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淚眼中仍有盼望

 

一、前言

「男兒有淚不輕彈」是嗎?曾聽過如此一說:耶利米的個性比較怯懦,因此才有「哀哭的先知」之稱。你認同嗎?但是若是我們讀耶利米書91「但願我的頭顱是水井,眼睛是淚泉,我好日夜為被殺的同胞哭泣。」,就會知道「哀哭的先知」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

是的,耶利米不是一個「聖人」,他有血、有肉,性格激烈到讓人覺得是一個敢怒敢愛、說話絲毫不給人留情面的先知。在人眼中,他或許是會被歸類到「魯蛇(LOSER)」之流,但是這位不向強權低頭、不以好聽的話語博取人們贊同的小鄉村先知(他的家鄉---亞實突是位於耶路撒冷東北約4公里的小村莊),一生持守上帝召命、盡忠宣講不討人喜歡的上帝諭令,但卻也讓以色列人在亡國後二千多年間,仍舊透過他的宣講,重新建立「做為上帝子民」的身分認同,也讓他們在這漫長、又顛沛流離的苦難中不失去盼望。

 

 

二、身處大時代狂的先知

先知耶利米所處的世界

身處埃及、亞述、巴比倫三大帝國夾縫之中,南國猶大的歷史充滿了被欺辱、掠奪與恐嚇。如果按年代來看耶利米書,我們會發現,它的次序非常混亂。但是我們仍可在與歷史書的對照之下,找出耶利米所處的明確年代:

 

猶大王

經文

事件

約西亞王(8歲即位)

在位第13(20)

1:2

上主的話臨到耶利米

(耶利米約18歲,BCE628()

在位第18

王下223

王下231-27

在聖殿發現律法書

開始進行宗教改革其他改革

約西亞還在位的時候

 3:6-10

責備猶大假意歸向上帝

約西亞戰死(39)

王下2328-30

代下3520-26

耶利米為此作了哀歌,追悼約西亞王(代下 35:25)

約西亞之子:

約哈斯即位(23)

王下2330-35

代下361-4

做王3個月後,被埃及王尼哥廢位

改立約哈斯的哥哥:以利雅敬。

約雅敬

*原名:以利雅敬

王下2336-247

代下365-8

埃及王尼哥回師時,廢掉約哈斯,改立約雅敬為王,並向猶大收沉重的貢賦。

尼布甲尼撒攻擊並將王、能人擄至巴比倫(第一次被擄B.C.E597)

約雅斤(8歲登基)

王下248-17

代下369-10

尼布甲尼撒把約雅斤及聖殿貴器帶至巴比倫。

西底家被立為王

(21)

王下2418-20

代下3611-21

521-3

猶大正式覆滅,史稱第二次被擄。(B.C.E.586)

 

 

 約西亞之治」的成

亞述帝國末期被先後崛起的瑪代人和巴比倫人攻擊,所以亞述也無暇去管理猶大。猶大在年青的約西亞統治下,國家堪稱獨立。至609 B.C.E.時亞述可說是完全滅亡了。

大概在約西亞在位第8(代下34:3),亞述王巴尼帕駕崩,猶大的獨立運動與宗教改革開始蓬勃發展。在位12年時,約西亞廢除了山丘上的神廟、亞舍拉女神的柱像,和所有其他偶像。

 

 約西亞之治」的敗

然而約西亞雖然推行改革,但是社會的罪惡仍然繼續著。雖然約西亞在位第18年,在聖殿發現了律法,但是猶大卻因律法而自豪,宗教改革並沒有產生真正的影響,只是增加了祭禮的活動,而無實質的屬靈生活。(6:16~21),聖職人員也不把這情況當作一回事。猶大全國上下似乎以為擁有律法,上帝的要求得到滿足,就會有平安臨到。(6:13~14因為他們無論地位高低都貪圖不義之財,連先知和祭司也都欺詐人民。他們看我子民的創傷為不足輕重。他們說『沒有問題,沒有問題』,其實問題嚴重。

 

四、後續的影響

兩次的被擄

() 公元前597年,約雅斤獻城投降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猶大國上從王、王后、首領、官長及勇士至國內的能工巧匠,都被擄至巴比倫,史稱「第一次被擄」。

() 公元前586年,巴比倫突襲耶路撒冷,城破,西底家王及城中能人被擄。只留下了「修理葡萄園、耕種田地、投降的勇士及剩下的工匠... 等最窮的人民(參耶5216但他把最窮苦的人留在猶大,叫他們在葡萄園和田裡工作。)史稱「第二次被擄」,猶大王國至此覆滅,以色列再也沒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對於西底家的評價

西底家登基時18歲,他曾親眼看見耶利米的預言確實應驗,便知道上帝確實藉著耶利米說話。因此他也常常問耶利米的意見、也求耶利米為自己向上帝禱告。但是因為他是一個沒主見的王,以致國內貴族因為不喜耶利米阻止猶大聯合埃及以對抗巴比倫,便抓住耶利米並要求王治死他,這時西底家就開始迫於壓力而左右搖擺了。

    西底家對自己做王一事非常沒有安全感,因為他的侄兒約雅斤雖然被擄到巴比倫,但是猶大國人還是有人認為約雅斤才是正統。第一次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大人認為當時的局勢顯示巴比倫國勢衰減,正是可以起之反抗的時候,再加上假先知不斷鼓吹返國之期即將來到,約雅斤要再做猶大的王。所以巴比倫的猶大人仍以約雅斤的年號來計算日子(參以西結11-3)。這些情況都讓西底家十分不安。

 

 

五、經文解析與思考

 讀耶利米書時,我們要知道本書主要由「言論」和「事件」組成,但是其編排並非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後次序安排。以下為耶利米書的分段,粗略來說,可分為四個部分:

1-25章:耶利米以詩歌文體傳布的上帝話語,以及耶利米先知個人的故事。

26-45章:主要是耶利米的弟子或書記巴錄報導耶利米的事蹟,以散文體為主。

26-35章:以「審判與盼望」為主體。這其中包含了30-33章最著名的「安慰之書」。

36-45章:是耶利米的最後歲月的敘述。

46-51章:「對列國的神諭」。

52章:是歷史附錄,與王下2415-2530一樣,證實了耶利米書與申命記學派之間有緊密的連結。

我們今天所讀的31章,解經家稱之為「安慰之書」(30-33)

「上主說:『時候(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訂立新的約』。(現中) (303)

在別的先知書中,這個日子可以指「主的日子」(11422,彌74),也就是審判的意思,但是這裡卻是指「應許成就」的日子;是賜福的時日。先知宣告上帝的話,指出在不久的將來,上帝將要與北國和南國,即和全部的以色列民族立約,這個約是新的約,關乎耶和華與眾百姓的關係。

 

新約取代舊約

3032我親手領他們的祖先出埃及以後,曾經與他們立約。我是他們的丈夫,他們卻破壞了這約。新的約和這舊的約不同。(現中)

這裡的「約」有別於前面的「新約」,我們很快就可以聯想是指上帝領以色列的列祖出埃及時所立的「西乃」或「摩西之約」(參考出埃及19:1~24:11)

這個約是寫在石版上的十誡律法,但是全以色列人竟然違背他們和上帝當初所立的約。即使上帝親如以色列人的主或丈夫(非常何西阿式的比喻),但以色列人仍舊是背叛了與他們關係甚為密切的上帝了。

經文中「立約」的「立」其直譯是「刻」。因為西乃之約是被刻在堅硬的石版上,為的是可以長久保存讓每個人都可以看見,再經由祭司、文士一點一畫的加以教導,讓人遵守。但是,結果卻變成人人只重視遵守律法的字義,背地鑽漏洞行律法所禁止的事。為此,新的約一定要以更牢不可破的方式來讓人重視。

 

33我要與以色列人民訂立的新約是這樣:我要把我的法律放在他們裡面,刻在他們的心版上。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現中)

因此,經文進一步解釋這新約的精神,即:上帝要將律法放在人民當中,包括其生活層面與人心之中,甚至影響了整個國家。這律法也將使人的心靈、意志、精神都充滿上帝的律法。如此一來,上帝對「心中充滿上帝律法的人」就實踐祂的應許---即「上帝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上帝的子民」。當人自然的行出上帝的心意時,才能真正的蒙上帝喜悅,因為這不是僅僅注重外在的行為,而是經由聖靈的感動與催動,由內而外的行出上帝喜悅的行為。

而「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這句話是出自祭司典的傳統,這句話也是在呼籲人們,要重新喚起心靈深處對上帝的渴望,而非僅是重視禮拜、祭典的外在儀文是否繁複、合「禮」。

 

真正的認識上帝

「他們不再教導鄰人同胞說:『要認識上主』,因為全國上下都認識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不再記住他們的過犯。我─上主這樣宣佈了。」(3134)

這一句經文有個很奇怪的地方,為什麼不用再教導人要「認識上主」呢?其實這處經文指的是:過去人是透過摩西、祭司、先知或文士教師的教導,而間接認識上帝,現在則是進一步,由上帝親自啟示自己給渴慕認識祂的人。

 

人與上帝的關係在於心與心的相交

當然,過去認識上帝的方法並非有甚麼弊端,但是,我們捫心自問,是不是時常陷入「憑著自己的心意來扭曲上帝的心意」(參考耶94-5)的陷阱?為此,上帝親自將祂的奧秘啟示、並在人心中做工,進而內化在人的生命當中。如此一來,人便可以和上帝密切的交心,在心靈、意志、精神各方面建立起更深刻的親密認識。如此我們便知道:上帝不但和我們有「聖約」的關係,我們更可以和上帝有一個直接的、親密的個人認識,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將我們的禱告向祂傾訴,不必經過其他的中介。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再次的問自己:「在新的約中,是否願意用全心全意的態度來認識上帝,並與祂相契?

 

六、結語:淚水與盼望並存

從耶利米的一生,我們看見他身處動盪的大時代之中,但是在這個狂飆的世代裡,他甘於寂寞、堅持上帝呼召又盡忠傳達上帝信息。疫期以來,我們有許多的生活常態、預定計畫一一被打破,這樣的轉變不也是時代狂飆之下的縮影?

有兄姊因著疫情升溫、工作被迫中斷,生活壓力隨之而來。有兄姊因著限制群聚而在家工作,卻驚覺家中住著「最熟悉的陌生人」,一些小事也可以摩擦不斷。有些獨居的長輩或兄姊,疫情間也無法如常的和親人、朋友相聚,更多的時候是得獨自忍受寂寞的啃噬,而疫病流竄更是讓心中的恐懼無限放大......

然而,在看似黑暗、充斥淚水的時候,上帝藉著他盡忠的僕人,那位淚眼婆娑、切切哀哭的先知:耶利米,寫出上帝對我們的心意:「我(上帝)要作他們(我們)的上帝,他們(我們)要作我()的子民」!願我們都能在上帝信實的應許中,雖然滿眼淚水,卻能夠倚靠上主,充滿盼望的勇走天路。

 

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先知耶穌

 

一、前言﹕上帝是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我們所相信的上帝是一位我們用眼睛無法看見的上帝。而且我們人是有限的,上帝卻是無限的,除非透過上帝親自對人啟示,我們人是無法瞭解上帝。「先知」可說是上帝與人之間的媒介及管道,將上帝的信息傳達給世人。在希伯來書的序言中、就明確地告訴我們:「上帝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地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他兒子曉諭我們(來一0102)現今這個世代上帝對我們的啟示唯有通過上帝的獨生子—主耶穌基督來傳達給我們,主耶穌基督扮演如同舊約時代先知的角色傳達上帝提醒、管教、安慰、警告、審判的信息。

二、本文:耶穌來到世上最主要目的(路加四1819)

當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試探40天後,耶穌滿有聖靈的能力開始在世上的服事,耶穌的名聲很快就傳遍以色列大小各城鎮,包括耶穌的家鄉—拿撒勒。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路加四1624,與馬太十三53-58和馬可六1-6,這三處的經文都是記載「耶穌回到家鄉—拿撒勒在安息日時照平常的規矩進到會堂」的故事。路加福音書的作者特別詳細記載耶穌所讀以賽亞書經文的內容「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爲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路四18) 耶穌引用先知以賽亞在七百多年前,預言彌賽亞來臨時所宣告「上帝悅納人禧年」的福音。耶穌引用這段經文是要表明祂自己就是上帝所差遣、先知所預言要來的那位彌賽亞;耶穌更宣告上帝國「今天」就要在你們中間實現了!

會堂裡面的群眾一開始聽見耶穌說這些話「眾人都稱讚他,並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希奇」希臘文的意思是羨慕及讚賞,因為耶穌提到上帝國的福音「今天」就要臨到他們的身上。但他們的內心仍充滿許多的疑惑及不信,耶穌—這樣一個本地窮木匠家的兒子─口中竟能引經據典充滿上帝恩惠的言語。而且他們都認識耶穌的父母—約瑟一家,馬可六3也這樣記載:「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裏嗎?」「我們所期盼的彌賽亞怎麼有可能從這樣的家庭出來呢?」他們的語氣是充滿著鄙視和懷疑。而且對他們來說,能使「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光明;受欺壓的,得自由」只有上帝可以做到,其他的人根本不可能做到。耶穌就引用當時一句流行的諺語「醫生、你醫治自己罷」來回應他們心中的疑惑。而且拿撒勒人他們曾耳聞耶穌在迦百農行過許多醫病的神蹟,就要求耶穌「你現在就顯個神蹟,將餅賜給我們,醫治我們的病,將我們從羅馬的壓制中釋放出來,我們就相信—你就是上帝差來的彌賽亞!」

耶穌知道他們內心所想的就引用舊約聖經兩個非常有名的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來重申「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24節)我們知道先知以利亞曾使西頓地撒勒法寡婦的兒子從死裡復活;先知以利沙醫好敘利亞乃縵將軍久久不癒的痲瘋病。而這兩個人都是先知在外邦人身上所行的神蹟。耶穌引用以利亞、以利沙的故事是要告訴他們:「你們就如同你們的祖先一樣—拒絕、排斥、不聽上帝派來的使者—先知所要傳達給你們的信息!」上帝曾多次差派先知期盼以色列百姓能悔改歸向上帝,但他們總是不聽!因先知總是宣告上帝管教、警告、審判的信息,讓他們覺得非常刺耳,先知在本地常常不受歡迎,以利亞如是,以利沙如是,耶穌亦如是!如同約翰在約一11所記「祂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這是歷來常見的現象。

()   本文一:先知的職責及角色

 我們知道先知是蒙上帝呼召,宣告上帝旨意及計劃、教導人明白上帝心意的人。屬上帝的先知不會只說—人喜歡聽的話,他們只說—上帝要他們說的話。先知更會遵照上帝的指示,不畏艱難、不怕壓力、到上帝要他們去的地方將上帝的旨意傳達出來。為了達成使命在眾人皆醉的年代他獨醒;在眾人妥協的時候他仍堅持真理,說出真話,甚至為上帝喪失祂的生命他也在所不惜。

在整個以色列歷史中,「先知」扮演幾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1.先知是上帝的代言者

「先知」希伯來文的意思是指發言人、也就是上帝的代言者;他成為上帝的「口」(耶廿三16)。在「此時、此地」傳講上帝對他子民的信息;當以賽亞與聖潔的上帝相遇之後,上帝就差遣他傳講上帝的信息(賽六1-9)。耶利米年幼時蒙上帝呼召成為先知,上帝對他說:「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裡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什麼話,你都要說」(耶一4-10)

新約時代耶穌履行先知的角色傳講屬天的信息。「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約翰七16)。所以祂凡事都聽從上帝的吩咐。耶穌更表明「沒有一件事是憑著自己作的,祂所作的事和所說的話,都是照著上帝所教訓祂的」(約八26-28)。先知耶穌將看不見的上帝表明出來

2.先知是上帝的提醒者—先知一再提醒百姓要遵守上帝的律法,更要全心全意的順服上帝。如此才能得到上帝的祝福。當以色列百姓犯罪離棄上帝誡命時,先知就提醒百姓要悔改歸向上帝。若不如此,他們所獻的祭物和持守節期等等宗教的儀式都不會得到上帝的悅納。先知以賽亞曾說:「耶和華說,你們所獻的許多祭物與我何益呢?」(賽一11)先知阿摩司更直截了當地說:「我厭惡你們的節期,也不喜悅你們的嚴肅會(摩五21)。先知何西阿也曾呼喊說:「來吧,我們歸向耶和華!祂撕裂  我們,也必醫治;祂打傷我們,也必纏裹」(何六1

新約時代耶穌來到世上宣揚上帝國的福音,為真理作見證(約十四6)耶穌不只是傳達從上帝而來啟示的使者,祂自己本身就是從上帝而來啟示的源頭。耶穌不像舊約先知那樣說話:「耶和華如此說…」耶穌是用「只是我告訴你們…」(太五22)。耶穌本身就是永生上帝之道(約一1);先知耶穌完全地將父神上帝啟示給我們(約十四9)。

3.先知是百姓的代求者—先知「替百姓到上帝面前」(出十八19)成為百姓的代求者。當百姓無知犯罪在西乃山下拜金牛犢惹上帝生氣時,先知摩西替百姓祈求使上帝的怒氣消退上帝就轉意,不把曾說的禍降在百姓的身上。先知撒母耳也將為百姓代求作為他主要的工作「至於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以致得罪耶和華」(撒上十二23)。先知耶利米更時時晝夜不停、眼淚不止為以色列民代求 (耶十四21)

新約時代耶穌在受難前曾對彼得說:「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廿二32)耶穌在被釘在十字架上,在萬般痛苦中仍為別人代求,求上帝赦免那些釘祂十字架的人,因為那些人所作的他們不知道。耶穌「現今在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羅馬書八34) 先知耶穌是我們的代求者。

()   本文二:耶穌被認出真的是先知

當耶穌開始醫病、趕鬼,講道大有能力的服事後,百姓中流傳著對耶穌不同的看法:「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裏的一位。」(太十六14)當耶穌餵飽五千人後「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約六14)。當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在井旁談道,那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約四19)在以馬忤斯的路上兩位門徒滿面愁容告訴耶穌,最近發生困惑他們的大事『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他是個先知,在上帝和眾百姓面前說話行事都有大能。』」(路廿四19)耶穌就是上帝曾藉摩西預言,將來要興起的那一位先知;他要將上帝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百姓(申十八18)。摩西曾說:『主—你們的上帝要從你們弟兄中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凡他向你們所說的一切,你們都要聽從。』(使三22)

三、思考:

我們每位基督的門徒都具有上帝先知、祭司與君王的身份

在舊約時代以色列人中有三個重要的職份:先知、祭司和君王、他們都是蒙上帝揀選、受上帝膏抹,上帝分別他們為聖的人。上帝通過先知、祭司和君王來治理祂的國度,他們從上帝得著權柄、智慧和能力,來完成上帝所交付的工作。先知對百姓傳講上帝的信息,祭司代表百姓向上帝獻上祭物、禱告和讚美,而君王則是作為上帝的代表來治理百姓。

舊約時代是用油來膏抹,新約時代則是用聖靈來膏抹,凡被上帝聖靈膏抹的人,就分別為聖,藉著聖靈得著上帝所賜的職份、權柄、能力,來成就上帝的聖工。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在耶穌受洗的時候,聖靈降臨在祂身上(路三21),使祂得著能力來傳揚上帝國的福音。耶穌拯救百姓脫離黑暗權勢的捆綁和轄制,釋放他們得自由,身心靈都得著醫治。舊約君王、祭司、先知三個神聖的職份、在新約時代都集中在耶穌基督的身上。耶穌基督身為先知,祂將上帝啟示給我們向我們傳達上帝的話語耶穌基督身為祭司,代表我們向上帝獻上祭物,最後更將自己成為該獻的祭物;耶穌基督身為君王,祂治理教會,也統治全宇宙。

使徒彼得在彼得前書二9提醒我們「唯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我們每一位基督的門徒都是上帝的兒子(約壹三1),當我們受洗成為基督徒我們就和基督一樣,都受聖靈的膏抹都和耶穌基督一樣具有先知(林前十四1)、祭司(彼前二9)及君王(提後二12)的身份,得著上帝所賜的職份、權柄、能力,成為福音的使者來成就上帝的聖工。上帝怎樣用聖靈和能力膏抹耶穌傳上帝國的福音,上帝也要讓聖靈降在我們身上膏抹我們,使我們有能力把福音傳到地極。

四、結論:成為這個世代的先知

()   時代的先知—潘霍華牧師

大家都很熟悉寫非常好聽「所有美善力量」這首歌的潘霍華牧師,有位美國作家梅塔薩斯在2015年曾為他寫一本傳記標題訂為《牧師、間諜、殉道者與先知》。書中提到潘霍華牧師傾聽內在良心的聲音,認真尋求上帝的旨意,他可說是德國教會一位時代的先知!在1930年代希特勒上台後,潘霍華牧師努力奮起抵抗納粹政權對於教會的侵入和控制,參與認信教會聯盟(Confessing Church)來對抗帝國教會的妥協。並組織地下神學院訓練勇敢堅持「聽上帝話」的傳道人。他認為教會應「不只與陷在輪下的犠牲者團結而且還要力阻狂輪」,教會不應成為政治的附庸,面對暴政教會不可只被動回應時勢更要力阻狂輪。當潘霍華牧師有機會離開危險處境的德國到美國教授神學不久後他便寫信給朋友說:「我來美國實在是一個錯誤。在祖國歷史上困難期間我應該跟德國的基督徒生活在一起。如果我不跟我的同胞同受今日的憂患,戰後我也就沒有參加教會重建的權利了」潘霍華牧師因參與反對納粹刺殺希特勒的行動,在1943年被捕,在194549日德國投降前一個月被納粹處以絞刑。潘霍華牧師他無怨無悔活出純正的信仰在勇敢面對死亡時更用堅定的信心說「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召他來為祂死」他最後的遺言是:「這是死亡,但對我則是生命的開始。」

()   時代的先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1865年多多宣教士來到台宣教,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灣宣教已經準備進入第160年,經過政權多次的替換,經歷清國、日本、國民政府等不同政權的統治,仍以「焚而不燬」的精神見證著基督的主權。更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確信:「我們信,教會是上帝子民的團契,蒙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且根植於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而成為盼望的記號。」1970年代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藉著信仰的反省、針對臺灣前途及政治改革發表的三次重要聲明。包括1971年〈對國事的聲明與建議〉、1975年〈我們的呼籲〉及1977年〈人權宣言〉等三項聲明。期待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能成為時代的先知,向台灣人指出一條上主所喜悅的重建之路,使上帝的國度能早日臨到台灣。

我們要懇求聖靈激盪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有屬天的眼光以及看見、看到這個世代的需要、看到我們的國家、我們台灣、我們所在青田的社區以及我們和平教會的需要以及欠缺的地方,讓我們可以成為這個世代的先知、勇敢為上帝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