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禱告系列(二十八):主禱文(十三)活出禱告
禱告系列(二十八):主禱文(十三)活出禱告(Living he Prayer)
經文:馬太福音第六章9-13節
時間:二0一0年十二月十九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 (二十八):主禱文 (十三) 活出禱告
MP3:禱告系列(二十八)主禱文13:[華][台]
主禱文是一個可以「活出來」的禱告,我們應學習如何把它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份,而非只是每天背誦它而已。
Ⅰ、引言:三歲半孩童背誦主禱文
有個名叫黛西的小朋友才三歲半就會背主禱文,從頭到尾都不需要提示,每當背完後媽媽都會稱讚她「很棒」。可是如果你問她所背的是什麼意思,她肯定是答不出來的。當大家聽完這系列的講道後,應該也會明白主禱文中每一句的意思,但是光明白還是不夠的。主禱文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
Ⅱ、主禱文釋義爭議(Controversy over Lord’s Prayer)
1. 遵行精意或背誦字句 (modeling or memorizing)
有人說,主禱文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你能把它行(walking)出來。「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後3:6b)所以重點是要把經文實踐出來。也有人說吟頌(warbling)很重要,就是把主禱文拿來唱,用嘴來讚美上帝。「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5:19)其實這兩項都很重要。
2. 等待末世或努力今世 (eschatological or existential)
主禱文的內容到底是關乎現在、還是放眼未來?這點尚有爭議。如果講的是現在,那就和我們有直接的關係;如果說的是將來,那我們只能等待,因為幫不上什麼忙。「法利賽人問:神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說: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中間。」(路17:20-21)這經文所說的就是現在,我們要努力讓神的國實現在我們當中。可是耶穌也說過,「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可14:62)主禱文裡:「願你的國降臨」,這神的國要等他再臨的時候才會來到,所以我們現在只能唸主禱文,等耶穌再來。因此關於到底是現在還是將來?許多神學家們爭辯不休。
1903年有位神學家Gerhardus Vos說了一句名言:神的國是「已降臨、未完成」(Already but not yet)的狀態。也就是說,神的國已經降臨,因此我們需要努力改變現在,但是神的國還沒有完全地實現,所以也要對將來完全實現的時刻抱持著盼望。我個人很同意「改變現在,盼望未來」的說法,神的國已經降臨在他的子民心中,也降臨在他們的團契之中,但是對於整個世界而言,神的國還未完全實現,要等到耶穌再來的時候才會完成。
3. 操控上帝或改變自己 (controlling God or converting self)
主禱文還有一個爭議:這禱告是要讓上帝做事情?還是要我做事情?當我們說「願你的國降臨」時,是我只需要負責呼求「上帝啊,趕快讓你的國降臨吧!」然後等上帝負責動工嗎?還是說「我們該做些什麼,好讓上帝的國降臨在我們中間?」這是第三個爭議點,究竟是要改變自己還是改變上帝?主禱文中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保羅也提醒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如果我們了解神的心意,我們的思想就會有所不同,這就是心意更新、改變自己。
有些人認為主禱文是用來操控上帝做事情的,覺得禱告就是只要一直唸,上帝就會垂聽、就會有動作。也有人以為只要他唸什麼經文,上帝就會做什麼事情,好像把上帝當作傀儡,這根本已經脫離了禱告的範疇,這不叫做禱告,而是魔法。所以耶穌說過,「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太6:7)有個女人生病很久了,想要耶穌醫治她。但是她不是相信耶穌,而是相信一個魔法。「因為她心裡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癒。」(太9:21)她相信的並不純然是耶穌的能力,而是相信自己的手,只要能摸到就必能被治好。就像有些人認為只要說「奉主耶穌的名」,上帝就一定會聽。這種「只要我們如何……上帝就一定會做事」的想法,就不是在禱告,而是想要一個魔法。基督徒常常也把這兩個搞混了,利用禱告來操控上帝。禱告應該是「把我們的需要帶到上帝面前,讓上帝決定要怎麼做。」如果我們怎麼禱告,上帝就會怎麼做,這樣決定權變成是在我們手中,而不是上帝。
Ⅲ、主禱文一個對話 (Lord’s Prayer—A Dialogue)
禱告是在跟上帝說話,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要是上帝真的回答,會怎樣呢?這邊有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姊妹天天用主禱文作禱告,突然有一天上帝對她回話了!下面是他們的對話:
姊妹:「我們在天上的父……」
上帝:「有什麼事?」
姊妹:「嗯?奇怪,我好像聽到什麼聲音?」
上帝:「是啊,沒錯,妳是聽到我的聲音。」
姊妹:「每次我要好好禱告,就會有人來打擾,我再重新開始一次。我們在天上的父……」
上帝:「有什麼事?」
姊妹:「你又來吵我了!」
上帝:「但是妳不是在叫我嗎?妳不是說,我們在天上的父嗎?我在這裡啊!」
姊妹:「喔!我的天啊!」
上帝:「妳的聲音聽起來有點吃驚的樣子?」
姊妹:「我沒有想到上帝真的會回答啊!」
上帝:「但是當妳禱告時,難道妳不期待我會垂聽妳的禱告嗎?」
姊妹:「是阿,但是我沒有想到你真的會對我說話。」
上帝:「今天我可以跟妳講話,妳想要對我說什麼呢?」
姊妹:「我並沒有想要向你說什麼。我只是盡本份照時間每天唸主禱文而已。」
上帝:「好吧!妳就唸主禱文給我聽。」
姊妹:「我們在天上的父……」
上帝:「聽起來好窩心,我的確是妳的父親,我很想與妳更親近。妳真的相信我是妳的父親,而且我真心疼愛妳嗎?」
姊妹:「是的,天父,我相信你真的疼愛並關心我們。」
上帝: 「耶穌稱我為阿爸(Abba)。妳知道阿爸在耶穌當代的語言代表什麼意思嗎?」
姊妹:「我曾經聽牧師說過,阿爸的意思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把拔』。」
上帝:「是的,我盼望妳把我當成妳的『把拔』看待。」
姊妹:「好,我相信你是我們的『把拔』。」
上帝:「我很高興妳說『我們』,我是所有人類的父親。」
姊妹:「那就是為什麼耶穌教導我們稱你為我們的天父。」
上帝:「是啊,繼續唸下去吧。」
姊妹:「願你的名為聖。」
上帝:「等等,妳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姊妹:「這句話的意思是……哎喲我不知道啦!這只是主禱文當中的一句話嘛!」
上帝:「妳禱告時難道不知道妳在禱告什麼嗎?」
姊妹:「對不起,我真的不知道。我可以請教你這句話的意思嗎?」
上帝:「願你的名為聖的意思是:願上帝的名被尊為聖,上帝的名被尊重。謝謝妳願意尊我的名為聖。唉!很多人一點也不尊重我的名或是耶穌的名,特別是耶穌為人類犧牲生命,卻得不到人類的尊重,讓我感到非常傷心。」
姊妹:「天父,我也感到非常抱歉!願你的名為聖,也願耶穌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
上帝:「當妳說,願你的國降臨時,妳是想祈求什麼呢?」
姊妹:「我也沒辦法描述得很清楚,但大概就是希望這個世界能變得更好。」
上帝: 「當人類彼此相愛與互相饒恕,並接納我進入他們生命當中,我的國就會降臨。」
姊妹:「我們很迫切地需要你的國度降臨。天父,你看我們的大城市裡面,常有幫派械鬥廝殺。大城小鎮到處都有霸凌詐騙而不得安寧。」
上帝:「我的國目前只是部份降臨,尚未完全臨到這個世界。花費大把鈔票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有等我的國完全降臨時才能夠解決。我的國要如何才能降臨呢?」
姊妹:「當你的旨意能夠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時候就可以了。」
上帝:「妳答的很好。妳有做什麼事讓我的旨意可以行在地上嗎?」
姊妹:「我?我不必做什麼事啊!我想你如果能夠下來管管這個世界,像你把天上管得很好就好了。」
上帝:「請問妳有讓我掌管妳的生活嗎?」
姊妹:「嘿!我可是禮拜天有上教堂做禮拜喔!」
上帝:「我不是問妳這個。妳的牛脾氣呢?妳亂花錢的習慣呢?還有妳在網路上看的東西呢?」
姊妹:「等等!不要老挑我的毛病嘛!我至少不比其他上教堂的人表現得更差勁啊!」
上帝:「喔!抱歉!我以為妳真的在祈求我的旨意可以行在地上。那至少我的旨意要先能夠從那些如此禱告的人身上開始落實啊!就像妳一樣。」
姊妹:「好吧!我承認我的生活還有一些毛病。其實除了你提到的這些之外,我還有其他的缺點。」
上帝:「如果妳願意聽,我也可以再提醒一些妳的其他毛病。」
姊妹:「我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這樣子想過。其實有時候我也希望能夠改掉這些壞習慣。我也很想脫離這些壞習慣的捆綁,心靈得到真正的自由。」
上帝:「很好。我們今天頗有進展。我們可以合作,妳和我一起來努力。」
姊妹:「『把拔』!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想把主禱文唸完。今天唸主禱文花的時間比過去長很多。」
上帝:「那是因為妳平常都沒有好好思想主禱文的意義,只是很快的把句子唸完。好吧,繼續唸下去。」
姊妹:「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上帝:「妳需要減少妳的飲食,妳看來似乎已經過重了。」
姊妹:「嘿!我只是照著主耶穌所教導我們的主禱文唸啊!你怎麼老挑我的毛病呢?」
上帝:「妳可以將省下來的飲食費用,拿去幫助那些貧窮飢餓的人,成為上帝對他們禱告的回應。我盼望禱告能夠對於虔誠的祈禱者帶來生命真正的改變,這也是我今天來找妳的目的。好吧,請繼續唸,我很想聽妳如何繼續下面的禱告。」
姊妹:「我不敢唸接下來這一句…… 」
上帝:「妳在害怕什麼呢?」
姊妹:「我知道你會怎麼說我。」
上帝:「試試看才知道嘛!」
姊妹:「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上帝:「請問妳與小明的關係呢?」
姊妹:「你看,我早就知道你會提到那個混蛋!『把拔』!你也知道他到處說我的壞話。跟我借錢也耍賴不還我,我一定要向他討回公道。」
上帝:「但是,妳的禱告,妳剛才的禱告詞怎麼辦呢?」
姊妹:「我真的不願意饒恕他!」
上帝:「好吧!至少妳是誠實的。但是帶著滿肚子怨恨苦毒的生活,豈不是很沈重,一點也不好玩嗎?」
姊妹:「是不好玩。但是只要讓我逮到機會報復他,我就會覺得比較舒服了。」
上帝:「妳不會比較舒服的。因為妳不饒恕他的話,將來妳就無法得到我的饒恕。」
姊妹:「好吧!我盼望將來能夠得到你的饒恕。看來我現在只能咬著牙齒饒恕那個混蛋小子了!」
上帝:「真正的饒恕是會真誠的為對方禱告,求上帝祝福他。而不是咬牙切齒,心不甘情不願的。」
姊妹:「『把拔』!這個實在太困難了,我實在做不到,求“把拔”你幫助我。」
上帝:「很好。我很高興妳願意接受我的幫助,從心底饒恕小明。小明也是我所疼愛的寶貝孩子,我盼望並等待有一天他也會悔改來信靠耶穌。妳現在感覺怎麼樣呢?」
姊妹:「『把拔』!我感覺好像內心的一個重擔突然卸了下來。我感到很輕鬆,今天晚上應該會睡得更好了。感謝『把拔』的恩典和釋放。」
上帝:「很好。妳的主禱文還沒唸完呢!繼續下去吧。」
姊妹:「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上帝:「我從來不試探任何一個人。妳要盡可能逃避會受到試探的情境。當試探衝著妳而來,無法躲避的時候,妳可以祈求我加添你力量,保守妳不要陷入試探裡面而犯罪。」
姊妹:「但是,『把拔』!如果我真的抵擋不了試探而陷入罪惡之中,那我要怎麼辦呢?」
上帝:「一旦妳不小心陷入試探,不要自暴自棄。妳要仰望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妳所流的寶血,得到赦罪的恩典。妳更要依靠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能力,生命得到更新而脫離兇惡。」
姊妹:「親愛的『把拔』!今天我才發現主禱文是整個聖經福音的焦點。主禱文不只是讓我們每天按時誦唸,更是讓我們的生命可以天天被上帝的愛所更新與改變。『把拔』,讓我把主禱文唸完吧。」
上帝:「很好!妳就把主禱文唸完吧!
姊妹:「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但願我這一生會順服上帝的主權,倚靠上帝的能力,活出榮耀上帝的見證。阿們!」
希望透過這個小故事,大家能夠瞭解主禱文不是只讓我們拿來背誦或按時間唸而已,而是能夠讓這個禱告改變我們的生活。
Ⅳ、主禱文屬靈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of Lord’s Prayer)
1. 阮父在天:與上帝有親密關係
「我們在天上的父」代表著上帝和我們的關係。你和上帝之間是否有像父子般親密的關係(intimacy)呢?還是每當唸這句時心裡會懷疑:我跟上帝有這麼親嗎?其實我們平常跟家人不一定都能很親近。你常常和你父親說話或常常聽他說話嗎?還是很難得才說上一句?在我家是沒什麼問題時大家不會互相聯絡或講話的,有事才講,沒事不會聯絡,一打電話就是有事情了,等事情解決就繼續各自努力吧!但我太太跟她的兄弟姊妹很親,才沒幾天就覺得好像很久沒跟他們講話了,需要打電話給他們。這種親,就是喜歡常常和你說話或是聽你說話,不一定要有什麼事情。你跟上帝的關係是平常也可以聊個沒完嗎?還是只有碰到困難解決不了時才打電話?他是你的爸爸嗎?還是他只是你的消防隊員?「你所揀選、使他親近你、住在你院中的,這人便為有福!」(詩65:4a)
2. 願爾名聖:真心誠意敬重上帝
「願你的名為聖」中「聖」的意思就是尊重。你有尊重上帝嗎?你生活的表現會讓你周圍的人打從心底尊重你父親嗎?還是會讓人覺得「好想看看他爸爸是誰,怎麼養出這種小孩?」你有讓你的父親受到尊重嗎?另外,當我們作禮拜時,我們的敬拜是在表示對上帝的尊重。但是當我們不作禮拜時,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尊敬上帝嗎?還是像以賽亞書說的:「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賽29:13)
3. 願爾國臨:謹守遵行上帝誡命
「願你的國降臨」中,「國」指的是權柄。上帝吩咐我們許多事情要如何做,許多事情不要做,你有沒有照他的吩咐行事呢?你有沒有遵行上帝的誡命?上帝吩咐亞當不要吃善惡樹的果子,但是他還是吃了。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當中,面對上帝的誡命,你願意遵行嗎?「你們若留意謹守遵行我所吩咐這一切的誡命,愛耶和華你們的神,行他的道,專靠他。」(申11:22)
4. 願爾旨成:明白體貼上帝心意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上帝有許多心意和旨意,你在意嗎?我們常說女兒會比兒子貼心,因為女兒比較在意媽媽在想什麼。你在意上帝的感覺嗎?你明白上帝的心意嗎?明白之後你會體貼上帝的心意嗎?當耶穌向門徒們預言他將受難時,彼得拉著他,勸他不要受死,耶穌責備彼得「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可8:33),希望我們「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5:17)
5. 賜阮日食:謙卑依靠上帝供應
在每天的生活中,你相信你三餐能夠飽足,都是上帝的供應嗎?還是,這都只是自己努力得來的?你如果真的相信是上帝的供應,那你每次吃飯都會很誠心的謝飯禱告,為桌上的飲食感謝上帝,而且你也會記得有人沒得吃,當你有剩下的,你會願意分享。因為上帝的供應不是只給你,而是給所有人的。「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指的不只包括三餐,也包括我們其他生存所需,全都是上帝的供應。對於這一切,我們要打從心底謙卑感恩,也願意分享。詩篇說:「這都仰望你按時給牠食物。你給牠們,牠們便拾起來;你張手,牠們飽得美食。」(詩104:27-28)
6. 赦阮罪債:認罪蒙赦彼此饒恕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這是主禱文中最困難的一句。主禱文前面都是願上帝如何如何,感謝上帝的作為,到這邊變成我們要去赦免別人。這是最困難的一點,但這也是福音的重點。耶穌基督降生在這個世界上,為了要讓我們得到赦免,可是條件是,我們也要赦免別人。
我們真的覺得自己有需要被赦免嗎?如果你根本不覺得你有犯什麼錯,那你就不需要這個禱告。如果你覺得你有錯,需要神的赦免,你就可以用這個禱告,但是條件是你也要願意饒恕別人。保羅在使徒行傳中寫到人需要接受神的饒恕:「對猶太人和希臘人證明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徒20:21)如果有人得罪你,你會願意給予饒恕,像耶穌饒恕我們一樣嗎?「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西3:13)
所以關於饒恕我們有兩個功課,一個是接受饒恕(receiving forgiveness),一個是給予饒恕(releasing forgiveness)。你伸出雙手接受上帝給你的饒恕,也要願意將這個饒恕送給別人,因為這是上帝設的條件,也是主禱文的重點所在。因為耶穌在講完主禱文之後,馬上又接著說:「你們若不饒恕別人、上帝也不饒恕你們。」這個饒恕的功課,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個很大的挑戰。
7. 免阮陷試:逃避私慾抵擋詭計
再來是試探。我們有欲望,魔鬼也有很多詭計要使我們跌倒。所以上帝有許多提醒,「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弗6:11)
8. 救阮脫惡:信靠耶穌脫離罪惡
萬一我們不小心還是跌倒了,不要放棄。因為耶穌來到這世界,就是為了拯救我們脫離罪惡。這是聖誕節最好的消息,因為天使說:「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太1:21)「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這是福音除了饒恕以外的另一個重點:拯救。
9. 榮歸天父:結果光照榮耀天父
在主禱文的結尾,當我們得到饒恕,接受拯救之後,要將榮耀歸給上帝。榮耀上帝有兩個方法,一個是結果子,一個是光照。「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約15:8)什麼是結果子?就是你的生命被上帝改變,長出聖靈的果子的時候就會榮耀上帝。第二個是當我們生命改變,就會對生活周遭帶來正面影響。「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生命被改變,可以榮耀上帝;被改變的生命影響了周圍的環境,這也會榮耀上帝。上帝不要我們作自私的基督徒,不是只有自己生命被改變而已,希望我們的生命對周圍的環境也能帶來一些正面的影響。
Ⅴ、結論:從誦唸到實踐 (From Professing to Performing)
馬太福音21章28-31節提到耶穌說的一個比喻:有個人有兩個兒子,一天這父親吩咐大兒子去葡萄園作工。大兒子說自己有事情要忙就拒絕了,爸爸就只好去找小兒子。但是這大兒子後來覺得不好意思,還是聽話去工作了;而這個小兒子聽到爸爸的吩咐時馬上就答應了,但是爸爸一轉身走開之後他馬上就忘記了。大兒子雖然一開始拒絕,後來還是去做事,小兒子雖然答應,後來卻跑去釣魚。耶穌就問,這兩個兒子是哪一個遵行父命呢?他們說:大兒子。
主禱文也是這樣,我們是真的有照做呢?還是只是每天很虔誠地唸而已?盼望我們不要只有頌唸(professing),還要能實踐(performing)。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啊,感謝你教導我們這個短短的禱告。我們過去幾個禮拜一句句地學習主禱文,明白它的意思到底是什麼。主啊,在我們結束這主禱文的學習的時候,我們祈求你幫助我們,不要只會唸或只明白意思而已,讓我們明白之後能夠轉變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當我們唸到我們在天上的父,讓我們思想我們與你的關係,是否真的如此親近。當我們唸到願你的名為聖,讓我們反省自己的生活,是否表現的讓人尊敬你。當我們唸到願你的國降臨,讓我們察驗自己的心,是否真心願意遵從順服你的旨意。當我們說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我們省察自己是否有體貼神的心意?當我們每天有三餐擺在桌上,我們反省是否真心感謝神的供應,並且願意分享?當有人得罪我們時,我們檢視內心是否願意學習饒恕?當我們遇見試探時,求幫助我們能想盡辦法遠離它;當我們陷進罪惡裡時不會自暴自棄,求主再給我們一次機會。求主幫助我們,不只是唸主禱文,而是活出主禱文;讓我們的生命能透過這樣的禱告一天一天、一點一點的改變。求主幫助我們不要像比喻中的小兒子,嘴巴上說得好聽,卻不遵從吩咐;讓我們也不要像大兒子,聽到吩咐卻想要拒絕。願主使我們能真心樂意回應你的吩咐,也實際去行出來。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請來,請來,以馬內利
請來,請來,以馬內利
經文:以賽亞書第四十章1-11節
時間:二0一0年十二月十二日
主講:何淑珍 牧師
影片: 請來,請來,以馬內利
引言:好消息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要向各位講一個好消息:「牧師要結婚了!」當然不是我本人啦。再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們的主耶穌要誕生了!」從各位的反應就知道,有人有喜事大家比較喜歡聽。但是很抱歉要告訴你們,前一個好消息純屬虛構,若是有結婚,則純屬巧合。我想今天是待降節的第三主日,第三主日的主題是「宣布、喜樂」,所以我們就知道今天是要以喜樂的心來禮拜,來等待我們主耶穌的降生。
I、經文背景/預言的內容
1. 亡國之痛(詩137)
今天牧師要跟大家分享的以賽亞書總共有六十六章,第一章到第三十九章,學者把它稱作「第一以賽亞書」,第四十章到六十六章稱為「第二以賽亞書」,那也就是說,今天的經文是「第二以賽亞書」的第一章。第一(四十)章的一開頭就說:「你們的神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為什麼一本書的一開始就告訴我們說「你們要去安慰我的百姓」呢?因為當時的背景是那些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在那裡沒有自己的國家,所以他們的內心是很憂傷的,我們可以從詩篇一百三十七篇看見,「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我們把琴掛在那裡的柳樹上;因為在那裡,擄掠我們的要我們唱歌,搶奪我們的要我們作樂,說:給我們唱一首錫安歌吧!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詩137:1-4)由於在這樣的背景下,所以他們一想到故鄉就哭了,一想到耶路撒冷就流眼淚,從這裡就知道他們的內心是多麼沒有盼望,在那樣的處境下是多麼的哀傷,所以經文才說「你們要去安慰我的百姓」。
2. 希望之話(賽40:1-2)
一開始所講的這一段話,帶給這些猶太人再一次的燃起盼望,「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又向他宣告說,他爭戰的日子已滿了;他的罪孽赦免了;他為自己的一切罪,從耶和華手中加倍受罰。」(賽40:1-2)這是告訴他們說,你們的罪,上帝已經赦免了,你們的戰爭要結束了,所以要抱持著得到一個好消息的指望,台語白話字聖經是說「去告訴他們一些好話」,說,你們這些被擄的日子都要結束了。
3. 預備之路(賽40:3-5)
這個報好消息的人,他是一個彌賽亞的前鋒,他會開始「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或譯: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當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因為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賽40:3-5)我不知道各位有否想過「大山小山都填到平」是什麼樣的景況?兒童主日學有教過一首歌:「大山可以挪去,小山可以遷移……」,雖然我從以前就會唱這首歌,可是對這首歌的體會不夠深,只是會唱而已,但是當921大地震的時候,隔夜我去到南投,接下來那一年我在那裡實習,所以我每個禮拜五或六早上就要出發,每一次去都開著車,真的就看到那些山川的慘狀,我們叫它作「禿頭山」,根本都沒有草木了。有些地方是你開車到一半,柏油路就整個隆起在你的上方,因為它是走山;有些地方原先是湖泊的,變成全部都是亂石枯木,真的是被填平了。所以這樣的奇事並不是像天方夜譚或白雪公主的故事一樣,而是真的會發生,如果你有去看過921災情的人大概都會知道。
4. 喊叫之聲(賽40:6-8)
接下來就有兩個聲音跑出來,一個聲音說「你要去喊叫」,另一個聲音說「你要我喊叫什麼」,「有人聲說:你喊叫吧!有一個說:我喊叫什麼呢?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賽40:6)中文聖經是說「美容」,台語白話字聖經翻譯作「榮耀、容光」,這「榮耀、容光」要像野地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殘,因為耶和華的氣吹在其上;百姓誠然是草。草必枯乾,花必凋殘,惟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賽40:7-8)讀到這裡我們就覺得有點奇怪,你要去跟人家報好消息,怎麼會去告訴人家說:「你的容光沒有了,你要像草像花,你的生命可能很短暫,要像花將凋謝了喔」,這應該比較像是我在告別式時所講的台詞吧!
有一次有一對年輕人要結婚,他們找了一位年長的牧者幫他們證婚,那位牧者已經九十幾歲了,很會講道。但是女方說他們必須要講華語,不然會聽不懂,所以牧師證道時可能要講北京話,牧師說沒問題,就答應為他們證婚。結婚典禮當天,兩位新人站在台前,老牧者就站起來開始講道,說:「你們兩個今天要葬在這裡……」,聽到這樣的笑話俏皮話,大家都都一臉錯愕,笑不出來,「怎麼我們要結婚,你卻講這種話?」今天的這段經文就有這種的味道,報好消息的人應該是要來報好消息啊,就像結婚要講吉利的話,你怎麼跟人家說「你們今天要葬在這裡」這種觸霉頭的話呢?但先知竟對他們說你們都是這樣如草如花,都要凋謝枯乾。其實當時的以色列百姓被擄到巴比倫,因為看到巴比倫的神明好像比他們的上帝更有力量,所以他們就去拜那些神明,他們就開始喜歡巴比倫的那些偶像,先知就是在告訴他們說,巴比倫的這些神明,巴比倫的這些偶像,其實像花像草,它們的容光是一下子而已,是會過去的,唯有上帝的話必要長存。
5. 報好消息(賽40:9)
接下來先知說:「報好信息給錫安的啊,你要登高山;報好信息給耶路撒冷的啊,你要極力揚聲。揚聲不要懼怕,對猶大的城邑說:看哪,你們的神!」(賽40:9)為什麼他們會怕?報好消息為什麼要害怕?我剛才報好消息說牧師要結婚,我為什麼要怕呢?或是如果有人要當阿公阿媽,為什麼要怕呢?就是因為當時他們被擄在巴比倫,他們認為巴比倫的神明是贏過他們所相信的上帝,他們以為他們被擄是因為巴比倫的神明是比較有力量,所以他們才被擄,所以這個聲音是告訴他們說:「不要怕,你去講,上帝的能力比它們還要大。」
6. 祂必臨到(賽40:10)
第十節說:「主耶和華必像大能者臨到;他的膀臂必為他掌權。他的賞賜在他那裡;他的報應在他面前。」(賽40:10)這位大能者要來的好消息是什麼呢?他要來收回世上所有全部的權柄,你不要以為巴比倫的神明比猶太人的上帝更有權柄,他說他要來收回,
7. 祂必掌權(賽40:10)
他要來賞賜與報應。所以這句話給這些猶太人很大的盼望,他們覺得「我們的上帝是要來賞賜我們的,他的大能要來到,他的大能要重新拿回權力、權柄,他要再一次的賞賜我們,但是他也要報應。」這樣的信息成為以色列人的一個盼望。
8. 祂必報應(賽40:10)
那些巴比倫的外邦人與神明,只不過是上帝透過他們來刑罰你們的,透過巴比倫來刑罰他的百姓,因你們被刑罰的罪已經期滿了,所以我來是要收回先前交給仇敵權柄。賞賜和報應都在於他,你們不要以為是巴比倫的神明賞賜給你們這些榮華富貴,而是出於上帝。
9. 祂像牧人(賽40:11)
接著他又說,「他必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賽40:11)這位大能者的膀臂要像一位牧者,像召聚他的羊群一樣把他們圍圈起來,「哇,我們的上帝、我們的牧者要回來了!要回來召聚我們了,我們要重新回到他的羊圈了!」對他們來講,被擄到巴比倫就像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四散到各地。所以當這個聲音告訴他們說,那位勝過巴比倫神明的大能者要來了,這對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來講是非常非常大的盼望,帶給他們很大的激勵、很大的信心。
10. 聚集懷抱(賽40:11)
我們要是看過一位母親在餵奶時,那種褓抱、呵護嬰孩的畫面,會讓人感到非常的溫馨。那位大能者雖然是這樣大有能力要來掌權,但他還是有他慈愛的一面,好像一位牧人來看顧他的羊群,讓這些被擄的猶太人,好像迷失的羊群,知道自己的牧人要回來了,要回來照顧褓抱我們了,有那份盼望。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以賽亞書。
II、請來!請來!以馬內利
1. 現今的巴比倫帝國(約壹2:15)
以賽亞書是在主耶穌降生前差不多是六、七百年左右所寫的,這麼久的一卷書,對我們現在有什麼意義呢?它要對我們說什麼呢?這個預言,對我們現今有什麼樣的意義呢?這位大能者是用什麼方式來到我們當中呢?也就是說,你今天心裡面有沒有什麼東西就像猶太人一樣被擄到巴比倫?你的心裡面有什麼比愛上帝更超過的呢?約翰說:「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2:15)我們的心有沒有被擄到巴比倫?我們的心有沒有被你所喜歡的東西勝過,而被擄到巴比倫?求聖靈告訴我們,我們的心有沒有被擄到巴比倫。我想我們多多少少一定對某些東西非常的喜愛,愛你的妻子、孩子、車子、公司、金錢,我們都有,但這不是說不能愛你的這些,而是當你愛他/它「勝過」愛上帝的時候,愛上帝的心就不在你裡面了。
2. 受壓制者的救世主(路4:18)
第二,我想這位大能者來,就是要來拯救你的心裡免於受壓制。你的心裡有沒有被任何事物壓制?是感情嗎?還是世上任何的事情,把你壓得喘不過氣來?這位大能者說他要來讓你得自由,「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路4:18)
3. 約翰預備主的道路(路3:2-4)
施洗約翰在曠野預備主的道路時,他同樣是引用以賽亞書第四十章這段經文,「他就來到約但河一帶地方,宣講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
4. 約翰在約旦河宣講(路3:4-6)
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所記的話,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彎彎曲曲的地方要改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為平坦!凡有血氣的,都要見神的救恩!」(路3:3-6)這是也施洗約翰在宣布說「你們要悔改,使罪得赦免」的主要信息。
5. 天使受差報好消息(路2:10)
以今天來講,我想這樣的信息,已經透過天使告訴我們,就是我們在聖誕節所講的:「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路2:10)這個大好的消息今天已經透過天使在兩千年前告訴了我們,這個好消息就是主耶穌本身,也就是福音。
6. 好消息就是-福音(路2:15-16)
這個好消息就是福音,就是我們的主耶穌他自己要來看顧他的羊群。那些在野地裡看守羊群的牧羊人,他們是親眼看到天使報給他們這個好消息,之後他們真的去到伯利恆,「牧羊的人彼此說:我們往伯利恆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指示我們的。他們急忙去了,就尋見馬利亞和約瑟,又有那嬰孩臥在馬槽裡。」(路2:15-16)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好消息(福音),這些牧羊人看到了,是真的看到了,他們有看到這位嬰孩臥在馬槽裡。
7. 福音是上帝的大能(羅1:16)
福音在保羅來講是上帝的大能,「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羅1:16)就像以賽亞書說的,上帝要回來掌權,福音是上帝的大能。今天耶穌基督已經道成肉身,要顯明這樣的福音。所以我們是因信來到上帝的面前,本著他的大能。我們不再像以色列民一樣,每年、每季、每個節慶都要去獻祭,我們已經可以自己禱告了,上帝已經給我們這樣的權柄。
8. 上帝要來審判萬民(太25:31-46)
但我們要知道,以賽亞書告訴我們,他要掌權、他要賞賜、他也要報應。我們的主耶穌自己也告訴我們說,他要怎麼樣來報應,在馬太福音主耶穌自己說他要審判,也就像以賽亞書的預言說他要報應一樣。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是在講耶穌審判時,要把萬民分作綿羊和山羊。每當我讀到這段經文時都會覺得,為什麼被分到綿羊和山羊的人,同樣都會用相同的話問他的主「我為什麼被分到這邊?」我若是被分到山羊,我會覺得「怎麼會這麼不公平,我當牧師怎麼把我分到山羊裡!」我可能會抗議,而且要問說「為什麼把我分到這邊!」我若被分到綿羊的話,我可能會很高興的說:「嘿,我站在這邊了!」但是我們看一下聖經,他們卻是兩方的人都在問主同樣的問題,這一點很神奇,連分在綿羊這邊的人也在問,但是主耶穌回答他們都是一樣的:「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太25:35)只是一邊有去做,一邊沒有去做而已,差別就是在此,有去做的就在綿羊這邊,沒去做的就在山羊這邊。四十節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主耶穌再來時,審判就是這麼容易區分。其實做一個基督徒說起來也很簡單,你就去做就好了,做了結局就會在綿羊這邊。另外,耶穌說他也要來審判,你相信這句話嗎?
9. 好牧者-耶穌基督(約10:14-16)
在兩千年後的今天,我想我們在慶祝主耶穌的生日,今天又是待降節的第三主日,再兩個禮拜很快我們就要慶祝他的生日。這位嬰孩已經來了,他來要成為一位好牧者,就像以賽亞書的預言裡面提到,他要來成為一個牧者。
10. 聚集羊群歸一牧者(約10:16, 28)
他要來懷抱、引導他的羊群,他要為羊捨命,而且他還說他認識他的羊,他要召集他們,「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10:14-16)他要給他們永遠永活的生命,沒有一個會沈淪,沒有一個會滅亡,「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約10:28)「上帝若是抓著你,沒有人能夠把你奪去。」上帝的大能,在他手中的東西,沒有任何人可以奪去,他看顧我們到這樣的程度,所以你可以放心,這就是我們的上帝。
III、結論A
1. 大能者來臨 現代人盼望(賽40:21-26)
今天我要用以賽亞書四十章的後面幾節來作為結論。經文說:「你們豈不曾知道嗎?你們豈不曾聽見嗎?從起初豈沒有人告訴你們嗎?自從立地的根基,你們豈沒有明白嗎?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他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他使君王歸於虛無,使地上的審判官成為虛空。」(賽40:21-23)每一次看到「地球大圈之上」這句,我都覺得太神奇了,以賽亞是在主耶穌降生前六、七百年的人,他就已知道地球是一個大圈了。
接著他說:「他們(指人)是剛才栽上,剛才種上,根也剛才扎在地裡,他一吹在其上,便都枯乾;旋風將他們吹去,像碎稭一樣。那聖者說:你們將誰比我,叫他與我相等呢?你們向上舉目,看誰創造這萬象,按數目領出,他一一稱其名;因他的權能,又因他的大能大力,連一個都不缺。」(賽40:24-26)上帝創造的「萬象」,銀河系是最明顯的代表。
我們從幾張上帝創造之能的照片中可看出,地球好似很大,但其實相對於太陽而言,地球只像半粒芝麻般大小。太陽若與更大的「大角」相比,就像綠豆一般大小。「大角」再與「大火」相較,「大角」又變成像粉圓一般大小。可見地球有多微小,但微小的地球上現在有六十億的人口。再來看上帝的作為有多奇妙,從小巧可愛的毛毛蟲照片,竟然也有數不清的模樣與種類,各各都美的令人讚嘆。這些都是我們的上帝創造的,他能夠創造極龐大的星球「大火」,但是他也可以創造這些小巧可愛的毛毛蟲,這些都是上帝的作為。上帝是遠超乎我們所以為的,他的話更是造作這一切的原因,「因為他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33:9)所以你要相信聖經告訴我們的,他要來賞賜你救恩,但不要忘記,他也要來報應和審判,所以你要相信。
2. 大能者膀臂 現代人依靠(賽40:29-31)
他說他大能的膀臂要成為我們的幫助,「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29-31)我們的上帝他要給你依靠,要讓你像少年人,不困倦、不疲乏,你要像老鷹展翅上騰。我們的頭腦裡面當然無法想像上帝有多大,大到超過我們所想,光是宇宙就大到我無法想像,我哪能想像到底上帝有多大。所以我們看到我們所相信的這位上帝,是這麼樣一位有能力的上帝。上帝既然是如此大有能力,他對你說你會奔跑不困倦,行走不疲乏,他難道不能夠讓你勝過人生中的困苦,成為你的依靠和力量嗎?
III、結論B
1. 約翰所傳講 基督徒當實踐(路3:11-14)
前面我提到施洗約翰在約旦河傳講叫人悔改受洗之道,內容是什麼?讓你的罪得赦免。之後就有很多人來問施洗約翰說:「你要我們受洗,那我們當做什麼?」施洗約翰說:「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又有稅吏來要受洗,問他說:夫子,我們當做什麼呢?約翰說: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又有兵丁問他說:我們當做什麼呢?約翰說: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路3:11-14)稅吏也來問施洗約翰自己要做什麼才能受洗,像我們教會需要兩個晚上來聽蔡牧師的「基要真理」課程才可以受洗。稅吏以前是在幫羅馬政府收稅錢的,他可以有一個權限,羅馬政府規定我來收一百元,但是我可以跟你收兩百元或更多,多收的則放在自己的口袋,我有辦法多取的就是我的,我只要交給羅馬政府所規定的金額就可以,所以很多人就因為稅的問題非常的困苦,因為他們要繳很高的稅,是因為稅吏向他們收取的,所以施洗約翰才會跟這些稅吏說「不要多取」。稅吏撒該遇到主耶穌的時候,他也是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19:8)施洗約翰對兵丁則是告訴他們不要欺負人,有武力的不該仗勢欺人。同樣的,今天也在告訴我們,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我們不要去欺負人家,也不要多拿人家的。
昨天長執有一場研討會,計畫明年整個和平教會的事工,蔡牧師在作最後閉會禮拜時,再次跟長執們勉勵,上帝給我們教會這麼豐富的恩典,是希望以後成為萬民的祝福,我們擁有很多,但我們要怎麼樣成為萬民的祝福?以後我們新的教堂蓋好了,我們在社區裡面要怎麼成為萬民的祝福?成為青田社區的祝福?這就是施洗約翰告訴我們的,「你要受洗很簡單,有的要給沒有的。」我們不是只有自己快樂享受擁有的就好,明年的事工有很多,但是缺少人力,昨天教會的財政部在報告人事資源,有很多人願意參與在事工上,我想這成為研討會尾聲一件值得歡喜的事。我們收到300多封人事資料的回函,當我們負責的同工要來邀請你時,希望我們不要推辭,像施洗約翰說的,有的拿就出來,或是拿出你的時間,或是為人代禱,你有什麼都可以拿出來成為別人的幫助。
2. 耶穌的教導 愛神又當愛人(太22:36-39)
第二點,就是主耶穌自己教導我們的,那些來找他挑戰的律法師問說:「夫子,律法上的誡命,那一條是最大的呢?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太22:36-39)這段經文很多人都會背,但是我們能不能做到呢?所以結論就是,你說做一個基督徒難嗎?也不難。有的就給沒有的,就是去做,你做了,有一天你就會被上帝請到右邊的綿羊這一端,沒有什麼訣竅,就是有做和沒有做的差別。有看到飢餓的,你有給他;有看到困苦的,你幫助他。
今天是第三主日,我們要用歡喜的心來迎接我們的救贖主,但是不要忘記,他要來賞賜、他要來報應,他也要像一位牧者來聚集我們。弟兄姐妹,你心裡面有什麼東西把你擄到巴比倫嗎?你的心靈有受到什麼困難給壓制嗎?跟主說,他要拯救你,讓你的心得自由,因為這位大有能力的上帝應許你說「他要釋放你」。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我們再次的來到你的面前感謝你,感謝你為我們創造萬物、創造這一切的美好,讓我們可以在這裡生活和生存。我們在你的面前向你懇求,讓我們能夠用謙卑的心,來看我們和你的關係,及透過你的話來領受你對我們的祝福。主,我們謝謝你。也謝謝你為我們來到這世上,道成肉身與我們同在。主,求你幫助我們更去認識你是一位大能者,你要來施行審判,你也要來賞賜我們,像一位牧者來保護我們、引導我們,歸在你的羊群裡,主,我們謝謝你。讓我們今天有份來等候你降生的第三主日,願你自己的平安、喜樂常與我們同在。感恩的兒女們祈求,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經文:以賽亞書第四十章1-11節
時間:二0一0年十二月十二日
主講:何淑珍 牧師
影片: 請來,請來,以馬內利
引言:好消息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要向各位講一個好消息:「牧師要結婚了!」當然不是我本人啦。再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們的主耶穌要誕生了!」從各位的反應就知道,有人有喜事大家比較喜歡聽。但是很抱歉要告訴你們,前一個好消息純屬虛構,若是有結婚,則純屬巧合。我想今天是待降節的第三主日,第三主日的主題是「宣布、喜樂」,所以我們就知道今天是要以喜樂的心來禮拜,來等待我們主耶穌的降生。
I、經文背景/預言的內容
1. 亡國之痛(詩137)
今天牧師要跟大家分享的以賽亞書總共有六十六章,第一章到第三十九章,學者把它稱作「第一以賽亞書」,第四十章到六十六章稱為「第二以賽亞書」,那也就是說,今天的經文是「第二以賽亞書」的第一章。第一(四十)章的一開頭就說:「你們的神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為什麼一本書的一開始就告訴我們說「你們要去安慰我的百姓」呢?因為當時的背景是那些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在那裡沒有自己的國家,所以他們的內心是很憂傷的,我們可以從詩篇一百三十七篇看見,「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我們把琴掛在那裡的柳樹上;因為在那裡,擄掠我們的要我們唱歌,搶奪我們的要我們作樂,說:給我們唱一首錫安歌吧!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詩137:1-4)由於在這樣的背景下,所以他們一想到故鄉就哭了,一想到耶路撒冷就流眼淚,從這裡就知道他們的內心是多麼沒有盼望,在那樣的處境下是多麼的哀傷,所以經文才說「你們要去安慰我的百姓」。
2. 希望之話(賽40:1-2)
一開始所講的這一段話,帶給這些猶太人再一次的燃起盼望,「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又向他宣告說,他爭戰的日子已滿了;他的罪孽赦免了;他為自己的一切罪,從耶和華手中加倍受罰。」(賽40:1-2)這是告訴他們說,你們的罪,上帝已經赦免了,你們的戰爭要結束了,所以要抱持著得到一個好消息的指望,台語白話字聖經是說「去告訴他們一些好話」,說,你們這些被擄的日子都要結束了。
3. 預備之路(賽40:3-5)
這個報好消息的人,他是一個彌賽亞的前鋒,他會開始「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或譯: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當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因為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賽40:3-5)我不知道各位有否想過「大山小山都填到平」是什麼樣的景況?兒童主日學有教過一首歌:「大山可以挪去,小山可以遷移……」,雖然我從以前就會唱這首歌,可是對這首歌的體會不夠深,只是會唱而已,但是當921大地震的時候,隔夜我去到南投,接下來那一年我在那裡實習,所以我每個禮拜五或六早上就要出發,每一次去都開著車,真的就看到那些山川的慘狀,我們叫它作「禿頭山」,根本都沒有草木了。有些地方是你開車到一半,柏油路就整個隆起在你的上方,因為它是走山;有些地方原先是湖泊的,變成全部都是亂石枯木,真的是被填平了。所以這樣的奇事並不是像天方夜譚或白雪公主的故事一樣,而是真的會發生,如果你有去看過921災情的人大概都會知道。
4. 喊叫之聲(賽40:6-8)
接下來就有兩個聲音跑出來,一個聲音說「你要去喊叫」,另一個聲音說「你要我喊叫什麼」,「有人聲說:你喊叫吧!有一個說:我喊叫什麼呢?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賽40:6)中文聖經是說「美容」,台語白話字聖經翻譯作「榮耀、容光」,這「榮耀、容光」要像野地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殘,因為耶和華的氣吹在其上;百姓誠然是草。草必枯乾,花必凋殘,惟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賽40:7-8)讀到這裡我們就覺得有點奇怪,你要去跟人家報好消息,怎麼會去告訴人家說:「你的容光沒有了,你要像草像花,你的生命可能很短暫,要像花將凋謝了喔」,這應該比較像是我在告別式時所講的台詞吧!
有一次有一對年輕人要結婚,他們找了一位年長的牧者幫他們證婚,那位牧者已經九十幾歲了,很會講道。但是女方說他們必須要講華語,不然會聽不懂,所以牧師證道時可能要講北京話,牧師說沒問題,就答應為他們證婚。結婚典禮當天,兩位新人站在台前,老牧者就站起來開始講道,說:「你們兩個今天要葬在這裡……」,聽到這樣的笑話俏皮話,大家都都一臉錯愕,笑不出來,「怎麼我們要結婚,你卻講這種話?」今天的這段經文就有這種的味道,報好消息的人應該是要來報好消息啊,就像結婚要講吉利的話,你怎麼跟人家說「你們今天要葬在這裡」這種觸霉頭的話呢?但先知竟對他們說你們都是這樣如草如花,都要凋謝枯乾。其實當時的以色列百姓被擄到巴比倫,因為看到巴比倫的神明好像比他們的上帝更有力量,所以他們就去拜那些神明,他們就開始喜歡巴比倫的那些偶像,先知就是在告訴他們說,巴比倫的這些神明,巴比倫的這些偶像,其實像花像草,它們的容光是一下子而已,是會過去的,唯有上帝的話必要長存。
5. 報好消息(賽40:9)
接下來先知說:「報好信息給錫安的啊,你要登高山;報好信息給耶路撒冷的啊,你要極力揚聲。揚聲不要懼怕,對猶大的城邑說:看哪,你們的神!」(賽40:9)為什麼他們會怕?報好消息為什麼要害怕?我剛才報好消息說牧師要結婚,我為什麼要怕呢?或是如果有人要當阿公阿媽,為什麼要怕呢?就是因為當時他們被擄在巴比倫,他們認為巴比倫的神明是贏過他們所相信的上帝,他們以為他們被擄是因為巴比倫的神明是比較有力量,所以他們才被擄,所以這個聲音是告訴他們說:「不要怕,你去講,上帝的能力比它們還要大。」
6. 祂必臨到(賽40:10)
第十節說:「主耶和華必像大能者臨到;他的膀臂必為他掌權。他的賞賜在他那裡;他的報應在他面前。」(賽40:10)這位大能者要來的好消息是什麼呢?他要來收回世上所有全部的權柄,你不要以為巴比倫的神明比猶太人的上帝更有權柄,他說他要來收回,
7. 祂必掌權(賽40:10)
他要來賞賜與報應。所以這句話給這些猶太人很大的盼望,他們覺得「我們的上帝是要來賞賜我們的,他的大能要來到,他的大能要重新拿回權力、權柄,他要再一次的賞賜我們,但是他也要報應。」這樣的信息成為以色列人的一個盼望。
8. 祂必報應(賽40:10)
那些巴比倫的外邦人與神明,只不過是上帝透過他們來刑罰你們的,透過巴比倫來刑罰他的百姓,因你們被刑罰的罪已經期滿了,所以我來是要收回先前交給仇敵權柄。賞賜和報應都在於他,你們不要以為是巴比倫的神明賞賜給你們這些榮華富貴,而是出於上帝。
9. 祂像牧人(賽40:11)
接著他又說,「他必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賽40:11)這位大能者的膀臂要像一位牧者,像召聚他的羊群一樣把他們圍圈起來,「哇,我們的上帝、我們的牧者要回來了!要回來召聚我們了,我們要重新回到他的羊圈了!」對他們來講,被擄到巴比倫就像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四散到各地。所以當這個聲音告訴他們說,那位勝過巴比倫神明的大能者要來了,這對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來講是非常非常大的盼望,帶給他們很大的激勵、很大的信心。
10. 聚集懷抱(賽40:11)
我們要是看過一位母親在餵奶時,那種褓抱、呵護嬰孩的畫面,會讓人感到非常的溫馨。那位大能者雖然是這樣大有能力要來掌權,但他還是有他慈愛的一面,好像一位牧人來看顧他的羊群,讓這些被擄的猶太人,好像迷失的羊群,知道自己的牧人要回來了,要回來照顧褓抱我們了,有那份盼望。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以賽亞書。
II、請來!請來!以馬內利
1. 現今的巴比倫帝國(約壹2:15)
以賽亞書是在主耶穌降生前差不多是六、七百年左右所寫的,這麼久的一卷書,對我們現在有什麼意義呢?它要對我們說什麼呢?這個預言,對我們現今有什麼樣的意義呢?這位大能者是用什麼方式來到我們當中呢?也就是說,你今天心裡面有沒有什麼東西就像猶太人一樣被擄到巴比倫?你的心裡面有什麼比愛上帝更超過的呢?約翰說:「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2:15)我們的心有沒有被擄到巴比倫?我們的心有沒有被你所喜歡的東西勝過,而被擄到巴比倫?求聖靈告訴我們,我們的心有沒有被擄到巴比倫。我想我們多多少少一定對某些東西非常的喜愛,愛你的妻子、孩子、車子、公司、金錢,我們都有,但這不是說不能愛你的這些,而是當你愛他/它「勝過」愛上帝的時候,愛上帝的心就不在你裡面了。
2. 受壓制者的救世主(路4:18)
第二,我想這位大能者來,就是要來拯救你的心裡免於受壓制。你的心裡有沒有被任何事物壓制?是感情嗎?還是世上任何的事情,把你壓得喘不過氣來?這位大能者說他要來讓你得自由,「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路4:18)
3. 約翰預備主的道路(路3:2-4)
施洗約翰在曠野預備主的道路時,他同樣是引用以賽亞書第四十章這段經文,「他就來到約但河一帶地方,宣講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
4. 約翰在約旦河宣講(路3:4-6)
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所記的話,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彎彎曲曲的地方要改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為平坦!凡有血氣的,都要見神的救恩!」(路3:3-6)這是也施洗約翰在宣布說「你們要悔改,使罪得赦免」的主要信息。
5. 天使受差報好消息(路2:10)
以今天來講,我想這樣的信息,已經透過天使告訴我們,就是我們在聖誕節所講的:「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路2:10)這個大好的消息今天已經透過天使在兩千年前告訴了我們,這個好消息就是主耶穌本身,也就是福音。
6. 好消息就是-福音(路2:15-16)
這個好消息就是福音,就是我們的主耶穌他自己要來看顧他的羊群。那些在野地裡看守羊群的牧羊人,他們是親眼看到天使報給他們這個好消息,之後他們真的去到伯利恆,「牧羊的人彼此說:我們往伯利恆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指示我們的。他們急忙去了,就尋見馬利亞和約瑟,又有那嬰孩臥在馬槽裡。」(路2:15-16)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好消息(福音),這些牧羊人看到了,是真的看到了,他們有看到這位嬰孩臥在馬槽裡。
7. 福音是上帝的大能(羅1:16)
福音在保羅來講是上帝的大能,「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羅1:16)就像以賽亞書說的,上帝要回來掌權,福音是上帝的大能。今天耶穌基督已經道成肉身,要顯明這樣的福音。所以我們是因信來到上帝的面前,本著他的大能。我們不再像以色列民一樣,每年、每季、每個節慶都要去獻祭,我們已經可以自己禱告了,上帝已經給我們這樣的權柄。
8. 上帝要來審判萬民(太25:31-46)
但我們要知道,以賽亞書告訴我們,他要掌權、他要賞賜、他也要報應。我們的主耶穌自己也告訴我們說,他要怎麼樣來報應,在馬太福音主耶穌自己說他要審判,也就像以賽亞書的預言說他要報應一樣。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是在講耶穌審判時,要把萬民分作綿羊和山羊。每當我讀到這段經文時都會覺得,為什麼被分到綿羊和山羊的人,同樣都會用相同的話問他的主「我為什麼被分到這邊?」我若是被分到山羊,我會覺得「怎麼會這麼不公平,我當牧師怎麼把我分到山羊裡!」我可能會抗議,而且要問說「為什麼把我分到這邊!」我若被分到綿羊的話,我可能會很高興的說:「嘿,我站在這邊了!」但是我們看一下聖經,他們卻是兩方的人都在問主同樣的問題,這一點很神奇,連分在綿羊這邊的人也在問,但是主耶穌回答他們都是一樣的:「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太25:35)只是一邊有去做,一邊沒有去做而已,差別就是在此,有去做的就在綿羊這邊,沒去做的就在山羊這邊。四十節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主耶穌再來時,審判就是這麼容易區分。其實做一個基督徒說起來也很簡單,你就去做就好了,做了結局就會在綿羊這邊。另外,耶穌說他也要來審判,你相信這句話嗎?
9. 好牧者-耶穌基督(約10:14-16)
在兩千年後的今天,我想我們在慶祝主耶穌的生日,今天又是待降節的第三主日,再兩個禮拜很快我們就要慶祝他的生日。這位嬰孩已經來了,他來要成為一位好牧者,就像以賽亞書的預言裡面提到,他要來成為一個牧者。
10. 聚集羊群歸一牧者(約10:16, 28)
他要來懷抱、引導他的羊群,他要為羊捨命,而且他還說他認識他的羊,他要召集他們,「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10:14-16)他要給他們永遠永活的生命,沒有一個會沈淪,沒有一個會滅亡,「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約10:28)「上帝若是抓著你,沒有人能夠把你奪去。」上帝的大能,在他手中的東西,沒有任何人可以奪去,他看顧我們到這樣的程度,所以你可以放心,這就是我們的上帝。
III、結論A
1. 大能者來臨 現代人盼望(賽40:21-26)
今天我要用以賽亞書四十章的後面幾節來作為結論。經文說:「你們豈不曾知道嗎?你們豈不曾聽見嗎?從起初豈沒有人告訴你們嗎?自從立地的根基,你們豈沒有明白嗎?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他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他使君王歸於虛無,使地上的審判官成為虛空。」(賽40:21-23)每一次看到「地球大圈之上」這句,我都覺得太神奇了,以賽亞是在主耶穌降生前六、七百年的人,他就已知道地球是一個大圈了。
接著他說:「他們(指人)是剛才栽上,剛才種上,根也剛才扎在地裡,他一吹在其上,便都枯乾;旋風將他們吹去,像碎稭一樣。那聖者說:你們將誰比我,叫他與我相等呢?你們向上舉目,看誰創造這萬象,按數目領出,他一一稱其名;因他的權能,又因他的大能大力,連一個都不缺。」(賽40:24-26)上帝創造的「萬象」,銀河系是最明顯的代表。
我們從幾張上帝創造之能的照片中可看出,地球好似很大,但其實相對於太陽而言,地球只像半粒芝麻般大小。太陽若與更大的「大角」相比,就像綠豆一般大小。「大角」再與「大火」相較,「大角」又變成像粉圓一般大小。可見地球有多微小,但微小的地球上現在有六十億的人口。再來看上帝的作為有多奇妙,從小巧可愛的毛毛蟲照片,竟然也有數不清的模樣與種類,各各都美的令人讚嘆。這些都是我們的上帝創造的,他能夠創造極龐大的星球「大火」,但是他也可以創造這些小巧可愛的毛毛蟲,這些都是上帝的作為。上帝是遠超乎我們所以為的,他的話更是造作這一切的原因,「因為他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33:9)所以你要相信聖經告訴我們的,他要來賞賜你救恩,但不要忘記,他也要來報應和審判,所以你要相信。
2. 大能者膀臂 現代人依靠(賽40:29-31)
他說他大能的膀臂要成為我們的幫助,「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29-31)我們的上帝他要給你依靠,要讓你像少年人,不困倦、不疲乏,你要像老鷹展翅上騰。我們的頭腦裡面當然無法想像上帝有多大,大到超過我們所想,光是宇宙就大到我無法想像,我哪能想像到底上帝有多大。所以我們看到我們所相信的這位上帝,是這麼樣一位有能力的上帝。上帝既然是如此大有能力,他對你說你會奔跑不困倦,行走不疲乏,他難道不能夠讓你勝過人生中的困苦,成為你的依靠和力量嗎?
III、結論B
1. 約翰所傳講 基督徒當實踐(路3:11-14)
前面我提到施洗約翰在約旦河傳講叫人悔改受洗之道,內容是什麼?讓你的罪得赦免。之後就有很多人來問施洗約翰說:「你要我們受洗,那我們當做什麼?」施洗約翰說:「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又有稅吏來要受洗,問他說:夫子,我們當做什麼呢?約翰說: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又有兵丁問他說:我們當做什麼呢?約翰說: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路3:11-14)稅吏也來問施洗約翰自己要做什麼才能受洗,像我們教會需要兩個晚上來聽蔡牧師的「基要真理」課程才可以受洗。稅吏以前是在幫羅馬政府收稅錢的,他可以有一個權限,羅馬政府規定我來收一百元,但是我可以跟你收兩百元或更多,多收的則放在自己的口袋,我有辦法多取的就是我的,我只要交給羅馬政府所規定的金額就可以,所以很多人就因為稅的問題非常的困苦,因為他們要繳很高的稅,是因為稅吏向他們收取的,所以施洗約翰才會跟這些稅吏說「不要多取」。稅吏撒該遇到主耶穌的時候,他也是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19:8)施洗約翰對兵丁則是告訴他們不要欺負人,有武力的不該仗勢欺人。同樣的,今天也在告訴我們,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我們不要去欺負人家,也不要多拿人家的。
昨天長執有一場研討會,計畫明年整個和平教會的事工,蔡牧師在作最後閉會禮拜時,再次跟長執們勉勵,上帝給我們教會這麼豐富的恩典,是希望以後成為萬民的祝福,我們擁有很多,但我們要怎麼樣成為萬民的祝福?以後我們新的教堂蓋好了,我們在社區裡面要怎麼成為萬民的祝福?成為青田社區的祝福?這就是施洗約翰告訴我們的,「你要受洗很簡單,有的要給沒有的。」我們不是只有自己快樂享受擁有的就好,明年的事工有很多,但是缺少人力,昨天教會的財政部在報告人事資源,有很多人願意參與在事工上,我想這成為研討會尾聲一件值得歡喜的事。我們收到300多封人事資料的回函,當我們負責的同工要來邀請你時,希望我們不要推辭,像施洗約翰說的,有的拿就出來,或是拿出你的時間,或是為人代禱,你有什麼都可以拿出來成為別人的幫助。
2. 耶穌的教導 愛神又當愛人(太22:36-39)
第二點,就是主耶穌自己教導我們的,那些來找他挑戰的律法師問說:「夫子,律法上的誡命,那一條是最大的呢?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太22:36-39)這段經文很多人都會背,但是我們能不能做到呢?所以結論就是,你說做一個基督徒難嗎?也不難。有的就給沒有的,就是去做,你做了,有一天你就會被上帝請到右邊的綿羊這一端,沒有什麼訣竅,就是有做和沒有做的差別。有看到飢餓的,你有給他;有看到困苦的,你幫助他。
今天是第三主日,我們要用歡喜的心來迎接我們的救贖主,但是不要忘記,他要來賞賜、他要來報應,他也要像一位牧者來聚集我們。弟兄姐妹,你心裡面有什麼東西把你擄到巴比倫嗎?你的心靈有受到什麼困難給壓制嗎?跟主說,他要拯救你,讓你的心得自由,因為這位大有能力的上帝應許你說「他要釋放你」。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我們再次的來到你的面前感謝你,感謝你為我們創造萬物、創造這一切的美好,讓我們可以在這裡生活和生存。我們在你的面前向你懇求,讓我們能夠用謙卑的心,來看我們和你的關係,及透過你的話來領受你對我們的祝福。主,我們謝謝你。也謝謝你為我們來到這世上,道成肉身與我們同在。主,求你幫助我們更去認識你是一位大能者,你要來施行審判,你也要來賞賜我們,像一位牧者來保護我們、引導我們,歸在你的羊群裡,主,我們謝謝你。讓我們今天有份來等候你降生的第三主日,願你自己的平安、喜樂常與我們同在。感恩的兒女們祈求,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禱告系列(二十七):主禱文(十二)榮歸天父 (Glory Be to God )
禱告系列(二十七):主禱文(十二)
榮歸天父 (Glory Be to God )
經文:馬太福音第六章13c節
時間:二0一0年十二月五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 (二十七):主禱文 (十二) 榮歸天父
MP3:禱告系列(二十七)主禱文12:[華][台]
主禱文的結尾:「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這句話的存在是有爭議的。因為路加福音沒有記載這一句,馬太福音卻有。對聖經學者而言,主禱文前面幾句爭議較少,但最後這句Doxology(頌讚)是否存在,直到今日,還在爭辯中。讓我們一起從經文批判學角度來了解。
Ⅰ、引言:Andrea Bocelli & Mormon Tabernacle Choir
義大利古典聲樂男高音Andrea Bocelli,他的歌聲高亢優美、音質純厚,讓聽眾為之感動神往。他母親在懷他時得了盲腸炎,需麻醉開刀,又要使用抗生素。醫生說這孩子將來恐怕有先天性殘障的問題,問她要不要拿掉。母親心疼孩子,決定寧可冒險也不願墮胎,結果生出來後,真的有嚴重弱視的問題。有一次和同學踢足球時不幸被踢到眼睛,十三歲就瞎了,可是上帝給他很棒的聲音。2009年他與摩門教會幕合唱團(Mormon Tabernacle Choir)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Salt Lake City, Utah.)唱非常好聽的「主禱文(The Lord’s Prayer)」
歌曲(http://www.youtube.com/watch?v=aEplqV0scyo):
「Our Father which art in heaven.(我們在天上的父)
Hallowed be Thy name.(願你的名為聖)
Thy kingdom come.(你國降臨)
Thy will be done(願你旨行)
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在地如同行在天)
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今日賜予我們日食)
And forgive us our debts.(饒恕我們罪債)
as we forgive our debtors.(如我們饒恕得罪者)
And 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不要讓我們陷入試探)
But deliver us from evil.(拯救我們脫離罪惡)
For Thine is the kingdom(因為國度屬你)
And the power, and the glory,(還有權柄以及榮耀)
For ever.(到永遠)
For Thine is the kingdom(因為國度屬你)
And the power, and the glory,(還有權柄以及榮耀)
For ever.(到永遠) Amen.(阿們!)」
在義大利故鄉的郊外他設立一個露天大劇場,叫作「安靜劇場」,一年只演唱一次。每年七月中旬,他邀請世界上最棒的音樂家,跟他一起為他故鄉的人演出,聽眾總是爆滿。他所唱出來的主禱文,讓我們感覺到這不是一個祈求的禱告,而是一個讚美。尤其最後一句「因為國度、權柄、榮耀,都是你的,直到永遠。」更是整首歌的最高潮,讓人感動不已。
然而,這句話為何反而是聖經學者所爭議的呢?因為我們目前使用的新約聖經都不是第一本,世界上第一本使徒所寫的新約聖經現在已經找不到了,我們有的是後代的抄本,埋藏在山洞曠野裡的書卷。有些用紙草(papyrus)寫的,有些用羊皮,羊皮雖可以保存較久,但這都是會腐爛的。那些殘破的古經典,後來在不同地方,或從地下被挖掘出來。我們就想要把它拼湊出,到底原來耶穌基督教導學生祈禱文時,他所講的到底是什麼,這個學問就叫作「經文批判學(Textual Criticism)」,是一門不容易的學問。
Ⅱ、主禱文原文(Autographa of Lord’s Prayer)
1. 路加與馬太的比較
馬太福音與路加福音都記載了主禱文。馬太福音所記是耶穌在登山寶訓中對眾人講的;路加福音裡記的則是,因為他的學生私下問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耶穌才教他們的。所以處境不一樣,教導的對象不一樣,留下來的內容也不一樣。我們來比較一下它們的出入在哪裡。(英文KJV版本)
Matthew(馬太福音) Luke(路加福音)
Our Father
which art in heaven,
Hallowed be thy name.
Thy kingdom come.
Thy will be done i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 (排序有差,但大致一樣)
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 (稍有不同)
And forgive us our debts, (使用「債」字)
as we forgive our debtors. (用語不同,但大致兩邊都提到求主赦免等等。稍有不同。)
And 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
but deliver us from evil:
For thine is the kingdom,
and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for ever. Amen. Our Father
which art in heaven,
Hallowed be thy name.
Thy kingdom come.
Thy will be done,
as in heaven, so in earth.
Give us day by day our daily bread.
And forgive us our sins; (「罪」字)
for we also forgive every one
that is indebted to us.
And lead us not into temptation;
but deliver us from evil.
(無)
(中文和合本)
馬太福音六章9-13節 路加福音十一章2-4節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
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兇惡。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
全是你的,直到永遠。
阿們!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
天天賜給我們。
赦免我們的罪,
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兇惡。
(無)
研究聖經的學者有一種理論:如果你要判斷那一篇是正確的,只要你覺得哪一篇比較奇怪,它很可能就是正確的。路加福音記載的主禱文,讀到最後好像沒有結尾;學者因有這種「看起來愈怪愈真實」的理論,而認為耶穌所教的應該如路加所呈現的,沒有最後這句話。理由是後人若想要修改,只會愈修愈好,不會愈改愈怪。若馬太福音的主禱文是修飾過的,學者們意圖從被挖掘出來的早期版本中互相比較,判斷何時開始有內容上的差異,其推論的時間與時代背景如下。
中文的和合本是根據英皇詹姆士一世所欽定的英文聖經(King James Version)來翻譯的,他要求那時的翻譯者要去找到當時最古老的聖經,所以欽定本是根據第五世紀的希臘文古抄本Codex Washingtonianus所翻譯的。可是欽定本是十六、七世紀寫的,那時挖掘到的典籍還不夠多,現在又挖掘到更多古早的文件,就愈來愈清楚馬太福音主禱文的結尾原本是沒有這句的。有的人不敢把它拿掉,就用附註,或是用括弧。你會發現最近出版的英文聖經關於最後這句頌讚有各式各樣的版本,就表示爭議還很大。中文聖經則儘量一致化,但後面會括弧註明古卷沒有這一句話。
2. 馬太的古抄本比較
乍聽之下會以為「經文批判學」是批判聖經,是膽大妄為、是魔鬼發明的,於是絕對嚴禁批判;其實「經文批判學」不是要批判聖經,因為我們手上根本沒有第一本聖經,我們有的是各式各樣、有所出入的經卷版本,總要湊起來看,到底耶穌說的比較像是什麼,這就是「經文批判學」的目的。
(1)古教父:
和使徒同時代的那些古教父(教會的領袖),他們都會寫聖經註釋書,但註釋書中若都沒有這句的註釋,就代表當時他們手上的聖經沒有這句,因為我們沒有那時候的聖經,因此用那時候神學家所寫關於聖經的註釋書來進行推論,這樣的推論大致上我們就可以接受。現在所知有三位古教父:特土良(Tertullian 160-220)、奧立岡(Origen 180-254)、西彼廉(Cyprian 208-258),他們的古著作談到主禱文時,都沒有最後一句,也沒有註釋,代表他們手上的聖經是沒有這句的。另外,天主教聖經的根據是耶柔米(Jerome, Vulgate 347-420)的拉丁文聖經通用版,這是教皇要他整理出的最標準、世界上第一本的官方譯本,也是首次從希臘文翻譯成當時的拉丁文。他整理出來的那本裡面也沒有這一句,這代表主後三、四百年,教會裡聖經的馬太福音主禱文中,並沒有最後一句頌讚,這點大家都沒有爭議。
(2)古抄本:
目前所找到的希臘四大古抄本聖經中,也都沒有最後這句,它們分別是在四世紀的Codex Vaticanus(梵諦岡)、Codex Sinaiticus(西奈山),及五世紀時的Codex Alexandrinus(埃及的亞歷山大)、Codex Bezae(伯撒)。代表新約聖經的四大古抄本裡,都沒有找到這句頌讚詞。據此看來,第四、五世紀時,教會的聖經中,馬太福音應該沒有這句才對。
(3)古教導:
最早出現這一句話是在主後一百年左右的主日學教科書,但它不是聖經。這本教材中的主禱文內容跟我們現在的有一點不同,它是寫:「for thine is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forever.」,沒有kingdom。這是我們所找到最早的古文獻資料,證明這一句是在非聖經的Didache(十二使徒遺訓)中出現。後來影響到抄寫聖經的人,認為這句很不錯,就把它抄進聖經裡去。在第五世紀挖掘出來最早的埃及譯本Sahidic和Fayyumic,這兩個地方語言的古抄本(從希臘文翻譯成埃及文)裡,就發現與這句相似的內容,可是和我們現在聖經所寫的仍不太一樣。所以差不多第三、四世紀以前,只有在非聖經的十二使徒遺訓中有這句而已,可是到了第五世紀,聖經裡就出現這了句頌讚,也是我們現在的馬太福音有這一句的根據。
(4)古譯本:
再古早一點,四世紀的老拉丁古譯本(Old Latin)的最後這句也是各不相同,它是寫:「for thine is the power for ever and ever. Amen.」,沒有glory,也沒有kingdom。但第五世紀末的敘利亞譯本(Curetonian Syriac)則寫:「for thine is the kingdom and the glory, forever. Amen.」,並沒有power。所以這讓我們看出,早期在抄寫聖經時,他們好像有一個自由度,所寫的相近卻又各自不同,還沒有一個標準的版本,是到了後期才有標準版本。
(5)後抄本:
上述抄本中並沒有寫出到底是誰的國度、權柄、榮耀?於是有人又加上了「聖父、聖子、聖靈」,這是出現在十二到十五世紀,我們稱作「後抄本(編號第157,225,418手抄本)」的聖經裡面看到的,它寫:「for thine is the kingdom and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of the Father and the Son and the Holy Spirit for ever. Amen.」,加上這樣就完整了。目前所有聖經學者都一致認為這些後抄本的頌讚不是原有的,因為它出現的時間太晚期,但仍有人認同、有人不認同。
馬太福音的古抄本
文獻 年代 版本
古教父
(註釋) 主後
160-220
180-254
208-258
347-420 特土良(Tertullian)
奧立岡(Origen)
西彼廉(Cyprian)
耶柔米(Jerome)
古抄本 4世紀
(400)
5世紀
(500) Codex Vaticanus(梵諦岡抄本)
Codex Sinaiticus(西奈山抄本)
Codex Alexandrinus
(埃及的亞歷山大抄本)
Codex Bezae(伯撒抄本)
* Codex Washingtonianus
(華盛頓抄本)
古教導 主後
100年 Didache(十二使徒遺訓)
影響Sahidic, Fayyumic版本
古譯本 4世紀
5世紀末 Old Latin(老拉丁譯本)
Curetonian Syriac(敘利亞譯本)
後抄本 12-15世紀 MS(編號)157,225,418
備註:*與中文聖經相同的第一個版本
3. 初代教會敬拜禱詞
我傾向認為本來可能沒有這句,因為早期的抄本好像都不太一樣。有可能猶太人在禮拜時,也有啟應文,拿到經典後先由會眾頌讀,台前的司會(牧師)就會講一句讚美詞作為結束:「願榮耀歸給上帝」。有一點像現在的天主教彌撒或路德會,他們也有敬拜文,台下說、台上應,一說一應,常常會眾唸完聖經之後,負責司會的人會講一句讚美上帝的話,而那句是他自己準備的,所以就沒有標準本,只要你能夠講出一句讚美感謝上帝的話,會眾就跟著「阿們」。到後來有人怕在台上講錯了,就在聖經下面自己寫附註作為提醒,這就變成是常規,到了第五世紀時就確定用「for thine is the kingdom, and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for ever. Amen.」這句才對,以後的版本就沿用下去。
我們現在有八千多種古抄版本,約七千本絕大多數都有這句,但這句跟我們的禱告很有關係,雖然耶穌原來可能沒有講,可是教會早期開始就覺得應該這樣唸才比較像禱告,因此我覺得應該接納它,算是上帝給我們啟示的一部份。
Ⅲ、主禱文頌榮(Doxology of Lord’s Prayer)
1. 因為:七大祈求憑據o[ti(hoti)
頌榮的開頭是「因為」,也就代表還有一個「所以」。「所以」什麼呢?就是我們的禱告:「願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救我脫離兇惡。」意思是說,上帝,因為你有國度、能力、榮耀,你有權、有能,所以我大膽的跟你要這七樣東西,它是主禱文整個禱告的根基。「因為」的希臘文是o[ti(hoti),意思就是確信(certainty),我們前面的七個祈求(願爾名聖、願爾國臨、願爾旨成、賜阮日食、赦阮罪債、免阮陷試、救阮脫惡),是根據後面這三個頌讚(國度、能力、榮耀),因為上帝有權有能,所以我才有信心敢這樣向他祈求,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太28:18-19)
2. 國度:上帝掌管一切basilei,a(basileia)
國度的希臘文是basilei,a(basileia)。國度是代表權柄,代表掌權(sovereignty)。上帝是掌管一切的主宰,「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他的權柄(原文作國)統管萬有。」(詩103:19)
3. 權柄:上帝執行能力du,namij(dunamis)
希臘文du,namij(dunamis)在今天的英文是dynamite(炸藥)。炸藥是很有威力的,代表的是能力,英文應該叫作energy。翻譯成權柄就不是很恰當,我覺得應該是「能力」。因為國度是代表權柄,在我的管區內我有權力管理,權柄應該是在國度裡,所以du,namij(dunamis)應該翻譯成「能力」。他有能力就可以成全(effectuality),要做的事必定會完成,不會半途而廢,上帝有執行的能力,「主耶和華啊,你曾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創造天地,在你沒有難成的事。」(耶32:17)「他就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並大可畏的事與神蹟奇事,領我們出了埃及。」(申26:8)
4. 榮耀:上帝配得頌讚do,xa(doxa)
他有權、有能,所以他很榮耀,榮耀的希臘文是do,xa(doxa)。榮耀是我們對有權有能的上帝的一個讚美。因他既有權,又有能,所以配得我們的頌讚(doxology)。「耶和華―我們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你將你的榮耀彰顯於天。」(詩8:1)「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詩116:13)
5. 永遠:上帝永恆不變aivw,n(aion)
永遠的希臘文是aivw,n(aion),就是絕對不會改變的(eternity)。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你找到一個有權有能的人,你向他求而他確實能夠給你,但有一天他沒權沒能時,就無法再繼續給你了。所以這一句的重要性在於「我的上帝,你的權能是永遠不改變的,所以我向你這樣禱告是永遠有效的。」因此不要擔心憂慮,因他永遠是上帝,不會下台的。「(神人摩西的祈禱)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詩90:1-2)不管過去或將來的無限遠,上帝就是上帝,所以你可以放心的以主禱文來禱告。
6. 阿們:我們誠心所願avmh,n(amen)
阿們是音譯,其希臘文是avmh,n(amen)。阿們的意思就是以上所講的不是隨便講講,而是很認真、滿腹熱誠(fervency)的講,亦即誠心所願。啟示錄的作者說:「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22:20)
Ⅳ、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 禱告兩大要素
在這短短的幾句禱詞裡,有蠻多功課我們可以學習。首先,禱告應該有兩部分。當約翰被提到天上,看到將來新天新地裡的一個景象,就是有一卷代表世界命運的書卷被封起來,卻沒有人能開啟。約翰就哭泣,說:「沒有人能打開,我怎麼知道人類未來的命運如何呢?」結果有一隻像獅子的出現(猶大的獅子),後來又變成一隻羊(上帝的羔羊),但最後出現耶穌,他可以打開書卷,人類的命運是在耶穌的手裡。他是猶大族要做王的,是用他犧牲的血來做王,不是用獅爪、獅牙、或獅威,所以猶大的獅子和上帝的羔羊都是代表耶穌。當他一拿到書卷後,大家就把豎琴和香爐拿到他前面,「他既拿了書卷,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各拿著琴和盛滿了香的金爐;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啟5:8)香是祈禱,琴代表讚美,即歌頌讚美。我們到上帝面前一定要預備這兩樣,一是讚美的琴(praise),一是祈求的香(prayer)。所以主禱文前面有七個祈求,後面就要有讚美來結束,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禱詞。
有時我們很會祈求卻不會讚美。有人說,上帝常常派天使收集人類的禱告,天使們拿兩個袋子下來收集,一個放祈求,一個放讚美,結果每位天使回天上去的時候都是駝著背。上帝問他們為何都駝著背?天使回答說:「因為前面袋子放的是祈求,後面放的是讚美,而讚美太少,祈求太多、太重,所以就馱背了。」因此讚美與祈求應該要平衡,不然就太自私了。
2. 上帝意願能力
你向別人要東西,必須確定這對象願意給你,即使他願意,也還需他有東西給才行。所以向上帝禱告要確認這兩樣,一是上帝的意願,另一是上帝的能力。耶穌基督在世時,曾經有兩個人去找他看病,一個是痲瘋病人,長大痲瘋的人因為是污穢的,所以擔心耶穌不理他,「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拜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太8:2)換句話說,他擔心的不是耶穌的能力問題,而是意願、肯不肯的問題。主禱文的第一句說「我們在天上的父」,試問有沒有一個父親對他的孩子不肯幫忙的?應該是沒有。耶穌說,你們作父親的,都對子女那麼好,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呢?他怎麼會不肯呢?還擔心你父親不會對你好嗎?「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太7:11)所以主禱文的第一句告訴我們,我們的天父是願意的,因為他不是法官或老師,而是我們的父親。
另一個患羊癲瘋的人,患者父親對耶穌說:「你的這些學生都沒有用,我的孩子抽瘋了三天到現在還在發作。」那位父親的問題不是耶穌肯不肯,而是能不能,他說:「鬼屢次把他扔在火裡、水裡,要滅他。你若能做什麼,求你憐憫我們,幫助我們。」(可9:22)「你若能」讓他發作少一點也好,沒有期望一定要治好。耶穌知道這人心中已經有懷疑,也有黑色幽默,就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9:23)耶穌把球丟回給他,「你若能信,我就能」。這個父親也不是省油的燈,說:「你問我能不能相信,我很難回答,我如果不信,我就不會帶兒子來,來三天了,代表我相信,可是給你們醫三天都醫不好,我現在快變成不信了!所以你問我,其實我有信、也有不信。」他很誠實的回答,希臘文也很忠實的紀錄「我信,我也不信。」中文翻譯得比較客氣:「我信,但我信不足」。
我們有時候也會覺得好像很有信心,但當上帝不聽禱告時我就不信了。這個父親跟耶穌說:「你不是什麼都能嗎?你就幫我把不信弄成信嘛,連『信』也請你幫忙,這樣我就能信了。」耶穌答應他,就把他的孩子醫好了,這是能力的問題。所以主禱文很妙,第一句話是說「天父是願意的(我們在天上的父)」,表明天父的動機是慈愛的,「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太7:11);最後一句是說「你是可以的(國度、能力、榮耀全是你的)」,天父的能力是夠的,「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19:26)我們的天父是既願意又有能力,所以你不用擔心,可以到他面前祈求,因為他既能又肯。
3. 大衛稱頌上帝
最會頌讚的是大衛王,即便他作了國王還是拿著那把豎琴,快樂的時候就頌讚,他最好的頌讚是在要蓋聖殿的時候。因為他自己住別墅,耶和華上帝卻住在小帳棚,後來他有點不好意思,「我是國王,住兩層樓別墅,你是天地的王卻住在帳棚中,我幫你蓋一棟大別墅在我隔壁,好不好?」上帝不願意,「因為你的手沾滿血跡,殺了很多人,我要清潔的手來蓋,你兒子是和平君王,可以讓他來蓋。」大衛又問自己可否奉獻,準備建材,上帝允准了。當所有的建材預備完畢後,大衛就禱告說:「上帝,感謝你,讓我可以奉獻。」「大衛在會眾面前稱頌耶和華說:耶和華―我們的父,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直到永永遠遠的!耶和華啊,尊大、能力、榮耀、強勝、威嚴都是你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你的;國度也是你的,並且你為至高,為萬有之首。豐富尊榮都從你而來,你也治理萬物。在你手裡有大能大力,使人尊大強盛都出於你。我們的神啊,現在我們稱謝你,讚美你榮耀之名!」(代上29:10-13)這是他在那種情況下的禱告。有人說,主禱文最後一句是仿效大衛王的這段禱告,只是把它濃縮,這是大衛王留下的禱告榜樣。
4. 天上永遠敬拜
將來耶穌第二次再來時,我們到新天新地、在永恆裡敬拜讚美上帝,「我又看見且聽見,寶座與活物並長老的周圍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有千千萬萬,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裡,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四活物就說:阿們!眾長老也俯伏敬拜。」(啟5:11-14)天使是敬拜讚美團,他們一帶領,大家都跟著讚美。
我最喜歡的詩班不是在台前唱給會眾聽的,而是在會眾當中或後面。詩班先帶頭唱,唱熟了會眾就加進來,接著詩班再唱出第二部和音,你會感覺自己也是詩班成員之一,所有會眾就是一個大詩班。不是詩班獻詩而其他人只坐在下面欣賞,有些人甚至還會對詩班唱得如何加以評分,似乎變成觀眾了。詩班應該是全部的人都參與,全都在讚美上帝。
5. 上帝兩個國度
上帝的創造有兩種存在,一個叫作「客體(object)」,是萬物,一個叫作「主體(subject)」,是人類。萬物與人不同,所以上帝要擁有萬物和擁有人的方式也不同。上帝對宇宙萬物中的「客體」有絕對的擁有權(owner),他要撕裂就撕裂,要醫治就醫治,因為這些是他所造的,他有絕對的權柄,「誰先給我什麼,使我償還呢?天下萬物都是我的。」(伯41:11)可是在他所造的萬物中,他特別給一種有主權的自由「主體」,就是天使與人。上帝就沒有絕對要求要怎麼樣,甚至他還要讓你歡喜,問你的想法如何,他是用愛心來統治(ruler)世人和天使,愛到人願意照他的旨意行,「他用權能治理萬民,直到永遠。」(詩66:7a)這兩種國度是不同的,而上帝治理的方法也不一樣。
6. 神國在咱中間
第二個,上帝的國如果在宇宙,他就可以絕對擁有,因為都是他的國,可是在人心就不一定,因為人心可以自由決定願意與否。上帝的統治是用愛統治,上帝的國若在人的裡面,就是上帝的管理要進入人的內心,所以你有沒有在上帝的國裡,就看你有沒有愛心。有一次有十個大痲瘋病人來請耶穌醫治,耶穌把他們醫好後,他們都跑回去要跟自己的家人報告這個好消息,其中有一個在半路上突然想到要回去跟耶穌道謝,那人是撒瑪利亞人、是外國人。其他九個治好的猶太人卻把耶穌忘掉,他們沒有感恩的心,不會讚美、不會感謝,所以耶穌很傷心,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那裡呢?」(路17:17)之後耶穌說:「其實天國不是在哪裡,而是在你們的心裡,你的心裡有愛,就有天國;你們的心裡有愛,愛就會活在你們的關係中。」「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心裡:或作中間)。」(路17:21)「心裡(中間)」這個希臘文的介系詞evnto,j(entos),以翻譯成兩個不同的中英文,一個是within(心裡),這是心理學(psychology)的範疇―你的心裡有沒有愛;一個是among(中間),這是社會學(sociology)的範疇―關係之間有沒有愛。我們的心裡有上帝的愛,我們就在上帝的國度裡,如果有這種愛的教會,他們之間就活出彼此相愛的生活,是別人看的到的。所以上帝的國度有兩個,一個是在關係當中,一個是在我們裡面。
7. 上帝兩種能力
其次,上帝的能力也有兩種,一種能力是讓耶穌願意被掛上十字架,十字架上的耶穌(Jesus on Cross)是第一種能力,為了愛願意犧牲自己。第二種能力是我們一般的認知,就是他有制服惡者的能力,即審判的能力。
耶穌降生時,表現出十字架上愛與犧牲的能力,不是讓別人受苦,是願意自己受苦。這種能力是要救贖我們(Salvation Power),讓我們被他的愛感動而願意悔改。保羅說:「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林前1:22-24)所以十字架救贖之道被猶太人和希臘人譏笑,說:「要是有能力,就不會被判刑。」但對於得到上帝恩典的人,不管是猶太人或希臘人,都認為基督是上帝的能力,因為那個能力會感動我的心,會讓我整個生活被轉變、轉化。耶穌基督第二次再來的時候,能力的彰顯就非常的可畏,是在白馬上的基督(Christ on Horse),手拿一把劍,要把這世界所有的惡消滅摧毀,這能力是審判的能力(Judgement power),是沒人能抵擋得住的,「……審判他的主神大有能力。」(啟18:8b)
希望我們每個人會被上帝的第一種軟化能力感動而悔改,這樣的能力看起來好像沒有力量,但並非如此。很多時候,母親的力量比父親還大,父親是可以用蠻力,但母親是用愛的溫柔或眼淚,反而讓子女願意從內心改變,這種是改變的能力。
8. 上帝兩類榮耀
上帝的榮耀也分兩類,第一類就是宇宙萬物(All Universe)的存在,就彰顯上帝創造的榮美(Display Beauty),「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詩19:1)第二類是世人與天使(Angel Human)述說上帝的榮耀,就是用我們的口和生活,活出一個讓上帝得榮耀的生命,頌讚他救贖的榮耀(Express Bless),「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歌唱!天天傳揚他的救恩。」(代上16:23)成為他美好的見證。
Ⅴ、結論:國度、權柄、榮耀,全屬上帝;
順服、依靠、見證,誠心所願。
如果我們誦讀主禱文的最後是以「國度、能力與榮耀全屬上帝」作為結束的高潮的話,那我們的生活就應該活出一個誠心願意順服、依靠和見證的生活,這樣才能與我們的祈禱相配合。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我們感謝你。主禱文最後這句,有時候我們誦讀了,但似乎不覺得有何意義,今天我們知道,這是我們禱告祈求的根據。求主幫助我們,不要只會祈求,讓我們也會讚美。主啊,你是有國度的權柄,幫助我們過一個順服的生活;你是有完全的能力,讓我們不依靠自己,懂得謙卑依靠你的能力;你是配得我們頌讚,讓我們活出一個能夠榮耀你名的生活。這是我們的禱告,誠心所願。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禱告系列(二十六):主禱文(十一)救阮脫惡
禱告系列(二十六):主禱文(十一)救阮脫惡 (Deliver Us From Evil )
經文:馬太福音第六章13b節
時間: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 (二十六):主禱文 (十一) 救阮脫惡
主禱文裡向上帝祈求的,路加寫六項,馬太寫七項,希臘文的路加福音少了「救我們脫離兇惡」這句,但中文聖經把它加上去。梁望惠傳道提過這是版本的問題。路加認為,「不叫我們遇見試探」與「不陷入惡」是相同的意思;但馬太認為多一項比較安全,萬一我們掉進試探,也求主救拔我們脫離罪惡。
Ⅰ、引言:惡的本質(The Essence of Evil)
關於「兇惡」如何解釋也有爭議,有人說是惡者,有人說是兇惡。今天的經文提到惡,惡跟罪有何關係?惡都是罪嗎?或者不是?講到惡,我們通常會聯想到邪惡或魔鬼,並且對象總是指向別人。這問題在教會歷史、哲學、神學上一直都是爭辯的議題。一位全能、全善的上帝,如果是他創造一切,為什麼世界會有惡產生呢?惡是怎麼來的?這問題一直有不同的答案,有人用一個小學生與教授對話的方式來討論這個問題―─「惡的本質是什麼?」
教授說:「I’ll prove to you.
(我可以證明給你們看)
If God exists, then he is evil.
(如果上帝存在,他就是邪惡的。)
Did God create everything that exists?
(上帝是否創造一切的存在呢?)
If God created everything,
(上帝如果創造一切,)
then he created evil,
(他就創造了邪惡,)
which means God is evil.
(所以上帝是邪惡的。)」
學生說:「Excuse me, Professor,
(對不起,教授,)
Does cold exist?(寒冷存在嗎?)」
教授說:「What kind of question is this?
(這是什麼問題?)
Of course it exists.
(寒冷當然存在。)
Have you never been cold?
(你難道從來沒有冷過嗎?)」
學生說:「In fact, sir, cold does not exist.
(事實上,先生,寒冷並不存在。)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physics,
(根據物理學定律,)
what we consider cold,
(我們所認為的寒冷,)
is in reality the absence of heat.
(實際上是沒有熱度的情況。)」
學生說:「Professor, does darkness exist?
(教授,黑暗存在嗎?)」
教授說:「Of course, it does.
(黑暗當然存在。)
學生說:「You are wrong, sir.
(先生,你錯了。)
Darkness does not exist, either.
(黑暗也不存在。)
Darkness is in reality the absence of light.
(事實上,黑暗是沒有亮光的情況。)
Light we can study, but not darkness.
(亮光我們可以研究,黑暗就無法研究。)
Evil does not exist.
(邪惡並不存在。)
It is just like darkness and cold.
(邪惡只是像黑暗與寒冷一樣。)
God did not create evil.
(上帝並沒有創造邪惡。)
Evil is the result of what happens,
(邪惡是一種會發生的情況,)
when man does not have God’s love present in his heart.
(當一個人沒有上帝的愛存在他的心裡。)」
此影片對話的後段還提到這個發問的小朋友是愛因斯坦,在網路上造成很多的討論。有人追蹤發現,這部短片是2004年出現在網路上,而發問者是愛因斯坦的部分到2007年才出現,所以有人認為這段對話跟愛因斯坦無關。但這問題本身很有意思,就是到底惡的存在是怎樣的本質?上帝若創造萬物,那上帝就是惡的,因為惡也是他造的,而惡是不好的。但惡不見得不好,惡的問題其實是比罪更複雜。
我舉幾個例子。我們接近火時,皮膚會感到熱,當火熄滅時,我們就會感到冷,所以冷本身並不存在,冷只是因沒有熱量,我們把它叫作「寒冷」。同樣當一個人用手電筒照射時,眼睛就看見光,所以光是存在的,但當手電筒關掉時,我們會說變暗了,暗是因沒有光,我們把它叫作「黑暗」,我們沒有辦法研究黑暗,卻可以研究光。當喇叭有聲響,耳朵就聽得到聲音,若喇叭沒有聲響時,我們說這裡很「安靜」,實際上安靜只是沒有聲音而已。所以寒冷、黑暗、安靜本身是不存在的,它是在沒有熱量、光線、聲音時,我們用來描述它的一個詞。那什麼叫作「惡」呢?當一個人的內心有上帝的愛時,看起來就很可愛,我們稱它「良善」;當一個人心中上帝的愛不見時,看起來就很可怕,我們把它叫作「邪惡」。所以「惡」本身並不存在,它只是良善消失時的結果,所以惡不需要上帝創造它,上帝創造的都是好的。這是一個哲學上的辯解。
Ⅱ、罪與惡(Sin and Evil)
1. 罪:偏差(Deviation)άμαρτία(hamartia)
a. 過犯(Trespass)παράπτωμα(paraptoma)
b. 虧欠(Debt)όφείλημα(opheilema)
罪與惡有什麼關係呢?剛才講過,惡不一定是罪,我們常說「罪惡、罪惡」,但罪是罪、惡是惡,兩者是不同的。曾經提過「罪」就是箭沒有射中靶心(bull’s eye),當你射中靶心時就得滿分,沒有射中就是偏差,射太遠或太近都是罪,路加福音用άμαρτία(hamartia)這個字,「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路11:4a)罪其實就是偏差(deviation),「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賽53:6)偏差有兩種,一種是射太遠,是超過(over),我們叫作過犯(Sin of Commission),做了不該做的。另一種是射太近,是不及(under),我們叫作虧欠(Sin of Omission),不做該做的。超過或不及都沒有射中紅心,所以罪有兩種,就是「過」和「不及」,也就是矢不中的。
第一種罪是「過犯」παράπτωμα(paraptoma),是指超過一條界線,「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太6:14)律法就是一條界線,你不可以超過,超過就犯罪,「凡犯罪的,就是違背律法;違背律法就是罪。」(約壹3:4)。第二種罪是該做的沒有做,也就是「虧欠」,馬太福音用「債(debt)」這個字,其希臘文是όφείλημα(opheilema),「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太6:12), opheilema就是該做的沒有做,或做得不夠,「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
一般來講,我們會比較同意,不該做的去做是犯錯,可是該做的沒去做,怎麼能說我犯錯呢?但耶穌認為後者比較重要,因為我們常會忽略。這個禮拜我去參加臨床醫學倫理的討論會,有一個問題到今天為止,在醫師的心中還是有困擾,就是做了(作為)會有問題,不做(不作為)不會有問題,我想每個人也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例如當你的親人中風不醒人事、呼吸有困難時,醫生會問家屬要不要插管?若決定插管,呼吸器裝上去,使其暫時維持生命,過了一年、兩年,他也沒有醒過來,變成植物人。過了十幾年,家屬會問該怎麼辦?因為他不像一個人,他的確活著,是靠呼吸器在活。這時就有「要不要拔管?」的問題來了,因為已經知道他的腦不可能恢復了。這時若還一直維持他的生命是對或不對?問題就在這,當到了決定要不要拔管時,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一個醫師願意做這個決定,因為拔管會覺得是殺了病人,這叫作「作為」。起初他不會呼吸、決定要不要插管比較沒有困難,因為如果不插管,我只是沒有做什麼,是他自己不能呼吸而死,這是「不作為」。可是現在管子留在那邊,我把它拔掉,感覺是我殺了他。其實在我們內心裡,包括醫師或每一個人,還是認為做了罪較重,不做就不是罪,這是我們的想法,但目前醫學倫理認為這兩種決定是一樣的。可是耶穌認為,由於我們會忽略該做卻不去做的,所以將來審判時,他不會問你做了什麼錯事,而是會問你有沒有做該做的事,用這樣來斷定誰可以進天國,耶穌比較在意這點。「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裡,你們不來看顧我。」(太25:42-43)你沒有害我,你只是不救我,上帝比較在意這個不夠的部分。
2. 惡:不好(Bad) πονερος(poneros) κακός (kakos)
a. 自然惡(Natural Evil)災病 disaster, disease
b. 道德惡(Moral Evil)罪惡 guilt,gang
接下來講惡。惡和罪不同,惡的範疇較大,罪的範疇較小,罪一定不對,惡不見得不對。惡(evil)就是不好(bad),是好(good)的相反,好就是快樂、高興、和諧等等,但當我們感到痛苦、挫折時,就會覺得不好,但不一定是罪。所以不好不一定不對,惡(evil)本身就是不好,不好不一定是罪。不好有兩種,一種是πονερος(poneros),另一種是κακός(kakos)。κακός(kakos)是在自然律裡面發生,讓人受苦,比如天災地震,照著自然律會使人受苦的我們都覺得不好,但它不是罪,因為不牽涉到罪的問題,這是「自然惡(Natural Evil)」。πονερος(poneros)是人或撒旦決定做出不好的事,這是「道德惡(Moral Evil)」,道德惡則是罪。所以世界上的惡有兩種,細菌跑進體內,在身體上發生的就是疾病(disease),疾病是一個自然惡,但它不是罪。「你所知道埃及各樣的惡疾,他不加在你身上……」(申7:15)大水、颱風、地震這些災難(disaster)我們覺得不好,但這和罪沒有關係,因為是自然律在運行,使我們受到傷害,是外界自然的惡,是一種患難,「救贖我脫離一切患難的那使者,賜福與這兩個童子……。」(創48:16)
另一種惡是在我們的內心裡,也是主禱文中的要點,不要叫我們陷入罪惡,這是我們裡面惡心(guilt)的問題,「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太15:19)這種就是罪。另一種是集體的惡(Social Evil),即惡群(gang),像希特勒時期的大肆屠殺,「這世代是一個邪惡的世代。」(路11:29)這些都與人有關,也都是罪。
Ⅲ、陷入罪惡(Falling Into Evil)
曾經解釋過主禱文中「不叫我們遇見試探」這句經文,其實不是「不叫我們遇見試探」,而是「不叫我們陷入罪惡」,因為魔鬼試探的目的就是要我們陷入惡中。陷入罪惡這個字,中文翻譯是「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太6:13a),表示這個字有不同的解釋,到底哪一個翻譯才對?「惡」的希臘文是τού πονηρού(tou poneirou),它可以是中性的,也可以是陽性的,所有格的主格是屬於哪一種,解釋也會跟著有所不同。若它的主格是陽性的,就叫作ο‛ πονερός(ho poneros);若主格是中性的,就叫作τό πονερόν(to poneron),中文沒有這樣的問題,拉丁語系則有陽性、中性、陰性的區別。當主格是陽性時,就翻譯成惡者,若主格是中性時,就翻譯成惡行,所以「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這兩種翻譯我想都可以。然而在聖經的解釋上還未有共識的答案,因為主禱文中耶穌用τού πονηρού(tou poneirou)這個字,由於不知道主格是陽性或中性,所以中文兩種解釋都可以。但是大部分的學者傾向支持「惡者」的解釋,就是撒旦的意思,也是希臘東正教教父們所強調的,因為它有定冠詞。但西方拉丁教父強調的則是惡行,是救我們脫離惡行為,而不是脫離惡鬼、惡人。經文「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太13:19)用的就是陽性主格。經文「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污穢人」(可7:23)用的就是中性主格。總括來講,兩者應該是相關的,因為撒旦引誘我們才會去作惡,求耶穌幫助、保守我們不要被撒旦引誘,萬一被引誘時,保護我們不要繼續陷下去而做出惡行,所以我想中文兩種解釋都可以,但有些學者則認為一定是單一解釋。
所有格(惡) 陽性主格(惡者) 中性主格(惡行)
τού πονηρού
(tou poneirou) ο‛ πονερός
(ho poneros) τό πονερόν
(to poneron)
1. 撒旦的誘惑(Allurement)
為何我們會被撒旦引誘?因為撒旦會裝可愛,會誇讚你很行、很了不起,結果你開始驕傲,然後牠就開始引誘你。蛇就是這樣引誘夏娃的,「……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林後11:3b)「夏娃,妳很棒,我想請教你喔,上帝可是真的跟你們說如何云云。」撒旦先用一種很無辜的態度要跟你請教,你若覺得那沒什麼,就會跟牠搭上線,結果就逐漸被牠引誘。
2. 撒旦的控告(Allegation)
等你上鉤後,牠的可愛馬上就變了臉色,並且開始控告你,耍狠樣,指責你好爛,說你起不了,你就愈發感到自慚形穢而絕望,認為上帝一定不要你了。撒旦第一步若不成功,就會使用B計畫,從引誘到控告,「……那在我們上帝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啟12:10b)最後目的是要你離開上帝,要是你絕望而犯罪,那牠就成功了。所以撒旦是引誘者,又是控告者。這兩種伎倆都會讓我們陷入罪惡,一種是讓我們跌倒、陷入,一種是讓我們脫離不了,就會絕望,自暴自棄,這是撒旦使用的策略。
3. 環境的壓力(Influence)
除了撒旦以外,我們的環境也會引誘我們行惡,環境的影響是社會壓力(Social Pressure)。大部分青少年開始抽煙或吸毒,都是因為同儕朋友的關係,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想去吸毒的,都是因被朋友譏刺、迫誘才去吸第一口,這是外患,若你沒有辦法抗壓,就會屈從,最後就隨波逐流。「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12:2a)中文聖經翻譯得較客氣,原文意思其實是不要讓世界壓制成它的型,應該翻譯作Don’t be conformed(不要被壓入世界的模式),不只是不去學習世界的樣子就好,而是世界有它巨大的力量,一直要把你扭成它的型,你要不斷得抵抗它,否則就會被它所壓塑。
4. 情慾的放縱(Indulgence)
就算你能抵抗世界的力量,你內心的慾望又是另外一種誘因。慾望也會讓我們作惡,造成情慾上的放縱,它會使你產生衝動,這是內憂。魔鬼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引誘,另一是控告。除了魔鬼以外,還有兩個世界的影響,一是外在的壓力,一是內心的衝動,都會讓你做不該做的事,之後就會失控,最後就如燎原野火,「……將我們上帝的恩變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猶1:4b)
5. 被惡所同化(Assimilation)
另外一種惡是,本來你是好好的,但因別人對你不善,讓你很生氣,就想「既然你可以這樣對我,我也要以牙還牙」。不知不覺中,你也和對方一樣了。夫妻吵架常常就是這樣,你罵我回,沒完沒了,認為因你罵在先,所以我回沒有錯,覺得自己做得理直氣壯,其實是「被惡同化」。聖經從舊約到新約都說不要這樣,「你不要說,我要以惡報惡;要等候耶和華,他必拯救你。」(箴20:22)因為以惡報惡,你本身也就跟著成為惡。「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太5:38-39a)「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12:21)「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彼前3:9)被人罵時,情緒很容易被挑起,會不想要白白被罵,於是就回罵,不知不覺就被對方同化了。所以日後家裡面吵架時,不管對方罵你多久,你不要回罵,不然你就跟對方一樣,因為罵人沒好話。
Ⅳ、救阮脫惡(Deliver Us From Evil)
1. 惡魔(Evil Devil)
2. 惡世(Evil World)
3. 惡慾(Evil Desire)
惡有三個來源:一個是屬世的,一個是屬情慾的,一個是屬魔鬼的,「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雅3:15)上一篇信息的結論提到,惡的魔鬼叫作惡魔(Evil Devil),牠會用網羅來擄掠我們,我們要留意牠的詭計,「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牠的網羅。」(提後2:26)邪惡的世界(Evil World)則會影響、污染我們,所以我們要竭力認識耶穌基督,才能夠脫離這世界邪惡的影響,「因認識主―救主耶穌基督,得以脫離世上的污穢……」(彼後2:20a)而我們內心裡也有作惡的慾望,情慾會造成敗壞,我們若愈來愈有主耶穌基督的性情,就能夠脫離這樣的敗壞,「……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上帝的性情有分。」(彼後1:4b)所以我們要在惡魔、惡世、惡慾這三個對象上留意,不然就會陷入惡中。
Ⅴ、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事實上關於道德惡和自然惡的關連是很複雜的,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容易。在道德惡出現時,上帝為了要教導我們,常常用自然惡來管教我們,你若是學到教訓、悔改後,你的道德惡會因遭遇自然惡而變好,這是管教的目的。
1. 亞當夏娃陷入惡
本來上帝創造伊甸園時,一切都很美好,園中有一棵分別善惡樹。上帝特別交代亞當夏娃這顆樹上的果子絕對不能吃,因為吃了會死。但由於這棵樹上的果子長得好看又可愛,當果子長出來後,蛇(撒旦)看見機會來了,就跟夏娃說這棵樹上長了美麗的果實。夏娃一看,愈看愈好看、愈聞愈想吃,撒但對她說:「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3:5)所以人的墮落是為了想知道善惡,上帝已說過那棵樹叫作分別善惡樹,夏娃知道吃了那棵樹上的果子會死,是不好的,不用吃也知道。但是蛇跟她說,妳要是真的吃了才知道會不會死,也就是說,你原是知道惡的,但一定要進入惡中才知道惡嗎?結果夏娃和亞當被蛇騙了,真的陷入惡中。「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意思是,上帝說的不算,要自己作的決定才算,於是我們就不依靠上帝,而是依靠自己作最終的實驗者和判斷者,這是亞當夏娃墮落最主要的理由。
2. 上帝用災病管教
以色列人都是亞當的後裔,也會做出同樣的事。因為摩西做了上帝沒有說的事情,(民20:8-12)上帝對他說:「你在曠野擊打磐石的事上沒有尊我為聖,所以你沒有辦法進迦南地。」由於摩西沒能進入迦南地,所以他在約旦河東的摩押平原特別跟以色列人交代,要他們注意進入迦南地之後,若是作惡,上帝會用各樣的自然惡來管教你們的道德惡,那時你們要趕快悔改,因為還有機會。「你若不謹守遵行,耶和華就必將奇災,就是至大至長的災,至重至久的病,加在你和你後裔的身上。」(申28:59)摩西這句話就把自然惡和道德惡講得很清楚。天災和疾病是自然惡,是不好的事情,但為了讓我們變好,上帝能夠用這些我們認為不好的事情。因為我們的道德已經變壞,所以上帝用自然惡來讓我們悔改、學習,教導我們不再犯罪。
3. 管教的惡帶來善
管教的過程我們認為不好,但上帝的目的是好的,希伯來書說:「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12:11)目的是道德的善,但所經歷的可能是自然的惡。
4. 約伯遭惡是奧秘
既然上帝是這樣說,有人就認為,你若是遇到天災疾病,那是因為你的道德有問題,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並非所有遇到天災疾病的人都是因為他們的道德不好,所以上帝特別把約伯記放在聖經中,為了告訴我們事情不盡然是這樣。
在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上帝本來給他很大的祝福,約伯擁有很多的產業,但突然間他遇到很多很大的災禍,是我們無法全部理解的。一日,天上降下火來,將他的群羊和僕人都燒滅了,這是天災;迦勒底人分作三隊忽然闖來,把駱駝擄去,並殺了他的僕人,這是人禍。自然惡和迦勒底人的道德惡,約伯都遇見了。他還有一間後山的小別墅,他的子女常常去那邊吃飯喝酒歡樂,也沒做什麼惡事,突然龍捲風來襲使得房屋倒塌,十個子女都身亡,這是天災;最後他所有的都失去了,只剩下自己,上帝又讓他全身長毒瘡,又髒又臭又難受,他的妻子也說負面的話咒罵他,這是人禍。
在他最可憐時,上帝讓他三個最好的朋友來探望安慰他,但他們認為是約伯犯了罪受到上帝的管教,不然怎會接連兩回的天災人禍都臨到約伯?三個人輪流勸約伯悔改,但約伯則堅持自己沒有犯罪。他的三個朋友(提幔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拿瑪人瑣法)講不過他,之後還來一個遲到的布西人以利戶,也是勸約伯悔改,但約伯仍舊不改初衷。最後上帝出現,同意約伯沒有錯,遇到天災人禍不一定是你有問題。上帝反問約伯一些無法回答的問題,約伯因此明白,惡的事情超過我所能理解的複雜,苦難是一個奧秘。他的結論是:「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伯42:3)所以約伯記並沒有給苦難一個解答。當一個人遇到天災人禍,佛教認為「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基督教沒有這樣的講法,不是惡沒有惡報,惡是有惡報,但惡報不一定惡。遇到天災人禍,有很多是我們無法理解的,但我們可以求問上帝為何會如此,而約伯記告訴我們,人生遇到的自然惡,不一定就是道德惡所造成的,有很多是我們無法明白的。
5. 疾病不必然犯罪
耶穌的時代,他的學生也是這樣的觀念。「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9:2-3)很多人都認為遇到壞事一定是你有問題,這樣的觀念是根深柢固的。家中若生了一個先天殘障的孩子,夫妻可能都會怪罪對方,是不是你家積德有問題?背後的意思是歸咎於你的道德不好,今日才會生出這樣的孩子。約伯說是奧秘,但耶穌說得更多: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多幫助他,為要顯出上帝的作為,上帝的作為是愛心的作為,就是減輕對方的痛苦。所以當你遇見別人有苦難的遭遇時,不要討論誰不對,而是自問我能夠做什麼,來減輕對方的痛苦。上帝的作為就是把他的問題處理好,解決他的自然惡,所以自然惡不是只能忍受而已。照佛教的說法是要忍受,因為前世有罪,需要在今世承受,這樣才能打平,不然下輩子還要繼續償還。但基督教不這麼想,而認為自然惡是一個奧秘,如果我們遇見了並可以幫忙時,就應該減輕對方的痛苦,而非問是誰的錯。
6. 求上帝減輕苦難
所以當我們遇見惡事時,可以跟上帝禱告,不管那是哪種惡(天災或人禍),因為我們禱告,上帝會讓那樣的痛苦減少。「若不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選民,那日子必減少了。」(太24:22)
7. 幫別人減輕苦難
遇到別人有苦難時,你若能夠,就儘量的幫助對方減輕惡所帶來的痛苦,這也是耶穌基督在最後審判時判別的方式,「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25:35-36)沒有問對方為何飢餓、為何口渴、為何沒地方住、為何沒衣服穿等等,而是滿足對方的需要,所以自然惡是我們要努力減輕的。背後的原因不論是奧秘或犯罪,是他與上帝的關係,我們沒有責任去討論或怪罪,因為內中有奧秘的部分是我們不知道的,但我們的責任是去盡力減輕對方的苦難,這才是耶穌基督要我們做的。
Ⅵ、結論:穿神所賜全副軍裝 抵擋惡者一切火箭
自然惡與道德惡之間有很複雜的關係(如下圖)。外在部分有上帝、撒旦和世界,自我的部分有災病、罪惡、情慾,同樣的,鄰舍也會有這三方面問題。罪惡就是道德惡,災病就是自然惡。再來我們要討論惡在上帝、撒旦、世界和我們之間的互動關係。
上帝允許撒旦統治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透過刺激來引起我們的情慾,造成人的放縱犯罪。聲色媒介大部分是這樣,因為我們有各種慾望,世界就提供各種刺激,你若抵抗不了就會去做壞事。世界也透過社會群體的影響力,來迫使你屈從,因為大家都隨著潮流風氣在走。
此外上帝也允許撒旦試探人,因他要試煉我們(詳見上一篇信息),試煉與試探都是同一件事,對撒旦來說是要試探我們,希望我們垮掉,但上帝是希望我們經過試煉越發成熟。一旦我們犯了罪,上帝為了救我們,就施行管教,使我們遇見災病,好讓我們知道錯了。當上帝管教時,你就要趕快悔改,這樣事情就不會蔓延開來,試驗就結束了。但有時我們遇到災病並非是因為受到管教,像約伯的遭遇就是個奧秘,所以遇到災病不一定是你犯了罪,有時與罪無關,這時我們就要跟上帝祈求減輕痛苦。
鄰舍有時犯罪作惡得罪你,讓你遇到痛苦災禍,也就是對方的道德惡變成你的自然惡,你就需要饒恕對方。鄰舍有時遇到災病,可能是個奧秘,你需要幫助他,不去討論是誰造成的,而是我能做什麼來減輕對方的痛苦。要是我得罪了鄰舍,若有機會應儘量與其和好。
所以看起來,自然惡和道德惡之間,因為上帝、撒旦、世界的關係,有很複雜的互動。我們要祈求上帝幫助我們,穿上他給我們的全副的軍裝,「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原文作摔跤;下同),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此外,又拿著信德當作籐牌,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弗6:11-16)以抵擋撒旦透過世界的刺激、引誘、影響或試探,使我們能夠有一道防火牆的保護。萬一要是保護不成,真的陷入罪惡時,我們跟上帝承認自己犯了罪,求主赦免,寶血潔淨,「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1:9)因為耶穌名字的意思就是要把他的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就是要回答我們「救我們脫離惡」的禱告。犯罪悔改,並與人、神和好,是解決道德惡的方式。災病的問題,我們跟上帝祈求,我若不對請你管教;我若無錯,求你減輕痛苦。要是鄰舍遇到災病時,我們就問上帝自己能做些什麼,使其減輕痛苦,而不是去討論他是否犯了罪,那是他要去面對的問題。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上帝,你讓我們有自由,而我們常常做出不好的選擇,陷入惡中,使得我們周圍的人受苦,主,你都知道。或許我們周圍的人做出不好的選擇,令我們受苦,使得我們遇到各樣的苦楚。求天父幫助我們,在苦難苦楚中,有些是我們需要學習你的管教,有些是我們需要學習依靠你,求你憐憫,減輕我們的痛苦。當我們看到別人受苦時,幫助我們不用指責的態度,在那裡歸咎責任為何,我們乃是跟上帝求問說,我們有沒有什麼能力來減輕他們的痛苦。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經文:馬太福音第六章13b節
時間: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 (二十六):主禱文 (十一) 救阮脫惡
主禱文裡向上帝祈求的,路加寫六項,馬太寫七項,希臘文的路加福音少了「救我們脫離兇惡」這句,但中文聖經把它加上去。梁望惠傳道提過這是版本的問題。路加認為,「不叫我們遇見試探」與「不陷入惡」是相同的意思;但馬太認為多一項比較安全,萬一我們掉進試探,也求主救拔我們脫離罪惡。
Ⅰ、引言:惡的本質(The Essence of Evil)
關於「兇惡」如何解釋也有爭議,有人說是惡者,有人說是兇惡。今天的經文提到惡,惡跟罪有何關係?惡都是罪嗎?或者不是?講到惡,我們通常會聯想到邪惡或魔鬼,並且對象總是指向別人。這問題在教會歷史、哲學、神學上一直都是爭辯的議題。一位全能、全善的上帝,如果是他創造一切,為什麼世界會有惡產生呢?惡是怎麼來的?這問題一直有不同的答案,有人用一個小學生與教授對話的方式來討論這個問題―─「惡的本質是什麼?」
教授說:「I’ll prove to you.
(我可以證明給你們看)
If God exists, then he is evil.
(如果上帝存在,他就是邪惡的。)
Did God create everything that exists?
(上帝是否創造一切的存在呢?)
If God created everything,
(上帝如果創造一切,)
then he created evil,
(他就創造了邪惡,)
which means God is evil.
(所以上帝是邪惡的。)」
學生說:「Excuse me, Professor,
(對不起,教授,)
Does cold exist?(寒冷存在嗎?)」
教授說:「What kind of question is this?
(這是什麼問題?)
Of course it exists.
(寒冷當然存在。)
Have you never been cold?
(你難道從來沒有冷過嗎?)」
學生說:「In fact, sir, cold does not exist.
(事實上,先生,寒冷並不存在。)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physics,
(根據物理學定律,)
what we consider cold,
(我們所認為的寒冷,)
is in reality the absence of heat.
(實際上是沒有熱度的情況。)」
學生說:「Professor, does darkness exist?
(教授,黑暗存在嗎?)」
教授說:「Of course, it does.
(黑暗當然存在。)
學生說:「You are wrong, sir.
(先生,你錯了。)
Darkness does not exist, either.
(黑暗也不存在。)
Darkness is in reality the absence of light.
(事實上,黑暗是沒有亮光的情況。)
Light we can study, but not darkness.
(亮光我們可以研究,黑暗就無法研究。)
Evil does not exist.
(邪惡並不存在。)
It is just like darkness and cold.
(邪惡只是像黑暗與寒冷一樣。)
God did not create evil.
(上帝並沒有創造邪惡。)
Evil is the result of what happens,
(邪惡是一種會發生的情況,)
when man does not have God’s love present in his heart.
(當一個人沒有上帝的愛存在他的心裡。)」
此影片對話的後段還提到這個發問的小朋友是愛因斯坦,在網路上造成很多的討論。有人追蹤發現,這部短片是2004年出現在網路上,而發問者是愛因斯坦的部分到2007年才出現,所以有人認為這段對話跟愛因斯坦無關。但這問題本身很有意思,就是到底惡的存在是怎樣的本質?上帝若創造萬物,那上帝就是惡的,因為惡也是他造的,而惡是不好的。但惡不見得不好,惡的問題其實是比罪更複雜。
我舉幾個例子。我們接近火時,皮膚會感到熱,當火熄滅時,我們就會感到冷,所以冷本身並不存在,冷只是因沒有熱量,我們把它叫作「寒冷」。同樣當一個人用手電筒照射時,眼睛就看見光,所以光是存在的,但當手電筒關掉時,我們會說變暗了,暗是因沒有光,我們把它叫作「黑暗」,我們沒有辦法研究黑暗,卻可以研究光。當喇叭有聲響,耳朵就聽得到聲音,若喇叭沒有聲響時,我們說這裡很「安靜」,實際上安靜只是沒有聲音而已。所以寒冷、黑暗、安靜本身是不存在的,它是在沒有熱量、光線、聲音時,我們用來描述它的一個詞。那什麼叫作「惡」呢?當一個人的內心有上帝的愛時,看起來就很可愛,我們稱它「良善」;當一個人心中上帝的愛不見時,看起來就很可怕,我們把它叫作「邪惡」。所以「惡」本身並不存在,它只是良善消失時的結果,所以惡不需要上帝創造它,上帝創造的都是好的。這是一個哲學上的辯解。
Ⅱ、罪與惡(Sin and Evil)
1. 罪:偏差(Deviation)άμαρτία(hamartia)
a. 過犯(Trespass)παράπτωμα(paraptoma)
b. 虧欠(Debt)όφείλημα(opheilema)
罪與惡有什麼關係呢?剛才講過,惡不一定是罪,我們常說「罪惡、罪惡」,但罪是罪、惡是惡,兩者是不同的。曾經提過「罪」就是箭沒有射中靶心(bull’s eye),當你射中靶心時就得滿分,沒有射中就是偏差,射太遠或太近都是罪,路加福音用άμαρτία(hamartia)這個字,「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路11:4a)罪其實就是偏差(deviation),「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賽53:6)偏差有兩種,一種是射太遠,是超過(over),我們叫作過犯(Sin of Commission),做了不該做的。另一種是射太近,是不及(under),我們叫作虧欠(Sin of Omission),不做該做的。超過或不及都沒有射中紅心,所以罪有兩種,就是「過」和「不及」,也就是矢不中的。
第一種罪是「過犯」παράπτωμα(paraptoma),是指超過一條界線,「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太6:14)律法就是一條界線,你不可以超過,超過就犯罪,「凡犯罪的,就是違背律法;違背律法就是罪。」(約壹3:4)。第二種罪是該做的沒有做,也就是「虧欠」,馬太福音用「債(debt)」這個字,其希臘文是όφείλημα(opheilema),「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太6:12), opheilema就是該做的沒有做,或做得不夠,「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
一般來講,我們會比較同意,不該做的去做是犯錯,可是該做的沒去做,怎麼能說我犯錯呢?但耶穌認為後者比較重要,因為我們常會忽略。這個禮拜我去參加臨床醫學倫理的討論會,有一個問題到今天為止,在醫師的心中還是有困擾,就是做了(作為)會有問題,不做(不作為)不會有問題,我想每個人也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例如當你的親人中風不醒人事、呼吸有困難時,醫生會問家屬要不要插管?若決定插管,呼吸器裝上去,使其暫時維持生命,過了一年、兩年,他也沒有醒過來,變成植物人。過了十幾年,家屬會問該怎麼辦?因為他不像一個人,他的確活著,是靠呼吸器在活。這時就有「要不要拔管?」的問題來了,因為已經知道他的腦不可能恢復了。這時若還一直維持他的生命是對或不對?問題就在這,當到了決定要不要拔管時,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一個醫師願意做這個決定,因為拔管會覺得是殺了病人,這叫作「作為」。起初他不會呼吸、決定要不要插管比較沒有困難,因為如果不插管,我只是沒有做什麼,是他自己不能呼吸而死,這是「不作為」。可是現在管子留在那邊,我把它拔掉,感覺是我殺了他。其實在我們內心裡,包括醫師或每一個人,還是認為做了罪較重,不做就不是罪,這是我們的想法,但目前醫學倫理認為這兩種決定是一樣的。可是耶穌認為,由於我們會忽略該做卻不去做的,所以將來審判時,他不會問你做了什麼錯事,而是會問你有沒有做該做的事,用這樣來斷定誰可以進天國,耶穌比較在意這點。「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裡,你們不來看顧我。」(太25:42-43)你沒有害我,你只是不救我,上帝比較在意這個不夠的部分。
2. 惡:不好(Bad) πονερος(poneros) κακός (kakos)
a. 自然惡(Natural Evil)災病 disaster, disease
b. 道德惡(Moral Evil)罪惡 guilt,gang
接下來講惡。惡和罪不同,惡的範疇較大,罪的範疇較小,罪一定不對,惡不見得不對。惡(evil)就是不好(bad),是好(good)的相反,好就是快樂、高興、和諧等等,但當我們感到痛苦、挫折時,就會覺得不好,但不一定是罪。所以不好不一定不對,惡(evil)本身就是不好,不好不一定是罪。不好有兩種,一種是πονερος(poneros),另一種是κακός(kakos)。κακός(kakos)是在自然律裡面發生,讓人受苦,比如天災地震,照著自然律會使人受苦的我們都覺得不好,但它不是罪,因為不牽涉到罪的問題,這是「自然惡(Natural Evil)」。πονερος(poneros)是人或撒旦決定做出不好的事,這是「道德惡(Moral Evil)」,道德惡則是罪。所以世界上的惡有兩種,細菌跑進體內,在身體上發生的就是疾病(disease),疾病是一個自然惡,但它不是罪。「你所知道埃及各樣的惡疾,他不加在你身上……」(申7:15)大水、颱風、地震這些災難(disaster)我們覺得不好,但這和罪沒有關係,因為是自然律在運行,使我們受到傷害,是外界自然的惡,是一種患難,「救贖我脫離一切患難的那使者,賜福與這兩個童子……。」(創48:16)
另一種惡是在我們的內心裡,也是主禱文中的要點,不要叫我們陷入罪惡,這是我們裡面惡心(guilt)的問題,「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太15:19)這種就是罪。另一種是集體的惡(Social Evil),即惡群(gang),像希特勒時期的大肆屠殺,「這世代是一個邪惡的世代。」(路11:29)這些都與人有關,也都是罪。
Ⅲ、陷入罪惡(Falling Into Evil)
曾經解釋過主禱文中「不叫我們遇見試探」這句經文,其實不是「不叫我們遇見試探」,而是「不叫我們陷入罪惡」,因為魔鬼試探的目的就是要我們陷入惡中。陷入罪惡這個字,中文翻譯是「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太6:13a),表示這個字有不同的解釋,到底哪一個翻譯才對?「惡」的希臘文是τού πονηρού(tou poneirou),它可以是中性的,也可以是陽性的,所有格的主格是屬於哪一種,解釋也會跟著有所不同。若它的主格是陽性的,就叫作ο‛ πονερός(ho poneros);若主格是中性的,就叫作τό πονερόν(to poneron),中文沒有這樣的問題,拉丁語系則有陽性、中性、陰性的區別。當主格是陽性時,就翻譯成惡者,若主格是中性時,就翻譯成惡行,所以「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這兩種翻譯我想都可以。然而在聖經的解釋上還未有共識的答案,因為主禱文中耶穌用τού πονηρού(tou poneirou)這個字,由於不知道主格是陽性或中性,所以中文兩種解釋都可以。但是大部分的學者傾向支持「惡者」的解釋,就是撒旦的意思,也是希臘東正教教父們所強調的,因為它有定冠詞。但西方拉丁教父強調的則是惡行,是救我們脫離惡行為,而不是脫離惡鬼、惡人。經文「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太13:19)用的就是陽性主格。經文「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污穢人」(可7:23)用的就是中性主格。總括來講,兩者應該是相關的,因為撒旦引誘我們才會去作惡,求耶穌幫助、保守我們不要被撒旦引誘,萬一被引誘時,保護我們不要繼續陷下去而做出惡行,所以我想中文兩種解釋都可以,但有些學者則認為一定是單一解釋。
所有格(惡) 陽性主格(惡者) 中性主格(惡行)
τού πονηρού
(tou poneirou) ο‛ πονερός
(ho poneros) τό πονερόν
(to poneron)
1. 撒旦的誘惑(Allurement)
為何我們會被撒旦引誘?因為撒旦會裝可愛,會誇讚你很行、很了不起,結果你開始驕傲,然後牠就開始引誘你。蛇就是這樣引誘夏娃的,「……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林後11:3b)「夏娃,妳很棒,我想請教你喔,上帝可是真的跟你們說如何云云。」撒旦先用一種很無辜的態度要跟你請教,你若覺得那沒什麼,就會跟牠搭上線,結果就逐漸被牠引誘。
2. 撒旦的控告(Allegation)
等你上鉤後,牠的可愛馬上就變了臉色,並且開始控告你,耍狠樣,指責你好爛,說你起不了,你就愈發感到自慚形穢而絕望,認為上帝一定不要你了。撒旦第一步若不成功,就會使用B計畫,從引誘到控告,「……那在我們上帝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啟12:10b)最後目的是要你離開上帝,要是你絕望而犯罪,那牠就成功了。所以撒旦是引誘者,又是控告者。這兩種伎倆都會讓我們陷入罪惡,一種是讓我們跌倒、陷入,一種是讓我們脫離不了,就會絕望,自暴自棄,這是撒旦使用的策略。
3. 環境的壓力(Influence)
除了撒旦以外,我們的環境也會引誘我們行惡,環境的影響是社會壓力(Social Pressure)。大部分青少年開始抽煙或吸毒,都是因為同儕朋友的關係,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想去吸毒的,都是因被朋友譏刺、迫誘才去吸第一口,這是外患,若你沒有辦法抗壓,就會屈從,最後就隨波逐流。「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12:2a)中文聖經翻譯得較客氣,原文意思其實是不要讓世界壓制成它的型,應該翻譯作Don’t be conformed(不要被壓入世界的模式),不只是不去學習世界的樣子就好,而是世界有它巨大的力量,一直要把你扭成它的型,你要不斷得抵抗它,否則就會被它所壓塑。
4. 情慾的放縱(Indulgence)
就算你能抵抗世界的力量,你內心的慾望又是另外一種誘因。慾望也會讓我們作惡,造成情慾上的放縱,它會使你產生衝動,這是內憂。魔鬼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引誘,另一是控告。除了魔鬼以外,還有兩個世界的影響,一是外在的壓力,一是內心的衝動,都會讓你做不該做的事,之後就會失控,最後就如燎原野火,「……將我們上帝的恩變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猶1:4b)
5. 被惡所同化(Assimilation)
另外一種惡是,本來你是好好的,但因別人對你不善,讓你很生氣,就想「既然你可以這樣對我,我也要以牙還牙」。不知不覺中,你也和對方一樣了。夫妻吵架常常就是這樣,你罵我回,沒完沒了,認為因你罵在先,所以我回沒有錯,覺得自己做得理直氣壯,其實是「被惡同化」。聖經從舊約到新約都說不要這樣,「你不要說,我要以惡報惡;要等候耶和華,他必拯救你。」(箴20:22)因為以惡報惡,你本身也就跟著成為惡。「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太5:38-39a)「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12:21)「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彼前3:9)被人罵時,情緒很容易被挑起,會不想要白白被罵,於是就回罵,不知不覺就被對方同化了。所以日後家裡面吵架時,不管對方罵你多久,你不要回罵,不然你就跟對方一樣,因為罵人沒好話。
Ⅳ、救阮脫惡(Deliver Us From Evil)
1. 惡魔(Evil Devil)
2. 惡世(Evil World)
3. 惡慾(Evil Desire)
惡有三個來源:一個是屬世的,一個是屬情慾的,一個是屬魔鬼的,「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雅3:15)上一篇信息的結論提到,惡的魔鬼叫作惡魔(Evil Devil),牠會用網羅來擄掠我們,我們要留意牠的詭計,「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牠的網羅。」(提後2:26)邪惡的世界(Evil World)則會影響、污染我們,所以我們要竭力認識耶穌基督,才能夠脫離這世界邪惡的影響,「因認識主―救主耶穌基督,得以脫離世上的污穢……」(彼後2:20a)而我們內心裡也有作惡的慾望,情慾會造成敗壞,我們若愈來愈有主耶穌基督的性情,就能夠脫離這樣的敗壞,「……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上帝的性情有分。」(彼後1:4b)所以我們要在惡魔、惡世、惡慾這三個對象上留意,不然就會陷入惡中。
Ⅴ、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事實上關於道德惡和自然惡的關連是很複雜的,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容易。在道德惡出現時,上帝為了要教導我們,常常用自然惡來管教我們,你若是學到教訓、悔改後,你的道德惡會因遭遇自然惡而變好,這是管教的目的。
1. 亞當夏娃陷入惡
本來上帝創造伊甸園時,一切都很美好,園中有一棵分別善惡樹。上帝特別交代亞當夏娃這顆樹上的果子絕對不能吃,因為吃了會死。但由於這棵樹上的果子長得好看又可愛,當果子長出來後,蛇(撒旦)看見機會來了,就跟夏娃說這棵樹上長了美麗的果實。夏娃一看,愈看愈好看、愈聞愈想吃,撒但對她說:「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3:5)所以人的墮落是為了想知道善惡,上帝已說過那棵樹叫作分別善惡樹,夏娃知道吃了那棵樹上的果子會死,是不好的,不用吃也知道。但是蛇跟她說,妳要是真的吃了才知道會不會死,也就是說,你原是知道惡的,但一定要進入惡中才知道惡嗎?結果夏娃和亞當被蛇騙了,真的陷入惡中。「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意思是,上帝說的不算,要自己作的決定才算,於是我們就不依靠上帝,而是依靠自己作最終的實驗者和判斷者,這是亞當夏娃墮落最主要的理由。
2. 上帝用災病管教
以色列人都是亞當的後裔,也會做出同樣的事。因為摩西做了上帝沒有說的事情,(民20:8-12)上帝對他說:「你在曠野擊打磐石的事上沒有尊我為聖,所以你沒有辦法進迦南地。」由於摩西沒能進入迦南地,所以他在約旦河東的摩押平原特別跟以色列人交代,要他們注意進入迦南地之後,若是作惡,上帝會用各樣的自然惡來管教你們的道德惡,那時你們要趕快悔改,因為還有機會。「你若不謹守遵行,耶和華就必將奇災,就是至大至長的災,至重至久的病,加在你和你後裔的身上。」(申28:59)摩西這句話就把自然惡和道德惡講得很清楚。天災和疾病是自然惡,是不好的事情,但為了讓我們變好,上帝能夠用這些我們認為不好的事情。因為我們的道德已經變壞,所以上帝用自然惡來讓我們悔改、學習,教導我們不再犯罪。
3. 管教的惡帶來善
管教的過程我們認為不好,但上帝的目的是好的,希伯來書說:「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12:11)目的是道德的善,但所經歷的可能是自然的惡。
4. 約伯遭惡是奧秘
既然上帝是這樣說,有人就認為,你若是遇到天災疾病,那是因為你的道德有問題,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並非所有遇到天災疾病的人都是因為他們的道德不好,所以上帝特別把約伯記放在聖經中,為了告訴我們事情不盡然是這樣。
在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上帝本來給他很大的祝福,約伯擁有很多的產業,但突然間他遇到很多很大的災禍,是我們無法全部理解的。一日,天上降下火來,將他的群羊和僕人都燒滅了,這是天災;迦勒底人分作三隊忽然闖來,把駱駝擄去,並殺了他的僕人,這是人禍。自然惡和迦勒底人的道德惡,約伯都遇見了。他還有一間後山的小別墅,他的子女常常去那邊吃飯喝酒歡樂,也沒做什麼惡事,突然龍捲風來襲使得房屋倒塌,十個子女都身亡,這是天災;最後他所有的都失去了,只剩下自己,上帝又讓他全身長毒瘡,又髒又臭又難受,他的妻子也說負面的話咒罵他,這是人禍。
在他最可憐時,上帝讓他三個最好的朋友來探望安慰他,但他們認為是約伯犯了罪受到上帝的管教,不然怎會接連兩回的天災人禍都臨到約伯?三個人輪流勸約伯悔改,但約伯則堅持自己沒有犯罪。他的三個朋友(提幔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拿瑪人瑣法)講不過他,之後還來一個遲到的布西人以利戶,也是勸約伯悔改,但約伯仍舊不改初衷。最後上帝出現,同意約伯沒有錯,遇到天災人禍不一定是你有問題。上帝反問約伯一些無法回答的問題,約伯因此明白,惡的事情超過我所能理解的複雜,苦難是一個奧秘。他的結論是:「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伯42:3)所以約伯記並沒有給苦難一個解答。當一個人遇到天災人禍,佛教認為「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基督教沒有這樣的講法,不是惡沒有惡報,惡是有惡報,但惡報不一定惡。遇到天災人禍,有很多是我們無法理解的,但我們可以求問上帝為何會如此,而約伯記告訴我們,人生遇到的自然惡,不一定就是道德惡所造成的,有很多是我們無法明白的。
5. 疾病不必然犯罪
耶穌的時代,他的學生也是這樣的觀念。「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9:2-3)很多人都認為遇到壞事一定是你有問題,這樣的觀念是根深柢固的。家中若生了一個先天殘障的孩子,夫妻可能都會怪罪對方,是不是你家積德有問題?背後的意思是歸咎於你的道德不好,今日才會生出這樣的孩子。約伯說是奧秘,但耶穌說得更多: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多幫助他,為要顯出上帝的作為,上帝的作為是愛心的作為,就是減輕對方的痛苦。所以當你遇見別人有苦難的遭遇時,不要討論誰不對,而是自問我能夠做什麼,來減輕對方的痛苦。上帝的作為就是把他的問題處理好,解決他的自然惡,所以自然惡不是只能忍受而已。照佛教的說法是要忍受,因為前世有罪,需要在今世承受,這樣才能打平,不然下輩子還要繼續償還。但基督教不這麼想,而認為自然惡是一個奧秘,如果我們遇見了並可以幫忙時,就應該減輕對方的痛苦,而非問是誰的錯。
6. 求上帝減輕苦難
所以當我們遇見惡事時,可以跟上帝禱告,不管那是哪種惡(天災或人禍),因為我們禱告,上帝會讓那樣的痛苦減少。「若不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選民,那日子必減少了。」(太24:22)
7. 幫別人減輕苦難
遇到別人有苦難時,你若能夠,就儘量的幫助對方減輕惡所帶來的痛苦,這也是耶穌基督在最後審判時判別的方式,「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25:35-36)沒有問對方為何飢餓、為何口渴、為何沒地方住、為何沒衣服穿等等,而是滿足對方的需要,所以自然惡是我們要努力減輕的。背後的原因不論是奧秘或犯罪,是他與上帝的關係,我們沒有責任去討論或怪罪,因為內中有奧秘的部分是我們不知道的,但我們的責任是去盡力減輕對方的苦難,這才是耶穌基督要我們做的。
Ⅵ、結論:穿神所賜全副軍裝 抵擋惡者一切火箭
自然惡與道德惡之間有很複雜的關係(如下圖)。外在部分有上帝、撒旦和世界,自我的部分有災病、罪惡、情慾,同樣的,鄰舍也會有這三方面問題。罪惡就是道德惡,災病就是自然惡。再來我們要討論惡在上帝、撒旦、世界和我們之間的互動關係。
上帝允許撒旦統治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透過刺激來引起我們的情慾,造成人的放縱犯罪。聲色媒介大部分是這樣,因為我們有各種慾望,世界就提供各種刺激,你若抵抗不了就會去做壞事。世界也透過社會群體的影響力,來迫使你屈從,因為大家都隨著潮流風氣在走。
此外上帝也允許撒旦試探人,因他要試煉我們(詳見上一篇信息),試煉與試探都是同一件事,對撒旦來說是要試探我們,希望我們垮掉,但上帝是希望我們經過試煉越發成熟。一旦我們犯了罪,上帝為了救我們,就施行管教,使我們遇見災病,好讓我們知道錯了。當上帝管教時,你就要趕快悔改,這樣事情就不會蔓延開來,試驗就結束了。但有時我們遇到災病並非是因為受到管教,像約伯的遭遇就是個奧秘,所以遇到災病不一定是你犯了罪,有時與罪無關,這時我們就要跟上帝祈求減輕痛苦。
鄰舍有時犯罪作惡得罪你,讓你遇到痛苦災禍,也就是對方的道德惡變成你的自然惡,你就需要饒恕對方。鄰舍有時遇到災病,可能是個奧秘,你需要幫助他,不去討論是誰造成的,而是我能做什麼來減輕對方的痛苦。要是我得罪了鄰舍,若有機會應儘量與其和好。
所以看起來,自然惡和道德惡之間,因為上帝、撒旦、世界的關係,有很複雜的互動。我們要祈求上帝幫助我們,穿上他給我們的全副的軍裝,「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原文作摔跤;下同),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此外,又拿著信德當作籐牌,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弗6:11-16)以抵擋撒旦透過世界的刺激、引誘、影響或試探,使我們能夠有一道防火牆的保護。萬一要是保護不成,真的陷入罪惡時,我們跟上帝承認自己犯了罪,求主赦免,寶血潔淨,「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1:9)因為耶穌名字的意思就是要把他的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就是要回答我們「救我們脫離惡」的禱告。犯罪悔改,並與人、神和好,是解決道德惡的方式。災病的問題,我們跟上帝祈求,我若不對請你管教;我若無錯,求你減輕痛苦。要是鄰舍遇到災病時,我們就問上帝自己能做些什麼,使其減輕痛苦,而不是去討論他是否犯了罪,那是他要去面對的問題。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上帝,你讓我們有自由,而我們常常做出不好的選擇,陷入惡中,使得我們周圍的人受苦,主,你都知道。或許我們周圍的人做出不好的選擇,令我們受苦,使得我們遇到各樣的苦楚。求天父幫助我們,在苦難苦楚中,有些是我們需要學習你的管教,有些是我們需要學習依靠你,求你憐憫,減輕我們的痛苦。當我們看到別人受苦時,幫助我們不用指責的態度,在那裡歸咎責任為何,我們乃是跟上帝求問說,我們有沒有什麼能力來減輕他們的痛苦。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來去之間 (Come! Go!)
經文:馬可福音第1章14-20節,第3章13-19節
時間: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主講:李晶晶 牧師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是台灣神學院的紀念主日,我們教會是屬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長老教會總會名下有三所神學院:台灣神學院、台南神學院和玉山神學院,是培育傳道人、以及多元福音專業侍奉同工(例如:教會音樂、社區事工、協談關顧等專業,今年我們的實習神學生怡雯,大學時就讀教會與社會學系,對於我們在規劃未來教會社區事工上,是一個很大的幫助。)的學校,這是造就上帝工人的地方。知道台灣神學院在哪裡嗎?有多少人去過?台灣神學院位於陽明山嶺頭,在經過華興中學不遠處右側,一棟有希臘風的白色建築物餐廳下坡處就是台灣神學院。
二十年前,我剛入學臺灣神學院不到兩個月時間,就被學校派出去講道見證與募款,對於不是長老教會背景、尚未修習講道學的我,除了緊張,還有滿腹疑惑為何要全校出動去募款?讀書讀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經歷過做學生的除了讀書還要為學校募款?!不知道在座的兄姐或是學生們,你們曾有如此的經驗嗎,而且這是每年神學生的例行公事?……我想是沒有的!
為什麼神學生除了受裝備造就還要幫學校募款?因為神學院非同一般教育學院隸屬教育部,而是屬於內政部管轄,所以神學院無法得到教育部任何教育經費補助,校內所有經費除了學生的學雜費收入來源,其於大部份都需要對外募款,因此,總會為每間神學院設立紀念主日(臺灣神學院紀念主日在每年的十一月第三主日),除了紀念宣教師來台宣道的奉獻委身與建校,同時讓全國長老教會藉此瞭解關心神學院,並以奉獻支持神學教育。最近這幾年,各個神學院也都在努力要爭取在教育部立案,而這過程需要更多的立案經費與軟硬體設備更新,需要我們眾教會一起關心與支持。今天我要代表我的母校台灣神學院與大家分享神學院的異象與需要。讓我們先看一段臺灣神學院學校簡介的影片。
一、 前言:馬偕與逍遙學院(Peripatetic College)
馬偕於1872年從加拿大來到台灣宣教(娶台灣婦人陳聰明),他帶領學生用徒步的方式,所到之地就是傳福音之處,並且設立教會,總共約設立六十間教會,並且帶領學生幫人露天拔牙,後來成立了馬偕醫院。因為沒有禮拜堂,所以在1872年到1882年總共十年的時間,馬偕是在大樹下或青翠的草地上教導這些學生,雖然沒有課本,但在那當中,他用上帝的話來訓練他們,鍛鍊他們拔牙、傳福音。1872年的逍遙學院,那時大概有22個學生。到1881年時,他感到需要蓋學校,馬偕回到加拿大募款見學校,在1882年在淡水建造了牛津學堂。有很多人問說,馬偕是加拿大人,為什麼會取名叫作「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這跟英國有什麼關係?原來,他去募款的地方是在加拿大牛津郡的教會,為了紀念那裡的人奉獻金錢所蓋的學校,所以稱它為「牛津學堂」,而它還有一個名稱叫作「理學堂大書院」。到1914年,學院從淡水遷移到台北雙連,並且改名作「台北神學院」,一直到1956年才搬遷到陽明山的嶺頭,改作「台灣神學院」,那時共有410位學生,從起初開始的22位學生,經過七、八十年的時間,「台灣神學院」培育很多優秀的神學生。
二、 本文:耶穌與巡迴學院(Itinerant College)
1. 來去之間:出境與入境
台灣神學院是從馬偕的「逍遙學院(Peripatetic College)」開始的,但逍遙學院(大樹下的學院)不是馬偕獨創的,頭一次這樣做的人不是馬偕,馬偕不過是跟隨耶穌的腳蹤行。今天的經文很清楚的跟我們說,耶穌來到加利利,他走遍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可1:14)不只這樣,他不是自己做,他還在海岸呼召學生跟他一起做,「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可1:16-17)總共有十二個學生跟隨他,「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可3:14)他和他們常常在一起,教導他們。一開始,耶穌是「巡迴的學院(Itinerant College)」,是用走出來的學院。馬可福音告訴我們,耶穌來到加利利那裡,但他沒有就此停留,而是沿著海岸一直走。馬太福音跟我們講的比較清楚,「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太4:23)耶穌在那裡教導學生,不是他自己來而已,他還呼召學生一起來。
(1)「來跟從我」出境:是一種邀請,離開本位,學習另一種生活方式。
如果我們常常出國或是去機場,一定會看到「出境」、「入境」的標示。「出境」就是離開原本的國家,到另外一個國家。換句話講,是離開我們的土地,離開我們原本的崗位,進入另外一個地方。有「出境」就一定有「入境」,我們從這個地方「出境」,從另外一個地方「入境」。耶穌呢?他原本是住在天上,卻來到地上,來到有需要、貧窮人的生命中,「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太腓2:6-8)馬偕也是走這條路,他從加拿大很舒適的生活環境中,來到當時很貧窮的台灣,以福音來講是荒蕪之地,但他來到這裡,離開原本的家鄉,到一個不一樣的地方。耶穌呼召學生說「Come! Follow me.」,這樣的「來(Come)」,我們也可以說是一種出境,一種邀請,離開原本的地方,進入學習另外一種生活的方式。他所呼召的學生(彼得、安德烈、雅各、約翰)原本是漁夫,耶穌邀請他們,離開原本捕魚的地方,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可1:17)不再捕魚,而是進入另外一種生活的方式,成為一個得人的服侍者。
(2)「去傳道」入境:是一種恩典,進入祂路,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
有出境就有入境,耶穌呼召這些學生,他說他要跟他們在一起,「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可3:14)所以這個入境就是指進入與上帝同在,耶穌說,他要常常與他們同在。這是一種恩典,進入一種恩典,是與上帝同行,是上帝的恩典與我們同在,是上帝的愛與他們同在,領受上帝的恩典。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差他們去傳揚,不是只有自己領受這樣的恩典,而是進入到另外一種生活方式,並且分享、傳揚。
2. 耶穌信息
(1) 來:悔改
耶穌自己所傳的福音也像是這樣,耶穌來到加利利,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1:14-15)他對學生說,你們出去要叫人悔改,所傳的福音是叫人悔改,「門徒就出去傳道,叫人悔改。」(可6:12)彼得就去傳揚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徒2:38)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悔改是一種出境,離開原本的地方,轉一個方向,邀請我們離開本來的位置,離開自我掌控尊大的樣式,進入學習另外一種生活的方式。
(2) 去:信福音
學習另外一種生活的方式是「去」,去到哪裡?去信福音。悔改是轉一個方向,轉向上帝的恩典,使徒行傳跟我們說:「……勸勉他們應當悔改歸向神,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徒26:20)離開原本的地方往上帝的方向去,並且學習過著依靠上帝的生活。悔改不是自己的懊惱後悔而已,聖經告訴我們說:「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林後7:10)悔改不只是後悔說「我怎麼這樣」,悔改是轉一個方向,倚靠上帝,學習過著依靠上帝的生活樣式。
3. 呼召門徒
(1) 來:跟從、神同在
耶穌對學生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16:24)耶穌作一個邀請,邀請我們轉一個方向,是捨棄自己,跟隨上帝,並且與上帝一起生活,過著與上帝同在的生活。約翰福音告訴我們說:「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那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約12:26)換句話講,當我們在那裡時,上帝也在那裡,當我們離開原本的地方,接受上帝的邀請,轉一個方向,願意與上帝同在。
(2) 去:裝備、受差遣
上帝要與我們同在,「……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可3:14b-15)並且要裝備差遣我們,讓我們領受上帝的恩典,並且參與在上帝國的大使命中,使人可以與我們同得福音的好處,保羅說:「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9:23)我們可以這樣說,基督徒的生命也是一種出境和入境,不斷在出出入入之間,我們受到上帝的邀請,離開(悔改)我們原本不好的地方,轉一個方向,跟隨上帝,領受上帝的恩典。但是不只這樣,上帝對我們還有一個更高的期待,是讓我們可以參與在拯救人生命的工程中,所以需要我們去參與,去傳福音。不只這樣,他呼召門徒,上帝也這樣每天在呼召我們的生命,基督徒的生命也是在這樣的來來去去中,從出境到入境中,不斷反覆的練習我們的信仰。
同樣的,今天是台灣神學院的紀念主日,有很多受呼召的神學生,不斷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受到邀請,轉了一個方向。有人原本做醫生,轉了個方向,做牧者;有的人說他絕對不願意做牧者,因為自己的父親是個很辛苦的牧師,但是當上帝的邀請來到時,他轉了個方向,說他願意去神學院;有的人原本是做軍官,受到邀請,轉一個方向,領受上帝的恩典到神學院。當領受這樣的恩典時,感受到上帝的愛,也願意接受這個邀請,在恩典中參與在上帝國的大使命中。
那麼我們與神學院到底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特別的紀念主日來關心和紀念呢?當看到牧者站在臺前時,我們只看見他好像入境來到我們當中,我們卻不知道,從出境到入境之間,是一個培訓的時期,那段培訓的期間,就是在神學院裡受裝備和受造就。
我們教會和台灣神學院有很深的淵源,目前在學校有五位老師都跟我們教會有很大的關係,林鴻信老師、鄧開福老師、陳美玲老師、呂又慧老師、莊信德老師。林鴻信老師從大學時期就待在和平教會,他帶領、感動很多年輕人思考宣教的事情,獻身成為傳道人,他所設立的基督精兵協會,我們的宣道部基金亦有支持該協會所做的宣道事工。鄧開福宣教師,他在早期來到台北時就待在和平教會,並且我們的宣道基金支持他的子女教育費補助。陳美玲老師是我們的長老娘,也是傳道人,更是信徒神學系的教會歷史的老師,不只這樣,她在我們教會的兒童主日學和成人主日學有很好的教導,幫助我們在上帝的話語,在上帝的教會歷史中更多的認識。呂又慧老師,過去是我們青契的輔導,現在在台神負責教會與社會研究所,培育造就許多社工侍奉者,協助教會建立社區事工。莊信德老師(傳道)在我們當中許多年的時間,帶領很多青年,他現在負責青年奮興研究。
不只神學院裡的老師跟我們有關係,目前在神學院裡也有五位學生是我們和平,有人從小在和平長大領受呼召,有的受到和平教會鼓勵、奉獻和支持在神學院受造就:有道仁、俊佑、主敏、聖玟和旻諺。他們目前都在神學院裡受裝備,預備自己將來全職侍奉,但這不是一條易路,需要更多的支持與關懷,衷心期盼我們不僅在經費上支持他們去讀神學院,也能在禱告上成為他們的鼓勵與守望。讓我們聽聽他們怎樣從出境到入境,在來去之間,上帝的愛如何摸著他們。也讓我們對他們的支持和關心更加實際。以下他們有一些話要與我們分享:(註:王道仁、李俊佑的分享請參閱本週牧函)
賴聖玟(道碩二年級):
大家好,我是聖玟,我現在就讀台灣神學院道碩二年級。為什麼我會來唸神學院呢?其實我從小在牧師的家庭裡長大,小時候最大的心願就是「我以後不要當牧師」,但很奇妙的是上帝親自帶領,雖然我曾經在教會裡受過一些傷害,透過服侍的機會,上帝讓我看見他要我做的事情。在一次的聚會中,在牧師的呼召裡提到,有許多的孩子都還沒有認識耶穌,就離開了這個世界,有些孩子則在受苦,牧師問會眾,有沒有人願意為這些孩子獻身成為傳道人,那時我心裡就有很大的感動,我看到一個畫面就是有孩子躲在角落裡哭泣,所以那時我就起身回應這個呼召。大學時來到和平教會聚會,在當中我也受到牧師和其他兄姐在信仰上更多的造就。大學畢業後,我工作了兩年,時間到了,我就來到神學院就讀。在神學院裡有很多不一樣的學習,我原本的信仰知識亦受到一些的衝擊,在這當中也讓我有機會更清楚思考未來要走的方向。今年暑假我到緬甸參與宣教實習,在那裡我看見更多不一樣的文化、族群和生活,以及他們的信仰中的需要。我還不確定將來上帝真正要我走的方向為何,但透過宣教、透過學校的學習,相信上帝會一步步的帶領我,請大家也在禱告當中繼續紀念我,為我前面的道路來禱告。祝福大家身體健康。
張主憫(神碩一年級):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是主憫,我已經離開和平很久了,從大學時期、畢業到出社會工作,直到我進入台神,很感謝在那段時間大家對我的照顧。會讀神學院是與我在和平的服侍,以及在和平所遇到的人有關。到這裡之後,我知道上帝的呼召真的在此,我學習許多有關信仰方面的事情,還有對本土文化和本土的母語的認識,在這裡我受到很大的改變,也感受到許多弟兄姊妹的幫助,還有很多好的老師。到我道碩畢業時,仍覺得學習得不夠,所以才決定再繼續讀神碩(Th.M)。將來我想要朝神學教育方面來做努力,我所指的神學教育不是指在神學院而已,還包含在教會,這和我在和平教會所受到的主日學到成人主日學的教育有關,對我的信仰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也願意繼續在這裡努力,盼望將來可以貢獻給和平教會,感謝大家支持。特別是在我母親生病期間,得到很多教會兄姐的支持,還有很多兄姐是我母親當時的好友,但在當時我卻沒能親自向各位一一道謝,也透過這個機會,謝謝你們。
李旻諺(道碩一年級):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是旻諺。記得在今年七月份第一週第二堂禮拜中我作見證,向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受到上帝的呼召,要結束外面的工作來讀神學院的故事。來到這裡學習已經三個月了,在這裡我學習到聖經的真理,基督教會歷史、神學和學習希臘文、白話字,其中我也有作禮拜,訓練講道,晚上有很多的專題、講座和禱告會,可以說受到很好的造就。感謝上帝的恩典,和牧師及眾兄姐的代禱,我在神學院過得很充實。老師說,我們讀神學是學習如何認識上帝、認識人,也重新認識自己,我盼望在這裡,能夠培養服侍,甚至是服侍的心志,來讓上帝使用。各位親愛的兄姐,不論我們是不是有感動要投入全時間的侍奉,即便我們在家中、職場、教會,都要有很多很好的服侍,你和我都同樣是參與在上帝國的建造裡。在這條服侍的道路中,接受裝備的期間,我看見上帝大大地光照祝福我和我的家,我也邀請大家一起來關心神學教育,更用心體會到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的旨意和心意,盼望大家繼續為著神學院和神學教育禱告。願上帝賜福大家。
三、 結語:我們與臺灣神學院(Taiwan Theological Seminary)
我們都期待在教會中有好的牧者,但我們可曾想過,我們要選好的牧者,只看到他入境之後來到我們中間是好的,卻不曾想到,從他出境到入境被上帝呼召說「Come! Follow me.」到「Go」的這過程中,是需要我們的參與。我們期待有一個好的牧者,在他們的生命過程中,不會像變魔術一般,突然間就會成為一位好的牧者。在生命Come和Go,出境和入境之間,是生命養成的一個過程。不只是我們本身,對於被呼召的人也是如此。在每一天,每一個時刻,上帝都向我們說「Come」,我們悔改、轉向,跟隨上帝的腳步,同樣這些被呼召的神學生,也是如此。他們「去」神學院受裝備,那我們呢?我們能做什麼?我們可以參與在宣道的事工上,在教會裡為他們禱告、為他們奉獻。
剛才的這五位神學生,再過短短地兩三年,就要到教會禾場成為傳道人,有的人看起來很年輕,有的人或許有很豐富的經驗,但對他們來講都是第一次。送人出去很簡單,期待好的牧者也很容易,但在那個過程,我們需要在禱告中紀念他們。同樣的,別人也對我們基督徒的生命有所期待,但我們知道在那個過程中,需要上帝的憐憫。今天詩班為我們獻唱的那首詩歌「失去的信心」,的確在過程中,信心會失落,在挑戰當中,會有很多的猶豫,我們需要上帝的恩典和幫助。
在改革宗的信仰裡面,上帝並非要每個人都去讀神學院,而是不論我們在哪裡,在什麼位置上,都要學習如何去聆聽上帝的呼召。「來」跟從,是一種邀請和練習轉向,離開我們原本的思考來看世界,離開習慣自我掌控的方式,「去」進入上帝主權的恩典中,參與上帝愛人的大使命裡,看見自己和別人都得到上帝豐盛的生命境界。在「領受恩典」與「受邀請」之間,在參與教會微小的服侍或參與宣教也好,不知道我們的選擇是什麼?對於神學教育,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在培育牧者的過程中,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參與的?好使你我都能夠說,上帝工人的培育期間,我也有份於其中。我們一起同心禱告。
「親愛的主,請幫助我們,讓我們能夠跟隨你的腳步,接受你的邀請,轉我們的方向,走向主你所要我們走的路,領受你的恩典,也參與上帝你拯救人的工程,願主你顧守道仁、俊佑、主敏、聖玟和旻諺,讓他們在這條不簡單的路途中,能夠說這是一條恩典之路,成為上帝你的僕人。禱告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禱告系列(二十六):主禱文(十一)救阮脫惡 (Deliver Us From Evil )
禱告系列(二十六):主禱文(十一)救阮脫惡 (Deliver Us From Evil )
經文:馬太福音第六章13b節
時間: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主禱文裡向上帝祈求的,路加寫六項,馬太寫七項,希臘文的路加福音少了「救我們脫離兇惡」這句,但中文聖經把它加上去。梁望惠傳道提過這是版本的問題。路加認為,「不叫我們遇見試探」與「不陷入惡」是相同的意思;但馬太認為多一項比較安全,萬一我們掉進試探,也求主救拔我們脫離罪惡。
Ⅰ、引言:惡的本質(The Essence of Evil)
關於「兇惡」如何解釋也有爭議,有人說是惡者,有人說是兇惡。今天的經文提到惡,惡跟罪有何關係?惡都是罪嗎?或者不是?講到惡,我們通常會聯想到邪惡或魔鬼,並且對象總是指向別人。這問題在教會歷史、哲學、神學上一直都是爭辯的議題。一位全能、全善的上帝,如果是他創造一切,為什麼世界會有惡產生呢?惡是怎麼來的?這問題一直有不同的答案,有人用一個小學生與教授對話的方式來討論這個問題―─「惡的本質是什麼?」
教授說:「I’ll prove to you.
(我可以證明給你們看)
If God exists, then he is evil.
(如果上帝存在,他就是邪惡的。)
Did God create everything that exists?
(上帝是否創造一切的存在呢?)
If God created everything,
(上帝如果創造一切,)
then he created evil,
(他就創造了邪惡,)
which means God is evil.
(所以上帝是邪惡的。)」
學生說:「Excuse me, Professor,
(對不起,教授,)
Does cold exist?(寒冷存在嗎?)」
教授說:「What kind of question is this?(這是什麼問題?)
Of course it exists.
(寒冷當然存在。)
Have you never been cold?
(你難道從來沒有冷過嗎?)」
學生說:「In fact, sir, cold does not exist.(事實上,先生,寒冷並不存在。)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physics,(根據物理學定律,)
what we consider cold,
(我們所認為的寒冷,)
is in reality the absence of heat.(實際上是沒有熱度的情況。)」
學生說:「Professor, does darkness exist?(教授,黑暗存在嗎?)」
教授說:「Of course, it does.
(黑暗當然存在。)
學生說:「You are wrong, sir.
(先生,你錯了。)
Darkness does not exist, either.(黑暗也不存在。)
Darkness is in reality the absence of light.
(事實上,黑暗是沒有亮光的情況。)
Light we can study, but not darkness.(亮光我們可以研究,黑暗就無法研究。)
Evil does not exist.
(邪惡並不存在。)
It is just like darkness and cold.(邪惡只是像黑暗與寒冷一樣。)
God did not create evil.
(上帝並沒有創造邪惡。)
Evil is the result of what happens,(邪惡是一種會發生的情況,)
when man does not have God’s love present in his heart.
(當一個人沒有上帝的愛存在他的心裡。)」
此影片對話的後段還提到這個發問的小朋友是愛因斯坦,在網路上造成很多的討論。有人追蹤發現,這部短片是2004年出現在網路上,而發問者是愛因斯坦的部分到2007年才出現,所以有人認為這段對話跟愛因斯坦無關。但這問題本身很有意思,就是到底惡的存在是怎樣的本質?上帝若創造萬物,那上帝就是惡的,因為惡也是他造的,而惡是不好的。但惡不見得不好,惡的問題其實是比罪更複雜。
我舉幾個例子。我們接近火時,皮膚會感到熱,當火熄滅時,我們就會感到冷,所以冷本身並不存在,冷只是因沒有熱量,我們把它叫作「寒冷」。同樣當一個人用手電筒照射時,眼睛就看見光,所以光是存在的,但當手電筒關掉時,我們會說變暗了,暗是因沒有光,我們把它叫作「黑暗」,我們沒有辦法研究黑暗,卻可以研究光。當喇叭有聲響,耳朵就聽得到聲音,若喇叭沒有聲響時,我們說這裡很「安靜」,實際上安靜只是沒有聲音而已。所以寒冷、黑暗、安靜本身是不存在的,它是在沒有熱量、光線、聲音時,我們用來描述它的一個詞。那什麼叫作「惡」呢?當一個人的內心有上帝的愛時,看起來就很可愛,我們稱它「良善」;當一個人心中上帝的愛不見時,看起來就很可怕,我們把它叫作「邪惡」。所以「惡」本身並不存在,它只是良善消失時的結果,所以惡不需要上帝創造它,上帝創造的都是好的。這是一個哲學上的辯解。
Ⅱ、罪與惡(Sin and Evil)
1. 罪:偏差(Deviation)άμαρτία(hamartia)
a. 過犯(Trespass)παράπτωμα(paraptoma)
b. 虧欠(Debt)όφείλημα(opheilema)
罪與惡有什麼關係呢?剛才講過,惡不一定是罪,我們常說「罪惡、罪惡」,但罪是罪、惡是惡,兩者是不同的。曾經提過「罪」就是箭沒有射中靶心(bull’s eye),當你射中靶心時就得滿分,沒有射中就是偏差,射太遠或太近都是罪,路加福音用άμαρτία(hamartia)這個字,「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路11:4a )罪其實就是偏差(deviation),「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賽53:6)偏差有兩種,一種是射太遠,是超過(over),我們叫作過犯(Sin of Commission),做了不該做的。另一種是射太近,是不及(under),我們叫作虧欠(Sin of Omission),不做該做的。超過或不及都沒有射中紅心,所以罪有兩種,就是「過」和「不及」,也就是矢不中的。
第一種罪是「過犯」παράπτωμα(paraptoma),是指超過一條界線,「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太6:14)律法就是一條界線,你不可以超過,超過就犯罪,「凡犯罪的,就是違背律法;違背律法就是罪。」(約壹3:4)。第二種罪是該做的沒有做,也就是「虧欠」,馬太福音用「債(debt)」這個字,其希臘文是όφείλημα(opheilema),「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太6:12), opheilema就是該做的沒有做,或做得不夠,「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
一般來講,我們會比較同意,不該做的去做是犯錯,可是該做的沒去做,怎麼能說我犯錯呢?但耶穌認為後者比較重要,因為我們常會忽略。這個禮拜我去參加臨床醫學倫理的討論會,有一個問題到今天為止,在醫師的心中還是有困擾,就是做了(作為)會有問題,不做(不作為)不會有問題,我想每個人也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例如當你的親人中風不醒人事、呼吸有困難時,醫生會問家屬要不要插管?若決定插管,呼吸器裝上去,使其暫時維持生命,過了一年、兩年,他也沒有醒過來,變成植物人。過了十幾年,家屬會問該怎麼辦?因為他不像一個人,他的確活著,是靠呼吸器在活。這時就有「要不要拔管?」的問題來了,因為已經知道他的腦不可能恢復了。這時若還一直維持他的生命是對或不對?問題就在這,當到了決定要不要拔管時,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一個醫師願意做這個決定,因為拔管會覺得是殺了病人,這叫作「作為」。起初他不會呼吸、決定要不要插管比較沒有困難,因為如果不插管,我只是沒有做什麼,是他自己不能呼吸而死,這是「不作為」。可是現在管子留在那邊,我把它拔掉,感覺是我殺了他。其實在我們內心裡,包括 醫師或每一個人,還是認為做了罪較重,不做就不是罪,這是我們的想法,但目前醫學倫理認為這兩種決定是一樣的。
可是耶穌認為,由於我們會忽略該做卻不去做的,所以將來審判時,他不會問你做了什麼錯事,而是會問你有沒有做該做的事,用這樣來斷定誰可以進天國,耶穌比較在意這點。「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裡,你們不來看顧我。」(太25:42-43)你沒有害我,你只是不救我,上帝比較在意這個不夠的部分。
2. 惡:不好(Bad) πονερος(poneros) κακός (kakos)
a. 自然惡(Natural Evil)災病 disaster, disease
b. 道德惡(Moral Evil)罪惡 guilt,gang
接下來講惡。惡和罪不同,惡的範疇較大,罪的範疇較小,罪一定不對,惡不見得不對。惡(evil)就是不好(bad),是好(good)的相反,好就是快樂、高興、和諧等等,但當我們感到痛苦、挫折時,就會覺得不好,但不一定是罪。所以不好不一定不對,惡(evil)本身就是不好,不好不一定是罪。不好有兩種,一種是πονερος(poneros),另一種是κακός(kakos)。κακός(kakos)是在自然律裡面發生,讓人受苦,比如天災地震,照著自然律會使人受苦的我們都覺得不好,但它不是罪,因為不牽涉到罪的問題,這是「自然惡(Natural Evil)」。πονερος(poneros)是人或撒旦決定做出不好的事,這是「道德惡(Moral Evil)」,道德惡則是罪。所以世界上的惡有兩種,細菌跑進體內,在身體上發生的就是疾病(disease),疾病是一個自然惡,但它不是罪。「你所知道埃及各樣的惡疾,他不加在你身上……」(申7:15)大水、颱風、地震這些災難(disaster)我們覺得不好,但這和罪沒有關係,因為是自然律在運行,使我們受到傷害,是外界自然的惡,是一種患難,「救贖我脫離一切患難的那使者,賜福與這兩個童子……。」(創48:16)
另一種惡是在我們的內心裡,也是主禱文中的要點,不要叫我們陷入罪惡,這是我們裡面惡心(guilt)的問題,「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太15:19)這種就是罪。另一種是集體的惡(Social Evil),即惡群(gang),像希特勒時期的大肆屠殺,「這世代是一個邪惡的世代。」(路11:29)這些都與人有關,也都是罪。
Ⅲ、陷入罪惡(Falling Into Evil)
曾經解釋過主禱文中「不叫我們遇見試探」這句經文,其實不是「不叫我們遇見試探」,而是「不叫我們陷入罪惡」,因為魔鬼試探的目的就是要我們陷入惡中。陷入罪惡這個字,中文翻譯是「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太6:13a ),表示這個字有不同的解釋,到底哪一個翻譯才對?「惡」的希臘文是τού πονηρού(tou poneirou),它可以是中性的,也可以是陽性的,所有格的主格是屬於哪一種,解釋也會跟著有所不同。若它的主格是陽性的,就叫作ο‛ πονερός(ho poneros);若主格是中性的,就叫作τό πονερόν(to poneron),中文沒有這樣的問題,拉丁語系則有陽性、中性、陰性的區別。當主格是陽性時,就翻譯成惡者,若主格是中性時,就翻譯成惡行,所以「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這兩種翻譯我想都可以。然而在聖經的解釋上還未有共識的答案,因為主禱文中耶穌用τού πονηρού(tou poneirou)這個字,由於不知道主格是陽性或中性,所以中文兩種解釋都可以。但是大部分的學者傾向支持「惡者」的解釋,就是撒旦的意思,也是希臘東正教教父們所強調的,因為它有定冠詞。但西方拉丁教父強調的則是惡行,是救我們脫離惡行為,而不是脫離惡鬼、惡人。經文「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太13:19)用的就是陽性主格。經文「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污穢人」(可7:23)用的就是中性主格。總括來講,兩者應該是相關的,因為撒旦引誘我們才會去作惡,求耶穌幫助、保守我們不要被撒旦引誘,萬一被引誘時,保護我們不要繼續陷下去而做出惡行,所以我想中文兩種解釋都可以,但有些學者則認為一定是單一解釋。
所有格(惡)
|
陽性主格(惡者)
|
中性主格(惡行)
|
τού πονηρού
(tou poneirou)
|
ο‛ πονερός
(ho poneros)
|
τό πονερόν
(to poneron)
|
1. 撒旦的誘惑(Allurement)
為何我們會被撒旦引誘?因為撒旦會裝可愛,會誇讚你很行、很了不起,結果你開始驕傲,然後牠就開始引誘你。蛇就是這樣引誘夏娃的,「……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林後11:3b)「夏娃,妳很棒,我想請教你喔,上帝可是真的跟你們說如何云云。」撒旦先用一種很無辜的態度要跟你請教,你若覺得那沒什麼,就會跟牠搭上線,結果就逐漸被牠引誘。
2. 撒旦的控告(Allegation)
等你上鉤後,牠的可愛馬上就變了臉色,並且開始控告你,耍狠樣,指責你好爛,說你起不了,你就愈發感到自慚形穢而絕望,認為上帝一定不要你了。撒旦第一步若不成功,就會使用B計畫,從引誘到控告,「……那在我們上帝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啟12:10b)最後目的是要你離開上帝,要是你絕望而犯罪,那牠就成功了。所以撒旦是引誘者,又是控告者。這兩種伎倆都會讓我們陷入罪惡,一種是讓我們跌倒、陷入,一種是讓我們脫離不了,就會絕望,自暴自棄,這是撒旦使用的策略。
3. 環境的壓力(Influence)
除了撒旦以外,我們的環境也會引誘我們行惡,環境的影響是社會壓力(Social Pressure)。大部分青少年開始抽煙或吸毒,都是因為同儕朋友的關係,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想去吸毒的,都是因被朋友譏刺、迫誘才去吸第一口,這是外患,若你沒有辦法抗壓,就會屈從,最後就隨波逐流。「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12:2a )中文聖經翻譯得較客氣,原文意思其實是不要讓世界壓制成它的型,應該翻譯作Don’t be conformed(不要被壓入世界的模式),不只是不去學習世界的樣子就好,而是世界有它巨大的力量,一直要把你扭成它的型,你要不斷得抵抗它,否則就會被它所壓塑。
4. 情慾的放縱(Indulgence)
就算你能抵抗世界的力量,你內心的慾望又是另外一種誘因。慾望也會讓我們作惡,造成情慾上的放縱,它會使你產生衝動,這是內憂。魔鬼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引誘,另一是控告。除了魔鬼以外,還有兩個世界的影響,一是外在的壓力,一是內心的衝動,都會讓你做不該做的事,之後就會失控,最後就如燎原野火,「……將我們上帝的恩變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猶1:4b)
5. 被惡所同化(Assimilation)
另外一種惡是,本來你是好好的,但因別人對你不善,讓你很生氣,就想「既然你可以這樣對我,我也要以牙還牙」。不知不覺中,你也和對方一樣了。夫妻吵架常常就是這樣,你罵我回,沒完沒了,認為因你罵在先,所以我回沒有錯,覺得自己做得理直氣壯,其實是「被惡同化」。聖經從舊約到新約都說不要這樣,「你不要說,我要以惡報惡;要等候耶和華,他必拯救你。」(箴20:22)因為以惡報惡,你本身也就跟著成為惡。「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太5:38-39a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12:21)「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彼前3:9)被人罵時,情緒很容易被挑起,會不想要白白被罵,於是就回罵,不知不覺就被對方同化了。所以日後家裡面吵架時,不管對方罵你多久,你不要回罵,不然你就跟對方一樣,因為罵人沒好話。
Ⅳ、救阮脫惡(Deliver Us From Evil)
1. 惡魔(Evil Devil)
2. 惡世(Evil World)
3. 惡慾(Evil Desire)
惡有三個來源:一個是屬世的,一個是屬情慾的,一個是屬魔鬼的,「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雅3:15)上一篇信息的結論提到,惡的魔鬼叫作惡魔(Evil Devil),牠會用網羅來擄掠我們,我們要留意牠的詭計,「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牠的網羅。」(提後2:26)邪惡的世界(Evil World)則會影響、污染我們,所以我們要竭力認識耶穌基督,才能夠脫離這世界邪惡的影響,「因認識主―救主耶穌基督,得以脫離世上的污穢……」(彼後2:20a )而我們內心裡也有作惡的慾望,情慾會造成敗壞,我們若愈來愈有主耶穌基督的性情,就能夠脫離這樣的敗壞,「……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上帝的性情有分。」(彼後1:4b)所以我們要在惡魔、惡世、惡慾這三個對象上留意,不然就會陷入惡中。
Ⅴ、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事實上關於道德惡和自然惡的關連是很複雜的,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容易。在道德惡出現時,上帝為了要教導我們,常常用自然惡來管教我們,你若是學到教訓、悔改後,你的道德惡會因遭遇自然惡而變好,這是管教的目的。
1. 亞當夏娃陷入惡
本來上帝創造伊甸園時,一切都很美好,園中有一棵分別善惡樹。上帝特別交代亞當夏娃這顆樹上的果子絕對不能吃,因為吃了會死。但由於這棵樹上的果子長得好看又可愛,當果子長出來後,蛇(撒旦)看見機會來了,就跟夏娃說這棵樹上長了美麗的果實。夏娃一看,愈看愈好看、愈聞愈想吃,撒但對她說:「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3:5)所以人的墮落是為了想知道善惡,上帝已說過那棵樹叫作分別善惡樹,夏娃知道吃了那棵樹上的果子會死,是不好的,不用吃也知道。但是蛇跟她說,妳要是真的吃了才知道會不會死,也就是說,你原是知道惡的,但一定要進入惡中才知道惡嗎?結果夏娃和亞當被蛇騙了,真的陷入惡中。「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意思是,上帝說的不算,要自己作的決定才算,於是我們就不依靠上帝,而是依靠自己作最終的實驗者和判斷者,這是亞當夏娃墮落最主要的理由。
2. 上帝用災病管教
以色列人都是亞當的後裔,也會做出同樣的事。因為摩西做了上帝沒有說的事情,(民20:8-12)上帝對他說:「你在曠野擊打磐石的事上沒有尊我為聖,所以你沒有辦法進迦南地。」由於摩西沒能進入迦南地,所以他在約旦河東的摩押平原特別跟以色列人交代,要他們注意進入迦南地之後,若是作惡,上帝會用各樣的自然惡來管教你們的道德惡,那時你們要趕快悔改,因為還有機會。「你若不謹守遵行,耶和華就必將奇災,就是至大至長的災,至重至久的病,加在你和你後裔的身上。」(申28:59)摩西這句話就把自然惡和道德惡講得很清楚。天災和疾病是自然惡,是不好的事情,但為了讓我們變好,上帝能夠用這些我們認為不好的事情。因為我們的道德已經變壞,所以上帝用自然惡來讓我們悔改、學習,教導我們不再犯罪。
3. 管教的惡帶來善
管教的過程我們認為不好,但上帝的目的是好的,希伯來書說:「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12:11)目的是道德的善,但所經歷的可能是自然的惡。
4. 約伯遭惡是奧秘
既然上帝是這樣說,有人就認為,你若是遇到天災疾病,那是因為你的道德有問題,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並非所有遇到天災疾病的人都是因為他們的道德不好,所以上帝特別把約伯記放在聖經中,為了告訴我們事情不盡然是這樣。
在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上帝本來給他很大的祝福,約伯擁有很多的產業,但突然間他遇到很多很大的災禍,是我們無法全部理解的。一日,天上降下火來,將他的群羊和僕人都燒滅了,這是天災;迦勒底人分作三隊忽然闖來,把駱駝擄去,並殺了他的僕人,這是人禍。自然惡和迦勒底人的道德惡,約伯都遇見了。他還有一間後山的小別墅,他的子女常常去那邊吃飯喝酒歡樂,也沒做什麼惡事,突然龍捲風來襲使得房屋倒塌,十個子女都身亡,這是天災;最後他所有的都失去了,只剩下自己,上帝又讓他全身長毒瘡,又髒又臭又難受,他的妻子也說負面的話咒罵他,這是人禍。
在他最可憐時,上帝讓他三個最好的朋友來探望安慰他,但他們認為是約伯犯了罪受到上帝的管教,不然怎會接連兩回的天災人禍都臨到約伯?三個人輪流勸約伯悔改,但約伯則堅持自己沒有犯罪。他的三個朋友(提幔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拿瑪人瑣法)講不過他,之後還來一個遲到的布西人以利戶,也是勸約伯悔改,但約伯仍舊不改初衷。最後上帝出現,同意約伯沒有錯,遇到天災人禍不一定是你有問題。上帝反問約伯一些無法回答的問題,約伯因此明白,惡的事情超過我所能理解的複雜,苦難是一個奧秘。他的結論是:「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伯42:3)所以約伯記並沒有給苦難一個解答。當一個人遇到天災人禍,佛教認為「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基督教沒有這樣的講法,不是惡沒有惡報,惡是有惡報,但惡報不一定惡。遇到天災人禍,有很多是我們無法理解的,但我們可以求問上帝為何會如此,而約伯記告訴我們,人生遇到的自然惡,不一定就是道德惡所造成的,有很多是我們無法明白的。
5. 疾病不必然犯罪
耶穌的時代,他的學生也是這樣的觀念。「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9:2-3)很多人都認為遇到壞事一定是你有問題,這樣的觀念是根深柢固的。家中若生了一個先天殘障的孩子,夫妻可能都會怪罪對方,是不是你家積德有問題?背後的意思是歸咎於你的道德不好,今日才會生出這樣的孩子。約伯說是奧秘,但耶穌說得更多: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多幫助他,為要顯出上帝的作為,上帝的作為是愛心的作為,就是減輕對方的痛苦。所以當你遇見別人有苦難的遭遇時,不要討論誰不對,而是自問我能夠做什麼,來減輕對方的痛苦。上帝的作為就是把他的問題處理好,解決他的自然惡,所以自然惡不是只能忍受而已。照佛教的說法是要忍受,因為前世有罪,需要在今世承受,這樣才能打平,不然下輩子還要繼續償還。但基督教不這麼想,而認為自然惡是一個奧秘,如果我們遇見了並可以幫忙時,就應該減輕對方的痛苦,而非問是誰的錯。
6. 求上帝減輕苦難
所以當我們遇見惡事時,可以跟上帝禱告,不管那是哪種惡(天災或人禍),因為我們禱告,上帝會讓那樣的痛苦減少。「若不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選民,那日子必減少了。」(太24:22)
7. 幫別人減輕苦難
遇到別人有苦難時,你若能夠,就儘量的幫助對方減輕惡所帶來的痛苦,這也是耶穌基督在最後審判時判別的方式,「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25:35-36)沒有問對方為何飢餓、為何口渴、為何沒地方住、為何沒衣服穿等等,而是滿足對方的需要,所以自然惡是我們要努力減輕的。背後的原因不論是奧秘或犯罪,是他與上帝的關係,我們沒有責任去討論或怪罪,因為內中有奧秘的部分是我們不知道的,但我們的責任是去盡力減輕對方的苦難,這才是耶穌基督要我們做的。
Ⅵ、結論:穿神所賜全副軍裝抵擋惡者一切火箭
自然惡與道德惡之間有很複雜的關係(如下圖)。外在部分有上帝、撒旦和世界,自我的部分有災病、罪惡、情慾,同樣的,鄰舍也會有這三方面問題。罪惡就是道德惡,災病就是自然惡。再來我們要討論惡在上帝、撒旦、世界和我們之間的互動關係。
上帝允許撒旦統治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透過刺激來引起我們的情慾,造成人的放縱犯罪。聲色媒介大部分是這樣,因為我們有各種慾望,世界就提供各種刺激,你若抵抗不了就會去做壞事。世界也透過社會群體的影響力,來迫使你屈從,因為大家都隨著潮流風氣在走。
此外上帝也允許撒旦試探人,因他要試煉我們(詳見上一篇信息),試煉與試探都是同一件事,對撒旦來說是要試探我們,希望我們垮掉,但上帝是希望我們經過試煉越發成熟。一旦我們犯了罪,上帝為了救我們,就施行管教,使我們遇見災病,好讓我們知道錯了。當上帝管教時,你就要趕快悔改,這樣事情就不會蔓延開來,試驗就結束了。但有時我們遇到災病並非是因為受到管教,像約伯的遭遇就是個奧秘,所以遇到災病不一定是你犯了罪,有時與罪無關,這時我們就要跟上帝祈求減輕痛苦。
鄰舍有時犯罪作惡得罪你,讓你遇到痛苦災禍,也就是對方的道德惡變成你的自然惡,你就需要饒恕對方。鄰舍有時遇到災病,可能是個奧秘,你需要幫助他,不去討論是誰造成的,而是我能做什麼來減輕對方的痛苦。要是我得罪了鄰舍,若有機會應儘量與其和好。
所以看起來,自然惡和道德惡之間,因為上帝、撒旦、世界的關係,有很複雜的互動。我們要祈求上帝幫助我們,穿上他給我們的全副的軍裝,「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原文作摔跤;下同),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此外,又拿著信德當作籐牌,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弗6:11-16)以抵擋撒旦透過世界的刺激、引誘、影響或試探,使我們能夠有一道防火牆的保護。萬一要是保護不成,真的陷入罪惡時,我們跟上帝承認自己犯了罪,求主赦免,寶血潔淨,「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1:9)因為耶穌名字的意思就是要把他的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就是要回答我們「救我們脫離惡」的禱告。犯罪悔改,並與人、神和好,是解決道德惡的方式。災病的問題,我們跟上帝祈求,我若不對請你管教;我若無錯,求你減輕痛苦。要是鄰舍遇到災病時,我們就問上帝自己能做些什麼,使其減輕痛苦,而不是去討論他是否犯了罪,那是他要去面對的問題。我們一起低頭禱告。