聖經說:「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上帝的義」(哥林多後書五章21節)。我們所了解的公義是有罪的要受刑罰,無罪的不用受刑罰,如果是有罪的不用刑罰,而無罪的受到刑罰,這怎麼能稱作是公義呢?所以上帝的義是很特別的義,讓那無罪的受刑罰,有罪的卻不用受刑罰,這樣叫作「稱我們為義」。上帝的愛就在這個很奇妙的「義」上表明出來。我們世上的人受苦可以分做三種:
一、犯罪受苦(亞當)
當亞當被趕出伊甸園而受苦,這樣的受苦叫作「犯罪受苦」。亞當是我們的祖先,我們都常常跟他一樣因犯罪、犯錯而受苦(比如小孩子做錯事不乖被父母處罰),犯罪受苦我們稱作「亞當式」的受苦,這是第一種的公義,英文叫作retributive justice(報應性的公義),也是佛教徒所說的:「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就是一種公義,犯罪的人要受苦,所以亞當受了苦。為什麼亞當受苦?因為他吃了禁果。上帝在啟示錄上明白的召示,這樣的公義還是存在的:「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啟二十二:12)別以為我已經信了耶穌,將來這樣的公義就與我無關,不是的,上帝的公義仍舊存在。很多人信了耶穌就以為可以佔點便宜,總以為自己已經受洗了,就可以行惡依舊,將來上帝也會一筆勾消他的報應,不是嗎?上帝所揀選使用的大衛王,他犯罪後仍然要付上犯罪的代價,所以我們要謹慎,恩典是不能濫用的,我稱作是「人性的尊嚴」,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如果一匹牛作錯了,沒有人會刑罰牠;,如果一顆石頭掉落打死人,沒有人會判它的罪。有一個台大醫生要到花蓮慈濟醫院去看病,在九拐十八彎的北宜路途上,因為覺得很累就在某處停車休息,看一下風景,哪裡知道是停在「小心落石區」,結果不巧被落石打成重傷,台大醫院於是趕快派人去急救,你難道會對那砸傷人的石頭判它為有罪嗎?不會。因為它是石頭,沒有人會判它有罪。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會得到報應性的公義是上帝尊重你的選擇,行善或作惡都要負責,這是人性的尊嚴,有能力可以作選擇的人,要對自己所選擇的負責任。
二、莫名受苦(約伯)
在舊約聖經中描述約伯是個完全正直,遠離惡事的人,他受了很多的苦,所受的不是亞當的苦,這個人是莫名其妙的受苦,也是約伯記中一直掙扎質疑的一個議題,我稱作「莫名其妙的受苦」。所以約伯向上帝抗議,他的朋友論斷他說:「你一定是像亞當那樣做錯事才受苦」,上帝讓我們知道一件事,世上的人所受的苦不都是亞當式的受苦,有一些人受苦是約伯式的受苦,是莫名其妙的受苦。最近南亞發生的海嘯事件,許多人因為在海邊遊玩因此失去了生命,可能有些人也像約伯受的苦一般,而不是做了什麼壞事,我們很難了解為什麼這種人會受苦,有些嬰兒才出生,也沒有做過壞事就得了重症受苦,我把他稱作「苦難的奧秘」。苦難中有一些奧秘的存在,也表示在人的理性中有一些事我們無法理解,約伯自己也說:「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伯四十三:3)因著我們理性的有限,以致我們無法瞭解這種莫名的苦難。
三、行善受苦(耶穌)
耶穌也受苦,受極大的苦楚,聖經說祂是行善受苦,這很特別。亞當是做錯事而受苦,約伯是莫名其妙的受苦,耶穌的受苦是行善受苦,這叫作救贖式的恩典,聖經說:「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上帝面前。」(彼前三:18)這是表明上帝的大愛。
十字架的意義:
十字架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第一個意義:耶穌基督在歷史上已經為我們成就了「救恩」,這是歷史已經完成,我們必須用信心來接受的,「既然藉著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祂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西一:20)我們因信稱義就是藉著這樣的恩典,很可惜許多基督徒他們只停留在這個階段,十字架對你有什麼意義?是上帝的恩典,白白的恩典,我用信心接納,我就領受了這樣的赦罪恩典,這是對的,但是只對了一半,還有一個意義我們必須學習,就是耶穌要我們今天仍然效法祂的榜樣。
主耶穌的榜樣:
效法祂的榜樣,這一點比較困難,「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十六:24)我們要如何跟隨耶穌基督呢?有許多小姐說要跟隨耶穌,就去金飾店打了一只十字架項鍊,掛在脖子上說:「我背我的十字架跟從主」,項鍊很漂亮,上面還鑲了一兩顆鑽石,這個不是不對,這是對,但是我想這不完全是耶穌所講的意義,耶穌在十字架上留什麼榜樣給我們跟隨?是什麼原因讓我們願意跟隨祂?是因為愛的激勵讓我們跟隨祂,效法祂的榜樣,耶穌留下四種榜樣。
一、沒有犯罪(拒絕同污)
主耶穌留下什麼樣的榜樣?第一個榜樣,耶穌沒有犯罪。彼拉多這個審判官對祭司長和眾人說:「我查不出這個人有什麼罪來」。所以我們若要學主耶穌的榜樣,我們就必須先離開自己的罪,我用「拒絕同污」來形容。罪很奇怪,罪是會傳染的,我們常常有這樣想法:「別人都這樣做啊」。我不知道在台灣「逃漏稅」是怎樣的情況,很多生意人都認為:「不逃稅就不能生存」,若問他,你為什麼逃稅呢?他會說:「因為大家都這樣做啊,因為不這樣做就不行啊!」別人說謊,我們為了我們的面子,三不五時也撒一些小謊。如果是夫妻吵架,丈夫大聲的罵太太,妻子也向先生回嘴,若問她:「你為什麼也罵你的丈夫呢?」太太是如何回答?她說:「是因為他先罵我」你這樣罵人家對嗎?「不對啊,但是因為他先罵我啊!」這就成為妳的理由嗎?我們都知道用難聽的話罵人是不對的,但總是認為別人先罵我,我就可以有正當的理由再罵回去,我們這樣罵人就以為自己沒錯,我稱作是「同污」。我們要謹慎,若不注意自己就會和別人一樣,加拉太書第六章1節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
二、沒有威嚇(放棄報復)
耶穌基督不僅自己沒有犯罪,祂還做一件事,祂沒有威嚇別人,彼得前書二章23節說:「祂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祂不想要報復,特別我們被別人欺壓之後,常常會想要報復(至少這是我以前的問題),若是你曾經聽過我的見證,就知道這也是我信耶穌的理由,因為我小時候被別人欺負,發誓一定要報仇,叫我不要報復我實在做不到。最近有一次主日禮拜後,一位姊妹跑來跟我說:「要我饒恕人我做不到,做不到」,不要說你做不到,我從前也做不到,我們都常常陷在「報應性的公義」裡,所以我們要向復活的主說:「求主改變我」若不是復活的主把祂那復活的生命賜給我們,我們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如果你認為你自己做的到,那是因你所受到的欺負還算小,當欺壓過大時,是會令人咬牙切齒的,做不到沒關係,復活的主就是要給我們這樣的盼望,老我要變成新我,求上帝幫助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饒恕人,「不要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到要祝福。」(彼前三:9)
三、只有交託(完全信靠)
耶穌基督除了有以上兩個模範之外,還有另一個榜樣,祂將祂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都交託在上帝手中,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的手中」(路二十三:46)完全的信靠。遇到困難時,我們學習耶穌的榜樣,信靠我們的主,詩篇三十七篇5節:「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
四、只有代求(饒恕赦免)
最後一個耶穌所留下的模範非常特別,就是替那些逼迫祂的人禱告,耶穌怎樣禱告?「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饒恕這個功課,是所有基督徒都要向主耶穌學習的,歌羅西書第三章13節說:「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我盼望大家(至少)從今天向上帝作以上的禱告,我不知道在你的心中還有什麼人是你不能饒恕?求主幫助我們,將復活的生命賞賜給我們,讓我們效法主的榜樣,我們不只用信心來領受耶穌基督在歷史上為我們完成的救恩,我們也用愛心來學習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留給我們的模範,十字架是救恩,但是十字架也是榜樣,讓我們一起來禱告:「親愛的主耶穌,我感謝你,因為你不只在十字架上完成救恩,你也為我們留下榜樣,幫助我們不只是享受救恩,我們也要學習你的榜樣,跟隨你的腳蹤行,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5年3月27日 星期日
2005年3月20日 星期日
操練敬虔(二):祈禱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3.2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路加福音十一章1~13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弟兄姊妹大家好,今天我們開始講敬虔的操練,敬虔有幾種操練,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禱告」。請大家想一想,禱告的目是什麼?為什麼要禱告?禱告應該要帶來改變對不對?如果禱告之後什麼都沒的有改變,那就是自言自語,就好像沒有禱告。可是問題就在這裡,禱告是要改變什麼人?要改變什麼?這裡有一幅圖,前面畫的是一位小姐跪著禱告,後面的背景畫的是一隻手在做陶器。一般而言,我們認為禱告是要改變上帝。也就是上帝本來沒有想到要做這件事,經過我禱告之後祂做了,「上帝聽了我的禱告」,確實有時是透過禱告改變上帝的心意,但更重要的是,禱告是要改變禱告的人。
用一個比方來講,禱告就是講話,就是小孩子與爸爸講話,既然是小孩子講話,就會希望爸爸能夠聽,也會滿足他的需要,這是一般小孩子所希望的。可是往往在小孩子與爸爸講話之後,小孩子會被爸爸影響,會被爸爸改變,這是無形中產生的。我覺得後者的重要性比前者還重要,因為小孩子常常不知道什麼對他比較好,他就根據他小小的心靈,認為好的就跟爸爸要,從來沒有一位父親是小孩要什麼就給他什麼,有沒有這種父親?小孩要什麼就給他什麼?不會的。因為父親有父親的判斷,他知道小孩子懂得有限。今天的經文中有一段說:「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麵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不太了解聖經背景的人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會這樣講呢?這與猶太當地的背景有關係。 他們的麵包和我們的麵包不太一樣,我們的麵包是土司,切成一片一片,他們的麵包是一團一團的,好像石頭。對小孩子來講,麵包與石頭他還分不清楚。沙漠裡有蠍子,蠍子碰到人的時候會捲起來,遠遠看就好像雞蛋一般,小孩子還不懂這不是雞蛋,這是蠍子,所以當小孩子看見了以為是雞蛋,向爸爸要,爸爸絕對不會因為小孩子要就給他蠍子,因為蠍子會把小孩子咬死的,但是小孩子看不懂,不會因為小孩子要麵包,明明不是麵包還給他,很多時候我們跟神要東西要不到,可能是這個原因,我們認為是好的,但是神知道什麼才是對我們最好的,所以他不給我們。經文說:「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當我們領受了聖靈,我們可以明白祂的心意,也能確信神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
我們今天要講到,到底祈禱要怎麼樣操練?禱告的方法不重要,禱告的動機與內容比較重要,很多人想要學習禱告的秘訣,要知道怎樣禱告才有效?這個並不重要。倒是禱告的動機,你為什麼要禱告?禱告的內容,你禱告什麼?比較重要,這是我們要一起來學習的。今天的經文一開始說到:「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他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看起來是耶穌自己禱告,然後禱告到一定的程度,祂的學生來問祂,「請你教我們禱告」。這是耶穌教導學生最好的一個方法,祂一直做,做到學生感到好奇學生來問。而不是耶穌說:「我們今天要開禱告的課程,你們要好好注意聽講,上課要抄筆記…」不是的。祂是一直做到學生來問祂的時候,祂就教他們禱告,這是一個很好的身教。你想要教孩子禱告嗎?你自己要先禱告,禱告到你的孩子跑來問:「爸爸你在做什麼?你可以教我嗎?」那就對了!你要學耶穌這樣教導的方式來教您的孩子。
維持生命有兩個要素,第一個要素就是養分,生命要活著就需要吃東西,我們從食物得到養分,基督徒靈命的食物就是聖經,所以我們每一天都要吃一點聖經(讀經),鼓勵大家每天靈修就是這樣的目的。第二個要素是氧氣。我們需要有氧氣,才能夠把吃進去的食物燃燒成能量(氧化作用),或是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份,這就是我們的呼吸。所以一個生命一定要有養分和氧氣,而禱告就是呼吸,讀經就是吃東西。吃完要有呼吸,既然叫作「呼吸」,就有兩個動作,一個叫「呼」,另一個叫「吸」。「呼」就是從裡面出來(我們向神說話),我們比較缺乏的是「吸」(傾聽神),我們拼命「呼」忘了「吸」,禱告變成自言自語,在禱告之後有一點安靜的時間,聽一聽神要跟你說什麼?禱告應該是一種對話,而不是演講,一個人拼命講,其他人一直聽,而是有「呼」有「吸」。在醫學上如果有一個人拼命「呼」,忘了「吸」,不久全身會僵硬動不了(有狀況了),猛「呼」或「吸」的不對,不平衡的話,身體會不健康。我最喜歡以小孩子跟爸爸講話來比喻禱告。(我故意不說成父親,對很小的小孩來講「父親」這兩個字太困難,他講不清楚,但他會說:「爸~、阿爸、papa」),從這個比喻我們知道我們並不需要怕禱告。很多剛信主的慕道友很怕禱告,「牧師,請你禱告啦,我不會禱告…」因為他怕不知怎麼禱告(我是指方法)?不知道要講什麼才對?要用什麼措辭,要用什麼姿勢才對?擔心這些而害怕禱告。可是一個不會講話的小孩,台語叫作「臭人呆」,他向爸爸講話時,「爸爸」講成「呆呆」,父親會不會罵他打他?不會,作父親反倒高興的很,「我的小孩會講話了!」文法也不對,發音也不對,什麼都不對,可是他的心對,因為他要跟爸爸講話,爸爸當然高興極了,我們作父親的都是這樣對我們的小孩,更何況天父呢!所以你禱告千萬不要被牧師長老嚇壞,「他一禱告出口成章,那我要到什麼時候才會這樣禱告?」其實您只要如孩子向父親說話,用你自己的話來向神禱告。
禱告可分為四種類型:
一、急難救助的禱告:
我在美國很喜歡一些剛信主的人的禱告,他們的禱告就好像在跟朋友講話:「上帝啊!我還不太會禱告對不起,我要跟你講,我們家的狗生病了,是不是你能幫幫忙…」他們是這樣在禱告,我向他們說,這就是禱告,而不是要依著一定的形式、話語說:「我們在天上的父……奉主的名,阿門。」好像沒有這樣講就不是禱告,不一定,重要的是你肯跟天父爸爸講話嗎?如果你肯,那就是禱告。羅馬書第八章15b節::「…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很奇妙父親在希臘文叫「阿爸!」,北京話叫「阿爸!」,台灣話也叫「阿爸!」「阿爸!」好像是全世界小孩共同的語言,不需要特別學的。小孩子跌倒了就會叫「阿爸!」,遇到問題了,不知道怎麼解決,就會叫「阿爸!」這個是急難求助。在新約聖經裡最有名的禱告就是彼得,彼得因為調皮,看見耶穌在海上行走好像在坐風浪板,也想試試看,不曉得他的重量比較重,走一半就沈下去,他就發出一個禱告,那個禱告只有四個字:「主啊!救我!」(太十四:30)這構不構成禱告?構成。所以這是一個禱告,禱告是當你遇見很大的困難時,你就向神呼叫,其實這樣的禱告,不管有沒有受洗,有沒有信教,到很危急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叫出來,不管他的宗教信仰是怎麼樣,都會呼叫求救,呼天喚地、喊上帝、叫什麼神明,這個就是急難時向神發出的一個禱告。
二、感恩答謝的禱告:
如果你的禱告上帝答應了,你會不會對這樣的經驗有所回應呢?你的要求上帝真的答應你了,你會不會感恩?向神作感恩的禱告。耶穌有一次派七十個學生出去傳道,回來時看到效果不錯,耶穌就很感恩、很高興,祂被聖靈感動就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所以禱告的另一個重要的情況,就是當你感覺到神真的聽你的禱告,真的給你恩典的時候,你會不會有感恩的禱告?還是每次你只有求救的禱告,祈求的禱告,這是禱告的平衡,既然你求救,而神有幫助你,你就應該會感恩。
三、掙扎質疑的禱告:
還有一種禱告是爭執的禱告,不曉得你們有沒有想過,在禱告中可以與神爭執。孩子會不會跟爸爸吵架?會啊,「你怎麼這樣、為什麼…」因為小孩子搞不懂,這是掙扎質疑的禱告。有時候我很喜歡這樣的禱告,很多人很怕,「神這麼偉大,我怎麼可以…懷疑祂,跟祂爭執。」耶穌有沒有跟神爭執?有的。他在哪裡跟神爭執?在客西馬尼園。在那裡與神摔跤,他向神禱告說:「父啊!你若願意(如果可以的話),就把這杯撤去(十字架的苦杯),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二十二:42)這是祂掙扎以後的結論,前前後後向神禱告了三次,「可以不可以不需要這樣…」,然後當祂掛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祂還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他跟神說「為什麼!」你有沒有向神作過這種禱告?當我在恆春發生車禍的時候,我跟神質問,「我為了你把台大的前途放棄了,我為了你到恆春,我為了你作一個院長,像乞丐一般到處討錢,我這樣還不夠嗎?為什麼你讓我遇到這個車禍?」各位,遇到像這樣的情況,難道你不會向神發出這樣的呼求嗎?那是一個禱告,神不會責怪我們,因為我們不懂!「遇到這麼大的災難,為什麼…」這是一個禱告,神會聽,所以你不要擔心「神會不會不高興?」不會的。在詩篇裡記載了很多類似這樣的禱告:「神啊!那個人該死,讓他的孩子死掉。」那就是作者當時心中極憤怒所發出的禱告,神不計較,就把它留在詩篇裡面。很多人就拿他來質疑說:「你們的教會很糟糕,你們的聖經怎麼在咒詛別人…」這就是質疑的禱告,到神面前來很掙扎,遇到不能了解,不能接受的事情,就向神發出這樣掙扎質疑的禱告。
四、傾心吐意的禱告:
再來是傾心吐意的禱告。沒有危險,也不是感謝,也不是要爭執,就是喜歡在爸爸身邊說:「爸爸,我要聽你講話,我要與你講話。」我稱作貼心的禱告。就是聊天,沒有什麼需要,沒有別的目的,只是要跟父母講話。有時候作父親的會很傷心,孩子上大學以後,住得很遙遠,很難得回家,以前電話還不普及,就寫信回家,每一次收到孩子的信就很高興,一拆開看,寫的是「獎學金用完了,請再寄錢來。」缺錢的時候才寫信回來,並且除了要錢外就再也沒有別的內容,如果你是父親,看到這樣,你會不會有點傷心,難道你除了要錢以外,沒有別的話說嗎?有時候我們對天父也是一樣,遇到困難會禱告,生氣會禱告,高興會禱告,而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就沒有話說了,你在神面前會向神傾心吐意嗎?「…在祂面前傾心吐意…」(詩六十二:8)在夫妻之間,一般來講妻子最渴望的,就是丈夫願意傾心吐意,先生對太太講話都是有事情才講,沒事情就沒話說,可是太太說:「為什麼要有事情才講話,我就是要跟你聊天啊,你怎麼不會…」這是弟兄和姊妹很大的一個差距,這一方面姊妹比較強,弟兄有軟弱,姊妹要教弟兄,沒事也可以談心。
祈禱的四種扭曲:
一、 沽名釣譽
有一些人把重點放在怎樣禱告,或是怎麼樣禱告才有效,這是有一點扭曲對禱告的認知了。孔雀看到人就會展現自己美麗的尾巴,一如有些人禱告的目的是希望別人知道他很會禱告,耶穌曾講過,這樣不是不好,而是不夠好,因為別人會說:「唉呀!這個人很會禱告」,但上帝會說:「這樣就夠了!別人已經知道你很會禱告了,你的用意也達到自我虛榮的目的,所以上帝也不用聽你的禱告,因為你的目的不是在向我禱告,而是要加增別人對你的Impress(印象)。」馬太福音第六章5節:「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所以這種禱告不是不對,也不是犯罪,只是很可惜。禱告的目的不是要讓人欣賞你,如果你的目的在那裡,那你也就得到你的目的了。
二、操控上帝
第二種禱告就更有趣。在迪士尼動畫的「阿拉丁」裡面,有一個神燈精靈的角色,想請問大家,那個精靈是不是很厲害?他什麼都能做,巨大的他看起來就是一幅很有能力的樣子,但是只有一點不行,就是當阿拉丁叫他做什麼,他就得做什麼,所以誰比較厲害?小小的阿拉丁還是神燈精靈?當然是阿拉丁。因為阿拉丁能控制這個精靈。有時候我們對上帝也類似這樣子,「上帝雖然很厲害,但是你最好聽我的話,我禱告你就要聽,每一次禱告你都要聽,這樣最好。」以下是耶穌曾講的小故事:「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太六:7)我的重點不在話多話少,重點在「必」這個字上。這個「必」字就像是掌握秘訣,也就是我怎樣禱告,上帝一定聽我的,當你有這個觀念的時候,禱告就變成一個魔法,好像你學到一個秘訣,唸一句咒語,門就開了,或是神就跑出來,「嗯!請問主人有什麼吩咐?」因為你唸對了,或放對了方向,有時候很多人一直在找這個秘訣,「必」蒙垂聽。經文說:「多唸幾遍(用許多重複話)就必蒙垂聽」。我們台灣人很欣賞這個,所以你會看到電線桿上貼著說:「南無阿彌…」你多唸幾次就有效。有的人在教會也是這樣,以為多唸幾次同樣的話神就會聽,而另外有一些基督教的書籍,特別教導說「你要怎麼禱告,神就一定會聽。」有一首詩歌是這樣唱:「每一次我禱告,我搖動你的手,禱告做的事,我的手不能做…」,唱一唱我覺得不太對,歌詞說:「『每一次』我禱告,『我搖動』你的手…」真的你有辦法搖動神的手嗎?應該是神搖動祂的手,神搖動祂的手有幾種方式?一種是「來!」,另一種是「不!No!」,最後一種是「等一下!」神一定聽我們禱告,但是不是每次都說「OK!來!」我給你糖果。神可能有三種反應,一個是「Yes」,一個是「No」,一個是「Wait」。有時候「Wait」我們就等不住,我們就會向神抱怨:「神啊!怎麼這樣呢?應該馬上用宅急便,怎麼拖了那麼久…」,經文說:「…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這個「必」是有問題的,神有祂的判斷,不會每次都照我們的Order(命令)。
三、貶人抬己
這樣的禱告是最糟糕的,利用禱告罵人,你有沒有這樣做過?自己的丈夫不聽話,夫妻在一起禱告時,妻子就在禱告中數落丈夫,因為在平常勸告他,就會起衝突,但在禱告時就他就不能跟你吵架,「上帝啊,他又抽煙,下班不回來…」其實不是講給神聽,是用禱告來指責對方。這樣的禱告耶穌不喜歡。有一個法利賽人到聖殿裡面禱告(路十八:10~11),禱告自己的事就好:「神啊,我感謝你…」這個開始很好,但是接下來就開始罵人了:「…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你為什麼提起別人呢?)「…也不像這個稅吏…」站一旁的人也被罵進他的禱告裡,這實在是太過份了。常犯這個錯的是牧師,有的牧師被會友氣不過,就在禱告的時候責備人(特別在主日崇拜是很好的機會),「牧師你怎麼講道罵人」「沒有啊,我只是禱告」,把眾教會的罪都拿出來禱告,求神好好的管教會友,這是不對的,利用禱告來貶人抬己。
四、生活脫節
還有一種禱告,是禱告愈來愈會禱告,可是生活越來越糟糕,這種禱告沒有改變他,只是想改變上帝而已。「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路二十:47)禱告是進步了很多,但是在他們的生活上面沒有好的改變,所以禱告沒有對他們產生任何改變,這是很可惜的,這樣的禱告當然沒有用。
禱告的內容-祈禱的手
一、讚美
這裡有一張很有名的畫,是一雙禱告的手,不知你們熟悉不熟悉,我在洗禮班的時候曾跟他們提過,這雙禱告的手可以提醒我們禱告的內容。提摩太前書二章8節:「…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這雙手有幾個部分,第一個是大拇指,當你對人家舉起大拇指,就是在說「你很棒」。這是第一點,對上帝會讚美,你會欣賞就會讚美,詩篇一百五十篇1節:「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在神的聖所讚美祂,在祂顯能力的穹蒼讚美祂!」
二、感謝
第二個手指頭就是感謝。詩篇一百三十九篇14節:「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當神對我們有作為的時候,我們是感謝;當我們會欣賞神的時候,我們是讚美,所以讚美和感謝是不一樣的,對神的所是,你是讚美;對神的所為,你是感謝。
三、認罪
第三個手指頭就是認罪。每一次到神面前來禱告,我們會作一種自我反省的工作,詩篇五十一篇4節:「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
四、代求
第四個禱告的內容就是代求。替別人禱告。雅各書五章16節:「所以你們要彼此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五、祈求
第五個禱告的內容就是為自己的需要禱告。馬太福音七章7節:「你們祈求,就給你們開門;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從「祈求」然後「尋找」最後到「叩門」,表達一個人的迫切性,有這三個 Step(階段)。第一個就是坐在那邊說:「神啊,我要這個…」,然後就是站起來找看看有沒有,找到了之後就開始敲門,這是跟神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親近,然後越迫切的一種表示。簡單來講,他們都是尋找者,如果你是一個尋求者的話,神會答應,但不一定照你的要求給你。
六、聆聽
最後一個就是我們最常忽略的,我們以為手就是五根手指頭,其實五根手指頭不構成手,還有一張很大的手掌,手掌的面積和五根手指頭的面積,加起來差不多一樣大,這個手掌就代表聆聽。當你知道禱告是一種呼吸,是一種對話的時候,我知道禱告需要有聆聽的時間,所以禱告完後,我們要有一點時間默想安靜,聆聽神對我的感動或回應,這樣你的禱告就是一個平衡良好的禱告生活,詩篇一百四十三篇8節:「求你使我清晨得聽你慈愛之言,因為倚靠你,求你使我知道當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你。」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詩歌,但是我倒希望我們每一次唸「主禱文」的時候,每一次想到「主禱文」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一些問題來作自我反省的工作,相信這樣的禱告會改變你!會改變我們!Our Father 我們在天上的父,這是很簡潔的一句話,代表我們和神有兩個關係,第一,這位神是我們的父,是與我們很親近,是我們的爸爸。第二,祂是在天上,祂是高高在上,是很偉大的,是全能的,是我們無法完全了解的,我們跟神的關係就一直在「神是超然的、神是內住的」當中,來尋求我們與神的關係。禱告是可以讓我們與神建立關係的一個很好的管道,但願我們大家可以學習,怎麼樣藉著禱告與神越來越親近,我們如果先求神的國和義,神就會賜下我們所需用(太六:33)。希望大家還記得「想要」和「需要」是不一樣的,神會把「需要」的給我們,但不一定會把「想要」的給我們,因為我們「想要」的常常比「需要」的多很多,我們一起來學習禱告。讓我們成為〝禱告的人〞,與神關係愈來愈親密,也被神改變。
主禱文
(主耶穌教門徒的禱詞,前面三項是「先求祂的國和義」後三項是〝神供應所需要的〞)
1.爾名為聖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您的名為聖,默想:
Our Father, who art in heaven, 我的生活是否榮耀主名?
Hallowed be thy name. 我是否傳福音領人歸主?
2.爾國降臨
願您的國降臨, 我在社會是否作光作鹽?
Thy kingdom come, 我是否彰顯神慈愛公義?
3.爾旨暢行
願您的旨意行在地上, 我是否學習明白神心意?
如同行在天上一樣。 我是否願意順服神旨意?
Thy will be done, 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4.賜阮日食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我是否對神供應常感恩?
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 我是否與鄰舍分享神愛?
5.赦阮罪過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一樣。 我是否還不能饒恕人?
And forgive us our debts, 我是否有罪尚未悔改?
As we forgive our debtors;
6.免阮試探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我是否過聖潔的生活?
And 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 我是否決心靠主得勝?
But deliver us from evil.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您的,直到永遠! 我是否常追求神國和義?
阿們! 我是否將當得的榮耀歸主?
For thine is the kingdom and the powerand the glory forever. Amen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路加福音十一章1~13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弟兄姊妹大家好,今天我們開始講敬虔的操練,敬虔有幾種操練,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禱告」。請大家想一想,禱告的目是什麼?為什麼要禱告?禱告應該要帶來改變對不對?如果禱告之後什麼都沒的有改變,那就是自言自語,就好像沒有禱告。可是問題就在這裡,禱告是要改變什麼人?要改變什麼?這裡有一幅圖,前面畫的是一位小姐跪著禱告,後面的背景畫的是一隻手在做陶器。一般而言,我們認為禱告是要改變上帝。也就是上帝本來沒有想到要做這件事,經過我禱告之後祂做了,「上帝聽了我的禱告」,確實有時是透過禱告改變上帝的心意,但更重要的是,禱告是要改變禱告的人。
用一個比方來講,禱告就是講話,就是小孩子與爸爸講話,既然是小孩子講話,就會希望爸爸能夠聽,也會滿足他的需要,這是一般小孩子所希望的。可是往往在小孩子與爸爸講話之後,小孩子會被爸爸影響,會被爸爸改變,這是無形中產生的。我覺得後者的重要性比前者還重要,因為小孩子常常不知道什麼對他比較好,他就根據他小小的心靈,認為好的就跟爸爸要,從來沒有一位父親是小孩要什麼就給他什麼,有沒有這種父親?小孩要什麼就給他什麼?不會的。因為父親有父親的判斷,他知道小孩子懂得有限。今天的經文中有一段說:「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麵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不太了解聖經背景的人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會這樣講呢?這與猶太當地的背景有關係。 他們的麵包和我們的麵包不太一樣,我們的麵包是土司,切成一片一片,他們的麵包是一團一團的,好像石頭。對小孩子來講,麵包與石頭他還分不清楚。沙漠裡有蠍子,蠍子碰到人的時候會捲起來,遠遠看就好像雞蛋一般,小孩子還不懂這不是雞蛋,這是蠍子,所以當小孩子看見了以為是雞蛋,向爸爸要,爸爸絕對不會因為小孩子要就給他蠍子,因為蠍子會把小孩子咬死的,但是小孩子看不懂,不會因為小孩子要麵包,明明不是麵包還給他,很多時候我們跟神要東西要不到,可能是這個原因,我們認為是好的,但是神知道什麼才是對我們最好的,所以他不給我們。經文說:「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當我們領受了聖靈,我們可以明白祂的心意,也能確信神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
我們今天要講到,到底祈禱要怎麼樣操練?禱告的方法不重要,禱告的動機與內容比較重要,很多人想要學習禱告的秘訣,要知道怎樣禱告才有效?這個並不重要。倒是禱告的動機,你為什麼要禱告?禱告的內容,你禱告什麼?比較重要,這是我們要一起來學習的。今天的經文一開始說到:「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他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看起來是耶穌自己禱告,然後禱告到一定的程度,祂的學生來問祂,「請你教我們禱告」。這是耶穌教導學生最好的一個方法,祂一直做,做到學生感到好奇學生來問。而不是耶穌說:「我們今天要開禱告的課程,你們要好好注意聽講,上課要抄筆記…」不是的。祂是一直做到學生來問祂的時候,祂就教他們禱告,這是一個很好的身教。你想要教孩子禱告嗎?你自己要先禱告,禱告到你的孩子跑來問:「爸爸你在做什麼?你可以教我嗎?」那就對了!你要學耶穌這樣教導的方式來教您的孩子。
維持生命有兩個要素,第一個要素就是養分,生命要活著就需要吃東西,我們從食物得到養分,基督徒靈命的食物就是聖經,所以我們每一天都要吃一點聖經(讀經),鼓勵大家每天靈修就是這樣的目的。第二個要素是氧氣。我們需要有氧氣,才能夠把吃進去的食物燃燒成能量(氧化作用),或是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份,這就是我們的呼吸。所以一個生命一定要有養分和氧氣,而禱告就是呼吸,讀經就是吃東西。吃完要有呼吸,既然叫作「呼吸」,就有兩個動作,一個叫「呼」,另一個叫「吸」。「呼」就是從裡面出來(我們向神說話),我們比較缺乏的是「吸」(傾聽神),我們拼命「呼」忘了「吸」,禱告變成自言自語,在禱告之後有一點安靜的時間,聽一聽神要跟你說什麼?禱告應該是一種對話,而不是演講,一個人拼命講,其他人一直聽,而是有「呼」有「吸」。在醫學上如果有一個人拼命「呼」,忘了「吸」,不久全身會僵硬動不了(有狀況了),猛「呼」或「吸」的不對,不平衡的話,身體會不健康。我最喜歡以小孩子跟爸爸講話來比喻禱告。(我故意不說成父親,對很小的小孩來講「父親」這兩個字太困難,他講不清楚,但他會說:「爸~、阿爸、papa」),從這個比喻我們知道我們並不需要怕禱告。很多剛信主的慕道友很怕禱告,「牧師,請你禱告啦,我不會禱告…」因為他怕不知怎麼禱告(我是指方法)?不知道要講什麼才對?要用什麼措辭,要用什麼姿勢才對?擔心這些而害怕禱告。可是一個不會講話的小孩,台語叫作「臭人呆」,他向爸爸講話時,「爸爸」講成「呆呆」,父親會不會罵他打他?不會,作父親反倒高興的很,「我的小孩會講話了!」文法也不對,發音也不對,什麼都不對,可是他的心對,因為他要跟爸爸講話,爸爸當然高興極了,我們作父親的都是這樣對我們的小孩,更何況天父呢!所以你禱告千萬不要被牧師長老嚇壞,「他一禱告出口成章,那我要到什麼時候才會這樣禱告?」其實您只要如孩子向父親說話,用你自己的話來向神禱告。
禱告可分為四種類型:
一、急難救助的禱告:
我在美國很喜歡一些剛信主的人的禱告,他們的禱告就好像在跟朋友講話:「上帝啊!我還不太會禱告對不起,我要跟你講,我們家的狗生病了,是不是你能幫幫忙…」他們是這樣在禱告,我向他們說,這就是禱告,而不是要依著一定的形式、話語說:「我們在天上的父……奉主的名,阿門。」好像沒有這樣講就不是禱告,不一定,重要的是你肯跟天父爸爸講話嗎?如果你肯,那就是禱告。羅馬書第八章15b節::「…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很奇妙父親在希臘文叫「阿爸!」,北京話叫「阿爸!」,台灣話也叫「阿爸!」「阿爸!」好像是全世界小孩共同的語言,不需要特別學的。小孩子跌倒了就會叫「阿爸!」,遇到問題了,不知道怎麼解決,就會叫「阿爸!」這個是急難求助。在新約聖經裡最有名的禱告就是彼得,彼得因為調皮,看見耶穌在海上行走好像在坐風浪板,也想試試看,不曉得他的重量比較重,走一半就沈下去,他就發出一個禱告,那個禱告只有四個字:「主啊!救我!」(太十四:30)這構不構成禱告?構成。所以這是一個禱告,禱告是當你遇見很大的困難時,你就向神呼叫,其實這樣的禱告,不管有沒有受洗,有沒有信教,到很危急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叫出來,不管他的宗教信仰是怎麼樣,都會呼叫求救,呼天喚地、喊上帝、叫什麼神明,這個就是急難時向神發出的一個禱告。
二、感恩答謝的禱告:
如果你的禱告上帝答應了,你會不會對這樣的經驗有所回應呢?你的要求上帝真的答應你了,你會不會感恩?向神作感恩的禱告。耶穌有一次派七十個學生出去傳道,回來時看到效果不錯,耶穌就很感恩、很高興,祂被聖靈感動就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所以禱告的另一個重要的情況,就是當你感覺到神真的聽你的禱告,真的給你恩典的時候,你會不會有感恩的禱告?還是每次你只有求救的禱告,祈求的禱告,這是禱告的平衡,既然你求救,而神有幫助你,你就應該會感恩。
三、掙扎質疑的禱告:
還有一種禱告是爭執的禱告,不曉得你們有沒有想過,在禱告中可以與神爭執。孩子會不會跟爸爸吵架?會啊,「你怎麼這樣、為什麼…」因為小孩子搞不懂,這是掙扎質疑的禱告。有時候我很喜歡這樣的禱告,很多人很怕,「神這麼偉大,我怎麼可以…懷疑祂,跟祂爭執。」耶穌有沒有跟神爭執?有的。他在哪裡跟神爭執?在客西馬尼園。在那裡與神摔跤,他向神禱告說:「父啊!你若願意(如果可以的話),就把這杯撤去(十字架的苦杯),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二十二:42)這是祂掙扎以後的結論,前前後後向神禱告了三次,「可以不可以不需要這樣…」,然後當祂掛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祂還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他跟神說「為什麼!」你有沒有向神作過這種禱告?當我在恆春發生車禍的時候,我跟神質問,「我為了你把台大的前途放棄了,我為了你到恆春,我為了你作一個院長,像乞丐一般到處討錢,我這樣還不夠嗎?為什麼你讓我遇到這個車禍?」各位,遇到像這樣的情況,難道你不會向神發出這樣的呼求嗎?那是一個禱告,神不會責怪我們,因為我們不懂!「遇到這麼大的災難,為什麼…」這是一個禱告,神會聽,所以你不要擔心「神會不會不高興?」不會的。在詩篇裡記載了很多類似這樣的禱告:「神啊!那個人該死,讓他的孩子死掉。」那就是作者當時心中極憤怒所發出的禱告,神不計較,就把它留在詩篇裡面。很多人就拿他來質疑說:「你們的教會很糟糕,你們的聖經怎麼在咒詛別人…」這就是質疑的禱告,到神面前來很掙扎,遇到不能了解,不能接受的事情,就向神發出這樣掙扎質疑的禱告。
四、傾心吐意的禱告:
再來是傾心吐意的禱告。沒有危險,也不是感謝,也不是要爭執,就是喜歡在爸爸身邊說:「爸爸,我要聽你講話,我要與你講話。」我稱作貼心的禱告。就是聊天,沒有什麼需要,沒有別的目的,只是要跟父母講話。有時候作父親的會很傷心,孩子上大學以後,住得很遙遠,很難得回家,以前電話還不普及,就寫信回家,每一次收到孩子的信就很高興,一拆開看,寫的是「獎學金用完了,請再寄錢來。」缺錢的時候才寫信回來,並且除了要錢外就再也沒有別的內容,如果你是父親,看到這樣,你會不會有點傷心,難道你除了要錢以外,沒有別的話說嗎?有時候我們對天父也是一樣,遇到困難會禱告,生氣會禱告,高興會禱告,而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就沒有話說了,你在神面前會向神傾心吐意嗎?「…在祂面前傾心吐意…」(詩六十二:8)在夫妻之間,一般來講妻子最渴望的,就是丈夫願意傾心吐意,先生對太太講話都是有事情才講,沒事情就沒話說,可是太太說:「為什麼要有事情才講話,我就是要跟你聊天啊,你怎麼不會…」這是弟兄和姊妹很大的一個差距,這一方面姊妹比較強,弟兄有軟弱,姊妹要教弟兄,沒事也可以談心。
祈禱的四種扭曲:
一、 沽名釣譽
有一些人把重點放在怎樣禱告,或是怎麼樣禱告才有效,這是有一點扭曲對禱告的認知了。孔雀看到人就會展現自己美麗的尾巴,一如有些人禱告的目的是希望別人知道他很會禱告,耶穌曾講過,這樣不是不好,而是不夠好,因為別人會說:「唉呀!這個人很會禱告」,但上帝會說:「這樣就夠了!別人已經知道你很會禱告了,你的用意也達到自我虛榮的目的,所以上帝也不用聽你的禱告,因為你的目的不是在向我禱告,而是要加增別人對你的Impress(印象)。」馬太福音第六章5節:「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所以這種禱告不是不對,也不是犯罪,只是很可惜。禱告的目的不是要讓人欣賞你,如果你的目的在那裡,那你也就得到你的目的了。
二、操控上帝
第二種禱告就更有趣。在迪士尼動畫的「阿拉丁」裡面,有一個神燈精靈的角色,想請問大家,那個精靈是不是很厲害?他什麼都能做,巨大的他看起來就是一幅很有能力的樣子,但是只有一點不行,就是當阿拉丁叫他做什麼,他就得做什麼,所以誰比較厲害?小小的阿拉丁還是神燈精靈?當然是阿拉丁。因為阿拉丁能控制這個精靈。有時候我們對上帝也類似這樣子,「上帝雖然很厲害,但是你最好聽我的話,我禱告你就要聽,每一次禱告你都要聽,這樣最好。」以下是耶穌曾講的小故事:「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太六:7)我的重點不在話多話少,重點在「必」這個字上。這個「必」字就像是掌握秘訣,也就是我怎樣禱告,上帝一定聽我的,當你有這個觀念的時候,禱告就變成一個魔法,好像你學到一個秘訣,唸一句咒語,門就開了,或是神就跑出來,「嗯!請問主人有什麼吩咐?」因為你唸對了,或放對了方向,有時候很多人一直在找這個秘訣,「必」蒙垂聽。經文說:「多唸幾遍(用許多重複話)就必蒙垂聽」。我們台灣人很欣賞這個,所以你會看到電線桿上貼著說:「南無阿彌…」你多唸幾次就有效。有的人在教會也是這樣,以為多唸幾次同樣的話神就會聽,而另外有一些基督教的書籍,特別教導說「你要怎麼禱告,神就一定會聽。」有一首詩歌是這樣唱:「每一次我禱告,我搖動你的手,禱告做的事,我的手不能做…」,唱一唱我覺得不太對,歌詞說:「『每一次』我禱告,『我搖動』你的手…」真的你有辦法搖動神的手嗎?應該是神搖動祂的手,神搖動祂的手有幾種方式?一種是「來!」,另一種是「不!No!」,最後一種是「等一下!」神一定聽我們禱告,但是不是每次都說「OK!來!」我給你糖果。神可能有三種反應,一個是「Yes」,一個是「No」,一個是「Wait」。有時候「Wait」我們就等不住,我們就會向神抱怨:「神啊!怎麼這樣呢?應該馬上用宅急便,怎麼拖了那麼久…」,經文說:「…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這個「必」是有問題的,神有祂的判斷,不會每次都照我們的Order(命令)。
三、貶人抬己
這樣的禱告是最糟糕的,利用禱告罵人,你有沒有這樣做過?自己的丈夫不聽話,夫妻在一起禱告時,妻子就在禱告中數落丈夫,因為在平常勸告他,就會起衝突,但在禱告時就他就不能跟你吵架,「上帝啊,他又抽煙,下班不回來…」其實不是講給神聽,是用禱告來指責對方。這樣的禱告耶穌不喜歡。有一個法利賽人到聖殿裡面禱告(路十八:10~11),禱告自己的事就好:「神啊,我感謝你…」這個開始很好,但是接下來就開始罵人了:「…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你為什麼提起別人呢?)「…也不像這個稅吏…」站一旁的人也被罵進他的禱告裡,這實在是太過份了。常犯這個錯的是牧師,有的牧師被會友氣不過,就在禱告的時候責備人(特別在主日崇拜是很好的機會),「牧師你怎麼講道罵人」「沒有啊,我只是禱告」,把眾教會的罪都拿出來禱告,求神好好的管教會友,這是不對的,利用禱告來貶人抬己。
四、生活脫節
還有一種禱告,是禱告愈來愈會禱告,可是生活越來越糟糕,這種禱告沒有改變他,只是想改變上帝而已。「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路二十:47)禱告是進步了很多,但是在他們的生活上面沒有好的改變,所以禱告沒有對他們產生任何改變,這是很可惜的,這樣的禱告當然沒有用。
禱告的內容-祈禱的手
一、讚美
這裡有一張很有名的畫,是一雙禱告的手,不知你們熟悉不熟悉,我在洗禮班的時候曾跟他們提過,這雙禱告的手可以提醒我們禱告的內容。提摩太前書二章8節:「…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這雙手有幾個部分,第一個是大拇指,當你對人家舉起大拇指,就是在說「你很棒」。這是第一點,對上帝會讚美,你會欣賞就會讚美,詩篇一百五十篇1節:「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在神的聖所讚美祂,在祂顯能力的穹蒼讚美祂!」
二、感謝
第二個手指頭就是感謝。詩篇一百三十九篇14節:「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當神對我們有作為的時候,我們是感謝;當我們會欣賞神的時候,我們是讚美,所以讚美和感謝是不一樣的,對神的所是,你是讚美;對神的所為,你是感謝。
三、認罪
第三個手指頭就是認罪。每一次到神面前來禱告,我們會作一種自我反省的工作,詩篇五十一篇4節:「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
四、代求
第四個禱告的內容就是代求。替別人禱告。雅各書五章16節:「所以你們要彼此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五、祈求
第五個禱告的內容就是為自己的需要禱告。馬太福音七章7節:「你們祈求,就給你們開門;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從「祈求」然後「尋找」最後到「叩門」,表達一個人的迫切性,有這三個 Step(階段)。第一個就是坐在那邊說:「神啊,我要這個…」,然後就是站起來找看看有沒有,找到了之後就開始敲門,這是跟神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親近,然後越迫切的一種表示。簡單來講,他們都是尋找者,如果你是一個尋求者的話,神會答應,但不一定照你的要求給你。
六、聆聽
最後一個就是我們最常忽略的,我們以為手就是五根手指頭,其實五根手指頭不構成手,還有一張很大的手掌,手掌的面積和五根手指頭的面積,加起來差不多一樣大,這個手掌就代表聆聽。當你知道禱告是一種呼吸,是一種對話的時候,我知道禱告需要有聆聽的時間,所以禱告完後,我們要有一點時間默想安靜,聆聽神對我的感動或回應,這樣你的禱告就是一個平衡良好的禱告生活,詩篇一百四十三篇8節:「求你使我清晨得聽你慈愛之言,因為倚靠你,求你使我知道當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你。」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詩歌,但是我倒希望我們每一次唸「主禱文」的時候,每一次想到「主禱文」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一些問題來作自我反省的工作,相信這樣的禱告會改變你!會改變我們!Our Father 我們在天上的父,這是很簡潔的一句話,代表我們和神有兩個關係,第一,這位神是我們的父,是與我們很親近,是我們的爸爸。第二,祂是在天上,祂是高高在上,是很偉大的,是全能的,是我們無法完全了解的,我們跟神的關係就一直在「神是超然的、神是內住的」當中,來尋求我們與神的關係。禱告是可以讓我們與神建立關係的一個很好的管道,但願我們大家可以學習,怎麼樣藉著禱告與神越來越親近,我們如果先求神的國和義,神就會賜下我們所需用(太六:33)。希望大家還記得「想要」和「需要」是不一樣的,神會把「需要」的給我們,但不一定會把「想要」的給我們,因為我們「想要」的常常比「需要」的多很多,我們一起來學習禱告。讓我們成為〝禱告的人〞,與神關係愈來愈親密,也被神改變。
主禱文
(主耶穌教門徒的禱詞,前面三項是「先求祂的國和義」後三項是〝神供應所需要的〞)
1.爾名為聖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您的名為聖,默想:
Our Father, who art in heaven, 我的生活是否榮耀主名?
Hallowed be thy name. 我是否傳福音領人歸主?
2.爾國降臨
願您的國降臨, 我在社會是否作光作鹽?
Thy kingdom come, 我是否彰顯神慈愛公義?
3.爾旨暢行
願您的旨意行在地上, 我是否學習明白神心意?
如同行在天上一樣。 我是否願意順服神旨意?
Thy will be done, 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4.賜阮日食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我是否對神供應常感恩?
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 我是否與鄰舍分享神愛?
5.赦阮罪過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一樣。 我是否還不能饒恕人?
And forgive us our debts, 我是否有罪尚未悔改?
As we forgive our debtors;
6.免阮試探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我是否過聖潔的生活?
And 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 我是否決心靠主得勝?
But deliver us from evil.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您的,直到永遠! 我是否常追求神國和義?
阿們! 我是否將當得的榮耀歸主?
For thine is the kingdom and the powerand the glory forever. Amen
2005年3月13日 星期日
奉獻最好的 -- 盧俊義 牧師
寫作於2005.03.13
作 者: 盧俊義 牧師
聖 經: 【創世記廿二章1~19節 哥林多後書九章6~10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我們如果要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描述亞伯拉罕的故事,可以說亞伯拉罕故事的最中心點,就是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創世記」第二十二章――把他的獨生子以撒獻在祭壇上為最高峰。我們打開創世記二十二章第1節開始,作者就用了一個很重要的詞彙:「上帝要『考驗』(試驗)亞伯拉罕…」,這裡所用的「考驗」跟「試探」是不一樣的,「考驗」在表達的是一種訓練,「試探」是誘惑,所以「考驗」在這裡講的是上帝要幫助亞伯拉罕的信仰內涵可以昇華,可以提高。 上帝不會去誘惑人,雅各書的作者說:「上帝不會誘惑我們」(雅1:13~14),什麼才會誘惑我們?撒但魔鬼是誘惑我們的。所以聖經一提到撒旦魔鬼的時候,這個名詞本身就是在說「誘惑者」的意思,就是指撒旦或是魔鬼。所以上帝不會誘惑人,只有撒旦才會誘惑人。上帝要考驗一個人,主要的目的是要使這個人的信仰內涵能夠進步、提升。我們來看第2節,這一段經文說:「上帝對亞伯拉罕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燒化祭(燔祭)。』」在這裡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以撒是上帝所賜給亞伯拉罕的,上帝賜給他,上帝沒有說「把我賜給你的」帶去作為燒化祭,而是說「你的兒子、你的獨生子」,上帝把禮物送給誰,就是屬於那一個人的,上帝沒有說「那是祂的」,上帝用這樣的話語是要讓亞伯拉罕知道,我已經賞賜給你,但是我希望你能夠奉獻他作為燒化祭。
「燒化祭」在利未記的第一章我們就可以看到什麼是「燒化祭」?「燒化祭」就是要把祭物完全的燒掉。跟我們今天不太一樣,我們今天在一些廟口可以看到宰殺牲畜或祭牲品擺在那裡的時候,祭拜完後就帶回去,然後大家分著享受。以色列民族在作燒化祭的時候不是這個樣子,他是要把牲祭殺死、剖開,然後放在祭壇上,把牠用火完全燒掉,要完全燒掉,這個叫作「燒化祭」。 換句話說,他要把牠燒的都不存留任何一件東西,不能燒化的,就要先把它分開來,所以當上帝跟亞伯拉罕說要把你的獨生子、把你所愛的兒子以撒獻為燒化祭的時候,其實上帝是在告訴亞伯拉罕,要把以撒完全的奉獻在上帝的面前。那我們從第3節可以看到,第二天一早,亞伯拉罕就開始準備做燒化祭的工作。聖經的作者沒有給我們很多思考的空間,從亞伯拉罕聽到上帝這樣的呼聲到第二天,這個時間是非常短促的,很多人在探討這一段時間,亞伯拉罕的心境是如何。如果我們把這個角色稍微對換一下,挪到我們的身上來的時候,我想我們大概是徹夜難眠,整個晚上都睡不著覺,甚至會痛哭流涕。不要說是燒化祭,單單是生病就可以讓我們哭的死去活來。那麼上帝跟亞伯拉罕說,把你的兒子,你最愛的獨生子獻作燒化祭給我的時候,祂其實是再跟亞伯拉罕說――我要把這一件東西收回來。上帝有能力賜給你,上帝也有能力把它收回來,這也是約伯在他的經歷裡面所說的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回的也是耶和華。」(伯1:21)
我們看第3節說:「亞伯拉罕第二天一早(清早)…」這個意思是在表示什麼?亞伯拉罕毫不猶豫的,因他非常清楚,本來這個東西就是沒有的,根本就不存在,因為已經超過他們能力所及的範圍。當他一百歲,妻子九十歲的時候,才得到以撒,所以以撒的名字叫作「非常好笑」(可笑),因為講給人聽,九十歲的老太婆生一個孩子,大家一聽都會覺得非常可笑,但是他們卻得到了。當他們得到的時候,我們有一種看法,東方的社會,包括台灣人早期的社會(大概最近幾年才改變了),大家都努力生孩子,特別是生男孩子,你會問他說:「為什麼一定要生男孩子?」我們看人的姓名,特別是女人的姓名就非常有意思,比如「招弟」(要招一個弟弟來),如果看到女人的名字有叫作「招弟」的,你可以想像她前面全部都是女的,你會看到「招弟」,就是希望下一胎是男的。 或是我們會看到名字「罔市」(台語),我們會看到很多女人的名字「亞男」(不是真的,是準備的),你會看到很多類似的名字,我們覺得生一個男的,你的終身有所依靠。上帝這一種試驗,對亞伯拉罕的考驗,其實是要轉變他的整個思路,讓他知道以撒不是你的倚靠,上帝才是你的倚靠。上帝有能力在人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之下,給你最好的一個獨生子,上帝要讓你知道,即使你擁有最好的,也不是你生命的依靠,生命依靠的中心是上帝,而不是在人手上所擁有的東西。
我們來看第4~5節,「他把僕人帶去,把他的獨子以撒帶到獻祭的地方,然後他跟僕人說,你們留在這裡,我跟孩子去獻祭,回頭再來你們這個地方。」為什麼要把僕人和他分開?我相信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如果僕人在旁邊,他拿起刀子要殺以撒的時候,大概兩個僕人就會撲上來,會阻礙獻祭的工作,真的要獻祭,就要把所有可能的阻礙都切除掉,有所猶豫,就會阻礙奉獻的意願。我們再看第6~7節,這時以撒有意見,他一直覺得很奇怪,既然是要獻燒化祭,為什麼都沒有準備牲祭?因為燒化祭一定要用動物,如果是蔬菜水果叫作「素祭」,「素祭」就是不用燒的,燒化祭就必須是用動物,那時他就問:「既然有木柴要作燒化祭,那麼要獻祭的動物在哪裡?」亞伯拉罕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他只能說:「既然是上帝所講,上帝一定會準備好。」我在讀這一段經文時,就一直在想,亞伯拉罕如果跟以撒說:「那就是你!」他一定逃跑。如果換作是我,我拼死也一定會跑掉,才不會傻到在那裡,還跟著老爸一起走。亞伯拉罕可能有這樣的感想,他不能講,他只能說:「這個是上帝的。」或者他在說:「上帝自己會準備」的時候,其實他也是在說:「你就是上帝的。」「上帝就是準備你作為今天所要用的。」
我們來看第9~11節,亞伯拉罕到上帝「指示的地方」,獻祭在「上帝指示的地方」,而不是到我們所喜愛的地方,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去看創世記第12章1節的時候,上帝揀選亞伯拉罕所講的話:「你離開你父親的家,到我指示你要去的地方。」在這裡聖經說:「到我指示你要去的地方,將你的孩子獻為燒化祭。」所以亞伯拉罕去的時候,他就準備好祭壇的東西,他用什麼方式把以撒綁起來,我們不知道,但是當他把以撒綁好,然後準備要獻祭的時候…(12節)天使出現。當我們看到天使出現的時候,他跟亞伯拉罕說:「不可以傷害這個孩子,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沒有把你自己的兒子、你的獨生子留住不給我。」那麼這裡所說的「敬畏上帝」,意思就是――你的生命以上帝為最中心,這個叫作「敬畏」。而不是像我們一般在講要敬畏上帝,然而我們的心中卻另有所屬。「敬畏」是在表示,他實在是完完全全的、毫無掛慮的以上帝為他生命的主,上帝說什麼,他完全接受,這個叫作「敬畏」。然後聖經說:「沒有把你自己的兒子…」上帝(或天使)對亞伯拉罕講話的時候,沒有說:「把我賞賜給你的…」而是說:「把你的兒子…」。換句話說,以撒真的是亞伯拉罕的,但是上帝是要他把最好的奉獻出來。整個以色列的民族都有這樣的觀念――要把最好的奉獻給上帝。
我們看13~14節,就在那個時候,亞伯拉罕看見有一隻羊,他兩角扣在樹叢裡,卡在樹上,那麼他就知道原來是羊,可以作為燒化祭來取代以撒的生命。其實整個聖經的作者都在講這裡,他要說出以色列民族,這個揀選的民族跟迦南地的民族、其他的民族不一樣的地方,是因為早期的民族,他們的宗教信仰,有把人殺死當作祭品獻給神明,以色列民族被上帝揀選以後,為了要表示他們是被上帝所揀選的民族,跟其他的民族不一樣,就在這個地方。其他的民族用人來作為牲品,但是以色列民族是用羔羊當作牲品,而不再用人當作祭品。我們如果來翻閱早期社會的資料,我們也會發現,有原住民是用殺人當作牲祭,獻給他們所敬拜的神或是祖先。看聖經的紀錄時,可以看到聖經裡面有很多地方,特別是在列王記、民數記、利未記或出埃及記,這些早期的資料裡面,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以色列民族的長子,長子在東方的文化社會裡面也被看成是最重要的。台灣人也是這樣,長子不可以離開父母的家,根據摩西法律上的規定,長子可以多分得一份財產,台灣人雖然不是用長子,但是我們用什麼來多分一份財產?我們用長孫。我們有一句話叫作:「大孫頂尾子」(台語)這個就是跟以色列民族是一樣,以色列民族是長子財產多一份,我們是長孫多一份。那麼第一個長孫,無論是誰,你是排行第幾,如果下一代你生的是第一個男孩子,也不算是長孫,要長子所生的男孩子才算是長孫。比如說我有一個哥哥,他都生女的,我是排行第二,我生男的,那麼我的孩子算是長孫,可是如果我的哥哥他生了一個兒子,比我的兒子年紀還要小好幾歲,他也算長孫,長子所生的孩子叫作長孫。長孫可以多一份財產。很可惜民法修改了,所以長孫也沒有用,他不能多分一份財產,而是男生女生都一樣。我們的文化傳承已經有所改變。我們看到聖經的時代背景也是這樣,最重要是在解釋:為什麼以色列民族用羊不用人來獻祭,就是因為以色列民族是被上帝揀選出來的。
我們來看15~19節上帝因為亞伯拉罕的信心,祂就再一次的宣示,祂要賞賜給亞伯拉罕的,確實是會實現的。弟兄姊妹,我們在看這一段經文的時候,其實我們可以這樣子來了解,若是我們願意奉獻最好的給上帝,上帝絕對不會疏忽我們所做的奉獻。因為當一個人願意把他最好的奉獻給上帝,他已表示確實是敬畏上帝的。一個敬畏上帝的人,上帝會看顧他。我在鄉下牧會的時候,非常感動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一天教會的會計人員來跟我說:「牧師,有一件事很奇怪,我們關山鄉下這個地方,沒有台灣銀行,只有農會,為什麼每個禮拜收到奉獻金,裡面有些鈔票都是新的,整張都沒有扭曲,而且都非常平、非常整齊。」他說:「很奇怪,如果這裡有台灣銀行就可以理解,可是在我們這裡沒有人住在台東,台東才有台灣銀行,難道有人每個禮拜跑到台東換錢?或者他家裡隨時準備了一大堆新鈔?這個不知道是哪一位奉獻的?」因為會友有固定奉獻袋,在那個固定奉獻袋裡面會計突然間發現,有一位姊妹長久以來,她的奉獻袋裡面放的錢,都是嶄新的錢。會計就跟我講,可能是某某人,我就說我知道了。有一天我去家庭訪問,剛好有空,就在閒聊的時候,我問她這一件事情。這一位姊妹是在菜市場開雜貨店的,我就問她說:「你是不是每個禮拜都到台東採貨呢?或是去銀行換錢?你怎麼每個禮拜奉獻的錢都是新的?」她說:「唉呀,被牧師發現了!」他才告訴我她是這麼做的,她說她每天在菜市場做生意,雜貨店來來去去的人很多,錢一直會換來換去、找來找去。每一天晚上關門的時候,她把收進來的錢挑出最新的,然後用水灑一灑,用熨斗燙一燙,把它燙好了之後,放在聖經或聖詩裡面夾著放妥,每一天她取出最新的,淘汰比較舊的,他每天都在比哪一張較新較平,然後她說:「我把最新的、最好的獻給上帝,然後第二新的、次等的,找給客人,最髒的、最爛的送到農會去存款。」「最好的獻給上帝」,聽了這個姊妹分享,我開始從那位姊妹身上學習,若我身上有錢,就把最新的留下來,像農曆過年時我就會準備一些新的錢,放著,每個禮拜奉獻。
我們的很少信徒是這樣的,我們常常都是將最好的獻給自己,把最爛的獻給上帝。因為我們都很會吃定了上帝,覺得上帝是無所不能,垃圾也可以變黃金,所以把垃圾丟給上帝。有一陣子我們的神學生,大部分都是這樣子來的,「既然大學考不上,不如去念神學院好了。」然後我們把最爛的丟給神學院,我們再期待得到最優秀的牧師、傳道者。這是非常愚蠢的看法,所以你會看到今天有很多教會發生問題產生弊端。我們實在要感謝上帝賜給我們和平教會有最好的傳道者,因他將最好的奉獻給上帝,我們應該珍惜。我相信因為我們和平教會奉獻最好的給上帝,上帝也會把最好的賞賜給我們,我們應該為此獻上感恩。
作 者: 盧俊義 牧師
聖 經: 【創世記廿二章1~19節 哥林多後書九章6~10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我們如果要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描述亞伯拉罕的故事,可以說亞伯拉罕故事的最中心點,就是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創世記」第二十二章――把他的獨生子以撒獻在祭壇上為最高峰。我們打開創世記二十二章第1節開始,作者就用了一個很重要的詞彙:「上帝要『考驗』(試驗)亞伯拉罕…」,這裡所用的「考驗」跟「試探」是不一樣的,「考驗」在表達的是一種訓練,「試探」是誘惑,所以「考驗」在這裡講的是上帝要幫助亞伯拉罕的信仰內涵可以昇華,可以提高。 上帝不會去誘惑人,雅各書的作者說:「上帝不會誘惑我們」(雅1:13~14),什麼才會誘惑我們?撒但魔鬼是誘惑我們的。所以聖經一提到撒旦魔鬼的時候,這個名詞本身就是在說「誘惑者」的意思,就是指撒旦或是魔鬼。所以上帝不會誘惑人,只有撒旦才會誘惑人。上帝要考驗一個人,主要的目的是要使這個人的信仰內涵能夠進步、提升。我們來看第2節,這一段經文說:「上帝對亞伯拉罕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燒化祭(燔祭)。』」在這裡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以撒是上帝所賜給亞伯拉罕的,上帝賜給他,上帝沒有說「把我賜給你的」帶去作為燒化祭,而是說「你的兒子、你的獨生子」,上帝把禮物送給誰,就是屬於那一個人的,上帝沒有說「那是祂的」,上帝用這樣的話語是要讓亞伯拉罕知道,我已經賞賜給你,但是我希望你能夠奉獻他作為燒化祭。
「燒化祭」在利未記的第一章我們就可以看到什麼是「燒化祭」?「燒化祭」就是要把祭物完全的燒掉。跟我們今天不太一樣,我們今天在一些廟口可以看到宰殺牲畜或祭牲品擺在那裡的時候,祭拜完後就帶回去,然後大家分著享受。以色列民族在作燒化祭的時候不是這個樣子,他是要把牲祭殺死、剖開,然後放在祭壇上,把牠用火完全燒掉,要完全燒掉,這個叫作「燒化祭」。 換句話說,他要把牠燒的都不存留任何一件東西,不能燒化的,就要先把它分開來,所以當上帝跟亞伯拉罕說要把你的獨生子、把你所愛的兒子以撒獻為燒化祭的時候,其實上帝是在告訴亞伯拉罕,要把以撒完全的奉獻在上帝的面前。那我們從第3節可以看到,第二天一早,亞伯拉罕就開始準備做燒化祭的工作。聖經的作者沒有給我們很多思考的空間,從亞伯拉罕聽到上帝這樣的呼聲到第二天,這個時間是非常短促的,很多人在探討這一段時間,亞伯拉罕的心境是如何。如果我們把這個角色稍微對換一下,挪到我們的身上來的時候,我想我們大概是徹夜難眠,整個晚上都睡不著覺,甚至會痛哭流涕。不要說是燒化祭,單單是生病就可以讓我們哭的死去活來。那麼上帝跟亞伯拉罕說,把你的兒子,你最愛的獨生子獻作燒化祭給我的時候,祂其實是再跟亞伯拉罕說――我要把這一件東西收回來。上帝有能力賜給你,上帝也有能力把它收回來,這也是約伯在他的經歷裡面所說的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回的也是耶和華。」(伯1:21)
我們看第3節說:「亞伯拉罕第二天一早(清早)…」這個意思是在表示什麼?亞伯拉罕毫不猶豫的,因他非常清楚,本來這個東西就是沒有的,根本就不存在,因為已經超過他們能力所及的範圍。當他一百歲,妻子九十歲的時候,才得到以撒,所以以撒的名字叫作「非常好笑」(可笑),因為講給人聽,九十歲的老太婆生一個孩子,大家一聽都會覺得非常可笑,但是他們卻得到了。當他們得到的時候,我們有一種看法,東方的社會,包括台灣人早期的社會(大概最近幾年才改變了),大家都努力生孩子,特別是生男孩子,你會問他說:「為什麼一定要生男孩子?」我們看人的姓名,特別是女人的姓名就非常有意思,比如「招弟」(要招一個弟弟來),如果看到女人的名字有叫作「招弟」的,你可以想像她前面全部都是女的,你會看到「招弟」,就是希望下一胎是男的。 或是我們會看到名字「罔市」(台語),我們會看到很多女人的名字「亞男」(不是真的,是準備的),你會看到很多類似的名字,我們覺得生一個男的,你的終身有所依靠。上帝這一種試驗,對亞伯拉罕的考驗,其實是要轉變他的整個思路,讓他知道以撒不是你的倚靠,上帝才是你的倚靠。上帝有能力在人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之下,給你最好的一個獨生子,上帝要讓你知道,即使你擁有最好的,也不是你生命的依靠,生命依靠的中心是上帝,而不是在人手上所擁有的東西。
我們來看第4~5節,「他把僕人帶去,把他的獨子以撒帶到獻祭的地方,然後他跟僕人說,你們留在這裡,我跟孩子去獻祭,回頭再來你們這個地方。」為什麼要把僕人和他分開?我相信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如果僕人在旁邊,他拿起刀子要殺以撒的時候,大概兩個僕人就會撲上來,會阻礙獻祭的工作,真的要獻祭,就要把所有可能的阻礙都切除掉,有所猶豫,就會阻礙奉獻的意願。我們再看第6~7節,這時以撒有意見,他一直覺得很奇怪,既然是要獻燒化祭,為什麼都沒有準備牲祭?因為燒化祭一定要用動物,如果是蔬菜水果叫作「素祭」,「素祭」就是不用燒的,燒化祭就必須是用動物,那時他就問:「既然有木柴要作燒化祭,那麼要獻祭的動物在哪裡?」亞伯拉罕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他只能說:「既然是上帝所講,上帝一定會準備好。」我在讀這一段經文時,就一直在想,亞伯拉罕如果跟以撒說:「那就是你!」他一定逃跑。如果換作是我,我拼死也一定會跑掉,才不會傻到在那裡,還跟著老爸一起走。亞伯拉罕可能有這樣的感想,他不能講,他只能說:「這個是上帝的。」或者他在說:「上帝自己會準備」的時候,其實他也是在說:「你就是上帝的。」「上帝就是準備你作為今天所要用的。」
我們來看第9~11節,亞伯拉罕到上帝「指示的地方」,獻祭在「上帝指示的地方」,而不是到我們所喜愛的地方,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去看創世記第12章1節的時候,上帝揀選亞伯拉罕所講的話:「你離開你父親的家,到我指示你要去的地方。」在這裡聖經說:「到我指示你要去的地方,將你的孩子獻為燒化祭。」所以亞伯拉罕去的時候,他就準備好祭壇的東西,他用什麼方式把以撒綁起來,我們不知道,但是當他把以撒綁好,然後準備要獻祭的時候…(12節)天使出現。當我們看到天使出現的時候,他跟亞伯拉罕說:「不可以傷害這個孩子,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沒有把你自己的兒子、你的獨生子留住不給我。」那麼這裡所說的「敬畏上帝」,意思就是――你的生命以上帝為最中心,這個叫作「敬畏」。而不是像我們一般在講要敬畏上帝,然而我們的心中卻另有所屬。「敬畏」是在表示,他實在是完完全全的、毫無掛慮的以上帝為他生命的主,上帝說什麼,他完全接受,這個叫作「敬畏」。然後聖經說:「沒有把你自己的兒子…」上帝(或天使)對亞伯拉罕講話的時候,沒有說:「把我賞賜給你的…」而是說:「把你的兒子…」。換句話說,以撒真的是亞伯拉罕的,但是上帝是要他把最好的奉獻出來。整個以色列的民族都有這樣的觀念――要把最好的奉獻給上帝。
我們看13~14節,就在那個時候,亞伯拉罕看見有一隻羊,他兩角扣在樹叢裡,卡在樹上,那麼他就知道原來是羊,可以作為燒化祭來取代以撒的生命。其實整個聖經的作者都在講這裡,他要說出以色列民族,這個揀選的民族跟迦南地的民族、其他的民族不一樣的地方,是因為早期的民族,他們的宗教信仰,有把人殺死當作祭品獻給神明,以色列民族被上帝揀選以後,為了要表示他們是被上帝所揀選的民族,跟其他的民族不一樣,就在這個地方。其他的民族用人來作為牲品,但是以色列民族是用羔羊當作牲品,而不再用人當作祭品。我們如果來翻閱早期社會的資料,我們也會發現,有原住民是用殺人當作牲祭,獻給他們所敬拜的神或是祖先。看聖經的紀錄時,可以看到聖經裡面有很多地方,特別是在列王記、民數記、利未記或出埃及記,這些早期的資料裡面,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以色列民族的長子,長子在東方的文化社會裡面也被看成是最重要的。台灣人也是這樣,長子不可以離開父母的家,根據摩西法律上的規定,長子可以多分得一份財產,台灣人雖然不是用長子,但是我們用什麼來多分一份財產?我們用長孫。我們有一句話叫作:「大孫頂尾子」(台語)這個就是跟以色列民族是一樣,以色列民族是長子財產多一份,我們是長孫多一份。那麼第一個長孫,無論是誰,你是排行第幾,如果下一代你生的是第一個男孩子,也不算是長孫,要長子所生的男孩子才算是長孫。比如說我有一個哥哥,他都生女的,我是排行第二,我生男的,那麼我的孩子算是長孫,可是如果我的哥哥他生了一個兒子,比我的兒子年紀還要小好幾歲,他也算長孫,長子所生的孩子叫作長孫。長孫可以多一份財產。很可惜民法修改了,所以長孫也沒有用,他不能多分一份財產,而是男生女生都一樣。我們的文化傳承已經有所改變。我們看到聖經的時代背景也是這樣,最重要是在解釋:為什麼以色列民族用羊不用人來獻祭,就是因為以色列民族是被上帝揀選出來的。
我們來看15~19節上帝因為亞伯拉罕的信心,祂就再一次的宣示,祂要賞賜給亞伯拉罕的,確實是會實現的。弟兄姊妹,我們在看這一段經文的時候,其實我們可以這樣子來了解,若是我們願意奉獻最好的給上帝,上帝絕對不會疏忽我們所做的奉獻。因為當一個人願意把他最好的奉獻給上帝,他已表示確實是敬畏上帝的。一個敬畏上帝的人,上帝會看顧他。我在鄉下牧會的時候,非常感動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一天教會的會計人員來跟我說:「牧師,有一件事很奇怪,我們關山鄉下這個地方,沒有台灣銀行,只有農會,為什麼每個禮拜收到奉獻金,裡面有些鈔票都是新的,整張都沒有扭曲,而且都非常平、非常整齊。」他說:「很奇怪,如果這裡有台灣銀行就可以理解,可是在我們這裡沒有人住在台東,台東才有台灣銀行,難道有人每個禮拜跑到台東換錢?或者他家裡隨時準備了一大堆新鈔?這個不知道是哪一位奉獻的?」因為會友有固定奉獻袋,在那個固定奉獻袋裡面會計突然間發現,有一位姊妹長久以來,她的奉獻袋裡面放的錢,都是嶄新的錢。會計就跟我講,可能是某某人,我就說我知道了。有一天我去家庭訪問,剛好有空,就在閒聊的時候,我問她這一件事情。這一位姊妹是在菜市場開雜貨店的,我就問她說:「你是不是每個禮拜都到台東採貨呢?或是去銀行換錢?你怎麼每個禮拜奉獻的錢都是新的?」她說:「唉呀,被牧師發現了!」他才告訴我她是這麼做的,她說她每天在菜市場做生意,雜貨店來來去去的人很多,錢一直會換來換去、找來找去。每一天晚上關門的時候,她把收進來的錢挑出最新的,然後用水灑一灑,用熨斗燙一燙,把它燙好了之後,放在聖經或聖詩裡面夾著放妥,每一天她取出最新的,淘汰比較舊的,他每天都在比哪一張較新較平,然後她說:「我把最新的、最好的獻給上帝,然後第二新的、次等的,找給客人,最髒的、最爛的送到農會去存款。」「最好的獻給上帝」,聽了這個姊妹分享,我開始從那位姊妹身上學習,若我身上有錢,就把最新的留下來,像農曆過年時我就會準備一些新的錢,放著,每個禮拜奉獻。
我們的很少信徒是這樣的,我們常常都是將最好的獻給自己,把最爛的獻給上帝。因為我們都很會吃定了上帝,覺得上帝是無所不能,垃圾也可以變黃金,所以把垃圾丟給上帝。有一陣子我們的神學生,大部分都是這樣子來的,「既然大學考不上,不如去念神學院好了。」然後我們把最爛的丟給神學院,我們再期待得到最優秀的牧師、傳道者。這是非常愚蠢的看法,所以你會看到今天有很多教會發生問題產生弊端。我們實在要感謝上帝賜給我們和平教會有最好的傳道者,因他將最好的奉獻給上帝,我們應該珍惜。我相信因為我們和平教會奉獻最好的給上帝,上帝也會把最好的賞賜給我們,我們應該為此獻上感恩。
2005年3月6日 星期日
操練敬虔(一):敬虔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3.06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提摩太前書四章7b~8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弟兄姊妹大家早,關於「教會的見證」系列到上週已經講完了,我們再複習一下,參加敬拜的兄姐應該還記得。教會有幾個見證?五個。哪五個見證?就是有兩個妻子WIFES。第一個W是敬拜(Worship),第二個I是什麼?教導(Instruction)。第三個F是什麼?團契(Fellowship)。第四個E是什麼?宣教(Evangelism)。第五個S是什麼?服侍(Service)。
今天我們開始進入另一個主題,就是講「我們跟神的關係」。我覺得這是最基本的,你當一個基督徒是怎麼看待神?有沒有把神當神看?當你把神當神看的時候,那個態度就叫做「敬虔」。我們要一起來學習「如何操練敬虔」。今天的經文「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操練身體是有益處,只是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這表示敬虔是可以操練、可以練習的。到底「敬虔」是什麼?我們要一起來思想,有關「敬虔」的各種觀念。
耶穌基督在聖殿時,法利賽人來問他:「什麼叫作最大的誡命?」你們應該記得吧,最大的誡命有幾條?一條還是兩條?他們問「最大的」應該只有一條,但是耶穌的答案變成兩條(太二十二:37~40)。第一條叫作盡心愛神(盡心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第二條叫作愛人如己,耶穌說這一條和那一條也相仿,所以有兩條。我們要把這兩條誡命的意思再往前思考一下。衛理公會的John Wesley牧師他這樣解釋這一節聖經,他說:「盡心愛神就是Piety to God(對神敬虔),愛人如己就是Mercy to man(對人愛憐)。」 他認為這是所有信仰最重要的――對神與對人的關係。對神是Piety,對人是Mercy,把它用中文來看的話,就是拜神要敬虔,待人要愛憐。我們可以有這樣的觀念:「我們對神的關係怎麼樣,我們對人的關係就怎麼樣。」而且很特別的是,對人的關係和對神的關係是連結在一起,因為耶穌說它們是相仿的,也就是說,如果你對人不能有愛憐,你就不能說你是敬神,因為神要我們對人有愛憐,所以這兩樣不能分開。如果你說我對神好就好,對人不管他,那是不行的。這兩樣必須同時一起執行,有一些人和教會把敬虔的意思從這個角度去解釋。
「敬虔」的定義我們從英文來查考,在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2000年第四版中,它認為敬虔至少有三個意思:第一個叫作「表面敬虔」,我把它翻譯作「道貌岸然」。就好比是牧師,是根據他的衣服,但你怎麼知道他敬虔呢?他所穿的衣服叫作道袍,道袍穿起來就道貌,穿的時候有一條帶子在前面。昨天主持追思禮拜,我也穿一件道袍,也是有一條帶子,不管在哪裡,你看見有人穿著道袍,不管是道教的道袍,還是基督教的道袍,你就肅然起敬,我們穿的衣服有時可以代表我們對神的敬畏,但如果只是表面就有問題了,如果一個牧師他讓人家看到的敬虔只是衣服的話就有問題了。 所以道貌岸然本身不是不對,也不是牧師以後就不要穿道袍了,這是一種敬虔,我們一看到牧師這樣穿,我們就知道牧師在主持禮拜,或是牧師在施行聖禮,大家至少不會隨便講話或開玩笑,這是第一個意思的敬虔,這是最表面的敬虔。但是有些人很可惜,他只是維持外表的敬虔,「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三:5)到底什麼是敬虔的實意呢?就是剛才我們所提到耶穌講過的兩點「拜神要敬虔,待人要愛憐。」
在對人當中最重要的,我們把它用敬虔這個字是指對父母,我們華人把它稱作「孝敬」,「孝敬父母」,舊約十誡中,摩西拿的兩塊法版上,那邊五條寫著怎樣對待人,這邊五條寫著要怎麼對神,而其中的第五條是「孝敬父母」,請留意孝敬父母是放在待神這邊。所以我們華人的文化說要「孝順父母」,這是屬於敬虔的一部份,特別是對父母的態度。不知各位還有沒有印象,古人孟宗為了他父親想要吃竹筍,冬天挖不到,他就在竹林哭,聽說就長出筍來。另有一個名叫吳猛的人(他名字叫作猛,但心很軟),家裡買不起蚊帳,在夏天裡怕父親被蚊子咬,他就脫光衣服跑到爸爸的房間(不是要裸奔),要讓蚊子先咬他,等到蚊子吃飽了,再讓父親去睡覺。這是我們所謂的二十四孝其中的二孝,說明我們作子女的對父母盡量要表示敬意,其中用上面兩個例子來表示孝敬父母。「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它們先在自己加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提前五:4)這個也是Piety的一個,這是敬虔的第二個意思,就是在人跟人之間,應該學習孝敬父母。
那麼對神呢,則是最終的定義。你可以看到泰國人民拜神明的態度,是用跪拜的。那麼與回教徒比起來呢?他們敬拜時,是將頭上包裹的布打開,舖在地上,然後五體投地的敬拜(含額頭伏地)。那麼我們基督徒是怎麼敬拜?牧師是站著,而會眾是坐著敬拜,所以連姿勢都表現的不太一樣,我們沒有把椅子拿掉,要大家敬拜就是跪在地上聽牧師講道,我們沒有這樣做,那你覺得那個比較敬虔呢?是坐著還是五體投地比較敬虔呢?哪樣比較會打瞌睡呢?是坐著比較容易打瞌睡還是跪著比較會打瞌睡?當然有的很累跪著也會睡著是有可能的。台灣話有一句諺語:「假神真拜,而真神假拜。」這句很妙的話是在諷刺基督徒,我們說他們拜的神是假的,可是他們拜的態度是真的,他們拜的很敬虔,我們拜的神是真的,但卻有點「玩一玩」,也就是我們對神的態度沒有那麼敬畏。有時候我們要看牧師講道講的好不好,講不好則下個禮拜就不去了,我們當作是聽「演講」,不當作是「敬拜」。所以在對神的態度上,我覺得一般來講,佛教徒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我是指那種態度)。姿勢怎麼做倒是另一件事,當保羅到雅典,看見雅典人在拜神,他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敬畏鬼神…」(徒十七:22),這個也就是Piety,對神的態度,那種把神當神的態度就是敬虔。
關於敬虔,有一位先生,他寫的作品影響全世界,他是貴格會的牧師,貴格會是一個很小的教派,可是這個人在70年代寫了一本書,到現在還在出版,已經出版了20版,全世界都有,包括中文版。我記得我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看過那本書,書名叫作「屬靈操練的禮讚」,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它是教我們怎樣操練敬虔,作者的名字叫作Richard J. Foster(浮士德)―校園書房出版社。他也沒有想到一間小教會的牧師,寫了一本小小的靈修書籍,居然對世界造成那麼大的影響,後來他又出了一本書,將貴格會對敬虔的了解,以及各個教派中的敬虔觀,收錄在其中,書名叫作「屬靈傳統禮讚」(Stream of Living water),在書中他提到教會中可找到六種不同的敬虔觀。
第一種,默想禱告。什麼叫作敬虔?就是安靜在神的面前,默想、禱告的靈修生活,這是敬虔派或是神秘宗派的教會所強調的,要操練自己、操練敬虔,就是在神面前安靜,聆聽神向我啟示。我們今天的啟應文所念到的渴慕親近神:「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詩42:1),「渴」、「慕」,這樣的一個態度,希望與神親近,這是第一個敬虔的表示。常常希望找時間親近神。對我們弟兄姊妹來講,我從上個禮拜鼓勵大家,每天花個五分鐘,(這個五分鐘是不好意思的把一點時間留給神)可是為要讓大家容易開始,所以沒要求太久(一小時可能大家不太能接受),至少你每天有撥一些時間來親近神,這是一種態度,願意每天給神一點時間,跟神親近。
第二種,他們認為敬虔不是你自己一個人安靜在那裡不做事,是你要讓神不斷的把你改造,讓你的人越來越好,這個叫作道德觀的敬虔。所以他的敬虔是跟他的聖潔、道德有關係。就是一個人的修養越來越好,這是關於品德的問題,在品德上來敬虔,彼得後書三章11節可以支持這樣的說法,一個人敬虔不敬虔,看他做人怎麼樣,做人越好,這人就越敬虔。「…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所以敬虔和聖潔被放在一起,這是第二種強調。
第三種強調,敬虔是表現在參加敬拜,不是自己一個人靈修,而是像剛才我們一起唱詩歌,一起禱告,一起在教會敬拜,而且敬拜的時候必須要有聖靈充滿,所以敬虔是與聖靈有關係的。一般來講是靈恩派的教會比較重視這點,他們認為一個人在教會作禮拜,你是在聽牧師演講?還是你真的有感受到聖靈的感動?我常在講道結束時會說:「如果你今天在禮拜當中,聖靈有跟你說一句話(牧師是講很多話),如果有一句是摸到你的心,那是聖靈有感動。但有些教會認為不是,他們認為聖靈感動應該是說方言、唱靈歌。但他們認為在那種狀況的裡面,才是進到真正的敬拜,這是靈恩派的教會所強調的敬虔,一個人有多敬虔,看他能不能進到靈裡來敬拜神,但我們的教會不是靈恩派的教會,所以我比較沒有如此強調。但是我要鼓勵大家,每次當你到教會作禮拜時間跟神禱告說:「主啊!讓我今天在聚會中,會被你的靈所摸著,會被你感動。」能進到聖靈裡的敬拜,而不是只是參加一次的聚會,在聖經中提到:「乃要被聖靈充滿,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五:18~19)這是對敬虔的第三種了解,強調敬拜當中有這樣的屬靈體驗。
第四種敬虔,是走向人際關係。也就是你的敬虔要表現在對人有愛心,不然你前面那些都不算,這是比較注意到基督徒對社會的責任,用這樣來看一個人有沒有敬虔。你說你修養很好,但是你沒有愛心,不算敬虔!愛心還與公義,公義有關,公義和關懷。有人沒有飯吃,你就把飯煮好拿去給他吃,這個叫敬虔。天主教的德蕾莎修女把這個詮釋的最好。雅各書,它是強調行為的,所以雅各書解釋的敬虔也是跟這個有關,「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一:27)所以敬虔是關懷和照顧有需要的人有關係的。但另外有人強調,他們之所以成為孤兒寡婦需要你照顧,這是社會制度有問題,應該從社會制度來處理,這是強調公義的問題。美國的馬丁路德金恩,他一直努力提倡黑人受教育的機會,不應該被白人打壓。(主因是黑人知識水平不足,生活成問題,才造成不斷需要政府補助救濟)他強調的是系統的改變,在美國我們常常紀念他,他是個勇敢的人,後來被暗殺。在這裡是強調公義的問題,敬虔與社會公義有關係,「你們當為貧寒的人和孤兒伸冤,當為困苦和窮乏的人施行公義。」(詩八十二:3)有人說敬虔應該是這樣。我們也可以說長老教會過去從神領受的比較強調政治的、社會公義的問題,也常接受批評,因為這樣做常常對執政掌權者有負面的影響,對既得利益者有負面的影響,當然會受一些苦難,有人認為這樣才是敬虔。敬虔就是當社會的先知,敢發出聲音,神對你講什麼你就講,這是第四種敬虔觀。
第五種敬虔觀是福音派所強調的。一個敬虔的人應該是熱心傳福音才是敬虔,如果你前面都做得很好,但大家都下到地獄去了,那算什麼敬虔?神有滿意嗎?神的心意是要眾人得救,因此就強調要把我們的信仰分享給別人,要去為主作見證,那就是同心合意,興旺福音,這樣才是敬虔。這是第五種敬虔觀,福音派的教會他們強調的敬虔,是表現在為主作見證上面。
最後一種也是我覺得最難的,不是要做什麼,而是不管你做什麼,都要讓人看見你是神的信徒(耶穌的門徒),即是「生命的昇華」。如果說敬虔就是默想,除非你24小時都在默想,要不然如果像我說的一天5分鐘默想禱告,那其他的23小時55分鐘的時間你做什麼?你就不敬虔了嗎?(只有5分鐘敬虔),不對!你應該包括刷牙洗臉、吃飯喝水都是敬虔,這樣才是,就是把你的生活一切,都活的讓人家看出有神在你的身上,我把它稱作「生命的昇華」。把你的敬虔融入到生活當中。「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十:31)如果你到這個地步的話,那真是做什麼都敬虔,而不是說要去遊行示威才是敬虔,或向人傳道才是敬虔,這樣的敬虔不是不對,可是這樣會把敬虔窄化。有時候我們會取笑某一部份敬虔的敬虔觀,你能不能活出你的一舉一動、言行舉止,讓人家看到會羨慕你作基督徒,會尊敬你,覺得這個人真的是「人格者」,這種敬虔是融入到你生活的每一部份。
關於〝敬虔〞,在聖經中提到三種扭曲。第一種扭曲就是〝手段化〞,好像孔雀開屏(台語叫作”愛展”)喜歡跟別人比美,看到對方美麗,就把尾巴展開表現一番。有的人把敬虔當作〝愛現〞的一種手段,「我比你敬虔」,敬虔拿來比的,這樣就有問題了,我把它稱作「敬虔手段化」。就是用敬虔來沽名釣譽,或是追逐名利,聖經對這個也有所批判「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六:5),用敬虔來賺錢,用敬虔來釣名,這當然是不對的,這個本身就不敬虔,敬虔的動機有問題,敬虔動機在自己不在神。
第二種敬虔的扭曲,我們稱作「偏狹化」。剛才我講的敬虔有六大解釋,如果你不是第六種解釋,都有一個危險,我們稱作「柿子挑軟的吃」。如果我的敬虔觀是每天花一個小時安靜,那這個容易多了,我就每天一個小時不做事只坐在那邊安靜,其他23個小時我就胡搞亂搞,這個不對!這是避重就輕,困難的不做,只挑你所喜歡比較容易做的,就說:「我很敬虔呀!」。或是傳福音,日常生活在家裡很糟糕,跟老婆打架,可是一到外面就帶了本「三元福音佈道法」之類的小冊在口袋裡,遇見人就說:「你給我5分鐘,我叫你信耶穌。」所以我很敬虔,可是你在家裡的生活怎麼樣呢?這也是一個「敬虔偏狹化」。法利賽人在這方面是很厲害的,耶穌也就罵他們罵得很凶,這叫作「避重就輕」。「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太二十三:23)你們做得很重要,禮拜天去你的菜園算算看,一棵、兩棵…第十顆拔起來,再算第十顆拔起來,要奉獻給神(十分之一),而且洗的很乾淨,拿來奉獻。這不是不對,這個很好,但是禮拜一到禮拜六就胡搞亂搞,「…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耶穌說:「這更重的事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這兩種都要去做,不要「柿子挑軟的吃」。這個我把它稱作「偏狹化」,就是自己找一個較容易的,說:「我有敬虔啊,我是福音派,我是敬虔派」而只做那一部份。
接下來的更糟糕,螢幕上的這張照片聽說是亞倫的墳墓,這個墳墓的特點是:「外面很漂亮,裡面是死人骨頭。」外面油漆粉刷的白白淨淨很好看,我把它稱作「膚淺化(表面化)」。他的敬虔就是表面的,就像穿道袍很敬虔,或是神情看起來很嚴肅這樣的敬虔。「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二十三:27~28)這個是第三種扭曲〝表面化〞。
那麼我們怎樣去操練敬虔呢?以後我會每個禮拜會講一種操練敬虔的方法,大部分是指「敬虔派」,其他部分是與社會關懷有關,我會在別的時候再講。
操練的第一個目的,就是要把瘦瘦小小的身體變強壯,這個叫操練。因為我們希望能得獎賞,運動員要操練,操練的目的是改變自己,從瘦小到結實剛強,如此就能比賽勝利得獎賞。「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操練),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林前九:25)所以我們要操練,把我們屬靈的生命練壯,如此遇到困難就不容易跌倒,就能夠堅持到底,就能夠轉化老我,以得賞,過一個得勝的生活。
第二種操練就是阿兵哥的操練。阿兵哥為什麼要操練,不只要把他的身體弄強壯,更要碰到敵人的時候不被打死,外面的敵人是很厲害的,阿兵哥就要操練得很好。記得我當兵的時候,要練習在地上爬,上面有機槍掃射,屁股高一點就會被打穿,所以要貼緊地面拿著槍爬行,很苦,但是在打仗的時候就有用了,就能夠保護你。所以敬虔的操練,是當我們到這個屬靈的戰場時,就不會變成傷亡者,對付仇敵可以免掉傷亡,所以敬虔的操練很重要。「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摔跤),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六:12)所以我們要好好的操練敬虔,才不會成為傷亡,被撒旦魔鬼一下子就撂倒。
最後我們操練,因為我們不只是運動員,不只是阿兵哥,我們是基督徒。我們操練的目的是要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3)這是我們操練的目的,我們希望能夠成長,越來越像基督。所以什麼叫作敬虔?就是說,我碰到一件事情,我會問自己說,如果是耶穌今天在這裡,祂會怎麼做?我就那麼做,那就是敬虔。前面提到我們每天安靜一點時間,我們靈修、傳福音,那都是一部份,一個方法而已,不是全部,最終的目的是要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
操練敬虔,大有益處,但願我們大家立志在神面前說:「神啊!幫助我,在敬虔上操練自己。」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提摩太前書四章7b~8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弟兄姊妹大家早,關於「教會的見證」系列到上週已經講完了,我們再複習一下,參加敬拜的兄姐應該還記得。教會有幾個見證?五個。哪五個見證?就是有兩個妻子WIFES。第一個W是敬拜(Worship),第二個I是什麼?教導(Instruction)。第三個F是什麼?團契(Fellowship)。第四個E是什麼?宣教(Evangelism)。第五個S是什麼?服侍(Service)。
今天我們開始進入另一個主題,就是講「我們跟神的關係」。我覺得這是最基本的,你當一個基督徒是怎麼看待神?有沒有把神當神看?當你把神當神看的時候,那個態度就叫做「敬虔」。我們要一起來學習「如何操練敬虔」。今天的經文「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操練身體是有益處,只是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這表示敬虔是可以操練、可以練習的。到底「敬虔」是什麼?我們要一起來思想,有關「敬虔」的各種觀念。
耶穌基督在聖殿時,法利賽人來問他:「什麼叫作最大的誡命?」你們應該記得吧,最大的誡命有幾條?一條還是兩條?他們問「最大的」應該只有一條,但是耶穌的答案變成兩條(太二十二:37~40)。第一條叫作盡心愛神(盡心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第二條叫作愛人如己,耶穌說這一條和那一條也相仿,所以有兩條。我們要把這兩條誡命的意思再往前思考一下。衛理公會的John Wesley牧師他這樣解釋這一節聖經,他說:「盡心愛神就是Piety to God(對神敬虔),愛人如己就是Mercy to man(對人愛憐)。」 他認為這是所有信仰最重要的――對神與對人的關係。對神是Piety,對人是Mercy,把它用中文來看的話,就是拜神要敬虔,待人要愛憐。我們可以有這樣的觀念:「我們對神的關係怎麼樣,我們對人的關係就怎麼樣。」而且很特別的是,對人的關係和對神的關係是連結在一起,因為耶穌說它們是相仿的,也就是說,如果你對人不能有愛憐,你就不能說你是敬神,因為神要我們對人有愛憐,所以這兩樣不能分開。如果你說我對神好就好,對人不管他,那是不行的。這兩樣必須同時一起執行,有一些人和教會把敬虔的意思從這個角度去解釋。
「敬虔」的定義我們從英文來查考,在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2000年第四版中,它認為敬虔至少有三個意思:第一個叫作「表面敬虔」,我把它翻譯作「道貌岸然」。就好比是牧師,是根據他的衣服,但你怎麼知道他敬虔呢?他所穿的衣服叫作道袍,道袍穿起來就道貌,穿的時候有一條帶子在前面。昨天主持追思禮拜,我也穿一件道袍,也是有一條帶子,不管在哪裡,你看見有人穿著道袍,不管是道教的道袍,還是基督教的道袍,你就肅然起敬,我們穿的衣服有時可以代表我們對神的敬畏,但如果只是表面就有問題了,如果一個牧師他讓人家看到的敬虔只是衣服的話就有問題了。 所以道貌岸然本身不是不對,也不是牧師以後就不要穿道袍了,這是一種敬虔,我們一看到牧師這樣穿,我們就知道牧師在主持禮拜,或是牧師在施行聖禮,大家至少不會隨便講話或開玩笑,這是第一個意思的敬虔,這是最表面的敬虔。但是有些人很可惜,他只是維持外表的敬虔,「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三:5)到底什麼是敬虔的實意呢?就是剛才我們所提到耶穌講過的兩點「拜神要敬虔,待人要愛憐。」
在對人當中最重要的,我們把它用敬虔這個字是指對父母,我們華人把它稱作「孝敬」,「孝敬父母」,舊約十誡中,摩西拿的兩塊法版上,那邊五條寫著怎樣對待人,這邊五條寫著要怎麼對神,而其中的第五條是「孝敬父母」,請留意孝敬父母是放在待神這邊。所以我們華人的文化說要「孝順父母」,這是屬於敬虔的一部份,特別是對父母的態度。不知各位還有沒有印象,古人孟宗為了他父親想要吃竹筍,冬天挖不到,他就在竹林哭,聽說就長出筍來。另有一個名叫吳猛的人(他名字叫作猛,但心很軟),家裡買不起蚊帳,在夏天裡怕父親被蚊子咬,他就脫光衣服跑到爸爸的房間(不是要裸奔),要讓蚊子先咬他,等到蚊子吃飽了,再讓父親去睡覺。這是我們所謂的二十四孝其中的二孝,說明我們作子女的對父母盡量要表示敬意,其中用上面兩個例子來表示孝敬父母。「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它們先在自己加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提前五:4)這個也是Piety的一個,這是敬虔的第二個意思,就是在人跟人之間,應該學習孝敬父母。
那麼對神呢,則是最終的定義。你可以看到泰國人民拜神明的態度,是用跪拜的。那麼與回教徒比起來呢?他們敬拜時,是將頭上包裹的布打開,舖在地上,然後五體投地的敬拜(含額頭伏地)。那麼我們基督徒是怎麼敬拜?牧師是站著,而會眾是坐著敬拜,所以連姿勢都表現的不太一樣,我們沒有把椅子拿掉,要大家敬拜就是跪在地上聽牧師講道,我們沒有這樣做,那你覺得那個比較敬虔呢?是坐著還是五體投地比較敬虔呢?哪樣比較會打瞌睡呢?是坐著比較容易打瞌睡還是跪著比較會打瞌睡?當然有的很累跪著也會睡著是有可能的。台灣話有一句諺語:「假神真拜,而真神假拜。」這句很妙的話是在諷刺基督徒,我們說他們拜的神是假的,可是他們拜的態度是真的,他們拜的很敬虔,我們拜的神是真的,但卻有點「玩一玩」,也就是我們對神的態度沒有那麼敬畏。有時候我們要看牧師講道講的好不好,講不好則下個禮拜就不去了,我們當作是聽「演講」,不當作是「敬拜」。所以在對神的態度上,我覺得一般來講,佛教徒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我是指那種態度)。姿勢怎麼做倒是另一件事,當保羅到雅典,看見雅典人在拜神,他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敬畏鬼神…」(徒十七:22),這個也就是Piety,對神的態度,那種把神當神的態度就是敬虔。
關於敬虔,有一位先生,他寫的作品影響全世界,他是貴格會的牧師,貴格會是一個很小的教派,可是這個人在70年代寫了一本書,到現在還在出版,已經出版了20版,全世界都有,包括中文版。我記得我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看過那本書,書名叫作「屬靈操練的禮讚」,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它是教我們怎樣操練敬虔,作者的名字叫作Richard J. Foster(浮士德)―校園書房出版社。他也沒有想到一間小教會的牧師,寫了一本小小的靈修書籍,居然對世界造成那麼大的影響,後來他又出了一本書,將貴格會對敬虔的了解,以及各個教派中的敬虔觀,收錄在其中,書名叫作「屬靈傳統禮讚」(Stream of Living water),在書中他提到教會中可找到六種不同的敬虔觀。
第一種,默想禱告。什麼叫作敬虔?就是安靜在神的面前,默想、禱告的靈修生活,這是敬虔派或是神秘宗派的教會所強調的,要操練自己、操練敬虔,就是在神面前安靜,聆聽神向我啟示。我們今天的啟應文所念到的渴慕親近神:「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詩42:1),「渴」、「慕」,這樣的一個態度,希望與神親近,這是第一個敬虔的表示。常常希望找時間親近神。對我們弟兄姊妹來講,我從上個禮拜鼓勵大家,每天花個五分鐘,(這個五分鐘是不好意思的把一點時間留給神)可是為要讓大家容易開始,所以沒要求太久(一小時可能大家不太能接受),至少你每天有撥一些時間來親近神,這是一種態度,願意每天給神一點時間,跟神親近。
第二種,他們認為敬虔不是你自己一個人安靜在那裡不做事,是你要讓神不斷的把你改造,讓你的人越來越好,這個叫作道德觀的敬虔。所以他的敬虔是跟他的聖潔、道德有關係。就是一個人的修養越來越好,這是關於品德的問題,在品德上來敬虔,彼得後書三章11節可以支持這樣的說法,一個人敬虔不敬虔,看他做人怎麼樣,做人越好,這人就越敬虔。「…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所以敬虔和聖潔被放在一起,這是第二種強調。
第三種強調,敬虔是表現在參加敬拜,不是自己一個人靈修,而是像剛才我們一起唱詩歌,一起禱告,一起在教會敬拜,而且敬拜的時候必須要有聖靈充滿,所以敬虔是與聖靈有關係的。一般來講是靈恩派的教會比較重視這點,他們認為一個人在教會作禮拜,你是在聽牧師演講?還是你真的有感受到聖靈的感動?我常在講道結束時會說:「如果你今天在禮拜當中,聖靈有跟你說一句話(牧師是講很多話),如果有一句是摸到你的心,那是聖靈有感動。但有些教會認為不是,他們認為聖靈感動應該是說方言、唱靈歌。但他們認為在那種狀況的裡面,才是進到真正的敬拜,這是靈恩派的教會所強調的敬虔,一個人有多敬虔,看他能不能進到靈裡來敬拜神,但我們的教會不是靈恩派的教會,所以我比較沒有如此強調。但是我要鼓勵大家,每次當你到教會作禮拜時間跟神禱告說:「主啊!讓我今天在聚會中,會被你的靈所摸著,會被你感動。」能進到聖靈裡的敬拜,而不是只是參加一次的聚會,在聖經中提到:「乃要被聖靈充滿,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五:18~19)這是對敬虔的第三種了解,強調敬拜當中有這樣的屬靈體驗。
第四種敬虔,是走向人際關係。也就是你的敬虔要表現在對人有愛心,不然你前面那些都不算,這是比較注意到基督徒對社會的責任,用這樣來看一個人有沒有敬虔。你說你修養很好,但是你沒有愛心,不算敬虔!愛心還與公義,公義有關,公義和關懷。有人沒有飯吃,你就把飯煮好拿去給他吃,這個叫敬虔。天主教的德蕾莎修女把這個詮釋的最好。雅各書,它是強調行為的,所以雅各書解釋的敬虔也是跟這個有關,「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一:27)所以敬虔是關懷和照顧有需要的人有關係的。但另外有人強調,他們之所以成為孤兒寡婦需要你照顧,這是社會制度有問題,應該從社會制度來處理,這是強調公義的問題。美國的馬丁路德金恩,他一直努力提倡黑人受教育的機會,不應該被白人打壓。(主因是黑人知識水平不足,生活成問題,才造成不斷需要政府補助救濟)他強調的是系統的改變,在美國我們常常紀念他,他是個勇敢的人,後來被暗殺。在這裡是強調公義的問題,敬虔與社會公義有關係,「你們當為貧寒的人和孤兒伸冤,當為困苦和窮乏的人施行公義。」(詩八十二:3)有人說敬虔應該是這樣。我們也可以說長老教會過去從神領受的比較強調政治的、社會公義的問題,也常接受批評,因為這樣做常常對執政掌權者有負面的影響,對既得利益者有負面的影響,當然會受一些苦難,有人認為這樣才是敬虔。敬虔就是當社會的先知,敢發出聲音,神對你講什麼你就講,這是第四種敬虔觀。
第五種敬虔觀是福音派所強調的。一個敬虔的人應該是熱心傳福音才是敬虔,如果你前面都做得很好,但大家都下到地獄去了,那算什麼敬虔?神有滿意嗎?神的心意是要眾人得救,因此就強調要把我們的信仰分享給別人,要去為主作見證,那就是同心合意,興旺福音,這樣才是敬虔。這是第五種敬虔觀,福音派的教會他們強調的敬虔,是表現在為主作見證上面。
最後一種也是我覺得最難的,不是要做什麼,而是不管你做什麼,都要讓人看見你是神的信徒(耶穌的門徒),即是「生命的昇華」。如果說敬虔就是默想,除非你24小時都在默想,要不然如果像我說的一天5分鐘默想禱告,那其他的23小時55分鐘的時間你做什麼?你就不敬虔了嗎?(只有5分鐘敬虔),不對!你應該包括刷牙洗臉、吃飯喝水都是敬虔,這樣才是,就是把你的生活一切,都活的讓人家看出有神在你的身上,我把它稱作「生命的昇華」。把你的敬虔融入到生活當中。「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十:31)如果你到這個地步的話,那真是做什麼都敬虔,而不是說要去遊行示威才是敬虔,或向人傳道才是敬虔,這樣的敬虔不是不對,可是這樣會把敬虔窄化。有時候我們會取笑某一部份敬虔的敬虔觀,你能不能活出你的一舉一動、言行舉止,讓人家看到會羨慕你作基督徒,會尊敬你,覺得這個人真的是「人格者」,這種敬虔是融入到你生活的每一部份。
關於〝敬虔〞,在聖經中提到三種扭曲。第一種扭曲就是〝手段化〞,好像孔雀開屏(台語叫作”愛展”)喜歡跟別人比美,看到對方美麗,就把尾巴展開表現一番。有的人把敬虔當作〝愛現〞的一種手段,「我比你敬虔」,敬虔拿來比的,這樣就有問題了,我把它稱作「敬虔手段化」。就是用敬虔來沽名釣譽,或是追逐名利,聖經對這個也有所批判「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六:5),用敬虔來賺錢,用敬虔來釣名,這當然是不對的,這個本身就不敬虔,敬虔的動機有問題,敬虔動機在自己不在神。
第二種敬虔的扭曲,我們稱作「偏狹化」。剛才我講的敬虔有六大解釋,如果你不是第六種解釋,都有一個危險,我們稱作「柿子挑軟的吃」。如果我的敬虔觀是每天花一個小時安靜,那這個容易多了,我就每天一個小時不做事只坐在那邊安靜,其他23個小時我就胡搞亂搞,這個不對!這是避重就輕,困難的不做,只挑你所喜歡比較容易做的,就說:「我很敬虔呀!」。或是傳福音,日常生活在家裡很糟糕,跟老婆打架,可是一到外面就帶了本「三元福音佈道法」之類的小冊在口袋裡,遇見人就說:「你給我5分鐘,我叫你信耶穌。」所以我很敬虔,可是你在家裡的生活怎麼樣呢?這也是一個「敬虔偏狹化」。法利賽人在這方面是很厲害的,耶穌也就罵他們罵得很凶,這叫作「避重就輕」。「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太二十三:23)你們做得很重要,禮拜天去你的菜園算算看,一棵、兩棵…第十顆拔起來,再算第十顆拔起來,要奉獻給神(十分之一),而且洗的很乾淨,拿來奉獻。這不是不對,這個很好,但是禮拜一到禮拜六就胡搞亂搞,「…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耶穌說:「這更重的事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這兩種都要去做,不要「柿子挑軟的吃」。這個我把它稱作「偏狹化」,就是自己找一個較容易的,說:「我有敬虔啊,我是福音派,我是敬虔派」而只做那一部份。
接下來的更糟糕,螢幕上的這張照片聽說是亞倫的墳墓,這個墳墓的特點是:「外面很漂亮,裡面是死人骨頭。」外面油漆粉刷的白白淨淨很好看,我把它稱作「膚淺化(表面化)」。他的敬虔就是表面的,就像穿道袍很敬虔,或是神情看起來很嚴肅這樣的敬虔。「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二十三:27~28)這個是第三種扭曲〝表面化〞。
那麼我們怎樣去操練敬虔呢?以後我會每個禮拜會講一種操練敬虔的方法,大部分是指「敬虔派」,其他部分是與社會關懷有關,我會在別的時候再講。
操練的第一個目的,就是要把瘦瘦小小的身體變強壯,這個叫操練。因為我們希望能得獎賞,運動員要操練,操練的目的是改變自己,從瘦小到結實剛強,如此就能比賽勝利得獎賞。「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操練),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林前九:25)所以我們要操練,把我們屬靈的生命練壯,如此遇到困難就不容易跌倒,就能夠堅持到底,就能夠轉化老我,以得賞,過一個得勝的生活。
第二種操練就是阿兵哥的操練。阿兵哥為什麼要操練,不只要把他的身體弄強壯,更要碰到敵人的時候不被打死,外面的敵人是很厲害的,阿兵哥就要操練得很好。記得我當兵的時候,要練習在地上爬,上面有機槍掃射,屁股高一點就會被打穿,所以要貼緊地面拿著槍爬行,很苦,但是在打仗的時候就有用了,就能夠保護你。所以敬虔的操練,是當我們到這個屬靈的戰場時,就不會變成傷亡者,對付仇敵可以免掉傷亡,所以敬虔的操練很重要。「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摔跤),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六:12)所以我們要好好的操練敬虔,才不會成為傷亡,被撒旦魔鬼一下子就撂倒。
最後我們操練,因為我們不只是運動員,不只是阿兵哥,我們是基督徒。我們操練的目的是要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3)這是我們操練的目的,我們希望能夠成長,越來越像基督。所以什麼叫作敬虔?就是說,我碰到一件事情,我會問自己說,如果是耶穌今天在這裡,祂會怎麼做?我就那麼做,那就是敬虔。前面提到我們每天安靜一點時間,我們靈修、傳福音,那都是一部份,一個方法而已,不是全部,最終的目的是要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
操練敬虔,大有益處,但願我們大家立志在神面前說:「神啊!幫助我,在敬虔上操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