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25日 星期日

如何相信耶穌

經文:哥林多前書三章1-4節    以弗所書四章13、20-24節                                               
日期:二○○一年 十一月 廿五    日                   
                                 
主講:    王陽明  牧師                                                                                                                                                                   
  在這邊要與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思考這個題目「如何相信耶穌」。

  就字面上看這個題目應該是很簡單,要如何來信耶穌,我想我們也在教會待那麼久了,應該大家都差不多知道。總之,我們就利用我們早起的這段時間裡面,好好的來反省我們的信仰。  

  有一個人的名字叫做陳明惠女士,是台灣人,她是北一女、台灣大學畢業,然後到日本的東京大學拿到佛學博士的學位,她是由佛教徒轉變為基督徒,在這幾在的教界裡面,不論是美國或是台灣,應該有很多人會聽說過她,做了相當多的見證,也是一位傳道人。  

  她在東京大學拿到佛學博士之後,離開日本到了美國的加州,在那裡成為基督徒已經有十幾年,寫了相當多的見證,但是差不多在半年前,也就是六月左右,他出了一本書,叫做「走出基督教」。我來簡單的為大家介紹幾個地方,讓大家比較能夠了解這本書裡面的內容。
  「聖經當中記載,信耶穌就能夠得到平安,但是放眼看去,基督徒雖然口口聲聲說平安,又非常努力地相信自己有平安,事實上是非常地沒有平安,而向神求平安,我倒覺得以前未信主的時候,活得比現在更要心安理得。如果說讀了聖經可以了解什麼是罪,所以有平安,但是我信耶穌是為了罪要得到赦免,要得到平安,但是又為了什麼,我的罪惡感竟然越來越深,說不要犯罪,我的身子卻還是依舊犯罪,我的口還是一直在說著犯罪的事情。」   

  「我可以說是離開基督教越來越遠了,不想去拿基督教的東西,也不想去教會,我只有相信這位神是真實的,其實我心中所想的那位上帝不是真神,真神是我所不認識的,也是我所找不到的,我也看不到有上帝的樣式,或是活著有上帝同在的人,所以我只有能夠在家裡發呆,想著這位上帝,我每次想到教會,心裡亂得一點平安也沒有,因為他們都在服事人,都在愛人的身心。」  「我十幾年基督徒的生活,很少看見一個人,他的神是有求必應的神,基督徒的見證,都是在很多請求的當中,豁然有一個祈禱應驗,有時候我看這事誤打誤中的,比如說,我看到有人在求要丈夫,想要得到怎麼樣的丈夫,跟上帝開條件,也剛好有一位姊妹他真的得到了一位這樣的丈夫,那就不得了了,基督徒的神就成為一位有求必應的上帝,他可以寫很多的見證,得到很多的決志,然後到處去做見證,一生就一直說這位事情,但是他的一生中卻還有更多的事情沒有得到實現,沒有被上帝應許,而這些他就不說了,然後他教導人要跟上帝開條件,要怎樣跟上帝求,要大大的開口,跟上帝呼求」  「信了基督教之後我一直努力的增加我的知識,越來越會說基督教的知識,也覺得自己越來越屬靈,認為自己做得到了。說不要貪心,但是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還是一樣的貪,斤斤計較,實在是不會說、又不會行,我必須要一直參加聚會查經禱告,才能夠逃避這些現實的生活。」

  「聖經所記載的神,跟我們所有的基督徒所活出來的,竟然有這麼大的差距,聖經所記載的神是那麼樣的偉大,但是在教會生活中,祂好像不存在,就算祂真的存在,我看祂也不疼我們,也不照顧我們。」

  以上這些是他在書中提到「走出基督教」所寫的,我簡單的讀了這幾個地方,然而,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信耶穌到底是怎樣信的?

  有一次,有一個很不錯的牧師,跟我是很好的朋友,他在教會牧會了有十多年之後,有一次他這樣跟我說:「我們這樣傳福音,要人來信耶穌,希望使人得救,那得救以後要做什麼?」我聽到了這個問題之後突然也不知道要怎麼來回答他,作為一位牧師竟然問我說「得救之後要做什麼?」他在牧會耶,也帶領人信耶穌得救了,卻不知道帶領下去,所以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

  我們要如何信耶穌,或是該怎樣來敬拜耶穌,若是以一般來說,人跟神的關係,不一定是基督教,其他的宗教也有說第一個:做好事,也就是所謂的善行,也有所謂的苦行,就是虐待自己,像是什麼三跪九叩啦這一些的。或者也有一些禁食啦,禁慾之類等等的行為,也有獻祭、奉獻之類的,或是讀聖經,其他的宗教有讀其他的經文之類的,或是蓋禮拜堂,蓋廟宇之類的。這些都是人對上帝或他們的神的一種所謂敬拜的行為。

這有什麼問題嗎?是不是有不對的地方?如果單從行為方面來看,我們也有奉獻、做好事,教會也有在作一些慈善的事業,教會也有人禁食禱告,有人奉獻,有人做禮拜,有人到教堂,有人讀聖經。這是不是有些問題?還是有沒有一些不對的地方?我看是都正確啦!那位什麼卻會有陳女士所說的這些問題?她在教會十多年,作為一位傳道人,讀神學院,在教會事奉,在今年六月的時候出了這一本書。

我們剛才所看的經文,哥林多前書三章第一節到第四節,保羅是怎樣對哥林多教會的人說?他說:「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那時你們不能喫,就是如今還是不能。你們仍是屬肉體的。」他這樣的意思就是說,這牽涉到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到底是怎麼樣的關係。
聖經上說,我們是照著上帝的形象受創造,但是我們墮落,我用一個比喻來說,就好像我的手邊有一份文件,這是正本,而我去影印給你們每一個人一張,讓我們來讀。我的正本裡面說的是誠實,你們讀起來卻是說謊,我的正本寫著是良善,你的副本怎麼讀出來是惡毒?正本是扶持,副本怎麼會是壓制?正本是溫柔,副本卻變成壞脾氣;正本是謙卑,副本卻是驕傲;正本說要赦免,影本卻說要懷恨。這就是影印本扭曲了正本裡面所寫的內容,我們看到影印本,就以為說正本上面所記的也是這些不好的事。這就是聖經所說的,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讓人看到了我們,就以為上帝也是這副德性,我們都虧缺上上帝的榮耀。用比較白話的來講,我們這樣的德性,會是上帝的形象嗎?上帝會是跟我們一般的德性嗎?所以神要耶穌的救贖,讓我們在耶穌裡面,雖然我們這樣的得罪神,但我們的生命,有上帝來幫我們扶持。

人們都很自私,我們都可能為了愛自己而犧牲別人,我們就當舉目看耶穌,用愛代替仇恨,用謙卑代替驕傲的心,在信仰的路上不至絆倒弟兄,成全別人,就如同耶穌成全上帝對我們的愛一樣,學習愛神愛人,相信唯一的真理、上帝的救贖、耶穌的愛。

2001年11月18日 星期日

異同之間

經文:以弗所書二章10-22
日期:二○○一年  十一月  十八    日               
主講:    董倫賢 牧師

  最近台灣的選舉,是我回到台灣以來,第一次看到台灣選舉的情形,有很多的造勢,也在當中看到很多人在提昇選戰的氣勢。現在要選的是立法委員和縣市長,不過很奇怪的是,有一項調查指出現在民眾最不信任的是立法委員,但還是很多人想要去競選立法委員,這當中和利益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你注意觀察這些候選人在造勢的時候,在進行台灣人之間的分化,想要在分化當中得到利益,能夠讓選民投他一票。  

  最近在大安森林公園常常會有造勢的活動,我也去那邊看過,有一天,我去參觀一個造勢活動,看到有一位候選人,在大聲的喊著「向中看齊」,喊完之後就開始在罵別的候選人,罵得天花亂墜,讓我想到我們看報紙,或者視聽廣播,看電視,也會聽到或看到「向中看齊」這樣的精神口號,向中看齊之後就開始在打中國、打美國。這就是有人常常在說的中間路線,而所謂的中間路線就是「中庸之道」,這當中主要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團結,不管是哪一邊的人都能夠來團結,來解決台灣的問題。我們的台灣現在真的有很多的問題,真的非常需要大家一起來面對、解決問題,而不是只在一邊說別人的不是,只有自己最好。我感覺台灣的選舉文化,還是相當的惡質,因為大家都覺得他最好,別人都不好。   

  我認為在信仰方面,上帝有給我們很好的教訓,但是,在生活中,一樣都說台灣話的人,不一定就團結;一樣都說國語的人,也不一定就比較團結。有時我發覺海內外的華人,常常心胸都很狹窄,不能夠容忍別人與他不一樣,看到別人的問題,都沒有想到自己的問題,有的人甚至聽到別人在海外說國語,就會胃出血,也有人只要聽到別人說台語,就會胃出血。所以,覺得台灣人,華人的社團,甚至教會,一直都在分裂,我們華人的團體,好像癌症的細胞一樣,一直在分裂,我們的不和,是我們的問題。   

  我前個月到台東參加一個退休會,聽到林醫師的分享,他說:「精神科醫師的任務,就是幫助人和好」,讓人和好,是精神科醫師的工作,我想到耶穌也跟我們說過這樣的話「使人和好的人,有福氣了,因為他要成為上帝的子女」。我們做為主的學生,要努力的使人和好,我想,如果我們有盡力把使人和好的工作做好,精神科醫師的生意一定會比較不好。
  上帝疼愛我們世間的人,讓我們這些不配的基督徒,能夠成為他的使者,也因為他愛我們世上的人,不管我們的地位、經濟、說什麼話、性別,上帝都看我們是好的,這就是福音。
  在華人的社會非常難做人,常常會被輕視,但是我們的主他不輕視我們,我們可以仰望他,不管人們怎樣看不起我們,上帝總是愛我們,因為上帝疼愛世上的人,他要幫助我們,他拯救我們,成為他的子女,也要拯救我們,成為他的使者。他幫助人,不輕視別人,也不瞧不起自己。可是有時候我們做不到,因為我們不願意跟隨主的腳步,主的腳步不就是走十字架的道路。在我們的信仰裡面,十字架的道路是一種秘訣,十字架的道路是讓我們能夠成長的道路,是讓我們能夠改變的道路。跟隨耶穌基督來走十字架的道路,可以讓握們成為新造的人。我們本來是自私的,可以變成不自私,本來是自高自大的,可以成為謙卑的人,本來是猶豫不決的人,可以成為一個有決斷力的人,本來是沒有原則的,可以有了原則,我想這就是上帝在我們的身體裡面要做的一個工作。  

  如果我們成為新造的人,那麼別人就可以在我們的身上看到上帝的榮耀,每個人都能夠經由十字架的道路,讓上帝來造就我們,成為他的傑作。請問各位,我們成為基督徒那麼多年,你能否讓你的親戚朋友在你的身上看到上帝的榮耀?你是否能夠足以成為上帝的傑作?能夠成為讓很多人因你而得到上帝的福氣的使者嗎?上帝希望我們走好的道路,很多人認為說我們信耶穌不必去行好的道路,有時候在批評慈濟的人做好事都只是在做功德而已,有時候我們真的很沒有良心,連好事都沒有去做,就只是在批評別人。在我們的信仰裡面,「因信稱義」,讓上帝稱我們為義並不是因為我們做好事積功德,是因為我們信耶穌基督為我們做的。上帝稱我們為義,但是稱義以後,造成的果實就使我們有力量去做好事。什麼叫做好事?行好事不事先做傷天害理的事情,之後才去做功德,來賄賂神明。做好事就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我們的上帝一起走。」這在我們的信仰裡面,上帝已經跟我們說得很清楚,有時候我們都很欠缺,做得不好,求主赦免我們。我們再一次的在主面前,我們互相地來鼓勵,真正願意走主的道路,結出好的果子,就是能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和上帝一起走。

  過去大家的環境都不一樣,我是南部人,現在來到台北,年輕的時候來到和平教會,受到和平教會的恩典和造就,後來有機會出國,又有機會成為傳道者,來到和平教會一年,和平教會有許多不一樣的人,可以來到這裡成為兄弟姊妹,這是上帝的恩典。就是藉著十字架,上帝讓我們這些不一樣的人,在這邊能夠成為一樣的人,本來我們是不和睦,互相看不順眼的,但是藉著耶穌基督,使我們彼此相愛,成為教會中的兄弟姊妹。
  猶太人是相當麻煩,是上帝的選民,非常聰明的民族,他們極度自高自大。有人統計,有四分之一以上的諾貝爾獎得主是猶太人,猶太人真的是很聰明,賺台灣人的錢,大部分是猶太人,賺華人的錢,也都是猶太人,而他們也一直都覺得他們是上帝的選民,看不起不是猶太人的人。他們將非猶太人當成狗,有的猶太人認為非猶太人是上帝為了地獄而預備來要焚燒的柴,他們是不乾淨的。猶太人要和非猶太人通婚,他們就要來將這位猶太人處以重刑,所以我們知道,他們和外邦人是不和的。

  保羅經由上帝的呼召,成為外邦人的使徒,藉著聖靈的幫助,使很多人信了上帝,成為主裡的人。但是初期的教會都是由散播在四處的猶太人所組織的教會,也有外邦人經由呼召成為主的學生,所以他們遇到了很大的麻煩,不知道要如何接納這些外邦人,這就是在我們這個時代要面臨的問題。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人,他們的想法、背景和我們不一樣,但是,上帝要我們接納這些人,要和我們一起,成為主裡的兄弟姊妹!

2001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

經文:詩篇五一篇10-17節         馬太福音五章3-12節              
主講:鄭仰恩 牧師
   

  今早我想用一個與我們神學教育有關,也與每個基督徒信仰生活有關的問題,來與大家分享。這問題也相當能反應,在現今思潮中一個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什麼是「靈性」?或者什麼叫做「屬靈」?

  現在我們在許多的書店或唱片行,都可以看到許多有關心靈的書或音樂,我們也看到許多民間團體、宗教團體常在辦所謂「心靈講座」,好像在這非常物質化的時代,人人都感受到靈性的需要。但是當我們講到「靈性」時,卻好像對它沒有一個清楚的了解,教會裡頭也是如此。這十五年來,一方面也受到靈恩運動的影響,靈恩派的基督徒帶給我們一種印象,似乎必須要有特別的經驗或恩賜的人才叫做「屬靈」,變成只有部分特別的基督徒才稱做屬靈。在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傳統的教會,特別是傳統福音派的教會,漸漸有一種傾向,會將屬靈的事情看成人內心的經驗,那只是「個人」的事情而已,屬靈似乎與我們外在生活、社會生活沒有關係。真的是這樣嗎?

  當我們在神學教育中培育神學生時,也喚起他們重新來思考:靈性與生活的關係。說到靈性,我就想到剛剛我們所讀的,耶穌所講的登山寶訓,這可說是基督教信仰裡很重要的精華。在這經文裡的第一句 ,第三節耶穌就說出一句很值得我們思考的話:「虛心(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有福氣」是登山寶訓基本的文學形式,每一句都用「有福了」來做開始,表面上看來,這和我們台灣的價值觀很接近,我們也喜歡說「有福氣」,在我們得到好東西、生活得到豐盛經驗、物質上有所收穫時。但是「有福氣」在聖經裡是不是這樣的意思?這句話簡單說就是上帝所特別疼愛,上帝的恩典要特別臨到他身上。有福的人是指,因上帝的愛而享受到喜樂與豐盛。耶穌說「心靈貧窮的人有福氣」!和合本聖經翻為「虛心」,白話字聖經翻為「心靈貧窮」比較貼切,貧窮和福氣乍看之下好像有矛盾,在我們的理解裡,福氣是飽足、是豐富,怎麼說貧窮的人有福氣?但是當貧窮與心靈結合來說,特別是指「靈性」的意義。聖經學者對「心靈貧窮」這句話有不同的理解,但得到同一個結論,很肯定來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軟弱和有限,知道需要依靠上帝而活,知道自己的心靈是欠缺的、破碎的、貧窮的。一個心靈貧窮的人,就是指一個知道要活在上帝恩典中的人。所以我們的現代中文譯本將這樣的意思翻譯出來:「承認自己靈性貧乏的人多麼有福啊!」

  我想「屬靈」的意義,最要緊的精神也在這兒。一個屬靈的人,不是比別人行,也不是比別人多一些經歷或恩賜,屬靈就是指知道自己需要活在上帝恩典中的人,一個知道自己靈性欠缺、心靈貧窮的人。若我們再回到一開始所讀的詩篇五十一篇,我們能更深體會到這個精神。這詩篇的作者,在教會傳統上認為是大衛王,大衛在說起他心靈的需求時,他祈求上帝改造他的心靈,賜給他一顆清潔的心、重新有正直的靈,他說起:「你本不喜愛祭物……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憂傷」這個字在希伯來文中,與剛剛讀馬太福音的「貧窮」是同樣的意思,指知道自己破碎、欠缺、貧窮的心靈狀態。

  「屬靈」就是知道人要活在上帝的面前。從這角度再重新審視耶穌所說的登山寶訓,其實有一很深的屬靈生活意義,我們能從耶穌所說的提出幾點,來想一個屬靈的人他的生活態度應該如何。在這裡將我的領受來與大家分享:一個屬靈的人會怎樣表現在他的生活中?
  第四節,耶穌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學者對「哀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這在說一種自我反省的態度,為自己的罪惡而哀傷。但如今有較多學者,將其放在舊約猶太人的信仰團體經驗來說,強調指對別人所面對的苦難來哀傷,一個屬靈的人若能為他人所面對的苦難來哀傷,與第七節「憐恤人的人」有相同的精神。哀慟代表對別人的苦難產生敏感的心靈,一百年前有一位英國傳教師來到台灣,他寫了很多書來反應漢人的宗教心理,在書中他以批判的角度說道:台灣的漢人是很無情的民族。他對家庭內所發生的事或許有感情,但對家庭外的人就很無情。特別反應在人受苦難時,無法用敏感的心來體會人的苦楚。一百年後的今日,不知道我們的台灣,有沒有因為基督教信仰而有所改變?在台灣,因為我們對環境的不愛惜,這幾年天災人禍交織並至,我們看到那麼多人受苦難,我們的心態是如何的呢?有沒有一顆敏感的心來體會苦難、為人哀傷?

  我最近讀到一位很有名的生態作家梭羅所寫的第一本書,是在他廿二歲時,與他哥哥雇一艘小船,到波斯頓的一條河去,在那裡露營旅行,後來他將旅行日記出版成書。我讀這本書時,有很深的感觸,他觀察大自然的變化,描寫今天有什麼魚在這條河裡出現,某一日他划船經過一個大灣,聽說這兒曾有許多鱒魚,現在卻發現魚減少了,他在那寫了一段很長的反省,原來州政府在上游建一個新水壩,將河水阻擋成為一個湖,使這些魚無法回到上游出生地產卵,很有意思的是,他寫到這兒轉用魚的角度來說:「魚啊魚啊,我的心和你一樣疼痛;魚啊,你有什麼武器可以對抗水壩?上帝賜你回溯的本能,卻沒有給你任何武器,只有全身的魚鱗。這些鱗片能幫助你回到出生的地方嗎?」一個廿二歲的年輕人,我們看到他體會到—魚與他命運的結連。這種對人、對生物的生命一種敏感、憂傷的態度,是屬靈的人所應具備的態度。

  第五節,耶穌說:「溫柔的人有福了!」白話字聖經翻成「謙和的人有福氣」,溫柔與謙和在許多人的理解裡,是一種生命態度或性情,我們要避免粗魯或兇惡的態度,學習溫柔、謙卑、不驕傲。但如今許多聖經學者,因為面對目前的經濟狀況,提出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教訓:「謙和」所指的是人的一種經濟哲學,是不為自己的利益強求的人。接著看「他們必承受地土」,耶穌在這裡說:要承受上帝的地土,也就是上帝的應允者,必須是不為自己利益強求的人。這樣的人,是在經濟處境中能去分享,能體會到人的利益與團體利益要互相協調。這三十年來台灣社會因為經濟發展,帶來我們飽食、滿足的物質生活,然而這幾年因為經濟不景氣,大家開始煩惱經濟問題,從政府到民間都出現「拼經濟」這樣的口號。然而卻很少人去思考,追求利益與社會發展,對我們的信仰有什麼關係?最近我讀到一位法國來台的天主教神父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他提到對台灣經濟危機的看法。他發現這半年多來經濟危機後,在台北坐公車時,司機的態度好很多;去百貨公司購物時,服務人員的態度也變好了。這些事喚起他另一種思考,是不是在我們被逼著放慢腳步時,反而讓我們重新思想,能否在危機中做不同的選擇,參與在社會中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他舉一個例子鼓勵年輕人:現今社會有許多年輕人在電腦方面工作,大家都想接大方案以成就很大的成就感,但因為這陣子的不景氣,造成我們的計畫受阻礙,這時怎麼辦?或許這是個好時機,讓你靜下心來思考,有哪些地方是你的專業可發揮的?若你有一兩年的時間空檔,或許發展不了大工程,但有很多委任的事情可以做,例如到台灣原住民社區或偏遠鄉下,為他們的公共圖書館、國民中小學或公家機構,設計一套適合的電腦環境,讓他們在資訊時代也可受到幫助,當你一兩年後再回首,就會發現你並不因此失落人生的價值,反而因此找到人生更大的意義。他的文章很有意思,提醒我們認真思考,做一個謙卑溫柔的人,是在任何經濟處境中,不只強求自己的利益,而更能追求信仰屬靈的意義。

  第六節,轉向「義」的概念:「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我們知道,「義」在聖經中有時指人和人間的關係,也有時指人和上帝的關係;人和上帝之間主要是在說「稱義」,人和人之間是在說「公義」。在這兒主要指的是人和上帝的關係,就是認識上帝的旨意並實行。所以現代中文譯本將其翻譯為:「渴望實行上帝旨意的人多麼有福啊!」在第六節提醒我們要欽慕實行上帝的旨意,到第十、十一節時,更強調為了上帝的義,甚至要面對別人的排斥、看輕、壓迫,仍然歡喜快樂,如此一來就是有福的人。渴慕義,甚至為義受苦,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過去我們很少想到這和屬靈間有關係,但當我們從第三節一路讀下來,耶穌說真正屬靈的人是實行上帝旨意的人,這和靈性有很大的關連,因為靈性談到我們如何將信仰落實在上帝旨意裡。我個人非常欽佩的一位信仰前輩,是前長老教會總幹事高俊明牧師,今年有一本訪問他的傳記《十字架之路:高俊明牧師回憶錄》出版,記敘著他的心路歷程,書中提到他如何將靈性與義結合,我們知道高牧師是個注重靈性生活的人,也每天讀經禱告,有著屬靈的紀律,但是當他看見台灣社會從七○年代起,因為社會的不公義、不民主,致使人心靈空虛、貧窮,他投入社會關懷,特別透過對長老教會的領導,關心台灣前途、國家認同等議題,他深深知道這是上帝要他去行的路,如此行是實行上帝的旨意。雖然也同時被人誤解、排擠,感到很孤單無力,然而他深深體會到屬靈的意涵和他所做的是結連在一起的。特別因美麗島事件入獄四年三個月廿一天,他深深體會到靈性幫助他思考「為義受逼迫」的意涵。如今我們進入民主政治時代,仍須注意上帝的義,為了這義,甚至在與世界潮流有不同看法,受誤解、排擠時,仍然要堅持下去。

  第八節:「清心的人有福了!」這是聖經裡常常出現的傳統,是說心靈清潔、純潔的人,這個傳統在詩篇裡也常常出現:手潔心清。什麼叫做清心?我們的心靈、靈性如何追求清潔、純潔?過去學者多說清心指不被其他雜念影響。但另外一種有趣的解釋,純潔的心是指專一的態度與心智,丹麥的哲學家徐克果特別對這段經文有很深的體會,他感受到純潔的心靈就是能專一去執守、實行上帝的旨意。一位日本朋友送我一本書,叫做《一路到白頭》,是一對日本基督徒夫婦的見證,書中提到這對夫婦在北海道蓋一間中途之家,裡面有八間房子,每間房子裡請一對受過社工訓練的基督徒夫婦作家長,然後到全國各地的監獄裡,與政府訂契約,接待剛出獄的犯罪青少年到那裡住。我們知道現今有許多年輕人因為誘惑而犯罪,出獄後卻不被社會接納,又繼續犯罪,走向罪的不歸路。根據日本過去的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再度犯罪。但這對夫婦在四十年間,透過這個中途之家,幫助了成千的青少年,讓他們在那裡重新認知社會,也學習謀生的技能,經過這個模式,使他們能重新做人,過有意義的生活。記者去問這對夫婦,是何動機讓他們這麼做?他們說起四十幾年前,他們受到一位美國宣教士的栽培接受信仰,在宣教士要回去前,這對去送行的夫婦問他,能否送他們一句話,成為人生和信仰上的幫助。這位宣教士告訴他們,他對聖經中「清心的人」有很深的體會,清心的人就是專心做一件事的人,他送他們的話用很簡單的英文表達說:this one thing I do,這位日本夫婦就將其譯成「一路到白頭」,即使到白頭都要堅持去做,這句話至今仍刻在中途之家外的一顆石頭上,成為中途之家的精神指標。專一的心是一種屬靈的生活態度。

  各位弟兄姊妹,登山寶訓是一段很豐富的經文,無論我們從何種角度去理解,都能體會信仰的教訓。但是站在屬靈、靈性的角度來思考,我覺得別具意義。真正的屬靈是知道自己貧窮、破碎、欠缺,歡喜活在上帝恩典中的,這樣的人會學習對別人的苦難敏感,會學習不只追求自己利益,能學習做個飢渴慕義的人、實行上帝的旨意,更能用專一的心行在信仰之路上。在我在台灣神學院的服事中,也常用此態度來栽培神學生,幫助他們在預備未來成為教會的領導者時,不是只有神學知識而已,也在靈性上得到塑造,能夠學習活在上帝恩典中,靠主剛強,使自己本身成為教會和社會中的祝福。請大家為主所設立的這間神學院代禱、奉獻、關心,也渴望有更多優秀的人投入神學教育的行列。

2001年11月4日 星期日

在服事中成長

經文:以弗所書四章7-16節                   
主講:王榮義 牧師


  一個蒙恩的基督徒,會渴望去付出、去服事。但在現實生活中,卻發現基督徒面對要服事時有很多困擾,就是有時會覺得在這麼忙碌的生活中還要撥時間出來服事,怎麼應付得了?我的體力可以承受得了嗎?我在教會看到許多基督徒,對服事好像有些恐懼症,所以服事就叫那不怕死的去做就好,我在後頭為你禱告!禱告也是一種恩賜啊!我願意用禱告的心來托住別人,但其他的事情就對不起,推給別人做。我常覺得這是很遺憾的事情,所以今天要和各位一起來思考「在服事中成長」。

  首先我要分享的是:恩賜有它的獨特性,上帝賜給每一個人有不同的恩賜。我在這兒所說的恩賜,除了天生給你的之外,還有很多是環境造成的,其實恩賜的形成是動態的,並不是出生時上帝給你什麼恩賜,就永遠不會改變的,你會因為被安排在不同的家庭長大,會有不同的訓練、成長,恩賜不同,都是從上帝所來的。但我們的困境是,我們在比較中長大,難免會和人比較恩賜。我們會羨慕講見證的、司琴的人,覺得上帝沒有給我這個恩賜,很多年輕人最苦惱的,就是找不出上帝到底給他什麼恩賜。不清楚自己的恩賜,就很困難出來做服事。

  我一直在想,如果牧師跟你說:「沒關係啊,你出來掃地也是一種恩賜嘛!」你聽了會有什麼感覺?你會覺得他敷衍你,那種口氣表示能掃地也不錯、也好。對不起,我沒有羞辱的意思,只是這種感覺好像在排名,你沒辦法排前面,只好排到後面去,跟在填聯考志願一樣,我們會受到社會階層的影響,來影響我們對自己恩賜的評價,那是非常可惜的。

  到底恩賜的獨特性在什麼地方?有一句話說:「有夢最美」,我覺得若心中有愛,眼睛就會常看到上帝所賜的恩賜。「愛」是開啟心靈眼睛一個很重要的通道,有愛的人才會看到上帝給自己和他人的恩賜。恩賜不一定是我們看作很成功的事情。恩賜是什麼?上帝給你特殊的成長背景與遭遇,是不是一種恩賜?那是眼光的問題。有愛的人即使是傷痛也成為他的恩賜,一個人在呈現自己的苦難時,可以回想起來都是苦毒,也可能成為幫助別人的恩賜,不是嗎?不要常將恩賜界定在某種表現而已,恩賜可以是生命的一種呈現、一種態度,積極面對苦難,是恩賜;樂觀、喜樂去面對生命,也是一種恩賜。不要輕易消滅上帝給你的恩賜,甚至用了許多苦心去尋找恩賜,因為你對恩賜的認識停留在外顯的部分。「安慰人」是一種恩賜,但怎麼樣去安慰人那才是重要!可能我們會羨慕某人講話好美、很能安慰人,但一個不擅表達的人,當他用愛去看自己的生命時,他的悲慘遭遇也會成為安慰人的工具。

  上帝給你獨特的恩賜,包括你天生有的東西,與你的遭遇,都是你的恩賜。但我們卻常把它看成垃圾,我們極力地想撇掉不好的遭遇,然後翻箱倒櫃想找出那個部分是上帝恩賜的,卻沒注意到在翻箱倒櫃過程中丟掉的,往往就是上帝給你的恩賜,是獨一無二的。不要丟掉!不要丟掉上帝給你的恩賜,你的每一時刻、你的軟弱,若不是上帝的恩典,你不會存留至今。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恩賜的獨特性呢?當你用愛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時候,會發現上帝給你的真的很特別!我以前看我的生命覺得很灰暗,但上帝在我心中之後,我發現那些遭遇、那些經歷,都是上帝的恩典,因為那些苦難成為幫助別人的重要工具。用愛心去看自己的恩賜,你會發現上帝給你的沒有人可以奪去。若你還在問上帝給我什麼恩賜,我盼望你用愛看看自己的過去,你會發現上帝給你的是這麼特別,是別人無法取代的!

  第二個要與大家分享的,是經文中提到的:在愛中不斷建立自己,建立基督的身體,彼此建立。在服事中很多人的困擾是:推不掉!於是很多人對服事卻步,因為怕服事接二連三一直來,推也推不掉。有的人踏進服事後,真的會非常辛苦,我剛剛提到過,如果不懂得了解、欣賞自己的恩賜時,踏進服事工場後真的會很辛苦,因為很多人是被期待的、被抓進來的。然而若是你發自內心願意去服事的話,你的成長是超出想像的。在願意付出的過程中,你會經歷一種成長:是對自己多一份了解,看到自己的軟弱在哪裡。

  我有兩個很可愛的小孩,在我們的照顧下長大,可是他們總有一個希望能回饋的心,雖然他們還很小。他們的方式很奇怪,跟我們不太一樣,雖然小孩子能做的很有限,總是盡力去想能怎麼去服事、回饋。像他們幼稚園時,我會舉手臂讓他們玩旋轉木馬,他們都轉得很高興,於是他們告訴我說:「爸爸,等你老了的時候,我要這樣提著你,讓你吊著玩。」天啊!我還沒有看過老人吊在孩子手上的呢!在他們天真的想法裡,能想到的就是這樣為你做一些事情。為什麼他們想做一些事時,不會覺得很累?或是做什麼時,不會覺得有負擔?我們可能會有一些擔心:我們的付出會不會超出負荷?但告訴各位,很美的是,在服事中我經歷到,上帝慢慢加添給我力量、開啟我的視野。我常向上帝求:不要讓我看超過我所能夠看的。因為有時候野心真的很大,但能力有限,因此在服事中一個很大的成長是看到自己的軟弱和極限。我們不是在塑造超人,而是在服事中成長,尋找伙伴、鼓勵別人一起成長。我很高興看到,在這一年當中,斷斷續續來與各位一起敬拜,我看到很奇妙的事情,是同工的成長!愈來愈多人投入,在不斷的付出當中,經歷到成長。

  我在關心別人的過程中,最感謝上帝的是,我常跟上帝說:奇怪,我能做的就只有這麼一點點,但後來我所得到的卻是那麼多!是否想過,當我們去關心一個人時,那人同時也成為你的幫助?當你在關心一個軟弱的人時,你也得到激勵,那個激勵是「他怎麼那麼勇敢?」他怎麼敢這麼信任我,把他的軟弱告訴我?那我呢?我是不是常常太過掩飾自己的軟弱呢?所以在服事中,我們常常發現自己會成長,別人也在我們的愛中得到鼓勵,被扶持、成長。

  最主要的是,保羅所要說的是,能透過彼此的服事建立基督的身體,就是在主裡的合一。現在的人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孤單,可是我發現教會裡弟兄姊妹最可貴的地方就是:我們不孤單,我們在服事的當中就不孤單!因為發現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功用,我們就在建造一個身體,我們是有目標的!我們看到那個目標是這麼的美,是建立一個身體!

  如果我們用「基督的身體」來看現今的教會,你看到的是個怎樣的身體?在一個愈付出,大家愈願意出來服事的狀況中,那個身體是健壯的、是可愛的、是吸引人的。可是我卻常常看到一些教會,如果用身體來形容,你會說黑青、瘀血、斷腳、斷手……你看到有的教會的身體是斷裂的,肢體是殘缺不全的,讓人看了傷心難過,在台灣許許多多的教會是這樣子的,因為自己虐待自己!上帝給我們那麼多恩賜,不是用來建造身體,是用來捏自己、看不慣自己、傷害自己!這是我一直覺得台灣教會最悲慘的地方。

  如果我們用「建造身體」來看一個異象時,服事是讓身體愈來愈健康。各位弟兄姊妹,你寧願做一個在身體中不願意動的那個嗎?或者是希望你成為這身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或許你會希望你成為耳朵,去聆聽受傷者的心聲;或許你會想扮演好眼睛的角色,去觀察四周圍的需要;或許你期待你是一雙手,能夠參與多一點的事奉;或者是腳,可以走多一點的路,可以去探訪更多的人,可以邁開步伐進入我們的社區當中。我不曉得你會希望、期待自己扮演怎樣的角色?那要看你從上帝領受的是怎樣的恩賜,沒有人可以替你決定,可是我很盼望我們一起來看這樣的異象,就是:如果和平教會是個基督的身體,你希望看到一個怎樣的身體?或者,現在你看到的是怎樣的身體?

  感謝主,讓我們有機會在這裡一起聚會!我們在這裡聚會,是透過很多人付出、安排、設計,我們才有可能在這裡一起享受主的同在。我期待我們更多的人參與在服事的行列裡,我不會說「如果你什麼都不會,你禱告就好了!」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要告訴各位:禱告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為這些人禱告就為他們禱告,如果你有感動要服事什麼,就要站出來,如果你有很多恩賜,你不曉得有哪些需要你就要問,積極主動的去服事,你會發現不一樣,會發現「愈事奉愈甘甜」!

充實的事奉人生

經文:約翰福音四章34-38節        哥林多前書三章5-9節
日期:二○○一年十一月四日                   
主講:董倫賢 牧師   


  昨天我到馬偕醫院探訪一位弟兄,走出醫院時有位姊妹在等我,說要搭便車,我雖然不太認識這位姊妹,但感覺她非常喜樂、滿足,後來才得知廿年前上帝呼召她在醫院關懷病人,至今仍然服事得非常喜樂、滿足!我想,上帝也同樣呼召我們每個人過著如此充實的生活。   

  但我發現很多人的一生並不是很喜樂、滿足、充實的,有人一生為了活而吃,或是為了吃而活,吃是最重要的;有的人到了年老都在怨嘆。然而,卻也有很多人的一生是滿足的,我曾有機會參加幾位美國傳教士的聚會,他們過去在大陸為主作工,最年輕的已八十七歲,但他們都很喜樂,且為人禱告,而非怨嘆子孫不理他。有人的人生是空虛的,有人的人生是充實的;有人的人生很無聊,有人的人生很有趣;有人的人生充滿喜劇,有人的人生是很多悲劇;有人的人生是單調的,有人的人生是精彩的;有人的人生追求當下的爽快,有人的人生追求永恆的價值。請問:你的人生是怎麼樣的呢?我相信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所經歷的都不一樣,若是有朋友能真誠地與你分享他在人生的際遇,一定會使你的生命更為豐富。  

  我們基督徒有上帝大大的恩典,祂已在聖經中教導我們如何過生活,使人生過得充實豐富!但很可惜的是,很多人信主很久,人生卻不豐富,他沒有抓到信仰的重點,就是耶穌告訴我們的:「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今天所讀的經文,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這是我們人生的重點。耶穌又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是我們信仰的重點,若是沒有抓到這些,我們即便在教會出入很久、聽了很多道理,仍舊會覺得很空虛。反之,即使上帝呼召我們到一個孤單的地方,沒有那麼多弟兄姊妹,但若是遵行上帝的旨意,人生仍然會很充實。

  我們都知道要遵行上帝的旨意,但能做到的人不多。我們從福音書裡看到耶穌的模範,他如何遵行上帝的旨意?他的禱告是:「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因此耶穌他順服以致於死。因此,我們一個真實的基督徒,很重要的是學習「順服」!將自己的身體獻上,將自己的主權交給上帝掌管。

  昨天陳長老娶媳婦,他致詞說:大家來作老二,老大讓上帝來作!我覺得很對,要將主權交給上帝,將自己全人都給上帝使用,上帝會為我們量身訂作生命的計畫,使我們的一生充實、滿足、喜樂。有的人感覺到無力,原因就是出在沒有順服來走上帝要我們走的路。

  聖經裡提到上帝國的需要,需要有人去撒種、有人去收割。耶穌說:「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我在美國的一間教會,聽到一群ABC的青年人的見證,他們利用暑假出短宣隊,到台灣來傳福音,其中有一位醫學生叫Halle Huang,今年就要畢業,他來到台灣短宣後,上帝改變他對生命的計畫,變得不只想找個高收入的好工作,搬到一個很美的郊區,而是發現上帝或許對他有另外的計畫。後來才知道他是我同學的兒子,知道他有這種想法,我很高興,也很受感動。

  我們若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上帝必為我們預備同工,我很歡喜也很感恩,離開台灣廿三年再回來,仍有機會與過去認識的同工一同服事,我發現這些同工,無論在哪裡服事,都是無條件的,因為他們是神所預備的同工,領受神的恩典。我們在上帝國中,上帝教我們如何做工,有人收割、有人撒種,「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

  在哥林多前書中,保羅和亞波羅都是不一樣的人,但能一起同工。「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 神叫他生長。」因為上帝不只是預備人來與我們同工而已,上帝他親自與我們同工。在我們的信仰中,我們會經歷很奇妙的恩典,就是上帝與軟弱有罪的人同工。

  在上帝國的同工服事中,很重要的要有一種「團隊事奉」的精神。一同尊主為大,順服上帝的旨意,來完成上帝要我們完成的工作。我們若願意與上帝同工,上帝會預備天國的資源來幫助我們!上帝國有很多的資源,我過去有九年的時間在內地會,內地會是一八六五年,上帝感動戴德生到中國內地去傳福音,到最落後、最困難的地方去,當初他憑著信心,只有十英鎊,到如今上帝依舊供應內地會的需要,使他們繼續作上帝的工。在新加坡內地會總部入門處,有個牌子寫著At faith in God,對上帝有信心,上帝必會預備我們的需要。我在這兩週的週報裡,問大家什麼是「耶和華以勒」、「以便以謝」,「耶和華以勒」就是耶和華必預備!耶和華預備同工、金錢及一切事工上的需要。「以便以謝」就是到如今上帝都幫助我們!這也就是耶穌所說「先求上帝的國和他的義」,若我們願意將自己的主權交給上帝,祂就會賜我們力量幫助我們行義事,成為世上的光、鹽。

  我講一個小見證,就是在我一九九一年回應上帝的呼召,要出來做傳道人,就辭掉大學的工作,帶著我們全家去環遊世界,那是我的小信,想說成為傳道人以後就不太可能去環遊世界了!沒想到我成為傳道人時,上帝讓我看的世界比當初更大。我當初去了德國海德堡,一個很美的古城堡,蓋在山上,後來我以傳道人的身份再去時,我非常感動,深深感受到上帝是可以信靠的,祂必時時幫助我們、為我們預備。

  我們看到聖經中,保羅和亞波羅都是很有能力的人,我們知道能力強的人通常很難同工,因為誰都想為大,像在中國歷史中,項羽是個英雄,但卻是劉邦贏,因為他知道如何與人同工。我們要學著如何與人同工,因為這個時代單打獨鬥已經過去了,企業界很早就在說「策略聯盟」,我們基督徒在台灣人數不多,我們更需要互相合作、互相幫助,這樣我們才可能完成上帝所託付的工作。

  上帝也幫助我們,與不同恩賜的人同工,有人適合作福音預工,有人很會個人談道。我覺得很奇妙的,是我們若認真的領人歸主,上帝會使用很多人,成為上帝國裡的支柱。有人收割、有人撒種,在上帝國中一同歡喜快樂!上帝使用各式各樣的人,即使我們都有某部分的限制:例如有人的恩賜比較事工導向,在工作時容易忽略底下人的情緒;另外有種關係導向的人,比較注意人的反應,是人際關係較好的人。我覺得保羅和亞波羅是事工導向的人,保羅是個佈道家,常常向前衝,是個開拓者,亞波羅是個教導者,也是保羅的收尾者。另外聖經裡的巴拿巴就是關係導向的人,他很會鼓勵人、造就同工,是我們很能學習的對象。我們知道人有人的限制,需要上帝幫助,才能「用愛心說誠實話」。

  我們若讀教會歷史,馬丁路德和加爾文都有一群團隊來完成上帝的工。馬丁路德在日爾曼民族中,形成一群同工,在德語區有很大的影響力。加爾文的團隊則是一個國際性的團隊,所以影響也是國際性的。

  我們需要清楚上帝對我們的呼召,而且enjoy your work,我們若回應神的呼召,即使是在家帶孩子,上帝必會使用你,成就美好的事、成為許多人的祝福!我們若清楚神的呼召,就會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把最好的獻給神,就能妥善的利用時間、規劃人生,使生活更有紀律,有很好的生涯規劃。如此一來,就能榮耀上帝、利益他人,耶穌基督就是一個很好的模範!

  若我們願意來跟隨主,主會幫助我們超越世俗的價值觀、工作觀,喜樂、自在地來服事主!現在很多公司都運用聖經的道理,強調公司的「使命」與「團隊事奉」,我們教會的使命是什麼呢?我自己的使命又是什麼呢?若我們願意回應神的呼召,事奉服事主,生命冊上美好豐盛的紀錄,不僅能向人交代,也能向神交帳!死前我們一定會很高興:這樣的人生是充實的,沒有白活的!

  最後讓我們來思想主的教訓,在約翰福音十二章廿四至廿六節:「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