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日 星期六

雲上太陽


講道內容
講題:雲上太陽
經文:使徒行傳19:1-10
      哥林多前書4:9
主講:林鴻信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一、前言:保羅面對的挑戰
保羅是一位海外宣教師,他經歷過三次非常艱辛的旅行佈道。從使徒行傳的記載來看,他好像是一位永遠不會疲累的超人,堅定不移的強人,總是以無比的信心面對一切挑戰,始終不屈不撓地解決所有困難。但是若仔細讀過哥林多後書,這封出自海外宣教師心聲的書信,就會明白他也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多次經歷心中傷痛,經常孤單無援,承擔無人了解的寂寞。
在保羅三次旅行佈道中,第一次前往加拉太地區;第二次以哥林多為中心,亞該亞省會(希臘核心),停留一年半;第三次則以以弗所為中心,亞西亞省會(希臘殖民地),停留三年。其中亞西亞省是一片龐大的希臘殖民地,幅員遼闊,可說是佈道區域的規模一次比一次更大,今天的經文說到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來到了以弗所。
值得令人注意的是,第一次與第二次旅行佈道都有提到保羅與他的同工一起出發,第三次卻只提到他一人。「住了些日子(安提阿),又離開那裡,挨次經過加拉太和弗呂家地方,堅固眾門徒。」(18:23)就這樣地,保羅一個人開始了第三次旅行佈道,面對極其遼闊的亞西亞,卻只有他孑然一身,心中必定非常孤單。
二、沒有觀眾的一台戲
以弗所是亞細亞的最大城市,保羅非常想要前往傳福音,曾經兩次未能如願,可以想見他心中必定特別迫切。第一次,「聖靈既然禁止他們在亞細亞講道,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16.6)。第二次是保羅結束第二次旅行佈道返回耶路撒冷時路過以弗所,「就辭別他們,說:上帝若許我,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裡;於是開船離了以弗所。」(18.21)結果保羅把同行的百基拉和亞居拉留下來(18:19),這對夫婦是第二次旅行佈道時保羅來到哥林多認識的(18:1),當時百基拉和亞居拉夫婦被驅離羅馬來到哥林多,保羅與他們夫婦同是製造帳棚為業,就和他們同住做工,彼此成為好同工,總共在哥林多住了一年六個月。
百基拉和亞居拉很明顯地是為了保羅的以弗所宣教作先前預備而留在以弗所,在那裡他們遇見有學問口才、最能講解聖經的亞波羅,不過他對真理的認識並不周全,只曉得約翰的洗禮,百基拉和亞居拉把上帝的道詳細講解給他,裝備亞波羅可以成為保羅得力的助手,沒有想到他的決定是離開以弗所而前往哥林多(18:24-28),以致今天的經文一開始就說:「亞波羅在哥林多的時候,保羅經過了上邊一帶地方,就來到以弗所。」(19:1)請問我們看到什麼?一位寂寞孤單的保羅。
保羅來到以弗所時,亞波羅已經離開,而且不知何故也沒有提到百基拉、亞居拉,他一人來到以弗所時心中必定有難以形容的寂寞。以一人之力,面對龐大的亞細亞宣教事工,恐怕是倍加寂寞。記得保羅曾經說過:「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今天,這台戲好像沒有觀眾,寂寞的一台戲…。寂寞,不只是孤單,還有落寞冷清的意思,當下雨天氣轉涼時,路上沒有行人,最是令人覺得寂寞。
下雨天,寂寞天,天色暗淡下來,路上行人紛紛避雨而去,街道空無一人,看戲的觀眾全都四散而去,只剩下「台腳無一聲好,台頂是攏全雨」。每次聽到這首歌總是讓我想到台灣神學院的第一任院長馬偕。
1872年,馬偕來到淡水。
1872/3/9下午三點,海龍號進入淡水港,馬偕說:「我看這個地方非常好,我知道我已經到了我將要設教的地方,這裡就是了。」
1872/4/6經過四處勘查之後,馬偕一人回到淡水,開始工作。
1872/4/10在淡水租到一間房子,原為十分骯髒的馬廄,一邊靠著山坡,另外一邊通往淡水河,每當下雨,雨水從山壁衝下來,流進屋內,流過地板,流向淡水河。雨季尤其特別可怕,馬偕日記寫著:「十二月底開始雨季,延續到一、二月。下雨季節來臨時,今天、明天、後天都是下雨、下雨、下雨;一週、兩週、三週,繼續不停。屋外是風和雨,屋內是濕氣和霉氣,往往連續好幾週都看不到太陽,整年我們都要抵抗憂鬱的心情。」
雖然寂寞,雖然孤單一人,儘管台腳無一聲好,台頂是攏全雨,馬偕卻仍堅定信心宣揚福音─「1872/6/15我的家現在變成了禮拜堂、診所及學校」,從這間寂寞的馬廄開始,一直到2018年今天的台灣神學院,上帝的帶領實在奇妙可畏,我們都需要被改變。

三、我們需要改變
我們的人生好像一台戲,有時熱鬧,有時寂寞,上帝是導演,我們常常忘記自己只不過是配合導演的角色,我們需要配合導演而改變。
1.保羅需要改變
此時保羅的處境好像「台腳無一聲好,台頂是攏全雨」,在那裡完全不像在哥林多的時候,有同工百基拉、亞居拉在身邊,不只這樣,連百基拉、亞居拉所栽培訓練大有學問口才的亞波羅也離開了,只剩下保羅一人,就在這個時刻,他遇見了幾個門徒時,當時他心裡必定感到一些安慰,不過馬上就發現所遇到的只是不成熟的信徒,因他們信的時候並未領受聖靈,僅僅知道約翰的洗禮。請大家想想看,保羅看見的究竟是什麼人?原來是「新手」,是「菜鳥仔」,在神學院稱為「新生」。
每一年到了六月,神學院都會送走一批老練成熟的神學生,他們即將受派前往教會服事,校園裡頓時空蕩蕩的,那也是一種寂寞的感覺。直到八月,校園裡才又有一些人進來,一開始往往驚覺於校園裡為何出現了許多陌生人,別人就會提醒我說那是「新生」,「喔!是嗎?」那些新生往往看起來一點也不像神學生,更不像傳道人,這些人真得可以受教嗎?心中不禁自問,想到這裡真會手腳發軟,他們還要經過一年、兩年、三年的教育,才會漸漸地開始有成熟的樣子出現。這也是保羅當時所面對的處境,那些信徒不但沒有聽過聖靈,甚至不知道耶穌基督的洗禮。那種心情就好像家裡的嬰孩才剛剛長大到稍稍可以自己行動,才要喘一口氣,另一個嬰孩又來報到,令人覺得手腳發軟,心裡明白家中又開始好幾年半夜有嬰孩大哭不停,又開始充滿尿片味、奶酸味等…。
然而,保羅需要改變,面對孤單寂寞,面對新手菜鳥,仍然靠信心走下去。

2.門徒需要改變
那些門徒也需要改變,他們比較熟悉的是施洗約翰,僅僅受過約翰的洗禮,悔改的洗禮。保羅靠著信心鼓起勇氣對他們宣揚耶穌基督的福音,提醒他們約翰告訴百姓的是,「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保羅帶領他們奉主耶穌的名受洗,當按手在他們頭上時,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預言,一共約有十二個人。非常令人驚訝地,僅僅遇到受過約翰的洗的門徒經歷了奇妙的改變,他們成為了十二位領受聖靈的門徒,這使我們聯想到使徒行傳第一章與第二章的十二使徒,這是再一次的五旬節聖靈降臨,是以弗所的五旬節聖靈降臨,這對於寂寞孤單的保羅必定是極大的鼓舞。

3.我們都需要改變
我們都需要改變。那些僅僅知道施洗約翰的門徒應當明白,眾先知和律法,說預言到約翰為止(太11:13),他們必須改變而相信那隨後而來的耶穌基督。悔改認罪不夠,還要領受新生命;靠自己的力量遵守律法不夠,還要倚靠上帝力量接受福音。這樣的改變是否容易呢?不,一點也不容易,那是極其困難的,是痛徹心肺的體驗。
被上帝改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對於習慣重複一些傳統的人,上帝可能要求創新的改變;對於安於表面形式的人,上帝可能要求生命內涵的更新;對於熟悉理性思維的人,上帝可能要求在情感上的親身體驗;對於感性經歷豐富的人,上帝可能要求動動大腦多學習;對於習於沈浸主觀世界的人,上帝可能要求要有客觀的驗證;對於經常持守客觀規律的人,上帝可能要求主觀投入的冒險;對於神學擺向過度自由的人,上帝可能要求從人的精神轉向上帝的靈;對於神學過度靈恩傾向的人,上帝可能要求走出狹隘的個人體驗而轉向寬闊的真理;對於保守取向的人,上帝可能要求從教條規矩轉向開闊包容;至於高舉體制的人,上帝可能要求從法規條文轉向活潑自由。

四、結論:上帝是導演
當我們繼續觀看這齣上帝導演的戲,十二位約翰的門徒竟然被改變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上帝將施行奇妙作為,保羅並不孤單,另一次五旬節聖靈降臨,另一組十二使徒,另一場向亞細亞傳福音的宣教行動即將大大地展開。「保羅進會堂,放膽講道,一連三個月,在推喇奴的學房天天辯論兩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亞細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19:8-10
原來,這齣上帝導演戲並非「看戲的人攏無」,而是「天使與人都在看」。雖然有時「台腳無一聲好」,不過「天頂是大叫好」;儘管有時「台頂是攏全雨」,結局卻是「台頂在演好戲」。後來,以弗所教會成為保羅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一間教會,他總共停留在以弗所三年(徒20.31),保羅書信中屬靈道理最深奧的是以弗所書,保羅書信中最後寫的提摩太書信則是寫給在以弗所教會牧會的提摩太,甚至新約最後一卷啟示錄的開頭,代表眾教會的七間教會全都在亞西亞,而其中第一間就是以弗所教會,這一切都是那寂寞孤單的一日從以弗所開始的。
1872年馬偕的一台戲從淡水開始,請問,2018年我們的一台戲在哪裡呢?我們都需要改變,都需要藉由悔改而重新出發,願聖靈幫助我們,在感謝中來改變,在改變中來感謝。

上帝的命令


講道內容
講題:上帝的命令
經文:約翰壹書3:23, 5:1~5
主講:周元元牧師
時間:二0一八年十一月四日

引言
我們都聽過認知會影響行為。舉例來說,有一個朋友自小就皮膚過敏,非常嚴重的過敏體質。家人為了照顧他,千方百計地閃避海鮮類,在他家的餐桌上,幾乎看不見帶殼的海鮮。因為老一輩的說,蝦子很毒,會讓皮膚過敏。於是這個朋友就在遠離海鮮的飲食中成長,直到他成年後去做了健康檢查。其中有一項是過敏原測試,測試出來發現,他的身體根本不會對海鮮過敏,他的過敏原是牛奶。他聽到後哀號好大一聲,因為從小到大,為了讓他健康,父母一直買牛奶給他喝。以為對他有益,沒想到卻是徹底弄錯。認知錯誤,導致行為錯誤。這也是約翰一書的作者費盡唇舌想說明白的。

[Oops]為什麼交代基督徒要相信、相愛
約翰一書323節說「上帝的命令就是:我們要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並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並且這個命令不是對非基督徒說的,是對認識上帝的人說的。二章13~14節說:「孩子們哪,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的罪藉着基督的名得了赦免。父老們啊,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從起初就有的那一位。青年們哪,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勝過了那惡者。明確地指出這封信、或這一篇講章是對一群已經相信耶穌基督,藉著祂的名罪得赦免的人說的。既然是已經相信耶穌基督的人,怎麼還要命令他們要相信耶穌基督呢?到底發生了甚麼事?而至於「彼此相愛」這個命令難道他們不知道嗎?約翰說人若說自己認識神,卻不遵守他的命令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的認知或者說對神的認識,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怎麼會認識上帝,卻不相信耶穌基督,卻又沒有彼此相愛呢?

[Ugh]我們若說…,卻…
讓我們回去約翰一書成書的時代,看看到底怎麼回事?主後8090年之間,在以弗所、小亞細亞省一帶,主所愛的門徒約翰,或者是另一位受門徒約翰所深深影響的長老約翰,寫了約翰一書。他說:「論到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這生命之道已經顯明出來…我們把所看見、所聽見的傳揚給你們(1~3)作者約翰代表一群確實親眼看過耶穌、聽過耶穌的人,要對另一群也相信耶穌基督的人說一些話。因為約翰覺得這些主內的弟兄姊妹在認識神的事上面有了誤解。他舉了幾個例子:「我們若說,我們與上帝有團契,卻仍在黑暗裏行走,就是說謊話,不實行真理了。(6)「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罪,就是欺騙自己,真理就不在我們裏面了。」(8)「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裏。」(9)認識上帝的人聲稱自己與上帝有團契、說自己沒有罪、說自己在光明中,聽起來不像有問題啊?為什麼約翰說他們說謊、欺騙自己、還是在黑暗中呢?主後第一世紀,親眼見過耶穌的人已經都慢慢離世了,剩下的愈來愈少。而受當時波斯、希臘善惡二元論的影響。人們覺得物質世界是邪惡的,唯有屬靈的世界是至善的。於是發展出了一種新的主張,有一些基督徒,就是約翰所指的假先知、敵基督的人,他們相信人能得救在於取得屬靈的知識,這種知識讓人的肉體可以脫離邪惡的物質世界。耶穌之所以可以帶來救贖,不是因為他道成肉身,因為肉體是屬於物質世界,是邪惡的,也不在於十字架,而是耶穌傳遞了神祕的屬靈知識。並且稱這種神秘的知識不是人人可以獲得,只有蒙揀選的人,獲得特別啟示的人才可以得到並依此得救。所以得到這神秘知識的人宣稱與上帝有團契、自己沒有罪、也不會犯罪,並且永遠在光明中。這些人脫離信仰群體,也不在意平常生活上的待人接物,因為物質世界都是邪惡的,他們已經得著神祕的知識,物質界不能影響他們,怎麼生活都沒有關係,他們辱罵、仇恨其他基督徒也沒有關係,反正他們已經得救,這樣就夠了。對這群相信自己是靠某種屬靈的知識得救的信徒來說,信仰是一種知識,一種個人性的救恩,一種跟行為脫節的信仰保障。

[Aha]約翰見證對神的認識
約翰,這位親眼看過耶穌、聽過耶穌講道的見證人。他說這不是他認識的耶穌,更不是他所認識的生命之道。他要把所看見、所聽見的傳揚給他主內的弟兄姊妹,也想阻止他們當中有更多人陷入這樣的迷思,並且因為這樣的錯誤認識,允許自己去過那種宣稱自己是基督徒,卻有權利去憎恨其他弟兄姊妹的生活。以下是約翰的苦口婆心。
約翰說:「上帝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又報給你們的信息。我們若說,我們與上帝有團契,卻仍在黑暗裏行走,就是說謊話,不實行真理了。(5~6)「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裏。」(9)耶穌來到世上,用生命見證上帝是光,因此人若與上帝真的有團契關係,就會活在光明中,不可能活在黑暗裡。甚麼樣的生活是活在黑暗裡?是怨恨他的弟兄。
約翰說:「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罪,就是欺騙自己,真理就不在我們裏面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8~9)「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裏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他為我們的罪作了贖罪祭,不單是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1~2)耶穌基督來到世上,顯明上帝對世人的愛,對世人的救贖。十字架上的犧牲是贖罪祭,不只是為了少數人,是為了世人。所以一個人能得救,不是靠某種不用受苦的、純全的屬靈知識,而是透過一個寧願自己受苦、承擔世人一切罪孽,好叫人得著生命的救主。領受這樣恩典的人,是怎麼看待自己的?如同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所說的,信徒同時是罪人與義人。他們不會聲稱自己從沒犯過罪,或是因為認為自己是對的一方、是正義的一方,就以憎恨的方式對待其他上帝的兒女。他們會承認自己是蒙恩的罪人,他們明白將來仍有可能有得罪上帝的時候,他們小心翼翼,一發現過犯就回頭來祈求上帝的赦免。並且警惕自己,避免主動地、繼續地犯罪。
約翰還說:「基督所應許我們的就是永生」(25)「上帝賜給我們永生,而這永生是在他兒子裏面的。那有上帝兒子的,就有生命;沒有上帝兒子的,就沒有生命。我把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上帝兒子之名的人,要讓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11~13)「我們知道,我們已經出死入生了,因為我們愛弟兄。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14)認識上帝的人,一定是相信耶穌基督的人,並從耶穌得著了新生命,這新生命具體展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彼此相愛,另一方面是不愛世界。「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東西,若有人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東西,好比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而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世上的情慾都要消逝,惟獨那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永遠常存。(15~17)教父奧古斯丁說「肉體的情慾」是指「感官的慾望」,「眼目的情慾」是指「好奇心所引發的求知慾望」,「今生的驕傲」是指「期望他人敬畏並愛戴自己的欲望」。二十世紀美國神學家尼布爾則認為驕傲和情慾是人類逃避「按著神的形象所造」的結果。我的理解是當人想用這世界上的擁有,不管是透過物質的豐富、知識的多少,或者是受愛戴的程度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的時候,就是遠離了上帝創造人的心意與目的。因為這些世界上的擁有都會消逝,只有遵行上帝的旨意,就是只有「彼此相愛」才是永存的。想想看我們參加告別式的經驗,一個人在世上無論擁有多少的財富、多少的才幹,或者多高的地位,在進入死亡的時候,這些東西沒有一樣是帶得走的。而能讓後人繼續懷念的,留在別人生命裡的,是這個人怎麼透過他所擁有的財富、他的才幹、他的地位去愛、去造福了他身邊的人。他怎麼透過上帝所賜他的一切去愛人,才是人們真正記得的和願意繼續傳下去的,不是嗎?
所以四章7~21節,約翰用了好一個完整的段落來說明白「上帝是愛」。「7親愛的,我們要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8沒有愛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9上帝差他獨一的兒子到世上來,使我們藉着他得生命;由此,上帝對我們的愛就顯明了。10不是我們愛上帝,而是上帝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贖罪祭;這就是愛。11親愛的,既然上帝這樣愛我們,我們也要彼此相愛。12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裏面,他的愛在我們裏面得以完滿了。13因為上帝將他的靈賜給我們,由此我們知道我們是住在他裏面,而他也住在我們裏面。14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這是我們所看見並且作見證的。15凡宣認耶穌為上帝兒子的,上帝就住在他裏面,而他也住在上帝裏面。16我們知道並且深信上帝是愛我們的。上帝就是愛,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上帝裏面;上帝也住在他裏面。17由此,愛在我們裏面得以完滿:我們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因為基督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18在愛裏沒有懼怕;完滿的愛把懼怕驅逐出去,因為懼怕裏含着懲罰,懼怕的人在愛裏尚未得到完滿。19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20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了;不愛他看得見的弟兄,就不能愛看不見的上帝。21愛上帝的,也要愛弟兄;這是我們從上帝所受的命令。」所以這個要彼此相愛的命令,它不是一個教條式的命令,它是所有真的認識上帝的人沒有辦法不回應的行動。他每次想到主耶穌為了愛自己這個罪人所做的,他就沒有辦法恨他的弟兄或姊妹。

[Whee]住在裡面的認識
這是約翰所說的認識,不只是頭腦上的認識,而是「住在他裡面」的認識。住在上帝的光裡,不願意行為黑暗;住在為自己的罪而死的耶穌裡面,一犯錯就認罪,受不了自己繼續犯罪;住在神所應許的永生生命裡,不把會消逝的世界當成上帝,卻會將世上的擁有變成分享上帝愛的管道;住在上帝的愛裡,幫助受苦的弟兄姊妹,並且無論如何,不把憎恨別人當成可以做的事。

[Yeah]親愛的,相信耶穌基督、彼此相愛
回到第一世紀的教會場景,記得約翰在甚麼狀況說這些話嗎?當一些基督徒認為自己已經擁有得救的神秘知識,而瞧不起其他的弟兄姊妹,不僅離開他們,還傷害他們的時候。而留在教會的弟兄姊妹們,恐怕也一樣為了這些人的離開而生氣,在內部開始彼此紛爭、爭論誰對誰錯,彼此傷害的時候,約翰的信是寫給留下來的人,不是離開的人。約翰對他們說道理的時候,也沒有把自己放在「我們」之外。他說「我們若說,我們與上帝有團契,卻仍在黑暗裏行走,就是說謊話」;他說「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罪,就是欺騙自己。」他說:「親愛的」,而不是討人厭的、你這愚蠢的,他說親愛的,我們要彼此相愛。約翰跟任何一個上帝的兒女一樣,沒有比較優秀,或可以跳過這件事,都一樣要學習彼此相愛。約翰說我們要彼此相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
今天這篇講道篇,最後我寫了一篇禱詞作為結論。這是我的祈禱,也想與一直在彼此相愛這件事上教導我好多的您們每一位分享。「親愛的上帝,今天如果我們有所虧欠,請讓我們在相愛上感到虧欠;親愛的耶穌,今天如果我們需要認罪,請幫助我們在不夠彼此相愛上彼此認罪;親愛的聖靈,如果我們覺得相愛好難,請幫助我們相信耶穌基督,因為聖經說:使我們勝過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勝過世界的是誰呢?就是那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的。聖經說: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相信耶穌基督的名,並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

鑒察人心的上帝


一、前言:你所認識的上帝是一位什麼樣的上帝呢?
曾經有會友跟牧師說:「牧師,我覺得上帝離我好遠!我都感覺不到上帝在身旁,我都無法體會到上帝是與我同在的。」各位弟兄姐妹,你所認識的上帝是一位什麼樣的上帝呢?祂是一位坐在天上寶座的上帝嗎?而天上到地下的距離那麼長,好像跟你很遙遠。祂是一位在你身旁傾聽你禱告的上帝嗎?而「在身旁」又好像跟你很近!
你會期待上帝一直都與你都同在嗎?當上帝與你同在時祢,你會感到輕鬆自在嗎?上帝若一直都在你的身旁,完全知道你在想什麼、你要說什麼、你要做什麼,你是否會感到如坐針氈般地坐立不安呢?你是否曾因內心黑暗而有想要躲避上帝的念頭,如同當年在伊甸園犯罪之後的亞當夏娃呢?你會不會因覺得罪惡深重,而不敢親近那聖潔的上帝呢?你希望你與上帝的關係是若即若離,還是非常緊密呢?一直期待與我們親近的天父上帝,會因著你目前不同生命的處境而影響到你自己覺得上帝是離你很遠或者是很近,你內心實際的狀況更深深地影響著你是否願意親近慈愛的天父上帝。
當我們用心讀〈詩篇〉139篇的時候,我們要預備好我們的心,我們要很勇敢,而且我們的心臟要很強,因為詩人大衛他是如此真誠的面對上帝及他自己,愛我們的天父上帝更要通過我們今天所讀的〈詩篇〉139篇來光照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如同X光一樣,將我們的內心照得一清二楚。因為祂是鑒察人心的耶和華上帝!

二、  本文:詩人大衛所認識的上帝

(一)詩篇的價值
馬丁路德說:「〈詩篇〉是整本《聖經》的縮影,是聖經中的聖經。」加爾文說:「讀〈詩篇〉好像在照鏡子,我們可以在〈詩篇〉裏清楚看到自己內心的本相。」初代教父亞他那修說:「《聖經》大部分都是上帝向我們說話,惟獨〈詩篇〉是教導我們如何向上帝說話。」當我們認真、用心且細心來讀〈詩篇〉的時候就可以清楚看到詩人他那毫無隱瞞地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感觸向愛我們的天父上帝來陳述。每一篇〈詩篇〉的內容至今仍深深地感動我們的內心,觸動我們的心弦。

(二)詩人大衛所認識的上帝
今天我們所讀的〈詩篇〉139篇,是詩人大衛當他遭受到敵人陷害以及誣告時,他向耶和華上帝大聲呼求、懇切祈求的祈禱詞。當時他大衛的內心非常地沮喪無力以及難過,他只能向認識他、了解他的耶和華上帝哭訴,期盼耶和華上帝能為他伸張正義。大衛深深明瞭上帝「申冤在我,我必報應」的道理,也知道上帝是一位無所不知的上帝,因此他謙卑來到上帝的面前。雖然我們人常常會想要隱藏自己內心的秘密,但是我們在上帝的面前,卻總是無所遁形,因上帝鑒察、認識、曉得、知道、細察、深知祂所創造每一個人的內心。大衛明瞭上帝是一位無所不在的上帝,當無辜的他被敵人誣陷,他向上帝求救;大衛確信上帝是一位無所不能的上帝,因此他向上帝傾訴內心的忿恨,懇求上帝能為他伸冤嚴懲他的仇敵;大衛更懇求上帝再次來鑑察他,知道他的心思,再次來試煉他,知道他的意念,因大衛深怕在他內心的深處、仍有未知的罪以及隱藏的惡。
大衛所認識的上帝是一位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上帝,這樣的體驗,並不是從深奧、抽象的神學理論去理解,而是大衛他自己非常實際信仰的經歷以及非常深刻生命的體驗。因大衛與上帝有非常親密的關係,他也對上帝有非常清楚的認識,因此大衛對自己曾犯的罪以及過錯非常的敏銳,所以他的生命才能真正被上帝所改變,成為合神心意的人。長老教會的奠基者加爾文提醒我們:「只有真正認識上帝,才能真正認識自己;只有真正認識自己,才能真正認識上帝。」加爾文認為認識自己和認識上帝是不能分開的,透過真正認識自己,我們才有機會可以真正認識上帝;也唯有透過認識上帝,人才能夠深刻地認識自己。

通過今天所讀的經文〈詩篇〉139篇,我們從二方面來認識大衛所認識的上帝
1.上帝全然知道我的意念、言語和行為(1-6)
「耶和華阿,祢已經鑒察我,認識我」(1)大衛深知上帝認識每一個祂所創造的人,祂對我們瞭若指掌,因祂鑒察我們每一個人。祂知道人所想的(2),人所行的(3),人所說的(4),不論我們坐下、起來、行路、躺臥,一舉一動,上帝都細察。我們在上帝的面前一切都敞開透明,我們尚未完全認識自己之前,上帝早已經清楚認識我們。你曾說過的話、你尚未說出的話,上帝祂都知道,甚至話語背後的動機和原因,但上帝都知道。你頭腦曾閃過的意念、想法,上帝祂也都看得一清二楚。上帝祂知道我們隱藏在內心的念頭,因祂是鑑察我們內心的上帝!
當我們在與別人相處時,有時我們並不太願意讓他人完全了解我們,因為我們會擔心若別人太了解我們,他們會不喜歡我們。但我們若是被上帝完全的認識卻是不一樣的情況。因為不管我們過去的生命是如何的汙穢不堪,上帝仍然是用祂全部的愛來接納和疼惜我們,因全然認識我們、了解我們的上帝是我們的「阿爸!天父」。我們也會覺得讓上帝完全的認識是一種的祝福,因我們有一位認識我們、保護我們的天父上帝,祂常常伸出祂那大能的聖手,帶領我們走過不同生命的處境。

2.上帝全然知道我的害怕與渴望。(7-12)
大衛曾說:「我往那裡去躲避祢的靈?我往那裡逃、躲避祢的面?」大衛曾想要像先知約拿一樣逃避上帝。當上帝吩咐約拿要到東邊的尼尼微時,約拿卻起來坐船逃往最西邊的他施,甚至躲到船艙的底層在那裡睡覺。他約拿認為大海不是耶和華上帝所管轄的範圍,船艙的底層又在海的下面,耶和華上帝應找不到他,即使如此,無所不在的耶和華上帝還是知道約拿躲在那裡。
上帝祂無所不在,無論我們躲在何處,在天上、在陰間,或在東,或於西,都無法逃避上帝,連黑暗在上帝來看都如同白晝,我們無處可躱避,上帝祂都在那裡,上帝祂都看見。即使我們是落在極困難極危險的處境中,上帝祂都知道,上帝衪仍然會以祂那大能的聖手扶持、幫助我們,祂樂意陪伴在我們身旁。讓我們不再嘗試逃避上帝,而是很坦然地親近上帝吧!正如當大衛越認識上帝,他就越渴望親近上帝,而不是越害怕上帝。
我們生活中的害怕與渴望,上帝祂都知道,因祂知道我們一直走不出生命困境的擔心;因祂知道我們害怕身體失去健康;上帝祂更懂得「眼高手低」的我們內心的渴望。或許我們的能力、程度仍不足,上帝祂都知道,但時候到了祂必成全。雖然有時我們會面臨人生的低谷、黑暗,我們會感覺不到上帝的存在,但愛我們的天父上帝祂仍然在我們的身旁持續扶持、保護著我們,這是大衛他深刻信仰的體會。各位弟兄姊妹,你已經深刻經驗到天父上帝是如此的愛你嗎?

    當我們清楚明白我們所相信的這一位上帝是愛我們、了解我們、認識我們的天父上帝,我們就會很勇敢且甘心樂意的將我們的內心交給上帝來鑑察以及試煉,如同詩人大衛在23節所作最後的禱告一樣,「主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求你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期盼我們的生命能像大衛一樣討上帝的喜悅,成為合神心意的人。雖然我們是不完全的信仰追尋者,但我們可以向天父上帝祈求,讓我們的生命可以持續不斷的進步,讓我們的生命可以活得更像祂,使上帝的名能得著榮耀。
    在〈詩篇〉139篇第一節和最後兩節、大衛都是用「鑑察」這兩個字來表達上帝是鑑察人心的上帝。「鑑察」不只是上帝知道我們的內心而已,「求祢鑑察我」更是期盼上帝祂能仔細鑑察我們的內心。如同詳閱一本書,是一字一字的讀,畫重點、寫筆記,是很認真用心地去查考、去細讀,如同我們駐足用放大鏡詳細觀看一件藝術品或一幅畫作,作品每處微小的紋路及細部的構圖,上帝祂都是那麼專注地細細品味,上帝將祂的目光和心思都用在細心鑑察我們的內心。
  鑑察」不僅僅是詳細的察看,看我們的內心有那些不合祂的心意,祂會提醒我們、管教我們;「鑑察」更是細心察看我們有什麼需要上帝親自來撫平,及醫治那內在舊有的創口及傷痕。
    大衛感謝上帝在他過去的生命中是如此的了解他、認識他以及無條件地愛著他,因此大衛他願意再次將他的「心」交在上帝的手中,求上帝鑒察他,求上帝來檢視他的生命,求上帝用X光來掃瞄他的內心,求上帝別留下任何隱藏的事。「求上帝讓我看清楚真正的自己,我想要像祢一樣如此的認識我以及了解我,懇求祢向我顯明你所看見的我,我想要成為合祢心意的人。」這是大衛他發自內心向上帝懇切的禱告!
    若我們願意如同大衛一樣,謙卑來到上帝的面前,向上帝懇求「求你鑒察我!求你試煉我!」不論上帝祂讓你看到的是如何真實的自己,看到過去的你是如何的汙穢不堪,看到過去的你曾犯下多大的過錯,看到過去的你是如何讓聖靈憂傷難過,不管你的過去曾發生什麼樣的事,上帝對你的愛從未曾停止,上帝對你的愛永遠都不改變!
    如此「屬靈盤點」的過程需要有很大的勇氣,而且我們可能也會因檢視的過程而感到痛苦,因我們都很害怕太真實看到真正的自己及我們內心實際的現況,我們不太願意真實面對那在內心深藏許久的痛苦和記憶,以及諸多的苦毒仇視不饒恕他人的印象,因這些記憶及印象有些早已被我們遺忘,或壓抑在深層的潛意識裡。
    這些苦毒的記憶是很沈重的東西,若不交託給愛我們的上主,將會逐漸壓垮一個人的生命。主耶穌告訴我們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11:28將我們生命中各樣的重擔交託給愛我們的上主是最好的對策!
    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對我們發出來的挑戰,可能不會讓我們感到很舒服,而「屬靈盤點」的過程,清理我們內心的汙穢也不是一次就完成,更不是一段輕鬆、容易、簡短的旅程。求上帝幫助我們,讓我們無論是面對個人生命的議題,還是面對外在極大挑戰的時候,我們不回避自己的軟弱,我們也不回避內在許多的問題,我們應將這些問題帶到上帝的面前。我們應停下腳步,檢視內心,跟愛我們的天父上帝一起做「個人的屬靈盤點」。問問我們自己下列幾個問題:1.我認識愛我的天父上帝嗎?2.我對自己的認識有多少?3.目前的我與上帝的關係如何?4.今年的我跟去年的我相比,有什麼進步嗎?5.我是否能見證上帝過去是如何在我生命中動工呢?

三、  結論:
大衛深深體會到創造生命氣息的耶和華上帝是如此透徹的了解及認識他!大衛並不因上帝如此透徹了解他而擔心、害怕,這反而讓大衛深深地感到平安及喜樂,因為他知道上帝已經鑒察他,並且因與上帝有如此親近緊密的關係而感到幸福。
    讓這位無所不知的耶和華上帝,成為你的無處不在的幫助者吧!不要讓這位無所不知的耶和華上帝,只成為審判你隱秘罪惡的上帝;能與無所不在的耶和華上帝一生同行,是何等大的福氣!        能將未來的前途,交給這位無所不能的耶和華上帝,來引導與帶領我們,更是我們一生最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