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4日 星期六

活水江河在

 

一、前言

弟兄姊妹平安,大家知道我們和平教會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嗎﹖194722日,今年76年。公館教會是我們第一個子會,今年也已是61歲,而今天也是我們第二個子會吳興教會50週年的感恩禮拜。除了個別教會有不同的設教紀念日之外,今天是聖靈降臨節,也可說是普世教會共同的生日。在今天,我們要再次說起教會誕生的故事,並透過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來透過學習認識聖靈,我們也要一同領受聖餐,來歡慶和回應上帝的恩典。

 

二、聖靈降臨節

1.再次說起教會誕生的故事

教會誕生的故事,是從兩千年前,在耶穌復活40天後升天,升天前交代他們要在耶路撒冷等候,準備領受聖靈,去實踐大使命。他們每天同心禱告,過了十天是猶太人的五旬節,根據使徒行傳第二章所記載,突然天上有響聲,好像一陣風吹過,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落在他們頭上,他們就被聖靈充滿,說起各國的話來。這樣的聲音也讓來耶路撒冷過五旬節的人好奇,聚集過來要看發生的什麼事。就發現這些門徒竟然說起各地的方言,有人以為他們喝醉酒了,而這時彼得站起來,勇敢傳講福音,說起耶穌的事蹟和對耶穌的認識,在那一天有三千人信主,在那一天教會就這樣誕生。從那一天開始,門徒們跨入另一個階段,有了不一樣的人生,他們看待自己,看待這個跟隨耶穌的信仰群體,都不一樣了。

 

2.故事中另一個主角,是聖靈

在這個教會誕生的故事中,我們看見門徒、看見三千位因信耶穌而受洗的人,但我們不該忘記故事中另一位重要的主角--聖靈。事實上,在使徒行傳中,我們一再看見耶穌所應許的聖靈,帶領著才剛出生不久的教會和其中的個人,走上一條不一樣的路。然而,我們對聖靈的認識,相對於聖父上帝和聖子耶穌,聖靈是比較模糊的,甚至只視為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各位,你要怎樣向人介紹這位聖靈是誰呢﹖我們先透過聖經中好些描述,來認識聖靈像什麼。

 

3.聖靈像什麼﹖

a.聖靈如火

聖靈如火,我們說「熱情如火」,聖靈會讓人的內心火熱起來。當我們在聆聽講道的信息中,在禮拜詩歌的敬拜中,在同心禱告團體中,經歷到內心的火熱,一種被激發挑旺的熱情,讓我們不再只為自己的事在忙碌,那是聖靈的火,會讓我們的生命和人生目標,經歷更新和改變。

 

b.聖靈如風

如同風那樣無法預測,不知風從哪裡來,往哪裡去。風看不到,卻能感受到它的存在。這是那位年老的法利賽人尼哥底母,夜間偷偷來訪問耶穌,聽見耶穌如此對他說。要透過聖靈重生,聖靈如同風,雖無法捉摸,卻常做新事,當我們用心去察覺,就能體會。在使徒行傳中保羅第二次旅行,在聖靈的阻擋和引導中,帶領他們往馬其頓去傳福音,福音從此進入歐洲。

 

c.聖靈如鴿子

聖靈如鴿子,是聖經對耶穌受洗領受聖靈時的描寫,像鴿子代表的聖潔、純真、和平,翩然地降臨,耶穌曾經教訓人「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意思是要像蛇那樣機靈敏捷,隨時應變;然而也要像鴿子一樣,保有純潔和良善的特質。舊約挪亞在大洪水後放出鴿子,鴿子啣著橄欖枝回來,象徵和平,是神與人和好的好消息。

三、進入經文—聖靈如活水的江河

1.耶穌說這段話的場景—住棚節。

在今天的經文中,耶穌說聖靈將如活水的江河,祂說這段話的背景是發生在猶太人的住棚節,這日子在什麼時候﹖大約在國曆的九月底十月初,住棚節共有七天,是農作物收成後的歡慶。同時,是為了紀念上帝帶領他們祖先出埃及,曾在曠野四十年的時間,完全依靠上帝的供應,從天上賜下的嗎哪和鵪鶉,以及從磐石中湧出的水。而聖經中沒記載的,是後來發展為住棚節的傳統儀式,在這七天的節期裡,每天大祭司會用一個金水瓶去西羅亞池裝滿水,率領遊行的隊伍帶回聖殿。當遊行的隊伍來到內院南邊的水門,會吹號,在朝聖者的注視下,祭司們拿著水瓶繞祭壇遊行,聖殿詩班吟唱詩篇113-118篇稱為哈利路亞的詩歌,唱到第118篇的時候,所有人搖動右手上的樹枝和舉起左手的柑橘類水果,高喊三聲感謝主,感謝主,感謝主。祭司將水和奠祭的酒倒入銀碗中,在主面前倒出,象徵神在曠野中供應水,也象徵在彌賽亞時代,要從神聖磐石中流出一道溪流,遍滿全地。

 

 

2.耶穌的宣告

透過當時住棚節的背景,有助於我們了解今天這段經文,耶穌在節期的最後一天,也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大聲宣告:「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翰福音的作者補上一句解釋,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的人要領受聖靈說的。這段宣告,也呼應先前耶穌和撒瑪利亞婦人在井邊的談話,耶穌對那婦人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4:13-14) 活水江河要從信徒的心中或腹中流出來的意象,是聖靈在信徒心中生命和能力的豐富充盈,就像水源充沛的溪流一樣。江河的源頭是耶穌,領受聖靈後的信徒們,將從此領受生命的活水,從他們的心中或腹中湧流出來。

 

3.舊約先知說過類似的話

在舊約先知書中,也有多次說到類似的話語。那位在曠野開道路,沙漠裡開江河的上帝(43:19),應許將帶領祂的百姓「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58:11)。先知撒迦利亞也曾領受「那日,必有活水從耶路撒冷出來。」(14:8a)

 

四、回應恩典的行動

在今天,我們歡慶聖靈降臨節,讓我們再思教會誕生的意義,這位聖靈已經降臨,透過教會這信仰群體,在歷史中成就各樣奇妙的新事。福音的宣揚,在聖靈的帶領中一再跨越邊界,直到如今。聖靈也繼續在我們當中運行,以下我分享幾個最近領受的經驗:

 

1.活水江河湧流的信仰群體

上禮拜六,我和幾位教會兄姊,到陽明山的台灣神學院參加廣福薇依牧師的祝福禮拜,他們在過去三年時間,因疫情和緬甸戰亂的緣故回到台灣,將在七月全家再前往緬甸。前來參加這禮拜的,除了廣福牧師全家、精兵協會的同工、神學院的學生們,還有許多在關心他們宣教的教會兄姊們,有一間教會甚至還包遊覽車來參加。禮拜中讓我特別感動的一幕,是由精兵協會的同工們、來台灣受教育的緬甸大學生、以及廣福牧師們一家,依序拿著小蠟燭,走向放在講台前一幅緬甸地圖的上面,逐漸讓光照亮了整幅地圖,然後他們全家站在地圖前面,大家一起透過啟應文來誓約並領受祝福,這是我在那時拍照留下這神聖時刻的照片。感謝神,讓我們和平教會也有份成為這宣教行動的夥伴教會,一同透過陪伴、代禱、奉獻,他們在下下禮拜日)611)也會來到我們教會證道和分享。我看見聖靈的引導和動工,透過共同關心這宣教事工,在各教會的群體中作連結,逐漸被擴散出來。

 

2.活水江河湧流的個人

除了在群體中,也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中,能經歷到聖靈的帶領。第二個要分享的體會,是當我在參加那個祝福感恩禮拜,坐在過去熟悉的台神禮拜堂中,想起我曾經在此,接受神學教育來回應獻身成為傳道人,想起畢業前在此被差派的場景。也讓我想到,快二十年前在畢業之前,有一個夜晚我在校園中,領受一種感動,是之後要努力長成一棵大樹,好讓人可以在旅程中在樹下乘涼休息。回顧從那時候到現在,我的確也一步步朝這方向前進。在教會、在中會、在所接觸和陪伴的人當中,朝這個所領受的圖像來前進。在前兩年疫情期間,當我在準備錄製和平之聲信息時,突然領受到我現在於青田社區中擔任牧師,我們教會可以在這裡,要成為一座森林(樹林),有一棵棵的大樹,讓各樣的生物可以在這裡得到滋養,讓來到這裡的人滿有喜悅和滿足,讓這裡成為展現上帝創造,體會上帝恩典的一個好地方。回想這幾年,持續參與在中會職場部,以及教會更多關注在牧養青壯的職場和家庭需要,更是要將在教會中所領受的,不只在教會所在的地點,更從教會再帶回週間生活的每個家庭、職場和學校,讓這生命的活水一路湧流,從小溪流匯集成大河,從一棵樹木彙集成為森林,去祝福我們周圍更多的人。

 

這次,在準備時讀到以西結書47:1-12,是關於河水和樹林在一起的異象。先知在那異象中,被帶到聖殿門口,有泉水從那裡湧出,然後一路流到外面,那人拿尺去量,可以涉水而過,水只到腳踝,再往前量五百公尺,水到了膝蓋;又從那裡往前量了五百公尺,水到了腰部。他再從那裡往前量了五百公尺,水深到不能涉足過去,只得游泳才能過去......後來,那人帶我回到河邊;我在那裡看見兩岸有很多樹。這條河經過的地方會都有生命。河邊有各種樹結果子,葉子不枯乾,因為這些樹是用聖殿流出來的水灌溉的。

3.懇求聖靈繼續在你我生命中動工

或許,我們在場的朋友們,聽到我這樣說,心裡會想,「我又不是要成為全職的傳道人,去國外宣教、也不是要在教會中牧會,牧師你說的跟我現在的生活有大不同,有很大的落差。」但我要說聖靈成為活水的江河,是大家都有份,也是每一個心靈渴慕的人渴望得到的。我們每一位基督徒,在領受上帝救贖的恩典後,不會僅僅停留在此,還會問,上帝你對我生命的呼召是什麼﹖讓我的生命成為分享福音的管道。透過我的專業、恩賜、興趣、熱情,在我的朋友、同事、家人們,還有更大的社區、社會、世界中,會繼續問上帝,求聖靈指引我,祢要我活出怎樣的生命,發揮生命的影響力,來榮耀主祢的聖名﹖聖靈的感動和引領,會不時在我們生命的某些時刻吹起這樣的風,特別是我們一同做禮拜的時候。

 

大家還記得上禮拜天是玉山神學院紀念主日,林約道牧師跟我們分享信息,往常原住民牧師的講道信息,都比較活潑,比較歡樂,也會常會聽到講員的生命故事。林牧師說起他們家族三代的故事,從他父親領受福音後成為傳道人,辛勞服侍而早逝,母親辛苦培育他們長大。他成為牧師後,也曾面對身體疾病的住院、開刀和復健的經歷。以及前幾年他的兩個女兒一起跟他說:「爸爸,我們要就讀神學院」,今年即將畢業時,他和師母感謝上帝的心情的這些經歷。接著他說:「要我們原住民牧師來請安報告,沒有唱首歌是不禮貌的」,大家都笑了。但接著牧師在第二堂所唱的那首歌的同時,卻讓我想哭。那首用台語「黃昏的故鄉」的曲調來填寫歌詞,想起前人們如何在這塊土地上傳福音,我們是否也有這樣的熱情,還是白白領受恩典,甚至說是白佔土地,沒有結出果子?在那時,是被聖靈提醒和感動的時刻,是給我們每一位的神聖時刻,好美,卻也好扎心。

 

親愛的弟兄姊妹,求聖靈的火燃燒在你我的生命中,燒盡我們的罪惡、燒盡我們的悔恨,好讓我們成為聖潔的活祭,獻上自己在祭壇上,感謝耶穌祢為我死,讓我來為祢而活,以成為活祭的心志來過我們的每一天。

 

求聖靈的風繼續吹起,在你我的生命中,讓我們對生命有新的看見,不讓我們的每天,陷入似乎一成不變的日常。好讓我們看見機會、看見恩典、看見聖靈邀請我們和祂一起來同工的機會。

 

求聖靈像鴿子,保守我們有純真和平的心,在人和在神當中藉著耶穌,傳講和好的福音,記起耶穌的提醒—「那做在最小一位身上的,就是做在我身上」。在這個越來越需要聽見和平之聲的世界中,在我們所到之處,成為一個個和平的使者。

 

求聖靈的水從你我的生命中湧流出來,每一天都是新的、湧出的是乾淨清澈的泉水,不僅讓我們自己的饑渴得到飽足,也讓我們成為與人分享的泉源,不用擔心越分享越少,因為主的應許是,越分享越多,越分享越豐富的生命,直湧流到永生。

 

4.在領受聖餐中,感謝並回應上帝的恩典

等下,我們一起恭守聖餐,透過餅和杯象徵主耶穌的身體和寶血,透過聖禮提醒我們,我們是上帝所愛,重價贖回的兒女。在這樣的一個神聖時刻中,存感恩的心,經歷與祂同在。也讓聖靈如同鴿子降下,提醒我們該做什麼。主耶穌那活水的江河,湧流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當中,從小小河水匯集成,為江河滾滾,成為結滿果子、祝福別人的森林。

 

【默想和行動】

1.聖靈如火、如風、如鴿子、如活水江河,你目前最渴望經歷聖靈哪一種帶領﹖

 

2.聖靈的同在會顯明在所結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九種果子,現在聖靈正要在你生命中結哪一種果子﹖

 

各位,你是否相信,這條生命的江河從主耶穌開始流出,流進你我的生命中,所到之處將都帶來生命﹖各位,這是教會,也是你我在聖靈降臨節中,再次一同的領受和更新。阿們嗎﹖同心來禱告。

又餓又渴的人生

 

在開始前,再一次邀請各位兄姊,參加教會在周四晚上七點半的線上禱告會,讓我們成為一個以禱告連結彼此建造彼此的教會。

 

前言

每年這個時候,除了表達對母親的感謝,也必需特別對許多家庭的家庭主要照顧者表達感謝。事實上這是個明顯的實況:母親節的時候有許多孩子,不知道怎麼感謝母親,只因為他可能是單親,隔代教養,或者因為各種原因與自己的母親聚少離多。這個時候母親節對這些孩子來說,常常十分沉重。不過這是一個感恩的日子,除了感謝每個辛苦的為家庭付出的母親,我們也感謝不論是爺爺奶奶、父親或者甚至是家庭的幫傭,因為我們的下一代,有你們的付出,他們才能健康的成長茁壯。今天也同樣是教會訂定的兒青主日,我們看到服事的人員中多了許多兒青的身影,也可以感受到教會年輕活潑的氛圍。感謝主,我們的下一代,真的是需要我們的呵護照顧,才能在越來越日新月異的世界中,縱使挑戰很多,依然能健康的長大成人。

 

   事實上,我們也常常談到,這個世代年輕人的自殺率變得比以前高很多。我們可能會覺得,明明他們的生活比我們以前富裕,獲取資源的方式又比我們方便,各種可以使用的資源,更是唾手可得,怎麼看起來活得比我們還要不開心呢?會不會我們只以為吃飽就好的人生,還缺少甚麼?或許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一起來想想。

 

 

耶穌的提醒

約翰福音是一個以強調耶穌道成肉身的角度所撰寫的福音書,其中二到十二章從耶穌的教訓和神蹟來描述耶穌來到世上的工作。經文中的敘事與上下文的關係,常常都是緊密相連的,約翰要換一個新的主題,會以「這事以後」做為關鍵字,如果以戲劇來說,他會以一幕一幕戲來陳述耶穌的精神,但是每一幕戲裏面,會有好幾場不同畫面的事件,為的是要強化,他所說的重點。譬如今天我們讀的經文在第六章,而第六章的一開始正是以「這事以後」開始,約翰透過耶穌的事蹟來表達人們是如何在等候彌賽亞的這件事情上,眼光偏離了上帝的。

 

五餅二魚(供應人們的缺乏)

故事一開始便開宗明義的說「許多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他。約6:2」接著我們看到,在山上一群人圍著耶穌,聽耶穌講道,講著講著,人越來越多,到了用餐的時間,耶穌忽然回頭問腓力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然後作者很特別的提到,耶穌問這個問題,重點是要試驗腓力,畢竟他很早就開始跟隨耶穌,並且是這個地方的當地人,對環境十分熟悉,如果真的要靠人的力量,諮詢這個人是最適合不過的人選。

 

我們這裡先暫時叉開主題談一下,如果對照馬太、馬可與路加福音,我們會發現,耶穌在另外三卷福音書的做法,都是直接要門徒「給眾人東西吃」,只有約翰福音的描述手法不同,耶穌是透過問句的方式,在引導中幫助門徒學習應對的方式。尤其是約翰福音強調耶穌的神性,也就是在約翰的描述中,耶穌是將一切都看在眼裏,也擁有一切主權的神子。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描述手法,增加了讀者對耶穌行動的瞭解,更能意會到接下來耶穌行動本身必然有隱含的意義在。事實上四卷福音書在紀錄上的差異,正是因為他們各自要描述的耶穌,有不同的面向,也就帶出同一個事件,發生的樣貌卻有些許差異的狀況來。這部分預計九月成人主日學將開設新約福音概覽的課程,歡迎對四福音有更深探索的兄姊,屆時能準備心,撥空來參加。

 

我們回到經文。當耶穌提出了一個「我們需要大量的食物餵飽大家」的需求,腓力不擔心買不到東西,但是務實的計算到,他們的財務無法供應這樣的需要。而安得烈反而有趣的,拿著一個孩童僅有的五塊餅、兩條魚給耶穌。重點是,彼得頭腦還是很清楚的,他說「讓每個人吃一點,也不夠」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這些東西塞牙縫都不夠」。門徒又把問題丟回給了耶穌。這一來一回之間,強化了耶穌接下來行動的特殊性,耶穌在祝謝後,分起了這些本來塞牙縫也不夠的餅和魚,不但餵飽了大家,重點是還收拾了十二個籃子。

 

強逼耶穌作王(人們錯誤的認知)

約翰強調,所有的人看見這件事情,根本就是上帝賜下他們祖宗嗎哪的翻版,不由得讚嘆起來說「這就是我們期待的先知。」這句話的緣由出自「申18:15 耶和華─你的上帝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本來摩西的意思是,上帝必興起跟摩西站在同樣位置的人,來指導眾人跟隨明白上帝的話語,不過在經歷了滅國、重建、受異邦屈辱的日子後,以色列人相信,摩西不只是表達,要眾人也接受摩西後代先知的帶領,更是預表上帝將賜下一個與摩西同等級的先知,來到世上,重建以色列國度,恢復以色列的榮耀。沒錯,那就是眾所期待的「彌賽亞先知」。

 

找不到耶穌的眾人(找不到耶穌)

約翰表達耶穌看見人們對上帝的理解走錯了方向,甚至想要拱耶穌成為人們在世界的君王領袖,耶穌就退到到山上離開了眾人。而門徒可能也習慣了耶穌的行為模式,門徒在耶穌上山之後,就先上了船,前往他們的下一個目的地。天黑的海面上,因為當地的特殊地形,無預警的忽然狂風大作,海水翻騰了起來。這個時候經文並沒有記載門徒們的害怕,只是一昧的努力的划著船,前行了約兩百公尺。由此可知,門徒習慣了耶穌離開他們獨自禱告後,自己會回到他們當中這樣的行動。不過他們卻從未經歷過,耶穌從海上走來的情景。一時間在狂風大浪中,遠遠黑黑的海面上,有人影飄動,我想這不是門徒嚇到,應該大部分的人,都會嚇到。倒是這裡的紀錄跟馬太、馬可福音不一樣,將事件的重點放在門徒歡喜接耶穌上船,而不是像另兩卷福音書,將重點放在門徒對耶穌的無知與畏懼。

因為約翰的重點是接下來人們的行動,約翰說,人們知道當地沒有其他的船,而耶穌沒有跟著門徒一起出海,所以本能的在附近找了耶穌好一陣子,直到確定實在找不到耶穌,才坐船前往了門徒所前往的迦百農尋找耶穌。約翰用了好多的描述,為的是要強調這群人找尋耶穌的急迫性,這也帶出他們期待耶穌願意成為他們革命領袖的心有多麼的強烈。不過這些鋪陳,為的就是接下來這段對話。

 

耶穌的提醒

(生命的方向,只有指向上帝)

耶穌說「約6:26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也就是耶穌指出,人們這麼急切地到耶穌面前,並不是因為敬畏上帝權能的彰顯,人們到耶穌面前,是因為耶穌能夠餵飽他們的肚子,這個轉成今天的語言,就是耶穌能讓人賺大錢、找好工作、感情順利、家庭美滿,是的,只是因為耶穌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人們才來到他的面前。耶穌清楚的挑戰眾人「不要為著沒有永恆價值的需要勞碌奔命,乃是要為從上帝而來永恆的價值,擺上代價。」

 

所以接下來就是耶穌與眾人十分精采的對話了。

人們問耶穌「甚麼是永恆價值的工作」,

耶穌說「認識耶穌工作所帶來的價值」;

人們問「那耶穌工作的價值是甚麼?摩西給他們先祖得了嗎哪,耶穌能給他們看見甚麼?」

耶穌回答「摩西沒能給他們甚麼,乃是上帝給他們真實的糧食」

人們問「給我們真實的糧食!」

耶穌回答「我就是那真實的糧食,是生命,透過我才能不陷入缺乏當中。」

 

   接著很長的一段論述,說明著人們陷入混亂的情境。還記得我們說這是約翰福音,是約翰以耶穌道成為肉身為前題所寫的福音書嗎?約翰第六章記錄著當人們陷入到底怎麼吃耶穌的肉,喝耶穌的血,才能得到真實糧食的混亂裡面的時候,我想今天的我們應該不至於陷入同樣的困境當中吧?畢竟對於當下,人們無法理解耶穌如何帶來復活的生命,而我們卻都是經歷復活大能的人,怎還能不明白呢?事實上我相信許多兄姊都經歷過生命中的困境,那樣的困境就像以色列人困在埃及一樣,既痛苦又無法靠著自己脫離,要不是經歷上帝恩典的救贖,我們根本沒有機會好好的坐在這裡一起參與禮拜。

 

   也就是我們把整段經文的脈絡做了這樣的梳理。約翰透過五餅二魚說明耶穌雖然能夠供應人的需要,但是當人們把耶穌當成有應公、世上的君王來看待的時候,不管他們多麼的努力認真,都無法真實的得到飽足,簡單的說就是他們根本找不到耶穌。只有當他們重新正視上帝透過耶穌所帶來生命真實的意義,人們才能在耶穌裡面得到永遠不餓永遠不渴的應許。

 

我們以甚麼當成生命的目標

   這幾個禮拜牧師們的分享提到,今天的許多青年人薪資低、努力沒有成果,面對生命的困境一籌莫展,這是我們這一代許多青年的生活實況。但是回到這段經文,我們也得重新思考,讓這個時代的青年面對這樣困境的,除了是大環境時代所帶來的問題,我們是不是也陷入了約翰所描述的處境中;當人們只顧自己吃得飽,而沒能將生命的焦點對準上帝,我們只能陷入繼續錯誤的負循環裡面。

   人們問耶穌「我去哪裡找吃的」,耶穌回答「透過我從上帝找吃的」接著我們就跟約翰六章30節以後的混亂一樣,我們問「怎麼做?怎麼吃,怎麼可能只靠耶穌就能吃飽。」重點是,許多人問完這些問題之後,並沒有繼續找答案,反而是知道沒能馬上得到食物,所以離開了。換成今天的問句,我們再思考一次,我們問耶穌「怎麼賺錢?怎麼考試得高分?怎麼得到好工作?怎麼獲取提前退休不用工作的門票?怎麼得到美好的愛情?怎麼吃得飽?」耶穌說「來我這裡」。我們問「到你這裡就能得到這些,就像摩西給以色列人吃到真真實實的嗎哪一樣?」而當主耶穌說「到我這裡你才能真實得到滿足,你要的東西終究會結束的。」我們是會離開,還是會留下來?

   「吃飽沒?」是台灣社會中長輩對晚輩極深的關懷,因為過去,我們總認為能好好的吃一頓飯不容易,不過今天大部份的人不缺這口飯的時候,我們是否得面對我們的孩子「讀經禱告了嗎?」當我們勸戒我們的孩子,要花時間讀書、運動,有良好的作息的時候,我們是否也得面對我們的孩子「今天與主耶穌同行了嗎?」

 

與兒子的對話

   有一天我兒子問我「你不是說我們長大以後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信仰,那為什麼我不能現在選擇不去教會,不念聖經?」我說「因為這個世界不管你要不要,每天都在灌輸你屬於世界的價值觀,不過如果我今天不讓你大量接觸,盡量明白,等你長大的時候,你根本沒得選擇,因為你只知道世界的價值觀,不過你並不認識上帝。雖然去教會、讀聖經,不一定能讓你馬上認識上帝,但是最少在你的心裏,你有機會知道基督徒的價值觀是甚麼,那麼當你未來面對世界挑戰的時候,擺在你面前的兩個選擇,你不會只有一條路可以選。尤其是那條我認為死路一條的路可以選。」

   是的,我們常常說傳福音,而對我來說,我最直接的福音對象就是我的孩子,他們不只是聽我說甚麼,也看著我怎麼做,怎麼活出基督信仰。

 

確認三件事情

事實上,當我們問「吃飽沒?」我們看重的是這個世界的價值觀。而這個世界常常對我們說只要能吃飽,做甚麼都可以。但是靈裡的又飢又渴卻總是讓我們知道,這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的是身心靈真實的飽足。也因此我深信,最少有三件事情,是今日我們無論如何都得讓我們的下一代得到的,只要他們現在能擁有這三件事情,可以肯定的說,他們未來的生命必定不餓也不渴。

 

1.上帝的話—聖經

第一件當然就是聖經,上帝的話,在兒主我鼓勵老師,不斷的重述聖經中上帝與人類互動的歷史,期待透過這些努力,讓我們的孩子心裏能刻畫出上帝行動的樣貌。其中人們在面對生活實況困難的時候,先知的提醒,更幫助我們的孩子,長出面對一切挑戰的智慧。但是這點如果孩子出席率不穩定,效果往往不盡理想。

 

2.信仰群體—團契與禱告肢體

第二就是在信仰團體中,一起互動學習,一起禱告扶持。信仰永遠不是個人的事情,只想要靠著自己依靠上帝,不能說是錯,但是卻缺少了肢體的連結,這很辛苦也很危險。畢竟我們如果在生活的各個場域中,都與人有關連,卻在真正對我們靈性有幫助的信仰群體中,失去了團體的連結,這就等於我們失去了信仰的安全繩索,任何一個意外都會讓我們葬身於世界的漩渦之中。是的,信仰群體,不單只是指我們一起的禮拜,更是在一起分享、一起禱告、一起喝茶分享、一起唱歌、一起團契、一起小組的每一個肢體互動中。

 

3.世界的管理—社會關懷

第三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欠缺中看見自己的角色。上帝創造人,一開始就是為要我們與他同工管理世界,而所謂的管理,當然不是指我們自己過得好就好,而是意識到如何讓這個世界更好,讓整個世界秩序更加彼此互助,彼此幫補。就像是我們出福音隊到部落,不是我們比部落的人更優秀,而是我們的確擁有比較多資源的時候,我們願意與他們分享上帝恩典的美好。這個過程,人們會學習看見付出成為祝福的過程,也會發現人生有比吃飯還重要的東西。是的,我從來都不認為吃飯不重要,但是當我們願意回應上帝管理世界的負擔,我們得相信上帝不會讓我們餓著。

 

結語

耶穌說「太5:6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如果我們渴望連結於上帝,我們就有機會得到飽足。想想看我們的幼童有人照顧,我們的青少年有人陪伴,我們的社青不再單打獨鬥,我們的青壯年不再求助無門,我們的長輩不再孤獨,只因為我們渴望連結於上帝,我們不再只是為自己而活,我們學習照顧屬靈的弟弟妹妹,我們用上帝的話彼此造就,我們看別人比自己強,我們願意成為肢體,在有人軟弱的時候,願意付出。當我們不陷於自己好好活著,更是連結於基督肢體的彼此相愛,我們的生命有真實的意義感,我們的下一代才不會陷入「我為什麼要活著」的焦慮;「我沒有比別人強,我很糟糕」的困窘中。

 

有兄姊說,牧師你這樣說,太過理想了,告訴我更清楚的畫面,甚麼是上帝國?請先讓我分享我們現在在努力的,然後分享如果我們還願意可以怎麼繼續努力。

 

我們現在幼幼有一群願意陪伴孩子的同工,她們很專業也很投入,其中因為家長的陪同,所以這群孩子被無微不至的照顧著,也生發喜歡來教會的情感。接著我們的幼主有一群老師委身其中,繼續引導我們的小小孩,開始更深的認識聖經中上帝的故事,也在許多活動中,建立手眼協調的成熟身心,並學習界線與規矩。然後到了兒主,孩子更學著沒有家長的陪伴,老師的引導與啟發,讓孩子從聽故事到學習說故事,從說故事到學習討論這當中關於信仰的疑惑。信仰在這段期間,不再只是說與聽的填鴨,更是透過老師信仰生命的實踐,帶來孩子典範成長的塑造。

 

而進入少契,則透過好幾位在職場打拼的輔導的陪伴,孩子們青春期雖然有自己的個性與想法,不過看著這些不論多忙碌,卻也盡力陪伴的哥哥姊姊,總讓他們安心的愉快的在其中學習團契生活。有人認為孩子在這裡都在玩,我只能說,信仰實踐於生活,生活活出信仰,在交誼與各類的活動參與中建造團隊與組織的能力,更在查經和專講的安排中,建造聖經真理的理解。事實上我們還有少年主日學,在主日以查經、信仰分享為主的建造,都是期望我們的青少年在年少的生命歲月中,能在肢體連結中認識上帝,畢竟真實的信仰,不是孤單一人,乃是在信仰群體中共同的見證。

 

到了青年時期,輔導團隊更是尊重青年獨立運作的能力,縱使各自忙碌於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但是在青年生命遇到瓶頸難關時,透過陪伴代禱,讓一個個年輕的生命,不再孤單。

 

只是幼幼;幼主的家長常常為了陪伴孩子,缺乏靈性的滋養,而幼主中許多老師就是家長,在不斷付出中,缺乏休息。兒主的老師也是,孩子或者活潑或者文靜,但是長期擺上的事奉,在面對自己家庭與身心需要休息的時候,總覺得力有未逮。青少契輔導在工作與陪伴青少年的雙重付出中疲乏,如果家庭、情感面對挑戰,更是需要極大的支持。而教會中許多的父母不是不願意肢體連結,只是如果參加小組時,孩童欠缺照顧,他們也很難放心。另外許多父母長期照顧孩子想要的就是喘一口氣,如果有人能夠提供協助,讓他們喘一口氣,甚至夫妻可以稍微休息約會一下不知道有多好。還有許多人人生總會遇到難過卡關的時候,這時候如果在信仰團體中有人願意諮商陪伴;更甚者當經濟臨時困窘得到協助;長輩有人關心與支持陪伴。這些看似美好的圖像,卻因為成為了一個一個的服事,使得許多人怯步,肢體的連結更因為太重的「責任感」而分離。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如果我們不再只是為了自己活,不再只是為了這個世界的價值觀而活。我們會看見上帝所賜給我們的能力,我們會在我們的此時此刻成為弟兄姊妹的支持。我們不會在吃飽了之後,心靈還覺得空虛。或者我們現在真的甚麼都不能做,那麼打開教會禱告會的直播,一起禱告,我們會發現,聖靈的工作,會帶來我們新的眼光與力量。不要讓我們自己陷入世界的謊言中,也不要讓我們的下一代失去愛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