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新興中教會
講道內容
講題:新興中教會
經文:使徒行傳二章36-47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I.引言:新興教會與新興中教會 (Emergent vs. Emerging Church)
兄弟姐妹,大家平安。非常高興回來與大家一起敬拜上帝。這次宣教年會的主題,是我們如何在這個世界的潮流裡用生命影響生命,而我負責向大家介紹最近在世界教會之中,有一個運動,叫新興中的教會。
在一個霧氣迷漫的湖面上,一開始看不到什麼東西。但是當霧漸漸散去時,在湖面上的教會便漸漸顯現。這是一種霧裡浮現的景象。而Emerging 這個字,就是指它沉在某個東西裡面,或是在一個東西裡面,但是現在它漸漸顯現、浮出的意思。只是,單純從水裡浮出來,應該不會對水造成影響。可是我們現在所說的Emerging,卻是會對本來的架構產生破壞。接下來,我們來看帝王斑蝶如何破繭而出的影片,或許能表達出Emerging的意思。
影片中的蝴蝶,本來隱身在花生米大小的繭中,當它覺得呆在那裡面不行,生命無法與外面互動時,它需要突破這個原本包住它的東西。原本它的生命是捲曲起來,突破後開始展開它的觸鬚、翅膀、腳,並且振翅,一直振翅,直到飛走,一個新的生命於焉產生。這個就是The Emerging Monarch Butterfly。而新興中教會,正是一個教會需要改變、需要轉化的一個故事,是因為一些年輕人及傳道,察覺現在是後現代的時代,宗教也進入新紀元的宗教,而教會還停在原本的樣子,這樣將會被這個時代所淘汰,甚至消失,因此他們非常努力想改變、突破。破繭而出,需要將繭破壞。所以,在現代教會界裡,新興中教會受到很大的批評,到目前為止接受他們的人沒有很多,通常是年輕人接受程度較高。
首先需要先說明Emerging 及Emergent,雖然它們指的都一樣,但卻不完全相同。Emerging Church我把它翻譯成新興中教會,而Emergent Church則翻譯為新興教會。Emergent的意思是指一個新興、新的開始。Emerging Church目前在全世界有五個潮流,而Emergent是其中的一個。Emergent Church,是從美國開始,而Emerging是從紐西蘭開始的。他們不是完全一樣,不過都是面對教會需要改變,只是哪裡需要改變,卻不盡相同。
新興中教會的代表人物是Mark Pierson(1929年生),他是紐西蘭浸信會牧師,因為見到教會主日年輕人越來越少。他研究後發現年輕人來聚會得不著任何東西,聚會內容無法吸引他們,所以就選擇離開教會,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想當基督徒。1989年倡議教會的聚會需要更新、改變。後來就發展成為新興中教會(Emerging Church)運動,從紐西蘭開始擴展到英國、美國及全世界。
在2003年有美國三位領袖開始Emergent Villiage後來也被稱為Emergent Church,有一些人提議是否要有信仰告白、教條,以便讓別人知道我們是怎樣的教會,我們相信什麼。因此,召聚大家開會,開始寫他們的介紹。這樣進行了五年,他們警覺到早期的教會,就是這樣而有總會、教皇、組織,結果變成一個繭把自己綁住了,而今我們又開始作同樣的事情,這不就是我們一直覺得需要打破的嗎?於是,他們解散組織,僅留下一個部落格,讓任何對現在教會問題有興趣的人,可以在這個平台,發表意見。當然這也造成部落格裡各種主張都有,非常紛亂。但他們認為,這就是新興中教會的一個特色。新興教會Emergent Church其中一位代表人物Brian McLaren(1956年生),也在美國建立一個教會Cedar Ridge Community Church,他的神學在目前所有新興中教會裡是最前衛的,所以受到的批評也最大,有人甚至說他是魔鬼。
II.現代教會的問題 (The Issues of Modern Church)
為什麼這些年輕人想要改變教會?到底是什麼樣的問題不解決,教會就會消失?以下我整理出來至少五個問題。
1.聖經是絕對真理
第一個問題是現代教會認為聖經是絕對的真理。這一點不對嗎?上帝的話不是真理嗎?不是絕對的嗎?耶穌基督的禱告不是說:「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17:17)可是,上帝的話需要經過牧師傳講,會友才會明白!這樣,牧師說的就是上帝的話嗎?保羅對提摩太說:「你當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2:15)這裡說的按著正義分解真理的道與上帝的話,是不是一樣?提摩太所說的就是絕對的真理,還是提摩太所說的只是他對絕對的真理的個人了解?這兩者是不同的。然而,在現代教會裡認為牧師講的道就是真理。所以現代教會非常重視,探究原本聖經原作者的唯一原意義是什麼?因為那就是真理,是聖經真正的意思,而這種的研究聖經稱之為釋義(Exegesis)。例如:創世記如果是摩西寫的,我們需要看摩西的意思是什麼?應該這個意思就是聖經的意思,也是上帝要讓我們知道的、絕對的,惟一的。這個是現代的觀點。現代科學的時代也是如此,世界的現象只有一個是對的,就是科學。
2.信耶穌得到永生
再者,什麼是福音?就是信耶穌得永生,「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這個有問題嗎?問題在於什麼是永生?是死後上天堂享受永遠福樂嗎?信耶穌,是與生前沒關係,是與死後不下地獄有關係?這是耶穌說這話本來的意思嗎?
耶穌基督將死之前,有二個與他同釘十字架的犯人,一個嘲笑耶穌,一個說,你怎麼可以這樣,並轉頭向耶穌說:「『耶穌啊,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路23:42-43)這個是永生嗎?若是,那麼這個犯人是賺最多的人,因為他一相信,就死了,立即進入天堂。因為信耶穌,如果是死後進天堂,最好的就是將死的前一秒鐘信耶穌。不然太早點相信,要聚會,又要奉獻,還要注意引誘,不可以犯罪……,哇啊!作基督徒真是歹命。所以,最好死前一點也不知道基督教,照自己想要的生活,到快死的那一秒才信耶穌,這樣生前已經盡情享受,又因信耶穌死後得著永生。我稱這為自私的投機客。所以,我們傳的是死後上天堂的福音嗎?
3.信耶穌是神兒子
第三是,信耶穌是什麼意思?要如何信?是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救主,這樣嗎?「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20:31)從這段經文可知,信有兩個要點,一是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一是相信耶穌是基督。「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太16:16、23)所以,彼得兩點都信了。不過耶穌接著又說:「你知道基督是什麼意思嗎?要被人吐口水,會被人打,會失去生命」時,彼得說:「千萬不可。」所以,他有信嗎?他有信基督嗎?還是,他只是信關於基督的一句話而已?若只相信對有關耶穌描述的認同(Ascent to Descriptive Proposition About Jesus),就是相信耶穌是上帝,相信耶穌替我死,相信耶穌……,相信這些關於耶穌的話,但是耶穌這個人與你卻一點關係也沒有。這就是信的問題。
4.肉體敗壞靈得救
第四是敬虔的問題。現代教會敬虔派教導,不只是信,還要過敬虔的生活,要操練敬虔、要靈修、親近主、背聖經。這個不好嗎?聖經不是說:「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前4:8)但是這就將身體跟靈命作出區分,顯示靈命比身體重要。為了對抗世俗主義輕視靈命的態度,教會變成過度強調靈命忽略身體,這是現代教會另外一個問題。他們藉著耶穌說:「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而過分強調靈性的部分,忽略身體的部分。所以對於有關實質上,我們身體,我們人在世界上所面對的問題就比較忽略,因為就認為傳福音救靈魂比較重要,這種觀念在教會中,就漸漸產生出來。
5.天地終被火焚燒
第五,是關於我們所處的這一個天地的問題。「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彼後3:10),聖經說,將來這個物質的世界會被火燒,我們在地上只是客旅,只是寄居的,我們的家鄉是在天上。「……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來11:13,16)所以,這世界、這地球,只是暫時居住的地方,不是永恆的家鄉,因為永恆的家鄉在天上。而且,上帝將來會用火來燒這世界。這種叫作客旅心態不想永續經營,所以,就產生搶救靈魂忽略社會文明的很多問題,這也是一個現代教會的問題。
III.新興中教會努力 (The Effort of Emerging Church)
面對這些問題,新興中教會的這些年輕的牧師跟弟兄姐妹,努力地面對及提出改變。
1.模糊不清且有限
首先,現代教會提出聖經是絕對的真理,這點大家都認同,只是我們現在問題是用銅鏡看聖經,所以一個絕對真理,也會被我們看得歪歪的,是吧!「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13:12)去博物館看過用銅作的鏡子,就知道怎麼照,怎麼歪,沒有辦法清楚照出一個真正的臉,是模糊不清的,所以保羅說:「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聖經是絕對真理,但是與人的模糊與有限加起來,就不是那麼絕對了。沒有人可以把聖經看透、看清楚,保羅甚至說:「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2)所以,從前主張「釋義」(Exegesis),要找出原本聖經原作者原來惟一的意義,現在他們轉而強調,這本聖經對今天的我有什麼意義?除了知道原作者的意義之外,聖經對我,一個在台灣基督徒來講,有什麼意義?就即是「詮釋」(Hermeneutics)的問題。所以聖經研究從釋義轉變為詮釋。詮釋強調當前處境下讀者所領受的意義,因為這對讀者才有意義。並非否認,或是不重視原作者的意義,而是進一步確認,對讀者當下的處境,聖經這段是什麼意思?所以不是把聖經絕對化。
2.生發仁愛的信心
第二,信耶穌得永生,我稱之為加法心理學,或是加法神學。亦即,信耶穌後,除了擁有本來的,還多了永生。可是,保羅說:「信,必須要信到產生愛心,這個信才有用。」在基督受割禮不受割禮無功效,這些禮儀沒有用,有用的是生發仁愛的信心。「原來在基督耶穌裏,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6)也就是,信心必須產生出愛心,才是真的信心,不是口裡說我信就好。產生愛心,就會關心周圍的人。因此,一個真正相信耶穌的人,是會願意注意周圍需要的人。我很喜歡撒該的故事,「撒該站著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路19:8-9)撒該那天晚上接待耶穌到他家裡,我相信他是真的相信耶穌。因為,當他表示願意把財產的一半分給耶利哥城的窮人時。對於這個愛心的表現,耶穌不是說:「撒該,你很有愛心,所以你得救。」而是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耶穌從撒該愛心的行為,指出他心中真實的信心,且是能夠生發仁愛的信心。
所以,在新興中教會,他們認為一個人是否相信上帝?要看是否關懷周圍的弱勢族群?是否有愛心的表現。他們的焦點從將來是否得永生,轉到現今是否有愛心。從主張死後上天堂享受永遠福樂;轉為強調生前願意愛弱勢分享上主恩典。角色上,從一個自私的投機客,變成一個慷慨的愛鄰舍。
3.更新變化作活祭
第三,現代教會教導相信耶穌,就是信耶穌是神的兒子。新興中教會認為,不單如此。應該是相信「耶穌這個人」,而不是只有「關於耶穌是……」的這句話。這兩者是不同的。真的相信,就像那隻蝴蝶一樣,生命因著耶穌的愛整個改變,也就是生命更新變化成為活祭。「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1-2)這是信的一個基本表現。雅各書也提到,魔鬼也信,卻是戰驚。「你信上帝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嗎?」(雅2:19-20)所以,我們的信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表現出來的,那才是真的信。所以教導從對有關耶穌描述的認同,轉成對耶穌本人命令的順服。不是同意(Ascent),而是態度(Attitude),是對耶穌這個人的態度,決定你是不是真的信耶穌。
4.與受造一同嘆息
第四,關於重視靈性忽略身體的這個問題,耶穌說:「你要愛神,不能只有用你的靈命去愛神,你必須要全人、全心的去愛神。」所以是「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可12:30)心是感情,性是意志,意是理性,力是行為。「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詩16:9)所以,新興中教會的弟兄姐妹認為真的相信上帝、愛上帝,他的表現是全人的,不會只是強調靈命,只關心人的某一部分,而忽略生活處境的現況。所以,不應該過度強調靈命忽略身體,因為,上帝賞賜的是身心靈全人的祝福。
5.天地一切都更新
第五,關於天地被火焚燒的問題。燒,是指燒光,還是燒淨?這是一個詮釋的問題!本以為燒是指燒光、燒完。但新興中教會主張,不是燒完,而是像金子,把它放到火裡面,燒掉髒的東西,留下純金。」所以,這個「燒」是煉淨,而不是燒毀。這個詮釋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如此說來,這個上帝創造的天地宇宙,不是會「過去」,而是會被「更新」。在啟示錄中也這樣描寫,「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21:1、5)我們若看彼得後書三章,會覺得世界末了就是全部被毀滅。但是看到啟示錄廿一章卻有不同景象。新興中教會認同世界末了時,天地被火焚燒,但他們主張是「燒淨」,而不是「燒毀」。所以過去是搶救靈魂忽略社會文明,現在則是見證福音,同時還要關心正義公平。「上帝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創1:28)要好好地當管家,過去想當客旅,不想永續經營,現在要作忠心的管家,要照顧生態家園。這是我們的家,不是旅館,我們要好好地經營它。這個在神學上,我覺得是有很大的不同。
IV.使徒新興中教會 (The Apostolic Emerging Church)
回到聖經,我們來看使徒新興中教會。我認為重點不在於神學的爭辯,而在於是否讓人真的因為聽到耶穌基督的福音,然後產生悔改,悔改以後真的在生活上表現出跟以前不同。
1.高舉釘十架耶穌為基督與主
新興中教會的開始,是把耶穌基督對我們的關係表達清楚。「故此,以色列全家當確實地知道,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上帝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徒2:36)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是,耶穌不是槍斃或打針而死的,他是被釘在木頭上,之後從地上把他抬起來,讓他不在地,也不在天,而是立在這之間死去。耶穌曾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12:32)在此有三個舉起,第一個舉起,是羅馬兵把耶穌舉起來,使他死在十字架上,因為他是死刑犯。第二個舉起,是他死掉之後,上帝從墳墓裡面再把他舉起來,就是上帝高舉他,變成是基督是主。「上帝且用右手將他高舉,叫他作君王,作救主,將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賜給以色列人。」(徒5:31)那個主就是君王,那基督就是救主,然後把悔改赦罪的恩賞給我們。第三個高舉,是保羅把耶穌基督高舉的時候,福音就被傳開了。「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加6:14)所以,耶穌釘在十字架上被舉起,我認為有三重意義,第一個是羅馬高舉十字架罪犯耶穌,第二個是天父高舉復活主君王上主,第三個是保羅高舉十架主救主基督。被高舉的耶穌有三個身分,一個是罪犯耶穌,一個是君王上主,一個是救主基督。
2.悔改受洗罪得赦並領受聖靈
在教會,我們同樣必須將這三重意義都高舉,第一個是深知耶穌為我們的罪,被當作罪犯釘在十字架上;第二是已死的耶穌復活,被上帝高舉,將來要作君王;第三個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否接受耶穌是基督,是生命的救主?接受這三重意義的人,就會表現出悔改、受洗、得赦,還領受聖靈。「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這裡提到相信耶穌基督的一個過程,而最重要的是領受聖靈,也就是我們被上帝改變,結出聖靈的果子。「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23)所以完整的救恩應該包括這四個方面,第一個是認罪悔改前非,第二個是願意受洗皈依基督,第三個是蒙赦罪因信稱義,第四個是領受聖靈成聖果子。這四個都有的,才叫信。
3.應許呼召代代普世脫離彎曲
而且,上帝的心意不只救一個人,而是要救很多人。第一是由我們到我們的後代,第二是由我們到我們的鄰舍,這兩個方向上帝都要我們參與。我們如何將這個信仰傳給下一代?我們如何把這個信仰傳給我們的同事、同學?「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 上帝揀選我們,並且應許我們,可以把這樣的信仰傳給下一代,不管是身體的後代,還是靈性的後代。第二個,應該不只是在台灣,而是更大、更大,一直到全世界。最後,我們會因為信耶穌,而願意過跟現在不一樣的生活,也就是在上帝的面前過一個正直的生活,而脫離這個彎曲的世代。「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上帝所召來的。彼得……勸勉他們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徒2:39-40)這個是上帝的應許。所以,救恩的根基,是上帝的應許;救恩的起動,是上帝的呼召;救恩的延續,是代代相傳;救恩的擴展,是直到地極。所有的教會,如果清楚知道我們的根基在哪裡。是上帝神感動一個人,我們才有機會把福音傳給他,而且這個救恩不應該只留在我們身上,應該是往下一代傳,而且往外面來擴展,最後的目標是能夠脫離黑暗彎曲的世代,不被這個世代拖著跑。
4.遵守使徒教訓交接擘餅祈禱 (徒2:42; 猶1:20)
當人聽到福音,被上帝感動,決志了以後,他就會進入教會生活。因此,使徒新興中教會非常注重教會生活。遵守使徒教訓、交接擘餅祈禱,「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2:42)這表示他們有些儀式性的生活。「親愛的 弟兄啊,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裏禱告。」(猶1:20)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在聖靈裡禱告,教導上帝的道,彼此有親密的關係,會擘餅、會守聖餐來紀念主,每天有靈修禱告,這是一個新興中教會會作的事。
5.殿裡讚美家中用飯照顧欠缺 (徒2:45-46; 雅1:27)
此外,他們有兩大活動,一個是大團體的,在聖殿裡面敬拜讚美,一個是小團體的,在家裡面大家吃飯聊天,這兩個都很重要。「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歡喜、誠實的心用飯。」(徒2:45-46)教會不應該只是禮拜天聚會的地方。所以,我們教會一直在推動小組,希望藉由小組,把使徒教會那種在家中歡喜用飯的那個處境活出來。更特別的是,他們看到有人需要時,他們願意付代價,甚至把房地產賣掉,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這對教會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他們非常注重幫助孤兒寡婦,「在上帝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在殿裡,敬拜讚美;在家中,歡喜交陪;在生活,幫助欠缺。這三個是一個教會應該有的表現。
6.神蹟奇事懼怕喜愛得救日增 (徒2:43, 47; 申10:12)
最後,是對神蹟的態度。在當時,使徒教會裡有很多神蹟、奇事,外面百姓的反應是,對教會又怕又愛,這是一個相當緊張的關係,「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讚美上帝,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2:43、47)眾民懼怕,但眾民又喜愛,這是我們對神應該有的兩個態度。超然的奇事,我們碰到了會懼怕敬畏,可是醫病的神蹟,我們看到了會歡喜敬愛。上帝也是這樣告訴我們,以色列啊,耶和華向你要的是什麼?要敬畏他,跟著說要愛他。「以色列啊,現在耶和華-你上帝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上帝,遵行他的道,愛他,盡心盡性事奉他。」(申10:12)與上帝之間,保持一個健康、緊張關係的教會,就不會任意妄為。
V.結論:悔改信主 活出基督 (徒20:21; 林後2:14)
所以,新興中的教會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對自己,願意悔改信主。這不是指還未信主的悔改,而是指信主了之後,還常常需要悔改,不斷自我反省。並且,對於自己還未完全照神的心意行事,願意不斷接受改變。「又對猶太人和希臘人證明當向上帝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徒20:21)所以,新興中的教會,是一個不斷地自我反省的教會,願意不斷地效法基督,來往前走的教會,學習基督的榜樣,反省自己的表現,這個就是新興中的教會。「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彼前2:21)
禱告
感謝主,你在使徒行傳為我們留下教會剛開始時候的樣子,給了我們一些屬靈的功課,教會走了兩千多年,到現在面臨後現代的浪潮,面臨新紀元的運動,教會何去何從?主啊!幫助我們從使徒的教會,再一次反省我們自己的教會,讓我們知道我們在哪裡出了問題?我們在哪裡已經卡住了,不能往前走了。我們仰望主的恩典,幫助和平教會能夠明白上帝的心意。在這個時代,在和平教會,讓我們願意再一次悔改,再一次到主的面前來,再一次得到主的更新跟恩典,我們同心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受苦與榮耀
講道內容
講題:受苦與榮耀
經文:彼得前書五章1-11節
主講:蔡維倫牧師
時間:二0一五年十月十八日
一、前言
兄姐平安!上次牧師講道時,勉勵會友回家後,要和家人說三句感謝的話;在此,期許大家除了禮拜中領受了上帝的話語,更盼望大家能努力,化為實際的行動,讓每次禮拜所領受的,成為生命的幫助。 今日要分享彼得前書的經文,談論關於受苦和榮耀的課題,今天禮拜後也要舉行臨時和會,選舉長執。這段經文說到關於做長老的教導;其實不僅僅是對現任或即將繼任的長老們來分享勉勵,也想對每位接受耶穌呼召、成為信徒的人,一同來領受神的話語。在「如何成為長老」的職份中,體會榮耀和受苦。
彼得是誰?他是耶穌的門徒,身為跟隨耶穌的人,也是使徒。但當他寫信給教會長老時,他稱自己是長老,是為基督受苦、作見證的人,以後也要同享榮耀,因此勸你們當中和我同做長老的。(彼前5:1)這時的彼得已年紀老邁,他回顧一切,要勸勉其他長老,好像一位長輩,語重心長地和後輩談心中的深層想法。
二、從彼得生命歷程中,經歷耶穌的受苦與榮耀
彼得說,他是為了基督受苦的人。他被耶穌看重,成為最大的弟子,耶穌給他取名「磯法」,意思是大的磐石。一開始,他急躁不定,說話有時好似能體會耶穌心意,有時又太快、愛表現。當耶穌預言自己的死時,彼得馬上回應,就是要一起受監、同死,也甘心樂意;但才沒過多久,彼得竟然在雞叫前,三次不認耶穌。路加福音記載,彼得說這話時,雞叫了,耶穌轉臉看他,彼得想起耶穌說的話,出去外面放聲大哭。耶穌被釘十架時,彼得也不在一旁。所以當彼得說,他是耶穌受苦的見證人;他藉由自己的軟弱,體會耶穌被拋棄、背叛的痛苦。約翰福音二十一章裡,彼得帶其他門徒重操舊業,主耶穌去加利利海邊找他們,三次問彼得「你愛我比這多嗎」,彼得回覆主,祢知道我愛祢,但我愛得不夠。耶穌接著三次交託他,牧養主的羊。回顧彼得的生命,從一個信心滿滿、跟隨耶穌的人,到三次背叛主,又因為主的三次問話,再次被挽回。他再也無法驕傲;不過,他從軟弱中,轉而成為勇敢的見證者。
彼得不只是耶穌苦難的見證者;他也見證了基督可期的榮耀。跟隨耶穌時,他見識過耶穌如何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他曾在海邊,看見耶穌如何平靜風雨。又有一次,在海上踏出信心的腳步,體會耶穌讓他行走海面上。他也曾在山上經歷耶穌變貌,看見上帝的榮耀。最後,他親眼看著耶穌升到天上。後來,他又在五旬節中,看見聖靈如何感動多人,他勇敢說出上帝在耶穌身上的作為,以致許多人信主。彼得實在是個經歷基督榮耀的人。相信在彼得後來的生命中,有許多人去找他,求他講述所認識的基督。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耶穌的榮耀和受苦,在當時羅馬社會中,也被許多人重視。閱讀彼得前書或許會獲得一種印象,就是基督徒在當時的羅馬社會中,面對著類似的苦難。彼得說,他們是非主流,是一群少數的人,天涯海角、四散寄居。教會對「榮耀和受苦」的看法也和主流社會很不同,彼此存在著張力。
三、當時羅馬社會中,認識受苦與榮耀的一般概念
希臘羅馬時代,「榮耀」是戰勝他人,能為成功者,讓眾人見識你的厲害,進而彷彿如君王般地被迎接入城。這是當時人們很看重的,要努力爭取,榮耀國家、家族和個人。受苦,則是為得到榮耀,所付出的代價。受苦的另一方面,是不讓自己成為羞恥,所以要逃避羞愧、付上許多代價,來爭取榮耀。
電影「神鬼戰士」講述羅馬時代的奴隸,在競技場裡互相殘殺,以獲得最終皇帝所頒的冠冕,他們視之為榮耀。這給了我很大的想像,奴隸無法改變現實,但他們卻視相互殘殺為榮耀。基督徒的榮耀與受苦不同,最終決定的不是國王、掌權者,乃是上帝。因此,教會這信仰團體承受了很大的迫害,在競技場中有人被釘十架、有人被火燒、也有些人被獅子猛獸咬死。他們見證信仰,以致於受苦、受死,在天上有永遠榮耀的盼望。對那個時代的羅馬人而言,這實在無法理解,竟有人看榮耀,不是君王的榮耀;願意受苦、甚至死,都不以為恥。在那裡,社會榮耀竟讓這些人超越了。這些初代教會的殉道者所看見、領受的榮耀,讓原本羅馬社會看作寶貴的榮耀,頓時失去光彩。
四、從受苦與榮耀的角度,看彼得勉勵長老的職份
彼得在受苦中,必定也知道「榮耀」的真意,與外在社會有不同看法。對於受苦中的教會長老,他勸勉說,你們要照顧上帝的羊。這些羊,不是長老的羊、不是教會的羊,而是上帝的羊。新約聖經記錄,耶穌說他是好牧者,因為他認識他的羊,他的羊也聽他的,他不是受雇的工人。教會長老聽起來比較像是雇工,羊不是他的;但彼得說,這些受雇的人,經歷了主人的恩典,受主人的託付,照顧羊群,如同他一樣。彼得臨死前,陳述了三個具體建議,邀請教會長老們繼續完成上帝託付的任務,「看顧上帝的羊群」。
1.不出於勉強,乃出於甘心
第一個建議關乎心態。彼得說,不是出於勉強,而是甘心樂意。彼得經歷過軟弱時,被耶穌一步步地挽回,現在他也要眾人甘心樂意,為要報答上帝的恩典。
2.不因貪財,乃出於樂意
第二個建議關乎動機,就是不為貪戀錢財、乃是甘心樂意,付出不求回報。
3.不轄制而是作羊群的榜樣
第三個建議是作法,不是要管轄人,而是作榜樣。作長老不是為了擁有權力、轄制他人,將自己達不到的標準,放在他人面前,像個法利賽人地檢驗他人。作長老是在上帝面前,實踐上帝的教導,讓兄姊們也願意如此行。主耶穌就是最好的榜樣,他透過自己的言行,讓人看見一個人如何順服上帝。彼得勉勵長老們,也要活出這樣的樣式,這其中會有上帝的應許,關係到受苦與榮耀。彼得說,或許有時會需要為這些責任受苦,但這種受苦不是因為自己的軟弱,卻是為了基督的緣故,因此有永遠的榮耀在天上。
4.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
經文也提到「謙卑」,謙卑不只對長老們,也是教導基督徒,夫妻、君民、主僕、長幼之間,彼此的關係。原文是,要穿起謙卑的外衣,「穿起」的原文字根,意思是好像主耶穌,在腰間圍一塊布,在被賣前的逾越節筵席中,為門徒們洗腳,代表僕人般的侍奉。彼得說,你們要穿著謙卑的衣服。
「穿」的字根還有另一層意思,表示質地細緻潔白的長褂。當彼得說這句話時,人好似見到兩幅圖畫,一幅是謙卑地服事基督、同伴,有僕人的身份;另一幅是潔淨的白袍,在上帝國裡有滿滿的榮耀。所以彼得繼續說,謙卑的人等時候一到,自然會被高昇;年長的和年幼的人,要彼此謙卑服事,一代接續一代。
彼得用一生,謙卑地見證信仰。牧師回想自己人生過程,也曾在教會見證許多長老,願意用生命來陪伴年少的人,成為好的模範,相顯愛教會、愛基督的心。也看過一些長輩,在會友需要時,默默付出一切,卻不欲人知。這些,都成為我人命中很寶貴的經歷。
五、結論:一則徵人啟示
最後用一則徵人啟示做結束。教會需要長老,我寫了一個徵人啟示。這是份超過兩千年的古老職份,工作內容是輔佐牧師進行聖禮典、洗禮、司會,出席小會、長執會,和教牧團隊同工,帶領部門推動事工,和關懷會友。工作地點主要會在和平教會裡,最好自備交通工具。上班時間是每週日全天、週四晚上祈禱會、和其他需要出席的活動,並且全年待命。薪資呢,這是份自願職,沒有給薪,尚且鼓勵十一奉獻。各種專長都接受,一定有需要人做事的崗位,不過需有穩定讀經、祈禱的習慣。個人特質是自發性地關懷人,並且甘心樂意。成為會友的模範,謙卑彼此順服,樂意在團隊中工作。最後,要有家人的支持,並且曾擔任過兩屆執事。
如果真的上人力網站登錄這則徵人啟示,不知會有人應徵嗎?然而,我卻在教會裡,真實看見許多兄姐,如此地參與在服事中。人生短暫,一眨眼即過;承接牧養上帝羊群的呼召,用另一個角度來看,甚至是否有長老的位份,都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職份、是你是否願意領受主的交託。或許有時要面對一些痛苦,但有永遠的榮耀在天上,將來見主面時,祂會對我們說,盡忠的奴僕,你來,你來。這是彼得的邀請,因為是他,我們能更有信心。
彼得不是從起初就預備好,要來服事主,但主對他有信心,讓他在過程中成長。藉由彼得的故事,我們也能有信心,相信上帝對自己的信心。或許我們自覺不足,但相信在耶穌裡,上帝會幫助我們成長、承接職份、為基督來受苦,最後也同享榮耀。上帝不只託付長老們,照顧羊群;其實給每位基督徒同樣的託付,服事我們的家人、同事、孩子、主日學學生、或是新朋友。等下禮拜結束後要舉行和會,選出教會的長老、執事們,請為他們禱告,求主幫助他們,能倚靠基督恩典,跟隨基督的腳蹤來行。
最後,一起藉由經文,領受上帝給我們的應許:「那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5:10)願在上帝交託的使命中,我們再次體會苦難和榮耀的意義。同心禱告。
禱告
親愛的主,感謝祢一代一代中,呼召人跟隨祢,成為牧養、看守祢羊群的人。今日特別為我們自己禱告,求主幫助,用祢的話語開我們的心、開我們的眼光,使我們願意承接使命。親愛主,我們看自己不足,但求祢讓我們對祢更有信心。親愛的主,也特別為待會兒的和會,即將選舉長老、執事一事來禱告,求祢親自與他們同在,也與會友們同在,讓我們都在祢信心的感動中,一同來選舉。主啊,讓我們都成為回應使命的生命,求祢就讓我們看見祢的榮耀。
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專心跟從耶和華
講道內容
講題:專心跟從耶和華
經文:民數記三十二章1-15節
主講:楊博文牧師
時間:二0一五年十月十一日
一、前言-基督徒要讀經禱告
(一) 如何才能明白上帝的旨意?
當我還在台北大專服事的時候,時常有許多的大專學生他們曾經問我這個問題:「博文哥!我要如何才能明白上帝的旨意?」許多年輕的生命正在開始思索他與上帝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真是大哉問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是否也是我們曾經思索過的議題呢?「如何才能明白上帝的旨意?」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答案! 在我們過去不同信仰的生命經歷中、上帝總用祂獨特不同的方式對我們開口說話,讓我們明白祂的心意、引導、帶領我們每個人不同人生的道路!當我們要明白上帝的旨意有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我們目前與上帝的關係是如何?都會影響當上帝開口對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分辨這是聲音是來自上帝的提醒,而不是來自我們個人的想法或魔鬼、撒旦的聲音!而我們平時是否有――通過勤讀聖經明白祂的心意?我們平時是否有――時時禱告與愛我們的上主保持親密的關係?都會影響到當上帝通過任何的方式要開口對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是否能明白上帝的旨意;且當我們要做任何決定的時候、在我們內心的深處是否有越來越平安的感覺!都有非常大的關係!牧師再次鼓勵大家,在平時繁忙的工作之中每天留一段安靜的精心時刻,通過讀經、禱告,與愛我們的上主建立親密的關係!
二、本文
(一) 整本民數記讓我們學習到的功課。
我們樂活讀經的進度再一個禮拜,我們就要將整本36章的民數記整個讀完,我們花了差不多一個半月的時間、一天一章的進度我們都沉浸在民數記的世界裏!牧師來到咱和平教會已經滿2個月,這2個月以來我的心深深受到許多弟兄姊妹的激勵,因為我們和平教會是喜歡讀上帝話語的教會!就我曾參與和觀察、有許多的團契和小組通過LINE的群組、通過email通過網路、通過團契小組查經的時間,我們都非常認真隨著教會樂活讀經的進度在讀民數記!牧師相信上帝要通過我們是那麼地認真讀上帝的話語,要大大來祝福我們和平教會!
各位弟兄姊妹!我們會不會覺得民數記不太好讀有讀沒有懂?也很枯燥乏味!不是人名、族名、條例、律例、所談及的獻祭規定又離我們非常的遙遠,有許多的章節,我們是不是曾經讀到要打瞌睡?不是數人頭、就是他們在曠野之中一直在那裏打轉,他們走了許多冤枉的路程!當上帝引導他們前行的火柱、雲柱開始動的時候,一整群200萬人的以色百姓才能拔營、快步走!當火柱、雲柱停止的時,他們就只能搭營、休息!期間上帝也通過摩西頒佈多多的獻祭、潔淨等等的條例!
我們是否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當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上帝為什麼沒馬上就引導、帶領這群以色列百姓進入,祂所應許流奶與蜜的迦南地呢?而是留他們在曠野四十年?」整卷的民數記都是在記載這群上帝的選民―以色列百姓他們在曠野流浪四十年,許多大大小小的記事!上帝要我們通過研讀這本聖經之中的負面教材――民數記,上帝要我們學習什麼樣的功課呢?都是值得我們認真來學習與思考的課題!
整卷的民數記牧師歸納成三個部分與大家一同來學習:
1. 計算數目
民數記為什麼叫做民數記,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民數記頭、尾都有記錄兩次人口的普查。第一次人口的普查是記載在民數記第一章:在以色列百姓他們要離開西乃山之前做第一次的點名!
第二次人口的普查記載在民數記第廿六章:是當他們在曠野流浪四十年之後,走到要進入迦南地的入口附近,就是在約但河東岸的摩押平原,他們做了第二次的點名!。
這兩次人口的普查都是為了軍事上的目的,也就是為了方便他們可以徵兵,所以只計算20歲以上適合作戰的男丁。兩次普查的結果,男丁的人數都是在六十萬左右,如果再把婦女和20歲以下的孩子算進去,總人數大約是兩百多萬人。第一章人口普查的結果是603,550人,這是離開西乃山時候的人數,在書的結尾又做了一次普查,結果有601,730人,男丁卻少了1,820人,這兩次人口普查的中間,相隔了40年之久的時間!
民數記最主要是在講――計算數目。以色列人在作戰之前都會先數人頭!和敵軍交戰之前,會先計算自己有多少可以作戰的戰士!每個抓魚的漁夫都會計算每天他所抓到魚的數目,牧羊人也都會計算他所牧養的羊群,到底有多少隻!;漁夫和牧羊人計算數目是很正常的事。當五旬節那天,使徒們也是在數人頭,總共有3000人受洗;我們教會的BB關懷系統也是在計算我們和平教會每週來教會參加禮拜的人數有多少?作為我們教會關懷的參考!而我們每個人也應當要數算我們的人生;我們更要數算上帝在我們身上,曾經成就了多少的神蹟及奇事;且當我們要做某件事的決定之前,我們更要事前衡量,我們到底有多少的實力!我們所擔的擔會不會過重?耶穌也曾說:上戰場打仗前必須先坐下來算算看,算算自己手下的兵,有沒有多過敵軍!所以計算數目並沒有什麼不對,除非我們的動機是出於驕傲,當時大衛王他就犯了這樣的錯誤,大衛王是在打勝仗以後他才來清點人數,大衛的動機是出於驕傲,是為了榮耀自己的名,誇耀自己擁有多少人,誇耀自己有多麼的偉大!這是錯誤的計算數目!
計算數目的工作很重要;計算數目的時機也很重要;計算數目的目的更是重要;端看我們是為何在計算數目!
2. 兩次數點人數的差異
當時以色列百姓還在埃及為奴的時候,雖然是奴隸的身分、但是經過四百年的時間,上帝仍大大賜福給他們,因此他們生養眾多,從70個人的家族變成了兩百萬人的大民族,連不認識約瑟的法老王都開始害怕,他們人數增加的數度非常的快!當以色列百姓在曠野不再是奴隸,已經是得到自由的人,經過了四十年,四十年是在埃及做奴隸400年的十分之一!當他們在作第二次人口的普查,全民族的人數都還是跟當初出埃及的人數是一樣多―兩百萬人,男丁的人數40年後還減少了1,800人!經過40年人數沒有增加,40年後的人數還是跟40年前一樣多,可見上帝並沒有賜福給他們,因為上帝賜福的地方,就會生養眾多,上帝賜福人數就會增加!所以我們從民數記的記載中,我們看不見上帝賜福給在曠野中漂流那個時代的以色列百姓!
上帝花了將近四十年的時間,一步、一步、慢慢教導、帶領這一群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後代,來認識這位曾經和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立約的上帝!上帝更在物質生活條件極差的曠野之中,操練這群不太認識上帝、亞伯拉罕的子孫、教導他們、陪伴他們、如何才能成為上帝的子民?引導他們、如何才能和上帝祂再次建立親密的的關係!
3. 空轉的歲月
當我們在讀民數記的時候,可以看到以色列百姓們在曠野漂流40年!是在曠野漂流40年、不是在曠野只停留一兩天或一兩個星期!一整群兩百萬的人包括許多的婦女、孩童以及他們從埃及地帶出來的牲畜以及家當,整整一代的人,一輩子都只能呆在曠野之中,那裡也去不了,突顯出民數記、這卷書的悲劇所在!
他們從西乃山徒步走到加低斯、巴尼亞只花了11天的時間,而加低斯、巴尼亞是應許之地迦南的入口,再不到兩星期,他們就有機會可以走進迦南地、他們就可以吃奶與蜜,他們就可以不用吃嗎哪,不用受苦!結果他們不是花了14天走到,而是花了13,780天,才走到應許之地。最後他們轉離了加低斯,花了將近40年的歲月、才得以進入迦南地!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是這段路特別難走嗎?不是!那是因為上帝沒走!上帝一次只走一小段路,然後在每個地方都待了很久,因為上帝沒走,雲柱沒走,所以他們也不敢走!是上帝把他們的行程耽擱了40年;上帝也將耽擱的理由清清楚楚告訴他們:「我要讓你們放慢腳步,直到每個男人都死亡.只留下兩個人,就是約書亞和迦勒!」
這種日子真的很難熬,整整一代的人,終其一生、無所事事,一輩子在曠野裡面,那裡也去不了,他們的人生就這麼浪費了!這是非常嚴厲的刑罰,生活沒有目的、每天渾渾噩噩過日子!什麼也不用做,每天只要吃、喝、拉、撒、睡,生活沒有目標,這種毫無盼望的日子、這種空轉的歲月,就是上帝給他們最大的懲罰!他們只能一輩子都在曠野裡面兜圈子,那裡也去不了!這樣的情況很糟糕,什麼也不是,不前不後,不上不下,雖然他們已經出了奴役的埃及地、但還沒到達應許的地迦南!已經出來、卻還進不去,這是最痛苦的;還沒有得到上帝賜福,所以也無法享受蒙福之樂。
這群曾親眼看見過、埃及地十大災難的以色列百姓;這群曾經經歷上帝大能聖手離開埃及地的以色列百姓;這群他們的腳曾經踏過紅海乾地的以色列百姓,因為聽到探子的回報:「應許之地的百姓身高體壯、所住的城牆高大、他們不可能佔領該地」的訊息!讓他們的內心極度的恐慌!因此他們用了許許多多的理由、埋怨上帝為何要帶領他們到那麼乾燥的曠野地來等死!因為他們沒有專心跟從耶和華上帝、因為他們沒有聽上帝的話、因為他們對上帝的信心不足、所以上帝讓他們終其一生困在曠野,在那裡痛苦地死去,渾渾噩噩,一事無成,這是最大的悲劇。整本民數記實在是有許多、值得我們今日基督徒、好好認真研讀及學習的功課!
(二) 經文故事-摩西對迦得子孫和流便子孫的勸告
我們今天所看的經文、【民數記32章1-15節】就是在記載著這一群、新一代的以色列百姓、在曠野漂流將近四十年之後、他們再次走回到迦南地的入口、就是接近約旦河旁摩押平原的記事!新一代的以色列百姓、正一步一步往上帝所應許、要賞賜給他們的迦南地前進中!
從經文中我們可以得知,流便以及迦得支派因為他們所牧養的羊群很多,當他們走到雅謝地和基列地的時候、看到眼前這麼一大片的土地非常適合畜牧,且附近的雨水又豐富。所以他們只期待能定居在約旦河的東邊,不想再與大家一起渡過約旦河,進入上主所應許的迦南地!他們會做如此的決定,相信他們應當有充足的理由!
各位弟兄姊妹!如果你是當時以色列百姓的領導人―摩西,你會如何來回應這兩支派領袖的請求呢?你會不會覺得很「無奈」!這群以色列百姓怎麼對上帝那麼沒有信心?四十年艱辛的路途都已經走過了、只差那麼幾步路他們就可以走進迦南地!但是、流便以及迦得支派的領袖們、他們只看得到眼前個人的利益,而捨棄上帝美好的應許!他們只顧到自己支派看得見的好處、而忘了一起走過四十年曠野艱辛路其他支派的弟兄們!他們這樣的決定與想法,如同40年前、當年以色列百姓、第一次抵達迦南地的門口、加低斯之時,那十個至迦南地窺探的探子回報一樣!因他們的眼光、只定睛於眼前所看得到的來做判斷,他們對上帝沒有信心沒有專心跟從耶和華的引導與帶領!他們的內心充滿著不安與驚惶的心,所以他們要摩西另立一個領袖帶他們回埃及去!但這樣的決定卻對整體以色列百姓的信心,有非常不好的影響!而這兩支派的領袖們他們只滿足於眼前的好處,而被環境以及私心所蒙蔽,忽略、忘記上帝那更美好的應許,正如同上一代的以色列百姓一樣,以眼見為憑,他們的信心是建立在五官所感受得到的為憑據!對上帝要帶領它們進入迦南地應許的實現,實在是不敢期待與想像!
所以摩西特別提醒他們這些、新一代的以色列百姓、不可再犯了跟他們上一代祖先所犯的錯誤一樣,因為沒有專心跟從耶和華上帝,只看到眼前的小確幸、而忘了上帝那美好的應許!將導致色列人再次灰心喪膽,軍心渙散、繼續在曠野中漂流,過不了河,進不了應許之地而全部的以色列人將有可能再次全部都死在曠野之中!因此摩西大大地嚴厲的責備他們說:「難道你們的弟兄去打仗,你們竟坐在這裏嗎?你們為何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不過去進入耶和華所賜給他們的那地呢?」(民數記 32:6-7)如同他們上一代的祖先所犯的錯一樣!
如同林前10:11-12所記載「這些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都是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為警戒我們這生在諸世代終局的人。所以自以為站得穩的,要謹慎,免得跌倒。」
各位弟兄姊妹!通過今天我們所看的經文、上帝要讓我們學習到什麼樣的功課呢?當我們在研讀聖經的時候,我們看到一些重複的字句,就是值得我們用心來思考的地方!我們今天所看的經文民數記第32章第11-12節之中、就有兩處重複的字句,將上帝要通過此段的經文,要我們學習的功課告訴我們:『凡從埃及上來二十歲以外的人斷不得看見我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因為他們沒有專心跟從我。12 惟有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可以看見,因為他們專心跟從我。』就是這五個字:「專心跟從我」!迦勒及約書亞得以進入上帝所應許的迦南地其關鍵因素就是:「因為迦勒及約書亞專心跟從我!」
迦勒及約書亞在民數記14章,是摩西所派出十二位探子其中的兩位;他們兩個人與其他的探子一樣,一同去迦南地窺探四十天;十二位探子他們的眼睛所看到的都是一樣身量高大的亞衲族人!十二位探子他們所爬過的都是一樣的堅固城牆,但卻因著他們兩個人專心跟從耶和華上帝對一路帶領他們出埃及地的上帝有極大的信心!讓他們兩人用上帝的眼光,來看他們所看到艱困的環境,明顯有不一樣的看見!因此他們兩人跟其他十個探子有不一樣的結論報告!「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民十四7~9)。
在第一代曾經經過紅海經歷的以色列百姓之中,只有約書亞與迦勒兩人,因為專心跟隨耶和華,得以進入迦南地,專心跟隨―心無旁鶩、定睛在帶領他們的耶和華上帝!專心跟隨―不為周圍艱困的環境所打倒!專心跟隨―排除眾議、相信上主不變的應許!
三、結論
各位弟兄姊妹!我們應當緊緊跟隨耶和華的腳步、專心跟從耶和華!如同迦勒及約書亞一樣!特別是在我們每個人不同生命的處境之中,有許多的事情仍舊是在發展的過程之中,我們更要學習「專心跟從耶和華」此一生都要學習的功課!縱使我們的眼睛仍然無法看到上主、在我們生命動工的證據;縱使我們的手仍然無法觸摸到、愛我們的上主緊握著我們的雙手;縱使我們的耳朵、仍然無法聽到祂那呼喚的聲音!但是,愛我們的上主仍然一步一步、慢慢在引導帶領我們前面的道路!特別是我們生命中重大的議題、特別是我們面臨人生的十字路口,愛我們的上主、祂更是謹慎小心帶領我們走,一次只帶我們走一小步,因為祂怕我們走偏路;因為祂怕我們裹足不前;因為祂怕我們跟不上祂的腳步!我們唯有耐心等候、緊緊跟隨、專心跟從耶和華上帝的引導與帶領!雖然危機與挑戰處處都在、緊緊跟隨祂的腳步、了解耶和華的旨意與心意!這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四、禱告
慈悲愛我們的天父上帝:我們的信心是如此的軟弱,雖然祢不變的應許通過聖經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但是我們總期待能眼見為憑、實際聽到才算數,手摸得到我們才確信!主啊!懇求祢加添我們對你的信心,因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讓我們因著對你不變的應許充滿著信心,而能在世上享受祢所賞賜那平安、喜樂、有盼望的人生。
我們這樣祈求跟禱告,都是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 阿門。
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火蛇與銅蛇
講道內容
講題: 火蛇與銅蛇
經文: 民數記二十一:4-9節
主講: 蔡維倫牧師
時間: 二0一五年十月四日
一、前言
弟兄姊妹平安!每個主日當大家準備來到上帝面前時,是不是都有一種期待與渴望?期盼來到教會信仰團體當中與大家一起學習親近神,也一起學習彼此相愛。例如聖餐儀式,也是一個記號,代表我們同享天國宴席的喜樂。今天的經文是關於蛇與記號的記載,我們要從經文中來瞭解成為一個上帝的子民應有的特質。
由於創世紀中,關於夏娃受蛇引誘的記載,使我們對蛇產生不好的聯想及偏見,對許多人來說,蛇總是給人不喜歡、不舒服的感覺。 當我在淡水教會服侍時,曾在教會旁邊的巷子裡,踩到一條乍看以為是水管的蛇,等我回神過來,只見到蛇尾巴一溜煙消失在草叢裡,從此之後只要經過那條巷子,踏出的步伐總是不自覺變得謹慎。不妨想像一下今天經文中的畫面,或許像災難片一樣,成群的火蛇突然營區四處流竄,帳棚內驚呼與哀叫聲此起彼落,群眾驚慌奔逃,一片混亂。若是我們身歷其境,我想受到的驚懼是很劇烈的。
二、災難來臨的原因
事出必有因,會發生災難,是因為抱怨。以色列人抱怨不斷,抱怨路難行、食難嚥。或許我們會問,以色列百姓扶老攜幼、跋山涉水走了那麼長的路,花了那麼久的時間,三十幾年來都吃同樣的食物,總是會感到疲累與煩躁,難道不能抱怨嗎?難道不能稱嗎哪為淡薄的食物嗎?
我們從上帝的角度來看,上帝在作甚麼?上帝照著跟以色列祖先的約定,帶領百姓離開埃及,使他們不再是奴隸的身份,不再過著被奴役、沒有盼望的生活。上帝一路上帶領保守他們,以雲柱與火柱引路,也供給水與食物,盼望他們成為屬神的子民,在旅程中成為一個敬拜、跟隨上帝的人,帶著盼望走向應許之地。
此時以色列人已經走了三十八年,米利暗,亞倫也都過世了,隨著老一輩凋零,新的一代也逐漸成長,他們滿懷希望要進到迦南美地去。災難發生之前,他們剛打了一場勝仗,打敗迦南人(民21:1-3),理應士氣大振,但卻隨即因為路程中的困難而抱怨,連帶將嗎哪也抱怨一番,群體中的抱怨像瘟疫一樣迅速傳遞與擴散,怨聲載道。其實以色列百姓從原本對上帝心存感謝,卻因為遭遇一點困難就大聲抱怨的情況,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上帝深切期盼這一群被興起的新世代,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對信仰的堅持與仰望,可以比他們的父母那一代有更多的堅持與信心。試問:這些以色列百姓是不是走在上帝應許的道路上?是的。這些以色列百姓是不是知道他們是上帝的選民?知道。既然知道自己是誰,又知道自己的道路與方向,那麼在面對挑戰與困難時,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堅持跟倚靠?
從這段經文來反思自己,我們知道自己是屬上帝的百姓,我們知道自己走在上帝帶領通往應許之地的道路上,但我們似乎也常常忘了感謝,就好像生活中那個做甚麼事都心不甘、情不願的弟弟,或是把妻子對家庭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的丈夫,或是愛計較、愛嘀咕的哥哥,就好像耶穌所說浪子的比喻(路15:11-32),那位身在恩典中、卻看不見寶貴恩典的長子,只會計較父親偏愛弟弟。或許在信仰團體中,看見別人所擁有的,或是指責別人的缺失總是比較容易,卻忘了反省自己所受的祝福與所犯的過錯。
三、上帝的恩典預備
感謝上帝,在祂的恩典帶領中,當百姓陷落在苦難裡,他們求告上帝的赦免,上帝的恩典就臨到。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製造一條火蛇,掛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得活。」(民21:8),經文說被咬的人只要「望」,也就是「仰望」銅蛇,就可得救。仰望也就是往上看,當人體驗無法靠自己戰勝現實環境中的困難與挑戰時,便會往上看,上帝藉由往上看這個動作來提醒百姓要仰望上帝,百姓遭遇火蛇攻擊的時候,四處驚逃,左看右看尋找逃生之路,但就是沒有想到要往上看,可以祈求來得到上帝的幫助。
聖經中其他記載,也有提到「往上看」這個動作,如「舉目望天」的司提反,「眾人聽見這話就極其惱怒,向司提反咬牙切齒。但司提反被聖靈充滿,定睛望天,看見神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神的右邊(徒七:54-55)」,這段經文還有一個特別之處,聖經大多說到耶穌是「坐」在上帝的右邊,只有此處說耶穌「站」在上帝的右邊,好像耶穌要與司提反一起經歷所有的事情。司提反往上看見神的,成為他心裡極大力量與安慰,甚至願意為真理殉道。
路加福音則記載一位不敢舉目望天的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 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路18:11-13)」。耶穌說,法利賽人與稅吏之間,上帝悅納稅吏的禱告,「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18:14)」。往上看不是外在的姿勢,而是內心真正的仰望,期盼看見上帝的恩典,並且讓上帝看見我們的心;仰望是知道自己是需要被上帝醫治的人,來到上帝面前,讓上帝看見我們真實內心的情況;仰望是對上帝說,主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因為我不能,因為我缺乏,當我們內心這樣向神祈求的時候,就是仰望。「求你使我清晨得聽你慈愛之言,因我倚靠你;求你使我知道當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你。(詩143:8)」,上帝期許我們像那個稅吏一樣,從內心真正的來仰望他。
在新約時代,耶穌曾經引用摩西舉蛇這件事來預表自己。耶穌在跟尼哥底母談道理的時候說「 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4-17)」。被舉起的銅蛇,預表新約裡被掛在十字架上的耶穌,那是一個記號,代表著當我們仰望耶穌,便會從祂得到力量,當我們來到耶穌面前傾心祈求,上帝必將垂聽醫治。
四、結論-你可願活出上帝子民的人生?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可願活出上帝子民那樣的生命,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往哪裡去。知道自己是屬神的子民,知道我們是走在上帝所應許的道路裡。在此提出兩個重點與大家一起學習:第一,我們要記得常常往上看,仰望上帝恩典,不用等到最後,不需要等到走投無路的時候才往上看,上帝希望我們不只在困境中依靠祂,盼望我們在日常時候也要常常與祂親近、與主同行。第二,我們要讓抱怨的言語越來越少,當我們減少抱怨的言語,便會發現原來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充滿了無數的恩典。
五、默想與行動
邀請大家一起來學習幾個功課與行動:第一,在本週當中我們一起來學習仰望,如同病患來到最大的醫生耶穌面前,把自己渴望得醫治的真實需要,帶到上帝面前尋求身心的醫治。第二,是實際的行動,請丈夫與子女,向妻子或母親說三句稱讚和感謝的話,以代替抱怨和沈默。藉由這樣的行動,去體驗我們是不是因為習慣,而將生活當中的愛跟恩典視為理所當然,透過這樣的行動,來思想我們跟上帝的關係,是不是也因為抱怨與沈默,讓我們看不見上帝在我們當中所賜下的恩典,也請在場的姊妹們對家人和上帝說出感謝的話。第三,觀察並省思你生命中有甚麼記號,就像那掛著的銅蛇或是十字架上的耶穌,有甚麼生命中的記號,可以提醒自己看見信仰中的生命恩典。
若是你生命中還沒有什麼記號可以用來提醒自己仰望上帝,或許可以試著找找看。牧師想到的例子是:B&B及M&M。M&M就像英文的抱怨「murmur」,B&B則是Blessing & Be Blessed,我們要從M&M變成B&B,讓自己成為祝福的人,也經歷被祝福。
願神保守,讓我們在這一週當中,學習實行從今天所領受的教導,學習仰望、學習講三句感恩的話、學習在你的生命當中找到恩典的記號,提醒我們往前走,期盼下週我們可以一起分享上帝那美好的見證,我們一起同心禱告。
禱告
親愛的天父上帝,在這信仰團體當中,因著你的恩典,你讓我們知道,我們是誰,我們是蒙上帝所揀選的兒女,你讓我們知道我們往那裡去,我們正走在一條要進到你應許之路的道路裡。主,或許在這當中,我們會抱怨,或許這當中,我們不知向上來仰望,但求主保守引導,因為在這團體當中我們互相激勵,求主今天就透過這話語提醒,讓我們重新看見,祢樂意我們用恩典的眼光來看待這一切,並來仰望祢。求主透過聖餐禮拜這樣的記號來餵養我們的靈命,特別是我們當中可能有身心靈遇到挑戰困難的弟兄姊妹,求祢特別賜下祢的恩典與他同在,這是我們的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爸爸,我信甚麼?
講道內容
講題:爸爸,我信甚麼?
經文:約書亞記四章19-24
主講:陳光勝傳道師
時間:二0一五年九月二十七日
一、前言
今天是中秋節,常常這一天跟過年一樣,是家族裡大家齊聚一起的時刻。雖然大家都搞不太懂,為什麼中秋節就一定要烤肉。不過如果說過年,大家圍在一起談的是過去一年的的喜怒哀樂,與對未來一年的展望。那麼中秋節,我想在大家一起烤肉或是聚集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讓大家來談談家族的信仰歷史,我想這是一個不錯的話題呢。 不知道你是否被人問過”你為什麼要信上帝”這樣的問題,特別是被自己的孩子。 事實上,我們的孩子不會因為我們信上帝就跟著信上帝,但是當我們所信的上帝在我們身上的作為,讓我們的孩子真實地看見,並經歷過,那麼這樣的信仰,的確有可能繼續傳承下去。是的,當我們的孩子有一天問我們”阿爸或是阿母,我們在信甚麼?”的時候,你會怎麼回答他呢?。
歷史是甚麼?
我很喜歡寫故事,也很喜歡講故事,有一次有個青年跟我說,傳道,你講道的風格就是你每次講道一開始都會講個故事,這句話讓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他真的有很認真在聽講道,憂的是其實不同的經文,還是需要不同的表達方式的。不過,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對信仰的傳承,還是想先用一個故事,來讓大家瞭解一下,甚麼是歷史。這個故事,是我去年九月份的牧函。故事是這樣說的…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稱它忘憂谷。谷中的人們彼此扶持,互相幫忙。有人種稻,有人畜牧,偶爾還能吃到樹林裡特殊的野味。這裡的人,大家彼此認識,長扶少,青敬老,大家每天的日子總是無憂無慮的在進行著。不過忘憂谷也不是沒有煩惱的地方,其中最令大家害怕的是"人口過多"的問題。
忘憂谷為什麼會人口過多?因為住在這裡的人相信,世界就只有它們所居住的地方那麼大。谷中的長老常常說著古代先人的祖訓「世界之外沒有平安」。他們深信,在他們所居住的地方之外,只有一片虛黑和駭人的惡魔。事實上那個山邊黑漆漆的山洞,正是地方長老嚴禁人們靠近的地方。長老們堅持遵守先祖的遺訓,誰靠近山洞就必須治死他。只有如此,黑暗的勢力才不會蔓延開來,忘憂谷的人們才有長久的平安與幸福。
有一個小女孩,我們稱他叫小英好了,小英好奇的問著爸爸,為什麼大家不可以去山探險。爸爸很認真的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訴小英。不過這些古人的遺訓,並無法讓小英理解爸爸的話。小英的爸爸是一個文史家,他認真的研究了忘憂谷不論口述或是有限的圖文記載。但是對於那個神祕的山洞,爸爸依然無法理解。是的!世界的邊緣為什麼是黑暗的勢力?而靠近山洞的人,不論是有無進過山洞,只要被長老們發現,仁慈的長老就會變了人似的發怒,並且迅速處決那個人。曾經在一個古書的片段中記載,有人不但進入了山洞,而且活著走了回來,當時那個人宣稱洞外是另一個美麗的世界。不過並沒有人相信他,很快的,這個人被逮捕,並迅速的處決了。古書是在一個被燒盡的古厝地板底下發現的。不過縱使大家聽說了這樣的事蹟,人們依然覺得,那是一則古人的幻想,神奇故事罷了。
小英的爸爸有一天很認真的告訴小英「小英乖,爸爸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或許爸爸有一天會回來,但是記住,不管發生甚麼事情,都不要害怕,因為真理使人自由。」接著過了一段時間,聽說爸爸真的回來了,不過小英並沒有看過回家的爸爸,只聽說,他爸爸告訴大家,山洞的那邊真的有很美麗的世界。不過爸爸不見了,他並沒有回家。
長大的小英,為了知道爸爸到底在哪裡,她研究了爸爸所有的資料,她發現爸爸去了山洞,她甚至明白了一個可怕的事實,爸爸死了。是的,那個可怕的山洞害死了他的爸爸。不過,這一切卻觸動了小英生命中的那個渴望"山洞的那一邊到底是甚麼?"
當小英越發研究關於山洞的一切,長老們就越加擔憂。害怕小英犯了不可挽回的錯誤,一條寶貴的性命就這樣的消失。畢竟這些長老也是看著小英長大,對小英十分的疼惜。不過小英不斷認真的研究這山洞的一切資料,也越來越確定,那是一條自己必然要走的路。終於有一天,小英與村里的人,經過了一番對抗,小英進入了山洞,前往未知的另一個地方。而當願意跟隨小英的大家快要支撐不住的時候,印入眼簾的是開闊的天空,美麗的大草原。
洞口的石壁上留著故人的字跡,有先祖的,有前人的,有小英爸爸的。他們都在述說著一個古老的故事。原來,曾經這個世界的確有過動亂,而躲進山洞的一群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嚴格限制他們進出這個山洞。只是那個動亂已經過了幾百年了,我們當然無法確定,世界是否已然和平,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除了忘憂谷的人們,沒有人知道這個忘憂谷。
故事講到這裡。其實這個故事想講的事情很多,但是今天就讓我們藉由這個故事對”歷史”這兩個字有更多的認識吧。一個錯誤的歷史概念,會讓一群人終生都陷在錯誤的循環裡面,而正確的傳述歷史,卻能幫助後來的人們,更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並學習用更正確的方式去面對生命的困境。
約書亞所立的見證
今天的經文,我們看見了約書亞他所建立的見證。如果我們往前面看第八節我們可以發現約書亞要人們從水裡拿出12顆石頭。而這12顆石頭就是今天我們的經文所看見的,約書亞要人們立在吉甲,要給後代子孫可以看見的石頭。我們知道這樣石頭的存在,對後代子孫而言,實在是令人很難理解的現象。卻也因為如此,族裡的耆老可以趁這個時候解釋,讓歷代子孫可以真實的見證那個曾經開洪海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上帝。而接續著開約旦河的事件,更讓後代子孫看見,上帝不只是與摩西同在,而是時時的與他們同在。事實上約書亞很清楚的表明只有把歷史中上帝的作為清楚的告訴後代子孫,後代子孫才能夠真正的認識上帝。否則他們並不知道上帝過去怎麼樣帶領他們,就更不會清楚明白未來他們應該往哪裡去。
我們的昨天影響著我們的明天
其實,我們過去所發生的事情,不都正影響著我們今天的處境嗎?甚至不只是我們自己的過去,而是我們整個群體的過去,也正影響著我們今日的處境。有一個例子這麼說,一個媽媽煎魚的時候,都習慣把魚的頭尾去掉下去煎,當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的時候,他也表達不知道,只知道從小,自己母親就是這樣煎魚的。後來打電話再去問自己的母親,才知道,過去是因為鍋子小,所以才會把魚切成三段來處理。許多一代傳一代的東西,如果無法知道這些事情的歷史脈絡,我們很容易遵循錯的過程,卻看不見事情的全貌。事實上,我們還有可能以為,自己正遵行著正確的教導,而不知道,有些事情,並非我們以為的正確。真理值得我們堅持,卻許多一代傳一代的法則與規範,他不是真理,卻更深的影響著我們,我們卻不知道。
我們的生活與生命,與過去的人所建立的觀念是息息相關的
前一陣子有一個新聞十分的重要,不過過不了多久,就被悠遊卡上面該用甚麼圖片的新聞蓋掉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前總統李登輝表達,在台灣沒有抗日事實的這一個新聞。今天,我當然不是要發表我的看法。不過我們可以從這個事件上,看見台灣有最少有幾大群的人存在。一群人是認為自己是日本人,一群人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一群人是認為自己是台灣人。最後還有一群人,認為自己是美國人。
認為自己是日本人的這群人,有許多人都是我們的長輩,在日本治理台灣的時期出生,這群人,對於自己出生在日本管理的處境十分熟悉,也十分嚮往。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則大部分是這五六十年,接受國民教育教導的這群人,當然也有父母親是從大陸過來的。他們對於大中國的懷念與景仰,使得他們深深的以自己是龍的傳人為榮。而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這群人,對於台灣的歷史有較全面的理解,也看見,過去這片土地一直有許多的人從不同的地方前來這裡。重點不是自己過去的血統,乃是今天對這片土地的認同。最後認為自己是美國人的,原因我不算真的很清楚,不過這當中,許多人真的擁有美國的國籍,所以他們也真的算是美國人。一樣生活在這裡,只因為不同的歷史觀點,就對自己身分有極大不同的詮釋,如果我們以為,歷史是過去人的事情,那麼我們真的就錯了。
認識聖經中的歷史有甚麼用?
既然我們知道,歷史對自己今日的處境有那麼大的影響,甚至能夠決定自己的未來。而我們成為一個基督徒,又怎麼能夠對聖經中所描述的歷史視而不見呢?事實上整本聖經就是對上帝在人類歷史中的作為做一個非常整全的描述。我們可以從聖經當中上帝創造天地開始,看見上帝對他所造的人的心意。我們可以看見聖經中對上帝的描述,上帝的喜怒哀樂,與上帝整全的作為。如果我們沒有從歷史中看見上帝對我們的帶領,我們就會以為在每一個過程中上帝對人們不同的指導會成為我們今日生命當中的絕對標準。這樣的絕對標準讓我們陷入了律法主義卻無法看見上帝真實的心意。明白上帝在歷史中的作為,看見上帝在歷史中對不同時期的人有不同的帶領,我們可以更真實地知道,今日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回應今日的世界。
新約時代還需要舊約嗎?
有人會說認識上帝的帶領,不就是把耶穌的話弄懂嗎?而耶穌的許多教導不都是清楚的寫在新約嗎?所以聖經的重點應該是新約吧?耶穌不是在新約裡面已經頒布了新的律法了嗎?是否我們只要花力氣在認識新約裡面耶穌的教導那麼就夠了呢?如果各位讀聖經的時候,對當中的背景有更清楚的認識,你就會發現新約裡面主要的發言者們幾乎都是有猶太背景的人。譬如耶穌就是一個猶太人,而猶太人,他們每個人對於自己的歷史,因為文化的要求,都有很深刻的認識。如果大家有印象當司提反被人們用石頭砸死的時候,他大聲疾呼的,正是重述著埃及的歷史事件。出埃及的歷史事件在整本聖經當中不斷的被不同的人提出來。不論是詩人,先知或是君王。我們可以看見,這些相信上帝的人都一定清楚明白認識這些事情。畢竟我們很清楚的看見了這樣一個事件,是上帝最初介入人類世界許多偉大的作為之一。而猶太人對這樣的作為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便是要自己一代又一代的子孫,把生命真實的連結於上帝。所以當司提反這樣子來告誡所有猶太人的時候,我們深信所有猶太人都知道司提反在說什麼。只是因為他們對耶穌的不認同,所以他們覺得自己是在為上帝實行公義。親愛的兄姊,當我們知道新約正是出於有舊約背景的猶太人所說的話所傳的道。我們就更該知道在舊約聖經的歷史脈絡中上帝是怎麼樣的帶領以色列人。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舊約,我們無法明白新約。而新約的存在絕對不是為了把舊約廢除,乃是站在上帝整全的作為中,在耶穌的時代,成全上帝的心意。保羅很清楚的表達舊約時代就像是我們還在孩童時期,需要管教需要限制,卻在新約時代,因為耶穌的犧牲,讓我們對上帝有真實的認識,我們就能夠跳脫原有的限制而有真實的自由。那樣的自由不是讓我們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那樣的自由是讓我們能夠真實地活在上帝的真理裡面得到真實的祝福。
請容我再強調一次,聖經中舊約以色列歷史,讓我們看見了上帝起初創造天地的心意,也讓我們看見了上帝對他所愛的人的帶領。而這當中我們看見了當上帝發現他所愛的人因為無知所造成的荒唐無道,上帝的心是如此的傷心,卻又如此的想挽回這些人與他的關係。上帝付出了許多的努力,甚至最後賜下他的獨生愛子為這群人受死。上帝的作為並未因此停止,接著上帝讓耶穌的門徒開始四處傳揚上帝國的福音,讓全地都因此與上帝重新建立新關係。歷史讓我們看見上帝的心意,也讓我們看見今日自己所站的位置,與該扮演的腳色。
教會的計畫
正因為如此,我深信,只有當我們對上帝從過去到現在的作為有更深刻的認識,我們才能更真實的認識上帝。最近我在教會的主日學正式進行一個這樣的計畫。計畫讓我們的孩子能在主日學課程中,對聖經的故事有清楚的認識,對聖經中以色列歷史的陳述能夠有清楚的掌握。這當中讓孩子每兩年就把上帝的作為從起初創造天地一直到門徒受命傳福音聽完一輪。而這樣的教授理論,讓孩子能在還小的時候對聖經的畫面有很清楚的認識,而大一點的時候,可以不需要翻閱聖經,便能把聖經的故事朗朗上口。在高年級的時候,甚至可以思想聖經中每一個故事所傳達的訊息。當我們的孩子,若真能在主日學教育中,對聖經有深刻的認識,我們的孩子就不會不知道自己在信甚麼。而這個計畫不止如此。接下來,教會少年主日學的課程,便是讓孩子認識2000年的基督教歷史。而整個課程最後要結束之前,會從福音如何來到台灣,甚至我們和平教會的歷史,一直到最後,我們引導孩子撰寫自己生命的信仰故事。若我們的孩子能夠在這整個過程中,看見上帝創造天地的心意,進而認識今日上帝創造他有什麼樣的意義,我們就更能夠讓我們的孩子面對未來有新的看法,並對自己的人生有真實的看見。
當然在這個計劃進行的過程中,需要在座的每一個兄姐的幫忙。如果我們有更多的兄姊,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接受這完整的教導,甚至願意投入當中,不論是幼主、兒主或是少年的教育事工(幼子、兒童、少年)。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從小就建立完整的信仰概念。這樣對歷史的理解,有可能幫助他們對自己在信甚麼有更多的看見。那麼未來,這些孩子長大進入青年,便有能力藉由對歷史中上帝的帶領來認識今日世界中,自己該用甚麼樣的態度來面對自己與面對未來。另外如果我們有更多的兄姊,願意對上帝歷史中的作為有更深刻的認識,我們成人主日學才有足夠的動力,開設更多的課程,也讓大家更能因為對上帝在這當中的作為,被深深的震撼與感動,而對自己的生命有更開闊的眼界。事實上教會的樂活讀經,讓我們可以四年讀完一遍聖經,也幫助我們一步一步認識這個信仰的整全面貌。如此我們的信仰不再是名言佳句,道德重整。我們的信仰將會是上帝真實的帶領與生命的更新。
建立自己的歷史本文
剛剛我提到,少年主日學的課程,最後的一部份,便是引導孩子們自己寫自己的信仰故事。在這裡,我也想邀請各位,來寫自己的信仰故事。當我們經歷上帝創造天地的手真實的接觸我們的生命,我們所擁有的感動與震撼,若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那真的很可惜。我們許多人都喜歡看故事,但是我們常常看的是充滿人的創意與想像的故事。若有一天,我們可以著手進行把教會每一個人的生命故事做成一本書,把教會建立的過程甚至做成漫畫,讓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子孫看見上帝的創意與恩典。讓這一磚一瓦所充滿上帝恩典的痕跡讓我們後代的子孫都能看見。使得他們不再只是進入一個建築物,看見一群號稱基督徒的人聚集在一起。而是真實的明白,我們是因為恩典相聚,也因為恩典能成為別人的祝福。則我們每個人生命所傳揚的消息,才真的是福音。是讓眾人藉由耶穌透過我們的生命看見上帝的好消息。
從創造走向嶄新的未來
有神學家說,上帝的創造還在進行中,並且上帝今日要我們參予他的創造。當創造故事不再只是故事,我們知道亞伯拉罕蒙召不再只是以色列人始祖的故事;出埃及事件不再只是上帝對以色列的救贖;四十年的曠野之行,士師時代的無知,列王時期的驕傲專權,離棄上帝所造成的滅亡,上帝呼喚的救贖,受處罰後的重建,耶穌的犧牲,使徒對福音的傳揚,那真的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那真的是我們的信仰旅程。不只是以色列群體在經歷,我們每個人也都得經歷。許多時候我會問年輕人,你的出埃及事件是甚麼?是的!很多時候,我們若沒有受到埃及之地的奴役,使得自己痛苦不堪,我們無法體會福音的好處,而出埃及,正是我們生命出黑暗進光明的光榮時刻,卻對於信仰,這只是一切的開始。
真實看見自己為何要信,自己的明天又該往哪裡去
不論我們自己,或是我們的子女們,當我們看見了我們信仰的歷程,我們看見了自己為何而信,我們才能知道我們怎麼繼續信下去。而也只有真實的將自己的生命,自己家族的生命,自己群體的生命,完全連結於上帝過去的作為,並看見今日上帝的帶領,才有可能面對未來充滿希望與盼望。事實上,沒有未來的信仰,我們不需要,而對未來真實的盼望,本來就得建立在過去我們的生命經歷當中。甚麼經驗都沒有,我們很難相信,卻這樣的生命經驗,不該只是單單看我們個人,也需要看見歷史中上帝完整的帶領,我們才能知道,對於未來,我們應該盼望甚麼。
最後我還想說,當我們經歷了,紀錄了,學習了,接下來就是傳給我們的子女認識與明白。事實上這樣的過程,也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因為這些紀錄,看見自己的過去,思想著自己的未來。而今天若我們沒有自己陳述自己的歷史,明天就會由別人來陳述我們的歷史給我們的孩子聽。想想看,許多時候我們發現我們的孩子為什麼無法理解我們所經歷的美好,這當中很重要的因素,正是因為我們的孩子認識的是這個世界告訴他們的世界,而這些聲音,並不認識上帝。
二、結論
亞伯拉罕從來就沒有看見自己的子女像天上的星星,海邊的沙那麼多的時刻,甚至在他年邁的時候,他還沒有子嗣。卻上帝的帶領,讓他看見真實的盼望。上帝是萬物的主,不是萬物的控制者,乃是造物者。他的創造,是要祂的創造參予祂的創造,不斷經歷祂動態的美好。換句話說,就是上帝創造我們,要我們參予他對這個世界美好心意的創造。過去的信仰前輩是這樣經歷,相信今日的我們也要經驗相同的美好。而明日,我們的孩子將繼續活在這樣的美好當中。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告訴他們,孩子我在信甚麼!
禱告
願上帝的保守,主耶穌的恩典與聖靈的感動與我們眾人相及同在,從現在直到永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